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循证证据ppt课件
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抵抗的对照研究
5 a e, n ld g3 l , 0 fm ls m a g (4 6 )y as gv n po lao e 1 , a , ef m n 05g 2t s 0 c s s i u i 0ma s 2 ae, e n a e 4  ̄ . e r ie i i z n 5mg d y 1 m t r i . , me c n e e 4 , gt o i a
(P )p s rnil lo ua (2 B ) g c t e goi ( A c fsn sl (I S, otrn i nui F G, ot ada 2 hbodsgr P h G , l a d hmolbn Hb l) at gi ui FN ) ps a da 2 hisl p y e , i n n p l n (2 l S tel e o eidxc ags R sl f r ra n,h h c dct fh et n r pcmprdwt s g — P hN ) vl f e h ne. eut A t et tteceki ia r et a h e t n h s e t me n o o t r met o o ae i il gu h ne
ssa e c n r ls u it nc o t o t dy
TENG pi g Ya n S n h n Ba a e pl s ia fGu ng o ,S nz en 51 01, na he z e o n p o e SHo pt lo a d ng he h Nhomakorabea1 Chi
T A工 著 口 T E论 l E B
H 工 NA H E A L T I 工 N D U S T 口 Y - 4
吡格 列酮 与二 甲双 胍联 合治疗 2型糖 尿病 抵抗 的对 照研 究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目的:分析利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42例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例。
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吡格列酮治疗。
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血脂、体重指数(BMI)的变化。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糖、HbAlc、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脂代谢得到改善,且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餐后血糖、HbAlc、HomaIR及血脂改善优于对照组。
对照组BMI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没有明显变化。
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显著,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标签:吡格列酮;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糖尿病为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发生率较高,其中2型糖尿病占90%以上,并且大多于中年后发病,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生命健康[1]。
2型糖尿病的治疗关键是改善胰岛B细胞的损伤及其功能衰退,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达到稳定血糖的治疗目的[2]。
盐酸吡格列酮为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它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
我院近年来采用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临床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4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双盲自愿的原则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
观察组患者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35—72岁,平均(56.3±6.5)岁。
对照组患者中男12例,女9例;年龄37-75岁,平均(55.8±7.1)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符合WH01999糖尿病診断及分型标准,并且排除伴有严重的心、肾、肝等脏器疾病的患者。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6-07-22T16:18:41.560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0期作者:张悦翔[导读] 研究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
怀化市中医医院湖南怀化 418000【摘要】目的:研究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
方法:试验对象: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2例2型糖尿病患者。
患者分组方法:中心随机系统法。
42例患者分为单纯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两个组别。
单纯用药组单独用二甲双胍治疗;联合用药组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
观察指标:(1)控糖效果;(2)不良反应发生率;(3)用药前和用药3个月患者空腹、餐后2h血糖水平、HbAlc的差异。
结果:(1)联合用药组相比于单纯用药组控糖效果更高,X2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2)两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X2检验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3)用药前两组空腹、餐后2h血糖水平、HbAlc相似,t检验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用药3个月联合用药组相比于单纯用药组空腹、餐后2h血糖水平、HbAlc改善更显著,t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
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安全有效,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二甲双胍;吡格列酮;2型糖尿病;疗效糖尿病为临床多发常见慢性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治疗2型糖尿病的关键在于促进胰岛素敏感性的提高,减轻胰岛β细胞损伤,延缓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发挥降糖作用[1]。
本研究对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试验对象: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2例2型糖尿病患者。
患者分组方法:中心随机系统法。
42例患者分为单纯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两个组别。
所有患者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2],除外1型糖尿病、酮症酸重度、合并严重心脑肝肾疾病患者。
21例联合用药组患者中: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低至42岁,高至78岁,年龄平均值(56.34±2.29)岁。
中国《SGLT2i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方案。
初始剂量与滴定策略
初始剂量
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特点,选择适当的初始剂量。一般建议从小剂量开始,逐渐 滴定至最佳剂量。
滴定策略
滴定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血糖、血压、体重等指标,并根据患者反应及时调整 药物剂量。滴定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长期随访管理建议
定期监测血糖
长期随访过程中,需定期监测患 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 红蛋白等指标,以评估血糖控制
尿路感染风险
SGLT2i类药物可能导致尿路感染风险增加,应定期评估患者泌尿系统症状,必要时给予 相应治疗。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风险
虽然罕见,但SGLT2i可能增加DKA风险。对于疑似DKA患者,应立即停用SGLT2i,并给 予相应治疗。
长期心血管获益证据梳理
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多项研究表明,SGLT2i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显著降低2型糖 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中风等)风险。
01 02
药物作用机制互补
SGLT2i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尿糖排泄来降低血糖; 二甲双胍则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输出和改善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来 降低血糖。两者联合使用可发挥协同作用。
安全性良好
SGLT2i和二甲双胍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联合使用不增加低 血糖风险。
03
指南推荐
国内外多个指南均推荐SGLT2i联合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的一线治疗
提高患者依从性
通过教育患者了解SGLT2i 药物的作用机制、疗效及 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 高患者依从性。
增强患者信心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过 程,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 心。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心理状况,提供 必要的心理支持,帮助患 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 压力。
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
可 靠 性 , 反 映肝 内炎 症 活动 及 肝 细 胞 变 性 坏 死 情 况 , 临 床 能 对
诊断 、 治疗 有重 要 实 用 价 值 … 4。 应 用大 黄廑虫 丸联 合 戒 酒 治 疗 后 , 者 血 清 H 、 N、C一 患 AL P
化 的 有 效性 。大 黄 廑 虫 丸 是 东 汉 名 医 张 仲 景 《 匮要 略 》 的 金 中
著 名方 剂 , 治 “ 劳 虚 极 赢 瘦 , 胀 不 能 食 ,食 伤 、 伤 、 主 五 腹 忧 饮 伤 、 劳 伤 、 伤 、 络 营 血 伤 , 有 干 血 , 肤 甲错 , 目 黯 房 饥 经 内 肌 两 黑 ” 干血 痨 ” 虽 然 该 方 并 非 专 为 治 疗 肝 硬 化 而 设 , 其 遣 的“ , 但 方 用药 与 中 医认 为 肝 纤 维 化 的 本 质 是 肝 血瘀 阻 、 热 未 尽 , 湿 治 疗应 活血 化 瘀 、 泻 湿 热 、 毒 的 观 点 十 分 吻合 。 清 解 另外 , 研究 发 现 , 精 性 肝 病 预 后 和 戒 酒 密 切 相 关 , 酒 酒 戒 在 脂 肪 变 性 、 性 肝 炎 、 质 过 氧 化 、 症 和胶 原 沉 积 中 都 发 急 脂 炎
盐 酸 吡格 列酮 联 合 二 甲双 胍治 疗 初 发 2型 糖 尿 病
曹秀娟 ( 苏省 邳 州市人 民 医院, 苏 邳 州 2 10 ) 江 江 230
[ 要 ] 目的 观 察 盐酸 吡 格 列 酮 联 合 二 甲双 胍 治 疗初 发 2型糖 尿 病 ( 2 M ) 摘 TD 患者 的 疗 效 和 安 全 性 。 方 法 新 诊 断 DM 患者 7 6例 随 机 分 成 治 疗 组 3 9例 及 对 照组 3 7例 , 治疗 组 予盐 酸 吡 格 列 酮 1 m / 5 g d联 合 二 甲双胍 O 2 .5 g口 服 每 天 3次 , 照 组 予 二 甲双 胍 0 5g口服每 天 3次 , 治 疗 3个 月 , 察 2组 治 疗前 后 空 腹 及 餐 后 2h血 糖 ( B 2 对 . 均 观 F G。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循证证据PPT幻灯片PPT共30页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吡格列酮联合二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循证证据PPT幻灯片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循证证据ppt课件
2. 次要疗效指标——空腹血糖
用药12周后,两组的空腹血糖均有明显下降( p<0.01)
mmol/L 12 10 8 6 4 2 0
10.10 6.68
二甲双胍组
空腹血糖治疗前后变化
9.01 6.71
治疗前 治疗后
卡双平组
2. 次要疗效指标——餐后2h血糖
用药12周后,两组的餐后2h血糖均有明显下降( p<0.01) 卡双平组较二甲双胍组降幅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
100
Maximum
90
100%
80
70
60
50
40
30
Maximum
30%
20
10
0
TZDs
双胍
若TZDs+双胍:
✓ 增敏更强效 ✓ 保护β细胞功能 ✓ 降糖更持久,减少继发失效
陈家伦.临床内分泌学 2011版
一外一内,完美配合
作用机制: 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相叠加
外周胰岛素抵抗 (主要在肌肉、脂肪)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 尿病的循证证据
主要内容
一.胰岛素抵抗的危害 二.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内外兼修 三.多中心临床研究:卡双平VS二甲双胍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始动因素并贯穿始终
正常
350
300 250
血浆葡萄糖 200 (mg/dL) 150
100 50
糖代谢受 损
Pre Diabetes (IFG、IGT)
MI
MI
MACE: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J Clin
0.4
0.2 MET+ 吡格M列e酮t +
MET+ Met + DPP4 罗格M列e酮t +
吡格列酮合并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5中外医疗中外医疗IN FOR IGN M DI L T R T M NT2008NO.23C HI NA FOREI GN MEDI CAL TREATMENT药物与临床我院自2005年1月以来,应用吡格列酮合并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50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0例2型糖尿病人门诊新诊断时口服75g 葡萄糖的标准O GT T 试验确诊,并未行任何治疗的病人。
其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63岁,平均52.6岁,其中18例合并血脂代谢异常,12例合并高血压,10例既有高血压又合并高血脂。
1.2治疗方法在饮食控制加运动治疗的基础上,给吡格列酮(北京太洋药业公司生产)15m g ,每日1次口服,同时给予二甲双胍(施贵宝制药公司生产),起始量为500m g,每日2次口服,以后根据血糖水平调整剂量,最大量为500m g,每日3次口服。
部分患者开始服二甲双胍时出现轻度的腹痛、腹泻,可随服药时间延长而缓解。
1.3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处理数据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 —±s)采用t 检验。
2结果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分别监测体重、抽取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S IS )。
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测定参照文献[1]计算S I S 的方法:SIS=In[1/[空腹血糖(m mol/L)×空腹胰岛素(mU /L)]]的绝对值。
治疗3个月后,患者B MI 、F BG 、P B G 、H bA1c 、TC 、TG 、L DL 、I S I 均较治疗前降低,H DL -C 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患者治疗前后指数变化比较(x —±s)注:*P <0.053讨论对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传统采用阶梯疗法: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再给予口服降糖药,口服降糖药一般先选择一种。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探讨
·药物与临床·DIABETES NEW WORLD糖尿病新世界糖尿病新世界2021年1月2型糖尿病是最为常见的糖尿病类型,由于多发于成年人,也被称为成人型糖尿病,在所有糖尿病患者中占比95%以上[1]。
该疾病的发生,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利用障碍引起的,导致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会累及血管、神经、心脏、肾脏、眼睛等器官。
坚持规范用药,根据患者的个体特征降血压、调血脂、抗血小板,并改善生活方式,是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主要手段[2]。
如何选择药物类型,提高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成为临床医师的关注重点。
孟恺[3]的研究称,联合用药能进一步提高降糖效果,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作用,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基于此,文中选取2019年4月—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76例患者作为对象,采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DOI:10.16658/ki.1672-4062.2021.02.069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探讨朱恒前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中医院内科,江苏睢宁221200[摘要]目的探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
方法在该院2019年4月—2020年3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76例。
按照入院编号分成两组:对照组38例,使用二甲双胍片治疗;试验组38例,联合使用吡格列酮片。
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比较治疗前后的血糖、血脂水平变化。
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97.4%vs 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PG、2hPG、TC、TG、LDL-C 水平均明显降低,其中试验组降低幅度更显著(P<0.05)。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2%,略高于对照组的7.9%,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优于单一用药,能进一步改善血糖和血脂水平。
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摘要目的:了解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优点。
方法:将53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格列吡嗪联用二甲双胍组(A组)、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组(B组),进行6个月治疗,测定治疗前后BP、PG、BMI、HbA1c、Ins、血脂等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结果:两组治疗均可使BP、PG、BMI、HbA1c、LDL-C下降(P<0.05,)但B组同时可使Ins水平下降(P<0.05)HOMA-IR降低(P<0.01)。
结论: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可改善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并降压、减重,同时改善IR。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格列吡嗪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用对改善T2DM各项相关指标水平的疗效尚未见报道。
本研究旨在了解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T2DM合并肥胖及血脂、血压等异常时血糖和其他指标的变化,并与格列吡嗪联用二甲双胍的疗效相比较。
资料与方法对象:T2DM患者53例,病程均在2年之内,并符合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建议MS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未服用过磺脲类或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及调脂药物,并排除不宜使用降糖药物病例。
53例分为两组:格列吡嗪联用二甲双胍组(A组)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组(B组)。
A组28例,男14例,女14例;年龄50±5岁。
B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50±4岁。
两组例数、性别组成、年龄无显著性差异。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服用二甲双胍0.5g,3次/日,同时A组服用格列吡嗪5mg,2次/日,B组服用吡格列酮4mg,1次/日,为期6个月。
除药物外,均行饮食控制,并进行强度适中的运动。
指标测定:患者在试验前及试验6个月时测定SBP、DBP、BMI、HbA1c、FPG、2hPG、FIns、2hIns、TG、LDL-C,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用HOMA-IR 公式)。
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抵抗的对照研究
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抵抗的对照研究滕雅萍【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11月在我院诊治的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44±6.4)岁,给予吡格列酮15 mg,每日1次,二甲双胍0.5 g,每日2次.治疗6个月以上;对照A组50例,男性2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43±7.5)岁.单用吡格列酮15 mg,每日1次;对照B组50例,男性3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45±7.8)岁,单用二甲双胍治疗0.5 g,每日2次.均治疗6个月以上.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P2hlNS)水平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各项检查指标较单用吡格列酮组和单用二甲双胍组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1).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产业》【年(卷),期】2012(009)021【总页数】2页(P5-6)【关键词】吡格列酮;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作者】滕雅萍【作者单位】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广东深圳,518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目前糖尿病已成为世界上发病率的最高的慢性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的和生命,在我国,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能量摄入增加,体力劳动强度大幅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快速增长。
二甲双胍是目前在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口服降糖药物,吡格列酮是目前临床常用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
我院将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联合,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良好。
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1月在我院诊治的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在治疗过程中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清胰岛素或C肽浓度正常或增加,且单纯饮食加运动治疗血糖未得到有效控制者(10%>HbA1c>7.0%)。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循证证据
4
0
白种人
中国人
印度人
P=NS BMI(Kg/m2)
白种人 23.3 ±1.6
中国人 21.8 ±1.1
印度人 22.1 ±1.5
Int J Obes Relat Metab Disord. 2003; 27(7): 784-9.
.
T2DM的胰岛素抵抗必须要干预!
怎么办
❖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始动因素 ❖ 胰岛素抵抗贯穿整个T2DM自然病程 ❖ 胰岛素抵抗加重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 胰岛素抵抗参与糖代谢、脂代谢等多种
自基线的变化 (ng/mL)
Insulin and C-peptide at 16 weeks
0.5 0 +0.4 ng/mL
-0.5 -1
+0.1 ng/mL
p<0.05
p<0.05
-0.1 ng/mL
-1.5
-2
-2.1 ng/mL -2.5
胰岛素
C-肽
安慰剂 +二甲双 胍
吡格列酮 + 二甲双胍
.
胰岛素抵抗在多种代谢性疾病中高发
一项关于普通人群,按性别、年龄分层(男450人,女438人,年龄:40-79岁),其胰岛素抵抗情况的流行病学研究
Prevalence of insulin resistance (%)
100
88.1
83.9
84.2
80
65.9
53.5
60
62.8 58.0
40
20
糖尿病
Diabetes diagnosis
血糖失控、多种并发症 餐后血糖
空腹血糖
250
200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入选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35例患者应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设为观察组,余35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二甲双胍治疗,设为对照组,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治疗6个月后的疗效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情况,同时注意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94.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77.1%(P<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FBG、2h PB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FBG、2h PBG、HbA1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可以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和应用。
标签: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T2DM)患者单独应用胰岛素并不能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理想水平[1]。
噻唑烷二酮(TZD)具有胰岛素增敏作用,对胰岛β细胞具有保护作用[2]。
吡格列酮属于噻唑烷二酮类口服降糖药之一,具有通过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提高血糖的利用,从而保持长期控制血糖的作用[3]。
本研究旨在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作为观察对象,符合我国糖尿病学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性感染、心力衰竭等,其中35例患者应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设立为观察组,余35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二甲双胍治疗,设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史、病程及体重指数(BMI)等基础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型糖尿病采用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的效果观察及安全性分析
第39卷第4期2021年4月CHINESE HEALTH CARE中华养生保健作者简介:杨四喜(1971.12-),女,汉族,籍贯:山东省菏泽市,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临床西药。
2型糖尿病采用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的效果观察及安全性分析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接受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7月作为研究时间段,病例选取此时间段东明县中医医院接诊的70例T2DM 患者,分为对照组(行二甲双胍治疗,纳入35例)、研究组(加用吡格列酮,纳入35例),对两组血糖水平、整体疗效、用药安全性进行分析。
结果(1)组间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h 血糖(2hPG)、空腹血糖(PFG)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0.05);研究组HbA1c、2hPG、PFG 在治疗后低于对照组(<0.05);(2)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0.0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0.05)。
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降低T2DM 患者血糖水平有较好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关键词: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吡格列酮;安全性中图分类号:R9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011(2021)-4-0188-02杨四喜(东明县中医医院药剂科,山东菏泽,274500)糖尿病(DM )是常见慢性疾病,主要分为1型(主要是胰岛素依赖)与2型(主要是胰岛素缺乏)[1],其中以T2DM 最为多见,患者表现为肝糖原输出增加、胰岛素抵抗等,容易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2],需要及时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通常需要通过饮食控制、使用降糖药物、增强锻炼等稳定血糖指标。
二甲双胍可以通过增强无氧糖酵解,提升胰岛素敏感性,从而发挥降糖作用;吡格列酮能够增值活化受体γ,提升胰岛素应答能力。
本文就T2DM 患者接受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展开分析。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_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DOI:10.16658/ki.1672-4062.2023.17.110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袁晓东苏州市吴江区第四人民医院内科,江苏苏州215231[摘要]目的研究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时采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苏州市吴江区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的前后顺序将前25例纳入对照组、后25例纳入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观察组采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情况,检测治疗前后的糖代谢指标,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检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00%,低于对照组的12.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较于二甲双胍的治疗方案,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较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指标,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有效率;血糖水平;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3)09(a)-0110-04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ioglitazone Combined with Metformin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YUAN Xiaodong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Wujiang District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21523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ioglitazone and metformin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 A total of fift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dmitted to Wujiang District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21 to October 2022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 the first twenty-five cases were includ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last twenty-five cases were includ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etformin hydrochloride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ioglitazone combined with metformin table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glucose metabolism indexes were detect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recorded.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s of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00%,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6.0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fast⁃ing blood glucose, 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and glycated hemoglobin levels were detected,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otal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8.00%, which was lower than 12.00% in the control group, 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Compare with metformin, pioglitazone metformin has higher therapeutic effectiveness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blood glucose index of patients, and has higher safety[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 Pioglitazone; Metformin;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Blood glucose level; Adverse reac⁃tion[作者简介]袁晓东(1978-),男,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饶鼎鼎【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etformin and pioglitazone combination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thods: A total of60 cases of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in Jinxi County TCM Hospital of Fuzhou City of Jiangxi Province accepted treatment from March 2015 to March 2016 were randomly chosen and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etformin,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accepted metformin and pioglitazone. The treatment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y body mass index (BMI),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 A1c), glycated albumin (GSP), 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 postprandial 2 hours blood glucose (2h PBG), glucagon hormone like peptide-1 (GLP-1), triglyceride (TG), total cholesterol (TC),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and adverse reactions.Results: Treatment group cure rate is 80%, with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93.33%; and the number of ca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2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cure rate is 53.33%, with 73.4% efficiency; and the number of ca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6 cases. The results showed,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is superior to control group, since the body mass index, glycated hemoglobin, glycated albumin, fasting blood glucose, postprandial 2 Hour blood glucose, glucagon like peptide, triglyceride, total cholesterol, low 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adverse reaction cases was fe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s: Metformin and pioglitazone combinatio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has good curative effect, can better improve the patient body mass index, glycated hemoglobin, glycated albumin, fasting blood glucose, 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glucagon like peptide, triglyceride, total cholesterol,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It reduces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reduces the recurrence rate of patients, and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目的:探究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利格列汀联合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新世界2017年10月·药物与临床·DIABETES NEW WORLD糖尿病新世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及习惯出现了问题,且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人患有糖尿病,使得糖尿病成为严重危害身体的慢性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1]。
查阅相关书籍及论文发现,在2011年,就已经3.7亿人患有糖尿病,相关学者估计在2030年,糖尿病的患病人口将会达到5.5亿。
在2010年调查研究发现,我国18岁以上人群糖尿病的患病人数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9.7%,糖化血红蛋白≥6.5%的为11.6%,根据以上数据说明,我国已经成为患有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2]。
这其中还不包括为经诊断确诊的人群,据相关报道,我国有58.9%的患者还没进行诊断,但已经开始接受治疗者,使得糖尿病的控制不太理想。
此外,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也逐渐增加,糖尿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中国人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它与高血压;高血脂并称为“三高”。
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群,如若患者不及时进行诊断治疗,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进而可能导致死亡[3]。
为此,利用回顾性分析,将该院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8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治疗组采取利格列汀联合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的治疗,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缓释片的治疗,对比发现利格列汀联合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患者的血糖下降情况更加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该院收治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以研究利格列汀联合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其中有64例为男性;44例为女性。
治疗组:男性与女性的患病人数分别为32例和22例,患者年龄均在42~7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6.5±5.6)岁,在询问患者病程时,发现均在3.5~8年之间,平均病程在(4.5±3.0)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8
20 16 12 8
BMI相同时, 中国人和印度人比白种人
胰岛素抵抗更重!
14.1﹡
* P=0.005 ( vs. 白种人)
9.9﹡
4
0
白种人
中国人
印度人
P=NS BMI(Kg/m2)
白种人 23.3 ±1.6
中国人 21.8 ±1.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印度人 22.1 ±1.5
Int J Obes Relat Metab Disord. 2003; 27(7): 784-9.
0.8
Referent
1.0
0.8
Referent
0.6
0.6
0.4
0.4
0.2
MET+ Met吡+格列酮Met + DPP4
MET+
MET+ 磺脲
磺脲+胰岛素
Me罗t +格列酮 Met磺+ 脲 Sulphonylurea Met + Insulin
0.2 MET+ 吡格M列e酮t +
MET+ Met + DPP4 罗格M列e酮t +
胰岛素敏感性
100
Maximum
90
100%
80
70
60
若TZDs+双胍:
增敏更强效 保护β细胞功能
50
降糖更持久,减少继发失效
40
30
Maximum
30%
20
10
0
陈家伦.临床内分泌学 2011版
TZDs
双胍
9
10
一外一内,完美配合
外周胰岛素抵抗 (主要在肌肉、脂肪)
吡格列酮
+
改善 血糖 控制
Duration of diabetes
12
16周、双盲、开放标签研究:共纳入328例患者,随机接受吡格列酮30-45mg + 二甲双胍或安慰剂+二甲双胍治疗。
HbA1c平均改变 (%)
安慰剂+二甲双胍
FPG平均改变 (mg/dl)
安慰剂+二甲双胍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
随访时间(周) * P≤0.05,与基线相比;†P≤0.05,与安慰剂+二甲双胍相比
2.0
1.8
1.6
1.4
1.2
1.0
0.8
Referent
0.6
0.4
0.2
MetM+ET+ Met + DPP4
MeMt +ET+ MetM+ ET+Sulph磺on脲ylurea M磺et +脲In+s胰ulin岛素
Pioglita吡zo格ne列酮
Rosiglit罗azo格ne列酮Sulphon磺ylu脲rea
1
一.胰岛素抵抗的危害 二.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内外兼修 三.多中心临床研究:卡双平VS二甲双胍
2
正常
350
300
250
血浆葡萄糖 200 (mg/dL) 150
100
50
糖代谢受 损
Pre Diabetes (IFG、IGT)
糖尿病
Diabetes diagnosis
血糖失控、多种并发症 餐后血糖
磺Su脲lphonylure磺a 脲M+et胰+ 岛Ins素ulin
Hazard ratio (± 95% CIs)
Dea全th 因死亡率
2.4 2.2
心梗
2.4
卒中MMAACCEE
2.2
Hazard ratio (± 95% CIs)
2.0
2.0
1.8
1.8
1.6
1.6
1.4
1.4
1.2
1.2
1.0
随访时间(周)
Clin Ther. 2000;22(12):1395-1409.
13
自基线的变化 (ng/mL)
Insulin and C-peptide at 16 weeks
0.5 0 +0.4 ng/mL
-0.5 -1
+0.1 ng/mL
p<0.05
p<0.05
-0.1 ng/mL
-1.5
-2
肝糖输出过多
二甲双胍
11
生活方式 调节
口服降糖药 单药治疗
10 9
更早达到控制目标
减少大剂量单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口服降糖药
联合治疗
口服降糖药
大剂量治疗 口服降糖药 口服降糖药 + 基础胰岛素 + 每日多次胰岛素
HbA1c (%)
8 ACTION POINT:
7
HbA1c = 7%
HbA1c = 6.5% 6
5
怎么办
+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始动因素 + 胰岛素抵抗贯穿整个T2DM自然病程 + 胰岛素抵抗加重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 胰岛素抵抗参与糖代谢、脂代谢等多种
代谢紊乱
危害大!
中国T2DM人群胰岛素抵抗严重
需重视!
6
一.胰岛素抵抗的危害 二.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内外兼修 三.多中心临床研究:卡双平VS二甲双胍
MET+ 磺脲
磺脲+胰岛素
磺脲Met + Sulphonylurea Met + Insulin
7
二甲双胍
肝脏
肌肉
激活AMPK
激活AMPK
ACC活化 SREBP-1表 达
糖异生
脂肪生成酶 基因表达
葡萄糖摄取
脂肪酸氧化 VLDL合成
脂肪肝 肝脏胰岛素敏感性
胰岛素敏感性 %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陈家伦.临床内分泌学 2011版
.
TZD
二甲双胍
8
二甲双胍 & TZDs 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比较:
空腹血糖
250
200
相关功能 150
(%)
100
胰岛素作用
50
β细胞功能
0
-15 -10 -5
0
5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水平
10 15 20 25 30
糖尿病进程(年)
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20 (2009):S329-S339
3
一项关于普通人群,按性别、年龄分层(男450人,女438人,年龄:40-79岁),其胰岛素抵抗情况的流行病学研究
Prevalence of insulin resistance (%)
100
83.9
84.2 88.1
80
65.9
53.5
60
62.8 58.0
40
20
0
N=888 (男=450 女=438)
Diabetes 1998; 47:1643–1649..
4
胰岛素敏感指数 (mg/min kg FFM/μU/ml)
Hazard ratio (± 95% CIs)
2.4
2.2 MACE
2.0
1.8
1.6
1.4
1.2
1.0
0.8
Referent
0.6
0.4
0.2
PM吡iogME格lTiet列+atz+酮one
Met + DPP4
METM+et + 罗Ro格si列glit酮azone
MEMT+et + S磺ulp脲honylurea
-2.1 ng/mL -2.5
胰岛素
C-肽
安慰剂 +二甲双胍
吡格列酮 + 二甲双胍
Clin Ther. 2000;22(12):1395-1409.
14
Cardiovascular Diabetology 2011, 10:65
15
Hazard ratio (± 95% CIs)
2.4
2.2 De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