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常识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救常识》——教学设计
一、整体设计
1. 教材分析本节主要是识别各种危急情况,学会和运用各种急救方法,帮助学生储备日常救护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
2. 教学设想新课程倡导“立足实际”,以解决现实情景中的真实问题为目标的探究过程。本节课的最大特点通过
创设不同的情景,设计不同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亲力亲为,在现实生活中捕捉问题。在探究问题中掌握知识,熟悉方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关爱生命、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与价值观。
本节课的处理应突出以下两点: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景创设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增强探究意识。体现诱思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2.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让学生意识到,在很多时候,团结合作才是一切成功的保障。借助的教学平台:自
制的多媒体课件
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正确拨打“ 120”等急救电话。
2.学会人工呼吸、人工胸外心脏挤压、煤气中毒等急救方法。
3.学会对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的初步护理方法。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自学探究、综合分析能力。
2. 通过分析资料来提高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提高学生自救和救助他人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乐于助人的美好情感。
2. 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4. 教学重点
1. 掌握各种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的初步护理方法。
2. 珍爱生命、乐于助人的教育。
5.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设计目的:一个贴近生活的小疑问 把学生的思维打开,体现新课程倡导
“立足实际”,以解决现实情景中的真 实问题为目标的探究过程。
教与学的方法:
教师设疑,学生模拟探究。
等。
怎样做?
3.打电话应该打给谁?注意什么问题? 学 生发 言交 流: 各种 危急 时刻 如溺 水、 触 电、 煤气 中 毒、 创伤 出 血、 骨 折、 中 暑、 突然
昏迷
学生争先回答:打电话。
情景模拟:打急救电话的过程
学生盘点收获:急救电话可以拨打120、
110、
1•什么是煤气中毒?
2. 遇到煤气中毒时,小袁媛是如何应急
的?
3. 小袁媛为什么被评为中国骄傲?
4. 如何进入煤气中毒的房间更安全?
2. 学生资料分析的过程,也是学习
探究的过程。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表 达,
也是进行情感教育升华过程。
教师质疑: 分组
耳目一新的教学模
式。
共识
探究 3 .表 达
与 交 流, 达成
质疑:心跳同时停止是否有方法抢救?
1. 怎样进行心脏复苏?
2. 怎样进行人工胸外心脏挤压?
3. 人工胸外心脏挤压的频率是多少?
4. 怎样证明抢救有效?
检测:
学生的自学与技能的掌握情况
强调:竞赛是紧张的,真实的急救室将更紧张, 医学证明:大脑中止供血和氧 4分钟,脑细胞将几 乎全部死亡,而且将永远无法恢复。如果你真的想 成为一名急诊室医生,还需要努力学习精湛的医术, 我们课本讲述的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流教
形 成新 的疑 问:
为什 么要 这样 进行 人工 呼
师提 出的 问 题。
3 .小 组
合 作模 拟人 工呼 吸的 过 程。 (用 橡胶
模 型) 设计目的:
通过竞赛能模仿急救的紧张情景,
让学生领悟救人不但要有一颗善良的 心,还要有过硬的本领。树立远大理想。
依据
是什么?
知识回顾:
呼吸
运动
的过
程与
原
理。
深入
了解
人工
呼吸
原
理。
学生盘
点收获:
1 .人
工呼
吸的
方法
与原
理
呼吸的频率
3 .证
明人
工呼
吸有
效的
症状
自主探究:
1 .自
主学
习
2 .小
组交
流
赛:
谁是最合格的急诊室医生
1
.小
组合作,模拟演示
2
.对
演示结果进行自评、互评,评出最佳急诊室医生。
盘点收获:
工胸
外挤
压的
方法
与频
率
2 .证明抢救有效的症状。
四、出血的判断与急救方法
过渡:生活中最常见的是出血,同学们肯定都经历
过,你是怎么处理的?
教师总结:毛细血管出血的症状及处理方法。
教师质疑:
1.有没有止不住的出血?
2.如何判断不同血管的出血症状?
3.动脉出血和静脉出血如何处理?
建议:
回顾血管的分类,参考教材来探究释疑。
拓展:(多媒体演示)
止血带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
项。
学
生交
流:
鼻出
血症
状及
处理
方
法,
手脚
出血
及处
理方
法。
自主探
设计目的:
从生活最常见的现象出发出发,让
学生对新知的认识有一个接受的过程。通
过旧知识的回顾,新知识的学习就水到渠
成。
教与学的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先解决一个常见的问
题,通过知识回顾,给学生自主探究做好
准备,形成知识的体系。
学生通过质疑、自学、合作、交流等
方式,达到对知识的深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