麻黄汤禁例及兼证.ppt
麻黄汤证-伤寒论
1.先煎麻黄,去上沫; 2.分三次服,服药后温覆,取微汗;汗出病解 停服; 3.饮食清淡适量。
病人服药后出现流鼻血,是不 是病情加重了?这是怎么回事
【原文】 太陽病,脉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 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此當發其汗。服藥已 微除,其人發煩目瞑①,劇者必衄②,衄乃解。 所以然者,陽氣重③故也。麻黄湯主之。(46) 太陽病,脉浮緊,發熱,身無汗,自衄者, 愈。(47) 【词解】
太阳病症状: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等;
阳明病症状:不大便等;
喘与胸满为本条主症。
先表后里,治病求本的治疗原则。
桂枝汤方证
证名 病因 病机 症状 治法 特征药 相关脏腑 煎服法
中风 风寒 卫强营弱
麻黄汤方证
伤寒 风寒 卫闭营滞
恶风、发热、汗出、脉浮 恶寒、发热、无汗、身痛、 缓 脉浮紧 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桂枝配伍芍药,姜枣配甘 草 脾 辛温发汗,调和营卫 麻桂与麻杏 肺
(4)小青龙汤证(40、41)
【原文】 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①,乾嘔發熱而欬, 或渴,或利,或噎②,或小便不利、少腹滿③, 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40)★ 傷寒心下有水氣,欬而微喘,發熱不渴。服 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龍湯主之。(41) ★ 【词解】
(3)大青龙汤证(38、39)
【原文】 太陽中風,脉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 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若脉微弱, 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筋惕 肉瞤①,此為逆也。(38)★ 【词解】
①筋惕肉瞤(shun,音顺):肌肉跳动。
【病机】风寒束表,内有郁热。 【治法】发汗解表,内清郁热。 【方药】大青龙汤 麻黄汤倍用麻黄、甘草,加石膏、生姜、大枣。
第15 讲麻黄汤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我们在上次课的最后,谈到了麻黄汤的第二个适应证,也就是第36条的,“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mèn)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这里的太阳病,我们上次课说,那就是太阳伤寒表实证,这里的阳明病是什么?它不是阳明里热,也不是阳明里实,因为里热、里实兼有表的话,仲景是不会用麻黄汤的。
那是阳明的什么证候呢,我们说,那是阳明的经脉被寒邪所伤的证候,阳明经脉被寒邪所伤。
阳明经脉运行于什么部位呢,头面,胸腹,也是从头到脚的。
经脉运行于体表,外来的风寒邪气当然可以伤阳明的经表,阳明经表受邪,它的临床表现是什么?在伤寒论中,没有一个单独的条文全面的把阳明经脉被寒邪所伤,阳明经的阳气被郁的这种证候来描述清楚。
它没有一个单独的条文把它系统描述清楚,而是散在许多条文之中,后世的医家对它的临床表现进行了归纳、总结。
到《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决》,对阳明经表证的临床表现,治法、用方,归纳了这样一个的歌决,我把歌决写在这里:“葛根浮长表阳明”,说阳明经表受邪,在一般情况下用葛根汤。
阳明经表受邪它的脉象是浮脉,而且端直以长,因为阳明经是多气多血之经,阳明经脉被邪气所伤以后,阳明经的阳气抗邪于表,使脉端直以长,“表阳明”就是阳明表证。
“缘缘面赤额头痛”,缘缘面赤就是满脸通红,这是阳明经脉中的阳气被郁的表现。
因阳明经脉行于面部,“额头痛”,因为阳明经脉它是行于头额部,它不像太阳经行于后头部,后项,后背部,所以太阳经脉受邪,是头项强痛,进一步可以发展为项背强几几,阳明经脉受邪是脑门疼。
“发热恶寒身无汗”,阳明经表证它也是表证,因此它也具备发热、恶寒、无汗这样表证的共同特点,那么发热、恶寒、无汗,如果伴有头项强痛的是太阳表证,如果伴有额头痛的,那是阳明经脉受邪,是阳明表证。
“目痛鼻干卧不宁”,阳明经脉起于鼻子的两侧,向上绕过眼睛,然后向额头部,目和鼻都是阳明经脉所过的部位,阳明经脉受邪,阳明经气被郁,就在阳明经气循行部位,眼睛、鼻子就出现了相关的症状,就是眼睛疼,脑门疼,鼻子发干,满脸通红,这都是阳明经脉循行部位的症状。
伤寒学讲义医学知识专题讲座培训课件
温经复阳 8
6.桂枝新加汤证
(原文62/P49)
汗后气营不足身痛的证治
病因:发汗后----汗不如法,大汗伤津 病 证:身疼痛----营气不足,筋脉失养 人 脉:沉迟----里气内虚,营血不足
治: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2/11/2024
伤寒学讲义医学知识专题讲座
9
练习一 (单选题)
2/11/2024
阳加于阴谓之汗——阴阳 血汗同源,气血互根----气血 发汗一定会损伤阴阳、气血,故诸虚者不可用。 (2) 麻黄汤的性味 辛温能助热,故火旺阳亢,风热外感者不可用。
2/11/2024
伤寒学讲义医学知识专题讲座
25
虚人外感不可发汗,应如何治疗?
(1) 后世医家多主张保护正气的基础上,创立 扶正解表之法。如孙思邈的滋阴发汗,张景岳 的助阳发汗,李东垣的益气发汗。
机转---寒去欲解---水寒去,而病欲愈。
2/11/2024
伤寒学讲义医学知识专题讲座
34
三、表郁轻证
桂枝汤证 桂麻各半汤(各取1/3量)麻黄汤证
(邪轻体弱) 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邪轻体强)
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大青龙汤证(邪 重体强)
2/11/2024
伤寒学讲义医学知识专题讲座
35
(一)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2/11/2024
伤寒学讲义医学知识专题讲座
23
麻黄汤的灵活运用 (原文51、52/P56)
太阳表实证,脉浮或浮数者可发汗 比较: 两条均以脉代证
51条---以脉代证,属借代笔法 52条---述可见脉象
2/11/2024
伤寒学讲义医学知识专题讲座
24
(二)汗法禁例
修改第二节(麻黄汤类方)
【词解】 词解】 ①厥逆:指手足厥冷。 厥逆:指手足厥冷。 ②筋惕肉瞤:指筋肉跳动。 筋惕肉瞤:指筋肉跳动。 ③乍有轻时:指身重忽而有减轻之时。 乍有轻时:指身重忽而有减轻之时。 【提要】 提要】 论太阳伤寒兼内热的证治。 论太阳伤寒兼内热的证治。
【释义】 释义】 ①大青龙汤证治 主症: 主症: 发热恶寒 身疼痛 风寒外束,卫闭营郁。 风寒外束,卫闭营郁。 无汗 脉浮紧 ——郁热扰心。 郁热扰心。 郁热扰心 烦躁 病机:风寒束表,内有郁热。 病机:风寒束表,内有郁热。
病机:风寒束表,卫闭营郁,肺气不宣。 病机:风寒束表,卫闭营郁,肺气不宣。 治法】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治法】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方药】 方药】 桂枝二两 ——通阳解肌 通阳解肌 麻黄汤 麻黄三两 走表——发汗解表 发汗解表 走表 入肺——宣肺平喘 入肺 宣肺平喘 利肺降气 杏仁七十个 ——利肺降气 调和诸药 甘草粉 ——避燥生津。 避燥生津。 避燥生津 微利去麻黄加荛花 ——下其水气。 下其水气。 下其水气 噎去麻黄加附子 ——温阳散寒。 温阳散寒。 温阳散寒 小便不利少腹满去麻黄加茯苓 ——淡渗利水。 ——淡渗利水 淡渗利水。 喘去麻黄加杏仁 ——宣降肺气。 宣降肺气。 宣降肺气 (注:麻黄不可轻易去之。) 麻黄不可轻易去之。) 服药后的转归: 服药后的转归: 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 “此寒去欲解也” 服汤已渴者
病机:风寒外束,水饮内停。 病机:风寒外束,水饮内停。 治法】 发汗解表,温化水饮。 【治法】 发汗解表,温化水饮。 【方药】 方药】 小青龙汤 麻黄三两 ——发汗、平喘、利水。 发汗、 发汗 平喘、利水。 桂枝三两 ——解表、通阳、散寒。 解表、 解表 通阳、散寒。 芍药三两 ——破阴利水,助桂枝调和营卫。 破阴利水, 破阴利水 助桂枝调和营卫。 细辛、 细辛、干姜各三两 ——散寒化饮。 散寒化饮。 散寒化饮 敛肺止咳; 姜辛散太过。 敛肺止咳 防麻、 五味子半升——敛肺止咳;防麻、辛、姜辛散太过。 化痰降逆止呕。 化痰降逆止呕 半夏半升 ——化痰降逆止呕。 甘草三两 ——甘缓和中,调和诸药。 甘缓和中, 甘缓和中 调和诸药。
麻黄汤类方PPT课件
四、麻杏芩甘汤
1、麻杏芩甘汤 方源:张吉成经验方。 组成:麻黄、杏仁、黄芩、甘草。 功效:宣肺散寒,清解少阳。 主治:风寒犯肺,少阳郁热证,咳嗽、咽痛、鼻塞、口苦、寒热往来、头目胀痛。 按语:麻杏芩甘汤为麻黄汤合小柴胡汤的简化方 。用于胆热犯肺,咳嗽呕苦者,可与柴前连梅煎合用。
第18页/共32页
第13页/共32页
三、麻杏大黄汤
1、麻杏大黄汤 组成:麻黄、杏仁、大黄、甘草。 功效:泄热通便,宣肺平喘。 主治:风热喘咳,大便秘结。 按语:表里双解,从肠治肺。
附:银翘散加大黄。
第14页/共32页
三、麻杏大黄汤
2、麻杏石甘汤合三黄汤 组成:麻黄、石膏、杏仁、黄芩、黄连、大黄、甘草。 功效:辛凉宣肺,苦寒通腑,清热解毒,表里双解。 主治:风热蕴肺,里结阳明证,咳嗽喘息,口渴饮冷,汗出身热,烦躁不安,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数 有力。
第6页/共32页
一、麻黄汤
7、麻杏姜辛五味甘草汤 方源:张吉成经验方。 组成:麻黄、杏仁、干姜、细辛、五味子、甘草。 功效:宣肺散寒,蠲饮止咳。 主治:小青龙汤之轻证。咳嗽恶风,清涕鼻塞。
第7页/共32页
一、麻黄汤
8、麻杏部甘汤 方源:张吉成经验方。 组成:麻黄、杏仁、百部、甘草。 功效:宣肺散寒,润肺止咳。 主治:风寒久咳,舌淡苔薄净。
第31页/共32页
感谢观看!
第32页/共32页
五、麻杏苡甘汤
3、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组成:麻黄6克,连翘9克,杏仁9克,赤小豆30克,大枣12枚, 桑白皮10克,生姜6克,甘草6克 功效:清热解表,宣肺利湿。 主治:湿热蕴郁于内,外阻经络肌肤之病候。 按语:原著用以治疗湿热蕴结肌肤之黄疸,可移治湿热咳喘证, 湿热痹证等。 再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可视为麻杏苡甘汤之热化证。
《伤寒论》麻黄汤
《伤寒论》麻黄汤《伤寒论》麻黄汤导读:本文收集了麻黄汤的条文,麻黄汤的功效与作用,失治误治后处理,麻黄汤的临床运用医案。
【麻黄汤条文】 1.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倶紧者,名为伤寒。
(3) 2.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35) 3.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36) 4.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
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37) 5.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
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
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
麻黄汤主之。
(46) 6. 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51) 7.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52) 8.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55) 9.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232) 10.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235) 【组成】麻黄去节,三两(9g)桂枝二两(6g)杏仁去皮尖,七十个(12g)甘草炙,一两(3g)按:用量可据病症轻重、体质强弱增减,然桂枝、甘草绝不可大于麻黄。
【麻黄汤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煎服方法】水浸30分钟,煎30分钟,约400ml,分2次温服(药凉影响发汗)。
覆被使微汗,一服愈,止后服。
欲饮水者,少少与之,以防蓄水。
【功效主治】太阳病,恶寒,无汗,发热,头痛,身痛,腰痛,骨节疼痛,咳喘,舌淡红润,苔薄白,脉象浮紧者。
【麻黄汤加减】1. 脉不浮紧,反沉而微细,少阴病也,加附子。
(参考麻黄附子细辛汤和麻黄附子甘草汤) 2. 兼口咽干燥,喜饮思冷,烦躁等内热证者,加石膏。
(参考麻杏石甘汤、大青龙汤)3. 脉虚无力,或素体虚弱,或大病后、产后,酌加人参、黄芪、当归、熟地。
伤寒论-太阳病
《伤寒论》张仲景原序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
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
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
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
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已,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惷若游魂。
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
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
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
下此以往,未之闻也。
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
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
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髣髴;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
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
多闻博识,知之次也。
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第一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一节太阳病纲要一.太阳病脉证提纲【原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1)二.太阳病分类【原文】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麻黄汤禁例及兼证课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麻黄汤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麻黄汤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心慌、 失眠、恶心等,因此在使用时需要严 格掌握剂量和适应症,避免过量使用 。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也需要慎用麻黄汤 ,以免对胎儿或婴儿造成不良影响。
对于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患者 ,需要慎用麻黄汤,以免加重病情。
在使用麻黄汤期间,需要忌食辛辣、 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麻黄汤与小青龙汤的兼证
总结词
麻黄汤与小青龙汤的兼证,需谨慎处理。
详细描述
小青龙汤是一种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哮喘等症状的中药方剂。当一个人同时出现麻黄汤和小青龙汤 的症状时,需要特别小心。因为 专业医生的建议,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药方。
麻黄汤与银翘解毒片的兼证
麻黄汤的功效
01
02
03
发汗解表
麻黄汤中的麻黄和桂枝均 有发汗作用,可以发散体 内的风寒邪气,缓解恶寒 发热等症状。
宣肺平喘
麻黄汤中的杏仁具有止咳 平喘的作用,可以缓解咳 嗽、气喘等症状。
利尿消肿
麻黄汤中的麻黄和桂枝有 利尿作用,可以消除水肿 ,对于风水浮肿等病症有 一定的疗效。
麻黄汤的适用症状
外感风寒,恶寒发热 ,头痛身痛,无汗。
水肿尿少,肢体浮肿 ,舌质淡,苔白滑。
咳喘痰多,气喘胸闷 ,舌苔薄白,脉浮紧 。
02
麻黄汤禁例
孕妇禁用
麻黄汤中的麻黄成分具有兴奋子宫平滑肌的作用,可能导致流产或早产,因此孕 妇应禁用。
麻黄汤是一剂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无汗而喘等症状。然而,其中 的麻黄成分对子宫平滑肌有兴奋作用,可能导致流产或早产。因此,孕妇在用药 时应特别谨慎,尽量避免使用含有麻黄的中药方剂。
麻黄汤证-伤寒论PPT课件
关节痛
麻黄汤证是否就是受寒, 桂枝汤证是否就是受风
鼻塞 怕冷
无汗
-
3
【病机】风寒束表,卫闭营郁
【治法】辛温发汗,宣肺平喘 【方药】麻黄汤
3两 麻黄—— 开腠发汗,宣肺平喘 2两 桂枝—— 解肌发汗 70个杏仁—— 降逆止咳平喘 1两 炙甘草— 调药和中,防止过汗
辛温开腠发汗 一宣一降 止咳平喘
-
4
芍药、大枣——益气养荣,活血通络
生姜
——温通阳气,并助麻桂解表
炙甘草 ——调饮食清淡适量。
-
14
(2)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证
【原文】 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
主之。(32)★ 【解析】
太阳病: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项背强紧, 脉浮紧等症。
阳明病:下利。
-
7
【原文】 傷寒脉浮緊,不發汗,因致衄者,麻黄湯
主之。(55)
麻黄汤证的脉象是否一定为浮紧
【原文】 脉浮者,病在表,可發汗,宜麻黄湯。(51)
脉浮而數者,可發汗,宜麻黄湯。(52)
-
8
【原文】 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
宜麻黄湯。(36) 【析义】
太阳病症状: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等; 阳明病症状:不大便等; 喘与胸满为本条主症。
【原文】
咽喉乾燥者,不可發汗。(83) 淋家①不可發汗,發汗必便血②。(84) 瘡家③,雖身疼痛,不可發汗,汗出則痓④。(85) 衄家⑤,不可發汗,汗出必額上陷,脉急緊⑥,直
視不能眴⑦,不得眠。(86) 亡血家⑧,不可發汗,發汗則寒慄而振⑨。(87) 汗家⑩,重發汗,必恍惚心亂⑾,小便已陰疼⑿,
傷寒脉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①, 無少陰證者,大青龍湯發之。(39)★
《方剂学》讲课稿:麻黄汤
《方剂学》讲课稿:麻黄汤上一次我们讨论到麻黄汤的主证分析,功效归纳,方解以及这个方常用的临床加减方法。
下面在运用当中,辨证要点和使用注意两个方面。
辨证要点,实际上就是主证加上左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脉浮紧,是作为外感风寒表实证的基本证型,辨证要点,也就使用的基本依据,在使用注意方面,作为表虚证,阴血不足,因为《伤寒论》里讨论了很多,涉及到亡血的这种体质,它不宜用,阳虚也不适合,因麻桂相须,发汗力较强,容易引起大汗亡阳,这在后面相应的扶正解表里,讨论治法。
而且用麻黄汤应该遵照张仲景《伤寒论》的要求,密切观察中病即止,不可过量。
这是一个用解表剂的通则。
这是对于这个使用注意方面,和辨证要点方面的。
附方作为教材来讲,我们教材上有五张附方,重点讨论后面三张,前两张兼湿的,因为现有《内科》教材里应用当中,都有这些方。
这个麻黄加朮汤,麻杏苡甘汤,结合风寒表证,密切运用的,常用方基础方,以大青龙汤,华盖散,三拗汤,我们选择做为附方的重点。
今后的很多基础方它的附方,重点选择一部分,像大青龙汤,在临床上这个常用方,临床应用意义比较大的,它是一种寒热俱重,他这个外感风寒,内有郁热,他恶寒发热,特点是寒热都重。
恶寒重发热也重。
本身风寒是恶寒重发热轻,由于它有内热,所以在表邪正相争所发的热,以及寒邪入里所化的热,形成的这种状况,造成的寒热俱重。
大青龙汤【组成】麻黄去节六两( 12克),桂枝二两(6克) ,甘草炙二两(6克) ,杏仁去皮、尖四十粒(6克) ,生姜切三两(9克),大枣擘二十枚(10枚) ,石膏如鸡子大,碎(20克)【用法】上七味,以水九升(900毫升),先煮麻黄,减二升(200毫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300毫升),去滓,温服一升(100毫升。
取微似汗。
汗出多者,温粉扑之,一服汗者,停后服。
若复服,汗多亡阳,恶风烦躁,不得眠。
注:关于“温粉”,《伤寒论》中未注明系何方、何药组成,后世所载也不尽相同。
太阳病
太阳病
26
葛根汤证与桂枝加葛根汤证鉴别表
葛 相同点 不同点 鉴别要点 方 药 根 汤 证 桂 枝 加 葛 根 汤 证
外感风寒,太阳经气不舒,经脉失养而见项背强几几 风寒束表,卫阳闭遏,营 外感风寒,卫阴不固,营 阴郁滞无汗脉浮紧 阴失守汗出脉浮缓 表实无汗 表虚自汗
葛根汤 (桂枝汤+麻黄、葛根)
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汤+汗
“疮家”——气血两伤
身疼痛——禁汗 复感风寒之邪 误汗——更伤营血,筋脉失养——痉 (筋脉强直, 肢体拘急) 疮家兼表——益气养血,兼解表邪
太阳病
16
(86)阴血不足者禁汗
“衄家”——素有衄血,耗损阴血——禁汗
重伤阴血 误汗—— 阴血更虚
筋脉失养——额上陷脉急紧 目失滋养——直视不能眴 心失所养——不得眠
正气尚未全复——身疲而嗜卧
内传少阳,经气不利——胸满胁痛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表实仍在,邪未内传——脉但浮 , 未见其它变证 ——发汗解表——麻黄汤
太阳病
9
(46)表实证证治及服麻黄汤后的反应
太阳表实证——脉浮紧,无汗 , 发热,身疼痛 “八九日不解” ——表证仍在,病未传变,未经治疗 发汗 —— 麻黄汤 轻者:药后正气得助,与邪交争较剧——发烦目瞑 药后 ——正胜邪却,汗出病除 重者:阳郁于经,正邪剧争,损伤阳络——衄血(红汗) ——邪从衄泄,衄后病解
发散风寒,升清止利, 葛根汤
发散风寒,降逆止呕, 葛根加半夏汤
太阳病
32
(38)(39)表实内热证证治及大青龙汤的禁忌
“太阳中风”——风寒外束,卫气闭塞,营阴郁滞 ——脉浮紧、发热恶寒、身体疼痛、无汗 “不汗出 寒郁气滞,内热相扰——“身不疼,但重” ” 邪偏于表,阳气尚能暂通——“乍有轻时” 热邪不得宣泄,上扰心神 —— “烦躁”
麻黄汤禁例及兼证
麻黄汤与小青龙汤的兼证
总结词
麻黄汤与小青龙汤合用,适用于外感风寒、内有水饮的患者 。
详细描述
麻黄汤主治风寒表实证,小青龙汤主治外寒内饮证,两者合 用,可增强发汗解表、温化水饮的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 内有水饮的患者。
麻黄汤与银翘散的兼证
总结词
麻黄汤与银翘散合用,适用于风热感冒伴有恶寒发热、无汗头痛的患者。
详细描述
麻黄汤主治风寒表实证,银翘散主治风热感冒,两者合用,可增强辛凉解表、 宣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风热感冒伴有恶寒发热、无汗头痛的患者。
04 麻黄汤的临床应用
感冒咳嗽
总结词
麻黄汤适用于感冒咳嗽,尤其对于风 寒感冒所致的咳嗽有显著疗效。
详细描述
麻黄汤中的麻黄、桂枝具有发散风寒、宣肺 止咳的作用,杏仁可降气止咳,甘草调和药 性。对于感冒咳嗽,尤其是风寒感冒所致的 咳嗽,麻黄汤具有显著的止咳作用。
麻黄汤在临床应用中需要注意 适应症和剂量控制,避免出现 不良反应和药物过量的情况。
针对不同病情和个体差异,麻 黄汤可以与其他中药或西药联 合应用,以提高疗效。
毒副作用研究
麻黄汤中的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具有一定 的毒副作用,如过度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心律失常等,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
使用。
长期或过量使用麻黄汤可能对肝肾功能 造成一定影响,因此需要控制用药剂量
和时间。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 等,需要在医生的指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麻黄汤的主要成分与功效
麻黄汤的主要成分包括麻黄、桂枝、 杏仁、甘草等中草药。
麻黄汤的功效主要包括发汗解表、宣 肺平喘等,对于感冒、咳嗽、哮喘等 病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02 麻黄汤的禁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
桂枝加葛根汤
别
有汗(表虚)
葛根汤
项背强几几 风
表实证
寒
麻黄汤
外 身痛喘咳 束
经气不舒 肺气失宣
2021/2/14
小结
✓主证:恶寒发热,无汗身痛,舌苔薄白, 项背强几几,脉浮紧。
✓病理:伤寒表实,兼经气不舒。 ✓治法:发汗解表,升津舒脉。 ✓方药:葛根汤(葛、麻、桂、芍、草、姜
、枣)
2021/2/14
方义:
葛根四两 —升津利腧,解肌发表。
麻黄三两 桂枝二两
发汗解表。
芍药二两 —敛阴和营,且防过汗伤津。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补益脾胃,滋汗源。
甘草二两
2021/2/14
问题:
• 表实兼项背拘急,为何不用麻黄汤加葛根 ,反取桂枝汤加葛根、麻黄呢?
2021/2/14
【现代研究】
据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本方具 有抗炎、解痉、抗过敏、抗血小板聚 集和抗血栓形成的功能;并能扩张脑 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尚有降低血压 的作用。
2、麻黄汤禁例
• 麻黄汤禁例共有原文9条: 49、50、83、84、85、86、87、88、 89
– 其中49和50条言不可发汗之脉, – 83至88共7条言不可发汗之证。 – 禁汗脉证具备。
• 禁忌9条——咽、淋、疮、衄、血、汗、寒 • 共性——正虚(阳(气)虚、阴(血)虚
、阴阳两虚)
2021/2/14
• 【提要】表实兼里热烦躁的证治及大青龙 汤的禁例。
• 【讨论】
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伤 主要脉证 寒表实证
烦躁——热郁于里,汗不得出(但津液未伤, 故一般不口渴)
不汗出而烦躁 是本证要点!
2021/2/14
思考:
• 导致大青龙汤证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伤寒失汗,表邪不解、阳郁化热而形成的
2021/2/14
• 查体:现体温39℃,舌苔薄白略干,脉浮数 。化验血常规、大小便常规均正常。
• 试辨其证型? • 病因——? • 病机——? • 病位——? • 方药——? • 预测——?
2021/2/14
• 外感风寒,表气郁闭,里气紊乱之葛根汤 证,治宜外散风寒、内升清阳,方用以葛 根汤加味。葛根15g,白芍12g,桂枝、苦 杏仁各9g,麻黄、炙甘草各6g,生姜3片, 大枣3枚。水煎服
2021/2/14
2、邪犯阳明证
• 【原文】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
汤主之。(32)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
葛根加半夏汤主之。(33) • 【提要】表实不解,内迫阳明的证治。 • 【辨证要点】表证兼下利或呕
2021/2/14
小结
✓主证:发热恶寒,头项强痛,无汗,下利 或呕逆,舌苔薄白,脉浮。
表寒里热 ; ✓感寒较重,邪闭较深或是素有郁热,再患
伤寒所致
2021/2/14
• 寒邪闭表在机体的病理发展趋势是什么?
寒邪侵袭→寒郁阳→寒郁热 (麻黄汤)
无汗而喘 舌苔薄白
寒重热轻——大青龙汤(麻 黄汤)
热 重 寒 轻 —— 麻 杏 甘 石 汤 (石重于麻)
寒化热(纯热证)
阳明证(白虎汤) 五大一黄
2021/2/14
【临床应用】
①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感冒、流感、支气 管哮喘、支气管炎、肺炎等。
②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冠心病、椎基 底动脉供血不足等。
③ 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结肠炎、急性 胃肠炎、痢疾等。
④治疗骨科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自发 性寰椎半脱位、风湿性腰腿痛等。
⑤五官科疾病:结膜炎、中耳炎、突发性 耳聋、鼻窦炎、慢性鼻炎等。
✓病理:表邪不解,内迫胃肠。 ✓治法:发汗解表,升清止利;若见呕逆者
,佐以降逆止呕。 ✓方药:葛根汤
葛根汤加半夏——葛根加半夏汤。
2021/2/14
✓临床运用: 多用治感冒、胃肠型感冒,但若下利次
数频繁,须慎重。因本方毕竟以解表为主 ,发汗有伤津之虞。非确属表实证为主兼 下利者,不宜采用。
2021/2/14
• 治疗效果21时服下,20分钟后,全身汗出 ,头发如水洗,下肢亦汗出,连绵不断, 至第2天12时汗止,思食,头身不痛,无发 热,泄止。
2021/2/14
• 辨证要领: • ①病来突然,且脉浮而数,非三阴下利。
②下利虽重,但无灼肛、腹胀、潮热等, 显非阳明病。 • ③结合病症,发热、恶寒、头身疼痛等, 皆是表证表现,证情与《伤寒论》32条原 文颇为切合,故投葛根汤以治。
2021/2/14
3、太阳伤寒兼证
• 1、经气不舒证
*【原文】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 风,葛根汤主之。(31)
*【提要】表实兼项背强的证治。 *【讨论】 ✓病理:风寒外束,邪入太阳经输,致经输
不利,筋脉失养,项背拘急不舒
2021/2/14
✓与桂枝加葛根汤、麻黄汤证鉴别:
葛根汤
无汗(表实)
项背强几几
• 王某,男,38岁,2019年4月28日初诊。 • 现病史:发热恶寒,头身疼痛3天,伴腹泻半天。
病人患甲亢病3年,不规律服用“甲铳咪唑(他巴 唑)”、“谷维素”、“普萘洛尔(心得安)” 等。现因感冒经村卫生所给予激素等肌注2次, 25日晨3时解小便时,突觉两腿发软、不能站立 。检查:血钾2.795mmol/L;心率100次/分。给 予补钾、门冬氨酸钾镁等输液治疗,病情明显好 转。27日夜复咸风寒,次日凌晨出现头痛,畏寒 ,发热(T38℃),无汗,恶风,微喘,气息稍 粗,腰痛,四肢关节痠痛,下肢为甚,下午出现 泄泻,为淡黄色稀水便,日泄20余次,头、腰及 四肢疼痛加重,给予肌注“安痛定”后,症状略 减,上半身有少许汗出,1小时后复故。
• 3、表寒里热证
• 【原文】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 ,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 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 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38 )
• 【词解】 ✓烦躁:烦是心烦,为病人自觉证;躁是手
足躁扰不安,为他觉证。
✓厥逆:手足冰冷,严重者上过肘,下过膝 。
✓202筋1/2/1惕4 肉瞤:指来自肉跳动。瞤音纯。表寒证——里热实证 (太阳) (阳明)
2021/2/14
• 病机:风寒外束,阳郁内热。
• 治法:外散风寒,内清郁热。
• 方药:大青龙汤
• 麻黄六两 桂枝二两
生姜三两 杏仁四十枚
辛散表邪
石膏如鸡子大
清解郁热
大枣十枚 炙草二两
和中以资汗源
2021/2/14
煎服法及注意事项
1、先煮麻黄去上沫; 2、分三次温服; 3、温服取微似汗,切勿过汗伤阳; 4、汗出多者,温粉扑之; 5、若一服汗出邪解,停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