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理解性默写学习资料
高中14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
![高中14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c0ad35c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f5.png)
高中14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XXX《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XXX《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XXX《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XXX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研究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研究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研究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在文中强调研究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XXX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作者举理想糊口中的很小的什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尴尬难比,形象地申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灰尘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XXX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提出本人的概念——“无所待”才是真实的XXX 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知名。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文中写XXX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环球誉之而不加劝,环球非之而不加沮。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文背诵篇目(60篇)理解性默写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文背诵篇目(60篇)理解性默写](https://img.taocdn.com/s3/m/3c2f5f5c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4a.png)
知识一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60篇)一、文言文(20篇)(一)必修(10篇)《论语》十二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学而》)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强化练习】❶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 ?”❷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的句子是:“, ?”❸在《<论语>十二章》中,“, ”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一生去实践,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
❹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 。
”❺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
语文教学:高中教材古诗文理解性默写33篇
![语文教学:高中教材古诗文理解性默写3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a5cc39c8762caaedd33d4ea.png)
语文教学:高中教材古诗文理解性默写33篇高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33篇一、《烛之武退秦师》(必修一)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4. 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5. 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6. 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7.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
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8.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9.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10.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11.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12. 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他又说因人之力而敝之,这是不仁道的;失其所与,这是不明智的;以乱易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高中14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
![高中14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cfdd556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57.png)
高中14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1.荀子在《劝学》中强调了人们应该终身研究的观点,他认为研究是永无止境的。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韩愈在《师说》中的印证,韩愈认为学生不必比老师差,老师也不必比学生强。
2.荀子在《劝学》中提出了君子需要广泛研究的观点,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研究才能提升自己。
他还强调了研究要持之以恒的重要性,他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荀子在《劝学》中指出,君子并非与众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力。
他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此外,他还强调了研究的实用性,认为实际研究比空想更重要。
4.在《逍遥游》中,庄子通过描绘大鹏鸟的飞行来表达了人们需要依赖外物的观点。
他举了现实生活中很小的实物作为例子,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
5.庄子在《逍遥游》中通过描写四种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真正的逍遥需要“无所待”,并列举了至人、神人和圣人三类人作为例子。
6.在《师说》中,韩愈强调了师生之间平等相处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生不必比老师差,老师也不必比学生强。
他还指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的品德和能力。
7.韩愈在《师说》中还提出了教育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他认为教育者应该有高尚的品德、广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他还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
1.韩愈认为“师”这个词有着特殊的含义。
他明确指出,所谓的老师并不是指启蒙教师。
他说:“授之书而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本文通过多个方面的对比,批评那些“耻学于师”的人。
先是从古今对比入手,指出从师和不从师的结果。
然后通过反问句推断出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
作者说:“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本文将子择师和不从师进行了对比。
韩愈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认为不从师会导致小学而大遗,最终无法明白道理。
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责是传道受业解惑。
选择老师的标准是道存则师存,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5.韩愈认为师生关系是平等的。
(完整版)高中理解性默写汇总
![(完整版)高中理解性默写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1d426e9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1f.png)
古诗文理解性默写1.《蜀道难》的要旨句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行超越的句子是“西当太白有鸟道,能够横绝峨眉巅。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4、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怜悯百姓的磨难生活,并所以哭泣惋惜的名句是“长叹气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5、李白《蜀道难》中“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附”两句侧面衬托山势高险,即即是善飞的黄鹤、轻快的猿猴都很难超出。
千里遨游的黄鹤不可以飞渡,轻疾矫捷的猕猴也不可以攀附,不问可知,人的行走就更难了。
诗人的夸张、衬托之笔极写蜀道的遥不行及。
6.《虞佳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源源不停的句子是:问君能有若干愁,好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7.柳永《雨霖铃》全词情况交融、最为人称道的句子是:今宵酒醒哪处?杨柳岸晨风残月。
8.《声声慢》运用平时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显现词人兀自独坐,百无聊赖,无所依傍的心里世界的句子有:守着窗儿,单独怎生得黑!梧桐更兼小雨,到傍晚、点点滴滴。
六、柳永《雨霖铃》1、柳永《雨霖铃》一词中衬着分其他氛围,融情入景,正确地传达了一种悲凉的况味的句子有寒蝉悲凉,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2、柳永《雨霖铃》一词中刻画分别时难过的细节描绘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全词上下片过渡的句子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3、柳永《雨霖铃》一词顶用了点染手法的句子有三处:①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②多情自古伤分别,更那堪,冷淡清秋节。
③今宵酒醒哪处 ?杨柳岸,晨风残月。
4、全词情况交融、最为人称道的句子是今宵酒醒哪处?杨柳岸、晨风残月。
5、柳永《雨霖铃》一词中虚设别后情况,把分别伤痛推向热潮的句子是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七、《声声慢》1、李清照的《声声慢》十四个叠字层层铺叙,分三个层次,由外而内,由浅入深,把词人心里深处的悲痛、孤单、孤独、难过表现得酣畅淋漓: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悲惨惨戚戚。
新课标高中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0篇
![新课标高中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0篇](https://img.taocdn.com/s3/m/77263748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66.png)
新课标高中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0篇高中古诗文必背六十篇理解性默写一、必修(10篇)1.《<论语>十二章》(1)在《十二章》中,XXX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十二章》中,XXX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奏乐也不管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最能体现XXX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4)在《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干系:朴实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朴实就会虚浮。
(7)在《十二章》中,XXX以为念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强项而有毅力的原是___________________。
(8)在《十二章》中,XXX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半途而废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个中半途而废是由于“______________”,而能够持之以恒也是由于“______________”。
(9)在《十二章》中,XXX以为君子之道主要有三个方面,这三方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https://img.taocdn.com/s3/m/4134d849caaedd3383c4d3db.png)
高中必背篇目理解性背诵默写(1)《劝学》1.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与《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的观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逍遥游》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2.承上启下的句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3.哪几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3)《师说》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阿房宫赋》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赤壁赋》1.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选择性必修中册理解性默写 高考语文古诗文复习
![选择性必修中册理解性默写 高考语文古诗文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4557d8a7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ef.png)
者军力差距的语句是“
,
”。
2.在完成统一天下大业后,为了北方的长治久安,秦始皇采取了
“
,
”(《过秦论》)等系列行动。
3.《过秦论》中,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防御措施,其中写他对南
部边境的措施是:
,
。对北部边境的措施
是:
,
。
4.《过秦论》中,诸侯国曾经想凭借他们雄厚的实力攻打函谷关从而灭掉秦
国的句子是:
是:
,
。
8.振长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9.、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10.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11.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12.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13.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14.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15.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15、《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分析了《离骚》称引古代帝王来讽刺当世政治的句子
是:“
,
,
,
”。
16、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练、
用辞精到的两句是:“
,
”。
17、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
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
31.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陈涉起义队伍数量少、不堪一击的两句
是:
,
。
32.体现秦始皇在重要的军事战略之地严防紧守的句子
是:
,
。
33.《过秦论》中,“
,
”两句形象地描述了秦国没有任何
消耗就把九国军队陷入困境之中。
34.秦国利用诸侯国的弱点,乘胜追击,把诸侯打得“
【理解性默写】高二语文必背14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理解性默写】高二语文必背14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16062b910ef12d2bf9e76f.png)
3. 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的感慨,抒发了漂
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4. 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于心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5. 杜甫《登高》中,以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9、 《登高》理解性默写】
1. 杜甫在《登高》中,由高到低写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_______ ,
_______。”
2. 今人常用杜甫 《登高》 中的“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 5 、《赤壁赋》理解性默写】
1. 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
感叹:“ ________, ________ 。”
2. 成语“沧海一粟”由苏轼《赤壁赋》中的“
________, ________ ”演化而来。
3. 苏轼《赤壁赋》中,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
写出了这样的感受,由此勾起作者无穷的亡国伤感之情。
3. “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虞美人》一词中也用到了这两个意
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4. 李煜《虞美人》中,作者表达物是人非之感的两句是:
“ ________________ ,
高考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总结
![高考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6c5b03c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54.png)
高考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表现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的句子是“,。
”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
表达了对曾皙志向的高度赞赏。
4.《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等方面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
子路的性格直率,从“”可以看出。
5.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中可以看出。
6.公西华比冉有更谦虚,从“,”中可以看出。
7.曾晳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从“,,”的动作中可以看出。
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
”9.《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认为自己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国家,可以达到“,”的效果。
10.《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提问,个性鲁莽却率直的子路急忙回答:“,,加之以师旅,;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参考答案】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2.为国以礼其言不让3.吾与点也4.率尔而对5.如其礼乐以俟君子6.非曰能之愿学焉7.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8.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9.可使有勇且知方也10.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因之以饥馑《谏逐客书》1.《谏逐客书》一文开头“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断语用非常警醒而委婉的言辞开宗明义,起句发意振聋发聩。
2.《谏逐客书》一文指出驱逐客卿不仅不能统一天下,而且有亡国的危险,把逐客的危害引申到极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写秦昭王加强和巩固了王室的权力,抑制了豪门贵族的势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性默写高三64篇
![理解性默写高三64篇](https://img.taocdn.com/s3/m/e4a9deaafd0a79563c1e727e.png)
(1)《论语》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还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鱼我所欲也》1. 《鱼我所欲也》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鱼我所欲也》文中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舍生而取义者也。
3、《鱼我所欲也》文中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鱼我所欲也》文中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曹刿论战》1、《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高考名篇名句默写】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总结(高中14篇精华版)
![【高考名篇名句默写】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总结(高中14篇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f2fad3a1d0d233d4b14e6992.png)
【高考名篇名句默写】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总结(高中14篇精华版)一、《劝学》1、荀子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_________”的观点。
2、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_________”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3、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和荀子《劝学》中的“青,_________,_________”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4、荀子在《劝学》中指出:“青,_________,_________”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5、“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6、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7、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8、“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9、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
而《劝学》中则用“_________,_________”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0、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
”11、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部编版必修二全册古文理解性默写积累
![高中部编版必修二全册古文理解性默写积累](https://img.taocdn.com/s3/m/49ddd1ef84254b35effd3414.png)
部编版普高必修下全册古文:理解性默写班级:姓名:古文目录:第一单元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二、*齐桓晋文之事/《孟子》三、庖丁解牛/《庄子》四、烛之武退秦师/《左传》五、*鸿门宴/司马迁第五单元六、谏逐客书/李斯第八单元九、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十、*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十一、阿房宫赋/杜牧十二、*六国论/苏洵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理解性默写:①《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_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不吾知也,如或知尔_,则何以哉?”②《侍坐》中面对孔子的提问,个性鲁莽却率真的子路急忙回答道:千乘之国 , 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__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③《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④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
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⑤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 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
他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用神态去暗示:夫子哂之。
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
⑧《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
子路的性格直率,从“率尔而对”可以看出;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中可以看出;公西华更谦虚,从“非曰能之,愿学焉。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五篇模版)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五篇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fa4d214d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c0.png)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五篇模版)第一篇: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人教版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归去来兮辞》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起笔二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问征夫以前,恨晨光之熹微”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见出还家之归心似箭。
4.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5.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6.《归去来兮辞》中诗歌正文照应小序中“皆口腹自役”的一句是“既自以心为形役”。
7.《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8.《归去来兮辞》诗中陶渊明用“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是对历史和现状的对比否定了过去肯定了现在。
9.《归去来兮辞》用“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表现归程的轻松愉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10.《归去来兮辞》写陶渊明回家后看到的自然环境的两句是“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11.《归去来兮辞》中写陶渊明回到家中精神得到了自然的寄托.身心得到了得到很大的安慰的两句是“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12.《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两句自然形象地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对仕宦道路做了适当的终结。
13.《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回到田园中谈及劳动的内容是“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14.《归去来兮辞》诗中用“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两句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
15.《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两句表达了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决心。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0课《劝学》学习指导(理解性默写+文言知识点+写作素材)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0课《劝学》学习指导(理解性默写+文言知识点+写作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5767b9ad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ee.png)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0课《劝学》学习指导一、理解性默写1.在《荀子·劝学》中,以蟹为例,说明虽然先天条件优越,但不努力也不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2.《荀子·劝学》中的“”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这说明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3.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
”《荀子·劝学》中的“”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4.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5.《荀子·劝学》中的“,”,通过“木”与“金”的变化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6.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劝学》中则说“,”。
7.《荀子·劝学》中“,”强调了整天思考不如片刻的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8.在《荀子·劝学》中,阐述人只有经过博学和自信才能成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句子是“,”。
9.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
君子就要“”,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10.《荀子·劝学》中表明,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和不断反省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11.《荀子·劝学》中“,”用两个比喻引出“积善成德”而“圣心备焉”的结论,从正面说明学习是逐渐积累的过程。
12.《荀子·劝学》中以“雕刻打磨”为例来说明坚持学习的重要性的两句是“,”。
13.《荀子·劝学》开篇就提出了中心论点,即“”。
阐明学习要持之以恒的道理,后来成为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
14.《荀子·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绩,最后由此得出结论“,”。
文言文理解性默写
![文言文理解性默写](https://img.taocdn.com/s3/m/3f3fde1eb90d6c85ec3ac65b.png)
13《小石潭记》
文中从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水清)
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鱼趣)
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岸折)
描写作者坐小石潭上感受的句子:,。
文中写小石潭周围景色的句子是:,,。
文中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
文中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
总写三峡春冬之景色的句子是:,。
渲染出三峡的秋景肃杀凄清的句是:,,,。
描写三峡夏水水势盛大特点的语句的是:,。
从侧面描写三峡山势高峻的句子是:,。
三峡工程蓄水之时,面对汹涌澎湃的江水,我们不由得想起郦道元《三峡》中表现夏水湍急的句子:,,,,。
到三峡旅游过的人都知道,如今的三峡,春冬时候的水依然像郦道元笔下所描写的那样“,”,“,”。
文中描写花草茂盛,充满生机活力的句子是:,。
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语句(或:表明作者以天下为已任的语句)是:,
与"前人之述备矣"相照应的语句是:。
景物描写中最能体现"悲、喜"二字的语句分别是:,。
8《醉翁亭记》
文中明确交代醉翁亭位置及外形的句子:,,。
取号“醉翁“的表面原因:,。
取号“醉翁“的真正原因(言在此而意在彼):,。
诗人于淡淡的感叹声中传达出内心的丝丝忧愁和些许旷达的句子是:。
7《岳阳楼记》
概括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A、空间角度描写:,,,。
B、时间角度描写:,。
文中借“古仁人之心”表达作者豁达胸襟的句子是:“,。”;
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文中分别写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的句子是:
高中语文文言文《陈情表》的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陈情表》的理解性默写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cfe93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3c.png)
高中语文文言文《陈情表》的理解性默写附答案1.《陈情表》中写XXX命运不好小时不幸的两句是“时维乱离,事无常师。
”2.XXX用“今天之厄,今日之忧。
”来概括自己的坎坷命运,同时为《陈情表》奠定了悲凉的情感基调。
3.《陈情表》用“孤竹寄幽篁,XXX轻寒。
”两句表现他孤独的长大成人。
4.《陈情表》用“草树玩晚霞,霜风凌明月。
”两句表现他的家门不兴旺晚得儿子,缺少幸福。
5.《陈情表》用“乃独有此身,偏生此时,爰及岁稔之未半,而庙堂之臣,不惟无知,且无心。
”两句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6.《陈情表》中表现XXX家里家外都无人照应的句子是:“母别子兮孤难久,贵以贱而踰礼。
”7.《陈情表》用“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XXX为XXX。
”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8.《陈情表》中形象表现XXX单影只,孤独生活的句子是:“XXX,鼎之殚,民到于今受其殃。
”9.《陈情表》中XXX写他的祖母常年有病不能自理的两句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XXX听,以XXX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XXX谏之路也。
”10.《陈情表》中作者用“臣密言之:前人之述备矣,而道义不明,所以进退疑虑,有责于时而无及于事者,皆由根本未治,而欲望先达,诚宜慎终追远,以昭效于前。
”四句写出他的进退两难。
11.《陈情表》用“臣以为陛下未必知夫臣之所以进退之难也。
先帝左右之臣,所以成就大业,者,非常之人也,以时为变,量势而行,因权制变,而制权故耳。
”写出XXX身份虽低但却得到重用。
12.《陈情表》中XXX写他的祖母在世间的时间很少,已在弥留之际的两句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3.《陈情表》中XXX用“今日欲死,尚有以报于陛下者,惟密之事耳。
高中高考64篇理解性默写
![高中高考64篇理解性默写](https://img.taocdn.com/s3/m/c5b547168bd63186bdebbc41.png)
64篇理解性默写整理一.《孔子语录》1《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十则》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对待事物应保持正确态度的语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论语十则》中,孔子评论孔文子的两句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论语十则》中的“逝者如斯夫”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二.《鱼我所欲也》1.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2.是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舍生而取义者也3.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4.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1. 本文的中心论点、主旨、观点是:舍生取义。
2. 表明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 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 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5.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指:所欲者有甚于生者,所恶者有甚于死者。
6. 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7. 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8. 承上启下,从人们熟知的生活现象谈起的句子是: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9. 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0. 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高考必背文言文诗歌理解性背诵默写(高中部分14篇)
![高考必背文言文诗歌理解性背诵默写(高中部分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8fe78f243169a4517723a3cd.png)
高考必背文言文诗歌理解性背诵默写(高中部分14篇)邢台一中李爱芬宁晓伟(一) 《氓》1.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经•王风》有一首诗叫《采葛》,其中有一句大家十分熟悉:“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在《氓》中,也有一句,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甚至在氓变心后打骂她她仍起早睡晚,没有一天不是这样,勤劳的女人公实在让我们敬佩。
在诗中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7.婚后,当女子年老色衰,男子再也不是那个憨厚的小伙,终于露出了他凶恶的嘴脸,竟然残暴的对待女子,女主人公不仅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
在诗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离骚》中抒发诗人将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决不后悔的句子: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屈原的诗里常有忧国忧民的诗句,表现对人民的深切同情的句子: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4.《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5.《离骚》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对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上位者的荒唐的两句: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6.《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7.《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8.《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9.《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10.《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11.《离骚》中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12.《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13.《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的两句: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1.《离骚》中屈原委婉表达自己后悔选择做官,想要归隐的两句: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2.《离骚》中屈原表达趁着迷途未远,赶紧回到正路的两句: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3.《离骚》中屈原通过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4.《离骚》中屈原表明自己在朝中被指责,不如隐退的两句: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5.《离骚》中屈原用荷花表明自己要修养自己的两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6.《离骚》中屈原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买好就可以的两句话: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7.《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佩带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8.《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9.《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两句: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10.《离骚》中表明自己即使佩带芳草和玉佩,但是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没有亏损的两句: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1.《蜀道难》中说明在很久以前蜀地就建立国家的两句: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2.《蜀道难》中表明蜀地自从建立国家来很久不与外界相往来的两句: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3.《蜀道难》中写蜀地和秦地之间阻隔着太白山,只有鸟儿可以飞过的两句: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4.《蜀道难》中化用“五丁开山”的两句: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5.《蜀道难》中用太阳神到了蜀地也要回转车头表明蜀地之高的两句: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6.《蜀道难》中用黄鹤不能飞过,猿猴无法攀援,表明蜀道之高的两句: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7.《蜀道难》中写出青泥岭盘旋曲折的两句: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8.《蜀道难》中用手可摘星的夸张写法写出山峰之高的两句: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9.《蜀道难》中用雌雄鸟相随在古木上鸣叫表明环境凄凉的两句: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10.《蜀道难》中用群峰距离天很近,古松只能倒挂在绝壁上的画面表明山峰之高的两句: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11.《蜀道难》中用湍急的水流和滚动的石头发出雷鸣一般的响声描绘蜀道险要地势的两句: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12.《蜀道难》中写剑阁山势高峻巍峨,易守难攻的三句: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琵琶行》中通过枫叶荻花瑟瑟作响点名时间并渲染悲凉气氛的两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2.《琵琶行》中用江中月影烘托主客即将分别得悲伤的两句: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3.《琵琶行》中用主客听到琵琶声忘了出发侧面烘托琵琶女技艺高超的两句: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4.《琵琶行》中“千呼万唤”出自哪两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抱着面5.《琵琶行》中琵琶女在调弦校音时虽曲调未成但深情已显露烘托琵琶女技艺高超的两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6.《琵琶行》中用琵琶女随手拨弦的不同动作和名曲的流畅演奏表明技艺高超的两句: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7.《琵琶行》中用暴雨和人的窃窃私语比喻琵琶声变化的两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8.《琵琶行》中用珠玉落盘体现琵琶声清脆,表明琵琶女技艺高超的两句: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9.《琵琶行》中写琵琶声从婉转流利到滞涩不畅变化的两句: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10.《琵琶行》中写因内心包含愁怨,无声更胜有声的两句: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11.《琵琶行》中用银瓶破裂和铁甲骑兵急速冲出比喻琵琶声激越雄壮的两句: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12.《琵琶行》中用撕裂绢帛的声音说明琵琶演奏结束时的清脆的两句: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13.《琵琶行》中用客人的反映和悄寂无声的长江夜景描写衬托琵琶女技艺高超的两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1.《琵琶行》中写琵琶女很小就学完琵琶并且位列最优秀的一队的两句: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2.《琵琶行》中从侧面描写琵琶女容貌美丽,技艺高超的两句: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3.《琵琶行》中写琵琶女一曲终了,无数豪门贵公子赠送红绡的场面的两句: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4.《琵琶行》中通过琵琶女年轻时即使是用银钗打拍子敲碎,酒弄脏衣服也不在意表现年轻时欢乐奢华生活的两句: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5.《琵琶行》中写琵琶女年复一年的寻欢作乐,虚度美好时光的两句: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6.《琵琶行》中写琵琶女弟弟从军,阿姨入土,自己年老色衰(琵琶女教给商人的原因)的两句: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7.《琵琶行》中通过写琵琶女门前冷冷清清,年纪变大,嫁给商人的两句: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8.《琵琶行》中写商人重利,已出门做生意一个月未归,从而表现琵琶女孤独寂寞的两句: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9.《琵琶行》中通过江面空船、寒江和明月表现自己孤独寂寞的两句: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10.《琵琶行》写琵琶女夜梦往事不禁伤心流泪表现婚后生活孤独寂寞的两句: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11.《琵琶行》中表现作者和琵琶女同病相怜的两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12.《琵琶行》中写作者被贬之地没有美妙音乐的两句: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13.《琵琶行》中写作者被贬之地自然环境恶劣的两句: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14.《琵琶行》中表明作者在被贬之地只能独自饮酒度过美好时光的两句: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1.《虞美人》中写昨夜小楼又刮来东风,可是在皓月当空的晚上不能承受故国之思的两句: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2.《虞美人》中写故国宫殿物是人非的两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3.《虞美人》中运用设问、比喻修辞手法说明自己愁绪之多的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4.《赤壁怀古》中通过写长江水滚滚东流比喻时间流逝带走无数杰出人物的三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5.《赤壁怀古》中写旧时营垒西边,人们都说是三国时赤壁旧址的三句: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6.《赤壁怀古》中描写赤壁之地石壁冲天,江水冲击岸边激起无数像雪一样的浪花的场景的三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7.《赤壁怀古》写在如此美丽的江山美景中涌现出无数英雄豪杰的两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8.《赤壁怀古》中缅怀三国时期周瑜刚刚娶妻,姿容雄伟,英气勃发的姿态的三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9.《赤壁怀古》中写周瑜从容淡定、军事才能突出的三句: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10.《赤壁怀古》中写作者神游于古战场,应笑我多愁善感,白发早生的三句: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11.《赤壁怀古》中作者感慨人生如梦境一般,不如用一杯酒来祭奠江中明月的两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2.《永遇乐》中写经历千年,江山依旧但英雄人物已经无处寻找的两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13.《永遇乐》通过当年演出歌舞的楼阁仍在,但英雄功业已被风雨打散的两句: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14.《永遇乐》描写刘裕(小名寄奴)生活环境普通的三句: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15.《永遇乐》中回忆刘裕当年带领军队气势如虎的三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16.《永遇乐》中写刘义隆本想北伐获取工业,但是只落得失败而归的三句: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17.《永遇乐》中作者想到现实中四十三年前,金兵南侵到处有战火烽烟的三句: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18.《永遇乐》中借廉颇典故,表明自己报国之情不死的三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氓》理解性默写1.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的句子是,。
2.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
3.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
4.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
5.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
6.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
7.写女子在断墙上眺望心上人,见到心上人后前后行为差异的句子,,,。
8.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是,。
(同六班4)9.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
10.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
答案1.将子无怒,秋以为期2.于嗟鸠兮,无食桑葚3.兄弟不知,咥其笑矣4.总角之宴,言笑晏晏5.及尔偕老,老使我怨6.桑之落矣,其黄而陨7.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8.总角之宴,言笑晏晏9.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10.士也罔极,二三其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