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八年级物理下册三欧姆定律导学案无答案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导学案(无答案)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导学案(无答案)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44daba28770bf78a642954d7.png)
《欧姆定律》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中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3、尝试采用图像法来分析实验数据。
4、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分析归纳欧姆定律。
5、能正确表述和理解欧姆定律,学会用数学公式表述物理规律。
二、课前小测:1、什么是电流?通常测量电流的仪器是什么?2、电压的作用是什么?通常测量电压的仪器是什么?3、研究电阻的影响因素时,怎样比较导体电阻大小的?三、学习内容:【学点一】实验探究: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在闭合电路,导体中有电流存在,电流能产生各种效应,如:、、。
而这些效应都和电流的大小有关。
1、请你猜想:电流与电压、电阻有什么关系?并说出你的猜想理由。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本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请小组内讨论下列研究内容对应的实验设计方案并画出电路图,同时设计出相应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①控制不变时,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②控制不变时,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方案②对应的电路图实验方案②对应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3、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将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后,填写在上表①和表②中。
4、分析比较实验数据,归纳得出结论:①保持电阻不变时,电流跟电压成关系。
②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成关系。
5、拓展:在分析实验数据时,还可采用图像法。
请你在课本的坐标图上画出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图像。
6、评估:你认为你测量的数据存在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学点二】欧姆定律:通过实验探究,我们已知道了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
把以上实验结果综合起来得出结论,即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9世纪初期(1827年)经过大量实验得出的一条关于电路的重要定律。
后人为了纪念他的贡献,把电阻的单位和上述电流定律都用他的名字命名。
欧姆定律的公式:如果用U表示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R表示这段导体的电阻,I表示这段导体中的电流,那么,欧姆定律的公式是:。
2022年苏科版物理《欧姆定律 (2)》精品导学案(word)
![2022年苏科版物理《欧姆定律 (2)》精品导学案(word)](https://img.taocdn.com/s3/m/6284fab6767f5acfa0c7cd8e.png)
第二节欧姆定律课堂练习1、对欧姆定律公式I=U/R的理解, 下面哪一句话是错误的:( )A.对某一段导体来说, 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B.在相同电压的条件下, 不同导体中的电流跟电阻成反比;C.导体中的电流既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有关也与导体电阻有关;D.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 所以导体中的电流只与导体两端电压有关, 与电阻无关. 一个电熨斗的电阻是, 使用时流过的电流是, 那么加在电熨斗两端的电压是假设一个电阻的两端加的电压是20V, 用电流表测得流过它的电流是100mA, , 那么这个电阻的阻值是3、甲、乙两导体通过相同的电流, 甲所需的电压比乙所需的电压大, 那么它们的阻值大小关系是:( ) A.R甲>R乙; B.R甲=R乙; C.R甲<R乙; D.无法比拟4、有一电阻两端加上6 V电压时, 通过的电流为0.5A, 可知它的电阻为Ω假设给它加上18V电压, 导线中电流为A, 此时导线电阻为Ω, 假设导线两端电压为零, 导线中电流为A, 导线电阻为Ω.5、一个定值电阻接在某段电路中, 当电压为时, 通过的电流为, 当电压增大为原来的2倍时, 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电流为原来的2倍 B.电阻为原来的2倍C.电流为原来的1/2 D.电阻为原来的1/26、将2Ω和4Ω的电阻串联后接人电路, 2Ω电阻通过的电流是, 那么4Ω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分别为:( )A.1 V、0.5 A; B.2 V、0.5 A;C.2 V、1 A; D.0.5 V、1 A7.一个20Ω的电阻, 接在由4节干电池串联的电源上, 要测这个电阻中的电流和两端的电压, 电流表, 电压表选的量程应为( )A.0~, 0~3V B.0~, 0~15VC.0~3A, 0~3V D.0~3A, 0~15V8、如下图的电路中, A、B两端的电压是6V, 灯L1的电阻是8Ω, 通过的电流是0.2 A, 求:(1)通过灯L2的电流;(2)灯L1两端的电压;(3)灯L2两端的电压和灯L2的电阻.9、如下图电路,电源电压为10V, R1=40Ω, 开关闭合后, 电流表示数为. 那么:〔1〕通过R1的电流? 〔2〕通过R2的电流? 〔3〕R2的阻值?课后练习:1.要想使1000Ω的定值电阻通过8mA的电流, 那么应给它加________V的电压;如果该定值电阻所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5 mA, 那么它两端所能加的最大电压是V.2.如下图, R1=10Ω, 开关闭合后电流表的示数是0.2A, 电压表的示数是4V, R2的电阻为Ω.3.如下图, 电源电压恒定, R1=20Ω, 闭合开关S, 断开开关S1, 电流表示数是;假设再闭合S1, 发现电流表示数变化了, 那么电源电压为V,R2的阻值为Ω.4.如图是甲、乙两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图象, 由图可知甲的电阻是Ω.假设将甲和乙并联接在电路中, 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I甲:I乙=5.某物理科技小组设计了汽车有害尾气排放检测电路, 如甲图所示, R为气敏电阻, 其阻值随有害尾气浓度β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 R0为定值电阻, 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当有害尾气浓度β增大时, 气敏电阻R的阻值将, 电压表的示数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定值电阻R0作用是.6. 如图5所示的电路, 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 R=10Ω, 当闭合开关S, 电压表的示数为2V, 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通过电阻R的电流时B.电阻R两端的电压是2VC.通过灯泡L的电流时D.灯泡L两端的电压是2V7. 如图7所示的电路中, 电源电压恒定, 闭合开关S后,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的改成中,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电流表A1读数变大, 电压表V读数变小B. 电压表V读数与电流表A1读数的比值变大C.电流表A2读数变小, 电压表V读数变大D. 电压表V读数与电流表A2读数的比值变小8.小红用如图电路测量未知电阻R2的阻值.实验时, 闭合S、S1, 电压表的示数是12V:闭合S、断开S1, 电压表的示数是8V.电阻R1为40Ω, 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求被测电阻R2的阻值.9.为防止酒驾事故的出现, 酒精测试仪被广泛应用. 有一种由酒精气体传感器制成的呼气酒精测试仪, 当接触到的酒精气体浓度增加时, 其电阻R1的值降低, 如图14甲所示. 当酒精气体的浓度为0时,R1的电阻为60欧. 在图14乙所示的工作电路中, 电源电压恒为8伏, 定值电阻R2=20欧. 求:①当被检测者的酒精气体的浓度为0时, 电压表的示数.②现在国际公认的酒驾标准是≤酒精气体浓度≤, 当电流表的示数为安时, 试通过计算判断被检测者是否酒驾.ID=3060一、学习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2.通过实验探究, 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并能解决相关问题.3.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对光线的作用及其应用.二、重点难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应用难点:虚像的概念三、器材准备:演示用:平面镜〔大小形状各不同〕、口径相同的平面镜和凸透镜、投影片、凹镜、凸镜、激光演示器.学生用:玻璃板、相同的蜡烛两支、火柴、夹子两个、8 K白纸一张、图钉、透明胶条、小平面镜四、学习活动:〔一〕认识平面镜“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镜, 把出现在镜子里的“面孔〞叫做 .〔二〕现根据生活经验答复: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 像怎样变化?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三〕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先阅读课本P77的实验方案, 明确探究过程, 思考后答复:①实验利用玻璃代替平面镜是因为:.②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因为:.2.分组实验, 将观察到的现象和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课本相应位置和表格中.3.归纳结论:结论: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①像和物体的大小 .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③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4.针对训练:身高1.6 m的人站在穿衣镜前, 离镜0.5 m, 他在镜中的像高 , 像离镜;当他后退0.5 m时, 像高和像到镜面的距离分别是、 .〔四〕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认识所成像的性质1.在图中蜡烛的火焰上取一发光点S, 思考:①S能发出多少条光线, 方向如何?②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有多少条?2.从无数条光线中任意选出两条光线, 并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做出其反射光线, 思考:这两条反射光线沿传播方向能否相交?3. 如果人的眼睛正处于这两条光线传播的路径上, 由于人的眼睛总以为光是沿直线传播, 因此会沿着直线去寻找发光点的位置, 把这两条反射光线用虚线向镜后反向延长, 得交点S′. S′是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镜子后面实际上并没有这个发出光线的点, 所以S′叫像.〔五〕了解平面镜的应用1.利用平面镜成像的: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六〕认识凸面镜和凹面镜1. 凹面镜的作用:2.凸面镜的作用:五、课堂小结:〔1〕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都;〔2〕像与物体大小;〔3〕平面镜成的像是像;〔4〕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法一: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法二: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1.医生检查牙齿的平面镜是利用了平面镜 .2.太阳能电站的平面镜是利用了平面镜改变 .六、当堂检测:1.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如图1所示, 在这个实验中〔〕图1B.假设把点燃的那支蜡烛移近玻璃板, 像变大2.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与〔〕3. 如右图所示的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钟面虚象, 那么实际时间是〔〕A.9时40分B.2时20分C.4时10分 D.7时50分4.在距离平面镜8 cm处点燃一支蜡烛, 这时镜中的像距镜____________ cm;假设将镜移到原成像的位置, 那么像向后移动___________cm.5.当人逐渐远离平面镜时, 人在镜中的像_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6.在图2中,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7.如图3所示, 有一根与水平地面成60°的棒, 如果要使棒在平面镜里的像和棒垂直, 平面镜应该怎样放置?图2 图3 图48.一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角放置, 当一小球在镜前某一高度自由落下, 如图4所示. 那么它在镜中的像沿__________方向运动.。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学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3a34fa551810a6f5248641.png)
第二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导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欧姆定律2、会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压、电阻学习重点:理解欧姆定律内容和其表达式、变换式的意义学习难点:利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活动1:在上一节探究“导体上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实验中,应用了哪种研究问题的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控制了哪个物理量?利用上节课得出的结论,填充表格。
并说明原因电阻的大小/Ω10电阻两端的电压/ V 1 2通过电阻的电流/ A0.1 0.3理论依据(原因):电阻两端的电压/ V 3电阻的大小/ Ω 5 10通过电阻的电流/ A0.6 0.2理论依据(原因):活动2:阅读课本26页“欧姆定律”部分内容,自学欧姆定律及其公式。
填一填:1、电流、电压和电阻它们三者有什么关系(欧姆定律):2、欧姆定律公式:3、符号的物理意义和单位:U————()I————()R————()合作探究:讨论1:①电流、电压和电阻三个物理量之间,是哪个量随着哪个量变化?为什么?②如何理解欧姆定律中的“正比”和“反比”?③“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的描述,有没有什么条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的描述,有没有什么条件?④公式中的各个符号的意义和单位分别是什么?例1:关于欧姆定律的表达式 I=U/R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B、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C、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D、对同一导体来说,其两端的电压增大到原来的3倍,则导体中的电流也增大到原来的3倍例2:某同学认为:“由UIR=变形可得URI=。
URI=就表明,导体的电阻R 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例3:课本26页例题讨论2:把下面的四个问题解答后再完成例3①题目中已知哪些物理量,求哪个物理量?②你能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并把已知量和所求量都标到图中吗?③题中的已知物理量和所求物理量,都是针对同一导体的吗?(若电路中有甲、乙两个电阻,甲的电压为2V,乙的电阻为10Ω。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欧姆定律全章1-4节导学案(无答案) 讲解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欧姆定律全章1-4节导学案(无答案) 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d6718d29a32d7375a417806a.png)
第一节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第一部分预习导学案一、预习目标1.通过预习,写出你的猜想。
2.设计出实验探究电路,画出电路图。
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3.知道实验中的科学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二、预习内容:(预习要求:请同学们根据“预习目标”,仔细阅读课本第页-页的相关内容,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请将你的答案写在题目下面的空白处,并保证在20分钟之内独立完成。
)1.猜想:电流跟电压、电阻什么关系?2.设计实验电路,画出你的实验探究电路图。
3.写出实验探究步骤,设计并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4.(以下带星号的问题等试验结束以后再完成。
)★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完成图像电流I/A电压U/V★实验结论。
5.实验中用到的重要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本实验过程应该控制不变。
三、在你预习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问,请记录下来。
(每人至少要提出一个问题)第二部分课内探究导学案一、明确学习目标:(请四人一组交流“预习导学案”中的问题,将在预习过程中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问在小组内汇总起来,写到黑板上)二、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探究内容: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器材:定值电阻2个(5欧姆、10欧姆各一个)、3节电池(带电池盒)、一个开关、电流表一只(0—0.6A,0—3A)、电压表一只(0—3V,0—15V)、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要求:1.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一边按实验要求连接电路,一边独立思考以下问题,将你的答案写在空白处。
2. 根据实验探究要求完成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图像以及结论补充填写到预习题3、4,看哪个小组完成的又快又好。
1、本实验过程中,电流表选择的哪个量程?你是怎么确定的?电压表选择哪个量程?你是怎么确定?2、本实验过程中,你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改变电压?总结:电路连接过程中,哪些地方容易使电路出现错误?三、全班交流,精讲拓展交流1:根据几位同学设计的电路图,分析归纳出有哪几种实验电路。
八年级物理下册 7.2 欧姆定律导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7.2 欧姆定律导学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cd723a6fab069dc51220110.png)
八年级物理下册 7.2 欧姆定律导学案新人教版7、2 欧姆定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2、会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流和电压。
3、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二、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难点: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三、知识链接:1、4、5kΩ= Ω= MΩ2、6、9KV= V= uv3、4、5A= mA= uA4、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是:5、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是:四、学法指导:1、运用探究实验法让学生充分体验:(1)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的关系。
(2)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
2、会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五、导学过程: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用公式表示:符号的意义及单位:U 电压伏特(V)R 电阻欧姆(Ω )I 电流安培(A)2、电阻的串联(1)将一个定值电阻R接在下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观察灯泡的亮度。
(2)再将两个同样阻止的电阻R串联起来,接在电路中。
重复前面的实验。
根据实验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个分电阻之和)R总=R1+R2+R3+…Rn(3)再将两个同样阻止的电阻R并联起来,接在电路中。
如图根据实验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和)用公式表示为:六、学习小结:1、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个分电阻之和、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和。
七、达标检测:1、某电阻两端加8V电压时,通过它的电流是400mA,这个电阻的阻值是多少?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导体两端的电压随电流而改变,且成正比。
B、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C、电流跟电压成正比。
八年级物理教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教案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f1620873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5e.png)
八年级物理教案苏科版(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教案,如语言教案、数学教案、英语教案、科学教案、音乐教案、美术教案、体育教案、社会教案、主题教案、其他教案等等,想了解不同教案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lesson plans for everyone, such as language lesson plans, math lesson plans, English lesson plans, science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art lesson plans, sports lesson plans, social lesson plans, theme lesson plans, other lesson plan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lesson plan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八年级物理教案苏科版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中学物理教案设计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增长能力经验。
2022年苏科版物理《欧姆定律3》精品教案(推荐)
![2022年苏科版物理《欧姆定律3》精品教案(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3f8541897fd5360cbb1adb18.png)
第二节欧姆定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欧姆定律, 记住欧姆定律的公式, 并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欧姆定律,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2.通过利用欧姆定律的计算, 学会解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科学家创造和发现的过程, 学习科学家坚韧不拔, 探求真理的伟大精神和科学态度, 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和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热情.教学重点理解欧姆定律.教学难点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器材课件, 小灯泡一只, 干电池2节, 10Ω电阻2个, 开关1个, 导线假设干.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一定还记得我们在上节课中的探究实验, 各组的探究结论, 可以再讲讲吗?课件展示学生答复:在电阻一定时,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二、新课教学:[师]这个结论就是电流跟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 将两个结论概括在一起, 如何用简练而准确的语言表达呢?学生讨论, 得到完整的结论, 教师复述这就是著名的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内容:导体中的电流, 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9世纪初经过大量的实验而归纳得出的.为了纪念他, 把这个定律叫做欧姆定律.....[师]课件展示:欧姆的生平事迹. 我们应该学习欧姆的什么精神?学生讨论: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 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欧姆很坚强, 遇到困难他也不放弃, 别人不理解他也不害怕, 我们也应该像科学家那样, 努力学习. [师]欧姆定律:用公式表示I=式中:I——电流——安培〔A〕U——电压——伏特〔V〕R——电阻——欧姆〔Ω〕[师]〔要求同学阅读教材P26“! 〞明白欧姆定律公式中的单位要求〕欧姆定律公式中的单位有什么要求呢?[生]如果给出的单位不是欧姆、伏特和安培, 一定要先换算成要求的单位才可以应用公式.[师]点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有什么?[师]思考:欧姆定律公式使用时应注意些什么呢?注意的事项:〔1〕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有R=U/I, U=IR.(2).公式中的各个物理量是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上的一时刻的对应值.(3).根据公式变形R=U/I, 不能说“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这个式子只说明电阻R 等于U与I 的比值.2.欧姆定律的应用.[师]接着我们看欧姆定律能解决什么问题.利用课件展示:例题1:我们已经知道试电笔内必须有一只很大的电阻, 用来限制通过人体的电流, 现有一只试电笔其中的电阻为880KΩ, 氖管的电阻和人体的电阻都比这个数值小得多, 可以不计, 使用时通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少?根据题意, 学生找到量.R=880KΩ=8.8×103ΩU=220V解:I==0.25×10-3 A0.25×10-3 A=0.25 mA答:使用这支测电笔时, 通过人体的电流是0.25 mA.利用课件展示:电流、电压, 求电阻例题2:实验中测得一个未知电阻两端的电压是, 流过的电流是320mA, 这个电阻的阻值是多少?学生解答:解:由I=得, =15Ω答:这个未知电阻的阻值是15Ω.[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压、电流的规律. 那么, 电阻串联或并联时, 总电阻是比原来大了还是小了?请同学们想一想并与大家交流, 说一说自己的理由.三、小结:师生共同小结本节内容.通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1.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及物理意义.2.欧姆定律的应用.四、布置作业:课本后动手动脑五、板书设计: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 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I=第3节动能和势能教学目标:1、知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2、知道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及重力势能的决定因素.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能灵活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初步探究4、使学生通过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研究探索的意识和敢于创新的精神重点难点:动能、势能教具:钢球、斜槽轨道、小木板、砝码、弹簧.教学过程:1、引入:小鸟撞飞机事件据了解, 小鸟一直是航空公司的“心头大患〞, 历史上曾有屡次因飞鸟撞击而造成飞机损坏, 甚至机毁人亡的恶性事件.在高空中, 一只飞鸟与正快速飞行的飞机相撞会粉身碎骨, 而由高级合金制造的飞机机体也会严重受损.师:那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事故呢?原来这都和动能有关, 今天我们学习最常见的能的形式——动能和势能.2、动能师:什么是动能?科学中把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师:你能举出我们身边具有动能的物体吗?生:奔跑的运发动, 飞翔的飞机、转动的风扇、奔流的河水, 射出去的子弹, 被吹动的空气具有动能.师:用手扔出去的子弹有动能吗?它的动能与射出的子弹相比要小, 可见, 动能有大小之分. 你认为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活动:探究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问题:让学生物体的动能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建立假设:根据生活经验猜测和质量、速度有关设计实验方案:〔控制变量〕学生讨论演示实验〔可由学生进行演示, 从旁指导以调动课堂气氛〕〔1〕将小球放置斜面较低的高度释放后撞击木块;第二次将小球放置斜面较高的高度释放后撞击木块. 比较木块移动的距离.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生:说明物体的动能大小跟它的速度有关, 同一物体速度越大, 动能越大.〔2〕将小球放置斜面一定高度释放后撞击木块;第二次换一质量大些的小球在斜面同一高度释放撞击同一木块. 比较木块移动的距离.师:这个实验又说明了什么?生:说明了物体的动能大小跟它的质量有关, 速度相同时, 质量越大, 动能越大.师:通过从刚刚的实验, 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生:运动的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和质量、速度有关. 质量越大, 动能越大;速度越大, 动能也越大.师:动能有利有弊, 比方说······生:利风力、水力发电, 各种动力机械:弊台风、洪水、地震、泥石流等对人类的危害, 汽车高速行使等3、势能〔1〕重力势能:师:势能有两种类型,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教师举起一个空矿泉水瓶, 提问瓶子有什么能. 放手后掉在沙子里会出现什么现象?生:沙堆会出现一个小坑,师:那么再举高点呢, 或者瓶子里装水呢?又会有什么现象?学生活动探究:重力势能的决定因素是什么?a把空瓶子举起在细砂上方, 分别从不同高度释放, 观察并比较形成的沙坑的深度. 你能发现什么?学生答复:重力势能的大小跟物体被举的高度有关, 举得越高, 它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b从同一高度释放, 装进不同水量后的瓶子, 观察并比较形成的沙坑下陷的深度. 你能发现什么?学生答复:重力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物体的质量越大, 它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结论:重力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和被举的高度有关, 物体的质量越大, 举得越高, 它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物体的质量越大, 位置越高, 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2〕弹性势能:演示实验:压缩弹簧回弹起来很高师:由于发生形变而具有的势能叫弹性势能.学生举例说明具有弹性势能的各种物体. 如拉长的弹簧, 压扁的皮球, 弯曲的钢锯条, 上紧的钟表发条, 弹弓、弩、机械手表等.讨论:以射箭为例, 说明弹性势能的决定因素结论:弹性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形变的大小有关. 物体的形变越大, 弹性势能就越大.。
九年级物理上册 14.3欧姆定律导学稿(无答案) 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 14.3欧姆定律导学稿(无答案) 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65a4890a7f1922791788e896.png)
科目物理课题欧姆定律授课时间设计人课型新授班级九年级姓名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2、学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同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3、进一步体验“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认识科学方法应用的重要性学法指导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自主先学(3分)画出只有一个电阻的电路图,并用电流表测量通过他的电流、用电压表测量它两端的电压二、课堂探究(28分)活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它的电阻的关系猜想:1、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2、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有什么关系?设计实验:(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1、要探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电压的关系,我们应该怎么做?2、要探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我们应该怎么做?进行实验:1、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电源用三节干电池串联)。
2、探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的关系(R=5Ω)实验次数 1 2 3电压U/V 1 2 3电流I/A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探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阻值的关系(U=3V)实验次数 1 2 3电阻R/Ω 5 10 15电流I/A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______,与导体的电阻成______,这就是欧姆定律,数学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检测(5分)用定值电阻做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实验时,小新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实物图(1)请你用笔画代替导线,将实验电路连接完整,使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最大。
八年级下册物理《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下册物理《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111b57af01dc281e53af0f1.png)
八年级下册物理《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
阻》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下册物理《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知识点汇总 1、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
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U/I,用电压表和电流
表分别测出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其中的电流,就
可以求出这段导体的电阻,这种方法叫做伏安法。
2、伏安法测导体电阻:
(1)实验器材:电源、开关、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若干导线;
(2)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伏安法测电阻电路图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知识点
(3)实验步骤:
①按电路图正确连接实物图;
②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记下导
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连续测三组对应的电
压值U1、U2、U3和电流值I1、I2、I3;
③根据记录的数据正确计算导体的电阻值R1、R2、R3和平均值R;3/R1+R2+R3
(4)滑动变阻器在本实验中的作用:
①保护电路;②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使其成倍数地增加;③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四章《三、欧姆定律》教案(共2课时)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四章《三、欧姆定律》教案(共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bfd6f1565acfa1c7aa00ccc7.png)
《14.3欧姆定律》教案(1)备课人:黄健学习目标:1.经历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数值关系的过程,建立欧姆定律,同时增强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2.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能熟练运用欧姆定律的公式及其变换式,分析、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学习重点:1.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数值关系的活动.2.欧姆定律的理解、应用.学习难点:1.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实验方案的设计、整合和优化.2.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如何通过实验来控制电压不变.课前准备:(一)回忆以前所学,完成以下填空:1.电流是_______________的简称,它是表示电流___________的物理量.2.电压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电压是由_______________提供的,电压的大小决定于______________.3.电阻是导体对____________作用.电阻是__________自身的一种属性,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预习课本“活动14.5 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p.93—97),完成以下填空:1.猜想与假设:⑴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可能越_________.⑵电流和电阻的关系: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可能越_________.2.方案设计⑴电流同时与电压、电阻有关,为了探究电流与其中一个物理量的关系,必须采用____________法.⑵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必须控制电阻不变,改变电压,观察电流如何随之改变.思考:你打算怎样操作?控制电阻不变的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变电压的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必须控制电压不变,改变电阻,观察电流如何随之改变.思考:你打算怎样操作?改变电阻的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电压不变的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学习活动一:引入1.了解欧姆其人其事.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电学部分一个重要的物理规律——欧姆定律.顾名思义,欧姆定律是欧姆首先发现的.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欧姆这个人.课件展示:德国物理学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爱好数学和实验.是一名中学教师,工作之余进行电磁学的研究.他在物理上的主要贡献是研究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发表了《伽伐尼电路的数学论述》一文,归纳出了欧姆定律.他在研究电流规律时,当时还没有电流、电压、电阻的明确概念,也没有精确测定它们的仪器,他凭借自己灵巧的双手,自制温差电源和电流扭秤,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发现了这一重要的规律.2.复习有关知识.欧姆定律是研究电路中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的一条规律.接下来,我们回忆一下电流、电压、电阻的有关知识.提问:什么叫电流?电压有什么作用?电阻的含义是什么?启发:从刚才的复习我们可以看出,电流、电压、电阻三个物理量之间应该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所以今天我们就按照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来研究、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现规律,理解规律,应用规律.活动二、设计探究方案.1.猜想与假设.问:从实际生活经验或者从已学知识出发,你认为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之间可能存在什么关系?答:(1)若R不变,U越大,I越大,可能成正比.例如……(2)若U不变,R越大,I越小,可能成反比.例如……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表述电流和电压、电阻之间的因果关系.2.实验方案设计.(1)设计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方案.A.思考下列问题:①如何保持电阻不变?②如何改变电压?③如何知道电压、电流的大小?④你能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电路图吗?B.交流讨论.①选用一个定值电阻.②可以改变电源电压;也可以利用滑动变阻器.③用电压表、电流表进行测量.④如右图.(2)设计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方案.A.思考下列问题:①如何改变电阻?②如何保持电压不变?③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电路图.B.交流讨论.①可以选用不同的定值电阻;也可以利用电阻箱.②可以让几个不同的电阻组成并联电路;也可以利用滑动变阻器,它能改变电压,也应能让电压不变.③见右图.(3)方案的优化与整合.我们最好能设计一个电路,利用它,既能方便的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也能方便的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所以需要对刚才设计的几个方案进行优化和整合.在整合、优化的过程中,注意:①取共同的部分,尽可能准确,尽可能简便.②选择器材:电源、开关、导线、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所以最终的电路图为:活动三: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探究.1.构思实验步骤.(1)请学生对照电路图,叙述实验的步骤,看看谁叙述最完整、最准确.(2)阅读导学案上教师设计的实验步骤,思考不足之处.①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步骤:A.断开开关,在实验桌上布置好器材的位置,按照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选用阻值为5Ω的定值电阻,电压表选用0~3V的量程,电流表选用0~0.6A的量程.)B.检查电路,因为滑动变阻器滑片______(左/右)侧的电阻丝接入电路,在开关闭合前,应将滑片放在最__________侧.C.闭合开关,一边用手移动变阻器的滑片,一边用眼睛观察电压表的示数,使其分别为1.0V、1.5V、2.0V,将对应电流表示数记入课本表格之中.(注意:应尽量缩短通电时间,并使电流较小,以防止电阻器阻值因电热发生较大变化.)D.断开开关.②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步骤:E.将5Ω的定值电阻换成10Ω,检查滑片位置,使其放在接入电阻最大的位置.F.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仍然为1.5V,记录电流表对应示数.G.断开开关,将10Ω的定值电阻换成15Ω,检查滑片位置,使其放在接入电阻最大的位置.H.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仍然为1.5V,记录电流表对应示数.I.断开开关,拆除导线,整理器材.2.组内分工,按照电路图和实验步骤,连接电路,进行实验,记录数据.教师巡视指导.活动四:分析与讨论.1.分析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1)看数据的变化情况.发现:在电阻不变时,电压增大为原来的几倍,电流也增大为原来的几倍.(2)求比值.发现:在电阻不变时,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为定值.(3)画图像.发现:U-I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2.分析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1)看数据的变化情况.发现:在电压不变时,电阻增大为原来的几倍,电流就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2)求乘积.发现:在电压不变时,电阻与电流的乘积为定值.(3)画图像.发现:R-I图像是类似于反比例函数的曲线.3.归纳实验结论并课件展示.结论1:在导体的电阻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结论2: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启发:综合考虑以上两个结论,我们可以得出什么规律?欧姆定律.活动五:介绍欧姆定律.1.介绍欧姆定律的文字表述.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介绍欧姆定律的公式表述.RU I =分析其意义是: (1)某段导体中的电流等于该导体两端的电压与该导体电阻的比值;(2)在R 一定时,I 与U 成正比;(3)在U 一定时,I 与R 成反比.3.介绍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IR U = IU R = (1)对于U =IR ,该式仅仅是电压U 的计算式.切不可理解为U 与I 成正比,与R 成正比.理由是什么呢?(电压是由电源提供的,其数值大小取决电源本身.)(2)对于R =U /I ,该式仅仅是电阻R 的计算式.切不可理解为R 与 U 成正比,与I 成反比.理由是什么呢?(电阻的大小由导体自身的材料、横截面积、长度、温度等因素决定,与电压、电流的大小无关.)4.介绍理解欧姆定律时的注意事项.(1)注意因果关系和逻辑顺序;(2)注意U 、R 、I 要对应于同一段导体的同一个时刻.(3)注意单位要配套:U -V ,I -A ,R -Ω.(4)注意该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活动六:应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例题 当通过人体的交流电流达到50mA 时,就会导致呼吸麻痹、心事颤动.假定某人身体的电阻是2k Ω,则通过50mA 时的电压是多大?画图,标注已知量、未知量. 根据规律,分析解题思路.解:∵I =50mA=0.05A R =2k Ω=2000Ω∴ =0.05A ×2000Ω=100V答:通过50mA 电流时,人体两端电压为100V .活动七:当堂检测1.某导体两端加上6V 的电压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3A ,当导体中的电流为0.4A 时,导体两端电压为多大?2.某电流表的电阻约为0.1Ω,它的量程是0.6A ,如将这个电流表直接连接到2V 的蓄电池的两极上,会产生什么后果?3.一段导体两端加3V 电压时,电流为0.5A ;如果两端加的电压再增加1.5V 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的电阻各多大?课后练习与拓展1.《补充习题》2.《限时独立作业》27.IRU。
八年级物理下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备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34279b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1e.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2)学会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3)掌握电阻的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欧姆定律;(2)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2)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3)电阻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1)欧姆定律的推导过程;(2)电阻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2)提问:电流、电压、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2. 探究欧姆定律:(1)分组实验,让学生测量电流、电压、电阻;(2)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推导出欧姆定律;(3)讲解欧姆定律的表达式。
3. 应用欧姆定律:(1)举例说明欧姆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欧姆定律及其应用;2. 强调电阻的计算方法。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2. 完成课后练习题,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问题解决来学习欧姆定律;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展示,直观地呈现欧姆定律的推导过程和应用实例;3. 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采用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小组合作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评估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实验报告评价: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数据处理和问题分析能力;4. 期中期末考试评价: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欧姆定律的掌握程度。
八年级下期物理教学案7.2 《欧姆定律》
![八年级下期物理教学案7.2 《欧姆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8c1e0ce86137ee06eff9183a.png)
3、试电笔内必须有一支很大的电阻,用来限制通过人体的电流,现有一支试电笔电阻为
880Ω,氖气管的电阻和人体的电阻都比这个数值小得多,可以不计,使用时流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少?
4、电压保持不变,当接入电阻为242Ω的灯泡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91A,如果必接电阻为165Ω的电烙铁,电路中的电流变为多大?
(3)计算时注意:I、U、R必须相对于同一97Ω,接在220V的电压上,流过它的电流是多少?
2、一个电熨斗的电阻是0﹒1KΩ,使用时流过的电流是2﹒1A,加在电熨斗上的电压是多少?
3、某手电筒的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是2、2V,用电流表测得流过的电流是250mA,这个小灯泡的电阻是多少?
重点
理解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
难点
运用欧姆定律计算进行的简单计算。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一、【导入】由上节实验我们已知道了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把以上实验结果综合起来得出结论,即欧姆定律。
二、
【导学步骤】
1、学生预习,教师下组指导。
2、通过以上表格总结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是
,这就是欧姆定律。用关系式表达。
3、公式中I、U、R的单位分别是、和。
4、用欧姆定律的好处是在一段电路中知道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量中其中的任间两个;计算过程中I、U、R必须是。
【展示】练一练
1、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为3V时通过的电流为0.3A,当电压增大到6V,那么它的电流为;如果要使电流为0.1A,那么电压为。
三、【归纳整理】:我弄清了
九年级物理上册 14.3 欧姆定律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 14.3 欧姆定律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f3ae24a0482fb4daa48d4b72.png)
三、欧姆定律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及其变换式的物理意义,能初步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问题。
2、学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3、进一步体会用图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优越性。
4、提高学生依据实验事实,分析、探索、归纳问题的能力,知道通过实验总结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
5、介绍欧姆的故事,增进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献身科学的学习热情。
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学习过程】一、知识准备灯泡的亮度发生变化,说明通过灯泡的发生了变化,我们知道使电路中形成电流,即导体两端有,导体中才会有电流。
由此可以猜想:所加电压越高,电流可能越,灯泡才越,另一方面,任何导体都有电阻,电阻对电流有作用,由此可以猜想:在导体两端电压一定的条件下,电阻越大,电流会越,灯泡也就越。
你想知道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吗?请认真体会下面的探究过程。
二、学生实验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我们对于物理问题,不能仅靠猜想,还要通过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探究电压、电阻的变化对电流的影响,应该用的方法。
1.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关系此项探究实验中,应保持导体不变,改变导体的两端,测出通过导体的电流。
小组讨论:怎样才能改变导体的两端电压?说一说出你的方法提示:如图A,如果在电路上再加一个,与固定电阻相,就能改变它的电压了。
(图A)请你在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重要知识):此处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实验前应注意:(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状态;(2)、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处于阻值位置;(3)、注意认清电压表、电流表的接线柱;(4)、电压表量程选 V,电流表量程选 A;(5)、闭合开关前应电路,确认电路无误后方可进行实验。
电阻R不变时,研究通过它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电压最好取整数)表一 R= Ω 实验次数 电压(U/V ) 电流(I/A ) 实验结论 123 思考:多次测量的目的是:2、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关系此项探究实验中,应保持导体的两端 不变,改变导体 ,测出通过导体的电流,分析得出结论。
九年级物理 欧姆定律学案(无答案) 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 欧姆定律学案(无答案) 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660018f6a5e9856a57126015.png)
[学习目标]学习探究本节课后我们应该做到的: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及其变换式的物理意义,能初步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问题;学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会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体会用图象法研究物理问题的优越性;提高学生依据实验事实,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知道通过实验总结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欧姆的故事,增进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的学习热情,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新课预习]学习探究本节课前我们可以知道的:1、滑动变阻器应联在电路中,连接方法是,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的位置,它在电路中的作用有和 .2、欧姆定律的内容是 . 公式是 .[学习过程] 让我们这样来学习本节课内容:活动一: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想一想]思考下列问题:1、要使右图中灯泡变暗,有什么办法?方法一: .方法二: .2、相同的灯泡,但发光亮度可能不同,说明通过它们的电流不同,那么,电流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可能有什么样的关系?猜想一: . 猜想二: .3、请设计电路图,测出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以方便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4、用你所设计的电路实验时,会有什么缺陷呢?5、如果保持定值电阻的阻值不变,通过调节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要想得到三组以上数据,你又有什么办法呢?6、画出你所修改后的电路图,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实物.7、怎样研究电压对电流的影响?8、怎样研究电阻对电流的影响?[做一做] 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电阻R不变时,研究通过它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并把测量的数据填入表1中:表1 R= Ω实验序号U/V I/A123分析表1中的实验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研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大小的关系,并把测量的数据填入表2中:表2 U= V 实验序号R/ΩI/A123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综合考虑以上两方面的因素,你能得出什么结论?4、在图中所示的方格纸上画出坐标系,纵轴代表电压U,横轴代表电流I,将表1中U、I的数值标注在坐标系上,画出U—I图线,你有什么发现?[归纳总结]德国物理学家欧姆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得出了下面的结论: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公式是 .注意点:1、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要统一。
苏科版中考物理专题欧姆定律复习教案
![苏科版中考物理专题欧姆定律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0e8a60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b7.png)
苏科版中考物理专题欧姆定律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掌握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 学会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现象、总结规律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欧姆定律的定义及表达式:I = U/R2. 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3. 欧姆定律的应用:解决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问题。
4. 实验操作:测量电阻、电压、电流,绘制U-I曲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欧姆定律的内容、应用及实验操作。
2. 难点:欧姆定律在复杂电路中的应用,实验数据的处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欧姆定律。
2. 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运用案例分析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讲解欧姆定律:介绍欧姆定律的定义、表达式,讲解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3.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测量电阻、电压、电流,绘制U-I曲线。
4.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
5.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欧姆定律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与评价:1. 教学策略:采用问题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兴趣。
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提供及时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巩固知识。
2. 评价方式: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小组讨论的表现。
实验报告评价: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作业和练习评价:检查学生对欧姆定律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应用能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7.2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课堂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7.2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课堂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2bfe6d7f705cc1755270993.png)
《7.2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欧姆定律,能应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会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
3、通过练习学会应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重难点分析:重点:1、理解欧姆定律2、掌握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
难点:对欧姆定律变形式R=U/I的理解学法指导:通过自学教材初步理解欧姆定律,通过讲解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加强学会应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通过演示实验初步认识串联电阻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小,并联电阻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大。
导学过程一、课前自我构建:在掌握了电阻中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电压的关系后,我们通过阅读教材可以完成下列知识点的填写:1、德国物理学家______在19世纪初期经过大量的实验得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规律叫做_________,内容是导体中的电流跟_______________成正比,跟_________________成反比。
公式表达式是 _______,公式中电压的单位用__________,电流的单位用__________,电阻的单位用__________。
2、在教材中提到的一个同学认为:电阻的串联相当于增大了电阻的________,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______;电阻的并联相当于增大了电阻的________,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______。
你赞同他的观点吗?二、课堂研讨:(一)、小组讨论交流预习的问题。
(二)、课堂进一步研讨:小组汇报讨论结果,班级内交流、探讨并补充、纠正。
三、教师根据交流汇报情况补充讲解重点知识,点拨、疑难答析。
(一、)欧姆定律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表达式:I=U/R3、强调: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在使用该公式进行计算时必须满足三个物理量是同一导体上的,是同一时刻,也就是必须满足两同。
4、欧姆定律应用:[题型一] 求电流 I1、一个电熨斗的电阻是0.1kΩ,接在220v的家庭电路中,流过它的电流是多少?解:[题型二] 求电压 U2、一个电烙铁的电阻是0.1 K Ω,使用时流过的电流是2.1A ,加在电烙铁上的电压是多少?[题型三] 求电阻 R3.某手电筒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是2.5V,用电流表测得流过的电流是250mA,这个小灯泡的电阻是多少?学生探究活动四:用图像处理物理问题:示.则甲、乙两电阻阻值的大小为R甲____R乙(二、)电阻的串联、并联通过推导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
《欧姆定律》word教案 (公开课专用)2022年苏科版教案 (4)
![《欧姆定律》word教案 (公开课专用)2022年苏科版教案 (4)](https://img.taocdn.com/s3/m/3977f724195f312b3069a558.png)
《欧姆定律应用》说课稿(原创)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本教材是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课程标准实验教抖书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欧姆定律及应用》的课程。
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第一节“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的基础上,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和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之后,它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
欧姆定律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规律,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重要的电学量之间的关系,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关键。
它是电学的教学重点,也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同一电路中电学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电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了解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变量关系的实验方法,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电学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1)教材目标A、理解欧姆定律。
B、会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压、电阻。
C、知道串、并联总电阻和分电阻的大小关系。
(2)过程与方法A通过欧姆定律的运用,加深对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认识。
B、通过欧姆定律的运用,掌握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通过欧姆定律的运用,树立科学知识在实际中的价值意识。
B、通过欧姆定律的运用,树立物理知识普遍联系的观点,培养对科学的情感。
4、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定律的内容以及其表达式,变换式的意义。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5、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软件,学生用(每两人一组):干电池4节、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各1个,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3只、导线若干。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中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的形象来支持。
2、学生在没有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已了解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初步学会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具备学习欧姆定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八年级物理下册三、欧姆定律导学案无答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三、欧姆定律导学案无答案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d5609fbb4b35eefdc9d3334a.png)
三、欧姆定律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学习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方法,探究电流、电压、电阻间关系,进一步学会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2.进一步体验用图像来说明物理现象,揭示物理规律的方法,培养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3.理解掌握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能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互动突破:(一)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猜一猜:电流与电压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电流与电阻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议一议:1.“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中,你打算如何改变电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何观察电流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何控制电阻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少需要进行几次实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实验电路图是什么样的?请在右边框中画出。
2.“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中,你打算如何改变电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何观察电流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何控制电压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少需要进行几次实验,为什么?_________,实验电路图是什么样的?请在右边框中画出。
做一做:连接电路。
连接电路时注意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表选择什么样的量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变电压或电阻时,我们常取整数倍数变化,你知道这是为什么?这样做是必须的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下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备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c0ffe410661ed9ac51f3c4.png)
八年级物理下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备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备课教案
学习目标:
1.能知道欧姆定律的内容,并会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说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会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3.会应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学习重点:理解欧姆定律内容和其表达式、变换式的意义
学习难点:利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导学内容和步骤:
一、前置学习:
欧姆定律的内容
2.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及式中各物理量及单位:
I----电流----安培;U----电压---伏特;R----电阻---欧姆
3.欧姆定律中的“导体”指的是??????????????????。
4.串联电路中,电流关系:
电压关系:
电阻关系:
比例关系:
5.串联电路中,电流关系:
电压关系:
电阻关系:
比例关系:
二、展示交流:
学习小组完成课本29页1—3题,上黑板展示。
教师强调解题格式,“三要”和“三不”。
三要:要写解、答;要有公式;要带单位。
三不:最后结果不准用分数;不准用约等号;不准用除号。
三、合作探究:
学习小组完成课本29页4题,尽量用多种方法解题,上黑板展示。
教师归纳:解题步骤:1。
根据题意画电路图;2.在图中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3.综合运用电学规律列式求解。
三种方法(单一法、整体法、比例法)。
四、达标拓展:略
五、教学评价:略
六、教学反思:略。
苏版初三物理导学案: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苏版初三物理导学案:第十七章欧姆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1ceb491e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34.png)
苏版初三物理导学案: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一节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导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2、通过实验认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3、会观看、收集实验中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电阻一定时,成正比;2、电压一定时,成反比。
课堂导学猜想与假设:导体中的电流可能跟和等因素有关。
由于电流可能受多个因素的阻碍,故应用的实验方法是探究一:探究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之间的关系实验器材2、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3、画出该实验的电路图4、按图连接电路,测量并记下几组电压值和电流值R电压U(V)电流I(A)5、在下图的坐标系中画出电阻的U—I关系图象6、分析数据和图象可得出的结论是探究二:探究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之间的关系1、实验中要改变的量;要操纵不变的量是;如何样达到这一目的2、实验电路图3、按图连接电路,测量并记下几组电阻值和电流值U电阻R(Ω)电流I(A)4、在下图的坐标系中画出每个电阻的R—I关系图象5、分析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归纳小结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可表示为:课堂练习1. 一段导体两端电压是4.0V时,导体中的电流是1.0A,假如将其两端的电压减少到2.0V,导体中的电流变为( )A.2.0AB.0.25AC.3.0AD.0.50A2、为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小星将实物连接成如图23甲所示。
(1)请你指出图23甲中连接的错误之处:①_______ ;②_______。
(2)请你将正确的电路图画在答题卡虚线框内。
(3)电路连接正确后,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更换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后,应调剂_______,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_______。
(4)图23乙是实验中电流表的某次示数,则电流是_______A。
要使电路中的电流增大,依照你所画的电路图,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_______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八年级
三、欧姆定律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1.学习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方法,探究电流、电压、电阻间关系,进一步学会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2.进一步体验用图像来说明物理现象,揭示物理规律的方法,培养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3.理解掌握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能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互动突破:
(一)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猜一猜:
电流与电压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电流与电阻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议一议:
1.“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中,你打算如何改变电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观察电流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控制电阻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少需要进行几次实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电路图是什么样的?请在右边框中画出。
2.“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中,你打算如何改变电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观察电流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控制电压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少需要进行几次实验,为什么?_________,
实验电路图是什么样的?请在右边框中画出。
做一做:
连接电路。
连接电路时注意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表选择什么样的量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变电压或电阻时,我们常取整数倍数变化,你知道这是为什么?这样做是必须的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一想: 由1、2、3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4、5、6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两表和相关条件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一下:
实验中的误差产生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描点法”作出表1和表2的图像。
你能从图像中得出I 与U 、R 的大致规律吗?
(二)欧姆定律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欧姆定律的物理学史(自读)
公式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式应用的注意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讲解(略)
当堂训练:
1.小建同学连接的电路如图所示,他所用的灯泡上标有“6 V ”的字样.当他紧闭开关时,灯泡正常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请你计算:
(1)通过灯泡中的电流;
(2)电阻R 的阻值;
(3)电源的电压.
2. 几位同学学习了欧姆定律后,根据I=U/R ,导出了R=U/I.于是他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导体电阻的大小跟通过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B.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C.导体电阻的大小跟通过导体中的电流和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无关
D.导体两端不加电压时,导体的电阻为零
3. 现有实验器材:电源一个、小灯泡一只、开关一个、电流表和电压表各一个、滑动变阻器一只、导线若干.要求滑动变阻器与小灯泡串联,电压表测小灯泡两端电压,电流表测总电流,使用开关控制总电路.
(1)画出电路图.
(2)在连接实物电路的过程中,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哪一端?为什么?
(3)要使电流表示数增大,滑片P 应向哪端滑动?此时
观察到电压表的示数怎样变化?小灯泡的亮度怎样变化?
课后作业
一、第三节课后巩固
1. 在“研究电流跟电阻、电压关系”的实验中
(1)如左下图所示是某同学已经连接好的电路,但电路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将错误的连接改正过来.(新改接的导线用虚线表示,错误的导线在线上画×)
(2)图中甲是______表,乙是______表.
(3)电路改正后,闭合开关,两只表的示数分别如右上图.测得的电流是______A ,电压
是______V.
2.为了检验学校里的电压表是否准确,某
同学用标准电流表、定值电阻R 和滑
动变阻器组成如图所示电路.已知R=5
Ω,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P 使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0.24 A 和0.5 A 时,
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1.3 V 和 2.6 V ,试分析这块电压表是否准确.
3. 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射的强弱而改变。
“光强”表示光的强弱程度的
物理量,照射光越强,光强越大,光强符号用E 表示,国际单位为坎德拉(cd )。
实验测得光敏电阻的阻值 R 与光强E 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像解答下列
问题:
(1)光敏电阻随光强的增大而_________,随光强的减小而_________。
(2)将光敏电阻 R 、定值电阻 R0、电流表、开关和电源连接成如图所示电路。
闭合开关,逐渐增大光敏电阻的光照强度,那么_________。
(填正确答案的序乙 甲 A B D C P
号)
①电流表的读数增大,光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也增大
②电流表的读数增大,但光敏电阻两端的电压减小
③电流表的读数减小,但光敏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
④电流表的读数减小,光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也减小
4. 如果一段导体中通过的电流是2 A时,它两端的电压为20 V;若要使通过该导体的电流变为1 A,导体两端所加的电压应为____;如果该导体两端所加的电压为0,该导体的电阻值为_____.
5. (多选)如图右所示,是几位同学画出的“研究电阻R0上的电
流跟电压的关系”的电路图,你认为正确的是()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