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原子的磁性及物质的顺磁性
第二章 磁学性能
电子的自旋运动产生自旋磁矩,电子自旋磁矩大小为
eh s s 2s B 2mc
式中,s为电子自旋磁矩角动量。
电子自旋磁矩在外磁场方向上的分量恰为一个玻 尔磁子,即 sz=B
式中,符号取决于电子自旋方向,一般取与外磁 场方向z一致的为正,反之为负。
原子中电子的轨道磁矩和电子的自旋磁矩构成了 原子固有磁矩,即本征磁矩。理论计算证明,如
反映磁化强度随磁场变化的速率。 量纲为1,其值可正、 可负,它表征物质本身的磁化特性。
将磁矩p放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磁场中,它将受到磁场力的 作用而产生转矩,其所受力矩为L=p×B
此转矩力图使磁矩 p处于势能最低的方向。磁矩与外加磁场 的作用能称为静磁能。处于磁场中某方向的磁矩,所具有的 静磁能为 E= -p · B 在讨论材料的磁化过程和微观磁结构时,经常要考虑磁 体中存在的几种物理作用及其所对应的 能量,其中包括静磁 能。单位体积中的静磁能,即静磁能密度EH EH = -M· B = -MHcos 式中,为磁化强度M与磁场强度H的夹角。通常静磁能密度 EH在习惯上简称为静磁能。
抗磁体的磁化率与温度无关或变化极小。
凡是电子壳层被填满了的物质都属于抗磁性物质。 惰性气体,离子型固体(如氯化钠)等; 共价键的碳、硅、锗、硫、磷等通过共有电子而填满了 电子层,故也属于抗磁性物质; 大部分有机物质属于抗磁性物质。 金属中属于抗磁性物质的有铋、铅、铜、银等。
三、顺磁性
• 材料的顺磁性来源于原子的固有磁矩。
磁滞:从饱和磁化状态A点降低磁 场H时,磁感应强度B将不沿着原 磁化曲线下降而是沿AC缓慢下降。 剩余磁感应强度:当外磁场降为0 时,得到不为零的磁感应强度Br 矫顽力:将B减小到零,必须加的 反向磁场-Hc
顺磁性和反磁性
10
反磁性物質
當以磁鐵靠近某 物質時: 若物質產生和磁鐵 的磁場相反方向的 磁性,則稱該物質 具有反磁性。
反磁性產生示意圖:
S N
A
S N
N A S
11
反磁性物質
通常每個物質都同時存在有順磁性跟反 磁性,但反磁性實在是非常不明顯,如果 東西又有強烈的順磁性,那幾乎是看不到 反磁性的,所以反磁性物質通常都是大家 認為,對磁力沒有反應的物質,像是水、 DNA、石油、塑膠、水銀等。 另外,許多超導體在低於臨界溫度之時, 也會具有反磁性,其內部沒有磁力線通過, 將外加磁場隔絕在外。
電子繞行原子核 所產生的磁矩會 相互抵消 每個原子的淨磁 矩並不為零,但 由於原子與原子 之間的磁矩方向 不一而互相抵消
不受溫度影響
順磁性物質
淨磁矩會受熱擾 動影響,而使得 原子磁矩的排列 受到破壞
8
順磁性物質
當以磁鐵靠近某 物質時: 若物質產生和磁鐵 的磁場相同方向的 磁性,則稱該物質 具有順磁性 。 順磁性產生示意圖:
12
順磁性的應用(1)
順磁性雖是一種弱磁性,但也有其重要 的應用,例如,從順磁物質的順磁性和順 磁共振可以研究其結構,特別是電子組態 結構;利用順磁物質的絕熱退磁效應可以 獲得約1-10-3K的超低溫度,這是一種產生 超低溫度的重要方法。
13
順磁性的應用(2)
在順磁性和順磁共振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順磁微波量子放大器,促進了激光器的研 究和發明。 在生命科學方面,如血紅蛋白和肌紅蛋 白在未同氧結合時為順磁性,但在同氧結 合后便轉變為抗磁性,這兩種弱磁性的相 互轉變就反映了生物體內的氧化和還原過 程,因而其磁性研究成為這種重要生命現 象的一種研究方法。
Hale Waihona Puke S NBS N
磁性物理铁磁与顺磁
磁性物理铁磁与顺磁磁性是物质的一种基本性质,是物质固有的特性之一。
在物质中,存在着许多具有磁性的元素和化合物。
根据磁性的不同表现,可以将物质分为铁磁性、顺磁性、抗磁性和铁磁性等几种类型。
其中,铁磁性和顺磁性是最常见和重要的两种磁性现象。
本文将重点介绍铁磁性和顺磁性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
铁磁性是指物质在外加磁场作用下,会产生明显的磁化现象。
铁磁性物质的代表是铁、镍、钴等金属,以及铁氧体等化合物。
铁磁性物质在外加磁场下,会形成磁畴结构,即微观上呈现出一定方向的磁矩排列。
在无外磁场作用时,铁磁性物质中的磁矩方向是无规则的,总磁矩为零;而在外磁场作用下,磁矩会沿着外磁场方向排列,使整个物质呈现出磁化特性。
铁磁性物质在去除外磁场后,仍能保留一定的磁化强度,这种现象称为剩磁。
铁磁性物质的磁化强度随外磁场的增大而增大,但在一定磁场强度下会达到饱和状态,无法再增加磁化强度。
顺磁性是指物质在外加磁场下,磁化方向与外磁场方向一致,但磁化强度较弱,且不会保留剩磁。
顺磁性物质的代表是氧气、铜等。
顺磁性物质中的原子或离子本身并不具有磁矩,但在外磁场作用下,会产生磁矩并沿外磁场方向排列,使整个物质呈现出磁化特性。
顺磁性物质的磁化强度随外磁场的增大而增大,但不会出现饱和现象,且去除外磁场后磁化强度立即消失。
铁磁性和顺磁性在物质的磁性表现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铁磁性物质在外磁场下会形成磁畴结构,具有剩磁和矫顽力等特点,适用于制造永磁体、电磁铁等设备;而顺磁性物质在外磁场下磁化强度较弱,不具有剩磁和矫顽力,适用于磁共振成像、磁性材料的研究等领域。
除了铁磁性和顺磁性外,还有抗磁性和铁磁性等其他磁性现象。
抗磁性是指物质在外磁场下磁化方向与外磁场方向相反,磁化强度较弱,且不具有剩磁和矫顽力;铁磁性是指物质在外磁场下磁化方向与外磁场方向相反,磁化强度较强,但不具有剩磁和矫顽力。
这些不同类型的磁性现象在物质的磁性研究和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顺磁性物质
顺磁性物质
1.顺磁性材料是什么意思
顺磁性物质是一种非铁磁性物质(如铂、铝、氧),把它们移近磁场时,可依磁场方向发生磁化,但很微弱。
要用精密仪器才能测出。
顺磁场材料即材料具有顺磁性,是按照磁体磁化时磁化率的大小和符号分类的一类。
一些物质在受到外磁场作用后,感生出与外磁场同向的磁化强度,其磁化率大于零,但数值很小,仅为10-6~10-3数量级,这种材料称为顺磁性材料。
顺磁性物质的磁化率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顺磁性物质包括稀土金属和铁族元素的盐类等。
2.顺磁性材料有哪些
常见的顺磁物质有氧气、金属铂(白金)、一氧化氮、含掺杂原子的半导体{如掺磷(P)或砷(As)的硅(Si)}、由幅照产生位错和缺陷的物质等。
还有含导电电子的金属如锂(Li)、钠(Na)等,这些顺磁(性)金属的顺磁磁化率却与温度无关,这种金属的特殊顺磁性是可以用量子力学解释的。
顺磁性是一种弱磁性。
原子`离子的磁矩(顺`抗磁)
率温度关系服从居里-外斯定律。
C
4. 在居里温度附近出现比热等性质的反常。
T Tp
5. 磁化强度M和磁场H之间不是单值函数,存在磁滞效应。
构成这类物质的原子也有一定的磁矩,但宏观表现却完 全不同于顺磁性,解释铁磁性的成因已成为对人类智力的最 大挑战,虽然经过近100年的努力已经有了比较成功的理论, 但仍有很多问题有待后人去解决。
在测量材料磁化曲线前可以通过交流退磁;形变退磁; 热退磁等方法,使材料达到退磁状态。
2.磁化曲线 反映材料特性的基本曲线,从中可以得到标
志材料的参量:饱和磁化强度Ms、起始磁化率a 和最大磁化率m
Ms
Ms可以理解为 该温度下的自
发磁化强度M0
顺磁性物质磁化曲线 抗磁性物质磁化曲线
铁磁体的磁化过程
就是亚铁磁性物质上世纪3040年代开始在此基础上人工合成了一些具有亚铁磁性的氧化物但其宏观磁性质和铁磁物质相似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并未意识到它的特殊性1948neel在反铁磁理论的基础上创建了亚铁磁性理论后人们才认识到这类物质的特殊性在磁结构的本质上它和反铁磁物质相似但宏观表现上却更接近于铁磁物质
1.3 宏观物质的磁性
O2,有机物中的双自由基等
3. 铁磁性(Ferromagnetism)
这是人类最早发现并利用的强磁性,它的主要特征是:
1. >>0,磁化率数值很大, 100 105
2. 磁化率数值是温度和磁场的函数;
3. 存在磁性转变的特征温度——居里温度TC,温度低于居里 温度时呈铁磁性,高于居里温度时表现为顺磁性,其磁化
1.77 39.95 0.85
-28.0
3.09 83.80 1.03
-43
3.78 131.3 1.24
顺磁性
影响材料顺磁性的因素
1.原子结构的影响 • 氧与臭氧分子是具有顺磁性的单质分子,O2分子中存在两 个三电子派键,导致了其顺磁性。 • 常见的非金属顺磁物质有氧气、臭氧、一氧化氮、含掺杂 原子的半导体{掺磷(P)或砷(As)的硅(Si)}、由辐照产生位 错和缺陷的物质等。
O3的结构
• 碱金属 碱金属的电子层由惰性气体电子层加上一个s电子组成。 按照洪特定则它们在基态下有磁矩,这个磁矩提供很强的 磁化率,因此碱金属是顺磁性的。
• 碱土金属(Be除外) 碱土金属有两个s电子,因此其电子层饱和,但是它们属 于金属,因此拥有自由电子。除铍外其自由电子导致的顺 磁性强于抗磁性,因此它们均是弱顺磁性物质。
当形成两相合金时,在两相区范围内,其磁化率随 成分的变化呈直线关系。
磁化率随合金成分变化规律
顺磁分析的应用 合金的磁化率取决于其成分、组织和结构状态。从磁化率变 化的特点可以分析合金组织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温度和 成分之间的关系。这种分析在测定铝合金的固溶度曲线和研究铝合金
的时效等问题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Ra
7S2
• 稀土金属 稀土金属是制造磁铁时最重要的合金物质,原因是稀土金 属不饱和的电子层不是最外部的电子层,而是内部的电子 层(f层),因此它们对于原子的化学性能没有影响。几 乎所有的稀土金属是顺磁性的,但是其磁化率不同。通过 它们合金可以成为非常强的磁铁。 • 金属Cu、Ag、Au、Cd、Hg 这类金属的离子所产生的抗磁性大于自由电子的顺磁性, 表现为抗磁性。 • Ti、V、Cr、Mn的过渡元素 Ti 3d24s2 ; V 3d34s2; Cr 3d54s1; Mn 3d54s2 3d层未被填满,自旋磁矩未被抵消,因而产生强烈的顺磁 性。
抗磁性与顺磁性PPT课件
郎之万顺磁性理论
每个原子内有 z 个电子,每个电子有自己 的运动轨道,在外磁场作用下,电子轨道 绕 H 进动,进动频率为ω,称为Lamor进 动频率。由于轨道面绕磁场进动,使电子 运动速度有一个变化⊿v,电子轨道磁矩增 加⊿μ,但方向与磁场相反,使总的电子轨 道磁矩减小。 总之,由于磁场作用引起电子轨道磁矩减小, 表现出抗磁性。
第14页/共46页
第15页/共46页
无论电子顺时针运动还是逆时针运动,所产生的附加磁矩△m都与外加磁场的方 向相反,故称为抗磁矩。
一个电子在外加磁场H 的作用下,产生的的抗磁矩为
ml
0e2r2H
4me
式中,负号表示△ml与H 的方向相反;分母me为电子质量
一个原子常有z 个电子,每个电子都要产生抗磁矩,由于电子的轨道半径不 同,故一个原子的抗磁矩为
第21页/共46页
顺磁体的分类
正常顺磁体 稀土金属,在居里点以上的铁磁金属等。
磁化率服从居里定律或居里 – 外斯定律。对于存在铁磁 转变的物质,在居里点以上服从居里 – 外斯定律。
磁碱化金率属等与。 温度无关的顺磁体
过渡族金属及其合金或 它们的化合物。
存反在铁磁反体当铁温磁度高体于尼转尔点变(的TN)顺时,磁表体现为顺磁体。
mat
0e2H
4m
z
ri2
i1
任何材料在磁场作用下都要产生抗磁性,与温度、外磁场无关。从广义上 来说,超导也是一种抗磁性。
第16页/共46页
第17页/共46页
第18页/共46页
第二节 抗磁性与顺磁性
• 物质磁性的分类 • 物质的抗磁性 • 物质的顺磁性 • 金属的抗磁性与顺磁性 • 影响因素 • 测量与应用
第二章原子的磁性及物质的顺磁性
第四节 轨道角动量的冻结 (晶体场效应)
晶体场理论是计算离子能级的一种有效方法,在 物理、化学、矿物学、激光光谱学以及顺磁共振中有 广泛应用。
晶体场理论的基本思想: 认为中心离子的电子波函数与周围离子(配位子)
的电子波函数不相重叠,因而把组成晶体的离子分为 两部分:基本部分是中心离子,将其磁性壳层的电子 作量子化处理;非基本部分是周围配位离子,将其作 为产生静电场的经典处理。配位子所产生的静电场等 价为一个势场——晶体场。
1) L(L 1) 1)
则:J=gJ J (J 1)B
注:1、当兰L德=0因时子,gJJ=的S,物g理J=意2,义J:=2 S(S 1)B 均来源
于自旋运动。
当S=0时,
J=L,gJ=1,
=
J
L(L 1)B
均来源于轨
道运动。
当1<gJ<2,原子磁矩由轨道磁矩与自旋磁矩共同 贡献。
二、过渡族元素离子的顺磁性 3d(铁族)、4d(钯族)、5d(铂族)、6d(锕族) 1、结构特征: 过渡元素的磁性来源于d电子,且d电子受外界影
响较大。) 2、有效玻尔磁子
即过nP渡族2 元S素S的离1子磁2S矩, 主要由n电P子B自旋2S作贡B 献,
而轨道角动量不作贡献,这是“轨道角动量猝灭”所 致。
μ级JH五。)重3简磁d 并场能使级原来简并的能级分裂dddxzy为22zy五2 个不同的能 d zx d xy
2. 将3d电子置于晶场中 eg(2)
(5)
t2g(3) 立方晶场 (2)
三角晶场
d x2 y2
dz2
2
d xy d yz
1
正交晶场
d zx
1
顺磁性 逆磁性 铁磁性
磁性矿粒在磁场中能显示出磁性,这种现象叫磁化。
其根本原因是矿物粒子内原子磁矩按磁场方向的排列。
下面介绍物质磁性的来源和磁化的本质。
我们知道,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原子核外的电子不停地做轨道运动与自旋运动,以及原子核的自旋,这都形成微观电流。
每个微观电流相当于一个微小的载流线圈,因而具有一定的磁矩。
大多数物质原子核的磁矩比电子磁矩小得多,可以忽略不计,故物质的磁性是以电子的磁矩,尤其是它的自旋磁矩起主要作用。
物质的磁性本质常以原子或分子的等效磁矩(或叫做单元磁矩)和磁化强度来说明。
逆磁性物质、顺磁性物质与铁磁性物质的差别,是由于在外磁场的作用下,磁化状态各不相同。
逆磁性物质在没有外界磁场时,原子中的磁矩互相抵消,原子的等效磁矩等于零,物质对外不显磁性。
当有外磁场存在时,绕原子核旋转流也将有所改变,原子中原有磁矩的平衡状态就受到破坏,每个原子中就出现了一个不平衡的磁矩。
根据楞次定律,这个的电子受到磁力的作用,它的角动量发生改变,也就是它们旋转的角速度将有所改变,因而原子中的微观电不平衡的磁矩和外磁场方向相反,从而削弱外磁场。
一般这为负值。
逆磁性物质较为明显种反磁效应相当微弱性。
当有外加磁场时,固有磁矩都企图趋向外磁氧场方向,物质即显磁性,这时我们就称物质被磁化了。
一旦外磁场消失,物质也失去它的磁性。
顺磁性物质的磁化系数为正值。
铝、钡、钙、钨、钛、镁、铂、等都是顺磁物质。
可见,这类物质原子的固有磁矩是产生磁效应的根本原因。
铁磁性物质与逆磁性物质、顺磁性物质有显著区别。
铁、钴、镍和它们的某些合金以及锰和铬的某些合金等一类有结晶状态的物质,即使在较弱的外磁场作用下,也呈强烈的磁化,这类物质叫铁磁性物质。
铁磁性物质内部的原子磁矩在没有外磁场的作用下,已经以某种方式排列起来,,当外磁场出去后,逆磁效应也就消失,实际上逆磁效应普遍存在于所有物质之排列,这些自发磁化的小区域又称之为磁畴。
在没有外加磁场时,铁磁性物质内各个磁畴的自发磁化取向各不相同,对外磁效应互相抵消,因而不显示磁性。
顺磁性的概念
顺磁性的概念顺磁性是一种物质在外加磁场作用下产生的磁响应现象。
顺磁性材料表现出随外加磁场的增强而磁化程度增加的特点。
顺磁性材料中的原子、离子或分子具有未成对的电子,这些电子的自旋自由度以及轨道自由度与外加磁场相互作用,导致了材料的磁性。
顺磁性现象的发现和解释对于深入理解物质的特性以及在磁学、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顺磁性材料的磁化程度与外加磁场强度呈正比,但相对于铁磁性材料,顺磁性材料的磁化程度较小。
这是因为顺磁性材料中未成对电子的相互作用较弱,磁场容易破坏电子自旋的排布。
顺磁性材料中的未成对电子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其自旋与磁场方向的关系决定了磁化方向。
当磁场方向与自旋相符时,顺磁性材料的磁化程度增强;当磁场方向与自旋相反时,顺磁性材料的磁化程度减弱。
顺磁性材料的磁响应行为可以用磁化率来描述,在外加磁场作用下,顺磁性材料的磁化率与温度、材料的物理性质密切相关。
顺磁性材料的磁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在高温下,材料的热运动削弱了自旋与磁场的相互作用。
此外,顺磁性材料的磁化率还受到材料的组织结构、晶格畸变、晶界效应等因素的影响。
顺磁性材料在磁共振成像、磁性质量计和磁性记录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在磁共振成像中,顺磁性材料通过外加磁场的作用来产生磁共振信号,可以被用于对人体组织的观测和诊断。
磁性质量计则利用了顺磁性材料在外加磁场下的磁化程度与其质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于测量微小物体的质量。
此外,在磁性记录中,顺磁性材料的磁化状态可以通过外加磁场的控制来改变,用于信息的存储和读取。
总之,顺磁性是一种物质在外加磁场作用下产生的磁响应现象,顺磁性材料中的未成对电子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发生磁化,其磁化程度与磁场强度呈正比关系。
顺磁性现象的研究对于物质特性的深入理解和在各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顺磁性材料的更深入研究和应用将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第二章 磁学性能 第一讲
U m B
磁场强度
根据产生磁场的方式,有两种表达式:
电流产生的磁场
一个每米有N匝线圈,通以电流强度为i (A)的无线 长螺线管轴线中央的磁场强度。
H Ni
( A/m)
磁铁在其周围产生的磁场
极强为m1的磁极,在距离 r 处产生的磁场强度是 单位极强 (m2=1wb) 在该处所受到的作用力 m1 F H k 2 ( A/m) m2 r
Ek K 0 K1 ( 2 2 2 2 2 2 ) K 2 2 2 2
(6.24)
K1、K2为晶体各向异性能常数。 铁在20℃时的值约为4.2×104J/m3,钴的值 为4.1×105J/m3,镍的值为-0.34×104J/m3。
磁性基本量总结
1.磁学基本量:
2.磁性参数与介电参数的比较
A/m
磁 感 应 强 度
特斯拉:T
1)H(A/m) ---E (V/m) : 导致极化的外部驱动力的量度; 2)B ( VS/m2) ----P (C/m2):材料对外部作用场的响应的量度; 3) X() ----------- Xe 无量纲,描述材料对外部作用场的响应; 4) μ0---------------ε0 建立材料的相应参数和尺度参比量
TN
T
四、铁磁性 (1)很容易被磁化到饱和(只 需要很小的磁场) (2) f > 0,且为101~106 (3)也存在一个临界温度TC
(4)M-H呈非线性关系
代表性物质:11种金属元素和 众多的化合物和合金
铁磁性
X>>1, 在较低的温度下,铁磁物质中相邻原子磁偶极矩之间的交 换作用,其强度可以克服热起伏的影响,结果没有外部磁场的作用下, 相邻的偶极子也彼此整齐的排列。 例:纯铁--- B0=10-6T时,其磁化强度M=104A/m FeSO4(顺磁性), B0=10-6T时,其磁化强度M=0.001A/m
顺磁性物质的名词解释
顺磁性物质的名词解释引言:人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始于远古,而对物质的认知则伴随着科学的进步不断深化。
在这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对物质的了解也日趋精确,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就是顺磁性物质。
本文将对顺磁性物质进行一系列的解释和探讨,带领读者走进这个神秘而迷人的领域。
一、顺磁性物质的概念顺磁性物质是一种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原子或分子中未成对电子受到磁场的作用而表现出磁性的物质。
与顺磁性物质相对的是抗磁性物质,抗磁性物质在外加磁场下不表现出磁性特征。
顺磁性物质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包括氧气、铁、镍等多种物质。
二、顺磁性物质的原子结构顺磁性物质的磁性主要源于其原子及分子中存在的未成对电子。
未成对电子具有自旋,而自旋是导致磁矩产生的关键因素。
在顺磁性物质中,处于基态的原子中存在未成对电子,这些未成对电子受到外加磁场时会发生自旋翻转,从而导致磁矩的改变。
三、顺磁性物质的磁化行为顺磁性物质在外加磁场下,未成对电子的自旋会调整其方向以尽量减少能量。
当磁场加大时,未成对电子自旋的方向与外磁场的方向逐渐一致,从而使顺磁性物质磁化。
磁化的程度取决于顺磁性物质的特性以及外磁场的强度。
四、顺磁性物质的应用顺磁性物质的磁性特性使其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医疗领域,顺磁性物质被用于磁共振成像(MRI)技术中作为对比剂,帮助医生观察人体组织和器官的病变情况。
此外,顺磁性物质还可以用于磁性存储器件中,提供磁记录和读取功能。
在材料科学领域,顺磁性物质的研究有助于开发新型材料和电子器件。
五、顺磁性物质的挑战和前景尽管顺磁性物质在各个领域都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但是其应用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顺磁性物质的制备和纯化需要高度精确的技术和设备,不低于现代科技的要求。
其次,顺磁性物质在应用中可能会受到外界干扰和环境变化的影响,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对顺磁性物质的理解和应用将会更加深入,为人类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第二章 物质的磁性(1)
(共2L+1个值)
PJ = J ( J + 1)ℏ
在磁场方向上的投影是量子化的,多值的。 此时不能立即给出两个电子的总磁矩。因为总动量矩 总动量矩 和总磁矩的方向是不重合的。 和总磁矩的方向是不重合的。
PJ
∵ PL = L( L + 1)ℏ, PS = S ( S + 1)ℏ,
µL = L( L + 1) µB µS = 2 S ( S + 1) µB
的 ms 状态,
的 ms 状态,所以总自旋:
1 1 S = 5 × − 1× = 2 2 2
ml
(n=3)
主量子数 n 代表主 壳层,轨道量子数 ll 代表次壳层,能 … 量相同的电子可以 视为分布在同一壳 层上。
主量子数相同的 电子数最多: 电子数最多:
ms
大多数原子基 态的电子组态可以 按此规律给出。 少数元素有些变化, 如: Cu:······3d10,4s1 Cr: :······3d5,4s1
适用于原子序数较小的原子在这类原子中不同电子之间的轨道轨道耦合和自旋自旋耦合较强而同一电子的轨道自旋耦合较弱因而各个电子的轨道角动量和自旋角动量先分别合成为一个总轨道角动量和总自旋角动量然后总轨道角动量和总自旋角动量再耦合成为该支壳层电子的总角动量
第二章 物质的磁性
2.1 2.2 2.3 2.4 2.5 2.6 原子磁矩 抗磁性 顺磁性 铁磁性 反铁磁性 亚铁磁性
A 是环形轨道面积,
电子具有质量 m,其轨道运动同时具有角动量 pl,
1 pl = mωr , µl = eωr 2 2
2
e µl = − p l = −γ l p l 2m
γl =
第二章原子的磁性及物质的顺磁性
06
应用领域及前景展望
Chapter
材料科学中应用
1 2
磁性材料
利用原子的磁性,可以设计和合成具有特定磁性 能的磁性材料,如永磁体、超导磁体等。
磁记录材料
利用物质的顺磁性,可以开发用于信息存储和读 取的磁记录材料,如硬盘、磁带等。
3
磁流体
通过控制磁性颗粒在液体中的分布和排列,可以 制备具有特殊磁学性质的磁流体,用于密封、润 滑、减震等领域。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数据处理
对于实验得到的数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 以消除误差并提高数据精度。常用的数据处 理方法包括平滑处理、背景扣除、归一化等 。
结果分析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物质的顺 磁性参数,如磁化率、磁滞回线等。进一步 分析这些参数可以了解物质的磁性特征以及 与温度、压力等外部条件的关系。同时,还 可以将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进行比较,以验 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02
原子半径与未成对 电子数
原子半径越大,其未成对电子数 可能越多,从而使得原子具有更 强的顺磁性。
03
原子半径与磁矩大 小
原子半径的大小还会影响原子磁 矩的大小,进而影响物质的顺磁 性。
原子间相互作用与顺磁性
01
原子间相互作用影响电子自旋状态
原子间的相互作用会改变电子的自旋状态,从而影响原子的磁性。
原子核磁矩与电子磁矩
原子核磁矩远小于电子磁矩,通常可 忽略不计。
电子磁矩包括轨道磁矩和自旋磁矩, 其中自旋磁矩起主导作用。
磁矩间相互作用
偶极相互作用
原子磁矩之间通过磁场相互作用,形成偶极相互作用。
交换相互作用
在某些材料中,原子磁矩之间还存在一种特殊的相互作用——交换相互作用,它是导致铁磁性材料自发磁化的根 本原因。
物质顺磁性和抗磁性的产生原因
顺磁性和抗磁性的原因磁性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
物质按照其内部结构及其在外磁场中的性状可分为抗磁性、顺磁性、铁磁性、反铁磁性和亚铁磁性物质。
铁磁性和亚铁磁性物质为强磁性物质,抗磁性和顺磁性物质为弱磁性物质(参考文献1 )。
从上面的介绍看出,任何物质都会显示磁性,并且物质从顺磁性到反磁性、磁性从强到弱是逐渐变化的,没有一个明显的界限。
物质的磁性到底是怎么产生的,本文就此观点提出我自己的看法。
一、现在的理论给人们带来的疑惑1、顺磁性:现在人们认为,电子磁矩由电子的轨道磁矩和自旋磁矩组成。
在晶体中,电子的轨道磁矩受晶格的作用,其方向是变化的,不能形成一个联合磁矩,对外没有磁性作用。
因此,物质的磁性不是由电子的轨道磁矩引起,而是主要由自旋磁矩引起。
每个电子自旋磁矩的近似值等于一个波尔磁子。
是原子磁矩的单位。
因为原子核比电子重2000倍左右,其运动速度仅为电子速度的几千分之一,故原子核的磁矩仅为电子的千分之几,可以忽略不计。
(参考文献2 )我认为上面这段论述是不合理的,我们都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核的体积约为原子体积的几千万亿分之一,(半径约为原子的十万分之一).打个比方,原子相当于足球场那么大,而原子核则只有一只蚂蚁那么大。
(参考文献3)。
电子的质量约为质子质量的1/1836(参考文献4 )。
中子能够通过β衰变过程变成质子、电子和反中微子,(参考文献5 )。
从这些论述可想而知,电子的体积会有多大,电子的体积不会超过质子和中子体积的千分子一。
即从电子的角度来看原子,原子就象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宇宙一样。
由于电子的体积很小很小,即使电子自旋产生的磁场较强,它影响的范围必然很小很小,不可能影响到原子以外,因此电子自旋产生的磁场在宏观上是显示不出来的,如果能显示出来,电子产生的磁场就强大的无法想象了。
上面还提到原子核的磁矩很小,可以忽略,这个观点我觉得也是错误的,人们现在只是从质量上去考虑对磁矩的影响,而把其它因素忽略了,比方说原子核的体积。
物质的磁性(i)——抗磁性顺磁性和铁磁性
其中
为玻尔磁子,是物
7
质磁矩的最小单元。
二、电子的自旋磁矩(本证磁矩) 电子的自旋是在研究原子的线状光谱时被提出来的,并发现
了光谱线的精细结构。为了解释这种谱线结构,有个重要的假设: 电子具有自旋角动量(本证角动量)和自旋磁矩(本证磁矩)。
自旋角动量在任意方向的外磁场中的投影值
与之相应的电子自旋磁矩在外磁场方向的投影为 注意的是,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设两个电子的轨道角动量量子数分别为l则其总轨道角动量l的量子数可取值为对于确定的l值为总轨道角动量l总轨道磁矩的绝对值分别为同样设两个电子的自旋量子数分别为s1和s2则总自旋量子数s的可能取值为其中为朗德因数或光谱分裂因数四洪德定则该定则是洪德基于对原子光谱的分析而总结出来的经验法则
第一章:物质的磁性(I) ——抗磁性、顺磁性和铁磁性
后来证明,巡游电子模型更加接近过渡金属磁电子的真实状 态。近20多年来,守谷等人建立了自旋涨落的自洽重整化理 论并用这一理论对弱铁磁性金属(ZrZn2,Sc3In)进行了计 算,导出了居里-外斯定律。在这基础上,守谷进一步提出 弱铁磁性金属中的居里-外斯定律源于自旋涨落的新物理思 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守谷提出了用自旋涨落来统一局 域电子模型和巡游电子模型的模型。
其中
为轨道面积。
电子运动的轨道角动量为 6
于是有
按其态量中在子rn出,力l,的m 学分l,理m 布论s是 概,率轨表 。道根电征 据子量的状 子运力动态 学状的态的 解应释n四 以l,m lm 波s空个 函r间数2量表 量 子nl数lm 示 , ms的r物表该理示状
顺磁性
白锡
<13.2℃
灰锡
• 加工硬化对金属的抗磁性影响也很明 显。加工硬化使金属的原子间距增大 而密度减小,从而使铜和锌的抗磁性 变弱。当高度加工硬化时,铜可以由 抗磁金属变为顺磁。退火与加工硬化 的作用相反,能使铜的抗磁性重新得 到恢复。
4.合金成分与组织的影响 合金由不同元素和形式组成时对磁性会有很大的影响,
Cu-Pd、Ag-Pd固溶体合金的磁化率
合金形成中间相(金属化合物)时,其磁化率将发生突变。 中间相结构中由于自由电子数减少,几乎无固有原子磁矩, 所以中间相的抗磁性很高。
形成中间相时,由于生成了化学键和共价键, 从而影响了自由电子的顺磁性,于是简单金 属正离子的抗磁性便充分地显示出来,使合 金的抗磁性增强,并在磁化率和成分的关系 曲线上出现极值。例如,Cu-Zn合金中出现 电子化合物г相Cu3Zn5时,合金的抗磁磁化 率达到最大值。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到,由于 液态合金仍保留着部分化学键的作用,所以 对应于 г相成分的合金液态时的抗磁磁化率 也比较大。
O3的结构
• 碱金属
碱金属的电子层由惰性气体电子层加上一个s电子组成。 按照洪特定则它们在基态下有磁矩,这个磁矩提供很强的 磁化率,因此碱金属是顺磁性的。
• 碱土金属(Be除外) 碱土金属有两个s电子,因此其电子层饱和,但是它们属 于金属,因此拥有自由电子。除铍外其自由电子导致的顺 磁性强于抗磁性,因此它们均是弱顺磁性物质。
• Ti、V、Cr、Mn的过渡元素
Ti 3d24s2 ; V 3d34s2; Cr 3d54s1; Mn 3d54s2 3d层未被填满,自旋磁矩未被抵消,因而产生强烈的顺磁 性。
2.温度的影响
温度对顺磁性的影响很大 一部分物质x=C/T, 另一部分物质x=C′/(T+△) 可以说,顺磁物质的磁化是磁场克服原子和分子热 运动的干扰,使原子磁矩排向磁场方向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J PS PL
µ L = L( L + 1) µ B , µs = S ( S + 1) µ B
∧ J ( J + 1) + L( L + 1) − S ( S + 1) cos PL PJ = 2 L( L + 1) ⋅ J ( J + 1) ∧ J ( J + 1) + S ( S + 1) − L( L + 1) cos Ps PJ = 2 L( L + 1) ⋅ J ( J + 1)
第四节 轨道角动量的冻结 晶体场效应) (晶体场效应)
晶体场理论是计算离子能级的一种有效方法,在 物理、化学、矿物学、激光光谱学以及顺磁共振中有 广泛应用。 晶体场理论的基本思想: 认为中心离子的电子波函数与周围离子(配位子) 的电子波函数不相重叠,因而把组成晶体的离子分为 两部分:基本部分是中心离子,将其磁性壳层的电子 作量子化处理;非基本部分是周围配位离子,将其作 为产生静电场的经典处理。配位子所产生的静电场等 价为一个势场——晶体场。
即过渡族元素的离子磁矩主要由电子自旋作贡献, 而轨道角动量不作贡献,这是“轨道角动量猝灭”所 致。
nP = 2 S (S + 1) ≈ 2S , µ = nP µ B ≈ 2 Sµ B
• 过渡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组成物质时,轨道角动量冻结, 因而不考虑L • 孤立Fe原子的基态(6.7 µB)与大块铁中的铁原子(2.2 µB) 磁矩不一样。 • 物质中: Fe3+的基态磁矩为5 µB Mn2+ 5 µB Cr2+ 4µB Ni2+ 2 µB Co2+ 3 µB Fe2+ 4 µB (有几个未成对电子,就有几个µB)
构成原子 的总磁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物质磁性 的起源
一、电子轨道磁矩(由电子绕核的运动所产生) 由量子力学知:轨道角动量 Pl = l (l + 1)h
v µl e e v v ∴ v =− Pl ⇒ µl = − Pl 2m 2m e 令γ l = ,轨道磁力比 2m v v 则:µ l = −γ l Pl
说明:电子轨道运动产生的磁矩与角动量在数值上成正 比,方向相反。 其中l=0,1,2…n-1 , h = h
µL µJ µL-S
µS
3 J ( J + 1) + S ( S + 1) − L( L + 1) ∴ µJ = J ( J + 1) µ B 2 J ( J + 1)
3J ( J + 1) + S ( S + 1) − L( L + 1) 令:g J = 2 J ( J + 1) 则:µ J=g J J ( J + 1) µ B
第二章 原子的磁性及物质的顺磁性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电子的轨道磁矩和自旋磁矩 原子磁矩 稀土及过渡元素的有效玻尔磁子 轨道角动量的冻结(晶体场效应) 轨道角动量的冻结(晶体场效应) 朗之万顺磁性理论 返回 结束放映
第一节
电子的轨道磁矩和自旋磁矩
物质的磁性来源于原子的磁性,研究原子磁性是研究 物质磁性的基础。 原子的磁性来源于原子中电子及原子核的磁矩。 原子核磁矩很小,在我们所考虑的问题中可以忽略。 电子磁矩(轨道磁矩、自旋磁矩) ——→原子的磁矩。 即: 电子轨道运动产 生电子轨道磁矩 电子自旋产生电 子自旋磁矩
注:1、兰德因子gJ的物理意义: 当L=0时,J=S,gJ=2, µ J =2 S ( S + 1) µ B 均来源 于自旋运动。 µ 当S=0时, J=L,gJ=1, J= L(L +1)µB 均来源于轨 道运动。 当1<gJ<2,原子磁矩由轨道磁矩与自旋磁矩共同 贡献。 ∴gJ反映了在原子中轨道磁矩与自旋磁矩对总磁 矩贡献的大小。
因为受外面 5s25p66s2电子的屏蔽作用,稀土离子 中的4f电子受到外界影响小,离子磁矩与孤立原子相似。
µ J ( J + 1) µ B 3+J =g J3+除外,原因是他们不能满足hv>>k Sm 与Eu
BT。
二、过渡族元素离子的顺磁性 3d(铁族)、4d(钯族)、5d(铂族)、6d(锕族) 1 1、结构特征: 过渡元素的磁性来源于d电子,且d电子受外界影 响较大。) 2、有效玻尔磁子
R(r)为归一化的径向波函数
选用Richardson等人的近似,Hartfree-Fock解析波函数:
R3d (r ) = r α1e
2
(
−α1r
+ α 2e
(PJ )H
= mJ h
总磁量子数:mJ =J,J-1,……-J 按原子矢量模型,角动量PL与PS绕PJ 进动。故µL与 µS也绕PJ进动。
µL与µS在垂直于PJ方向的分量(µL)┴与(µS)┴在一个进 动周期中平均值为零。 ∴ 原子的有效磁矩等于µL与µS 平行于PJ的分量和,即:
∧ ∧ µ J = µ L cos PL PJ + µs cos Ps PJ Q PL = L( L + 1)h, PS = S ( S + 1)h,
二、电子自旋磁矩
实验证明:电子自旋磁矩在外磁场方向分量等于一个µB,取正或取负。
eh e h ∴ (µ s )H = ± µ B = ± =± ⋅ 2m m 2 自旋角动量: PS = S (S + 1)h
在外场方向分量: (Ps )H = m s h = ±
h 2
1 (自旋磁量子数: m s = ± ) 2 ∴自旋磁矩与自旋角动量 的关系为: e v v (µ s )H =- (Ps )H m v e v v Q 方向相反 ∴ µ s = − Ps=- γ s Ps m
B
L = ∑ ml
角量子数 l=0,1,2…n-1 (n个取值)
磁量子数 ml=0、 ± 1、 ± 2、 ± 3 · · · · · · ±l (2l+1个取值) 在填充满电子的次壳层中,各电子的轨道运动分 别占了所有可能的方向,形成一个球体,因此合 成的总角动量等于零,所以计算原子的轨道磁矩 时,只考虑未填满的那些次壳层中的电子 只考虑未填满的那些次壳层中的电子——这 只考虑未填满的那些次壳层中的电子 些壳层称为磁性电子壳层。
与自由原子(离子)一样,满足洪特规则。 稀土金属及其离子属于此 2. 中等晶场
、
e2 > V (r ) > ξL i ⋅ Si rij
仍满足洪特规则,但晶体场V(r)首先对轨道能量产 生影响,即能级分裂,简并部分或完全消除。 含3d电子组态的离子的盐类属于此 3. 强晶场
e2 V (r ) > > ξL i ⋅ Si rij
4、组成分子或宏观物体的原子的平均磁矩一般不等 于孤立原子的磁矩。这说明原子组成物质后,原 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了磁矩的变化。因此计算 宏观物质的原子磁矩时,必须考虑相互作用引起 的变化。 5、决定多电子原子基态的量子数L、S与J,可依照 Hund’s Rule计算如下: I. 在Pauli原则允许下,S取最大值,S= ∑ms II. 总轨道量子数L在上述条件下可能的最大值, L= ∑ml III. 次壳层未半满时, J=|L-S|; 次壳层半满或超过半满时,J=L+S
(µ J )max
= g J Jµ B
∴原子磁矩的大小取决于原子总角量子数J。 3、原子中电子的结合大体分三类: a) L-S耦合:各电子的轨道运动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 ∑li → L,∑si →S , J=S+L 发生与原子序数较小的原子中(Z<32)。
b)
j-j耦合:各电子轨道运动与本身的自旋相互作 用较强,∑(li+si) → ji,∑ji →J ,Z>82 c) LS+jj耦合: 32<Z<82 ★无论那种耦合, µ J =g J J ( J + 1) µ B 均成立。
晶体中的晶体场效应 a、晶体场对磁性离子轨道的直接作用 引起能级分裂使简并度部分或完全解除,导致轨 道角动量的取向处于被冻结状态。 b、晶体场对磁性离子自旋角动量的间接作用。 通过轨道与自旋耦合来实现。常温下,晶体中自 旋是自由的,但轨道运动受晶体场控制,由于自 旋-轨道耦合和晶体场作用的联合效应,导致单 离子的磁各向异性。
15 xy R(r ) 2 4π r 15 yz R(r ) 2 4π r 15 zx R(r ) 2 4π r
15 3z 2 − r 2 R (r ) d z 2 − x 2 − y 2 = 2 r 4π eg (2 )项 15 x 2 − y 2 d R (r ) 2 x 2 − y 2 = 4π r
2π
e ∴ µ l = l (l + 1) h 2m
e 令µ B = h = 9.273 ×10 − 24 [ A ⋅ m 2 ] ≈ 10 − 23[ A ⋅ m 2 ] 2m (波尔磁子,电子磁矩的基本单位) ∴ µ l = l (l + 1) µ B
对于多电子系统:µ l =
L( L + 1) µ
第三节
稀土及过渡元素的有效 波尔磁子
一、稀土离子的顺磁性 1、稀土元素的特征: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4f0~145s25p65d0~16s2 最外层电子壳层基本相同,而内层的4f轨道从La到 Lu逐一填充。相同的外层电子决定了他们的共性,但4f电 子数的不同导致稀土元素磁性不同。 2、La系收缩:指La系元素的原子与离子半径随原子序 数的增加而逐渐缩小。 3、稀土离子的有效波尔磁子
一、晶体场劈裂作用 考虑到晶体场与L-S 耦合作用,晶体系统的哈密 顿量为: 2 h Ze 2 e2 2 ℜ=− ∇ − + + ξL i ⋅ Si + eV (r ) 2me i ri r i i > j ij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