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粤教版语文论语选读第1课弟子问仁同步检测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儒家第1课礼制与仁学课时作业(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儒家第1课礼制与仁学课时作业(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礼制与仁学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不以礼节.之节:节制B.道.之以德,齐之以礼道:治理C.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乐:高兴D.无求生以害.仁害:损害【答案】C [乐:喜爱。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礼之.用,和为贵道之.以政B.齐之以.刑仁以.为己任C.知和而.和任重而.道远D.能使枉者.直知者.不惑【答案】D [“者”:代词,“……的人”。

A项“之”结构助词,“的”;代词,“百姓”。

B项“以”介词,“用”;介词,“把”。

C项“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

] 3.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情况的一项是( )A.道之以政B.不知礼,无以立也C.樊迟未达D.仁者乐山【答案】A [A项“道”,名词活用为动词,“治理”;B、C、D项为一般动词。

]4.对下列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克己复礼为仁。

(判断句)B.人而不仁,如礼何?(固定句式)C.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定语后置句)D.问知。

子曰:“知人。

”(省略句)【答案】C [C项为状语后置句。

]一、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礼之用,和.为贵和:和谐B.斯为美,小大由.之由:依照,遵循C.民免.而无耻免:免罪D.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格:格调【答案】D [格:归服。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B.不以.礼节之道之以.德C.有所.不行某所.,而母立于兹D.有耻且.格臣死且.不顾,卮酒安足辞【答案】B [“以”:介词,“用”。

A项“之”:结构助词,“的”;代词,指代“和的原则”。

C项“所”:代词,“……的”;名词,“地方”。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教学案:主题一第一课为政以德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教学案:主题一第一课为政以德含答案

错误! 第一课为政以德在人们的眼中,孔子永远是那个穿着布袍、拄着拐杖、头顶有丘的老头;永远是那个个性沉稳、天资聪颖、坚强固执的思想家。

他的灵魂穿越了亘古的长空,向我们诉说着“是谓大同”的理念。

读到“是谓大同”,你也许会想起柏拉图的理想国,但孔子与柏拉图毕竟是不同的.于丹说:“孔子没有色彩,只有温度。

”没有色彩,就是适合一切的色彩.“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你能够想象没有这位哲人的世界吗?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孔子,走进《论语》,聆听先贤的教诲,沐浴经典的光辉。

错误![课标要求] 1.背诵2.1、2。

3、13.6章和16.1章中“丘也闻 有国有家者"至“而在萧墙之内也”部分。

2.重点掌握“必”、“用”、“社稷”、“相”、“国"、“家"、“年”、“劝”在文中的意思,并理解“共”、“道"、“齐”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下列词语与现代意义的区别:民免而无 耻;节用而爱人;祸起萧墙;分崩离析;鸣 鼓攻之;既来之,则安之。

4.结合课文,说说孔子提出的为政者的基本素 质是什么. [发展要求] 1.正确理解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

2.较深地领会孔子所提出的“均无贫”的含义.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先祖原是宋国的贵族,在一场政治斗争中失败后逃到鲁国,但到孔子出生的时候,已沦为平民。

孔子3岁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孔子年轻时因家境贫寒给季氏做过委吏(管理粮仓)和司职吏(管理牲畜),工作很出色。

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明确了自己学习的目的和方向,系统地从事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学习。

他学无常师,相传他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三十而立”,自30岁开始,他独立参加社会政治生活,并且创办了私学,开始收徒讲学。

相传,他的弟子先后有三千人,最著名的有颜回、子贡、季路(子路)、冉有、曾参等。

【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5.1《论语》十二章练习(含答案)一、文言文阅读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后虽百世A可知也B以一文C一质D周监E二代F郁郁G乎H文哉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就有道而正焉”与“焉能治之”(《兼爱》)两句的“焉”含义不同。

B.“请事斯语矣”与“不足以事父母”(《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两句的“事”含义相同。

C.“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与“去其重”两句的“去”含义不同。

D.“以备王道”与“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大学之道》)两句的“以”含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颜回问的怎样才能践行仁的问题,孔子明确表示,要用礼的要求约束自己并提出了四条具体措施,对此,颜回态度也很明确,即按先生说的话去做。

B.面对王室衰微、礼乐不存的现状,孔子追溯夏、商、西周三代的礼仪制度,并依照时间的先后,编辑从唐尧、虞舜到秦穆公这一段时间的历史事件。

C.孔子认为,乐律是可以知晓的,音乐演奏的几个步骤连成一体,就构成一支完美的曲子,而后整理订正了音乐,使《雅》《颂》得到原来应有的曲调。

D.孔子为《易经》中的许多卦辞写了序文,研读《易经》也异常勤奋,常常翻断编穿竹简的绳子,足见他对《易经》的喜爱以及已经全部掌握了文辞和义理。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2)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5.材料一第一段与材料二第五段都提到了孔子与《诗经》,各自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阅读以下文言选段,回答问题。

选段一: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选段二: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7.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B.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C.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所以..行之者一也D.敏于事而慎于.言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8.选段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B.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C.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D.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中语文15君子博学自我小测粤教版选修系列论语选读1

高中语文15君子博学自我小测粤教版选修系列论语选读1

君子博学剖析精彩文段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一)子曰:“文,莫吾犹人也。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二)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三)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

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吾何执.()(2)吾执御.矣()(3)未坠.于地()(4)贤者识.其大者()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文,莫吾犹人也。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2)大哉孔子!博学而我无所成名。

(3)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综合拓展提升二、课外《论语》鉴赏3.翻译画线句子。

颜渊喟然曰:“(1)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2)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

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

吾谁欺?欺天乎?且系与其死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3)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子贡曰:“(4)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

刘世让,字元钦,雍州澧泉人也。

仕隋徽仕郎。

高祖入长安,世让以湋川归国,拜通议大夫。

时唐弼余党寇扶风,世让自请安辑,许之,俄得数千人。

复为安定道行军总管,率兵以拒薛举,战败,世让及弟宝俱为举军所获。

举将至城下,令绐说城中曰:“大军五道已趣.长安,宜开门早降。

”世让伪许之,因告城中曰:“贼兵多少,极于此矣。

宜善自固,以图安全。

”举重其执节,竟不之害。

太宗时屯兵高庶,世让潜遣宝逃归,言贼中虚实。

高祖嘉之,赐其家帛千匹。

及贼平,得归,授彭州刺史。

寻领陕东道行军总管,与永安王孝基击吕崇茂于夏县,诸军败绩,世让与唐俭俱为贼所获。

《论语》十二章 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 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选择性必修上《论语》十二章重要知识点梳理和练习一、基础知识梳理(第1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第2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第3章)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第4章)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1.解释上面段落中加点的词语①就( ) ②有道( ) ③正( ) ④而( ) ⑤喻( )2.理解性默写①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吃饭、居住、做事和说话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以后,还要求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认为君子做事要敏捷、迅速,但说话要谨慎。

②《〈论语〉十二章》中,反映“君子”与“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章)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第6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 (第7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第8章)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第9章)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3.解释上面段落中加点的词语①文( ) ②野( ) ③史( ) ④文质彬彬( ) ⑤已( ) ⑥篑( )⑦平地( )4.理解性默写①《〈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

高中语文 第三阶段过关检测 粤教版选修《论语选读》

高中语文 第三阶段过关检测 粤教版选修《论语选读》

语文论语选读第三阶段过关检测(第十至十三课)(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30分,每小题5分)1.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女为君子儒B.抑为之不厌C.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D.鼓瑟希,铿尔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侍坐:陪……坐着。

B.子路,行行..如也行行:有能力的样子。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愤怒。

D.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易:改变。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情:诚,真诚。

B.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作:创作。

C.虽欲从之,末由.也已由:途径。

D.因.之以饥馑因:因为。

4.从词语用法的角度,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就有道..而正焉②博.我以文,约我以礼③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④浴乎沂,风.乎舞雩⑤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⑥贤贤.易色⑦求也退,故进.之⑧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A.①/②⑤⑦/③④/⑥⑧B.①/②⑤/③⑥⑧/④/⑦C.①/②⑦/③⑤/④/⑥⑧D.①③/②⑤/④/⑦/⑥⑧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6.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例句:吾道一以贯之A.不吾知也B.偃之言是也C.陈亢问于伯鱼曰D.小人哉,樊须也二、(25分)7.补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下句。

(10分)(1)百工居肆以成其事,______________。

(2)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

(3)______________,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______________,如琢如磨。

(5)______________,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6)______________,博我以文,______________,欲罢不能。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2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2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仁是孔子所宣扬的最高道德原则。

《吕氏春秋·不二》云:“孔子贵仁。

"这是符合事实的。

但在春秋时代,孔子以前,仁已经是一个公认的道德准则了。

《左传·僖公三十年》记载,晋大夫臼季云:“臣闻之,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仁之则也。

”又《左传·定公四年》记载,楚郧辛曰:“《诗》曰:‘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唯仁者能之。

"又《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孔子对于楚灵王的评论说:“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

’信善哉!”孔子以“克己复礼"为仁,乃是引述“古志”之言。

过去多数学者认为,孔子并没有给出仁的完整界说。

我不同意此种观点,我认为孔子确实曾经给出关于仁的明确界说。

《论语》记载:“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雍也》)这里,孔子区别了圣与仁的不同层次。

子贡误以圣为仁,混淆了圣与仁的不同层次。

孔子区别圣与仁,因而必须讲明仁的完整含义,必须如此才能揭示圣与仁的不同意指。

而且这里“夫仁者”三字也正是确立界说的格式。

所以我认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乃是孔子所讲关于仁的界说。

(节选自张岱年《仁和仁义》,有删改)材料二:孔子“贵仁”,同时也宣扬“义"。

据《论语》所记,孔子尝说:“君子义以为上。

”(《阳货》)“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

"(《卫灵公》)“见义不为,无勇也。

”(《为政》)“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雍也》)“见得思义。

”(《季氏》)孔子所谓义即道德原则之义。

仁是最高的道德原则,义则泛指道德的原则。

高中语文 第一阶段过关检测 粤教版版选修《论语选读》

高中语文 第一阶段过关检测 粤教版版选修《论语选读》

语文论语选读第一阶段过关检测(第一至四课)(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30分,每小题5分)1.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居其所而众星共之B.季氏将有事于颛臾C.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D.宁武子,邦有道,则知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富:通“福”,幸福,使动用法。

B.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归:归于,趋向。

C.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时:抽时间。

D.滔滔..者,天下皆是也滔滔:这里形容动乱。

3.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明日..,子路行以告B.道之不行..,已知之矣C.夫子怃然..曰D.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4.从词语用法的角度,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子欲善而民善.矣②足民,足.兵,民信之矣③食夫稻,衣.夫锦④必也正.名乎⑤从者见.之⑥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⑦孔子下.,欲与之言⑧杀鸡为黍而食.之A.①⑥/②④⑤⑧/③⑦B.①⑥/②③④/⑤⑧/⑦C.①③⑥/②④⑤⑦/⑧D.①⑦/③⑥/②⑤/④⑧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二、(24分)7.补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下句。

(10分)(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身正,____________;其身不正,____________。

(3)八佾舞于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邦有道,____________,耻也;邦无道,____________,耻也。

(5)欲洁其身,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行其义也。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4分)(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4分)(2)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1.下列各句,不是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敏于事而慎于言B.可谓好学也已C.见不贤而内自省也D.士不可以不弘毅2.下列对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食无求饱求:追求B.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C.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D.质胜文则野野:粗野、鄙俗3.下列对加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而不仁而:如果B.小人喻于利于:在C.不亦重乎乎: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D.其“恕”乎其:它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项伯者,项羽季父也B.知所先后,则近道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C.知止而后有定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D.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5.将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直接阐述“大学之道"的一项是( )①物有本末,事有终始②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③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④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⑤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⑥知所先后,则近道矣A.①⑤⑥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③⑥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指孝敬父母,“悌"指尊敬兄长。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1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1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论语》原文朱熹的解说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 ①“大人”不止有位者,是指有位、有齿、有德者。

②“畏天命"三字好。

是理会得道理,便谨去做,不敢违,便是畏之也。

如非礼勿视听言动,与夫戒慎恐惧,皆所以畏天命也。

③要紧全在知上。

纔知得(天命),便自不容不畏。

乙《孟子》原文朱熹的解说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

吾何畏彼哉!榱题:屋椽的两端之处。

①这为世上有人把大人许多崇高富贵当事,有言不敢出口,故孟子云尔。

②《论语》说“畏大人”,此却说“藐大人"。

大人固当畏,而所谓“藐”者,乃不是藐他,只是藐他许多“堂高数仞,榱题数尺"之类。

1.下列叙述,不符合数据甲意旨的是()A.君子得识天命所归,遂谨于视听言动。

B.小人处懵然状态,故不知且不畏天命。

C.君子须知得天命,天命可知遂不可畏。

D.小人不畏天命,遂轻慢位高权重之人。

2.下列人物及其言行表现,与孟子所藐的“大人”最接近的是()人物言行表现A 郑文公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B 项羽(樊哙)瞋目视项王,……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C 刘备(刘备)每与臣(诸葛亮)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D 杨素奢贵自奉,礼异人臣。

每公卿入言,宾客上谒,未尝不踞床而见A.A B.B C.C D.D3.下列关于数据甲、乙的叙述,最适当的是()A.小人所狎,是那些徒有高位,但非齿、德兼备的大人。

B.彼等小人专为狎大人、侮圣人之事,因此无法知天命。

C.合于古制的大人,当不为孟子所藐,且同于孔子所畏。

D.孟子提出藐大人的说法,是因自己本无意于大人之位。

《论语》1、2课练习答案

《论语》1、2课练习答案

《弟子问仁》文言文基础知识1、克己/复/礼为仁(古:恢复,归于。

今:再一次,又,重复)2、请问其/目/(古:条目,细则。

今:眼睛)3、/请/事斯语矣(古:请求(让自己干什么)或请求(别人干什么)。

今:请求(别人干什么))4、举直错诸/枉/(古:弯曲,不正。

今:冤枉)5、选于众,/举/皋陶(古:选用,推选。

今:向上抬,向上托)6、尧舜其犹/病/诸(古:不足,难以做到。

今: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的不正常状态)实词归纳:通假字1、问知(通智,智慧)2、举直错诸枉(通措,安置)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通向,刚才)实词归纳1、尧舜其犹/病/诸(不足)2、/请/事/斯/语矣(请:请求(让自己干什么);事:实践,实行;斯:指示代词,此;)3、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邦:诸侯通知的国家;家:卿大夫的封地)4、克己/复/礼(恢复)虚词的用法(1)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给)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引出见的对象)舜有天下,选于众(从)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向)何事于仁(在)(2)也必也圣乎(句中语气,表示短暂停顿)其言也讱(句中语气词,用来引起下文)何谓也?(句中语气,表示疑问语气)可谓仁之方也已(句中语气,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3)而1、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连词,表并列)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连词,连词,表承接,就,接着)3、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连词,表并列)4、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连词,表承接,就,接着)(4)其1、尧舜其犹病诸(助词,表揣测语气,大概,恐怕)2、请问其目(代词,它的)3、仁者,其言也讱(代词,他的)(5)乎1、可谓仁乎?(句末语气词,疑问语气,吗)2、富哉言乎!(句末语气词,表感叹,啊)3、而由人乎哉?(语气词,反问语气,呢)4、必也圣乎!(语气词,表感叹,啊)特殊句式:倒装句:富哉言乎(主谓倒装)固定格式:1、言之/得无/讱乎?(能够不)2、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导读第1至第15章练习及答案

《论语》导读第1至第15章练习及答案

《论语》第01—05篇练习(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长第五)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对物质生活不能太讲究,有饭吃、有地方住就行了;而在精神上要不断地追求道德完善。

B、在为人处事方面,孔子认为做人要脚踏实地,做事要勤快机敏,说话要谨慎,莫轻率,要经过思考。

C、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方面,要接近仁道,不断地匡正自己,使自己成为正人君子,获得生活的满足和精神快乐。

D、孔子说的这段话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却概括了对君子各方面的要求,这些都学到就能达到儒家精神所要求的境界了。

(2)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饭疏食饮水,曲肱(弯着胳膊)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这句话所表现的孔于思想的理解。

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论语·里仁篇第四》)孔子在这则材料中谈到与的关系,是为了阐述什么观点3、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6分)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孟子曰:“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①,必请所与②;问有余,必曰‘有’。

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

此所谓养口体者也。

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

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 (《孟子·离娄》)【注】①彻:通“撤”,撤除。

②与:通“予”,给予。

(1)下列对上面两个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养”父母如果缺乏恭敬之心,那与“养”犬马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论语》背诵篇目、名句检测及答案

《论语》背诵篇目、名句检测及答案

一、《论语》选读背诵基本篇目为政以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克己复礼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知其不可而为之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仁者爱人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

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高二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第一课 为政以德 学案 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第一课 为政以德 学案 Word版含答案

1.关于《论语》《论语》是孔子生平言论的汇集,对政治、哲学、伦理、道德、教育、文学、艺术等,都有许多深刻、精辟的见解,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

中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在当今,《论语》也有“东方圣经”之称。

孔子在立身处世、治学修身、为政治国等方面的理论和智慧在今天仍然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他的“尚德”思想对于青年学子锻造以天下为己任、积极进取、刻苦勤奋、自强不息、仁厚博爱的品格,温、良、恭、俭、让的优雅气度,将有很大帮助。

2.关于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先秦时有“六艺”(学习课程):礼、乐、射、御、书、数。

配有教材《诗》《书》《礼》《乐》《易》《春秋》,《庄子》中称为“六经”(此“经”与后来的“经”不同)。

西汉时尊儒,将儒家经典称为“经”,设“五经博士”研究传习,由于“乐”失传,所以称“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东汉时加《论语》《孝经》,成为“七经”。

唐时,将《礼》分成《周礼》《仪礼》《礼记》三礼,将“春秋三传”列入“七经”之中,作为科举考试内容,称“九经”:《诗》《书》《易》《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后又增加《论语》《孝经》《尔雅》,成为“十二经”。

宋时又加《孟子》,成为“十三经”。

清代有《十三经注疏》,将原文及前人的注疏合刻,成为儒家经典集大成之作,被认为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典籍”。

南宋朱熹又将“三礼”合并,从《礼记》中抽出《大学》《中庸》两章,加上《论语》《孟子》称“四书”,又将《易》《诗》《书》《礼》《春秋》称为“五经”,加以“章句”(注疏)、“集注”(综合前人评价),成为“四书五经”。

3.为政以德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2017-2018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一 自主检测与反馈

2017-2018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一 自主检测与反馈

自主检测与反馈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是鲁孔丘与?B.而谁以易之?C.使子路反见之D.长幼之节,不可废也答案 D解析A项“与”通“欤”。

B项“而”通“尔”。

C项“反”通“返”。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子路从而后,遇丈人..B.明日..,子路行以告C.子路从而..后D.鸟兽..不可与同群答案 D解析A项“丈人”,古义: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今义:岳父。

B项“明日”,古义:第二天。

今义:明天。

C项“从而”,古义:两个词,从,跟随;而,连词,却。

今义:一个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3.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天将以.夫子为木铎B.何以.战C.作《师说》以.贻之D.遇丈人,以.杖荷蓧答案 C解析C项为连词,其他三项皆为介词。

4.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而谁以易之?B.晨门曰:“奚自?”C.孔子曰:“何陋之有?”D.子路宿于石门。

答案 D解析D项为介宾短语后置句,其他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家认为,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在第二节中与之相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表明了要立足于现实,面向未来,不能只纠缠于过去的得失。

(3)儒家提倡长幼之节,但更重视“君臣之伦”,第四节中与之相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2)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3)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

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

高二语文《论语》选读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二语文《论语》选读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二语文《论语》选读单元测试题、基础知识(36分)1卜列加点的词语读音全对的项疋( )A怃然w u 木铎du o喟然ku i以俟君子c 1B角隅y d 下乘sh e ng无適d i箪食壶浆d a n sh iC八佾y i 畏葸s 1岑寂c en恶乎成名w uD付梓z 1 尺牍d u戗兽qi a ng 锱铢必较z 12下列选项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A编篡坐月子人情事故灸手可热 B 旋律入场卷谈笑风生饮鸠止渴C坐镇搔痒病出其不意趋之若鹜 D 亲睐挖墙角不能自己磬竹难书3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错的一项是()A.夫(那个)执舆者为谁趋(快步走)而辟之B.往者不可谏(劝谏)见(介绍,引见)其二子焉C.异乎二子者之撰.(陈述)其言不让.(谦让),是故哂之D.足食,足兵.(军队),民信之矣可使有勇,且知方(方向)也4下列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A使(让)民如承大祭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怨天尤人)B请事(从事,实行)斯语矣起(站起来)予者商也C弃而违(违反)之由也兼人,故退(后退)之D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类推)闻斯(就)行诸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是鲁孔丘与植其杖而云B长沮、桀溺耦而耕令之从政者殆而C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尧舜其犹病诸D无欲速,无见小利岁寒,然后之松柏之后彫也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举直错诸枉B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如日月之食焉C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而谁以易之D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明日,子路行以告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A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B 己欲达而达人C我欲仁,斯仁至矣 D 问知。

子曰:知.人8下列“而”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子路从而后 B 植其杖而芸C子路拱而立 D 杀鸡为黍而食之等。

这种范畴的演变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思想资料上看,孔子的思想资料主要是《周礼》, 而宋明理学除孔子著述、 儒家经典外,还有道家、 佛家的东西。

粤教版 高中语文 《论语》选读 弟子问仁

粤教版 高中语文 《论语》选读 弟子问仁

孔子的“仁”概念
一本美国人写的书中说:“学者们通常认 为,在孔子哲学中, ‘仁’即使不是一个中 心的概念,也是中心概念之一。但他们在各自 不同地分析 ‘仁’时却忐忑不安,悲叹《论 语》中的‘仁’充满悖论,神秘莫测,复杂得 使人灰心丧气”。 ——《孔子哲学思微》




子贡曰:“如有博施
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子曰:“为之难, 为:做 言之得无讱乎?”
思考:孔子认为说话谨慎也是仁的表现,对此,司马牛 是否理解?孔子针对司马牛的反应作出了怎样的解释?
明确:孔子认为说话谨慎也是仁的表现, 司马牛对此并不理解,在他看来,这样也算 仁,这太简单了。孔子解释说,做事本来很 难,所以要考虑清楚才做,因而说话就必须 谨慎,即懂得做事难,就会慎于言。这虽然 是小事,但如果每人能从小事做起,事事谨 慎,循序渐进,就能达到仁的境界。

明确:与后代的读书人尤其是那些抢到天 下的强势者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孔子“仁 政”的理想社会就是“礼制”,也就是“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森严的社会, 而强权者大都产生于“礼崩乐坏”的动荡 年代以一个“复礼”者的姿态出现的,于 是在盛赞的孔子的同时,实际上就在自己 的脑瓜带上了一个圣人的光环,又为自己 强占社会全部资源提供了合法依据。
思考:本文中孔子关于
极的社会意义?
仁的主张有何积
• 从统治者角度来说,就是要按仁的原则来施 政,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广济百姓, 言行谨慎,举贤任能,以正压邪; • 从个人角度来说,就是要求人们舍己为人, 严于律己,一切言行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规 范;而且每个社会成员要推己及人,将仁爱 的伦理道德原则推广到全体社会成员身上。 这有利于个人在道德修养的自我完善,能引 导人们培养美德、爱心和智慧,有利于建立 和谐有序的社会。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05《<论语>十二章》基础篇练习【基础篇】一、名著阅读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②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里仁》)③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雍也》)④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

’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雍也》)⑤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宪问》)(1)对于第①则的“里”,有人认为其意为“居住”,有人认为其意为“居住在……的地方”。

请根据这两种不同理解,分别解释“里仁为美”的意思。

(2)请简要分析第④则中“仁者”的表现。

(3)请根据第①②③⑤四则,概括孔子对仁者和知者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名著阅读。

①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②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两段文字中,孔子认为,贫困的生活中仍然要奉行自己的信仰,体现了他怎样的高尚情怀?请用四个字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论语·颜渊》中的两则,回答:孔子和曾子的交友之道有什么不同?①子贡问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小测剖析精彩文段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雍也》三十)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一)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

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颜渊》二十二)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能近取譬.()(2)可谓仁之方.也已()(3)请问其目.()(4)问知.()(5)知.人()(6)樊迟未达.()(7)举.皋陶()2.翻译下列句子。

(1)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4)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5)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6)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综合拓展提升二、《论语》鉴赏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

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

’”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论语·子张篇》)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②可者与.之()③异乎.吾所闻()④君子尊贤而容众.()(2)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①嘉善而矜不能。

②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

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贺①。

贺动作..多不正。

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至于..涕泣,蹇蹇②亡已。

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起走,曰:“郎中令善愧人。

”及国中皆畏惮焉。

王尝久与驺奴宰人游戏饮食,赏赐亡度;遂入见王,涕泣膝行,左右侍御皆出涕。

王曰:“郎中令何为哭?”遂曰:“臣痛社稷危也!愿赐清闲..竭愚。

”王辟左右,遂曰:“大王知胶西王③所以..为无道亡乎?”王曰:“不知也。

”曰:“臣闻胶西王有谀臣侯得,王所为拟于桀、纣也,得以为尧、舜也。

王说其谄谀..,尝与寝处,唯得所言,以至于是..。

今大王亲近群小,渐渍邪恶所习,存亡之机.,不可不慎也。

臣请选郎通经术有行义者与王起居,坐则诵《诗》《书》,立则习礼容,宜有益。

”王许之。

遂乃选郎中张安等十人侍王。

居数日,王皆逐去安等。

会昭帝崩,亡子,昌邑王贺嗣立,官属皆征入。

王相安乐迁长乐卫尉。

遂见安乐,流涕谓曰:“王立为天子,日益骄溢,谏之不复听。

今哀痛未尽,日与近臣饮食作乐,斗虎豹,召皮轩,车九流,驱驰东西,所为悖道。

古制宽,大臣有隐退,今去不得,阳狂..恐知,身死为世戮,奈何?君,陛下故相,宜极谏争..。

”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

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

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

……上以遂年老,拜为水衡都尉,上甚重之。

以官寿卒。

(选自《汉书》卷八十九,略有删改)注:①王贺:昌邑王刘贺,汉武帝孙。

②蹇蹇:忠直。

③胶西王:刘卯。

因参与叛乱被杀。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起走刺:指责。

B.存亡之机.,不可不慎也机:时机。

C.今去不得,阳狂..恐知阳狂:刚强勇猛。

D.君,陛下故相,宜极谏争谏争..:上谏书争取。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贺动作..多不正B.愿赐清闲..竭愚C.王说其谄谀..D.唯得所言,以至于是..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理故宜然颠覆于至蹇蹇亡已涕泣于至,, B.⎪⎩⎪⎨⎧••••徒慕君之高义也去亲戚而事君者以所臣为无道亡乎以所大王知胶西王,? C.⎪⎩⎪⎨⎧••哭而送之师与蹇叔之子唯得所言言寝处与尝,, D.⎪⎩⎪⎨⎧••不以已悲物喜以不淫乱废以卒, 7.下列对龚遂言行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龚遂为人忠厚刚毅,具有宁折不弯的节操,对品行不端的昌邑王刘贺多方规劝,对傅相严肃批评,激动时乃至于声泪俱下。

B.安乐在昌邑王当上皇帝以后调任长乐卫尉,皇上哀痛未尽,他却每天和一班大臣在一起寻欢作乐;龚遂当面斥责他的所作所为违背正道。

C.龚遂不仅敢谏,而且善讽,他意识到侯得溜须拍马的严重后果,就用胶西王身亡的事例劝昌邑王疏远侯得,终于使昌邑王同意选贤侍坐。

D.龚遂知道仕途险恶,他曾经向往古人的隐退而慨叹今日难以辞官,也曾因为直言敢谏差一点掉脑袋,最终还是做了一辈子官,死在官任上。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国中皆畏惮焉。

(2)王所为拟于桀、纣也,得以为尧、舜也。

(3)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肖邦之家(波兰)雅罗斯瓦夫·伊瓦什凯维奇肖邦之家的最大魅力之一,正是在于我们能感受到在同肖邦“促膝谈心”。

到了肖邦之家,会亲眼看到,而且确信,作为民族的最坚韧的纽带,作为民族精神的支柱和基础的伟大艺术具有何等不可估量的威力。

我们带着惊讶和柔情望着这幢实为波兰民族的精华的朴素的小屋。

它像一只轮船,漂浮在花园绿色的海洋里,花园里的一草一木,都经过了精心的栽培,因为这花园也想与肖邦的音乐般配。

春天,栗树新叶初发,几乎还是一派嫩黄,它们悬挂在屋顶的上方,犹如刚刚出茧的蝴蝶的娇弱的翅膀。

粉红色的日本樱花,宛如在旭日东升的时候飘在庄园上空的一片云彩。

如此娇嫩的色调,酷似一首最温柔的曲子,又如落在黑白琴键上的轻盈速奏。

夏天,水面上开满了白色和黄色的睡莲,那扁平的叶子舒展着,像是为蜻蜓和甲虫准备的排筏。

睡莲映照在明镜般水中的倒影,宛如歌中的叠句。

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联翩,使人回忆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

尤其是黄昏时分,水面散发出阵阵幽香,宛如船歌的一串琶音;而那银灰、淡紫的亭亭玉立的树干,排列得整整齐齐,有条不紊,宛如f小调叙事曲开头的几节。

清风徐来,树影婆娑,花园里充满了簌簌的声响。

这簌簌声,这芬芳的香味,使我们心荡神怡,犹如聚精会神地倾听这独具一格的音乐的悠扬的旋律,清丽的和声。

秋天又别有一番风味。

这是乡村婚嫁的季节,时不时有一阵小提琴声传到这里,飘到金黄的树冠下,飘到寂静的草坪上。

它提醒我们,此刻正置身于马祖卡曲的故乡。

当我们漫步在花园的林阴小道,当我们踏上玲珑剔透的小桥,落叶在脚下踩得沙沙响。

作为悠悠往事“见证者”的树叶,就像忧伤的奏鸣曲中那结尾的令人难忘的三重奏,它们以自己干枯的沙沙声招来了那么多的思绪,那么多的回忆,那么多的乐曲。

我们望着树上光秃秃的枝杈,悄声哼起了一支歌曲:树儿自由地生长/叶儿轻轻地飘落……于是,我们开始理解那个客死远方巴黎的人的深沉的郁闷:久别经年,他只能依稀记得“国内唱的歌”。

然而,这里最美的是冬天。

请看吧!四野茫茫,白雪覆盖的房舍安然入梦。

花园的树木变成了水晶装饰物,且会发出银铃般清脆的响声,就像昔日挂在马脖子上的铃铛。

如今既没有马,没有雪橇,也没有狐裘,更没有裹着狐裘的美女。

没有母亲,没有姐妹——只有无边的静寂。

一切都成为往事了。

只有他还住在这里,独自一人在雅致的房间里来回踱步。

只有微弱的琴声在抗御风、雪和寂静。

只有音乐长存。

倘若你在这样一个隆冬季节,站在小屋的前边,望着被积雪压弯了的屋顶、光秃秃的树枝、黑洞洞的窗口,你就会感到,你是和肖邦在一起。

你是在和肖邦促膝谈心。

9.肖邦之家四季景色的特点是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作简要概括。

(不超过20个字。

)10.面对肖邦之家的四季景色,作者为什么会认为自己和肖邦是在“促膝谈心”?试联系文章内容分条回答。

11.作者对肖邦、肖邦之家以及肖邦的音乐,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五、诗歌鉴赏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1)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参考答案1.答案:(1)比喻(2)方法,途径(3)条目,细则(4)通“智”,聪明,智慧(5)了解(6)通,明白(7)推举2.答案:(1)如果有人能广泛地对民众进行施予和救济,这人怎么样?可称得上仁人吗?(2)所谓仁德之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就要使别人也站得住;要想自己行得通,就要使别人也行得通。

(3)要做到仁德,完全在于自己,哪能靠别人呢?(4)不合礼的不要看,不合礼的不要听,不合礼的不要说,不合礼的不要做。

(5)选拔正直的人,使他的地位在邪恶的人之上,这样就能使邪者变得正直。

(6)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提拔重用伊尹,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3参考答案:(1)①向②结交③与、同④普通人(2)①能够赞美有特长的人,又同情没有能力的人。

②如果我是十分贤良的人,那我对别人有什么不能容纳的呢?4.解析:B项,机:关键。

C项,阳:通“佯”。

D项,谏争:规劝,争论。

答案:A5.解析:A项文中义为“行为举止”;B项文中义为“无人干扰之机”;D项文中“于”是介词,“是”是代词。

答案:C6.解析:A项加点字意思均为“到了”。

B项加点字意思均为“……的原因”。

C 项加点字意思分别为“和”“参与”。

D项加点字意思均为“因为”。

答案:C7.解析: B项,“皇上哀痛未尽……违背正道”不正确;C项,“劝昌邑王疏远侯得”不正确;D项,“因为直言敢谏差一点掉脑袋”不正确。

答案:A8.答案:(1)以至国中人都害怕畏忌他。

(或:到了国中人都害怕畏忌他的地步。

)(2)(胶西)王的所作所为如同桀纣,而侯得却认为是尧舜。

(3)昌邑王的臣子们因犯下使君王陷于为恶不道的境地的罪行,都被处死。

参考译文:龚遂字少卿,山阳郡南平阳县人。

凭借明经做官,官至昌邑国王的郎中令,侍奉国王刘贺。

刘贺行为举止大多不合正道。

龚遂为人忠厚,刚毅有节操,在内向国王进谏,在外指责昌邑王的太傅与相,引经据义,痛陈祸福,以至于涕泣,正言直谏没有丝毫懈怠。

当面指责国王的过错,以至昌邑王掩耳起身离开,说:“郎中令太会羞辱人了。

”以至国中人都害怕畏忌他。

王曾经长期与驾车马的奴仆和炊事人员一起饮酒作乐,随意赏赐,没有节度。

龚遂进去拜见昌邑王,哭泣着用膝盖爬行,左右侍从们见此情景都禁不住流下眼泪。

昌邑王说:“郎中令为什么哭?”龚遂说:“我为社稷危亡而痛惜!希望给我机会诉说我的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