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机械系统的平衡
《机械的平衡》课件
通过优化悬挂系统的设计 和参数,提高汽车的行驶 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机器人关节设计
优化机器人关节的结构和 运动轨迹,提高机器人的 灵活性和稳定性。
风力发电机齿轮箱
优化齿轮箱的设计和参数 ,提高风力发电机的效率 和可靠性。
06
机械平衡的发展趋势
新材料的应用
01
02
03
高强度材料
高强度材料如碳纤维、钛 合金等在机械平衡中的应 用,提高了设备的强度和 稳定性。
详细描述
旋转机械如电机、涡轮机等在工作时 ,如果转子不平衡,会导致振动和磨 损,影响机械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 ,需要对转子进行平衡测试和调整, 以确保其稳定运行。
往复机械的平衡
总结词
往复机械的平衡主要通过减震器和缓冲 装置来减小往复运动产生的冲击和振动 。
VS
详细描述
往复机械如内燃机、压缩机等在工作时, 往复运动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和振动,影响 机械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需要采用减 震器和缓冲装置来减小冲击和振动,提高 机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力矩平衡是分析旋转机械和机构运动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 力矩平衡,可以确定物体在旋转过程中的角速度、角加速度 以及受到的扭矩等参数。同时,力矩平衡也是设计各种旋转 机械和机构的重要依据。
惯性力的平衡
总结词
惯性力是指物体加速或减速运动时受到的力,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方向与加速度相反。惯性 力的平衡是指物体所受的惯性力在大小和方向上相互抵消,使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02
平衡状态的表现
在平衡状态下,机械系统的所有质点和约束力均处于静止状态,没有加
速度和角加速度。
03
平衡状态的分类
平衡状态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两种类型。静态平衡是指系统在静止
国防科技大学《机械原理》考研复习题(高等教育出版社)
复习题第一章绪论复习思考题1、试述构件和零件的区别与联系?2、何谓机架、原动件和从动件?第二章机械的结构分析复习思考题1、两构件构成运动副的特征是什么?2、如何区别平面及空间运动副?3、何谓自由度和约束?4、转动副与移动副的运动特点有何区别与联系?5、何谓复合铰链?计算机构自由度时应如何处理?6、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什么?7、什么是虚约束?习题1、画出图示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
(a)(b)(c)2、一简易冲床的初拟设计方案如图。
设计者的思路是:动力由齿轮1输入,使轴A连续回转;而固装在轴A上的凸轮2与杠杆3组成的凸轮机构将使冲头4上下运动以达到冲压的目的。
试绘出其机构运动简图,分析其运动是否确定,并提出修改措施。
3、计算图示平面机构的自由度;机构中的原动件用圆弧箭头表示。
(a)(b)(c)(d)(e)(f)第三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复习思考题1、已知作平面相对运动两构件上两个重合点的相对速度12A A V 及12B B V 的方向,它们的相对瞬心P12在何处?2、当两构件组成滑动兼滚动的高副时,其速度瞬心在何处?3、如何考虑机构中不组成运动副的两构件的速度瞬心?4、利用速度瞬心,在机构运动分析中可以求哪些运动参数?5、在平面机构运动分析中,哥氏加速度大小及方向如何确定?习题1、试求出下列机构中的所有速度瞬心。
(a)(b)(c)(d)2、图示的凸轮机构中,凸轮的角速度ω1=10s-1,R=50mm,l A0=20mm,试求当φ=0°、45°及90°时,构件2的速度v。
题2图凸轮机构题3图组合机构3、图示机构,由曲柄1、连杆2、摇杆3及机架6组成铰链四杆机构,轮1′与曲柄1固接,其轴心为B,轮4分别与轮1′和轮5相切,轮5活套于轴D上。
各相切轮之间作纯滚动。
试用速度瞬心法确定曲柄1与轮5的角速比ω1/ω5。
4、在图示的颚式破碎机中,已知:x D=260mm,y D=480mm,x G=400mm,y G=200mm,l AB=l CE=100mm,l BC=l BE=500mm,l CD=300mm,l EF=400mm,l GF=685mm,ϕ1=45°,ω1=30rad/s 逆时针。
机械原理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 机构的结构分析一.填空题1.组成机构的基本要素是 和 。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 。
2.在平面机构中,每一个高副引入 个约束,每一个低副引入 个约束,所以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公式为F = 。
应用该公式时,应注意的事项是: 。
3.机构中各构件都应有确定的运动,但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二.综合题1.根据图示机构,画出去掉了虚约束和局部自由度的等效机构运动简图,并计算机构的自由度。
设标有箭头者为原动件,试判断该机构的运动是否确定,为什么?2.计算图示机构的自由度。
如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请指明所在之处。
(a ) (b )ADECHGF IBK1234567893.计算图示各机构的自由度。
(a)(b)(c)(d)(e)(f)4.计算机构的自由度,并进行机构的结构分析,将其基本杆组拆分出来,指出各个基本杆组的级别以及机构的级别。
(a)(b)(c)(d)5.计算机构的自由度,并分析组成此机构的基本杆组。
如果在该机构中改选FG 为原动件,试问组成此机构的基本杆组是否发生变化。
6.试验算图示机构的运动是否确定。
如机构运动不确定请提出其具有确定运动的修改方案。
(a)(b)第三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一、综合题1、试求图示各机构在图示位置时全部瞬心的位置(用符号P直接在图上标出)。
ij2、已知图示机构的输入角速度ω1,试用瞬心法求机构的输出速度ω3。
要求画出相应的瞬心,写出ω3的表达式,并标明方向。
3、在图示的齿轮--连杆组合机构中,试用瞬心法求齿轮1与3的传动比ω1/ω2。
4、在图示的四杆机构中,AB l =60mm, CD l =90mm, AD l =BC l =120mm, 2ω=10rad/s ,试用瞬心法求:(1)当ϕ=165°时,点C 的速度c v ;(2)当ϕ=165°时,构件3的BC 线上速度最小的一点E 的位置及其速度的大小; (3)当0c v =u u u v时,ϕ角之值(有两个解)。
书作文之机械专业书籍读书笔记
机械专业书籍读书笔记【篇一:机械设计之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一:《机械原理》主编:李杞仪,赵韩. 机械原理——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本课程主要研究各种机械的一般共性问题,即研究机构的组成原理、机构运动学及机器动力学等;研究各种机器中常用机构的运动及动力性能分析与设计方法和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的问题。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机构学和机器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初步具有拟定机械运动方案、分析和设计机构的能力。
它在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造能力的作用。
第一章绪论主要知识点:机械原理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学习机械原理课程的目的和方法;机械原理学科发展概貌。
基本要求:对课程的性质、主要内容等方面有个初步的了解,为以下学习打好基础。
第二章机构的结构分析主要知识点:机构结构分析的内容及目的;机构的组成、机构运动简图及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平面机构与空间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及应注意的事项;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结构分类及结构分析;虚约束对机构工作性能的影响及机构结构的合理设计。
基本要求:明确机构组成的概念;能绘制常用机构的机构运动简图和计算平面机构的自由度,了解空间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和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
第三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主要知识点:机构运动分析的任务、目的和方法;用速度瞬心法作机构的速度分析;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速度及加速度分析;用解析法(复数法或矩阵法)作机构的运动分析。
基本要求:用图解法和解析法对Ⅱ级机构进行运动分析,特别是能运用计算机进行机构的运动分析。
第四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主要知识点:作用在机械上的力;构件惯性力的确定(质量代换法);运动副中摩擦的概念、摩擦力的计算和总反力方向的确定;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受力分析。
基本要求:了解作用在机械中的力的分类,掌握运动副中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和总反力方向的确定。
第五章机械的效率和自锁主要知识点:机械的效率和自锁的概念;机械与机组的机械效率计算;机械自锁条件的确定。
第六章 机械系统的平衡
§6-3
刚性回转体的动平衡(Dynamic Balance)
一、动平衡的概念 如图所示,双圆盘回转体,整个回转体的质心S在回转轴线上, 该回转体惯性力系的主矢为零;但由于两个回转盘的质心 不在回转轴线上,转子转动时产生一个惯性力系主矩,轴 两端的支承轴承上依然受到动反力,因而是动不平衡的。 显然,若将该回转体放在两个水平刀口上,是不会转动的, 即是静平衡的。这种不平衡状态只有在回转体转动起来时 才能显示出来,因而称处于该状态下的回转体是动不平衡 的。
在平衡基面上分别对两个分力
-F'
L1 L L2
-F"
F1 、 F2进行平衡,得平衡力F' 和 F" ,从而完成对集中质量点的平衡。
平衡基面 F"2
Ⅱ
平衡基面 F'2
F2
Ⅰ
m1
F1
m2 r2 r1 F'1
m3
F3
r3 F"3
F"1
F'3
l1
l2
l3
l
F'1 = F1
F"1 = F1
F'3 = F3 F"3 = F3
偏心质量m1、m2分别位于回转平面I、II中,当回转体
绕轴线回转时离心惯性力F1、F2组成一个空间力系。 欲使该空间惯性力系得到平衡,必须使整个回转体的 离心惯性力系主矢和主矩均等于零。显然,在一个回 转平面内加平衡质量是不能平衡惯性力系主矩的,必 须在两个回转面内加平衡质量才能平衡,所以动平衡 又称双面平衡。
步骤: (1) 分别将各回转平面上集中质量点mi所产生的惯性力Fi (或 质径积、重径积)向两个平衡基面上分解,得到F'i和F"i 。 (2) 分别在两个平衡基面上用静平衡的方法求解平衡质量点 的质径积mi ri(或重径积)。
机械的平衡
26
小结:
• 动平衡的平衡条件为: ∑Fi = 0, ∑Mi=0
静平衡的平衡条件: ∑Fi=0或∑miri=0
• 经过动平衡的转子一定静平衡;反之, 经过静平衡的转子则不一定是动平衡的。
mbIrbI m1Ir1
这里用作图法求解
mbIrbI + m1Ir1 + m2Ir2+ m3Ir3 = 0
m1IIr1 mbIIrbII
mbIIrbII + m1IIr1 + m2IIr2+ m3IIr3 = 0
空间力系的平衡
两个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问25题。
5. 结论: 对于动不平衡的转子,无论其具有多
28
解题要点: 1. 此题属动平衡计算问题。实现动平衡的条件是在平衡基
面Ⅰ、Ⅱ内所加平衡质量及m1、m2、m3所产生的惯性力 的矢量之和为零,且它们所构成的力偶矩矢量和也为零。 2. 动平衡计算方法是:首先将各偏心质量的质径积按质量 代换法分配到两个平衡基面上;再分别列两个平衡基面 上的质径积平衡方程,选定质径积比例尺,作质径积矢 量多边形,求出平衡质径积的大小和方位。
m3
m3II
L l3 L 24
m3
(4)在平衡基面上进行平衡
m3Ir3
I F2I
m2I
m1I
m3I rbI mbI F1I
F3I
FbI
m2Ir2
F2 m2
r2 r1
m1 F1
II
F2mIrIb2IIImI bII
FbII
r3
m3ImI 1IIF1II
《机械的平衡和调速》课件
调速是指通过改变机械设备的输入参数,如电压、电流、转速等,以达到改变 机械设备输出转速的目的。
调速的重要性
在许多工业领域中,机械设备的输出转速需要进行精确控制,以满足生产工艺 的要求。例如,在纺织、造纸、食品加工等领域,需要对机械设备的输出转速 进行精确控制,以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调速的类
平衡的方法
主动平衡
通过增加或减少质量或其他参数来消 除不平衡,使机械系统达到平衡状态 的方法。例如,在旋转机械中通过加 减配重块来消除转子不平衡。
被动平衡
通过采用阻尼材料或结构来减小机械 系统中的振动和不平衡的方法。例如 ,在旋转机械中通过设置阻尼器来减 小振动和不平衡。
02
机械调速的基本概念
调速的定义与重要性
通过改变机械设备的液压参数, 如油压、流量等,以达到改变机 械设备输出转速的目的。例如, 通过改变液压马达的输入油压等
。
03
机械平衡与调速的应用
平衡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平衡在旋转机械中的应用
旋转机械如电机、发动机等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惯性力和惯性力矩,平衡的目的 就是消除或减小这些力和力矩,提高机械效率和使用寿命。
《机械的平衡和调速》ppt课 件
目录
• 机械平衡的基本概念 • 机械调速的基本概念 • 机械平衡与调速的应用 • 机械平衡和调速的未来发展
01
机械平衡的基本概念
平衡的定义与重要性
平衡的定义
平衡是指机械系统中的各个部分 在运动过程中保持相对静止或以 预定的方式运动的状态。
平衡的重要性
平衡是保证机械系统正常运转的 必要条件,不平衡会导致机械振 动、磨损和效率降低,甚至引发 安全事故。
平衡与调速技术的融合趋势
第六章第3讲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2025版高考总复习物理
第6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例1 (多选)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物体A将弹簧压缩的过程中,物体A的机械能守恒 B.乙图中,物体A固定,物体B沿斜面匀速下滑,物体B的机械能守恒 C.丙图中,不计任何阻力和细绳及定滑轮的质量时,A加速下落,B加 速上升过程中,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D.丁图中,小球沿水平面做匀速圆锥摆运动时,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返回导航
第6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返回导航
第6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返回导航
第6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返回导航
第6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返回导航
第6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忽略空气阻力,下列物体运动过程中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是( ) A.电梯匀速下降 B.物体由光滑斜面顶端滑到斜面底端 C.物体沿着斜面匀速下滑 D.拉着物体沿光滑斜面匀速上升
返回导航
第6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02
考点突破 提升能力
返回导航
第6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考点1 机械能守恒的理解与判断 1.对机械能守恒条件的理解 (1)只受重力作用,例如做平抛运动的物体机械能守恒。 (2)除重力外,物体还受其他力,但其他力不做功或做功代数和为零。 (3)对物体和弹簧组成的系统,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系统的机械能守 恒。注意:并非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6gR 2
C.
5gR 2
D. gR
返回导航
第6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关键信息
模型建构
思维创新
(1)内壁光滑的41圆弧轨道,小物块下滑过程中只 通过小物块沿曲
固定在竖直平面内
有重力做功,满足机械 面下滑的情境抽
机械原理——机械的平衡
21
机械原理
§6-3 刚性转子的平衡试验 理论上的平衡转子,由于制造精度、装配、材质不均匀 等原因,会产生新的不平衡。只能借助于实验平衡。 平衡实验是用实验的方法来确定出转子的不平衡量的大 小和方位,利用增加或除去平衡质量的方法予以平衡。
一.静平衡实验
1.实验原理
22
机械原理
2.实验设备
滚轮式静平衡仪
9
机械原理
10
机械原理
例:如图,盘状转子偏心质量m1、m2, 回转半径r1、r2,如何实现静平衡?
解: F F F 0 Ii b
ω
2 2 2 m1 r 1 m r 22 r 2m b r b0 r b 0 b m 2m
26
机械原理
3.现场平衡
对于一些尺寸非常大或转速很高的转子,一般无法在专用动 平衡机上进行平衡。即使可以平衡,但由于装运、蠕变和工作温 度过高或电磁场的影响等原因,仍会发生微小变形而造成不平衡。 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可进行现场平衡。 现场平衡 就是通过直接测量机器中转子支架的振动,来确 定其不平衡量的大小及方位,进而确定应增加或减去的平衡质量 的大小及方位,使转子得以平衡。
G4000
G1600
G630
1600
630
……
G2.5 G1 G0.4
……
2.5 1 0.4
……………………………..
燃气轮机和汽轮机、透平压缩机、机床传动装置、 特殊中、大型电机转子、小型电机转子等。 磁带录音机传动装置、磨床传动装置、特殊要求 的小型电机转子。 精密磨床的主轴、砂轮盘及电机转子陀螺仪。
32
机械原理
1.利用配重 2
1 4
s
机械系统设计第六章操纵系统设计
机械系统设计第六章操纵系统设计
执行件的阻力一定时,ic大则Fc小,操 纵省力,但sc大,同样会疲劳。
因此,确定传动比时,要全面考虑操纵 力和操纵行程两方面的问题。为此,某些 机械给出了传动比的推荐值:变速箱操纵 杆球形铰接支撑的以上部分和以下部分的 长度比为2.5-3.5;车辆方向盘旋转总圈 数为1.5-2.0圈;机床手柄的转角不大于 90°。
确定主要设计参数及有关几何尺寸。
以图6-7凸轮传动的操纵系统为例进行
说明。此操纵系统是用一个操纵件1通过
二个执行件(拨叉3和6),分别操纵二个被
操纵件(变速齿轮4和5),且操纵位置有一
定的顺序关系。这是一种顺序变速的集中
操纵系统。
机械系统设计第六章操纵系统设计
机械系统设计第六章操纵系统设计
采用凸轮传动操纵系统时,其原理方案 设计的要点是: 1) 分析执行件的运动规律,绘制凸轮的行 程曲线。 2) 绘制凸轮理论曲线,包括确定凸轮机构 尺寸和绘制凸轮轮廓曲线。 3) 验算凸轮曲线不同曲率半径处的压力角。 4) 绘制凸轮工作图。 5) 确定从动件的杠杆尺寸,杠杆比由凸轮 升程的执行件移动距离确定。
机械系统设计第六章操纵系统设计
机械系统设计第六章操纵系统设计
前轮
机械系统设计第六章操纵系统设计
2、按操纵系统的传动方式分类:机械式 操纵系统、混合式操纵系统。 3、按一个操纵件控制的执行件数目分类: 单独操纵系统、集中操纵系统。 4、按操作用手或脚分为手动操纵系统和 脚动操纵系统。 5.其他:借助于GPS、无线电波、光波、 声波等物理效应实现操纵功能的远距离 (遥控)操纵系统。
机械原理习题册答案
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论一,填空题1.1 能量,物料,信息1.2运动,动力 1.3制造,运动,装配 二、选择题2.1 D 2.2 B 三,简答题第二章 机械的结构分析二、综合题1.n = 7 ,p l = 9 ,p h = 121927323=-⨯-⨯=--=h l P P n F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机构有2个原动件,而由于原动件数与机构的自由度数相等,故该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
2. (a )D 、E 处分别为复合铰链(2个铰链的复合);B 处滚子的运动为局部自由度;构件F 、G 及其联接用的转动副会带来虚约束。
n = 8 ,p l = 11 ,p h = 1111128323=-⨯-⨯=--=h l P P n F3. (c )n = 6 ,p l = 7 ,p h = 313726323=-⨯-⨯=--=h l P P n F(e )n = 7 ,p l = 10 ,p h = 0101027323=-⨯-⨯=--=h l P P n F 4. (a )n = 5 ,p l = 7 ,p h = 010725323=-⨯-⨯=--=h l P P n FⅡ级组 Ⅱ级组 因为该机构是由最高级别为Ⅱ级组的基本杆组构成的,所以为Ⅱ级机构。
(c )n = 5 ,p l = 7 ,p h = 010725323=-⨯-⨯=--=h l P P n FⅢ级组因为该机构是由最高级别为Ⅲ级组的基本杆组构成的,所以为Ⅲ级机构。
5. n = 7 ,p l =10 ,p h = 0101027323=-⨯-⨯=--=h l P P n FⅡ级组 Ⅲ级组当以构件AB 为原动件时,该机构为Ⅲ级机构。
Ⅱ级组 Ⅱ级组 Ⅱ级组当以构件FG 为原动件时,该机构为Ⅱ级机构。
可见同一机构,若所取的原动件不同,则有可能成为不同级别的机构。
6. (a )n = 3 ,p l = 4 ,p h = 101423323=-⨯-⨯=--=h l P P n F因为机构的自由度为0,说明它根本不能运动。
第六章机械的平衡
F Fb Fi 0 (1) 由于 Fi mi ain mi 2 ri 由(1)式得: me mb rb mi ri 0 (2) 式中 m 、r —各不平衡质量及其质心的矢经; i i —平衡质量及其质心的矢经; mb、rb
(3)
因 l l l mb rb l mbrbl (4) l l 则由(3)、(4)式得: mb rb mb rb ; mbrb mb rb l l
若取 则得: 若取
l mb rb mb rb ; l
l mb mb l 1 l l l 2
第三节 刚性转子的平衡实验
设计出已平衡的转子,由于制造和装配的不精确,材质 的不均匀等原因,仍会产生新的不平衡。这时已无法用计 算来进行平衡,而只能借助于平衡实验。 平衡实验就是用 实验的方法来确定出其不平衡量的大小和方位,然后利用 增加或除去平衡质量的方法予以平衡。
1.静平衡实验
(1)实验的方法 先把转子支承在两水平放置的摩擦很小 的导轨式静平衡仪或滚轮式静平衡仪上,当存在偏心质量 时,转子就会在支承上转动直至质心处于最低位置时才能 停止,这时可在质心相反的方向上加上校正平衡质量,再 重新使转子转动,反复增减平衡质量,直至转子在支承上呈 随遇平衡状态,即转子已达到静平衡。
机械原理
主讲人
余述凡
机械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绪论基本概念:机器、机构、机械、零件、构件、机架、原动件和从动件。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和机构的组成原理是本章学习的重点。
1.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是本章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为保证机构运动简图与实际机械有完全相同的结构和运动特性,对绘制好的简图需进一步检查与核对(运动副的性质和数目来检查)。
2.?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 判断所设计的运动链能否成为机构,是本章的重点。
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是:原动件数目等于运动链的自由度数目。
机构自由度的计算错误会导致对机构运动的可能性和确定性的错误判断,从而影响机械设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机构自由度计算是本章学习的重点。
准确识别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并做出正确处理。
(1) 复合铰链复合铰链是指两个以上的构件在同一处以转动副相联接时组成的运动副。
正确处理方法: k个在同一处形成复合铰链的构件,其转动副的数目应为(k-1)个。
(2) 局部自由度局部自由度是机构中某些构件所具有的并不影响其他构件的运动的自由度。
局部自由度常发生在为减小高副磨损而增加的滚子处。
正确处理方法:从机构自由度计算公式中将局部自由度减去,也可以将滚子及与滚子相连的构件固结为一体,预先将滚子除去不计,然后再利用公式计算自由度。
(3) 虚约束虚约束是机构中所存在的不产生实际约束效果的重复约束。
正确处理方法:计算自由度时,首先将引入虚约束的构件及其运动副除去不计,然后用自由度公式进行计算。
虚约束都是在一定的几何条件下出现的,这些几何条件有些是暗含的,有些则是明确给定的。
对于暗含的几何条件,需通过直观判断来识别虚约束;对于明确给定的几何条件,则需通过严格的几何证明才能识别。
3. 机构的组成原理与结构分析机构的组成过程和机构的结构分析过程正好相反,前者是研究如何将若干个自由度为零的基本杆组依次联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以组成新的机构,它为设计者进行机构创新设计提供了一条途径;后者是研究如何将现有机构依次拆成基本杆组、原动件及机架,以便对机构进行结构分类。
机械设计中动平衡与静平衡的概念
机械设计中动平衡与静平衡的概念
一.静平衡
静平衡在转子一个校正面上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以保证转子在静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范围内,为静平衡又称单面平衡。
二.动平衡
动平衡在转子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校正面上同时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以保证转子在动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范围内,为动平衡又称双面或者多面平衡。
三.转子平衡的选择与确定
如何选择转子的平衡方式,是一个关键问题。
其选择有这样一个原则:
只要满足于转子平衡后用途需要的前提下,能做静平衡的,则不要做动平衡,能做动平衡的,则不要做静动平衡。
原因很简单,静平衡要比动平衡容易做,省功、省力、省费用。
第六章 机械系统平衡
F2
m2 m1 r2 r1
பைடு நூலகம்
m1 r1w2 + m2 r2w2 + m3 r3w2 + mP rPw2 = 0
F1
m1 r1 + m2 r2 + m3 r3 + mP rP =0
重径积 也可有: G1 r1 + G2 r2 + G3 r3 + GP rP =0
m3
r3
mP
FP
F3 结论:若欲使回转体处于平衡,则各质量点的质径积(或重
(1)刚性转子的平衡 当n工作<(0.6~0.75)nc1,nc1为转子的 第一阶共振转速,此时转子的弹 动平衡 性变形较小,称为刚性转子的平衡。 静平衡 刚性转子平衡原理是 刚性回转体的平衡 基于理论力学中力系平衡法。 若只要求其惯性力达到平衡,则称为转子的静平衡。 厚度/直径<0.2,薄构件; 若不仅要求其惯性力达到平衡,而且还要求惯性力引起的力 矩也达到平衡,称为转子的动平衡。厚度/直径>0.2,厚构件;
§6-3
刚性回转体的动平衡(Dynamic Balance)
一、动平衡的概念 如图所示,双圆盘回转体,整个回转体的质心S在回转轴线上, 该回转体惯性力系的主矢为零;但由于两个回转盘的质心 不在回转轴线上,转子转动时产生一个惯性力系主矩,轴 两端的支承轴承上依然受到动反力,因而是动不平衡的。 显然,若将该回转体放在两个水平刀口上,是不会转动的, 即是静平衡的。这种不平衡状态只有在回转体转动起来时 才能显示出来,因而称处于该状态下的回转体是动不平衡 的。
一、静不平衡现象
当回转体只满足惯性力系主矢等于零,称该回转体处于静平 衡状态。 回转体的惯性力系主矢等于质量与质心加速度的乘积,因而 只有当质心位于回转轴线上,才能使质心加速度在任何瞬时都 为零,从而满足静平衡调节,即FI = 0. 刚性转子的静平衡计算就是确定应增加(或去掉)平衡质量 的大小和位置,使回转体的质量重新分配,将其质心移到回转 轴线上,从而使转子的惯性力得以平衡的一种平衡措施
机械平衡工作总结
机械平衡工作总结
机械平衡是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涉及到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运行和维护。
在机械工程中,平衡是指在机械系统中各部分的质量分布和位置分布使得系统在运动或静止时保持稳定的状态。
机械平衡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还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能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
首先,机械平衡工作需要对机械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设计。
在设计阶段,工
程师需要考虑到机械系统的结构、材料、质量分布、运动方式等因素,以确保系统在运行时能够保持稳定。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如温度、湿度、振动等因素对机械系统的影响,从而设计出更加稳定和可靠的机械系统。
其次,机械平衡工作还需要对机械设备进行精确的制造和安装。
在制造阶段,
需要严格控制每个零部件的质量和尺寸,确保它们能够精准地组装在一起。
同时,在安装阶段,需要根据设计要求精确地安装每个零部件,保证机械系统的平衡性。
只有在制造和安装过程中做到精准和严谨,才能保证机械系统的稳定和可靠。
最后,机械平衡工作还需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
在设备运行一
段时间后,由于零部件的磨损和老化,可能会导致机械系统的平衡性发生变化。
因此,需要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机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之,机械平衡工作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它需要工程师对机械系统进行
全面的分析和设计,精确的制造和安装,以及定期的维护和保养。
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机械原理部分答案
2.2.1 在平面机构中,两构件之间以线接触所组成的平面运动副,称为高副,它引入1个约束,保留了2个自由度。
2.2.2平面运动副的最大约束数为2,最小约束数为1;引入一个约束的运动副为一级副,引入两个约束的运动副为二级副。
2.2.3构成机构的要素是构件和运动副;构件是机构中独立运动的单元体。
2.2.4在平面机构中,一个运动副引入约束的变化范围是1—2。
2.2.5以下几种常见的运动副中,其中(C)是高副。
A.滑动轴承B。
移动副C。
齿轮副D。
螺旋副2.2.6运动副中,凡是以点或线接触的,称为高副,而低副则是以面接触的。
2.2.7 构件是机械中独立的制造单元。
(错)2.2.8 B是构成机械的最小单元,也是制造机械时的最小单元A.机器B.零件C.构件D.机构2.2.9两构件组成运动副的必要条件是两构件(A)A.直接接触且具有相对运动B。
直接接触但无相对运动C.虽然不接触但有相对运动D.既不接触也无相对运动2.2.10平面高副连接的两个构件间,只允许有相对滑动。
(错)2.2.11用平面低副连接的两构件间,具有相对运动的数目是3_ ?2.2.12具有一个自由度的运动副称为I级副。
(错)2.2.13 何为运动副?按接触形式分为几种?其自由度、约束数如何?答案:由两构件直接接触而组成的可动的连接;可分为高副和低副;2.3机构自由度的计算2.31机构组成原理是什么?答案:任何机构都是可以看作是由若干个基本杆组依次连接于原动件和机架上构成的。
2.3.2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答案:原动件的数目应等于该机构的自由度的数目2.3.3计算机构自由度时,若记入虚约束,则机构自由度的数目将(C)A.增大B.不变C.减少D.以上都有可能2.3.4机构中原动件数应等于机构的自由度数(对)2.3.5机构的自由度就是构件的自由度(错)2.3.6既然虚约束对机构的运动实际上不起约束作用,为什么在实际机械中又常常存在虚约束?答案:为了保证连杆运动的连续性2.3.7只有自由度为1的机构才具有确定的运动(对)2.3.8由M个构件组成的复合铰链应包括(M-1)个运动副2.3.9门与门框通常有两个以上的铰链,这是复合铰链的典型例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6-5 平面机构的平衡
• 绕定轴线转动的构件,在运动中所产生的惯性力可以在 构件本身上加配质量的方法予以平衡。 • 而对于机构中作往复运动和平面复合运动的构件,其在 运动中产生的惯性力则不能在构件本身予以平衡,故需 要讨论机构整体的平衡问题。 机构运动时,各运动构件所产生的惯性力可合成一个 通过机构质心的总惯性力和一个总惯性力系主矩, 这个总惯性力和总惯性力系主矩全部由基座承受。 为了消除机器在基座上的动压力,必须设法平衡这 个总惯性力和总惯性力系主矩。不过,在实际的平 衡计算中,总惯性力系主矩对基座的影响应当与外 加的驱动力矩和阻抗力矩一并研究,本节只讨论总 惯性力的平衡问题。
二、几何条件
B/D ≤ 1/5
D
m1
m2
m1
m2
m3
m3
B
三、平衡条件
∑Fi = 0
——惯性力的矢量和为零
F2 已知同一回转平面内的不平衡质量m1, m2,m3、及其质心向径r1,r2,r3 各质量产生的离心惯性力为: F1 = m1 r1w2
四、静平衡原理
m2 m1 r2 r1 m3 r3 mP FP F3
1. 危害: 构件惯性力和惯性力矩 构件的内应力和摩擦力 运动副中动压力 磨损增大、机械效 率和使用寿命降低
2. 目的:减小惯性里和惯性力矩的影响,改善机构的工作性 能
3. 分类 回转体(转子)的平衡 rotor(转子): 机械中绕某一轴线回转的构件称为转子。 这类构件的惯性力可利用在该构件上增加或减少一部分 质量的方法加以平衡。
第六章 机械系统的平衡
Chapter 6. Balancing of Machinery
§6-1 机械平衡的目的及内容
机械在运转时,由于机械构件的结构不对称、内部材质 不均匀或者制造安装不精确等因素,都可能使其中心惯性 主轴与回转轴线不重合,从而产生离心惯性力。作往复运 动和平面复合运动的构件,由于其构件质心加速度的存在, 也产生惯性力,这种惯性力引起的附加动压力会增加运动 副的摩擦,降低机械的效率和寿命,使机械及其基础产生 振动,影响机械的正常工作。严重的振动,可能使机械遭 到破坏。因此,需要完全或部分的平衡惯性力,尽量减小 惯性力的有害影响,这就是研究机械平衡的目的。
在平衡基面上分别对两个分力
-F'
L1 L L2
-F"
F1 、 F2进行平衡,得平衡力F' 和 F" ,从而完成对集中质量点的平衡。
平衡基面 F"2
Ⅱ
平衡基面 F'2
F2
Ⅰ
m1
F1
m2 r2 r1 F'1
m3
F3
r3 F"3
F"1
F'3
l1
l2
l3
l
F'1 = F1
F"1 = F1
F'3 = F3 F"3 = F3
(1)刚性转子的平衡 当n工作<(0.6~0.75)nc1,nc1为转子的 第一阶共振转速,此时转子的弹 动平衡 性变形较小,称为刚性转子的平衡。 静平衡 刚性转子平衡原理是 刚性回转体的平衡 基于理论力学中力系平衡法。 若只要求其惯性力达到平衡,则称为转子的静平衡。 厚度/直径<0.2,薄构件; 若不仅要求其惯性力达到平衡,而且还要求惯性力引起的力 矩也达到平衡,称为转子的动平衡。厚度/直径>0.2,厚构件;
s
2. 绕定轴转动的构件
a. 回转轴线通过构件质心
Pi = 0 Mi = -Js e ( e = 0 或 e ≠0 )
S P i' h S Mi Pi
b. 回转轴线不通过质心
Pi = -mas Mi = - Jse 其中:h=Mi/Pi
e
3. 作平面复合运动的构件 Pi = -mas Mi = - J s e 其中:h=Mi/Pi
F1Ⅱ
F1 L2 L3 L
F3 Ⅰ
L1
• 由于动平衡条件中同时包含了静平衡条件,所 以凡是经动平衡的回转体一定是静平衡的;但 是经静平衡的回转体不一定是动平衡的。 • 动平衡的回转体在理论上认为其惯性力系得到 完全的平衡,因而在轴承和机座上不存在附加 动载荷。 • 动平衡的计算与平衡位置平面的位置有关,即 两平衡质径积的大小和方向随平衡平面的位置 不同而异。 • 平衡平面一般选在便于增添质量或去掉质量的 位置上。
F1
m3
r3
mP
FP
F3
(2) 平衡质量点的解包含两个方面:质(重)径积的量和方位。 此时,往往已知平衡质量点应在的径向尺寸。 (3) 可分别用矢量方程图解法和坐标轴投影法两种方法求解。
Add
Remove
结论:对于静不平衡的转子,不论它有多少个偏心质量,都只 需要在同一个平衡面内增加或除去一个平衡质量即可获得平衡
偏心质量m1、m2分别位于回转平面I、II中,当回转体
绕轴线回转时离心惯性力F1、F2组成一个空间力系。 欲使该空间惯性力系得到平衡,必须使整个回转体的 离心惯性力系主矢和主矩均等于零。显然,在一个回 转平面内加平衡质量是不能平衡惯性力系主矩的,必 须在两个回转面内加平衡质量才能平衡,所以动平衡 又称双面平衡。
一、静不平衡现象 对于轴向尺寸较小的盘状转子即宽 径比(B/D)小于0.2,例如齿轮、盘 形凸轮、带轮、链轮及叶轮等,它 们的质量可以视为分布在同一平面 内。如图所示,把单圆盘转子放在 摩擦力很小的两个水平刀口上,红 色小块为偏心质量。如果该构件是 静不平衡的,其质心不在回转轴线 上,那么在重力G的作用下,回转 体将会转动,直到质心C转到最下 方才会静止。转子在运转过程中必 然产生惯性力,从而在转动副中引 起附加动压力。 由于这种不平衡状态可以通过静态 试验显示出来,所以称处于该状态 的回转体是静不平衡的。
§6-3
刚性回转体的动平衡(Dynamic Balance)
一、动平衡的概念 如图所示,双圆盘回转体,整个回转体的质心S在回转轴线上, 该回转体惯性力系的主矢为零;但由于两个回转盘的质心 不在回转轴线上,转子转动时产生一个惯性力系主矩,轴 两端的支承轴承上依然受到动反力,因而是动不平衡的。 显然,若将该回转体放在两个水平刀口上,是不会转动的, 即是静平衡的。这种不平衡状态只有在回转体转动起来时 才能显示出来,因而称处于该状态下的回转体是动不平衡 的。
步骤: (1) 分别将各回转平面上集中质量点mi所产生的惯性力Fi (或 质径积、重径积)向两个平衡基面上分解,得到F'i和F"i 。 (2) 分别在两个平衡基面上用静平衡的方法求解平衡质量点 的质径积mi ri(或重径积)。
F2 Ⅰ
F2 F2Ⅱ
Ⅱ
Ⅰ
m r1 1 F1 Ⅰ
m2 r2
m3 r3
F3 F3 Ⅱ
回转体(转子)的平衡
(2)绕性转子的平衡 n工作≥(0.6~0.75)nc1。 机械中的大型转子,其质量和跨度很大,而径向尺 寸却较小,故导致其共振转速降低,可是其工作转 速又往往较高,使转子在工作过程中将会产生较大 的弯曲变形,从而使其惯性力显著增大。这类转子 产生的弯曲变形,不能视为刚体,故称为挠性转子。
一、静不平衡现象
当回转体只满足惯性力系主矢等于零,称该回转体处于静平 衡状态。 回转体的惯性力系主矢等于质量与质心加速度的乘积,因而 只有当质心位于回转轴线上,才能使质心加速度在任何瞬时都 为零,从而满足静平衡调节,即FI = 0. 刚性转子的静平衡计算就是确定应增加(或去掉)平衡质量 的大小和位置,使回转体的质量重新分配,将其质心移到回转 轴线上,从而使转子的惯性力得以平衡的一种平衡措施
L- L1 L L1 L L- L3 L L3 L
L- L2 F'2 = F2 L L2 F"2 = F2 L F2 F'
2
F"2
Ⅱ
Ⅰ F'
m' r' F'1 F'3 L1 L2 m1
m2 r2 r1 m3 r3 F3
r"m" F"1
F"3
F"
F1
L3
L
F'1 + F'2 + F'3 +F' = 0 F"1 + F"2 + F"3 +F" = 0 从而求得m'r'和m"r "。
F' L1
F" L2
上,得F1和F2 ,即
F = F1 + F2 F1 L1 = F2 L2 即 F1 = -F' F2 = -F"
L
平衡原理: 将集中质量点所产生的离心力F
F1
Ⅰ
F
F2
Ⅱ
向两个平衡基面上分解,得到两个 分力F1和F2 ; 合力F 对系统的影响可以完全 由两分力F1 、 F2对系统的影响所代 替;
质径积
F2
m2 m1 r2 r1
m1 r1w2 + m2 r2w2 + m3 r3w2 + mP rPw2 = 0
F1
m1 r1 + m2 r2 + m3 r3 + mP rP =0
重径积 也可有: G1 r1 + G2 r2 + G3 r3 + GP rP =0
m3
r3
mP
FP
F3 结论:若欲使回转体处于平衡,则各质量点的质径积(或重
F1
F2 = m2 r2
w2
F3 = m3 r3w2 若:F1+F2 +F3 ≠ 0 ——表明此回转体为非平衡回转体。
人为增加一个质量点mP ,该质量点产生一个离心惯 性力FP, 使下式成立 F1+F2 +F3 +FP = 0 称对此回转体进行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