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的四种基本创作模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众,表明纪录片工作者只能是一位诠
释者,他的看法无法取代事实本身。
B
17
B
18
B
19
B
13
三、访问式。
这是在70年代纪录片美学观念发生重
大革新的情况下出现的。它首先出现在美国
女权主义的一些纪录片中,以后又为政治性
的作品所普遍采用,这种模式的纪录片完全
由访问和谈话组成,一个访问接一个访问,
整部片子是建构在访问上面的。“见证人—
—事件参与者,直接站在摄像机前讲述自身
的经历,时而做发人深省的揭露,时而做片
B
6
三、纪录片的四种基本创作模式
(一)格里尔逊式
又称直接宣导式。这个模式是以英国著名纪录片导
演格里尔逊而命名。
1929年,英国出现了以格里尔逊为首的“英国纪
录片运动”。其特点是影片内容重视社会功能,形式
上依赖解说词来配合画面,强调把电影用宣传和教育
有目的。正如格里尔逊宣称:“我把电影视为讲坛,
用作宣传,而且对此并不感到羞愧,因为在尚未成型
被称为现实主义潮流。其代表作品是让·鲁
什的《一个夏天的记录》(1960年),他们
承认摄影机的存在可以对现实产生影响。
“纪录片制作者不再是躲在摄影机后面的局
外人,而是要积极参与被拍摄者在被拍摄的
那一刻的生活,促使被拍摄者在摄影机面前
说出他们不太轻易说出的话,或不太轻易做
出的事。”
我国的代表作如:《小留学生》。
第四讲 纪录片概述
一、纪录片的定义 二、纪录片的基本特征 三、纪录片的四种创作模式
B
1
一、纪录片的定义
1979年,美国四所大学电视系联合编撰的电
影术语词典有这样的表述:纪录片,一种非虚构的
影片,它直接取材于现实,并用剪辑和声音增进主
题思想。
我国界定:以摄影或摄像手段,对政治、经济、
军事、文化、自然和历史事件等作比较系统完整的
言只语的佐证,形成了当代纪录片的标准模
式。”
B
14
其代表性电视栏目是美国CBS的《60分钟》,
我们的《新闻调查》也属于此。1999年《新闻调查》
栏目制作的纪录片《海选》获蒙特卡罗国际电视节
百度文库
银奖。
B
15
四、反射式。
反射式是在拍摄过程中,把拍摄者
与被拍摄者之间如何中运作和互动的关
系呈现出来,也就是被拍摄者像一面镜
一样,在不介入的长期观察中捕捉真实。代
表作品是罗伯特·德鲁的《初选》(1960年) 《幸福母亲的一天》(1963年)等。
我国的代表作如:成都电视台拍摄的
电视纪录片《平衡》2001年获19届电视金
鹰奖最佳纪录片作品奖。
B
11
“真理电影”是20世纪60年代法国电
影银幕上出现的关注社会问题的影片,电影
干预社会的倾向日趋明显,这股潮流在当时
子一样把拍摄者给“照”出来的一种创
作模式。它混合了前几种的观察、访问、
以及摄影机前后人物之间互动等多种记
录方式,使“纪录片永远不再是再现的
形式。”
B
16
在这类作品中,制片人本身成为事
件的见证人——参与者,也是作品社会意
义的创立者,被拍摄者与拍摄者之间的
互动过程被坦率而清晰的表现出来。创
作者把自己的看法、评价、情绪传达给
B
12
“直接电影”和“真理电影”都是
以追求真实为目的,都是在同期录音的
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但两者还是有明显
区别:前者认为纪录电影应该是对现实
的纯粹记录,在被动状态中捕捉真实,
反对在纪录片中使用虚构的手法;后者
认为纪录电影不应该纯粹地记录现实,
而应该主动地去挖掘真实,不排除在纪
录电影中采用虚构等策略。
的电影哲学中,明显的区别是必要的。”这种模式把
纪录片当成了传播与劝服的工具,认为它是一种直接
宣传的手段。
B
7
其代表作是格里尔逊1929年拍摄制作的《漂网 渔船》,第一次将普通人的生活搬上银幕,也是一 部在现实生活中拍摄的影片。
B
8
后来,格里尔逊将纪录电影定义为“对现实的
创造性处理”。所谓“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主要
逊式纪录片的反叛。“最纯粹的真实电影甚
至视解说为天敌,通篇没有一句解说词,只
是客观地记录被拍摄对象的声音。”
由于对“真实”的理解不同,真实电影
又分为两个流派:“直接电影”和“真理电
影”。
B
10
“直接电影”是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
纪录片制作中一次独具风格的电影运动,它
主张摄影机和拍摄人员应该像“墙上的苍蝇”
为基本美学特征,是一种非虚构的、叙
事的影片样式。它兼有认知和娱乐的功
能,并以之区别于以认知为主的文献档
案影片和以娱乐为主的艺术、剧情影片。
B
3
二、纪录片的基本特征:
(一)真实性是纪录片最鲜明的本质 特征。
尽管对真实的理解不同,可否使用
虚构的策略意见不一。但总的来说,纪
录片不仅要求人物、事件是真实的,而
真事、真情、真景,着重展现生活原生
形态和完整过程,因此,跟拍、同期声、
长镜头等纪实手法是纪录片最常见的创
作特征。
B
5
(三)艺术性是纪录片最重要的审美特征。
蒙太奇、音乐、节奏的营造等各种艺术手段的使
用增加了纪录片的审美体验。美国纪录片大师怀斯曼就
经常依据对象的大体走向,为他设计一个客观环境,让
他在这个环境中作出应有的反应。与此同时。他也经常
纪实报道,并给人以一定审美享受的影视作品。它
要求直接从现实取材,拍摄真人真事,不容许虚构、
扮演,其基本手法是采访摄影,即在事件的发生发
展过程中,用“挑、等、抢”或追随采访的摄录方
法,记录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
在确保报道整体真实的基础上,要求细节的真实。
B
2
学者聂欣如的界定:纪录片以纪实
且在时间、空间和细节方面也要求是真
实的。在西方学者看来,无论纪录片是
对现实的戏剧化解释也好,还是对现实
的创造性解释也好,亦或如实反映也好,
他们都不会认为纪录片反映的是真实客
观的原始现实。他们认为真实很遥远,
没有人能做到真正的客观。
B
4
(二)纪实性是纪录片最常见的创作 特征。
纪录片是客观地反映生活中的真人、
不按生活的自然流程来剪辑和结构他的片子,而是使用
一种非常戏剧化的形式来表现,他将这种表现称之为"
对现实的一种虚构",实际上,这种再创作的剪辑是依
据了生活的连续性和相关性,利用声画关系的逻辑与联
想,服务于创作者叙事目的的一种重构。由此可见,在
电视纪录片中"真实"是一个源于客观真实又高于客观真
实的概念,它更注重的是价值判断与审美体验。
指采取戏剧化手法对现实生活事件进行“搬演”甚
至“重构”。
当代中国电视专题片从形式到创作手法都与
直接宣导式一脉相承,直接宣导式导致中国电视专
题片的诞生。
B
9
二、真实电影式。
“真实电影”是对20世纪60年代出现
于欧美等国的“真理电影”和“直接电影”
的统称。它强调纪录片应对现实进行“客观”
展示。从影片样式看,可以说它是对格里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