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结题报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总结500字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总结500字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总结引言机械原理是机械设计和制造的基础课程之一,对于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机械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次课程设计是为了加深对机械原理的理解与应用,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机械制造技能。
一、课程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设计一个简易的手动加工装置,结合机械原理的知识,完成以下任务:1. 使用滑轮和绳索组成简易的升降装置,实现工件的高度调节;2. 设计一组简单的机械传动,实现工具刀具的转动;3. 利用凸轮和传动机构,设计一个简单的自动进给装置。
二、课程设计步骤1. 学习机械原理相关知识,了解滑轮、齿轮、凸轮等机械传动原理;2. 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装置的整体结构设计,确定各个部件的位置及连接方式;3. 设计和制作升降装置,包括滑轮、绳索、支架等组成;4. 设计和制作刀具传动装置,包括齿轮、轴承、带动刀具的转动;5. 设计和制作自动进给装置,包括凸轮、摇杆、连杆等机构的组装;6. 进行装置的试验与调整,确保装置达到设计要求;7. 整理并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包括设计思路、装置结构图、工作原理说明、实验结果分析等内容。
三、课程设计收获1.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深入学习机械原理相关知识,加深了对机械原理的理解;2. 通过实践,提高了设计和制造的技能和能力;3. 学会了如何进行装置试验与调整,掌握了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4. 了解了机械制造的实际应用,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论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加深了对机械原理的理解,提高了机械制造技能和实践能力,为将来的专业学习和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与评价学习总结】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总结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与评价学习总结】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总结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机械工程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我对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也获得了一些课程设计的经验和技能。
以下是我对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总结:首先,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我们要首先明确设计的目的和需求。
通过分析需求和目标,我们可以确定设计的基本参数和性能要求。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问题,确定机械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其次,在课程设计中,我们需要运用所学的机械原理知识,选择合适的机械元件和零部件。
在选择机械元件时,需要考虑其强度、刚度、耐磨性等性能指标。
我们还需要考虑机械元件之间的协调配合,确保整个机械系统的正常工作。
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我对机械元件的选择和配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另外,在课程设计中,我们需要进行机械系统的运动分析和动力学计算。
通过运动分析,我们可以确定机械系统的运动轨迹和速度规律。
通过动力学计算,我们可以确定机械系统的力学性能和动力学特性。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运动学和动力学知识,进行机械系统的分析和计算。
最后,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我们需要进行性能评价和优化设计。
通过性能评价,我们可以对设计结果进行验证和比较。
通过优化设计,我们可以改进设计方案,提高机械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进行性能评价和优化设计,提高设计的质量和效果。
总的来说,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任务。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我对机械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我相信这些经验和技能将对我的职业发展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可抓式撑衣杆设计报告学号:wwwww 指导老师:wwwww结题日期:wwwww目录一.题目二.引言三.设计四.分析五.加工制作六.结论一.题目:可抓式撑衣杆二.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的事有很多,其中家务也很多。
洗衣服当然就是其中一项。
洗完衣服,我们当然要找个阳光充足或者通风效果比较好的地方晾干。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用到撑衣杆来将待晾晒的衣服晾到晾衣杆或者其它能晾晒衣服的地方。
所以撑衣杆在很多时候都是会用得着的。
而且现在市场上的撑衣杆也是种类繁多,但是其原理和目的都是一样的,利用撑衣杆顶端的U型或V型口将衣架撑到晾衣杆上。
这也的确解决了一些比较麻烦的问题,比如要将衣服晾晒到比较高的地方。
当然这也是我们平常生活中贯现象。
我们来举个例子:一户人家住在三楼,洗完衣服要将衣服晾晒到同楼高的晾衣杆上,由于楼层和通风的原因把衣服晾到离阳台比较远点的地方会更好。
这时候如果用平常用的撑衣杆将衣服撑到晾衣杆处就不太容易成功,毕竟要将衣服平行的撑出去,如果是U型或V 型撑衣杆就容易将衣服弄掉。
那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我们想了一下,在不改变撑衣杆的常规用途和作用下,又能解决这种个别情况,基于这两点设计了一种类似于平通撑衣杆却又不同于普通的撑衣杆,我们将它命名为可抓式撑衣杆。
顾名思义,我们设计的撑衣杆在撑衣服的时候将衣架抓住,而保证衣架和衣服都不会掉。
这样就能解决上述例子的问题了。
在撑衣服的时候将衣架牢牢抓住就能保证衣架不会脱离撑衣杆,而且撑衣杆顶端由于抓拢形成一个勾型,将衣架从下往上钩住也保证了衣架不会轻易掉下去。
我们组的课程设计和方案制定便是从此出发。
三.设计1)对于可抓式撑衣杆的初定方案,我们组的重点在于其顶端的衣架口和底端的控制衣架口开合的开关上。
其中,衣架口的初定方案有两种。
方案一:其中,1是一条刚性绳,2是弹簧。
当传动杆下拉带动刚性绳往下时,衣架口就会闭合,而平常状态下弹簧就会使衣架口保持开口状态。
方案二:与方案一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将方案一中的刚性绳换成了刚性构件,也没有了方案一中的弹簧,只是在传动件的上下运动来控制衣架口的开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设计小结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设计小结首先,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我们通过学习机械原理的基本知识,包括动力学、静力学、运动学等,了解了机械原理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通过对机械原理的理论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实际的设计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其次,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计算,研究了机械系统的各种运动和力学特性。
通过运用课程中所学的方法,如平面机构的运动参数计算、动力学分析、受力分析等,对设计的机械系统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计算。
通过此过程,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运用机械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还培养了我们的计算和分析能力。
然后,在课程设计中,我们通过选择适当的材料和零部件,设计了一个具体的机械装置。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考虑了材料的强度、刚度、耐磨性等因素,选择了适当的材料。
在选择零部件时,我们综合考虑了功能要求、成本和可用性等因素,以设计出性能良好且经济实用的装置。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了解了机械装置的制造和装配过程,培养了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机械原理的复杂性,我们在设计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如计算和分析中的误差、装置的调试和性能优化等。
但通过努力和团队合作,我们最终克服了这些问题,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这个过程不仅让我们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也培养了我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对挑战的勇气。
综上所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通过课程设计的学习,我们不仅加深了对机械原理的理解,还培养了我们的设计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这次设计,我们不仅理解了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还学会了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这对我们的未来学习和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们更好地适应机械工程领域的需求和挑战。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小结心得范本_转正小结范本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小结心得范本_转正小结范本一、项目概述本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主题为“机械手设计与制作”,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对机械原理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本次设计中,我们小组共有4名成员,分工合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最终完成了一台功能完善的机械手。
二、设计过程1. 确定设计方案在项目初期,我们小组通过调研和讨论,确定采用气动机械手的设计方案。
考虑到现实生产中的需要,我们不仅要求机械手具备基本的抓取功能,还希望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自动化操作。
我们决定采用气动系统作为动力源,同时结合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实现机械手的智能化控制。
2. 理论分析与计算在确定了设计方案后,我们对机械手的结构和原理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
对于气动系统的选择和设计,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计算和仿真,以确保机械手能够达到设计要求。
我们还进行了材料的选择和强度计算,确保机械手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安全隐患。
3. 制作与调试在理论分析和计算完成后,我们开始了机械手的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工艺要求进行,确保每一个零部件都能够精准地制作出来。
在机械手组装完成后,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试工作,不断优化和改进机械手的性能,以确保其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
4. 结果展示最终,我们成功制作了一台能够实现多角度抓取、旋转和举升的气动机械手。
在展示环节,我们向老师和同学们展示了机械手的各项功能,并进行了现场演示。
大家对我们的设计和制作工艺都表示了肯定和认可。
三、心得体会通过本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重要性。
在项目中,我们不仅需要深入理解机械原理的知识,还需要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实际的产品。
这不仅考验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更深化了我们对机械原理的理解和认识。
在项目中,我还意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专长,只有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才能取得最好的成果。
在小组讨论和合作过程中,我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
机械原理课设总结
机械原理课设总结机械原理课设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对学生的机械原理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了全面的考核和培养。
在这门课程中,我深入学习了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并通过设计和实验来加深对机械原理的理解。
本文将对我在机械原理课设中的学习和体会进行总结。
我学习了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运动和力学性能的基础学科,它涉及到力学、动力学、静力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在课设中,我通过学习教材和参考资料,了解了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如力、力矩、作用力、反作用力等。
同时,我还学习了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如牛顿运动定律、杠杆原理、平衡条件等。
通过这些学习,我对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通过设计和实验来应用机械原理。
在课设中,我进行了一系列的设计和实验,以应用机械原理的知识和方法。
例如,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杠杆平衡装置,通过调节杠杆的长度和质量分布,使得杠杆保持平衡。
通过这个设计,我深入理解了杠杆原理和平衡条件,并掌握了应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另外,我还进行了一些力学实验,如测量物体的质量、力的大小和方向等。
通过这些实验,我进一步巩固了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提高了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我还学习了一些机械原理的应用。
机械原理在工程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机械设计、机械加工、机械控制等。
在课设中,我了解了一些机械原理的应用案例,如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机械结构的优化等。
通过学习这些应用案例,我深刻认识到机械原理在实际工程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并提高了我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机械原理课设是我在机械原理学习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这门课程,我深入学习了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并通过设计和实验来加深对机械原理的理解。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不仅提高了机械原理的理论水平,还培养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机械原理课设给我带来的知识和经验将会对我产生积极的影响。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小结
设计小结这次课程设计,我的题目是麦秸打包机,减速器的设计是蜗轮蜗杆减速器。
课程设计的设计安排根据老师给的进度表,一开始,是先进行机构设计,然后是对传动装置的设计,以及说明书的撰写。
首先,麦秸打包机机构是两种运动的合成,这需要用到大二期间学习的机械原理课上所学过的各种机构来实现的。
为了完成机构的设计,我首先复习了机械原理的课程,并借阅书籍搜集资料,通过资料启发灵感并设计方案,并通过筛选和优化确定最终方案和最终方案的参数。
然后为最终方案的运动分析设计程序,并进行程序的开发和方案的运动分析,接下来对方案进行编程做动画,结果以动画形式输出,完成机构设计任务。
在这次设计任务中,我遇到了许多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不过通过书籍,互联网的帮助和老师的讲解,问题得以解决,最终保证了机构设计任务顺利进行。
在机械原理课上所学的知识是比较理论化的,通过这些理论我了解了一些机构的运动方案与运动轨迹,至于这些构件、这些机构真正要派些什么用场,在我脑中的概念还是挺模糊的,但是在这次为完成课程设计的任务当中,我开始对传授机械原理这门课的真正意义所在有了初步了解。
换句话说,因这次课程设计我把理论与实践运用结合了起来,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二周,是传动装置的的设计。
首先是电动机的选择,属于理论的计算,问题不大。
紧接着是轴的设计。
这次要用到这学期正在学习的《机械设计》的课程,因为之前有做过类似的设计,所以问题不多,不够,也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没考虑到工艺等因素。
经过修改和老师的建议,才解决问题。
接着是减速器的设计了,相比而言,这是难度比较大,需要花很多时间的一个过程。
主要考研了制图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边设计,边计算,边修改,整个装配图渐渐有了雏形,从整体到局部,装配图渐渐充实了。
中间遇到很多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最初的设计不够合理,导致绘图出现问题。
经过老师检查后,开始CAD绘图,这个过程是最持久的。
这学期选修了测绘的院选课,在此基础上cad绘图会少一些压力。
机械原理课设总结
机械原理课设总结
机械原理课程是一门涵盖力学、静力学和动力学等内容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机械系统工作原理和力学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课程中涉及到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和原理,下面我将为您提供机械原理课设的总结。
机械原理课设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静力学:静力学是机械原理的基础,研究物体在静止状态下的受力和力的平衡。
在课设中,您可以详细解释静力学中的力、力矩、力偶等概念,以及平衡条件的应用方法。
2. 动力学:动力学研究物体在运动状态下的力学性质和运动规律。
在课设中,您可以介绍动力学中的质点运动、刚体运动、加速度等概念,并提供相应的数学推导和实际应用案例。
3. 力的分解和合成:力的分解和合成是机械原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分解和合成可以将一个力拆解成多个力或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
您可以解释力的分解和合成的原理和方法,并提供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如斜面上的物体受力分析等。
4. 力的传递和转换:力的传递和转换是机械系统中的重要环节,研究力如何在机械系统中传递和转换。
您可以介绍力的传递和转换的原理和方法,如杠杆原理、齿轮传动等,并提供相应的实际案例和计算方法。
5. 力的平衡和不平衡:力的平衡和不平衡是机械系统中的核心概念,了解力的平衡和不平衡状态对于机械系统的设计和分析至关重要。
您可以解释力的平衡和不平衡的条件,并提供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如平衡力的计算、平衡力的调整等。
以上是对机械原理课设的总结,涵盖了静力学、动力学、力的分解和合成、力的传递和转换以及力的平衡和不平衡等内容。
希望这些解释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出。
机械课程设计总结(汇总5篇)
机械课程设计总结(汇总5篇)机械课程设计总结篇1设计中运用了科学工程计算软件,翻阅了学过的各种关于力学,制图,公差方面的书籍,综合运用了这些知识,感觉提高许多,当然尤其是在计算机软件CAD方面的运用,深切感到计算机辅助设计给设计人员带来的方便,各种设计,计算,制图全套完成。
由于没有经验,第一次做整个设计工作,在设计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错误比如线形,制图规格,零件设计中的微小计算错误等都没有更正,设计说明书的排版也比较混乱等等。
对图层,线形不熟悉甚至就不确定自己画出的线,在出图到图纸上时实际上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对于各种线宽度,没有实际的概念。
再比如标注较混乱,还是因为第一次做整个设计工作,没有经验,不熟悉。
这次设计的目的是掌握机械设计规律,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通过设计计算,绘图以及运用技术标准,规范设计手册等有关设计资料进行全面的机械设计技能训练。
目的已经达到,有许多要求、标准心中虽然明确理解掌握但是要全力,全面的应用在实际中,还有待于提高水平。
虽然它可能不是良好、优秀,但是既然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目的已经达到,那么这次设计做的就是完全合格的。
当然还受软件的熟悉,运用程度的影响,所有这些必须得参加实践,接触实际工程设计中才能提高。
带轮,齿轮,轴,轴承这些关键的设计计算都达到合格。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感到机械设计综合了力学,公差,材料,制图等学科的知识,要好了这些功课,才能做好机械设计。
机械课程设计总结篇2经过紧张而辛苦的四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看着自己的设计。
即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自己的设计终于完成啦,担忧的是自己的设计存在很多的不足。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
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的课程设计题目是:设计胶带输送机的传动装置工作年限是xx;工作环境多飞尘;滚筒圆周力F是1500牛;带速v是1.6米每秒;滚筒直径D是250毫米;滚筒长度L是600毫米;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貌分为了8个阶段:1、设计准备工作2、总体设计3、传动件的设计计算4、装配图草图的绘制5、装配图的绘制6、零件工作图的绘制7、编写设计说明书8、答辩在前几周的计算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大的麻烦,首先是在电机的选择过程中,在把一些该算的数据算完后,在选择什么电机类型时不知道该怎么选择,虽然课本后面附带有表格及各种电机的一些参数我还是选错了,不得不重新选择。
课程设计小结机械原理
课程设计小结机械原理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如力、运动、能量等,并能够准确运用相关术语表达。
2. 使学生了解并描述常见机械装置的工作原理,如杠杆、滑轮、齿轮等。
3. 引导学生理解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能绘制简单的力的分解图。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设计简单的机械装置。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等方法探究机械原理,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观点,共同完成机械原理相关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机械原理的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机械原理,认识到学习机械原理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初中物理课程,旨在通过讲解机械原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生特点分析:初中生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和思考,但抽象思维能力有限,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讲授、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大纲:a. 引言:介绍机械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b. 知识点讲解:包括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运动与力的关系等。
c.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了解常见机械装置的工作原理。
2.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a. 力的概念与力的作用效果(第1课时):包括力的定义、分类、测量及力的作用效果。
b. 运动与力的关系(第2课时):介绍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惯性的概念。
c. 常见机械装置的工作原理(第3-4课时):讲解杠杆、滑轮、齿轮等机械装置的原理和应用。
3. 教材章节及内容:a. 《物理》第十一章第1节:力的概念与测量。
机械原理课设总结
机械原理课设总结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了解和掌握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和力学原理。
在本次机械原理课设中,我选择了一个关于四杆机构的设计和分析的课题,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我对机械原理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在实践中掌握了一些设计和分析的方法。
在这个课设中,我首先对四杆机构的基本结构和运动特性进行了学习。
四杆机构是由四个连杆组成的机械系统,其中有一个固定连杆,其他三个连杆可以相对运动。
通过对四杆机构的运动规律进行分析,我了解到不同的连杆比例和连杆长度会对机构的运动轨迹和速度产生影响。
接着,在设计四杆机构的过程中,我运用了机械原理中的运动分析方法。
首先,我确定了机构的输入和输出要求,即输入连杆的运动规律和输出连杆的运动规律。
然后,我使用运动分析方法,通过绘制连杆的运动图和速度图,来确定各个连杆的长度和运动角度。
通过不断的优化和调整,我成功地设计出了满足要求的四杆机构。
在设计完成后,我对四杆机构进行了力学分析。
通过运用牛顿定律和力的平衡条件,我计算了各个连杆上的受力情况。
通过力学分析,我得出了机构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受力情况,并对设计进行了优化。
通过力学分析,我不仅了解了机械系统的受力情况,还对机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进行了评估。
除了理论分析,我还进行了实际制作和测试。
通过使用CAD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并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出了实物模型。
通过实际测试,我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并对模型的运动性能进行了评估。
通过实际制作和测试,我不仅巩固了机械原理的理论知识,还掌握了实际应用的技能。
通过这次机械原理的课设,我不仅学到了机械原理的理论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设计和分析能力。
通过对四杆机构的设计和分析,我深入理解了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和力学原理,并且在实践中掌握了一些设计和分析的方法。
这次课设不仅加深了我对机械原理的理解,还提高了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机械原理课设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深入理解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和力学原理。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与评价学习总结5篇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与评价学习总结5篇第1篇示例: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与评价学习总结一、引言机械原理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是培养学生机械设计与制造能力的基础。
本学期我在学校修读了机械原理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认识到机械原理对于我将来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篇文章,我将对机械原理课程进行设计与评价学习总结。
1. 教学目标设计在机械原理课程的设计中,教学目标的设定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教学目标主要包括:让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些教学目标的设计,能够有效地指导教师的教学过程,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课程内容设计机械原理课程的内容设计要符合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实际工程应用的需求。
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中,要突出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特点,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原理和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
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在我所学的机械原理课程中,课程内容设计较为全面,不仅包括了静力学、动力学、振动学等基本内容,还涉及了机械设计、传动装置、机械结构等实际应用领域,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教学方法的设计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在机械原理课程的设计中,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教学、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可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我的机械原理课程中,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氛围活跃,学习效果显著。
1. 能力评价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主要通过考试、作业、实验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这些评价方式能够全面地衡量学生在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并对学生的学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 效果评价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上。
一个好的课程应该能够激发学生对机械原理的兴趣,促进学生对相关专业领域的深入学习。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目录一.设计题目 (1)1.1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 (1)1.2课程设计内容与基本要求 (1)1.3机构简介 (4)1.4参考数据 (5)1.5设计要求 (5)二.设计方案比较 (6)2.1设计方案一 (6)2.2设计方案二 (7)2.3设计方案三 (8)2.4最终设计方案 (9)三.速度,加速度多边形计算与分析 (10)3.1速度、加速度多边形计算与分析 (10)四.虚拟样机实体建模与仿真 (13)4.1ADAMS的样机建模 (13)五.虚拟样机仿真结果分析 (14)5.1滑块水平位移仿真曲线 (14)5.2滑块水平运动速度仿真曲线 (14)5.3滑块水平运动加速度仿真曲线 (15)5.4带刮片摆杆角速度仿真曲线(一) (15)5.5带刮片摆杆角速度仿真曲线(二) (15)六.课程设计总结 (16)6.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总结 (16)6.2设计过程 (17)6.3设计展望 (17)6.4参考文献 (18)6.5心得体会....................................................... (18)一.题目:汽车风窗刮水器1.1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下雨的时候,大车小车前档风玻璃上的雨刮器就会齐齐动作,两只雨刮片以固定的转轴柱为中心作摆动,将前档风玻璃的雨水刮去,还司机一个有效的视野。
雨刮器看似简单,实际上构造并不简单。
雨刮器总成含有电动机、减速器、四连杆机构、刮水臂心轴、刮水片总成等。
当司机按下雨刮器的开关时,电动机启动,电动机的转速经过蜗轮蜗杆的减速增扭作用驱动摆臂,摆臂带动四连杆机构,四连杆机构带动安装在前围板上的转轴左右摆动,最后由转轴带动雨刮片刮扫挡风玻璃。
生活中我们发现,雨下得很大时使用雨刷感觉不错,可是当下小雨启动雨刷时,就会发现雨刷会在玻璃面上留下擦拭不均的痕迹;还有,有的时候会卡在玻璃上造成视线不良。
这种情况表明雨刷已硬化。
若排除此故障,应先了解一下雨刷的工作原理。
机械原理牛头刨床课程设计总结
机械原理牛头刨床课程设计总结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总结:牛头刨床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我选择了牛头刨床作为设计对象。
牛头刨床是一种传统的木工加工工具,用于平整、修整和表面加工木材。
以下是我对该课程设计的总结:1. 目标设定:在设计之初,我确定了设计的目标,包括实现牛头刨床刨削木材的基本功能、提高运行效率、确保操作安全,并考虑到结构合理性和使用便捷性。
2. 设计步骤:我按照设计流程进行了系统的设计。
首先,分析了牛头刨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研究了必要的机械原理知识。
然后,进行了设计参数的选择和计算,包括电机功率、传动装置、刀具转速等。
接下来,进行了牛头刨床的机构设计,包括床身、导轨系统、转动机构等。
最后,完成了整体布局和零部件的详细设计,并绘制了相应的制图和工程图纸。
3. 材料选择:在设计中,我选择了适用于牛头刨床的耐磨、高强度材料,例如优质钢材和工程塑料。
这些材料既能满足牛头刨床的使用要求,又能提高其耐用性和稳定性。
4. 功能优化:在设计的过程中,我注重优化牛头刨床的功能。
例如,采用可调节的工作台设计,使其适应不同尺寸的木材加工;添加安全装置,如紧急停机按钮和防护罩,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考虑电机的启动和停止控制,提高刨削过程的精确性和稳定性等。
5. 制造和装配:最后,我将设计方案转化为实际的制造和装配过程。
根据设计图纸,选择合适的工具和设备进行材料加工、零部件制造和装配。
在制造和装配过程中,我注重工艺的选择和工序的安排,以确保牛头刨床的质量和性能。
通过这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我深入了解了牛头刨床的工作原理和结构设计,提高了机械设计的能力,学会了运用机械原理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机械原理、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功能优化和制造工艺等。
这对我的专业发展和将来的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总结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总结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机械原理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机械原理和概念,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机械问题的能力。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包括力学、动力学、材料力学等方面的知识。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机械原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的机械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机械原理,使学生对机械工程领域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力学、动力学、材料力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机械元件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包括轴承、齿轮、传动带等常见机械元件的原理和应用。
3.机械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包括机构分析、动力分析、强度计算等方面的方法。
4.机械设计的实例和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的机械设计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机械原理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的教学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的机械设计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机械原理知识。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机械元件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机械原理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参考书籍,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实验设备:准备适当的实验设备和学生实验材料,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和条件。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小结心得范本_转正小结范本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小结心得范本_转正小结范本
在这次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我们小组选择了设计一个抽水联接机构。
我作为小组
的负责人,主要负责以下三个方面:
1. 制定项目计划和时间表,统筹协调小组的工作。
2. 负责抽水联接机构的整体结构设计和材料选取。
3. 指导小组成员,监督和协助进行各个环节的实验和测试。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使用多种机械工具和软件(如AutoCAD和SolidWorks等)进行了结构设计和力学分析。
通过实验和计算分析,我们确定了联接机构的结构形式和材料,
使它能够承受一定的重量和力量。
通过精确的结构设计和力学分析,我们的抽水联接机构
顺利完成了各项测试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小组学习到了很多机械原理课程中的知识,如轴的选择、齿轮的
设计和计算等。
同时,我们也锻炼了团队合作和沟通的技能,在实验和测试过程中相互支
持和协作,最终完成了项目。
此外,这个课程设计项目也让我更加了解到了机械原理的重要性。
机械原理是机械工
程领域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是机械工程师在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
只有通过深入
掌握机械原理,才能更好的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总结起来,通过这个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项目,我不仅加深了对机械原理的理解,同时
也锻炼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这个项目让我更加熟悉机械工程师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对未来的职业发展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规划和思考。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小结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小结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小结3篇光阴似箭,岁月无痕,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想必大家都有了很深的感触吧,让我们一起来写一份小结吧。
那么写小结真的很难吗?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小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小结1这次课程设计,由于理论知识的不足,再加上平时没有什么设计经验,一开始的时候有些手忙脚乱,不知从何入手。
在老师的谆谆教导,和同学们的热情帮助下,使我找到了信心。
现在想想其实课程设计当中的每一天都是很累的,其实正向老师说得一样,机械设计的课程设计没有那么简单,你想copy或者你想自己胡乱蒙两个数据上去来骗骗老师都不行,因为你的每一个数据都要从机械设计书上或者机械设计手册上找到出处。
虽然种种困难我都已经克服,但是还是难免我有些疏忽和遗漏的地方。
完美总是可望而不可求的,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才是最重要的。
抱着这个心理我一步步走了过来,最终完成了我的任务。
五天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实践的过程中学到了一些除技能以外的其他东西,领略到了别人在处理专业技能问题时显示出的优秀品质,更深切的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相互协调合作的机制,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产生了良性的变化.在社会这样一个大群体里面,沟通自然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如何协调彼此的关系值得我们去深思和体会.在实习设计当中依靠与被依靠对我的触及很大,有些人很有责任感,把这样一种事情当成是自己的重要任务,并为之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不断的思考自己所遇到的问题.而有些人则不以为然,总觉得自己的弱势…..其实在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也是很多的,当我们面对很多问题的时候所采取的具体行动也是不同的,这当然也会影响我们的结果.很多时候问题的出现所期待我们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心态,而不是看我们过去的能力到底有多强,那是一种态度的端正和目的的明确,只有这样把自己身置于具体的问题之中,我们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在这种相互协调合作的过程中,口角的斗争在所难免,关键是我们如何的处理遇到的分歧,而不是一味的`计较和埋怨.这不仅仅是在类似于这样的协调当中,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需要我们有这样的处理能力,面对分歧大家要消除误解,相互理解,增进了解,达到谅解…..也许很多问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关键还是看我们的心态,那种处理和解决分歧的心态,因为毕竟我们的出发点都是很好的课程设计也是一种学习同事优秀品质的过程,比如我组的纪超同学,人家的确有种耐得住寂寞的心态.确实他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多傲人的成绩,但是我所赞赏的还是他追求的过程,当遇到问题的时候,那种斟酌的态度就值得我们每一位学习,人家是在用心造就自己的任务,而且孜孜不倦,追求卓越.我们过去有位老师说得好,有有些事情的产生只是有原因的,别人能在诸如学习上取得了不一般的成绩,那绝对不是侥幸或者巧合,那是自己付出劳动的成果的彰显,那是自己辛苦过程的体现.这种不断上进,认真一致的心态也必将导致一个人在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做的很完美,有位那种追求的锲而不舍的过程是相同的,这就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它将指引着一个人意气风发,更好走好自己的每一步.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戒骄戒躁,态度端正,虚心认真….要永远的记住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在没有做课程设计以前觉得课程设计只是对之前所学知识的单纯总结,但是通过这次做课程设计发现自己的看法有点太片面。
机械原理项目教学结题报告
机械原理项目教学报告连杆式定点灌溉装置组长:曲俊生组员:郭炜孟鸿飞指导教师:姚燕安2015年6月目录一.项目课题 (2)二.项目功能及原理 (2)2.1平面四杆机构概述 (2)2.2平面四杆原理及示意图 (2)三.项目机构选型 (3)四.机构设计及运动分析 (4)4.1.1行走部车体设计 (5)4.1.2连接齿轮 (9)4.2.1曲柄滑块的设计 (7)4.2.2曲柄滑块的运动学特性 (9)4.2.3核对曲柄滑块的运动学特性 (15)4.3整体仿真 (16)五.结语 (17)一.项目课题节水灌溉设备是指具有节水功能用于灌溉的机械设备的统称。
其种类主要有喷灌式、微灌式、全塑节水灌溉系统(又包括:软管三通阀,低压出地阀,半固定式喷灌与移动式)。
农业作为国家的经济命脉和用水大户,长期以来,由于思想意识、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一直沿用传统落后的大水漫灌方式,极大地浪费了人力及物力资源。
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逐渐推广节水灌溉设备以及成为现代社会,农业的一个主流。
现阶段国内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无法实施对播种、浇水、施肥的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播种时费时费力耗费劳动力成本,多采用人工劳作的方式,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进程,大庄园、大农场必将成为未来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
我们的连杆式定点灌溉装置即是基于此而产生的自动化设备。
任务要求:设计定点灌溉装置,实现对农作物的定点灌溉功能。
并绘制相关机构简图,实现在Adams软件上的仿真,导出相关参数。
二.功能及原理2.1平面四杆机构概述平面四杆机构是由四个刚性构件用低副链接组成的,各个运动构件均在同一平面内运动的机构。
基本形式有铰链四杆机构、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滑块机构。
演变形式有曲柄滑块机构、偏心轮机构、曲柄导轨机构等。
2.2平面四杆机构原理及示意图定理:杆长之和条件:平面四杆机构的最短杆和最长杆的长度之和小于或者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
在铰链四杆机构中,如果某个转动副能够成为周转副,则它所连接的两个构件中,必有一个为最短杆,并且四个构件的长度关系满足杆长之和条件。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小结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小结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我对机械原理的各种原理、分析方法和应用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不仅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还锻炼了动手实践的能力。
通过本文,我将对我所完成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进行总结。
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先是通过查阅资料和参考教材,了解了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然后,根据老师的要求和我自己的兴趣,确定了课程设计的主题和内容。
接下来,我开始进行具体的设计和实施。
第一篇《杠杆原理的应用》的课程设计中,我选取了杠杆原理,设计了一款简易的杠杆机构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杠杆原理在真实世界中的应用。
通过这个设计,我对杠杆原理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第二篇《曲柄连杆机构的设计与分析》的课程设计中,我选取了曲柄连杆机构,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绘制了曲柄连杆机构的工程图,并通过力学分析和动态模拟,研究了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规律和机械特性。
通过这个设计,我熟悉了曲柄连杆机构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第三篇《齿轮传动系统的设计与分析》的课程设计中,我选取了齿轮传动系统,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绘制了齿轮传动系统的工程图,并通过强度分析和动态模拟,研究了齿轮传动系统的传动效率和承载能力。
通过这个设计,我了解了齿轮传动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第四篇《减速机的设计与分析》的课程设计中,我选取了减速机,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绘制了减速机的工程图,并通过力学分析和动态模拟,研究了减速机的性能和能效。
通过这个设计,我掌握了减速机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第五篇《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与分析》的课程设计中,我选取了液压传动系统,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绘制了液压传动系统的工程图,并通过液压力学分析和动态模拟,研究了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通过这个设计,我了解了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第六篇《气动传动系统的设计与分析》的课程设计中,我选取了气动传动系统,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绘制了气动传动系统的工程图,并通过气动力学分析和动态模拟,研究了气动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2024年机械课程设计总结范例(2篇)
2024年机械课程设计总结范例一、引言机械课程设计是机械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对机械原理和设计方法的学习和实践,培养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对2024年机械课程设计进行总结,分析了设计任务、学生表现、问题和改进等方面的情况,并提出未来改进的方向。
二、设计任务2024年机械课程设计的任务是设计一台具有特定功能的自动化机械设备。
该设备需要实现自动开启和关闭,并能够按照预设程序完成指定的操作。
设计任务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原理、电气控制和编程等知识,实现自动化控制。
三、学生表现大多数学生在设计任务中表现出较好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他们能够熟练运用机械原理和电气控制知识,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机械设备。
部分学生还展现出较强的创新能力,提出了一些改进和优化的设计方案。
四、问题与改进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部分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技术难题,对液压控制和编程不够熟悉,影响了设计的进展。
其次,部分设计方案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机械结构的设计中存在一些刚度和稳定性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此外,评价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评估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
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首先,提前设置一些液压控制和编程相关的实验环节,加强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在设计任务中增加一些与机械结构刚度和稳定性相关的要求,鼓励学生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
此外,可以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包括对设计方案的评估和对创新思维的评价,以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未来的改进方向机械课程设计是培养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进一步提高设计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实施。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真实的工程项目,使学生能够接触和解决真实的工程问题,提高他们的设计能力和实践经验。
其次,建立有效的学习和交流平台。
可以设立机械设计学习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交流,分享设计经验和技巧,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网球发球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班级: 05020604
小组成员: 吴军(061201)
周少丰(061209)
毛海龙(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一、设计背景简介: (3)
二、初始设想方案简介 (3)
类牛头刨床机构。
(3)
三、最终选择方案简介: (4)
四、功能的实现 (4)
五、送球部分相关参数的计算与选定 (6)
(一)机构尺寸的计算 (6)
(二)参数确定过程及考虑因素 (7)
六、出球部分相关计算与参数选定 (8)
1、相关计算 (8)
2、电动机转速的确定 (8)
3、选取相关参数 (9)
七、设计项目总结 (9)
八、参考文献 (10)
附录:组内成员及完成的相关任务和上交文件清单 (10)
一、设计背景简介:
起源于法国的网球现在成为了全世界最流行的球类运动之一,深受户外运动人士的喜爱。
但事实上,作为一个对抗性的运动,当你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或许也只能徒唤奈何了,而我们的这个网球发球机的设想,便是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而产生的。
尽管可能无法获得如同与人对抗时的乐趣,但对于技术的提高与自身的锻炼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二、最初设想方案简介。
类牛头刨床机构:
原理:主要采用的是牛头刨床的急回原理,因为急回现象存在着较大的瞬时速度,在击球的同时使球获得大的动能,从而实现抛球。
优点:该机构可以实现送球与抛球的协调统一,由于采用的是牛头刨床的急回原理,故结构可以稍微小一些。
缺点:由于是连杆机构,所以运动速度不可能过大,因此,球的抛射
距离不会很远。
三、最终选择方案简介:
具体的运动情况请点击参看三维运动动画。
原理:主要靠得是两个高速反方向旋转的轮把球挤压并抛射出去。
优点:机构体积相对来说比较小,机构平稳性比较好。
可以实现抛球与送球的协调统一。
缺点:球的抛出速度计算比较复杂,只能采用经验公式来粗略计算。
四、功能的实现
1.其中将上面皮带轮做成圆锥形,如图:
这样皮带在转动过程中将沿着圆锥体左右运动,也就可以起到改变上面大皮带轮转速的作用。
由于上面皮带轮速度可变,因此上下轮的速度有如下关系:
即:上轮速度小于下轮速度,上下轮速度相同,上轮速度大于下轮速
度
因此也就分别实现了上旋球,平击球,下旋球。
2.通过调整基座上可调支架的长度,并用销钉将其夹紧可以起到调节
发球机整体高度的目的。
3.利用上面一个偏心轮的运动,可以将球有规律的发出,并且通过改
变偏心轮的转速可以调整发球的间隔。
4.利用偏心轮的运动以及齿轮与齿条机构实现发球机在一定角度内
的转动,以此实现发球角度的自动改变。
如图:
综上,发球机最终的简图为:
五.送球部分相关参数的计算与选定
1.机构尺寸的计算
( 齿轮连杆等效图)
1、偏心轮及相关尺寸
两个偏心轮采用相同的尺寸:偏心轮:直径20cm,偏心到圆心的距离5cm,长杆L=20cm ,短杆L=5cm。
2、齿轮及齿条尺寸
齿轮分度圆直径为20cm,齿条长度为7cm
3、滑块尺寸
75×68×68
4、大轮及皮带轮的尺寸
两个大轮大小为30cm,两个大轮之间距离为65mm
下面及右边的两个皮带轮直径为20cm,圆锥形的上皮带轮大径为21cm,小径为19cm
2.参数确定过程及考虑因素
1、由球的直径(正常状态下约为65.41- 68.58mm),确定筒的截面为69×69,留出适当空间方便下球。
2、确定滑块宽、高为68×68。
3、滑块长度也可由送球的通道长度确定了,为了保证送球平稳,准确,特取75,比68稍大,利于滑块的滑进,不易卡住!且与连杆的铰接点并不在中间位置,这是防止齿轮打到滑块!
4、连杆长度及偏心轮尺寸的确定。
滑块长度为75,综合考虑,尤其考虑实际情况,取长杆L=20cm,短杆L=5cm,直径20cm,偏心到圆心的距离5cm。
5、为了使网球发出时平稳有力,则大皮带轮的直径应远大于网球直径,且间距略小于网球直径。
因此取大轮的直径为30cm,间距为65mm
6.为了提高传动效率,并实现球的旋转,取圆柱皮带轮直径20cm,圆锥皮带轮直径在19cm-21cm之间。
7. 下面一个偏心轮需要带动齿轮齿条机构运动,因此需要计算齿轮及齿条的尺寸。
经过计算得发球机需要转过的角度为21度,取齿轮分度圆直径为20cm,则齿条长度最小为3.66cm,考虑实际情况,取齿条长度为7cm
六、出球部分相关计算与参数选定
1、相关计算:
网球发球装置的放置高度约为1.25m
出球点距离网高点的垂直高度h=0.336m
将速度分解为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
竖直方向:
2
1221**2
0.336,0.914t 0.262,0.243H g t H m H m s t s
=====1由于其中,解得:
水平方向:
11*5.5t 0.243v L v t
L m s ===由于 其中 ,解得:=22.63m/s
即时速81.5km/h
因此发球机距离球网的距离为:22*22.63*0.262 5.9L v t m === 2.电动机转速的确定:
上下轮的速度有如下关系:
不管哪种情况下,网球的速度都可以认为等于上下轮速度的平均值,但由于上下轮之间的速度差异极小,因此可以近似认为网球的速度等于下轮的速度。
又由于网球速度为22.63m/s,所以下轮的速度为22.63m/s.由大皮带轮的直径为30cm ,解得皮带轮转速为1450r/min.
3、选取相关参数
轮速:1450r/min
传动比为1:
1
电动机功率:7.5kw
七、设计项目总结
刚刚开始设计的时候,坦白的说真的不知道从何下手。
尽管老师给我们讲过相关的知识,但是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一开始我们整个小组真的有一种无处下手的感觉。
经过对于课程设计教材上的一些设计实例的研究,我们渐渐确定了设计的方向,但是由于考虑到大小等多种因素,我们先期的多个设计方案都被否决了。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都为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案而苦苦思考,小组在一起开了很多次会,最终确定了最后的方案。
之后的工作基本就按部就班了,大家基本都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了自己的任务,然后我将大家完成的任务做了整理和修改。
制作了三维演示动画,当然制作过程也经历了不少的挫折,尽管最后的结果不是特别理想,但是我们已经尽了我们的最大努力了。
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很多挫折,但最终还是完成了预订的设计任务,在最后总结一下整个过程中的经验,并对整个设计的不足进行总结。
经验:1、在设计中要早作计划,要进行充分的讨论,论证
2、整个组内既要注意分工,也要注意进行必要的交流。
3、随机应变,对于预料之外的变化要妥善处理。
不足:由于方案本身的限制,使得很多的参数都是通过估算决定的,这尽管有一定的根据,但是缺乏实践的验证。
缺乏具体实验的
验证,这是本次设计最大的不足。
最后,我们要感谢葛文杰老师对我们的指导。
同时,还要感谢小组其它组员的配合与协作及班级其他同学的帮助。
八、参考文献:
1、机械原理(第七版)孙桓陈作模葛文杰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机械原理与设计课程设计王三民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附录1:组内成员及完成的相关任务
吴军原理的主要设计、制作演示FLASH动画、3D动画,以及主要的计算过程
周少丰参与设计,运动简图绘制
毛海龙参与设计、语言描述及文档组编
附录2:上交文件清单
报告书:WORD版
三维演示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