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片与浓硫酸的反应思考
浓硫酸高中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浓硫酸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 掌握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3. 通过实验观察浓硫酸与其他物质的反应现象,加深对浓硫酸性质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浓硫酸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和脱水性。
浓硫酸的吸水性使其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脱水性则能使有机物中的水分子脱离,导致物质碳化。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通过稀释浓硫酸、观察其与木条、铜片等物质的反应来验证浓硫酸的性质。
三、实验器材1. 浓硫酸2. 蒸馏水3. 烧杯4. 玻璃棒5. 试管6. 铜片7. 木条8. 酒精灯9. 火柴10. 滴管11. 滤纸12. 移液管13. 容量瓶14. pH试纸15. 酚酞指示剂四、实验步骤1. 稀释浓硫酸- 在烧杯中加入约100ml蒸馏水。
- 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 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后,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
2. 观察浓硫酸与木条的反应- 将一小段木条插入稀释后的浓硫酸中。
- 观察木条的变化,记录现象。
3. 观察浓硫酸与铜片的反应-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铜片。
- 将试管倾斜,缓慢加入稀释后的浓硫酸,使硫酸沿试管内壁流下。
- 观察铜片的变化,记录现象。
4. 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蔗糖。
-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观察蔗糖的变化,记录现象。
5. 浓硫酸的氧化性实验-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铜片。
- 将试管倾斜,缓慢加入浓硫酸,使硫酸沿试管内壁流下。
- 观察铜片的变化,记录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稀释浓硫酸- pH值约为1,说明稀释后的浓硫酸仍具有强酸性。
2. 观察浓硫酸与木条的反应- 木条逐渐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3. 观察浓硫酸与铜片的反应- 铜片表面逐渐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氧化性。
4. 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 蔗糖逐渐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5. 浓硫酸的氧化性实验- 铜片表面逐渐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氧化性。
六、实验结论1. 浓硫酸具有强酸性、吸水性、脱水性和氧化性。
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探究
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探究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新课标)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中,为了讲解浓硫酸的氧化性,设计了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实验4-9),教材中关于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是这样叙述的:“我们已经知道,铜不能与酸反应放出H2。
但浓硫酸却可以与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除生成硫酸铜外,还生成二氧化硫和水。
”(实验装置及现象如下图-1所示)一、提出问题在实际操作时,试管底部往往有黑色沉淀物,反应所形成的溶液呈灰绿色,加热时间长一些,溶液颜色可变浅。
如果有硫酸铜生成,溶液应该是蓝色,为什么溶液呈灰绿色而且试管底部有黑色物质出现呢?为了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并且解释这些现象,我们从反应产物和反应条件两方面着手对浓硫酸与铜的反应做了一些探究。
二、实验验证实验仪器:铁架台、酒精灯、大试管、小试管、单孔橡皮塞、双孔橡皮塞、温度计、导管与橡皮管若干;实验药品:铜丝、铜片、不同浓度的浓硫酸、品红溶液、蒸馏水。
(一)浓硫酸的浓度对反应的影响我们先来探究当铜片规格相同、硫酸过量时,浓硫酸浓度对实验的影响。
1.实验过程【实验1-1】取18.4mol/L浓硫酸3mL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放一小块铜片,并用酒精灯加热。
实验现象:开始加热一会儿后产生气泡,在铜片表面有细小黑色颗粒状物质生成并进入浓硫酸中,形成黑色悬浊液。
随着温度升高,直至沸腾,黑色颗粒状物质逐渐转变成细小灰白色颗粒状。
试管中出现大量白雾,品红溶液褪色。
停止加热静置,未反应的铜表面有黑色物质,试管底部沉淀的固体物质呈灰白色,试管中的液体呈灰绿色。
继续冷却试管时,溶液的颜色慢慢变浅。
将此无色溶液倒入废液缸中,向试管中残留的灰白色固体中加少量蒸馏水,所得溶液呈很浅的蓝色。
【实验1-2】取16mol/L浓硫酸3mL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放一小块铜片,并用酒精灯加热。
实验现象:与【实验1-1】现象相似,但溶液中灰白色沉淀较少,溶液也呈浅蓝色。
冷却后溶液仍然为浅蓝色。
【实验1-3】取14mol/L浓硫酸3mL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放一小块铜片,并用酒精灯加热。
硫酸与铜反应的观察实验
硫酸与铜反应的观察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硫酸与铜的反应过程和产物,了解硫酸与金属铜的化学性质。
实验器材与试剂:- 试管- 铜片- 硫酸溶液- 滴管- 火柴或点火器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将试管清洗干净并晾干;b. 准备铜片,确保表面没有氧化物;c. 准备适量的稀硫酸溶液;2. 实验操作:a. 将铜片放入试管中;b. 使用滴管加入足量的硫酸溶液,覆盖铜片;c. 轻轻摇动试管,观察反应现象;d. 若发现反应较缓慢,可用火柴或点火器轻轻加热试管;3. 观察与记录:a. 观察反应过程中出现的变化,包括颜色、气体产生等;b. 记录观察结果,并拍摄照片作为实验记录;c. 留意是否有气泡产生、溶液颜色变化等现象;实验结果:在硫酸与铜的反应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变化:1. 应用火柴或点火器轻轻加热试管时,反应速率会加快;2. 铜片表面逐渐变黑,形成黑色物质;3. 溶液逐渐呈现浅蓝色到淡绿色,并冒出气泡;4. 气泡中冒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硫。
实验原理:硫酸(H2SO4)是一种强酸,而铜(Cu)是一种金属。
硫酸与铜的反应可以产生硫酸铜(CuSO4),同时生成二氧化硫气体(SO2)。
硫酸铜在水溶液中呈现浅蓝色或淡绿色。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 在实验室操作时,应戴上防护眼镜和实验手套,避免硫酸溶液与皮肤接触;2. 注意实验中加热试管的温度,避免过热导致试管破裂;3. 硫酸具有腐蚀性,请小心操作,避免溅到周围物品和身体。
结论:通过观察硫酸与铜的反应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硫酸与铜反应会生成硫酸铜和二氧化硫气体;2. 硫酸铜溶液呈现浅蓝色或淡绿色;3. 实验观察结果与已知铜与硫酸的反应方程式相符。
总结:硫酸与铜反应是一种经典的化学反应实验。
通过实验的观察与记录,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硫酸与金属铜的化学性质,加深对反应过程和产物的理解。
这种实验能帮助学生巩固基本的化学知识,提高实验操作和观察技能,并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态度。
2020届高考化学考前冲刺提分训练:综合性实验【答案+详解、课后总结】
——综合性实验【提分训练】1.某同学在做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铜片表面变黑,于是对黑色物质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
(1)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1。
(加热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1:铜片与浓硫酸反应操作现象加热到120~250 ℃铜片表面变黑,有大量气体产生,形成墨绿色浊液继续加热至338 ℃铜片上黑色消失,瓶中出现“白雾”,溶液略带蓝色,瓶底部有较多灰白色沉淀的作用是防止C中溶液倒吸入A中;剂是NaOH溶液。
②为证明A装置中灰白色沉淀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铜,实验操作及现象是冷却后将浊液倒入盛水的小烧杯中,得到蓝色溶液(或冷却后,将上层浓硫酸倒出,向瓶中加入少量水,得到蓝色溶液)。
(2)探究实验1中120~250 ℃时所得黑色固体的成分。
【提出猜想】黑色固体中可能含有CuO、CuS、Cu2S中的一种或几种。
【查阅资料】资料1:亚铁氰化钾[K4Fe(CN)6]是Cu2+的灵敏检测剂,向含有Cu2+的溶液中滴加亚铁氰化钾溶液,生成红棕色沉淀。
资料2:实验2:探究黑色固体中是否含CuO是一定浓度的稀硫酸。
②甲认为ⅱ中溶液无色有可能是Cu2+浓度太小,于是补充实验确认了溶液中不含Cu2+,补充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向上层清液中滴加2滴亚铁氰化钾溶液,没有明显现象(或无红棕色沉淀生成)。
实验3:探究黑色固体中是否含CuS、Cu2S250 ℃时所得黑色固体成分:不含CuO ,一定含有CuS ,可能含有Cu 2S 。
【实验反思】分析实验1中338 ℃时产生现象的原因,同学们认为是较低温度时产生的黑色固体与热的浓硫酸进一步反应造成。
已知反应的含硫产物除无水硫酸铜外还有二氧化硫,则黑色固体消失时可能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 +4H 2SO 4(浓) =====△CuSO 4+4SO 2↑+4H 2O ,Cu 2S +6H 2SO 4(浓) =====△2CuSO 4+5SO 2↑+6H 2O 。
解析:(1)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易溶于水,容易造成倒吸现象,装置B 可以防止C 中溶液倒吸入A 中。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原理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原理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原理是由于铜具有较活泼的金属性质,而浓硫酸是一种强氧化剂。
当铜与浓硫酸发生反应时,硫酸分子中的氢离子(H+)被铜的金属离子(Cu2+)所取代,同时产生硫酸铜(CuSO4)和水(H2O)。
反应方程式如下:
Cu + H2SO4 → CuSO4 + H2O↑
在反应过程中,铜的金属离子被硫酸中的氢离子氧化,其原因是硫酸的氧化性较强,它具有将金属氧化为正离子的性质。
而硫酸中的氢离子被还原为水。
这个反应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
此外,在铜与浓硫酸反应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这是由于反应是放热反应,即反应物和产物的化学键能发生变化而释放出热能。
需要注意的是,浓硫酸在室温下是无法与铜发生反应的,因为硫酸浓度不够高。
只有在高浓度的浓硫酸中,才能与铜发生反应。
制备硫酸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硫酸铜的制备方法及原理;2. 掌握实验室制备硫酸铜的操作技能;3. 掌握硫酸铜的提纯方法。
二、实验原理硫酸铜(CuSO4·5H2O)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农药、染料、电镀等领域。
实验室制备硫酸铜通常采用铜与浓硫酸反应的方法,反应方程式如下:Cu + 2H2SO4(浓)→ CuSO4 + SO2↑ + 2H2O在反应过程中,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同时产生二氧化硫气体。
为了提高硫酸铜的纯度,需要对反应产物进行提纯。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烧杯、玻璃棒、蒸发皿、漏斗、滤纸、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烘箱、电子天平;2. 试剂:铜片、浓硫酸、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铜片用砂纸打磨干净,称取0.5g铜片;2. 将铜片放入烧杯中,加入10ml浓硫酸;3. 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反应情况,当溶液颜色变为蓝色时,说明反应已完成;4. 将反应后的溶液转移至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发至溶液浓度适中;5. 将蒸发皿中的溶液倒入漏斗中,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6. 将滤液转移至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溶液充分混合;7. 将烧杯置于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蒸发浓缩至溶液浓度适中;8. 将浓缩后的溶液转移至烧杯中,冷却至室温;9. 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至烘箱中,烘至干燥,得到硫酸铜晶体;10. 将烘干的硫酸铜晶体取出,称重,计算产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步骤,成功制备了硫酸铜晶体,产率为80%;2. 结果分析:实验过程中,硫酸铜的制备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1)铜片的质量:铜片质量越大,产率越高;(2)浓硫酸的浓度:浓硫酸浓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产率越高;(3)蒸发浓缩过程:蒸发浓缩过程中,溶液浓度应适中,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产率;(4)冷却结晶过程:冷却结晶过程中,应缓慢降温,有利于晶体的形成。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实验室制备硫酸铜的方法及原理;2. 掌握了硫酸铜的提纯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3.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操作,避免事故发生。
高中化学探究课: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
高中化学探究课: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林绮玲汕头市第一中学一、背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①》第四章第四节中的实验4—8,演示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实验时,依着实验步骤,将铜片加入浓硫酸中并加热之,结果看到有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生成,但并没有看见蓝色的Cu2+出现,反而出现了黑色的固体颗粒,依照课本的反应方程式,产物应该是CuSO4、SO2、H2O,该黑色产物究竟是什么,引起了我们探究的兴趣。
二、目的和意义目的:探究铜与浓硫酸反应的产物。
意义:通过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物的探究,增强对氧化还原反应、铜与硫酸反应的了解;通过对已知到未知,再从未知到已知,扩展学生的视野,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模式问题发现—实验探究。
四、教学过程(一)准备阶段1.教师提出问题。
提前一节课,教师演示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清楚地观察到有异常的黑色固体物质生成。
2.教师引导学生,该黑色固体物质究竟是什么?怎样检验?怎样才能避免黑色固体物质产生?怎样通过实验进行探究?教师点拨学生根据化学实验的目的、要求,运用有关的化学知识和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对实验的仪器、药品、装置、步骤等进行设想和规划,要求各小组提出一个合理的实验方案。
3.学生成立课题小组。
班级分成2个大组,每组再细分为5个小组,各小组推选一名组长。
第一大组探究如何避免黑色固体物质产生;第二大组探究温度与反应产物的关系及黑色固体物质的成分。
4.学生设计探究实验方案。
由各组长主持,学生课余分小组讨论,查阅资料、设计方案。
其方案包括研究的问题、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的假设、实验研究计划(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和研究方法、小组成员分工情况等内容)。
学生撰写实验方案:由各组长收集、整理、归纳、总结实验方案。
5.实验材料准备。
开放实验室。
请实验室的老师协助,学生根据自己制定的实验研究计划,自主准备实验材料。
浓硫酸与铜反应
应原理相同
90%的浓硫酸反 90%的浓硫酸氧
应较缓慢
化性较弱
不同点
90%的浓硫酸溶 90%的浓硫酸吸
液蓝色更深
水性较弱
浓硫酸的性质与温度、浓度的关系:
浓硫酸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浓硫酸浓度越大,吸水性越强; 温度越高,氧化性越强; 温度越高,吸水性越弱。
黑色固体
铜的化合物
浓硫酸表现出强氧化性
灰白色固体
CuSO4?
设计方案来检验灰白色固体是否为CuSO4
检验结果: 灰白色固体为CuSO4
灰白色固体
CuSO4
浓硫酸表现出吸水性
探究二 90%浓硫酸与铜的反应
现象思考
结论
相同点
铜片溶解,有气泡 铜与98%浓硫酸
产生,品红试纸褪 和90%浓硫酸反
色;溶液变蓝
课本描述如下:
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时能发生反应,放出能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使品红溶液褪色的 气体。反应后生产物的水溶液显蓝色。说 明铜与浓硫酸反应时被氧化成了Cu2+
探究一 98%浓硫酸与铜片的反应
实验设计
玻
进行实验,
璃
填写表一;
导 管
每小组选一
名代表准备
汇报实验结
果。
蘸有品红试 液的滤纸
98%H2SO4
Cu片
NaOH溶液
探究一 98%浓硫酸与铜片的反应
实验现象
结论或猜想
气
铜片表面产生气泡, 产生了SO2气体, 湿润的品红试纸逐渐 SO2具有漂白性源自褪色。液 溶液变成蓝色
有Cu2+产生
加热后铜片变黑,有黑色固 黑色固体?
固 体从铜片表面脱落,溶液变
浑浊,停止加热静置后,试 管底部有较多灰白色固体
灰白色固体?
铁铜浓硫酸原电池电极反应
铁铜浓硫酸原电池电极反应1. 哎,说起铁铜浓硫酸原电池,这事儿可真有点意思。
你知道的,这种电池可不是你手机里的那种,它是那种在实验室里,用来做实验的家伙。
2.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学校实验室里,老师让我们自己动手做一个铁铜浓硫酸原电池。
那时候,我可是既兴奋又紧张,毕竟这玩意儿听起来就挺危险的。
3. 我们先准备了一些铁片和铜片,这些就是我们要用来做电极的材料。
铁片看起来灰不溜秋的,铜片则是金光闪闪,两者放在一起,还挺有对比感。
4. 然后,我们又准备了一瓶浓硫酸,那玩意儿可是真的危险,老师再三强调要小心操作,别溅到皮肤上,那可是会烧穿的。
5. 我们把铁片和铜片分别插进两个装有浓硫酸的烧杯里,然后,用一根电线把这两个烧杯连起来。
这时候,你就能看见,铜片那边开始冒气泡,而铁片那边则没什么动静。
6. 我得说,这场景还挺神奇的。
那些气泡就像是小精灵一样,一个接一个地从铜片上冒出来,然后慢慢地浮到液面上,破裂。
而铁片那边,就像是个安静的旁观者,默默地看着这一切。
7. 老师告诉我们,这是因为铁比铜活泼,所以铁那边会失去电子,变成铁离子,而铜那边则接收这些电子,生成铜离子。
这个过程,就是电极反应。
8. 我还记得,那时候我特别好奇,就问老师,这些电子是怎么从铁片跑到铜片的。
老师笑着说,这些电子是通过电线跑过去的,就像是在两个烧杯之间搭了一座桥。
9. 这个实验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更像是一场微观世界里的接力赛。
铁片那边的电子,一个接一个地传递给铜片,然后铜片那边就冒出气泡,就像是在庆祝一样。
10. 而且,这个过程还挺持久的。
我们做了好几个小时的实验,那些气泡还在不停地冒,电子还在不停地传递。
这让我意识到,这种电池的原理,其实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电池是一样的,只不过规模更大,更明显。
11. 但是,这种电池也有它的局限性。
比如说,铁片那边会逐渐被腐蚀,因为铁离子会溶解在溶液里。
而铜片那边,虽然看起来没什么变化,但其实也在不断地消耗。
对浓硫酸与铜反应实验的深入探究
对浓硫酸与铜反应实验的深入探究作者:曹万宝来源:《学园》2010年第06期一问题缘起人教版高一《化学》教科书对浓硫酸与铜的反应实验过程描述如下:在一支试管里加入一小块铜片,然后再加入3ml浓硫酸,用装有玻璃导管的单孔胶塞塞好,加热,放出的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或品红溶液中,观察反应现象。
反应完毕,冷却后,将试管中的液体慢慢倒入另一支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观察溶液的颜色。
教材上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解释是: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时能发生反应,放出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或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反应后生成物的水溶液显蓝色。
说明铜与浓硫酸反应时被氧化成了Cu2+,生成的气体是SO2。
反应方程式为:Cu+2H2SO4(浓)== CuSO4+SO2↑+2H2O可是笔者在做实验时发现:开始加热一会后先产生气泡,有细小黑色颗粒状物质从铜片表面进入浓硫酸中,形成黑色悬浊液;随着温度升高(至沸腾),试管中产生了细小的白色颗粒状物质,出现了大量白雾,品红溶液褪色;停止加热静置,未反应完的铜表面有黑色的不溶物,试管底部沉积的固体物质有黑色的和白色的,试管中的液体呈灰白色,将试管内的溶液倒入另一支盛有水的试管中,溶液的蓝色不够明显。
出现了这种情况,导致课堂演示实验没有达到演示的目的,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向学生解释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
二探究过程1.黑色物质成分的探究取18.4mol/L浓硫酸3ml和一小块铜片,按课本要求做实验。
试验完成后,笔者仔细进行了以下实验过程,探究试管中产物的成分。
(1)取少量试管中白色物质,加入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适量水并振荡,发现白色固体溶解,溶液呈现蓝色;向此蓝色溶液中加入少量K4[Fe(CN)6]后,发现产生红棕色沉淀,说明是Cu2+,由此可知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了CuSO4。
(2)将铜片取出,用少许水洗涤中,黑色物质脱落但不溶解。
往洗涤液中滴加稀硫酸,发现部分黑色物质溶解,溶液呈现蓝色,由此说明黑色物质中有CuO。
硫酸铜的合成实验报告
硫酸铜的合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硫酸铜的合成方法。
2、熟悉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
3、了解硫酸铜的性质和用途。
二、实验原理硫酸铜可以通过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来制备。
铜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
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Cu + 2H₂SO₄(浓) 加热 CuSO₄+ SO₂↑ + 2H₂O三、实验用品1、仪器: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石棉网蒸发皿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点滴板2、药品:铜片浓硫酸蒸馏水四、实验步骤1、取一小片铜片(约 05g),用砂纸打磨干净,除去表面的氧化物。
2、将打磨好的铜片放入小烧杯中,加入 5mL 浓硫酸。
3、将小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加热时要小心控制温度,使反应平稳进行。
当铜片完全溶解,溶液变成蓝色时,停止加热。
4、待溶液冷却后,将其慢慢倒入盛有10mL 蒸馏水的另一烧杯中,搅拌均匀。
5、用漏斗和滤纸过滤上述溶液,除去其中的不溶性杂质。
6、将滤液转移到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发,使溶液浓缩。
7、当溶液表面出现晶膜时,停止加热,让蒸发皿自然冷却。
8、冷却后,硫酸铜晶体逐渐析出。
五、实验现象1、加热过程中,铜片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同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2、稀释反应后的溶液时,溶液颜色变浅。
3、过滤时,滤纸上有黑色的固体残渣。
4、蒸发浓缩溶液时,溶液逐渐变得浓稠,表面出现晶膜。
5、冷却后,有蓝色的硫酸铜晶体析出。
六、注意事项1、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操作时要小心谨慎,避免皮肤接触。
2、加热时要缓慢均匀,防止溶液暴沸溅出伤人。
3、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有毒,应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
七、实验结果与讨论1、本次实验成功合成了硫酸铜晶体。
通过实验,我们熟悉了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掌握了硫酸铜的制备方法。
2、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和操作步骤,以确保实验的安全和成功。
例如,加热时要控制好温度,避免溶液暴沸;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硫酸铜的制备原理
硫酸铜的制备原理
硫酸铜的制备原理主要有两种方法:直接合成和间接合成。
直接合成方法是将铜粉或铜片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u + 2H2SO4 →CuSO4 + 2H2O + SO2↑
反应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首先,铜与硫酸反应生成二价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Cu + H2SO4 →Cu2+ + SO4 2- + H2↑
然后,二价铜离子与其它的铜粒子再次反应生成硫酸铜:
Cu2+ + Cu →CuSO4
在直接合成中,反应条件对产率有重要影响。
一般情况下,增加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可以提高产率。
此外,添加催化剂和搅拌反应溶液能促进反应速率和均匀度。
间接合成是利用铜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
常见的铜氧化物有氧化亚铜(Cu2O)和氧化铜(CuO),铜氢氧化物是氢氧化亚铜(CuOH)和氢氧化铜(Cu(OH)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Cu2O + H2SO4 →CuSO4 + H2O
CuO + H2SO4 →CuSO4 + H2O
CuOH + H2SO4 →CuSO4 + 2H2O
Cu(OH)2 + H2SO4 →CuSO4 + 2H2O
间接合成方法相对直接合成方法来说,其反应速度较慢,但产率一般较高。
此外,反应条件也会对产率产生影响。
常见的影响因素有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
总的来说,硫酸铜的制备原理主要涉及铜与硫酸的反应。
无论是直接合成还是间接合成方法,重要的是控制反应条件,以提高产率和产物纯度。
同时,注意操作时的安全性,因为硫酸是一种具有强腐蚀性的化学品。
对铜与浓硫酸反应溶液呈绿色的实验探究
对铜与浓硫酸反应溶液呈绿色的实验探究作者:夏立先来源:《化学教学》2015年第07期摘要:通过查阅资料、分析思考及实验探究,排除了多种可能,最后找到了铜与浓硫酸反应溶液呈绿色的原因,即铜表面含有氯元素。
这个实验结果超出许多人的预料,它告诉我们不可忽视实验原料(试剂)的纯度对反应的影响。
关键词:铜;浓硫酸;绿色实验;实验探究文章编号:1005–6629(2015)7–0064–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理论上溶液呈蓝色(反应后的混合液倒入水中溶液也呈蓝色),但实际上往往看到溶液呈绿色(反应后的混合液倒入水中溶液也呈绿色)。
对这一异常现象至今未有合理解释。
笔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下面将笔者的研究历程及结果介绍如下。
1 根据查阅的资料[1]得知: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多个反应,如生成硫酸铜、硫化铜、硫化亚铜、硫酸亚铜、硫等1.1 溶液呈绿色会不会与硫有关因为硫是黄色的、水合铜离子是蓝色的,胶体硫与水合铜离子形成的混合溶液呈绿色。
这种解释从理论上看是合理的,但需要实验进一步确认。
为此,笔者设计了如下实验:通过酒精溶解硫,取上层清液逐滴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并不断搅拌,发现溶液变浑浊,但溶液依旧是蓝色。
该实验说明,溶液呈绿色并不是由硫和水合铜离子引起的。
1.2 溶液呈绿色会不会与黑色的胶体状的硫化铜、硫化亚铜有关为此,设计了如下实验:通过蔗糖被浓硫酸炭化制得细碎的炭(由黑色的炭代替硫化铜、硫化亚铜进行实验),取少量细碎的炭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并不断搅拌,发现溶液变浑浊,但溶液是蓝黑色的,过滤后溶液依旧是蓝色。
该实验说明,溶液呈绿色并不是由硫化铜、硫化亚铜和水合铜离子引起的。
2 根据查阅的资料[2]得知:亚硫酸亚铜可与水生成的Cu2SO3·0.5H2O呈黄色,Cu2+与水结合生成的水合铜离子呈蓝色,黄色与蓝色混合后,溶液呈绿色这种解释似乎可以。
仔细想想,又觉得不对:一则没有资料证明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亚硫酸亚铜,二则亚硫酸亚铜在硫酸过量且加热的条件下不可能存在。
浓硫酸和铜反应的离子方程
浓硫酸和铜反应的离子方程【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浓硫酸和铜反应的离子方程。
在介绍了该反应的重要性和离子方程的概念。
在首先描述了浓硫酸和铜反应的观察现象,然后详细写出了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并解释了各离子的作用。
接着讨论了浓硫酸和铜反应的化学性质,同时分析了离子方程中的电荷平衡。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浓硫酸和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并展望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内容,读者可以更全面了解浓硫酸和铜反应的离子方程以及相关的化学性质和电荷平衡特点。
【关键词】关键词:浓硫酸、铜、反应、离子方程、观察现象、化学性质、电荷平衡、进一步研究、总结、展望。
1. 引言1.1 介绍浓硫酸和铜反应的重要性浓硫酸和铜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实验之一,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观察到金属与强酸反应的情况。
浓硫酸与铜的反应是一种典型的金属与酸反应,通过这个反应可以了解金属与酸之间的化学性质,以及反应产生的化学物质。
在实际生产和工业应用中,浓硫酸和铜反应的反应产物也具有一定的用途,能够被进一步利用或者转化为其他化合物。
研究浓硫酸和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对于理解金属与酸反应的机理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应用。
1.2 说明离子方程的概念离子方程是描述化学反应中发生的离子转移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电子会发生转移,形成带电荷的离子。
离子方程主要描述了这些离子在反应中的转移和生成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离子方程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机制,从而更好地认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解和重新组合离子的方式,离子方程可以准确地描述反应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帮助我们预测产物的生成情况。
离子方程的编写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原则,包括保持电荷平衡和物质守恒。
通过适当选择反应条件和考虑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量,我们可以准确地写出反应方程,揭示反应中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过程。
离子方程是化学反应过程中重要的描述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反应机制,探索化学反应背后的规律和原理。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各种现象及其原因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各种现象及其原因答铜逐渐溶解,有气泡生成,产生的气体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或品红溶液褪色.溶液冷却后稀释呈蓝色.说明:实际铜与浓硫酸反应现象非常复杂,至今学术界仍在讨论.对于中学生来说,掌握上面叙述就完全可以了.如果感兴趣,可以阅读下面内容(警告:对高考来说全无用处)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现象的探究与分析[摘要]铜与浓硫酸共热反应因两者的量不同,反应时的最终现象不同。
若浓硫酸过量时,主要现象有:铜表面先变黑,形成黑色浊液,随后又变成白色浊液。
铜全部反应完后,静置,灰白色物质沉于管底,所得溶液呈淡蓝色,冷却至室温呈无色。
反应中还伴有白色烟雾,并有淡黄色物质冷凝在管壁。
若铜过量,最终得灰白色固体物质。
由此说明铜与浓硫酸共热的反应是很复杂的,且反应后所得溶液颜色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关键词] 铜浓硫酸共热反应现象原因高一新教材P131页关于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叙述是这样的:“实验表明,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时能发生反应,放出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反应后生成物的水溶液显蓝色。
说明铜与浓硫酸反应时被氧化为Cu2+”。
然而该实验的现象并非这么简单,且实验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浓硫酸过量。
用下列“实验装置图1”(固定仪器和加热酒精灯均未画出)来完成此实验。
其实验现象有(按实验进程):铜与冷的浓硫酸不发生反应,加热时随浓硫酸温度升高铜丝(或铜片)表面变黑,产生气泡,细小黑色颗粒状物质从铜丝(或铜片)表面进入浓硫酸中,形成黑色的悬浊液。
随着加热温度继续升高(至沸腾),黑色颗粒状物质与浓硫酸反应,转变成细小灰白色的颗粒状物质,随浓硫酸一起翻滚。
在此过程中试管里还产生了大量的白色烟雾,起初部分烟雾在试管上部内壁冷凝析出淡黄色固体物质。
在持续加热浓硫酸(沸腾)时,淡黄色固体物质又慢慢消失了。
此间导气管导出的气体分别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品红溶液和KMnO4溶液褪色。
当铜全部反应后,停止加热静置时,试管内的烟雾也随之慢慢消失了,试管中的液体呈浅蓝色,管底沉积的固体物质呈灰白色。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探索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探索第12卷第1期2010年2月遵义师范学院JournalofZunyiNormalCollegeV o1.12.No.1Feb.2010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探索陈文兴,王敏,罗宿星(1.遵义师范学院化学系,贵州遵义563002;2.仁怀酒都高级中学,贵州仁怀564500) 摘要:对高中化学第一册中"铜与浓硫酸反应"演示实验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进,用可移动的铜丝代替铜片,并对硫酸的浓度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当硫酸的浓度为80%时,实验现象鲜明,反应时问短,教学效果明显.关键词:铜丝;铜片;浓硫酸;改进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9—3583(2010)-01-011l_o3 TheResearchonExperimentinReactionofCopperandConcentratedSulfuricAcidCHENWen-xingJ,W ANGMin2,LUOSu-xing'(1.DepartmentofChemistry,ZunyiNormalCollege,Zunyi563002,China;2.Seniormidges choolofJiudu,Renhuai,564500,China)Abstract:Therearemanyinsufficienciesinthedemonstrationexperimentofcopperreaction withconcentratedsulfuric acidinBookoneofchemistrycourseinseniorhighschoo1.Byimprovingexperimentalmetho dandexperimentaldevice, ifwerisemoveablecoppersheetinsteadofbrasswires,andexploredtheconcentrationofsulfuricacidinthisexperiment, theresultsshowedthatwhentheeonncentrtionofsulfuricacidwas80%,theexperimentalphe nomenonwasmoreobvious, thereactiontimeWasshorterandtheteachingeffectwasbetter.Keywords:brasswires;coppersheet;concentratedsulfuricacid;experimentalimprovement ;amelioration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是高中化学教材中重要的演示实验之一,实验的原理是:Cu+2H~S04(浓)CuSO+SO2t+2H20,实验方法是:在一支试管中加入一小块铜片,再加人3mL浓硫酸,然后用装有玻璃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好,加热.将放出的气体通人品红溶液中,观察反应现象,见图1.反应完毕,冷却后,将试管中的液体慢慢倒入另一支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观察溶液的颜色【l】.该实验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生成物溶于水后溶液呈蓝色,放出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了解并掌握浓硫酸的氧化性质.然而.教材提供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存在四方面的欠缺:第一,装置属半敞开式,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团不敝fNaOIl溶/浊的梳他川图1课本演示实验能保证完全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气体,就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达不到当今绿色化学的标准;第二,要将反应后的液体倒入另一支盛有水的试管中,必须将反应物冷却,使得实验时间较长操作又烦琐,导致教学环节松散;第三,生成物中仍有浓硫酸,溶于水收稿日期:2009—10—15基金项目:遵义师范学院基础教育研究资助项目(基2008003)作者简介:陈文兴,女,贵州遵义人,遵义师范学院化学系高级实验师. 第12卷第1期遵义师范学院2010年2月图2改进装置1时放出大量的热,给实验带进安全隐患;第四,生成物中夹杂有大量的黑色物质,这些黑色物质不溶于水影响对溶液颜色的观察,甚至根本观察不到蓝色的溶液,使得实验现象既不鲜明,教学效果又不明显.针对这些问题,作者对课本实验作了探索性的改进.1仪器与试剂实验仪器:试管(20x180mm),具支试管(20x180mm),酒精灯,橡皮塞,乳胶头,导气管.实验药品:2moa0H,0.05%品红,98%浓硫酸,棉花,铜片,铜丝.2试验方法2.1改进方法一将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团改为装NaOH溶液的试管,确保完全吸收多于的二氧化硫气体.按图2所示安装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装有铜片的试管中加入3mL98%的浓硫酸,加热.待品红溶液褪至无色时,停止加热.2.1.1实验现象反应过程中出现大量的黑色固体物质沉淀于试管底部,试管中产生大量白色烟雾,品红溶液褪至无色.2.1.2结果讨论改进后的实验只解决了污染问题.但由于反应后期产生的SO气体量减少,装置内的气压降低,易导致品红溶液倒吸.品红溶液一旦倒吸,就会产生干扰,导致实验失败.2.2改进方法二增加缓冲装置,改品红溶液为蘸有品红溶液的长纸条放人试管内.图3所示.2.2.1实验现象溶液开始变蓝的同时出现黑色的物质,并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待品红试纸完全褪成无色时,试管中只有黑色固体和无色液体.l】2,图3改进实验22.2.2实验结果分析由于98%的浓硫酸沸点是338~0",而硫酸铜晶体在218℃时就全部失水冈.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 反应体系中的水分被蒸发,浓硫酸部分生成发烟硫酸,故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产物硫酸铜处在非水体系中不显蓝色,因而观察不到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生成.黑色的固体物质可能是铜与浓硫酸共热时反应生成的硫化亚铜和硫化铜的混合物.因为铜与浓硫酸反应时会有多种副反应发生13],低于IO0~C时5Cu+4H~O4(浓)一Cu+3CuSO4+4H20随着温度的升高,浓硫酸氧化性增强,继续发生如下的副反应:Cu~S+2H2SO4(浓)一CuS+CuSO~SO2T+2H20 CuS+2H~O4(浓)一CuS04+SO2T+S+2H20所以,在实验过程中由于黑色固体物质的干扰,既观察不到CuSO的白颜色,也不易观察到Cu(H~O)SO 呈现的蓝色.由此可知,影响反应的因素有: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硫酸溶液的浓度.而导致黑色物质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反应时间过长,硫酸的浓度过大及未控制反应温度.当98%的浓HaSO.体积为3mL时,铜片的质量为0.1—0.6g(或相当于此用量比),实验效果较明显,实验成功率较高,故再次将实验改进.2.3改进方法三2.3.1实验方法改试管为具支试管.将铜片改为可上下抽动的铜丝.在橡皮塞上插入带有乳胶头的短玻璃管,将铜丝经乳胶头穿过玻璃管插入具支试管内,把铜丝末端绕成团,上端弯成小钩状(便于抽取悬人硫酸溶液中央的铜丝团,同时保证气密性),如图4所示.由于6o%的浓硫酸就具有一定的氧化性H.向具支试管中加入3mL80%的硫酸溶液,预热硫酸溶液接近沸腾时,撤离酒精灯,将铜丝伸人硫酸溶液中,反应立即发生.当品红试纸褪至无色时,把铜丝抽离硫酸溶液.陈文兴?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探索图4改进实验32.3.2实验现象与结果反应开始试管中溶液逐渐变蓝,当品红试纸褪至无色时,溶液的蓝色鲜明,且没有黑色物质产生.2.4最佳反应条件配制50%—95%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分别用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与质量相同的可移动铜丝按图4的装置和2.3.1的方法做对比实验,得到表1所示的一组实验数据:表1铜丝与5O盼—95%的硫酸溶液反应C/%5O6070758O859095L无色无色淡蓝色蓝色蓝色蓝色蓝黑色蓝黑色M无无无无无少许多大量t/min5.05.04.54.03.02.52.01.5注:C一硫酸的浓度;L_溶液的颜色;M一黑色固体;r 品红试纸褪色所需时间,下同.实验数据表明:硫酸溶液的浓度在70%一85%时,反应所需要时间较短,几乎看不到黑色沉淀,试管中溶液呈现的蓝色鲜明.再用72%一84%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按2.3.l的方法进行对比试验,得到表2所示的一组实验数据:表2铜丝与72%一84%的硫酸溶液反应C,%72747678808284L淡蓝色淡蓝色淡蓝色蓝色蓝色蓝色蓝黑色M无无无元无很少少许t/min454.03.53.53.03.02.53结果与讨论根据表1和表2所示的实验数据得出:用80%的硫酸溶液做此实验.品红试纸褪至无色时只需3.0 分钟,试管中溶液呈现明显的蓝色,且没有黑色物质生成,是浓硫酸氧化铜的最佳反条件.实验中应注意:(1)控制反应温度,温度不宜太高,用小火加热;(2)硫酸溶液加热至接近沸腾时再将铜丝团伸进硫酸溶液中,并且铜丝团应悬在硫酸溶液中央;(3)品红试纸褪成无色后,应立即把铜丝团抽离硫酸溶液终止反应.改进后的实验具有以下优点:(1)整个实验装置简单,气密性良好,即能确保尾气被完全吸收,又避免了溶液倒吸;(2)可移动的铜丝既能灵活地控制反应进程,又可以重复使用,节约了药品;(3)简化了实验步骤,缩短了演示实验的时间.总之,经过探索改进后的实验现象既鲜明,教学效果又明显,不但达到绿色化学与环保的目的,同时还能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参考文献:【1】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嗍.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东北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华中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等.无机化学实验(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杨丽君,沙丽丽.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的探究【J】.玉溪师范学院,2005,22(12):43-45.[4]王贵和.中学化学实验研究[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oo0.(责任编辑:朱彬)113。
2019高一化学实验12铜与浓硫酸、硝酸的反应学案
实验12 铜与浓硫酸、硝酸的反应1.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A.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B.氯水和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C.铁片和铝片置于冷的浓硫酸中均无明显现象D.二氧化硫和过氧化钠使品红褪色【答案】C【解析】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度降低是因溶剂增多,而浓盐酸易挥发浓度减小是因溶质减少,原因不同,A错误;B.氯水中HClO具有强氧化性使红墨水褪色,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使红墨水褪色,原理不同,B错误;C.铁片和铝片置于冷的浓硫酸中均无明显现象,均是因为发生了钝化,原理相同,C正确;D.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能使品红褪色,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发生的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不相同,D错。
答案选C。
2.有关铜与浓硫酸的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1B.浓硫酸在反应中既体现出氧化性,又体现出酸性C.标准状况下,lmol铜和2mol浓硫酸充分反应可得22.4L气体D.1mol铜和足量浓硫酸反应,转移电子个数为2N A【答案】C【解析】A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 +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Cu 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2价,Cu 为还原剂,S 元素的化合价一部分从+6价降低到+4价,一部分化合价不变,浓硫酸为氧化剂,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A 正确;B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浓硫酸与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二氧化硫,生成硫酸铜体现了浓硫酸的酸性,生成二氧化硫体现了浓硫酸的氧化性,故B 正确;C .lmol 铜和2mol 浓硫酸充分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成稀硫酸,反应停止,铜和硫酸均不能完全反应,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小于22.4L ,故C 错误;D .Cu 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2价,1mol 铜和足量浓硫酸反应,转移电子2mol ,转移电子个数为2N A ,故D 正确;答案选C 。
铜与浓硫酸反应(2023-3-6)
铜与浓硫酸反应(2023-3-6)一、实验题1.某同学做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观察到铜片表面变黑,于是对A 中所得部分生成物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1:用如图装置(加热和夹持仪器已略去)完成铜片与浓硫酸反应实验,记录现象。
操作 现象加热至120~250C ︒铜片表面变黑,有大量气体产生,形成墨绿色浊液 继续加热至338C ︒铜片上黑色消失,瓶中出现“白雾”,溶液略带蓝色,瓶底部有较多灰白色沉淀 (1)仪器a 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
(3)A 装置反应所得盐类物质主要成分为硫酸铜,生成硫酸铜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有硫酸铜生成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探究实验1中120~250C ︒时所得黑色固体的成分。
【提出猜想】黑色固体中可能含有CuO 、CuS 、2Cu S 中的一种或几种。
【查阅资料】①CuS 、2Cu S 不溶于稀硫酸。
①亚铁氰化钾[]46K Fe(CN)是2Cu +的灵敏检测剂,向含有2Cu +的溶液中滴加亚铁氰化钾溶液,生成红棕色沉淀。
【实验探究】黑色固体中是否含CuO操作现象 i.取表面附着黑色固体的铜片,用蒸馏水水洗净,放入盛有10mL 试剂b 的小烧杯中,搅拌 黑色表层脱落,露出光亮的铜片ii. 取出铜片,待黑色固体沉降上层溶液澄清、无色(4)试剂b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同学认为ii中上层溶液无色有可能是2Cu+浓度太小,于是向上层清液中滴加2滴_______溶液,无明显现象,从而确认溶液中不含2Cu+。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2可知,黑色固体中不含CuO;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通过系列实验确Cu S。
定黑色固体中含有CuS和2︒时产生现象的原因是较低温度时产生的黑色固体与热的浓硫酸进一【实验反思】实验1中338C步反应造成。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探究
还有在每 章里 面都安排的小实验 , 每种不 就会慢慢提高 。 的动手能力得到较好的锻炼 培养学 生 的动手能 力是初 中物 理的
一
小 实验 , 激发学 生学 习物理 的兴趣 、 养 培
学生 的观 察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 力,
个 重要任务 ,操作是检验能 力的关键 。
使学 生 的思维 受到磨砺 。而且 笔者还 发 小 实验 因为 占用时间短 、便 于操作 的特 个体 的分 析 ,使学生 不但 学会 了一种分 现, 通过 做这一 个个 的小实验 , 还可 以使 点 , 以从开始 设计 到制作 , 演示 实验 析 问 题 的 方 法 、 习 了 “ 擦 力 ” “ 力 所 从 复 摩 和 二
稀硫酸 中,可看到黑色物 质部分溶解 , 溶 液变为蓝色 , 有少 量黑 色不溶物悬浮于 还 溶液 中; 向溶 液中加入一定量 的浓硝酸 再
伸入饱和 的 C S uO 溶液 中,过 2 3 i  ̄ m n取 出 , 片表面覆盖红 色的金属铜 。是 因为 铁
发 学习积极性 和探 究欲望 的疑点就 感觉 麻木 了,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 中正确
6 呈 L uTou 6 I AAY 函 H I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探究
黼浙江省平湖市当湖高级中学 陶理祥
摘要 : 铜与浓硫酸反应在常温时无明 C S等。实验初期看 到浸入浓硫酸 中的铜 性 使硫酸分 子与水分 子形成硫 酸水合 物 u 显现 象 , 加热 时铜 丝表 面渐渐变黑 , 有 丝表面变黑 , 伴 此时产 生的黑色物质可 以溶 H 0・HO 而 C 2失 去与水络合 的机 会 , 2 4n 2, u S
取试 管底 部物 质溶 于少量水 时, 可看到澄 清时溶液显蓝色 , 这是 C 在水溶液中显 u 现出来 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