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空间N点坐标求圆心坐标,半径 文档
2012.11.2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第四章圆的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及典型例题1. 直线的倾斜角定义: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
特别地,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
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 直线的斜率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
直线的斜率常用k 表示。
即k=tan α。
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α=0°, k = tan0°=0; 当直线l 与x 轴垂直时, α= 90°, k 不存在.当[)οο90,0∈α时,0≥k ; 当()οο180,90∈α时,0<k ; 当ο90=α时,k 不存在。
例.如右图,直线l 1的倾斜角α=30°,直线l 1⊥l 2,求直线l 1和l解:k 1=tan30°=33∵l 1⊥l 2 ∴ k 1·k 2 =—1 ∴k 2 =—3例:直线053=-+y x 的倾斜角是( )A.120°B.150°C.60° ②过两点P 1 (x 1,y 1)、P 1(x 1,y 1) 的直线的斜率公式:)(211212x x x x y y k ≠--=注意下面四点:(1)当21x x =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 (2)k 与P 1、P 2的顺序无关;(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 (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例.设直线 l 1经过点A(m ,1)、B(—3,4),直线 l 2经过点C(1,m )、D(—1,m +1), 当(1) l 1/ / l 2 (2) l 1⊥l 1时分别求出m 的值※三点共线的条件:如果所给三点中任意两点的斜率都有斜率且都相等,那么这三点共线。
2021_2022年高中数学第四章圆的方程3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整体设计教学分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是学生已学的知识,不难把平面上的知识推广到空间,遵循从易到难、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利用类比的思想方法,借助勾股定理得到空间任意一点到原点的距离;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方程x 2+y 2=r 2表示以原点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推广到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方程x 2+y 2+z 2=r 2表示以原点为球心,r 为半径的球面.学生是不难接受的,这不仅不增加学生负担,还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三维目标1.掌握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会用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解决问题.2.通过探究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灵活运用公式,初步意识到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培养类比、迁移和化归的能力.3.通过棱与坐标轴平行的特殊长方体的顶点的坐标,类比平面中两点之间的距离的求法,探索并得出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充分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积极参与、大胆探索的精神.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教学难点:一般情况下,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推导.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路1.距离是几何中的基本度量,几何问题和一些实际问题经常涉及距离,如飞机和轮船的航线的设计,它虽不是直线距离,但也涉及两点之间的距离,一些建筑设计也要计算空间两点之间的距离,那么如何计算空间两点之间的距离呢?这就是我们本堂课的主要内容. 思路2.我们知道,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是两点的坐标之差的绝对值,即d=|x 1-x 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之间的距离是d=212212)()(y y x x -+-.同学们想,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两点之间的距离应怎样计算呢?又有什么样的公式呢?因此我们学习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①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是什么?它是如何推导的?②设A(x,y,z)是空间任意一点,它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应怎样计算?③给你一块砖,你如何量出它的对角线长,说明你的依据.④同学们想,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你猜想空间两点之间的距离应怎样计算?⑤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方程x 2+y 2=r 2表示什么图形?在空间中方程x 2+y 2+z 2=r 2表示什么图形?⑥试根据②③推导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活动:学生回忆,教师引导,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学生有困难教师点拨.教师引导学生考虑解决问题的思路,要全面考虑,大胆猜想,发散思维.①学生回忆学过的数学知识,回想当时的推导过程;②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转化的方法,转化成我们学习的立体几何知识来解;③首先考虑问题的实际意义,直接度量,显然是不可以的,我们可以转化为立体几何的方法,也就是求长方体的对角线长.④回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可类比猜想相应的公式;⑤学生回忆刚刚学过的知识,大胆类比和猜想;⑥利用③的道理,结合空间直角坐标系和立体几何知识,进行推导.讨论结果:①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是d=212212)()(y y x x -+-,它是利用直角三角形和勾股定理来推导的.图1②如图1,设A(x,y,z)是空间任意一点,过A 作AB ⊥xOy 平面,垂足为B,过B 分别作BD ⊥x 轴,BE ⊥y 轴,垂足分别为D,E.根据坐标的含义知,AB=z,BD=x,BE=OD=y,由于三角形ABO 、BOD 是直角三角形,所以BO 2=BD 2+OD 2,AO 2=AB 2+BO 2=AB 2+BD 2+OD 2=z 2+x 2+y 2,因此A 到原点的距离是d=222z y x ++.③利用求长方体的对角线长的方法,分别量出这块砖的三条棱长,然后根据对角线长的平方等于三条边长的平方的和来算.④由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是d=212212)()(y y x x -+-,是同名坐标的差的平方的和再开方,所以我们猜想,空间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是d=212212212)()()(z z y y x x -+-+-,即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纵坐标差的平方.⑤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方程x 2+y 2=r 2表示以原点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在空间x 2+y 2+z 2=r 2表示以原点为球心,r 为半径的球面;后者正是前者的推广.图2 ⑥如图2,设P 1(x 1,y 1,z 1),P 2(x 2,y 2,z 2)是空间中任意两点,我们来计算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我们分别过P 1P 2作xOy 平面的垂线,垂足是M,N,则M(x 1,y 1,0),N(x 2,y 2,0),于是可以求出|MN|=212212)()(y y x x -+-.再过点P 1作P 1H ⊥P 2N,垂足为H,则|MP 1|=|z 1|,|NP 2|=|z 2|,所以|HP 2|=|z 2-z 1|.在Rt △P 1HP 2中,|P 1H|=|MN|=212212)()(y y x x -+-,根据勾股定理,得|P 1P 2|=2221||||HP H P +=221221221)()()(z z y y x x -+-+-.因此空间中点P 1(x 1,y 1,z 1),P 2(x 2,y 2,z 2)之间的距离为|P 1P 2|=221221221)()()(z z y y x x -+-+-. 于是空间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是d=212212212)()()(z z y y x x -+-+-.它是同名坐标的差的平方的和的算术平方根.应用示例例1 已知A(3,3,1),B(1,0,5),求:(1)线段AB 的中点坐标和长度;(2)到A,B 两点的距离相等的点P(x,y,z)的坐标满足的条件.活动:学生审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已知的两点A 、B 都是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我们直接利用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解即可.知识本身不难,但是我们计算的时候必须认真,决不能因为粗心导致结果错误.解:(1)设M(x,y,z)是线段AB 的中点,则根据中点坐标公式得x=213+=2,y=203+=23,z=215+=3.所以AB 的中点坐标为(2,23,3). 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得 d(A,B)=29)15()30()31(222=-+-+-,所以AB 的长度为29.(2)因为点P(x,y,z)到A,B 的距离相等,所以有下面等式: 222222)5()0()1()1()3()3(-+-+-=-+-+-z y x z y x .化简得4x+6y-8z+7=0,因此,到A,B 两点的距离相等的点P(x,y,z)的坐标满足的条件是4x+6y-8z+7=0. 点评:通过本题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点:①空间两点连成的线段中点坐标公式和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平面上中点坐标公式和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推广,而平面上中点坐标公式和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又可看成空间中点坐标公式和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特例.②到A,B 两点的距离相等的点P(x,y,z)构成的集合就是线段AB 的中垂面.变式训练在z 轴上求一点M,使点M 到点A(1,0,2),B(1,-3,1)的距离相等.解:设M(0,0,z),由题意得|MA|=|MB|,2222222)1()30()30()10()2()00()10(-+++++-=++-+-z z ,整理并化简,得z=-3,所以M(0,0,-3).例2 证明以A(4,3,1),B(7,1,2),C(5,2,3)为顶点的△ABC 是一等腰三角形.活动:学生审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证明△ABC 是一等腰三角形,只需求出|AB|,|BC|,|CA|的长,根据边长来确定.证明: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得: |AB|=,72)12()31()47(222=-+-+- |BC|=6)23()12()75(222=-+-+-, |CA|=6)31()23()54(222=-+-+-.由于|BC|=|CA|=6,所以△ABC 是一等腰三角形.点评: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一般是根据边长来实现的,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通过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边长.变式训练三角形△ABC 的三个顶点坐标为A(1,-2,-3),B(-1,-1,-1),C(0,0,-5),试证明△ABC 是一直角三角形.活动:学生先思考或交流,然后解答,教师及时提示引导,要判定△ABC 是一直角三角形,只需求出|AB|,|BC|,|CA|的长,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判定.解:因为三个顶点坐标为A(1,-2,-3),B(-1,-1,-1),C(0,0,-5),所以 |AB|=222)13()12()11(+-++-++=3, |BC|=23)15()10()10(222=+-++++, |CA|=222)53()02()01(+-+--+-=3.又因为|AB|2+|CA|2=|BC|2,所以△ABC 是直角三角形.例3 已知A(x,5-x,2x-1),B(1,x+2,2-x),则|AB|的最小值为( ) A.0 B.735 C.75 D.78 活动:学生阅读题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提示,要求|AB|的最小值,首先我们需要根据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表示出|AB|,然后再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求最值的方法得出|AB|的最小值.解析:|AB|=222)33()23()1(-+-+-x x x =1932142+-x x =73575)78(142≥+-x . 当x=78时,|AB|的最小值为735. 故正确选项为B.答案:B点评:利用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转化为关于x 的二次函数求最值是常用的方法. 知能训练课本本节练习1、2、3、4.拓展提升已知三棱锥P —ABC(如图4),PA ⊥平面ABC,在某个空间直角坐标系中,B(3m,m,0),C(0,2m,0),P(0,0,2n),画出这个空间直角坐标系并求出直线AB 与x 轴所成的较小的角.图3解:根据已知条件,画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3:以射线AC 为y 轴正方向,射线AP 为z 轴正方向,A 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过点B 作BE ⊥Ox,垂足为E,∵B(3m,m,0),∴E(3m,0,0).在Rt △AEB 中,∠AEB=90°,|AE|=3m,|EB|=m,∴tan ∠BAE=m m AE EB 3|||| =33.∴∠BAE=30°, 即直线AB 与x 轴所成的较小的角为30°.课堂小结1.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推导与理解.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应用.3.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综合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作业习题4.3 A 组3,B 组1、2、3.。
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调研数学试题含解析
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数学试题(答案在最后)2023.11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复数的虚部为()A. B. C. D.【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的性质、复数的除法运算可得答案.【详解】,所以的虚部为.故选:C.2.若集合,,则()A. B. C. D.【答案】C【解析】【分析】先求出集合,进而根据交集的定义求解即可.【详解】因为,,所以.故选:C.3.已知平面向量,满足,,则在方向上的投影向量为()A. B. C. D.【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投影向量的定义,结合向量夹角的运算,求解即可.【详解】依题意,在方向上的投影向量为:,又因为,,代入上式,所以在方向上的投影向量为:.故选:A.4.已知一个正四棱台的上下底面边长为、,侧棱长为,则棱台的体积为()A. B. C. D.【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正四棱台的概念可知四边形为等腰梯形,进而可得四棱台的高,即可求得体积.【详解】如图所示,由正四棱台可知,四边形为等腰梯形,且,,,所以,所以,故选:D.5.已知,若,则()A. B. C. D.【答案】B【解析】【分析】利用诱导公式和二倍角公式即可解题.【详解】,若,则,所以,又因为,则,所以.故选:B.6.若函数在处取得极小值,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答案】C【解析】【分析】依题意,求出导函数,可求得极值点分别为或,再分类讨论,确定原函数的单调区间,结合极小值的定义,从而可得实数的取值范围.【详解】因为,则函数的定义域为,则,令,解得:或,当时,即,令,解得:,令,解得:,此时函数在处取得极大值,不符合题意,舍去;当时,即,则恒成立,此时函数单调递增,没有极值,不符合题意,舍去;当时,即,令,解得:,令,解得:,此时函数在处取得极小值,符合题意.故选:C.7.古印度数学家婆什伽罗在《丽拉沃蒂》一书中提出如下问题:某人给一个人布施,初日施2子安贝(古印度货币单位),以后逐日倍增,问一月共施几何?在这个问题中,以一个月天计算,记此人第日布施了子安贝(其中,),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关于的不等式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A. B. C. D.【答案】D【解析】【分析】由等比数列的定义写出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将问题化为恒成立,应用基本不等式求右侧最小值,注意取值条件,即可得参数范围.【详解】由题设,是首项、公比都为2的等比数列,故,,所以,即,,,所以恒成立,而,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又,当,时;当,时;综上,即实数的取值范围为.故选:D8.定义在上的函数满足,,若,则()A. B. C. D.【答案】D【解析】【分析】由已知可得函数为奇函数、周期函数,计算出、、,再利用周期性可得答案.【详解】因为,,所以,即,所以的周期为,且,可得,再由可得,,,,又,所以,所以为奇函数,所以,因为,所以,,,所以.故选:D.【点睛】关键点点睛:解题的关键点是由已知得出函数为奇函数、周期函数.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部分选对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9.已知向量,,则()A.若,则B.若,则C.若与夹角为锐角,则且D.【答案】ACD【解析】【分析】对于A,根据两向量垂直时,数量积为零判断即可;对于B,根据两向量平行时,由判断即可;对于C,根据两向量夹角为锐角时,其数量积大于零判断即可;对于D,根据向量模的坐标运算求解即可.【详解】对于A,若,则,解得,故A正确;对于B,若,则,解得或,故B错误;对于C,若与夹角为锐角,则,即,且,解得且,故C正确;对于D,因为,故D正确.故选:ACD10.已知,,且,则()A B.C. D.【答案】BC【解析】【分析】由可得,进而利用消元法结合不等式的性质判断A;根据基本不等式中“1”的整体代换即可判断B;利用基本不等式结合对数运算、对数函数的性质即可判断C;利用消元法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判断D.【详解】对于A,由,得,即,则,故A错误;对于B,,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故B正确;对于C,由,即,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所以,故C正确;对于D,,由A知,,所以当时,取得最小值,即,故D错误.故选:BC.11.已知数列满足,,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B.为等比数列C. D.【答案】AD【解析】【分析】利用递推公式求出可判断A;由可判断B;由,利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可判断C;由递推公式可得,再由由累加法可判断D.【详解】对于A,因为,,则,,则,,则,故A正确;对于B,,所以,,所以,,故不是等比数列,故B错误;对于C,,故C错误;对于D,由可得,由,两式相减可得:,所以,,,……,,上式相加可得:,,又因为,所以,故D正确.故选:AD.12.如图,棱长为的正方体中,点,分别是棱,的中点,则()A.直线平面B.C.过,,三点的平面截正方体的截面面积为D.三棱锥的外接球半径为【答案】ABD【解析】【分析】对于A,根据,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对于B,通过平面,得到,同理得到,进而可得平面,再根据锥体得体积公式即可判断;对于C,首先得到截面图象,求出面积即可;对于D,由B选项可知,平面,且过外接圆的圆心,则三棱锥的外接球的球心在上,设球心为点,以点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圆心坐标,即可得出半径.【详解】对于A,如下图,连接,因为点,分别是棱,的中点,则,又,所以,又平面,平面,所以平面,故A正确;对于B,如下图:连接交平面于点,连接,正方体中易知,平面,平面,则,又正方形中,平面,所以平面,又平面,所以,同理可证:,又平面,所以平面,易得,故四面体为正四面体,为的重心,又棱长1,所以,则则,故B正确;对于C,如图所示,由A选项可知等腰梯形即为所求截面,又,则高为,所以,故C错误;对于D,由B选项可知,平面,且过外接圆的圆心,则三棱锥的外接球的球心在上,设球心为点,如图,以点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设,则,所以,由,得,解得,所以三棱锥的外接球半径为,故D正确.故选:ABD.【点睛】方法点睛:求空间多面体的外接球半径的常用方法:①补形法:侧面为直角三角形,或正四面体,或对棱二面角均相等的模型,可以还原到正方体或长方体中去求解;②利用球的性质:几何体中在不同面均对直角的棱必然是球大圆直径,也即球的直径;③定义法:到各个顶点距离均相等的点为外接球的球心,借助有特殊性底面的外接圆圆心,找其垂线,则球心一定在垂线上,再根据带其他顶点距离也是半径,列关系求解即可;④坐标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出外接球球心的坐标,根据球心到各顶点的距离相等建立方程组,求出球心坐标,利用空间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求得球的半径.三、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______.【答案】【解析】【分析】利用等差中项的性质,以及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计算即可.【详解】由等差中项的性质得:,所以,所以.故答案为:.14.已知复数满足,则的最小值为______.【答案】【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由条件可得复数表示以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然后再结合其几何意义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设,∵,∴,表示以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表示圆上的点到点的距离,∴的最小值为.故答案为:.15.已知函数,若在区间内没有最值,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答案】【解析】【分析】利用辅助角公式化简函数,由函数在上单调列式求解作答.【详解】因为,函数的单调区间为,由,而,得,因此函数在区间上单调,因为函数在区间内没有最值,则函数在区间内单调,于是,则,解得,由,且,解得,又,从而或,当时,得,又,即有,当时,得,所以的取值范围是.故答案为:.16.已知函数有三个不同的零点,则实数的范围为______.【答案】【解析】【分析】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零点的定义分析运算即可得解.【详解】解:由题意,,,当时,只有一个零点,不符合题意,故.∵,且当时有且只有一个零点,∴函数有三个不同的零点等价于函数有两个不同的零点,即与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如上图,当与相切时,设切点为,则由解得:,则.如上图,由与有两个不同的交点知,解得:,∴实数的范围为.故答案为:.【点睛】方法点睛:利用函数零点求参数范围的方法:1.利用零点的个数结合函数的单调性构建不等式求解.2.转化为两个熟悉的函数图象的位置关系问题,从而构建不等式求解.3.分离参数()后,将原问题转化为的值域(最值)问题或转化为直线与的交点个数问题(优选分离、次选分类)求解.四、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70分,17题10分,18-22各1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已知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1)求证:函数为奇函数.(2)将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再将横坐标伸长为原来的倍,得到的图象,求的单调递增区间.【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分析】(1)利用函数图象关于对称,求,进而得到函数解析式,从而证明;(2)由函数图象的变换规律,得到的解析式,即可求出单调增区间.【小问1详解】因为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所以,得,,因为,所以当时,,所以,所以,因为,所以为奇函数成立.【小问2详解】由(1)可得:,将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再将横坐标伸长为原来的倍,则由可得,,故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是18.已知递增的等差数列满足,且是与的等比中项.(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记,证明数列的前项和.【答案】18.19.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等比数列的等比中项求解,得到数列的通项公式.(2)利用错位相减,计算数列的前项和,根据判断大小.小问1详解】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由题可知,因为,所以,又是与的等比中项,所以,即,得或(舍去),所以.【小问2详解】由(1)知:所以数列的前项和①①得:②两式相减得:,化简得:.因为,所以,所以.19.在中,,,分别为角,,所对的边,为的面积,且.(I)求角的大小;(II)若,,为的中点,且,求的值.【答案】(I);(II).【解析】【分析】(I)利用正余弦定理及面积公式,代入对应公式得,解得,(II)为的中点,利用向量,再根据余弦定理得,解得,,最后根据正弦定理可得解.【详解】(I)由已知得,∴.即.∴.又∵,,(II)由得:,又∵为的中点,∴,,∴,即又∵,∴.又∵,∴,,∴.20.如图①,在等腰梯形中,,分别为的中点,,为的中点.现将四边形沿折起,使平面平面,得到如图②所示的多面体.在图②中:(1)证明:;(2)求平面与平面夹角的余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分析】(1)根据折叠前后垂直的关系不变可得,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平面,由线面垂直性质可得;(2)根据面面垂直性质可知以为坐标原点,分别以所在直线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二面角的空间向量求法可得平面与平面夹角的余弦值为.【小问1详解】由题意知在等腰梯形中,,又分别为的中点,所以,即折叠后,,所以平面,又平面,所以.【小问2详解】∵平面平面,平面平面,且,所以平面,平面,,两两垂直,以为坐标原点,分别以所在直线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易知,所以,则设平面的法向量,则,取,则,得;设平面的法向量则,取,则,可得,,由图易知平面与平面夹角为锐角,所以平面与平面夹角的余弦值为.21.已知函数在点处的切线为:,函数在点处的切线为:.(1)若,均过原点,求这两条切线斜率之间的等量关系.(2)当时,若,此时的最大值记为m,证明:.【答案】(1)(2)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求导,利用导数结合点斜式求解切线方程,根据切线经过原点即可求解;(2)构造,求导确定单调性即可求解.【小问1详解】由题可得,,:,:,因为均过原点,所以,因为均过原点,所以,所以.【小问2详解】由题,,记,,记,在单调递减,且,,使得,即,且在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又∵,故得证.22.已知函数.(1)讨论函数的单调性;(2)当时,若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案】(1)答案见解析(2)【解析】【分析】含参数的单调性讨论问题,求导后分情况讨论根的个数与大小即可.指对同构问题,将所求不等式变形,构造新函数,再利用单调性求解.【小问1详解】的定义域是,令当时,∵,∴∴,∴在单调递增当时,,若,即时,,∴,∴在单调递减若,即时,令,解得,,易得在单调递减,在单调递增,在单调递减,综上所述:当时,在单调递增当时,在单调递减,在单调递增,在单调递减,当时,在单调递减【小问2详解】解法一:由题易得令,有在为增函数原式等价于,即即,令由(1)知时,在为减函数,∴,∴解法二:由题易得令,有在为增函数原式等价于,即设对恒成立首先,即,下面证明时,恒成立由(1)知,当时,,,此题的证∴.【点睛】本题第一问属于含参数的单调性讨论问题,先求导,再用参数讨论方程的根个数与大小,得出不等式的解集即为函数的单调区间;第二问属于指对同构类问题,一般指数和对数函数同时出现时考虑指对同构,再构造新函数,利用单调性求参数的范围即可.。
2021-2022年高中数学第四章圆与方程章末综合测评2含解析新人教A版
2021-2022年高中数学第四章圆与方程章末综合测评2含解析新人教A 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A (-3,4,0)与点B (2,-1,6)的距离是( ) A .243 B .221 C .9D.86【解析】 由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距离公式得: |AB |=-3-22+4+12+0-62=86.【答案】 D2.当圆x 2+y 2+2x +ky +k 2=0的面积最大时,圆心坐标是( ) A .(0,-1) B .(-1,0) C .(1,-1)D .(-1,1)【解析】 圆的标准方程得:(x +1)2+⎝ ⎛⎭⎪⎫y +k 22=1-3k 24,当半径的平方1-3k 24取最大值为1时,圆的面积最大.∴k =0,即圆心为(-1,0).【答案】 B3.圆O 1:x 2+y 2-4x -6y +12=0与圆O 2:x 2+y 2-8x -6y +16=0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交 B .相离 C .内含D .内切【解析】 把圆O 1:x 2+y 2-4x -6y +12=0与圆O 2:x 2+y 2-8x -6y +16=0分别化为标准式为(x -2)2+(y -3)2=1和(x -4)2+(y -3)2=9,两圆心间的距离d =4-22+3-32=2=|r 1-r 2|,所以两圆的位置关系为内切,故选D.【答案】 D4.过点(2,1)的直线中,被圆x 2+y 2-2x +4y =0截得的最长弦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 A .3x -y -5=0 B .3x +y -7=0 C .x +3y -5=0D .x -3y +1=0【解析】 依题意知所求直线通过圆心(1,-2),由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得y +21+2=x -12-1,即3x -y -5=0,故选A.【答案】 A5.已知点M (a ,b )在圆O :x 2+y 2=1外,则直线ax +by =1与圆O 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切 B .相交 C .相离D .不确定【解析】 由题意知点在圆外,则a 2+b 2>1,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1a 2+b 2<1,故直线与圆相交.【答案】 B6.若P (2,-1)为圆C :(x -1)2+y 2=25的弦AB 的中点,则直线AB 的方程是( ) A .2x -y -5=0 B .2x +y -3=0 C .x +y -1=0D .x -y -3=0【解析】 圆心C (1,0),k PC =0--11-2=-1,则k AB =1,AB 的方程为y +1=x -2, 即x -y -3=0,故选D. 【答案】 D7.圆心在x 轴上,半径为1,且过点(2,1)的圆的方程是( ) A .(x -2)2+y 2=1 B .(x +2)2+y 2=1 C .(x -1)2+(y -3)2=1 D .x 2+(y -2)2=1【解析】 设圆心坐标为(a,0),则由题意可知(a -2)2+(1-0)2=1,解得a =2.故所求圆的方程是(x -2)2+y 2=1.【答案】 A8.圆x 2+y 2-4x -4y -10=0上的点到直线x +y -14=0的最大距离与最小距离的差是( )A .36B .18C .6 2D .5 2【解析】 圆x 2+y 2-4x -4y -10=0的圆心为(2,2),半径为32,圆心到直线x +y -14=0的距离为|2+2-14|2=52>32,圆上的点到直线的最大距离与最小距离的差是2R =6 2.【答案】 C9.把圆x 2+y 2+2x -4y -a 2-2=0的半径减小一个单位则正好与直线3x -4y -4=0相切,则实数a 的值为( )A .-3B .3C .-3或3D .以上都不对【解析】 圆的方程可变为(x +1)2+(y -2)2=a 2+7,圆心为(-1,2),半径为a 2+7,由题意得|-1×3-4×2-4|-32+42=a 2+7-1,解得a =±3. 【答案】 C10.若圆(x -5)2+(y -1)2=r 2(r >0)上有且仅有两点到直线4x +3y +2=0的距离等于1,则实数r 的取值范围为( )A .[4,6]B .(4,6)C .[5,7]D .(5,7)【解析】 因为圆心(5,1)到直线4x +3y +2=0的距离为|20+3+2|5=5,又圆上有且仅有两点到直线4x +3y +2=0的距离为1,则4<r <6.【答案】 B11.已知圆C 1:(x +2)2+(y -2)2=2,圆C 2与圆C 1关于直线x -y -1=0对称,则圆C 2的方程为( )A .(x +3)2+(y -3)2=2 B .(x -1)2+(y +1)2=2 C .(x -2)2+(y +2)2=2 D .(x -3)2+(y +3)2=2【解析】 设点(-2,2)关于直线x -y -1=0的对称点为Q (m ,n ),则⎩⎪⎨⎪⎧n -2m +2×1=-1,m -22-n +22-1=0,解得m =3,n =-3,所以圆C 2的圆心坐标为(3,-3),所以圆C 2的方程为(x -3)2+(y +3)2=2,故选D.【答案】 D12.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圆C 的方程为x 2+y 2=-2y +3,直线l 经过点(1,0)且与直线x -y +1=0垂直,若直线l 与圆C 交于A ,B 两点,则△OAB 的面积为( )A .1 B. 2 C .2D .2 2【解析】 由题意,得圆C 的标准方程为x 2+(y +1)2=4,圆心为(0,-1),半径r =2.因为直线l 经过点(1,0)且与直线x -y +1=0垂直,所以直线l 的斜率为-1,方程为y -0=-(x -1),即为x +y -1=0.又圆心(0,-1)到直线l 的距离d =|0-1-1|2=2,所以弦长|AB |=2r 2-d 2=24-2=2 2.又坐标原点O 到弦AB 的距离为|0+0-1|2=12,所以△OAB 的面积为12×22×12=1.故选A.【答案】 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将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3.已知A (1,2,3),B (5,6,-7),则线段AB 中点D 的坐标为________.【解析】 设D (x ,y ,z ),由中点坐标公式可得x =1+52=3,y =2+62=4,z =3-72=-2,所以D (3,4,-2).【答案】 (3,4,-2)14.以原点O 为圆心且截直线3x +4y +15=0所得弦长为8的圆的方程是________. 【解析】 原点O 到直线的距离d =1532+42=3,设圆的半径为r ,∴r 2=32+42=25,∴圆的方程是x 2+y 2=25.【答案】 x 2+y 2=2515.若圆x 2+y 2+2x -4y -4=0的圆心C 到直线l 的距离为2,且l 与直线3x +4y -1=0平行,则直线l 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解析】 圆心为(-1,2). 设所求的直线方程为3x +4y +D =0, 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 |3×-1+4×2+D |32+42=2,即|5+D |5=2, 解得D =5或-15.故所求的直线方程为:3x +4y +5=0或3x +4y -15=0. 【答案】 3x +4y +5=0或3x +4y -15=0 16.若x ,y ∈R ,且x =1-y 2,则y +2x +1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 x =1-y 2⇔x 2+y 2=1(x ≥0),此方程表示半圆,如图,设P (x ,y )是半圆上的点,则y +2x +1表示过点P (x ,y ),Q (-1,-2)两点直线的斜率.设切线QA 的斜率为k ,则它的方程为y +2=k (x +1).从而由|k -2|k 2+1=1,解得k =34.又k BQ =3,∴所求范围是⎣⎢⎡⎦⎥⎤34,3.【答案】 ⎣⎢⎡⎦⎥⎤34,3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0分)求经过两点A (-1,4),B (3,2)且圆心在y 轴上的圆的方程. 【解】 法一:∵圆心在y 轴上, 设圆的标准方程是x 2+(y -b )2=r 2. ∵该圆经过A 、B 两点,∴⎩⎪⎨⎪⎧-12+4-b2=r 2,32+2-b2=r 2,∴⎩⎪⎨⎪⎧b =1,r 2=10.所以圆的方程是x 2+(y -1)2=10. 法二:线段AB 的中点为(1,3),k AB =2-43--1=-12,∴弦AB 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y -3=2(x -1), 即y =2x +1.由⎩⎪⎨⎪⎧y =2x +1,x =0,得(0,1)为所求圆的圆心.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得圆半径r 为0+12+1-42=10,∴所求圆的方程为x 2+(y -1)2=10.18.在三棱柱ABO A ′B ′O ′中,∠AOB =90°,侧棱OO ′⊥面OAB ,OA =OB =OO ′=2.若C 为线段O ′A 的中点,在线段BB ′上求一点E ,使|EC |最小.【解】 如图所示,以三棱柱的O 点为坐标原点,以OA ,OB ,OO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由OA =OB =OO ′=2,得A (2,0,0),B (0,2,0),O (0,0,0),A ′(2,0,2),B ′(0,2,2),O ′(0,0,2).由C 为线段O ′A 的中点得C 点坐标为(1,0,1), 设E 点坐标为(0,2,z ),根据空间两点间距离公式得 |EC |=0-12+2-02+z -12=z -12+5,故当z =1时,|EC |取得最小值为5,此时E (0,2,1)为线段BB ′的中点. 19.已知圆C :(x -1)2+(y -2)2=2,过点P (2,-1)作圆C 的切线,切点为A ,B .(1)求直线PA ,PB 的方程; (2)求过P 点的圆C 的切线长.【解】 (1)切线的斜率存在,设切线方程为y +1=k (x -2),即kx -y -2k -1=0.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2,即|-k -3|k 2+1=2,∴k 2-6k -7=0,解得k =7或k =-1, 故所求的切线方程为y +1=7(x -2)或y +1=-(x -2),即7x -y -15=0或x +y -1=0. (2)在Rt △PAC 中|PA |2=|PC |2-|AC |2=(2-1)2+(-1-2)2-2=8, ∴过P 点的圆C 的切线长为2 2.20.(本小题满分12分)点A (0,2)是圆x 2+y 2=16内的定点,B ,C 是这个圆上的两个动点,若BA ⊥CA ,求BC 中点M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的轨迹是什么曲线.【解】 设点M (x ,y ),因为M 是弦BC 的中点,故OM ⊥BC . 又∵∠BAC =90°,∴|MA |=12|BC |=|MB |.∵|MB |2=|OB |2-|OM |2,∴|OB |2=|MO |2+|MA |2,即42=(x 2+y 2)+[(x -0)2+(y -2)2],化简为x 2+y 2-2y -6=0,即x 2+(y -1)2=7.∴所求轨迹为以(0,1)为圆心,以7为半径的圆.21.(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1所示,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交于E 点,定点A ,C 的坐标分别是A (-2,3),C (2,1).图1(1)求以线段AC 为直径的圆E 的方程;(2)若B 点的坐标为(-2,-2),求直线BC 截圆E 所得的弦长. 【解】 (1)AC 的中点E (0,2)即为圆心, 半径r =12|AC |=1242+-22=5,所以圆E 的方程为x 2+(y -2)2=5. (2)直线BC 的斜率k =1--22--2=34,其方程为y -1=34(x -2),即3x -4y -2=0.点E 到直线BC 的距离为d =|-8-2|5=2,所以BC 截圆E 所得的弦长为25-22=2. 22. (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2,已知圆C :x 2+y 2+10x +10y =0,点A (0,6).图2(1)求圆心在直线y =x 上,经过点A ,且与圆C 相外切的圆N 的方程;(2)若过点A 的直线m 与圆C 交于P ,Q 两点,且圆弧PQ 恰为圆C 周长的14,求直线m的方程.【解】 (1)由x 2+y 2+10x +10y =0, 化为标准方程:(x +5)2+(y +5)2=50. 所以圆C 的圆心坐标为C (-5,-5), 又圆N 的圆心在直线y =x 上,所以当两圆外切时,切点为O ,设圆N 的圆心坐标为(a ,a ), 则有a -02+a -62=a -02+a -02,解得a =3,所以圆N 的圆心坐标为(3,3),半径r =32, 故圆N 的方程为(x -3)2+(y -3)2=18.(2)因为圆弧PQ 恰为圆C 周长的14,所以CP ⊥CQ .所以点C 到直线m 的距离为5.当直线m 的斜率不存在时,点C 到y 轴的距离为5,直线m 即为y 轴,所以此时直线m 的方程为x =0.当直线m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m 的方程为y =kx +6, 即kx -y +6=0.所以|-5k +5+6|1+k 2=5,解得k =4855. 所以此时直线m 的方程为4855x -y +6=0,即48x -55y +330=0,故所求直线m 的方程为x =0或48x -55y +330=0.5o:25896 6528 攨; x aE30446 76EE 目;33656 8378 荸32678 7FA6 羦28129 6DE1 淡。
2015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二课件:《空间直角坐标系》
∴|B1E|= ( -2) + ( -4) + (0-2) =
5
即 B1E 的长为
5
6 10
5
.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 八分。
...
导学固思
正确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如图,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AA1⊥底面
ABC,所有的棱长都是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并写出各
点的坐标.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 八分。
助于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这两点的空间坐标来表示出两点
的
问题4
,我们就可以解决上面的这个实际应用题.
距离
如果|OP|是定长r,那么方程x2+y2+z2=r2表示的图形是
以原点为圆心,以r为半径的球面
.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 八分。
...
导学固思
1
点P(2,0,3)在空间直角坐标系的位置是(
A.在y轴上
的中点,点N在A1C1上,且A1N=3NC1,试求MN的长.
【解析】以D为原点,以DA、DC、DD1所在直线分别为
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因为正方体棱长
为a,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 八分。
...
导学固思
所以B(a,a,0),A1(a,0,a),C1(0,a,a),D1(0,0,a).
轴、y轴和z轴的平面,依次交x轴、y轴和z轴于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 八分。
...
导学固思
点P、Q和R.设点P、Q和R在x轴、y轴和z轴上的坐标分别
为x、y和z,那么点M就和有序实数组(x,y,z)
是 一一对应的关系,有序实数组(x,y,z)叫作点M在此空
由圆的极坐标方程找圆心和半径
由圆的极坐标方程找圆心和半径引言在几何学中,圆是一种重要的几何图形。
圆由其圆心和半径来描述,而找出圆心和半径是解决圆相关问题的关键步骤。
在本文中,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圆的极坐标方程来确定圆心和半径。
圆的极坐标方程圆的极坐标方程可以用来表示一个圆。
其一般形式如下:r = a其中,r表示极坐标系下点到原点的距离,a表示圆的半径。
找出圆心和半径的步骤下面是一步一步找出圆心和半径的方法:步骤1:确定圆心在极坐标系中的位置圆心的位置可以通过观察极坐标系中的对称性来判断。
由于圆是具有旋转对称性的,可以通过仅观察其中一个象限来确定圆心的位置。
步骤2:找出圆心的极坐标表示在确定圆心所在的象限后,可以通过观察圆心在该象限上的位置,得出其极坐标表示。
使用极坐标中的角度和距离值来表示圆心。
步骤3:找出圆的半径一旦得到了圆心的极坐标表示,可以通过测量从圆心到任意一点的距离来确定圆的半径。
选择一个点作为参考点,并测量它与圆心之间的距离。
此距离即为圆的半径。
示例让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演示如何通过圆的极坐标方程找出圆心和半径。
假设我们有一个圆的极坐标方程如下:r = 3步骤1:确定圆心在极坐标系中的位置由于圆具有旋转对称性,我们只需观察第一象限即可。
假设圆心位于第一象限。
步骤2:找出圆心的极坐标表示在第一象限中,我们可以看到圆心位于极坐标系的第一象限上方。
假设圆心的极坐标表示为(θ, r),其中θ是一个角度值,r是距离原点的距离。
假设θ = 45°。
步骤3:找出圆的半径为了找出圆的半径,我们需要测量从圆心到任意一点的距离。
假设我们选取(1, 1)作为参考点,测量其与圆心的距离。
经测量,我们发现该距离为3。
因此,该圆的圆心位于第一象限的(45°, 3)处,半径为3。
结论本文介绍了如何通过圆的极坐标方程找出圆心和半径的方法。
通过观察圆的对称性,确定圆心的位置;通过观察圆心所在象限的位置,确定圆心的极坐标表示;通过测量距离,确定圆的半径。
天津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天津市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数学试卷(答案在最后)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9个小题,每题5分,共45分.)1.直线0x +-=的倾斜角为()A.6πB.4π C.23π D.56π【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直线方程求出直线斜率,再根据斜率和倾斜角间的关系即可求出倾斜角.【详解】0x +-=可化为:83y x =-+,∴直线的斜率为3-,设直线的倾斜角α,则tan 3α=-,∵[)0,πα∈,∴5π6α=.故选:D .2.3a =-是直线()1:130l ax a y +--=与直线()()2:12320l a x a y -++-=互相垂直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两直线互相垂直求出a 的值,从而判断结论.【详解】因为直线()1:130l ax a y +--=与直线()()2:12320l a x a y -++-=互相垂直,所以()()()11230a a a a -+-+=,解得1a =或3a =-,所以3a =-是直线()1:130l ax a y +--=与直线()()2:12320l a x a y -++-=互相垂直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 .3.设x ,y ∈R ,向量(,1,1),(1,,1),(2,4,2)a x b y c ===- ,且,a c b c ⊥ ∥,则|2|a b +=()A.B. C.3D.【答案】B 【解析】【分析】由向量的关系列等式求解x ,y 的值,再运用向量的数乘及加法的坐标表示公式,结合向量的模计算得出结果.【详解】解:向量(,1,1),(1,,1),(2,4,2)a x b y c ===-,且,a c b c ⊥ ∥,∴2420124a c x y⋅=-+=⎧⎪⎨=⎪-⎩,解得12x y =⎧⎨=-⎩∴2(21,2,3)(3,0,3)a b x y +=++=,∴|2|a b +==B 正确.故选:B .4.圆2240x x y -+=与圆22430x y x +++=的公切线共有A.1条 B.2条C.3条D.4条【答案】D 【解析】【分析】把两个圆方程化成标准方程,分别求出两圆的圆心坐标及两圆的半径,比较圆心距与两圆半径和与差的关系,判断出两圆的位置关系,进而可以判断出有几条公切线.【详解】2240x x y -+=⇒222(2)2x y -+=圆心坐标为(2,0)半径为2;22430x y x +++=⇒222(2)1x y ++=圆心坐标为(2,0)-,半径为1,圆心距为4,两圆半径和为3,因为4>3,所以两圆的位置关系是外离,故两圆的公切线共有4条.故本题选D.【点睛】本题重点考查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公切线的条数.解决的方法就是利用圆的标准方程求出圆心坐标以及半径,比较圆心距与两圆半径和差的关系.5.已知点M 是圆22:1C x y +=上的动点,点()2,0N ,则MN 的中点P 的轨迹方程是()A.()22114x y -+=B.()22112x y -+=C.()22112x y ++=D.()22114x y ++=【答案】A 【解析】【分析】设出线段MN 中点的坐标,利用中点坐标公式求出M 的坐标,根据M 在圆上,得到轨迹方程.【详解】设线段MN 中点(,)P x y ,则(22,2)M x y -.M 在圆22:1C x y +=上运动,22(22)(2)1x y ∴-+=,即221(1)4x y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中点的坐标公式、求轨迹方程的方法,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6.如图,已知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棱长均为2,则异面直线1A B 与1B C所成角的余弦值是A.32B.12C.14D.0【答案】C 【解析】【分析】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结合空间向量的结论求解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余弦值即可.【详解】以AC 的中点O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则:()10,1,2A -,)B,)12B ,()0,1,0C ,向量)12A B =-,()12B C =-,11cos ,A B B C <> 1111A B B C A B B C ⋅=⨯=14=.本题选择C 选项.【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求解,空间向量的应用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和计算求解能力.7.圆223x y +=与圆223330x y x y m +-+-=的公共弦所在的直线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2,则m 的值为()A.3-B.1- C.3D.3或1-【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联立两个圆的方程,可得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的直线的方程,由直线的方程可得该直线与x ,y 轴交点的坐标,进而可得1|1||1|22m m ⨯-⨯-=,解可得m 的值,即可得答案.【详解】根据题意,圆223x y +=与圆223330x y x y m +-+-=,即2222303330x y x y x y m ⎧+-=⎨+-+-=⎩,两式相减可得:10x y m -+-=,即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的直线的方程为10x y m -+-=,该直线与x 轴的交点为(1,0)m -,与y 轴的交点为(0,1)m -,若公共弦所在的直线和两坐标轴所围成图形的面积为2,则有1|1||1|22m m ⨯-⨯-=,变形可得:2(1)4m -=,解可得:3m =或1-;故选:D8.已知直线l :10()x ay a R +-=∈是圆22:4210C x y x y +--+=的对称轴.过点(4,)A a -作圆C 的一条切线,切点为B ,则||AB =A.2B. C.6D.【答案】C 【解析】【详解】试题分析:直线l 过圆心,所以1a =-,所以切线长6AB ==,选C.考点:切线长9.设m R ∈,过定点A 的动直线0x my +=和过定点B 的动直线30mx y m --+=交于点(,)P x y ,则PA PB +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答案】B 【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易得(0,0),(1,3)A B .设(,)P x y ,则消去m 得:2230x y x y +--=,所以点P 在以AB 为直径的圆上,PA PB ⊥,所以222||||10PA PB AB +==,令,PA PB θθ==,则)4PA PB πθθθ+==+.因为0,0PA PB ≥≥,所以02πθ≤≤.所以sin()124πθ≤+≤PA PB ≤+≤.选B.法二、因为两直线的斜率互为负倒数,所以PA PB ⊥,点P 的轨迹是以AB 为直径的圆.以下同法一.【考点定位】1、直线与圆;2、三角代换.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3450x y +-=与圆224x y +=相交于,A B 两点,则弦AB 的长等于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分析】利用圆的弦长公式,结合点线距离公式即可得解.【详解】因为圆224x y +=的圆心为()0,0O ,半径2r =,它到直线3450x y +-=的距离1d ==,所以弦AB的长AB ==故答案为:11.已知实数x ,y 满足方程22410x y x +-+=.则yx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_.【解析】【分析】当直线y kx =与圆相切时,k 取得最值,利用切线的性质求出k ;【详解】解:设圆22:410C x y x +-+=,即22(2)3x y -+=.设yk x=,则当直线y kx =与圆C 相切时,直线斜率最大或最小,即k 最大或最小.如图所示:设直线y kx =与圆C 切于第一象限内的点A,则AC =2OC =,1OA ∴=,tan ACk AOC OA∴=∠==,由图象的对称性可知当y kx =与圆C相切于第四象限内时,k =∴yx.【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线的斜率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应用,直线和圆相切的性质,属于中档题.12.直线12:310,:2(1)10l ax y l x a y ++=+++=,若12//l l ,则a 的值为______;此时1l 与2l 的距离是______.【答案】①.3-②.12【解析】【分析】由直线平行的判定列方程求参数a ,注意验证排除重合的情况,再根据平行线距离公式求距离.【详解】由12//l l ,则(+1)=6a a ,即2+6=(+3)(2)=0a a a a --,可得3a =-或=2a ,当3a =-时,12:3+3+1=0,:22+1=0l x y l x y --,符合题设;当=2a 时,12:2+3+1=0,:2+3+1=0l x y l x y 为同一条直线,不合题设;综上,3a =-,此时1211:=0,:+=032l x y l x y ---,所以1l 与2l 的距离11|+|2312d .故答案为:3-,1213.如图,在平行六面体中,2AB =,1AD =,14AA =,90DAB ∠=︒,1160DAA BAA ∠=∠=︒,点M 为棱1CC 的中点,则线段AM 的长为______.【答案】【分析】利用向量数量积求得向量AM的模,即可求得线段AM 的长【详解】112AM AB BC CM AB AD AA =++=++则AM ==即线段AM14.已知()0,3A ,点P 在直线30x y ++=,圆C :22420x y x y +--=,则PA PC +最小值是______.【答案】【解析】【分析】求出点A 关于直线30x y ++=的对称点B 的坐标,可得PA PC +的最小值BC .【详解】因为22:420C x y x y +--=可转化为:22(2)(1)5x y -+-=,则圆心为()2,1C ,半径为r =.设A 关于直线30x y ++=的对称点B 的坐标为(),a b ,则:3302231a b b a +⎧++=⎪⎪⎨-⎪=⎪-⎩,解得63a b =-⎧⎨=-⎩,即()6,3B --,所以+=+PA PC PB PC 的最小值是==BC故答案为:15.若直线220kx y k ++-=与曲线1x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答案】[),15,3⎛⎫-∞--⋃+∞ ⎪ ⎪⎝⎭【解析】【分析】1x +=,表示圆心为()1,1C ,半径2r =,在直线1x =及右侧的半圆,作出直线220kx y k ++-=与半圆,利用数形结合即得.【详解】方程220kx y k ++-=是恒过定点(2,2)P -,斜率为k -的直线,1x +=,即22(1)(1)4(1)x y x -+-=≥,表示圆心为()1,1C ,半径2r =,在直线1x =及右侧的半圆,半圆弧端点(1,1),(1,3),A B -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直线220kx y k ++-=与半圆22:(1)(1)4(1C x u x -+-=≥),如图,当直线220kx y k ++-=与半圆C2=,且0k ->,解得2613k -=+,又5PB k =-,所以13k ->+或5k -≤-,所以13k <--或5k ≥.故答案为:[),15,3⎛⎫-∞--⋃+∞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6.已知a ,b ,c 分别为锐角三角形ABC 三个内角,,A B C 2sin a C =.(1)求A ;(2)若a =2b =,求c ;(3)若2cos 3B =,求()cos 2B A +的值.【答案】(1)π3(2)3(3)141518+-【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由正弦定理以及锐角三角形可得π3A =;(2)利用余弦定理解方程可得3c =;(3)根据二倍角以及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即可计算出()1cos 218B A ++=-.【小问1详解】由于π02C <<,所以sin 0C ≠,2sin a C =2sin sin C A C =,所以sin 2A =,且三角形ABC 为锐角三角形,即π0,2A ⎛⎫∈ ⎪⎝⎭所以π3A =.【小问2详解】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知2222471cos 242b c a c A bc c +-+-===,即2230c c --=,解得3c =或1c =-(舍),故3c =.【小问3详解】由2cos 3B =,可得sin 3B =,所以22451cos 2cos sin 999B B B =-=-=-,2sin 22sin cos 2339B B B ==⨯⨯=()114531415cos 2cos 2cos sin 2sin 929218B A B A B A ++=-=-⨯-⨯=-,即()1cos 218B A ++=-17.如图,在三棱台111ABC A B C -中,90BAC ∠=︒,4AB AC ==,111112A A A B AC ===,侧棱1A A ⊥平面ABC ,点D 是棱1CC 的中点.(1)证明:1BB ⊥平面1AB C ;(2)求点1B 到平面ABD 的距离;(3)求点C 到直线1B D 的距离.【答案】(1)见解析(2)5(3)7【解析】【分析】(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证明线线垂直;(2)利用向量法求由点到面的距离公式求解;(3)利用向量中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解.【小问1详解】以点A 为原点,分别以AB ,AC ,1AA 所在的直线为x ,y ,z 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则()0,0,0A ,()4,0,0B ,()0,4,0C ,()10,0,2A ,()12,0,2B ,()10,2,2C ,()0,3,1D ,()12,0,2BB =- ,()12,0,2AB =u u u u r ,11440BB AB ⋅=-+= ,10BB AC ⋅= ,∴11BB AB ⊥,1BB AC ⊥,又∴1AB AC A = ,1AB ,AC ⊂平面1AB C ,∴1BB ⊥平面1AB C【小问2详解】设平面ABD 的法向量(),,m x y z = ,取()4,0,0AB = ,()0,3,1AD = 则00m AB m AD ⎧⋅=⎪⎨⋅=⎪⎩ ,即4030x y z =⎧⎨+=⎩,故03x z y =⎧⎨=-⎩令1y =,解得0x =,3z =-故平面ABD 的一个法向量()0,1,3m =- ,点1B 到平面ABD的距离15m d AB m⋅=== .【小问3详解】()12,3,1B D =-- ,()0,1,1CD =- ,∴11CD B D B D⋅== ∴点C 到直线1B D距离7d ===.18.求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方程.(1)过点()2,4M ,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l 的方程;(2)已知()3,3A -,()1,1B ,两直线1:240l x y -+=,2:4350l x y ++=交点为P ,求过点P 且与,A B 距离相等的直线方程;(3)经过点()2,1M ,并且与圆2268240x y x y +--+=相切的直线方程.【答案】(1)20x y -=或60x y +-=;(2)20x y +=或30x y -+=;(3)4350x y --=或2x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分直线l 过原点和直线l 不过原点时,两种情况讨论,结合直线的截距式方程,即可求解;(2)联立方程组求得()2,1P -,分直线l 过点P 且与AB 平行和直线l 过点P 和AB 中点N ,求得直线l 的斜率,结合点斜式方程,即可求解;(3)根据题意,求得圆心()3,4O ,半径1r =,分切线斜率存在和切线斜率不存在,两种情况讨论,求得切线的方程,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1)当直线l 过原点时,可得所求直线为2y x =,即20x y -=,满足题意;当直线l 不过原点时,设直线l 的方程为1x y a a +=,其中0a ≠,代入()2,4M ,可得241a a+=,解得6a =,所以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166x y +=,即60x y +-=,综上可得,直线l 的方程为20x y -=或60x y +-=.(2)由题意,联立方程组2404350x y x y -+=⎧⎨++=⎩,解得21x y =-⎧⎨=⎩,所以()2,1P -,当直线l 过点P 且与AB 平行,可得2142AB k ==--,即直线l 的斜率12l k =-,所以直线l 的方程()1122y x -=-+,即20x y +=;当直线l 过点P 和AB 中点N ,因为()3,3A -,()1,1B ,可得()1,2N -,则111PN k ==,所以直线l 的方程12y x -=+,即30x y -+=,综上,满足条件直线方程为20x y +=或30x y -+=.(3)将圆的方程,化为()()22341x y -+-=,可得圆心()3,4O ,半径1r =,将点()2,1M 代入,可得()()2223141-+->,所以点M 在圆外,①当切线斜率存在时,设切线方程为()12y k x -=-,即210kx y k --+=,1==,解得43k =,所以所求直线的方程为481033x y --+=,即4350x y --=;②当切线斜率不存在时,此时过点()2,1M 的直线方程为2x =,此时满足圆心到直线2x =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即直线2x =与圆相切,符合题意,综上可得,所求切线为4350x y --=或2x =.19.如图所示,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AD AB ⊥,22AB BC AD ===,四边形EDCF 为矩形,CF =EDCF ⊥平面ABCD .(1)求证:DF ∕∕平面ABE ;(2)求平面ABE 与平面EFB 夹角的余弦值;(3)在线段DF 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直线BP 与平面ABE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4,若存在,求出线段BP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见解析(2)53131(3)存在,2BP =【解析】【分析】(1)取BC 中点G ,连接DG ,证明DA 、DG 、DE 两两垂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先证明直线向量与平面法向量数量积为零,进而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2)利用向量法即可求出二面角的余弦值;(3)假设存在,设(),01DP DF λλ=≤≤,利用向量法根据线面角求出λ,从而可得出答案.【小问1详解】证明:取BC 中点G ,连接DG ,因为112BG BC AD ===,又因为//AD BC ,所以四边形ABGD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DG AB ∕∕,又因为AB AD ⊥,所以DA DG ⊥,因为四边形EDCF 为矩形,所以ED CD ⊥,又因为平面EDCF ⊥平面ABCD ,平面EDCF ⋂平面ABCD CD =,所以ED ⊥平面ABCD ,又,DA DG ∈平面ABCD ,所以ED DA ⊥,ED DG ⊥,于是DA 、DG 、DE 两两垂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1,0,0,1,2,0,,1,2,A B E F -,则(0AB = ,2,0),(1AE =- ,0,(1DF =- ,2,设平面ABE 的法向量为(m x =,y ,)z,200AB m y AE m x ⎧⋅==⎪⎨⋅=-+=⎪⎩ ,令1z =,m = ,0,1),因为0DF m ⋅== ,所以DF m ⊥ ,又因为DF ⊂平面ABE ,所以DF ∕∕平面ABE ;【小问2详解】解:(1BE =- ,2-,(2BF =- ,0,设平面BEF 的法向量为(n a =,b ,)c,2020BE n a b BF n a ⎧⋅=--+=⎪⎨⋅=-+=⎪⎩,可取n =,4),cos ,31m n m n m n ⋅===⋅ ,所以平面ABE 与平面EFB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53131;【小问3详解】假设存在,设(),01DP DF λλ=≤≤,则(),2DP DF λλλ==- ,()1,2,0BD =--所以()1,2BP BD DF λλ=+=--- ,因为直线BP 与平面ABE所成角的正弦值为4,所以cos ,4BP m BP m BP m ⋅=== ,解得12λ=或14,当12λ=时,33,1,22BP ⎛=-- ⎝⎭,2BP =,当14λ=时,533,,424BP ⎛=-- ⎝⎭,2BP =,所以存在点P ,使得直线BP 与平面ABE所成角的正弦值为4,2BP =.20.已知圆M与直线340x -+=相切于点(,圆心M 在x 轴上.(1)求圆M 的标准方程;(2)若直线()()():21174l m x m y m m +++=+∈R 与圆M 交于P ,Q 两点,求弦PQ 的最短长度;(3)过点M 且不与x 轴重合的直线与圆M 相交于A ,B 两点,O 为坐标原点,直线OA ,OB 分别与直线=8x 相交于C ,D 两点,记OAB △,OCD 的面积为1S ,2S ,求12S S 的最大值.【答案】(1)22(4)16x y -+=(2)(3)12S S 的最大值为14【解析】【分析】(1)设圆的方程为222()x a y r -+=,再由直线340x +=与圆相切于点,可得关于a 与r 的方程组,求得a 与r 的值,则圆M 的方程可求;(2)直线(21)(1)74()m x m y m m R +++=+∈恒过定点(3,1),且该点在圆内,当直线截圆的弦以定点(3,1)为中点时,弦长最短;(3)由题意知,π2AOB ∠=,设直线OA 的方程为=y kx ,与圆的方程联立求得A 的坐标,同理求得B 的坐标,进一步求出C 与D 的坐标,写出12S S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小问1详解】解:由题可知,设圆的方程为222()x a y r -+=,由直线340x +=与圆相切于点,得22(1)+7=11a r a⎧-⎪⎨-⎪-⎩,解得=4a ,4r =,∴圆的方程为22(4)16x y -+=;【小问2详解】解:由直线:(21)(1)74(R)l m x m y m m +++=+∈有:(27)(4)0m x y x y +-++-=;得2+7=0+4=0x y x y -⎧⎨-⎩,即=3=1x y ⎧⎨⎩即直线l 恒过定点(3,1);又22(34)1216-+=<,即点(3,1)在圆C 内部;圆C 的圆心为(4,0)C ;设直线l 恒过定点(3,1)P ;当直线l 与直线CP 垂直时,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最长,此时弦长最短;此时||CP ===【小问3详解】解:由题意知,π2AOB ∠=,设直线OA 的斜率为(0)k k ≠,则直线OA 的方程为=y kx ,由22=+8=0y kx x y x ⎧⎨-⎩,得22(1)80k x x +-=,解得=0=0x y ⎧⎨⎩或228=1+8=1+x k k y k ⎧⎪⎪⎨⎪⎪⎩,则点A 的坐标为2288(,)11k k k ++,又直线OB 的斜率为1k-,同理可得:点B 的坐标为22288(,)11k k k k-++由题可知:8(8,8),(8,C k D k-,∴12||||||||.||||||||S OA OB OA OB S OD OC OC OD ==,又 228||11||81A C x OA k OC x k+===+,同理22||||1OB k OD k =+,∴2142222221112141222S k S k k k k k k==++++⋅+ .当且仅当||1k =时等号成立.∴12S S 的最大值为14.【点睛】本题考查圆的方程的求法,考查含参直线过定点问题及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应用,训练了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中档题.。
圆的标准方程
第四章圆与方程教材分析本章在“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的基础上,在直角坐标系中建立圆的方程,并通过圆的方程,研究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在直角坐标系中,建立几何对象的方程,并通过方程研究几何对象,这是研究几何问题的重要方法通过坐标系,把点与坐标、曲线与方程联系起来,实现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结合一、内容与课程学习目标本章主要内容是在直角坐标系中建立圆的方程,并通过圆的方程,研究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本章学习,要使学生达到如下学习目标:1.回顾确定圆的几何要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并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2.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3.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4.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5.通过具体情境,感受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必要性,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系刻画点的位置6.通过表示特殊长方体(所有棱分别与坐标轴平行)顶点的坐标,探索并得出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二、内容安排本章内容共分三节,约需9课时,具体课时分配如下(仅供参考):4.1 圆的方程约2课时4.2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约4课时4.3 空间直角坐标系约2课时小结约1课时1.“直线与方程”一章研究了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直线之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应用本章在第三章的基础上,学习圆的有关知识——圆的标准方程、圆的一般方程;继续运用“坐标法”研究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几何问题;学习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有关知识,用坐标表示简单的空间的几何对象2.“圆的方程”一节包括圆的标准方程、圆的一般方程两部分首先提出确定圆的几何要素这个问题,指出圆心和半径是确定一个圆最基本的要素,然后引导学生用代数的语言(方程)描述圆,进而得到圆心为C(a,b),半径为r的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对圆的标准方程进行变形,可以得出圆的一般方程,它们是表示圆的方程的两种形式3.“直线、圆的位置关系”中,先从几何角度指出它们之间的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然后用方程去描述它们,通过方程研究直线、圆的位置关系最后安排了直线与圆的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平面几何问题方面的应用通过方程,研究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是本章的主要内容之一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1)曲线C1与C2有无公共点,等价于由它们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有无实数解.方程组有几组实数解,曲线C1与C2就有几个公共点;方程组没有实数解,C1与C2就没有公共点(2)运用平面几何知识,把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结论转化为相应的代数问题在本节的最后,进一步指出用坐标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三部曲”:第一步: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和方程表示问题中涉及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第二步:通过代数运算,解决代数问题;第三步:把代数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结论4.“空间直角坐标系”包括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概念,用坐标表示空间中简单的几何对象,以及空间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5.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坐标法”,认识信息技术在探求轨迹方面的作用,本章安排了“阅读与思考坐标法与机器证明”和“探究与发现用《几何画板》探求点的轨迹(圆)”“阅读与思考坐标法与机器证明”介绍了坐标法、笛卡儿、坐标法与机器证明之间的关系、机器证明的思想,以及在机器证明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的我国著名数学家吴文俊先生目的是拓广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我国数学家作出的重大贡献,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数学的兴趣“探究与发现用《几何画板》探求点的轨迹(圆)”介绍了《几何画板》在探求点的轨迹,帮助学生猜想、发现方面的作用三、几个问题1.始终贯穿“坐标法”的思想解析几何的特点是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图形对于义务教育阶段中判断圆与直线、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方法,学生并不陌生这里研究问题的方法与以前不同,这就是坐标法.在建立圆的标准方程时,首先帮助学生回顾确定圆的要素,然后利用坐标法来刻画圆,建立了圆的标准方程;判断圆与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首先回顾义务教育阶段如何判断圆与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然后利用坐标法研究它们从另一个角度看,既然圆、直线都可以用方程来刻画,那么就可以通过对方程的研究来研究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这就是两曲线是否有公共点的问题,即它们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有没有实数解的问题本章在进行圆与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判断时,常常采用这两种方法.2.从一个或几个数学问题展开知识内容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引入知识内容时,常设置一个或几个问题,创设一种情境,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引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比如“4. 1.2圆的一般方程”,提出了两个思考题思考:方程x2+y2-2x+4y+1=0表示什么图形?方程x2+y2-2x-4y+6=0表示什么图形?实际上,对方程x2+y2-2x-4y+6=0配方,得(x-1)2+(y-2)2=-1,这个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紧接着,教科书又提出一个让学生探究的问题探究:形如x2+y2+Dx+Ey+F=0的方程在什么条件下表示圆?教科书环环相扣,把学生引入一个又一个“愤”与“悱”的境地,使得学生通过问题的解决学习新的知识3.关注结论形成的过程,通过思考、探究,得出结论本章在编写时注意呈现方式,不直接给出结论,让学生证明而是把结论放在学生经过一系列数学活动之后,通过思考、探究,得出结论比如,用“坐标法”解决问题的“三部曲”就是通过解决一系列问题后得出在例题的呈现时,增加了分析的过程,重点分析解题的思路在探求点的轨迹时,提倡先用信息技术工具探究轨迹的形状,对问题有一个直观的了解,然后再分析轨迹形成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得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理清思路,制订合理的解题策略4.充分利用教科书边空,提出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强调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利用教科书边空不失时机地提出一些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例如:(1)当一个问题解决之后,询问“还有其他不同的解法吗?”或者是“有更好的解法吗?”(2)当同一个问题有两种解法时,要求比较它们的优劣如“请同学们比较这两种证明方法,并指出各自的特点?”在比较中加深理解,促使学生养成解题后反思的良好习惯.(3)当同一个问题有多种解法时,要求学生在教科书已经给出一种或两种解法的基础上再给出一种归纳、抽象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问题解决之后,要求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归纳例如,“4. 1.1圆的标准方程”,在学习了例2与例3之后,提出“比较例2和例3,你能归纳出求任意三角形外接圆的标准方程的两种方法吗?”通过问题的开放性,触类旁通地提出问题比如,研究圆C1:x2+y2+2x+8y-8=0与圆C2:x2+y2-4x-4y-2=0的关系时,把它们的方程相减,得到x+2y-1=0在边空处要求“画出圆C1与C2以及方程x+2y-1=0表示的直线,你发现了什么?你能说明为什么吗?”更进一步,能否说,要研究圆C1与圆C2的关系只要研究直线x+2y-1=0与C1(或C2)的关系就可以了呢?这一问题,不仅体现了“化归”的思想,而且是颇具思考价值的.5.注意加强与实际问题、其他学科的联系本章内容的选择尽可能加强与学生的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比如,为说明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必要性,设置了一个渔船能否避开台风的问题:一艘轮船在沿直线返回港口的途中,接到气象台的台风预报:台风中心位于轮船正西70 km处,受影响的范围是半径长为30 km的圆形区域. 已知港口位于台风中心正北40 km处,如果这艘轮船不改变航线,那么它是否会受到台风的影响?在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部分,设置了与圆拱桥有关的计算题学习空间直角坐标系时,要求写出食盐晶胞中钠原子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等等6.介绍科技成果,渗透数学文化本章通过设置“阅读与思考坐标法与机器证明”栏目,介绍科学家、数学史、数学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等,机器证明几何定理是坐标法的精彩应用,我国数学家吴文俊先生在这方面有着重要的贡献,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机器证明几何定理研究的历史四、对教学的几个建议1.认真把握教学要求教学中,注意控制教学的难度,避免进行综合性强、难度较大的数学题的训练,避免在解题技巧上做文章比如,义务教育阶段“空间与图形”部分涉及的许多结论都可以用坐标法来加以证明,而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要求已经有所改变因此,用坐标法证明平面几何题要求不宜过高,适可而止再如,教科书不介绍圆的切线方程x0x+y0y=r2,这并不是说不涉及圆与直线相切这一位置关系与直线相切这一位置关系的判断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长;另一种是利用它们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只有一组实数解2.关注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不怕重复《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坐标法”应贯穿平面解析几何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不断地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应自始至终强化这一思想方法,这是解析几何的特点教学中注意“数”与“形”的结合,在通过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对象的位置关系以后,还可以画出其图形,验证代数结果;同时,通过观察几何图形得到的数学结论,对结论进行代数证明,不应割断它们之间的联系,只强调其一方面3.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学中,注意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增强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例如,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它们的简单应用,探究点的轨迹等内容,可以先让学生画一画、想一想,然后进行代数论证“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设置目的之一就是想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采取启发、引导、讨论,先学后教.4.关注信息技术的应用平面解析几何是一门典型的数与形结合的学科,信息技术在加强几何直观,促使数与形结合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认识所研究的曲线在动态演示中,观察曲线的性质,在直观了解的基础上,寻求形成这些性质的原因以及代数表示通过对方程的研究,了解曲线与曲线的关系时,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进一步验证得到的结果,为抽象的认识增添了形象的支持在探究点的轨迹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探究轨迹的形状等等4.1.1 圆的标准方程教学目标: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心、半径写出圆的标准方程2.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3.进一步培养学生能用解析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圆的标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注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教学难点: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教学方式:启发、引导、讨论,先学后教.教学过程:1.情境设置:在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直线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圆作为平面几何中的基本图形,确定它的要素又是什么呢?什么叫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何一条直线都可用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来表示,那么,原是否也可用一个方程来表示呢?如果能,这个方程又有什么特征呢? 探索研究:2.探索研究:确定圆的基本条件为圆心和半径,设圆的圆心坐标为A(a,b),半径为r (其中a 、b 、r 都是常数,r>0)设M(x,y)为这个圆上任意一点,那么点M 满足的条件是(引导学生自己列出)P={M||MA|=r},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让学生写出点M 适合的条件r = ①化简可得:222()()x a y b r -+-= ② 引导学生自己证明222()()x a y b r -+-=为圆的方程,得出结论 方程②就是圆心为A(a,b),半径为r 的圆的方程,我们把它叫做圆的标准方程3、知识应用与解题研究例1.写出圆心为(2,3)A -半径长等于5的圆的方程,并判断点12(5,7),(1)M M --是否在这个圆上 分析探求:可以从计算点到圆心的距离入手探究:点00(,)M x y 与圆222()()x a y b r -+-=的关系的判断方法:(1)2200()()x a y b -+->2r ,点在圆外(2)2200()()x a y b -+-=2r ,点在圆上(3)2200()()x a y b -+-<2r ,点在圆内例2. ABC ∆的三个顶点的坐标是(5,1),(7,3),(2,8),A B C --求它的外接圆的方程师生共同分析:从圆的标准方程222()()x a y b r -+-= 可知,要确定圆的标准方程,可用待定系数法确定a b r 、、三个参数.(学生自己运算解决)例3.已知圆心为C 的圆:10l x y -+=经过点(1,1)A 和(2,2)B -,且圆心在:10l x y -+=上,求圆心为C 的圆的标准方程.师生共同分析: 如图确定一个圆只需确定圆心位置与半径大小.圆心为C 的圆经过点(1,1)A 和(2,2)B -,由于圆心C 与A,B 两点的距离相等,所以圆心C 在险段AB 的垂直平分线m 上,又圆心C 在直线l 上,因此圆心C 是直线l 与直线m 的交点,半径长等于CA 或CB (教师板书解题过程 )总结归纳:(教师启发,学生自己比较、归纳)比较例(2)、例3可得出ABC ∆外接圆的标准方程的两种求法:根据题设条件,列出关于a b r 、、的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到a b r 、、得值,写出圆的标准方程.根据确定圆的要素,以及题设条件,分别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大小,然后再写出圆的标准方程.练习:课本127p 第1、3、4题提炼小结:1、 圆的标准方程2、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3、 根据已知条件求圆的标准方程的方法作业:课本130p 习题4.1第2、3、4题。
施工测量中的坐标、高程的几种计算方法
4211521095摘要:施工测量中的坐标、高程的几种计算方法,利用CAD、EXCEL、软件以及程序计算器互相校核,为外业提供准确的数据,从而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施工放样坐标、高程计算。
1概况“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测量工作向来被称为工程施工的“粮草"。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年来随着全站仪等光电仪器的使用,使我们的测量外业工作变的日益轻松.但是不管仪器怎么先进,我们的内业工作确一直是测量的重头戏。
测量内业计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施工.2施工测量内业计算测量内业的计算,主要是施工放样的坐标计算和高程计算.CAD、EXCEL、测量软件以及程序计算器的使用给我们的计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而且几种方法的互相检算也保证了我们内业资料的正确性。
现结合本人的经验,就上述几种方法作一介绍. 2。
1 利用CAD制图计算(1)施工放样的资料计算在施工放样的资料计算,首先我们利用CAD结合施工所使用的坐标系绘制所建工程的平面图,把所有的结构物按照实际坐标跃然于纸上.在这个步骤中最主要关键的问题是坐标系的转换。
大地坐标系中上方为正北方向,代表的是X轴,而在CAD中X州代表的为正东方向,所以在绘图中我们要利用CAD的UCS工具条中的坐标轴旋转UCS功能,利用Z轴旋转把UCS旋转90度,然后利用X轴旋转把UCS旋转90度,如图所示:然后按照图纸所给的控制点坐标和所给的结构物与控制点坐标的相对关系,把结构物一一绘制到CAD中。
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必须一步步找到结构物的每个关键点与控制点的相对关系.不能按照图纸所给的结构物坐标绘制。
做完这一步我们可以对设计的资料进行复核了。
按照设计所给的点在CAD上选取就可以了。
外业放样的资料读取。
1、按照坐标放样,我们之需要在图纸上选取我们需要的点为即可。
2、极坐标的放样的放样有两个方案,一个是把坐标选取后用计算器算;一个是在图纸上绘制致镜点坐标和后视点坐标。
然后量取放样点所需的角度和距离。
直线的极坐标方程及柱坐标系和球坐标系课件
新课讲授 例题1:求过极点,倾角为 4 的射线 的极坐标方程。 M 分析: 如图,所求的射线 上任一点的极角都 ﹚ 4 o x 是 / 4,其 极径可以取任意的非负数。故所求 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
4 ( 0)
思考: 5 1、求过极点,倾角为 的射线的极 4 5 坐标方程。 易得 ( 0 ) 2、求过极点,倾角为 坐标方程。
点M(ρ 0,θ 0),且极轴到此直线的角为α ,直 线l的极坐标方程为: ρ sin(α -θ ) =
ρ 0sin(α -θ 0)
.
阅读课本P16---17
了解柱坐标系的定义, 以及如何用
柱坐标系描述空间中的点.
z 设P是空间任意一点, P(ρ,θ,Z) 在oxy平面的射影为Q, 用(ρ ,θ )(ρ ≥0, 0≤θ <2π )表示点Q o y 在平面oxy上的极坐标, θ 点P的位置可用有 Q x 序数组(ρ ,θ ,z)表示. 把建立上述对应关系的坐标系叫做柱 坐标系. 有序数组(ρ ,θ ,Z)叫点P的柱 坐标,记作(ρ ,θ ,Z). 其中 ρ ≥0, 0≤θ < 2π , -∞<Z<+∞
柱坐标系又称半极坐标系,它是由 平面极坐标系及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 一部分建立起来的. 空间点P的直角坐标(x, y, z)与柱坐 标 (ρ ,θ ,Z) 之间的变换公式为
x cos y sin z z
设点的直角坐标为(1,1,1),求它 在柱坐标系中的坐标.
由已知的对称直线的问题关于sin12一个圆的方程为在极坐标系中已知sinsin直线的方程是相切的一条化为极坐标方程为圆的方程为那么一条与此圆相切的面积所围成的的面积积就是扇形解
§1.3.2直线的极坐标方程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说课稿24.2.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说课稿24.2.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一. 教材分析《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4章《圆》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点和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包括点在圆内、点在圆上、点在圆外三种情况。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为后续学习圆的性质和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对图形的性质和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对于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自主探索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能够判断一个点在圆内、圆上还是圆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尝试、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
2.难点:理解和掌握点和圆位置关系的内在联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发现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几何模型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象,如硬币、篮球等,引导学生关注圆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探索:让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动手画图、讨论等方式,探索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3.引导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点和圆位置关系的规律,总结出点和圆的判断方法。
4.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课堂小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6.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拓展性的作业,让学生课后继续思考和探索。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采用流程图、图示、列表等形式,展示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练习成绩等方面进行。
高一数学(文)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空间直角坐标系苏教版知识精讲
高一数学(文)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空间直角坐标系苏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空间直角坐标系二.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并能用圆心距和半径之间的大小关系来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2、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定义、建立方程、会用空间直角坐标系刻画点的位置。
3、掌握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及空间两点间中点坐标公式。
三. 知识要点:(一)圆和圆的位置关系1、外离2、外切3、内切4、相交5、内含判断方法:第一步 计算两圆的半径12,r r ;第二步 计算两圆的圆心距d ;第三步 根据d 与12,r r 之间的关系,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
12d r r >+⇔圆和圆外离 12d r r =+⇔圆和圆外切1212r r d r r -<<+⇔圆和圆相交 12d r r =-⇔圆和圆内切 12d r r <-⇔圆和圆内含二、空间点的直角坐标系 1、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定义过定点O ,作三条互相垂直的数轴,它们都以O 为原点且一般具有相同的长度单位.这三条轴分别叫做x 轴(横轴)、y 轴(纵轴)、z 轴(竖轴);统称坐标轴。
通常把x 轴和y 轴配置在水平面上,而z 轴则是铅垂线;它们的正方向要符合右手规则,即以右手握住z 轴,当右手的四指从正向x 轴以90角度转向正向y 轴时,大拇指的指向就是z 轴的正向,这样的三条坐标轴就组成了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点O 叫做坐标原点。
(如下图所示)说明:(1)三条坐标轴中的任意两条可以确定一个平面,这样定出的三个平面统称坐标面。
过x 轴与y 轴,y 轴与z 轴及z 轴与x 轴的平面分别称为: xOy 面,yOz 面,zOx 面。
(2)三个坐标平面将空间分成八个卦限。
空间直角坐标系共有八个卦限2、空间点和坐标设点M 为空间一已知点。
我们过点M 作三个平面分别垂直于x 轴、y 轴、z 轴,它们与x 轴、y 轴、z 轴的交点依次为P 、Q 、R ,这三点在x 轴、y 轴、z 轴的坐标依次为x 、y 、z 。
(完整)空间点线面之间位置关系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2.1.3 — 2.1.4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①柱体的体积 V S底 h
②锥体的体积
V
1 3 S底
h
③台体的体积
V 13(S上上 S S下下 S ) h
④球体的体积V 4 R3 3
1、直线与平面有三种位置关系: (1)直线在平面内 —— 有无数个公共点 (2)直线与平面相交 ——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3)直线在平面平行 —— 没有公共点 指出: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情况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可用 a
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1 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
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β
P
α ·L
3.直观图:直观图通常是在平行投影下画出的空间图形。
共面直 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4.斜二测法:在坐标系 x 'o ' y ' 中画直观图时,已知图形中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保持平行性不变,平行于 x
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 AC、平面 ABCD 等。
(1)多面体——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
3 三个公理:
旋转体——把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形成的封闭几何体。其中,这条定直 (1)公理 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1)若 A1B2 A2B1 0 ,两直线相交;
(2)若 A1B2 A2B1 0 ,两直线平行或重合;
(3)若 A1A2 B1B2 0 ,若两直线垂直。
10.点 (x1, y1)和(的x2中, y点2 ) 坐标是
第三章 空间数据处理
平面方程为: zp=a0+a1x+a2y 只需要3个数据点即可。
z1=a0+a1x1+a2y1
z2=a0+a1x2+a2y2
z3=a0+a1x3+a2y3
z1 1 z 1 2 z 3 1
x1 x2 x3
y1 a 0 y 2 a 1 y 3 a 2
21 22.5 23 27 28 28.6 29 30.4 31 26 18 17
23 24 24 28 30 29 30 31 32 27 20 18
26.6 24.3
2、双线性多项式内插法
双线性内插多用于已经规则分布的数据内插。
用最邻近的四个已知点构成一个四边形块,并确定一 个双线性函数。
p1 p2
因此最少需要三个同名地点的坐标,列出6 个方程组。求出系数,得到两者的转换方程。
X1’= a0 +a1 x1+a2 y1 Y1’= b0 + b1 x1 + b2 y1 X2’= a0 +a1 x2+a2 y2 Y2’= b0 + b1 x2 + b2 y2 X3’= a0 +a1 x3+a2 y3 Y3’= b0 + b1 x3 + b2 y3 a0, a1, a2, b0 , b1, b2
压缩后由{A1,A2………Am}m个坐标子集组成。 则压缩比为: a=m/n ; a≤1
二、矢量数据压缩
V3 V2 V4
V5
V1
V6
(一)矢量数据压缩基本原理:道格拉斯—佩克算法 (1)用待压缩折线首尾两点连接为直线L。
(2)计算折线上各坐标点到直线的垂直距离。
考点3.2 空间向量与空间角的计算问题(解析版)
考点3.2 空间向量与空间角的计算问题空间向量与空间角的计算问题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其命题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基于问题情境的空间角问题在高考中逐步成为热点。
通过具体的问题背景,考察空间角、空间向量等在问题情境中的应用,以此来检验学生的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
本专题以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及解答题等形式体现空间向量与空间角的计算问题的实际应用。
解决基于问题情境的空间向量与空间角的计算问题,常用的解题思路是:审题、建模、研究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解题要点:根据题目要求,建立立体几何模型,利用几何法或向量法进行实际问题分析求解。
基础知识a ,b ,a ,b >|=a b a b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l 的方向向量为a ,平的法向量为n ,则sin θ=|cos<a ,n >|=a n a n的平面角为θ,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1n ,2n ,则|cos θ|=|cos<1n ,2n >|=1212n n n n空间向量与空间角的计算问题实际应用 (1) 单选题1.(2020山东4)日晷是中国古代用来测定时间的仪器,利用与晷面垂直的晷针投射到晷面的影子来测定时间.把地球看成一个球(球心记为O ),地球上一点A 的纬度是指OA 与地球赤道所在平面所成角,点A 处的水平面是指过点A 且与OA 垂直的平面.在点A 处放置一个日晷,若晷面与赤道所在平面平行,点A 处的纬度为北纬40︒,则晷针与点A 处的水平面所成角为 ( )A .20︒B .40︒C .50︒D .90︒【答案】B【思路导引】画出截面图,根据点A 处的纬度,计算出晷针与点A 处的水平面所成角.【解析】画出截面图如下图所示,其中CD 是赤道所在平面的截线;l 是点A 处的水平面的截线,依题意可知OA l ⊥;AB 是晷针所在直线.m 是晷面的截线,依题意可知//m CD 、AB m ⊥. 由于40,//AOC m CD ∠=︒,所以40OAG AOC ∠=∠=︒, 由于90OAG GAE BAE GAE ∠+∠=∠+∠=︒,所以40BAE OAG ∠=∠=︒,也即晷针与点A 处的水平面所成角为40BAE ∠=︒,故选:B .2.(2014浙江)如图,某人在垂直于水平地面ABC 的墙面前的点A 处进行射击训练,已知点A 到墙面的距离为AB ,某目标点P 沿墙面的射击线CM 移动,此人为了准确瞄准目标点P ,需计算由点A 观察点P 的仰角θ的大小(仰角θ为直线AP 与平面ABC 所成角).若15AB m =,25AC m =,30BCM ∠=︒则tan θ的最大值ABCD【答案】D【解析】作PH BC ⊥,垂足为H ,设PH x =,则CH =,由余弦定理AH =1tan tan(0)PHPAHAH xθ=∠==>,故当1x=tanθ,故选D.3.(2020·山东临沂市·高二期中)如图为某种礼物降落伞的示意图,其中有8根绳子和伞面连接,每根绳子和水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均为60.已知礼物的质量为1kg,每根绳子的拉力大小相同.若重力加速度g取29.8m/s,则降落伞在匀速下落的过程中每根绳子拉力的大小为()A.2.25N B.2.45N C.2.5N D.2.75N【答案】B【分析】根据8根绳子的合力大小与礼物的重力大小相等可构造方程求得结果.【详解】由题意知:8根绳子的合力大小与礼物的重力大小相等,设每根绳子的拉力为T,则8cos6019.8T=⨯,解得: 2.45T=(N).故选:B.4.(2020·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二期中)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中,经过点()000,,P x y z,且法向量为(),,m A B C=的平面方程为()()()000A x xB y yC z z-+-+-=,经过点()000,,P x y z且一个方向向量为()(),,0nμυωμυω=≠的直线l的方程为000x x y y z zμυω---==,阅读上面的材料并解决下面问题:现给出平面α的方程为3570x y z-+-=,经过()0,0,0的直线l的方程为321x y z==-,则直线l与平面a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AB.35CD.7【答案】B【分析】根据题设给出的材料可得平面的法向量和直线的方向向量,利用公式可求直线l 与平面a 所成角的正弦值. 【详解】因为平面α的方程为3570x y z -+-=,故其法向量为()3,5,1n =-, 因为直线l 的方程为321x y z ==-,故其方向向量为()3,2,1m =-, 故直线l 与平面a35==,故选:B. 【点睛】关键点点睛:此题为材料题,需从给定的材料中提炼出平面的法向量和直线的方向向量的求法,这是解决此题的关键.5.(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定义:平面α的一般方程为0Ax By Cz D +++=(,,,A B C D R ∈,且A ,B ,C 不同时为零),点()000,,P x y z 到平面α的距离d =,则在底面边长与高都为2的正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中心O 到侧面PAB 的距离d 等于( ) ABC .2D .5【答案】B 【分析】欲求底面中心O 到侧面的距离,先利用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点A ,B ,P 的坐标,及侧面的方程,最后利用所给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以底面中心O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如图所示:则(0,0,0),(1,1,0),(1,1,0),(0,0,2)O A B P -,设平面PAB 的方程为0Ax By Cz D +++=,将点A ,B ,P 的坐标代入计算得0A =,B D =-,12C D =-,所以方程可化为102Dy Dz D --+=,即220y z +-=,所以d ==. 故选:B.【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点、线、面间的距离计算、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应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到平面的距离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考查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属于基础题.(2) 多选题6.(2020·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如图,大摆锤是一种大型游乐设备,常见于各大游乐园.设备启动后,座舱旋转的同时,悬挂座舱的主轴在电机的驱动下做单摆运动.今年国庆,小明去某游乐园玩“大摆锤”,他坐在点A 处,“大摆锤”启动后,主轴OB 在平面α内绕点O 左右摆动,平面α与水平地面垂直,OB 摆动的过程中,点A 在平面β内绕点B 作圆周运动,并且始终保持OB β⊥,B β∈.已知6OB AB =,在“大摆锤”启动后,以下结论正确的有( )A .点A 在某个定球面上运动;B .线段AB 在水平地面上的正投影的长度为定值;C .直线OA 与平面α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为37D .β与水平地面所成角记为θ,直线OB 与水平地面所成角记为δ,当02πθ<<时,θδ+为定值【答案】ACD 【分析】计算出OA 判断A ,考虑AB 分别与水平面平行和垂直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可判断B ,由OA 最大时,得线面角最大,从而得其正弦值判断C ,结合直观图可判断D . 【详解】A.∵OB β⊥,∴OB AB ⊥,∴OA ,∴点A 在以O 的球面运动,A 正确;B .由题意知A 在平面β内绕点B 作圆周运动,当AB 垂直于水平面时,投影长度为0,当AB 平行于水平面时,投影长度为AB ,∴线段AB 在水平地面上的正投影长度范围为[0,]AB ,B 错误;C .当AB α⊥时,直线OA 与平面α的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最大值,此时线面角为AOB ∠,sinAB AOB OA ∠===,C 正确. D .画出该模型的直观图,∵β与水平面所成的角为θ,且02πθ<<,∴DCE θ∠=,∵直线OB 与水平面所成的角为δ,且//FC OB ,∴FCG δ∠=, ∵OB CD ⊥,∴FC CD ⊥,∴2FCG DCE π∠+∠=,即θδ+为定值,定值为2π,D 正确. 故选:ACD . 【点睛】本题考查考查以实际问题为背景的立体几何题,明确线面关系,线面角的求解是解题关键,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运算与推理能力.7.(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多选)已知单位向量i ,j ,k 两两的夹角均为0,2πθθπθ⎛⎫<<≠⎪⎝⎭,若空间向量a 满足(,,)a xi y j zk x y z R =++∈,则有序实数组(,,)x y z 称为向量a 在“仿射”坐标系Oxyz (O为坐标原点)下的“仿射”坐标,记作(,,)a x y z θ=,则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有( ). A .已知(1,3,2)a θ=-,(4,0,2)b θ=,则0a b ⋅= B .已知(,,0)3a x y π=,(0,0,)3b z π=,其中,,0x y z >,则当且仅当x y =时,向量a ,b 的夹角取得最小值C .已知()111,,a x y z θ=,()222,,b x y z θ=,则()121212,,a b x x y y z z θ+=+++D .已知(1,0,0)3OA π=,(0,1,0)3OB π=,(0,0,1)3OC π=,则三棱锥O ABC -的表面积S =【答案】BC 【分析】根据“仿射”坐标的定义逐项判断即可. 【详解】(1,3,2)(4,0,2)(32)(42)421268412cos a b i j k i k i k i j j k k i θθθ⋅=-⋅=+-⋅+=+⋅+⋅+⋅-⋅-=因为0θπ<<,且2πθ≠,所以0a b ⋅≠,故A 错误;如图所示,设OB b =,OA a =,则点A 在平面xOy 上,点B 在z 轴上,由图易知当x y =时,AOB ∠取得最小值,即向量a 与b 的夹角取得最小值,故B 正确; 根据“仿射”坐标的定义可得,()()()()()()()()111222111222121212121212,,,,,,a b x y z x y z x i y j z k x i y j z k x x i y y j z z k x x y y z z θθθ+=+=+++++=+++++=+++,故C 正确;由已知可得三棱锥O ABC -为正四面体,棱长为1,其表面积214122S =⨯⨯⨯=D 错误. 故选:BC. 【点睛】新定义概念题,考查对新概念的理解能力以及运算求解能力,基础题.8.(2020·江苏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高一月考)平面中两条直线l 和n 相交于O ,对于平面上任意一点M ,若p ,q 分别是M 到直线l 和n 的距离,则称有序非负实数对(p ,q )是点M 的“距离坐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A .若p =q =0,则“距离坐标”为(0,0)的点有且仅有一个B .若pq =0,且p +q ≠0,则“距离坐标”为(p ,q )的点有且仅有2个C .若pq ≠0,则“距离坐标”为(p ,q )的点有且仅有4个D .若p =q ,则点M 的轨迹是一条过O 点的直线 【答案】ABC 【分析】根据“距离坐标”的定义对选项逐一分析,由此确定正确选项. 【详解】首先点到直线的距离是唯一确定的.对于A 选项,由于0p q ==,所以()0,0表示O 点,有且仅有一个,故A 选项正确. 对于B 选项,由于0pq =,且0p q +≠,当00p q =⎧⎨≠⎩或0p q ≠⎧⎨=⎩时,分别表示点()0,q 或(),0p ,有且仅有两个,故B 选项正确.对于C 选项,由于l 和n 相交与O ,所以直线l 和直线n 确定一个平面α,根据对称性可知,在平面α的上方和下方,各有两个“距离坐标”为(),p q 的点.故“距离坐标”为(),p q 的点有且仅有4个,所以C 选项正确. 对于D 选项,设l 和n 相交与O ,直线l 和直线n 相交所形成的两组对角的角平分线上的点,都满足p q =,所以点M 的轨迹不只是一条过O 点的直线,所以D 选项错误. 由于p q =,故选:ABC 【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空间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考查分析、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基础题.(3) 填空题9.(2016·上海金山区·高三一模)某种游戏中,黑、黄两个“电子狗”从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顶点A 出发沿棱向前爬行,每爬完一条棱称为“爬完一段”.黑“电子狗”爬行的路线是AA 1→A 1D 1→ ,黄“电子狗”爬行的路线是AB→BB 1→ ,它们都遵循如下规则:所爬行的第i+2段与第i 段所在直线必须是异面直线(其中i 是正整数).设黑“电子狗”爬完2015段、黄“电子狗”爬完2014段后各自停止在正方体的某个顶点处,这时黑、黄“电子狗”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黑电子狗爬行的路径为111111AA A D DC C C CB BA →→→→→,黄电子狗爬行的路径为111111AB BB B C C D D D DA →→→→→,周期均为6,因此黑“电子狗”爬完2015段即爬完第5段,此时位于B 点,黄“电子狗”爬完2014段即爬完第4段,此时位于1D ,1BD 考点:1.数列周期;2.异面直线;3.空间两点间距离10.(2019·全国高三其他模拟(文))半正多面体亦称“阿基米德多面体”,是由边数不全相同的正多边形为面组成的多面体.如将正四面体所有棱各三等分,沿三等分点从原几何体割去四个小正四面体(如图所示),余下的多面体就成为一个半正多面体,若这个半正多面体的棱长为4,则这个半正多面体的外接球的半径为__________.【分析】先求出BC ,BG ,BF 的长度,在BFA ,求出正四面体的高AF ,在Rt BFO 中,求BO ;Rt BFA 中,求cos BAF ;EAO 中,由余弦定理求EO 即可. 【详解】 解:正四面体的棱长12BC =,且正四面体与半正多面体的外接球的球心相同,设为O ,F 为底面BCD 的中心,G 是边CD 中点,E 是半正多面体的一个顶点23BG BC BF BG ====AF ∴===设OA OB R ==,OF AF R R =-=在Rt OBF 中,222OB BF OF =+,2248)R R =+,R =Rt ABF中,cos 123AF BAF AB ∠===EAO中,cos cos 3EAO BAF ∠=∠= 由余弦定理,(222222cos 82822OE AE AO AE AO EAO =+-⨯⨯⨯∠=+-⨯⨯=OE =【点睛】考查半正多面体的外接球的半径的求法,中档题.11.(2021·江苏宿迁市·高二期末)自然界中,构成晶体的最基本的几何单元称为晶胞,其形状一般是平行六面体,具体形状大小由它的三组棱长a 、b 、c 及棱间交角α、β、γ(合称为“晶胞参数”)来表征.如图是某种晶体的晶胞,其中2a =,1b c ==,60α=︒,90β=︒,120γ=︒,则该晶胞的对角线1AC 的长为__________.【分析】数形结合以及使用向量的方法,可得11AC AB AD AA =++,然后先平方再开方可得结果.【详解】如图所示:所以1111=+AC AC CC AB AD CC AB AD AA =++=++ 依题可知:1=21AB AA AD ==,, 11=60,90,18060A AB A AD BAD αβγ∠=∠=∠=-== 所以22221111=+2+22AC AB AD AA AB AD AB AA AD AA ++⋅⋅+⋅所以21=411+221cos 60+221cos 60211cos90AC ++⨯⨯⨯⨯⨯⨯+⨯⨯则21=10AC ,故1=10AC12.(2020·全国高三专题练习(理))我们把平面内与直线垂直的非零向量称为直线的法向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利用求动点轨迹方程的方法,可以求出过点(3,4)A -,且法向量为(1,2)=-n 的直线方程为1(3)(2)(4)0x y ⨯++-⨯-=,即2110x y -+=.类比以上方法,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经过点(1,2,3)A ,且法向量为(1,2,1)=--m 的平面的方程为___________.【答案】220x y z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法向量的定义,若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则n ⊥α,任取平面α内一点P (x ,y ,z ),则PA ⊥n ,∵PA =(1-x ,2-y ,3-z ),n =(-1,-2,1),∴(x -1)+2(y -2)+(3-z )=0,即x+2y -z -2=0,故答案为x+2y -z -2=0.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类比推理的概念和方法,向量的坐标运算.点评: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是:(1)找出两类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或一致性;(2)用一类事物的性质去推测另一类事物的性质,得出一个明确的命题(猜想).由于平面向量与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类似,因此可以利用求平面曲线方程的办法,通过构造向量,利用向量的运算确定空间平面方程.13.(2020·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高二期中)如图所示的正方体是一个三阶魔方(由27个全等的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构成),正方形ABCD 是上底面正中间一个正方形,正方形1111D C B A 是下底面最大的正方形,已知点P 是线段AC 上的动点,点Q 是线段1B D 上的动点,则线段PQ 长度的最小值为_______.【分析】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点的坐标,求出目标PQ 的表达式,从而可得最小值.【详解】以1B 为坐标原点,1111,B C B A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10,0,0,1,2,3,2,1,3,2,2,3B A C D ,设11BQ B D λ=,AP AC μ=,[],0,1λμ∈. ()12,2,3B Q λλλ=,()1111,2,3B P B A AP B A AC μμμ=+=+=+-.()1112,22,33QP B P B Q μλμλλ=-=+----,()()()2222122233QP μλμλλ=+-+--+-222215191730221417217234λλμμλμ⎛⎫⎛⎫=-+-+=-+-+ ⎪ ⎪⎝⎭⎝⎭当1517λ=且12μ=时,2QP 取到最小值934,所以线段PQ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空间向量的应用,利用空间向量求解距离的最值问题时,一般是把目标式表示出来,结合目标式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方法求解最值.(4) 解答题14.(2018·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高三期末)已知111(,,)a x y z =,222(,,)b x y z =,333(,,)c x y z =,定义一种运算:123231312132213321()a b c x y z x y z x y z x y z x y z x y z ⨯⋅=++---,已知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一个平行四边形,(2,1,4)AB =-,(4,2,0)AD =,(1,2,1)AP =-(1)试计算()AB AD AP ⨯⋅的绝对值的值,并求证PA ⊥面ABCD ;(2)求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说明()AB AD AP ⨯⋅的绝对值的值与四棱锥P ABCD -体积的关系,并由此猜想向量这一运算()AB AD AP ⨯⋅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答案】(1)48,证明见解析;(2)体积为16,()3P ABCD AB AD AP V -⨯⋅=,()AB AD AP ⨯⋅的绝对值表示以,,AB AD AP 为邻边的平行六面体的体积.【分析】(1)根据新定义直接计算,由向量法证明线线垂直,得线面垂直;(2)计算出棱锥体积后,根据数据确定关系.【详解】(1)由题意()AB AD AP ⨯⋅221424(1)(1)0=⨯⨯+⨯⨯+-⨯-⨯202-⨯⨯4(1)1-⨯-⨯(1)24--⨯⨯=48.122(1)140AP AB ⋅=-⨯+⨯-+⨯=,1422100AP AD ⋅=-⨯+⨯+⨯=,∴,AP AB AP AD ⊥⊥,即,AP AB AP AD ⊥⊥.,AB AD 是平面ABCD 内两相交直线,∴AP ⊥平面ABCD .(2)由题意2221,20AB AD ==,24(1)2406AB AD ⋅=⨯+-⨯+⨯=, 222sin ()ABCD S AB AD BAD AB AD AB AD =∠=-⋅== 6AP =∴111633P ABCD ABCD V S PA -==⨯. ∴()3P ABCD AB AD AP V -⨯⋅=,猜想:()AB AD AP ⨯⋅的绝对值表示以,,AB AD AP 为邻边的平行六面体的体积.【点睛】本题考查向量的新定义运算,解题时根据新定义的规则运算即可.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考查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教案(1)-新版
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一、教学目标(一)核心素养通过这节课学习,理解空间两点间距离的概念、体会平面点的距离与空间点的距离之间的关系,会用距离公式表示空间中两点间的距离,在直观想象、数学抽象中感受距离的几何意义.(二)学习目标1.了解平面两点间的距离与空间两点间的距离之间的关系.2.理解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概念.3.掌握用距离公式计算空间两点间的距离的方法.(三)学习重点1.不同维度下距离公式的特点.2.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含义.3.空间中两点间的距离的计算方法.(四)学习难点1.平面距离与空间距离的差别.2.距离公式的几何意义.3.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计算空间两点间的距离.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1)读一读:阅读教材第136页至第137页,填空:在空间中,点P (x ,y ,z )到坐标原点O 的距离|OP |在空间中,P 1(x 1,y 1,z 1)与P 2(x 2,y 2,z 2)的距离|P 1P 2|(2)写一写:线段中点的坐标是什么?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若已知点A (x 1,y 1,z 1)与点B (x 2,y 2,z 2),则线段AB 的中点坐标是121212(,,)222x x y y z z +++. 2.预习自测1.已知空间三点的坐标为A (1,5,2-),B (2,4,1),C (p ,3,q +2),若A 、B 、C 三点共线,则p 、q 的值分别为( )A.3,2B.2,3C.3-,2D.3,2-答案:A.2.正方体不在同一平面上的两顶点为A (1-,2,1-),B (3,2-,3),则正方体的体积是()A.16B.192C.64D.48答案:C.3.点P (1,2,3)关于点Q (4,5,6)的对称点的坐标为()A.(7,8,9)B.(9,8,7)C.(5,7,9)D.(9,7,5)答案:A.(二)课堂设计1.知识回顾(1)空间一点M 的坐标可以用三元有序实数组(x ,y ,z )来表示,有序实数组(x ,y ,z )叫做点M 在此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记作M (x ,y ,z ).(2)点(x ,y ,z )关于坐标平面xOy 的对称点的坐标为(x ,y ,-z );关于坐标平面yOz 的对称点的坐标为(-x ,y ,z );关于坐标平面zOx 的对称点的坐标为(x ,-y ,z ).(3)中点公式:1111(,,)P x y z 与2222(,,)P x y z 的中点的坐标为(122x x +,122y y +,122z z +). 2.问题探究探究一 重温平面距离,认识空间距离●活动①数形结合,重温平面距离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是什么?它是如何推导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是d=212212)()(y y x x -+-,它是利用直角三角形和勾股定理来推导的.【设计意图】回忆点与线段之间的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活动②数形结合,重温平面距离设A (x ,y ,z )是空间任意一点,它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应怎样计算?图1如图1,设A (x ,y ,z )是空间任意一点,过A 作AB ⊥xOy 平面,垂足为B ,过B 分别作BD ⊥x 轴,BE ⊥y 轴,垂足分别为D ,E .根据坐标的含义知,AB =z ,BD =x ,BE =OD =y ,由于三角形ABO 、BOD 是直角三角形,所以BO 2=BD 2+OD 2,AO 2=AB 2+BO 2=AB 2+BD 2+OD 2=z 2+x 2+y 2,因此A 到原点的距离是d 【设计意图】回忆点的投影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活动③类比推广,认识空间距离给你一块砖,你如何量出它的对角线长,说明你的依据.利用求长方体的对角线长的方法,分别量出这块砖的三条棱长,然后根据对角线长的平方等于三条边长的平方的和来算.【设计意图】类比一维的数轴与二维的平面,推广至三维的空间,体会几何的直观性. 探究二 探究两点间的距离的计算方法●活动①类比推广,认识空间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空间两点之间的距离应怎样计算?由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是d =212212)()(y y x x -+-,是同名坐标的差的平方的和再开方,所以我们猜想,空间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是d =212212212)()()(z z y y x x -+-+-,即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纵坐标差的平方.【设计意图】类比一维的数轴与二维的平面,推广至三维的空间,体会几何的直观性 ●活动②类比推广,认识空间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方程x 2+y 2=r 2表示什么图形?在空间中方程x 2+y 2+z 2=r 2表示什么图形?图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方程x 2+y 2=r 2表示以原点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在空间x 2+y 2+z 2=r 2表示以原点为球心,r 为半径的球面;后者正是前者的推广.【设计意图】类比一维的数轴与二维的平面,推广至三维的空间,体会几何的直观性 ●活动③类比推广,认识空间试根据②③推导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如图2,设P 1(x 1,y 1,z 1),P 2(x 2,y 2,z 2)是空间中任意两点,我们来计算这两点之间的距离.我们分别过P 1P 2作xOy 平面的垂线,垂足是M ,N ,则M (x 1,y 1,0),N (x 2,y 2,0),于是可以求出|MN |=212212)()(y y x x -+-.再过点P 1作P 1H ⊥P 2N ,垂足为H ,则|MP 1|=|z 1|,|NP 2|=|z 2|,所以|HP 2|=|z 2-z 1|.在Rt △P 1HP 2中,|P 1H |=|MN |=212212)()(y y x x -+-,根据勾股定理,得|P 1P 2|=2221||||HP H P +=221221221)()()(z z y y x x -+-+-.因此空间中点P 1(x 1,y 1,z 1),P 2(x 2,y 2,z 2)之间的距离为|P 1P 2|=221221221)()()(z z y y x x -+-+-.于是空间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是d =212212212)()()(z z y y x x -+-+-.它是同名坐标的差的平方的和的算术平方根.【设计意图】类比一维的数轴与二维的平面,推广至三维的空间,体会几何的直观性 探究三 结合实例、探究空间两点间距离的表示方法●活动①归纳梳理、理解提升例1.已知A (3,3,1),B (1,0,5),求:(1)线段AB 的中点坐标和长度;(2)到A ,B 两点的距离相等的点P (x ,y ,z )的坐标满足的条件.活动:学生审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已知的两点A 、B 都是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我们直接利用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解即可.知识本身不难,但是我们计算的时候必须认真,决不能因为粗心导致结果错误.解:(1)设M (x ,y ,z )是线段AB 的中点,则根据中点坐标公式得x =213+=2,y =203+=23,z =215+=3.所以AB 的中点坐标为(2,23,3). 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得d (A ,B )=29)15()30()31(222=-+-+-,所以AB 的长度为29.(2)因为点P (x ,y ,z )到A ,B 的距离相等, 所以有等式:222222)5()0()1()1()3()3(-+-+-=-+-+-z y x z y x .化简得4x +6y -8z +7=0,因此,到A ,B 两点的距离相等的点P (x ,y ,z )的坐标满足的条件是4x +6y -8z +7=0.点评:通过本题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点:①空间两点连成的线段中点坐标公式和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平面上中点坐标公式和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推广,而平面上中点坐标公式和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又可看成空间中点坐标公式和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特例.②到A ,B 两点的距离相等的点P (x ,y ,z )构成的集合就是线段AB 的中垂面.变式训练:1.在z 轴上求一点M ,使点M 到点A (1,0,2),B (1,-3,1)的距离相等.解:设M (0,0,z ),由题意得|MA |=|MB |,2222222)1()30()30()10()2()00()10(-+++++-=++-+-z z ,整理并化简,得z =-3,所以M (0,0,-3).【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阅读与归纳,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归类整理意识.●活动②互动交流、初步实践例2.证明以A (4,3,1),B (7,1,2),C (5,2,3)为顶点的△ABC 是一等腰三角形.活动:学生审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证明△ABC 是一等腰三角形,只需求出|AB |,|BC |,|CA |的长,根据边长来确定.证明: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得:|AB |=,72)12()31()47(222=-+-+-|BC |=6)23()12()75(222=-+-+-,|CA |=6)31()23()54(222=-+-+-.由于|BC |=|CA |=6,所以△ABC 是一等腰三角形.点评: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一般是根据边长来实现的,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通过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边长.变式训练2.三角形△ABC 的三个顶点坐标为A (1,-2,-3),B (-1,-1,-1),C (0,0,-5),试证明△ABC 是一直角三角形.活动:学生先思考或交流,然后解答,教师及时提示引导,要判定△ABC 是一直角三角形,只需求出|AB |,|BC |,|CA |的长,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判定.证明:因为三个顶点坐标为A (1,-2,-3),B (-1,-1,-1),C (0,0,-5),所以|AB |=222)13()12()11(+-++-++=3,|BC |=23)15()10()10(222=+-++++,|CA |=222)53()02()01(+-+--+-=3.又因为|AB |2+|CA |2=|BC |2,所以△ABC 是直角三角形.【设计意图】通过几何的直观性与代数的严谨性,培养数形结合的基本功.3.课堂总结知识梳理(1)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推导与理解.(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应用.(3)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综合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重难点归纳(1)结合长方体的长宽高理解点的坐标(x ,y ,z ),培养立体思维,增强空间想象力.(2)学会用类比联想的方法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系原则,切实体会空间中点的坐标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同平面内点的坐标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区别和联系.(3)在导出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中体会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应用,突出化空间为平面的解题思想.(三)课后作业基础型自主突破1.若A (1,3,-2)、B (-2,3,2),则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 ) A.61B.25C.5D.57答案:C.解析:【知识点】两点间距离的公式.【数学思想】数形结合.=.5点拨:根据距离公式进行计算.2.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若D(0,0,0)、A(4,0,0)、B(4,2,0)、A1(4,0,3),则对角线AC1的长为( )A.9B.29C.5D.2 6答案:B.解析:【知识点】两点间距离的公式.【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解题过程】由已知求得C1(0,2,3),∴|AC1|=29.点拨:根据距离公式进行计算.3.到点A(-1,-1,-1),B(1,1,1)的距离相等的点C(x,y,z)的坐标满足( )A.x+y+z=-1B.x+y+z=0C.x+y+z=1D.x+y+z=4答案:B.解析:【知识点】两点间距离的公式.【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解题过程】|AC|=|BC|⇒(x+1)2+(y+1)2+(z+1)2=(x-1)2+(y-1)2+(z-1)2.即x+y+z=0. 点拨:根据距离公式进行计算.4.已知A(2,1,1),B(1,1,2),C(2,0,1),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C三点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B.A、B、C三点可以构成锐角三角形C.A、B、C三点可以构成钝角三角形D.A、B、C三点不能构成任何三角形【知识点】两点间距离与勾股定理.【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解题过程】|AB|=2,|BC|=3,|AC|=1,∴|AB|2+|AC|2=|BC|2.故构成直角三角形. 点拨:根据距离公式进行计算.答案:A.5.已知A(x,5-x,2x-1),B(1,x-2,2-x),当|AB|取最小值时,x的值为( )A.19B.-8 7C.8 7D.19 14答案:C.解析:【知识点】两点间距离与二次函数. 【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解题过程】|AB|=14x2-32x+19,∴当x=--322×14=87时,|AB|最小.点拨:先转化为二次函数,再求函数最值.6.点P(x,y,z)2=,则点P在( )A.以点(1,1,-1)为球心,以2为半径的球面上B.以点(1,1,-1)为中心,以2为棱长的正方体内C.以点(1,1,-1)为球心,以2为半径的球面上D.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知识点】两点间距离与球面公式.【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解题过程】视为动点P (x ,y ,z )到定点(1,1,-1)的距离为2.点拨:根据几何意义进行判断.能力型师生共研7.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顶点A (3,-1,2),其中心M 的坐标为(0,1,2),则该正方体的棱长为________.【知识点】立方体的对称性.【数学思想】数形结合.=点拨:根据几何意义进行计算. 答案:2393.8.已知P ⎝ ⎛⎭⎪⎫32,52,z 到直线AB 中点的距离为3,其中A (3,5,-7),B (-2,4,3),则z =________. 答案:0或-4.解析:【知识点】点的对称性.【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解题过程】利用中点坐标公式,则AB 中点C ⎝ ⎛⎭⎪⎫12,92,-2,|PC |=3,即3=,解得z =0或z =-4. 点拨:根据距离公式进行计算.探究型多维突破9.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1,0,2),B (1,-3,1),点M 在y 轴上,且M 到A 与到B 的距离相等,则M 的坐标是________.答案:(0,-1,0).解析:【知识点】点的对称性.【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解题过程】设M 的坐标为(0,y,0),由|MA |=|MB |得(0-1)2+(y -0)2+(0-2)2=(0-1)2+(y +3)2+(0-1)2,整理得6y +6=0,∴y =-1,即点M 的坐标为(0,-1,0).点拨:根据距离公式进行计算.10.在xOy 平面内的直线x +y =1上确定一点M ,使它到点N (6,5,1)的距离最小. 答案:(1,0,0).解析:【知识点】两点距离与二次函数最值.【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解题过程】∵点M 在直线x +y =1(xOy 平面内)上,∴可设M (x,1-x,0).∴|MN |=≥当且仅当x =1时取等号,∴当点M 坐标为(1,0,0)时,|MN |min =51.点拨:先转化为二次函数,再求最值.自助餐1.已知A (x ,5-x ,2x -1),B(1,x +2,2-x ),则|AB |的最小值为( ) A.0 B.735 C.75 D.78 答案:B.解析:【知识点】两点距离与二次函数最值. 【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解题过程】|AB |=222)33()23()1(-+-+-x x x =1932142+-x x =73575)78(142≥+-x . 当x =78时,|AB|的最小值为735.故正确选项为B. 点拨:先转化为二次函数,再求最值.2.已知点A (1-t,1-t ,t ),B (2,t ,t ),则|AB |的最小值为( )B.答案:A.解析:【知识点】两点距离与二次函数最值. 【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解题过程】|AB≥当t=15时,|AB|取最小值,最小值为355.故正确选项为A.点拨:先转化为二次函数,再求最值.3.已知A(1,2,3)、B(6,5,4),到A、B两点距离相等的点P(x,y,z)的坐标x、y、z满足的条件为_________.答案:10x+6y+2z-63=0.解析:【知识点】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解题过程】因为点P(x,y,z)到A、B的距离相等,=,化简得10x+6y+2z-63=0,即到A、B距离相等的点P的坐标(x,y,z)满足的条件是10x+6y+2z-63=0.点拨:先根据几何意义写出恒等式,再化简得到轨迹方程.4.如图所示,BC=4,原点O是BC的中点,点A的坐标为(32,12,0),点D在平面yOz上,且∠BDC=90°,∠DCB=30°,面积AD的长度为_______.6.解析:【知识点】解三角形.【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解题过程】由题意得B (0,-2,0),C (0,2,0),设D (0,y ,z ),则在Rt △BDC 中,∠DCB =30°,∴BD =2,CD =23,z =3,y =-1.∴D (0,-1,3).又∵A (32,12,0),∴|AD |==点拨:根据距离公式进行计算.5.已知正方形ABCD 、ABEF 的边长都是1,且平面ABCD ⊥平面ABEF ,点M 在AC 上移动,点N 在BF 上移动,若CM =BN =a (0<a <2).(1)求MN 的长;(2)当a 为何值时,MN 的长最小.答案:(1)⎝⎛⎭⎪⎫a -222+12;(2)当a =22时,|MN |最短. 解析:【知识点】立方几何与二次函数.【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解题过程】∵平面ABCD ⊥平面ABEF ,平面ABCD ∩平面ABEF =AB ,AB ⊥BE ,∴BE ⊥平面ABCD ,∴AB 、BC 、BE 两两垂直.过点M 作MG ⊥AB ,MH ⊥BC ,垂足分别为G 、H ,连接NG ,易证NG ⊥AB .∵CM =BN =a ,∴CH =MH =BG =GN =22a ,∴以B 为原点,以AB 、BE 、BC 所在的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Bxyz ,则M ⎝ ⎛⎭⎪⎫22a ,0,1-22a ,N ⎝ ⎛⎭⎪⎫22a ,22a ,0. (1)|MN |=⎝ ⎛⎭⎪⎫22a -22a 2+⎝ ⎛⎭⎪⎫0-22a 2+⎝ ⎛⎭⎪⎫1-22a -02a 2-2a +1=⎝⎛⎭⎪⎫a -222+12, (2)由(1)得,当a =22时,|MN |最短,最短为22,这时M 、N 恰好为AC 、BF 的中点.点拨:先转化为二次函数,再求函数最值.6.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AD |=3,|AA 1|=2,点M 在A 1C 1上,|MC 1|=2|A 1M |,N 在D 1C 上且为D 1C 中点,求M 、N 两点间的距离.答案:212.解析:【知识点】立方体的对称性.【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解题过程】如图分别以AB 、AD 、AA 1所在的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题意可知C (3,3,0),D (0,3,0),∵|DD 1|=|CC 1|=2,∴C 1(3,3,2),D 1(0,3,2),∵N 为CD 1的中点,∴N ⎝ ⎛⎭⎪⎫32,3,1. M 是A 1C 1的三分之一分点且靠近A 1点,∴M (1,1,2).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得|MN |=212. 点拨:根据立方体的对称性进行计算.。
空间三点求圆心计算器
空间三点求圆心计算器在一个三维空间中,如果已知三个点的坐标,我们可以使用几何学的知识来计算通过这三个点的圆的圆心。
以下是一个计算圆心的方法。
方法一:三个非共线点的圆心计算假设我们已知三个点的坐标为A(x1,y1,z1),B(x2,y2,z2),C(x3,y3,z3)。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向量的计算方法来找到圆平面的法向量。
向量的法向量即为两个向量的叉积结果。
设向量AB为U,向量AC为V,那么圆内切平面的法向量N可以表示为:N=U×V。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向量的重心作为圆心的候选点。
向量的重心计算公式如下:O=(A+B+C)/3,其中O为重心,即候选圆心。
这里注意,O的坐标即为圆心的坐标。
接下来,我们需要找到与圆平面垂直的直线,该直线过上一步计算得到的候选圆心O。
我们可以使用直线的方向向量来表示直线,而直线的方向向量即为圆平面的法向量N。
然后,我们可以选择一点P(x,y,z),该点在圆平面上,并且与候选圆心O相连。
我们可以计算向量OP,并将其参数化为aP,其中a为参数。
在圆平面上,向量OP垂直于圆平面的法向量N,因此向量OP与法向量N的点积等于0。
根据点积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等式:(OP·N)=(aP·N)=0。
现在,我们可以将向量P表示为坐标形式P=O+aP,其中O为候选圆心,a为参数。
将上面的等式代入点积的等式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果:(O+aP)·N=0。
我们可以对该等式进行展开得到:O·N+aP·N=0。
根据前面的定义,O·N=0,因此上面的等式可以简化为aP·N=0。
我们可以再将aP·N展开得到:a(PxNx+PyNy+PzNz)=0。
现在,我们可以得到三个关于参数a的方程:a(PxNx)+a(PyNy)+a(PzNz)=0。
这三个方程是线性方程,可以合并成一个方程:a(PxNx+PyNy+PzNz)=0。
已知空间N点坐标求圆心坐标,半径 文档
已知空间N点坐标求圆心坐标,半径注意哦这里是求圆心不是球心哦条件:已知空间N点坐标,格式如下求圆心坐标,半径-33.386698 -12.312448 -2301.396442-33.668120 -12.571431 -2300.390996-33.838611 -12.774933 -2299.691688-34.079235 -13.616660 -2298.326277-34.254998 -13.441280 -2298.192657-34.356542 -13.755525 -2297.796473 ........................................................实现方法: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球面方程和平面方程,两者相交即为所求圆曲线球面方程:(x - a)^2 + (y - b)^2 + (z - c)^2 = R^2展开:x^2 + y^2 + z ^2 + a^2 +b^2 +c^2 - 2ax - 2by -2cz = R ^2令A = 2a ; B =2b ; C =2c D=a^2 +b^2 +c^2 -R^2得x^2 + y^2 + z ^2 - Ax -By - Cz + D =0即:Ax +By +Cz -D = x^2 +y^2 +z^2用矩阵表示这N组数据如下形式现在就是求A B C D 的问题了具体步骤如下平面方程 A' x + B' y + C' z + D' = 0可化为 A x + B y + C z -1 =0用矩阵表示如下同样可以求出A B C这样就有了球面方程球心坐标球半径和平面方程了如图所示(网络找的图,意思着看囧)圆心为球心到平面的垂足(也就是平面外一点到平面的坐标问题)半径为sqrt(球半径^2 - 球心到平面的距离^2)设平面方程为 A X + B Y + C Z +D = 0 ①球心坐标(a,b,c)平面外一点到平面的坐标问题:则平面的法向量为(A ,B ,C )设垂足即圆心(x' y' z') 球心到圆心的连线与法向量是平行的可以得到如下(x' -a )/A = (y' -b)/B = (z' - c)/C = t ②由②得x' = At + a; y' = B t + b ; z' = C t + c;带入①可以得到(x' , y' , z')平面外一点到平面的距离问题d = abs(Ax' + By' + C z' +D) / sqrt(A^2 + B^2 +C^2)到此为止已经有了足够的理论知识,下面是代码分别用OPENCV 和C 实现1// 最小二乘法拟合球.cpp : 定义控制台应用程序的入口点。
已知三维空间中三个点求圆心坐标和半径
已知三维空间中三个点求圆⼼坐标和半径已知空间三点的坐标为(x1,y1,z1),(x2,y2,z2),(x3,y3,z3),求这三个点所确定的空间圆的圆⼼坐标和半径。
分析可得约束条件:1、三点共⾯2、三点到空间圆⼼坐标的距离相等。
从约束条件可得,4个⾃由项4个⽅程可解,可以列出线性代数⽅程组,即可⽤消元法求解;即以下的(1)(2)(3)(4)四个⽅程组成的线性代数⽅程组共⾯约束:三点到空间圆⼼坐标的距离相等约束:(1) (2)(3)联解可得(5)(6)同时消去R通过(4)(5)(6)获得关于圆⼼空间坐标的线性代数⽅程组求逆矩阵⽅法可以看我之前博客:下⾯给出暴⼒运算代码://x1,y1,z1对应⼀个点的坐标//x,y,z,radius是⽤来返回求解出来的圆⼼坐标和圆半径void centerCircle3d(double x1, double y1, double z1, double x2, double y2, double z2, double x3, double y3, double z3, double &x, double &y, double &z,double &radius) {double a1 = (y1*z2 - y2*z1 - y1*z3 + y3*z1 + y2*z3 - y3*z2),b1 = -(x1*z2 - x2*z1 - x1*z3 + x3*z1 + x2*z3 - x3*z2),c1 = (x1*y2 - x2*y1 - x1*y3 + x3*y1 + x2*y3 - x3*y2),d1 = -(x1*y2*z3 - x1*y3*z2 - x2*y1*z3 + x2*y3*z1 + x3*y1*z2 - x3*y2*z1);double a2 = 2 * (x2 - x1),b2 = 2 * (y2 - y1),c2 = 2 * (z2 - z1),d2 = x1*x1 + y1*y1 + z1*z1 - x2*x2 - y2*y2 - z2*z2;double a3 = 2 * (x3 - x1),b3 = 2 * (y3 - y1),c3 = 2 * (z3 - z1),d3 = x1*x1 + y1*y1 + z1*z1 - x3*x3 - y3*y3 - z3*z3;x = -(b1*c2*d3 - b1*c3*d2 - b2*c1*d3 + b2*c3*d1 + b3*c1*d2 - b3*c2*d1)/ (a1*b2*c3 - a1*b3*c2 - a2*b1*c3 + a2*b3*c1 + a3*b1*c2 - a3*b2*c1);y = (a1*c2*d3 - a1*c3*d2 - a2*c1*d3 + a2*c3*d1 + a3*c1*d2 - a3*c2*d1)/ (a1*b2*c3 - a1*b3*c2 - a2*b1*c3 + a2*b3*c1 + a3*b1*c2 - a3*b2*c1);z = -(a1*b2*d3 - a1*b3*d2 - a2*b1*d3 + a2*b3*d1 + a3*b1*d2 - a3*b2*d1)/ (a1*b2*c3 - a1*b3*c2 - a2*b1*c3 + a2*b3*c1 + a3*b1*c2 - a3*b2*c1);radius = sqrt((x1 - x)*(x1 - x) + (y1 - y)*(y1 - y) + (z1 - z)*(z1 - z));}。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已知空间N点坐标求圆心坐标,半径注意哦这里是求圆心不是球心哦条件:已知空间N点坐标,格式如下求圆心坐标,半径-33.386698 -12.312448 -2301.396442-33.668120 -12.571431 -2300.390996-33.838611 -12.774933 -2299.691688-34.079235 -13.616660 -2298.326277-34.254998 -13.441280 -2298.192657-34.356542 -13.755525 -2297.796473 ........................................................实现方法: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球面方程和平面方程,两者相交即为所求圆曲线球面方程:(x - a)^2 + (y - b)^2 + (z - c)^2 = R^2展开:x^2 + y^2 + z ^2 + a^2 +b^2 +c^2 - 2ax - 2by -2cz = R ^2令A = 2a ; B =2b ; C =2c D=a^2 +b^2 +c^2 -R^2得x^2 + y^2 + z ^2 - Ax -By - Cz + D =0即:Ax +By +Cz -D = x^2 +y^2 +z^2用矩阵表示这N组数据如下形式现在就是求A B C D 的问题了具体步骤如下平面方程 A' x + B' y + C' z + D' = 0可化为 A x + B y + C z -1 =0用矩阵表示如下同样可以求出A B C这样就有了球面方程球心坐标球半径和平面方程了如图所示(网络找的图,意思着看囧)圆心为球心到平面的垂足(也就是平面外一点到平面的坐标问题)半径为sqrt(球半径^2 - 球心到平面的距离^2)设平面方程为 A X + B Y + C Z +D = 0 ①球心坐标(a,b,c)平面外一点到平面的坐标问题:则平面的法向量为(A ,B ,C )设垂足即圆心(x' y' z') 球心到圆心的连线与法向量是平行的可以得到如下(x' -a )/A = (y' -b)/B = (z' - c)/C = t ②由②得x' = At + a; y' = B t + b ; z' = C t + c;带入①可以得到(x' , y' , z')平面外一点到平面的距离问题d = abs(Ax' + By' + C z' +D) / sqrt(A^2 + B^2 +C^2)到此为止已经有了足够的理论知识,下面是代码分别用OPENCV 和C 实现1// 最小二乘法拟合球.cpp : 定义控制台应用程序的入口点。
2//34#include "stdafx.h"5#include <iostream>6#include <fstream>7#include <cmath>8usingnamespace std;910#include <cv.h>11#include <cxcore.h>12#include <highgui.h>1314#ifdef DEBUG15#pragma comment(lib,"cxcore200d.lib")16#pragma comment(lib,"cv200d.lib")17#pragma comment(lib,"highgui200d.lib")18#else19#pragma comment(lib,"cxcore200.lib")20#pragma comment(lib,"cv200.lib")21#pragma comment(lib,"highgui200.lib")2223#endif2425void fitRound(char*filepath,int n)26{27 ifstream file(filepath);28//int n = 0; //数据组数2930//file>>n;31/*32 x ~ NX433 | x1 y1 z1 -1 |34 |. .. .... .......... |35 | .. ...... ..........|36 |xn yn zn -1|37*/38int xsize =4*n*sizeof(double);39double*x = (double*)malloc(xsize);40/*41 y ~ NX142 |x1^2 + y1^2 +z1^2 |43 |.......................................|44 |.......................................|45 |xn^2+yn^2+zn^2 |46*/47int ysize = n *sizeof(double);48double*y = (double*)malloc(ysize);4950/*51 z ~NX352 |x1 y1 z1|53 |...............|54 |...............|55 |xn yn zn|56*/57int zsize =3* n *sizeof(double);58double*z = (double*)malloc(zsize);5960/*61 p ~ Nx162 | 1 |63 | .. |64 | .. |65 | 1 |66*/67int psize = n *sizeof(double);68double*p = (double*)malloc(psize);6970for (int i=0;i<n;i++)71 {72 file>>*(x+i*4+0)>>*( x+i*4+1)>>*(x +i*4+2);73*(x+i*4+3) =-1;7475*(y +i) =*(x+i*4+0) **(x+i*4+0) +*(x+i*4+1) **(x+i*4+1) +*(x+i*4+2) **(x+i*4+2);7677*(z+i*3+0) =*(x+i*4+0);78*(z+i*3+1) =*(x+i*4+1);79*(z+i*3+2) =*(x+i*4+2);8081*(p+i) =1;82 }8384// ---------------------------- 球面方程85//x^2 +y^2 + z^2 - AX - BY - CZ +D =08687// x 对应的矩阵88 CvMat * MAT_X = cvCreateMat(n,4,CV_64FC1);89 memcpy(MAT_X->data.db,x,xsize);9091// y 对应的矩阵92 CvMat *MAT_Y = cvCreateMat(n,1,CV_64FC1);93 memcpy(MAT_Y->data.db,y,ysize);9495//xT -- x的转置矩阵96 CvMat *MAT_XT = cvCreateMat(4,n,CV_64FC1);97 cvTranspose(MAT_X,MAT_XT);9899// xT (4xn) * x(n*4) = XT_X(4*4)100 CvMat *MAT_XT_X = cvCreateMat(4,4,CV_64FC1);101 cvMatMul(MAT_XT,MAT_X,MAT_XT_X);102103//xT (4xn) * y(n*1) = xT_Y(4*1)104 CvMat *MAT_XT_Y = cvCreateMat(4,1,CV_64FC1);105 cvMatMul(MAT_XT,MAT_Y,MAT_XT_Y);106107//MAT_XT_X_INVERT -- MAT_XT_X的逆矩阵108 CvMat *MAT_XT_X_INVERT = cvCreateMat(4,4,CV_64FC1); 109 cvInvert(MAT_XT_X,MAT_XT_X_INVERT,CV_LU); // 高斯消去法110111//MAT_ABCD 4X1结果矩阵112 CvMat *MAT_ABCD = cvCreateMat(4,1,CV_64FC1);113 cvMatMul(MAT_XT_X_INVERT,MAT_XT_Y,MAT_ABCD);114115double c_x,c_y,c_z,c_r;116double*ptr = MAT_ABCD->data.db;117 c_x =*ptr /2;118 c_y =*(ptr+1)/2;119 c_z =*(ptr+2)/2;120 c_r =sqrt (c_x *c_x +c_y *c_y +c_z *c_z -*(ptr+3)); 121122123//-----------------------平面方程124//E X + F y +G z =1125126// z 对应矩阵127 CvMat * MAT_Z = cvCreateMat(n,3,CV_64FC1);128 memcpy(MAT_Z->data.db,z,zsize);129130// p 对应矩阵131 CvMat *MAT_P = cvCreateMat(n,1,CV_64FC1);132 memcpy(MAT_P->data.db,p,psize);133134//z 的转置矩阵135 CvMat *MAT_ZT = cvCreateMat(3,n,CV_64FC1);136 cvTranspose(MAT_Z,MAT_ZT);137138//zt * z139 CvMat *MAT_ZT_Z = cvCreateMat(3,3,CV_64FC1);140 cvMatMul(MAT_ZT,MAT_Z,MAT_ZT_Z);141142//ZT * P143 CvMat * MAT_ZT_P = cvCreateMat(3,1,CV_64FC1);144 cvMatMul(MAT_ZT,MAT_P,MAT_ZT_P);145146// MAT_ZT_Z的逆矩阵147 CvMat *MAT_ZT_Z_INVERT = cvCreateMat(3,3,CV_64FC1);148 cvInvert(MAT_ZT_Z,MAT_ZT_Z_INVERT,CV_LU);149150//MAT_EFG 3X1结果151 CvMat *MAT_EFG = cvCreateMat(3,1,CV_64FC1);152 cvMatMul(MAT_ZT_Z_INVERT,MAT_ZT_P,MAT_EFG);153154double E,F,G;155 E =* MAT_EFG->data.db;156 F =*(MAT_EFG->data.db +1);157 G =*(MAT_EFG->data.db +2 );158//圆心坐标半径159double n_x, n_y, n_z, n_r;160 n_x = ((F*F+G*G)*c_x +E *(-F*c_y - G*c_z +1))/ ( E *E + F *F+ G *G);n_y = ((E*E+G*G)*c_y +F* (-E*c_x -G*c_z +1))/ ( E *E + F *F+ G *G);n_z = ((E*E+F*F)*c_z +G*(-E*c_x -F *c_y +1))/( E *E + F *F+ G *G);162163164 n_r = sqrt( c_r *c_r - (E *c_x +F *c_y +G *c_z -1 ) *(E *c_x +F *c_y +G *c_z -1 ) /(E *E +F * F +G *G) );165166 printf("%f %f %f %f\n",n_x,n_y,n_z,n_r);167 file.close();168}169170int _tmain(int argc, _TCHAR* argv[])171{172173174for (int i =4 ; i<35;i++)175 {176 fitRound("log.txt",i);177 }178 getch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