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猫》教案【三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猫》教案【三篇】导读:本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猫》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猫》教案一教学目标:1、会认“乖”等7个生字,会写“性”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抓痒、踩印、梅花”等13个词语2、有感情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真实,具体的表达方式,体会文中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4、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体会文中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2、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词新词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教学过程:一、导入,激发兴趣导语:(拿出一本卡通书《多啦A梦》)这本书你们都喜欢看,谁能告诉我这本书的主角是谁?(生答:大雄和机器猫)。
没错,除了大雄外就是那只可爱而且无所不能的机器猫,但是它不是真实的猫,现在我们来看看现实生活中的猫(课件展示猫的图片)。
今天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来看看他养的猫。
板书:猫(齐读)二、初读课文,掌握生词新词1、初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2、反馈自学情况:a.指名读生字,卡片演示生字b.请同学上台听写c.点评并重点讲解:“凭”字上半部分是“任”最后一笔稍短;“贪”字上半部不能多加一点写成“令”,“痒”偏旁不是“广”,“辟”字的左边不是“启”。
d.辨析多音字:“的”、“和”、“了”,让学生读出他们的字音,同时点击画面出示相应拼音。
三、理清文章脉络(1)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a.词语质疑任凭:不论,无论无忧无虑:没有忧愁和担心屏息凝视:指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看。
屏:抑制凝:注意力集中生气勃勃:形容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b.听课文录音。
c.集体朗读课文,体会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给你什么感受?(2)自由讨论,小组交流汇报(3)检查汇报情况,请几个小组代表谈谈板书:古怪淘气可爱(4)请选择你最喜欢的部分,自由组合读书,把“古怪”“淘气”“可爱”的味道读出来。
七年级语文教案《猫》
七年级语文教案《猫》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猫》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学会运用描述性词语,细致观察描写事物。
3. 学会运用逻辑连接词,进行段落衔接和理解。
教学重点:1. 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2. 描述性词语的观察和应用。
教学难点:1. 情感表达的理解和感受。
2. 段落之间的衔接和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创设情境,引入课文话题:老师讲述自己养猫的经历,师生互动交流关于猫的习性和特点。
二、讲解(10分钟)1. 展示课文《猫》:呈现文本,让学生自由阅读短文,并在阅读过程中画出自己对猫的形象。
2.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3. 讲解生词和短语: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三、练习(15分钟)1. 分组朗读: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并注重语音语调,使朗读有感情。
2. 细读并分析:让学生细读课文,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课文的描写和情感表达。
3. 描述练习:让学生观察课文中对猫的描写,并以小组为单位,描述一只猫的形象和特点。
四、拓展(10分钟)1. 师生互动:展示学生的描述作品,师生一起讨论,比较各组的描述差异和亮点。
2. 补充描写:让学生补充课文描写中没有出现的特点和特征。
3. 语文拓展:引导学生运用描述性词语和逻辑连接词,写一段关于自己宠物的文章。
五、总结归纳(5分钟)1. 学生总结:请学生自由发言,总结课堂所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收获。
2. 教师点评: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作业内容:要求学生根据所学词语和句式,写一篇关于自己宠物的文章。
2. 作业要求:注意语言流畅,描写细腻,逻辑清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感受并理解课文《猫》,让学生学会了观察和描写事物,运用描述性词语和逻辑连接词开展写作训练。
但仍有待提高的是在训练环节的互动和深度讨论,以及在写作要求上的更多细节要点的引导和指导。
初中语文《猫》教案
初中语文《猫》教案一、教学内容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猫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
2. 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 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例刻画动物形象的方法。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猫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
2. 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 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例刻画动物形象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2. 学会通过典型事例刻画动物形象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家里有养宠物吗?你们喜欢宠物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一只可爱的动物——猫。
”2. 自读课文,让学生感受猫的可爱和机灵。
在学生自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示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字形。
3. 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教师可以挑选一些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 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例刻画动物形象的方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标题、开头、结尾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来描绘猫的形象的。
5.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猫的认识和感受。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猫的了解和喜爱。
6. 课堂小结,总结课文内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猫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
7.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7课《猫》教案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对猫的具体描绘。这个案例展示了作者是如何通过生动的语言来描绘猫的形象,以及这些描绘如何帮助我们理解猫的行为。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分析课文实例来帮助大家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使其关注自然、关爱动物,并付诸实践。
举例解释:
-在讲解修辞手法时,教师可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会运用;
-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如何组织材料、展开叙述,从而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关爱动物、保护自然的责任感。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同学们围绕“关爱动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但我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同学们的观点较为分散,缺乏针对性。这说明我在引导讨论时,可能需要更加明确主题,帮助同学们聚焦问题,从而提高讨论的效率。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阅读课文《猫》,理解文章主题及结构;
2.学习生字词:柔和、机灵、淘气、懒洋洋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掌握作者对猫的描绘,如“猫的性格古怪”、“猫喜欢玩耍”等;
5.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关爱之情,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爱动物;
6.结合课文,讨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
二、核心素养目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猫》的主题思想,把握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及关爱动物的态度;
《猫》七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1篇)
《猫》七年级语文教案《猫》七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猫》七年级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猫》七年级语文教案篇1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品读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预习作业:1、自读课文,利用工具解决课后生字词语,及阅读中感觉有疑难的语句;2、默读课文,划出有关猫的外貌、性情、在家中的地位以及表达作者强烈感情的语句。
3、品读课文,赏析细节描写。
4、研读课文中抒情议论之语句,探究人们对三只猫的不同态度揭示了文章什么主题。
5、动手写写:假如你是天堂里的小花猫,远方的小黄猫,可怜的第三只猫,对捉去小猫的过路人,对周家丫头,对文中的“我”,等等,你最想说什么?学习过程:1、导入:欣赏猫的图片。
猫,因为它的活泼乖巧,而被许多人所喜爱。
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却见不得猫,再也养不得猫。
这是为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郑振铎,一起解读《猫》,去探个究竟。
二、明确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品读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检查预习: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忧郁污涩怅然蜷伏惩戒凝望诅骂怂恿叮嘱四、读猫,说故事我养了几只猫?你最喜欢哪一只猫?怎么说呢,老师先举个例子。
(边看书边讲述,给学生示例)比如,我说第一只猫,可以这样说:我是郑家养的第一只猫。
我的老家是主人家的隔壁。
来到新家,我也很喜欢,常在阳光下打滚,还扑来扑去地和主人的三妹做游戏。
主人们都很喜欢我,活泼可爱。
它可是不久,我的生命活力渐渐褪去了。
两个月以后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主人们。
同学们看,老师在说第一只猫的故事时,运用了第一人称,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创意,不仅交代了这只猫的来历,还说了这只猫的个性特点——它的活泼,是不是啊?还交代了它的结局。
初中猫课文教案
初中猫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通过猫的形象传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珍惜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通过猫的形象传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作者运用猫的形象所传达的深刻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猫的各种形象,引起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谈论对猫的了解和印象。
(3)板书课题《猫》,提示学生注意课文中的生字词。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课文中所描述的猫的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猫的美?(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讨论的成果,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3)教师引导:分析课文结构,总结猫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
4. 课堂小结(1)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3)教师总结:强调关爱动物、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1)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讲述课文内容,锻炼表达能力。
(2)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短文,培养写作能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课文内容。
17.《猫》(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2024版)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3.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对第三只猫的死亡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4.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
5.通过品读探究,学会关爱动物、善待生命,与动物和谐相处。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厘清文章的结构,了解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以及作者及家人在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死亡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作者郑振铎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识记生字、词语。
2.品析语言,了解“我”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激情导入教师: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同学们有没有养过猫的?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
我国的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也曾养过三只小猫。
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
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教师出示课件,展示本课作者的相关知识,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
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著有短篇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等,编有《中国版画史图录》《中国古本戏曲丛刊》等。
(2)写作背景教师: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写作背景,帮助学生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本文选自《郑振铎选集》上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猫》是郑振铎早期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品,适逢五四运动时期提倡自由平等、个性解放,他认为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7课《猫》教案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小组讨论中,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下次课堂上尝试引入更多有趣的讨论话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 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创作灵感。
4. 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了解作者对动物的关爱,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尊重和关爱生命。
5.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形成关爱动物、珍惜生活的积极情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 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课文《猫》中运用了大量形象、贴切的词语和句子,如“它俯身下去,用爪子拨弄着地上的草”,“猫的眼睛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等。教师需引导学生关注这些表达,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 课文结构与写作技巧:分析课文的结构,了解作者如何通过合理的布局谋篇,使文章具有吸引力。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如开头、结尾的呼应,情节的起伏等。
7.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 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通过学习课文《猫》,掌握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提高写作技巧。
2. 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内容,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 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猫》的基本概念。这是一篇通过对猫的描绘,表达作者对生活热爱的记叙文。它展示了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合理的篇章结构来表达情感。
七年级上册语文《猫》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猫》教案七年级上册语文《猫》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猫》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七年级上册语文《猫》教案篇1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熟读课文,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
2.学习本文的写作特色,着重揣摩对动物的细节描写和直抒胸臆的文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3.学会关爱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树立不主观臆断的意识。
(难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导入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的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
在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
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猫》。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污涩(sè)怂恿(sǒngyǒng)虐待(nüè)蜷伏(quán)惩戒(chéng)怅然(chàng)诅骂(zǔ)红绫(líng)2.理解词义(1)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2)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3)蜷伏:弯着身体卧着。
(4)悲楚:悲伤凄楚;悲苦。
(5)惩戒:通过处罚来警戒。
(6)妄下断语:不经考虑,凭借个人的主观臆断轻易、随便地下结论。
3.作者简介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
作家、翻译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4.背景链接《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
在此之前他的其他作品,内容已经触及五四时期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面对不会说话的猫,“我”因“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而感到自己的良心受了伤。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教案(精选16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教案(精选1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教案篇1教学重点: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3、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
4、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5、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法:对话法情境法学法:默读法圈点勾画法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二、默读课文,做好圈点、勾画,整体感知。
(教师出示生字词)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2、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3、这几只猫的外形和性格各有什么特点?4、我和家人对这几只猫的态度怎样?5、这几只猫的结局怎样?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的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一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一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一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三、文章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其中前两只活泼有趣,找出相关的句子分析,朗读并感悟。
提问:1、作者总共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写?为什么两只可爱猫的篇幅不如一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2、我家三只猫最后结局都是亡失,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的亡失,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四、精读赏析:15一一34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1、案发现场: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
2、犯罪嫌疑人:那只丑猫3、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1)案发前的表现: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七年级上册语文《猫》教案
《猫》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o积累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o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刻画形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o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o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o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
o引导学生反思自我,学会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o把握三只猫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o理解文章的主题,领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2.教学难点o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复杂情感。
o培养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和反思自我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作者的情感。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3.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文本,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3 分钟)o展示一些可爱猫咪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o提问学生:你们喜欢猫吗?为什么?2.作者及背景介绍(5 分钟)o简单介绍郑振铎的生平、文学成就及写作本文的背景。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 分钟)o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
o教师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o请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梳理文章的结构。
4.分析第一只猫(15 分钟)o学生默读描写第一只猫的段落,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猫?o小组讨论,交流答案。
o教师引导学生从外形、性格、作者的感受等方面进行总结。
5.课堂小结(2 分钟)o总结第一只猫的特点,为下节课学习做铺垫。
6.布置作业(5 分钟)o熟读课文。
o思考第二只猫和第一只猫有什么不同。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3 分钟)o回顾第一只猫的特点。
o提问:第二只猫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故事?2.分析第二、三只猫(12 分钟)o学生朗读描写第二、三只猫的段落,比较它们与第一只猫的不同。
o同桌交流,分享看法。
o教师引导学生从猫的来历、外形、性格、命运等方面进行分析,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七年级语文上册猫教案模板6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猫教案模板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七年级语文上册猫教案模板6篇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估学生的表现,我们的教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七年级语文上册猫教案模板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猫(教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猫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猫的行为代表了哪些品质。
2. 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观察练习。学生观察校园里的猫或通过图片,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猫的特点。
3. 分析课文结构,掌握文章的起承转合,学习作者观察和描绘事物的技巧。
4. 体会作者通过对猫的描绘,表达出的对生活的感悟,如勇敢、好奇、尽职等品质。
5.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意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对文本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3. 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如何通过对猫的描绘来表现生活观察,以及这些描绘背后的深层含义。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猫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观察和表达。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 对于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可能超出了学生的常识范围,需要教师提供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猫》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猫的行为和性格?”比如,猫是如何玩耍,怎样表现出尽职和警戒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猫的独特之处。
猫的教案初中课文
猫的教案初中课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猫》,使学生了解作者老舍以及他对猫的深厚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猫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文《猫》的相关多媒体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与猫相关的歌曲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堂主题。
2. 学生分享他们对猫的了解和印象。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猫》,理解文章内容。
2. 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包括作者老舍的相关信息和文章主要内容。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四、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课堂讲解,深入分析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猫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拓展延伸(10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动物,并谈谈原因。
2. 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七、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动物的关爱。
2. 学生分享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作者老舍以及他对猫的深厚感情有了深入的了解。
在合作探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在课堂讲解环节,学生认真听讲,理解作者对猫的深厚感情。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认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喜欢的动物,并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短文。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动物的关爱意识得到了提高。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案设计(通用14篇)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案设计(通用14篇)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教学目标】一、导入1. 欣赏有关“猫”这种动物的图片。
2. 小猫视频,影片中这些小猫可爱吗?是啊,猫是我们人类的亲密伴侣,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郑振铎先生笔下的《猫》,看看文中“我”的养猫的历程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样的体会。
二、预习检查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检查课文诵读及字词掌握情况。
3. 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等情况。
三、读猫,说故事1. 现在请同学们花3分钟时间迅速的浏览课文,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本文讲了我家养的三只猫的故事。
2. 你喜欢哪只猫?请用这样的句式说话:我喜欢第只猫,因为它,看 (文中具体表现这一特点的内容)。
四、读文,细分析1. 郑振铎先生是怎样写第一只猫的可爱的?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1)这个句子为什么用“滚来滚去”这个词语,能不能把它换成“跑来跑去”?(2)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的消耗过一两个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的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把消耗换成消磨好不好?消磨是因为无聊,打发时间,消耗是主动的乐意花时间,并且得到了享受。
2. 第二只猫与第一只相比怎样?明确:更活泼、更可爱、还会抓老鼠……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从哪些词看到它非常的活泼,特别的可爱) 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老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到讨厌的吱吱声了。
明确:居然就是意料之外的事情,小猫不仅可爱,而且有用。
3. 第三只猫也可爱吗?从那些地方看出不可爱?句中哪个词体现它在家中的地位?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4. 明明存在为什么说是若有若无?我们一家人对这三只猫又是怎样的态度呢?不喜欢。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教案一. 教材分析《猫》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作者与猫之间的故事,展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率真可爱。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富有情趣,能够激发学生对动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课文的理解、分析和欣赏,以及对相关语文知识的运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较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掌握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动物、关爱生命的情感,增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
2.难点:对课文情感的体会;对文学作品欣赏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形式,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视频等。
2.教材: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3.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猫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猫的特点,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的疑问。
学生互相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猫教案初中语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猫的特点、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分析猫的典型形象,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3. 培养学生热爱动物、关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猫的特点、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
2. 猫的典型形象分析。
3. 写作技巧指导。
4. 作文练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有关猫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猫的特点和习性,激发学生对猫的兴趣。
2. 猫的特点、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教师介绍猫的起源、特点、习性,以及猫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3. 猫的典型形象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中猫的典型形象,如温柔、可爱、机智等,培养学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4. 写作技巧指导:教师讲解如何观察猫、描绘猫的动作、神态、声音等,以及如何通过猫的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5. 作文练习:教师布置以猫为主题的作文题目,学生进行现场写作。
教师在过程中给予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6. 作文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1. 采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 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分析猫的典型形象,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猫的特点、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猫的典型形象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3. 学生作文的写作水平,包括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
4.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猫的特点、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猫的喜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动物、关爱生命的情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情感的全面提升。
初中教案《猫》
初中教案《猫》
教学内容:
1. 课文阅读与理解
2. 猫咪的相关知识介绍
3. 学生观察与想象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
1.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 学生观察与想象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1.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理解
2. 学生观察与想象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动物,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猫。
2. 向学生简要介绍猫咪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课文阅读与理解(15分钟)
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针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三、猫咪的相关知识介绍(15分钟)
1. 教师向学生介绍猫咪的生活习性、性格特点等知识。
2.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了解猫咪的各种表情和动作。
四、学生观察与想象能力的培养(10分钟)
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只猫咪图片,观察猫咪的表情和动作。
2. 学生发挥想象力,用文字描述猫咪的表情和动作。
3. 各组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象,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猫咪的特点。
2. 学生谈自己的学习收获,表达对猫咪的喜爱。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阅读课文《猫》,让学生了解猫咪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024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1.《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描写动物的文章,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猫十分喜爱的感情。
2.引导学生通过充分阅读体会猫的特点,感受猫的可爱,学习作者在语言和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特别方式。
学情分析猫是较常见的家养小动物,学生对猫比较熟悉,绝大多数学生见过,有的学生还养过猫。
在教学中激趣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猫的性格特点。
在读中整体感知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4、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通过理解和朗读重点词句,了解作者是抓住猫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
2、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讨论探究,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蕴涵的感情。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导入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1.导语:大家都知道著名作家老舍吧?他的作品言语朴实,语句优美,常常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篇他写的文章。
2.揭示题目:猫(读题)学生齐读题目了解作者,熟悉课题1.自由轻声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条理思考:①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猫的?②给课文分段。
2.指名读,交流。
①课文从“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两个方面写猫的。
(板书)②分段:第一段:1—3节,第二段:第4节(一)概括第一段段意。
1.分节朗读,划出表述这一段内容的句子。
(第一句)师:这句话是这一段中的总起句〖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公开课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的生字词和文学常识,学习默读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猫》教案教学目的1、理清了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2、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
3、作者对第一只猫亡的酸辛的感情。
教学重点:1、理清了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2、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
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
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
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板书课题、作者)2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学习字词。
(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体教学,检查学生注音、解释)污涩.()怂恿..()婢.女()蜷.伏()惩.戒()怅.然()诅.骂()红绫.()三、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标号段序。
思考以下问题:(目标1)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明确: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
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四、研习课文第一部分:第一只猫的故事。
(目标2)1.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
2.指名学生复述第一只猫的故事。
3.学生思考讨论,解决以下问题:①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②家里的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指名回答后明确:①作者从猫“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主要写了猫的两种形态。
一是自身的形态,刚来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
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
二是逗着玩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理会。
②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因为小猫活泼可爱,一家人都很喜欢它”。
③这只猫最终病死了。
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就已经埋下伏笔。
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五、小结本课。
(目标3)本文的第一部分写了第一只猫的故事。
作者运用质朴的文字写出了第一只猫的可爱有趣,让人“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同时,也表达了对第一只猫亡失的酸辛的感情。
六、布置作业。
1.继续预习课文第二、三部分02.思考并概括文章的主题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课文第二、第三部分内容。
2、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
3、体会作者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目标1、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步骤:一、温故知新,复习旧知。
(3分钟)1.听写上节课所学词语。
2.指名朗读第一部分。
二、研读文章第二部分:第二只猫的故事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部分。
(目标1)2.思考以下问题:①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指名回答后,明确: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
“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这是它的本领。
(2)画出文段中表现家里的人对它的态度的词句,体会家里人对它的感情。
明确:大家都非常喜欢这只猫。
主要词句有“提心吊胆”“查问得好几次” “笑着骂”“饭后的娱乐;是看它爬树”等。
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大家持什么感情?明确:这只猫最终亡失了。
对于这只猫的“亡失”,三妹“很不高兴”,作者也是“怅然”“愤恨”“诅骂”。
④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描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明确:家里人责怪周家的丫头,诅骂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
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一类人。
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内容。
(目标1)1.默读第15 16段。
思考:①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指名回答后归纳: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写的。
“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了好几块”“忧郁”“懒惰”。
思考:②对第三只猫的厌恶,作者写了这样几句话:“大家都不大喜欢它”“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这几句话在表现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讨论后明确:第一、三句话是一般人的角度,第二句是个别人的角度,足见第三只猫被人厌恶的程度。
2.学生自由诵读第17-29段。
提问:请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发展的过程,给每一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学生讨论回答后归纳:有六个情节,小标题可依次拟:“买鸟”“凝望”“被疑”“蒙冤\”“受罚”“真相”。
这当中前五个情节是详细述谈第三只猫的不幸遭遇,把读者置于疑云中。
直到最后一个情节,才用寥寥数语揭示真相,于是疑云顿开。
这样安排,不仅使情节显得曲折跌宕,而且容易激起读者对第三只猫的同情与怜悯。
3.学生齐读第30一34段。
思考,在写第三只猫的结局时,用了哪些词语直接描写“我”的思想感情,并仔细体会这些词语的含义。
阅读讨论后归纳:作者用了“难过”一词表达自己的痛苦心情。
相对以前两只猫的亡失的感情,“难过”所表示的痛苦要强烈得多。
因为自己的武断,冤枉了第三只猫,“我”深感内疚和自责。
越是内疚和自责,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
四、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1.结合课后练习一,讨论文章的主旨。
(目标2)2.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明确:作品中虚构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就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制造者。
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3.体会:“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明确: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
“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负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
五、小结。
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连贯、首尾呼应,文章在结构上严丝合缝,条理清晰。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四2.熟读全文,领悟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感情3、写一篇读后感[教学过程]课前30秒视频(漂亮、可爱的猫)欣赏,触发学生爱的情感。
一、导入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从郑振铎的小说《猫》中,来聆听一段生动感人的养猫的故事,来体验一种发人深省的养猫的快乐与伤悲——养猫诚然有乐,可是悲从何来呢?我们依照“理解”“品味”“感悟”三步来品读全篇。
二、理解1学生朗读,标记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的语句,理解作品内容。
2学生按句式说话:“读,我看到了一只猫。
”教师择要点引导深入:A“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猫。
这一处猫的动作和描写可谓文笔的精华,它用朴素的言语创造了一只活泼可爱的猫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能够唤起我们的想象——小猫逗玩的动态、情态栩栩如生。
B“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一只更活泼更有趣的小猫。
这一个镜头,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小黄猫圆圆的脑袋、转来转去的眼睛、伺机捕捉的形神跃然纸上,真是妙笔生辉。
C“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
”——一只可怜的猫。
来得可怜:在冬天的早晨它被人遗弃,无家可归,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活得可怜:不好看,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顽游,对于它不加注意,仍不活泼,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不去捉鼠。
去得可怜: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
D“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还衔着一只黄鸟。
”——一只凶恶的黑猫。
3扣“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归纳,引导学生探讨作品结构:设疑、讨论——删去写前两只猫的文字可以吗?——三次养猫的故事层层推进,写花白猫、小黄猫是为详写第三只猫(可怜猫)作必要的铺垫,是为了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种布局,有利于更好地刻画形象、凸现中心。
4小结、板块过渡:文章用朴实无华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几只各不相同而又活灵活现的猫跃然纸上。
“文学作品的创作往往就是思想感情的宣泻”,本文在朴实的笔墨和平静的叙事中其实潜藏着一条深沉而真挚的感情之流。
三、品味1学生朗读,标记抒情议论的语句,体会“我”的感情。
2学生按句式说话:“读,我体味到。
”师范例:读“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我体味到“我”的愉悦之情。
学生朗读、评说,教师择要点引导深入、指导朗读:A“我心里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我”为花白猫的病死而难过、酸辛。
人一旦对自己喜爱的东西产生了感情,就会为它的不幸而难过。
B“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我”失猫的怅然,对恶人的愤恨!这些损人利己的人实在可恨!C“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突然间失去了一个亲爱的同伴,一种失落感久久萦绕在心,缺德的人太气人了,叫人恨恨难消,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让人难受,干脆不养了。
朗读指导:重读“好久不”,读得低沉、余味无穷。
学生朗读。
D“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一见到猫就触发了自己灵魂的伤痛,觉得永远愧对这类生命。
朗读指导:重读“永不”,读得沉郁、果决,读出伤痛。
学生朗读。
3重点品读“我心里十分难过……”一段。
(1)指名读。
(2)朗读指导:为了读出“我”的难过、后悔、自责之情,本段的朗读在语速语调上要有讲究;语速由舒缓而稍微加快,语调由低沉到略有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