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轿厢结构设计
电梯常识之轿厢和对重
![电梯常识之轿厢和对重](https://img.taocdn.com/s3/m/bf88e54333687e21af45a9ce.png)
电梯常识之轿厢和对重在曳引电梯中,轿厢和对重悬挂于曳引轮两侧,轿厢是运送乘客或货物的承载部件,也是唯一乘客看到的电梯结构部件。
使用对重的目的是为了减轻电动机的负担,提高曳引效率。
卷筒驱动和液压驱动的电梯很少用对重,因为这两种电梯轿厢均可以靠自重作用下降。
一.轿厢1. 轿厢的组成轿厢一般由轿厢架,轿底,轿壁,轿顶等主要构件组成。
各类电梯的轿厢基本结构相同,由于用途不同在具体结构及外形上将有一定的差异。
轿厢架是轿厢的主要承载构件,它由立柱,底梁,上梁和拉条组成。
轿厢体由轿底板,轿厢壁,轿厢顶等组成。
轿内设置:一般轿内设有如下部分或全部装置,操纵电梯用的按钮操作箱;显示电梯运行方向及位置的轿内指示板;通讯联络用的警铃,电话或对讲系统;风扇或抽风机等通风设备;保证有足够照明度的照明器具;标有电梯额定载重量,额定载客数及电梯制造厂名称或相应识别标志的铭牌;电源及有/无司机操纵的钥匙开关等。
2. 轿厢地板有效面积的确定(参见教材)3. 轿厢结构的设计计算(参见教材)4. 轿厢的称重装置分为机械式,橡胶块式和负重传感器式。
二.对重对重是曳引电梯不可缺少的部件,它可以平衡轿厢的重量和部分电梯负载重量,减少电机功率的损耗。
三.补偿装置电梯在运行中,轿厢侧和对重侧的钢丝绳以及轿厢下的随行电缆的长度在不断变化。
随着轿厢和对重位置的变化,这个总重量将轮流地分配到曳引轮的两侧。
为了减少电梯传动中曳引轮所承受的载荷差,提高电梯的曳引性能,宜采用补偿装置。
1. 补偿装置的型式采用补偿链,补偿绳或补偿缆。
2. 补偿重量的计算(参见教材)四.导轨1. 导轨的主要作用为轿厢和对重在垂直方向运动时导向,限制轿厢和对重在水平方向的移动。
安全钳动作时,导轨作为被夹持的支承件,支撑轿厢或对重。
防止由于轿厢的偏载而产生的倾钭。
2. 导轨的种类导轨通常采用机械加工方式或冷轧加工方式制作。
分为"t"形导轨和"m"形导轨3. 导轨的连接与安装导轨每段长度一般为3-5米,导轨两端部中心分别有榫和榫槽,导轨端缘底面有一加工平面,用于导轨连接板的连接安装,每根导轨端部至少要用4个螺栓与连接板固定。
电梯轿厢与对重要求及标准
![电梯轿厢与对重要求及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78b20a0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a2.png)
电梯轿厢与对重要求及标准一、轿厢的要求及标准(-)乘客人数、轿厢的有效面积与额定载重量关系1 .乘客人数乘客人数按公式,额定载重量/75计算,计算结果约等于最近的整数。
2 .轿厢的有效面积为了防止人员的超载,轿厢的有效面积应予以限制。
(二)轿厢的结构要求1轿厢的结构轿厢应由轿壁、轿厢地板和轿顶完全封闭,只允许有下列开口,使用人员正常出入口,轿厢安全窗和轿厢安全门,通风孔,轿厢内部净高度不应小于2m,使用人员正常出入轿厢入口的净高度不应小于2m02轿壁(1)轿壁的机械强度轿壁应具有这样的机械强度,即用300N的力,均匀地分布在5cm2的圆形或方形面积上、沿轿厢内向轿厢外方向垂直作用于轿厢壁的任何位置上,轿壁应:a.无永久变形;b弹性变形不大15mm o(2)玻璃轿壁距轿厢地板11m高度以下若使用玻璃轿壁,则应在高度0∙9~1.1m之间设置一个扶手,这个扶手应牢固固定,与玻璃无关。
应使用夹层玻璃。
玻璃轿壁上应有永久性的标记:供应商名称或商标、玻璃的型式、厚度。
3轿门轿厢的入口应装设轿门,轿门应是无孔的。
载货电梯除外,载货电梯可以采用向上开启的垂直滑动门,这种门可以是网状的或带孔的板状形式。
除必要的间隙外,轿门关闭后应将轿厢的入口完全封闭。
门关闭后,门扇之间及门扇与门柱、门楣和地坎之间的间隙应尽可能小,对于乘客电梯北匕运动间隙不得大于6mm。
对于载货电梯址匕间隙不得大于8mm。
由于磨损,间隙值允许达到IOmm。
轿门处于关闭位置时,应具有这样的机械强度,即用300N的力,沿轿厢内向轿厢外方向垂直作用在门的任何位置,且均匀地分布在5cm的圆形或方形的面积上时,轿门应能:a.无永久变形;b.弹性变形不大于15mm;c.试验期间和试验后,门的安全功能不受影响。
当乘客在轿门关闭过程中,通过入口时被门扇撞击或将被撞击,一个保护装置应自动地使门重新开启。
此保护装置的作用可在每个主动门扇最后50mm 的行程中被消除。
电梯的设计方案
![电梯的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af0993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aa.png)
电梯的设计方案摘要:本文将讨论电梯的设计方案,包括电梯的基本结构、运行原理、安全措施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技术创新,电梯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并提供更安全、高效的垂直交通解决方案。
引言:电梯作为现代城市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人们垂直交通需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设计合理的电梯能够提供便捷、快速且安全的运输服务,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电梯的设计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电梯的基本结构、运行原理、安全措施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电梯设计者和使用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电梯的基本结构电梯的基本结构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 电梯井:电梯井是放置电梯设备的垂直通道,用于电梯的上下行运动。
电梯井通常由混凝土或钢结构建造,以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2. 电梯轿厢:电梯轿厢是乘客乘坐的空间,通常由钢材或钢板制造而成。
轿厢内部应设计合理,舒适度和安全性需要考虑。
3. 电梯门:电梯门用于轿厢和楼层之间的开关门,分为外门和内门两种。
电梯门的安全性和灵活性是设计的重点。
4. 电梯驱动系统:电梯驱动系统用于提供电梯的上下运动能力。
常见的驱动系统有液压驱动和机械驱动两种。
二、电梯的运行原理电梯的运行原理基于重力和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通过电动机驱动电梯轿厢上下运动,通过拉绳和滑轮系统实现这一过程。
控制系统通过监测电梯位置和乘客需求,确保电梯能够按照指定的楼层到达。
三、电梯的安全措施为了确保电梯的安全性,设计者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 电梯门的安全保护:电梯门必须具备防夹功能,防止乘客在门关闭时被夹伤。
此外,还可以安装门磁和安全光幕等设备,以提供额外的安全保护。
2. 过载保护:电梯应该具备过载保护功能,以防止轿厢超载。
当超载情况发生时,电梯应停止运行或警告乘客。
3. 紧急救援系统:电梯应该配备紧急救援系统,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提供乘客的安全疏散。
4. 防止电梯滑坡:电梯轿厢应配备防止滑坡装置,以确保在突发情况下仍能保持稳定。
轿厢系统结构与原理
![轿厢系统结构与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17e13a1d4d8d15abe234e9b.png)
• 对于采用对接操作的电梯,其护脚板 垂直部分的高度应是在轿厢处于最高 装卸位置时,延伸到层门地坎线以下 不小于0.10m。
轿厢部件结构及标准
创设情境—电梯停电困人
思考顺序 1 2 3
4
5
所用部件 电话 警铃 风扇
通风孔
应急灯
标准
黄色、应急电源、接通外部(五方对讲)
轿厢有效面积
定义:轿厢有效面积available car area(GB7588-2003) 地板以上1m高度处测量的轿厢面积,乘客或货物用的扶手可忽略不计。 目的:为了防止由于人员的超载,轿厢的有效面积应予以限制。 计算:护栏不算;出入口算 。 注意:为了允许轿厢设计的改变,对表1所列各额定载重量对应的轿厢最大有效 面积允许增加不大于表列值5%的面积。
0.70
1000
2.40
0.90
1050
2.50
1.10
1125
2.65
1.17
1200
2.80
1.30
1250
2.90
1.45
1275
2.95
1.60
1350
3.10
1.66
1425
3.25
1.75
1500
3.40
1.90
1600
3.56
2.00
2000
4.20
2.05
25003)
5.00
1. 一人电梯的最小值; 2. 二人电梯的最小值; 3. 额定载重量超过2500㎏时,每增加100㎏,面积增加0.16㎡。对中间的载重量,其面积由线性插入法确定。
注:超过20位乘客时,每超出一位增加0.115㎡
电梯机械部分原理及结构设计
![电梯机械部分原理及结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7422a30376baf1ffc4fad92.png)
电梯机械部分相关系统的原理及结构设计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不断增多,电梯在国民经济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电梯作为高层建筑中垂直运行的交通工具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实际上电梯是根据外部呼叫信号以及自身控制规律等运行的,而呼叫是随机的,电梯实际上是一个人机交互式的控制系统,单纯用顺序控制或逻辑控制是不能满足控制要求的,因此,电梯控制系统采用随机逻辑方式控制。
目前电梯的控制普遍采用了两种方式,一是采用微机作为信号控制单元,完成电梯信号的采集、运行状态和功能的设定,实现电梯的自动调度和集选运行功能,拖动控制则由变频器来完成;第二种控制方式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取代微机实现信号集选控制。
从控制方式和性能上来说,这两种方法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国内厂家大多选择第二种方式,其原因在于生产规模较小,自己设计和制造微机控制装置成本较高;而PLC可靠性高,程序设计方便灵活,抗干扰能力强、运行稳定可靠等特点,所以现在的电梯控制系统广泛采用可编程控制器来实现。
电梯是将机械原理应用、电气技术、微处理器技术、系统工程学、人体工程学及空气动力学等多学科和技术集于一体的机电设备,它是建筑物中的永久性垂直交通工具。
为满足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电梯的智能化、自动化技术迅速发展。
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微电子和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电梯的技术含量日益提高。
在改善电梯性能的同时,对电梯的设计、管理和维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章电梯的结构2.1 电梯的基本结构电梯是机与电紧密结合的复杂产品,是垂直交通运输工具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电梯,其基本组成包括机械部份和电气部份,结构包括四大空间(机房部分、井道和底坑部分、围壁部分和层站部分)和八大系统(曳引系统、导向系统、门系统、轿厢、重量平衡系统、电力拖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安全保护系统)组成。
电梯基本结构如图2—1所示:1-减速箱;2-曳引轮;3-曳引机底座;4-导向轮;5-限速器;6-机座;7-导轨支架;8-曳引钢丝绳;9-开关碰铁;10-紧急终端开关;11-导靴;12-轿架;13-轿门;14-安全钳;15-导轨;16-绳头组合;17-对重,18-补偿链;19-补偿链导轮;20-张紧装置;21-缓冲器;22-底坑;23-层门;24-呼梯盒;25-层楼指示灯;26-随行电缆;27-轿壁;28-轿内操纵箱;29-开门机;30-井道传感器;31-电源开关;32-控制柜;33-曳引电机;电梯的基本结构剖视图34-制动器图2-12.1.1 机房部分机房用来安装曳引机、电控屏、限速器等。
四层电梯设计报告
![四层电梯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59c336a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f6.png)
四层电梯设计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设计一部适应四层建筑的电梯,其中包括电梯的结构设计、控制系统设计、安全措施设计以及能源效率等方面。
本报告将基于技术要求和标准来设计电梯,并考虑到用户的使用需求和舒适性。
1.引言电梯是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供垂直交通服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旨在设计一部适应四层建筑的电梯,满足用户舒适、安全和高效的需求。
2.结构设计2.1电梯机房电梯机房需要容纳电梯的主要机械设备,包括电机、减速器、牵引机和控制系统等。
机房的大小需要根据电梯的尺寸和物料要求来确定,并确保安全通风和易于维护。
2.2电梯井道电梯井道是电梯的运行空间,需要具备一定的防火和抗震性能。
井道的尺寸需要根据电梯的尺寸来确定,并有足够的高度以容纳电梯的顶部空间。
2.3电梯轿厢电梯轿厢需要具备一定的承重能力和耐磨性,并且尺寸需要适应四层建筑的需求。
轿厢应该有足够的空间以容纳乘客和货物,并且具备良好的舒适性。
3.控制系统设计3.1选型电梯控制系统的选型需要考虑到电梯的负载、速度和楼层数等因素。
根据四层建筑的需求,我们选择了一种适宜的电梯控制系统,以确保高效的垂直交通服务。
3.2控制算法电梯控制算法需要根据乘客的需求和电梯的状态来调度电梯的运行。
我们将采用一种基于优先级的算法,以确保每个乘客的等待时间和运行时间都能得到平衡。
4.安全措施设计4.1紧急停止装置电梯应该配备紧急停止装置,以防止因突发事件导致的意外伤害。
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乘客可以通过按下停止按钮来迅速停止电梯的运行。
4.2火警报警装置电梯井道和机房应该安装火警报警装置,一旦检测到火灾,系统将自动停止电梯的运行并发出警报信号,以确保乘客的安全。
4.3安全门和门缝控制装置电梯应该配备安全门和门缝控制装置,以防止乘客从轿厢中掉落或夹伤。
当门口探测到有人时,门应停止关闭并迅速打开。
5.能源效率为了提高电梯的能源效率,我们将选用一种具有高效节能特性的电梯机组。
机械毕业设计953交流变频调压调速电梯—轿厢结构设计
![机械毕业设计953交流变频调压调速电梯—轿厢结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8be1670a26925c52cc5bf0a.png)
摘要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
习惯上不论其驱动方式如何,将电梯作为建筑物内垂直交通运输工具的总称。
电梯兴衰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采用了电力作为动力来源。
并随着电机技术的发展,从直流电机的改进,交流异步单速,双速交流电梯,乃至生产专用的交直流电梯电机,开口电机等,显著改善了电梯的工作性能。
随着控制技术的发展,特别电子技术的发展,PC机和电子计算机技术成功地应用到电梯的电气控制系统中,电梯的自动化程度,性能,可靠性,运行效果得到更为显著提高。
本文主要是对1000kg交流变频调压调速电梯(VVVF)的设计,重点涉及电梯的机械部件轿厢的设计。
关键词:运输设备;电梯;电子计算机技术;自动化AbstractThe elevator, it is to point to driving, the use of rigid rail running casing or fixed line running along the cascade (step), to lift or parallel transporting people and goods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including people (cargo) elevators, escalators, automatic sidewalks. Regardless of the drive way, will the elevator as the floorboard of the vertical transport within the building.Elevator the root cause of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lies in the power as a source of power. 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ical technology, from the improvement of dc motor, ac asynchronous single speed of a two-speed exchange elevator, and even in the production of special ac/dc elevator motors, opening machine, etc.,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lif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ntrol technology,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PC and electronic computer technology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the electric control system of the elevator, the elevator of the degree of automation, performance, reliability, operation effect get mo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This article mainly to 1000 kg of ac variable frequency regulating speed control (VVVF) elevator design, focusing on the design of mechanical parts capsules of the lift.Key words: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elevator;computer technology; automation目录文献综述 (3)第一章绪论 (5)1.1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5)1.2 电梯的分类 (5)1.3电梯类型的选择以及设计介绍 (5)第二章曳引系统 (7)2.1曳引机的优点 (7)2.2 曳引机的分类 (8)2.3 曳引机的选择 (8)第三章轿厢结构设计 (10)3.1 轿厢综述 (10)3.2 轿厢架 (11)3.3 轿厢体 (13)3.4 轿厢与曳引钢丝绳的连接方法 (14)3.5 电梯门系统 (15)3.6 电梯导向系统 (18)3.7 轿厢的超载装置 (19)3.8 轿厢面积 (21)第四章轿厢结构计算 (23)4.1 主要技术性能参数 (23)4.2 轿厢架相关计算 (23)4.3 承重梁的计算 (27)4.4 导轨弯曲应力计算 (30)总结 (31)参考文献 (31)英文翻译 (32)文献综述一、电梯的发展概况许多年以前,人们就开始运用一些原始的升降工具运送人以及货物。
浅谈电梯轿厢美观及构成
![浅谈电梯轿厢美观及构成](https://img.taocdn.com/s3/m/a5480096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fc.png)
浅谈电梯轿厢美观及构成摘要:电梯工艺的研究是电梯厂提升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工作,电梯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梯使用体验、美观程度、使用者的感受等。
制作精良、美观舒适的电梯是直接影响到电梯厂的品牌形象。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电梯轿厢美观及构成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电梯轿厢;美观;构成1电梯轿厢的结构组成电梯是电梯乘客乘坐的部位,是人们感受电梯的主要部分。
电梯轿厢主要包括了天井、侧板、轿底、人机界面四大部分。
本文主要针对电梯侧板和天井2大部分进行研究和分析。
①电梯侧板是电梯主要的组成部分,分为三侧板侧板、前侧板两大部分。
电梯侧板通过不同材质的板材搭配不同的效果。
电梯乘客乘坐的部位,是人们感受电梯的主要部分。
侧板的工艺主要体现在侧板拼接缝隙、侧板平整度、侧板R角、侧板分割、纹理搭配设计尺寸4个方面。
②天井电梯的顶部空间的部件,起到轿厢的照明作用。
工艺的提升可体现在R角、风扇孔2个方面、亚克力工艺3个方面。
2电梯轿厢内部空间国标要求轿厢的工艺设计首先要满足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1的要求,所有的工艺设计不能违背国标的规范和要求。
(1)能承受从轿厢内向轿厢外垂直作用于轿壁的任何位置且均匀地分布在5cm2的圆形(或正方形)面积上的300N的静力,并且永久变形不大于1mm,弹性变形不大于15mm。
(2)能承受从轿厢内向轿厢外垂直作用于轿壁的任何位置且均匀地分布在100cm2的圆形(或正方形)面积上的1000N的静力,并且无大于1mm的永久变形。
3电梯侧板工艺美化结构分析3.1侧板的分割方式优化分析侧板是通过拼接的方式进行组合,传统的轿厢每侧采用3片式分割或2片式分割。
采用分片方式制作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受板材宽度的限制,一方面通过合理的侧板尺寸可减轻侧板的重量,方便在井道空间中组装。
单片侧板的尺寸≤800最佳,可保证合理的重量,以便满足一个人较为轻松的搬动及安装。
每一侧的侧板有左侧片、右侧片和中间片。
中间片尺寸固定700~800mm,两端根据不同的轿厢尺寸进行变化。
人货电梯平面布置方案
![人货电梯平面布置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645ae6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ab.png)
人货电梯平面布置方案在设计人货电梯的平面布置方案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电梯的功能和使用场景。
人货电梯既要满足运送人员的需求,又要能够搬运货物,因此需要考虑人员与货物的同时存在和安全使用的问题。
下面是一个1200字以上的人货电梯平面布置方案:一、电梯基本参数1.承载能力:根据使用场景需要,我们选用承载能力为1000公斤的电梯。
2.速度:选择适中的速度,保证电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一般选用每秒0.5米的速度。
3.站数:根据建筑楼层数确定站数,我们设计的电梯适用于高层建筑,设有20层站点。
1.轿厢设计电梯轿厢采用双开门的设计,以便于货物的装卸和移动。
轿厢尺寸为2.5米(宽)*3.5米(深)*2.5米(高),采用不锈钢材质,坚固耐用,方便清洁。
门厅门和轿厢门都设置安全门感应装置,确保人员和物品的安全。
2.神经网络传感器为了提高人货电梯的安全性能,我们在电梯内装置了神经网络传感器,通过感应乘客身体的移动以及货物的装卸情况,监测并及时识别潜在的安全隐患,如行李卡住门缝、人员意外受伤等,以最快的速度报警并停止运行,保证人员和货物的安全。
3.轨道和导轨设计为了确保电梯的运行平稳,我们采用了优质轨道和导轨。
轨道制造材料为高强度铁质,表面经过镀锌处理,防止生锈。
导轨采用高级合金材质制成,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和抗腐蚀性能。
4.按钮和控制面板设计为了方便乘客的操作,我们设计了简洁明了的按钮和控制面板。
按钮采用大面积触摸屏设计,设有楼层按钮、开门按钮和关门按钮。
控制面板位于轿厢内部和门厅上,便于乘客和工作人员的操作。
5.安全装置6.门厅设计电梯门厅设置在每层楼的入口处,方便乘客进出。
门厅面积设计合理,不妨碍正常通行和交互。
门厅内部还配备了候梯区,乘客可以在这里等待电梯。
门厅地面和墙壁采用防滑和防污材料制作,易于清洁和维护。
7.底坑和顶坎设计为了确保电梯在起停过程中的顺畅运行,我们在底层设置了足够的底坑,以便轿厢能够安全停在底层。
课件:电梯轿厢结构设计
![课件:电梯轿厢结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9bb973ace2f0066f433229e.png)
下梁的强度刚度计算:
• 轿厢的自重和额定载荷呈均布载荷 (q)作用于下梁上。
• 下梁由192(340)×160×80×30×6 的冷弯型钢加加强板组成。
下拖梁的强度刚度计算:
• 下托梁由两根180×75×20×5的冷弯槽 钢组成。
斜拉杆的强度刚度计算:
• 当轿厢在装载乘员时,由于人员的 流动,造成电梯的偏载, 偏载时斜 拉杆以受拉的形式平衡偏载力矩。
电梯加减速运行时的工况:
① 载重启动上行或以额定下行
制动 Sx=S1
=(G
Q)(1+
a g
)
Sd=S2
=(Wd )(1-
a) g
② 载Sd=重S1 =启(G)动(1下ga )行或Sx=以S2额=(W定d )上(1行ga )
制动
Sx=S1
=(G)(1
a g
)
Sd=S2
=(Wd )(1
a) g
③ 空制Sd=载 动S1 =启(Wd动)(1上 ga )行或Sx= 以S额2 =(定G)下(1行ga )
④ 空载启动下行或以额定上行 制动
技术说明部分
电梯工况,曳引能力, 运行速度,钢丝绳及 其锥套的强度计算。
电梯轿厢架的强度刚 度计算。
导轨及导轨支架的强 度刚度导轨计算。
轿厢架的强度计算:
• 轿厢架是轿厢的主要受力部件,它与轿 底、轿壁、轿顶和轿厢连接件自轿厢内 的载荷及自身重量造成的力,其中轿底 承受来自轿厢内的可变载荷,轿顶承受 安装维修时的活动载荷,轿壁维持外形 和承受轿顶、门机等固定设备的重量和 传递来自轿顶的载荷。
• 来自轿厢的力(G+Q)由轿底传给下梁, 其中一部分偏置载荷通过斜拉杆的拉力 直接传给立柱,再由斜拉杆传给下梁。 下梁用剪力、弯矩的型式将力传给下托 梁。再由下托梁用剪力、弯矩的型式传 给钢丝绳,以束力S1的形式来平衡 (G+Q)。
电梯基础知识-3 轿厢和对重
![电梯基础知识-3 轿厢和对重](https://img.taocdn.com/s3/m/76861730b90d6c85ec3ac69c.png)
1of 3-103 轿厢和对重Car and counterweight在曳引电梯中,轿厢和对重悬挂于曳引轮两侧,轿厢是运送乘客或货物的承载部分,也是唯一为乘客所看到的部分。
对重是决定电梯曳引能力的一个重要部件。
它用于平衡轿厢自重和额定载重量。
In traction lift, car and counterweightare suspended on two sides oftraction sheave. As an only partthat passengers can view, car isused to accommodate passengersand cargo. Playing a key role indeciding traction capacity,counterweight is used to offset carweight and rated load.3-1 轿厢及操纵盘Car and control panel3-1-1 轿厢Car轿厢是由轿底、轿壁、轿顶、轿门和与之相关的轿架、开门机及操纵盘等部件组成,如图3-1。
Car is composed of car bottom, car wall, car top, car door, related frame, door operator and control panel, as shown in figure 3-1.各类电梯的轿厢基本结构相同,由于用途不同,在具体结构及外形上将有一定差异。
Although lifts are similar structure and different application, they differ with each other in configuration and shape.客梯的轿厢一般宽大于深,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方便人员的出入,有利于提高运行效率。
电梯轿厢结构设计 毕业设计
![电梯轿厢结构设计 毕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37df037a98271fe910ef9d2.png)
技术说明部分
电梯工况,曳引能力, 运行速度,钢丝绳及 其锥套的强度计算。
电梯轿厢架的强度刚 度计算。
导轨及导轨支架的强 度刚度导轨计算。
导轨计算:
电梯在运行时,由于悬挂点及载荷偏离 轿厢形心形成偏载力矩,因此造成侧向 力作用于导轨上。
当电梯失控限速器动作拉动安全钳夹紧 导轨使电梯停止运行,因此造成压力作 用于导轨上。使导轨受剪、 受压及受 弯而变形。
电梯轿厢结构设计
课题简介:
本次课题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电梯轿厢的结构 进行设计,力求在设计的过程中突出设计的创 造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本电梯轿厢为I类乘客电梯,参照GB7588— 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标准设计。
整部电梯轿厢最大长宽高分别为1693×1600 ×3790 mm,所有构件均采用不低于Q235-A普 通钢材焊接而成。总重量为1085.45KG。
来自轿厢的力(G+Q)由轿底传给下梁, 其中一部分偏置载荷通过斜拉杆的拉力直 接传给立柱,再由斜拉杆传给下梁。下梁 用剪力、弯矩的型式将力传给下托梁。再 由下托梁用剪力、弯矩的型式传给钢丝绳, 以束力S1的形式来平衡(G+Q)。
因此,轿厢架的强度计算可把它看作由杆 件组成的静定框架结构。将来自钢丝绳的 拉力S1由下托梁、下梁用剪力、弯矩的形 式来承受,立柱上梁不参加受力。
=(Wd )(1
a) g
④ 空载启动下行或以额定上行制动
Sd=S1
=(Wd
)(1
a) g
Sx=S2
=(G)(1
a) g
技术说明部分
电梯工况,曳引能力, 运行速度,钢丝绳及 其锥套的强度计算。
电梯轿厢架的强度刚 度计算。
导轨及导轨支架的强 度刚度导轨计算。
电梯的轿厢、门及开门机简介
![电梯的轿厢、门及开门机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7e4d10160b4e767f5acfce04.png)
电梯的轿厢、门及开门机简介一、轿厢的分类1.按用途分类客梯轿厢、货梯轿厢、住宅梯轿厢、病床梯轿厢、汽车梯轿厢、观光梯轿厢和杂物梯轿厢。
2.按开门方式分自动门轿厢、手动门轿厢、半自动门轿厢。
3.按门结构形式分中分门轿厢、双折或三折侧开门轿厢、铰链门轿厢、直分门轿厢。
4.按轿底结构分固定轿底轿厢和活动轿底轿厢。
二、轿厢的组成及一般规定电梯轿厢是运载乘客或货物的金属箱框形装置。
其一般形状见图2-10。
1.轿厢的组成轿厢一般由轿厢架,轿底、轿壁、轿顶、轿门及开门机组成。
轿厢架由上梁、下梁、立柱、拉条等部件组成。
其作用是固定和悬吊轿厢;在上下梁两端固定有导靴,引导轿厢沿着导轨上下移动,保持轿厢在井道内的水平位置。
在下梁上装有安全钳,在电梯超速下坠时,安全钳可在限速器带动下将轿厢夹持在导轨上,在上梁上还有固定绳吊板或轿顶反绳轮,起悬吊轿厢的作用。
2.轿厢的一般规定为保证轿厢的功能满足各种使用要求,轿厢的几何尺寸有相应的要求。
各类轿厢除杂物梯外内部净高度至少为2000mm。
通常,载货电梯内部净高度为2 000mm。
乘客电梯因顶部装饰需要净高度为2400mm。
住宅电梯为满足家具的搬运内部高度一般为2400mm。
轿厢门净高度至少为2000mm。
轿厢的宽深比一般是客梯轿厢宽度大而深度较小,以利于增加开门宽度,方便乘客出入。
病床梯轿厢为满足搬运病床的需要,深度不小于2500mm,宽度不小于1600mm。
货梯轿厢可根据运载对象确定不同的宽深度尺寸。
为防止由于乘客拥挤引起超载,客梯轿厢的有效面积应予以限制,表2-1即为电梯额定载重量与轿厢最大有效面积的关系规定。
①一人电梯的最小值。
②二人电梯的最小值。
③额定载重量超过2500kg时,每增加100kg面积增加0.16m2,对中间的载重量其面积由线性插入法确定。
电梯的额定乘客数量应根据电梯的额定载重量由下述公式求得:额定载客数=额定载重量/75计算结果向下圆整到最近的整数,或按表2-2,取其中较小的数值。
电梯轿厢架设计
![电梯轿厢架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c48df066bec0975f465e29b.png)
┊┊┊┊┊┊┊┊┊┊┊┊┊装┊┊┊┊┊订┊┊┊┊┊线┊┊┊┊┊┊┊┊┊┊┊┊┊正文1 引言随着社会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电梯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楼宇交通工具,而电梯轿厢正是乘客了解电梯性能、感受电梯品质、品评电梯档次的最直接环节。
而电梯轿厢的设计也必须走向一个崭新的时代,必须着眼于未来,致力于让我们的日常生活不断发生惊喜的变化,致力于创造更理想的生活方式、创造更完善的生活空间,彰显丰富多彩的电梯文化,倡导电梯轿厢设计的最新理念,探讨电梯轿厢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这就是本次课题所研究的作用和意义所在。
本次课题的研究就主要是针对电梯轿厢的结构进行设计,力求能在设计过程中突出设计的创造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有以下几个结构要素进行设计:电梯的工况和受力分析以及主要技术参数,曳引能力、钢丝绳、轿架、厢体、导轨的结构设计计算以及一些辅助部分设计。
如上就是本课题主要的设计内容,除了基本的计算设计和图纸外,也将会用到如AutoCAD、SOLIDWORKS平面三维设计软件,以求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和更直观的作品感受。
由于本人能力及学识有限,在设计中尚存在一些缺陷,望老师们能给予批评以及指导。
┊┊┊┊┊┊┊┊┊┊┊┊┊装┊┊┊┊┊订┊┊┊┊┊线┊┊┊┊┊┊┊┊┊┊┊┊┊2 设计计算说明2.1 电梯的工况和受力分析电梯在正常运行时,以不大于额定载荷的载重量在额定运行速度的条件下工作,曳引电动机的转速为一衡等值,此时曳引钢丝绳两端受的力相等。
设曳引机左转电梯上行,则曳引机右转电梯下行。
由于曳引机在电梯平层时起、制动的需要,曳引电动机出现了加、减速运转,此时曳引钢丝绳两端出现了不平衡的力。
电梯加、减速运行时的工况如下:(见图2-1):1)当轿厢载有额定载荷起动上行或以额定速度下行制动时:①重边力在轿厢侧:)ga+1QG=SS1x)((=+②轻边力在对重侧:)ga-1W=SSd2d)((=2)当轿厢载有额定载荷起动下行或以额定速度上行制动时:①重边力在对重侧:)ga1=SS1d+(G)(=②轻边力在轿厢侧:)ga1W=SSd2x-)((=3)当轿厢空载起动上行或以额定速度下行制动时,①重边力在轿厢侧:)ga1G=SS1x+)((=②轻边力在对重侧:┊┊┊┊┊┊┊┊┊┊┊┊┊装┊┊┊┊┊订┊┊┊┊┊线┊┊┊┊┊┊┊┊┊┊┊┊┊)ga1W=SSd2d-)((=4)当轿厢空载起动下行或以额定速度上行制动时,①重边力在对重侧:)ga1W=SSd1d+)((=②轻边力在轿厢侧:)ga1G=SS2x-)((=式中:G——轿厢自重NQ——额定载重量NWd——对重装置重量N Wd=G+kQ其中:k——对重平衡系数 k=0.45~0.5 ,客梯取k= 0.45A——电梯起、制动加速度m/s2根据GB7588-1995《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9章注释之公式中:变形为: C1a+a= C1g+g当0≤V≤0.63时 C1=1.10 a=0.467当0.63≤V≤1.0时 C1=1.15 a=0.684当1.0≤V≤1.6时 C1=1.20 a=0.892当1.6≤V≤2.5时 C1=1.25 a=1.09当2.5<V时 C1≥1.25va467.009.1+≥式中:V——额定运行速度m/s 本梯V=1.0m/s取a=0.684G——重力加速度m/s2上海g=9.81SX——轿厢侧边力NSz——对重侧边力NS1——钢丝绳重边力NSz——钢丝绳轻边力N电梯属于起重机电设备,同时又是轨道运行器,具有超载、超速运行的可能,GB7588-2003第D2篇规定了超载试验时载重量为125%额定载重┊┊┊┊┊┊┊┊┊┊┊┊┊装┊┊┊┊┊订┊┊┊┊┊线┊┊┊┊┊┊┊┊┊┊┊┊┊量;第9.9章规定了限速器允许运行速度不小115%额定速度。
TKJ系列电梯轿厢结构设计
![TKJ系列电梯轿厢结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51cc824011ca300a6c3907e.png)
TKJ系列电梯轿厢结构设计1 引言随着社会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电梯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楼宇交通工具,而电梯轿厢正是乘客了解电梯性能、感受电梯品质、品评电梯档次的最直接环节。
而电梯轿厢的设计也必须走向一个崭新的时代,必须着眼于未来,致力于让我们的日常生活不断发生惊喜的变化,致力于创造更理想的生活方式、创造更完善的生活空间,彰显丰富多彩的电梯文化,倡导电梯轿厢设计的最新理念,探讨电梯轿厢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这就是本次课题所研究的作用和意义所在。
本次课题的研究就主要是针对电梯轿厢的结构进行设计,力求能在设计过程中突出设计的创造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有以下几个结构要素进行设计:电梯的工况和受力分析以及主要技术参数,曳引能力、钢丝绳、轿架、厢体、导轨的结构设计计算以及一些辅助部分设计。
如上就是本课题主要的设计内容,除了基本的计算设计和图纸外,也将会用到如AutoCAD、SOLIDWORKS平面三维设计软件,以求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和更直观的作品感受。
由于本人能力及学识有限,在设计中尚存在一些缺陷,望老师们能给予批评以及指导。
2 设计计算说明2.1 电梯的工况和受力分析电梯在正常运行时,以不大于额定载荷的载重量在额定运行速度的条件下工作,曳引电动机的转速为一衡等值,此时曳引钢丝绳两端受的力相等。
设曳引机左转电梯上行,则曳引机右转电梯下行。
由于曳引机在电梯平层时起、制动的需要,曳引电动机出现了加、减速运转,此时曳引钢丝绳两端出现了不平衡的力。
电梯加、减速运行时的工况如下:(见图2-1): 1) 当轿厢载有额定载荷起动上行或以额定速度下行制动时:① 重边力在轿厢侧:)g a +1Q G =S S 1x )((=+②轻边力在对重侧:)ga -1W =S S d 2d )((= 2) 当轿厢载有额定载荷起动下行或以额定速度上行制动时: ① 重边力在对重侧:)ga1=S S 1d +(G)(= ②轻边力在轿厢侧:)ga 1W =S S d 2x -)((= 3) 当轿厢空载起动上行或以额定速度下行制动时,①重边力在轿厢侧:)ga 1G =S S 1x +)((= ②轻边力在对重侧:)ga 1W =S S d 2d -)((= 4) 当轿厢空载起动下行或以额定速度上行制动时,①重边力在对重侧:)ga 1W =S S d 1d +)((= ②轻边力在轿厢侧:)ga 1G =S S 2x -)((= 式中:G ——轿厢自重NQ ——额定载重量NW d ——对重装置重量N W d =G+kQ其中:k ——对重平衡系数 k=0.45~0.5 ,客梯取k= 0.45A ——电梯起、制动加速度m/s 2根据GB7588-1995《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9章注释之公式中:变形为: C 1a+a= C 1g+g当0≤V≤0.63时 C 1=1.10 a=0.467当0.63≤V≤1.0时 C 1=1.15 a=0.684 当1.0≤V≤1.6时 C 1=1.20 a=0.892 当1.6≤V≤2.5时 C 1=1.25 a=1.09 当2.5<V 时 C 1≥1.25 va 467.009.1+≥ 式中:V ——额定运行速度m/s 本梯V =1.0m/s取a=0.684G ——重力加速度m/s 2 上海g=9.81 S X ——轿厢侧边力N S z ——对重侧边力N S 1——钢丝绳重边力N S z ——钢丝绳轻边力N电梯属于起重机电设备,同时又是轨道运行器,具有超载、超速运行的可能,GB7588-2003第D2篇规定了超载试验时载重量为125%额定载重量;第9.9章规定了限速器允许运行速度不小115%额定速度。
大载重货梯轿厢架的设计及强度计算
![大载重货梯轿厢架的设计及强度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929b923a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de.png)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电梯的需求越来越广泛,大载重的货梯应运而生。
大载重货梯的载重量一般为5000kg 以上,运行速度一般为0.5m/s。
大载重货梯轿厢组成结构主要有主轿厢架、副轿厢架、轿底、轿壁、轿顶和斜拉杆[1]等,其中电梯承受载荷主要靠主副轿厢架。
一般较小载重的轿厢只设计主轿厢架即可,而大载重轿厢因为轿厢深度较大(一般轿厢净深度为3600mm),考虑到受力平衡性和整体的结构强度,要有辅助的轿厢架即副轿厢架。
同时,整个轿厢架通过每侧一个主导轨和两个副导轨进行导向,从而保证整个轿厢的受力平衡性。
本文通过参考轿厢架设计的强度计算和校核等问题的相关材料计算方法,探究货梯大载重轿厢架的强度计算[2-4]。
如图1所示,大载重货梯轿厢架是由主上梁1、主立梁2、横撑3、副上梁4、副立梁5、斜撑6、副下梁8和主下梁9组成的一个封闭式框架。
其中,主副轿厢架是主要支撑结构,上下梁、立梁都是槽钢和螺栓相互连接而成(槽钢和螺栓的型号根据电梯载荷具体设计情况而定)。
槽钢有一定的塑性,螺栓联接处会有细微的可移动性,因此可以将轿厢按照静定结构处理,计算结果准确。
图1 大载重货梯轿厢架轿厢和钢丝绳的吊挂形式决定了大载重货梯主上梁的受力情况,吊挂形式如图2所示。
以下针对此形式对相关主要部件的强度计算方法做进一步探讨。
1 主上梁由于轿厢架的副上梁通过横撑和主立梁连接,而且副上梁不直接承受拉力,整个轿厢架承受的拉力全部作用在主上梁上,所以仅进行主上梁的强度计算,可将主上梁近简化为简支梁。
上梁受力计算需包括轿厢自重(包括所有的悬挂物)P和承载载荷Q。
图2 轿厢和钢丝绳的吊挂形式由于加速度,电梯启动时钢丝绳作用于主上梁上,每个导向轮上的曳引力K为:()()1()22aP Q a P QP QggK+×+×+++==(1)式中:g为重力加速度;α为电梯上升起动时的加速度。
梁两端的支反力R为:R=K(2)主上梁承受的最大弯矩计算为:M max=R×b=K×b(3)其最大弯曲应力计算为:maxmax==M K bW Wσ×(4)式中:W为梁的抗弯截面模量;b为导向轮安装位置与主上梁端部之间的距离。
电梯结构及原理图解
![电梯结构及原理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43250b5c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19.png)
特点: 传动比大 噪音小 传动平稳 具有自锁能力
无齿轮曳引机
一系列永磁同步曳引机 这几年电梯行业中最新驱动技术就是永磁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 其体积小、节能、控制性能好、又容易做成低速直接驱动,消除齿 轮减速装置;其低噪声、平层精度和舒适性都优于以前的驱动系统, 适合在无机房电梯中使用。永磁同步电动机驱动系统很快得到各大 电梯公司青睐,与其配套的专用变频器系列产品已有多种牌号上市。 可以预见,在调速驱动的场合,将会是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天下。
6.电力拖动系统 电力拖动系统由曳引机、供电系统、速度
反馈装置等组成。曳引电动机是电梯的动 力源。速度反馈装置为调速系统提供电梯 运行的实际速度信号,以实现速度调节。
2023/10/23
7.电气控制系统 电气控制系统由操纵装置、位置显示装置
、控制柜、平层装置等组成。它用来操纵 和控制电梯运行。操纵装置包括轿厢内的 按钮操作箱、层站召唤按钮、轿顶和机房 中的检修或应急操纵箱。控制柜安装在机 房中,由各类电气元件组成,承担电梯各种 信号的逻辑管理和速度控制。位置显示装 置是指示轿厢位置的装置,安装在轿厢内 和层站的层门外。
电梯基础知识
2023/10/23
曳引电梯结构示意图
1 减速箱 2 曳引机 3 曳引机底座
4 导向轮 5 限速器 6 机座 7导轨支架
8 曳引钢丝绳 9 开关碰铁 10 终端开关
11 导靴 12 轿架 13 轿门 14 安全钳
15 导轨 16 绳头组合 17 对重 18 补偿链
19 补偿链 导轮 20 张紧装置 21 缓冲器
绳 夹
构件间的过度连接装置.它也叫绳头
组合,其联接方法有多种形式,安全可
靠的方法有合金固定法(巴氏合金填
电梯构造图集
![电梯构造图集](https://img.taocdn.com/s3/m/65cf0d0aa300a6c30c229fb8.png)
≥300
400
顶层承重梁高度 =3700
3100~3300
240 240
2300 1100
吊钩(最小承重2000kg) 410 410 876 J
门洞高 =2300
GPN30KL
1290
电梯型号:
GPN30KL
电梯类型:
客梯
层站数: 700
3/3/3
额定速度:m/s
1.0
额定载重:kg
2000
设备
控制系统:
J向
800 516 1250 960
R7
500 220
R5
1120
500
500
500
≥300
预留孔安装后填满 客户配合
1120
960
顶层净高度 O.H=4600
740 Ø320 440 430 440
740
顶层净高度46 00
≤2500
顶层承重梁高度 =3700 轿厢净深 2700 井道深 3200
R1
(335) 1290
轿厢轨距 1680
R2
(735) 1600
净门距 1500
底坑深度 P.D=1600
160
120 30
轿厢净宽 1500
889 788 500 600
井道信号 极限限位
180 (800)
1.支架(包括导轨支架,厅门门头支架,地坎支架)安装处采用钢筋 混凝土结构,如采用其它结构,请向巨人通力公司咨询.井道平面 度:前墙+50/0mm,侧墙和后墙+50/0mm. 井道壁应能承受图中所示Fx,Fy(导轨支架受力). 2.井道底坑能承受图中所示R1-R4载荷,若底坑下有人可到达的空 间,请与巨人通力公司联系.底坑保持干燥,清洁,不积水. 3.井道通风客户自理,温度5℃-40℃.湿度最大95%. 4.主电源采用三相五线制:L1+L2+L3+N+PE(TN-S). 5.以装修完成面为基准,门洞高为门净高+100 6.若为多台电梯共用井道,则在井道下部不同电梯的运动部件之 间,应设置隔障,隔障应至少从轿厢或对重行程的最低点延伸到最 低层站楼面以上2.5 m 的高度(GB7588-2003 5.6.2)/客户自理. 7.若为消防电梯,建筑需符合 GB50045-95 6.3 规定. 8.若有井道安全门,门净尺寸最小为350(宽)X1800(高) (GB7588-2003 5.2.2.1.1). 9.混凝土墙厚最小150mm,砖墙厚最小200mm. 10.电梯380V交流主开关和断路器不能含有漏电保护功能. 11.每层安装呼梯盒、门洞及横显所需预留孔尺寸,参阅外呼预 留孔附图GCT10(E). 12.土建技术要求详见"电梯土建技术要求"附页GKC-T 01,电梯 土建技术要求是本公司电梯土建图的不可分割部分. 13.因五地通话功能的需要,从机房到传达室或监控室的布线工 作及电缆材料(2×1.5平方毫米的PVC圆型电缆)由用户自理.该功 能的布线长度不得大于 1000米. 14.用户提供一个接地电阻值小于4Ω的接地装置. 15.电梯井道不得与卧室、起居室紧密布置. 16.轿厢越程CR、对重越程CWR有特殊要求,底坑深度、顶层高度 需要重新计算. 17.图纸若有不清或不明之处,请与巨人通力电梯当地代表处联系. 18.安装用土建图以加盖 "安装施工专用图 "为准 . 对重轨距 1500 轿厢净深 2700 井道深 32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订┊┊┊┊┊线┊┊┊┊┊┊┊┊┊┊┊┊┊摘要本次设计的内容主要由轿厢的外形结构设计和技术文件两部分构成。
其中结构部分使用AUTOCAD和SOLIDWORKS软件实现全部平面图纸和三维模型的绘制。
包括轿厢架、轿厢壁、轿厢底、轿厢顶以及其他结构部件。
技术文件主要包括了轿厢外设部件和内部结构的一系列受力和技术参数的分析计算。
包括电梯的工况、钢丝绳及绳头锥套的的强度计算、轿厢架的强度计算、电梯导轨的计算以及其他设备的选型计算。
关键词:结构设计,受力分析┊┊┊┊┊┊┊┊┊┊┊┊┊装┊┊┊┊┊订┊┊┊┊┊线┊┊┊┊┊┊┊┊┊┊┊┊┊AbstractThe design of the elevator car mainly about the structural design and technical documentation.Structural part of which software to use all of AUTOCAD and SOLIDWORKS drawings and 3D model drawing. Including car racks, car wall, the end car, the car roof and other structural components. Technical documents include the peripheral components and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car a range of force and technical parameters of calculation. Conditions, including the elevator, wire rope and rope sleeve of the strength calculation, the car frame strength calculation, the calculation of the elevator rails and other equipment sizingKeywords: structural design, Stress Analysis┊┊┊┊┊┊┊┊┊┊┊┊┊装┊┊┊┊┊订┊┊┊┊┊线┊┊┊┊┊┊┊┊┊┊┊┊┊1 引言随着社会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电梯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楼宇交通工具,而电梯轿厢正是乘客了解电梯性能、感受电梯品质、品评电梯档次的最直接环节。
而电梯轿厢的设计也必须走向一个崭新的时代,必须着眼于未来,致力于让我们的日常生活不断发生惊喜的变化,致力于创造更理想的生活方式、创造更完善的生活空间,彰显丰富多彩的电梯文化,倡导电梯轿厢设计的最新理念,探讨电梯轿厢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这就是本次课题所研究的作用和意义所在。
本次课题的研究就主要是针对电梯轿厢的结构进行设计,力求能在设计过程中突出设计的创造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有以下几个结构要素进行设计:电梯的工况和受力分析以及主要技术参数,曳引能力、钢丝绳、轿架、厢体、导轨的结构设计计算以及一些辅助部分设计。
如上就是本课题主要的设计内容,除了基本的计算设计和图纸外,也将会用到如AutoCAD、SOLIDWORKS平面三维设计软件,以求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和更直观的作品感受。
由于本人能力及学识有限,在设计中尚存在一些缺陷,望老师们能给予批评以及指导。
┊┊┊┊┊┊┊┊┊┊┊┊┊装┊┊┊┊┊订┊┊┊┊┊线┊┊┊┊┊┊┊┊┊┊┊┊┊2 设计计算说明2.1 电梯的工况和受力分析电梯在正常运行时,以不大于额定载荷的载重量在额定运行速度的条件下工作,曳引电动机的转速为一衡等值,此时曳引钢丝绳两端受的力相等。
设曳引机左转电梯上行,则曳引机右转电梯下行。
由于曳引机在电梯平层时起、制动的需要,曳引电动机出现了加、减速运转,此时曳引钢丝绳两端出现了不平衡的力。
电梯加、减速运行时的工况如下:(见图2-1):1)当轿厢载有额定载荷起动上行或以额定速度下行制动时:①重边力在轿厢侧:)ga+1QG=SS1x)((=+②轻边力在对重侧:)ga-1W=SSd2d)((=2)当轿厢载有额定载荷起动下行或以额定速度上行制动时:①重边力在对重侧:)ga1=SS1d+(G)(=②轻边力在轿厢侧:)ga1W=SSd2x-)((=3)当轿厢空载起动上行或以额定速度下行制动时,①重边力在轿厢侧:)ga1G=SS1x+)((=②轻边力在对重侧:┊┊┊┊┊┊┊┊┊┊┊┊┊装┊┊┊┊┊订┊┊┊┊┊线┊┊┊┊┊┊┊┊┊┊┊┊┊)ga1W=SSd2d-)((=4)当轿厢空载起动下行或以额定速度上行制动时,①重边力在对重侧:)ga1W=SSd1d+)((=②轻边力在轿厢侧:)ga1G=SS2x-)((=式中:G——轿厢自重NQ——额定载重量NWd——对重装置重量N Wd=G+kQ其中:k——对重平衡系数 k=0.45~0.5 ,客梯取k= 0.45A——电梯起、制动加速度m/s2根据GB7588-1995《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9章注释之公式中:变形为: C1a+a= C1g+g当0≤V≤0.63时 C1=1.10 a=0.467当0.63≤V≤1.0时 C1=1.15 a=0.684当1.0≤V≤1.6时 C1=1.20 a=0.892当1.6≤V≤2.5时 C1=1.25 a=1.09当2.5<V时 C1≥1.25va467.009.1+≥式中:V——额定运行速度m/s 本梯V=1.0m/s取a=0.684G——重力加速度m/s2上海g=9.81SX——轿厢侧边力NSz——对重侧边力NS1——钢丝绳重边力NSz——钢丝绳轻边力N电梯属于起重机电设备,同时又是轨道运行器,具有超载、超速运行的可能,GB7588-2003第D2篇规定了超载试验时载重量为125%额定载重┊┊┊┊┊┊┊┊┊┊┊┊┊装┊┊┊┊┊订┊┊┊┊┊线┊┊┊┊┊┊┊┊┊┊┊┊┊量;第9.9章规定了限速器允许运行速度不小115%额定速度。
在以下的强度计算中以此为依据。
除此以外,一般的机械强度计算取安全系数≮1.1 另外,当机械零部受力时,由于结构的不均匀、力的不稳定及受力点的偏差,结构内部会产生剪力、弯矩、甚至扭矩等一系列的复合内应力来平衡外力,计算必须考虑这些复合应力。
本电梯的受力构件所用的材料不低于Q235-A,具有较大的强度屈服极限。
按照莫氏强度理论和现代张力场梁理论及有限元强度理论计算可以得到轻便合理的结构和充分发挥材料的综合强度。
除GB7588强制性规定的计算方法外,一般计算零部件的强度计算按第四强度理论计算综合强度,其理论公式为:λ=σS/σd或 =σ0。
2/σd>1式中: λ——强度储备系数取λ=1.1~1.5为合理σd——当量应力MPa 2n22σ+σ+2τ式中:τ——剪应力Mpa τ=[Qmax]/Aminσ——正应力Mpa σ=[Mmax]/Wminσn——扭应力Mpa σn=[Mn max]/Wmin其中:[Q]——剪切力N,[M]——弯矩N·m,[Mn]——扭矩N·m2.2 主要技术参数轿厢自重 GX=960+258(轿底梁)=1218kg轿门重 GM=138kg (包括门、门机 )附加重 GF=31kg(包括平层、极限、操纵箱、挂线架等)轿厢重量 G=GX+ GM+ GF=1218+138+31=1387kg 额定载重量 Q=1000kg曳引机永磁同步无齿轮型提升高度以井道总高度80m(22层22站)为参照依据钢丝绳重量 Ws=0.347×148×5=257kg (5-φ10)随行电缆重量 WD=0.862×121=104kg (1-60×0.75mm2 )补偿链重量 WL=2×1.25×75=187kg曳引轮直径φ400mm┊┊┊┊┊┊┊┊┊┊┊┊┊装┊┊┊┊┊订┊┊┊┊┊线┊┊┊┊┊┊┊┊┊┊┊┊┊轿底轮直径φ400mm曳引比 i=2:1平衡系数 k=0.45对重重量 Wd=G+0.45Q=1387+45×1000=1837kg 电动机功率 P=5.479kw电动机转速 n=95r/min额定运行速度 V=1m/s=60m/min电梯运行机械效率η=0.682.3 电动机功率计算根据《电梯与自动扶梯》介绍的计算公式,电机静功率:PV=Q·V·k/6120η=1000×60×0.475/6120×0.85=5.479kW式中: η——曳引机效率蜗轮蜗杆传动η=0.5~0.6,无齿轮传动η=0.8~0.9。
本梯为2:1无齿轮传动,取η=0.85。
2.4 曳引能力验算曳引条件的验算按GB7588-2003第9.3章有以下三个要求:1. 当载有125%额定载荷的轿厢平层时不打滑;2.轿厢不是管空载还是满载,紧急制进动时的减速度不应超过缓冲器作用时的减速度值;3.对重压在缓冲器时轿厢不能上行(即对重滞留时钢丝绳应打滑),槽口参数见图2-1。
2.4.1 轿厢平层时钢丝绳不打滑的计算载荷为Q′=1.25·Q=1250kg 图2-2 曳引槽型钢丝绳在曳引轮槽中不打滑条件按GB7588-1995计算,即轿厢载有125%额定载荷位于最低层站及轿厢空载位于最高层站两种不利情况来计算。
其计算公式为:faeC2×C1×S1/S2≤)(式中:S1——重边力, S2——轻边力┊┊┊┊┊┊┊┊┊┊┊┊┊装┊┊┊┊┊订┊┊┊┊┊线┊┊┊┊┊┊┊┊┊┊┊┊┊C1——轿厢的起、制动加减速度系数145.1C1=-+=agag(GB7588-1995)C2——与绳轮槽摩擦系数 sin96.5°的切口槽C2=0.993e——自然对数的底数f——钢丝绳在绳槽中的当量摩擦系数ββπβμsin/2)]sin(-[14f--=μ——钢丝绳在铸铁绳轮中的摩擦系数μ=0.1β——曳引轮槽切口角度β=96.5π/180=1.684弧度(见图2-1)ββπsin)sin48.25-(10.14f--⨯⨯=1)当载有125%额定载荷的轿厢位于最高层站平层时,重边力S1在轿厢侧,轻边力S2在对重侧:S1(1)=(G+Q′+WD+WL)·g/2=(1387+1250+38+187)×9.81/2=14038N(合力)S2(1)=(Wd+Ws)·g/2=(1837+257)×9.81/2=10271N(合力)2)当空载轿厢位于最低层站平层时,重边力S1对重侧,轻边力S2在轿厢侧:S1(2)=(Wd+WD+WL)·g/2=(1837+38+187)×9.81/2=10114NS2(2)=(G+Ws)·g/2=(1218+257)×9.81/2=7235N3)曳引系数计算:e fα=e0.219π=1.9897α—曳引轮包角α=180°=π4)曳引能力的计算:当载有125%额定载荷的轿厢位于最高最层站时(S1(1)/ S2(1)).C1.C2=(14038/10271)×1.145×0.993=1.554 当空载轿厢在最低层站时(S2(2)/ S2(1)).C1.C2=(10114/7235)×1.145×0.993=1.589结论:重力比值小于曳引系数e f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