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的评定参考PPT
合集下载
脊髓损伤及定位PPT课件
脊髓
解剖结构及生 理功能
病损表现及定 位诊断
1
脊髓呈微扁圆柱体,位于椎管内,为脑干向下延 伸部分。脊髓由含有神经细胞的灰质和含上下行 传导束的白质组成。脊髓发出31对脊神经分布到 四肢和躯干;同时也是神经系统的初级反射中枢。 正常的脊髓活动是在大脑的控制下完成的。
(一)外部结构: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组成部分之一, 全长42~45cm,上端于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接,下 端至第一腰椎下缘,占据椎管的2/3。脊髓自上而下 发出31对脊神经,与此相对应也分为31个节段,及8 个颈节(C1-C8),12个胸节(T1-T12),五个腰节 (L1-L5),五个骶节(S1-S5)和一个尾结(Co)。 每个节段有两对神经根-前根和后根,在发育过程中, 脊髓的生长较脊柱生长慢,因此到成人时,脊髓比脊 柱短,其下端位置比相应脊椎高。
2
了解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在 脊髓这种对应关系的推算方法是:上部颈节(C1-C4)大致 与同序数椎骨的椎体相对应;下部颈节(C5-C8)和上部胸 节(T1-T4)与同序数椎骨的上一椎体相对应;中部胸节 (T5-T8)约与同序数椎骨上方第二节椎体相对应;下部胸 节(T9-T12)约与同序数椎骨上方第三节椎体相对应。全部 腰节(L1-L5)约平对第10~12胸椎椎体的范围内。骶节和 尾节(S1-S5、Co)约平对第12胸椎和第1腰椎椎体的范围 内。
8
(三) 脊髓反射
许多肌肉、腺体和内脏反射的初级中枢均在脊髓,脊髓对骨骼肌、 腺体和内脏的传入的刺激进行分析,通过联合神经元完成节段间与 高级中枢的联系,支配骨骼肌、腺体的反射性活动。主要的脊髓反 射有两种:
1 牵张反射 骨骼肌被牵引时,引起肌肉收缩和肌张力增高。当 突然牵伸骨骼肌时引起被牵伸的骨骼肌快速收缩,如膝反射和各种 腱反射。骨骼肌持续被牵伸,出现肌张力增高,以维持身体的姿势 即姿势反射。这两种反射弧径路大致相同。这种反射不仅有赖于完 整的脊髓反射弧,还要受皮质脊髓束的抑制。如果皮质脊髓束的抑 制作用被阻断,就会出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这 椎体束损害的主要征象。
解剖结构及生 理功能
病损表现及定 位诊断
1
脊髓呈微扁圆柱体,位于椎管内,为脑干向下延 伸部分。脊髓由含有神经细胞的灰质和含上下行 传导束的白质组成。脊髓发出31对脊神经分布到 四肢和躯干;同时也是神经系统的初级反射中枢。 正常的脊髓活动是在大脑的控制下完成的。
(一)外部结构: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组成部分之一, 全长42~45cm,上端于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接,下 端至第一腰椎下缘,占据椎管的2/3。脊髓自上而下 发出31对脊神经,与此相对应也分为31个节段,及8 个颈节(C1-C8),12个胸节(T1-T12),五个腰节 (L1-L5),五个骶节(S1-S5)和一个尾结(Co)。 每个节段有两对神经根-前根和后根,在发育过程中, 脊髓的生长较脊柱生长慢,因此到成人时,脊髓比脊 柱短,其下端位置比相应脊椎高。
2
了解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在 脊髓这种对应关系的推算方法是:上部颈节(C1-C4)大致 与同序数椎骨的椎体相对应;下部颈节(C5-C8)和上部胸 节(T1-T4)与同序数椎骨的上一椎体相对应;中部胸节 (T5-T8)约与同序数椎骨上方第二节椎体相对应;下部胸 节(T9-T12)约与同序数椎骨上方第三节椎体相对应。全部 腰节(L1-L5)约平对第10~12胸椎椎体的范围内。骶节和 尾节(S1-S5、Co)约平对第12胸椎和第1腰椎椎体的范围 内。
8
(三) 脊髓反射
许多肌肉、腺体和内脏反射的初级中枢均在脊髓,脊髓对骨骼肌、 腺体和内脏的传入的刺激进行分析,通过联合神经元完成节段间与 高级中枢的联系,支配骨骼肌、腺体的反射性活动。主要的脊髓反 射有两种:
1 牵张反射 骨骼肌被牵引时,引起肌肉收缩和肌张力增高。当 突然牵伸骨骼肌时引起被牵伸的骨骼肌快速收缩,如膝反射和各种 腱反射。骨骼肌持续被牵伸,出现肌张力增高,以维持身体的姿势 即姿势反射。这两种反射弧径路大致相同。这种反射不仅有赖于完 整的脊髓反射弧,还要受皮质脊髓束的抑制。如果皮质脊髓束的抑 制作用被阻断,就会出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这 椎体束损害的主要征象。
医学脊髓损伤脊髓损伤ppt
感觉的恢复则没有一定顺序。
1.脊髓损伤水平的评定
神经平面是指保留身体双侧正常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最低的脊 髓节段。感觉平面指保留身体双侧正常感觉功能的最低的脊髓 节段。运动平面指保留身体双侧正常运动功能的最低的脊髓节 段。 脊髓损伤水平主要以运动损伤平面为依据,但T2-L1节段, 运动损伤平面难以确定,故主要以感觉损伤平面来确定。
脊髓圆锥 终丝 马尾 脊神经 (31对) 前根 长分为31节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 上颈髓 (C1~C4) 下颈髓和上胸髓
(C5~T4) 中胸髓(T5~T8) 下胸髓 (T9~T12)
腰髓 骶髓和尾髓
对应椎骨 = C1 ~ C4
-1 = C4 ~ T3
治疗
现场急救时掌握正确的搬运方法对于防止加重损伤有极 其重要意义,据统计,继发于脊柱损伤的神经功能损害 中,25%是搬运不当引起。
急救搬运
用硬板搬运 颈椎损伤患者注意 轴向牵引 滚动法 平托法
不正确的搬 运方法
二、严格脊 柱制动
颈椎稳定性损伤——枕颌带牵 引
颈椎不稳定性损 伤——颅骨牵引。
枕骨粗隆 锁骨上窝 肩锁关节顶部 肘关节的外侧面 拇指 中指 小指 肘关节的尺侧面 腋窝 第3肋间 第4肋间(乳线)
T5 T6 T7 T8 T9 T10 T11 T12 L1
第5肋间 第6肋间(剑突水平) 第7肋间 第8肋间 第9肋间 第10肋间(脐) 第11肋间 腹股沟韧带中部 T12与L2之间上1/2处
脊髓半切综合征:也称Brown-Sequard综合征,损伤水平以下,同 侧肢体运动瘫痪和深感觉障碍,而对侧痛觉和温度觉障碍,但触觉功 能无影响。由于一侧骶神经尚完整,故大小便功能仍正常。如第一至
第二胸脊髓节段受伤,同侧颜面、头颈部可有血管运动失调征象和 Horner综合征,即瞳孔缩小、睑裂变窄和眼球内陷。此种单侧脊髓的
1.脊髓损伤水平的评定
神经平面是指保留身体双侧正常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最低的脊 髓节段。感觉平面指保留身体双侧正常感觉功能的最低的脊髓 节段。运动平面指保留身体双侧正常运动功能的最低的脊髓节 段。 脊髓损伤水平主要以运动损伤平面为依据,但T2-L1节段, 运动损伤平面难以确定,故主要以感觉损伤平面来确定。
脊髓圆锥 终丝 马尾 脊神经 (31对) 前根 长分为31节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 上颈髓 (C1~C4) 下颈髓和上胸髓
(C5~T4) 中胸髓(T5~T8) 下胸髓 (T9~T12)
腰髓 骶髓和尾髓
对应椎骨 = C1 ~ C4
-1 = C4 ~ T3
治疗
现场急救时掌握正确的搬运方法对于防止加重损伤有极 其重要意义,据统计,继发于脊柱损伤的神经功能损害 中,25%是搬运不当引起。
急救搬运
用硬板搬运 颈椎损伤患者注意 轴向牵引 滚动法 平托法
不正确的搬 运方法
二、严格脊 柱制动
颈椎稳定性损伤——枕颌带牵 引
颈椎不稳定性损 伤——颅骨牵引。
枕骨粗隆 锁骨上窝 肩锁关节顶部 肘关节的外侧面 拇指 中指 小指 肘关节的尺侧面 腋窝 第3肋间 第4肋间(乳线)
T5 T6 T7 T8 T9 T10 T11 T12 L1
第5肋间 第6肋间(剑突水平) 第7肋间 第8肋间 第9肋间 第10肋间(脐) 第11肋间 腹股沟韧带中部 T12与L2之间上1/2处
脊髓半切综合征:也称Brown-Sequard综合征,损伤水平以下,同 侧肢体运动瘫痪和深感觉障碍,而对侧痛觉和温度觉障碍,但触觉功 能无影响。由于一侧骶神经尚完整,故大小便功能仍正常。如第一至
第二胸脊髓节段受伤,同侧颜面、头颈部可有血管运动失调征象和 Horner综合征,即瞳孔缩小、睑裂变窄和眼球内陷。此种单侧脊髓的
脊髓损伤(最终版)PPT课件
31个脊髓节段: C8、T12、L5、S5、Co1
C1 - C4 (=) 与同序数椎骨相对 C5 - T4 (-1) 与同序数的上1节椎体相对 T5 - T8 (-2) 与同序数的上2节椎体相对 T9 - T12 (-3) 与同序数的上3节椎体相对 L1 - L5 (T10 ~ 12) 与第10 ~ 12胸椎相对 S1 - Co (L1) 与第一腰椎相对
门感觉 运动功能:肛门外括约肌自主收缩
A:完全损伤:骶段S4、5无任何运动、感觉功能保 留。
B:不完全损伤:脊髓功能损伤平面以下至骶段S4、 5无运动功能而有感觉的残留。
C: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 留,但一半以下关键肌在的肌力在3级以下。
D: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 留,且一半以上关键肌肌力均大于或等于3级。
运动平面-关键肌(上肢)
C5 屈肘肌(肱二头肌,旋前圆肌) C6 伸腕肌(桡侧伸腕长肌和短肌) C7 伸肘肌(肱三头肌) C8 中指屈指肌(指深屈肌) T1 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肌)
运动平面-关键肌(下肢)
L2 屈髋肌(髂腰肌) L3 伸膝肌(股四头肌) L4 踝背伸肌(胫前肌) L5 长伸趾肌(趾长伸肌) S1 踝跖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
解。 不可逆!
脊髓再生
完全性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不能再生
顿挫(stunning):短时间的功能丧失 冬眠(hibernating):长时间的功能丧失 脊髓细胞有可能在一段时间之后恢复功能,造成脊
髓损伤后各种复杂的功能预后情况
评定常见的方法: Frankel分级 ASIA分级
程度
完全性:脊髓休克结束后骶段感觉、运动功能仍完全 消失。 不完全性:骶段保留部分感觉或/和运动功能。
C1 - C4 (=) 与同序数椎骨相对 C5 - T4 (-1) 与同序数的上1节椎体相对 T5 - T8 (-2) 与同序数的上2节椎体相对 T9 - T12 (-3) 与同序数的上3节椎体相对 L1 - L5 (T10 ~ 12) 与第10 ~ 12胸椎相对 S1 - Co (L1) 与第一腰椎相对
门感觉 运动功能:肛门外括约肌自主收缩
A:完全损伤:骶段S4、5无任何运动、感觉功能保 留。
B:不完全损伤:脊髓功能损伤平面以下至骶段S4、 5无运动功能而有感觉的残留。
C: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 留,但一半以下关键肌在的肌力在3级以下。
D: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 留,且一半以上关键肌肌力均大于或等于3级。
运动平面-关键肌(上肢)
C5 屈肘肌(肱二头肌,旋前圆肌) C6 伸腕肌(桡侧伸腕长肌和短肌) C7 伸肘肌(肱三头肌) C8 中指屈指肌(指深屈肌) T1 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肌)
运动平面-关键肌(下肢)
L2 屈髋肌(髂腰肌) L3 伸膝肌(股四头肌) L4 踝背伸肌(胫前肌) L5 长伸趾肌(趾长伸肌) S1 踝跖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
解。 不可逆!
脊髓再生
完全性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不能再生
顿挫(stunning):短时间的功能丧失 冬眠(hibernating):长时间的功能丧失 脊髓细胞有可能在一段时间之后恢复功能,造成脊
髓损伤后各种复杂的功能预后情况
评定常见的方法: Frankel分级 ASIA分级
程度
完全性:脊髓休克结束后骶段感觉、运动功能仍完全 消失。 不完全性:骶段保留部分感觉或/和运动功能。
脊髓损伤(共26张PPT)
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皮肤及皮下组
织坏死而形成。压疮好发于脊髓损伤瘫痪
区域的骨突部,如骶尾部、大粗隆部、坐
骨结节部、跟骨部、肩胛骨部、棘突部、
头后部。
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 定时变换体位 • 减轻骨突出部位受压 • 选择良好的坐垫和床垫 • 改善全身的营养状况 • 皮肤护理 • 向患者及家属进行防治压疮的教育
∧
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预防
• 机械预防法:可用足底静脉泵、穿梯度压力弹力袜,行双 下肢气压助动治疗,利用机械性原理促使下肢静脉 流加 速,避免血液滞留。禁忌症: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或 腿部严重水肿;下肢深静脉血栓症、血栓静脉炎或肺栓塞; 腿部局部情况异常、下肢血管严重动脉硬化或其他缺血性 血管病、腿部严重畸形。
泌尿系统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 经常变换体位,进行力所能及的主、被 动锻炼.以预防尿路结石形成。
∧
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 定时翻身叩背,在保持脊柱稳定的前提下 进行体位引流。
• 湿化气道、稀释气道分泌物:可行雾化吸 入,并应用稀释痰液药物。
• 呼吸功能训练,手法辅助排痰。 • 监测肺部体征、行血气分析及痰培养。 • 注意输液速度,避免诱发或加重肺水肿。
疗。确切的原因目前仍不清楚 。疼痛发生的诱因包括感 卧位变换体位的时间一般不超过2 h;
必要时给予输液和加用抗凝血药物,局部进行物理治疗,使用弹力袜和弹力腰带促进血液回流,控制炎症,使用有效抗生素。
染、压疮、痉挛、天气变化、发烧、泌尿系感染、吸烟、 早期干预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如二磷酸盐类,物理疗法如被动站立训练及功能性电刺激、脉冲电磁场等。
泌尿系统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 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每日抹洗2次; 大小便污染时及时清洗,动作轻柔.勿擦 伤皮肤;对尿失禁的女患者用吸水性良好 的“尿不湿”,男患者则用阴茎套连接引 流管及尿袋.以保持会阴部免受尿液的浸 渍。
脊髓损伤PPT演示课件
脊髓损伤
汇报人:XXX
2024-01-12
• 脊髓损伤概述 • 脊髓损伤病理生理机制 • 脊髓损伤影像学诊断技术 • 脊髓损伤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估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患者心理干预与生活质量提升策略 • 总结与展望
01
脊髓损伤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脊髓损伤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 水平以下脊髓功能(运动、感觉、括约肌及植物神经功能)的障碍。
03
脊髓损伤影像学诊断技术
X线平片检查
脊柱正侧位片
观察脊柱序列、曲度及椎体形态、高度。
脊柱双斜位片
观察椎弓根、椎间孔高度和宽度。
颈椎张口位片
观察寰枢椎脱位情况。
CT扫描检查
脊柱CT平扫
椎管内CT扫描
清晰显示脊柱三柱结构,判断脊柱骨 折类型及稳定性。
观察椎管内有无碎骨片及脊髓受压情 况。
脊柱三维重建
诊断依据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常用的影 像学检查包括X线平片、CT扫描和MRI等,可以帮助确定脊髓损伤的部位和程度 。
02
脊髓损伤病理生理机制
急性脊髓损伤病理生理变化
01
02
03
血管破裂和出血
脊髓受到外力冲击时,血 管可能破裂导致出血,引 发局部水肿和炎症反应。
立体显示脊柱骨折形态,评估骨折严 重程度。
MRI检查及应用价值
脊髓损伤MRI表现
脊髓水肿、出血、断裂等信号 异常改变。
脊髓受压程度评估
通过MRI可准确测量脊髓受压 程度和范围。
预后评估
MRI可动态观察脊髓损伤后信 号变化,有助于判断预后情况 。
指导治疗
汇报人:XXX
2024-01-12
• 脊髓损伤概述 • 脊髓损伤病理生理机制 • 脊髓损伤影像学诊断技术 • 脊髓损伤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估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患者心理干预与生活质量提升策略 • 总结与展望
01
脊髓损伤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脊髓损伤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 水平以下脊髓功能(运动、感觉、括约肌及植物神经功能)的障碍。
03
脊髓损伤影像学诊断技术
X线平片检查
脊柱正侧位片
观察脊柱序列、曲度及椎体形态、高度。
脊柱双斜位片
观察椎弓根、椎间孔高度和宽度。
颈椎张口位片
观察寰枢椎脱位情况。
CT扫描检查
脊柱CT平扫
椎管内CT扫描
清晰显示脊柱三柱结构,判断脊柱骨 折类型及稳定性。
观察椎管内有无碎骨片及脊髓受压情 况。
脊柱三维重建
诊断依据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常用的影 像学检查包括X线平片、CT扫描和MRI等,可以帮助确定脊髓损伤的部位和程度 。
02
脊髓损伤病理生理机制
急性脊髓损伤病理生理变化
01
02
03
血管破裂和出血
脊髓受到外力冲击时,血 管可能破裂导致出血,引 发局部水肿和炎症反应。
立体显示脊柱骨折形态,评估骨折严 重程度。
MRI检查及应用价值
脊髓损伤MRI表现
脊髓水肿、出血、断裂等信号 异常改变。
脊髓受压程度评估
通过MRI可准确测量脊髓受压 程度和范围。
预后评估
MRI可动态观察脊髓损伤后信 号变化,有助于判断预后情况 。
指导治疗
脊髓损伤PPT
谢谢观看!
五、脊髓损伤的护理
保持活动 保持活动可以避免肌肉萎缩、预防关
节僵硬,有助于康复。患者应根据自 身情况,进行适当的锻炼和休息 被动运动:在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下, 进行被动运动可以预防关节僵硬、促 进血液循环。 主动运动:通过主动运动,如协助下 站立、行走等,可以增强肌肉力量、 提高关节灵活性。
脊髓损伤的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只能解除对脊髓的压迫和恢复脊柱的稳定性,目前还无法使损伤的脊髓恢复功能 手术的指征是:
脊柱骨折-脱位有关节突交锁者 脊柱骨折复位不满意,或仍有脊柱不稳定因素存在者 影像学显示有碎骨片突入椎管内压迫脊髓者 截瘫平面不断上升,提示椎管内有活动性出血者
五、脊髓损伤的护理
二、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
4.脊髓圆锥损伤 表现为会阴部(鞍区)皮肤感觉缺失,括约肌功能丧失致大小便不能控制和性功能障碍,双 下肢的感觉和运动仍保留正常 5.马尾神经损伤 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弛缓性瘫痪,有鞍区感觉、括约肌功能丧失及性功能障碍,肌张力降低, 腱反射消失,没有病理性锥体束征
级别 A B C
五、脊髓损伤的护理
疼痛管理 疼痛是脊髓损伤的常见症状之一,对患者
的生活质量和康复产生负面影响。疼痛管 理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等方法。 药物治疗:根据疼痛程度,医生会开具适 当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镇痛药等, 来缓解疼痛。 物理治疗:包括按摩、冷敷、热敷等,有 助于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的症状。
1.脊髓震荡 脊髓受到强烈震荡后发生超限抑制,脊髓功能处于生理停滞状态
二、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
2.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1)前脊髓综合征:四肢瘫痪,下肢瘫痪重于上肢瘫痪,但下肢和会阴部仍保持位置觉 和深感觉,有时甚至还保留有浅感觉 (2)后脊髓综合征:脊髓受损平面以下运动功能和痛温觉、触觉存在,但深感觉全部或 部分消失 (3)脊髓中央管周围综合征:损伤平面以下的四肢瘫,上肢重于下肢,没有感觉分离 (4)脊髓半切综合征 :又名Brown-Séquard综合征,损伤平面以下同侧肢体的运动及 深感觉消失,对侧肢体痛觉和温觉消失
脊髓损伤PPT参考幻灯片
5
临床特点 功能障碍
感觉障碍 运动障碍 括约肌功能障碍
传入神经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颈段脊髓损伤 日常生活能力障碍
中枢
传出神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感受器
6
效应器
主要功能障碍
运动障碍:肌力、肌张力、反射的改变 感觉障碍: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感觉的减退消失或感觉异常 括约肌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膀胱括约肌和肛门括约肌功能障 碍(尿潴留、尿失禁、排便障碍)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排汗功能和血管运动功能障碍 颈段脊髓损伤:四肢瘫;胸、腰段脊髓损伤-----截瘫 日常生活能力障碍
3
病因
外伤(交通事故、坠落、跌倒等)
脊柱、脊髓发生的肿瘤及血管畸形 分布到脊髓的血管阻塞 脊髓的炎症 脊髓被压迫 其他疾病:先、后天畸形,脱髓性变性疾病、代谢
性疾病,脊柱结核等
4
脊髓节段及其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一对脊神经所相连的一 段脊髓称一个脊髓节段
脊髓有31个节段 颈节 (C) 8 胸节 (T) 12 腰节 (L) 5 骶节 (S) 5 尾节 (Co) 1
38
预防及康复护理
(1)密切观察心率、脉搏的变化,护理操作时尽量减 少刺激患者
(2)气管内刺激(吸痰)有可能引起心搏骤停,必要 时按医嘱预防性应用阿托品,吸痰操作动作轻柔, 预防刺激迷走神经引起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康复护理措施——恢复期
ADL的护理(床上活动、就餐、洗漱、更衣 、排泄、移动, 使用家庭用具等)
33
康复护理措施——恢复期
假肢、矫形器、辅助器具 使用的护理
34
康复护理措施——恢复期
离床期康复护理训练指导 回归社区家庭准备期康复指导 患者及家属的康复健康教育
临床特点 功能障碍
感觉障碍 运动障碍 括约肌功能障碍
传入神经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颈段脊髓损伤 日常生活能力障碍
中枢
传出神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感受器
6
效应器
主要功能障碍
运动障碍:肌力、肌张力、反射的改变 感觉障碍: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感觉的减退消失或感觉异常 括约肌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膀胱括约肌和肛门括约肌功能障 碍(尿潴留、尿失禁、排便障碍)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排汗功能和血管运动功能障碍 颈段脊髓损伤:四肢瘫;胸、腰段脊髓损伤-----截瘫 日常生活能力障碍
3
病因
外伤(交通事故、坠落、跌倒等)
脊柱、脊髓发生的肿瘤及血管畸形 分布到脊髓的血管阻塞 脊髓的炎症 脊髓被压迫 其他疾病:先、后天畸形,脱髓性变性疾病、代谢
性疾病,脊柱结核等
4
脊髓节段及其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一对脊神经所相连的一 段脊髓称一个脊髓节段
脊髓有31个节段 颈节 (C) 8 胸节 (T) 12 腰节 (L) 5 骶节 (S) 5 尾节 (Co) 1
38
预防及康复护理
(1)密切观察心率、脉搏的变化,护理操作时尽量减 少刺激患者
(2)气管内刺激(吸痰)有可能引起心搏骤停,必要 时按医嘱预防性应用阿托品,吸痰操作动作轻柔, 预防刺激迷走神经引起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康复护理措施——恢复期
ADL的护理(床上活动、就餐、洗漱、更衣 、排泄、移动, 使用家庭用具等)
33
康复护理措施——恢复期
假肢、矫形器、辅助器具 使用的护理
34
康复护理措施——恢复期
离床期康复护理训练指导 回归社区家庭准备期康复指导 患者及家属的康复健康教育
脊髓损伤的评定与治疗 PPT课件
脊 髓 损 伤 评定与治疗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李明杰
1 脊髓解剖 2 脊髓损伤原理 3 脊髓损伤的评定与治疗 4 脊髓损伤并发症的防治 5 脊髓损伤的临床综合症
脊髓位于椎管内,呈圆柱形,上端在平 齐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平齐第 一腰椎下缘,长约40~45cm。
因外界直接或间接导致脊 髓损伤,在相应节段出现 功能障碍。
康复时机
越早越好。 一般骨折固定术后或者脊柱外伤后7-10天, 非外伤性脊髓损伤(脊髓炎等)病情稳定 (一般在10天左右),就可以进入康复医学 科进行治疗。
损伤平面与功能恢复的关系
不能步行,在轮椅上仍需依赖程度 完全 依赖 C1-3 C4 C5 C6 C7- T1 T2-T5 T6-T12 L1-L3 L4-S1 注:① 可进行治疗性步行,② 可进行家庭功能性步行,③ 可进行社区功能性步行 √ √ √ √ √ √ √① √② √③ 大部分 依赖 中度 依赖 小部分 依赖 在轮椅上独立程度 基本独立 完全独立 有步行的可能性 用矫形器加拐杖 或独立步行
脊髓损伤的临床症状
◆ ◆ ◆ ◆ ◆ ◆ 中央束综合征 半切综合征 前束综合征 后束综合征 脊髓圆锥综合征 马尾综合征
ASIA评定
运动评定
水平面 C5 C6 C7 C8 T1 关键肌 屈肘肌 伸腕肌 伸肘肌 中指屈肌 小指展肌 水平面
L2
L3
L4
L5 S1
关键肌 屈髋肌 伸膝 踝背伸肌 趾长伸肌 踝趾屈肌
分值按MMT的结果来记录:如 1级肌力评为 1分;5级 肌力评为 5分 正常时左右侧各 10 × 5分= 50分,两侧共为 100分
ASIA分级
A 完全损伤 B 不完全损伤 C 不完全损伤 S4~5无感觉与运动功能 损伤水平下保留感觉功能,包括 S4~5的感觉 损伤水平下保留运动功能, 但其大部分关键肌的肌力<Ⅲ级。 损伤水平下保留运动功能,其关键 肌的肌力>Ⅲ级。 运动感觉功能正常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李明杰
1 脊髓解剖 2 脊髓损伤原理 3 脊髓损伤的评定与治疗 4 脊髓损伤并发症的防治 5 脊髓损伤的临床综合症
脊髓位于椎管内,呈圆柱形,上端在平 齐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平齐第 一腰椎下缘,长约40~45cm。
因外界直接或间接导致脊 髓损伤,在相应节段出现 功能障碍。
康复时机
越早越好。 一般骨折固定术后或者脊柱外伤后7-10天, 非外伤性脊髓损伤(脊髓炎等)病情稳定 (一般在10天左右),就可以进入康复医学 科进行治疗。
损伤平面与功能恢复的关系
不能步行,在轮椅上仍需依赖程度 完全 依赖 C1-3 C4 C5 C6 C7- T1 T2-T5 T6-T12 L1-L3 L4-S1 注:① 可进行治疗性步行,② 可进行家庭功能性步行,③ 可进行社区功能性步行 √ √ √ √ √ √ √① √② √③ 大部分 依赖 中度 依赖 小部分 依赖 在轮椅上独立程度 基本独立 完全独立 有步行的可能性 用矫形器加拐杖 或独立步行
脊髓损伤的临床症状
◆ ◆ ◆ ◆ ◆ ◆ 中央束综合征 半切综合征 前束综合征 后束综合征 脊髓圆锥综合征 马尾综合征
ASIA评定
运动评定
水平面 C5 C6 C7 C8 T1 关键肌 屈肘肌 伸腕肌 伸肘肌 中指屈肌 小指展肌 水平面
L2
L3
L4
L5 S1
关键肌 屈髋肌 伸膝 踝背伸肌 趾长伸肌 踝趾屈肌
分值按MMT的结果来记录:如 1级肌力评为 1分;5级 肌力评为 5分 正常时左右侧各 10 × 5分= 50分,两侧共为 100分
ASIA分级
A 完全损伤 B 不完全损伤 C 不完全损伤 S4~5无感觉与运动功能 损伤水平下保留感觉功能,包括 S4~5的感觉 损伤水平下保留运动功能, 但其大部分关键肌的肌力<Ⅲ级。 损伤水平下保留运动功能,其关键 肌的肌力>Ⅲ级。 运动感觉功能正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T8--第8肋间锁骨中线
▪ T9--第9肋间锁骨中线
▪ T10--脐
▪ T11--第11肋间锁骨中线
▪ T12--腹股沟韧带中点
▪ L1--T12~L2之间上1/2处
▪ L2--大腿前中部
▪ L3--股骨内髁
▪ L4--内踝
▪ L5--足背第五柘趾关节
▪ S1--足跟外侧面
▪ S2--国窝中点
▪ S3--坐骨结节
脊髓损伤的评定
脊髓损伤的评定
赖建洋
1
脊髓损伤的评定
▪ 用客观的方法有效地、准确 地判断患者功能障碍的种类、 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 度以及预后的过程。
2
脊髓损伤的评定
区别
康复评定: 重在功能; 是判断功能障 碍的过程
不同的疾病评定 结果可能相同;
临床诊断: 重在疾病确定; 对疾病确定病 名的过程
▪ S4-5--肛门周围
18
脊 髓 损 伤 的 评 定
19
脊髓损伤的评定
▪ 脊髓节段与椎骨序数的差异
C1-C4
脊髓节段=椎骨序数
C5-C8,T1-T4 脊髓节段=椎骨序数+1
T5-T8
脊髓节段=椎骨序数+2
T9-T12
脊髓节段=椎骨序数+3
9
脊髓损伤的评定
方法 ▪ 运动平面:运动关键肌(10个) ▪ 感觉平面:感觉点(28个)
两者不一致,以两者中节段高水为准 ▪ 影像资料:根据椎骨序数推断脊髓节段
10
脊髓损伤的评定
▪ 意义
损伤水平一旦确定,康复目标即 可确定; 对选择治疗方法、制定护理方案、 评价疗效均有重要价值.
11
脊髓损伤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定
▪ 通过对脊髓损伤病人早期的神经功能评定, 可以正确了解患者脊髓损伤的性质和程度, 并通过与以往同类病人的比较得出预后估计。
▪ 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对病人神经功能连续观察, 可以判断一种脊髓损伤新药物或新疗法的效 果。
6
脊髓损伤的评定
▪ 初期评定 ▪ 中期评定 ▪ 末期评定
在制订康复计划和开始康
复治疗前进行的第一次评 定在。康目复的疗是程了中解进功行能。状目况的是了
脊髓损伤的评定
初期 评定
确定功能 障碍情况
针对主要功能 障碍进行针对 性康复治疗
中期 评定
了解功能改善 情况,发现新 的主要障碍
修正治疗方 案,进一步 康复治疗
中期 评定
再修正 方案, 再治疗
中期 评定
又修正方案, 中期
又治疗
评定
…… 末期
评定
8
脊髓损伤的评定
▪ 脊髓损伤平面的确定 ▪ 脊髓损伤程度评定 ▪ 脊髓休克的评定 ▪ 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 ▪ 其他躯体功能评定 ▪ 其他
肱三头肌、桡侧屈 腕肌,指屈深肌、 手内肌 上部肋间肌、上部 背肌 腹肌、胸肌、背肌
股四头肌
可用手驱动轮椅,独立穿上衣,可以 基本独立完成转移,可自开特殊改装 汽车 轮椅实用,可独立完成床-轮椅、厕 所、浴室间转移
轮椅独立,用连腰带支具扶拐短距离 步行
长腿支具扶拐步行,长距离行动需要 轮椅
带短腿支具扶手杖步行,不需要轮椅
中度依赖
大部自理
大部自理 基本自理 基本自理
15
功能转折平面
C4---------呼吸问题 C8-T1-----生活自理 T10-T12—治疗性步行 L1-L2------功能性步行(家庭) L3----------功能性步行(社区)
16
脊髓损伤的 采应用评美国定脊髓损伤协会
(ASIA)制定的评价表
及解障经碍过程一度段、时致期残的原康因复、治疗后
康康功复复能潜治改力疗变,结情并束况估时,计进并康行分复。析的评其原因, 预定以后总此,的作以功为此能调作状整为态康拟,复定从治康而疗复评计划的 目据价依标。康据和复。制治订疗康的复效计果划,的提依出 今后重返家庭、社会或进
一步康复处理的建议。
7
分期
采应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制定的评价表
▪ 通过对10个运动关键肌的检查来确定(根据肌力评分,双 侧共100分)
▪ 以肌力至少为3级的那块关键肌确定运动的平面 ▪ 用左侧运动节段、右侧运动节段来判断神经平面,左右两侧
可能不同
12
脊髓损伤的评定
▪ C4 ▪ C5 ▪ C6 ▪ C7 ▪ C8 ▪ T1
相同的疾病评定
的结果可能不同.
转3载
脊髓损伤的评定
临床诊断:颈5-7开放性、粉碎性骨折,
损
75%错位,颈5-7脊髓完全性损伤
伤
康复评定:颈5-7脊髓受损导致四肢瘫,
四肢运动、感觉功能严重障碍, 0级
肌力,一级肢体残疾,需要终生康复,
四肢功能不可能完全恢复,只能是一
定程度的改善
转4载
脊髓损伤的评定
❖ 确定病人的问题和拟定治疗目标 ❖ 确定治疗和效果并拟定进一步治疗方案 ❖ 比较治疗方案的优劣 ❖ 进行预后的评估
如ADL的Barthel指数低于20者治疗意义不大→多死亡。 高于80者也不一定需要治疗→多能自愈。40-60者治 疗意义最大。积极进行。
康复评定决定康复治疗
5
脊髓损伤的评定
▪ 脊髓损伤以后病人的神经功能状况会出现不 同的变化。
活动能力
生活能力
C1-3 C4 C5 C6 C7-8 T1-6 T12 L4
颈肌
必须依赖膈肌起搏维持呼吸,可用声 完全依赖 控方式操纵某些活动
膈肌、斜方肌 三角肌、肱二头肌
使用电动高靠背轮椅有时需要辅助呼 吸
可能用手在平坦路面上驱动高靠背轮 椅,需要上肢辅助具及特殊推轮
高度依赖 大部依赖
胸大肌、桡侧伸腕 肌
膈肌 肘屈肌(肱二头肌、 肱桡肌) 腕伸肌(桡侧腕伸肌长、短头) 肘伸肌(肱三头肌) 中指末节指屈肌(指深屈肌) 小指外展肌
▪ L2 ▪ L3 ▪ L4 ▪ L5 ▪ S1
髋屈肌(髂腰肌) 膝伸肌(股四头肌) 踝背屈肌(胫前肌) 踇长伸肌 踝跖屈肌(腓肠肌与比目鱼肌)
13
脊髓损伤的评定
14
平面 最低位有功能肌肉
▪ 通过对28个感觉点的检查来确 定,针刺觉和轻触觉(每一点 分3级,得0~2分),针刺觉 和轻触觉分别评分,总分为 0~112分。
▪ 用右侧感觉节段、左侧感觉节 段来判断神经平面
▪ 感觉和运动平面可以不一致, 17 左右两侧也可能不同
脊髓损伤的评定
▪ C2--枕骨粗隆 ▪ C3--锁骨上窝 ▪ C4--肩锁关节的顶部 ▪ C5--肘前窝的外侧面 ▪ C6--拇指 ▪ C7--中指 ▪ C8--小指 ▪ T1--肘前窝的尺侧 ▪ T2--腋窝 ▪ T3--第3肋间锁骨中线 ▪ T4--第4肋间锁骨中线 ▪ T5--第5肋间锁骨中线 ▪ T6--剑突水平 ▪ T7--第7肋间锁骨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