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教科版) 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1课时

合集下载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教科版) 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3课时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教科版) 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3课时
2.一个凸透镜焦距是10厘米,将物体放在离透镜8 厘米处,成放大、正立、虚 像;将物体放在离透 镜12厘米处,成 放大、倒立、实像;将物体放在 离透镜30厘米处,成 缩小、倒立、实 像;(指 像的大小,倒正、虚实)
讲授新课
第二关习题:
3.有一凸透镜的焦距在10~20厘米之间,当物体距透
镜25厘米时,所成的像一定是(D)
器材 名称
照相机 投影仪
像的性质
正立或 倒立
放大
实像或 虚像
实像
实像
像与物的 位置
异侧或 同侧
异侧
异侧
放大镜 正立
放大 虚像
同侧
讲授新课
第一关习题: 1.利用凸透镜能得到物体的放大、倒立的实像, 这个物体应放在 2f>u>f ,如果要得到物体 放大、正立的虚像,物体应在 u<f 位置。
小于2倍焦距 大于1倍焦距
倒立、放大、实像
讲授新课
④当u= f 时
不成像
等于1倍焦距
讲授新课
⑤当u<f 时
正立、放大、虚像
小于1倍焦距
讲授新课
透 镜 焦 距
物体到凸透 镜的距离 (物距)
像到凸透 镜的距离 (像距)
像的性质
正立 放大 虚像 或倒 或缩 或实 立小像
左右 相同 或相 反
u>2f f<v<2f 倒 缩小 实像 相反
u=2f
v=2f
倒 等大 实像 相反
f f<u<2f v>2f
倒 放大 实像 相反
u=f

不成像
u<f

正 放大 虚像 相同
讲授新课
思考:在凸透镜成像中,物体移动时,实像和虚像 的转折点在哪里?放大和缩小实像的转换点在哪里?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一、教学内容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2. 实验操作:如何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3. 凸透镜成像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究问题,独立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2. 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操作和数据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测量尺等;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投影仪,引导学生思考投影仪是如何成像的;2. 理论讲解:讲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包括物距、像距、成像性质等;3.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4. 实验观察与数据分析: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6.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8. 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凸透镜成像规律:1. 物距u >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2f > v > f,应用于照相机、摄像头等;2. 物距u = 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v = 2f;3. 物距f < u < 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 > 2f,应用于投影仪、幻灯机等;4. 物距u = f,无像;5. 物距u < 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老花镜等。

七、作业设计(1)投影仪的物距和像距分别是多少?为什么?(2)放大镜的物距和像距分别是多少?为什么?答案:(1)投影仪的物距大于2f,像距在2f和f之间,因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放大镜的物距小于f,像距大于f,因为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课件)教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课件)教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感悟新知
4. 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1) 焦点:
①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 镜折射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一 点叫凸透镜的焦点(F),如图2 所示。
知1-讲
感悟新知
② 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 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 交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叫凹透 镜的焦点(F),如图3 所示。
感悟新知
教你一招
知1-讲
与凸透镜相关的三条特殊光线的简记:过光心的传
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过焦点,过焦点的平行于
主光轴。
与凹透镜相关的三条特殊光线的简记:过光心的传
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过焦点(反向延长线),过焦
点(延长线)的平行于主光轴。
感悟新知
知1-练
例 1 [中考·南充]如图8 所示,一束光射向凸透镜,请画
深度理解 ① 投影仪成像原理图,画的是两条过光心的光线。 ② 投影仪工作时,物距小于像距。 ③ “倒立”是指像相对于物体上下、左右位置颠倒 ,
而不是指像相对于地面而言。 ④ 为了让屏幕上成的像看起来是“正立”的,投影
片要倒插。
感悟新知
知3-练
例 3 [中考·上海]放大镜是生活中常见的凸透镜,结合图
出该光经过凸透镜、凹透镜的折射光路。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题秘方:在作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
定所给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解析:由图可知是凸透镜的左焦点和凹透镜的右焦 点重合,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 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 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要 过凹透镜的虚焦点。
倒立 倒立 倒立
正立
缩小 实 等大 实 放大 实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一、教案内容:第1章:机械能1.1 动能1.2 势能1.3 机械能守恒定律第2章:声音与振动2.1 声音的产生2.2 声音的传播2.3 乐音与噪声2.4 振动与波第3章:光的传播与反射3.1 光的传播3.2 光的折射3.3 光的反射3.4 透镜及其应用第4章:光的折射与透镜4.1 光的折射现象4.2 透镜的分类与特点4.3 凸透镜成像规律4.4 眼睛与眼镜第5章:电磁现象5.1 电流与电路5.2 电压与电阻5.3 欧姆定律5.4 电磁铁与电磁波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能的概念,掌握动能、势能的计算方法,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

2. 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反射规律,了解乐音与噪声的定义,认识振动与波的关系。

3. 掌握光的传播、折射和反射规律,了解透镜的分类与特点,学会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4. 了解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认识电磁铁与电磁波的性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声音、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电磁现象。

2. 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光的折射与反射规律,欧姆定律的计算,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实验演示、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

3. 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40%。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全册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30%。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六、教案内容:第6章:力的作用与运动6.1 力的概念与作用6.2 牛顿运动定律6.3 摩擦力与重力6.4 压强与浮力第7章:温度的测量与热量7.1 温度的概念与测量7.2 热量与热传递7.3 热机与热效率7.4 生活中的热量现象第8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8.1 物质的性质8.2 物质的变化8.3 生活中的物质变化现象8.4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9章:天体与宇宙9.1 宇宙的起源与结构9.2 恒星与行星9.3 地球与月球9.4 天体运动规律第10章:生活中的物理现象10.1 机械与电气10.2 光学与声音10.3 热学与力学10.4 现代科技与物理七、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学会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物体的运动。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u<ƒ 正立、放大的虚像 v>u
(1)摆放器材: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同一直线上。
(2)调节器材:点燃蜡烛,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3)将凸透镜固定,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亮最清晰的像,记录物距、像距和像的情况。再把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进行多次实验。
4.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
通过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让学生懂得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社会
通过小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有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
板书 设计
§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v
u>2 ƒ 倒立、缩小的实像 ƒ<v<2ƒ
ƒ<u<2ƒ 倒立、放大的实像 v>2ƒ
3.教师通过作图体现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三、课堂总结:
学生谈本节收获。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让学生初步体验凸透镜可以成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根据猜想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
规范实验过程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体验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2.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具、资料
难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透镜组件、光具座、蜡烛、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备注
一、引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平面镜和凸透镜都是光学元件,而且知道平面镜可以成像,那么凸透镜是否也可以成像呢?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教科版) 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2课时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教科版) 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2课时
注意:调整蜡烛、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 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讲授新课
理解物距、像距、焦距概念
2F
F
物距u
F
2F
像距 v
讲授新课
(四)进行实验
分别使物距u在 1.大于二倍焦距(u>2f) 2.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f<u<2f) 3.小于一倍焦距(u<f)
的范围内,观察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像 的变化
课堂小结
物距
u>2f u=2f f<u<2f u=f u<f
像距
成像特点
f<v<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v=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
倒立放大的实像
不成像
正立放大的虚像
1.一倍焦距分虚实 2.二倍焦距分大小 3.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随堂训练
1.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与光屏分别置于 凸透镜两侧,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 在如图所的a、b、c、d四点,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 当把蜡烛位于__b_或__c_点时,屏上出现放大的像;当蜡 烛位于___d____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 找不到像。
C、10cm<f<13cm D、6.5cm<f<10cm
随堂训练
5.把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0cm时,可以在凸透镜另一侧的 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据此可以推断这个凸透镜的焦 距范围为多少?
解:因为是光屏上的像,故像是实像,又是放
大的,所以必须满足:2f > u > f, 即:
2f >10(cm)>f 由于2f >10(cm) 得: f >5(cm), 综合10(cm)>f 得:10cm >f >5cm

教科版2018_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3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练习含答案

教科版2018_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3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练习含答案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3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1.用焦距为15 cm 的凸透镜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C )A .大于15 cmB .大于30 cmC .小于15 cmD .小于30 cm2.电影放映机也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的机器,若放映的电影胶片距镜头28厘米时,银幕上可以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则镜头的焦距大约是( B )A .10厘米B .20厘米C .30厘米D .56厘米3.人们常用手机进行“自拍”,手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凸__透镜;“自拍”时,手机镜头到人的距离应__大于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透镜的二倍焦距。

4.如图所示,小勇利用焦距为10 cm 的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时,应将手指放在距放大镜__小于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cm 的位置。

当他将手臂伸直,用这个放大镜看窗外远处的物体时,他所看到的是倒立的、__缩小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4.下列光学仪器中能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 A ) A .照相机 B .凸面镜 C .平面镜 D .幻灯机5.如图所示是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以下器材利用这一成像原理的是( C )A .放大镜B .电影放映机C .照相机D .投影仪6.昆虫观察盒的盒盖是一个凸透镜(如图所示),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10 cm ,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像的原理可以方便地观察小昆虫。

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盒盖上的凸透镜打碎了。

为了修好观察盒,老师分别给他提供了焦距为4 cm 、8 cm 、10 cm 和12 cm 的凸透镜各一个,他应该选择( D )A .焦距为4 cm 的凸透镜B .焦距为8 cm 的凸透镜C .焦距为10 cm 的凸透镜D .焦距为12 cm 的凸透镜7.在某些重要会议入场时,采用人脸识别系统,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0.5m 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在光的世界里第5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学课件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在光的世界里第5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学课件新版教科版
虚焦点
F
f
焦距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 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它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叫虚焦点
( F ).
知识拓展
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F
F
f
6.透镜的作图:三条特殊光线
F
F
F
F
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经凹透镜折 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虚焦点.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对着凹透镜异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2.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1.放大镜成像原理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即u < f时,成正立、放 大的虚像. 注意:如果放大镜与物体的距离大到一定程度,所成的虚像便 消失了.
2.照相机成像原理
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
第5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新课引入
以上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透镜,他们成的像有什么不同呢?
新课目标
学习目标 1.能正确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2.能正确在图中标出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3.理解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4.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5.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与物距的关系. 6.理解透镜规律的应用.
像的实虚、大小、正倒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什么关 系?
(二)猜想与假设:
可能与物体到透镜的距离有关.
(三)设计实验
1.所需实验器材有哪些? 答:光具座(带刻度尺)、蜡烛、火柴、凸透镜、光屏. 2.实验器材的安装规则是什么? 答:摆放顺序可以从左到右依次为蜡烛、凸透镜、光屏.使蜡烛、 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 注意: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 一高度.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4.5科学探究_凸透镜成像1课时透镜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4.5科学探究_凸透镜成像1课时透镜
§4-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凸透镜
生活中的透镜
1、原理:光的折射
2、透镜分类
1、中间厚,边 缘薄的透镜 称为凸透镜
2、中间薄,边 缘厚的透镜 称为凹透镜
C1
C2
光心
主光轴
C1
C2
3.相关概念
• (1)主光轴(c1c2):
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简称光轴。
• (2)光心(o):
透镜的中心。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5、怎样比较光线是会聚 还是发散?
可以比较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靠近 主光轴还是远离主光轴。
大家想一想能不能让小灯泡发出的光变为平行光?
F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
射到地面的太阳光是互相平行的,叫平行光。
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
2、凹透镜对平行光线有发散作用
三、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 将会聚于一个点,这个点叫焦点(F)
2.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叫做焦距(f)
将光路从右向左传播,发现光线 也能会聚于焦点。
实验: 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 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 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测量这个最小 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换另外一个 凸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 再换另一个凹透镜,重复上面的实验, 纸上还能够得到很小很亮的光斑吗?
发现:
太阳通过凸透镜会在纸上得 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并且不同的凸透 镜形成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同; 而用凹透镜,无论怎么移动 透镜都看不到光斑。
焦点
光心
主光轴
焦点
三条特殊光线
F F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 聚到焦点上 2.过焦点的光线经过凸透镜 折射后跟主光轴平行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科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科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科版一、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1. 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

- 提出问题: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例如,为什么汽车刹车时人会向前倾?- 猜想与假设: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猜想。

如对于汽车刹车人前倾的现象,可能猜想是因为人具有惯性。

-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明确实验目的、原理,选择合适的器材,设计实验步骤。

比如探究物体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要选择弹簧测力计、不同质量的钩码等器材,设计测量不同质量钩码重力的步骤。

-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按照实验设计进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如在探究重力与质量关系实验中,准确记录不同质量钩码对应的重力数值。

- 分析与论证: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寻找数据之间的规律,得出结论。

通过分析重力与质量的实验数据,得出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的结论。

- 评估: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进行评估,思考实验的优点和不足。

例如实验中测量是否准确,实验器材的选择是否合理等。

- 交流与合作:与同学、老师交流实验结果和心得,共同探讨问题。

2. 长度的测量。

-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换算关系为:1km = 1000m,1m = 10dm = 100cm = 1000mm,1mm = 1000μm,1μm = 1000nm。

- 测量工具:刻度尺。

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例如,一把刻度尺的量程是0 - 10cm,分度值是1mm。

- 测量方法:正确放置刻度尺,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例如测量物体长度时,若物体一端对齐刻度0,另一端对应的刻度是3.50cm(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 时间的测量。

-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为:1h = 60min,1min = 60s。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梳理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梳理

初中物理知识梳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第一节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1.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本内容,物理实验的结果都需要测量才能得到。

2.物理实验室常用的测量仪器有:测量长度的仪器(刻度尺)、测量质量的仪器(天平)、测量时间的仪器(机械停表)、测量体积的仪器(量筒)、测量力的仪器(弹簧测力计)等。

3.科学探究一般经历以下几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和制定计划、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节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1.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1)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为m,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单位换算:1m=10dm=100cm=103mm=106=109nm。

2.长度的测量(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刻度尺(2)用刻度尺测长度的方法测量时,要使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使它的刻度线紧靠被测量的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时,既要记录数据,又要记录单位。

(3)长度的特殊测量①积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积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以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②化曲为直法(替代法):有些物体的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就可以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③平移法:测量乒乓球的直径、硬币的直径、圆锥的高度都采用了平移法。

④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的长度的方法。

3.时间及其测量(1)时间:国际单位是秒,符号是s。

时间单位的换算1h=60min1min=60s注意:光年是长度单位不是时间单位。

(2)用停表测时间:观察右上图,停表的量程是0~15min,大盘的分度值是0.1s,小盘的分度值是30s。

4.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②选用较精密的测量工具。

八年级物理教案-物理八年级上沪科版版45科学探究:凸

八年级物理教案-物理八年级上沪科版版45科学探究:凸

物理八年级上沪科版版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学案【目标导学】学习目标: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重点),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发光体位置的关系。

2.能在探究实践中,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难点),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导学前测:根据上节课学习的知识相信你能独自完成下面的表格。

一、情景导入根据导学前测的反馈,进行新课的导入。

无论是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它们成的像上网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二、探究新知(探究凸透镜成像)学生实验:将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张白纸放在凸透镜的两侧,移动蜡烛和白纸的位置,你发现能得到什么样的像?(提示:成像情况,焦距f;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为物距,用u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像距,用v表示)(一)提出问题(二)猜想假设:(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可以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猜想(三)制订计划1、你认为需要哪些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2、你认为除了观察像的、、特点外,还需测什么量?(提示:凸透镜焦距已知,不必测量,标签上已注明)3、你认为该实验应分几种情况来研究,该怎样设计试验?(提示:可参考课本66、67两页)(四)进行实验(各组按步骤去探究成像规律,比一比哪一组能最快得出正确结论)注意:实验前要调整蜡烛光屏和凸透镜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1.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下物距u和像距v(此步骤做两次)。

2.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和f之间,即f<u<2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并记下物距u和相距v.(此步骤做两次)。

3.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f,调整光屏的位置,看能否在屏上找到像.如果不能,试着观察到蜡烛的像,观察一下是实像还是虚像?并观察像的大小和正倒.记下物距u和像距v(像距只需估测)(此步骤做两次)。

第四章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材解读】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材解读】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学习目标导航1.了解透镜的种类。

2.知道透镜的焦点、焦距.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认识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内容全解知识点一认识透镜1.透镜的类型按其厚薄的形状可分为两类:凸透镜和凹透镜。

是判断透镜类型的方法。

图示”表示,”测定凸透镜焦距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汇聚于一点,用刻度尺测出此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为焦距,如图4-5-1所示,此凸透镜的焦距为40.0cm-30.0cm=10.0cm3.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例如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会聚到焦点上,如图4-5-2所示。

由于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若把光源放在焦点上,光源射向凸透镜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因此利用凸透镜可产生平行光,如图4-5-3所示。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例如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发散射出,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焦点。

如图4-5-4所示。

由于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因此从凹透镜一侧射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如图4-5-5所示。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但光线经凸透镜后并不一定会聚到一点,而是指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比原来的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更靠近主光轴,使它的光束变得更会聚。

如图4-5-6所示。

(2)不能将会聚作用理解成将光线会聚于焦点,只有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才能会聚在凸透镜另一侧主光轴的焦点上。

(1)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是指光线通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比原来的去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更远离主光轴,使它的光束变得更分散。

如图4-5-8所示。

(2)不能将发散作用理解成折射光线发散的,只是相对于入射光线变得发散了一些,折射光线可能是发散的,也可能是平行的。

例1 一个大烧杯倒扣在桌面上,里边充以烟雾,用手电筒通过杯底自上而下照射,调节手电筒的聚光圈,使通过烟雾的光成粗细均匀的柱形光束(如图4-5-7甲所示)。

【八年级上册教科版物理】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八年级上册教科版物理】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学习目标】1.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能说出主轴、焦点、焦距、光心的含义。

2.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并会作光路图。

3.经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进一步理解“会聚”与“发散”的含义。

5.知道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的工作原理。

6.能判断成像的变化,如何调节物距和相距。

【自主预习】1.通过两个 的直线是透镜主光轴,简称光轴。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 ,这个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 。

2.凸透镜又叫 透镜。

如果将光源放在焦点上,光通过透镜后将 。

3.中央比边缘薄的透镜叫 透镜。

一束平行光射到透镜上,有 作用,所以它又叫透镜。

4.图中AB 代表物体,请作出A 点发出的两条特殊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光线。

F F ABF FA BF F AB F F A BF F5.放大镜本质上是一块 透镜,观看物体时,物体必须在这个透镜的 以内。

这时生成的像的性质是 。

请在图中作出物体AB 成像的位置。

F FAB6.用放大镜看书报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字,书报到放大镜的距离(u )应该_______放大镜的焦距(f )(小于、大于、等于、)。

而且报纸要靠近____________。

7.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它成像的性质是 。

请在图中作出物体AB 成像位置。

F FAB8.投影仪是利用 透镜来成像,投影胶片必须放在透镜的 。

成像的性质是 ,为了在屏幕上得到正立的人像,胶片必须 放。

请在图3中作出物体AB 成像的位置。

F FAB9.通过投影(仪)要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投影胶片应_________(靠近、远离)凸透镜的焦距。

同时银幕到镜头的距离要调__________(远一些、近一些)。

10.下列四组答案中,左边是光学仪器,右边是成像是性质,其中对应正确的是( )A .照相机:正立、缩小的实像B.投影仪:正立、放大的实像C. 放大镜:正立、放大的虚像D.平面镜:正立、放大的实像【课堂探究】123.补充完成下面光线通过透镜后的光路。

4.5凸透镜成像 -2024-2025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5凸透镜成像 -2024-2025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人拿放大镜伸直手臂观察远处的物体,看到的
像是_倒__立___、__实__像__。
小结
物距u u>2f
像的性质
像距V
像与 物
倒立 缩小 实像 f<V<2f 异侧
应用
照相机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V=2f 异侧 二焦分大小 f<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异侧 投影仪
u=f
不成像
一焦分虚实
A
B 2F F
B′ F 2F
u=f
A B 2F F
A′
不成像
F 2F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v>u
A′
A B′ B 2F F
F 2F
六、凸透镜成像变化规律口诀
(1)一焦分_虚__实___,二焦分_大__小___。
(2)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
虚像与物在透镜_同__侧__且__正__立___, 实像与物在透镜_异__侧__且__倒__立___.
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则焦距可能为( )
A、6cm B、10cm C、16cm D、B20cm
f<u<2f f<12cm<2f
f<u<2f f<18cm<2f
f<12cm f>6cm
f<18cm f>9cm
6cm<f<12cm
9cm<f<18cm
9cm<f<12cm
3、如图甲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 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
u=f
不成像
一焦分虚实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v|>u 同侧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一】4.5科学探究 凸透镜成像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一】4.5科学探究 凸透镜成像

4.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一、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了解透镜的种类。

➢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了解透镜在投影仪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二、重点与难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1.凸透镜和凹透镜认识:①先让学生观察眼镜镜片,看看近视镜片和远视镜片有什么不同,然后学生出示各种各样的透镜:有的中间厚边缘薄,有的中间薄边缘厚,并画出板图。

再说明透镜是组成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电影放映机等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

②简单介绍一下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对于光心,让学生知道大致在透镜的中心处即可。

2.想想做做做课本图4-5-4实验来研究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可让学生分组做,最好人人动手,以增加学生的体验,要使学生对凸透镜这种重要的光学元件对光的作用了解得充分一些。

这个实验,可以在阳光下做,也可用平行光源(可用手电筒代替,但距凸透镜要远些)做,还可利用平行光源、光具盘和凸透镜演示。

实验时,可以量出焦距。

用凹透镜代替凸透镜实验,可以说明凹透镜不能使平行光线会聚,对光有发散作用。

3.焦点和焦距(三条特殊光线)根据实验现象画出板图如课本图4-5-5所示。

介绍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并在板图上用符号标出。

对于学习基础好的学生,还可以进一步说明:①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是由于光线通过它的两侧表面发生两次折射造成的;②焦距的长短反映了凸透镜会聚作用的强弱,焦距短的会聚作用强(光线通过后偏折得厉害);③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

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4.5科学探究 凸透镜成像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4.5科学探究 凸透镜成像

导入生甲:穿衣镜、汽车后视镜、交通镜、哈哈镜.生乙:老花眼镜、近视眼镜、平光镜、放大镜、三棱镜、太阳镜.师:请同学们对你们见过的这些镜子进行分类,并指出分类的根据.生甲:根据镜面的形状来分,镜面是平的有:穿衣镜、三棱镜、近视眼镜,平光镜;镜面是弯曲的有:哈哈镜、老花眼镜、近视眼镜、放大镜、交通镜、汽车后视镜.生乙:根据能反射光和能透光来分,能反射光的有:穿衣镜、凸面镜、凹面镜,能透光的有:老花眼镜、近视眼睛、平光镜、三棱镜、放大镜.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生活中能让光透过的这一类镜即透镜. 板书: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课程讲授(1)生活中常见的透镜有和.(2)中间厚、边沿薄的透镜叫,它是利用原理制成的光学器件.(3)中间薄、边沿厚的透镜叫,例如.(4)一束平行光通过透镜后将会聚于一点,所以透镜又叫会聚透镜.(5)下图中的F点叫透镜的,F点与O点的距离叫透镜的.靠、可信的.7.交流与合作.师:请同学们自由组合,交流所测的凸透镜的焦距是否一样?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凸透镜的焦距?生:讨论,交流后得出: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小.师: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生甲:知道了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生乙:我最感兴趣的是探究水透镜对光线作用.生丙:我最感兴趣的是到教室外,到大自然中做实验,感觉很轻松、愉快.小结我们知道了透镜有凸透镜、凹透镜两种.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我们还学会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作业布置1板书设计1、透镜⎩⎨⎧边缘厚中间薄凹透镜边缘薄中间厚凸透镜、:、:2、焦点F,焦距f,主光轴、光心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对着凹透镜异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
讲授新课
做一做
凸透镜焦距的测量: 太阳光聚焦法
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 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透镜 与纸的距离,直到纸上的光斑变的最 小最亮,测量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 透镜光心的距离,这就是焦距。
讲授新课
在北极进行探索的工作人员丢失了火种,请 你为在冰天雪地中工作的探险人员想想办法获得 火种,替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用冰取火示意图
讲授新课
你知道是谁惹的祸吗? 一天,大雨过后小狗贝贝趴在自己窝里的干
草上。狗窝的上方是用薄塑料搭起来的,用此来 遮雨。此时塑料上面已积了一层水,天晴了,阳光 透过积水照在狗的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突 然,贝贝的尾巴着起了火,疼得它上窜下跳……
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
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1课时 认识透镜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生活中的 透镜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能正确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2.能正确在图中标出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 点和焦距。(重点) 3.理解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 散作用。(重点)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F
F
f
小结: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讲授新课
小结:光路可逆
讲授新课
F
F
F
F
小结:凹透镜对所有光线都起发散作用。
讲授新课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结论: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凹透镜 又叫发散透镜
讲授新课
三条特殊光线
F
F
F
F
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经凹透镜折 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虚焦点。
结论:凸透镜对光有汇聚作用,所以凸透镜 又叫会聚透镜。
讲授新课
3.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讲授新课
4. 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凹透镜有焦点吗? 把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看一看。
虚 焦点
F
f 焦距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发散光线的 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它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
叫虚焦点(F)。
课堂小结
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 对光有会聚作用 三条特殊光线
中间薄、边缘厚
透 镜
凹透镜
对光有发散作用
三条特殊光线
几个概念
主光轴 光心 焦点(F) 焦距(f)
随堂训练
1.说出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
凸透镜:B、E、F 凹透镜:A、C、G
随堂训练
2.要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经某透镜后变成平行光,应把 小灯泡放在(B ) A. 凸透镜前任意位置 B. 凸透镜的焦点上 C. 凹透镜前任意位置 D. 凹透镜的焦点上
随堂训练
3.下面两图是光线经过透镜后的光路图,请选择合 适的透镜填入方框内。
随堂训练
4.如图是一束光线通过两个透镜前后的传播方向, 请在长方框中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光心
O
主光轴
讲授新课
2. 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O
焦点
F
主光轴
f 焦距 焦点:平行于主轴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讲授新课
焦点
F
焦点
F 主光轴
f
f
小结: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讲授新课
F
小结:光路可逆
主光轴
讲授新课
F
主轴
F
小结:凸透镜对所有光都起会聚作用。
讲授新课
凸透镜对光有汇聚作用
一 凸透镜和凹透镜 1.透镜的概念
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光学器件。
透镜的种类有哪些?
讲授新课
2.透镜的种类
凸透镜中央 厚、边缘薄, (如放大镜)
凹透镜中央 薄、边缘厚, (如近视镜片)
讲授新课
3.透镜的光心与主光轴
· C1
·O
C2
光心
主光轴
···
C1
O
C2
光心
主光轴
主光轴: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叫作主光轴。
光心:每个透镜上主光轴上都有一个特殊的点,凡 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 点叫作光心。
讲授新课
通过透镜光心的光线,它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光心
O
C1
C2
主光轴
光心
O
C1
C2
主光轴
讲授新课
二 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使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几束光射向凸透镜, 光从凸透镜的另一侧射出,观察到凸透镜能使平行 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到一点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