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临床路径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效果评价

临床路径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效果评价

临床路径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CNP)在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

方法40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0例患者实施临床路径,对照组20例患者实施传统的治疗护理,对两组患者住院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在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结果平均住院天数实验组为15.8天,对照组为25.2天;平均医疗费用实验组较对照组减少3049.33元;患者满意度实验组为97.5%,对照组为87.2%;对健康知识实验组掌握95%,对照组为8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路径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是一种较优的工作方法。

【关键词】临床路径全髋关节置换效果评价【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2-0225-02临床路径(clinial nursing pathway,CNP)是一种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诊疗标准化医疗管理模式,它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深化整体医疗的工作模式。

是由医生、护士与其他专业人员对特定的诊断和手术做最恰当的有序性和时间性的照顾计划,使服务对象由入院到出院都依此模式来接受照管、控制质量和经费,从而减少康复时间和资源浪费[1]。

而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采用人工关节假体治疗严重髋关节损伤及关节疾病、重建髋关节功能的重要手段。

其目的在于缓解关节疼痛,矫正关节畸形,改善关节功能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减少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我科在2012年1月开始将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2012年1-12月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中随机抽取20例作为实验组,20例作为对照组。

两组共40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35~81岁,平均年龄68.9岁,均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346.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

346.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

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含股骨头置换)(2016年版)一、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常见第一诊断:股骨颈骨折(ICD10:S72001);髋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M19.902);类风湿关节炎NOS (ICD10:M06.902);股骨头缺血性坏死(ICD10:M87.901);髋关节继发性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部分粗隆间骨折患者。

2.第一诊断首选治疗为全髋关节置换术者(含股骨头置换术)(手术编码 ICD9-CM-0:81.5901)。

(二)诊断依据根据《外科学下册》(8 年制和 7 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年 8 月第1 版)。

1.病史:髋关节疼痛、跛行或外伤史;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髋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下肢畸形、关节僵直或强直等;3.髋关节X片:提示股骨颈骨折、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股骨头变形、骨质增生或囊性变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1.髋骨性关节炎或其他关节炎引起的疼痛或功能障碍,保守治疗无效的;2.高龄、移位股骨颈骨折;部分粗隆间骨折(高龄、内固定困难者或内固定失效者);3.各种原因引起的髋关节继发性骨关节炎;4.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 7-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首选治疗为全髋关节置换术者(手术编码ICD9-CM-0:81.5901);2.无快速破坏骨质的任何病变、神经性关节炎、外展肌力缺如或相对功能不足以及快速进展的神经性疾病;3.无髋关节或其它任何部位的活动性感染;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4天,所必须的检查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粪便常规、血生化、术前免疫八项、凝血功能。

2.胸片、心电图。

3.影像学检查:骨盆平片、髋关节X片、必要时CT、MR 检查。

4.特殊检查(根据具体情况):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血气分析,双下肢血管彩色B超。

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1

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1

湖南省直中医院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骨一科刘志豪一、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股骨颈骨折(ICD-10:S72.00)行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1-81.52)(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髋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下肢短缩外旋畸形。

3.辅助检查:髋关节X线片显示股骨颈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年龄65岁以上且骨折按Garden分型为Ⅲ型、Ⅳ型的患者。

2.无严重的合并症。

3.术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较好。

4.术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差,或相对高龄患者建议行半髋关节置换术。

(四)标准住院日18-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72.00股骨颈骨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单纯闭合性股骨颈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1-3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6)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必要时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2)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病史者);(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处理: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髋关节置换临床路径1

髋关节置换临床路径1
f.留下患者联系号码定期随访并给予康复指导。
e.遵医嘱用药治疗,告知患肢药物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出院日
a.遵医嘱通知患者及家属做好出院准备
b.按照出院流程,告知患者及家属办理出院手术方法及地点
c.指导出院注意事项及健康宣教,术后定期复诊并随访终身。建立行为新规范,保持合适体重,避免剧烈活动。
d.共同制定出院后康复锻炼计划。
e.指导患者填写出院满意度调查表。
h.评估并记录疼痛的部位、程度,长海痛尺≥4分,给予药物镇痛并观察效果。
i.术后禁食6小时后遵医嘱进食,增加营养摄入,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预防术后并发症。
j.生命体征平稳,嘱患者进行双上肢主动活动双下肢的踝泵运动,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
术后第一天至出院前
a.保持各种引流管在位通畅,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性状,保持会阴部清洁,做好留置尿管的护理。
d.遵医嘱给予药物的过敏试验
d.术前一日沐浴或备皮,修剪指甲,取下饰品。
e.饮食术前8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
f.术前一日晚给予心理疏导,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手术当天
a.协助患者更换手术衣,取下义齿、隐形眼镜等,贵重物品叫家人保管。
b.给予心理疏导,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遵医嘱术前30min给予镇静剂,留置尿管。
e.病区环境的介绍(物品的摆放、茶炉房、厕所等)
f..告知患者床头呼叫器等设备的使用方法
g.讲解有关疾病知识及注意事项,缓解患者紧张既焦虑情绪
h.遵医嘱给予饮食指导
i.向患者讲解入院常规查的位置及注意事项
术前
a.观察生命体征及评估全身情况
b.介绍手术的名称,手术目的,麻醉方式,带腕带。
c.指导并训练患者有效咳嗽、深呼吸、床上大小便及肢体的活动(踝泵、抬臀等)

临床路径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成效分析

临床路径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成效分析

21 临床路径对住院天数 及住 院费用的影 响 实验组和对照 .
股 骨干陈 旧性 骨折 1 、股骨 颈骨折 1 2例 0例、骨性关节炎 8 组各 2 0例患者,实验组平均住院天数 为 (24 ± . ),平均 1 . 01 d 3 8 例 、无菌性股骨头坏死 4例、类风湿性 关节炎 6例。术前 均 住 院费用为 ( 8 .0-6 . ) ; 2 62 4 83 元 而对照组平均住 院天数为 9 4 9 有 明显的临床病症,如: 腕关节疼痛、活动受 限、跛行 、 肿胀 、
① 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 : 张凤云
19例患者 中乳腺 癌 9 8 2例, 胃癌 3 ,直 肠癌 6 例 , 6例 1
导管留置时间最长 1 5 ,短者 7d 6 d 。均采用规 格为 4 F三向瓣
山东
寿光
220 670
膜式 PC ( 国巴德 ) IC 美 ,操作 者均为 PC IC小组成员 ,考 试取 得证 书,操作标 准均参照美 国静 脉输 液协 会有关 PC IC操作
主要是 依照患者的病情或手术 方法而制定 出的一种特定的治
功能康 复、活动、健康教育、饮食 指导 、出院指导等为纵轴, 间作为主要标准 ,定 时的执 行护理 任务安排 ,并详 细准确的
1 统计 学处理 . 3 采用 P MS31 E .统计软件对数 据进行 统计
疗模式 ,并 依照临床路径表的流程安排进行标准化的治疗 和 展开 针对性 的护理,并制订出护理 的E程流程 安排表 ,以时 t 护理, 形成统一的治疗及护理模 式 f 2 1 。本文将 2 1 1 -0 t 00年 月 2 1
1 临 床 资料
作简单 ,留置时间长 ,特别适用于恶性 肿瘤患者,不仅可减

髋关节置换临床护理路径

髋关节置换临床护理路径
(3)肿胀 股骨颈骨折多系囊内骨折,骨折后出血不多,又有关节外丰 厚肌群的包围,因此,外观上局部不易看到肿胀。
(4)功能障碍 移位骨折病人在伤后不能坐起或站立,但也有一些无移 位的线状骨折或嵌插骨折病例,在伤后仍能走路或骑自行车。对这些病 人要特别注意,不要因遗漏诊断使无移位稳定骨折变成移位的不稳定骨 折。在移位骨折,远端受肌群牵引而向上移位,因而患肢变短。
人工假体置换术。
采用金属、高分子聚乙烯、陶瓷等材料,根据人体 关节的形态、构造及功能制成人工关节假体,通过 外科植入人体内,代替患病关节功能,达到缓解关 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它分为人工股骨头 置换术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全髋关节由人 工髋臼和人工股骨头组成。
人工假体置换术。
感染
髋关节置换临床护理路径
定义:指由股骨头下到股骨颈基底部的骨折,多
见于中老年人,容易发生骨折不愈合,而且常常 出现股骨头坏死。
体征
(1)畸形 患肢多有轻度屈髋屈膝及外旋畸形。
(2)疼痛 髋部除有自发疼痛外,移动患肢时疼痛更为明显。在患肢足 跟部或大粗隆部叩打时,髋部也感疼痛,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常有压痛。
人工关节感染是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切 口感染以及深感染.表现为:
关节脱位
关节脱位是髋关节置换术常见并发症,也是影响假 体寿命的最主要因素。在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 率约0.3%~10%,翻修关节置换术则高达28%[9]。多 数翻修手术是由于关节脱位所致。全髋置换术后的 假体脱位常表现为搬动或活动后出现髋部疼痛、活 动受限及双下肢长度改变
是:早期无创伤复位,合理多枚钉固定,早期康复。人工关节
置换术只适应于65岁以上,GardenⅢ、Ⅳ型骨的结果,除与骨折损伤程 度,如移位程度、粉碎程度和血运破坏与否有关外,主要与

临床护理路径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87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44例,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经过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病情恢复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通过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护理,可大大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程度,促進患者病情恢复,并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大幅提高,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标签:临床护理路径;髋关节置换术;护理髋关节置换术是骨科常见的髋关节重建手术,主要用于60岁以上重度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化脓性髋关节关节炎、髋关节结核、股骨颈骨折、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等患者。

常见并发症有低血容量性休克、血肿形成、异位骨化、血栓栓塞、双下肢不等长、关节脱位或半脱位、继发性骨折等。

髋关节置换术是骨科大型手术,并发症较多,因此必须对髋关节置换的患者进行正确、科学的护理,以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

近年来,临床护理路径逐渐在我国各医院中应用。

笔者所在医院对髋关节置换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经过对比分析认为,相比常规护理,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的临床效果明显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笔者所在医院自2011年以来,共对87例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男47例,女40例,年龄61~87岁,其中股骨颈骨折42例,股骨头坏死26例,髋关节结核2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2例,髋关节重度骨性关节炎4例,髋关节翻修11例。

患有高血压病36例,冠心病33例,糖尿病29例,肝硬化20例。

将上述8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对照组43例。

1.2 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方法护理。

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

参照杨春玲、张瑞敏主编的《临床护理路径》中全髋关节置换临床护理路径[2],结合笔者所在医院骨科特点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具体如下。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临床路径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临床路径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康复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已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1-81.52)。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常规-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1)下肢运动功能障碍2)站立/步行功能障碍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2。

影像学检查: X线片显示人工髋关节(三)康复评定分别于入院后1-3天进行初期康复评定,入院后9-11天进行中期康复评定,出院前进行末期康复评定。

1.一般临床情况评定2.康复专科评定1)伤口情况评定2)下肢围度评定3)下肢血液循环状况评定4)髋关节关节活动度评定5)下肢肌力评定6)转移/负重能力评定7)步态评定8)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临床治疗2.康复治疗1)安全活动指导与健康教育2)物理因子治疗3)肌力训练4)关节活动度训练5)转移能力训练6)下肢负重训练7)步行训练,包括助行器选择与使用训练8)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3.常见并发症处理1)感染处理2)血栓处理出现骨折、假体脱落、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和严重合并症时需专科会诊与转诊。

(五)标准住院日14-21天(六)进入路径标准1。

骨科已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81。

51-81.52),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和严重合并症;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七)住院期间辅助检查项目1。

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心电图、胸片;(4)髋关节X线片;(5)下肢静脉血管超声;(6)D二聚体。

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

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
全髋关节置换术(含股骨头置换)临床路径表单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日期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4天(术前日)
住院第2-5天(手术日)






□完成"住院志"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初步诊断
□完成“首次病程记录”
□完成“住院病历”
□上级医师查房、术前评估、确定诊断、手术日期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开医嘱:常规化验、检查单
□疼痛护理、饮食用药宣教
□术前物品准备
□完成护理记录
□完成责任制护理记录
□认真完成交接班
□按时巡视病房
□观察病人病情变化:生命体征,足背动脉搏动,患肢皮肤温度、感觉及运动情况,如有异常通知医生
□向病人交待术后注意事项,患肢外展中立位,避免过度屈髋,双腿内夹软枕
□术后生活及心理护理
□各类管道护理
□处理执行医嘱
□切口换药
□出院带药:抗生素和必要消炎止痛药物
主要
护理
工作
□协助康复医师完成下列康复:(1)踝泵,(2)股四头肌收缩和放松,(3)直抬腿,(4)从半坐卧位到坐位到床边站立到下地
□饮食宣教及用药宣教
□协助复查拍片抽血
□髋置换注意事项宣教
□疼痛护理
□协助医生切口换药
□协助病人持拐下地行走
□处理执行医嘱
□术后心理、生活护理
□如果血色素<8.5g/dl,并结合病人一般情况,可以给予输血400-800ml
□切口换药
□复查术后髋关节X线片
□主管医师查房,初确定出院日期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完成“出院总结”“病历首页”的书写
□提前通知患者出院时间

全髋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

全髋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
全髋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临 床路径
汇报人: 2023-12-11
目录
• 引言 • 临床路径制定 • 加速康复措施 • 临床路径效果评估 • 讨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01引言Fra bibliotek背景介绍
•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一种常见 的骨科手术,用于治疗严重的髋关节疾病。然而,手术后恢复 期长,患者需要承受较大的痛苦和不便。为了加速患者的康复 ,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加速康复临床路径逐渐受到 重视。
全髋关节置换术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加强跨学科合作和交流,有 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01
Rydholm, A., & Vingård, L. (2018). Fast-track rehabilitation after total hip replacement: a Swedish multicentre randomised trial with 1-year follow-up. _Anaesthesia_, _73_(5), 597-604.
术前评估
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全 面评估,包括体重、血浆 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 。
营养补充
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提 供必要的营养支持,如蛋 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 。
饮食指导
为患者提供合理的饮食建 议,包括高蛋白、高热量 、高维生素的食物,以及 控制盐和糖的摄入。
心理干预
术前心理咨询
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其 心理状况,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心
疼痛管理
术前教育
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哪些疼痛 ,以及如何通过口服药物、冰敷
、活动等方式缓解疼痛。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临床路径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临床路径

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临床路径一、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股骨颈骨折(ICD-10 :S72.0)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ICD-9-CM-3:81.52003/81.5200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 年制和7 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 病史:外伤史。

2. 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髋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下肢短缩外旋畸形。

3. 辅助检查:髋关节X 线片显示股骨颈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 年制和7 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 年龄80岁以上且骨折按Garden分型为川型、W型。

2. 无法长时间耐受手术的,如尿毒症等。

3. 术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差。

4. 预期寿命低于5 年的,如恶性肿瘤。

(四)标准住院日为w 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S72.0 股骨颈骨折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未明显影响住院天数。

3. 单纯闭合性股骨颈骨折。

4. 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w 天。

3入院后进行患者宣教,预先康复训练。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和粪常规、血型(ABO 血型+Rh因子);(2)血沉、C- 反应蛋白;(3)生化全套、凝血功能检查、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4)胸部X 线平片、常规心电图或床边心电图;(5)手术部位X 线检查:双髋正位+患髋侧位。

(6)双下肢静脉彩超2.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手术部位CT 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3. 根据具体情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包括气压泵、抗凝药物注射和踝泵锻炼等。

髋关节置换临床路径资料

髋关节置换临床路径资料

股骨头坏死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股骨头坏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股骨头坏死(FicatIII-IV期,严重疼痛伴功能障碍)(ICD-10:M87.-5)行全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M81.5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慢性病程,髋关节疼痛或活动受限逐渐加重;可有外伤史、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史、酗酒既往史。

2.体格检查:患髋疼痛、活动受限,跛行步态。

3.辅助检查:X线检查符合股骨头坏死。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股骨头坏死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2.股骨头病变终末期,股骨头变形,关节面退变。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87.-5股骨头坏死疾病编码。

2.股骨头坏死终末期,已出现股骨头塌陷变形。

3.除外股骨近端肿瘤及骨折。

4.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5.病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有改善患髋疼痛及活动度的要求。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术前完成功能量表(Harris评分);(2)血常规、血型(ABO血型+Rh因子)、尿常规;(3)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4)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5)手术部位X线检查:双髋正位+患髋侧位。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手术部位CT检查、血沉、CRP、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双下肢血管彩色超声等。

3.根据具体情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临床路径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研究

临床路径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研究

临床路径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的效果。

方法将8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方法对患者实施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对患者实施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健康教育知晓率、满意度方面均有显著的差异(p<0.05)。

结论临床路径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和对疾病的认识,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临床路径全髋关节置换护理临床路径在美、欧以及部分亚洲国家已得到广泛推广,它在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住院费用、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服务质量和减少并发症等方面展现出卓越的特征[1]。

它的功能是用图标的形式提供时间和有效的照顾,使诊疗、护理有序,减少漏项,提高质量。

能指导护士有预见性、主动地开展工作,使患者明确护理目标,自觉参与疾病护理过程,以最经济的方式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2]。

我科对4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临床路径,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8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选择标准:(1)均行全髋关节置换术;(2)年龄≥40岁;(3)无合并其它疾病;(4)麻醉、手术过程顺利。

采用随机数字表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4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63.7岁;小学文化10例,中学文化22例,大专以上文化8例。

对照组男32例,女8例;年龄50~76岁,平均年龄59.9岁;小学文化8例,中学文化25例,大专以上文化7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健康宣教,由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时进行入院宣教,出院时进行出院指导,其余时间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知识、检查前注意事项、手术前后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健康宣教。

医院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

医院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

医院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一、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股骨颈骨折(ICD-10 :S72.00)行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1-81.5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 年制和7 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 病史:外伤史。

2. 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髋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下肢短缩外旋畸形。

3. 辅助检查:髋关节X线片显示股骨颈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 年制和7 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 年龄65岁以上且骨折按Garden分型为皿型、W型的患者。

2. 无严重的合并症。

3. 术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较好。

4. 术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差,或相对高龄患者建议行半髋关节置换术。

(四)标准住院日18-2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 0 :S72.00 股骨颈骨折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 单纯闭合性股骨颈骨折。

4. 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1-3 天。

1. 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髋关节正侧位X 线片;(6)胸片、心电图。

2.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必要时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2)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病史者);(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1.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临床路径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临床路径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临床路径(2016 年版)一、人工髋/ 膝关节置换术康复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已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1-81.52 )。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常规- 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 临床表现1)下肢运动功能障碍2)站立/ 步行功能障碍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2. 影像学检查:X 线片显示人工髋关节(三)康复评定分别于入院后1-3 天进行初期康复评定,入院后9-11 天进行中期康复评定,出院前进行末期康复评定。

.1. 一般临床情况评定2. 康复专科评定1)伤口情况评定2) 下肢围度评定3) 下肢血液循环状况评定4) 髋关节关节活动度评定5) 下肢肌力评定6) 转移/ 负重能力评定7) 步态评定8)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 (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康复医学》 (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 一般临床治疗2. 康复治疗安全活动指导与健康教育1) .2) 物理因子治疗3) 肌力训练4) 关节活动度训练5) 转移能力训练6) 下肢负重训练7) 步行训练,包括助行器选择与使用训练8)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3. 常见并发症处理1)感染处理2)血栓处理出现骨折、假体脱落、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和严重合并症时需专科会诊与转诊。

(五)标准住院日14-21 天(六)进入路径标准1.骨科已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1-81.52 ),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和严重合并症;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七)住院期间辅助检查项目1.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3 )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 )心电图、胸片;(4 )髋关节X 线片;(5 )下肢静脉血管超声;(6 )D 二聚体。

骨一科临床路径(髋关节)

骨一科临床路径(髋关节)

患者宣教
• 应用髋关节知识手册、康复训教等形式,进行患 者宣教
出院标准
• 1. 体温正常,血常规及血生化等常规检查结果无 明显异常,血沉及C-反应蛋白除外; • 2. 切口干洁,无红肿渗出; • 3. 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NRS疼痛评分小于3分; • 4. 髋关节X片无异常;
效果统计
2016年髋关节临床路径情况
• 经过整改,第4季度入径率提高至70.37%。 • 整改有效,继续持续改进。
效果统计
平均住院日 18.5 18 17.5 17 16.5 16 15.5 15 14.5 14 13.5 1 2 季度 3 4
• •
经过临床路径的控制,平均住院天数均小于标准住院天数,床位周转率得到 有效提高。 我科结合过去实际制定的临床路径标准住院天数为18天,经过科室质量控制,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天数可进一步缩短。
路径天数及基本内容
• 标准住院日≤18天 • 术前准备:第1-3天,完善相关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 调整患者一般情况,主要包括:营养准备,超前镇痛,抗 凝干预。 • 手术日:第4天,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或人工股骨头置 换术。术后生命体征监控,镇痛、抗凝及营养支持治疗。 • 术后观察期:第5-7天,继续生命体征监控,逐渐进行肌 肉恢复性功能锻炼。 • 康复治疗期:第8-18天。康复科介入,关节功能锻炼。
术前住院日
退出原因分析
• 全年共退出5例,1月退出2例,6月退出2例,7月退出1例。 • 退出原因分析: • 1月份2例:其中1例为入院后检查诊断髋关节结核,已不符合路径标 准,予以出径;另1例为年轻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方式选择为空心 螺钉固定,不符合路径标准,予以出径。 • 6月份2例:其中1例为高龄合并较多疾病,家属拒绝手术治疗,不符 合路径标准,予以出径。另1例术后合并肺炎,延长抗生素使用时间, 变异较大,予以出径。 • 7月份1例:患者术前准备阶段出现脑出血,属较大变异,予以出径。

临床路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路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中的应用

手 术 前
术后 当 日
术 前 心 理 疏 导 : 解 手 术 方 式 、 意 事 项 ; 食 指 导 ; 前 准 备 : 皮 、 试 、 前 用 药 、 食 1 , 饮 6h 留 置 导 尿 管 、 讲 注 饮 术 备 皮 术 禁 2h 禁 、 应
用抗生 素 ; 前体位指导 , 术 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 , 有效呼吸 , 指导下肢肌肉锻炼 , 关节锻炼 , 指导正确使用拐杖及助行器
选择 2 0 0 7年 1月 ~ 0 0年 1月 在 本 院住 院治 疗 的全 髋 21 关 节 置换 术 患者 6 4例 , 除伴 有 其他 如 心脏 病 、 血 压等 疾 排 高
病 尚未控 制 的患 者 。随机 分 为实 验 组 和对 照组 , 3 各 2例 , 其 中实 验组 男 2 0例 , 1 女 2例 , 平均 年 龄为 5 . , 骨颈 骨 折 3 7岁 股 l例 , 骨 头 无 菌性 坏 死 7例‘ 关 节 炎 2例 , 旧 性 骨 干 9 股 , 骨 陈 骨 折 4 ; 照组 男 1 例 对 8例 , 1 女 4例 , 均年 龄 为 5 . ,股 平 43岁 骨颈 骨折 2 1例 ,股骨 头无 菌性 坏 死 5例 , 骨关 节 炎 1例 ,陈 旧性 骨干 骨折 5例 。 组患 者在 性 别 、 两 年龄 、 文化 程度 、 职业 、 病 情 、 术 方式 等 方 面 比较 , 统计 学 分 析 差 异无 统计 学 意 手 经
计 数 资料 用 x 检验 , < . 。 P 00 5为差 异有 统计 学 意义 。
医技 人员 、 行政 人员 、 营养 师 等组 成 。由 C D P T查 阅文 献 和病
表 1 人 工 髋 关 节置 换 术 患 者 临 床 护 理 路 径 表

临床护理路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愈后影响。

方法选取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

实验组用临床路径模式对实验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分别比较其护理效果。

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便秘、尿潴留、肺部感染、压疮、下肢静脉血栓等)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实验组、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2.9±1.5)d、(20.4±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临床护理模式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加速患者康复进程。

标签:临床护理路径;髋关节;置换术;护理效果临床护理路径(CNP)是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的综合模式[1],属临床路径工作范畴。

CNP将患者的入院指导、接诊时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健康教育、出院计划等护理计划综合而成[2]。

进一步指导护理人员判断患者预后,当患者因病情发生变化,影响其预后时,护理人员可以在护理路径上进行识别,同时标记这一变化,并马上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以达到最佳护理效果。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消除髋关节疼痛、修复关节功能、促进行走能力等方面具有优越性,已成为骨科解决髋关节疾患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同时也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

本研究选择在大埔县人民医院行施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在大埔县人民医院行施行髂关节置换术病患,病例入选标准:患者首次进行髋关节置换术,且意识清醒(排除精神疾患、老年痴呆),能独立或与家属共同完成护理指导计划及措施,无其他组织器官合并症。

本次入选病例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8~78岁,平均(55±6)岁,分别将男患者与女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男19例,女11例,两组的年龄、疾病构成、手术固定方式和体质状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肿瘤半髋全髋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2023年版)

肿瘤半髋全髋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2023年版)

肿瘤半髋/全髋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2023年版)一、肿瘤半髋/全髋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股骨恶性肿瘤(ICD-10:C40.201);下肢骨动态未定肿瘤(ICD-10:D48.020);下肢骨肿瘤(ICD-10:D48.021);下肢骨继发恶性肿瘤(ICD-10:C79.508);下肢(包括髋)结缔组织和软组织恶性肿瘤(ICD-10:C49.200);下肢结缔组织恶性肿瘤(ICD-10:C49.200x001);下肢软组织恶性肿瘤(ICD-10:C49.200x002);骨质溶解(ICD-10:M89.500);大块溶骨病(ICD-10:M89.500x091);特发性骨溶解症(ICD-10:M89.500x092);骨质破坏(ICD-10:M89.818);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松动(ICD-10:T84.000x005);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ICD-10:T84.000x007);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假体功能障碍(ICD-10:T84.000x013);髋关节假体松动(ICD-10:T84.002);髋关节假体障碍(ICD-10:T84.003);髋关节假体植入感染(ICD-10:T84.501)。

拟行肿瘤半髋/全髋关节置换术者(ICD-9-CM-3:81.5100)。

(二)诊断依据根据《中华骨科学:骨肿瘤卷》(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诊断遵循“三结合”的原则,综合患者病史及体征、影像学表现和活检病理结果等三方面资料进行。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具体依据如下:1.诊断明确,手术指征明确(1)主要血管神经束位于肿瘤间室外或反应区外、未被肿瘤累及,或可于手术中安全与肿瘤分离。

(2)髋关节内无裸露肿瘤,关节液未受侵犯;或虽有侵犯但可通过关节外切除获得可接受的外科边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骨头坏死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股骨头坏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股骨头坏死(FicatIII-IV期,严重疼痛伴功能障碍)(ICD-10:M87.-5)行全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M81.5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慢性病程,髋关节疼痛或活动受限逐渐加重;可有外伤史、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史、酗酒既往史。

2.体格检查:患髋疼痛、活动受限,跛行步态。

3.辅助检查:X线检查符合股骨头坏死。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股骨头坏死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2.股骨头病变终末期,股骨头变形,关节面退变。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87.-5股骨头坏死疾病编码。

2.股骨头坏死终末期,已出现股骨头塌陷变形。

3.除外股骨近端肿瘤及骨折。

4.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5.病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有改善患髋疼痛及活动度的要求。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术前完成功能量表(Harris评分);(2)血常规、血型(ABO 血型+Rh因子)、尿常规;(3)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4)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5)手术部位X线检查:双髋正位+患髋侧位。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手术部位CT检查、血沉、CRP、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双下肢血管彩色超声等。

3.根据具体情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2.术前30分钟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术中出血量大于1500ml时加用一次。

3.术后3天内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可根据患者切口、体温等情况适当延长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4-6天。

1.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或全身麻醉。

2.手术方式:全髋关节置换术。

3.手术内植物:人工全髋关节假体、骨水泥、异体骨、螺钉。

4.术中用药:麻醉用药、抗菌药。

5.输血:视术中具体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6-12天。

1.必须复查的项目:血常规、手术部位X线检查。

2.必要时复查的项目:下肢静脉彩超。

3.术后用药:(1)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中华骨科杂志》.2008年1月.28卷.1期);(3)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处理: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4)其他药物:消肿等。

4.功能锻炼。

(十)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血常规无明显异常。

2.伤口无感染征象(或可在门诊处理的伤口情况)。

3.术后X线片证实假体位置满意。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并发症:术中或术后骨折、术后关节脱位、大量出血需输血、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肺栓塞、肺部及泌尿系感染、伤口并发症或假体周围感染等造成住院时间延长和医疗费用增加。

2.合并症:如骨质疏松、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需同时治疗而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医疗费用增加。

3.内植物选择:根据患者髋臼及股骨骨质条件选择生物型假体、骨水泥型假体或混合型假体。

如选择生物型假体,可根据患者年龄选择不同摩擦界面假体,可能导致住院费用存在差异。

二、股骨头坏死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股骨头坏死(ICD-10:M87.-5)行全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M81.5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号:髋关节发育不良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髋关节发育不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或髋关节高位脱位(ICD-10:M16.2/M16.3)行全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病史:髋关节疼痛或跛行、腰部疼痛,疼痛加重,关节功能障碍。

2.体格检查:髋关节活动不同程度受限,活动时髋关节周围疼痛。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头不同程度脱位或半脱位,骨关节炎改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无全身其他部位感染。

2.无严重的合并症。

3.术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评估,完成髋关节功能量表。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16.2/M16.3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或髋关节高位脱位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ABO 血型+Rh因子)、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4)双髋关节正位及患髋侧位X线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必要时行髋关节CT 检查;腰椎(病史、体查提示脊柱有病变时)X线检查;双下肢全长X线片;血沉、C反应蛋白、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双下肢血管彩色超声等。

3.有相关疾病时请相应专业科室会诊协助诊治。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2.术前30分钟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第4-6天。

1.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或全身麻醉。

2.手术方式:全髋关节置换术。

3.手术内植物:人工全髋关节假体、骨水泥、螺钉、异体骨、钢丝/捆绑带。

4.术中用药:麻醉用药、抗菌药等。

5.输血:根据术中出血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输血。

(九)术后住院恢复7-15天。

1.必须复查的项目:血常规、手术部位X线检查。

2.必要时复查的项目:肝功能、肾功能、血沉、C反应蛋白,下肢血管彩超,D二聚体等。

3.术后用药:(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中华骨科杂志》.2008年1月.28卷.1期);(3)术后康复:以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4)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处理: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十)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血常规无明显异常。

2.伤口无感染征象(或可在门诊处理的伤口情况)。

3.髋关节功能改善。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并发症:术中或术后骨折、术后关节脱位、大量出血需输血、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肺栓塞、肺部或泌尿系感染、伤口并发症或假体周围感染等造成住院时间延长和医疗费用增加。

2.合并症:如骨质疏松、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需同时治疗而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医疗费用增加。

3.内植物选择:根据患者髋臼及股骨骨质条件选择生物型假体、骨水泥型假体或混合型假体。

如选择生物型假体,可根据患者年龄选择不同摩擦界面假体,可能导致住院费用存在差异。

二、髋关节发育不良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或髋关节高位脱位(ICD-10:M16.2/M16.3)行全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号:髋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髋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髋关节骨关节炎(原发性或继发性)(ICD-10:M16)行全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病史:慢性病程,髋关节疼痛、僵硬、功能障碍逐渐加重;肥胖、髋关节既往创伤、感染、先天畸形等病史。

2.体格检查:患髋屈曲、外旋和内收畸形,髋关节前方压痛,患侧髋活动受限、跛行步态。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关节间隙变窄,符合髋关节骨关节炎。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适应证:1.原发性骨关节炎原则上年龄在50岁以上;2.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3.使用药物及其他非手术治疗措施,疼痛和活动受限不能缓解;4.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16髋关节骨关节炎(原发性或继发性)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6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术前完成功能量表(Harris评分);(2)血常规、血型(ABO 血型+Rh因子)、尿常规;(3)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4)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5)手术部位X线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如手术部位CT检查、血沉、CRP、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双下肢血管彩色超声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