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战争与生活
分裂、干涉与入侵:浅论1494—1515年的意大利战争
意大利战争是发生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这场战争由意大利各国的内部纠纷发展为法国、西班牙等列强对意大利的入侵,接踵而至的外来干涉最终摧毁了意大利的独立地位。
本文即试图对意大利战争在1494——1515年阶段中的情况作一个简要的分析,以研究意大利各国究竟是如何因为这场战争而衰落的。
作为一个并非缺乏研究价值的历史事件,意大利战争似乎显得鲜为人知。
这或许是因为其前有规模庞大的英法百年战争,其后则有法国与神圣罗马帝国之间的双雄争霸,加之正好发生在文艺复兴与发现新大陆的大背景下,而战争中的一些行为又或多或少地带有中世纪色彩,所以被淹没在了后中世纪时代种种大事中也不足为奇。
然而,要想了解文艺复兴、了解意大利的衰落、教皇国的兴起、法国的被遏制与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的扩张,就必须了解这场看似不起眼的战争。
一、分裂的巨人:意大利各主要国家概况15世纪末的意大利各国在当时的欧洲可以视为财富与文明的代名词。
自从1454年洛迪和约签定以来,意大利各国算是进入了自己的鼎盛时期。
贵族、商人和市民利用相对和平的局面享受着当时西欧最先进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用源源不断的商业收入将他们的城邦变成文艺复兴的重要据点。
整个欧洲都用贪婪的眼光注视着这里,而这个地区却是四分五裂的:在15世纪上半叶的混战中脱颖而出的五个强国米兰、佛罗伦萨、威尼斯、教皇国和那不勒斯共同构成了当时的意大利。
从亚平宁半岛由北向南,首先要提到的是米兰。
这个位于伦巴第平原的国家一向以富庶和位置险要著称,而距离法国也最近。
15世纪初,统治这里的维斯康蒂家族以一种纯粹的王朝君主专制作风不断向为扩张。
1450年,当雇佣兵队长弗兰切斯科•斯福尔扎被民众拥戴为米兰公爵以后,在斯福尔扎家族的军事保护下,米兰继续走向繁荣。
1480年,洛多维科•斯福尔扎架空了他的侄子,自己掌握实权继续推行以往的政策直到1494年。
威尼斯共和国位于米兰公国东边。
与米兰相似,共和国在15世纪初也经历了一个扩张时期,领土从亚得里亚海岸一直延伸到内地,而海外领地则拓展到了达尔马提亚和塞浦路斯。
战争和平作文范文
一、引言自古以来,战争和平一直是人类社会中的两个永恒主题。
战争可以带来荣耀和胜利,但同样也带来了无数的痛苦和灾难。
而和平则可以带来真正的幸福和安宁。
本文将深入探讨战争和平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分析战争和平之间的关系,并探究如何促进和平的发展。
二、战争的影响1.距离家乡远的战争,会使受灾者失去亲朋好友,社会地位,财产等等。
2.在战争中,人们痛苦不断,可能会失去生命或是遭受到暴力罪行。
3.战争还会破坏民间文化和历史遗迹等。
三、和平的意义和平是指人与人或者国家间缺乏极端冲突的状态,既可以指没有战争,也可以指没有暴力、压迫、恐惧等。
和平可以带来:1.心灵上的Peace,在我们内心深处,没有不必要的争执或纷争。
2.适应环境的安全感。
每个人或国家都可以专心忙着创造,工作和生活。
3.维护人权和民主: 无战争的国家通常可以为人民提供更高的生活水平,充足的学校教育资源和更多的个人自由。
四、战争和平之间的联系战争和平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和平环境的稳定和相互的尊重是人类社会的基石。
但当这个基础受到威胁时,战争可能随时出现。
只有通过相互信任、尊重和合作,才能保持真正的和平,从而避免战争的发生。
此外,也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战争和和平之间的联系。
政治稳定和合作关系可以促进和平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也是和平的基础,文化上的交流和相互了解可以消除误解和增强合作的信任。
五、如何促进和平的发展1.鼓励国际合作和交流,减少误解和冲突。
2.保护人权和尊重民族文化。
3.加强信任和合作关系,尤其是在敏感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事务上。
4.推动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减少贫穷和不平等。
5.加强国际法制和国际组织,维持秩序和稳定。
六、结论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都对人类社会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而真正的和平,并不是完全没有矛盾的存在,而是在不断的协商、解决和缓解矛盾的过程中逐渐实现的。
这需要我们每个人都为之努力,才能够创建一个真正和谐的社会。
关于战争读后感
关于战争读后感
在人类历史上,战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从古至今,战争不断地发生,给人类
社会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灾难。
关于战争的书籍也是数不胜数,其中有很多让人深思的作品。
阅读这些关于战争的书籍,让我对战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它是一种极端的手段,是解决矛盾和冲突的一种
方式。
然而,战争所带来的破坏和伤害是无法估量的。
在《战争与和平》这本书中,作者列夫·托尔斯泰通过描绘拿破仑战争时期的俄罗斯社会,展现了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在战争中,人们失去了亲人、财产,整个社会陷入了混乱和瓦解。
战争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对抗,更是精神上的折磨和摧残。
托尔斯泰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深刻地揭示了战争对人们心灵的摧残和伤害。
另一部让我深受触动的战争题材作品是《了不起的盖茨比》。
这部小说虽然没
有直接描写战争,但却通过主人公盖茨比的故事,展现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深远影响。
盖茨比是一位经历过一战的老兵,战争让他失去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使他在战后的社会中变得孤独和迷茫。
他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幸福,却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这部小说通过盖茨比的命运,深刻地揭示了战争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摧残和扭曲。
通过阅读这些关于战争的作品,我深刻地认识到战争对人类社会的破坏力和伤害。
战争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对抗,更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摧残和扭曲。
在面对战争时,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平,努力维护和平。
只有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矛盾和冲突,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希望人类社会能够远离战争,迎来真正的和平与安宁。
浅论经济战争及其战略战术
浅论经济战争及其战略战术引言经济战争是指各国之间通过经济手段来达到自身经济利益的争夺。
它是当前国际政治舞台上一种非常重要且常见的战略手段。
经济战争的战略战术的运用对于国家的发展和国际地位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就经济战争的概念、特点,以及战略战术的运用进行探讨。
一、经济战争的概念经济战争是一种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国家经济利益的争夺。
它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兴起的一种新型战争形态,也是在国际大国之间争夺经济地盘和资源的一种重要手段。
经济战争主要通过经济竞争、制裁、贸易战等方式实现。
不同国家在经济战争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其核心目标都是为了保障国家的经济利益和实力。
二、经济战争的特点1.无血缘关系:经济战争相对于传统战争而言,其冲突主体之间通常不存在明显的血缘关系。
各国之间以国家利益和经济地位为导向,利用经济手段进行争夺。
2.非传统战争形态:经济战争不同于传统的大规模武力对抗,它主要通过经济手段和战略手段来实现利益的争夺。
在经济战争中,软实力和经济实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多元化方式:经济战争的方式和手段多种多样,例如制裁、贸易战、经济竞争等。
不同国家根据自身情况和利益诉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战略和战术。
4.长期性和系统性:经济战争往往是一场持久而系统的战争,需要长期的战略布局和持续的执行。
各国之间的经济战争在经济领域既有竞争又有合作,需要辩证处理。
三、经济战争的战略战术经济战争的战略战术是各国在经济战争中为了实现自身战略目标而采取的具体行动方式。
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战略战术。
1.贸易战:贸易战是经济战争中常见的战略手段,通过限制对方商品的进口或提高关税来打击对方的经济实力。
贸易战对于参与国家的经济和民生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施贸易战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分析和预判。
2.制裁:制裁是经济战争中的一种常见手段,通过封锁对方的经济来源或打压对方的经济利益来达到自身战略目标。
制裁可以包括冻结资产、限制贸易等多种方式。
本科毕业论文--浅论托尔斯泰的博爱思想
浅论托尔斯泰的博爱思想摘要: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他的一生,是在不倦的精神探索中度过的。
他的思想在一生中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从一个具有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的优秀的贵族青年转变成了宗法制农民的思想代表。
尽管他的思想在不断地变化,但贯穿始终的却是他所宣扬的博爱思想。
一方面,他无情地批判资本主义,暴露财富的增加和文明的成就同工人群众的贫穷、野蛮和痛苦的加剧之间极其深刻的矛盾;另一方面,他又为贵族、为自己寻找在生活中应有的地位,狂信地鼓吹“勿以暴力抗恶”,用博爱去拯救心灵。
关键词:托尔斯泰思想宗教博爱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00),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托尔斯泰的一生,是在不倦的精神探索中度过的。
他的思想在一生中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他在开始进行文学活动的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是一个具有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的优秀的贵族青年。
而在晚年,他却转变成了宗法制农民的思想代表。
他以自己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观,以“天才艺术家特有的力量”,观察和描述了他那个充满变革的伟大时代,创造出了“竟趁给全人类艺术发展中向前跨进的一大步”的一系列不朽的杰作。
尽管他的思想在不断地变化,但贯穿始终的却是他所宣扬的博爱思想。
本文就试图从托尔斯泰思想形成的因素及他的部分代表作对他的博爱思想进行分析。
一托尔斯泰的思想和艺术是时代的产物。
在托尔斯泰生活的年代里,俄国面临的历史使命是完成农民资产阶级革命。
在这个社会舞台上,矛盾的双方,主要是劳动人民和贵族地主。
托尔斯泰作为地主阶级而处在这个矛盾中。
他精神探索和艺术活动的目的和实质,就是要解决地主和农民的矛盾;他精神变化、思想转变的实质,就是从矛盾的一个方面转到矛盾的另一个方面,即从地主的方面转到农民的方面;他精神活动和艺术创作中的矛盾,就是既无情地暴露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暴露地主阶级的罪恶,又竭力鼓吹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基督教的博爱、自我完善、不以暴力抵挡邪恶。
浅论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
浅论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参阅书目《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美)易社强著前言本学期我有幸选了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唐小兵老师的“回忆录,口述史与20世纪中国”的课程,受益匪浅,我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研究20世纪的历史,实在是太有必要了。
从38年到46年,历经了抗战的峥嵘岁月,战火纷飞,硝烟弥漫。
而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历史的过往,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就悄然离去。
联大的教师们早已幻化成我们心中的影像·····这本书回忆了当时的大学校园生活,而又从大学生活中折射出了民国时代的民族斗争和政治斗争,这是本书的特点所在,而又从艰苦的抗战与政治斗争中刻画了与众不同的大学生活,翻开这本书时,且听作者娓娓道来。
第一章希望的岁月38年的昆明,尽管离前线还比较远,但也依旧能够闻得出些许硝烟的味道。
本书第十三章也详细介绍了日本尚未封锁昆明与外界的主要通道的时候,联大师生基本上都能坚持工作与学习,并且有丰富的课余生活。
对此,我不想抄录,只是想说在这抗战初期,大学的课余生活也离不开政治斗争,毕竟大学的校园也为各种政治意识形态提供了生存空间,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也无所谓三民主义青年团还是群社,双方都想拉拢和更多的人来支持自己一方的斗争,校园中三清团与群社的斗争,也好比是全国国共两党之争的缩影。
并且,从书上的剧场政治斗争中,我们便能发现,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显示出了强大的力量,而这也将在全国的政治角斗场上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当然,联大教授中不乏有一些优秀的人才包括《今日评论》的主编钱端升曾向政府告诫:只有提高政治和经济效率,减少审查,消除宗派主义,才能更有效地抵抗敌人的侵略。
他们无论是从精英主义和民粹主义,还是西化与文化保守主义之间的矛盾,都给出了自己的定论。
这也是《今日评论》成为思想独立,自由表达,容忍异议的显著典范,而这些也正是联大的精神基础。
尽管抗日的烽火已笼罩全国,但联大的师生们也依旧满怀憧憬,中国必定准备打一场持久战。
浅论音乐与社会生活
浅论音乐与社会生活人类在社会、生产和自然斗争中创造了音乐,这就决定了音乐从它的起源时期,就必然与人类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反映和改变着人类的社会生活、政治状态以及经济状况。
在人类的远古音乐创作中,音乐的这一特性就得到了明确的反映。
例如,相传为黄帝时代的劳动歌谣《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就反映了我国渔猎时代先民的劳动生活,真实、形象地再现了他们制造弓箭和射猎的整个过程。
在《周易中孚六二》中,则较为全面、生动地再现了一场战争取得胜利后的人们的情绪:“得敌。
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打了胜仗后,有的人仍然余勇不减继续擂鼓示勇,有的则在坐卧休息,还有的因在战争中失去了亲人而悲伤地哭泣,另有一些人则在引吭高歌,欢庆胜利。
先民们仅仅用10个字配以顿挫的音节就描绘出了一个真实、感人的场面。
音乐不仅记录和反映生活,它的一个更重要的社会功能还在于它对生活的干预,甚至改变生活。
音乐对社会生活及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的影响,早就被人们所认识,并列为“礼乐刑政”四大“治道”之一。
早在春秋时期,统治者就认识到,“声音之道与政通”。
上古的帝王到天下巡视,会专门去听各地的民歌,并在政府设有专门的机构,有专人负责收集整理民歌。
如汉代的“乐府”、唐代的“大乐署”、宋代的“太乐局”等,统治者将民间歌谣收集起来,以为政佐。
如果听到的全是哀怨的曲子,就说明歌谣产生和流行之地,在行政上出现了问题,百姓有悲苦怨恨;如果百姓唱的歌都十分愉悦、幸福,就说明此地政通人和;如果发现有内容纯正、对人身心道德修养有益的曲子,则记录下带到朝廷演奏以利于引导和在百姓中推广。
所以,《吕览适音》说:“故有道之世,观其音而知其俗矣,观其政知其主矣”。
音乐的社会功用是音乐艺术经过对社会的真实反映而突现出来的,音乐不仅反映它产生的那个时代的社会全貌,使统治者得以观民情,知得失,并反作用于社会,对人民群众的思想品行和道德情操起到熏陶的作用,使人民群众向往真、善、美,从而起到稳定社会和推动社会向积极方面进步的作用。
谈战争作文范文
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残酷的一幕。
它可以摧毁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和民生,死亡的惨烈场面也令人难以忍受。
在战争发生的时候,各国政治家都会不遗余力的为自己的国家争取最大的利益,而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通过战争。
但是,不管是什么样的原因,战争都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而且无论是哪一个国家,都有可能面临失败的命运。
战争会摧毁一个国家的经济,给这个国家的人民带来无尽的痛苦。
战争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加上军费、装备制造和运输等大量的开支,这些都会给国家的经济带来巨大的负担。
战争还会使资本家在资本市场中失去信心,从而引发经济危机。
在历史上,显然可以看到,战争会使原本充满生机的经济环境瞬间从繁荣变成困窘,甚至最终陷入萧条的境地。
战争还会导致大量无辜人民丧失生命,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战争和平常时不同,它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一场生死搏斗。
参战的人们不是运动员,而是必须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国家的英雄。
无论是作为士兵,还是做为普通百姓,谁都不可能确保自己可以幸免于难。
而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甚至不能够得到基本的生存保障,他们不应该成为战争中的牺牲品。
战争还会削弱参战国家的民主制度,为极权主义埋下种子。
当一个国家面临战争时,国家通常会采取一系列的紧急措施,以保护国家安全。
这些措施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公民在政治决策中的影响力、个人自由和平等权利。
如果这些权利仍然保留,可能会给战争增加许多阻力,阻碍政府在战争中的进步和成功。
但是,如果这种权利被削弱并逐渐减少,极权主义思想就会得到更多的机会。
战争绝对不是一个值得夸耀或评价的东西。
我们应该记住,我们过去遭受的历史不应该让我们记靠近战争,将会面临怎样的破坏和痛苦。
唯有通过和平与谅解来解决国际和国内的问题,我们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幸福。
战争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现象,它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面对战争,我们应该对其保持警惕,采取非暴力、和平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才能实现国际社会的和平与进步,人类的和谐与幸福。
浅论正当防卫的正当性.doc
浅论正当防卫的正当性一、正当防卫存在的基础(一)从古典哲学的角度分析正当防卫的正当性社会契约论是近代西方思想家在继承和发展“古代契约”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比较系统的关于国家起源、性质和基本原则的理论。
“古典契约论”的奠基者是霍布斯,而后斯宾诺莎、洛克、卢梭和康德等历代政治思想家的补充、调整而完善,成为西方正统的国家理论。
古典契约论主张在国家诞生之前,人们处于“自然状态”。
然而近代的哲学家们对“自然状态”的性质意见并不统一。
“自然状态”可以是相当糟糕的状态,如霍布斯所说的那样,人对人想现在的动物一样,人们永远处于战争之中。
“自然状态”也可以是一种相当完善的状态,如洛克所说的那样,人们在其中过着和平、宁静的生活,但是洛克也认为“自然状态”有种种不便之处,而这些不便之处往往导致战争。
不论因为“自然状态”本来就糟糕,还是因为自然状态存在某些不便之处而糟糕,以一言蔽之,“自然状态”是不可靠的,因此人们试图摆脱这种没有保障的生活环境。
正是在这里产生建立国家的要求。
在古典契约论中,这种从“自然状态”过渡到国家的过程是在“自然法”的理论支持下完成的,以关于个人权利的形而上学假定为前提。
以“自然法”为基础的古典契约论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的原则:第一,“自然法”赋予每个人不可侵犯的自然权利。
第二,“自然法”赋予人个人护自己的自然权利,每个人都有权惩罚犯罪,并在受到伤害时索取赔偿。
第三,“自然法”告诉人们,契约订立之后,必须加以履行,正义就是信守契约,违约就是不正义。
各学派的不同之处在于人们订立契约时,放弃的是自己的全部的权利还是仅仅一部分权利。
在霍布斯看来,所有人都应放弃自己的自然权利,将他们让渡给一个公共机构,这种每个人的自然权利的放弃就是人们之间的权利互相交换和转让的过程,同时权利的互相转让过程也就是契约的形成过程,在缔结契约的过程中代表公共权力的国家诞生了。
国家出现以后,诞生公力救济,并进而取代私力救济,此时,公力救济是私力救济的替代,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公力救济的诸多不足逐渐显现,私力救济又获得的重生,只是受到法律的诸多约束。
活着战争带来的痛苦
活着战争带来的痛苦活着:战争带来的痛苦战争,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为残酷的现象之一,带来了无尽的苦难和痛苦。
随着战火蔓延,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无法逃脱战争带来的影响。
战争不仅摧毁了城市与乡村,还摧毁了人们的家庭和心灵。
活着,成为了战争中幸存者的沉重负担,他们在痛苦中挣扎,试图寻找生活的希望。
1. 破碎的家庭战争摧毁了许多家庭,使得亲人被迫分离、逝去或受伤。
亲人的死亡带给人们无法愈合的心灵创伤,让生活变得毫无安全感。
孩子们失去了父母的呵护,夫妻被迫离散,老人们丧失了亲人的陪伴。
活着变成了在破碎的家庭中艰难前行。
2. 忍受的痛苦战争带来的身体上的痛苦是难以忍受的。
无数人因为战争而失去了生命、健康和四肢。
战争的暴行让人们经受着病痛折磨,他们在没有医疗条件和药物的情况下缓解痛苦,无助地挣扎。
活着变成了一种抗争,是为了在疾病和伤痛中存活下来。
3. 迷失的心灵战争摧毁了人们的心灵,使他们失去了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经历了战争洗礼的人们变得沉默寡言,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恐惧。
他们的思想受到了战争的扭曲,变得冷漠和无视人性。
活着变成了一种心灵的抉择,他们试图重新找回当初的热情和渴望。
4. 重建生活的困难活着的战争幸存者面临着重建生活的巨大挑战。
经济崩溃、社会混乱、基础设施破坏,这些都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严重后果。
他们需要重新建立家园,找到工作和谋生的方式。
然而,战争给人们断裂的生活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们经历过的痛苦与困难使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困扰。
结论:活着,对于那些经历过战争带来痛苦的人们来说,不只是简单的存在,更是一种抗争和挣扎。
战争摧毁了他们的家庭和心灵,造成了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痛苦。
然而,尽管战争带来了无尽的苦难,他们依然以顽强的意志力活下来,试图寻找生活的希望与尊严。
活着成为了他们对战争的战胜,对痛苦的抗争。
而我们,作为旁观者,应该以同情和尊重之心对待他们,为和平而努力,不再让战争的痛苦存在于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
战争与和平的辩论辩题
战争与和平的辩论辩题正方辩手(战争观点):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解决国际矛盾和利益分歧的手段之一。
首先,战争可以促进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历史上,许多国家通过战争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扩张,比如中国的秦统一、罗马帝国的扩张等。
其次,战争可以推动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在战争中,各国为了取得胜利,不断研发新的武器和技术,这些技术的发展也会带动经济的增长。
最后,战争可以促进民族精神的升华。
在战争中,人们会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这种民族精神也会带动国家的发展。
名人名句,拿破仑曾说过,“没有战争,就没有国家。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战争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经典案例,二战结束后,美国通过战争带动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并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反方辩手(和平观点):和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它是人类共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首先,和平可以促进国际合作和交流。
在和平的环境下,各国可以进行友好的合作和交流,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比如气候变化、贫困等。
其次,和平可以保障人权和民主。
在和平的环境下,人们可以享有言论自由和民主权利,这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最后,和平可以促进全球经济的繁荣。
在和平的环境下,各国可以进行贸易和投资,共同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名人名句,甘地曾说过,“和平是人类生存的唯一出路。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和平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经典案例,联合国成立以来,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了许多国际矛盾和冲突,保障了全球的和平与稳定。
综上所述,战争和和平都有其重要性,但在当今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只有和平才能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关于战争的作文
关于战争的作文战争,是人类社会长期以来无法摆脱的阴影。
它带来的破坏和伤害,让人类深刻认识到战争的可怕和毁灭性。
战争,是一种极端的手段,是人类无法摆脱的悲剧。
在战争中,人们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失去了和平与安宁。
战争,是一种对人类文明的极大挑战,也是对人类理性和道德的考验。
战争,总是伴随着炮火和血腥。
它摧毁了城市,夺走了无辜的生命,让人们陷入无尽的痛苦和悲伤之中。
战争,是人类文明的倒退,是人类道德的沦丧。
在战争中,人们变得冷酷无情,忘记了同情和怜悯,只顾着争夺利益和权力。
战争,让人们失去了人性,失去了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战争,也是人类智慧的失败。
在和平时期,人们可以通过谈判和妥协解决矛盾和纷争,但是在战争中,人们只能用武力和暴力来解决问题。
战争,让人们的智慧变得苍白无力,让人们的理性变得荒谬可笑。
在战争中,人们只能用最原始的方式来争夺生存和尊严,而这种方式往往是最残酷和最无情的。
战争,是人类社会的悲剧。
它带来的破坏和伤害,让人们深刻认识到和平的可贵和珍贵。
在战争中,人们渴望和平,渴望安宁,渴望摆脱战争的阴影。
战争,让人们对和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追求,让人们更加珍惜和平,更加努力地维护和平。
战争,是一种对人类文明的挑战,也是对人类理性和道德的考验。
在和平时期,人们应该努力维护和平,珍惜和平,用智慧和理性来解决矛盾和纷争,让战争永远远离人类社会。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和平而奋斗,为和平而付出,让战争永远成为历史,让和平永远成为未来。
愿和平永远伴随着人类,愿战争永远不再发生。
浅论抗日战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
浅论抗日战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摘要: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在抗日战争时期,积贫积弱的中国要想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必然要坚持群众路线、依靠发动广大群众进行全面的人民战争。
本文将就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发展历程及实践方式展开论述。
关键词:群众路线,抗日战争,理论基础,发展历程,实践方式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是党的群众观点的具体化。
正是对群众路线的坚守,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领导人民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最终通过解放战争,建立起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只要和群众站在一起,“任何强大的敌力是奈何我们不得的”。
1、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近代的群众路线来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群众观。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非常重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重视做好群众工作。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党和人民群众关系的理论观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生机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
人民群众不但是物质财富的伟大创造者,同时也是精神财富的伟大创造者,因为任何有价值的精神财富归根到底都来源于社会实践,而社会实践的主体始终是人民群众,一切精神财富的最初的丰富的源泉,存在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之中。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党在一切工作中的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党长时期在敌我力量悬殊的艰难环境里,进行革命活动得到的无比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总结。
2、群众路线的发展历程2.1群众路线在北伐战争和土地革命时期的初步形成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视群众的作用。
浅论日本军国主义的性质及其对中国的危害
浅论日本军国主义的性质及其对中国的危害当我拿到这个论文命题时我感到了一种由衷的义愤和历史厚重感。
我并不是个易怒的愤青,只因为其锋利的字眼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太多血红的教训和惨痛的经历。
一提起日本我们就不会忘记它对中领土和主权的侵犯,不会忘记其对中国资源的疯狂掠夺,不会忘记其发动各种战争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
那么,是何种力量让一个在古代一直被中国历代君王认为是臣服小国的日本有如此大的野心和破坏力呢?究其原因,我认为其具有的根深蒂固的半封建半军事的帝国主义性质是最大的幕后推手,而其特色的帝国主义国家性质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由其浓郁的军国主义传统决定的。
日本的军国主义在其国家的发展演进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要正确本军国主义的性质首先要对军国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个初步的认识。
历史学家对日本军国主义产生和基本灭亡的主流观点认为:军国主义产生于明治天皇的中央集权政府正式建立时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基本灭亡。
历史学家大致把军国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孕育形成阶段,从明治政府成立起到西南战争结束的1877年。
在这期间,日本确立和巩固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政府,建立起军国主义的经济基础,建立了军国主义的武装和警察、监狱,并开始对外实行侵略扩张。
第二阶段是近代日本军国主义体制完全确立阶段。
以陆军卿山县有朋发布《军人训诫》和《参谋本部条例》的1878年至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1894年。
这一时期,日本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思想各领域均确立起军国主义体制。
第三发展与演变阶段。
从甲午战争后的1895年至法西斯军国主义败亡的1945年。
这一时期日本于三十年代中期建立了以军部为中心的法西斯专政,日本军国主义发展到了顶峰。
极其热衷于对外扩张,制定征服东亚,夺取世界霸权的国家政策,疯狂发动对外战争,参与世界争霸。
先后发动的俄日战争,侵华战争,太平洋战争等都是其向极端的表现形式。
当然其也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独自吞下了战争的苦果。
浅论中国抗日战争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论中国抗日战争的形势与政策论文抗日战争的胜利,无疑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抗日战争的生理,是中华民族人民群众团结一致、浴血奋战的结果。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论中国抗日战争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论中国抗日战争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一《刍议抗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摘要]抗日战争的胜利,无疑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抗日战争的生理,是中华民族人民群众团结一致、浴血奋战的结果。
俗话说,没有中国共产的那个就没有现如今幸福、和平的生活。
基于此,本文简单的阐述了抗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关键词]抗日战争;中国近代史;影响抗日战争的胜利挽救了民族危亡,且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站场,是一项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其胜利捍卫了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与此同时,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极大程度地提升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抗日战争的起源为:1931年九一八事变,随后,随着1937年卢沟桥事变的爆发,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站场吹响了抗争的号角,中国人民的奋起反抗联合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最终获得了抗争战争胜利。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东南亚人民的解放事业提供了参考。
基于此,本文以时间为脉络,探讨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期望本文研究能够产生一定的积极效用。
一、简单介绍抗日战争的发展脉络众所周知,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起点(或称为导火线),九一八事变的爆发,点燃了中国人民群众浴血奋战的热情,而且随着日本侵略者暴行的加剧,人民群众顽强抵抗的抑制更加强烈。
1937年爆发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正式的打响了抗日战争的号角,在长时期内,中国几乎以一己之力在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搏斗,顽强抵抗,以高昂的代价,对日本侵略者的有生力量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对日本陆军的大部分兵力进行了有效的牵制,最终使得苏联能够将远东地区的重兵集团西调放弃(日本殖民者放弃“北进”侵苏计划),从而苏联集中精力的抵抗德国法西斯,因此,日本殖民者放弃“北进”侵苏计划客观上中国对苏联的卫国战争提供了援助(中国战场对日本陆军主力的牵制)。
是否应该废除军事力量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军事力量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废除军事力量。
首先,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更应该建立在合作与友好的基础上,而不是依靠军事力量来解决问题。
如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曾说过,“和平不是为了准备战争,而是为了防止战争。
”废除军事力量可以让各国更多地投入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从而造福于人民。
其次,军事力量往往会带来战争和冲突。
历史上有太多的案例证明了这一点,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越南战争等。
正如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所说,“在没有公共权力的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是孤独的、贫困的、危险的、恶劣的,而且短暂的。
”废除军事力量可以避免战争的发生,保障人民的安全和幸福。
最后,废除军事力量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联合国宪章中明确规定,“联合国的目的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解决国际争端。
”废除军事力量可以更好地实现这一宗旨,推动国际社会走向和平与发展的道路。
反方观点,不应该废除军事力量。
首先,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安全威胁,如恐怖主义、民族分裂、外部侵略等,废除军事力量会让国家面临更大的安全风险。
正如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所说,“和平只是在强者愿意承担保护自由的责任时才能实现。
”军事力量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不能轻易废除。
其次,军事力量是国家主权和尊严的象征。
没有军事力量的国家很容易被其他国家欺凌和侵略,失去自己的主权和尊严。
正如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家孙子所说,“凡战必先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只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让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军事力量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
军事工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带动国家经济的增长,还可以促进科技的进步和人才的培养。
正如美国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所说,“军事力量是国家的支柱,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就没有强大的国家。
”。
综上所述,废除军事力量是不现实的,也不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相反,我们应该建立强大的军事力量,保障国家的安全和发展。
是否应该废除军队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军队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废除军队。
军队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当今世界,军队的存在往往会引发战争和冲突,给人民带来伤害和痛苦。
因此,我们认为应该废除军队,以实现世界和平。
首先,军队的存在往往会导致战争和冲突。
历史上有太多的战争,造成了无数的伤亡和破坏。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会用什么武器打,但第四次世界大战一定是用石头和木棒。
”这句话表明了战争的可怕性,而军队就是战争的工具之一。
废除军队可以避免战争的发生,减少人民的伤害。
其次,军队的存在会消耗大量的资源。
军费支出是各国政府的重要开支之一,这些资源本可以用于改善人民的生活,发展经济和科技。
废除军队可以将这些资源用于更有意义的事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再次,废除军队可以促进国际合作和友好关系。
毛泽东曾说过,“和平是人类的生存之本。
”废除军队可以消除国家之间的敌对关系,促进国际合作,实现共赢。
综上所述,废除军队是符合人类发展和利益的。
我们应该摒弃战争和冲突,追求和平与发展。
因此,我们认为应该废除军队。
反方观点,不应该废除军队。
军队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保卫国家的安全和利益,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因此,我们认为不应该废除军队。
首先,军队是国家的重要保障。
在国际社会中,各国之间的竞争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没有强大的军队,国家将无法保卫自己的利益,维护国家的安全。
正如拿破仑曾说,“没有强大的军队,就没有强大的国家。
”军队的存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其次,军队的存在可以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在当今世界,一些国家可能会采取侵略行为,威胁其他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没有强大的军队,国家将无法保卫自己的领土和利益。
军队的存在可以阻止敌对势力的侵略,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再次,军队的存在可以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在一些国家,军队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和治安的重要任务。
军队可以在国家遇到危机和灾难时提供援助,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摘要:在科技的助力下,军事武器如虎添翼,无论是造价、杀伤力都大幅提高。
一场战争给人们所带来的人身安全和经济情况影响也无比巨大,当战争一开始最先受伤的总是人民。
本文将主要从20世纪以来发生的典型战争开始,浅析战争对人口因素、经济的影响,进而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战争、人民生活、人口、经济、和平
古往今来,战争恶魔总伴随人类发展,人类的发展史更像是一部血泪史。
至今,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军事科技同样也飞速发展,人们虽然在竭力维护世界和平而努力着,但战争的阴霾从未消失。
仅仅在20世纪,人类爆发的具有重大影响力战争就有如下: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1950年朝鲜战争、1965年美越战争、1948年中东战争(随后总共三次中东战争)、1982年英阿马岛之战、1980年两伊战争、1990年海湾战争、1999年科索沃战争。
这些战争大部分都是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军事科技,也造成了最毁灭的结局,无论是战争的胜利者还是失败者,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应让我们重视的是战争打破了参战国人们平静的生活,让无辜的人们陷入了战争的泥沼,人们的的生活由此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战争对人口相关因素的影响
战争伤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士兵和平民伤亡超过3500万。
其中大约1500万死,2000万人受伤,整个伤亡人数包括10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大约三分之二的士兵直接死于战争中的军事冲突,这一发展是由于军事装备杀伤力的提升和医疗条件改善两方面引起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死于战争及与战争相关原因(如因战争导致的灾害、饥馑、缺医少药、传染病蔓延、征兵、征募劳工、屠杀等)的人约为7000万。
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方面在战争中共牺牲了18万3千1百零8人。
美军伤亡约14万人次。
其中死亡美军36,570人,负伤10万余人次,扣除多次负伤后的负伤人数不详。
越南战争,北越正规军和被认为是越共游击队的人员:110万人死亡,60万人受伤,33万人失踪。
美军:越南战争期间,美军死亡58209人,受伤304000人,2000多人失踪。
南越政府军:死亡13万人,受伤50万人。
就以上几场战争来说,伤亡人数之大,让人触目惊心。
在这些每一个在战争中失去的生命的背后都有一个破碎的家庭。
这些无数失去的生命本该是建设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
战争带来的不仅仅是生命的失去,还对活下来的人们造成了痛苦。
就以苏联为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一片废墟。
各种医疗卫生设施遭到严重破坏,负伤的军人和普通群众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各种各样传染病得不到控制,任其蔓延。
战争严重破坏了人口的身体健康状况,犯病率上升,死亡率提高。
战争使正值生育年龄的男女身体健康严重受到损害,出生率降低。
还由于战争让男性壮年都奔赴战场,导致后方妇女成为生产的主力军,繁重的劳动超出了她们承担的限度,再加上食品匮乏,营养不良等因素,造成妇女不孕或难孕。
从战争中活下来的士兵常常处于身体疲劳和精神紧张的状态,还有些成为残疾人,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独立生活的能力,加重了社会的负担。
战时由于生活条件恶化,战争对儿童的健康和
生长发育造成了严重破坏,这些孩子可都是社会的未来。
不仅如此,战争还造成性别的失衡。
男性人口的减少,破坏了苏联人口性别的比例关系。
战争还造成人口年龄结构的失衡。
这些人口问题成为后来制约苏联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战争在经济方面的影响
20世纪以后的战争中大量使用了拥有当时高科技技术的战争机器。
这些军事武器之所以拥有更高的精度、杀伤力,和它们高昂的研制费用和造价是密不可分的。
不仅武器昂贵,其他军事开销也同样惊人。
这些高昂的军费加重了参战国人民的负担,使他们的生活不得不多承担一部分的压力。
最突出的表现在21世纪初的伊拉克战争。
当时,美军的军事武器是现代战争武器的标杆,这些武器不仅仅结合了各种高科技,还以高昂的费用出名。
美军的一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平均价格为120万美元;一架阿帕奇武装直升飞机价值1500万美元;一架F-16喷气式战斗机价值1600万美元;一辆布雷德尼战车价值140万美元;一辆普通美军坦克就价值350万美元、、、、、、
以上武器也仅仅只是美军武器库中的凤毛麟角。
据当时战地记者报道,在战争进行的一周时间里,美英联军的损失如下:共发射600枚巡航导弹,费用7.2亿美元;损失8架战斗机,费用1.3亿美元;损失4架直升机,费用0.6亿美元;损失坦克30辆,费用1.1亿美元;装甲车55辆损失,费用0.8亿美元、、、、、、
除了武器硬件的损失,还有士兵的死亡,据统计至少有150人在参战一周中丧命,抚恤金就达到0.15亿美元。
还有统计,若美军一个装甲师全速推进,平均每天消耗:弹药5000吨,淡水2000吨,口粮8万份,油料60万加仑。
若20万大军按兵不动一个月,正常消耗和维持费用50亿美元,美国部队和武器来回运输费用超过230亿美元。
当时专家认为,巨额的战争消费将使美国经济雪上加霜,如果战争拖上3个月,那么美国经济就会遇上更大的麻烦。
由此可见,仅仅是巨额战争费用让世界超级大国美国也会捉襟见肘。
如果再加上战争导致的其他经济问题如:战争导致伊拉克进口汽车的数量下降,而这些进口的汽车很大部分是美国制造的、、、、、、
而受到战争摧残的伊拉克人民更是苦不堪言。
战前的伊拉克,和其它海湾国家一样,虽然国内有着各种矛盾,但依靠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是一个富饶繁荣的国家,但战争中的伊拉克满目疮痍,百废待兴。
人们不得不在日夜的轰炸与恐惧中从新开始新的,艰苦的生活。
战争开始就意味着消耗资源,倘若我们做个假设,若果世界能长久和平,各国的军费开支大幅减少。
将这些减少的军费用于世界和平建设,世界又会是何等的繁荣。
据报道,1999年,全球军费开支高达7800亿美元,约占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2.6%。
而且到现在军费仍呈递增趋势,还有些国家的军费开支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8%。
这些巨额的开支不仅不能带来正真的世界和平,反而用于各种大威力武器的研制,使得世界充满战争危机,各种军备竞赛更是让世界像一个火药桶。
而最受伤害的就是普通民众,他们不仅仅要负担巨额军费导致的高税赋,还要为自己人身安全殚精竭虑。
正如上面假设的一样,如果这些军费用于和平建设,一辆坦克的费用就可以建一座学校;一架飞机的费用就可以建一家设备齐全的医院;几百枚导弹的价值就可以将贫
困山区改造成为现代都市;没有士兵死亡,则将抚恤金用于人民的社区建设。
若果是这样,贫困、饥饿、恐怖袭击等又怎会频繁出现呢?
总而言之,战争作为一种毁灭的形式存在,没有完全的胜利者,仅仅从战争对人口、经济的影响就可以看出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灾难。
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的我们,对于战争也必须持谨慎态度,并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努力。
铸剑为犁、刀枪入库、士兵解甲归田,共建幸福生活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希望。
参考文献
《伟大卫国战争中的人口损失》俄
《兵器知识》杂志
《人民日报》
注:文中一些具体数据来自维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