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影子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幼儿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幼儿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幼儿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教案:《奇妙的影子》一、教学内容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以《奇妙的影子》为主题。

通过实验、观察和游戏,让幼儿了解影子的产生和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影子的产生和变化,知道光和影子的关系。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影子的产生和变化,知道光和影子的关系。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卡片、玩具、筐子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张卡片、一个玩具、一个筐子。

五、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手持手电筒,让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光线。

提问:“你们知道光会形成影子吗?我们今天就来探索一下影子的奥秘。

”2.实验一:教师将卡片放在手电筒的光线下,让幼儿观察卡片的影子。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卡片是怎样变成影子的?”引导幼儿观察影子的形状和位置。

3.实验二:教师将玩具放在手电筒的光线下,让幼儿观察玩具的影子。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玩具的影子与玩具的形状有什么关系?”引导幼儿观察影子的形状和大小。

4.实践环节:让幼儿用自己的卡片、玩具和筐子进行实验,观察影子的产生和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光的影子七、作业设计1.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影子,记录下影子的形状和位置,并画在纸上。

答案:幼儿观察家里的影子,记录下影子的形状和位置,并画在纸上。

2.请幼儿回家后,尝试用光线和物品制作影子,并与家长分享制作的成果。

答案:幼儿用光线和物品制作影子,并与家长分享制作的成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幼儿了解了影子的产生和变化,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和发现。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幼儿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中班科学精品教案《奇妙的影子》精选

中班科学精品教案《奇妙的影子》精选

中班科学精品教案《奇妙的影子》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和影》的第二节《奇妙的影子》。

详细内容包括:影子的产生、影子与光源的关系、影子随时间的变化、探索影子中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影子的产生原因,理解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2. 观察并描述影子随时间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探索影子中的奥秘,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影子与光源的关系,影子随时间的变化。

2. 教学重点:影子的产生原因,观察和描述影子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玩具、画纸、画笔。

2. 学具:手电筒、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用手电筒照射玩具,让幼儿观察地上的影子,引发幼儿对影子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影子的产生:教师演示用手电筒照射玩具,让幼儿观察影子的产生,引导幼儿理解影子是由光线照射到物体上产生的。

(2)影子与光源的关系:教师改变手电筒的位置,让幼儿观察影子的变化,引导幼儿理解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3)影子随时间的变化:教师演示在不同时间(上午、中午、下午)照射同一物体,让幼儿观察影子的变化,引导幼儿了解影子随时间的变化。

3. 随堂练习:幼儿分组,用手电筒照射玩具,观察并描述影子的变化。

4. 探索影子中的奥秘: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影子中的奥秘,如“为什么影子会有颜色?”“影子为什么是黑色的?”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奇妙的影子》2. 板书内容:影子的产生:光线照射到物体上产生影子影子与光源的关系:影子随着光源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影子随时间的变化:影子长度、方向、清晰度等发生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并描述家中不同时间的光影变化。

(2)用手电筒照射不同物体,观察并记录影子的变化。

2. 答案:(1)早晨:影子较长,方向偏西;中午:影子较短,方向偏北;傍晚:影子较长,方向偏东。

幼儿园大班优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优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优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快乐成长》第七章《光与影》,详细内容为“奇妙的影子”。

通过学习影子的形成、特点以及与生活的关系,使幼儿对影子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知道影子与光的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影子、描绘影子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增强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影子的形成原理。

重点:观察、描绘影子,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画笔、画纸、剪刀、胶水。

学具:手电筒、画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照射白布,让幼儿观察白布上的影子,引发幼儿对影子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让幼儿了解影子与光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用手电筒照射不同的物品,观察并描绘影子。

4. 影子创意画(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利用画笔、剪刀、胶水等材料,创作自己的影子创意画。

5. 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幼儿进行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6. 影子游戏(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影子游戏,如模仿动物影子、猜影子等,增强幼儿对影子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奇妙的影子2. 内容:影子的形成原理影子与光的关系影子创意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影子朋友请幼儿在家中找一个光源,观察并描绘自己或家人的影子,然后创作一幅关于影子的画。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影子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对影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如太阳下的影子、灯光下的影子等,让幼儿进一步观察、探索影子的奥秘。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教案《奇妙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手册》中“奇妙影子”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影子形成原理、影子与光源关系、影子与物体关系以及影子变化规律。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影子是由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形成。

2. 解影子与光源、物体关系,能观察和描述影子特点。

3. 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发现影子变化规律。

4. 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影子与光源、物体关系,影子变化规律。

2. 教学重点:影子形成原理,观察和描述影子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不透明物体(如玩具、杯子等)、白板、画笔、尺子。

2. 学具:每人一个手电筒、一张白纸、一支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幼儿在户外阳光下进行捉影子游戏,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影子现象。

2. 例题讲解(1)通过手电筒照射不透明物体,让幼儿观察影子形成过程。

(2)讲解影子是由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形成。

(3)让幼儿分组操作,观察不同光源、物体对影子影响。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画笔在白纸上画出不同物体影子。

(2)用尺子测量、比较不同光源下影子长度。

(3)观察、讨论影子变化规律。

六、板书设计1. 奇妙影子2. 内容:(1)影子形成原理(2)影子与光源、物体关系(3)影子变化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影子画让幼儿在家中找一个光源,观察家庭成员影子,用画笔在纸上画出影子。

2. 答案:影子画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解影子形成原理、特点及变化规律。

但在教学中,部分幼儿对影子与光源、物体关系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1)开展影子剧表演活动,让幼儿在创作、表演中进一步解影子。

(2)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探索,观察自然界中影子现象,培养幼儿观察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认得影子的概念;2.探究影子的形成条件;3.察看影子的变化;4.体验影子的乐趣;5.培育察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本领。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影子2.什么条件下会显现影子3.影子的变化4.乐于察看和探究,擅长合作的学习态度三、教学准备1. 黑板、口红、手绢、簸箕、玻璃砖、太阳能灯、塑料小人2. 影子手工制作材料:纸板、剪刀、黑色纸张3. 影子绘画材料:白色纸张、颜料、刷子四、教学过程1.活动导入老师把阳光照射在幼儿身上,使幼儿感受到本身的影子,引导幼儿察看本身的影子。

老师问:“你们知道影子是什么吗?影子为什么会显现?”2.教学探究(1)影子的制作1)用手绢、口红和簸箕等物体作为材料,本身亲自制作影子,让幼儿体验制作影子的乐趣。

列举影子的制作方法,并呈现自制影子的效果。

2)利用玻璃砖和太阳能灯等物品来制作影子,察看不同材料制作的影子效果有何不同。

3)使用塑料小人来察看它们的影子,让幼儿发觉小人的影子能够变形。

(2)影子的形成条件在课堂上,用一些道具辅佑襄助授课,以便更加简单被同学理解。

手电筒和白色的薄纸就可以呈现出影子形成时的原理。

白色的薄纸代表着人的皮肤,让幼儿将手放在纸上,把手电筒对准手,就能看到本身的手影。

此时,老师介绍影子形成的三个关键条件:光源、阴影和不透亮物体。

幼儿通过亲身体验,了解影子的形成条件。

在同学感受到影子时,老师可以问问幼儿:“为什么你的手上有影子?”(3)影子的变化1)使用不同的光源察看影子的变化,比如手电筒、太阳能灯等。

察看变换光源会对影子造成什么影响。

2)用不同的颜色制作影子图像,探究由于颜色不同带来的影响。

3)让幼儿走动和跳动,察看影子的动态变化。

同时引导幼儿思考、探究由于动作变化,对影子会显现什么变化。

四、拓展活动(1)幼儿制作“我和我的影子”大型展览板呈现老师给孩子们发觉一块白色纹路很小的黑色纸张,孩子们用铅笔画出本身,雏形的本身将整条黑色纸张全部用黑色填满,用一块白色的纸放在黑色纸张后面,即可制作出“我和我的影子”。

幼儿园大班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趣味科学探索》第四章《光与影》,详细内容为“奇妙的影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影子的形成原理,了解光与影的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生活中影子现象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的形成原理。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了解光与影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小玩具、画纸、画笔、剪刀等。

2. 学具:每组一个手电筒、白布、小玩具、画纸、画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在教室内进行“找影子”的游戏,让幼儿观察并发现影子的存在。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手电筒、小玩具等,让幼儿观察影子的形成过程,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手电筒、小玩具等制作影子,观察影子的变化。

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影子为什么会变化?光与影的关系是什么?5. 影子画创作(10分钟)每组幼儿用画纸、画笔、剪刀等材料,创作一幅以影子为主题的画。

6. 展示与评价(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奇妙的影子2. 内容:(1)影子的形成原理(2)光与影的关系(3)影子画创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影子现象。

2. 答案:示例:太阳下,树影在地上;晚上,路灯下,人的影子变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讨论、创作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影子的形成原理,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影子的形成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影子变化。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影子》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影子》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影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影子的概念和特点;2.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影子的产生和性质;3.探究影子随着光源和物体位置的变化产生的变化。

2. 教学内容1.影子的概念和特点;2.影子的产生和性质;3.发现影子随着光源和物体位置的变化产生的变化。

3.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影子实物、手电筒、透明的纸片、玻璃板等;2.学生准备:手工制作影子玩具(如卡通人物、动物等)。

4. 教学流程4.1 准备活动1.师生热身活动。

2.引导幼儿畅想影子,提问“什么是影子?”,并根据幼儿的回答介绍影子的概念和特点。

3.通过课件播放、故事讲解、实物展示等方式,呈现影子的产生和性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4.2 实践活动1.提供手工材料,让幼儿制作影子玩具;2.让学生挑选不同的影子玩具,将其放在不同位置,在墙上或纸上绘出影子的形状;3.使用手电筒、透明的纸片、玻璃板等,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影子随着光源和物体位置的变化产生的变化;4.观察、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幼儿总结影子的特点和产生方法。

4.3 结束活动1.教师引导幼儿对实践活动进行反思;2.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反思,并提出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5. 教学反思在本次活动中,幼儿们通过制作影子玩具和实验观察探究影子的产生和性质,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探究意识。

同时,通过活动的设计,幼儿们不仅仅是“听”,更是“看”、“做”、“尝试”,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但是在活动中,有一部分幼儿对实验材料的操作还不够熟练,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

此外,为了更好地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下一步还需要结合幼儿的兴趣,设计更多适合大班幼儿的科学活动。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一、教学目标1.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知道影子是光和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2.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影子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掌握观察影子的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影子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手电筒、各种物品(如玩具、书本等)、白纸、彩笔等。

2.环境准备:确保教室光线充足,便于幼儿观察影子。

四、教学过程1.引导幼儿关注影子(1)教师出示手电筒,引导幼儿观察手电筒发出的光线。

(2)教师邀请一名幼儿上台,用手电筒照射幼儿,让幼儿感受光线的照射。

(3)教师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看到这些?”引导幼儿关注影子。

2.探索影子的产生原理(1)教师将手电筒照射在白纸上,引导幼儿观察白纸上的影子。

(2)教师提问:“影子是怎么产生的?我们需要什么条件才能产生影子?”3.观察影子的特点(1)教师出示各种物品,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物品在光线下的影子。

(2)教师提问:“你们发现影子的什么特点?”4.探究影子的变化规律(1)教师将手电筒照射在白纸上,移动手电筒,让幼儿观察影子的变化。

(2)教师提问:“你们发现影子在移动过程中有什么变化?”5.合作游戏:影子表演(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一个手电筒和一张白纸。

(2)教师提出游戏规则:每个小组用影子表演一个故事,故事内容不限。

(3)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发挥创意,用影子表演出有趣的故事。

(2)教师提问:“你们在活动中收获了什么?有没有什么疑问?”(3)教师针对幼儿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确保幼儿对影子有更深入的了解。

五、教学延伸1.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观察影子的活动,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感受影子的变化。

2.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在家庭中与家长一起探索影子的奥秘,增进亲子关系。

六、教学反思1.教师在活动中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确保幼儿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

中班科学奇妙的影子教案三篇

中班科学奇妙的影子教案三篇

中班科学奇妙的影子教案三篇第一篇:探索光与影的关系在幼儿园的科学实验室里,老师给中班的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堂有趣的科学课。

这一次,他将带领孩子们一起探索光与影的关系。

首先,老师问孩子们:“你们今天看见过自己的影子了吗?”孩子们兴奋地举起了手,纷纷表示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

老师继续问道:“那么,你们知道影子是怎么来的吗?”孩子们摇摇头,表示不清楚。

老师接着解释:“影子是由光线来生成的。

当光照射到一个物体上时,光线会被物体阻挡住,无法通过。

这样,光线就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暗影,我们把这个暗影称为影子。

”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开始思考光与影的奥秘。

为了更好地让孩子们理解光与影的关系,老师展示了一个小实验。

他拿出一盏手电筒,并打开了开关。

然后,他找来了一只玩具熊,将手电筒对准熊玩具的背面,让熊玩具与墙面保持一定的距离。

惊奇的事情发生了!孩子们看到熊玩具的背面在墙上产生了一个黑色的影子。

他们兴奋地指指点点,纷纷表示自己看到了影子。

老师解释道:“这是因为光线照射到熊玩具上后,被玩具阻挡住了。

被阻挡的光线无法通过,导致墙面上的光线减少,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黑色的影子。

”孩子们对这个实验非常感兴趣,纷纷要求进行更多的实验。

于是,老师带领孩子们进行一系列有趣的实验,让他们在玩耍中逐渐发现光与影的奇妙之处。

第二篇:观察影子的变化在第二节科学课上,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更有趣的实验,让他们观察影子的变化。

老师拿出一些不同形状的纸板,并将它们放在明亮的灯光下。

孩子们看到,每一个纸板都投射出了自己的影子。

有的纸板的影子是长长的,有的是短短的,有的是细细的,有的是粗粗的。

孩子们迫不及待地举起手来,纷纷询问影子的形状为什么不同。

老师微笑着回答道:“影子的形态取决于物体与光源以及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距离。

”为了更好地让孩子们理解,老师带领孩子们进行了一项有趣的观察实验。

他请一位小朋友站在墙前,并让他的影子投射在墙上。

然后,他请另一位小朋友站在他前面,再次让他的影子投射在墙上。

奇妙的影子大班教案

奇妙的影子大班教案

奇妙的影子大班教案【篇一:奇妙的影子】振兴路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备课日期:上课日期:【篇二: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影子—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影子—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比较光影的相关作品,体验自然界中的光影现象,感受并发现生活中光影的关系。

2、对剪影艺术和摄影艺术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活动准备】1、不同形态的动物或人物的剪影。

2、自制幻灯箱一个,即手电筒,卡通外形的硬纸箱,透光纸组成的小精灵。

3、自制幻灯片两张,美术书一本。

4、小橡皮,黑布一块。

【活动过程】导入:老师今天带来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小精灵,我们来认识一下他好吗?(出示灯箱)谁来说一说小精灵都有哪些特点?你我的好兄弟有你就有我你来我就来你走我就走提问:影子的兄弟是谁?(会出现多种答案)我们做完下面的小实验就可以很容易的找到答案。

二:光影实验1、拿一块小橡皮放在手心里,然后把所有的光全部遮盖住,用眼睛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2、把橡皮放在桌子上,你会发现桌子上除了小橡皮还多了什么?提问:(1)为什么会出现影子 (2)影子的兄弟是谁?科学家利用光影测量了金字塔的高度,而光影又为我们的射影家和画家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想像空间。

现在我们就来欣赏这些名家作品,看看他们是如何。

三:作品欣赏打开书本找一幅你最喜欢的作品进行欣赏。

要求:1、观察作品的表现手法?2、作品的特点?3、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剪影是剪纸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以形态的外轮和黑影揭示形象特征和表情的?虽然只是一个影子的轮廓,不见五官,却能够让人意发联想(出示图片)《影子》提问:1、你看到了什么? 2、你想到了什么?就让我们乘坐想象的小船到影子王国中敖游吧! 四:做一做尝试把上节课收集到的影子用剪或撕的方法进行创作。

撕纸方法:1、先把轮廓画好。

2、把大体轮廓撕下来。

3、用指甲卡住把边圆线细致的撕开。

注意事项:1、左右手配合2、剪或撕两种方法尝试完成作品:(出示背景图)1、填画2、组合。

幼儿园教案《奇妙的影子》6篇

幼儿园教案《奇妙的影子》6篇

幼儿园教案《奇妙的影子》6篇幼儿园教案《奇妙的影子》6篇幼儿园教案《奇妙的影子》1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看电影吗?看过什么电影?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非常特别的电影。

(播放视频)3、这个微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家庭悲欢离合的故事。

这个微电影和我们平时看的电影一样吗?怎么不一样?板书:奇妙的影子二、合作探究,认识影子:1、你们会用影子表演吗?试一试。

(学生表演手影)师:大家都真有表演天赋,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

电影工厂正在招募能像刚才精彩表演的电影团队。

我就是这部电影的导演,每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团队,团队在哪里?向我挥挥手。

要想成为电影工厂的其中一员,还得具备一定的条件,请看招募启示。

a) 知道影子的奥秘。

A、影子是怎么产生的?(有光,有物体遮挡,就会产生影子。

)B、根据表格,用手电筒、小木块、白纸,小组合作做试验,探索影子更多奥秘。

小组内,分工合作,组长负责汇报试验结论。

通过试验,我们知道了影子的位置、颜色、大小都会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化,影子还真是很奇妙啊!2、恭喜大家顺利闯过第一关!现在要进入第二关,难度加大,你们敢挑战吗?出示合作要求:在小组中,互相合作,用手、胳膊等肢体;书、笔等文具以及从家里带来各种小物品,用影子的方式编排一个情景剧,还要进行配音和讲解。

小组合作进行创编,预演。

邀请小组展示,并颁发最佳表演,最佳编剧等奖项,欢迎加入电影工厂这个奇妙的大家庭。

三、总结提升:老师可以看出来,大家这节课玩得很开心,并能在玩中对影子有了更深的认识,希望同学们爱上探索,发现更多生活中奇妙的事情。

幼儿园教案《奇妙的影子》2设计意图影子是幼儿几乎每天都能见到的,也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

影子时大时小、时隐时现等各种各样的变化,都引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让幼儿了解影子与光的密切关系,激发幼儿对影子的好奇与兴趣,让幼儿在做一做,看一看,玩一玩中去探索是最好的方法,因此,特设计了《奇妙的影子》这一活动。

奇妙的影子中班教案奇妙的影子科学教案

奇妙的影子中班教案奇妙的影子科学教案

奇妙的影子中班教案奇妙的影子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包括光和影的基本概念、影子的形成原理、生活中的影子现象等。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光和影的基本概念,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2. 观察并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影子现象,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动手制作简单的影子戏,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影子戏。

教学重点:掌握光和影的基本概念,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影子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卡片、剪刀、画笔、投影仪。

学具:手电筒、白纸、卡片、剪刀、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卡片,在白布上形成影子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形成的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光和影的基本概念,影子的形成原理,以及生活中常见的影子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并描述生活中的影子现象,每组派代表分享。

4. 动手实践(15分钟)学生利用手电筒、白纸、卡片等材料,分组制作简单的影子戏,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与评价(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光和影的基本概念2. 影子的形成原理3. 生活中的影子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灯光和影子,用画笔记录下来,并简单描述。

2. 答案:学生根据观察,画出灯光和影子,并配以简短的文字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但在动手实践环节,部分学生对材料的使用不够熟练,需要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1)开展“影子主题”的美术活动,让学生创作影子画。

(2)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影子游戏,观察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下的影子变化。

(3)邀请家长参与,开展家庭影子戏表演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

《奇妙的影子》教案(精选11篇)

《奇妙的影子》教案(精选11篇)

《奇妙的影子》教案(精选11篇)《奇妙的影子》篇1活动目标:1.探究影子的成因,初步了解影子的变化与光之间的关系。

2、能合理进行光与影子关系的猜想,并乐于操作、验证。

活动准备:孙悟空手偶人手一个,手电筒人手一个,ppt,不同材质的卡片若干活动内容:一、开始部分:欣赏视频皮影戏《西游记》,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刚才看的是什么吗?”“你们看过皮影戏吗?”“你们知道最后我们在幕布上看到的是什么吗?”二、通过让幼儿大胆猜测,以及实际操作,了解影子形成的条件,知道当灯光与物体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影子会变大或变小。

1、让幼儿了解影子形成的条件(1)通过让幼儿大胆操作以及实际操作,让幼儿了解影子产生的条件。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怎样能产生影子吗?”“现在我们一起来操作一下看看到底怎样可以帮孙悟空找到影子。

”小结:当灯光照在物体上的时候是会产生影子的。

(物体将光挡住了,所以产生了影子。

)(2)给幼儿提供不同材质的卡片,让幼儿帮孙悟空的影子找到会发光的眼睛,知道透明材质的物体具有透光性,可以看到淡淡的影子。

“小朋友们大家猜猜看,你认为哪一种材质可以让孙悟空的影子拥有一双会发光的眼睛。

”小结:当物体照在透明的物体上时,可以看到淡淡的影子。

2、通过让幼儿帮孙悟空的影子变大或变小,知道灯光与物体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影子的大小也会发生变化。

“小朋友们,大家想想看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孙悟空的影子变大或变小呢。

”小结:当灯光与物体的距离近时,物体的影子就会变大;当灯光与物体的距离远时,物体的影子就会变小。

三、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影子在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吗?”四、活动延伸:日晷是利用太阳投影方向的不同来测量时间的一种计量工具,请小朋友回家后与你们的爸爸妈妈一起上网搜一搜,看看到底它的影子都会发生哪些变化。

五、活动结束:请小朋友们回教室休息一下,然后继续商量如何制作皮影戏。

《奇妙的影子》教案篇2设计意图:玩影子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游戏,教师紧紧抓住幼儿这一特征设计了本次活动,以手影游戏为导入,再循序渐进地深入: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影子的变化——进一步探索影子的利用结束本次活动,从而让幼儿全面系统地掌握了有关“光与影子”的感性经验: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光线就产生了影子.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充分做到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幼儿探索科学实践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让幼儿养成从小就主动探索科学的习惯,提倡幼儿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且进一步体验自信带来的愉悦感。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奇妙的影子》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奇妙的影子》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奇妙的影子》一、教学内容《奇妙的影子》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包括:影子的形成原理、影子与光线的关系、生活中的影子现象、探索影子的特点与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知道影子与光线的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影子现象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影子与光线的关系。

教学重点:观察、探索影子现象,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卡片、玩具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卡片,让幼儿观察影子的形成,引发幼儿对影子的兴趣。

2. 影子形成原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知道影子与光线的关系。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并解释影子现象。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用手电筒和玩具进行实验,观察影子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5. 影子特点与变化探索(10分钟)6. 影子创意画(10分钟)幼儿利用画纸、彩笔、剪刀等学具,创作自己的影子画。

7. 展示与交流(5分钟)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影子画,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奇妙的影子》2. 内容:影子形成原理影子与光线的关系生活影子现象影子特点与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影子现象,画一幅影子画。

2.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影子现象,创作一幅影子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对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幼儿对光线的控制不够熟练。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中继续观察影子现象,探索更多影子与光线的关系,激发幼儿对科学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时,如何确保幼儿对影子产生浓厚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科学《奇妙的影子》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科学《奇妙的影子》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科学《奇妙的影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2.能够观察影子和物体之间的关系;3.观察想象能力的培养,鼓励幼儿进行探究式学习;4.能够动手进行学习,提高幼儿的操作实践能力;5.培养幼儿对于科学活动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步骤1. 导入在教室内搭建一个投影的场景,将不同形状的物体摆放在投影范围内,并让幼儿看一段有趣的影子动画短片进行导入。

导入过程中可以向幼儿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好奇心,例如“这个影子出现在哪里了?”、“这是什么物体的影子?”等。

2. 操作体验1.首先,老师向幼儿介绍光的传播原理,让幼儿使用手电筒投影成不同物体的影子,观察不同形状的影子。

2.接着,引导幼儿进行探究式学习,老师布置任务,要求幼儿找出在不同光源照射下的物体影子,并在纸上用笔描画下来。

3.幼儿们观察了各自的影子,并在布置的任务纸上画出了影子图案,观察比较改变光源时的不同影子效果。

3. 小组合作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要制造出不同的影子效果,让幼儿动手操作体验,回答一系列的问题,让他们研究影子与物体的关系和改变光源对影子的影响。

2.每个小组对自己的成果进行展示和解释,让其他小组提出问题和建议,并互相学习和分享,增强幼儿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4. 结束学习结束后,老师和幼儿一起回顾、本次学习的收获和感受,引导幼儿们谈论本次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三、教学反思经过这次“奇妙的影子”科学教学活动,幼儿们对于“光、影子与物体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他们积极思考、动手探究。

通过对于光源、物体与影子效果的互动,深度了解了光与物体和影子的形成。

在小组合作中,进一步提高了幼儿们的团队合作能力,磨合了他们在团队中的合作意识与技能。

同时,教师也从这个教学活动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首先是关于幼儿观察能力的模糊性会导致结果的不确定性,而这却也让教师感受到了幼儿们在探究学习中的巨大潜力。

其次,教师向幼儿询问问题和引导幼儿进行思考,是本次教学成功的关键。

幼儿园《奇妙的影子》教学设计

幼儿园《奇妙的影子》教学设计

幼儿园《奇妙的影子》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科学教材《奇妙的影子》一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了解影子的产生、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影子变化的因素,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影子的产生和变化规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观察和发现影子的产生和变化规律。

难点:让幼儿理解影响影子变化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投影仪、手电筒、玩具、卡片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张白纸、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打开投影仪,播放一段关于影子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影子是如何产生的。

2. 讲解知识点:教师通过手电筒和玩具,现场演示影子的产生和变化规律,讲解影响影子变化的因素。

3. 随堂练习:教师发放白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观察到的影子,并尝试解释影子的产生和变化原因。

5. 动手操作:教师发放剪刀,让幼儿剪出自己喜欢的形状,放在手电筒下,观察影子的变化。

6. 成果展示:教师邀请部分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六、板书设计影子的产生和变化规律产生:光源照射物体,形成影子变化:影子的方向和大小随光源和物体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影响因素:光源的位置、物体的位置和形状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影子,记录影子的变化,并尝试解释原因。

答案:家里的影子会随着光源和物体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如太阳的位置、家具的摆放等。

2. 请幼儿尝试用废旧物品制作一个有趣的影子,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幼儿了解了影子的产生和变化规律,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幼儿对影子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通过更多的生活实例,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影子的相关知识。

幼儿园中班奇妙的影子教案

幼儿园中班奇妙的影子教案

幼儿园中班奇妙的影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奇妙的影子》,具体内容包括:1. 章节内容:第三章《光与影》,第四节《影子的秘密》。

2. 详尽内容: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探索光与影的关系,观察和创作影子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知道影子和光的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想象、创新能力,提高幼儿审美情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创作有创意的影子画。

2. 教学重点:观察影子与光的联系,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纸、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2. 学具:手电筒、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组织幼儿在教室里关灯,用手电筒照射不同的物品,观察影子的形成。

(2)让幼儿讨论:影子是怎么出现的?光和影子有什么关系?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让幼儿了解光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光,形成了影子。

(2)出示手电筒和不同物品,演示影子画制作过程。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分组,每组一个手电筒,不同物品,进行影子画创作。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疑问。

4. 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影子画,分享创作过程中的趣事。

(2)教师评价幼儿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原理:光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光,形成影子。

2. 光与影的关系:有光就有影子,光与影子相互依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幅以“我的影子朋友”为主题的影子画。

2. 答案:幼儿自由发挥,创作出具有创意的影子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理解影子原理和创作影子画方面的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1)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生活中的影子现象,记录下来,与同伴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妙的影子教学设计Wonderful shadow teaching design
奇妙的影子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幼儿园活动是指对幼儿园所要参加的活动制定出的工作方案和计划。

本教案根据幼儿园活动设计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幼儿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年龄班:大班活动名称: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对生活中影子的回顾,丰富对影子的认识。

2、引导幼儿把见过的有趣的影子的现象用语言描述出来。

3、引导幼儿积极有兴趣的探索影子的产生。

4、引导幼儿体验共同合作,配合默契的进行影子表演的乐趣。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积极有兴趣的探索影子的产生。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通过实验观察获得对影子变化的经验。

活动准备:幼儿每人一个手电筒,部分动物玩具,投影仪,彩笔每人一盒。

活动方法:操作法、示范法、观察法、讲解法。

领域:科学设计意图:影子一直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将科学教育融于幼儿生活中是新观念的体现,本活动旨在通过有趣的影子活动:踩影子、画影子等,让幼儿了解影子与光的密切关系,激发幼儿对影子的好奇与兴趣,学习科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活动过程:一、你见过的影子。

1、猜谜语导入课题。

(评析:猜谜语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谜语可以使幼儿迅速的集中精神,很快的进入课堂
角色中来,这个谜语还暗含了许多科学知识,如影子是什么颜色,影子是怎样形成的。


2、谈话:你见过影子吗?你都见过什么样的影子呢?引导幼儿对影子的已有经验进行回忆。

3、讨论:分组交流自己见过的影子,调动每个幼儿的已有经验,尽情得讲出自己观察到的各种各样的影子。

(评析:从孩子的认知出发,交流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畅所欲言,发展语言和思维的同时引发了对影子的兴趣,从中不断的交流探讨)。

二、影子是怎样产生的?
1、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展示生活中影子的图片。

请幼儿观察,都发现了那些物体的影子?有什么特点?通过幼儿与老师的交流,发现了影子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提问:你现在能看到你自己的影子吗?什么时候能产生影子呢?
2、观察:幼儿拿出手电筒和玩具分组作影子的实验,看看发现了什么?(教师参与其中)师让幼儿到灯光前自己选择各种动物玩具演示,发现光与影子的关系。

3、引导幼儿拿手电筒照玩具和手,通过自己的实验发现影子与物体和光三者的关系。

4、教师可引导幼儿:打开手电筒,让光照在墙上——没有影子,用手挡在手电筒的前面的时候,——手的影子就会出现在墙上,关上手电筒光没有了——墙上就没有手的影子了。

(评析:实践出真知,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培养自主合
作探究的能力,在积极的讨论交流和细心的观察中弄明白影子的奥秘,孩子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一定会并发出火花。

启发幼儿说出还有什么样的光能照出影子,让幼儿知道有光才会有影子的道理。

教师小结:太阳光、月光、灯光、烛光等能照出物体的影子。

三、做游戏体验玩影子的乐趣。

1、手影表演。

教师引导幼儿幼儿设计出动物形象,让幼儿在投影仪上进行表演,充分展示合作创作的成果,互相分享成功的喜悦,
2、游戏:踩影子。

我们一起来玩踩影子的游戏好吗?在踩影子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启发幼儿发现影子的特点,(评析:玩是孩子的天性,有趣的游戏,让孩子对影子有了更感性的认识,在愉快的环境中引导孩子探究知识的热情。

)3、拓展:画影子。

谈话:你们画过影子吗?你的影子可能是什么样的?带孩子到大屏幕前画自己的影子。

(评析:这么多的孩子一起来到大屏幕前一起画影子,这是以前从来没有的想象,孩子们在讨论中就已经期待着画出自己的影子)
在这一活动中,孩子们会有很多发现,影子有时长,有时短。

有时在前有时在后,有时在左,有时在右,(评析:还有什么比画下自己的影子更能吸引孩子呢?画影子不是目的。

只是手段。

孩子在画的过程中有了感受,经历了一次趣味性的动手做的活动,有所发现,因为这是她自己发现的)交流:你画的是什么影子?有那些发现?哪些是比较有意思的或者是很特殊的?
四、延伸活动:课后继续到操场上作踩影子的游戏。

课后反思: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人类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对于影子孩子们都有一定的体验,也很感兴趣,所以我在教学中抓住孩子的认知特点,创设一个活泼有趣的氛围,让孩子积极主动的自我发现,自我实践中学知识,用知识,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

根据孩子的特点,本课采用孩子喜欢的探究方式,如:猜谜语,画影子等,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悦,让孩子充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悉心的引导孩子们的科学活动。

在活动中有些孩子不敢观察,和同伴的合作不是很好,没有能很好的发现问题,体验不到成功的喜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