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上的唐代边塞诗
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古诗
![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c4a46e7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6e.png)
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古诗
古代丝绸之路的古诗众多,以下列举一些代表性的作品:
1.“凉州词”(唐·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中国与西域地区甚至中亚欧洲的丝绸贸易情况,形象地展现了丝绸之路上商队的繁忙景象。
2.“西极天马歌”(汉武帝):“天马徕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
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
”此诗透露出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西域中亚一带所产的良马就作为贡品和商品进入中国,反映了丝绸之路上的马匹贸易。
3.“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描绘了将士们在丝绸之路上保卫边疆、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同时也展现了边疆地区的艰苦环境。
4.“军城早秋”(唐·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此诗同样表现了将士们在丝绸之路上的战斗生活,展现了他们的英勇无畏和保家卫国的决心。
这些古诗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商贸活动、军事战争以及人们的生活情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和文化资料。
有关古诗中的丝绸之路
![有关古诗中的丝绸之路](https://img.taocdn.com/s3/m/fd3c19c2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57.png)
有关古诗中的丝绸之路有关古诗中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相信大家在读书的时候已经了解过了吧,那么关于古诗中的丝绸之路大家有多少了解呢?下面为大家提供古诗中的丝绸之路,供参考。
唐朝大诗人李白则有诗描写了丝绸路上的恶劣天气:“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出塞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①山。
羌笛②何须怨杨柳③,春风不度玉门关④。
注释:①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②羌笛:西代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
③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
④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评析:这首诗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
诗的首句,写汹涌澎湃的黄河,发源于云端,突出其源远流长,展示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
次句写凉州城的戍边堡垒,地处险要,境界孤危。
“一片”是唐诗常用词,通常与“孤”相连用(如“一片孤云”、“孤帆一片”等等),这里即“一座”的意思。
三句递转,写所闻。
羌笛奏着《折杨柳》的曲调,勾起征夫离愁。
唐时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而见杨柳而生愁,甚至听《折杨柳》歌而生怨。
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无法折柳寄情,听曲更生怨恨:“天寒地冻”、“征战无期”、“归家无望”。
然而,“怨”也罢,愁也罢,都是枉然,因而作“何须怨”。
这种宽解语,着实委婉,深沉含蓄,耐人寻味,不愧为边塞诗的绝唱。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①折,胡天②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臵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③,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①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
②胡天:指西域的气候。
③辕门:古代军营前以两车之辕相向交接,成一半圆形门,后遂称营门为辕门。
评析:这是咏边地雪景,寄寓送别之情的诗作,全诗句句咏雪,勾出天山奇寒。
有关丝绸之路的古诗
![有关丝绸之路的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030f0ae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78.png)
有关丝绸之路的古诗1.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就像我想象自己骑着骏马在丝绸之路上奔腾,那是多么豪迈呀!比如张骞不就是这样勇敢地前行,探索未知吗?2.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哎呀,这玉门关在古诗里显得好孤独呀,就如同那些在丝绸之路上坚守的人们,他们难道不伟大吗?就像班超呀!3.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在丝绸之路上,有多少这样的壮烈场景啊,这和现在我们勇敢追求梦想不是很像吗?4.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古代的将士们为了丝绸之路的安宁付出了巨大牺牲,这和现在为了和平努力的人们难道不一样吗?就好像那些维护边疆稳定的战士们!5.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是多么坚定的决心呀,就像我们为了自己的目标绝不放弃一样,丝绸之路上的人们不也是这样吗?6.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这种漂泊感,不正是丝绸之路上行者们的感受吗?我们在生活中不也常常有这样的体验吗?7.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丝绸之路上的风景有时也是这般萧瑟吧,但这也有别样的美啊,不是吗?8.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在丝绸之路上的人们,也会这样思念家乡吧,这多让人感慨呀,和我们远离家乡时的心情多么相似!9.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那万里之外的愁绪,就如同丝绸之路上的故事一样悠长,让人回味,不是吗?10.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这丝绸之路上也曾有过这样壮观的场面吧,和我们集体为了一个目标奋斗时很像呀!我觉得丝绸之路的古诗真的是非常有魅力,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的风情和人们的情感,也让我们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王维丝绸之路诗歌创作
![王维丝绸之路诗歌创作](https://img.taocdn.com/s3/m/0287fd10b14e852459fb571f.png)
王维丝绸之路诗歌创作作者:张淳来源:《文教资料》2020年第21期摘; ;要:王维既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又是当时丝绸之路上一位重要的丝路诗人。
其凉州之旅,共创作丝路作品十一首。
所展示的,既有丝路沿线壮阔的西域自然风景,又有边塞风俗民情,还有诗人难舍的离别之情等。
这是边塞诗歌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益于开创盛唐边塞诗盛世。
关键词:王维; ;丝绸之路; ;诗歌盛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古丝绸之路繁荣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
此时的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中国沟通亚、欧、非经济贸易的重要通道,而且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盛唐时期不少文人在丝绸之路上留下了许多反映丝绸之路沿线风俗民情为主的诗歌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以表现异域独特自然风光为主,而且以当时丝路背景下异域的风土景物、民风民俗为主要内容,可以说中国唐代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经济沟通的重要纽带,更是一条诗歌发展的诗路。
盛唐时期的诗坛出现了许多吟咏、描绘丝路的诗歌作品,诗人们借丝绸之路或“抒情”或“言志”,王维就是代表诗人之一。
他不仅是盛唐时期一位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更是当时丝绸之路诗歌创作领域的重要诗人,至今他“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吟诵还回响在历代无数人的心中。
一、王维及其诗歌简介王维(701—761,一说699—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永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
王维之父王处廉,任过汾州司马,迁家于河东浦州,在王维年幼时去世,王维的诗歌中并没有提及他,史料中也没有他的生平记载。
王维之母博陵崔氏,出生于世家大族,喜佛经,据王维《请施庄为寺表》记载:“臣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
褐衣蔬食,持戒安禅。
乐住山林,志求寂静。
”可见王维之母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对王维的影响较大。
河东王氏在当时算是名门望族,王维家中兄弟四人,其排行老大,其弟中名气较大为王缙,字夏卿,官至宰相。
王维的一生际遇复杂,他的诗集可以说是他一生活动和思想变化的最好写照。
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古诗
![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1d55bf5a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1d.png)
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古诗以下是关于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古诗:1. 《七绝·重走丝绸之路》
壮志西行追古踪,孤烟大漠夕阳中。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
2. 《七律·慢步丝绸路》
小雨泥淋釉伞轻,天宫着意雨霏晴。
寻遗塞外昭君怨,顿起凝愁悯泪倾。
但使边关磐若石,丝绸古道漾箫笙。
如今落雁尘埃远,不尽天山万古情。
3. 《七绝·丝绸之路》
荒滩大漠鬼难行,鹏鸟欲飞终未能。
但见巨龙呼啸过,丝霞万匹映天红。
4. 唐元稹《西凉伎》
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柘稠。
葡萄酒熟恣行乐,红艳青旗朱粉楼。
5. 唐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6. 诗圣杜甫《秦州杂诗》
降虏兼千帐,居人有万家。
羌女轻烽燧,胡儿制骆驼。
丝绸之路与唐代边塞诗
![丝绸之路与唐代边塞诗](https://img.taocdn.com/s3/m/a941d4cf9ec3d5bbfd0a7448.png)
其一 , 印度佛 教史 的发展 。 着 印度 国内 婆罗 门教 与 随
佛 教 论 战 以及佛 教 的败 退 , 教在 印 度 随 即衰 落 , 影 响 佛 其 自然 也就 衰减 。因此 。 一方 面佛教 信仰 者 转而 追求 向外 的
关 系 可谓 牵一 发 而 动全 身 。 因此 , 大凡 强 盛 的王 朝 。 不 安 西 、 庭 两 节 度驻 西 域 , 西 、 无 北 河 陇右 两 节 度 使 分 驻 鄯 州 视 河 西为 伸 向西 域 的臂 膀 而锐 意 经 营 。而 河西 至 西 域 一 线 到 唐 代 亦进 入 繁 盛 期 , 数 唐 代 文人 或游 边 、 入 幕 、 无 或 和凉 州 , 以隔断羌 胡 , 方节 度使 驻灵 州 , 为 策应 。可 以 朔 遥 说 陇山 以西 地 区集结 了全 国 最雄 厚 的兵 力 。正 如陈 寅 恪
或 奉使 , 进在 古 老 的丝 绸之 路 上 , 行 写下 了壮丽 多 姿 的边 先 生 所指 出的 “ 唐 承袭 宇 文泰 ‘ 中本 位 政 策 ’全 国重 李 关 ,
塞 诗 , 成 了盛唐 之 音最 华丽 的乐 章 。 构
一
心本 在西 北一 隅 ” ① 为全 国的战 略重 心 . 过长期 的经 。 作 经 营 与 开发 , 天 宝末 , 至 陇右 至 西 域 一 带 渐 为 富 庶 , 马 光 司
21 第 2 02年 O期 总 第 27期 3
鱼 绸立 谚
THE I S LK R0AD
丝 绸 之路 文 化 与 中华 民族
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专辑 I
丝绸之路与唐代边塞诗
唐 帅 魏 景 波
( 北京 工业 大学 耿 丹 学院 , 北京 1 0 2 ; 0 0 2 陕西师 范大 学 文 学院 , 陕西 西安 山. 1许 梵剧 体 例 及 其在 汉 剧 上 的点 点 滴滴 [ . 国戏 剧 起 A] 中 源 [ ] 京 : 识 出版社 ,9 0 8 . C. 北 知 1 9 :9 [ ] 苹芳 . 国境 内的 丝绸之 路 [ ] 明 ,0 7 ( ) 1 - 3 2徐 中 J. 文 2 0 ,1 : 1 . 0 [] 3 刘朝 华. 梨 陀娑 在 中 国 [ . 典 与华 章 [ ] 川 : 夏人 民 迦 A] 梵 C. 银 宁
15首边塞诗
![15首边塞诗](https://img.taocdn.com/s3/m/a55b1183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b1.png)
15首边塞诗1、《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塞下曲》唐·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4、《古从军行》唐·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5、《从军行·其四》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6、《关山月》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7、《陇西行》唐·王维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
8、《碛中作》唐·岑参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9、《燕歌行》唐·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枞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10、《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唐代关于丝绸之路的诗句
![唐代关于丝绸之路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e5d51815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19.png)
唐代关于丝绸之路的诗句1、《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2、《从军行七首(其四)》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
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3、《出塞(其一)》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4、《观猎》唐·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译文:角弓上的箭迎着强风射了出去,将军在渭城狩猎。
野草再枯,也躲不过猎鹰的眼睛,雪融化了,马也奔驰得很快。
转眼间已经到了新丰市,驻马时,已经回到细柳营。
凯旋时回头望向射落大雕的地方,千里无垠,暮云笼罩,原野上静悄悄的。
5、《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6、《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有关描写丝绸之路的诗句
![有关描写丝绸之路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19053d48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06.png)
有关描写丝绸之路的诗句有关描写丝绸之路的诗句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诗句吧,诗句是组成诗词的`、高度凝练的句子。
你知道什么样的诗句才能称之为经典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关描写丝绸之路的诗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描写丝绸之路的诗句1(第一首)几多瀚漠盖平湖,巨手一挥描彩图。
东结相邻先得月,西联宇外已倾珠。
苍茫沃野香犹在,漫道雄关影不孤。
更惜九州应有寄,烟波深处辟新途。
(第二首)古城西去至邠州,大佛寺前尘土忧。
驼马声传玉门渡,汉唐之国到胡洲。
泾河道口埋尸骨,想走凉州裹锦裘。
瀚海愁云千里远,天山脚下马当舟。
(第三首)阳关西出鸟犹愁,万里黄沙汉使游。
望断雪山峰外月,荡摇戈壁漠中舟。
云飞丝路飘花雨,风动驼铃运锦绸。
古道寂寥今尚在,鸣沙山上梦悠悠。
(第四首)古道蜿蜒耀慧光,释家经义已弘扬。
唐僧万苦精诚至,罗什千辛法理彰。
石窟巍峨禅寺静,梵音悠远画廊长。
众生平等苍生愿,唯企人间无肃霜!(第五首)几多翰漠盖平湖,巨手一挥描彩图。
东结相邻先得月,西联宇外已倾珠。
苍茫沃野香犹在,漫道雄关影不孤。
更惜九州应有寄,烟波深处辟新途。
(第六首)瀚漠平沙论远途,胡桃苜蓿植东隅。
拓开西去丝绸路,迎取东来商旅胡。
厚古颂今扬正道,承前启后洒明珠。
博望有幸安知否,汉武雄风起画图。
(第七首)驼铃古道追星月,云顶犹闻汉乐声。
鹦鹉五颜朱雀喜,高僧诵禅湿婆惊。
洞山神椟萦天阙,日惹浮屠指九瀛。
莫叹海疆丝路长,函关紫气万隆城。
(第八首)摒除障碍有前途,血液周流到角隅。
驼队悠然多远客,游商络绎少嫌孤。
大秦香料昆山玉,普洱湖茶西海珠。
奔涌财源行不住,何愁国泰缺丰腴。
(第九首)山南汉子气绝伦,守本持节十几春。
监禁难磨出使志,施柔更悟尽职身。
封侯与否稀松事,贬庶恒怀报效心。
域外广交达西海,通途丝路建殊勋。
(第十首)曾经苦旅辟前途,通接东西为一隅。
胜似驼铃声更响,惊闻商贾步还趋。
英雄汉武御天马,智勇霍郎擒羯胡。
丝绸之路相关的古诗
![丝绸之路相关的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92d3e354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2b.png)
丝绸之路相关的古诗《丝绸之路相关古诗十首》1.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这两句诗把丝绸之路那片大漠的壮阔景象写得活灵活现啊。
你看,在那茫茫的沙漠里,一股孤烟直直地升起,黄河的尽头呢,一轮又大又圆的落日缓缓落下。
就好像一幅绝美的画卷在眼前展开,让人惊叹不已。
我要是走在丝绸之路上,看到这样的景色,肯定会被震撼得说不出话来。
这哪里只是诗啊,简直就是带着我穿越到了那个遥远的西域。
2. 岑参说“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哎呀,这诗一读起来,我就仿佛看到了那些在丝绸之路上赶路的人。
那雪海旁边,马在奔跑,大片大片的黄沙都快连着天了。
这得是多艰苦的旅程啊!就像在一个巨大的黄色海洋里挣扎,那些旅行者们得多勇敢。
如果我是他们,我会不会有这样的勇气呢?这诗就像一个警钟,时刻提醒着我们,丝绸之路上的先辈们是多么的不容易。
3.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王翰这首诗可太有画面感了。
想象一下,在丝绸之路上的某个营帐里,士兵们拿着精美的夜光杯,里面盛着葡萄美酒。
正想喝呢,马上就传来琵琶声,像是在催促着他们出发。
这就像我们现在聚会正开心的时候,突然被通知要去加班一样,真扫兴。
不过士兵们可比我们勇敢多了,他们听到这催促声,肯定毫不犹豫地放下酒杯就奔赴战场或者继续赶路。
这诗里的情绪啊,是那种豪迈中带着一丝无奈,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时刻,有快乐也有不得不去做的事。
4. 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哇哦,这诗就像一场宏大的电影。
明月从天山升起,云海一片苍茫,那长风几万里地吹啊,一直吹过玉门关。
这玉门关可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呢。
我感觉自己就像一片小羽毛,在这大风中,随着风飘荡在丝绸之路上。
如果我能和李白一起站在那里,看着这景色,他会跟我说些什么呢?这诗里充满了一种孤独又壮阔的感觉,就像一个人独自面对整个世界。
5.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的这句诗,满满的都是决心。
王维《使至塞上》诗赏析
![王维《使至塞上》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d077127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13.png)
王维《使至塞上》诗赏析王维《使至塞上》诗赏析王维《使至塞上》为盛唐著名边塞诗,但关于此诗学术界迄今仍存在诸多争议,令人莫衷一是。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王维《使至塞上》诗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边塞诗,诗中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尤为人称赏。
然而,学术界关于此诗的论争迄今仍聚讼纷纭,异论异解迭出,令人莫衷一是。
据笔者考察,关于此诗,从创作的时间、地点到主题思想,从标题到诗歌最后一词,几乎都存在争议,古虽有“诗无达诂”之说,但如本诗一样争议如此之多,争论涉及面如此之广,持续时间如此之长,这在古代文学研究中是极为罕见的。
有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特作此文,试图解开这个学术界的难解之谜,以期为这首著名诗歌的研读乃至诗人王维的研究略尽绵薄之力。
一我们认为,解读本诗,了解当时王维出塞的路线是关键。
《使至塞上》诗是王维出塞时创作的一首描写旅途见闻的诗歌,此点为学术界所公认。
我们知道王维此次出塞,是从当时的都城长安(今西安)出发去往凉州(唐代河西节度使幕府所在地,即今武威),而这段路途正是汉唐时代我国通西域的丝绸之路的东段。
了解王维此次出塞行走的路线,对于准确理解本诗的内容至关重要。
历来解诗者,大多有意无意忽略了这个问题。
其实,不管是持本诗作于赴塞途中说者还是持凉州说者,关于本诗的内容基本都持相同的观点,即本诗主要描写了王维赴塞途中所见到的奇特壮阔的边塞风光。
如果我们弄清楚了王维此行出塞走的路线,再对照诗中所描写的景观,自然也就能准确理解诗句的内容与含义了。
在盛唐时期,凉州是唐代西北的边关重镇,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它位于河西走廊咽喉之处,其东南可直通长安、洛阳,其北可防突厥、回鹘,其南可抵御吐蕃,其西可通西域各国,故唐朝将其作为河西节度使幕府所在地,有重兵驻防。
关于歌颂祖国的古诗王维《使至塞上》赏析_励志诗歌
![关于歌颂祖国的古诗王维《使至塞上》赏析_励志诗歌](https://img.taocdn.com/s3/m/1f571bfb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3c.png)
关于歌颂祖国的古诗王维《使至塞上》赏析《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这首诗的赏析。
《使至塞上》原文:作者: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译文:(我)轻车简从要视察边疆,要去的地方远过居延。
(我)像蓬草飘出了汉塞,像归雁飞入了北方的天空。
大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
走到萧关恰好遇见骑马的侦察兵,前敌统帅正在燕然前线。
《使至塞上》赏析: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该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作。
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
诗即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
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并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
“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
“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
诗于纪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
而后一句说身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
三、四两句包含多重意蕴。
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是春天。
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
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
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
如曹植的《杂诗》(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就是著名的例子。
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
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
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
诗人的失意情绪或者同朝廷政治斗争有关。
一向器重诗人的宰相张九龄即于本年四月贬为荆州长史。
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
关于丝绸之路的诗歌
![关于丝绸之路的诗歌](https://img.taocdn.com/s3/m/cf3cec88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c4.png)
关于丝绸之路的诗歌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解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赏析:
王维这诗写得可真是有情有义。
早晨渭城下了一场小雨,把地面的尘土都打湿了,旅舍周围的柳树在雨水的洗礼下显得格外清新。
这时候王维要送朋友元二去安西,安西那可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方呢。
他就劝朋友再喝一杯酒,为啥呢?因为一旦西出阳关,就没有老朋友了。
这说明当时丝绸之路虽然是一条连接东西的重要通道,但路途遥远,出去之后就很难再见到熟悉的人了。
就好比你要去国外一个很远的地方,朋友送你时肯定也会说类似“到了那边就没咱们这些老伙伴陪着你了,多珍惜现在”的话。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解析:
诗的前两句把场景拉到了青海湖、雪山和玉门关这些丝绸之路上的关键地点。
那长长的云彩笼罩着雪山,一座孤城和玉门关遥遥相望,多壮阔又有点凄凉的画面啊。
后面说战士们在黄沙漫天的战场上征战无数,连身上的铠甲都磨穿了,但是他们发誓不打败楼兰就不回家。
楼兰在丝绸之路上也是个很有名的地方。
这体现了当时丝绸之路沿线的军事斗争很激烈,为了保障丝绸之路的安全畅通,士兵们可是拼了老命了。
就像一群保镖在保护一条重要的商路,遇到劫匪就得上去干,不把劫匪打跑誓不罢休。
有关描写丝绸之路的诗句
![有关描写丝绸之路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733def22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bb.png)
描写丝绸之路的诗句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诗句吧,诗句是组成诗词的`、高度凝练的句子。
你知道什么样的诗句才能称之为经典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关描写丝绸之路的诗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描写丝绸之路的诗句1(第一首)几多瀚漠盖平湖,巨手一挥描彩图。
东结相邻先得月,西联宇外已倾珠。
苍茫沃野香犹在,漫道雄关影不孤。
更惜九州应有寄,烟波深处辟新途。
(第二首)古城西去至邠州,大佛寺前尘土忧。
驼马声传玉门渡,汉唐之国到胡洲。
泾河道口埋尸骨,想走凉州裹锦裘。
瀚海愁云千里远,天山脚下马当舟。
(第三首)阳关西出鸟犹愁,万里黄沙汉使游。
望断雪山峰外月,荡摇戈壁漠中舟。
云飞丝路飘花雨,风动驼铃运锦绸。
古道寂寥今尚在,鸣沙山上梦悠悠。
(第四首)古道蜿蜒耀慧光,释家经义已弘扬。
唐僧万苦精诚至,罗什千辛法理彰。
石窟巍峨禅寺静,梵音悠远画廊长。
众生平等苍生愿,唯企人间无肃霜!(第五首)几多翰漠盖平湖,巨手一挥描彩图。
东结相邻先得月,西联宇外已倾珠。
苍茫沃野香犹在,漫道雄关影不孤。
更惜九州应有寄,烟波深处辟新途。
(第六首)瀚漠平沙论远途,胡桃苜蓿植东隅。
拓开西去丝绸路,迎取东来商旅胡。
厚古颂今扬正道,承前启后洒明珠。
博望有幸安知否,汉武雄风起画图。
(第七首)驼铃古道追星月,云顶犹闻汉乐声。
鹦鹉五颜朱雀喜,高僧诵禅湿婆惊。
洞山神椟萦天阙,日惹浮屠指九瀛。
莫叹海疆丝路长,函关紫气万隆城。
(第八首)摒除障碍有前途,血液周流到角隅。
驼队悠然多远客,游商络绎少嫌孤。
大秦香料昆山玉,普洱湖茶西海珠。
奔涌财源行不住,何愁国泰缺丰腴。
(第九首)山南汉子气绝伦,守本持节十几春。
监禁难磨出使志,施柔更悟尽职身。
封侯与否稀松事,贬庶恒怀报效心。
域外广交达西海,通途丝路建殊勋。
(第十首)曾经苦旅辟前途,通接东西为一隅。
胜似驼铃声更响,惊闻商贾步还趋。
英雄汉武御天马,智勇霍郎擒羯胡。
昔日博望今又在,纵横海陆与时俱。
王维《使至塞上》诗赏析
![王维《使至塞上》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c2e19a4a417866fb84a8ed1.png)
王维《使至塞上》诗赏析王维《使至塞上》诗赏析王维《使至塞上》为盛唐著名边塞诗,但关于此诗学术界迄今仍存在诸多争议,令人莫衷一是。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边塞诗,诗中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尤为人称赏。
然而,学术界关于此诗的论争迄今仍聚讼纷纭,异论异解迭出,令人莫衷一是。
据笔者考察,关于此诗,从创作的时间、地点到主题思想,从标题到诗歌最后一词,几乎都存在争议,古虽有”诗无达诂”之说,但如本诗一样争议如此之多,争论涉及面如此之广,持续时间如此之长,这在古代文学研究中是极为罕见的。
有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特作此文,试图解开这个学术界的难解之谜,以期为这首著名诗歌的研读乃至诗人王维的研究略尽绵薄之力。
一我们认为,解读本诗,了解当时王维出塞的路线是关键。
《使至塞上》诗是王维出塞时创作的一首描写旅途见闻的诗歌,此点为学术界所公认。
我们知道王维此次出塞,是从当时的都城长安(今西安)出发去往凉州(唐代河西节度使幕府所在地,即今武威),而这段路途正是汉唐时代我国通西域的丝绸之路的东段。
了解王维此次出塞行走的路线,对于准确理解本诗的内容至关重要。
历来解诗者,大多有意无意忽略了这个问题。
其实,不管是持本诗作于赴塞途中说者还是持凉州说者,关于本诗的内容基本都持相同的观点,即本诗主要描写了王维赴塞途中所见到的奇特壮阔的边塞风光。
如果我们弄清楚了王维此行出塞走的路线,再对照诗中所描写的景观,自然也就能准确理解诗句的内容与含义了。
在盛唐时期,凉州是唐代西北的边关重镇,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它位于河西走廊咽喉之处,其东南可直通长安、洛阳,其北可防突厥、回鹘,其南可抵御吐蕃,其西可通西域各国,故唐朝将其作为河西节度使幕府所在地,有重兵驻防。
河西节度使也是唐代首先设立的节度行营。
同时,凉州也是非常繁盛富庶之地,从唐人诗歌中即可见一斑,岑参有诗:”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丝绸之路诗词哈密(一)
![丝绸之路诗词哈密(一)](https://img.taocdn.com/s3/m/a255eb6b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e9.png)
丝绸之路诗词哈密(一)第一篇:丝绸之路诗词哈密(一)丝绸之路诗词哈密(一)哈密位于新疆东部,是新疆通向中国内地的要道,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咽喉,有“西域襟喉,中华拱卫”和“新疆门户”之称。
哈密,古称西漠(西膜)、古戎地、昆莫,汉称伊吾或伊吾卢,唐称伊州,元称哈密力,明以后称哈密。
历代咏哈密诗词选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唐·岑参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①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按:① 一作损送郭司马赴伊吾郡请示李明府唐·岑参题注:郭子是赵节度同好安西美少年,脱剑卸弓弦。
不倚将军势,皆称司马贤。
秋山城北面,古治郡东边。
江①上舟中月,遥思李郭仙。
按:① 一作池将抵哈密,村落棋布,耕蹂相望,边塞始见春光矣。
口占二绝句清·李銮宣其一黄尘不动午风喧,负郭人家水灌田。
山下桃花山上雪,柳烟笼到寺门前。
其二出关那识春风面,沙拥车轮雪啮毡。
何意伊州城一角,暮春恰似早春天。
哈密清·王树楠域外分封地,同归覆畴中。
彻田公守望,汉语杂胡戎。
经岁不常雨,四时唯有风。
西方豺虎窟,念此独忡忡。
伊吾庐军次清·张曜其一酒阑乘兴独登台,万幕无声画角哀。
塞上羁留频岁月,不堪犹见雁归来。
其二烽火边城羽檄催,旌旗十万下龙堆。
年来无复封侯志,一夜湖山梦几回。
哈密清·史善长杨柳来时秃,今归绿满城。
土松宜艺果,沙阔旧屯兵。
贸易杂夷夏,飞鸣有燕莺。
风光殊岭北,指点笑颜生。
伊吾绝句清·成书玉关遗址已模糊,谁识瓜沙旧版图。
欲旁天山寻地志,不闻疏勒近伊吾。
哈密三首清·李銮宣其一高山连关勒,古郡控伊吾。
地远天难尽,沙明海不枯。
举头飞鸟没,回首片云孤。
牵马入城市,言寻卖酒垆。
其二东接敦煌郡,南连吐鲁番。
咽喉通月窟,衣带俯河源。
日影春城黯,风声戍角喧。
太平无绝檄,中外一屏藩。
其三村落如棋布,炊烟屋上斜。
耕田多服马,戽水不悬车。
错壤平宜稌,衡门半种瓜。
丝绸之路上的唐代边塞诗--论丝路文化如何为“一带一路”工程服务
![丝绸之路上的唐代边塞诗--论丝路文化如何为“一带一路”工程服务](https://img.taocdn.com/s3/m/5849ed34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28.png)
丝绸之路上的唐代边塞诗--论丝路文化如何为“一带一路”工
程服务
韩雨笑
【期刊名称】《艺术科技》
【年(卷),期】2015(0)7
【摘要】唐朝对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唐边塞诗的形成和发展息息相关。
唐代国力强大,锐意经营西域,丝绸之路空前繁荣,唐代文人出入边塞,写下了大量豪放壮美的边塞诗,从某种意义上说,丝绸之路也是一条唐诗之路。
丝绸之路上的唐代边塞诗,是丝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边塞诗不仅生动地反映了丝绸之路上奇丽风光和风物民情,而且体现了唐代的丝路文化和盛世精神。
丝路文化对建设“一带一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古为今用,可以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的精神文明成果。
【总页数】3页(P47-49)
【作者】韩雨笑
【作者单位】西安思源学院文学院,陕西西安 710038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一带一路"视野下中国新丝路文化的深度解读r——以《丝绸之路传奇》为例[J], 艾美华;李阳
2.从唐代边塞诗看唐代征妇的情感世界——唐代边塞诗系列研究之四 [J], 刘洁
3.从唐代边塞诗看唐代的民族政策--唐代边塞诗系列研究之二 [J], 刘洁
4.从唐代边塞诗看唐代诗人的战争反思--唐代边塞诗系列研究之五 [J], 刘洁
5.唐代边塞诗与唐代民族战争——节自《唐代边塞诗选·前言》 [J], 欧阳德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有关描写丝绸之路的诗句
![有关描写丝绸之路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31865529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35.png)
描写丝绸之路的诗句有关描写丝绸之路的诗句(第一首)几多瀚漠盖平湖,巨手一挥描彩图。
东结相邻先得月,西联宇外已倾珠。
苍茫沃野香犹在,漫道雄关影不孤。
更惜九州应有寄,烟波深处辟新途。
(第二首)古城西去至邠州,大佛寺前尘土忧。
驼马声传玉门渡,汉唐之国到胡洲。
泾河道口埋尸骨,想走凉州裹锦裘。
瀚海愁云千里远,天山脚下马当舟。
(第三首)阳关西出鸟犹愁,万里黄沙汉使游。
望断雪山峰外月,荡摇戈壁漠中舟。
云飞丝路飘花雨,风动驼铃运锦绸。
古道寂寥今尚在,鸣沙山上梦悠悠。
(第四首)古道蜿蜒耀慧光,释家经义已弘扬。
唐僧万苦精诚至,罗什千辛法理彰。
石窟巍峨禅寺静,梵音悠远画廊长。
众生平等苍生愿,唯企人间无肃霜!(第五首)几多翰漠盖平湖,巨手一挥描彩图。
东结相邻先得月,西联宇外已倾珠。
苍茫沃野香犹在,漫道雄关影不孤。
更惜九州应有寄,烟波深处辟新途。
(第六首)瀚漠平沙论远途,胡桃苜蓿植东隅。
拓开西去丝绸路,迎取东来商旅胡。
厚古颂今扬正道,承前启后洒明珠。
博望有幸安知否,汉武雄风起画图。
(第七首)驼铃古道追星月,云顶犹闻汉乐声。
鹦鹉五颜朱雀喜,高僧诵禅湿婆惊。
洞山神椟萦天阙,日惹浮屠指九瀛。
莫叹海疆丝路长,函关紫气万隆城。
(第八首)摒除障碍有前途,血液周流到角隅。
驼队悠然多远客,游商络绎少嫌孤。
大秦香料昆山玉,普洱湖茶西海珠。
奔涌财源行不住,何愁国泰缺丰腴。
(第九首)山南汉子气绝伦,守本持节十几春。
监禁难磨出使志,施柔更悟尽职身。
封侯与否稀松事,贬庶恒怀报效心。
域外广交达西海,通途丝路建殊勋。
(第十首)曾经苦旅辟前途,通接东西为一隅。
胜似驼铃声更响,惊闻商贾步还趋。
英雄汉武御天马,智勇霍郎擒羯胡。
昔日博望今又在,纵横海陆与时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丝绸之路上的唐代边塞诗作者:韩雨笑来源:《艺术科技》2015年第07期摘要:唐朝对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唐边塞诗的形成和发展息息相关。
唐代国力强大,锐意经营西域,丝绸之路空前繁荣,唐代文人出入边塞,写下了大量豪放壮美的边塞诗,从某种意义上说,丝绸之路也是一条唐诗之路。
丝绸之路上的唐代边塞诗,是丝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边塞诗不仅生动地反映了丝绸之路上奇丽风光和风物民情,而且体现了唐代的丝路文化和盛世精神。
丝路文化对建设“一带一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古为今用,可以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的精神文明成果。
关键词:丝绸之路;唐边塞诗;丝路文化;一带一路古丝绸之路曾是一条东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的主要通道。
唐代国力强大,锐意经营西域,丝绸之路空前繁荣,唐代文人出入边塞,写下了大量豪放壮美的边塞诗,从某种意义上说,丝绸之路也是一条唐诗之路。
丝绸之路上的唐代边塞诗,是丝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l 唐边塞诗中的丝路风光和风物民情1.1 奇丽壮阔的丝路风光唐边塞诗中反映西北边塞风光和边塞牛活的诗篇与丝绸之路有密切的关系,丝绸之路上留下了大量的唐边塞诗。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丝绸之路也是一条诗歌之路。
陇山是长安出发去丝绸之路的第一屏障。
它不仅是隔断秦陇两地的自然地理的分界线,也是一道文化和心理的分隔线。
岑参第一次初过陇山赴边时作诗“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描写了从长安到陇山的驿站之多和驿骑之速,道出了盛唐交通便利的景象。
“上马带胡钩,翩翩度陇头。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送人赴安西》),反映了诗人赴边报国的雄心壮志。
高适的《独孤判官部送兵》:“出关逢汉壁,登陇望胡天。
亦是封侯地,期君早着鞭。
”其登高望远、立功封侯的宏愿跃然纸上。
再如《登陇》一诗,感情跌宕起伏,曲折多变:“陇头远行客,陇上分流水。
流水无尽期,行人未云已。
浅才通一命,孤剑适千里。
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
”诗中抒发的不仅仅是戍边思乡之情,更表达了酬答知己和建功立业的豪情。
从陇山往西,丝绸之路的几条线汇聚在凉州。
凉州在今甘肃武威,是丝绸之路上繁华的国际大都市。
作为河西节度使的驻地和西北军事重镇,边地美景、塞上风情和军中盛会令人神往,商贾小贩、丈人武将络绎不绝。
唐诗中有许多写凉州繁华的诗。
其中王维的《使至塞上》写出了边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被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张籍《凉州词三首》(选一)则刻画了另一幅生动的风景画:“边城暮雨雁飞低,芦苇初牛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驼白练到安西。
”诗人遥思往日繁荣的丝绸之路。
另有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写出了月夜凉州的边地情景,其中“十万家”亦可见凉州当时的繁华。
出凉州过燕支山,经张掖、酒泉就到达了阳关和玉门关。
玉门关和阳关一北一南,均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
阳关和玉门关作为连接内地与西域的枢纽屡屡出现在唐边塞诗中。
王之涣的《凉州词》(其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吕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岑参《玉门关盖将军歌》中云“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百草枯。
南邻犬戎北接胡,将军到来备不虞。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阳关无故人。
”再如李颀《古从军行》“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这些诗中都提到了阳关和玉门关。
出阳关与玉门关再往西就进人中国西部的疆域——西域。
西域风光、歌舞,人物、服饰、用具等进入唐代诗人的视野,极大地丰富了唐代诗歌创作的内容。
岑参、王吕龄、虞世南、骆宾王、杜甫等诗人对西域风貌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
如岑参《经火山》写道:“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
赤焰烧虞云,炎氛蒸塞空。
不知阴阳炭,何独燃此中。
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
人马尽流汗,孰知造化功”。
极力渲染火焰山一带独特的自然风貌。
西域的铁门关也是诗人笔下常写的意象。
铁门关位丁南北疆交通的天险要冲,是丝绸之路中道咽喉,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岑参有多首诗渲染关的险要。
如《题铁门关楼》:“铁关天西涯,极日少行客。
关门一小吏,终日对石壁。
桥跨千仞危,路盘两崖窄。
试登西楼望,一望头欲白。
”《宿铁关西馆》:“马汗踏成泥,朝驰几万蹄。
雪中行地角,火处宿天倪。
塞迥心常怯,乡遥梦亦迷。
那知故同月,也到铁关西。
”牛动的捕绘出铁门关一带的自然景观与诗人心中的主观感受。
唐代边塞诗对轮台、北庭、焉耆、龟兹、疏勒、丁阗等地亦多有描写,这些诗歌不仅多方面勾画出丝绸之路的风土人情,而且为我们研究丝路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唐边塞诗呈现出的西域风光以及诗人浪漫的激情,仿佛让我们穿越时空:阵阵驼铃,悠悠羌笛在耳畔响起,雄奇的边关、险阻的山脉、无垠的沙漠、浩瀚的戈壁就在眼前。
我们仿佛置身丁辚辚商队,沿着丝路一直去往大漠远方……1.2 独特奇异的风物民情丝绸之路上的唐边塞诗中不仅有辽阔苍茫的丝路风光,而且有独特的异域风物民情。
葡萄酒白西域传人中原后,因其含有香气、酒精度数含量较高而特别受人喜爱。
“汉家海内承平久,万国戎王皆稽首。
天马常衔苜蓿花,胡人岁献葡萄酒”(鲍防《杂感》),捕述了唐朝的太平盛世及各国进贡西域马、苜蓿、葡萄酒的景象。
还有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和王维《送刘司直赴安西》“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
苜蓿、葡萄、胡萝卜、核桃、石榴、天马、狮子等成为异域的代名词,为唐边塞诗增添了新的意象。
唐朝的乐曲在隋朝几部乐的基础上,融合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及外围乐曲增至十部乐。
其中流行丁粟特地区的安国乐、康国乐等在唐代风靡一时。
李颀《听安万善吹筚篥歌》描写了他听了凉州人安万善吹奏的西域乐器筚篥之后那种美的愉悦感受:“南山截竹为筚篥,此乐本白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其中“转奇”二字说明西域音乐通过丝路往内地流传过程中,不断融入符合内地人的审美要求音乐元素。
李益的《五道城中》音乐之声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可概括其描写音乐的篇什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他在边塞诗中所写笳、管、笛等少数民族乐器,不仅有浓郁的民族情调和地方色彩,也表现出作者的特殊生活感受。
唐代的舞蹈主要分为健舞和软舞两种,西域传来的多是健舞如胡旋、胡腾舞等。
诗人对这些舞蹈和舞者都进行了捕绘,如白居易《胡旋女》写道:“胡旋女,胡旋女。
心应弦,于应鼓。
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飘转蓬舞。
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
—胡旋舞,特点是急速旋转、节奏鲜明。
胡旋舞在长安盛行50载。
李端则有《胡腾儿》:“胡腾身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如锥。
……扬眉动日踏花毯,红汗交流珠帽偏。
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
”胡腾为唐代西北少数民族舞蹈,男子独舞。
诗中充分展示了胡腾舞柔中带刚的力量之美。
刘禹锡《观柘枝舞》则刻画出舞者“体轻似无骨”、“曲尽回身处,层波犹注人”的精彩技艺。
元稹、白居易《西凉伎》也以西凉伎、西凉乐为捕写对象,追忆了昔日之盛况。
这些有别丁中原柔和婉约之美的绚丽舞姿自然进入诗歌的表现视野。
2 唐边塞诗反映的丝路文化和盛世精神在边塞诗中,可以领略到“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可以感受到“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可以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渡阴山”而骄傲。
所有的这些,都反映出大唐盛世的思想解放、民族白信和国力强盛。
今天,我们建设“一带一路”,仍然可以借鉴丝路文化所折射出的大唐时代精神。
2.1 多元化文明下的开放包容唐朝崇尚兼收并蓄的文化包容开放政策,大量外族移民入住、商旅往来,因此西域各族、各国的生活习惯、文化也广泛的影响着长安等中原城市。
(1)一视华夷的民族政策。
唐代统治者的民族政策较为开明,较少有歧视少数民族的态度。
李世民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联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联如父母。
”唐太宗一视华夷的思想,为他的后继者所继承。
民族平等与文化融合成为唐朝重要的治边之策。
文化融合的思想成为唐代社会的主流观念,从而使丝绸之路畅通东西。
唐朝还提出差文治、文德的主张,对当时民族关系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随着民族关系的日趋和缓,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加深,汉族官员与少数民族的酋长长期合作,带领军民共同开发建设边疆。
如岑参《奉陪封大人宴》写安西北庭节度使封长青在北庭大宴各族将帅酋长的场面:“幕下人无事,军中政已成。
座中殊俗语,乐杂异方声。
醉里东楼月,遍能照列卿。
”大家虽然语言不同,习俗各异,但在美妙的乐曲声中,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同饮美酒,共享明月。
(2)融合互市的民族关系。
唐代的互市范围,从官方交易到民间的互通有无,其参与人数之众、物品种类之多、交换数额之大是前所未有的。
丁是在唐代边塞诗中,我们看到了反映各族人民团结合作、并肩作战的诗歌:“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四)。
丝绸之路的繁荣,使唐人掀起积极效仿、学习西域文化的热潮。
在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一书中专有“长安的胡化”一节,从服饰、居住、饮食、器具、音乐舞蹈等各方面捕绘了这种热情。
边塞诗从音乐舞蹈到衣食住行,也多方面展现了中土文人的胡化情况。
王建《凉州行》云:“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对外来音乐的喜爱从宫廷、贵族传到城市居民各个阶层成了一种时尚。
杜牧《河湟》云“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元稹《法曲》亦云:“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咸洛。
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为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久处边塞的岑参逐渐适应了西域牛活习惯:“琵琶长笛曲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
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金叵罗。
三更醉后军中寝,无奈秦山归梦何。
”诗人耳听胡歌,品尝具有浓郁少数民族风味的佳肴,痛饮西北边塞出产的美酒,尽情享受。
诗人并没有难以适应的感觉,而是沉醉其间,身心俱适,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对当地少数民族文化产牛认同心理。
这从侧面展示了民族融合所呈现的特点,以及他们感觉、心灵所发牛的相应变化。
唐朝民族融合的事实、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以及开明的民族政策,都对西域边塞诗的创作产牛了重大影响。
因此,唐边塞诗不仅表现出一种“备具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的雄浑和“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漫,万象在旁,前招三表,后引凤凰”的豪放,而且反映出盛唐强盛的国力、开放的政策所造就的高度的包容之心和热情积极地吸收外来文化的广阔胸怀。
整个唐代,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唐人胸襟宽广、气魄宏大,广泛吸纳少数民族和西方各国文化,从而形成包容开放的唐代多元文化特色。
2.2 建功立业的豪情和历史责任感丝绸之路的繁荣,不仅表现在大唐帝国的强盛,而且唤起了唐人的热情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