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背58篇古诗文解析
新高考高一语文必背古诗词

新高考高一语文必背古诗词一、原文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少年时,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二、解析与赏析1. 上阕- 开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简单交代了时间(寒秋)、地点(橘子洲头),还有湘江向北流去这个大背景。
就像我们拍照,先给个大场景定位。
- 然后“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几句可太精彩了。
你看啊,远处的山都红了,树林像被染过一样,那满江的水啊,碧绿清澈的,好多船在江上争着行驶。
天上老鹰在飞,水里鱼儿在游,所有的生物在秋天这个季节里都自由自在地活动着。
这就像一幅超级有活力的画卷,各种颜色(红的山、碧的江)、各种动态(船行、鹰飞、鱼游)都有了。
- 最后“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前面看了这么多生机勃勃的景象,作者突然就感慨起来了,这么大的天地,到底谁能主宰它的命运呢?这就从写景一下子上升到了思考人生、思考世界的高度,很有深度哦。
2. 下阕-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说的是作者想起以前和很多朋友来这儿游玩的日子,那些日子可真是丰富多彩啊。
- “恰少年时,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几句把少年人的那种意气风发表现得淋漓尽致。
想当年啊,年轻的时候,正是最有风采的时候,充满了书生的那种豪情壮志,谈论国家大事,写文章批判丑恶现象,把那些达官贵人都看作是粪土一样。
这就是年轻人的冲劲,天不怕地不怕的。
-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结尾又回到了在湘江里游泳的场景,问大家还记不记得在江水中间游泳,激起的浪头都能阻止快速行驶的船呢?这既是回忆当年的英勇行为,也是在激励大家要有这种勇往直前、敢于拼搏的精神。
高考背诵篇目(高中部分)诗歌解读

●赏析: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围绕夔州的特定环 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 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 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 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 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 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 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 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 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 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 神入化之笔力。
●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 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 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 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 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 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 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 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1.运用夸张修辞,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 子是: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 。
2.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3.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 句子: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4.运用夸张、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 子: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登高(杜甫) 译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落木萧萧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 不尽长江滚滚来。 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高考64必背篇目古诗文翻译及赏析

醉翁亭记词语解释1.环:环绕。
2.皆:副词,都。
3.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4.滁: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
5.其:代词,它,指滁州城。
6.壑:山谷。
7.尤:格外。
特别。
8.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9.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1o.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11.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12.潺潺:流水声。
13.而:表承接。
14.酿泉:泉水名。
15.回:回环,曲折环绕。
16.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7.然:......的样子。
18.临:靠近。
19.于:在。
20.作:建造。
21.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22.自谓: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23.号:名词作动词,取别号。
24.曰:叫做。
25.辄:就。
26.年又最高:年纪又是最大的。
27.得:领会。
28.寓:寄托。
29.意:这里指情趣。
“醉翁之意不在酒”,后来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目的。
30.乎:在乎。
31.林霏:树林里的雾气。
霏,原指雨、雾纷飞,此处指雾气。
32.开:消散,散开。
33.归:聚拢,指散开的云又回聚到山来。
34.暝:昏暗。
35.晦:阴暗。
36.晦明:指天气阴晴明暗。
37.芳:香花。
38.发:开放。
39.佳木:好的树木40.秀:植物开花、结实。
41.繁阴:一片浓密的树荫。
42.风霜高洁:就是风高霜洁。
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43.至于:连词,于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事。
44.负者:背东西的人。
45.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46.伛偻:腰背弯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
47.提携:小孩子。
48.临:靠近,这里是“……旁”的意思。
49.渔:捕鱼。
50.酿泉:名作状,用泉水。
51.洌:清醇。
52.山肴:野味。
53.野蔌:野菜。
蔌,菜蔬。
54.杂然:众多而杂乱的样子。
55.陈:摆列。
56.酣:尽情地喝酒。
57.丝:琴、瑟之类的弦乐器。
58.竹:箫、笛之类的管乐器。
59.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2023年高考语文古诗词名篇解读

2023年高考语文古诗词名篇解读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和解读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对几篇经典的古诗词名篇进行解读,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准备2023年的高考语文考试。
第一篇:《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所作,是一首游览名胜的短诗。
通过描绘自然风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诗中使用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形象的描写,通过景物的变化、气势的壮观来暗示人生的无穷。
第二篇:《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唐代文学家李白的名篇,是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短诗。
诗人利用床前的明月光和思念故乡的思念之情相结合,形象地表达出自己对乡愁的深深思念之情。
第三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名篇,是一首描写农田生活的词。
诗中通过描绘月亮、鹊鸟、清风、蝉鸣等生动的自然景物,展现农田的丰收和农民的乐观情感。
第四篇:《青玉案·元夕》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青玉案·元夕》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名篇,是一首表达爱情之苦的词。
词中通过描绘黄昏之景,以及隐含的爱情和离别的暗示,表达了词人对爱人的思念和痛苦之情。
通过对以上几篇古诗词名篇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出古诗词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独特的艺术表达。
在备考高考语文时,除了熟练掌握古诗词的背诵和理解外,还需要注重对古诗词的艺术特点和创作背景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古诗词。
希望同学们通过对古诗词的深入学习,能够在2023年的高考语文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高中必背古诗文(-原文+翻译)

一、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一块)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圈)。
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
所以木材经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知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我曾整天空想,(结果)不如片刻学习所得(的收获大);我曾踮起脚跟远望,(结果)不如登上高处能够见得广。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强,但是听的人(却)听得(特别)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进行学习)啊。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积土成为山,风雨(就会)从那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潭,蛟龙(就会)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精神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及译文

【导语】古诗词是古代⼈们抒发内⼼情感的出⼝,是表达⾃我的⼀种⽅式,富有中华⽂明特有的美感。
它们或是铿锵,或是婉转,风格各异,皆耐⼈寻味。
下⾯是⽆忧考分享的⾼中语⽂必背古诗词及译⽂。
欢迎阅读参考!1.⾼中语⽂必背古诗词及译⽂ 念奴娇·⾚壁怀古 苏轼〔宋代〕 ⼤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物。
故垒西边,⼈道是,三国周郎⾚壁。
乱⽯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穿空⼀作:崩云) 江⼭如画,⼀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扇纶⼱,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樯橹⼀作:强虏)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华发。
⼈⽣如梦,⼀尊还酹江⽉。
(⼈⽣⼀作:⼈间;尊同:樽) 译⽂ ⼤江之⽔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物。
那旧营垒的西边,⼈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周郎⼤破曹兵的⾚壁。
岸边乱⽯林⽴,像要刺破天空,惊⼈的巨浪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千万堆⽩雪。
雄壮的江⼭奇丽如图画,⼀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乔刚刚嫁给了他做妻⼦,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
⼿摇⽻扇头戴纶⼱,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如今我⾝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先衰般鬓发斑⽩。
⼈⽣犹如⼀场梦,且洒⼀杯酒祭奠江上的明⽉。
注释 念奴娇:词牌名。
⼜名“百字令”“酹江⽉”等。
⾚壁:此指黄州⾚壁,⼀名“⾚⿐矶”,在今湖北黄冈西。
⽽三国古战场的⾚壁,⽂化界认为在今湖北⾚壁市蒲圻县西北。
⼤江:指长江。
淘:冲洗,冲刷。
风流⼈物:指杰出的历史名⼈。
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
下⽂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雪:⽐喻浪花。
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乔初嫁了(liǎo):《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皆国⾊也。
高中必背的古诗词及赏析

高中必背的古诗词及赏析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同属豪放派,与苏轼相比,辛弃疾少了一份旷达、一份雄迈,多了几许悲凉、几许苍劲。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何等豪迈,何等雄壮!这是辛弃疾做不到的。
全词基调虽是豪放,却流淌着一股浓郁的悲凉、惆怅之情。
上片“千古江山”,起句伟岸、挺拔,“英雄无觅”却笔锋一转,调子低了下来。
这首词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也是最优秀的爱国词作之一,历来备受后人传颂,有人甚至称此词为辛词之首。
杨慎在《词品》中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
2.《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
九江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相关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南朝时期,陶渊明的文学地位,虽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但他的诗文作品,流传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
到了隋唐时期,有越来越多的诗人喜欢陶渊明的诗文,对陶渊明的评价越来越高。
苏轼在《与苏辙书》中说“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
苏东坡把陶诗放在李白、杜甫之上,有失公允,但他用“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八个字,概括陶诗的艺术风格,还是很准确的。
陶渊明的不朽诗篇,陶渊明的伟大人品,影响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辛弃疾等几代文人的思想和创作。
高中古诗文大全

高中古诗文大全1. 原文及翻译- 原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 翻译:那个小伙子看起来忠厚老实,抱着布来换丝。
其实不是真的来换丝,是来和我商量婚事的。
2. 解析- 这开篇就很有意思。
这个“氓”呀,看起来挺憨厚的,抱着布就来了。
你以为他是个单纯的小商贩呢,结果他心里打着小算盘,是来追求姑娘的。
就像现在有些男生,打着借书或者请教问题的幌子,接近心仪的女生一样。
诗里的女主人公呢,一开始也是被他的表象迷惑了,后来才发现这个男的不咋地。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这里用桑叶的茂盛来比喻女子年轻美貌的时候,又用鸠鸟贪吃桑葚会醉来告诫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
就像我们现在说的,恋爱中的女生有时候会被爱情冲昏头脑,要保持清醒呀。
1. 原文及翻译- 原文:“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翻译:我长叹一声啊,止不住那眼泪流了下来,我是在哀叹那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2. 赏析1. 原文及翻译- 原文:“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翻译:哎呀呀,多么高峻多么险要啊!蜀道难行,比上青天还难!2. 解析- 李白一开篇就把气氛搞起来了。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就像我们现在说“这件事比登天还难”一样,特别夸张。
他描写蜀道的高和险,什么“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你看,连太阳神坐的六龙车到这儿都得掉头,黄鹤飞不过去,猿猴想爬都发愁。
这就把蜀道的艰险描写得超级生动。
李白就是这样,他的想象力就像脱缰的野马,到处乱跑,但是又特别吸引人。
他写这首诗可能是想表达对蜀道艰险的惊叹,也可能是借蜀道来暗示人生道路的艰难呢。
1. 原文及翻译- 原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翻译:风很急,天空很高,猿猴的叫声很哀伤;水中的小洲很清澈,沙很白,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落叶纷纷飘落,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教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学案

知识清单十三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一、必修(8篇)1.《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助记] 揭示中心论点: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助记] 以生动的比喻论述学习的意义——学习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助记] 写学习的作用,强调学习可以使人超越自身局限。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助记] 写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依次围绕积累、坚持、专心三个方面展开。
【易错字·写三遍】【情境默写】1.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及赏析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及赏析高中语文古诗词怎么背?尝试回忆背诵法:朗读有助于背诵,但若一遍又一遍地单纯重复,记忆效果还是欠佳的,最好的办法是在朗读到一定程度后,合上书试背,尝试对记忆内容进行回忆,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一)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jì),都护在燕(Yān)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zūn)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zh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qí)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二)使至塞上这是诗人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写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高一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加注释

高一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加注释高一语文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它们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修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一语文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以及相应的注释:1. 《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注释:雎鸠,一种水鸟;窈窕,形容女子体态美好;君子,指有德行的男子。
2. 《离骚》(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注释:帝高阳,指楚国的始祖;苗裔,后代;朕,古代帝王自称。
3. 《滕王阁序》(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注释:豫章,古代地名,今江西南昌;洪都,指南昌;星分翼轸,指天文上的星宿划分;衡庐,指衡山和庐山。
4. 《岳阳楼记》(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注释:庆历,宋仁宗年号;滕子京,指范仲淹;谪守,被贬官;巴陵郡,今湖南岳阳。
5. 《醉翁亭记》(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注释:环滁,指滁州周围;琅琊,山名。
6. 《赤壁赋》(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注释:壬戌,指年份;既望,指农历十五;苏子,指苏轼。
7. 《出师表》(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注释:先帝,指刘备;崩殂,指去世;益州,指蜀汉。
8. 《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注释:晋太元,东晋年号;武陵,地名;缘溪行,沿着溪水行走。
9. 《岳阳楼记》(范仲淹)-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注释:巴陵,指岳阳;洞庭,指洞庭湖;衔远山,指洞庭湖四周的山峦。
10. 《滕王阁序》(王勃)-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高考64篇背诵篇目含赏析和翻译

高考必背古诗文64篇一、高中必背14篇高中古诗词9篇1、《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买)丝。
匪.(通“非”,不是)来贸丝,来即.(就)我谋。
送子.(你)涉.(渡过)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拖延)期,子无良媒。
将.(请、愿)子无.(不要)怒,秋以为期。
乘.(登上)彼.(那)垝.(毁坏、倒塌)垣.(墙),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泪)涟.涟.(泪流不断的样子)。
既见复关,载.(动词词头,无义)笑载言。
尔卜.(用火烧龟板,根据龟板上裂纹推断祸福)尔筮.(用蓍草的茎占卦),体.(卜筮的卦象)无咎.(灾祸)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财物,指嫁妆)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润泽的样子)。
于.(通“吁”)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男子的通称)耽.(沉溺)!士之耽兮,犹可说.(通“脱”,脱身)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往、到)尔,三岁..(食物贫乏)。
淇水汤汤....(多年)食贫(水势很大的样子),渐.(溅湿、浸湿)车帷.裳.(车两旁的布幔)。
女也不爽.(过错),士贰.(不专一,有二心)其行.(行为)。
士也罔.(无)极.(标准),二三..(有时二,有时三,感情不专一)其德.(品德、德行)。
三岁为妇,靡.(没有、无)室劳矣;夙兴..(晚睡),靡有朝.(一日)矣。
言...(早起)夜寐(助词,无实义)既遂.(顺心、满足)矣,至于暴.(凶恶)矣。
兄弟不知,咥.(笑)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身)自悼.(伤心)矣。
及.(同)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低湿的地方)则有泮.(通“畔”,边岸)。
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代指少年时代)之宴.(快乐),言笑晏晏..(诚恳的样子),不思其反.(违反,指违背誓言)。
反是...(形容欢乐的样子)。
信誓旦旦(这)不思.(念),亦已.(了结、终止)焉哉!【赏析】全诗共六章,每章十句。
它以赋为主,兼用比兴。
一、二两章是追叙,第一章,叙述自己与初恋相遇。
(完整版)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含翻译及赏析)

19观沧海作者: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白话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赏析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
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
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
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
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20饮酒(其五)作者: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白话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之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时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这之中隐含的人生的真理,想要说出却忘记了如何表达。
赏析本诗是陶渊明组诗《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
诗的意象构成中景与意会,全在一偶然无心上。
‘采菊’二句所表达的都是偶然之兴味,东篱有菊,偶然采之;而南山之见,亦是偶尔凑趣;山且无意而见,菊岂有意而采?山中飞鸟,为日夕而归;但其归也,适值吾见南山之时,此亦偶凑之趣也。
这其中的“真意”,乃千圣不传之秘,即使道书千卷,佛经万页,也不能道尽其中奥妙,所以只好“欲辨已忘言”不了了之。
这种偶然的情趣,偶然无心的情与景会,正是诗人生命自我敞亮之时其空明无碍的本真之境的无意识投射。
新高考语文58篇和72篇诗歌十四首

诗一【原文】:国风·邶bèi风·静女佚名静女其姝shū,俟sì我于城隅yú。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chíchú。
静女其娈luán ,贻yí我彤管。
彤管有炜wěi ,说yuè怿yì女rǔ美。
自牧归荑tí,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静女:贞静娴雅之女。
姝:美好。
俟:等待。
城隅:城角隐蔽处。
踟蹰:徘徊不定。
娈:面目姣好。
贻:赠。
有:形容词词头。
炜:光彩鲜明。
说怿:喜悦。
女:汝,你,指彤管。
牧:野外。
归:赠。
荑:白茅。
洵美且异:确实美得特别。
匪:非。
贻:赠与。
【译文】:娴静姑娘真可爱,约我城角楼上来。
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抓耳又挠腮。
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彤管。
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
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主旨】:本诗是写青年男女幽会的诗歌,表现了男子对恋人温柔娴静的称赞以及对她的深深情意,体现出年轻男女之间纯美爱情的美好。
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爱情的歌颂与追求。
诗二【原文】:国风·秦风·无衣佚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jǐ,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cháng。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注释】:袍:长袍,即今之斗篷。
王:指秦君。
一说指周天子于:语助词。
兴师:起兵。
同仇:共同对敌。
泽:通“襗”,内衣,如今之汗衫。
作:起。
裳:战裙。
甲兵:铠甲与兵器。
行:往。
【译文】: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
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内衣。
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矛与戟,出发与你在一起。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战裙。
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甲胄与刀兵,杀敌与你共前进。
【主旨】:这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全诗共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唱的形式,叙说着将士们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奔赴前线共同杀敌的英雄主义气概。
高中64篇背诵古诗文(上)(超详细附注及赏析,复习必备!

高中64篇背诵古诗文(上)(超详细附注及赏析,复习必备!一、高中必背诗文14篇1.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①。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③。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④,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⑤,金就砺则利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⑦,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⑧。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⑨。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⑩;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⑪。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⑫。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⑬。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⑭;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⑮。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⑯。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⑰。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⑱。
【注】①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已:停止。
②青:靛青,一种染料。
蓝:草名,也叫蓼蓝,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
③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
:通“煣”,使弯曲。
规:圆规。
④虽有槁暴:即使又晒干了。
有:通“又”。
槁:枯。
暴:同“曝”,晒干。
复:再。
挺:直。
⑤受绳:经墨线比量过。
⑥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就:动词,接近,靠近。
砺:磨刀石。
⑦“君子博学”一句: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的言行检查、省察。
参:验,检查。
一说,通“叁”,多次。
省:省察。
⑧须臾:片刻,一会儿。
跂:提起脚后跟。
博见:见得广。
⑨见者远:意思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
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彰:清楚。
⑩假:借助,利用。
舆:车。
利足:脚走得快。
致:到达。
⑪能水:善于游水。
水:用作动词,指游泳。
绝:横渡。
⑫生:通“性”,资质,禀赋。
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⑬“积善成德”三句: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
高中语文古诗词大全全解

高中语文古诗词大全全解
简介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完整的高中语文古诗词大全的解读,让读者对这些古代诗词有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代表性诗词及其解读。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解读:这首诗描述了作者登临鹳雀楼,远眺美丽的景色。
通过描绘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景象,表达了作者渴望进一步追求事业成功的心情,呼唤人们勇往直前,不断超越自我。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解读: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作者在寂静的夜晚,看到明亮的月光,产生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描绘寂静的夜晚和明亮的月光,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乡思。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解读: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岳阳楼后的景象。
通过描述洞
庭水和岳阳楼,展现了吴楚大地壮美的自然景观。
诗中传达了作者
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解读: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泰山的景仰之情。
通过描绘泰山
壮美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泰山作为造物主表现的美妙景观的赞美。
诗中传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景仰和感慨。
以上仅为部分诗词的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古代
诗词的意境和表达。
如需了解更多,请参考相关资料或诗词研究专著。
高考必背72篇古诗文带翻译

高考必背72篇古诗文带翻译高考在即,不少考生或家长对于如何备考有着更多的疑问与期待。
在备考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就是诗文积累,而根据教育部的要求,高考必须掌握72篇古诗文,这些文章是文化素养的重要体现,也是高考必备的考点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72篇古诗文,并带着大家一起背诵和翻译。
第1篇《古诗十九首》王之涣此篇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共计十九首,运用古今典故对人生、情感、理想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可以用来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第2篇《离骚》屈原此篇作品堪称古代文学之巅峰,篇幅较长,涉及到屈原的生活、政治、哲学等多个方面,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深远,不仅有助于培养审美能力,也能拓宽人们的思维和眼界。
第3篇《青玉案·元夕》辛弃疾这是一篇关于元夕的节日吟咏,讲述了辛弃疾对节日的思念和期盼,抒发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其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至今仍是经典之作,极具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第4篇《乡村四月》白居易此篇是白居易的名篇之一,以诗人身临其境的方式,生动描绘了乡村四月的景象。
诗中所表达的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自然的热爱,再现出乡村生活的原生态,值得一读。
第5篇《观书有感》唐·司马迁此篇文章是司马迁从阅读《史记》中联想到自己的行止,对历史孜孜以求的追求和对乱世的反思。
文章语言优美,表达了对“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思考和对人生价值的理解。
第6篇《春夜喜雨》杜甫此篇文章讲述了杜甫在一个春夜雨后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课内重点之一。
第7篇《江雪》柳宗元此篇诗篇讲述了江雪的景象,通过对江山、天空、芦苇和雪水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叹和对繁华的追求。
第8篇《登高》杜甫此篇文章以登高为主旨,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
在语言上运用了很多的修辞和比喻,是一篇语言优美、意蕴丰富的文章。
第9篇《滕王阁序》王勃作为中国古代第一篇文章,此篇文章是一篇传世之作。
高中必背72篇古诗文 精品解析

【精品】10-12年级必背古诗文72篇含解析1.《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女先秦:佚名静女其姝(shū),俟(sì)我于城隅(yú)。
爱而不见,搔首踟(chí)蹰(chú)。
静女:贞静娴雅之女。
姝:美好。
俟:等待,此处指约好地方等待。
城隅:城角隐蔽处。
一说城上角楼。
爱:“薆”的假借字。
隐蔽,躲藏。
踟躇:徘徊不定。
静女其娈(luán),贻(yí)我彤管。
彤管有炜(wěi),说(yuè)怿(yì)女(rǔ)美。
娈:面目姣好。
贻:赠。
彤管:一说红管的笔,一说和荑应是一物。
有的植物初生时或者才发芽不久时呈红色,不仅颜色鲜亮,有的还可吃。
如是此意,就与下文的“荑”同类。
但是也可能是指涂了红颜色的管状乐器等。
有:形容词词头。
炜:盛明貌。
说怿:喜悦。
女:汝,你,指彤管。
自牧归荑(tí),洵(xún)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yí)。
牧:野外。
归:借作“馈”,赠。
荑:白茅,茅之始生也。
象征婚媾。
洵美且异:确实美得特别。
洵:实在,诚然。
异:特殊。
匪:非。
贻:赠与。
无衣先秦:佚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gē)矛。
与子同仇!袍:长袍,即今之斗篷。
王:指秦君。
一说指周天子。
于:语助词。
兴师:起兵。
同仇:共同对敌。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jǐ)。
与子偕作!泽:通“襗”,内衣,如今之汗衫。
作:起。
戟:古代一种合戈、矛为一体的长柄兵器。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cháng)。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裳:下衣,此指战裙。
甲兵:铠甲与兵器。
行:往。
迢迢牵牛星两汉:佚名迢(tiáo)迢牵牛星,皎(jiǎo)皎河汉女。
纤纤擢(zhuó)素手,札(zhá)札弄机杼(zhù)。
迢迢:遥远的样子。
牵牛星:河鼓三星之一,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东。
皎皎:明亮的样子。
河汉女:指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隔河相对。
河汉,即银河。
纤纤:纤细柔长的样子。
擢:引,抽,接近伸出的意思。
素:洁白。
札札:象声词,机织声。
弄:摆弄。
杼:织布机上的梭子。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jiàn),脉(mò)脉不得语。
章:指布帛上的经纬纹理,这里指整幅的布帛。
此句是用《诗经·小雅·大东》语意,说织女终日也织不成布。
涕:眼泪。
零:落下。
清且浅:清又浅。
相去:相离,相隔。
去,离。
复几许:又能有多远。
盈盈:水清澈、晶莹的样子。
一水:指银河。
间:间隔。
脉脉:含情相视的样子。
一作“默默”,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
短歌行两汉: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pì)如朝(zhāo)露,去日苦多。
慨(kǎi)当以慷(kāng),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
当,是对着的意思。
几何:多少。
去日:过去的日子;苦:患,苦于。
已经过去的日子太多了。
用于感叹光阴易逝之语。
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
当以,这里无实际意义。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yōu)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sè)吹笙(shēng)。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
子:对对方的尊称。
衿:古式的衣领。
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思索,这里指对贤人的思念和倾慕。
呦呦:鹿叫的声音。
苹:艾蒿。
鼓:弹。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du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qiān),枉用相存。
契阔谈䜩(yàn),心念旧恩。
(谈䜩一作:谈宴)何时可掇: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
另解:掇读chuò,为通假字,掇,通“辍” ,即停止的意思。
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
陌,东西向田间小路。
阡,南北向的小路。
枉用相存:屈驾来访。
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
存,问候,思念。
讌:通“宴”(原文中讌为“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zā),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bǔ),天下归心。
(水一作:海)三匝:三周。
匝,周,圈。
海不厌深:一本作“水不厌深”。
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归园田居·其一魏晋: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误落一作:误入)少:指少年时代。
适俗:适应世俗。
韵:本性、气质。
一作“愿”。
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
这里指仕途。
三十年:有人认为是“十三年”之误(陶渊明做官十三年)。
一说,此处是三又十年之意(习惯说法是十又三年),诗人意感“一去十三年”音调嫌平,故将十三年改为倒文。
羁(jī)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zhuō)归园田。
羁鸟:笼中之鸟。
恋:一作“眷”。
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野:一作“亩”。
际:间。
守拙: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yìn)后檐,桃李罗堂前。
方宅:宅地方圆。
一说,“方”通“旁”。
荫:荫蔽。
罗:罗列。
暧(ài)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暧暧:昏暗,模糊。
依依:轻柔而缓慢的飘升。
墟里:村落。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fán)笼里,复得返自然。
户庭:门庭。
尘杂:尘俗杂事。
虚室:空室。
余闲:闲暇。
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官场生活。
樊,藩篱,栅栏。
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越中览古唐代: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
此诗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越王勾践还宫的情况;结句突然一转,说过去曾经存在过的一切如今所剩下的只是几只鹧鸪在飞。
全诗通过昔时的繁盛和眼前的凄凉的对比,表现人事变化和盛衰无常的主题。
蜀相唐代: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
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在艺术表现上,设问自答,以实写虚,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结构起承转合、层次波澜,又有炼字琢句、音调和谐的语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叹,余味不绝。
人称杜诗“沉郁顿挫”,《蜀相》就是典型代表。
登岳阳楼唐代: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
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
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
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首联叙事,颔联描写,颈联抒情,尾联总结。
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
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
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
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全诗以自叙和抒情为主,真挚感人;写景只是三,四两句,既是实写,又想象,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金陵五题·石头城唐代: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故国:即旧都。
石头城在六朝时代一直是国都。
周遭:环绕。
淮水:指贯穿石头城的秦淮河。
旧时:指汉魏六朝时。
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城。
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
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著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
诗人把石头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潮声中写,放到朦胧的月夜中写,这样尤能显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
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繁荣富贵,俱归乌有。
诗中句句是景,然而无景不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
诗人在朝廷昏暗、权贵荒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危机四伏的中唐时期,写下这首怀古之作,慨叹六朝之兴亡,显然是寓有引古鉴今的现实意义的。
江城涛声依旧在,繁华世事不复再。
诗人怀古抒情,希望君主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李凭箜篌引唐代: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tuí)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kōng)篌(hóu)。
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
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
张:调好弦,准备调奏。
高秋:指弹奏时间。
空山:一作“空白”。
江娥:一作“湘娥”。
素女:传说中的神女。
中国:即国之中央,意谓在京城。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昆山玉碎凤凰叫:昆仑玉碎,形容乐音清脆。
昆山,即昆仑山。
凤凰叫,形容乐音和缓。
芙蓉泣露、香兰笑:形容乐声时而低回,时而轻快。
十二门:长安城东西南北每一面各三门,共十二门,故言。
这句是说清冷的乐声使人觉得长安城沉浸在寒光之中。
紫皇:道教称天上最尊的神为“紫皇”。
这里用来指皇帝。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yù),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女娲:中华上古之神,人首蛇身,为伏羲之妹,风姓。
石破天惊逗秋雨:补天的五色石(被乐音)震破,引来了一场秋雨。
逗,引。
神山:一作“坤山”。
神妪:《搜神记》卷四:“永嘉中,有神现兖州,自称樊道基。
有妪号成夫人。
夫人好音乐,能弹箜篌,闻人弦歌,辄便起舞。
”所谓“神妪”,疑用此典。
老鱼跳波:鱼随着乐声跳跃。
源自《列子·汤问》:“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
”吴质:即吴刚。
露脚:露珠下滴的形象说法。
寒兔:指秋月,传说月中有玉兔,故称。
桂枝香·金陵怀古宋代: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cù)。
征帆去棹(zhào)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lù)起,画图难足。
(征帆一作:归帆) 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
故国:旧时的都城,指金陵。
千里澄江似练:形容长江像一匹长长的白绢。
澄江:清澈的长江。
练:白色的绢。
如簇:这里指群峰好像丛聚在一起。
簇,丛聚。
去棹:往来的船只。
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
星河鹭起:白鹭从水中沙洲上飞起。
长江中有白鹭洲(在今南京水西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