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培训资料
地质灾害防治培训
2.1 防治基本原则
1.1.
2.2 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2.3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及监测
2.1 防治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2)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 ➢(3)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
原则 ➢(4) 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协调统一的原
处置
的方
上漆法和贴片法
利用上漆法和贴片法监测裂缝拉裂,如果纸片 被拉断,说明变形加剧,需严加防范,与前面 提到的两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不能获得具体 数据,但可以非常直观清晰的发现变化情况。
半简易—
滑坡伸缩
仪。安装于
滑坡、崩塌、 地面塌陷等不 稳定坡体两侧, 当拉绳位移量 达到预设阈值 则报警,提醒 附近受灾居民 注意防灾。
乡五
五是灾险情预 案和险情现场 5
到位
3 三是组织巡 查到位;
人员到位。
4
四是宣传材料发送到位;
村居一级群测群防应做到:四应有、四应知
四应有、四应知
村(居)委会做到“四 应有”:应有防治方案、 群众转移预案;应有值 班、监测、巡查、速报 等制度;应有防灾责任 人、监测人、协管员名 单;应有监测器具、通 讯工具。
地面沉降
1.2.2 地质灾害的分级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第四条,地质灾害按照人员 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
①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
万元以上的;
②大型: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
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
③中型: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
(一)汛期地质灾害危险区域范围和转移对象;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三)应急响应; (四)转移工作的实施,包括应急发布信号、转移路线及 临时安置场所或者安全地带; (五)保障措施,包括生活安置及供给、医疗防疫、治安 保卫等; (六)其它相关内容。
地质灾害培训备课内容共10页word资料
地质灾害培训教材备课内容一、基本概念1、什么是地质灾害?所谓的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注意:地质灾害的发生源于两方面因素:第一方面是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造成的,如强降雨、山洪、地震、气温聚变等;第二方面是人为建设活动引发的,如采石、开矿、修路切坡等引发的滑坡、塌陷等。
虽然产生上述地质现象,但不对人的生命和财产产生危害时,不能称为地质灾害,只能叫地质现象。
2、什么是崩塌?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产生在土体中者称土崩,产生在岩体中者称岩崩。
规模巨大、涉及到山体者称山崩;当崩塌产生在河流、湖泊或海岸上时,称为岸崩。
3、什么是滑坡?斜坡上的部分岩、土质,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坡内的一个或多个软弱面产生整体向下滑移的现象称为滑坡。
斜坡是滑坡发生的必要条件;岩土是滑坡发生的物质基础;重力是滑坡发生的动力,斜坡内的软弱结构面(带)是滑坡滑动面发育的基础;滑坡的运动是滑动而不是滚动、跳跃等形式。
4、什么是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5、什么是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一般分为岩溶塌陷和非岩溶性塌陷两类。
6、什么是地裂缝?地裂缝是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地壳活动、水的作用等)或人为因素(抽水、灌溉、开挖等)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宏观地表破坏现象。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培训材料全文
——引自中国地质环地境质公灾害报危险(性2评0估0培7训年材料度)
管理职能: 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国家将防治地质灾
害的职责赋予国土资源部。 法制建设:
在总结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 上,国土资源部于1999年3月2日颁布并实施了《地 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号)。这 是我国第一部有关地质灾害防治的部门规章,为地 质灾害防治法制建设打下了一个新的基础。办法有 总则、规划、预防、治理、奖励与惩罚、附则共六 章二十八条,其中在第三章预防第十五条中明确提 出:城市建设、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项
2005年1月13日,安徽省国土资源厅下 发了《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 通知》(皖国土资[2005]10号),针对我省 实际,提出贯彻落实评估制度、加强评估工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培训材料
作监督管理、严格按级别评估、实行严格准 入制度、加强成果审查监督、加强评估质量 控制、实行专家审查制、实行备案制度等具 体规定,为我省全面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 估工作的规范化实施奠定了基础。 目的: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培 训材料
2024/8/24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培训材料
第一部分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由来
• 背景: • 我国是一个自然地理、地质构造复杂的国家,
也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地质 灾害以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多、经济损失大,并且 具有突发性、群发性、多发性和影响持久等特点 而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占据突出地位。在一些地区 地质灾害已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恶化生态 环境、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培训材料
容易出现的问题:①文字中不按每项工作一 一叙述,或叙述时没有对每项工作的部署、 具体方法和预期达到的目的进行表述,文字 过于简炼;②很多工作评述与项目工程结合 不够,或不符合本项工程的要求;③工作量 统计表中将收集资料、编图等统计在内;④ 野外工作质量评述写法不当,将室内工作及 报告成果作为质量评述。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中的一种,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火山喷发、地面塌陷等多种类型。
地质灾害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了解和掌握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对于我们认真对待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地震防治地震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之一。
地震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危害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如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地形、地质构造、设计标准等。
防治地震灾害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采取恰当的措施。
常见的地震灾害防治措施包括:1.加强地震监测:利用地震仪器和设备,对地震活动进行监测和预测,并及时发布地震预警信息。
2.规范建筑设计:建筑的结构、材料和技术应按照地震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3.完善救援体系:建立完善的救援体系,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提高灾民生存和恢复能力。
山体滑坡防治山体滑坡是由于地形、地质结构、气候、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具有突然性和规模较大的特点。
常见的山体滑坡防治措施包括:1.地形调整:对于坡度大、土壤湿度高、植被破坏严重的山区,可以对地形进行调整,缩小坡度,增加抗滑坡的地形特征。
2.土壤固结:通过添加硬化剂、加固水泥土、锚固网等方法,加强土壤的纵向和横向固结,增强土壤的冲刷和滑动能力。
3.植被修复:植被修复不仅可以减少水土流失,还可以抑制土壤侵蚀,增加土壤稳定性,提高山体的抗滑坡能力。
地面塌陷防治地面塌陷是由于地下水、沉积物、裂隙等因素引起的地下空洞或塌陷区域形成,其对于城市和乡村的建筑物、道路、桥梁等造成巨大伤害。
常见的地面塌陷防治措施包括:1.加强监测:通过地下水位、地下水流、地形、地质构造等方面的监测,及时发现地下空洞和塌陷现象。
2.引导地下水:通过灌注固化、混凝土浇筑、用钢桩固定土体等方式,加强地下水的引导和固化。
3.协调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应考虑到地下及土壤的稳定性,减少基础建筑用地设在地下水漏斗、断层带及"潮湿"的地区。
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培训资料
• 1、地质灾害是由于地质作用产生的自然 、 灾害; 灾害;因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 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火灾等与地质作 用无关的灾害,不属于本条例的调整范围。 用无关的灾害,不属于本条例的调整范围。 这里所谓的地质作用是指促使组成地壳的 物质成分、构造和表面形态等不断变化和 物质成分、 发展的各种作用。 发展的各种作用。根据发生作用的部位可 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 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 内动力地质作用是指地壳深处产生的动力 对地球内部及地表的作用, 对地球内部及地表的作用,如地质构造运 动等。外动力地质作用是指大气、 动等。外动力地质作用是指大气、水和生 物在太阳能、 物在太阳能、重力能等影响下产生的动力 对地壳表层所进行的各种作用,如风化、 对地壳表层所进行的各种作用,如风化、 剥蚀等。 剥蚀等。
• 但是我们不能去恐惧它,去逃避 但是我们不能去恐惧它, 我们应该去面对它,预防它。 它,我们应该去面对它,预防它。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三条明 确指出: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确指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应当坚持预防为主 预防为主、 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 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 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 原则。 原则。”而我们该如何去预防它 呢?那我们首先得去认识下什么 是地质灾害。 是地质灾害。
• 2、地质灾害是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和 、 影响下形成的灾害。 影响下形成的灾害。由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建 设的需要,人类对自然无度的索取、 设的需要,人类对自然无度的索取、各种不 合理的工程建设、 合理的工程建设、不规范的采矿活动等人为 活动,增加了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 活动,增加了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据不完 全统计,近年来发生的严重地质灾害中, 全统计,近年来发生的严重地质灾害中,有 半数以上与人为因素有关, 半数以上与人为因素有关,并且还有加剧的 趋势。因此, 趋势。因此,除了自然因素作用和影响下形 成的地质灾害外, 成的地质灾害外,因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 害也是本条例的调整重点。 害也是本条例的调整重点。
最新地质灾害培训备课内容
地质灾害培训备课内容地质灾害培训教材备课内容一、基本概念1、什么是地质灾害?所谓的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注意:地质灾害的发生源于两方面因素:第一方面是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造成的,如强降雨、山洪、地震、气温聚变等;第二方面是人为建设活动引发的,如采石、开矿、修路切坡等引发的滑坡、塌陷等。
虽然产生上述地质现象,但不对人的生命和财产产生危害时,不能称为地质灾害,只能叫地质现象。
2、什么是崩塌?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产生在土体中者称土崩,产生在岩体中者称岩崩。
规模巨大、涉及到山体者称山崩;当崩塌产生在河流、湖泊或海岸上时,称为岸崩。
3、什么是滑坡?斜坡上的部分岩、土质,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坡内的一个或多个软弱面产生整体向下滑移的现象称为滑坡。
斜坡是滑坡发生的必要条件;岩土是滑坡发生的物质基础;重力是滑坡发生的动力,斜坡内的软弱结构面(带)是滑坡滑动面发育的基础;滑坡的运动是滑动而不是滚动、跳跃等形式。
4、什么是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5、什么是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一般分为岩溶塌陷和非岩溶性塌陷两类。
6、什么是地裂缝?地裂缝是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地壳活动、水的作用等)或人为因素(抽水、灌溉、开挖等)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宏观地表破坏现象。
地质灾害防治培训讲课材料
地质灾害防治培训讲课材料发布时间:2011-05-19 点击:60 次来源:作者:本文所属专题:※国土资源培训讲义标签:地质灾害防治讲义-地质灾害防治讲义地质灾害防治培训讲课材料第一部分地质灾害基本知识一、地质灾害概述(一)地质灾害的定义1.定义本条例所称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二条地质灾害: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2.理解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应该明确两点:(1)和其它自然灾害一样,地质灾害也是以人为中心而论的,离开对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的危害、威胁,灾害便无从谈起。
(2)地质灾害的动力来源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含人类活动的营力作用)。
(二)地质灾害的类型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二条中明确提及的6种类型为最常见、最重要的地质灾害。
我国疆域辽阔,影响地质灾害发育的自然地质条件复杂多样,人为工程活动的性质及强度差异大。
广义上的地质灾害有数十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可以罗列如下: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沙漠化、水土流失、水土污染、土地盐渍化、沼泽化、煤与瓦斯突出、矿坑突水、岩(煤)爆、顶板冒落、地下热害、煤层燃烧、边岸再造、泥沙淤积、库区侵没、洪涝、海岸侵蚀、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等等。
地质灾害的分类,有不同的角度与标准,十分复杂。
就其成因而论,主要由自然变异导致的地质灾害称自然地质灾害;主要由人为作用诱发的地质灾害则称人为地质灾害。
按地质作用,分为内生地质灾害、外生地质灾害和人类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
根据灾害发生区的地理或地貌特征,可分山地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平原地质灾害,如地面沉降。
按灾害发生及持续时间,分为突发性地质灾害和缓变性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培训资料
②渐变性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地面沉降。渐变性地质灾害常有明显前兆,对其防治有可预见地进行。
3、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分级
地质灾害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四级:
(1)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Ⅰ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5)采取植树造林、封山育草、改良耕作技术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生物措施。
(6)工程措施采用遮拦建筑物,对崩塌运动的岩土体进行消能拦挡,主要采用山坡拦石沟、落石平台、落石沟、拦石墙等。地质体改造措施。
(7)对结构面的强化改造,对岩体表面一般采用喷混凝土或挂网喷锚。
(8)对岩体内部结构面的强化改造主要采用锚固、灌浆增加结构面间联结力。
(3)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Ⅲ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中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中型地质灾害灾情。
(4)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Ⅳ级)。
2、滑坡的应对措施
(1)一般措施:
不能慌乱,迅速向安全地段撤离或者抱住大树等物。
立即向村、乡、县等有关政府或单位报告。
立即实施应急措施,迅速组织群众撤离危险区及可能的影响区,密切注视灾情的蔓延和转化。
采取植树造林、封山育草、改良耕作技术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生物措施。
地质灾害培训知识
• 2.地形条件:①沟谷上游是漏斗状、勺状、树叶状,中游切割深而窄,下游比较开阔。
• 2、按致灾作用的诱发动力划分: • ①自然地质灾害——受自然地质条件控制、不以人类历史发展为转移; • ②人为地质灾害——受人类工程开发活动制约,随社会经济发展日益增多。 • 3、按发生、发展进程划分:突发性地质灾害和渐变性地质灾害。我县突发性
地质灾害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开裂和矿山地下工程灾害; 渐变性地质灾害有水土流失、石漠化、地方病等。缓变性地质灾害常有明显 前兆,对其防治有较从容的时间,可有预见地进行,其成灾成果一般影响范 围大,只造成经济损失,不会出现人员伤亡。突发性地质灾害,可预见性差, 其防治工作常是被动式的应急进行,其成灾后果常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 损失。
• 2.地质条件:断裂发育、地震强烈;软质岩石、软硬相间岩层,为泥石流提供碎屑固
体物源。
• 3.强度较大的暴雨是使泥石流发生的主要动力条件。水库突然溃决,且下游又存在丰
富松散堆积土时,常形成泥石流。
• 4.人类不良的工程活动乱砍乱伐导致水土流失以及开山、采矿、筑路弃碴堆石为泥石
流提供大量物。
• 泥石流形成条件的判别: • 1.固体物源:①沟内出露软弱或软硬相间的风化地层,如泥岩、页岩、胶结差的疏松
二〇一二年七月二十三日
一、基本概念
• 什么是地质灾害
通常指由于地质作用引起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灾害。地质灾害可划分为30多种类 型。由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诱发的称为自然地质灾害,由工程开挖、堆载、爆 破、弃土等引发的称为人为地质灾害。根据2004年国务院颁发的 《地质灾害防治 条例》规定,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 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六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地质灾害培训教材
地质灾害培训教材自然地质害防灾避险知识培训一、目的及意义本次培训主要针对矿部所有职工,旨在提高矿部地质灾害易发区防御地质灾害的意识和群测群防知识水平,减少地质灾害特别是人为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的发生,降低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实现人与自然地质环境的和谐。
二、地质灾害(一)什么是地质灾害因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施工建筑活动引发的危险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诱发的称为自然地质灾害,工程开挖、堆载、弃土等引发的称为人为地质灾害。
(二)地质灾害种类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突变性灾害);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缓变性灾害)等6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的主要因素有降雨、融雪、地震、地表水的冲刷、浸泡、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采矿、修路等进行的开挖边坡、水库蓄水或渗水、采石劈山放炮等)。
1、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自然环境条件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或部分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地质现象。
又称为地滑或走山;变形特征:滑坡后缘裂缝坡表还能看到拉张裂缝的开裂裂缝,滑体裂缝主要发育于滑坡后壁和滑体内,裂缝一般宽10~25cm,长1.5~5.3m,深0.2~0.7m滑坡滑体厚度分布从纵向上看,滑体中部厚,一般20.8~25.3m,后部13-17.5m,前部厚度薄,一般5~12m;2、崩塌:陡坡上直立等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滑移失稳以向下倾倒、翻滚的自然地质现象。
指陡倾斜城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倾倒、坠落、垮塌,岩土体成分,可划分为岩崩和土崩两大类。
3、泥石流:由于降水产生在沟谷或山坡的一种夹带大量泥沙、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或库塘溃坝等水源激发,形成的一种夹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
地质灾害避险自救知识培训
地质灾害避险自救知识培训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平安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下面是关于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特点的滑坡,在滑动之前,一般都会显示出一些前兆。
归纳起来,常见的有如下几种:(1)滑坡滑动之前,在滑坡前缘坡脚处,堵塞多年的泉水有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井水)突然枯槁,井、泉水位突变或混浊等类似的异常现象。
(2)在滑坡体中部、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它反映了滑坡体向前推挤并受到阻碍,已进入临滑状态。
(3)滑坡滑动之前,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出现隆起(上凸)现象,这是滑坡体明显向前推挤的现象。
(4)滑坡滑动之前,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这种现象反映了深部变形与破裂。
(5)滑坡在临滑之前,滑坡体周围的岩(土)体会出现小型崩塌和松弛现象。
(6)如果在滑坡体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在滑坡滑动之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或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
这是临滑的明显迹象。
(7)滑坡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展,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
滑坡是否发生,不能靠单一个别的前兆现象来判定,有时可能会造成误判。
因此,发现某一种前兆时,应尽快对滑坡体进展仔细查看,迅速做出综合的判定。
崩塌发生前可能会出现以下征兆:(1)崩塌处的裂缝逐渐扩大,危岩体的前缘有掉块、坠落现象,小崩小塌不断发生。
(2)坡顶出现新的破裂形迹,嗅到异常气味。
(3)不时偶闻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声。
(4)出现热、氡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
泥石流发生前将有以下征兆:(1)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并夹有较多柴草、树枝。
(2)深谷内传来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
(3)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并有轻微震动感等。
为紧急避险,地质灾害高发区的居民要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在县、乡、村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事先选定地质灾害临时避灾场地、提前确定平安的撤离路线、临灾撤离信号等,有时还要做好必要的防灾物资储藏。
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培训资料
•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的发生不可避免,但 通过建立制度、采取措施,加强管理,经 过我们的不懈努力,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 造成的损失还是可以做到的。
第二部分 我县地质灾害防治相关情况
• 我县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 :高淳在地貌 上由滨湖地区和胥溪河流域的平原和自东 北斜穿县境至西南部的低山丘陵组成。这 样的地貌特点决定了我县的地质灾害主要 以露采废弃矿山宕口、砖瓦取土堆场的崩 塌、滑坡为主。
固城镇淳皖碳酸钙公司地质灾害崩塌隐患点
• 该隐患点为开山取土遗留的人工陡 坡,局部近乎直立,坡高最高处约 13m,坡顶局部悬空突出,坡顶树 木根部裸露,已发生歪斜。坡面土 体主要为粘土,并含少量碎石,碎 石直径不超过5cm,陡坡坡顶长有 灌木,且坡脚存有崩塌堆积物。坡 面裸露,局部有小裂隙,坡面长期 受雨水冲刷渗入,结构稳定性遭到 破坏,遇强降雨天气,雨水沿坡顶 下渗加重滑体的自重,导致土体间 粘聚力下降,在重力或其他动力作 用下易诱发崩塌地质灾害。
• 2、地质灾害是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和 影响下形成的灾害。由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建 设的需要,人类对自然无度的索取、各种不 合理的工程建设、不规范的采矿活动等人为 活动,增加了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据不完 全统计,近年来发生的严重地质灾害中,有 半数以上与人为因素有关,并且还有加剧的 趋势。因此,除了自然因素作用和影响下形 成的地质灾害外,因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 害也是本条例的调整重点。
• 1、地质灾害是由于地质作用产生的自然 灾害;因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 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火灾等与地质作 用无关的灾害,不属于本条例的调整范围。 这里所谓的地质作用是指促使组成地壳的 物质成分、构造和表面形态等不断变化和 发展的各种作用。根据发生作用的部位可 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 内动力地质作用是指地壳深处产生的动力 对地球内部及地表的作用,如地质构造运 动等。外动力地质作用是指大气、水和生 物在太阳能、重力能等影响下产生的动力 对地壳表层所进行的各种作用,如风化、 剥蚀等。
地质灾害培训课件(一)
地质灾害培训课件(一)地质灾害培训课件教学内容1.介绍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2.讲解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特点3.探讨地质灾害的预防和防治措施教学准备1.投影仪或电脑2.课件3.黑板、粉笔4.地质灾害的案例研究资料5.学生的备课材料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包括地震、泥石流、滑坡等2.理解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特点,为预防和防治地质灾害提供基础3.学会分析地质灾害案例,总结出有效的防治措施设计说明1.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2.设计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观点3.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导入1.提出问题:你们都听说过哪些地质灾害?2.学生回答,并引导他们列举一些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
讲解地质灾害类型1.利用投影仪或电脑展示多媒体课件,介绍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
–地震–泥石流–滑坡–地面塌陷–风沙–火山喷发讲解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特点1.逐个地质灾害类型进行讲解,包括成因和特点。
2.强调地质灾害的突发性、破坏性和不可预测性。
探讨地质灾害的预防和防治措施1.提供地质灾害案例研究资料,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析和讨论。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共同总结出有效的预防和防治措施。
3.老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总结1.总结地质灾害的基本知识点和预防防治措施。
2.强调地质灾害的重要性和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课后反思1.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2.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是否积极思考和表达?3.是否需要对某些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强化训练?4.是否有其他方法可以增加课堂互动性和趣味性?这份地质灾害培训课件旨在通过多媒体展示、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地质灾害,掌握预防和防治措施,提高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
希望通过这份课件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社会对地质灾害的关注和防控水平。
导入提出问题:地质灾害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有哪些影响和危害?学习地质灾害类型1.学生列举的地质灾害类型进行讨论,并补充其他类型。
地质灾害培训内容14页word
地质灾害培训内容14页word监测人员地质灾害培训材料一、地质灾害、各种地质灾害的定义及其组成要素地质灾害:通常指由于地质作用引起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灾害。
地质灾害可划分为30多种类型。
由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诱发的称为自然地质灾害,由工程开挖、堆载、爆破、弃土等引发的称为人为地质灾害。
根据2004年国务院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六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1、什么是滑坡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滑坡多发生在坡度小于50度的斜坡上。
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滑坡的主要要素有:滑坡体(滑体)、滑坡壁、滑动面(滑面)、滑动带(滑带)、滑坡床(滑床)、滑舌、滑坡台阶、滑坡周界、滑坡洼地、滑坡鼓丘和滑坡裂缝(包括拉张裂缝、羽毛状裂缝、鼓张裂缝、及扇状裂缝)。
以上滑坡要素只有发育完全的新生滑坡才同时具备,并非任一滑坡都齐全具有。
2、什么是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崩塌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一般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度,高度大于30米的高陡坡上。
产生在土体中的称土崩,产生在岩体中的称岩崩。
规模巨大、涉及山体者称山崩。
大小不等、零乱无序的岩块(土块)呈锥庄堆积在坡脚的堆积物,称崩积物,也可称为岩堆或倒石堆。
3、什么是泥石流泥石流(也称蛟龙)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水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按物质组成划分为泥石流、泥流、水石流三类;按流体性质可分为粘性和稀性泥石流;此外还有按水源类型划分的;降雨、冰川、溃坝型;按地形形态划分的沟谷型、坡面型等。
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
降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溢水等都可成为泥石流的水源。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知识培训内容包括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知识培训内容
一、灾害基础概念
1.地质灾害定义:指地球内部热核能和地球表面太阳日照能的作用下,地壳、地表和地下自然地质物理化学过程发生的危害性自然灾害事件。
2.常见地质灾害类型:
–地震
–泥石流
–山体滑坡
–崩塌
–地面沉降
二、应急救援准备工作
1.灾前准备:
–制定应急预案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存储应急物资和装备
2.灾中应急救援:
–确定灾情和受灾范围
–实施疏散和救援工作
–保障救援人员安全
3.灾后工作:
–进行灾情评估
–重建受损设施
–进行后续跟踪和评估
三、灾害应急救援技巧
1.施救技巧:
–优先保障人员生命安全
–善用救援装备和工具
–配合救援队伍进行工作
2.团队配合:
–建立完善的指挥系统
–分工明确、密切配合
–避免重复工作和冲突
四、现场实操演练
1.模拟场景:
–模拟山体滑坡灾害现场
–模拟地震后建筑物倒塌情况
–模拟泥石流袭击后的应急救援
2.实际操作:
–灾情评估
–伤员救护
–突发事件处置
五、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
1.成功案例分享:
–某地地震救援行动
–专业救援队伍的效率
–突发灾害下的自救救援案例
2.救援经验总结:
–重视灾前准备
–有效的指挥调度
–改善救援装备和技术
以上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知识培训内容的详细介绍,通过有效的培训和实操演练,提升灾害救援能力,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镇干部国土资源培训之地质灾害培训资料同志们,今天我主要讲地质灾害防治相关知识。
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我县地质环境复杂,特别近年来,气候变化极端反常,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及矿产资源开发等工程的加大,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次数增多,分布面积不断扩大,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构成越来越严重的威胁,直接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
因此,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体现以人为本,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
一、基本概念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6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在我县境内,由于自然地理条件较差,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等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条件十分脆弱,加之在资源开发和经济活动中忽视了对地质环境的保护,造成我县境内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我县境内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和地面塌陷。
我县发生的多起地质灾害,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13人死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约1678.2万元)。
更重要的是,还存在大量具有潜在危害的地质灾害点(199处,对建筑有威胁的190处),威胁人数约10788人,潜在经济损失评估约26424.55万元。
地质灾害类型:1、按诱发因素划分:①自然地质灾害:是指由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诱发的自然地质灾害。
比如城关镇水坡村垮山组垮山的崩塌滑坡区。
②人为地质灾害:是指由工程开挖、堆载、爆破、弃土等引发的称为人为地质灾害。
比如妈姑铅锌矿地面塌陷区。
2、按发生、发展进程划分:①突发性地质灾害:是指不可预料的因自然因素或者人为引发的危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 可预见性差,防治工作经常是被动式地应急进行。
②渐变性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地面沉降。
渐变性地质灾害常有明显前兆,对其防治有可预见地进行。
3、按规模划分:(1)特大型: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受威胁人数1000人以上或者预估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2)大型: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受威胁人数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者预估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3)中型: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受威胁人数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者预估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4)小型: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受威胁人数100人以下或者预估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
4、按危险程度划分:(1)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具备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易发或者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2)地质灾害危险区:是指已经出现地质灾迹象,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的区域或地段。
(3)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是指根据地质灾害现状和需要保护的对象而提出的应当给予重点防护的区域。
(4)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是指对城镇、工矿企业、重要设施和居民点的安全具有严重威胁,其危害程度在重大级以上(受威胁人数大于100人。
直接经济损失大于500万元)的地质灾害。
二、主要地质灾害概念及特征:(一)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受降雨、河流冲刷、融雪、地震、人工切坡、弃土加载等因素的影响,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的别名叫地滑,许多山区群众形象地把滑坡称为“走山”、“垮山”、“山剥皮”。
1、滑坡的临灾前兆:(1)滑坡前缘土体突然强烈上隆鼓胀,表明即将发生规模较大的整体滑动。
通常伴随前缘建筑物的强烈挤压变形甚至错断。
(2)滑坡前缘的坡脚有堵塞多年的泉水突然涌出,滑坡表层修建的池塘或水田突然干枯、或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枯、井水水位突变等异常现象。
说明可能发生整体滑动。
(3)斜坡的前部甚至中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表明滑坡体向前推挤受到阻碍,已经进入临滑状态。
(4)滑坡体裂缝或变形观测数据突然增大或减小,说明出现了加速变化的趋势,这是明显的临滑迹象。
(5)地面裂缝的出现,说明山坡已经处于不稳定状态。
弧型张开裂缝和水平扭动裂缝圈闭的范围,就是可能发生滑坡的范围。
滑坡后缘的裂缝急速扩展,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滑带岩土体因摩擦错动发出声响。
(6)动物惊恐异常,如猪、狗、牛、羊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不进洞,植物变态可能是滑坡即将来临。
(7)滑坡前缘突然出现局部滑坍,这种情况可能会使滑坡失去支撑而即将发生整体滑动,但是,也可能是局部的失稳。
2、滑坡的应对措施(1)一般措施:①不能慌乱,迅速向安全地段撤离或者抱住大树等物。
②立即向村、乡、县等有关政府或单位报告。
③立即实施应急措施,迅速组织群众撤离危险区及可能的影响区,密切注视灾情的蔓延和转化。
④采取植树造林、封山育草、改良耕作技术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生物措施。
(2)滑坡应急防治措施:滑坡应急防治措施大多数是接到当地灾情报告后,进行应急调查和采取应急防治措施,在此情况下,应做到以下几点:①视险情将人员物资及时撤离危险区当滑坡由加速变形阶段进入临滑阶段时,滑坡灾害在所难免,应及时将情况上报当地政府部门,由政府部门组织将险区内居民、财产及时撤离危险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②及时制止致灾的动力破坏作用为争取抢险救灾时间,延缓滑坡大规模破坏,及时制止致灾的动力破坏作用,如因采矿诱发的,应立即停止采矿活动;如因渠道渗漏而诱发的,应立即停止对渠道进行放水。
③事先有预兆者,应尽早制订好撤离计划滑坡在大规模滑动前,往往事先有前兆,在此情况下,当地政府部门应尽早制订好险区人民疏散撤离计划,以防造成混乱而发生不必要的人员伤亡事故。
(二)崩塌:是指陡峭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向下倾倒、翻滚、就地堆放的现象。
1、崩塌的识别:(1)崩塌山体坡度为45°以上,且高差大(大于30米),坡体成孤立山嘴、山峰或凹型陡坡。
(2)坡体内部裂隙发育,尤其产生垂直或平行斜坡方向的陡裂缝,并且切割坡体的裂隙、裂缝即将贯通,使之与山体形成分离之势。
(3)坡体前部存在临空空间,或有崩塌物发育,这说明曾经发生过崩塌,今后还可能再次发生。
2、发生的前兆特征:(1)崩塌的前缘掉块、坠落,小蹦小塌不断发生。
(2)崩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嗅到异常气味。
(3)不时偶闻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声。
(4)出现热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
(5)动植物异常现象。
3、崩塌防治应对措施(1)立即向村、乡、县等有关政府或单位报告。
(2)拟定并实施应急措施,迅速转移危险区的群众,密切注视灾情的变化趋势。
(3)组织有关专家论证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其灾情的程度。
(4)密切注意崩塌可能对水库、公路等重要工程设施造成的破坏。
(5)采取植树造林、封山育草、改良耕作技术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生物措施。
(6)工程措施采用遮拦建筑物,对崩塌运动的岩土体进行消能拦挡,主要采用山坡拦石沟、落石平台、落石沟、拦石墙等。
地质体改造措施。
(7)对结构面的强化改造,对岩体表面一般采用喷混凝土或挂网喷锚。
(8)对岩体内部结构面的强化改造主要采用锚固、灌浆增加结构面间联结力。
4、诱发崩塌和滑坡的主要因素:(1)自然因素:①降雨:大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融雪、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及其中的软弱面,易诱发滑坡、崩塌。
②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不断地冲刷坡脚、削弱坡体支撑或软化岩、土体,降低坡体强度,易诱发滑坡、崩塌。
(2)人为因素①采掘矿产资源:采矿不按规范执行,乱采滥挖,造成采空塌陷,导致山体开裂,继而发生滑坡崩塌。
②开挖边坡:修建铁路、公路、依山修建房屋、建厂等工程开挖边坡,使斜坡下部失去支撑部分,形成人工陡边坡,造成崩塌、滑坡的发生。
③水库蓄水、泄水与渠道渗漏:水库蓄水,浸润和软化岩土体,加大了岩土体中的静水、动水压力;水库泄水,水位急剧下降,加大了坡体的动水压力;渠道渗漏,增加了浸润和软化作用;工业生产用水和废水的排放等,均使水流渗入坡体,加大孔隙水压力,软化土石,增大坡体容重,从而促进或诱发滑坡、崩塌的发生。
④堆填加载:在斜坡上大量修建楼房、工厂、堆渣、弃渣、填土等,给斜坡增加了荷载,超过斜坡支撑的重量,失去平衡而诱发崩塌、滑坡的发生。
⑤采石、劈山:采石、劈山等放炮强烈振动,使斜坡上的岩土体受振松动,诱发崩塌、滑坡的发生。
⑥乱砍乱伐:乱砍乱伐,破坏植被,有利于雨水入渗,诱发崩塌、滑坡的发生。
5、滑坡与崩塌的区别(1)滑坡与崩塌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崩塌发生之后,崩塌物常推积在山坡脚,呈锥形体,结构零乱,毫无层序;而滑坡堆积物常具有一定的外部形状,滑坡体的整体性较好,反映出层序和结构特征。
也就是说,在滑坡堆积物中,岩体(土体)的上下层位和新老关系没有多大的变化,仍然是有规律的分布。
②崩塌体完全脱离母体(山体),而滑坡体则很少是完全脱离母体的。
多属部分滑体残留在滑床之上。
③崩塌发生之后,崩塌物的垂直位移量远大于水平位移量,其重心位置降低了很多;而滑坡则不然,通常是滑坡体的水平位移量大于垂直位移。
多数滑坡体的重心位置降低不多,滑动距离却很大。
同时,滑坡下滑速度一般比崩塌缓慢。
④崩塌堆积物表面基本上不见裂缝分布。
而滑坡体表面,尤其是新发生的滑坡,其表面有很多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纵横裂缝。
比如:分布在滑坡体上部(也就是后部)的弧形拉张裂缝;分布在滑坡体中部两侧的剪切裂缝(呈羽毛状);分布在滑坡体前部的横张裂缝,其方向垂直于滑坡方向,迹即受压力的方向;分布在滑坡体中前部,尤其是以滑坡舌部为多的扇形张裂缝,或者称为滑坡前缘的放射状裂缝。
(2)关于崩塌、滑坡还要注意两点:①发现有崩塌、滑坡发生的预兆,要立即撤出所有人员,并将情况及时报告国土资源部门;千万不要在崩塌、滑坡发生后尚未稳定时进入崩塌、滑坡区进行排土等作业;②大雨过后,即使天气转晴,但在几天内仍有可能发生滑坡或崩塌等地质灾害,应提高警惕,加强检查,注意防范。
(三)泥石流:它是指山区沟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水或库塘溃坝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夹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
它常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15﹪-80﹪,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
泥石流爆发时,浑浊的泥石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咆哮而下,地面为之震动,山谷有如雷鸣,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的泥沙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
由于泥石流爆发突然,运动快,能量大,来势凶猛,破坏性非常强,常给山区的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危害。
1、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1)较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地形上,山高沟深、地势陡峻,沟床纵坡较大,流域形状便于水流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