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家族
李鸿章家族与合肥的文化建设
![李鸿章家族与合肥的文化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0e66571203d8ce2f006623fa.png)
上 有连 台 《 目连救母 》酬神戏 演 出 ,
小 商 小 贩 和 游 人 也 蜂 拥 而 至 ,庙 街 顿 成闹市 。
新 中 国成 立 后 ,城 隍 庙 遭 冷 落 ;
“ 文 革 ”破 四旧时 ,山 门石狮 被 砸 ,
因 为 以 上 缘 故 ,合 肥 地 区 就 有 了 “ 包 家 祠 堂 李 家 修 ” 的说 法 。
建 于北宋 皇{ ; 占 三年 ( 1 0 5 1 年) ,数 百 年来香火 不绝 。 清 咸 丰 四年 ( 1 8 5 4 年) ,太 平 军
重 修 府 学 府 志
庐州 府学 始 建 于唐朝会 昌年 间 , 宋 朝 时 改 为 景 贤 书 院 。 据 有 关 文 献
记 载 , 明 朝 时 , 四 川 西 充 人 马 金 就
士”的 “ 庐郡望族” 。
幼 年 读 书 的 香 花 墩 兴 建 了包 公 书 院 ,
民间称 为包 公 祠 。经历 数 百年 的演 太平天 国时期 .合肥 的包 公祠在
战 火 中 化 为 灰 烬 。 清 光 绪 八 年 ( 1 8 8 2 年) ,李 鸿 章 因 母 亲 病 故 回 乡 丁 忧 ,数 次 踏 访 包 公 祠 ,看 到 自 己 少 年 读 书 时 流 连 忘 返 的包 公 祠 变 成
不 料 中心 位 置 已被 其 兄—— 时任 湖
包 家 祠 堂李 家修
合肥是北 宋清官包拯 ( 公 元
广 总督 的李 瀚 章挂 上 “ 色正芒寒 ”
的横 匾 。李 鸿 章 不好 相 争 ,又 不愿
屈 居偏 位 ,只得 另写 一 篇 《 重修 包
9 9 9 -1 0 6 2 年 )的 出生地 ,也是 他读 孝 肃 公 祠 记 》 刻 石 于 祠 后 ,这 块 碑 书 成 长 、尽 孝 从 政 的 地 方 。 他 曾 在 文现在 已移到享堂 正殿左侧 。
李鸿章家族世系
![李鸿章家族世系](https://img.taocdn.com/s3/m/a1c913ee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81.png)
李鸿章家族世系李鸿章李鸿章,晚清重臣。
其先本姓许,七始祖许慎所,过继给李心庄为嗣,遂改为李姓。
许氏,本炎帝之后,伯夷后裔,周武王克商,封许文叔于许国,后被楚国所灭,子孙遂以国为姓。
高阳许氏,世系如下:伯夷许猗——许嵩——许弼——许慈——许毗——许德——许允——许猛——许成——许惇——许文光——许权——许嘉仕——许三德——许善志——许茂——许敬宗——许定相——许冲——许可宰——许俨——许钺——许必选——许远——许尧——许纯——许蛟——许文灼——许晓——许琳——许驭——许光禄——许仲章——许清——许杓——许才——许冲——许昌——许庚二——许福三(由江西湖口徙居合肥下赵园,是为合肥许氏始迁祖)——许云祥——许庆贵——许胜芳——许伯造——许积惠——许善显——许发贵——许银溪。
合肥李氏宗谱,1925年修一世:李慎所原本是许银溪次子,出继李心庄为嗣,遂改姓李氏。
去世后仍归葬本生父许银溪墓下方。
配葛氏,生子四:君辅、君美、君祥、君秀。
被合肥李氏尊为一世祖。
二世:李君辅慎所长子。
子五:汉明、汉卿、汉文、汉宜、汉申。
三世:李汉申君辅五子。
子四:仕任、仕俊、仕宽、仕超。
四世:李士俊汉申次子。
子二:桐、椿。
五世:李椿仕俊次子。
字凤益,太学生,敕赠承德郎,刑部主事。
以曾孙鸿章贵,诰赠荣禄大夫、太子少保、署两江总督、一等肃毅伯,赏戴双眼花翎。
配裴氏,子三:占鳌、殿华、嵩。
六世:李殿华椿次子。
字瑞廷,号庆庵,邑庠生,诰赠中宪大夫,累赠光禄大夫、振威将军。
配周氏,子四:文煜、文瑜、文球、文安。
七世:李文安殿华四子。
生于公元嘉庆十六年辛酉1801年,卒于咸丰五年乙卯1855年。
文玕,字式和,号玉泉,又号愚荃。
邑优廪生,道光甲午科(1834年)举人,戊戌科(1838年)进士,殿试三甲,朝考入选刑部主事。
历官道光辛丑科会试外联官、广西奉天山西等司主稿、云南司员外郎等。
配李氏,子六:瀚章、鸿章、鹤章、蕴章、凤章、昭庆,女二:长适记名提督同县张绍棠、次适江苏候补知府同县费日启。
李鸿章的家产到底有多少?
![李鸿章的家产到底有多少?](https://img.taocdn.com/s3/m/a7689b92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68.png)
李鸿章的家产到底有多少?【一】李鸿章在晚清名臣中算得上是一个“巨富”。
关于李鸿章家产的数量,有多种说法。
在洋务运动中和李鸿章共事过的容闳说李鸿章“有私产四千万以遗子孙”。
[注1.]这是对他的遗产数额最高的估计:四千万两白银。
第二种估计是一千万两左右。
比如清末的费行简在他所著的《近代名人传》说:“(李鸿章)殁,家资踰千万,其弟兄子银私财又千余万。
”第三种估计是“数百万”。
比如梁启超就认为李鸿章的遗产没有数千万那么多:世人竟传李鸿章富甲天下,此其事殆不足信,大约数百万金之产业,意中事也,招商局、电报局、开平煤矿、中国通商银行,其股份皆不少。
或言南京、上海各地之当铺银号,多属其管业云。
[ 注2.]那么,李鸿章的家产到底有多少呢?(坐落在安徽省合肥市闹市区淮河路中段的李鸿章故居)【二】李鸿章1901年去世。
三年后,他的直系子孙进行了分家,写了一份比较详细的遗产分配“合同”。
具体内容如下:一、庄田12块,坟田1块,堰堤一道。
桐城内产业4处,省城安庆房产4处。
留作李发妻周氏祠堂开销之用。
由经芳经营。
二、合肥县撮城庄田1处,留做葬于该地的李鸿章两妾及经芳发妻开销之用。
由经芳经营。
三、合肥县庄田2处,为经述之祭田(经述已死,葬于其中一处)。
由经述子国杰经营。
四、合肥县田产2处,庄田3处,坟地1处,留与经迈作为其死后祭田墓地。
经迈经营。
五、李鸿章在合肥、巢县、六安、霍山之其余田产及在庐州府、巢县、拓皋村、六安及霍山之房产为李鸿章祭田及恒产,子孙不得抵押分割出售。
国杰经营,用于祭祀维修房屋祠堂,如有赢余可用于扩置房产。
六、自合同签订起10年后,若李鸿章祭祀田及恒产岁入逾2万石,除上述开销有赢余,则三子平分。
七、合肥肥东乡李文安(李鸿章之父)墓地几祭祀田继续保留,不得分割抵押出售。
八、上海一栋价值4万5千银的中西合璧房产出售,2万用于上海李氏祠堂开销。
其余2万5银用于上海租界内建屋。
该房为3位继承人公有居处,共同管理。
《李鸿章家书》
![《李鸿章家书》](https://img.taocdn.com/s3/m/fece9e78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a1.png)
《李鸿章家书》《李鸿章家书》李鸿章(1823-1901)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仪叟,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其先祖本姓许,从江西湖口迁至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
李鸿章的八世祖许迎溪将次子慎所过继给姻亲李心庄。
李家到李鸿章高祖时,终于勤俭致富,有田二顷。
父亲李文安(1801-1855)为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与曾国藩同榜。
道光三年正月初五(1823年2月15日),李鸿章出生于合肥肥东县东乡(现属合肥瑶海区)磨店乡。
李鸿章在兄弟中排行第二,李鸿章本名章桐,父亲将其名为鸿章,意在希望他成人后能“宏图大展,文章经国”。
李鸿章没有辜负父亲的殷殷期望,二十一岁考中举人,二十四岁中了进士,成为当时安徽最年轻的翰林。
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江苏巡抚、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两广总督等职,是我国晚清重臣。
李鸿章这位晚清重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对其功过誉毁简直判若两人:誉之者称之为“旧中国务实第一人”、“中国近代化之父”;与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被西方人称呼为“东方的俾斯麦”;为人顾大局、识大体,虽饱受骂名,仍与八国列强谈判,签订《辛丑条约》,最终赔上老命一条。
他兴办洋务,建立北洋水师,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维护国家利益以前有很多人说李鸿章因为代表中国和外国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而给他扣了个“卖国贼”的大帽子,殊不知李中堂当年在谈判桌上曾极力争取为国家减少赔款数额,甚至老泪纵横,哭求当时外国首脑。
如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时,面对日方提出的苛刻条件,中方只有“允”和“不允”两种选择,而丝毫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李李鸿章一直磨到点灯时分,口干舌燥地要求再削减五千万两,实在达不目的了,又说减少二千万两也行,最后甚至满眼含泪向伊藤博文哀求,看到我这把老骨头的面子上,多少减一点儿,算送给我回国的路费吧。
可以说他是忠实地执行了清廷的电旨:“争得一分有一分之益”,但人家根本不为所动。
李鸿章简介
![李鸿章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51bb6aee53a580216fcfe33.png)
李鸿章简介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着有《李文忠公全集》。
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1823年(道光3年)正月初五日生于安徽省合肥县东乡磨店乡。
父亲李文安,母亲李氏,兄弟姐妹八人,李鸿章排行老二,谱名章铜。
李鸿章六岁就进入家馆棣华书屋学习。
他少年聪慧,先后拜堂伯李仿仙和合肥名士徐子苓为师,攻读经史,打下扎实的学问功底。
1840年,中秀才入学。
1847年(道光27年)中进士,列二甲第13名,朝考后改翰林院庶吉士。
同时,受业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
1850年(道光30年)翰林院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充武英殿编修。
1853年(咸丰三年),从武汉顺江东下的太平军占领安庆,杀死巡抚蒋文庆。
咸丰帝诏谕工部左侍郎吕贤基前往安徽,办理团练防剿事宜。
他随同侍郎吕贤基回籍办团练,5月首次与太平军交战于和州裕溪口。
1860年(咸丰十年),李鸿章统带淮扬水师。
湘军占领安庆后,被曾国藩奏荐“才可大用”,命回合肥一带募勇。
1862年(同治元年),编成淮勇五营,李鸿章率13营淮军抵达上海,自成一军,称为淮军。
1863年~1864年,李鸿章率淮军攻陷苏州、常州等地,和湘军一起基本剿灭太平天国。
接着李鸿章又镇压了捻军,因功加封为协办大学士,且保住了即将崩溃的清王朝,因此被誉为“中兴名臣”。
1867年(同治6年)授李鸿章为湖广总督,仍在军营督办剿捻事宜。
宰相合肥天下瘦——李鸿章巨额家产一览
![宰相合肥天下瘦——李鸿章巨额家产一览](https://img.taocdn.com/s3/m/27e6180002020740be1e9bc0.png)
宰相合肥天下瘦——李鸿章巨额家产一览
“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此为清末流行于民间的一副著名对联。上联写李鸿章,李乃安徽合肥人,曾任宰相;下联写翁同龢(和)。翁乃江苏常熟人,曾任司农(相当于现在的农业部长)。此联一语双关,充分流露出当时老百姓对吸食民脂民膏的狗官的憎愤之情!
发洋务财的,当然不止他们两个。上至太后老佛爷,大内总管李莲英,下至具体经办洋务的胥吏,或多或少均有收获。若说李盛发洋务财还用了点诸如股票、招商、经营企业之类的经济手段,那么慈禧等人就纯属超经济的强取豪夺。显例之一当数昆明换渤海修造颐和园。修园总费用至少五六千万两,除了户部积余和公开卖官所得两千万两,其余都是挪用海军军费。北洋水师是李鸿章办洋务的重中之重,但从光绪十四年起,慈禧叫李鸿章每年拿出二百万两移作造园费用,只好停购铁甲炮舰,并以海军之人以督工大修颐和园,当真把昆明湖作渤海经营了。修园费用原本预算1000万两,后来不断追加,穷极富丽,以至翻了几倍。内中原由,据说宫中成例是三成到工,胥吏辗转克扣,到工者十得二成而已。一大半银子落入个人腰包。建成后的颐和园每天开支在一万两以上。清廷最高领导慈禧竟以强权大揩洋务之油,用于个人享乐,底下大小官员纷起效尤,发些洋务财,又何足道哉!
李鸿章的后代现状,个个人中龙凤,子孙遍及海内外
![李鸿章的后代现状,个个人中龙凤,子孙遍及海内外](https://img.taocdn.com/s3/m/860b8308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92.png)
李鸿章的后代现状,个个⼈中龙凤,⼦孙遍及海内外李鸿章“天⾏健,君⼦以⾃强不息;地势坤,君⼦以厚德载物。
”他把⾃⼰的⼀⽣都献给了清王朝,他⽤⾃⼰的⽣命陪着她⿍盛,衰亡。
他是清朝忠⾂,为清王朝他背负骂名,但是他⼀直在⾃⼰的岗位上兢兢业业。
“先成家后⽴业”,在事业上鞠躬尽瘁的同时,他也从来没有忘记过对⼦⼥的教导。
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笔,⽽他的教育也使得他的⼦孙在近代史上光宗耀祖。
⼀代名⾂,有功有过李鸿章,本名章铜,⽣于1823年2⽉15⽇,卒于1901年11⽉7⽇。
他的⼀⽣精彩纷呈,他的⼀⽣⾼低⾕不断,或挫折,或成功。
他的⼀⽣,既是政客,也是将军。
他领导过洋务运动,平息过叛乱,也作为代表签订过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也是因此,众⼈对他褒贬不⼀,有⼈觉得他是拱⼿让出中国主权的罪⼈,有⼈觉得他是玩弄权势,阿谀奉承的权⾂,有⼈觉得他是清王朝的⼒挽狂澜者。
李鸿章(中)功过是⾮已是历史,不过,在我看来,他只是⼀位⼼系家国的⽼⾂,他为了他的封建君王,为了他的清王朝,修修补补,鞠躬尽瘁,死⽽后已。
虽然前⼈已逝,但是他的后辈依旧在各界发挥着举⾜轻重的作⽤。
⼈才辈出,顺势⽽上纵观李鸿章后辈的家族关系,你会惊异于这复杂⽽庞⼤的豪门关系。
⽽且每个时代,他们都会有不同的⽣存之法,互相连接,却在每个时代中熠熠⽣辉。
⽽这⼀切其实从他的⽗亲开始就有了⼀定的端倪。
纵观李鸿章后辈的家族关系,你会惊异于这复杂⽽庞⼤的豪门关系。
⽽且每个时代,他们都会有不同的⽣存之法,互相连接,却在每个时代中熠熠⽣辉。
李鸿章家族李⽂安,即李鸿章的⽗亲,⾛的也是官道,只不过李鸿章的仕途更盛。
他的后代更是⼈才辈出,因为他的关系,他的后代⼀直都是政治联姻,所以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婚姻关系⽹。
不过⽆论他们⾝处哪个时代,他们都⾛的是读书的路⼦。
再加上家族优秀的基因,他们个个都成为了⼈中龙凤。
他的后辈中有著名的⼯程院⼠,还有外交官,还有商业⼈⼠,⽽且都是这⼏个领域中的佼佼者。
历史趣谈:晚清名臣李鸿章后人今何在
![历史趣谈:晚清名臣李鸿章后人今何在](https://img.taocdn.com/s3/m/8f245a1352ea551810a68752.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晚清名臣李鸿章后人今何在
导语:李鸿章作为一个朝堂重臣,尽其所能地照拂着兄弟同族,这在当时无可厚非。
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而淮军后勤或洋务重职也都有亲族把握,保证
李鸿章作为一个朝堂重臣,尽其所能地照拂着兄弟同族,这在当时无可厚非。
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而淮军后勤或洋务重职也都有亲族把握,保证李鸿章的嫡系生存。
李鸿章画像
在李鸿章签订《辛丑条约》死后不久,长子李经述在守孝期间也逝世了,唯有李鸿章的幼子李经迈承担起李家朝中的力量。
李鸿章对于幼子极为喜爱,因此李经迈受到李鸿章余荫清政府做到驻奥匈帝国大臣、民政右侍郎等职。
李经迈是最为理解父亲的人,所以他曾一度为父亲鸣不平,深悔看错他人、错信朝廷。
李鸿章在签订《马关条约》极为颓唐,家中唯有长孙李国杰稍缓他的情绪。
李国杰极为著名,和军阀段祺瑞等人交好,在北洋时期和民国初期占据高位,长期掌握轮船招商局。
李国杰出手阔绰,与杜月笙、黄金荣等相交甚密,曾经救济抗日志士王亚樵。
蒋介石上位后,李国杰因洋务运动和满清遗产与蒋介石交恶,且并未看透政治大局,在日军侵华后不久,被蒋介石指使军统暗杀。
李鸿章的曾孙一代随着李国杰的死亡和日军侵华而逐渐没落,或隐姓埋名,或专于学术,多数生活在上海或安徽合肥。
在现代中国,李鸿章的后代多为道字辈和永字辈。
君子之泽,三世而斩。
这句古人的谚语在李鸿章后人身上完全应验,自李鸿章的从孙开始,他们不再拥有贵族的骄傲,依靠自己曾经受过的教育、知识素养,为自己而活。
看看李鸿章家族:宰相、总督、巡抚、富翁、院士全齐了
![看看李鸿章家族:宰相、总督、巡抚、富翁、院士全齐了](https://img.taocdn.com/s3/m/58999f31b4daa58da0114adc.png)
看看李鸿章家族:宰相、总督、巡抚、富翁、院士全齐了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35岁中举,39岁考中进士,在刑部任郎中。
按家谱排辈,李文安以下八代人的辈分是“文、章、经、国;家、道、永、昌”。
这是李鸿章出使欧美前,与大哥李翰章等家人在上海合影。
李文安有六子,李瀚章居长,李鸿章居次,以下依次为李鹤章、李蕴章、李凤章、李昭庆。
这个家族出过大学士(宰相)、总督、巡抚、院士、亿万富翁等。
大哥李翰章(右)与李鸿章,是李氏家族第二代传人,官职最为显赫,李鸿章官至一人至下万人之上。
李翰章(1821-1899年),字筱泉,绰号“李麻子”,跟随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开始发家,历任广东布政使、湖南巡抚、江苏巡抚、湖广总督、浙江巡抚、湖北巡抚、漕运总督、加兵部尚书衔、调两广总督。
李瀚章爱摆架子,人称“李大架子”。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师从曾国藩,21岁中举,24岁考取进士。
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位子上达25年,创造了许多“第一”:中国近代第一条铁路、第一座钢铁厂、第一座机器制造厂、第一所近代军校、第一支近代海军舰队。
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
李鸿章生前共有两任正室夫人,有三个儿子:经方、经述、经迈。
长子李经方是职业外交官,精通五国语言,次子李经述准备接父亲的班,三子李经迈曾任钦差出使奥国。
老三李鹤章从军资历不浅,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因元功名,只得了个管粮食的小官。
他一气之下回家经商,置地,兼营盐业、茶叶和当铺,在乡下建造400多间房的李家楼,在合肥城建了五进豪宅。
他有三个儿子,老二李经羲官至云贵总督兼云南巡抚。
老四李蕴章在安庆经商,买下了太平天国时期的英王府,后为曾国藩收复安庆后的两江总督衙门,他在全城拥有几十处房产,堪称安庆头号富商。
老五李凤章对政治和军事没有兴趣,全身心投入到商业领域,做买卖“闷声发大财”,他做过地产、商贸和典当行等,家大业大,拥有大半个芜湖,在李氏兄弟中算是首富。
李鸿章家族述略
![李鸿章家族述略](https://img.taocdn.com/s3/m/b9f0b227e2bd960590c67722.png)
a d age t a ei in h a rgo . n ra c n J g u i e in r a
Ke r s H ee ;LiH o g z a g;LiW e — n;fm i ywo d : f i n -h n na a l y
李鸿 章以进 士人 宦 , 淮军 发迹 , 历经 晚 清道 光 、 居 江西 吉水 , 末 明初避 战乱迁 江西湖 口 , 迁安徽 元 再 咸丰 、 同治 、 绪 四朝 , 光 主持 、 办理 中国近代 内政外交 潜 山龙骨 嘴 , 经周 折 , 在合 肥 东 乡下 赵 园 ( 肥 几 才 今
胡 晓
(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 所 , 合肥
摘
205 ) 30 1
要 : 肥 李 鸿 章 家 族 以 慎所 公 为 许 改李 姓 之 始 祖 , 合 繁衍 生 息 数 百年 , 今 已有 第 十 四世 传 人 。 从 李 文 安 ( 至 李
鸿 章 父 ) 进 士 入 宦 开 始发 迹 , 李 鸿 章兄 弟 尤 其 是 李 鸿 章 的 统 军 爵相 而达 到 鼎 盛 。 其 宗 风 之 醇 , 材 之 萃 , 举 至 人 家 业之隆, 门第 之 荣 , 称 “ 堪 晚清 豪 门” “ 淮 巨族 ” 、江 。 关键词 : 合肥 ; 鸿 章 ; 文 安 ; 李 李 家族 中图 分 类 号 :2 7 K 0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2—90 2 1 )5— 0 6一 6 17 2 X(0 0 0 0 3 o
历史趣谈:李鸿章后代中三位是亿万富翁 李鸿章后人现状
![历史趣谈:李鸿章后代中三位是亿万富翁 李鸿章后人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f4403ec8240c844769eaee45.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李鸿章后代中三位是亿万富翁李鸿章后人现状
导语:李鸿章的一生,伴随着清王朝走过风风雨雨四十载,从鼎盛走向衰落,直至灭亡。
无论生前还是死后,他都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康有为称李鸿章是
李鸿章的一生,伴随着清王朝走过风风雨雨四十载,从鼎盛走向衰落,直至灭亡。
无论生前还是死后,他都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康有为称李鸿章是“维新之同志”;梁启超评价他:“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毛泽东在《讲堂集》说“水浅而舟大也”,叹息李鸿章这只大船在晚清的浅水中无法行驶,进退维谷……
李鸿章从权力的顶峰坠落后,才清醒地认识到:清王朝只是间“破屋”,而自己只是“裱糊匠”。
“裱糊匠”虽有办法把“破屋”裱得光鲜漂亮,但“破屋”是绝对经不起暴风雨的。
再看李鸿章家族,因为李鸿章的缘故,先是大红,后是大黑,再逐步走出低谷。
在不同时代,不同历史时期,李家人有着不同的生存法则。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不久前走访了位于安徽合肥的李鸿章故居,又在上海、北京拜访了李鸿章家族的几位后人。
通过他们的讲述,记者了解到,李鸿章家族中出了不少政治家,外交家,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他们如今定居在中国内地、香港、新加坡、美国、加拿大、尼日利亚等地。
对于整个家族,对于李鸿章,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认识和复杂的情感。
李文安,把李氏家族带进官场
在安徽合肥市繁华的步行街中段,有一片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区民居建筑,布局整齐,结构严谨,雕梁画栋。
这就是晚清军政重臣李鸿章的故居。
走进大宅,由南向北依次为大门、前厅、中厅、走马楼(小姐
生活常识分享。
李鸿章的父亲和母亲竟然是兄妹,但是子女个个都很优秀
![李鸿章的父亲和母亲竟然是兄妹,但是子女个个都很优秀](https://img.taocdn.com/s3/m/b2b405a1e53a580216fcfecf.png)
李鸿章的父亲和母亲竟然是兄妹,但是子女个个都很优秀!古代的近亲结婚的情况很常见,表兄妹结婚的事在他们眼里是亲上加亲,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因为近亲结婚会导致多种遗传病。
但是如果娶的妻子不是自己的表妹而是跟自己同父同母的妹妹,就会被大家看不起。
李鸿章的父亲叫做李文安,她的母亲就是李文安的妹妹,但是他们却非常相爱,而且他们只是名义上的兄妹,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妻子不是为他的父亲所生,而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他的父亲出门恰巧碰到一个被遗弃的女婴,于是动了怜悯之心,而且他的父亲也很喜欢女孩,就把她带回家中抚养了,还把这个姑娘认为干女儿。
孩子的脸上不知是被什么东西划破了,所以哪怕长大了以后,脸上还是有一个小疤。
李文安的父亲果断的把她嫁给了李文安,那个时候因为封建的思想,他们的感情并不被看好,还觉得他们这样做是违背天理的,但不管别人怎么说,他们彼此相敬如宾,很是相爱。
而且日子也比较景气,因为李文安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进士,有一个温柔贤良的妻子在家,日子过得很温暖。
所谓的相夫教子,就是这样子吧,他们有了六个儿子,每一个都很孝顺,这与后来李鸿章的成就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李文安的性格非常温柔,她勤俭持家,而且不断的鼓励自己的丈夫和儿子。
李文安不在家,她就在家勤勤恳恳,把家打理的很好,聪明的她还好没有被自己的生母抛弃在外饿死,也算是过得还称心如意。
年轻的时候,追随着李文安,衣食无忧,家庭和睦,晚年的时候,自己的儿子在膝下尽孝,一生之中荣华富贵,让那些说闲话的邻居嫉妒红了眼。
李鸿章也曾经表示过,没有母亲昔日的教导,他也没有如今的这般成就,我们都知道,李鸿章和他父亲一样聪明,如愿考上了功名,成为了大清朝的优秀一员。
李鸿章虽然很有才,但是奈何慈禧主持朝政,使得清朝不安宁,富裕的国家也在她的手里最后变得落魄不堪,李鸿章作为签那些不平等的条约代表,也有许多无奈。
李鸿章是李文安的第二个儿子,不仅从小就聪慧过人,而且有着常人难有的大志,作为后来洋务运动的代表,他与曾国藩两人在思想观念上有一定的同步,两个人都是四君子中的人,因而常常一起交流。
李鸿章母亲的故事
![李鸿章母亲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3e6e9d3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bd.png)
李鸿章母亲的故事(行善之家必有余庆)李鸿章母亲的故事李鸿章的爷爷是安徽合肥的农民,家有几十亩薄田,可算有产。
李爷爷还会些医术,行医治病,因此日子较平常农家好过。
一年冬天,李爷爷行医回家,听到路边有婴儿哭泣,李爷爷动了恻隐之心,回过头一看究竟。
弃婴是个女婴,正在出天花,那年代是要命的病,而且会传染。
李爷爷宅心仁厚,把弃婴抱回家,治好了她的天花,并决心留下养大。
这女孩正是李鸿章的母亲。
也不知父母是谁,女孩就随李家姓李。
女孩知道自己是捡来的,小小年纪就只知道干活,由于没有母亲,也没人给她缠足,十几岁了,长着一双天足,而且出天花落下麻脸,非常丑陋。
这样的女子很难嫁人,李家并没嫌弃,还是把她留在家里。
左邻右舍都笑话这个长一脸麻子和一双大脚的女孩,但女孩并不放在心里,只知道干活。
又是一年冬天,女孩太累了,倒在灶堂口睡着了,李家的男孩脱下自己的外衣,披在了女孩身上,这一幕让李鸿章的爷爷看到了,李爷爷当下有了想法。
等两个孩子到了适婚年龄,李爷爷作主让儿子和女孩成亲了。
谁也没料到,这一决定彻底改变了李家的命运,让李家从此富贵无比。
“好女人旺三代。
”李鸿章的母亲旺家、旺夫,李家的改变从这场婚事之后一一应验。
李家的儿子李文安天资平平,8岁开始读书,到了13岁,同龄人考上秀才了,他才读完四书和毛诗,连年考试,年年不中。
娶了李氏之后,突然一路顺风,21岁中秀才,33岁中举人,37岁考上了进士,到刑部任职后,仕途一路顺畅。
李鸿章的母亲一口气为李家生了六男二女,六男即李瀚章、李鸿章、李鹤章、李蕴章、李凤章、李昭庆兄弟。
李家开枝从此散叶、人丁兴旺。
李文安考中进士,外出做官,李鸿章母亲承担了全部家族重担。
她操持家务、下田干活,都是一把好手,家中一切事务皆由她“尺布寸缕,拮据经营”。
教育子女的重担自然落在李母身上,良好的言传身教对孩子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这位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李母,虽然没读过书,但非常有智慧,不断告诫子女水满则溢、月满则亏的道理,告诫子女人低调谨慎、勤勉躬谦,显示了“福人”的真功夫。
李鸿章家族的上海轶事
![李鸿章家族的上海轶事](https://img.taocdn.com/s3/m/2055c5f4b0717fd5370cdc04.png)
李鸿章家族的上海轶事作者:宋路霞来源:《财富堂》2011年第06期李鸿章祖籍安徽,发迹却在上海滩。
从1862年他率淮军杀进上海算起,一个半世纪过去了,这期间,李家在上海生活了七代人。
别墅的故事李经迈与枕流公寓在华山路上海戏剧学院的马路对面,有栋庞大的老式公寓——枕流公寓。
不久前,这栋大楼的门前竖起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此楼被命名为“文化名八楼”,有很多文化名人曾住在这里:周璇、孙道临、王文娟、沈柔坚、胡厥文、李国豪、范瑞娟、傅全香、乔奇、吴朴堂、余红仙……可惜少了一位最早人住此楼的名人,此人便是此楼当年的旧主人、李鸿章的小儿子李经迈。
李经迈(1876-1940),字季皋,与他两个哥哥李经方、李经述比起来,政治和学业上都没什么特殊的业绩。
他那些头衔,都是清廷看在李鸿章面子上特赏的,只有驻奥地利公使是个实务,那是李鸿章去世以后的事。
他有点先天不足—其生母是李鸿章的侧室而非正宫娘娘,这在传统大家族中就很吃亏,分家的时候,也就一些不值钱的股票分给了他。
但是特殊的处境造就了特殊的品性——他聪明好学,性格内向,擅长经商和文物收藏,学外国人的样子,在上海西部大做房地产生意。
枕流公寓就是他经商的成果之一(房屋建造注册时以李季皋注册)。
枕流公寓建于1929年,楼高7层(加上底层,实际上为8层),分三路,是上海西区规模最大的高级公寓,以装潢豪华、开间宽阔、环境舒适著称,解放前大多出租给外国人居住。
为了适应外国人的生活习惯,整拣大楼集中供暖,安装了热水汀;顶楼平台向住户开放,适合远眺和散步;地下室里则开放室内游泳池。
这些设施缸在当时无疑是超前且一流的,因此受到老外们的青睐,常年生意红火。
李经迈自己就住在大楼中路的6楼和7楼(复式楼层)。
据去过他家的老人说,他家的陈设是中西合璧式的,有很多皇家赏赐的中外礼品,墙上既有祖宗画像,也有西洋画。
给人印象最深的,一是门口的那个地毯,竟是一张巨大的整张白老虎皮;二是他的收藏,起码有好几间大房间专门储藏他的藏品,书画、碑帖、印章、藏书、古扇,均为大宗。
李鸿章的生平简介
![李鸿章的生平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9b6eb5ddcc1755270622086c.png)
李鸿章的生平简介李鸿章的八世祖许迎溪将次子慎所过继给姻亲李心庄。
李家到李鸿章高祖时,终于勤俭致富,有田二顷。
父亲李文安1801-1855经多年苦读,终于在道光十八年1838年与曾国藩同年考取同榜进士,使李氏家族成为当地名门望族。
李鸿章出生于合肥县东乡今肥东县,现属合肥瑶海区磨店乡。
李鸿章在兄弟中排行第二,大哥李瀚章1821-1899,后来也官至总督;三弟李鹤章、四弟李蕴章、五弟李凤章、六弟李昭庆1835-1873,后来也都非富即贵。
至于李鸿章本人,生前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身后被慈禧太后称赞为“再造玄黄”之人。
清朝追赠其为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文忠,赐白银五千两治丧,在其原籍和立功省建祠10处,京师祠由地方官员定期祭祀。
清代汉族官员京师建祠仅此一人。
李文安在科举入仕前,长期在家乡以课馆为业。
李鸿章六岁就进入家馆棣华书屋学习。
他少年聪慧,先后拜堂伯李仿仙和合肥名士徐子苓为师,攻读经史,打下扎实的学问功底。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第一次科考落榜,住京曾国藩宅邸受曾补习教导;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二十四岁的李鸿章考中进士,选入翰林院任庶吉士。
同时,受业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
三年后翰林院散馆,获留馆任翰林院编修。
1863年和1864年他率淮军攻陷苏州、常州等地,和湘军一起镇压了太平天国。
从60年代起,李鸿章积极筹建新式军事工业,仿造外国船、炮,开始从事标榜“自强”的洋务事业。
标榜“自强”进而“求富”,主要以“官督商办”的形式创办了一系列民用企业。
光绪十四年1888建成北洋海军。
为培养“自强”“求富”所需人才,还创办各类新式学堂。
李鸿章所要进行的事业是想让中国工业化,军事化,教育化,但他只成功了一半。
中外力量对比悬殊的格局,使李鸿章产生了严重的惧外思想,在对外交涉中始终坚持“委曲求全”的方针。
光绪二十一年二月十八日,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李鸿章受命,作为全权大臣赴日本议和,在《马关条约》签字。
历史趣谈你知道清末“首富”是谁吗?此人就是李鸿章
![历史趣谈你知道清末“首富”是谁吗?此人就是李鸿章](https://img.taocdn.com/s3/m/aaa1fd4dad02de80d5d8400d.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你知道清末“首富”是谁吗?此人就是李鸿章导语:要说清朝谁最富,肯定知道是乾隆年间的军机大臣和珅,几乎富可敌国,财产多到数不清。
可要说清朝末年是谁“首富”肯定想不到。
此人就是李鸿要说清朝谁最富,肯定知道是乾隆年间的军机大臣和珅,几乎富可敌国,财产多到数不清。
可要说清朝末年是谁“首富”肯定想不到。
此人就是李鸿章。
那他有多富有呢?我们来一探究竟。
清末一代重臣李鸿章(1823—1901)在代表清廷于北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以后,于阴历九月二十七日(公历11月7日)抑郁病逝,享年78岁。
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李鸿章当政期间,曾通过各种途径聚敛了可观的财富。
清末士大夫流传一副对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讽刺的就是李鸿章(合肥人)、翁同龢(常熟人)的富有。
李鸿章的三个法定继承人李鸿章家族并不算大:妻妾四人,法定继承人有三个儿子。
登录在《李氏宗谱》上面的李鸿章儿子共六人,其中三人早夭。
原配夫人周氏生子经毓,早夭;周氏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病故。
继室赵小莲,系太湖望族、进士赵昀之女。
侧室莫氏,侍妾冬梅。
长子李经方(1855—1934)是由六弟李昭庆家过继来的,所以又称嗣子。
次子李经述(1864—1902)是由继室夫人赵小莲所生,因系嫡出,所以李鸿章逝世后由他承袭了肃毅侯的爵位,但他一年后也去世了,享年仅38岁。
《合肥李袭侯遗集》就是他的作品。
由其子李国杰继承。
三子李经迈(1877—1938)是妾莫氏所生;在李经迈前后,莫氏还生活常识分享。
李鸿章家族的百年兴衰
![李鸿章家族的百年兴衰](https://img.taocdn.com/s3/m/f622c0a6910ef12d2af9e7fc.png)
李鸿章家族的百年兴衰作者:李家骁来源:《百姓生活》2016年第09期李家骁,晚清重臣李鸿章最小的曾孙,现居上海。
李家骁的祖父李经方是李鸿章的长子,曾任多国公使,其父李国焘兼通中外文史,当过上海邮政局局长。
李氏4代,从官到民,家族兴衰,他一笑而过。
本文系据李家骁的口述整理。
父子外交官我出生时,爷爷李经方已过世4年,老太爷李鸿章更是无缘一见。
老太爷留下了几十封亲笔信,我将书信摘抄复印回家细读,从而窥得老太爷和爷爷之间的些许往事。
老太爷是个严父。
作为长子,爷爷从政是不容商量的。
然官场险恶,更何况处于乱世,这对父子外交官如履薄冰。
在慈禧眼里,八旗子弟和汉族大臣是不一样的。
八旗子弟出身高贵,擅长吃喝玩乐,虽居高位,却不顶事。
但凡要和外国人交涉,她只能把老太爷他们这批汉族大臣推出去。
况且,那些洋人也瞧不上亲王们,指名要李鸿章过去。
于是,爷爷跟着老太爷,对内要伺候好慈禧和亲王们,对外又要与洋人周旋。
比如说,老太爷的信里就嘱咐爷爷,拜访某某亲王需要备齐多少礼品,甚至帖子的格式也反复叮嘱,生怕儿子疏忽大意得罪了人。
面对洋人,更是十分谨慎。
因为爷爷做过多个国家的公使,所以历史上诸如《马关条约》等丧权辱国的文书都是爷爷签署的,世人还因此送了他一个外号“割台大臣”。
为此,爷爷一度心存芥蒂。
他觉得自己跟着老爸出使,明明做的都是递雪茄、送牙签的事,却还要承担签字的责任,为世人所不齿,有委屈又不敢言。
其实老太爷也不是存心要叫儿子做“卖国贼”,割让土地都是慈禧的意思,让李经方签字则是洋人的意思。
时间一长,看爷爷意志消沉,神色憔悴,老太爷毕竟舐犊情深,不忍儿子受罪,便鼓起勇气上书慈禧,称“经方体弱”,是否可改派八旗亲王随他出使交涉。
慈禧当然是不准奏的。
于是爷爷只能寄情于朝务之外。
爸爸终生怀恋英国女友爷爷风流倜傥、妻妾成群。
爷爷在担任大清驻外公使期间,曾聘用过一位英文女秘书和一位法文女秘书,两位秘书后来都成了公使夫人。
法国夫人居芜湖,给他生了大儿子李国焘,英国夫人居上海安庆路,生了小儿子李国杰。
李鸿章家族五代传承架构案例研究(中)
![李鸿章家族五代传承架构案例研究(中)](https://img.taocdn.com/s3/m/21ac7806dd36a32d7375813e.png)
如前所说,李经方是过继给李鸿章的嫡长子,虽然分得的财产数量众多,如14处庄田和14处房产等,但财产价值和所有权关系并不如二房国杰和三房经迈,如李经方分得的庄田和房产都在安徽老家,而田产均在国杰和经迈名下,同时还给国杰和经迈每人单分了一套学馆以做个人宅邸,这表明伟人李鸿章也是一位有条件的利他主义者,即偏向亲生的二房和三房,这可以用广义亲缘系数加以解释。由道金斯《自私基因》中给出的广义亲缘系数计算公式知,李鸿章与李经述以及李经迈之间的亲缘系数为1/2,而与李经方之间的广义亲缘系数为1/4。
第四,家族永续。前述的遗产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方案的结果是将遗产直接分配给了儿女或孙辈,即在“遗嘱”设立时已经出生在世的儿女或孙辈均有受益权和受益额度。事实上,为保证家族永续,作为“遗嘱”的指定人,李经方不仅考虑了已经出生在世的子孙,而且还兼顾了尚未出生的子女以及已出生和未出生中的“德者”,即“遗嘱”中的第28条――“吾在少至老陆续秘密存入一大(行名)银行之款,不计其数,皆无存券。数十年来本利未尝计算,亦不知有若干万。但此银行永远存在,不致倒闭停歇,亦无人可以冒领、盗取。凡吾名下之款,吾子孙将来有德者,该银行当然付给;无德者亦无从妄取分文。吾后人其各好自为之,此时吾固不能亦无从预为之支配耳。”
第二,顺位继承。对某些资产,李经方“遗嘱”明确“长房继承”的顺位继承思想,如“遗嘱”第18条中规定由其从父亲李鸿章名下继承而来的周太夫人祭产等,当时继承的原因则因李经方是长房。接下来,依然要传给长子国焘和长孙家?U,且以后永归子孙之长房者继承管理,他房不得干涉、争论。“遗嘱”的第1条和第11条是顺位继承的第二种表现形式,以第1条为例,将芜湖城内外的房地产租金收益分为3份,其中2份为李经方自身的养老费,其余1份为国焘家用,当李经方过世后,其原来享用的养老费归国焘继承,国焘原来的一份家用则由家骥、家?U均分。如图2所示。
历史名人李鸿章父亲是何人
![历史名人李鸿章父亲是何人](https://img.taocdn.com/s3/m/b8813abe700abb68a982fbc3.png)
历史名人李鸿章父亲是何人李鸿章父亲李鸿章是清朝的忠臣,在我国的历史资料当中,也花了很大的篇幅去记载李鸿章的生平事迹。
但是,历史上对于李鸿章的父亲的记载却非常的少。
李文安画像李鸿章的父亲名字叫做李文安,出生于1801年,字式和,号玉川,是安徽合肥人士。
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是家中所有兄弟中年纪最小的一个,但是李文安读书非常的刻苦,由于李文安的身体十分虚弱,从而导致李文安在学习上面赶不上别人。
别人家的小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就开始读书了,但是李文安在8岁的时候才开始读书,13岁的时候还勉强读完四书。
1834年,李文安参加了考试,排名仅仅在第九十六名。
而在1938年,李文安与曾国藩同时成为了道光年间的进士,在殿试当中位列前三甲随后与林则徐的儿子林汝舟一同成为官员,在刑部工作。
在1841年,李文安成为了一名考官,开始监考会试。
之后又成为了四川主事、云南员外郎,最终成为了记名御史。
官阶不断的上升,也使得李文安比其他的读书子弟更早接触的清朝的官场,并且更为顺利。
李文安是李氏家族当中,唯一一个成为进士的人,因此,李文安一直都是李氏家族的骄傲。
也正式因为如此,李文安对于李鸿章的要求也更高。
李鸿章在读书期间,李文安不断的催促李鸿章发奋刻苦。
此外,还教给了李鸿章很多的做人之道。
李鸿章夫人李鸿章是我国晚清时期的名臣,他年少时跟随曾国藩学习,后来他入仕以来有很多作为,努力与列强做斗争,所以他是慈禧太后最倚重的大臣之一。
对于李鸿章,人们除了对他自身感兴趣,对他的家庭也很感兴趣,尤其是李鸿章的夫人。
李鸿章夫人的照片李鸿章的第一任夫人是他初入仕途时迎娶的,他的第一任夫人姓周,史称周氏。
周氏嫁给李鸿章同年,李鸿章考取了应顺天府的举人,夫妻二人很是和睦,可惜好景不长,咸丰十一年周氏就因病身亡。
周氏故去以后李鸿章续娶了赵小莲,赵氏是李鸿章所有夫人中声名最高的,传言这位赵氏夫人女生男相很旺夫,李鸿章迎娶赵氏过门后,仕途平坦步步高升,从办学堂到建水军李鸿章都是顺风顺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鸿章家族
李鸿章,晚清名臣,中国近代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
李家自其父李文安开始发迹,李文安与曾国藩同年考取同榜进士,随后安排李鸿章拜曾国藩为师。
李鸿章得势之后,李家兄弟纷纷沾光,非富即贵,大哥李翰章官至两广总督,老三李蕴章和老五李凤章没有涉足官场,通过经营地产、商贸和典当行,闷声发大财。
李鸿章去世后,时局动荡,李氏家族也四分五裂。
他们大都背负着骂名,其中,有的利用分得的家产,秉承好学上进的家风,开拓了一片天地;也有些子嗣,因为吸食大烟,打牌赌博,下场悲惨。
李鸿章第四第五代大部分都没有沾到父辈的光,只能自力更生,在现如今的李氏后代中,李鸿章之弟李鹤章的第五代孙李道增是学术地位最高的一人,他是清华大学首任建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鸿章的孙子李国源、李国栋都相继
当了外交官,加上李鸿章,可谓三代外交官。
李家老六李昭庆的第四代孙李家昶、李家景、李家曙最富传奇,他们都是从一无所有到亿万富翁,被称为李家的“三艘航空母舰”。
李家昶抗战期间逃难到香港,17岁回到上海投身抗日事业,退役后在香港经商,60年代他与弟弟李家景在香港棉纺织界做出了名气,还曾一起闯荡非洲创业,李家昶兄弟的生意也越做越大。
李家曙的海外的创业史,也堪称是华人闯荡世界的典型,从香港到新加坡,从银行业、纺织业到矿业,甚至还在马来西亚的原始森林里开过钨铁矿,从一无所有
到走向成功。
千百年来,不知道有多少个荣耀一时的家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李氏家族自改宗以来绵延数百年,繁衍十几代,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家望族,他们还会写出怎样精彩的篇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