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教学设计1
《台阶》教学设计

台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台阶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特点。
2.掌握测量台阶的方法。
3.能够计算和解决与台阶相关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纸、铅笔、尺子、直角尺、计算器等。
2.材料准备:一段台阶的实物或图片。
3.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复习直角三角形的知识。
三、教学过程导入1.老师出示台阶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2.提问:你有没有走过台阶?你觉得台阶有什么特点?探究1.学生观察台阶图片或实物,并描述台阶的结构特点。
–台阶是由横向的横线和纵向的竖线组成的。
–台阶的每一段是由两条直线和一条斜线组成的。
–台阶的每一段形成的角度是直角。
2.学生通过测量台阶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探究台阶的尺寸关系。
–学生使用尺子测量台阶的长度和宽度,并记录数据。
–学生观察并发现台阶的底部与顶部的长度相等,即台阶的宽度。
–学生观察并发现台阶的高度是相邻两条纵线间的距离,也就是斜线的长度。
3.学生通过测量并计算,分析台阶的尺寸关系。
–学生使用直角尺测量台阶的高度,并记录数据。
–学生观察并发现台阶的高度与台阶的宽度之间存在一个关系,即高度的平方加上宽度的平方等于斜线的平方。
引申1.老师出示实际生活中与台阶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例如:某人每天爬上200个台阶,如果每个台阶的高度是0.2米,那么他一共爬了多高的距离?–学生需要计算台阶的总高度,并将结果转化为米。
2.学生自主完成与台阶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可以选择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进行计算和解决。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次台阶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了解了台阶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特点,掌握了测量台阶的方法,并能够计算和解决与台阶相关的实际问题。
通过引申和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够锻炼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台阶教案设计一等奖]台阶教案大全三篇
![[台阶教案设计一等奖]台阶教案大全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9b66b1ee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07.png)
[台阶教案设计一等奖]台阶教案大全三篇台阶教案大全三篇台阶教案大全一教学设计教学主题《台阶》人物形象分析台阶教案大全一、教材分析《台阶》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的课文,讲述的都是普通人,《台阶》和《背影》一样都是写父亲,写儿子眼中的父亲。
《台阶》是李森祥的一篇小说,通过描写父亲终年辛苦,积铢累寸,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建成了一栋有九级台阶的新屋。
而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反映出父亲那辈农民为提高地位,赢得尊重,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同时也赞美了父亲吃苦耐劳、拼命硬干、坚忍不拔的精神,从更深层的意义来说,“台阶”更象征了中国农民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在困境中追求发展与崛起的精神,回荡着时代召唤的主旋律。
这单元的文章都是叙事性作品,都以“爱”为主题,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与同情,每一个人物身上都有着我们这个民族传统的美德。
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透视那个特殊年代中处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的生活,启示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和同情心。
《台阶》正是诉说着处在社会底层的“父亲”们的辛酸与追求,文章语言简朴,但细节描写极蕴情感。
启示学生要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富有一颗爱心和同情心,关注社会中容易被人忽略的人们。
二、学生分析刚学了《背影》,对父亲、对父爱,有了更多的了解;学生对阅读小说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知道从人物、情节和环境入手,理解小说的主题,对文本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解读,他们能在较深程度上理解文章内容。
但这篇小说中的父亲,与这个年龄的学生,有一定的时代差距,会造成学生对作品主题的理解的困难。
因此应采用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更多的是引导、点拨的学习方式。
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明确本文的写作目的:在同情父辈的同时一方面要发展生产力,尽快结束农民老牛拉破车的日子;另一方面要让农民真正摆脱封建的狭隘的精神追求。
三、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台阶》教学设计篇

《台阶》教学设计篇【6篇】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的感情。
(2)合作、争论、探究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3)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难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育对待人生的积极安康的心态。
并敬重喜爱自己的父亲。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学习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方法朗读、复述;自主、合作、探究板书设计读台阶——复述小组;说台阶——人物评论组;品台阶——语言赏析组;4、画台阶——板书设计组。
教学过程(课间播放刘和刚的父亲)踏上台阶走近父亲教师配乐声情并茂地朗读一首歌颂父爱的自由诗,导入新课,亮出课题——“台阶”。
一双赤脚在坎坷的山路上跋涉,那是父亲;一把斧头舞出清寒的月色,在猫头鹰的啼叫里荷薪而归,那是父亲;一犁风雨阵阵野谣披蓑戴笠的,那是父亲;一盏红薯酒就可以解脱一切愁苦的,那是父亲。
有人说,人生是一级一级的台阶很多人渴望在台阶上找到自己的高度父亲是不是也如此?今日,就让我们踏上李森祥为我们搭建的亲情小说《台阶》,一起去体会父亲的高度。
合作探究品尝《台阶》师:本文是自读课文,篇幅较长,教师为大家供应了四方面的学习内容:1、读台阶——复述小组;2、说台阶——人物评论组;3、品台阶——语言赏析组;4、画台阶——板书设计组。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展探讨学习,10分钟后汇报你们的学习成果,好,开头!学生小组合作,师巡察指导。
师:看得出来,大家研讨很热闹,接下来我们四个小组相互沟通一下学习成绩,这期间,大家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读台阶——复述小组复述故事归纳中心大事:父亲造台阶师: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通过讨论,提出了人类需要的层次论,认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共有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敬重的需要。
那么父亲花去半辈子的精力去建筑的高台阶是哪一种需要呢?固然是敬重的需要!文中哪句话也表达了这点?师:抓住了这句话就等于拿到了走进这篇文章的钥匙(台阶高屋仆人的地位就相应高),文章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其次小组汇报成果!了解文章的故事情节,让我们走近文章的人物。
《台阶》教学设计(6篇)

The world will give way to those who have goals and vision.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2021年《台阶》教学设计(精选6篇)《台阶》教学设计 1一、导入新课(背景音乐《愚公移山》)透过朱自清先生饱含深意的《背影》,我们分明看到了困顿前行中的父辈的身影,今天学习的李森祥的《台阶》将以小说的视角为我们展现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1、揭示课题2、呈现李森祥创作谈:“《台阶》是我的第三篇文学作品。
那是1988年我在嘉兴的一个老房子里写的短篇小说,说的是一个儿子眼中的父亲。
”请学生结合课文的阅读感受说说自己的理解。
3、每篇__都有重点,有它的学习目标,请学生读两遍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课文复述,进一步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
3、理解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
4、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教学时间:一课时二、诵读感知,整体把握1、通过自读,检查学生的字词预习情况。
凹凼()尴尬()撬()烦躁()并解释词语。
2、学生自由速读全文,完成自学指导(一)a、这篇小说以台阶为题目,那么小说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开展小组讨论,尝试用几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教师提示阅读要点:(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2)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b、你能感知这篇小说的叙事视角吗?以谁为故事叙述者呢?采用第几人称呢?c、课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怎样做到材料的详略安排?d、你认为__的关键句是哪句?说说你的看法?10分钟后,看谁能到台上准确地回答问题?3、自学指导(二)请独立自主阅读课文,同时,思考以下问题(1)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2)新台阶砌好了”,为什么父亲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了?(3)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4)“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关于《台阶》教案8篇

关于《台阶》教案8篇《台阶》教案篇1【教材分析】课文讲述了一位旧中国的父亲,通过自己的毕生努力终于建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事,表现了老一辈农民特有的坚韧与谦卑。
【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积累部分词语,理解父亲形象的含义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阅读小说的能力——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内容和人物情感;理解作品围绕台阶选材、安排详略等写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人生【教学重难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材料的详略安排。
【教学方法】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查找有关作者的资料。
2、教师准备:小黑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一)导语:父亲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的让我们不愿向他人谈起,父亲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清贫得让我们无法在别人面前炫耀,父亲的一生也可能是默默无闻的,在众人中父亲可能普通的像一块随处可见的鹅卵石。
但卑微者未必脆弱,在你跌倒时,父亲会教你怎样站立;在你困难时,父亲鼓励你勇敢的面对困难和挫折。
在人生的风雨面前,父亲的坚韧可能是你无法想象的强大,他用行动教育孩子什么是人生,什么是生活。
今天,我们就来接触一位生活中平凡普通的小人物——李森祥《台阶》中的父亲,来领略老一辈农民特有的坚韧与谦卑。
(二)师简介作者(三)生齐读教学目标:(四) 检查预习。
1、读准下面的字词:凹涎水揩嘎尴尬撬2、介绍小说的常识小说的三要素:__是一篇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环境又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要求学生在书上圈点勾画,感知课文内容。
思考、讨论、理解、了解人物形象。
思考题:①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②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③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将自己的理解和疑难问题,通过四人小组讨论,与同学交流。
初中语文《台阶》教案

初中语文《台阶》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1.了解《台阶》这篇课文的内容和主题,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思想内涵;2.掌握《台阶》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能够运用到实际写作中;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辨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台阶》的情感和主题;2.掌握重要词汇和短语;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台阶》课文;2.PPT课件;3.合作学习活动准备;4.学生课前阅读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对课文阅读的兴趣,并提出新的话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预习课文(10分钟)学生在课前已经阅读了课文《台阶》,在此环节,老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和同学们进行讨论。
3. 阅读理解(20分钟)在此环节,老师将以小组形式进行阅读理解训练。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篇阅读题目,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后回答问题,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4. 分享讨论(10分钟)老师组织学生就阅读理解题目进行分享讨论,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扩展学生的思维,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较为复杂的部分。
5. 重点单词和短语学习(1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重点单词和短语,并通过示范和示意图的方式进行讲解和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这些重点词汇和短语的用法和意义。
6. 合作学习活动(20分钟)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活动,在小组内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课文创作、表演或其他形式的展示,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7. 总结与展望(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并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阅读和学习相关内容,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阅读材料;2.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练习题;3.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台阶》教案

《台阶》教案有关《台阶》教案范文(精选5篇)《台阶》教案篇1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感情。
2.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教学方法:复述法和研讨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言我们每个同学都有一个幸福的家,这个家是你避风的港湾,是你生活的根。
随着我们渐渐的长大,我们的家也在一点点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我想都与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中,成为了你美好的回忆。
那下面哪位同学能够打开你的心扉给我们讲讲你的家的故事呢?二、展示课标及基础训练1.在大屏幕展示本课课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感情。
(2)理解“父亲”的形象特点及其意义。
(3)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2.检查生字词。
(多媒体投放)三、整体感知,把握故事情节1.学生带着以下三个问题快速自读课文(1)父亲为什么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子?(2)父亲是怎么造成的一栋有高台阶的屋子的?(3)新屋子造好了父亲发生怎么的变化?2.学生读后思考、讨论、明确以上三个问题。
四、合作探究,感知文章1.学生再次细读课文,并就文中内容提出问题。
2.学生将提出的问题拿到班级同学中进行讨论,并得出答案。
3.教师就同学提出的问题及其解答进行指导总结。
4.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在提出相应的问题加以补充进一步完善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教师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交流中不太准确的理解,一般不予纠正,留待深入理解文章时解决。
)五、合作研讨,把握父亲形象小组研讨,后把结果在全班交流。
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六、深入品读,体会写法同学找出本文中关于父亲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句子并朗读,说说它们的作用。
学生发言后,教师小节。
初中课文台阶教案

初中课文台阶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课文《台阶》的主要内容,掌握相关语文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敬父母的感情,增强对传统美德的认识。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台阶》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品质和情感的手法。
教学准备:课文《台阶》、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相关知识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台阶”吗?在生活中有哪些场合会用到台阶?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默读课文《台阶》,理解故事情节。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教师提出探讨问题:课文《台阶》中,父亲为什么想要建一座新屋?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付出了哪些努力?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3. 教师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等方面分析课文主题思想。
四、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课堂讲解。
2. 分析课文《台阶》中的人物形象,如父亲、母亲等。
3. 讲解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如父亲勤劳、节俭的品质,母亲关爱家人的情感等。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目。
2. 教师点评练习成果,解答学生疑问。
六、拓展延伸(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尊敬父母,传承家庭美德?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
七、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 提醒学生课后加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课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全面理解了课文《台阶》的主要内容,掌握了相关语文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家庭美德的认识和尊重。
《台阶》备课教案三篇: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台阶》备课教案三篇: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语文阅读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它与我们的学业、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我们需要提供高质量的课程,以帮助他们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台阶》备课教案三篇,以帮助教师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我们将介绍第一篇备课教案。
这篇备课教案以《台阶》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在这篇备课教案中,学生将学习如何分析文本的主题和意义,并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提高自己的阅读技能。
此外,教师还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文学技巧,如对比、象征和隐喻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意义和反映。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第二篇备课教案。
这篇备课教案以文学作品为中心,涉及不同的文学技巧和文本的结构。
在这篇备课教案中,教师将向学生介绍小说、戏剧和诗歌等文学类型,并分析这些作品中的主题和情节。
教师还会引导学生掌握文本结构,如情节、主题和意义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
我们将介绍第三篇备课教案。
这篇备课教案主要涉及到阅读技能和阅读理解能力。
在这篇备课教案中,教师将向学生介绍一些读书策略和技巧,如阅读速度、预测和问题解答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
此外,教师还将帮助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中的难点和要素,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论
以上介绍的三篇备课教案均适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备课教案,并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这样可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未来的生活提供良好的基础。
《台阶》教案模板6篇(台阶教案详案)

《台阶》教案模板6篇(台阶教案详案)下面是整理的《台阶》教案模板6篇(台阶教案详案),以供参考。
《台阶》教案模板1教学重难点①揣摩关键语句分析父亲形象。
②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1、爬台阶的确是件挺累的事!可是呢,偏偏会有人希望自家门前的台阶高一些多一些,到底是怎样的人会有这种想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小说《台阶》中的主人公——父亲。
二、概括故事情节1、大家事先都已经看过这篇小说了,下面老师就请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故事情节。
给大家半分钟时间考虑。
(学生默读课文。
)(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他不甘心低人一等,决心要盖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但此时的父亲老了,身体也垮了。
)2、本文题目是《台阶》,小说也是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
“台阶”是全文的焦点。
三、浅谈对人物的初步印象接下来,请大家交流一下你对“父亲”的印象。
用一句话表达,如:“父亲是个……的人”。
(勤劳、要强、老实厚道、有些自卑、渴望得到别人尊重、有着坚韧意志的人。
)四、赏析语句,感知人物形象:1、“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说明父亲长时间惦记着这件事,他很看重台阶高低这个问题。
父亲觉得自家台阶低、地位也低,他感到没面子,我觉得他有点虚荣。
台阶高低其实就是意味着地位的高低,看得出父亲渴望提高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2、下面点评第13自然段。
(父亲总是看着别人家的高台阶,可见他有多么的羡慕。
上一段说到烟抽够了就能干活,父亲一边看着别人家的台阶,一边老抽烟,他是不是想着快快干活,早点造出让人家也羡慕的有高台阶的新屋。
这段写到柳树枝摇来摇去都摇不散父亲看别人家高高的台阶的目光,告诉我们父亲是很专注的,很认真的在想盖新屋的事。
)3、这里的写景就是为了衬托父亲专注的目光,充分表现父亲的羡慕向往之情,表现他决心的坚定。
4、接下来看第21自然段:放鞭炮时父亲“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看出他很尴尬。
《台阶》初中语文教案

《台阶》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分享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课文中所传达的奋斗、进取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传达的奋斗、进取精神。
(2)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台阶?台阶与人生有什么关系?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氛围。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理解生字词,并尝试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合作探究(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4. 深入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分析课文中所传达的奋斗、进取精神。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5. 拓展延伸(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面对台阶?(2)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看法,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6. 总结反馈(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反馈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撰写一篇关于“台阶”的作文。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台阶》的内涵,从中汲取奋斗、进取的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台阶》教案(人教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台阶》教案(人教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台阶》教案(人教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1《台阶》教案(人教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小说《台阶》的主要内容和背景,了解本文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思想,能够正确理解文章中难懂的词语和语言现象。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3. 情感目标通过本文中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心和爱心,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有他的价值和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 学习和掌握《台阶》的内容和情节;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3. 总结小说的主题思想,并体会其在现实中的意义。
2. 教学难点1. 解决学生对小说中难懂的词语和语言现象困惑的问题;2.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中隐藏在文字之间的思想内容。
三、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概述本课程选择的小说是余华的《台阶》。
主要讲述的是一个残疾人和一位普通人之间的感人故事,通过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来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他的价值和意义,并且从中寻找到人类不变的真情和珍贵的人生意义。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小说的梗概、小说人物形象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主题分析和翻译理解等。
2. 教学具体步骤1. 预备活动教师告知本次课程的内容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2. 导入环节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本课程中小说《台阶》的背景:小说中的台阶究竟代表着什么?为什么主角钟小艾选择挑战自己?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投入到课程中。
3. 课程展开(1) 小说的梗概教师先讲述小说的梗概,让学生对小说的主旨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接下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小说,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a. 故事讲述的人物背景是什么?他们有什么特点?b. 故事情节的核心是什么?c. 故事中的主题思想是什么?(2)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我们需要通过人物形象,深入了解小说中的故事情节。
《台阶》优秀教案

《台阶》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把握其深层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细节描写,体会父亲的心理和情感。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父亲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理解父辈的艰辛,培养学生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梳理故事情节,理解“台阶”的象征意义。
分析父亲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领悟作品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理解文中人物的情感。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关键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深入理解父亲的形象和文章的主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家里都有台阶。
有的台阶高,有的台阶低。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台阶》,就和台阶有关。
那么,这台阶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李森祥的《台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
2、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梳理情节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2、父亲是怎样造起这栋新屋,特别是九级台阶的?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四)精读课文,分析父亲形象1、文中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了父亲的形象?例如:“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
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
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 从这段描写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勤劳、节俭、认真的人。
2、父亲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五)深入探究,理解主题1、“台阶”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台阶”象征着父亲的理想和追求,也象征着农村社会地位的提升。
台阶 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台阶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台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使学生了解台阶在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及意义;(3)培养学生具备设计简单台阶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台阶的种类和形式;(2)运用对比、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台阶设计的创新意识;(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一个台阶设计项目,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建筑和景观设计的兴趣,提高审美素养;(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3)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台阶的概念与特点(1)台阶的定义:台阶是建筑物或景观设计中,用于连接不同高程空间的设施;(2)台阶的特点:台阶具有实用、美观、安全、舒适等特性。
2. 台阶的种类与形式(1)直线型台阶:适用于较为简单的空间连接,造型简洁;(2)曲线型台阶:适用于景观美化,造型优美;(3)螺旋型台阶:适用于有限空间,节省空间利用率;(4)单元型台阶:适用于大型公共空间,便于人流组织。
3. 台阶设计原则(1)符合人体工程学:台阶高度、宽度应适中,便于人们行走;(2)安全性:考虑台阶防滑、扶手设置等问题,确保使用者安全;(3)美观性:台阶设计应与周围环境协调,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4)实用性:台阶设计应满足实际使用需求,便于清洁、维护。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场景的台阶图片,引发学生对台阶的兴趣,导入新课;2. 的新授课:讲解台阶的概念、特点、种类和设计原则,让学生了解台阶的基本知识;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台阶在建筑和景观设计中的应用;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台阶设计的创新想法;5. 设计实践: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台阶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台阶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2. 设计作品:评价学生在设计实践中的创意、合作和操作能力;3. 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提高彼此的审美和设计水平。
台阶教案12篇

台阶教案12篇台阶教案台阶教案(一):《台阶》教案一、教学目标:1、研读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形象。
2、把握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涵。
3、抓住全文线索,学习如何选材。
二、策略和方法:教师导读,学生合作探究。
(析读法、讨论法三、教学难重点理解“父亲”的形象特点及其好处。
四、课前准备:课时安排:1课时学生:预习字词,思考课后问题,了解课文资料。
五、教学过程简介作者,明确学习目标。
李森祥(1956一:衢州人。
作家。
1986年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
《小学老师》获1991年《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1990—1992浙江省优秀文学奖。
电视连续剧《天下粮仓》的编剧之一,历史剧《卧薪尝胆》的编剧。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语:我们学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深深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挚的爱,看到了在困顿中前行的身影,在我们的眼中,父亲是含蓄的、坚韧的,默默承担家庭的重任,压弯了腰板……这天我们学习一篇李森祥的小说《台阶》,让我们一齐来感受一下这位父亲。
(二)整体感知,把握故事情节1.速读课文,简略概述故事资料(提示:谁干什么)2.提示思考:a、父亲是如何造起一间有台阶的新屋b、父亲为何要造一间有台阶的房子c、新屋造好后,父亲变得怎样了3、学生表述:本文讲述的是一个……的故事。
(三)研读赏析,领悟人物形象1.再读课文,看看作者还从哪些方面来描述父亲,作者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分析一下。
学生细读、思考、交流。
2.提示思考:a、造屋原因的关键一句话是什么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文眼)。
(分析本句,感知父亲形象。
因为台阶是地位的标志。
我们家的老屋只有三级台阶,父亲渴望受人尊重。
)b、作新屋和造台阶时父亲是怎样操劳的划出这些句子,体会父亲的性格特征。
c、从那些细节中我们能够看出父亲对高台阶的渴慕表现出父亲怎样的性格d、品味下列语句,谈出你的感受:①“父亲坐在绿荫里,……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台阶》优秀教学设计【原创】

《台阶》优秀教学设计原创《台阶》优秀教学设计【原创】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台阶》优秀教学设计【原创】,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1、把握父亲的形象特点2、解读小说的主题3、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2、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有这样一位父亲,他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清贫的让人不愿意在别人面前提起;他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的以至于我们无法将他从人群中分辨出来;他也可能是卑微的,他一生的追求在我们看来是那么不值得一提。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父亲带给我们很多深沉的感动与思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李森祥的小说《台阶》走进这位父亲。
(师出示课件板书课题)二、作者简介(课件出示)李森祥,当代的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他与高峰合著的《王中王》受到人们的重视。
有一段时间中央电视台热播过的《天下粮仓》,李森祥便是该剧的策划。
作为浙江电视台制作中心主任李森祥长期从事影视剧创作、拍摄、策划工作,有很强的艺术感受能力。
三、检查预习(课件出示)凹凼dàng 门槛kǎn 尴尬ɡān gà 涎水xián揩kāi 噶叽gā 撬qiào 黏nián很倔juè 半晌shǎng1、指名认读2、师强调重点字音:揩kāi 很倔juè 等3、全班齐读这些字词四、踏上台阶,认识父亲1、生读课文:思考小说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A:生读文B:指名回答C:小结:小说叙述了父亲砌台阶这件事,全文花费的最多的笔墨就是在造台阶的前前后后的过程,父亲毕生的追求就是要造一座有高台阶的房屋。
2、父亲为什么要建一座有高台阶的房屋呢?(课件出示问题)A:请学生在读课文,在书上找出原句回答(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
《台阶》教案(超优秀教案)

(表面是指被长年累月的艰辛生活所压迫,再也直不起腰;是说父亲经济地位不高,也没有社会地位,正如文中所言“从来没有人说过他有地位,他也从没有觉得自己有地位”注意“从没有”这三个字。
说明仿佛这没有地位就是应该的,所以他逆来顺受,屈服接纳于命运,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
他的谦卑的心,终究负担不起挺直的身躯。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一段文字,要读出那种不知所措和尴尬来。
试一试。
2、【过渡】但即使是卑微如农民,也有被尊重的需要,也想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老实忠厚的父亲通过什么方式来提高社会地位呢?(生回答:盖高台阶)——为什么盖高台阶?——(生回答:台阶高,地位就高)【板书3:虚线、地位高】台阶终于修好了,父亲的社会地位提高了吗?——(没有)——父亲的地位并没有因为修筑了一个九层的高台阶而有所提高,反而有了诸多的不适应。
3、你能从文章中找到表现父亲新台阶建好后父亲的“不适应"吗?在回答的时候,尽量说出以前是怎样的,而新台阶修好后是怎样的.(生思考,回答)明确:①磕烟灰(回忆前文中关于磕烟灰的描写—-“把烟灰对着青石板嘎嘎的敲一敲,然后就匆忙的下田去了。
"而现在呢?父亲“举起烟枪往台阶上磕了一下,感觉手有些不对劲,便猛然愣住。
于是,憋住了不磕。
)②坐台阶-—26段(打招呼回答错问题;再次坐的时候便坐的低一级,再低一级,再低一级,直到坐在门槛上,)③挑水闪了腰—-(“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的跨上了三级台阶,到第四级的时候,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越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下硌,他停顿了一下,才抬后脚。
”)④不坐台阶,不聊天,即使出去了,回来也是若有所失的样子。
【踏上台阶,体味父亲】1、教师【过渡】:新台阶建成了,父亲为之奋斗一生的台阶梦实现了,却没有给他带来预期的荣耀和内心的愉悦,他以为修筑了高台阶,就会获得地位,事实也并非如此,反而让他原来的生活失去了平衡,多了那么多的不自在,不适应,为什么会这样?父亲似乎求索不到合理的答案,他的痛苦、悲凉、没来由的暴怒、深深的失落、只能交织成结尾的那个既像是对自己又像是对儿子的问题“我怎么了?",【板书4:?】而对此,儿。
《台阶》教学设计

《台阶》教学设计《台阶》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台阶》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台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方法。
2、朴实的语言。
教学重点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写法和文章朴实的语言。
教学难点学习父亲勤劳、质朴……又有所追求的优秀品质。
重视认识了解自己的父亲,理解父亲。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演讲引入。
1、演讲词:(播放背景音乐)父亲的故事是无声的,父亲用自己的行动教育着孩子们,告诉我们什么是人生;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活;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刻苦学习,拼搏奋进,父亲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的让我们不愿向他人谈起,父亲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让我们无法在别人面前衣着炫耀,父亲的一生也可能是默默无闻的,在众人中父亲可能普通的像一块随处可见的鹅卵石,可父亲在你跌倒了时,他会扶起你来,教会你怎样站立,在你困难时,鼓励你勇敢的面对困难和挫折,在无言的大海中,让我们分享了失败与成功。
所以父亲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讴歌父亲的文章:《台阶》。
2、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
李森祥、现代作家,浙江省作协的专业作家,1987年开始文字创作,代表作有小说《小学老师》、《抒情年代》、《情世诗文》等,《台阶》是作者亲历农村生活的深刻感受。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带着下面的两个问题默读课文,在课本上圈点勾画。
(1)统领全文的句子是那一句?(2)找出文章中表现了父亲的那些品质?明确:统领全篇的一句话是“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2、找出文章中表现了父亲的那些品质?从课文中可以看出父亲勤劳、朴质……还有善良、执着……还有点抠门,小气、邋遢(由洗脚洗出一盆黄水可以看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前他可以在青石台阶上坐几个小时,自那次腰闪了之后,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别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
2、在单元中的地位
本单元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与同情,是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透视那个特殊年代中处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的生活,启示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和同情心。《台阶》前接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和朱自清的《背影》,后接杨绛的《老王》和余秋雨的《信客》,与《背影》一样,《台阶》正是诉说着处在社会底层的“父亲”们的辛酸与追求。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结合学生独特的个人体验,在是师生间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个性化,人性化的解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评价目标的方法
方法1:定量评价
采取小组互评的形式对课前预习、小组合作、提问质疑、分享交流情况进行定量评价。
《台阶》教学设计
一、《语文新课程标准》
1、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时间
完成时间:周六、周日。
展示时间:本单元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的课堂。
评价
1、小组分享、交流、互评。
2、小组推荐优秀作业进行班级展示,全体同学评选出“最令人感动的瞬间”。
3、评价结果计入过程性评价。
四十五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
五十五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在话,他的看法相当高明!”
六十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练习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儿子对父亲的看法发生变化的四个阶段。
【设计意图】检测目标1,准确简洁概括,5分。
文段3:
搬进新屋的那天,我真想从台阶上面往下跳一遍,再从下往上跳一遍。然而,父亲叮嘱说,泥瓦匠交代,还没怎么大牢呢,小心些才是。其实,我也不想跳。我已经是大人了。
而父亲自己却熬不住,当天就坐在台阶上抽烟。他坐在最高的一级上。他抽了一筒,举起烟枪往台阶上磕烟灰,磕了一下,感觉手有些不对劲,便猛然愣住。他忽然醒悟,台阶是水泥抹的面,不经磕。于是,他就憋住了不磕。
3、在初中语文课程中的地位
从人教版初中语文六册教材的编写看,《台阶》一文,上承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体味人生,关爱生命”的主题和同册第五单元“感受亲情”的主题,后接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体悟人生中的关爱与温情”的主题和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关注人类”的主题以及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体味人生”的主题,都体现了教材编写者的人文意识和情怀。这些文章,目的是启示学生语文来源于生活,只要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富有一颗爱心和同情心,关注社会中容易被人忽略的人们,就有无穷写作素材,开阔学生作文取材的视野,回归写作本源。
(1)展示“了解作家作品”预习内容。
(2)展示字词、疑问梳理部分预习内容。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课堂学习的基础,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踏上台阶——整体感知
问题2:自由朗读课文,根据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学情分析
1、认知和感受能力分析
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本文新鲜的立意,朴素感人的情节,容易产生学习积极性,从而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的社会背景和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差距,父亲的形象意蕴也比较深奥,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破。
2、阅读和写作能力分析
学生对把握故事的中心、叙述的顺序、故事内容有比较好的基础,能够通过反复阅读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但是对围绕中心进行写作、合理安排详略、表达感情还需要进行必要的学习、感受和练习。
(以上落实学习目标2)
四、感悟台阶——领悟父与子的世界
问题5:细读导学案节选的文段,围绕台阶,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表格:
父亲的表现
我的表现
我对父亲的感情
“台阶”的象征意义
文段1
文段2
文段3
文段4
文段1:
再大些,我就喜欢站在那条青石门槛上往台阶上跳。先是跳一级台阶,蹦、蹦、蹦!后来,我就跳二级台阶,蹦、蹦!再后来,我跳三级台阶,蹦!又觉得从上往下跳没意思,便调了个头,从下往上跳,啪、啪、啪!后来,又跳二级,啪、啪!再后来,又跳三级,啪!我想一步跳到门槛上,但摔了一大跤。父亲拍拍我后脑勺说,这样是会吃苦头的!
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设计意图】新课标重视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语文课应培养学生对作品内涵的领悟能力,提升学生精神世界的层次。
(以上落实学习目标3)
五、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①体现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方法;②直观表现文中父亲的性格目标检测对课堂学习的效果进行定性评价。
方法3: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汇总每节课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的积分结果作为形成性评价,应用于学期末的终结性评价。
评价积分表:
第 小组语文学习评价表 评价时间: 年 月 日
姓名
预习反馈
(5分)
小组合作
(5分)
提问质疑
(5分)
分享交流
(5分)
学习效果
父亲的个子高,他觉得坐在台阶上很舒服。父亲把屁股坐在最高的一级上,两只脚板就搁在最低的一级。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父亲说洗了一次干净的脚,觉得这脚轻飘飘的没着落,踏在最硬实的青石板上也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文段2:
我们家的台阶低!
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
3、学习习惯
通过对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实践,八年级的学生已经习惯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后再发表看法,因此应该适当的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
四、学习目标
1、自由朗读课文,简明、准确概括情节,能够说出作者组织材料的详略特点并谈谈这样做的好处。(难点)
2、快读课文,找出传神地表现父亲性格的语句,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准确指出部分语句的修辞手法,谈谈其作用
练习2:“二十五岁”和“四十五岁”用了“老头子”和“老头”来称呼爸爸,表达的感情相同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检测目标2,指出不同之处,指明手法,5分。
练习3:这篇小小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否认同这种感情?谈谈你的看法。
【设计意图】检测目标3,对小说主旨的理解,结合自认实际恰当表达,10分。
1、教师抒情导入:
岁月粗糙了父亲的手,苍老了父亲的容颜,父亲风采不再,但他额上的皱纹永远是我们仰望的人生高度。
今天,让我们走入李森祥的小说《台阶》,走近父亲,欣赏父亲一辈子的心血建构的人生高度。
【设计意图】感情基调的预设和氛围的营造仿佛大型活动的开幕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2、导学案预习反馈
二、教材分析
1、文本
《台阶》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也是一篇自读课文,是当代作家李森祥的一篇小说,也是一片中心突出的叙述性作品。课文以“台阶”为线索,用第一人称,叙述了身为农民的父亲苦于自家门前的三级青石板台阶不够高,用了半生的努力终于实现了造一座有着高高的九级台阶的新屋的愿望,但在愿望实现后茫然和衰老也不期而至的故事,塑造了一位要强、勤劳又很谦卑的农村父亲形象,真实地再现了中国传统农民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坚韧顽强的人生历程。
3、细读课文,合作、探究,说说不同时期“我”与父亲对“台阶”不同表现,谈谈“我”对父亲的感情,并能总结出“台阶”的象征意义。(重点)
五、落实目标的方法
1、勾画批注法。
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勾画批注的读书习惯。
2、诵读品味法。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关键语句,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感悟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七、作业设计:
名称
发现爱 理解爱 表达爱
目标
课堂教学的延伸:启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感动,陶冶积极向上的情操。
内容
整理、回忆曾经经历的温馨、感动的爱的瞬间
要求:1、回忆的瞬间能恰当展现本人情感。
2、主题鲜明,文字说明恰到好处。
3、适合课堂展示,时间以3分钟以内为宜。
形式
作文、手抄报、图片展、幻灯片、视频合辑等贴切的方式。
(20分)
积分汇总
*****
*****
*****
*****
教学过程
一、走近台阶——导入新课、预习反馈
PPT展示
父亲
文/佚名
被风雨垒起的岁月
刻在父亲的额角上
深深地勾勒出智慧与人生
落花意已去
父亲的风采不再依然
逝去的痕迹盖满了遍地枯叶
萋萋芳草早已销声匿迹
岁月
何故如此匆匆呢
问题1:从油画和诗歌中,你能读出什么意味?
问题3:作者在选材上,详写了哪一部分,略写了哪一部分,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设计意图】语文应培养学生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朗读是对课文内容最直接、最真切的感知,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为进一步品读课文做好铺垫。有条理地概括是表达能力的基础,所以方法的指导极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