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喷泉实验试题集锦

合集下载

(word完整版)高中化学实验经典题型及解析

(word完整版)高中化学实验经典题型及解析

1、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2)收集氨气应使用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做干燥剂。

(3)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

该实验的原理是。

(4)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2、用下面两种方法可以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

方法一:用不含Fe3+的FeSO4溶液与用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

(1)用硫酸亚铁晶体配制上述FeSO4溶液时还需加入。

(2)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常采用的方法。

(3)生成白色Fe(OH)2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

这样操作的理由是。

方法二:在如图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H2SO4等试剂制备。

(1)在试管Ⅰ里加入的试剂是。

(2)在试管Ⅱ里加入的试剂是。

(3)为了制得白色Fe(OH)2沉淀,在试管Ⅰ和Ⅱ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

(4)这样生成的Fe(OH)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其理由是。

3、i(15分)已知某纯碱试样中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用下图中装置进行实验。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①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将ag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试样溶液③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bg④从分液漏斗滴入6mol·L-1的硫酸,直到不再产生气体时为止⑤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⑥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cg⑦重复步骤⑤和⑥的操作,直到U型管的质量基本不变,为dg请填空和回答问题:(1)在用托盘天平称量样品时,如果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说明(2)装置中干燥管B的作用是(3)如果将分液漏斗中的硫酸换成浓度相同的盐酸,测试的结果(填高、偏低或不变)(4)步骤⑤的目的是(5)步骤⑦的目的是(6)该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4、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

(完整版)“喷泉实验”习题选编

(完整版)“喷泉实验”习题选编

有关“喷泉实验”的习题选编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邹标1.右图是模拟氯碱工业生产中检查氯气是否泄漏的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烧瓶中立即出现白烟B.烧瓶中立即出现红棕色C.烧瓶中发生的反应表明常温下氨气有还原性D.烧杯中的溶液是为了吸收有害气体图1 2.如图2所示,锥形瓶内盛有气体X,滴管内盛有液体Y。

若挤压滴管胶头,使液体Y滴入锥形瓶中,振荡,过一会儿,可见小气球a鼓胀起来。

气体X和液体Y不可能是()X YA NH3H2OB SO2NaOH溶液C CO26mol/L H2SO4溶液D HCl 6mol/L Na2SO4溶液图23.(1)如图3装置,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能产生喷泉现象的是()A.碳酸钠和稀盐酸B.氢氧化钠和稀盐酸C.铜和稀硫酸D.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图3 图4(2)如图4装置,在锥形瓶外放一个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冰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A.浓硫酸B.食盐C.硝酸钾D.硫酸铜4.利用如图(图5)所示的装置,可以验证NH3和HCl的有关性质.实验前a、b、c活塞均关闭.(1)若要在烧瓶Ⅱ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I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在烧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5(3)通过挤压胶头滴管和控制活塞的开关,在烧瓶I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 _____。

5.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重要性质实验,也是一种自然现象。

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试根据附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A的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

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A.HCl和H2O B.NH3和H2OC.NH3和苯D.CO2和烧碱溶液(2)在图B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能产生喷泉现象的是A.Cu与稀盐酸B.NaHCO3与NaOH溶液C.大理石与稀硫酸D.碳铵与稀硝酸(3)若图B的锥形瓶内是无水酒精,水槽内是冷水,则向水槽中加入足量的下列哪些物质也会产生喷泉现象?A.浓硫酸B.生石灰C.氢氧化钡晶体与NH4Cl固体D.氢氧化钠固体(4)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喷发的原理与上述装置的原理相似。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喷泉实验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喷泉实验

喷泉实验1.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②NO2进行喷泉实验,如图所示,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①>②B.①<②C.①=②D.不能确定2.相同状况下,在容积相同的三个烧瓶内,分别充满干燥的氨气、氯化氢、二氧化氮气体。

然后分别做喷泉实验,实验结束后,烧瓶内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A. 1∶1∶1B. 2∶2∶3C. 3∶3∶2D. 2∶2∶13.同温同压下,三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HCl、②NO2、③体积比为1∶1的NO2和O2,进行喷泉实验.经充分反应后烧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A. 1∶1∶1B. 4∶4∶5C. 5∶5∶4D. 15∶10∶124.同温同压下,在3支体积不同的试管中分别充满等体积混合的2种气体,它们是:①NO和NO2,②NO2和O2,③NH3和N2。

现将3支试管均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1、c2、c3(假设溶质全在试管中),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c1>c2>c3B.c1>c3>c2C.c1=c3>c2D.c1=c2>c35.在同温同压下用排空气法收集NH3和HCl进行喷泉实验(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设Vm表示该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A.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mol·L-1B.“喷泉”结束时烧瓶内充满液体C.图2可通过膨胀法引发“喷泉”D.图1、图2中喷泉的颜色分别为蓝色、红色6.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喷泉实验,该实验条件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为a L·mol-1,最终液体充满了烧瓶,则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是()A.mol·L-1B.mol·L-1C.mol·L-1D.无法计算7.标准状况下,用充满干燥混合的N2、NO2的烧瓶做喷泉实验,最后烧瓶中液体为容积的一半,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1 mol·L-1B. 0.1 mol·L-1C. 0.45 mol·L-1D. 0.045 mol·L-18.关于氨的喷泉实验形成的原理解释正确的是()A.氨水呈碱性B.氨气极易溶于水,烧瓶内外形成压强差C.氨气易液化D. NH3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易挥发9.下列几种气体(括号内为溶剂或反应物溶液)按如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不能看到喷泉现象的是()A. NH3(H2O)B. CO2(H2O)C. SO2(NaOH溶液)D. NO2(H2O)10.下列气体中不能做喷泉实验的是()A.氨气B.二氧化硫C.氯化氢D.一氧化氮11.如图是化学教材中常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而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

高中化学知识点题库 喷泉实验的原理与装置GZHX155

高中化学知识点题库 喷泉实验的原理与装置GZHX155

1.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实验探究氮的化合物的性质,装置如图所示(A装置未画出),其中A为气体发生装置.A中所用试剂,从下列固体物质中选取:a.NH4HCO3、b.NH4Cl、c.Ca(OH)2、d.NaOH.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先将C处铂丝网加热至红热,再将A处产生的气体通过B片刻后,撤去C处酒精灯.部分实验现象如下:铂丝继续保持红热,F处铜片逐渐溶解.(1)实验室制取A中气体时,若只用一种试剂,则该试剂是(填代表备选试剂的字母);F中的现象是.(2)A中产生的物质被B中Na2O2充分吸收,写出任意一个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请在下图中画出C中反应发生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并在虚线上分别标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答案:(1)a铜片溶解,溶液变为蓝色(2)2Na2O2+2H2O===4NaOH+O2↑或2Na2O2+2CO2===2Na2CO3+O2(3)解析:本实验的原理是铵盐加热分解产生NH3,将产生的NH3用O2氧化,得到NO,继续氧化得到NO2,进而得到HNO3.装置A是气体发生装置,试剂应选择分解后不易化合的NH4HCO3,装置B可以将CO2、H2O全部吸收,同时生成O2,进入装置C的气体是物质的量相等的NH3和O2,在装置C中氧化得到NO,生成的NO、H2O以及未反应的NH3、O2都进入装置D,NO和O2反应生成NO2,装置E吸收未反应的NH3及H2O,装置F中NO2溶于H2O生成HNO3,与铜反应.题干评注:喷泉实验的原理与装置问题评注: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是: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度很大,在短时间内产生足够的压强差(负压),则打开活塞后,大气压将烧杯内的液体压入烧瓶中,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

2. 从物质A(某正盐)的水溶液出发有如下图所示的一系列变化.写出A、B、C、D、E、F的分子式:A,B,C,D,E,F.答案:(NH4)2SO3(NH4)2SO4SO2NH3K2SO3K2SO4解析:该题的“突破口”可从A的浓溶液既可与足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又可与足量浓KOH 溶液反应产生气体入手,从而可判断A应为弱酸的铵盐.由C+氨水→A,D+C的溶液→A知,D为NH3,则A为铵盐.由A既可跟酸反应又可与碱反应且A为正盐知A为弱酸弱碱盐,A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B是(NH4)2SO4.进一步推知F为K2SO4、E为K2SO3、C为SO2.题干评注:喷泉实验的原理与装置问题评注: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是: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度很大,在短时间内产生足够的压强差(负压),则打开活塞后,大气压将烧杯内的液体压入烧瓶中,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

喷泉试验试题集锦

喷泉试验试题集锦

.高中化学·喷泉实验试题集锦1.在体积为1L的干燥烧瓶中,用排空气法充入HCl气体后,测得烧瓶中的气体对氧气的相对密度为1.082,以此气体进行喷泉实验,当喷泉停止后,进入烧瓶中的液体体积是A.1/4L B.1/2L C.3/4L D.全满,将滴管aMCE95-7.()在右图所示的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2f,烧杯中的中的液体b 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液体b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

则a和b分别是a(干燥气体)b(液体)NOA 水2 COB 4mol/LNaOH溶液2 ClC 饱和NaCl水溶液2 DNH1mol/L盐酸33.(98-上海-17)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 ②NO,进行23喷泉实验。

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①>②B.①<②C.①=②D.不能确定4.(01-春季化学-19)(10分)A是一种白色晶体,它与浓氢氧化钠溶液共热,放出无色气体B。

用圆底烧瓶收集干燥的B。

按下图装置仪器,挤压滴管的胶头时,可以得到蓝色喷泉;A与浓硫酸反应,放出无色气体C。

用圆底烧瓶收集干燥的C,仍按下图装置仪器,挤压滴管的胶头时,可以得到红色喷泉。

__________________。

1)A的化学式是(是方法B集气体的收剂分除)2可用于去B中水的干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C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3)收集气体-2902-5)大气压强对许多物理实验和化学实验有着重要影响。

(天津理综.20。

Ⅱ.(分)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1 。

()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前化学方程式: 2做干燥剂。

)收集氨气应使用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13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用图(。

该实验的原理是是4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高中化 每日一题 喷泉实验分析 新

高中化 每日一题 喷泉实验分析 新

喷泉实验分析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典例在线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d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

则a和b分别是a(干燥气体)b(液体)A NO 水B CO2 4 mol/L NaHCO3溶液C Cl2饱和NaCl水溶液D NH3 1 mol/L盐酸【答案】D【解析】产生喷泉的条件: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很大,烧瓶内外产生足够的压强差。

NH3与盐酸能完全反应,则液体几乎能充满烧瓶。

解题必备喷泉实验原理分析1.氨气的喷泉实验实验装置操作及现象结论(1)打开止水夹,并挤压滴管的胶头。

(2)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瓶内液体呈红色. 氨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2.喷泉实验基本原理从原理上分析使容器内外产生较大压强差的情况有以下两种:(1)容器内气体极易溶于水(或容器内气体易与溶液反应),使容器内的压强迅速降低,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外部液体快速进入容器,通过尖嘴导管喷出,形成喷泉。

下表列出的气体遇相应的吸收剂,就能形成喷泉。

气体HCl NH3CO2、Cl2、SO2NO2+O2吸收剂水或碱溶液水或酸溶液碱溶液水或碱溶液(2)容器内的液体由于受热挥发或由于发生化学反应使容器内部产生了大量的气体,使容器内的压强增大,促使容器内的气体迅速向外流动,也能形成喷泉。

喷雾器、火山喷发就是此原理。

易混易错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首先瓶内外压强差要足够大,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盛气体的烧瓶必须干燥,否则瓶中有液体,可能会使气体在实验前已有大量溶解,造成内外压强差不大,形成的喷泉现象不明显.②气体要充满烧瓶。

③烧瓶不能漏气(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学霸推荐1.如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A.CO2(NaHCO3溶液)/无色喷泉B.NH3(H2O含酚酞)/红色喷泉C.H2S(CuSO4溶液)/黑色喷泉D.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2.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现象的是A.挤压装置①的胶头滴管使CCl4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B.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NaOH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C.打开止水夹,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D.向装置④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3.喷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第四节氨硝酸硫酸课时喷泉实验分析每日一题新人教版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第四节氨硝酸硫酸课时喷泉实验分析每日一题新人教版

喷泉实验分析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典例在线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d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

则a和b分别是解题必备喷泉实验原理分析1.氨气的喷泉实验2.喷泉实验基本原理 从原理上分析使容器内外产生较大压强差的情况有以下两种:(1)容器内气体极易溶于水(或容器内气体易与溶液反应),使容器内的压强迅速降低,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外部液体快速进入容器,通过尖嘴导管喷出,形成喷泉。

下表列出的气体遇相应的吸收剂,就能形成喷泉。

(2)容器内的液体由于受热挥发或由于发生化学反应使容器内部产生了大量的气体,使容器内的压强增大,促使容器内的气体迅速向外流动,也能形成喷泉。

喷雾器、火山喷发就是此原理。

易混易错 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 首先瓶内外压强差要足够大,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盛气体的烧瓶必须干燥,否则瓶中有液体,可能会使气体在实验前已有大量溶解,造成内外压强差不大,形成的喷泉现象不明显。

②气体要充满烧瓶。

③烧瓶不能漏气(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学霸推荐1.如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

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A.CO2(NaHCO3溶液)/无色喷泉B.NH3(H2O含酚酞)/红色喷泉C.H2S(CuSO4溶液)/黑色喷泉D.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2.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现象的是A.挤压装置①的胶头滴管使CCl4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B.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NaOH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C.打开止水夹,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D.向装置④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3.如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满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

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A.若a为二氧化碳,b为氢氧化钠溶液,可出现无色喷泉B.若a为氯化氢,b为硝酸银溶液,可出现白色喷泉C.若a为二氧化碳,b为碳酸氢钠溶液,可出现无色喷泉D.若a为氨气,b为水(预先滴入少量酚酞溶液),可出现红色喷泉4.科学家哈伯因为氨气的合成曾获1918年诺贝尔奖。

2020届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强化训练--喷泉实验

2020届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强化训练--喷泉实验

2020届高三化学知识点强化训练—喷泉实验1.下列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用图1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NH3B. 用图2装置可演示NO的喷泉实验C. 用图3装置制备Fe(OH)2并能较长时间观察其颜色D. 用图4装置验证苯中是否有独立的碳碳双键2.下列有关实验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用图装置制取干燥纯净的NH3B. 用图装置实验室制备Fe(OH)2C. 用图装置可以完成“喷泉”实验D. 用图装置测量Cu与浓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3.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如图实验可观察到红色喷泉B. 如图实验可制取少量氨气C. 如图实验中逐滴滴加稀盐酸时,试管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D. 如图实验中酸性KMnO4溶液中有大量气泡出现,但溶液颜色不变4.下列有关实验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用如图装置制取干燥纯净的NH3B. 用如图装置制备Fe(OH)2并能较长时间观察其颜色C. 用如图装置可以完成“喷泉”实验D. 用如图装置测量Cu与浓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5.依据氨气在如图所示装置能形成喷泉的原理,在该装置的烧瓶中充满指定气体,胶头滴管中吸入指定液体,以下各组物质不能形成喷泉现象的是()A.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B. 一氧化氮和水C. 二氧化硫和水D. 氯化氢和水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I装置中通入N2和O2的作用是相同的B. 图Ⅱ中甲、乙两装置产生喷泉的原理一样C. 图Ⅲ①装置中镁片是原电池的负极;②装置中镁片是原电池的正极D. 图Ⅳ分液漏斗盛硝酸能证明非金属性N>C>Si,盛硫酸能证明非金属性S>C>Si7.选项A B C D操作或装置目的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分离Na2CO2溶液和CH3COOC2H5的混合物做“白色”喷泉实验用NaOH溶液滴定稀盐酸A B C D8.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实验室用装置①探究NH4Cl的热稳定性B. 装置②用于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C. 装置③用于石油的分馏D. 装置④用于乙酸乙酯的制备9.选项叙述Ⅰ叙述ⅡA Na2CO3溶液可与油污反应用热的烧碱溶液洗去油污B BaSO4难溶于酸用盐酸和BaCl2溶液检验SO42−C NH3能使酚酞溶液变红NH3可用于设计喷泉实验D晶体硅熔点高硬度大晶体硅可用于制作半导体A B C D10.下列有关实验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用图甲装置收集并测量NO2的体积B. 用图乙装置可以完成“喷泉”实验C. 用图丙装置可以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 用图丁装置制取并收集SO211.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A. 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B. 用氢氟酸雕刻玻璃,是由于氢氟酸能与二氧化硅反应C.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H2SO4具有吸水性D. 氯气可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而不能使干燥的红色布条褪色,说明次氯酸具有漂白性12.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不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A. 喷泉实验B. 实验室制乙烯C. 酯化反应D. 铜锌原电池13.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 利用图装置进行喷泉实验B. 利用图装置吸收HCl气体,并防止倒吸C. 利用图装置制备NH3D. 利用图装置收集SO2气体14.下列实验现象对应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现象结论A①中导管口冒气泡,手松开无现象气密性良好B②中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SO2具有漂白性C ③中关闭K,气体颜色在热水中比冷水深NO2生成N2O4为吸热反应D④中烧瓶中形成喷泉Cl2易溶于CCl4A B C D15.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②NO2,进行喷泉实验,如右图所示,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①>②B. ①<②C. ①=②D. 不能16.如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括号内为体积比),若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则集气瓶中的混合气体可能是()①CO、O2(2:1)②NH3、O2(8:1)③NO2、O2(4:1)④N2、H2(1:3)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17.下列有关实验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制取干燥纯净的NH3B. 实验室制取大量CO2气体C. 可以完成“喷泉”实验D. 测量Cu与浓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18.用下列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略)进行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 少量 HCl 的尾气吸收装置B. 二氧化碳的喷泉实验C. 制备和收集氨气D. 收集 NO 气体19.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 用SO2做喷泉实验B. 验证Cu与浓HNO3反应的热量变化C. 验证氨气易溶于水D. 比较Na2CO3与NaHCO3的稳定性20.在下图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b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a和b分别是()A. AB. BC. CD. D21.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A. HCl和H2OB. O2和H2OC. NH3和H2OD. CO2和NaOH溶液22.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②NO2进行喷泉实验,如图所示,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①>②B. ①<②C. ①=②D. 不能确定23.某学生设计了如图的喷泉实验:在图中的锥形瓶里,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能产生喷泉的是()A. Cu和稀盐酸B. HCl溶液和NaOH溶液C. Fe2O3和稀硫酸D. Zn和稀硫酸24.如图装置中,干燥的圆底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胶头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

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喷泉实验的操作原理及拓展应用 作业

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喷泉实验的操作原理及拓展应用 作业

喷泉实验的操作原理及拓展应用一、选择题1.四支试管中分别充满NO、SO2、NO2、Cl2中的一种,把它们分别倒立于盛有水的水槽中,充分放置后的现象如以下图所示。

其中原试管充满NO2的是()解析:选B。

根据3NO2+H2O===2HNO3+NO,剩余气体是反响前的13,对应B项;NO难溶于水,对应D项;SO2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体积水溶解40体积SO2,对应A项;Cl2对应C 项。

2.如下图:烧瓶中充满了枯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翻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c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那么a和c分别是() 选项a(枯燥气体) c(液体)A NO2水B CO2 4 mol·L-1盐酸C Cl2饱和NaCl溶液D NH3 1 mol·L-1盐酸223,但水不能充满烧瓶;B项,CO2不能溶于盐酸,不能形成喷泉;C项,Cl2不溶于饱和NaCl溶液,不能形成喷泉。

3.如下图,锥形瓶内盛有气体X,滴管内盛有液体Y,假设挤压滴管胶头,使液体Y滴入瓶中,振荡,一会儿可见小气球a鼓起。

气体X和液体Y不可能是()A.X是HCl,Y是饱和食盐水B.X是CO2,Y是稀硫酸C.X是SO2,Y是NaOH溶液D.X是NH3,Y是NaNO3溶液解析:选B。

当滴入的液体Y将锥形瓶中的气体X溶解或发生反响后,使锥形瓶中的压强减小,大气压通过导管将空气压入小气球a,使它鼓起来。

CO2不溶于稀硫酸也不与其反响,所以不可能是B项,其他选项均可使小气球a鼓起。

二、非选择题4.NH3及铵盐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用NH4Cl和Ca(OH)2制备NH3,反响发生、气体收集和尾气处理装置依次为________。

A B C D E F G H(2)按如图装置进行NH3性质实验。

①先翻开旋塞1,B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稳定后,关闭旋塞1。

微专题13“喷泉实验”原理及拓展应用

微专题13“喷泉实验”原理及拓展应用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微专题13 “喷泉实验”原理及拓展应用
高考总复习第1轮 化学
返回导航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题型 考查内容
选择题 基于教材中氨的“喷泉实验”原理及操作,拓展考 查“喷泉实验”原理及应用,涉及物质的转化、实 验操作及分析等
高考总复习第1轮 化学
返回导航
解析:从原理上来说,只要圆底烧瓶内的气体易溶于胶头滴管内所吸有的液 体即可使烧瓶内的气压在短时间内迅速减小,与大气压形成较大的压强差,即可 形成喷泉。H2S 为酸性气体,在稀盐酸中的溶解度较小,不能形成喷泉,A 错误; HCl 为酸性气体,稀氨水呈碱性,二者发生反应,引起烧瓶内气体压强明显减小, 易形成喷泉,B 正确;NO 气体不溶于稀硫酸,且和稀硫酸不反应,不能形成喷 泉,C 错误;CO2 气体难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能形成喷泉,D 错误。
V 22.4 mol
2 3Leabharlann ×22V.4mol
则 c(HNO3)=23×222V.4 mol =221.4 3V L
mol·L-1。
高考总复习第1轮 化学
返回导航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3)因 n(NO2)∶n(O2)=4∶1,n(NO2)=45 ×22V.4 mol 溶于水,溶液充满烧瓶,
据化学方程式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角度 “喷泉实验”原理及拓展应用 (2020·全国卷Ⅲ,10)喷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应用下列各组气体-溶液,
能出现喷泉现象的是( B )
高考总复习第1轮 化学
返回导航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气体
A
H2S
B
HCl
C
NO

高中化学微专题5喷泉实验原理及应用练习含解析第一册

高中化学微专题5喷泉实验原理及应用练习含解析第一册

微专题5喷泉实验原理及应用题型1喷泉形成条件1.(2019·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期中)下图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A.CO2(NaHCO3溶液)/无色喷泉B。

NH3(含酚酞的水)/红色喷泉C.H2S(CuSO4溶液)/黑色喷泉D.HCl( AgNO3溶液)/白色喷泉答案: A解析: 二氧化碳难溶于碳酸氢钠溶液,不能产生压强差,无法形成喷泉,A项与实验事实不相符。

2。

(2018·湖南长沙长郡中学高一期末)如下图所示烧瓶中充满a气体,滴管和烧杯中盛放足量b溶液,将滴管中溶液挤入烧瓶,打开止水夹f,能形成喷泉的是().A。

a是Cl2,b是饱和NaCl溶液B.a是NO,b是H2OC。

a是HCl,b是NaOH溶液D。

a是CO2,b是浓H2SO4溶液答案:C解析: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较小,无法形成喷泉,A项错误;NO难溶于水,无法形成喷泉,B项错误;氯化氢极易溶于水,且HCl与NaOH溶液反应,能使烧瓶内气压迅速降低,可以形成喷泉,C项正确;CO2在浓H2SO4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无法形成喷泉,D项错误。

3.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解析: 实验室利用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加热制取NH3。

(2)利用图丙装置,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填序号)。

A.Cu与稀盐酸B。

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C.CaCO3与稀H2SO4D.NH4HCO3与稀盐酸答案:D解析:图丙形成喷泉需使锥形瓶内产生气体,增大锥形瓶内压强,从而将锥形瓶内液体压入烧瓶形成喷泉,故结合物质性质知,可选用NH4HCO3与稀盐酸.(3)在图丁锥形瓶中加入酒精,瓶外放一水槽,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氨的喷泉实验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氨的喷泉实验
7.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1:少量氨气的尾气吸收装置B.图2:二氧化碳的喷泉实验
C.图3:制备和收集氨气D.图4:收集NO气体
8.实验室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气涉及下列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A. 是氨气发生装置
B. 是氨气发生装置
C. 是氨气吸收装置
D. 是氨气收集、检验装置
9.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制取氨气时烧瓶中的固体常用CaO或NaOH
B.关闭a,将单孔塞(插有吸入水的胶头滴管)塞紧瓶口c,打开b,完成喷泉实验,电脑绘制三颈瓶内Βιβλιοθήκη 强变化曲线如图2,则C点时喷泉最剧烈
C.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置于三颈瓶口,试纸变红,说明NH3已经集满
D.该实验可以用来说明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3.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C.氨气易液化说明氨气的沸点低,氨气易液化与能否形成喷泉无关系,故C错误;
D.氨气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易挥发是氨水的性质,与能否形成喷泉无关系,故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本题以喷泉实验的原理为载体考查了氨气极易溶于水的性质以及喷泉实验的原理,注意并不是只有氨气才能形成喷泉实验,只要气体极易溶于某液体就能形成喷泉实验。
A.喷泉实验
B.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
C.收集NO
D.干燥氯气
4.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作为安全瓶防止倒吸
B.喷泉实验
C.干燥NH3
D.制取Fe(OH)3
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验证NH3极易溶于水
B.用50mL量筒量取10mol·L-1硫酸2mL,加水稀释至20mL,配制1mol·L-1稀硫酸

高考化学专题分类汇总 常用的化学实验技能-4常见气体反应-4气体体积变化实验(喷泉)试题

高考化学专题分类汇总 常用的化学实验技能-4常见气体反应-4气体体积变化实验(喷泉)试题

常用的化学实验技能-4常见气体反应-4气体体积变化实验(喷泉) (2011恩施州)19.如下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中,胶头滴管中吸入某种液体,平底烧瓶中放入另一种物质,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甲装置中的气球明显胀大,乙装置中气球无变化(忽略液体体积对气球体积的影响)。

则滴管和烧瓶中所用试剂可能是(2011南昌升学)10.小明设计了趣味实验装置(见右图),其气密性良好。

若要使B中尖嘴导管有“喷泉”产生,则A 中加入的固体和液体可能是A .氯化钠和水B .硝酸铵和水C .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D .铜和稀硫酸(2011牡丹江)13.如右图所示,向广口瓶中加入一定量的固体,将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滴加到广口瓶中,能使b 端被面明显上升的固体和液体的组和可能是A .碳酸氢钠和稀盐酸B .硝酸铵和水C .生石灰和水D .铁片和硫酸铜溶液液(2011重庆江津区)22. (5分)冬冬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做了一个有关物质溶解和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探究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小试管A 、B 中分别盛有两种不同的无色液体,U 型管内均为品红溶液(1)若试管A 中的无色液体是水,向试管A 中滴入适量烧碱,则U 型管的a 、b 两端液面的变化是:b 端液面 (填“升高”、“降低”、“不变”),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

(2)若试管B 中的无色液体是稀盐酸,向B 试管中加入镁条,看到试管中产生大量无色气泡,且U 型管a 、b 两端液面的变化与(1)相同,则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

(3)通过本实验的探究,再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011常州)26.(6分)化学活动周的一个项目为“喷泉喷喷喷”,各竞赛小组设计出了各种有趣的喷泉,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1)竞赛I组设计了图1实验,在干燥的烧瓶内收集满纯净干燥的氨气,塞紧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预先吸满水)的胶塞,挤压胶头滴管,打开止水夹,形成了喷泉。

喷泉实验试题集锦

喷泉实验试题集锦

喷泉实验试题集锦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高中化学·喷泉实验试题集锦1.在体积为1L的干燥烧瓶中,用排空气法充入HCl气体后,测得烧瓶中的气体对氧气的相对密度为1.082,以此气体进行喷泉实验,当喷泉停止后,进入烧瓶中的液体体积是A.1/4L B.1/2L C.3/4L D.全满2.(MCE95-7)在右图所示的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b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a(干燥气体)b(液体)A NO2水B CO24mol/LNaOH溶液C Cl2饱和NaCl水溶液D NH31mol/L盐酸3.(98-上海-17)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②NO2,进行喷泉实验。

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①>② B.①<② C.①=② D.不能确定4.(01-春季化学-19)(10分)A是一种白色晶体,它与浓氢氧化钠溶液共热,放出无色气体B。

用圆底烧瓶收集干燥的B。

按下图装置仪器,挤压滴管的胶头时,可以得到蓝色喷泉;A与浓硫酸反应,放出无色气体C。

用圆底烧瓶收集干燥的C,仍按下图装置仪器,挤压滴管的胶头时,可以得到红色喷泉。

(1)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可用于除去B中水分的干燥剂是_____________。

收集气体B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3)收集气体C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5.(02-天津理综-29)大气压强对许多物理实验和化学实验有着重要影响。

Ⅱ.(20分)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前化学方程式:。

(2)收集氨气应使用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做干燥剂。

(3)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

高考中的重要考点---喷泉实验

高考中的重要考点---喷泉实验

高考中的重要考点---喷泉实验喷泉实验具有趣味性、效果性、探究性和综合性,是中学化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历年高考试题中的热点,题型的设计屡有创新。

本文就喷泉实验的形成原理和试题考查方式进行归纳分析。

一、探究喷泉实验的形成原理掌握“喷泉实验”形成原理,需要搞清楚:是否只有水溶性很大的气体才能做喷泉实验?多大溶解度的气体才能做好喷泉实验?例题1、在做氯化氢的喷泉实验时,假设实验时所用的烧瓶容积为250mL,玻璃管长为35cm,胶头滴管内能挤出约为0.5mL的水,则在0.5mL水中要溶解多少体积的气体,水才能从尖嘴导管中喷出呢?(假设大气压强为一个标准大气压)解析:要使水通过玻璃管喷入烧瓶形成喷泉,瓶内外压强差必须超过一个特定的值,我们研究玻璃管中的一段水柱,这段水柱受到瓶内气体压力pS、重力mg及向上的大气形成的压力p0S。

要使水柱喷入瓶内,要求:pS>pS+mg。

式中p=ρgh,要以水柱计算,一个标准大气压相当于10.34m水柱产生的压强。

题中给出h为0.35m。

从而算出烧瓶内压强要求小于9.99m水柱产生的压强,减少的压强要求大于0.35m水柱产生的压强。

根据气态方程(pV=nRT)可以求出,压强为0.35 m水柱高、体积为250mL的气体,当压强改变为1个标准大气压(即10.34m水柱形成的压强)的体积V的大小为8.50mL。

因而,当滴管内0.5mL的水挤压入烧瓶后,如能溶解1个标准大气压下8.50mL的以上的氨气,即有喷泉现象发生。

故要求气体的溶解度大于17(8.50/0.5)。

拓展:由本题给出的烧瓶数据不难得到除氨气外,HBr、HCl、SO2等气体的22223(2)(1)题中能形成喷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学生试图用氨气和水去做喷泉实验,结果实验失败,试分析实验失败可能的原因。

解析:(1)此题起点低,从课本知识点入手须深入理解喷泉实验的原理,再进行类比迁移。

必修一4.4氨硝酸硫酸喷泉实验

必修一4.4氨硝酸硫酸喷泉实验

第三节喷泉实验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实验,也是中学化学的常考内容,常见喷泉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两类:(1)极易溶于水的气体(NH3、HCl、SO2等)与水可形成喷泉。

(2)酸性气体(HCl、SO2、NO2、CO2、H2S等)与NaOH(aq)也能形成喷泉。

典型例题1: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烧瓶中充满了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 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b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

A(干燥气体)NO2b(液体)A NO2水B CO24mol/LnaOH溶液C Cl2饱和NaCl溶液D NH31mol/L盐酸(1)选项_____________(填A、B、C、D)为何不满足要求_____________.(2)能形成图示喷泉实验的气体和液体甚多,它们需满足的条件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如________气体和________液体。

解析:形成喷泉最根本的原因是瓶内外存在压强差。

当烧瓶内气体溶于液体并与之反应时,瓶内气体大量减少,压强降低,外界的大气压将液体压入烧瓶内。

如此持续,最后液体将充满烧瓶。

B和D正确.NO2气体虽也易溶于水,但同时产生NO气体:3NO2+H2O =2HNO3+NO,即使会出现“喷泉”现象,但烧杯内的水只会部分进入烧瓶内,不会几乎充满烧瓶。

饱和氯化钠溶液不能吸收氯气,所以选项A 和C 错误。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知;当气体极易溶于液体或气体与液体反应(一般无新气体产生)即可形成“喷泉”,例如:Cl 2和NaOH 溶液等。

答案:(1)A 、C ;前者与水反应后生成NO ,溶液不能充满整个烧瓶.后者气体不溶于液体.(2)①气体易溶于液体②气体与液体反应(无新气体产生);Cl 2和NaOH 溶液。

思维点拨:本题对喷泉实验的概括,体现了对开放性,创造性的能力要求。

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实验,也是中学化学的常考内容,常见喷泉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两类:(1)极易溶于水的气体(NH 3、HCl 、SO 2等)与水可形成喷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喷泉实验试题集锦
1.在体积为1L的干燥烧瓶中,用排空气法充入HCl气体后,测得烧瓶中的气体对氧气的相对密度为1.082,以此气体进行喷泉实验,当喷泉停止后,进入烧瓶中的液体体积是
A.1/4L B.1/2L C.3/4L D.全满
2.(MCE95-7)在右图所示的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
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
a(干燥气体)b(液体)
A NO2水
B CO24mol/LNaOH溶液
C Cl2饱和NaCl水溶液
D NH31mol/L盐酸
3.(98-上海-17)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②NO2,进行喷泉实验。

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①>②B.①<②C.①=②D.不能确定
4.(01-春季化学-19)(10分)A是一种白色晶体,它与浓氢氧化钠溶液共热,放出无色气体B。

用圆底烧瓶收集干燥的B。

按下图装置仪器,挤压滴管的胶头时,可以得到蓝色喷泉;A与浓硫酸反应,放出无色气体C。

用圆底烧瓶收集干燥的C,仍按下图装置仪器,挤压滴管的胶头时,可以得到红色喷泉。

(1)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可用于除去B中水分的干燥剂是_____________。

收集气体B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3)收集气体C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5.(02-天津理综-29)大气压强对许多物理实验和化学实验有着重要影响。

Ⅱ.(20分)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前化学方程式:。

(2)收集氨气应使用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做干燥剂。

(3)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

该实验的原理是。

(4)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答:。

6.如右图,烧瓶a中充满干燥氯气,将滴管b中的浓氨水挤入烧瓶a中,
开始时,烧瓶a中发生的反应有:NH3+Cl2→N2+HCl(未配平),同时生
成白烟并发红光。

试回答:
(1)反应中生成的白烟是。

(2)反应完成后,将烧瓶a的导气管插入水槽的液面以下,并打开止
水夹f,观察到有水吸入烧瓶a中形成喷泉,当喷泉停止后升入烧瓶a中的
水大约占烧瓶容积的。

(3)标志烧瓶a中反应全部完成的化学方程式
为。

7.如右图所示,在一个烧瓶中充满气体A,打开①处的止水夹并向烧瓶中
缓慢通入等体积的气体B后关闭该止水夹,待充分反应后再打开②处的止
水夹来,请按要求填表回答:
(1)打开②处的止水夹前后烧瓶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并按要求书写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2)分别完成以上三个实验后,烧瓶内剩余气体最多的是(填实验序号)
__________。

实验序号

体A

体B
现象
A和B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
打开②
处的止
水夹前
打开②
处的止
水夹后
①SO2H2S
②NH3HCl
③O2NO
8.喷泉实验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试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A的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

下列组合中不.可能
..形成喷泉的是()。

A.HCl和H2O B.NH3和H2O C.NH3和汽油D.CO2和NaOH溶液
(2)在图B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A.Cu与稀盐酸B.NaHCO3与NaOH溶液
C.CaCO3与稀硫酸D.NH4HCO3与稀盐酸
(3)在图B的锥形瓶外放一水槽,锥形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

水槽中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

A.浓硫酸B.生石灰C.硝酸铵D.烧碱
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图A和图B两套装置,以产生喷泉的原理来分析,图A是_______上部烧瓶内压强;图B是_______下部锥形瓶的压强(填“增大”或“减小”)。

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________(填图A或图B)装置的原理相似。

(5)如果只提供如图C的装置,引发喷泉的方法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BD
3.C
4.(1)NH4Cl
(2)碱石灰(或答生石灰、KOH固体等任一种不与氨反应的干燥剂)向下排气法(3)向上排气法
5.(20分)(1)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2)向下排空气碱石灰
(3)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

氨气极易溶解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

(4)打开夹子,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

6.(1)NH4Cl
(2)2/3
(3)8NH3+3Cl2=N2+6NH4Cl
(2)③
8.(1)C
(2)D
(3)C 浓硫酸、生石灰、烧碱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酒精挥发加快,锥形瓶内压强增大,从而形成喷泉。

(4)减小增大图B
(5)打开夹子,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

喷泉实验
喷泉实验是课本叙述和演示的一个重要实验,也是高考常考内容,并且题型的设计屡有创新,难度也在变化中递增。

我们通过实验操作、讨论、、计算,不仅要了解溶于水的气体,由压强变化形成美丽的喷泉的定性认识,更要掌握气体和溶液、或气体和气体只要压强变化都能形成这一实验现象的本质。

1.形成喷泉的组合:
(1)NH3、HCl、HBr、HI、SO2等这些在水中溶解度大的气体、NO2或V(NO2):V
(O2)为4:1的混合气体或V(NO):V(O2)为4:3的混合气体,都可与水配组做喷泉实验;
(2)CO2、H2S、Cl2等酸性气体可以与NaOH溶液配组形成喷泉,且NaOH溶液浓度越大,效果就越好;
(3)有机气体与有机溶剂配组形成喷泉;
(4)O2、N2、H2等不溶于水的气体,设计一定实验条件将其反应掉,也能形成喷泉。

2.喷泉的计算
根据充入烧瓶中的液体的体积可以计算烧瓶内所盛气体的纯度或平均式量;或根据充入烧瓶中的气体计算形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3.喷泉的设计
喷泉实验能发生的条件是:气体在溶液中溶解度大或者可与液体发生剧烈反应,且不再产生新的气体或者气体体积急剧减小,造成烧瓶内外压强差较大,即可发生“喷泉”现象。

中学阶段,能形成喷泉现象常见的有NH3、HCl、HBr、HI、SO2等这些在水中溶解度大的气体,可与水配组做喷泉实验;CO2、H2S、Cl2等在水中溶解度不大的气体,不能与水配组形成喷泉,但可以与NaOH溶液配组形成喷泉,且NaOH溶液浓度越大,效果就越好;V (NO2):V(O2)为4:1的混合气体或V(NO):V(O2)为4:3的混合气体,都可以与水配组做喷泉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