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观后心得体会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观后感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观后感《永远在路上》是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一部反腐纪录片,从受访专家学者、纪检干部到落马官员的案例剖析,全景式呈现了"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四年来不平凡的历程。
而第三集《踏石留印》则深入挖掘了这一过程中所展现的鲜明特点和深远影响。
这一集中,我们看到了多个典型的落马官员案例,他们用自身的经历为党和人民做出了沉痛的教训。
这些案例不仅仅是关于腐败和犯罪的,更是关于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如何维护党的形象和威信的问题。
这些落马官员曾经是党的中坚力量,但因为自身的私欲和贪婪,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给党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然而,正如片中所展现的那样,这些人的失败并没有阻挡我们党从严治党的步伐。
相反,这些案例成为了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参考。
通过这些案例,我们看到了党的决心和勇气,看到了党对腐败和不良风气的零容忍态度。
片中还穿插了许多办案人员的讲述和分析,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些案件的细节和背后的故事。
这些办案人员不畏强权,公正执法,为维护党的形象和威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跟随党走向未来的信心。
此外,片中还提到了许多专家学者的观点和分析,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腐败的本质和危害。
这些专家学者用专业的知识和深入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腐败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毁灭性影响。
他们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了腐败的危害和从严治党的必要性。
观看完这一集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党的伟大和决心。
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这是我们党对自身的严格要求,也是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这一过程中所展现的鲜明特点和深远影响,不仅仅是对腐败的打击,更是对党的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推动力。
同时,我也看到了每一个党员的责任和使命。
作为党员,我们要时刻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为党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观看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心得体会

观看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心得体会在观看反腐倡廉电视剧《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官场背后的黑暗,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反对腐败的信念。
这一集着重描述了一位刚刚调任的新县委书记的故事。
看似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官,却在到达之后发现这个县的腐败问题非常严重,包括教育、农村土地等领域都存在着严重的腐败问题。
而这位新书记却敢于挺身而出,决心要彻底查处所有的腐败分子,让这个县乃至整个社会都少一份污点。
这个故事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就是要勇于坚守初心,不被局限在眼前的权力和金钱,要充满正义的勇气和决心去反腐倡廉。
这位新书记不顾家庭的反对,不畏权力的威胁,直面腐败问题,力求把问题一一解决,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的。
在这一集中,还有一个精彩的点,就是这位新书记教给我们一个“踏石留印”的道理。
他告诉下属,一个县领导干部必须要从基层工作做起,要深入了解基层情况,了解群众的需求和疾苦,这样才能做好工作,才能将问题一层一层地排查,并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
这个“踏石留印”的思想,也是过去各位领导者的成功经验之一。
此外,在这一集剧情的推进中,我们还要注意思辨。
在这个社会里,腐败问题始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如何解决它。
以这个县委书记为例,他首先坚守内心的正义,积极对抗腐败,并且紧紧把握“踏石留印”的原则,才能不断站稳脚跟,得以一步步向前。
最后,我认为要写出一篇优秀的文字,除了以上提到的各种元素,还需要有一定的结构性和条理性。
应该明确中心思想,进行适当的分段,用简练准确的语言表达感受,表达真实、感人的情感。
通过观看《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我深刻体会到了身为公仆应有的担当和勇气。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反腐倡廉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将抽象的理念付诸行动的必要性。
而这样的思想,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最需要的。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观后感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观后感【1】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19日晚8点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开播。
本集讲述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首先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破题,言出纪随,一寸不让,作风建设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
但必须看到,“四风”问题积习甚深,树倒根存,打折扣、搞变通的现象仍然不时发生。
通过剖析矿泉水瓶装茅台、办公室里藏暗门等多起隐形变异的“四风”案例,说明“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防反弹、防回潮任务依然艰巨。
要继续坚持一个节点、一个节点的抓,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监督执纪越往后越严,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
中石化原党组成员、总经理王天普,江苏省委原常委、南京市委原书记杨卫泽现身说法,深刻反省和剖析由大吃大喝到奢侈腐化、由违纪到违法的过程,警示告诫每名党员干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严肃的政治纪律,触犯了就要受到严肃查处。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观后感【2】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8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继续播出。
19日,央视播出第三集《踏石留印》。
张建津用矿泉水瓶装茅台矿泉水瓶装茅台,这并非网络段子,而是发生在天津的一个真实案例。
想出这种荒唐招数的,是天津市医药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建津。
张建津说:“你明显地在桌上摆个瓶子,你放的是茅台或是五粮液,如果人家用手机给你拍个片子,那网上不就有证据了吗,所以就把那个茅台酒倒在矿泉水瓶里面,然后拿矿泉水瓶子在大家分酒的时候,再分着倒着喝。
”张建津爱好喝酒,讲究越醇越好,年份越高越好。
其他的私企老板也是迎合他这个爱好,他们的车后备箱里长期放有各种茅台,有15年的茅台、30年的茅台。
张建津在吃的上面也追求上档次。
在海鲜为主的餐厅里面,都是一些活的,像龙虾、鲍鱼、海参、东星斑鱼,有的一开始吃的是清蒸,后来就是吃火锅。
天津市医药集团是一家大型国企,张建津在工作上是位能人,他担任主要领导的十年里,医药集团从濒临破产发展成为年营业额超过300亿元的行业巨头。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观后感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观后感近日,官方出品的一部系列纪录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由三部分组成。
在这一系列纪录片中,第三集为“把作风建设搬上时代台阶”,作为一个正在正式走向时代台阶的中华民族,看完这一集纪录片,我深刻地感受到当今政府的痛心发出的呼吁,那就是弘扬新的意识形态,把作风建设搬上时代台阶,并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使其成为我们每一位公民勇于担当、敢于进取的动力和理念。
法律就是引导我们行为的铁律,而优良作风就是我们说话行为的软律。
它们之间有着天然的互补性。
如果我们不建立良好的作风,一切规范的行为都可能被质疑,一切违背优良作风的行为就可以轻易被利用而不受惩罚。
所以,当今社会环境,优良作风想要发挥作用,重要的是必须将它们落实到政治、教育、经济等方面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使每一个公民都有它的实际意义,真正地作出贡献来改善这个国家,为我们自己谋取利益。
在第三集当中,一些成功案例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作风建设可以为国家发展和改善社会环境起到多大的重要作用。
一座未经重新开发的果园,被安排到了村民们确实需要重新发展的地方,进而使村民们有了真正的发展机会;一条河流,被规划合理的用水改造出完美的旱季水源,让村民们的生活得到改善;一种城乡建设的思维,在老百姓的利益出发,拓宽他们的就业机会,让他们从美好的生活中受益,并且他们的收入也能够从中受益;一所中小学,充分发挥司法体系的作用,确保存活的粮食,给村民们带来真正的喜悦。
这些案例表明,通过政府部门之间的联动,及时把作风建设搬上时代台阶,不断发挥作风建设的作用,可以有效地为各项发展活动注入新的动力,改善各项活动的效率,以达到良好的社会发展效果。
此外,作风建设的真正意义,还在于培养个人的良好修养,推进新的意识形态,促进中国社会更好地发展和改善。
作风建设不仅是中国政府实施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更是一种关乎民族性格优势的培养,是一种传承古老文化精髓的必由之路,更是一种把优良作风落实到每一个日常活动中的社会风尚。
《永远在路上》观后心得体会(三篇)

《永远在路上》观后心得体会《永远在路上》是一部揭示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纪录片。
通过镜头记录了中国近40年来的历史变革和人民的生活变迁。
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深受触动,感受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人民智慧的伟力。
纪录片以个人的视角出发,通过访谈、纪实摄影、旧照片等多种手法,将历史与个人相结合,使观众能够更加贴近每一个普通人的内心感受和生活轨迹。
每个人物都有着不同的经历和故事,他们或是在改革早期创业的企业家,或是在乡村建设中奋斗的农民,或是在城市建设中投身事业的工人,无一例外,他们的奋斗和付出都是为了实现个人梦想和国家的发展。
通过观看这些故事,我深刻意识到不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奋斗。
中国的改革开放正是基于这样的信念而开展起来的。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经历了多年的封闭和内外压力,但中国人民却敢于担当、积极进取。
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力量。
正是这种敢于创新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使中国从一个闭塞的国家逐渐发展成为如今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在纪录片中,我也看到了许多执着和奉献。
在改革早期,中国人民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他们一直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和创造。
他们勤劳、朴实、团结,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中国。
一位老师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了改革开放的点点滴滴,一名工人为了国家的工作每天加班加点,一段段动人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人民对国家的热爱和奉献。
与此同时,纪录片中也展现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壮大。
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得从经济、科技到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尤其是中国的经济发展,从闭塞的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这一转变带来了中国经济的腾飞,也为人民带来了更多的福祉。
纪录片中展示了许多企业家的创新力和拼搏精神,他们将自己的梦想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纪录片给予我很多的思考。
改革开放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任重道远。
纪录片中展示的只是改革开放的一部分,中国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
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四篇

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四篇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一)最近观看了反腐专题片《永远在路上》,落马大老虎周本顺的忏悔和反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按祥和畅顺的寓意,父母给周家四兄弟分别取名,但排行老四的周本顺却最终没实现家人的愿望。
对于自己的落马,周本顺在片中称做梦都没有想到会落到这种结局!来自贫寒之家的他,从小就痛恨贪官,最后自己却成了贪官,真是对自身莫大的讽刺!通过周本顺案例的剖析,我们不难发现:放松了对家属的要求,借用子女名义敛财,没有守好门户管好身边人,是他犯下大错的一个重要原因。
领导干部的身边人,利用领导的权力干违纪违法的事,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大的。
须知,贪婪的身边人往往是领导干部滋生腐败的催化剂。
要管好身边人,领导干部首先要管好自己,自身净才能身边清,以自身的清正廉洁和过硬的素质,来引导影响身边人,领好头带好队伍。
同时,要主动净化身边的生活圈和朋友圈,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其次领导干部在原则面前要六亲不认,严防身边的苍蝇、蚊子。
为身边人设置高压线,谨防身边人借权寻租,多敲警钟,常打预防针,增强其免疫力。
从而避免自己信得过的身边人干些信不过的事出来。
拒腐防变,需从守好门户开始,从管好身边人做起!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二)这两天,我上网看了反腐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在已观看的《人心向背》和《以上率下》这两集中,当看到一件件首次公开的内容事件和一个个落马者的忏悔反思,我想每位观众内心都会受到震撼。
这些落马的党员干部,随着职位步步升迁,在纪律和法律面前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触碰了党纪国法的高压线,以身试纪,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悔恨一生,正如李春城忏悔时说的那样:人生都是现场直播,没有办法重来。
作为纪检干部,要做好表率,切实增强四种意识,切实维护党章党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要牢记党章赋予我们的职责,坚持抓早抓小、严管就是厚爱的执纪理念;要在执纪中敢于担当、敢于执纪、敢于监督,决不能有放一放,缓一缓的思想;要自觉遵守党章党规的各项规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成为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微心得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微心得如果用一句话来评论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你会怎么评价,随着微时代的到来,也许一句话就能够给出自己的感悟,下面就是在线学习网为您整理的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微心得,请参考。
?改头换面的奇葩“四风”问题,你怎么看?“四风”再隐形、再变种都无法改变其本质,只要在深化中坚持,在坚持中深化,透过现象看本质,持之以恒的纠治,就能让其无所循行。
舌尖上的腐败,从高档酒店到私人会所,再转到培训中心,更甚转变为机关单位食堂。
花样翻新,层出不穷。
管住舌尖上的腐败,要加大惩罚力度达到惩前毖,后的效果,更要堵住财务和审计的漏洞,多晒晒“账单”。
四风的变化,不论形式多么的不同其实质都是相同的。
作为纪委部门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命脉,就能让其无处遁形。
高压之下,“四风”花样翻新,一旦失控反弹将失信于民。
必须紧盯四风新动向、新表现,驰而不息正风肃纪,不断编织组织“控廉网”。
四风问题要常抓不懈,要从吃、住、行这些平常生活中抓起,严抓严管,经常检查三公经费开支。
矿泉水瓶装茅台、办公室里藏暗门、虚假考察真旅游等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折射出“四风”问题的顽固性、反复性、隐蔽性,只有弛而不息、锲而不舍地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才能抓好作风建设。
矿泉水瓶装茅台,衣柜藏暗门,送加油卡……这些“隐形四风”问题不断出现的原因,主要还是党员干部认识不足,思想懈怠。
穿“隐身衣”、搞“变脸术”、打“擦边球”,这些妄图瞒天过海的“小伎俩”最终只能是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
?吃请真的不是大事吗?循序渐进,逐步击破。
是抓住问题的本质,对于整治四风问题也是如此。
只有温水煮青蛙,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一顿饭吃了四万块,一个农村出来的子弟,是何让其奢靡至此?王天普的问题主要是思想懈怠,没有把作风问题当回事。
吃一餐饭的小事反映的是党员干部作风的大事,作风问题没小事。
这实际上就是思想上的放松,到最后放纵,最后害了自己。
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遵守作风建设各项规定,树立昂扬正气,为社会树立标杆、作出表率。
2018年《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观后感-精选word文档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所得,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修改文字!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观后感《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观后感《踏石留印》是反腐系列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的第三集名称。
讲述了国家反腐工作的一系列成功,收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以下是《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观后感【1】《论语》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自从八项规定出台后,领导干部更加坚持把严守纪律作为思维底线,努力在清正廉洁中永葆本色。
管党治党成于严。
唯有在“严”字上继续努力、持续发力、不断给力,适应和习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新常态才能真正成为每个人发乎自然的好习惯、好状态。
总书记强调:从严治党,“必须增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必须“坚持言必信、行必果,认认真真管、实实在在严”;必须“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抓具体、抓深入,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
因此,加强干部的,进一步激发基层干部队伍活力,就成了当下干部管理的重要工作。
冲一线,是的前提《论语—子路》中,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深刻阐释了领导以身作则的重要性,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
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
我们这样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在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必须坚持从严治党,才能使党始终成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坚强领导核心。
从严治党必须具体而不是抽象、认真而不是敷衍地落实到位,这是这次活动给我们提供的最深刻的启示。
这些启示和经验,其重大意义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显现出来。
作为一名领干部导,就是要在干部中起到带头作用,要从自身做起,高标准、严要求,形成工作合力,唯有这样,才能在干部当中树立起绝对权威,发挥出表率作用,才能激励、影响和带动基层干部职工,增强集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远在路上》纪录片第三集观后感
刚才播放的《永远在路上》专题纪录片首次披露了高级官员的贪腐细节,看后深受启发。
一方面表明了党中央坚持从严治党的意志和决心,另一方面再一次为广大党员干部敲响了反腐警钟。
片中讲述的王天普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子弟,生活习惯也曾经勤俭朴素,但是随着职务的升迁,在大的环境下,渐渐形成了忘乎所以的攀比心态。
他把“你来我往”当作一种习以为常的惯例,拿国家的钱公款吃喝,以此为名推销中石化的产品。
原天津医药集团党委书记张建津的做法更是令人触目惊心。
他除了用矿泉水瓶装茅台,为了吃喝更加方便、更加隐蔽,还让医药集团的下属单位把会议室改造成临时餐厅。
这些明知违法违纪却不收敛不收手的行为,给广大员工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使他们迷失了方向,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他们的落马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待反腐败工作“力度不减、尺度不松、节奏不变”工作原则。
我们应当引以为戒,在工作中不忘做人之本,做到思想和行动统一,不断提高坚持求真务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