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国外教学论发展史
《课程与教学论》发展历史
《课程与教学论》发展历史一、教学论发展的历史通过查阅资料和我的理解,我将教学论的发展分为“教学论的萌芽期”、“教学论的形成期”、“教学论的发展期”、“教学论的繁荣期”四个时期,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各个时期教学论的发展!状况。
(一) 教学论的萌芽期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自从产生教育活动以来,就开始形成了各种教学思想。
孔子主张以培养“修己安人”的“君子”、“成,人”为目的,明确提出教学任务在于养成“君子”、“成人”的理想人格和各种才能;孔子提出了“六经”(即《诗》、《书》、《礼》孔子的教育思想《乐》、《易》、《春秋》六种典籍)和“六艺”在教学原则和方法上,孔子提出了启发教学、。
因材施教、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等等。
孔子的这些思想对后来我国课程与教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些思想(如启发教学、因材施教等)在今天还在沿用《学记》出自《礼记》,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著作,虽然篇幅不长,但涉及到一系列的课程与教《学记》(2000多年前) 学问题。
在教学目的上,《学记》明确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提出“教学相长”;…在教学方法上,强调预防、及时、循序、观摩。
苏格拉底提出“知识产婆术”,成为西方启发式教学的渊源。
他主张,在教学中,教师就像产婆帮助产妇生产婴儿一样,重在引导和旁敲侧击,帮助学生获得问题的结论,而不是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
~苏格拉底、昆体良昆体良在实践的基础上写出了西方第一本教育学专著《雄辩术原理》,系统地总结了培养演说家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提出通过实践、演练、观察的方法进行教学。
…(二)教学论的形成期教学论的形成期德国教育家拉特克是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人,他1612年向法兰克福诸侯呈交的学校改革的奏书《教学论或教授术》,提出研究如何教的问题——重点在于探讨如何使所有的拉特克(德国,1612) 》人最容易、最有效地获得知识和教养这一方法上的问题。
夸麦纽斯(J. A. Comenius, 1592-1670),捷克著名教育家,理论化、系统化教学论的创立者。
课程与教学论历史发展
三、专门学科时期——课程科学化运动(人物线索)
1、1918年,博比特(F.Bobbitt)的《课程》问世,这是第 一本专门论述课程的书,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 域的诞生 博比特认为,课程的目的是要列出每门学科的重要知 识,然后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来训练学习者以促进其 表现,开发课程的“活动分析法”
一、原始萌芽(前科学)时期(国别线索)
7、特点 (1)处于孕育于萌芽阶段,无科学的概念及系统的 理论体系
(2)交织在哲学、伦理与政治等的论述中
(3)对课程的相关研究,仅仅停留在描述、规定或 记载上,并没有把“课程”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
二、课程论发展的系统理论时期
国外(人物线索) 1、洛克——第一次较为明确地提出了一个包含德、 智、体三育的教育体系。代表作《教育漫话》 2、斯宾塞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首次鲜明 而科学地表达了“智育、体育、德育”三个教育学 的基本范畴,制定了注重科学的课程体系。但重自 然轻人文,课程的功利色彩浓厚 3、夸美纽斯——提出建立统一的学年制度;提出并 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度 4、裴斯泰洛奇——要素教育理论 5、赫尔巴特——关于经验兴趣与课程;统觉与课程 ;儿童发展与课程
(一)教学理论的奠基阶段
1、拉特克的教学论
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德国教育家拉特克
拉特克的教学论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以教学的方法技术问题为教学研究的中心。 (2)教学方法和技术既依赖于儿童的心理,又依 赖于学科知识的性质。
(3)确立了“自然教学法”。
(4)如何教授语言和科学是教学论的重要课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课程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5、概念重建主义课程理论 派纳 《理解课程》1995 对传统课程理论的批判 学校教育的失败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意识 受到抑制,学校教育应以“个人”(尤其是学生)为 教学的核心。 课程的着眼点不在于课程开发的具体程序,而在于 对种种课程与课程事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之意义 的理解。
中外教育发展史思维导图
设置战区教育部指导委员会 第一个以法制形式集中表达了资产阶级教育改革的构想
壬子·癸丑学制
从横向看,学制分为三个系统(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
教育制度改革
纵向看年龄,横向看类别
壬戌学制
北洋政府时期
复古主义教育
袁世凯,尊孔读经 教育宗旨:爱国,尚武,崇实,法孔孟,重自治,戒贪争,戒躁进
陈独秀,李大钊
兴办太学重视选举,选贤举能察举制是科举制的萌芽学校教育
汉代
鸿都门学(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所传授书法绘画艺术的专科学校)
经学教育
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 (官学改革)
九品中正制 《颜氏家训》
背景:士族集团内部分配政治权利 局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颜之推,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完整的经典家教名著
隋唐时期
庶-富-教(个体作用) 性相近,习相远(社会作用) 先天决定论-局限
对象-有教无类
目的-学而优则仕(平民,科举制)
孔子
内容-文、行、忠、信
科目:六艺 教材: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六经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成套教材
因材施教(谈话法,观察法)
先秦时期
教育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
苏格拉底-产婆术 (西方三哲-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意大利
弗吉里奥
通才教育
文艺复兴时期 (世俗,人)
维多里诺
创办了快乐之家贵族宫廷学校
继承意大利文艺复兴中对人性回归的重视, 注重关心世俗人的政治生活和信仰自由。宗教,道德,政治性。
北欧
伊拉斯谟,主张人文主义与宗教结合 《愚人颂》《关于正确的教育方法》《论儿童的文雅教育》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社会,国家,民族化
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1. 引言外国教育史是指研究各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制度和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通过对外国教育史的研究,可以了解不同国家的教育理念、制度和教育发展的特点,从而为今天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本文将以概述的方式,介绍几个重要的外国教育史阶段及其特点。
2. 古代教育时期古代教育时期是外国教育史的起始阶段,各国古代教育制度和发展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
例如,古希腊的教育以体育、音乐和哲学为重点,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古罗马的教育则侧重于军事训练和实用技能的培养。
此外,古代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等国的教育也各有千秋,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中世纪教育时期中世纪教育时期是欧洲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此时欧洲的教育由教堂主导,宗教教育成为主流。
修道院学校和大学成为培养神职人员和士人的中心,教堂把握着教育权力。
此时的教育注重神学和经院哲学的学习,而且只有少数富裕家庭能够接受教育。
中世纪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为后来的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
4. 文艺复兴时期教育文艺复兴时期是外国教育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是中世纪与现代的过渡时期。
在这一时期,人们对古典文化的热衷和对新知识的追求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罗马的重建和印刷术的发明使得知识的传播更加广泛和便捷。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注重人文主义的培养,强调人的自由和个性的发展,对后来的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工业革命时期教育工业革命是近代外国教育史的一个重要时期。
随着工业化的兴起,社会日益重视科学技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个时期的教育变得普及而实用,普通工人和贫困人口也能够接受教育。
工业革命时期的教育注重对劳动人民的培养,鼓励实践和创新,为工业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6. 现代教育时期现代教育时期是外国教育史的最后阶段,也是我们所处的时代。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现代教育更加注重个体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育制度和方法不断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为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章 第二节 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三、19世纪教学论的发展:赫尔巴特的教学论
赫尔巴特,德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 1、观念心理学
他认为,心理学是围绕着“观念”、“统觉”、“观念团”、 “思想之环”几个概念展开 的。 “观念”是他心理学最基本的概念。是指事物呈现于感官, 在意识中留下的感觉印象,因 而“观念”又可称为“表象”。 “统觉”是指新观念为已经存在于意识中旧观念所同化或吸收的过程。 “观念团”是指观 念一般都不是单个地保存在下意识领域, 而总是作为一个集团——“观念团”的形式而存在。 “思想之环”是指观念团随着统觉作用而不断扩大、不断完善, 最后形成“思想之环”。
二、启蒙时期教学论的发展: 卢梭与裴斯洛齐的贡献
(一)卢梭的教学论 卢梭是启蒙时期法国著名思想家、社会哲学家、教育理论家。他的旷世 教育名著《爱弥儿》 被认为是继柏拉图《理想国》之后西方最完整、 最系统的教育论著,影响深远。 1、自然教育论 1)他认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 变坏了。人性本 善,人之所以堕落是由于社会的污染。他主张自然教育:使儿童从社会因袭的束缚与压抑 下解放出来,回归人的自然状态 ,遵循人的自然倾向,使儿童自由成长。 2、发现教学论 1发现是人的基本冲动。他提倡的发现感和探究欲望是基于人天然的兴 趣、天然的好奇心 的。天然的需要是好奇心的“第一本原”。 2发现教学的基本因素是兴趣与方法。贯穿卢梭教学论的一个中心思想 是:问题不在于告 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
C、活动原理:强调活动的首要性:凡是应当做的都必须从实践去学习。 D、直观原理:他视直观原理为教师教学的“金科玉律”。 认为教学不应从事物的语言说明开始,而应从事物的观察开始。
他第一次确立起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大教学论》也因而成为 现代教学研究的奠 基之作。他在360年以前就对教学规律有了如此深 刻的认识,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壮举。
教学论的历史发展
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 卢梭
应当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成孩 子。”
J.J.Rousseau (1712--1778)
2.发现教学论 卢梭的自然教学论、儿童中心论在教学观上具体表现
为发现教学论。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发现是人的基本冲动 第二,发现教学的基本因素是兴趣与方法 第三,活动教学与实物教学是发现教学的基本形式 第四,发现教学指向培养自主的、理性的人格
与教育》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的代表作,它是现代世界中理论体
系相当完整和系统的教育巨著。
杜威用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
理学作为武器,在批判传统学校教
育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教育无目的”、
“从做中学”等观点。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
(一)传统教学论的批判
二、西方古代的教学思想
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倡立 了一种独特的问答式教学方法,他称这种方 法为:“产婆术”。
• 昆体良就是古罗马教育中的典型代表。他 写的《修辞术规范》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
三、 西方国家近代教学理论的发展
一 启蒙时期教学论的确立与发展
公元前5世纪末-14世纪初是欧洲封建社会 形成和发展时期,教会垄断学校。 14世纪-17世纪是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许 多人文主义教育家。
2、教育方法论 在赫尔巴特的教育方法 论中包含了克服形式训练说的卓越的教学 论见解与分析。在此,赫不是把知识单纯 地作为知识,而是经使知识转化为意志和 态度,因而教学要具有形成德性的教育意 义,成为教育性76-1841)
他对教学论的贡献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建立了以统觉论为基础的教学理论。使教学
课程与教学论2
第一章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标志:“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这是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标志。
”它的诞生受美国发生的社会效率运动的影响一、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早期发展: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贡献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理论:(20世纪初~1950s):(1)教育的本质 第一,教育是为成人生活作准备。
第二,教育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
第三,教育即生产。
(2)课程的本质 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而取得的相应的经验。
(3)课程开发的方法——活动分析。
活动分析是把人的活动分析为具体的,特定的行为单元的过程与方法。
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 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分七个步骤,思想与博比特大致相似。
(1)通过研究社会背景中的人类生活,确定教育的主要目标;(2)把这些目标分析成各种理想和活动,然后再继续把他们分析成教学工作单元的层次;(3)将分析成教学工作单元的理想与活动按其重要性的程度排列顺序(4)把对儿童有很大价值,对成人价值不大的理想和活动提到较高的位置;(5)删除在校外学得更好的理想与活动,然后确定在学校教育期间能够完成的最重要的理想与活动;(6)收集处理这些理想与活动的最佳实践措施。
(7)根据儿童心理特征安排这些理想与活动,以便用一种适当的教学顺序获得他们。
博比特与查特斯课程开发理论的区别:(1)查特斯把理想视为课程的有机构成,而博比特则把活动和经验作为课程的有机构成。
(2)查特斯强调系统知识,博比特更强调人类所从事活动所需的经验与能力。
(3)查特斯把课程开发的方法称为"工作分析",而查斯特为"活动分析"。
"工作分析"主要是对人类职业领域的分析,而"活动分析"不仅包括职业领域,而且包括非职业领域。
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贡献与局限贡献:开创性:(1)第一次把课程开发过程本身确认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并将该领域研究的科学水平提升到时代所允许的程度。
外国教育史
卢梭: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是西方社会发展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自然主义教育观的主要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有《爱弥儿》和《社会契约论》等。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归于自然”,每个人所受的教育都是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食物的教育三者的统一。
热为自然教育就是要培养“自然人”,他把教育分为婴儿期(0-2)、儿童期(2-12)、青年期(12-15)、青春期(15-20)四个阶段;婴儿期和儿童期主要以儿童身体的养育为主,从青年期开始儿童开始学习文化知识。
自然教育的主要原则就是要正确的看待儿童,要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主张尊重儿童的天性。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整个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影响,直接影响了以后的裵斯泰洛奇、赫尔巴特、福禄贝尔、杜威等一批大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大教学论》:《大教学论》是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代表作,出版于1632年。
在书中,夸美纽斯论述了人生的目的、教育目的、普及教育改革的意义,也对体育和道德教育做了系统论述,提出了直观性、循序渐进性、巩固性和系统性的教学原则,并且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指出教育的基本规律就是要适应自然。
它是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它的问世标志着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爱弥儿》:1762年,卢梭长篇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儿》问世。
卢梭在这部构思20年,撰写3年,精思熟虑的杰作中,对当时法国腐朽的政治、宗教特别是教育进行了猛烈抨击。
在书中,卢梭集中论述了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全书共四卷,前四卷卢梭以爱弥儿为主人公,分别论述了爱弥儿的四个成长阶段,即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和青春期,第五卷卢梭介绍了苏菲的教育,即女性教育。
他对摧残儿童身心的封建主义教育,疾之如仇,无情的揭露了其压抑儿童个性的种种弊端,要求加以根本改造。
他提出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新人的构想,描绘了一副培养新人的蓝图。
《福斯特法案》:1870年,英国颁布《初等教育法》,也称《福斯特教育法》。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论的发展历史(第一次作业)
教学论的发展历史专业:学科教学(地理) 姓名:张俊黎学号:10420110001 作业要求:勾勒《教学论》的发展历史,要求学生提供了简图,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其修改理解、完善、并充实详细知识,并有自己的见解。
一、教学论的发展历史简图国外教学理论的发展历史简图发展历史时期主要代表人物主要观点或贡献国外教学额思想的萌芽期苏格拉底1、教师要协助儿童获得知识2、启发式教学---产婆术昆体良1、《雄辩术原理》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著作2、教学法:摹仿-理论-练习柏拉图教学的五个阶段亚里斯多德首次提出按年龄划分受教育阶段,分为三个阶段:训练阶段、情感道德阶段、智育阶段教学理论的形成期拉特克1、如何教语言和科学,不讨论"教什么" 2、自然教学法3、教学是一种技术夸美纽斯1、"适应自??"的原则2、"泛智"理论""将一切知识教给全人类的艺术""太阳并不对任何单一的对象、单一的动物或单一的树起作用,而是同时给整个地球以光和热" 3、自然原理---"自然遵循适当的时机" 4、直观原理---"直观是一切知识的起点, 通过直观获得知识是巩固的。
" 5、活动原理6、兴趣与自发原理7、学制与班级授课洛克1、"绅士"教育2、德智体的教育容卢梭《爱弥儿》1、自然教育论"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替代他们的,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2、注重人格的培养3、发现教学论:兴趣、活动、实物裴斯泰洛齐1、适应自然2、自我发展、直观原理教学的心理化赫尔巴特《普通1、教学任务-"内在自由、完善、善意、教育学》(1896) 独立的教学理论的形成义、公平"五种道德观念2、教学手段:管理、教学、训育3、教师中心论4、五段教学法:预备、提示、联合、概括、应用5、教育性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大的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的教育指南》1、"发展的"教学方法""不好的教师是转述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 教学理论的发展期以伦理学、认识论为基础的教学论教学目标:知识-道德本位教学过程:知识授受教学内容:科目本位凯洛夫1、五段教学法组织教学1-2 分钟复习旧知识5-10 分钟教授新知识15-30 分钟巩固新知识10-15 分钟布置作业2-5 分钟2、教学原则《教育学》1948 直观性、学生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巩固性、系统性与连贯,教学的通俗性和接受性赞可夫1、一般发展"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使学生的一般发展" 2、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教学要走在儿童发展前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 3、教学原则:高难度教学、高速度进行教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使学生理解教学过程的教学原则、使包括差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巴班斯基1、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教学最优化要求教授最优化和学习最优化结合起来" 2、洛扎若夫"暗示教学" 基本步骤:说明内容-朗读-遍播放音乐边朗读-焦色表演-朗读-开展活动瓦根舍因"范例教学法" 定义:指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教给学生经过精心选择的某一学科的基础性和基本性的知识,使学生通过与范例的接触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方法教学上坚持"三个特性、四个统一、五个分析、四个阶段??: 三个特性指:基础性、基本性、反理性四个统一指:教学与教育的统一、解决问题的学习与系统学习的统一、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五个分析指:基本原理的分析、智力作用的分析、未来意义的分析、内容结构的分析、内容特点的分析四个程序指:范例的阐明"个"的阶段、范例的阐明"类"的阶段、范例的掌握"规律" 的阶段、范例的获得关于世界关系和经验的阶段以心理学为基础的教学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教学理论教学目标:预期行为结果教学过程:相倚组织,行为强化教学原则:程序教学小步骤呈现明显的反应及时反馈自定学习步调主要教学方法: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自我教学单元、个别学习法、视听教学认知心理学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智力发展教学过程:动机-结构-序列-强化教学内容:学科知识结构教学方法:发现法加涅的认知性设计教学论结合了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观点教学设计必须为个体而设计设计应该包括短期和长期阶段设计应该实质性的影响个体的发展设计必须建立在人事如何学习的基础上我国教学理论的发展历史简图发展历史时期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春秋战国时期春秋:孔丘的教育思想战国:儒家的教育思想《礼记·学记》为代表隋唐时期隋唐:科举制度对学校教育的影响,韩愈的教育思想宋明时期宋明:王安石的"尚用教育思想",朱熹的"小学"和"大学"教育清初时期清初:颜元的"习行"教学法清末时期清末:康有为梁启超的的教育思想,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时期: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新学制"产生民国时期民国时期:教育、教学实验的发展,以黄炎培、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陈鹤琴为代表建国初期建国初期:学习前苏联的教学理论和经验文革后-至今文革后-至今:引进大量国外教学理论,开展大量教学改革。
国外教学理论
国外教学理论一、杜威的活动教学模式1. 理论基础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儿童生来是好动的,教学应该让儿童通过自己去动手,通过探索性的活动来获得有用的经验,即“从做中学”。
因此,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各种技能、技巧的掌握,必须重视学生从经验中学习,应引导学生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反对向教科书和教师学习,反对孤立地运用单一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技能、技巧。
这样就形成了以“儿童为中心”和“从做中学”为特征的活动教学模式。
2. 教学目标杜威认为,教学必须重视儿童在认识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儿童在活动中学,一切的教育措施应尽可能地为儿童服务。
教学如果只是为儿童的未来积累一些陈述性的知识而不重视发展儿童的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这只能使儿童成为一个只有书本知识而无技能、能力之人,这样的人是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及需要的。
因此,教学的首要任务应该是使儿童获得解决问题的各种技能技巧,而其核心就是培养儿童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3. 教学程序杜威认为,教学应引导学生从各种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
概括起来,其基本教育过程是暗示、问题、假设、推理、验证五个步骤(即通常所说的思维五步法)。
(1)创设问题情境(暗示),即教师为儿童创设一个真实的活动情境,情境要贴近生活,尽量模拟社会,并能使儿童产生疑惑。
(2)产生问题,即疑惑促使儿童主动提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将儿童置于欲解决疑难的境地。
(3)提出假设,即儿童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材料进行观察、操作,根据材料和亲身观察、操作作出种种假设。
(4)进行推理,即儿童根据假设进一步观察事实,推断每一个阶段的结果,整理和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办法。
(5)验证假设,即进行试验,验证解决问题的想法,让儿童自己去发现假设是否有效。
4. 师生角色与教学策略杜威认为,在操作以上程序时,要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积极主动,就必须正确处理好师生角色关系。
杜威把教师比做“撑船者”,认为教师在儿童的活动中扮演着引导者、设计者、指导者的角色。
音乐课程与教学论
音乐课程与教学论第1章音乐课程与教学的历史沿革第一节音乐课程的历史发展一、国外音乐课程的历史发展(一)古代音乐课程的产生与发展西方音乐课程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的古希腊时期。
当时,在斯巴达和雅典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体系中,产生了不同的课程:斯巴达教育的主要课程是围绕军事体育教育设置的,如赛跑、跳跃、掷铁饼、投标枪、角力等军事五项是最为重要的。
此外还有肉搏术、各种球类、作战游戏、骑马、游泳、使用武器等课程内容,都发展到了很高的阶段。
在奴隶制和商业贸易基础上形成的雅典教育,课程设置则充分体现了和谐教育的思想,其课程内容“七艺”并重,不仅包括了雅典智者派创立的文法、修辞、辩证法课程,还在各种学校里普遍开设了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等诸门课程,并有弦琴学校专门教授乐器的演奏。
音乐课程在此产生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音乐课程之所以能在这一时期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与古希腊哲学家、音乐美学家对音乐价值的发现与肯定不无关系。
从毕达哥拉斯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很多古希腊的哲学家都对音乐的作用作了深刻的探究与阐述。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的统一,把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
”他们把音乐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即“表现勇敢尚武气质的粗犷、振奋精神的调式和表现温文尔雅气质特征的悦耳、柔和的调式。
由于这些曲调能够在人们心中产生它们所表达的情绪和心情,所以我们可以把音乐看做陶冶性情、慰藉精神痛苦的一种无法估价的手段。
借助音乐的帮助,粗鲁、急躁的性格能够变得温柔、稳重,而沮丧、郁闷的性格则能够训练得活泼、有活力”。
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里论述了音乐对人们的精神、意志的强有力的作用,他认为音乐的作用能渗透人的心灵,可以教育人们达到精神上的和谐并抚慰人们的情绪,音乐的各种调式都起着不同的伦理作用。
而亚里士多德进一步深化了柏拉图的思想,认为音乐不仅有“教育”作用,也有“净化”作用,提出学习音乐能够保持心理健康的观点。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历史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历史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哲学和教育工作。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主要是在近现代的教育改革和创新中实现的。
以下是对课程与教学论发展历史的概述。
一、早期发展古代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如孔子、老子和苏格拉底,都对课程和教学的方法和内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这些见解主要集中在知识的传授、道德教育以及辩证思维等方面。
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了“产婆术”的教学方法,强调通过提问和讨论来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在中世纪,基督教教士和修道士开始编写教科书,这些教科书主要涉及宗教、道德、语法和修辞等内容。
这些教科书被认为是西方教育史上最早的教科书。
二、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在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
这一时期的教育家们开始强调学生的自由、个性和全面发展,提倡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学习科学知识。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了“自由教育”的理念,主张学生应该有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并强调通过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来推动他们的学习。
法国哲学家卢梭提出了“自然教育”的理念,认为教育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而不是强制学生学习。
三、19世纪至20世纪19世纪至20世纪是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重要时期。
一些著名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如赫尔巴特、福禄贝尔和桑代克,都提出了自己的理论。
这些理论对课程和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赫尔巴特与福禄贝尔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和福禄贝尔是现代教育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们都将心理学原理应用于课程和教学的设计。
赫尔巴特提出了“统觉”理论,认为学生应该通过统觉的过程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福禄贝尔则强调通过游戏和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学的另一位重要人物。
他提出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不断试错和反复练习来形成习惯的。
他将学习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课程与教学论发展史
B
以伦理学、认识论为 基础的教学论
(德国、前苏联、日本、中国)
以心理学为基础的教
C
学论
(主要在北美地区)
19世纪教学论的发展
1
★哲学取向
★教学论的理论基础是 马列主义关于人的全面 发展学说和辩证法
2
心理取向
源于赫尔巴特学派运动, 后经杜威等实用主义哲学 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继承、 改造、导致教学理论的心 3理学化并相应产生了4
A
1、泰勒原理的思想 渊源 2、泰勒原理的实践 基础
B
3、泰勒原理的基本内 容 4、泰勒原理的实质
3、学科结构运动与学术中心课程
A
B
学科结构运动产生的 背景(20世纪50年代 末至60年代末期)
1、学术中心课程的基本特征
学术性、专门性、结构性 学科结构包括两个基本含义 学科结构是学术中心课程的最基本特 征,亦是课程现代化最基本的特征。
建立在时间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以伦理学认识论为基础的教学论德国前苏联日本中国主要在北美地区19世纪教学论的发展哲学取向教学论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辩证法心理取向源于赫尔巴特学派运动后经杜威等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继承改造导致教学理论的心理学化并相应产生了学为代表的行为主义教学理论以布鲁纳的认知结构为代表的认知教学理论以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为代表的情感教学理论四现代教学论发展的里程碑
以斯金纳的程序教 学为代表的行为主 义教学理论
以布鲁纳的认知结 构为代表的认知教 学理论
以罗杰斯的非指导性 教学为代表的情感教 学理论
四、现代教学论发展的里程碑: 杜威的教学论
1
★传统教学论的批判 ★基于经验的教学论
基于经验的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归纳全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归纳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1、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一般认为这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
P32、截止20世纪20年代上半叶,课程这一研究领域才最先在美国比较完整地去里起来,博比特与查特斯等人的课程开发理论与时间,开启了“课程开发理论”。
P43、博比特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的奠基者、开拓者。
P44、教育的本质:1教育为成人生活作准备2教育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3教育即生产。
课程的本质:在博比特看来,课程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取得的相应的经验P5-65、拉尔夫·泰勒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
被誉为“现代评价理论之父。
他的《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也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
P9-106、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八年研究”,泰勒原理的实质是:“技术兴趣”的追求P11-127、学科结构运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课程改革运动,叫学科结构运动。
其中心内容是用“学科结构观”重建过程。
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学术中心课程”。
学科结构运动是课程现代化进程中重要的里程碑。
P138、比较著名的新课程: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会,研究开发的PSSC 物理课程,“生物科学课程研究会”,研究开发的BSCS生物课程,研究开发的SMSG数学课程,“化学键取向研究会,研究开发的CBA化学与CHEMS化学,”地球科学科学设计研究会,所开发的ESCP地学等等这些课程可统称为“学术中心课程”。
P139、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会议主席杰罗姆·布鲁纳作了题为《教育过程》的总结报告。
该报告确立了“学科结构运动”的理论基础与行动纲领,并从理论上理性地解决了存在与学科专家和教育专家之间的持久论战。
P1410、学术中心课程:是指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的课程。
第一章国外教学论发展史
早年受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响,放弃神学研 究,38岁开始从事一项教育贫苦儿童的计 划,让学童一面纺织一面学习,以培养他 们的自立能力。他深信每个人都有与生俱 来的发展机能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这项 计划最后终于失败了,只是取得了一些宝 贵的经验。
1780年出版的《一位隐士的夜晚时刻》概 括了他的"教育必须顺乎自然"的理论。他坚 信人性具有无穷的应变能力;人的道德修 养和知识造诣由他自己负责,而教育则应 发展人的天才,使他能够独立思考问题。 在《格特鲁德是如何教育她的学生们的》 一书中,详细讨论的虽然是智育的主要原 理,但他却认为德育最为重要。
赫尔巴特
约翰.菲力德利赫.赫尔巴 特(1776-1841)是近 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 理学家和教育家,科学教 育学的奠基人,出生在一 个律师家庭,从小受到了 严格的家庭教育,同时也 广泛接受了各种新的思想。 1806年著《普通教育学》, 并在哥尼斯堡大学创办第 一所教育研究所。
赫尔巴特是近代第一个试图把教育建立为一门科 学的人。古代社会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 后来的夸美纽斯、洛克、卢梭、裴斯泰洛齐等人, 都曾提出过自己的教育体系。但都没有形成科学 规律的形式。赫尔巴特试图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 立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 他不仅指明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指出了它同其 他学科的相互关系,而且提出了科学的术语、定 义和分类。
夸美纽斯的各类著作共有265种。
《大教学论》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 完整的教育学著作,它全面论述了人的价 值、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旧教育的弊病、 改革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学制、教学 法、体育、德育、宗教教育、学校管理等
《大教学论》《分析性教学论》 夸美纽斯指出写《大教学论》的目的:“寻求并找出一种 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 学校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 实的进步;……” 《大教学论》不仅仅是论述改革教学方法的著作,是指 “教学的艺术”,即“把一切 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 艺术” 本书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立。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论发展史
1、人物介绍:17世纪英国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教育思想家。出生于律师家庭。幼年受过严格的家庭教育,中学毕业后入牛津大学学习,大学毕业后留在牛津大学任教。他同时还研究了化学和医学。
2、主要著作:《教育漫话》、《政府论》、《人类理解论》。
3、主要教育思想:《教育漫话》是洛克最主要的教育著作。《教育漫话》本来是洛克和友人爱德华 葛拉克讨论教育问题的通信,1688年后为了帮助英国上流社会家庭用“最容易”、“最简捷”的方法培养青年绅士,洛克把信札加以编辑,1693年于公开发表,成为一本教育专著。这本书围绕青年绅士的培养进行论述。洛克提出“白板说”,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如同一块白板,没有任何标记和观念;人的一切只是都是后天得来的,都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这种观念,洛克认为人的发展是由教育决定,而不是由先天的遗传决定。洛克重视体育,他说:“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能出人头地,也必须有强健的身体。” 同时。洛克还重视德育、智育、早期教育。
夸美纽斯(enius)(1592-1670)
1、人物介绍:捷克著名教育家,理论化、系统化教学理论的创立者,于1592年3月28日生于波西米亚王国(捷克)南摩拉维亚的尼夫尼兹。
2、主要著作:教育学巨作《大教学论》、《致天国书》、《语学入门》、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中学物理教材《物理学概念》。
[1][2]、王策三著:《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6页。
他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的理论。这一理论要求对教学做出适当的安排,根据儿童心理活动规律,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教学。
杜威(1859-1952)
1、人物介绍: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简要历程•一、课程论的历史发展•“课程”一词在我国最早大约出现于唐代。
•课程作为一个正式的学术研究领域,在我国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
•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都没有把课程作为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来研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课程研究才真正引起我国教育理论界的重视。
•在西方,最早的课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的古希腊。
斯巴达的“五项竞技”教育(即赛跑、跳跃、摔跤、掷铁饼和投标枪)。
雅典的和谐教育,提出了“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四门学科,加上智者派开设的“文法、修辞、辩证法”三科构成了西方教育史上沿用长达千年之久的“七艺”课程。
•中世纪,学校课程为基督教会所垄断。
直到文艺复兴,宗教垄断学校的局面才被打破,这一时期的课程已经蕴含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理念。
•在西方较早使用“课程”这一术语的是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了泛智论,即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的理论。
之后,洛克、卢梭、裴斯泰洛齐等人对课程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赫尔巴特在前人的基础上,以心理学说为依据,提出了较为完整的课程理论。
•杜威通过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完整地确立起了经验自然主义的课程范式。
杜威主张应从儿童出发来设置课程,儿童的生活和需要是课程的出发点。
他提出了以经验为本质的课程观。
从知识本位到经验本位,在课程论发展史上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一般认为,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的《课程》一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
•拉尔夫·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1949),该书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
•该书所阐释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又称泰勒原理。
§“泰勒原理”的内容泰勒的课程理论是围绕四个基本问题展开的:(1)学生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去达到这些目标?(设计)(3)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范围与序列)(4)如何判断这些目标实现与否?(评价)其中“学生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是首要问题。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论的发展历史
教学论的发展历史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思想是前人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它们是教学理论形成的基础,为教学理论的发展作了充分准备。
教学论发展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两千年前的《学记》。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是中国古代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学记》系统全面的阐述了教育的作用、教育和教学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等。
1、教育的目的及作用:发展社会教化,通过社会教育手段,提高全体国民的文化素养和到的自觉,强调了教育为社会政治服务的目的,尤其突出了教育的政治功能,形成了中国古代教育的突出特色。
2、教育和教学制度:《学记》中说“古之教育,家有塾,党有痒,术有序,国有学。
”也就是在不同的地方行政机构中建立不同等级的学校。
关于学校管理的具体措施,《学记》提出了特别重视大学的入学教育和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
大学必须建立严格的成绩考核制度。
3、教育原则和方法:预防为主的原则、及实施教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相关而善的原则。
4、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三王四代唯其师”,要尊重教师。
作为移民合格的教师,必须有广博的知识,要做到博大精深,能够随时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并且《学记》在世界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学相长”的命题。
《学记》全文只有1229个字,共20 节,但其内容丰富、精辟、深刻的概括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
教学论作为一种理论形态正真的产生与发展则始于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时期。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特拉克、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奇等。
1、特拉克的教学理论:特拉克(1571——1635),德国教育家。
他在1612年给德意志帝国议会的奏书《改革学校与社会的建议书》中,自称是“教学论者”。
其主要观点有:(1)教学的方法技术是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即教学研究的重点在于探讨如何使所有的人最有效的获得知识和教养这一方法问题,也就是“如何教”的问题。
第一章---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发展
2016.2
教学要求:
—理论与实践结合:把精深的教学理论与生动的教学 实践相结合
—同伴协作:小组合作,共同分享 —网络学习:网上自主学习 —课堂参与:记录关键知识,交流所思所想 —课后作业:结合所学专业,写一节课的规范教案; 设计并试讲10分钟的微课。
第一章 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 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3.教学概念的表达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 验的双边活动。通过这种活动,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 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陶冶品德、美感,形成 全面发展的个性。 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教学由教与学两方 面的活动组成。
《学记》中的教育教学原则
(1)豫、时、孙、摩; (2)长善救失; (3)启发诱导; (4)藏息相辅; (5)教学相长。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 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 。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
2.课程内涵的界说
(1)课程是知识(六艺、七艺)
把课程的本质看成是知识,不仅是一种比较传统的观 点,而且也是国内目前比较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观点 。
这种观点的基本思想是,课程的主要使命在于使学生 获得知识。课程被等同于知识,而知识是按学科分类 的。因此,这种定义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就是“课程即 学科(科目)”。这也是一种常识化的课程观,在学 校的日常实践中和人们的头脑里根深蒂固。
国外情境教学的发展历史
国外情境教学的发展历史国外情境教学的进展历史情境教学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不是现在就有的。
在西方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训练思想里,就有情境教学思想的萌芽。
为了更好地传授学问,来达到道德训练的目的,苏格拉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术'。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强调训练应是由内而外的,是将儿童心灵中的才智不断引出、进展的过程,而不是由外而内的,不是注入、训练、铸造的过程。
他在教学中首先提出问题,但不直接把答案告知给同学,而是让同学先给出自己的答案,然后通过反复诘问同学,让同学发觉自身答案的冲突之处,从而一步步引导使同学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过程是:问题诘问反思引导结论。
通过师生谈话创设一种问题情境使同学主动思索以获得问题的解决。
苏格拉底的教学思想被他的同学柏拉图继承并发扬,形成了"对话模式'。
柏拉图创办学园,免费收徒,吸引了很多学者。
他认为学校主要关怀的是对真理的探究,而不是为了要求记忆某种固定学说。
学校应当运用辩证法发觉那些与人和世界有关的基本概念,学校的教学程序重在引导。
因此,在学园中,师生之间采纳应用对话的形式进行教学,由此把握辩论之术。
又通过学习算术、几何等学科,训练同学的思索力量,最终通过学习辩证法,发觉真理。
其教学模式的基本过程是:对话辩论思索真理。
我们可以认为这是情境教学的萌芽。
捷克训练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问世,被认为是现代教学论正式诞生的标志。
在他的《大教学论》里,就有情境教学的思想。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学问都是从感官开头的。
'这种论述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同学熟悉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学问详细化、形象化,有助于同学感性学问的形成。
情境教学使同学身临其境,就是通过给同学展现鲜亮详细的形象,使同学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同时激发同学的学习心情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同学主动的、自觉的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8/18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钱旭升
8
3、兴趣与自发原理
对于儿童来说,求知的欲望是很自然的, 应当使教学成为一种轻松的事情。应当采 取一切可能的方法来激发儿童对知识和学 习的强烈愿望。进而主张,学习应当符合 年龄特点与理解力的发展阶段(适应性原 理);知识的教学是基础工程,应当按照 一定的顺序一步步地形成(顺序性原理)。
4
《大教学论》《分析性教学论》
夸美纽斯指出写《大教学论》的目的:“寻求并找出一种 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 学校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 实的进步;……”
《大教学论》不仅仅是论述改革教学方法的著作,是指 “教学的艺术”,即“把一切 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 艺术”
2020/8/18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钱旭升
6
新的教学法原理:
1、直观原理
“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 地放到感官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都应 该放到视官的跟前。气味应当放到嗅官的 跟前,尝得出和触得着的东西应当分别放 到味官和触觉器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件东 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 便应当和几种感官去接触。”
第一章 国外教学论发展史
一、拉特克 W.Ratke
二、夸美纽斯 enius
三、J.J.Rousseau
四、裴斯泰洛齐 Pestalozzi
五、 J.F.Herbart
六、第斯多惠
F.A.W.Diesterweg
七、奥托·维尔曼
Otto Willmann
教育性教学
2020/8/18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钱旭升
2020/8/18Fra bibliotek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钱旭升
12
1、0——5岁的教育 反对用襁褓束缚儿童,囚禁于 斗室的陋习,在儿童尚未明白什么是坏,不能理解为 什么受罚时就加以处罚。强调借助锻练和自由运动, 练成强健的体魄; 2、5——12岁的教育 反对教育。认为真正的智育 应当延伸到12岁之后。向儿童灌输一切种类的概念, 压抑、强制儿童心灵的做法应一概避免。不得进行书 本知识的教育。因为12岁之前不知书为何物。此时的 教育只局限于感官训练和关于周围事物,特别是自然 现象的表象的积蓄,尽可能地让精神休息; 3、12——15岁的教育 是学生一生中处于体力的增长 超过其欲望的发展,相对地具有最大精力的时期。重 点应放在工作和学习上,将剩余的精力贮蓄在手臂和 头脑中,为将来作准备。
1
拉特克
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人
1612年向法兰克福诸侯呈交的学校改革的 奏书《教学论或教授术》
只研究如何教的问题——重点在于探讨如 何使所有的人最容易、最有效地获得知识 和教养这一方法上的问题。
2020/8/18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钱旭升
2
夸美纽斯
(Johann.Amos.Co menius,1592— 1670), 17世纪捷克 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教育家。
11
顺应自然的教育学
为反对封建社会的违反人类自然的“人为”社会 体制,卢梭主张建立自然的合乎人类本性的自由、 平等的资产阶级社会秩序。为此,《爱弥尔》中, 卢梭反对书本主义、脱离生活、儿童行为受束缚 等,主张顺应自然的教育,使儿童从旧社会的束 缚中解放出来,遵循人的自然倾向,使之能够自 由地成长 。
2020/8/18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钱旭升
13
Rousseau并不追求系统地让儿童学习人类文化 知识,强调的只是儿童的发展阶段、兴趣与要求, 主张儿童时期只应传授对儿童有用的知识。他过 高地评价了儿童的个人经验,陷于极端的儿童中 心主义。这是不足的;
但他发现并强调儿童的自发性、积极性、活动性, 对于儿童发展有重要意义。
2020/8/18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钱旭升
14
裴斯泰洛齐
约翰·海恩利希·裴斯 泰洛齐(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 1746-1827) 瑞士伟大 的民主主义教育家
2020/8/18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钱旭升
3
夸美纽斯的各类著作共有265种。
《大教学论》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 完整的教育学著作,它全面论述了人的价 值、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旧教育的弊病、 改革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学制、教学 法、体育、德育、宗教教育、学校管理等
2020/8/18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钱旭升
2020/8/18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钱旭升
9
卢梭
Jean-Jacques Rousseau, 让·雅克·卢梭,(1712.6.28— —1778.7.2)是法国著名启蒙 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 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 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 代表人物之一。他是《百科全 书》的撰稿人之一,主要著作 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 础》、《社会契约论》、《爱 弥儿》、《新爱洛伊丝》、 《忏悔录》等。
2020/8/18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钱旭升
10
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 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 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 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 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 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2020/8/18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钱旭升
2020/8/18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钱旭升
7
”2、活动原理
“各种活动全部应当凭借实际地采取行动 来进行学习。手艺人不是通过长篇大论的 说教,而是从一开始就在从事实际的工作 中来学习的。这样,他们从冶炼场去学冶 炼,从雕刻去学雕刻,从画图去学画图, 从谈话去学谈话,从唱歌去学唱歌,从推 理去学推理。因此,学校是准备从事出色 工作的工场。
本书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立。
2020/8/18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钱旭升
5
从全书论述的内容看,又具有普通教育学的性质。
全书共有32章,其中1-9章概述人生和教育目的,教育在 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0-14章说明改革旧教育的必要性、 可能性,设立新学校的基本原理;15-19章阐述教学理论, 提出教与学的一般原则;20-25章分述自各科教学法; 26章讲学校纪律;27-32章论述制定统一的学校制度及 各级学校的基本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