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在中国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源于前人的思想。
它在客观上提醒了人们注意人口与生活资料比例协调,防止人口的过速增长,从而成为现代理论的开端。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在经济学上也被得到广泛的应用,可以说,也是当今人类被关注的焦点,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讲,马尔萨斯永远是超前的。
学说内容马尔萨斯人口原理是以议论人具有食欲和性欲这两个“本性”开始的。
其主要内容可以用“两个前提、三个定理”来概括。
两个前提一,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二,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而且几乎会保持现状。
从这两个“人类本性的固定法则”出发,可以得出一个最基本的经济比例:食物或生活资料的增长与人口的增殖之间的关系。
马尔萨斯说,人口的增殖比生活资料增长的要快,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活资料则只按算术级数增长。
但是,马尔萨斯并不认为这两个级数就是人口规律的反映,他提出,保持两个级数平衡的唯一出路就是抑制人口的增长。
他把所谓支配人类命运的永恒的人口自然法则,归纳成以下三个定理:第一点是人口的制约原理,说明人口与生活资料之间必然存在某种正常的比例,即“人口的增长,必然要受到生活资料的限制”;第二点是人口的增殖原理,即“生活资料增加,人口也常随着增加”;第三点是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的核心,称之为人口的均衡原理,即“占优势的人口繁殖力为贫困和罪恶所抑制,因而使现实的人口得以与生活资料保持平衡”。
这个原理与前两个原理是紧密相连的,它说明人口与生活资料之间最终将实现均衡,但是这种均衡不是自然实现的,而是种种“抑制”的产物。
马尔萨斯认为,动植物的生长繁衍因为空间和滋养物的缺乏会受到抑制,人类的生长繁衍则会因为食物的缺乏而受到抑制。
但是人类的抑制分为预防抑制和积极抑制两种。
预防抑制主要是道德的抑制,即考虑到无力负担家庭而不结婚或者推迟结婚(马尔萨斯反对堕胎和避孕)。
起决定性作用的只要是积极抑制,即战争、瘟疫、繁重劳动、贫困、饥荒等等,灾难会缩短生命,恢复被破坏的平衡。
他认为,人间的一切灾难都是人口与生活资料均衡过程中的产物,人类的发展也必然与灾难始终相伴。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基本观点及中国化发展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基本观点及中国化发展摘要: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一种科学理论,它是反映客观现实的真理,同时它又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一个有力的战斗武器。
本文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其发展中的主要内容,并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在我国的应用做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中国特色1.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十九纪五十年代,英国的工业革命已经完成,社会化的机器大工厂已在生产部门占统治地位,工厂手工业的痕迹已经被清除。
不仅如此,交通工具也跟着变革,蒸汽机车,轮船取代了马车,帆船。
在农业上,平整土地和其它农活也逐渐使用蒸汽动力代替畜力和人力为一个部门的生产方式的变革必定引起其他部门生产方式的变革。
工业交通的这种大变革,促使资本主义财富迅猛增加,半个世纪所产生的财富超过了过去几个世纪所积累的财富,但资本主义财富的增长是在对立矛盾中进行的,也就是说落在资产阶级手中的财富愈多,资本积累的规模愈大,积蓄的速度愈快,那被游离出来的相对过剩人的规模也就愈大,在劳动市场上现役军与后备军的竞争也就愈激烈,从而使工人阶级的生活愈趋于贫困化,甚至降到仅仅可以维持其生命再生产的水平[1]。
因为工业生产上劳动资料的大变平,必然带来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从而使商品的成本降低以提高商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另一方面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必然促使资本的技术构成和有机构成向高度化发展,这就必然游离出一部分工人从现役军转变为后备军。
资本主义生产是以获取高额利润为目的,因资金的流动是完全受商品价值规律和市场供求规律决定的。
哪里的利润高,资金就流向哪里;在资本与资本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各部门的商品生产是完全处于无政府状态,因而经过一定时间造成生产过剩,产品积压,市场停滞的状态。
但这种过剩并不是社会不需要了,而是由于劳动人民的贫闲,他们有限的消费能力赶不上拼命发展的生产力[2]。
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回顾_中国古代人口史研究回顾与展望_袁祖亮
·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回顾·中国古代人口史研究回顾与展望袁祖亮 延 胜中国的人口问题早在清代中期就已经出现,到了本世纪初,中国内忧外患,人口问题再一次引起了有识之士的重视,一部分学者开始注意对中国人口进行研究和探讨。
但当时的研究多是零碎和不系统的。
二三十年代,一些学者提出人口史上的疑点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争论,影响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学术界对人口问题的研究虽有所涉及,但由于政治原因,人口问题研究不久便成了禁区。
1978年以后,中国人口问题研究逐渐兴起,研究机构相继建立,人口学刊物陆续诞生,大专院校还专门设立了人口系和人口专业,着力培养人口研究和人口工作方面的人才。
在人口问题研究中,学术界除了着重对当代人口问题进行研究外,同时还注意对历史上人口问题的研究,因为当今人口是历史人口发展的结果,要想真正揭示人口发展诸方面的规律,加强对历史人口的研究十分必要。
这些年来,经过学界的共同努力,在中国古代人口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成绩。
本文就20世纪以来对中国古代人口的研究作一回顾和展望,以期推动人口研究的深入发展。
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研究状况在中国古代史籍中,很早便有关于人口问题的记载,如《汉书》以降各正史中的《地理志》以及各种地方志、各种类书及其他典籍中均有许多记载,其资料相当丰富。
早在战国时期,一些思想家和学者便注意到了人口问题,如韩非在《五蠹》篇中指出:“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
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
”明代徐光启也曾说过:“夫谓古民多,后世之民少,必不然也。
生人・144・之率,大抵三十年而加一倍,自非有大兵革,则不得减。
”¹清代洪亮吉指出户口增长速度之快令人担忧:“然其户口,则视三十年前增五倍焉,视六十年前增十倍焉,视百年、百数十年前,不啻增二十倍焉。
”º古人除了对人口增速问题发表议论外,还多对户口统计失实等方面提出了要“括户”、“大索貌阅”、整顿户籍等主张。
浅谈中国古代人口思想与西方历史上人口理论的比较
浅谈中国古代人口思想与西方历史上人口理论的比较中国古代人口思想与西方历史上人口理论的比较中国古代人口思想与西方历史上的人口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显著的差异。
这些思想和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人口发展观。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中国古代人口思想和西方历史上的人口理论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中国古代人口思想非常重视人口的数量和增长。
《礼记·少儿礼》中有“古者数百口,然后为家”的说法,这表明家庭的完整性与人口数量有着密切关系。
在中国古代,人口数量被视为衡量国家兴衰的重要指标之一。
由于中国辽阔的土地资源和丰富的农田,人口增长被视为一种能力和财富的象征,也被认为可以增加国家的实力和繁荣。
相比之下,在西方历史上,人口理论更注重人口与资源之间的平衡关系。
早在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提出了马尔萨斯人口理论,认为人口总是趋于超过资源的生产能力,从而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贫困。
这一理论强调了人口增长对资源的限制,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来控制人口数量,以维持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中国古代人口思想与西方历史上的人口理论在控制人口数量的观点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古代人口思想中,人口控制的主要手段是婚姻家庭伦理和给予生育奖励。
孔子曾教导人们“多敖远民而为家”,鼓励人们多生育子女。
古代的君主和政府也会通过奖励生育和对大族的补贴等方式来增加人口数量。
这些措施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人口增长的追求。
而在西方历史上,人口理论更多地强调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性。
马尔萨斯认为,为了避免人口过量,必须通过战争、饥荒、疾病等方式来限制人口增长。
他提出了“战争的励磁器”、“瘟疫的励磁器”等概念,这些概念强调了人类历史上各种灾难和动荡对人口数量的调控作用。
此外,中国古代人口思想与西方历史上的人口理论在关注人口结构和人口质量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古代人口思想更加关注家族的延续和后代的繁衍。
在中国古代,男性的数量和地位被看作是家族延续的核心,一些家族会通过合理安排婚姻和严格根据家族传承原则来控制人口的质量。
马尔萨斯理论和清代以来的中国人口(1)【人口问题论文】
马尔萨斯理论和清代以来的中国人口(1)【人口问题论文】马尔萨斯理论和清代以来的中国人口(1)一、马尔萨斯理论:认同与挑战两个世纪以前,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Thomas Malthus)指出,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是一种没有节制的自然增长,它将导致粮食的短缺、生存条件的恶化和人民的贫困。
马尔萨斯认为:由于一对夫妻在生育没有控制时不止生两个子女,人口将以几何级数增长;而土地面积的扩大和农作物产量的提高都是缓慢和有限的,粮食只能以算术级数增长。
因此,一个社会要避免粮食和人口关系的危机,只有抑制人口的增长。
在马尔萨斯看来,17至18世纪西欧人通过晚婚和独身对婚姻进行了限制,减缓了人口的生育,形成了从人口体系内部来对人口增长的自愿的、有道德的“预防性抑制”(Preventive check);而中国不仅存在着没有限制的婚姻,而且还存在着没有节制的生育,因此,对中国人口增长的抑制主要是来自于人口体系外部非自愿的、罪恶性的“现实性抑制”(Positive check),例如战争、饥荒和传染病。
[1] 马尔萨斯关于中国人口的看法在美国学术界得到了认同。
从1950年代开始,美国学者普遍认为:至19世纪初,中国人口的增长已导致了人地关系的失衡[2]。
这一增长造成了过剩人口,使中国农业经济陷入了停滞的“高水平均衡陷阱”、或“内卷化⒄埂保?斐闪巳丝谠龀さ穆矶??刮;??3]而19世纪中期的太平天国造反和灾荒所造成的巨大人口损失,正是这一危机的表现。
[4]学者们大多认为,具有高生育率和高死亡率特征的传统人口体系(demographic regime)一直支配着中国人口的增长。
正如黄宗智(Philip Huang)指出:人口的变化在近代早期欧洲由生育率所驱动,而在中国则主要由死亡率所驱动(mortality-driven)。
[5] 进入1990年代,李中清(James Lee)、王丰(Feng Wang)、王国斌(Bin Wong)、雷伟力(William Lavely)和康文林(Cameron Campbell)等年轻一代学者通过使用清皇室人口生命记录、辽宁农村道义屯的户口登记和刘翠溶等学者的族谱研究这三种新资料重新诠释了清代中期以来的中国人口史。
logistic模型在人口预测中的应用
l o g i s t i c模型在人口预测中的应用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Logistic模型在中国人口预测中的应用摘要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全球人口总数的不断激增,使得自然资源人均可利用量不断减少,因此对未来人口数量的预测显得十分的重要。
随着数学模型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数学模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所起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经典的人口模型——Malthus模型由于存在诸多限制,其预测的结果不太准确。
本论文主要是应用Logistic模型来对中国未来几年的人口进行一个粗率的预测,利用显着性进行模型检验,同时展示数学模型在中国人口方面的应用。
Logistic模型考虑随着人口的增加,自然增长率、自然因素、环境因素等其它因素对人口的影响,预测结果基本符合我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应用Logistic模型进行人口预测,相比于Malthus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其拟合度更高,得到的结果更加精确。
关键词:中国人口人口预测 Logistic模型显着性检验Logistic model in the application of forecast the ChinesepopulationAbstract:The population problem is a hot topic in today's world. World's population soared, which reduce natural resources per capita availability progressively. Therefore population forecas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future.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al models and models' application, 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al model in real life becomes more and more, whose work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as well. By reason that there are many restrictions in the Malthus model the classical population model, the prediction result is not very accurate. This paper mainly uses the Logistic model to roughly predict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in the next few years, and shows the 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al model in terms of population in China at the same time. Logistic model considers the increase of population's natural growth, natural factors,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other factors influence on the population, and the prediction results conform to the trend of population growth our country.Compared with the Malthus model and the Grey forecasting model, the prediction results of the Logistic model have a high fitting degree and is also more accurate.Keywords: China's population Population forecast Logistic modelTest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目录第1章前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5)人口数量的可预测性 (5)人口预测模型的发展现状 (5)第2章常用人口预测模型的简述Malthus模型 (7)2.2 GM(1,1)预测模型……………………………………………………….……………………………………7Leslis人口预测模型 (8)Logistic人口预测模型 (8)第3章 Logistic模型模型的建立 (10)模型中的参数估计 (11)模型的检验 (11)第4章 Logistic模型在中国人口的预测应用数据的选取 (14)模型的应用 (14)模型检验以及结果分析 (15)人口预测 (17)结论 (18)致谢 (19)参考文献 (20)附录 (21)第一章前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二十一世纪中世界最大的问题是环境安全问题和自然资源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全球人口数量的激增和人口数量的庞大。
基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下对我国人口问题的分析
基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下对我国人口问题的分析基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下对我国人口问题的分析是论文网我为您奉献的精编范文人口问题论文:基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下对我国人口问题的分析,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构成复杂,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提供了解决人口增长问题的思路,为制定我国人口政策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摘要】是论文网我为您奉献的精编范文人口问题论文:基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下对我国人口问题的分析,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构成复杂,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提供了解决人口增长问题的思路,为制定我国人口政策提供依据,使人口结构的改善与经济发展协调统一起来。
计划生育政策;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人口政策;经济发展一、马尔萨斯人口理论1.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内容两个公理: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须;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
两个假定:如果人口不受到抑制,将会以几何级数率增加;生活资料却只能以算术级数率增加。
两个抑制:现实抑制,对已经出生的人口施加限制,增加死亡率,抑制人口增长使物质资料与人口之间保持平衡;道德抑制是指通过晚婚、不结婚、不生育等措施来降低人口出生率,阻止人口增加。
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评价马尔萨斯人口理论预示了人口发展的方向,但没有考虑人口增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找不到一个人口增长不受到抑制的例子,因此两个级数是否准确也无从考证,该理论仍具有很大的缺陷。
两个抑制作为平衡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增长的因素是合理的。
而且,马尔萨斯所指出的人口增加与土地资源增加之间的矛盾在客观上是存在的。
积极抑制和消极抑制从主客观两方面指出了控制人口增长的方法。
二、我国人口的发展及对计划生育制度的分析计划生育政策的提出背景及历程1.人口增长不仅受政策的影响,还受到人口发展自身规律的作用,更受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1954年11月中国第一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总人口为601938035人,大大超过中国人口数量为四万万五千万的固有观点。
最新 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社会文化基础-精品
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社会文化基础一、马尔萨斯主义兴起的原因马尔萨斯(1766-1834)及其人口理论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学术界的影响更为深远。
据称,其《人口原理》从1798年首次出版至现在近200年来,在社会科学领域是“争议最多的一部著作”[1]。
但是,不论人们如何评说马尔萨斯的理论,有一点则是公认的,即在经济领域,马尔萨斯第一次系统地研究了人口问题;《人口原理》的出版,使人口学说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马尔萨斯被称为人口理论体系的首创者。
该书的基本内容是,人口增长速度具有超过生活资料增长速度的趋势,不加节制的人口增长会导致贫困、失业和社会动乱。
马尔萨斯及其《人口原理》在当时的西方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人口原理》第五版(1817年)问世以后,“马尔萨斯变成当时最受欢迎、最被人谈论,也是最遭受侮辱的人”。
1800年以后,“政客、家、以及受重视有影响的期刊的编辑,这些有地位的人都接受他的见解”;一些保守的和激进的人甚至把他当作救世主[2]。
受马尔萨斯理论影响的人包括生物学家达尔文、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鲁姆斯·穆勒等。
李嘉图高度评价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他说:“关于马尔萨斯先生的《人口原理》,我在这里有机会表示赞扬,不胜欣幸。
反对这部伟大著作的人的攻击只能证明它的力量。
我相信它应有的声誉将随着经济学的发展而传播遐迩,因为它对于这门学科做了非常卓越的贡献”[3]。
在欧洲大陆,马尔萨斯的理论也有很多追随者,德国的施穆勒(1838-1917)、瓦格纳(1835-1917)都接受了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在法国,萨伊(1767-1832)致力于普及马尔萨斯的理论。
当然,批判马尔萨斯理论的人也不少,如英国经济学家西尼耳(1790-1864)、瑞士经济学家西斯蒙第(1773-1842)等。
但是,所有这些批判都没有使马尔萨斯理论销声匿迹,反而使它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
此外,马尔萨斯的人口思想也迅速地在英国政府的立法和政策中体现出来。
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在中国
2003年7月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ul.,2003第19卷 第3期 Journal of Nanjing college for P opulation Programme Management V ol.19 N o.3 [收稿日期]2003-05-08;[修订日期]2003-06-11 [作者简介]谢勇(1975-)男,安徽淮南人,南京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劳动经济与社会保障。
①引自参考文献[1]李宗正“评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第一版”一文。
人口研究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在中国谢 勇,徐 倩(南京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摘要]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在传入我国的100多年里,始终伴随着争议,我国学术界对其态度也经历了从最初的倍加推崇到上世纪50年代起的全盘否定再到改革开放后的部分肯定的转变。
而在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重新认识和评价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已成为许多学者的共识。
[关键词]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推崇;否定;重新评价 [中图分类号]C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32X (2003)03-0022-04Abstract :Malthus P opulation Theory always comes with disputes since it was introduced in China m ore than 100years ag o.China ’s academic circle has als o experienced from excessive encomium in the early stage ,via full denial in 1950’s ,to partial acceptance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T oday ,however ,with greater im portance attached to sus 2tainable development ,many scholars have reached a comm on understanding to study and evaluate Malthus P opulation Theory from a new point of view.K ey Words :Malthus P opulation Theory ;Encomium ;Deny ;Reappraise 一、马尔萨斯和他的人口理论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1766-1834),英国经济学家,近代人口问题研究的先驱。
马尔萨斯理论和清代以来的中国人口(2)(1)
四、与人口体系有关的其他因素 1.生育控制措施李中清等提出,对于传统中国社会生育特征的低生育率,生育行为中的晚生、早停以及间隔长这三种机制,中国健康文化和生殖文化都起了作用。
[49]我们当然可以举出反证。
比如,用赫瑞关于萧山家族研究来说明晚生不是事实:这些家族的妇女在结婚两年内就有了第一个孩子;用冀东妇女生育观来说明没有早停的动机:她们一直要生到46岁;用周夷谷的数据来说明长间隔并非普遍:从1949年以前到1979年以前,中国农村妇女在生完第一胎后,往后各胎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与欧洲人口生育间隔一样,而不是“比欧洲长得多”;用清代名医汪朴斋的“种子术”来说明中国健康与生殖文化中有力的生育愿望。
[50]但反证不是问题的关键。
正如勒里顿认为,所有这些行为,包括长哺乳期等,都可以是自然生育率状态下无意识的生育行为。
关键是,人口体系的转型要靠有意识的控制生育。
这也是法国人口学家亨利(louis henry)在1961年提出“自然生育率”这一概念时的本意:把无控制的生育和有控制的生育区别开来。
[51]所有这些行为有可能降低生育率,但它们并不改变无节制生育这一事实。
因此,从这一点来说,李中清等并没有令人信服地重建一个中国历史人口体系。
李中清等认为避孕措施和人工流产这些具有人为控制的措施也对中国历史人口的生育率起到了作用,然而,他们并没有足够的证据。
在研究辽宁道义屯时,李中清等只是从婚内的低生育率反过来推定避孕和流产的措施存在。
在《人类的四分之一》一书中,李中清和王丰引用李伯重的一项研究,证明避孕和流产的方法的存在。
[52]的确,李伯重的这项研究告诉了我们许多从汉代以来的避孕和流产方法,但问题是他没有证明这些方法的成效、以及使用这些方法的节制生育率动机。
根据曹锦清、张乐天等人的调查,在1949年以前的浙江北部,即“江南”的核心地带,乡间流行着三种打胎土法。
一是草药堕胎法,用水井里的凤尾草和屋脚边的车前草蒸汁。
中国的改革发展与马尔萨斯_人口陷阱_的突破
广东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中国的改革发展与马尔萨斯/人口陷阱0的突破穆光宗一、马尔萨斯/人口陷阱0的涵义和评价我们知道,现代西方学者习惯于将马尔萨斯的人口思想概括为/低水平均衡陷阱0或者/马尔萨斯的人口陷阱0这样的说法,以至于托马斯#马尔萨斯这个英国牧师常常给后人留下一个人口学说史上悲观学派鼻祖的印象。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无妨简单地追溯一下历史:差不多在200年前,马尔萨斯发表了著名的5人口原理6一书(1798),在书中,他详论了在无控条件下的人口增长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提出了一种关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
作为一名古典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将自己的人口理论建筑在经济学的/报酬递减0原理之上。
马尔萨斯首先假定人口有一种不断增长的趋势,在人口增长不被干预、不加控制的条件下(按马氏的说法,通过减少食物供给的方法就可控制人口增长),人口将按几何级数来增长,即人口将按1、2、4、8、16、32、64、128、256、512,,这样的比率增加。
与此同时,由于固定生产要素和土地的报酬递减,食物的供给大致按算术级数来增长,即生活资料将按1、2、3、4、5、6、7、8、9、10,,这样的比率增加。
换言之,由于人口增长和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交互作用,食物等生活资料的供给将跟不上人口的增长。
由于两者的变动不能保持同步和平衡,这样,每增加一部分人口,就只能耕种更少的土地(人均水平),人均食物或推而广之人均生活资料的边际分配)))每增加一个单位人口所增加的食物或其它生活资料供给量)))就开始减少,农村人口的人均食物水平具有一种下降的趋势,一种使人均食品降低到一定规模的人口勉强糊口或者刚刚够得上最低生活水平的趋势。
这就是当年马尔萨斯所警告的人口增长的陷阱。
¹虽然马尔萨斯建构了一个有关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理论模型,遗憾的是,这一理论是建筑在许多过分简单的假定和假设基础上的,它经不起事实的检验。
马尔萨斯的人口陷阱是一种在一定假设条件下才能成立的理论模型,这一模型有着三个重要的假定:一是人口增长处于自由放任状态,不受干预;二是生活资料在一定时期内的供给量是有限的;三是土地报酬递减。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及其对我国人口发展的启示.pdf
前言并不存在的错误观点,并指出“《资本论》中有极为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人U理论,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人U坪论是马克思丰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提出人LJ问题实质上是经济问题16】。
刘永估则认为,人u思想虽然从形成的阶段及其最初形式看,是从属于政治经济学范畴的,但它在马克思丰义体系中有自己特定的对象和内容,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独立组成部分之一171。
钱俊牛简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中的一些问题的辩证关系:人口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关系:人口共有规律和特殊规律的关系;物质生产与人口生产的关系;控制人[J的具体于段与宏观途径的关系,为我们以辩证法的思维方式看待整个马克思主义人u理论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维空问【8】。
桂世勋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在中国研究的八大进展:推倒强加在恩格斯“两种生产”论述上的不实之辞【。
】;纠正关于社会主义人U规律概括的片面性;社会丰义也有“相对过剩人[J”;承认国家的“适度人u”问题:探究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各种特有人u规律;论证人类社会共有规律;指出斯大林的欠缺;肃清“两个凡是”在研究毛泽东人u思想中的影响【Io】。
在中国,两种生产理论一直被视为马克思丰义人u理论的核心。
两种4i产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初构建完成【111,关于这方面论述很全面。
廖田平、温应乾认为:“在人口生产和物质生产之间确实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不承认是不行的”1121。
“曲种牛产”的观点是马克思丰义人口理论的重要基础,而人U牛产必须和物质生产相适应是一个客观经济规律,所以要“有计划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U质量,逐步实现人【J过程现代化,是我N社会主义人[J发展的必然趋势”【13】。
沈一波认为,在马克思丰义人口研究对象里的各种关系,如人口过程、人口现象、人口问题、人口规律等关系中,唯有人u与物质牛产的关系也就是两种生产的关系才是最基本的关系,它与其他关系相比是源与流的关系,而且是占丰导地位和起决定作用的关系【14】。
马尔萨斯人口论的现实意义
马尔萨斯人口论的现实意义引言马尔萨斯人口论是经济学家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于1798年发表的著名著作《人口原理》中提出的一种关于人口增长与资源有限性之间关系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口呈几何级数增长,而资源只能以算术级数增长,因此必然会导致人口过剩和资源匮乏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马尔萨斯人口论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1. 意识到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压力马尔萨斯人口论提醒我们,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增加,资源供给将面临巨大压力。
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全球各地都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粮食供应不足、能源需求增加等问题。
通过了解和应用马尔萨斯人口论,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来解决它们。
2. 警示过度消费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过度消费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马尔萨斯人口论提醒我们,过度消费不仅会导致资源的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例如,过度采伐森林导致生态平衡失调、过度使用化石燃料导致大气污染等等。
通过理解马尔萨斯人口论,我们可以意识到过度消费对环境的影响,并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 探索人口控制的重要性马尔萨斯人口论认为,为了避免人口过剩和资源匮乏的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人口控制措施。
在当今社会中,许多国家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等问题。
通过借鉴马尔萨斯人口论的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探索并实施合适的人口控制政策,以应对这些挑战。
4. 倡导公平分配资源马尔萨斯人口论指出,资源有限性将导致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加剧。
在当今社会中,贫富差距的扩大、资源分配不公等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稳定的威胁。
通过了解和应用马尔萨斯人口论,我们可以更加关注资源的公平分配,并推动社会公正的实现。
5. 探讨科技创新对资源利用的影响马尔萨斯人口论认为,科技创新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压力。
在当今社会中,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通过学习和应用马尔萨斯人口论,我们可以更好地探讨科技创新对资源利用的影响,并积极推动科技进步。
理论的实证研究与实践应用
理论的实证研究与实践应用引言理论的实证研究与实践应用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理论进行实证研究,可以验证理论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并为实践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在不同学科领域,理论的实证研究与实践应用都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具体案例为例,探讨理论的实证研究与实践应用的方法和意义。
理论的实证研究方法理论的实证研究方法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结果验证等环节。
在实证研究中,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数据收集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实验等方式进行。
收集到数据后,研究者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通过统计分析或者定性分析等方法,获取研究结论。
最后,研究者需要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通过对比实证数据和理论预期结果的差异,验证理论的有效性。
理论的实证研究案例分析案例一: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实证研究与实践应用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是18世纪末由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提出的人口增长与资源供给之间的关系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口呈几何级数增长,而资源供给只能呈算术级数增长,因此,人口增长是一个持续压力,并最终导致资源不足。
为了验证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有效性,研究者选择了中国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了一段时间内中国的人口数据和资源供给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者发现,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资源供给得到了大幅增加。
然而,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所预测的相反,中国的人口数量并没有像预期那样激增,而是在引进一胎化政策后趋于稳定。
通过对比实证数据和理论预期结果,研究者得出结论,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在中国的实证结果与预期结果不符,存在一定局限性。
基于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实证研究结果,中国政府在实践中实施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通过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扶持农村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中国成功地控制了人口增长并缓解了资源压力,实现了长期稳定的经济发展。
案例二:达尔文进化论的实证研究与实践应用达尔文进化论是19世纪由英国自然学家达尔文提出的生物进化理论。
最新基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下对我国人口问题的分析
基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下对我国人口问题的分析【摘要】本文是查字典论文网小编为您奉献的精编范文人口问题论文:基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下对我国人口问题的分析,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构成复杂,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提供了解决人口增长问题的思路,为制定我国人口政策提供依据,使人口结构的改善与经济发展协调统一起来。
计划生育政策;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人口政策;经济发展一、马尔萨斯人口理论1.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内容两个公理: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须;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
两个假定:如果人口不受到抑制,将会以几何级数率增加;生活资料却只能以算术级数率增加。
[1]两个抑制:现实抑制,对已经出生的人口施加限制,增加死亡率,抑制人口增长使物质资料与人口之间保持平衡;道德抑制是指通过晚婚、不结婚、不生育等措施来降低人口出生率,阻止人口增加。
2.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评价马尔萨斯人口理论预示了人口发展的方向,但没有考虑人口增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找不到一个人口增长不受到抑制的例子,因此两个级数是否准确也无从考证,该理论仍具有很大的缺陷。
两个抑制作为平衡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增长的因素是合理的。
而且,马尔萨斯所指出的人口增加与土地资源增加之间的矛盾在客观上是存在的。
积极抑制和消极抑制从主客观两方面指出了控制人口增长的方法。
二、我国人口的发展及对计划生育制度的分析(一)计划生育政策的提出背景及历程1.人口增长不仅受政策的影响,还受到人口发展自身规律的作用,更受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1954年11月中国第一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总人口为601938035人,大大超过中国人口数量为四万万五千万的固有观点。
马寅初在《新人口理论》中写道:从累计资金和加速累计资金的角度,从保证工业原料的供应、促进科学研究、保障粮食供应等等角度提出了中国应该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1971年国务院批准了《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
1978年计划生育政策在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被写入了我国宪法,为控制人口提供了法律保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7月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ul.,2003第19卷 第3期 Journal of Nanjing college for P opulation Programme Management V ol.19 N o.3 [收稿日期]2003-05-08;[修订日期]2003-06-11 [作者简介]谢勇(1975-)男,安徽淮南人,南京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劳动经济与社会保障。
①引自参考文献[1]李宗正“评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第一版”一文。
人口研究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在中国谢 勇,徐 倩(南京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摘要]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在传入我国的100多年里,始终伴随着争议,我国学术界对其态度也经历了从最初的倍加推崇到上世纪50年代起的全盘否定再到改革开放后的部分肯定的转变。
而在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重新认识和评价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已成为许多学者的共识。
[关键词]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推崇;否定;重新评价 [中图分类号]C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32X (2003)03-0022-04Abstract :Malthus P opulation Theory always comes with disputes since it was introduced in China m ore than 100years ag o.China ’s academic circle has als o experienced from excessive encomium in the early stage ,via full denial in 1950’s ,to partial acceptance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T oday ,however ,with greater im portance attached to sus 2tainable development ,many scholars have reached a comm on understanding to study and evaluate Malthus P opulation Theory from a new point of view.K ey Words :Malthus P opulation Theory ;Encomium ;Deny ;Reappraise 一、马尔萨斯和他的人口理论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1766-1834),英国经济学家,近代人口问题研究的先驱。
1798年他匿名发表了《人口原理》(第一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该书在马尔萨斯生前共出过6版,并对后人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从两条公理出发,即“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
第二,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同时根据“土地肥力递减法则”引申出食物增长和人口增长两者之间是不平衡的,因为“人口若不受到抑制便会以几何比率增加,而生活资料却仅仅以算术比率增加。
懂得一点算术的人都知道,同后者相比,前者的力量多么巨大”。
由此,马尔萨斯得出三个命题:“人口没有生活资料便无法增加这一命题是极其明了的,无需再加以任何说明。
只要有生活资料,人口便会增加,所有民族的历史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占优势的人口增殖力若不产生贫困与罪恶便不会受到抑制”。
最后,马尔萨斯得出了他的结论,“较强的人口增殖力为贫困和罪恶所抑制,因而实际人口同生活资料保持平衡”[1]。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自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广泛的争议,《人口原理》甚至被认为是200多年来社会科学领域内争议最多的一部著作。
在我国,对它的评价也一直是毁誉参半,众说纷纭。
本文将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一个世纪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的遭遇做简要的回顾与述评。
二、解放前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倍受推崇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翻译成中文的时间较晚,直到1933年世界书局才出版了郭大力同志译的《人口论》,而且印数很少。
①但这并没有影响我国学者对这一人口思想的研究。
1906年《独立评论》发表的章宗元的文章《论古今生计界之竞争》,就主要宣传了马尔萨斯的生存竞争思想。
虽然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在中国传播的初期也曾经遭到过批评,例如梁启超、孙中山、廖仲恺等学者和政治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过批评,其中不乏真知灼见,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李大钊和陈独秀更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批判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观点;但是总体来说,当时社会上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还是推崇备至的。
这与旧中国现实的人口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三座22大山的压迫,亿万农民破产,挣扎在饥饿线上;城市失业现象严重;在业工人劳动强度极高,劳动条件很差,生活十分贫困;人口再生产完全处于无政府状态。
人民处境的悲惨程度不亚于处在马尔萨斯所在的18、19世纪之交的产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劳动群众。
因而当时中国许多学者和官员都对马尔萨斯的学说深以为然。
他们的人口思想或是重述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或者是以他的人口论为理论基础[2]。
例如著名社会学家吴景超就认为中国人口的庞大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而“中国人口的庞大是大多数人民贫困的重要原因”。
许仕廉在193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人口问题》一书中认为:在假定土地为固定的情况下,如果土地与人口存在着一个比例适当的问题,在人口过多或过少的情况下,社会文明及生活水平都会降低,而在过剩人口情形之下,必会发生社会罪恶及痛苦,如战争、饥荒、疾病、贫穷和犯罪等。
陈长蘅先生在其代表作《中国人口论》中写到,“吾人试自数家中大小丁口,固知一代较一代增多,甚为迅速”,“中国今日民贫之一最大原因,厥为人民孳生太繁”,所以“此乃吾国贫困之真谛”。
显然我们可以看出,解放前众多学者在对中国人口问题做出探索性贡献的同时,在他们的学说里的确不时地折射出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影子。
由于缺乏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他们将旧中国的贫穷落后归因为人口众多,没有注意到罪恶的社会制度和三座大山的沉重压迫才是旧中国积贫积弱的根本原因。
三、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马尔萨斯人口理论被全盘否定 建国前夕,原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致杜鲁门总统的信中以及在美国发表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中,完全抹煞了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并套用马尔萨斯的部分观点,认为中国革命的发生是因为中国人多地少造成的,并断言“中国人口在2个世纪里增加了1倍,人口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不管谁统治也解决不了”。
为了从政治上彻底批驳帝国主义者的悲观论调,毛泽东同志写成了《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予以还击[3],在彻底否定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后,提出“中国人口多是一件极大的好事情”。
平心而论,“人多是好事”作为一种政治观点,在当时新中国急需迅速克服旧社会造成的严重破坏的经济恢复时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从人口学的角度看,如果将其作为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人口政策,则会导致人口总量在短期内迅速增长。
事实印证了这一点,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全国总人口达到6.019亿,比解放初期的1950年增加了6000多万[4]。
人口的急剧增长使人口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不相适应的情况逐渐暴露出来,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例如邵力子先生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发言时说,“人多是喜事,但在困难很多的环境里,似乎也应该有些限度”。
费孝通先生1957年在《人口问题研究搞些什么》一文中也写到“每个社会,每个时期,根据各种条件可以算出一个人口的适中数。
人口增长率超过这个适中数就会迟缓社会发展速率的”。
此外,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马寅初、陶孟和、吴景超、钟惠澜等人都提出了关于晚婚、节育和控制人口增长的建议,并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
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数马寅初先生发表于1957年的《新人口论》。
这篇文章从当时中国人口的现状出发,从人口与资金积累、工业原料供给、粮食生产以及促进科学研究等多方面入手进行了深入细致和实事求是的分析,最后得出了“非控制人口不可”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关的一些建议[4]。
但由于1957年下半年政治形势发生了变化,《新人口论》遭到批判,虽然马寅初先生一再表明其人口理论在立场上和马尔萨斯是不同的,并专门论述了“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错误及其破产”,但是仍被扣上“贩卖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帽子。
因此,在当时的大背景下,再将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拿出来痛批一番就在情理之中了。
这场对马尔萨斯及其人口理论持续多年的批判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彻底推翻,全盘否定[5]。
批评者们首先从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对马尔萨斯的评价中寻找理论依据:“马尔萨斯在科学上的结论,是看着统治阶级特别是统治阶级的反动分子的‘眼色’捏造出来的;这就是说,马尔萨斯为了这些阶级的利益而伪造科学。
”以及“马尔萨斯人口论是过去一切学说中最粗暴最野蛮的一种学说,一种绝望的学说”,此外列宁、毛泽东等对马尔萨斯及其人口论的否定论断也常被引用;接下来批评者们对马尔萨斯人口论的理论基础(比如土地肥力递减规律)展开批判,同时收集了一些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在实践中失败的例证;最后他们给马尔萨斯列出了许多罪状,主要有:战争贩子、剽窃能手、否定人口规律的社会性、是人口决定论者同时又是罪恶和贫困的鼓吹者等等[6]。
通过这次从政治立场而非学术立场出发的大批判,马尔萨斯及其人口理论在中国臭名昭著,妇孺皆知,虽然起到了认清其理论错误的作用,但是将其全盘否定是否也有失偏颇?总之,这次对马尔萨斯人口论及马寅初“新人口论”批判的一个直接32的严重后果就是:人口学成了社会科学研究的禁区。
在理论上对我国实际人口问题的探索被终止,再加上对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人口规律,在上世纪50~70年代始终没有明确的结论,这就在实践上阻碍了计划生育工作的推广,误导了人们对人口问题的认识,并为以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背上沉重的人口包袱埋下了伏笔[7]。
四、改革开放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经历了由全盘否定到部分肯定并开始重新评价的转变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我国的政治环境出现了根本性的好转,加之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及实施,学术环境也日渐宽松,学术交流日益频繁。
1979年对马寅初先生及“新人口论”的平反更是给本已奄奄一息的中国人口科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此后,随着对“两种生产”理论的发展以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得以确立并全面实施,人口研究在中国再次迎来一个黄金时期。
但是从粉碎“四人帮”到80年代中期,我国学术界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态度还是沿袭了以往的全面否定。
在实践中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生产”理论来为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并指导其具体工作,同时坚决地驳斥了当时国内外流行一时的“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源于马尔萨斯主义”的错误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