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 杨辛甘霖 2012年考研复习核心笔记彩打
杨辛、甘霖《美学原理新编》(课后习题-优美与崇高)【圣才出品】
第10章优美与崇高1.优美与崇高的特点是什么?你对优美与崇高有什么看法?答:(1)优美与崇高的特点优美与崇高是美的两种不同形态,即美的两种不同种类。
优美给人们心旷神怡的审美愉悦,崇高给人们无限的力量感觉,可以扩大人的精神境界和审美享受。
①优美的特点:美处于矛盾的相对统一和平衡状态。
它在形式上的特征表现为:柔媚、和谐、安静与秀雅。
从美感上看,能给人以轻松、愉快和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
②崇高的特点:美处于主客体的矛盾激化中。
它具有一种压倒一切的强大力量,是一种不可阻遏的强劲的气势。
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一种粗犷、激荡、刚健、雄伟的特征,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
(2)对优美与崇高的看法①优美的特点是主体与客体处于相对统一的凝静、柔和的状态,它是一般的显而易见的美,一种能给人舒服愉悦感觉的美。
如悠扬欢畅的歌声、敦煌壁画里的飞天壁画以及夕阳下的微风拂柳等等都是能给人优美感觉的一种美。
②与优美相比,崇高更深刻复杂一些。
崇高是一种庄严、宏伟的美,是一种以力量和气势取胜的美,是一种显示主体实践严重斗争和动人心魄的美,又是一种具有强烈的伦理道德作用的伟大的美。
例如古希腊的悲剧,它不能在形式和内容上直接给人一种舒服惬意的享受,相反还可能使人感受到痛苦的侵袭,但这恰恰是崇高的的魅力所在,它能让人在悲剧的冲击中获得心灵的洗礼和升华,获得一种近似庄严和神圣的感受。
2.试谈康德对崇高的看法?为什么说康德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答:(1)康德对崇高的看法①康德认为崇高的特征是“无形式”,即对象的形式无规律、无限制或无限大。
而美的形式是有规律、有限制的。
这种“无形式”使人得到无限性的感受,这就是崇高的表现。
②优美是想象力与知性的和谐统一,产生比较安宁平静的审美愉悦。
崇高则是想象力与理性互相矛盾斗争,产生比较强烈的激动、震荡的审美感受。
崇高感是由痛感转化而来的,它是一种仅能间接地产生的愉快。
③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种,一种是数学的崇高,一种是力学的崇高。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美学原理》读书笔记(精品5篇)你是不是也在找《美学原理》读书笔记的资料,那就对了,作者精心整理这篇《美学原理》读书笔记文章,应该可以解答你的疑惑,更多《美学原理》读书笔记相关的资料,可以右上角搜索。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篇1在漫漫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是在寻找、在探索,试图解开生活中那些美学的奥秘。
在这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一盏明灯,引导我们走向正确的方向。
这本书《美学原理》正是这样一盏明灯,它为我们揭示了美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让我们对美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本书的作者是张法教授,他拥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书中,张法教授从多个角度对美学进行了阐述,包括美学的基本概念、审美心理、艺术创作等。
他以清晰、简洁的文字,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这些概念,使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美学的魅力。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对美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意识到,美学并非遥不可及的学科,它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
比如,在我们的言谈举止中,语言的美学、节奏的美学、情感的美学都需要我们去探索、去感知。
这使我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艺术家,需要用心去感受、去创造美。
同时,书中的一些实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作者提到了唐代诗歌的鼎盛,那是中国美学的高峰。
这些诗歌充满了诗情画意,既有豪放派的磅礴大气,又有婉约派的柔美细腻。
这些例子使我认识到,美学并不只存在于遥远的古代,它就在我们身边,存在于我们的时代。
然而,《美学原理》这本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书中的一些理论阐述可能对于初学者来说过于复杂。
对此,作者可以在写作过程中尽量简化语言,以便让读者更好地理解。
此外,书中还可以增加一些实际操作建议,帮助读者更好地将美学原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总的来说,《美学原理》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
它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美学的基础知识,让我们对美学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美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更加明白了美学的实践价值。
杨辛、甘霖《美学原理新编》(章节练习7-12章)【圣才出品】
第7章意境与传神一、名词解释1.情象(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情象是意境系统里的一种象。
情象有别于意象、心象、言象等。
它分别对应原初状态里的象和再生状态的象。
原初状态的情象是指作者在创作准备,是灵感来临、原初状态下发生的情思与境象相容。
情是精魂,象为形质。
无情,象不生;无象,情不能附着。
再生状态的情象是指经过文字的创造而凝结成言象后新的情象,它不同于原初状态的情象就在于它更加凝练,是读者接受的新情象。
2.意境答:意境是指抒情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审美境界。
即抒情性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家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虚实结合”是创造意境的总的方法,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多重视作品的意境创造。
3.风格答:风格是指作家、艺术家的刨作个性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有机整体中显示出来的独特的艺术风貌和艺术格调,它是作家、艺术家成熟的标志。
体现在题材的选择与处理,艺术形象的塑造和艺术意境的建构。
创作原则和艺术手法的选用,艺术体裁的驾驭,文学语言的运用等方面。
个人的风格既取决于个人的禀性才情,又是在时代、民族、阶级、地域、流派的风格的前提下形成的;时代、民族、阶级、地域、流派的风格则在个人风格中得到体现。
二、简答题1.如何理解意境及其特点?(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答:(1)意境意境是中国传统文论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美学范围。
它指的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意)和自然景物或生活画面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这种艺术境界是作者运用比喻、象征、暗示等手法,使自己的主观情思通过客观景物得以再现而形成的。
意境的主要特点在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韵味无穷。
(2)意境的特点①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点。
王国维在《文学小言》中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
”意境创造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
南宋范唏文在《对床夜语》中说:“情景相融而莫分也。
”清人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上》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
美学原理杨辛版
《美学原理》知识点(杨辛、甘霖)美学:从根本上说就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美的形象性:是指美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形象的、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美是人的末质力量的对象化,凡是美都是形象,能够被人的感觉直接把握。
美的社会性:是指美依存于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的社会内容。
是美与人类社会不可分割的属性。
美学研究的对象: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Aesthetiea :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美学》一书的书名译音,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感性学,即美学。
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对于审美现象的感性直观的认识。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当人类开始把自己与自然区别开来,并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物体,并在自己的创造物中直观自身,看到了自己的创造能力的时候,人类的审美意识也就形成了。
美学思想:是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之一,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应当能够借助语言文字形式进行传播;二是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美学思想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这一学说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
他认为人的本能欲望受到压抑,压抑到无意识中,喜剧性具有一种释放性的作用,让欣赏者发泄它们,使它们浮动在意识之中,得到三种满足方式,即巧智、想象、幽默。
审美态度:是一种宁静的、适宜于接纳对象外观的心理状态,使主体关注于对象的形式与结构。
其核心是要求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超越自我和实际功利而达到对审美对象的审美静观。
审美态度是存在于审美活动中的,不同于实践、理智、道德的一种态度。
艺术技巧: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技能和技巧。
天才的独特性表现在他通过高超的艺术性进行创作。
观、品、悟:观是指接受者透过艺术的形式符号,在直观层次上初步感受和重建意向;品是指接受者根据各自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和经验,凝神关照,发挥想象力,细致地品味作品,充实、丰富、发展意象,使意象更具接受者的个性。
杨辛、甘霖《美学原理新编》(章节练习-美感的本质特征)【圣才出品】
第13章美感的本质特征一、简答题1.简述美感的基本特征。
(北京大学2011年研)答:美感的基本特征为以下几方面:(1)美感具有形象直接性的特征美感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和把握的方式,和其他认识一样,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
人要认识对象的美,必须以形象的直接方式去感知对象。
美感总是首先通过一定对象的感性状貌,一定的色彩、形体、线条和音调等直接的感知或表象来进行的,即以形象的直接性的方式来进行。
(2)美感具有精神愉悦性的特征情感是美感的又一主要特点和最显著的标志,它使整个审美过程都带上愉快的情感色彩,而美感的愉悦性是由审美需要的满足而引起的。
(3)美感具有潜伏功利性的特征美感作为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形象的直接性和情感的愉悦性的统一,是有社会功利目的的。
美感功利性来源于美的对象的功利性和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
(4)美感具有想象创造性的特征美感认识充满了想象的认识。
不论是艺术创作还是欣赏,都带有想象的创造性。
想象是一种认识,这种认识不仅能感知直接作用于主体的事物,而且还能在头脑中创造新的形象。
这种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就是想象创造性。
2.简述美感的潜伏功利性。
答:(1)美感的潜伏功利性①美感作为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形象的直接性和情感的愉悦性的统一,是有社会功利目的的。
②美感功利性的来源:美的对象的功利性和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
③美感功利性是在非功利性后面潜伏着的美感的社会功利性是由事物的实用性发展而来的,某种事物一旦获得审美价值之后,人们可以力求仅仅为了这一价值而去获得这一事物,而忘掉这事物的价值的来源,甚至连想都不想一下。
这也只是说明美感的功利性是潜伏的,蕴含在愉悦性之中。
④美感的社会功利内容集中地表现在它的物化形态的艺术上美感不仅给人以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喜悦,使人身心得到更好的娱乐和休息,而且就在这种喜悦中给人以精神上的影响,提高人的思想境界,丰富人的情感和情操,使人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进一步激起为美好生活理想和改造环境而积极奋斗的热情,从而潜伏着更深广的社会功利内容。
美学原理——杨辛、甘霖1ppt课件
• (一)什么是美学
• 美——美感——作为审美意识集中表现的艺术——长期实践基础 上形成的艺术理论——对审美和艺术进行一种形而上思考的美的 哲学——美学。
• 《左传》中关于“和”的概念,“和而不同”与早期美学思想。 • 中国古代的《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
使之然也。”认为音是由人的感情产生的,而感情是外界影响的 结果。心物关系与中国古代美学的产生与发展。
6
美学原理——杨辛、甘霖
• 3、艺术问题 • 两种情况;一是对艺术的本质、创作、欣赏、批评作全面的研究,
也就是从哲学上研究艺术的一般创作规律;另一种情况就是侧重 于研究艺术美的问题。 • 总结: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的科学,一方面,美学可以 集中地研究美、美的各种形态以及美感问题;另一方面,又可以 从审美上研究艺术,与艺术概论有着明显的区别。艺术是审美意 识和审美对象的集中表现,它是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但美学不 是研究艺术得一般问题,即艺术的所有问题,而是研究艺术美的 问题,研究艺术美的创造和欣赏,即是从美学上对艺术的研究。 这是我们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初步看法。
18
美学原理——杨辛、甘霖
• 墨子:“必务求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对人民有利的则为, 对人民有害的则止。因此,墨子对美是持否定态度的。墨子非乐。
• “故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 后求乐。为可长,行可久,先质而后文,此圣人之务。”说明了 美和功利,美与善的关系。在墨子看来,美与功利、善是不可分 的。事物总是先有功利,有善,然后才有美。这也说明了墨子是 站在平民阶层而不是贵族的阶级利益至上来谈美的。
1
美学原理——杨辛、甘霖
• 音乐的发展,古典音乐关于“和”的理念,表达的是一种审美倾 向和民族的审美文化精神。而这种“和”的审美理念,又与中国 古代的哲学思想有着重要的关联,比如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 思想,“刚柔相济”的思想等。
杨辛、甘霖《美学原理新编》(章节练习-艺术的分类及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圣才出品】
第8章艺术的分类及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一、简答题1.联系实际,说明影视艺术时空转换的自由性是如何体现的。
答:影视艺术灵活的时空转换的自由性特点,来自于蒙太奇手法的运用。
蒙太奇是影视艺术特殊的表现手段,主要有平行式、对比式、复现式、交叉式、积累式、象征式等几种表现方式。
每种表现方式各具独特的表达内涵与功能。
(1)平行式蒙太奇平行式蒙太奇,可以将同一时间内发生在不同空间的事件连接起来,交替地出现在银幕上,使剧情发展显得紧凑有力。
如表现一个革命者被叛徒出卖,一个画面是敌人发动汽车来抓人,另一个画面则是革命者处理完文件后与家人告别。
两个画面平行交替,造成紧张惊险的气氛。
(2)对比式蒙太奇对比式蒙太奇,则是根据情节的需要,通过镜头切换,将不同性质的两个事物加以对比。
如一个画面是山珍海味的宴席,另一个画面是一个骨瘦如柴、衣不蔽体的流浪儿蜷缩在街头垃圾箱旁。
两个画面组接在一起,就能收到强烈的对比效果,给观众以强大的震撼,使观众不得不去深入思考造成这种状况的深层原因。
(3)复现式蒙太奇复现式蒙太奇,从内容到性质完全一致的镜头画面,反复出现。
如影片《第六纵队》中26号门牌的三次出现,都是在情节发展的关键时刻,伴随着主要人物出现的,起着激发观众联想力,突出情节、事件和人物的作用。
具体采取何种时空转换、重组的方式,取决于编导的创作意图和内容需要。
蒙太奇的应用可以自由地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而不受任何限制,天南地北、古往今来、白昼黑夜都可以在瞬息问相继出现在画面上,其时空转换的自由性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难以媲美的。
2.什么是蒙太奇?有哪些作用?请以相关作家作品进行论述。
答: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音译,原为建筑术语,意为“构成、装配”,最早作为电影术语指“组接、构成”。
(1)蒙太奇的含义蒙太奇是指通过对镜头进行有目的、有逻辑地组接,在其间建立联系,从而产生丰富意义的电影创作手法。
它的作用首先是建立影片中的时空关系,进行叙事。
杨辛、甘霖《美学原理新编》(章节练习-意境与传神)【圣才出品】
第7章意境与传神一、名词解释1.情象(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情象是意境系统里的一种象。
情象有别于意象、心象、言象等。
它分别对应原初状态里的象和再生状态的象。
原初状态的情象是指作者在创作准备,是灵感来临、原初状态下发生的情思与境象相容。
情是精魂,象为形质。
无情,象不生;无象,情不能附着。
再生状态的情象是指经过文字的创造而凝结成言象后新的情象,它不同于原初状态的情象就在于它更加凝练,是读者接受的新情象。
2.意境答:意境是指抒情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审美境界。
即抒情性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家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虚实结合”是创造意境的总的方法,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多重视作品的意境创造。
3.风格答:风格是指作家、艺术家的刨作个性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有机整体中显示出来的独特的艺术风貌和艺术格调,它是作家、艺术家成熟的标志。
体现在题材的选择与处理,艺术形象的塑造和艺术意境的建构。
创作原则和艺术手法的选用,艺术体裁的驾驭,文学语言的运用等方面。
个人的风格既取决于个人的禀性才情,又是在时代、民族、阶级、地域、流派的风格的前提下形成的;时代、民族、阶级、地域、流派的风格则在个人风格中得到体现。
二、简答题1.如何理解意境及其特点?(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答:(1)意境意境是中国传统文论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美学范围。
它指的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意)和自然景物或生活画面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这种艺术境界是作者运用比喻、象征、暗示等手法,使自己的主观情思通过客观景物得以再现而形成的。
意境的主要特点在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韵味无穷。
(2)意境的特点①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点。
王国维在《文学小言》中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
”意境创造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
南宋范唏文在《对床夜语》中说:“情景相融而莫分也。
”清人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上》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
杨辛、甘霖《美学原理新编》课后习题详解(第16章 现代西方审美心理学主要流派介绍)【圣才出品】
第16章现代西方审美心理学主要流派介绍1.什么是“移情说”?它的局限性是什么?答:(1)“移情说”移情是一种“外射”作用,即把我的情感“外射”到事物身上去,使它变成事物的属性,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
也就是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
它侧重于主体心理功能和体验,把主体感觉、情感等提到了审美对象的地位。
“移情说”是在西方现代美学中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也是心理学美学流派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理论,比较早地被介绍到中国来。
通常把德国的心理学家、美学家立普斯作为“移情说”的主要代表和创立者。
(2)“移情说”的局限性“移情说”最大缺陷就是否定了审美对象的客观性。
在强调主体能动作用的同时,忘记了客体的外部因素的分析,特别是实践作用的分析。
移情现象并不是任意的,而是在实践基础上才可能发生的。
2.什么是“直觉说”?如何评价“直觉说”?答:(1)“直觉说”“直觉说”又称“表现说”,最主要的代表是意大利的克罗齐。
他的最基本的美学概念是直觉即表现。
①直觉是一种最原始的基层感性认识,它没有任何理智与概念,既单纯而又独立。
它是只见形相而不见意义就是形相的直觉;②人们的感官感受到事物时,就可能在心里抓住它的完整形象。
这个完整形象的形成即是表现,也是直觉;③艺术与直觉的知识是统一的,直觉的知识也就是艺术。
(2)对“直觉说”的评价克罗齐的“直觉说”,在西方美学中至今仍有重要的影响,他提出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对立,并强调了形象思维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虽不全面,却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形象思维的重要性,有它的合理方面。
3.什么是“心理分析学”派?你对其有何分析批判?答:(1)心理分析学派心理分析学派是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开创的,以精神分析的方法阐释美、艺术创作与欣赏有关的问题的一个心理学流派。
它对当代西方美学有深刻的影响,逐渐成为心理学美学中势力最大的一个流派。
弗洛伊德理论结构的五大支柱是无意识、婴儿性欲、恋母情结、抑制和转移。
杨辛、甘霖《美学原理新编》(章节练习-自然美)【圣才出品】
第5章自然美一、简答题1.简述自然的美与人生活的联系。
答:(1)作为人的生活环境而出现,或者是为人们提供生活资料的来源它们是人类生活,劳动所不可缺少的东西。
正是由于人和自然建立了这种广阔的联系,人才不仅对那些改造过的自然,而且也对一些未经改造的自然产生兴趣。
(2)未经改造的自然美和生活实践的联系的一个重要中间环节,即形式美的问题①形式美是从体现一定内容的美的形式中概括出来的。
②由于人们在审美活动中,直接感受到的是美的事物的形式,经过成千上万次的重复,人们仅仅看见美的事物的“样子”(形式)而不去考虑它的内容,便能引起美感。
(3)自然美的某些特征还可以与人的性格品质相似①中国古代画论中有不少论述自然美与生活的客观联系。
②同一自然事物有多种属性、特征,其中有的特征是美的,有的特征却是丑的。
③自然事物与生活的联系,还表现在同一自然事物的同一自然属性,在不同条件下可以成为美的或丑的。
所以在评价自然美的时候,如果脱离开自然与生活的客观联系,就会失去客观依据。
2.简述自然物与人的生活的联系。
答: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自然物都是人的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当自然美的领域一旦扩大到植物的范围,植物本身所具有的那些极为丰富的形式特征,促进了人们对许多形式规律的掌握。
自然物与人的生活的紧密联系具体表现为:(1)山水成为美的对象①中国山水诗画a.秦汉都是以人物画为主,到了魏晋南北朝山水画逐渐发展,但多为人物画背景。
b.东晋、南朝时,山水画才开始成为独立画种。
南朝时宗炳著有《画山水序》,王微著有《叙画》,都是专门总结山水画的经验。
c.山水诗山水诗比山水画出现可能更早一些,如魏曹操《观沧海》。
d.山水诗画兴起的社会原因第一,当时诗人画家主要是文人墨士或士大夫,有些是对现实生活不满,到自然中寻求慰藉。
第二,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愈来愈向多方面发展。
第三,自然事物愈来愈多地成为人的审美对象,从动物、植物,扩展到山水等方面,这也是人类审美活动发展的必然趋势。
杨辛、甘霖《美学原理新编》(章节练习-美感的个性与共性)【圣才出品】
第15章美感的个性与共性一、简答题1.简述美感的差异性和普遍性辩证统一关系的表现。
答:美感的共同性与普遍性表现于美感的时代性之中,没有差异性也就没有普遍性。
差异性与普遍性,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1)不同时代的人们的美感也有共同性①在不同时代的人们中有着共同的文化传统、社会心理、风俗习惯、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在此基础上能产生共同的美感。
②因为人类生产实践和政治、法律、宗教、哲学、道德等社会意识形态,以及文艺实践、审美观念和理想等,不是随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而结束,而是处于承传更新的过程之中,新时代是对旧时代的扬弃,在新时代中包含着旧时代合理的东西。
(2)美感的民族差异性也包含着美感的共同性①同一民族内部以及不同民族之间都能够产生美感的共同性。
②历史发展从来就不是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孤立进行的,随着生产领域的扩大,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各民族人民并不满足于本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他们不断地与邻近民族、地区进行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这种民族和国家的频繁交往,使各民族、国家间的文化融合、相互吸收成为可能。
③长期的文化交往使各民族文化和心理中不断注入新的血液,被本民族人民所消化、理解,并不断积淀在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和思想意识中,这就为不同民族间产生共同的美感提供了思想和心理基础。
(3)美感在阶级的差异性中更是包含了它的普遍性:从一个阶级内部来说有普遍性,在不同阶级之间亦有共同性。
2.简述艺术鉴赏中的主体性。
答:艺术鉴赏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它的主体性主要有以下特征:(1)对艺术作品审美娱乐属性的享用审美娱乐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达到心灵自由、精神愉悦的效果。
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必须通过其审美价值才能实现,而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又只有在鉴赏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并表现出来,鉴赏主体充分地拥有艺术作品所具有的审美娱乐属性。
(2)对艺术作品审美认知属性的认知艺术作品还具有一定的认知价值,所以鉴赏主体又具有突出的认知属性,通过艺术形象认识社会与自然的本质,达到对社会与自然的深层洞察。
杨辛、甘霖《美学原理新编》(章节练习-悲剧)【圣才出品】
第11章悲剧一、名词解释1.悲剧(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答:悲剧是戏剧的主要类别之一。
主要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为基本内容。
悲剧描写的主人公在为其所从事的事业,所进行的活动及追求美好理想与未来的过程中,或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合理,遭受邪恶势力的迫害,或由于生活环境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或由于性格的矛盾、思想的软弱、行动的失误等,最终以失败或死亡告终,从而“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语),激起人们的同情、崇敬,产生出一种悲愤的力量。
在文学史上,根据酿成悲剧的不同原因,常将悲剧分为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等。
2.古希腊悲剧(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答:古希腊悲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庆典活动。
戏剧大都取材于神话、英雄传说和史诗,所以题材通常都很严肃古希腊悲剧主要不是写悲,而是在于表现崇高壮烈的英雄主义思想。
亚里士多德认为古希腊悲剧“描写的是严肃的事件,是对有一定长度的动作的摹仿;目的在于引起怜悯和恐惧,并导致这些情感的净化;主人公往往出乎意料的遭到不幸,从而成悲剧,因而悲剧的冲突成了人和命运的冲突”。
悲剧的目的是要引起观众对剧中人物的怜悯和对变幻无常之命运的恐惧,由此使感情得到净化。
悲剧中描写的冲突往往是难以调和的,具有宿命论色彩。
3.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过失说(北京大学2012年研)答: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过失说是其在《诗学》中第一次对古希腊悲剧进行了界定,并为悲剧在理论上下了第一个定义。
亚里士多德把悲剧作为科学认识对象,认为理想的悲剧人物应该是犯错误、有弱点的好人:“他不以美德或正义著称”,但“他之所以陷入否运,并非因其邪德败行,而是由于‘错误’(即过失)。
”他甚至认为悲剧描写“穷凶极恶的人由泰运陷入否运”也是不恰当的,因为“穷凶极恶的人”本来就应该受到惩罚,难以唤起观众的怜悯和恐惧。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过失”可以包括两种:一是判断不明的错误,如俄底浦斯;二是道德选择的错误,如美狄亚。
杨辛、甘霖《美学原理新编》(课后习题-美感的个性与共性)【圣才出品】
第15章美感的个性与共性1.造成美感差异性的原因是什么?简述美感差异性的主要表现?答:(1)造成美感差异性是由审美主体的个性特征决定的①个性特征是从个人的爱好、兴趣出发表现出来的,必然要受一定的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的指导和制约,而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在不同的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级又是各不相同的;②个人的境遇、性格、职业、文化修养、实践等千差万别,这都制约着美感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即美感的个性与共性。
(2)美感差异性的主要表现①美感的时代差异性人生活在社会上,要受特定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关系以及一定的政治、哲学、文化等思想的影响和制约,形成各自不同时代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趣味以及爱好等,表现为不同时代的美感差异性。
②美感的民族差异性由于各个民族的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地域、性格、趣味、爱好等的不同,这种不同又渗透到美感中,形成不同民族的美感的不同特点和差异。
③美感的阶级差异性在阶级社会里,由于不同阶级人们的经济地位、生活方式、文化观念等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和美感。
④美感的个人差异性美感差异和人所处的不同的生活环境也有密切联系。
除此之外,美感的个人差异性还表现在不同的实践上,特别是由于社会的分工所带来的实践不同,对美感的个人差异性有很大的影响。
2.美感的共同性有哪些表现?共同性与个性是什么关系?答:(1)美感共同性的表现①时代的共同性。
生活在相同时代的人的美感,具有这一时代人所共有的美感特征。
②民族共同性。
属于同一民族的人的美感,具有这一民族所共有的美感特征。
③阶级共同性。
属于统一阶级的人的美感,具有这一阶级所共有的美感特征。
④人类的美感共同性。
人类所共有的不同于动物的人性特征,在美感中表现为美感的共同性。
(2)共同性与个性的关系美感的共同性和个性是辩证统一的。
美感的个性必然表现出社会的普遍性,即共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则表现为共性,二者辩证统一在一起,互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
杨辛、甘霖《美学原理新编》(章节练习-美育)【圣才出品】
第17章美育一、名词解释1.美育书简(北京大学2009年研)相关试题:《美育书简》(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答:《美育书简》又译作《审美教育书简》,是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的代表作,也是席勒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追求人类本性的完善,提倡理性的自由是席勒美育思想的核心。
作者鉴于他所处的时代“上层腐朽,下层粗野”的状况,认为当时的人是不完整的分裂的人。
这种分裂的人身上存在着两种冲动,即形式冲动和理性冲动。
但二者各有强制性,不能直接结合,故要是二者结合,人从自然人走向理性人,中间必须要有一座桥梁,这便是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能使人恢复健康、赋予人美的心灵、充当人性的教师,它尤其能唤起人身上的第三种冲动——游戏冲动。
这种冲动是自由的同义语,它使得感性与理性、物质与形式等对立都结合起来,从而克服人的分裂状态。
2.审美教育答:审美教育是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通过审美活动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者的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性,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
3.形式教育答:形式教育包括形式美和美的形式两个方面。
形式美指事物的自然属性及其组合规律;美的形式是审美对象的外部表现形态和内部结构方式。
形式美可以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美的形式则与美的内容意蕴紧密相连,难以分割。
4.审美理想答:审美理想是一种特殊的理想,是因为审美理想本质上是一种追求从一般人生境界向审美境界提升的超越精神,体现着人对生存意义不断探询和追问的最高心灵旨趣,而人的这种向着未来不断探问、寻求人生境界不断超越的超验追求精神,也正是审美活动一种特殊意义。
5.表演艺术答:表演艺术是指通过人的演奏和演唱以及形体动作来完成作品的艺术,主要指音乐和舞蹈。
美的形式既是意象创造的中介,也是情感对象化的中介,或者说艺术既能创造形象,也能表现情感,但不同的艺术形式可能偏重于其中的某一个方面,或重形象的创造,或重情感的表现。
杨辛、甘霖《美学原理新编》(章节练习-形式美)【圣才出品】
第9章形式美一、名词解释1.形式美(北京大学2010年研)答:形式美是指自然、生活、艺术中各种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及其有规律的组合所具有的美。
它的特点是形式美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
形式美与美的形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美的形式不能脱离美的内容,而形式美对美的具体内容带有相对独立性;形式美概括了美的形式的某些共同特征,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形式美所体现的内容是间接的、朦胧的;形式美和自然的物质属性、规律有着紧密联系。
2.内容和形式答:文艺作品的内容是指通过塑造形象反映在作品中的社会生活及其显示的思想意义。
它是客观的现实生活与作家、文艺家的审美评价及审美理想的统一体,主要包括题材、主题、人物、事件等要素。
文艺作品的形式是指具体表现作品内容的内部结构和表现手段,主要包括有语言、结构、体裁、表现手法等多种要素。
文艺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是辩证的。
内容决定形式。
形式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内容与形式互相渗透与转化,并在审美高度上达到和谐的统一。
二、简答题1.简述美的形式与形式美的异同。
(北京大学2011年研)答:美的形式与形式美的异同表现在:(1)美的形式与形式美的相同之处形式美的形成是由美的外在形式演变而来。
其中包含着具体的社会内容的,经过长期重复、仿制,使原有的具体社会内容逐渐泛化成为某种观念内容,而美的外在形式即由此长期的过程,演变为一种规范化的形式,成为独立审美的对象。
(2)美的形式与形式美的不同之处①美的形式和形式美所体现的内容不同美的形式所体现的是它所表现的那种事物本身的美的内容,是确定的、个别的、特定的、具体的,并且美的形式与其内容的关系是对立统一,不可分离的;而形式美则不然,形式美所体现的是形式本身所包容的内容,它与美的形式所要表现的那种事物美的内容是相脱离的,而单独呈现出形式所蕴有的朦胧、宽泛的意味。
②美的形式和形式美的存在方式不同美的形式是美的有机统一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美的感性外观形态,而不是独立的审美对象;形式美是独立存在的审美对象,具有独立的审美特性。
杨辛、甘霖《美学原理新编》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 自然美)【圣才出品】
第5章自然美1.自然美的根源是什么?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自然美是否已经存在?答:(1)自然美的根源自然美是自然事物的美,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
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实践,这是自然美社会性的表现。
(2)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自然美是不存在的自然界都是自在之物,它们的物质属性虽然早已存在,但这时自然无所谓美丑,因为自然的美丑对于人才有意义。
①从自然美产生和发展的总过程来看,自然美领域的逐渐扩大是和社会生活发展的进程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归根结蒂是一定社会实践或社会生活的产物。
②自然不能自觉为美。
在人类出现以前朝霞的绚丽,月光的清澄,虽然作为物质的属性仍然存在,但这些属性对于自然本身来说是没有美的意义的。
这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没有人类存在便没有把自然作为观照对象的主体存在。
另一方面一切自然现象本身“全是不自觉的,盲目的动力”,它们没有任何预期的自觉的目的。
所以不能用今天人类对自然的审美感受去推论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自然美就早已存在。
2.未经人类实践改造的自然是怎样成为美的对象的?答:未经改造的自然直接或间接地与人的生活发生联系才成为美的对象的。
这里面有几种情况:(1)自然作为人的生活环境而出现,或者是为人们提供生活资料的来源。
它们是人类生活,劳动所不可缺少的东西。
正是由于人和自然建立了这种广阔的联系,人才不仅对那些改造过的自然,而且也对一些未经改造的自然(如天空大海等)产生兴趣。
(2)未经改造的自然美和生活实践的联系还有一个重要中间环节,就是形式美的问题。
形式美是从体现一定内容的美的形式中概括出来的。
由于人们在审美活动中,直接感受到的是美的事物的形式,经过成千上万次的重复,人们仅仅看见美的事物的“样子”(形式)而不去考虑它的内容,便能引起美感。
(3)自然美的某些特征(包括经过劳动改造的和未经劳动改造的自然美)还可以与人的性格品质相似。
同一自然事物有多种属性、特征,其中有的特征是美的,有的特征却是丑的。
人们在衡量自然物美不美的时候,往往是以人的形象作为依据。
杨辛甘霖美学原理新编复习笔记及详解
杨辛甘霖美学原理新编复习笔记及详解杨辛、甘霖《美学原理新编》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内容简介杨辛、甘霖主编的《美学原理新编》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美学权威教材之一。
作为该教材的学习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本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
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
本书参考大量美学相关资料对该教材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精选考研真题,巩固重难点知识。
为了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部分名校近几年的美学考研真题,这些高校大部分以该教材作为考研参考书目。
所选考研真题基本涵盖了各个章节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联系实际,凸显当前热点。
4.补充典型题,提供详尽答案。
本书参考大量美学相关辅导资料,针对每章的重难点补充整理了典型题,并给出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本书严格按照杨辛、甘霖主编的《美学原理新编》的章目编排,共分为17章,每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总结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是课后习题详解,对该教材的所有习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第三部分为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精选详析了部分名校近年的考研真题,并针对该教材的重难点相应整理了典型题。
目录第1章绪论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2章美的本质及特征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略)第3章美的产生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4章社会美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略)第5章自然美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6章艺术美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7章意境与传神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8章艺术的分类及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9章形式美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0章优美与崇高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1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1章悲剧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1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2章喜剧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1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3章美感的本质特征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1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4章美感的心理因素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1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略)第15章美感的个性与共性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1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略)第16章现代西方审美心理学主要流派介绍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1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7章美育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1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复习笔记及详解第1章绪论1.1 复习笔记一、美学释义(一)美感和美学1美感是人对美的主观反映。
《美学原理_杨辛》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的科学。
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美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很远的古代社会,古代思想家对美与艺术问题所作的哲学探讨,可视为美学的起源。
二、美学的对象是什么?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以及主客体的辨证关系。
其基本内容包括美、美感、美的创造和美育。
在研究艺术时,也是从审美的角度,把艺术作为审美意识和审美对象的集中表现,以区别于别的艺术概论。
三、美学是怎样提出的?1735年德国理性主义者、普鲁士哈列大学哲学教授鲍姆加登在《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中首次使用了感觉学(美学)这一名词和概念;1750年他出版了《美学》第一卷,书中使用了“埃斯特惕克”(感觉学,即美学)这个术语。
鲍姆加登继承了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等人的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发现人类知识系统有一个很大的缺陷,比如知识系统逻辑学在研究,意志、道德有伦理学在研究,但感性系统却没有专门学科去研究,他建议建立一门新学科来研究感性认识问题,他把这门新学科取名为“埃斯特惕克”,即感觉学(美学)。
后来,康德、黑格尔等人在他们的哲学著作中都纷纷沿用了这个名词,并加以系统化和完善化,最终使美学这门学科确定下来。
在我国最早接受西方美学思想的人是王国维,他的《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等著作都是借鉴西方美学思想和方法写成的。
他主要吸收的是康德和叔本华的美学观点。
朱光潜先生在《西方美学史》中,向我们比较详尽、系统地介绍和传播了西方的美学理论发展的历史成就以及代表人物、作家等。
第二章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一、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索有哪些方面?(西方美学史上,读美的本质的探讨,分为3个层面:精神层面、客观现实层面以及社会生活层面。
精神层面:1柏拉图:“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现实中一切事物的美都源于“美的理式”,即美本身。
理式是客观事物的根源,客观事物并不是真实的世界,“理式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
杨辛、甘霖《美学原理新编》(章节练习-艺术美)【圣才出品】
第6章艺术美一、简答题1.分析中国古代文艺理论里的“意象”概念及它对当代艺术理论的价值。
(北京大学2010年研)答:(1)中国古代文艺理论里的“意象”概念①“意象”的发展意象说源于魏晋时期王弼的“得意忘象”。
随后在谢赫的六法说中得到深入发展。
谢赫六法的气韵生动,主张画家不仅表现于具体的物象,还要表现于物象之外的“气”,使艺术作品产生出一种内在的生命力。
另外,谢赫还提出了取之象外,即画家不要停留在有限的孤立的物象,而要突破这个有限的象,要从有限到无限。
再后来经过刘勰等批评家的共同阐释,“象”终于转化为“意象”,包含着意和象、隐和秀、风和骨等多种规定性。
简言之,意象成为形象和情趣的契合。
到了唐代,“意象”作为重要的美学范畴,已经被广泛使用在诗歌中。
如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说:“意象欲出,造化已奇”。
②意象的概念意象是指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形象。
它已不单是事物的客观形象,而是蕴含着主体思想情感的形象。
郑板桥胸中之竹,已不是一般竹子的形象,而是一种坚强挺拔、不畏风雨严寒、不向恶势力低头的形象。
当竹子的形象被赋予这样品格的时候,它已变成了一种意象。
简言之,意象是“意”和“象”的融合。
(2)“意象”对当代艺术理论的价值①意象对当代影视理论的作用意象可以和当代影视艺术理论结合。
通过对单一意象呈现,或把各种意象组合起来呈现,形成电影语言的一种民族艺术特色。
比如马致远的著名的元曲小令《天敬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一个词相当于一个镜头或画面,其组接具有电影蒙太奇的诗意效果。
②意象对当代艺术本体论的作用基于“意象”的艺术理论可以帮助当代艺术解决艺术本体论地位的问题。
这既是一个当代的艺术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当代文化理论问题。
充分吸收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优点,如“意象”理论,可以帮助人们保持或创造自然、心灵和文化之间的和谐关系。
充分吸收中国传统艺术和美学优点的艺术和艺术理论,为现代艺术找到新的出路。
(NEW)杨辛、甘霖《美学原理新编》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1章 绪 论第2章 美的本质及特征第3章 美的产生第4章 社会美第5章 自然美第6章 艺术美第7章 意境与传神第8章 艺术的分类及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第9章 形式美第10章 优美与崇高第11章 悲 剧第12章 喜 剧第13章 美感的本质特征第14章 美感的心理因素第15章 美感的个性与共性第16章 现代西方审美心理学主要流派介绍第17章 美 育第1章 绪 论1美学的对象是什么?在美学讨论中涉及哪些主要内容?答:(1)关于美学研究的对象问题的四种不同意见①鲍姆嘉通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就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
②黑格尔认为,美学对象是研究美的艺术。
③车尔尼雪夫斯基批判黑格尔派美学,同时非常强调对现实美的研究,强调艺术对现实的美学关系。
他认为美学研究对象不应是美,而是艺术。
④近代心理学美学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心理学的,如“移情说”、“心理距离说”等。
(2)美学对象研究中涉及的一些主要内容①美的问题包括研究美的普遍本质,即决定各种美的事物成为美的原因是什么?从哲学基础上研究美究竟是主观的?客观的?还是主客观的统一等等。
美和真善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美有无客观规律可寻?美的根源、特征、形态以及美的相对性和美的客观标准如何统一理解等等。
②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问题如研究美感不同于科学认识、伦理道德认识的特点。
美感与快感的联系和区别,美感中各种心理因素如知觉、想象、情感和理性的关系,这些都是属于审美心理学。
③艺术问题有两种情况且都是结合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这个美学中的基本问题进行研究的:a.对艺术的本质、创作、欣赏批评作全面的研究,即从哲学上研究艺术的一般规律;b.侧重于研究艺术美的问题。
④美育问题a.包括美育的本质特征、任务以及美育的实施。
b.美育是为了提高审美主体,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以便更好地去创造美。
2美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答:美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表现为:(1)时代需要美学通过从理论上对生活和艺术中美的发展加以概括,能够更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
新版笔记,发上来同学共同交流。
一臂之力艺术考研辅导最新出品 全套资料,请联系官方
最新版笔记,发上来同学共同交流。
一臂之力艺术考研辅导最新出品 全套资料,请联系官方
最新版笔记,发上来同学共同交流。
一臂之力艺术考研辅导最新出品 全套资料,请联系官方
最
新版笔记,发上来同学共同交流。
一臂之力艺术考研辅导最新出品 全套资料,请联系官方
最
新版笔记,发上来同学共同交流。
一臂之力艺术考研辅导最新出品 全套资料,请联系官方
最
新版笔记,发上来同学共同交流。
一臂之力艺术考研辅导最新出品 全套资料,请联系官方
最
新版笔记,发上来同学共同交流。
一臂之力艺术考研辅导最新出品 全套资料,请联系官方
最新版笔记,发上来同学共同交流。
一臂之力艺术考研辅导最新出品 全套资料,请联系官方
最新版笔记,发上来同学共同交流。
一臂之力艺术考研辅导最新出品 全套资料,请联系官方
最新版笔记,发上来同学共同交流。
一臂之力艺术考研辅导最新出品 全套资料,请联系官方
最新版笔记,发上来同学共同交流。
一臂之力艺术考研辅导最新出品 全套资料,请联系官方
最新版笔记,发上来同学共同交流。
一臂之力艺术考研辅导最新出品 全套资料,请联系官方
最新版笔记,发上来同学共同交流。
一臂之力艺术考研辅导最新出品 全套资料,请联系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