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贷款风险控制管理
小额贷款公司风控管理制度
![小额贷款公司风控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edca56a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7d.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本公司的风险控制管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确保公司稳健经营,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小额贷款业务,包括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管理以及风险预警和处置等环节。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1. 风险预防为主,防范与化解相结合;2. 合规经营,依法合规开展业务;3. 客户至上,保护客户合法权益;4. 透明管理,确保风险控制措施公开、公正、公平。
第二章贷前调查第四条贷前调查是风险控制的第一道防线,必须确保调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第五条贷前调查内容:1. 借款人身份核实:核实借款人身份证明、婚姻状况、家庭情况等基本信息;2. 借款人信用记录:查询借款人信用报告,了解其信用状况;3. 借款人收入状况:核实借款人收入来源、稳定性及月均收入;4. 借款人还款能力:评估借款人还款来源、还款意愿及还款能力;5. 借款人抵押物或担保物:核实抵押物或担保物的价值、权属及变现能力。
第六条贷前调查方法:1. 实地调查:对借款人进行实地走访,了解其生活、工作环境及信用状况;2. 信用报告查询:查询借款人信用报告,了解其信用记录;3. 第三方调查: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借款人进行调查。
第三章贷中审查第七条贷中审查是对贷前调查结果的复核,确保贷款业务的合规性和风险可控性。
第八条贷中审查内容:1. 贷款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2. 贷款用途的合规性;3. 贷款金额、期限、利率的合理性;4. 抵押物或担保物的价值、权属及变现能力;5. 借款人还款能力、还款意愿的评估。
第九条贷中审查程序:1. 审查人员对贷款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2. 审查人员对借款人进行面谈,了解其还款意愿及还款能力;3. 审查人员对抵押物或担保物进行实地勘查,评估其价值及变现能力;4. 审查人员将审查意见报送给审批人员。
第四章贷后管理第十条贷后管理是对已发放贷款的跟踪监控,确保贷款安全回收。
第十一条贷后管理内容:1. 定期检查借款人信用状况,关注其还款意愿及还款能力变化;2. 定期检查抵押物或担保物的价值、权属及变现能力;3. 及时处理逾期贷款,采取催收措施;4. 定期进行贷款风险评估,制定风险化解方案。
贷款风险管理制度范文
![贷款风险管理制度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869fd76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13.png)
贷款风险管理制度范文贷款风险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降低贷款风险,保障借贷双方的利益,规范贷款行为,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机构所有贷款业务。
第三条贷款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降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确保贷款资金的安全。
第四条本制度的监督管理由贷款风险管理部门负责。
第五条本制度的修订和解释权归本机构所有。
第六条贷款风险管理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第二章贷款风险评估第七条在贷款审批过程中,贷款风险评估是核心环节。
第八条贷款风险评估主要包括借款人信用评估、还款能力评估、贷款担保评估。
第九条借款人信用评估是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进行客观评估,包括了了解个人信用记录、财务状况、纳税记录等。
第十条还款能力评估是根据借款人的收入状况、债务状况、工作稳定性等因素综合评估其偿还能力。
第十一条贷款担保评估是对担保物的价值、稳定性进行评估,确保在风险发生时能够迅速变现。
第十二条贷款风险评估应当由专业人员进行,评估结果对贷款审批决策有重要影响。
第十三条贷款风险评估结果应当及时记录并提供给贷款审批权机构。
第十四条贷款审批决策部门应当根据贷款风险评估结果和本机构的贷款政策制定贷款授予决策。
第三章贷款审批流程和程序第十五条贷款审批流程和程序应当明确,确保贷款决策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第十六条贷款审批流程一般包括了申请、初审、复审、终审、签约等环节。
第十七条申请人应当填写贷款申请表,并提供必要的材料,包括身份证明、收入证明、财务情况证明等。
第十八条初审环节是对贷款申请的基本信息的核实和初步评估。
第十九条复审环节是对初审环节结果的确认和进一步深入评估。
第二十条终审环节是对复审结果的验证和最终贷款决策的确定。
第二十一条签约环节是在贷款获批后,双方签订贷款合同,并约定还款方式和期限等。
第二十二条贷款审批流程应当严格遵循,确保贷款审批的公正和合法。
第四章贷款风险监控和预警第二十三条贷款风险监控是对贷款资金的流向和偿还情况进行跟踪和监测。
贷款风险控制措施
![贷款风险控制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7c12958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5f.png)
贷款风险控制措施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贷款业务已经成为银行业的主要盈利来源之一。
然而,贷款业务的风险也是相当巨大的。
为了有效控制贷款风险,银行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就贷款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1. 制定合理的贷款政策
银行应该根据市场情况、经济形势等因素,制定合理的贷款政策。
贷款政策应该明确贷款人的资质要求、还款期限、利率等细节,确保贷款人能够按时还款,减少违约风险。
2. 严格的风险评估机制
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对客户的贷款申请进行严格审核。
通过对客户的资产、信用记录、还款能力等因素进行评估,确定客户的贷款额度,降低贷款违约风险。
3. 建立完善的贷后管理制度
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贷后管理制度,对客户的还款情况进行监控。
如客户出现还款逾期情况,银行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催促客户还款。
同时,银行应该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对客户的还款情况进行记录,提高客户的还款意识和信用等级。
4. 加强内部风险管理措施
银行应该加强内部风险管理措施,确保贷款业务的正常运行。
首先,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对贷款业务进行全面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其次,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贷款业务的操作流程,减少人为失误。
5. 建立风险防控意识
银行应该建立全员风险防控意识,让每一位员工都参与到贷款风险控制中来。
为此,银行可以定期开展风险防控培训活动,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应对风险的能力。
贷款风险控制是银行业务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银行应该从政策、机制、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控制,确保贷款业务的安全运行。
贷款风险控制管理
![贷款风险控制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c9378bb3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8c.png)
贷款风险控制管理I. 引言贷款作为商业活动中重要的融资方式,对金融机构和借款人都具有一定的风险。
为了保护金融机构的利益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贷款风险控制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贷款风险控制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有效的管理策略。
II. 贷款风险的分类1.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由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变化引起的风险。
包括经济衰退、通货膨胀、利率变动等因素对贷款产生的影响。
针对市场风险,金融机构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贷款政策。
2.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无法按时还款或违约的风险。
为了防范信用风险,金融机构需要建立有效的信贷评估体系,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信用记录。
3. 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由于内部操作不当或管理不善导致的风险。
金融机构应严格控制贷款审批流程,确保每一笔贷款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III. 贷款风险控制管理的重要性1. 防范金融风险贷款风险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导致金融机构的资金链断裂甚至破产。
因此,贷款风险控制管理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关键一环。
2. 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贷款风险的恶化可能引发金融市场的动荡,对整个经济体系造成严重影响。
通过合理的风险控制管理,可以降低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IV. 贷款风险控制管理策略1. 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模型金融机构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评估模型,对借款人进行全面的贷款风险评估。
该模型需要包括多个指标,如借款人的收入情况、资产负债状况、信用记录等。
2. 强化内部风险控制金融机构内部应设立专门的风险控制部门,负责贷款风险的监控和控制。
该部门需要定期审查各项风险指标,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政策。
3. 加强信息披露金融机构应当加强信息披露,向借款人提供贷款的相关信息,如贷款利率、还款方式等,以便借款人充分了解贷款风险。
4. 加强监管合规金融机构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贷款业务的监管,防止贷款风险的滋生。
V. 结论贷款风险控制管理是金融机构重要的管理任务,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控制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f908cdbde80d4d8d05a4f9c.png)
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控制管理制度公司风险管理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和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最大限度的防范风险和确保公司贷款业务的健康发展。
通过加强业务监管,不断完善和优化内部管理,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信贷业务风险,从而实现公司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为此,特制定风险控制管理制度如下:一贷款风险管理原则:实行按质押,抵押,担保。
信用贷款等不同形式的贷款风险特征进行管理。
坚持贷款风险权责相结合。
二贷款风险的划分:政策风险,经营风险,操作风险政策风险:是指违反国家针对小额贷款公司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发放贷款的风险。
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借款人因经营管理,市场变化,自然灾害和道德等原因不能或不愿意按照事先达成的合同履行其义务,出现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的风险。
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公司内部控制及治理机制失效以及内部员工职业道德缺失等可能造成的贷款风险。
主要包括公司内控制度不合理。
管理制度缺陷及内部员工操作失误,违反操作规程,信贷决策超越权限以及恶意操纵贷款等造成贷款不能按期收回或损失的风险。
三贷款风险预测,也分为政策风险预测,经营风险预测和操作风险预测。
政策风险预测:主要以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地方政府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相关规定为依据对贷款的政策风险进行预测。
经营风险预测:主要对借款人内部有关因素,如法人代表素质、经营管理水平、内部控制能力、财务指标和经营指标、信用记录、行业发展前景、特定行业或地区的经营环境、市场供求变化、价格震荡等情况。
各种自然灾害等外部因素或诉讼、疫情等突发性事件影响的分析。
操作风险预测:主要依据贷款业务部是否具有较强的风险识别和决策能力,员工是否具备所承担职责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执行信贷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能力,风险管理是否覆盖了信贷操作的各个环节,是否具有完善的信息管理手段等。
四贷款风险予警。
贷款风险予警是指在贷款操作和监管过程中,根据事前设置的风险控制条件变化所发生的警示性信号,提示公司要即使采取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
信贷风险控制管理办法贷款风险管控措施
![信贷风险控制管理办法贷款风险管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677b1cf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be.png)
信贷风险控制管理办法贷款风险管控措施一、风险评估和识别为了有效控制贷款风险,金融机构首先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和识别。
通过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以及还款意愿等方面的评估,对贷款申请进行审核。
同时,对不同行业和不同类型的贷款进行不同的风险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对高风险借款人进行严格的审核和限制,如收取高额贷款成本、提高担保要求等。
二、贷款审批程序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通过建立贷款审批流程和标准,规范贷款审批程序,确保每一笔贷款都经过严格的审核和审查。
建立贷款审批委员会或风险管理委员会,对大额或特殊贷款案件进行评议决策,提高贷款审批的集体决策程度,避免个别人员的主观性和私人行为对贷款审批造成不良影响。
三、健全担保制度建立健全的担保制度,采取多元化的担保方式,如房产、土地、股权、动产等,以保障贷款资产的安全性和回收性。
对于无法提供足够担保的借款人,可以采取限制贷款额度、提高利率或要求其他担保方案的方式进行管控。
四、严格的还款管理和监控建立健全的还款管理和监控机制,及时跟踪借款人的还款情况,并对逾期和违约行为进行及时处理和催收。
制定明确的还款计划和还款提醒制度,定期进行还款风险分析和资产质量评估,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不良资产的产生。
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内控制度建立规范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内控制度,通过明确风险管理框架、风险评估方法和风险管理指标,实施风险管理策略和风险防范措施,监控和控制贷款业务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
六、信息技术的应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贷款管理和风险控制进行有效的支持和监控。
通过建立完善的贷款管理系统和风险管理系统,自动化处理贷款流程和风险管理过程,提高贷款业务的效率和风险管理的准确性。
以上所述为贷款风险管控的一些常见措施,但实际风险控制工作需要根据各金融机构的具体情况和业务特点进行具体的设计和实施。
同时,贷款风险控制工作需要与法律法规、监管要求以及金融机构自身的经营实际相结合,通过不断优化和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提高贷款业务管理水平,全面降低贷款风险,保障金融机构的长期稳定发展。
贷款风险控制管理
![贷款风险控制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d9b0bcee27d3240c8547ef54.png)
➢贷款风险控制管理➢➢贷款管理是一个诸多环节环环相扣的全流程管理过程,任何贷款管理链条上出现问题都会引发挪用风险,尤其是那些借款人使用较为频繁、出现问题几率多、易于导致贷款挪用的风险高发贷款品种。
➢当前信用环境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强化科学的贷款业务的全流程管理,真正实现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贷款管理模式的转变,增强贷款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突出贷款全流程管理,变过去的事后检查为现在的事前控制,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变贷款主要流程的管理为全部流程的管理。
指导原则●原则一:全流程管理原则●原则二:诚信申贷原则●原则三:协议承诺原则●原则四:实贷实付原则●原则五:贷放分控原则●原则六:贷后管理原则●原则七:罚则约束原则原则一:全流程管理原则➢总则第五条要求贷款人建立有效的个人贷款全流程管理机制➢第二章至第六章针对个人贷款全流程管理中的关键环节提出风险管控要求原则二:诚信申贷原则➢强调借款人在申请贷款的过程中,应恪守诚实守信原则,如实、全面、及时向贷款人提供信息和进行重大事项披露➢借款人的合法、合规地位➢信用状况良好➢有明确的贷款用途➢有合法的收入(还款)来源原则三:协议承诺➢协议承诺是规范双方权利义务责任的根本准则,也是贷款人追究借款人违约责任的依据➢承诺申贷的真实有效➢承诺贷款资金的真实用途、支付对象(范围)、支付金额、支付条件、支付方式等➢承诺双方的权利义务➢对于借款人挪用贷款等不当行为,贷款人应在合同中作出周密约定,并以贷款人的协议承诺为依据实施处罚。
原则四:实贷实付原则原则五:贷放分控原则➢强调贷款审批通过不等于放款,在贷款人承诺向借款人提供贷款后,借款人不能随意使用贷款➢贷款人要设立独立的放款管理部门或岗位,负责落实个贷放款条件,审核贷款资金用途➢采取委托贷款人支付的,贷款人应审核借款人相关交易资料和凭证是否符合合同约定条件➢采用借款人支付方式的,贷款人通过帐户分析、凭证查验或现场调查等方式核查贷款用途,并要求借款人定期报告或告知贷款人贷款资金支付情况原则六:贷后管理原则➢密切监控借款人信用及担保情况的变化,定期跟踪分析评估借款人履行借款合同约定内容的情况➢要求贷款人根据个人贷款的品种、对象、金额等,确定贷款检查的相应方式、内容和频度原则七:罚则约束原则受理与调查:☐本条主要从借款人方面设置了个人贷款应该遵守的基本前提条件,贷款人应确保在贷款发放前同时满足本条所列的各项要求。
贷款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贷款公司风险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6522707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8d.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贷款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确保公司稳健经营,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贷款业务及与之相关的风险管理工作。
第三条贷款公司风险管理遵循以下原则:(一)全面风险管理原则:全面覆盖贷款业务各个环节,确保风险得到有效识别、评估、监控和处置。
(二)风险预防原则:以预防为主,加强风险管理意识,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三)风险控制原则: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四)风险分散原则:通过资产组合等方式,降低单一风险对公司的冲击。
第二章风险管理组织与职责第四条贷款公司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审核和监督风险管理制度,协调各部门开展风险管理工作。
第五条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风险管理部,负责具体实施风险管理工作,包括:(一)制定和修订风险管理制度;(二)组织风险评估、监控和处置工作;(三)定期向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风险管理工作情况;(四)开展风险培训和宣传教育。
第六条各部门在风险管理工作中应履行以下职责:(一)业务部门:负责贷款业务的审批、贷后管理和风险预警;(二)财务部门:负责贷款业务的财务核算、风险损失核销和风险成本分析;(三)合规部门:负责贷款业务的合规性审查;(四)其他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协助开展风险管理工作。
第三章风险识别与评估第七条贷款公司应建立健全风险识别体系,全面识别贷款业务各个环节的风险。
第八条风险评估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二)动态调整,及时反映风险变化;(三)风险评估结果应作为贷款审批、贷后管理和风险预警的重要依据。
第四章风险监控与处置第九条贷款公司应建立健全风险监控体系,实时监控风险变化。
第十条风险处置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及时性:对风险及时采取处置措施,防止风险扩大;(二)有效性:处置措施应具有针对性,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三)合规性:处置措施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
贷款公司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贷款公司风险控制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d0c0fde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63.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贷款公司的风险控制,确保公司稳健经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所有贷款业务,包括个人贷款、小微企业贷款、企业贷款等。
第三条我公司风险控制管理工作遵循以下原则:1. 预防为主,防控结合;2. 全面管理,责任到人;3. 科学评估,动态调整;4. 实施分类管理,确保风险可控。
第二章风险识别与评估第四条我公司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体系,全面识别各类贷款业务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第五条风险评估应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各类风险进行综合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第六条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贷款业务,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第三章风险控制措施第七条信用风险管理:1. 严格执行贷款审批制度,对借款人进行严格的信用审查;2. 采取担保、抵押等方式,降低信用风险;3. 建立不良贷款预警机制,及时处置不良贷款。
第八条市场风险管理:1. 合理配置资产,降低市场风险;2. 加强对市场变化的监测,及时调整经营策略;3. 建立市场风险预警机制,防范市场风险。
第九条操作风险管理:1.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操作流程;2.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风险意识;3. 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操作风险。
第十条流动性风险管理:1. 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确保流动性充足;2. 建立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防范流动性风险;3. 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确保公司稳健经营。
第四章风险监控与报告第十一条我公司应建立风险监控体系,定期对各类风险进行监测和分析,确保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第十二条风险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 风险识别、评估、控制措施;2. 风险状况分析;3. 风险应对措施;4. 风险预警信息。
第五章责任追究第十三条对未履行风险控制职责,导致公司风险损失的个人或部门,应追究其相应责任。
贷款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贷款安全风险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422cc07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f3.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贷款业务的风险管理,确保贷款资金的安全,防范和降低信贷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行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行所有贷款业务,包括个人贷款、小微企业贷款、企业贷款等。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明确贷款业务的风险管理原则、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测和风险处置等方面的要求,确保贷款业务的安全、合规、高效运行。
第二章风险管理原则第四条风险管理原则包括:(一)合规性原则: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严格执行银行业监管规定。
(二)全面性原则:全面覆盖贷款业务的风险点,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三)预防性原则:在贷款业务开展前,对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
(四)动态性原则:根据市场变化和风险状况,及时调整风险管理制度和措施。
第三章风险识别第五条风险识别包括:(一)借款人信用风险识别:通过借款人的信用记录、财务状况、还款能力等进行评估。
(二)担保风险识别:对担保物的价值、抵押率、担保人的信用等进行评估。
(三)市场风险识别:关注宏观经济、行业发展趋势、市场利率变化等因素对贷款业务的影响。
(四)操作风险识别:对贷款业务流程、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等方面进行评估。
第四章风险评估第六条风险评估包括:(一)信用风险评估: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等级、还款能力、担保情况等因素,确定信用风险等级。
(二)市场风险评估:根据宏观经济、行业发展趋势、市场利率变化等因素,评估市场风险。
(三)操作风险评估:对贷款业务流程、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等方面进行评估,确定操作风险等级。
第五章风险控制第七条风险控制包括:(一)信用风险控制:通过设定贷款额度、利率、担保方式等,控制信用风险。
(二)市场风险控制:通过分散投资、调整贷款结构、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等方式,控制市场风险。
(三)操作风险控制:加强内部控制,完善信息系统,提高员工业务素质,降低操作风险。
贷款风险控制制度
![贷款风险控制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b37faaa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ad.png)
贷款风险控制制度贷款风险控制制度贷款风险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贷款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切实化解和消化贷款风险,提高贷款质量,保证信贷资产安全,建立以贷款风险管理为核心的信贷管理体制,依据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下同)关于贷款风险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贷款业务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贷款风险管理的基本任务: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的各项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适应公司贷款业务特点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和机制,强化贷款风险全程管理,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各类贷款风险,降低不良贷款,提高贷款质量。
第三条贷款风险管理原则。
贷款风险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贷款风险管理一般原则与贷款业务实际相结合; (二)实行贷款按风险性质和历史成因分类管理; (三)坚持贷款风险管理权责相结合; (四)坚持把封闭管理措施纳入风险管理。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办理的各项贷款。
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章贷款风险划分第五条贷款风险。
贷款风险是指在贷款业务运营中,由于受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致使贷款无法按期收回本息,银行可能遭受资金损失。
按照风险的划分原则,结合贷款业务实际,贷款风险主要划分为政策风险、经营风险和操作风险。
第六条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指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实施宏观调控、保护农民利益、稳定市场等政策和特定的产业政策、区域政策,向借款人发放的贷款,借款人因执行政策出现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风险。
第七条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根据借款人自身经营需要发放的贷款,借款人因经营管理、市场变化、灾害和道德因素等原因的影响,不能或不愿意按照事先达成的协议履行其义务,出现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的风险。
第八条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公司内部控制及治理机制失效以及信息技术系统失效等可能造成的贷款风险。
主要包括公司内控制度和治理机制缺陷及内部员工操作失误、违反操作规程、信贷决策超越权和道德因素等造成贷款不能按期收回或损失的风险。
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控制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5ed694a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06.png)
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在金融市场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小额贷款涉及借贷行为,其风险也随之增加。
为了保障小额贷款公司的合法权益和稳定运营,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控制管理制度变得至关重要。
二、风险识别与评估1.客户尽职调查小额贷款公司应进行客户背景核查、征信查询和收入状况评估,以确保借款人具备偿还能力和还款意愿。
2.风险分类与等级评定将客户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根据贷款金额、客户信用等因素进行评定,并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三、风险控制措施1.利率与资金成本管理小额贷款公司应合理设定贷款利率,并不断优化资金成本结构,以确保风险可控的同时获得一定的利润。
2.贷款额度与期限管理根据客户信用等级,确定贷款额度与期限,并在一定范围内设定上下限,以避免过度风险集中。
3.担保与保证措施小额贷款公司应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物或第三方保证,以提高贷款的安全性,并在贷前审查中对担保物或保证进行评估。
4.风险分散与合理配置通过合理配置贷款资金,将风险分散到不同行业或地区,避免风险集中导致重大损失。
5.严格合规与内部控制小额贷款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内控机制,确保业务操作符合法律法规,同时加强对内部人员的监督和管理,防止内部失控导致风险发生。
四、风险监测与应急预案1.风险监测与预警建立风险监测系统,对贷款业务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应对。
2.建立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对措施和责任分工,确保在风险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和处理,以减少损失。
五、风险评估与改进1.风险评估与反馈定期对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进行评估,收集客户反馈和业务数据,识别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隐患。
2.持续改进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反馈信息,及时对制度进行改进和优化,不断提高风险控制管理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六、总结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是保障公司稳健运营的关键之一。
通过合理的风险识别与评估、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风险监测与应急预案的建立以及风险评估与改进的持续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可以有效控制风险,确保资金安全和运营稳定。
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风险控制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d9ec853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98.png)
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风险管理,保障公司的稳健运营,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金融监管要求,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的各项业务活动,包括贷款业务、投资业务、资金运营业务等。
二、风险控制目标和原则(一)风险控制目标1、确保公司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
2、降低和控制各类风险,将风险损失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3、遵守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维护公司的良好声誉和形象。
(二)风险控制原则1、全面性原则:风险控制应涵盖公司的各项业务活动和各个环节,做到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
2、审慎性原则:在业务决策和操作过程中,应保持谨慎态度,充分评估风险,合理确定风险承受能力。
3、独立性原则:风险控制部门应独立于业务部门,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对风险进行独立评估和监控。
4、及时性原则: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风险,采取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避免风险的扩大和蔓延。
三、风险识别与评估(一)风险识别1、信用风险:指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导致公司遭受损失的风险。
2、市场风险:指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利率变化、汇率变动等因素导致公司资产价值损失的风险。
3、操作风险:指由于内部控制不完善、人员失误、技术故障等因素导致公司遭受损失的风险。
4、流动性风险:指公司无法及时满足资金需求或无法以合理成本变现资产的风险。
5、法律风险:指由于法律法规的变化、合同纠纷等因素导致公司遭受损失的风险。
(二)风险评估1、建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包括信用评级指标、市场风险指标、操作风险指标等。
2、定期对各类风险进行评估,评估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3、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四、信用风险管理(一)客户信用调查1、对借款人的基本情况、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信用记录等进行全面调查。
2、收集相关资料,包括营业执照、财务报表、银行流水、纳税证明等。
银行资金贷款风险控制管
![银行资金贷款风险控制管](https://img.taocdn.com/s3/m/a656f15e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e4.png)
银行资金贷款风险控制管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越来越丰富,其中银行资金贷款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环节,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然而,与之相对应的是银行在进行资金贷款时所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因此,银行资金贷款风险控制管理显得尤为关键。
首先,银行在资金贷款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风险评估原则。
这包括对客户的信用记录、还款能力、抵押品价值等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客户按时归还贷款本息。
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银行可以有效减少贷款风险,确保自身的资金安全。
其次,银行需要建立健全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
这包括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流程、明确的风险管理责任分工、灵活的应对危机机制等。
只有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银行才能在面对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中保持稳健经营。
此外,银行应该注重风险管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银行可以更加准确地识别客户的风险,及时预警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银行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的贷款行为和偏好,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和产品。
另外,银行应该加强对贷款资金的监管和审计工作。
建立完善的审计机制,对银行的贷款资金进行全程跟踪监控,确保贷款资金的使用合规、安全稳妥。
同时,加强对资金使用方的调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风险发生。
总之,银行在资金贷款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控制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只有建立起科学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贷款资金的监管和控制,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才能有效降低风险,保障银行的资金安全和稳健经营。
希望银行能够不断改进和完善风险控制管理机制,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贷款风险控制管理
![贷款风险控制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c60efc4dcf84b9d528ea7a19.png)
➢贷款风险控制管理➢➢贷款管理是一个诸多环节环环相扣的全流程管理过程,任何贷款管理链条上出现问题都会引发挪用风险,尤其是那些借款人使用较为频繁、出现问题几率多、易于导致贷款挪用的风险高发贷款品种。
➢当前信用环境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强化科学的贷款业务的全流程管理,真正实现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贷款管理模式的转变,增强贷款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突出贷款全流程管理,变过去的事后检查为现在的事前控制,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变贷款主要流程的管理为全部流程的管理。
指导原则●原则一:全流程管理原则●原则二:诚信申贷原则●原则三:协议承诺原则●原则四:实贷实付原则●原则五:贷放分控原则●原则六:贷后管理原则●原则七:罚则约束原则原则一:全流程管理原则➢总则第五条要求贷款人建立有效的个人贷款全流程管理机制➢第二章至第六章针对个人贷款全流程管理中的关键环节提出风险管控要求原则二:诚信申贷原则➢强调借款人在申请贷款的过程中,应恪守诚实守信原则,如实、全面、及时向贷款人提供信息和进行重大事项披露➢借款人的合法、合规地位➢信用状况良好➢有明确的贷款用途➢有合法的收入(还款)来源原则三:协议承诺➢协议承诺是规范双方权利义务责任的根本准则,也是贷款人追究借款人违约责任的依据➢承诺申贷的真实有效➢承诺贷款资金的真实用途、支付对象(范围)、支付金额、支付条件、支付方式等➢承诺双方的权利义务➢对于借款人挪用贷款等不当行为,贷款人应在合同中作出周密约定,并以贷款人的协议承诺为依据实施处罚。
原则四:实贷实付原则原则五:贷放分控原则➢强调贷款审批通过不等于放款,在贷款人承诺向借款人提供贷款后,借款人不能随意使用贷款➢贷款人要设立独立的放款管理部门或岗位,负责落实个贷放款条件,审核贷款资金用途➢采取委托贷款人支付的,贷款人应审核借款人相关交易资料和凭证是否符合合同约定条件➢采用借款人支付方式的,贷款人通过帐户分析、凭证查验或现场调查等方式核查贷款用途,并要求借款人定期报告或告知贷款人贷款资金支付情况原则六:贷后管理原则➢密切监控借款人信用及担保情况的变化,定期跟踪分析评估借款人履行借款合同约定内容的情况➢要求贷款人根据个人贷款的品种、对象、金额等,确定贷款检查的相应方式、内容和频度原则七:罚则约束原则受理与调查:☐本条主要从借款人方面设置了个人贷款应该遵守的基本前提条件,贷款人应确保在贷款发放前同时满足本条所列的各项要求。
贷款风险管理办法
![贷款风险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2ca996ec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bb.png)
贷款风险管理办法附件1:惠州市惠城区金利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贷款风险管理办法第一部分总则一、放款操作基本原则(一)放款审批权限分级管理风险控制部必须严格执行我司的放款审批权限分级管理制度,放款过程必须确认审批书的最终签批人为有权签批人签字或盖章方可发放贷款,严禁在有权签批人未签字或盖章的情况下发放贷款。
(二)认文件不认人原则风险控制部必须做到令行禁止,严格按照信审批复条件和制度规定放款。
“认文件不认人”必须成为风控部铁的纪律和准则。
(三)操作风险零容忍原则操作风险必须小于制度漏洞,操作风险零容忍。
(四)放款条件不落实不得放款原则风险控制部须指定人员与项目经办人员共同落实授信条件;并按规定审核放款手续,不得在授信批复条件未落实前放款。
二、风险控制部岗位设置和工作职责(一)岗位设置按照规定设置风险控制部;风险控制部至少应设置审核岗、核保岗和总经理岗,条件具备时还可设置复核岗。
每笔放款审核业务至少需经过放款审核岗和总经理岗签字确认,审核岗和总经理岗不得为同一人。
总经理不在岗的,应由上级主管或放款有权审批人代行总经理岗的职责。
(二)工作职责1、风险控制部的工作职责:(1)对所属经营机构的放款工作进行统一管理;(2)根据授信批复文件审核授信条件落实情况;(3)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审核授信相关资料的完整性和一致性;(4)负责监控客户的授信是否超过其授信额度;(5)审验授信业务合同填制的要素是否齐全完备、是否符合我司有权审批机构的批复;2、放款审核岗岗位职责:(1)审核授信条件的落实情况,审核上报材料齐备性、一致性和合规性;(2)审验授信业务合同填制的要素是否齐全完备,是否符合审批机构的批复;(3)管理和监控额度使用情况以及放款信息。
3、放款复核岗岗位职责:(1)复核授信条件的落实情况,复核上报材料的齐备性、一致性和合规性;(2)复核授信业务合同填制的要素是否齐全完备,是否符合审批机构的批复;(3)复核授信额度使用情况。
贷款公司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贷款公司风险控制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285be99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de.png)
贷款公司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本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旨在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流程,通过规范操作、强化监督和持续改进,确保公司资产安全,维护公司和客户的利益,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二、风险管理原则1. 全面性:风险管理应涵盖所有业务活动和环节,确保无死角。
2. 系统性:风险管理应建立在系统的基础上,形成闭环管理。
3. 动态性:风险管理应随着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而调整。
4. 人本性:风险管理应注重员工的培训和意识提升。
三、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公司应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风险管理策略,同时,各业务部门也需配备相应的风险管理人员,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风险管理网络。
四、风险识别与评估1. 风险识别:通过市场调研、数据分析等手段,及时发现可能影响公司运营的风险因素。
2. 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类和评级,确定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五、风险应对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包括但不限于风险转移、风险规避、风险减轻和风险接受。
六、风险监控与报告1. 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定期检查风险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
2. 设立风险报告制度,确保风险信息能够及时上报至决策层。
七、应急预案和危机处理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风险事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程序,有效控制损失。
八、培训与文化建设1. 定期对员工进行风险管理相关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和处理能力。
2. 建立风险控制文化,鼓励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积极识别和管理风险。
九、制度的持续改进定期对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进行审查和更新,确保其与时俱进,适应公司发展和市场变化的需求。
十、结语本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范本仅供参考,各贷款公司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良好的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是公司防范风险、保障稳健发展的基石,也是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贷款风险的控制
![贷款风险的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f05ae2f20b4e767f5acfcef9.png)
贷款风险的控制贷款风险控制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1)贷款风险预防---银行事先采取相应的措施,阻止贷款风险的发生;---适用于任何一笔贷款的任何一个阶段在贷款前---分析借款人的信用和财务状况---分析借款人的经营前景和经营环境---分析预测借款人产品市场的趋势---进行贷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发现和计量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依据风险大小确定贷款与否和贷款多少---在权衡收益和风险之后,对于极不安全或者收益不足于抵补所承担风险的贷款采取回避---寻求贷款后的风险防范措在贷款发放和使用过程中---跟踪检查借款人的贷款使用状况---发现贷款使用不当,依法收回贷款,以减少风险---在承担风险后采取积极措施尽量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低风险带来的破坏程度( 2 )贷款风险转移---银行通过某种方式(如银团贷款、担保贷款、抵押贷款)将贷款风险损失转嫁给他人来承担---是银行控制贷款风险的一种重要方法---将贷款风险转嫁给借款人--抵押贷款---将贷款风险转嫁给担保人--担保贷款---将贷款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贷款保险---通过其他的交易(如利率掉期、外汇掉期、金融期货、期权合约等等),将贷款风险转嫁出去(3)贷款风险分散---合理搭配贷款的种类--贷款种类分散化(行业)---合理划分付款地区--贷款地域投向分散化(空间)---合理搭配贷款的期限--贷款期限分散化(时间)---合理搭配贷款项目--贷款项目分散化---合理安排不同客户--贷款客户分散化---参加银团贷款,分散风险(4)贷款风险管理---通过严格的贷款程序设计和贷款政策约束,以及加强事后监督与防范来降低贷款风险---银行根据贷款的使用进度逐笔核放贷款---对于数额较大、期限较长的贷款,采取一次核批,分次发放的方法---可以节约资金的投放,减少借款人的利息负担---有效地监督借款人合理使用贷款,防止贷款风险的产生---使产生的贷款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在贷款协议中设立保护性条款---要求借款人存入一定比例的补偿性存款---经常与借款人沟通,了解贷款的使用状况、借款企业的经营状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提取足额的坏帐损失准备金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 of Bank of MontrealCredit RiskA. Clear conmmunication of credit standards through policies, procedures and training;--- rigorous standards and process of accreditation for all lending and credit officers with discretionary lending authority commensurate with conpetencies and experiences--- clear definition of authorities and accountability at every stage of the lending processB. disciplined decision-making, consisting of a dual track approach to risk assessment whereby most business loans arereviewed by account managers and, separately, by independent credit officers;C. regular review by a committee of senior executive officers of all large credits recommended by line groups and a formal quarterly review of all problem accounts;D.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the bank's overa ll loan portfolio to ensure broad diversification of credit risk and tolimit concentration in single sectors or accounts;E. continuous review of credit and credit management processes by an independent audit group;F. application of analytical tool and systems to capture risk, mornitor positions, and commensurate with risk, including the bank 's RAROC methodology;Position RiskA. centralized management of the bank ' sposition risks with treasury. Authorities and accountabilities for managing and monitoring this risk are clearly defined within treasury;B. estabilished prudent position risk policies which constitute the framework for managing the level of interest rate and foreign exchange risk within control limits;C. both positions and control limits are monitored regularly by a committee of senior officers;D. application of analytical tools such as gap analysis, income and market value sensitivity and simulation analysis;E. these principles are applied on a consistent basis across all risks including assets and loans, on- and off-balancesheet exposures of foreign currency and interest rate risk;F. all of these principles are further reinforced by a strong and effectiv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G. corporate oversight of risk managemen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Risk Review Committee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I. management of asset quality within the bank is based on this overall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J. the bank is conservative in its lending policies which require prompt recognition of problem accounts and their transfer to a group of specialists skilled in managing such accounts;H. a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which provides timely and accurate information on both credit and position risk i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the bank ' s risk management process, the bank is fully committed to continual upgrading this system;K. collateral is required on certain loan transactions, collateral type and ammount varies by type of loansMeasuring and Managing Financial RisksFinancial Risk Traditional Measures Lead Measures Management Techniques1. Credit risk Loans/assets Loan concentrationCredit analysisNonperforming loans/loans Loan growth Credit documentationLoan loss/loans High lending rates Credit controlReserves for loss/loans Reserves to non Special risk assessmentperforming loans2. Liquidity risk Loans/deposits Purchased funds Liquidity planLiquidity assets/deposits Borrowing cost Contingency planLiquidity assets Cost/pricing modelsBorrowings/deposits Development of fundingsources3. Interest risk Interest-sensitive assets/ Gap bucketsDynamic gap managementinterest-sensitive liabilities Duration Duration analysisGap4. Leverage risk Equity/deposits Risk-adjusted assets/Capital planningequity Sustainablegrowth analysisEquity/assetsGrowth in assets vs.Dividend policy。
贷款风险控制制度
![贷款风险控制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5250ee2bceb19e8b9f6ba52.png)
贷款风险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贷款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切实化解和消化贷款风险,提高贷款质量,保证信贷资产安全,建立以贷款风险管理为核心的信贷管理体制,依据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下同)关于贷款风险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贷款业务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贷款风险管理的基本任务: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的各项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适应公司贷款业务特点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和机制,强化贷款风险全程管理,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各类贷款风险,降低不良贷款,提高贷款质量。
第三条贷款风险管理原则。
贷款风险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贷款风险管理一般原则与贷款业务实际相结合; (二)实行贷款按风险性质和历史成因分类管理; (三)坚持贷款风险管理权责相结合; (四)坚持把封闭管理措施纳入风险管理。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办理的各项贷款。
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章贷款风险划分第五条贷款风险。
贷款风险是指在贷款业务运营中,由于受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致使贷款无法按期收回本息,银行可能遭受资金损失。
按照风险的划分原则,结合贷款业务实际,贷款风险主要划分为政策风险、经营风险和操作风险。
第六条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指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实施宏观调控、保护农民利益、稳定市场等政策和特定的产业政策、区域政策,向借款人发放的贷款,借款人因执行政策出现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风险。
第七条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根据借款人自身经营需要发放的贷款,借款人因经营管理、市场变化、灾害和道德因素等原因的影响,不能或不愿意按照事先达成的协议履行其义务,出现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的风险。
第八条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公司内部控制及治理机制失效以及信息技术系统失效等可能造成的贷款风险。
主要包括公司内控制度和治理机制缺陷及内部员工操作失误、违反操作规程、信贷决策超越权和道德因素等造成贷款不能按期收回或损失的风险。
第三章贷款风险预测第九条贷款风险预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贷款风险控制管理
➢
➢贷款管理是一个诸多环节环环相扣的全流程管理过程,任何贷款管理链条上出现问题都会引发挪用风险,尤其是那些借款人使用较为频繁、出现问题几率多、易于导致贷款挪用的风险高发贷款品种。
➢当前信用环境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强化科学的贷款业务的全流程管理,真正实现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贷款管理模式的转变,增强贷款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突出贷款全流程管理,变过去的事后检查为现在的事前控制,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变贷款主要流程的管理为全部流程的管理。
指导原则
●原则一:全流程管理原则
●原则二:诚信申贷原则
●原则三:协议承诺原则
●原则四:实贷实付原则
●原则五:贷放分控原则
●原则六:贷后管理原则
●原则七:罚则约束原则
原则一:全流程管理原则
➢总则第五条要求贷款人建立有效的个人贷款全流程管理机制
➢第二章至第六章针对个人贷款全流程管理中的关键环节提出风险管控要
求
原则二:诚信申贷原则
➢强调借款人在申请贷款的过程中,应恪守诚实守信原则,如实、全面、及时向贷款人提供信息和进行重大事项披露
➢借款人的合法、合规地位
➢信用状况良好
➢有明确的贷款用途
➢有合法的收入(还款)来源
原则三:协议承诺
➢协议承诺是规范双方权利义务责任的根本准则,也是贷款人追究借款人违约责任的依据
➢承诺申贷的真实有效
➢承诺贷款资金的真实用途、支付对象(范围)、支付金额、支付条件、支付方式等
➢承诺双方的权利义务
➢对于借款人挪用贷款等不当行为,贷款人应在合同中作出周密约定,并以贷款人的协议承诺为依据实施处罚。
原则四:实贷实付原则
原则五:贷放分控原则
➢强调贷款审批通过不等于放款,在贷款人承诺向借款人提供贷款后,借款人不能随意使用贷款
➢贷款人要设立独立的放款管理部门或岗位,负责落实个贷放款条件,审核贷款资金用途
➢采取委托贷款人支付的,贷款人应审核借款人相关交易资料和凭证是否符合合同约定条件
➢采用借款人支付方式的,贷款人通过帐户分析、凭证查验或现场调查等方式核查贷款用途,并要求借款人定期报告或告知贷款人贷款资金支付情况原则六:贷后管理原则
➢密切监控借款人信用及担保情况的变化,定期跟踪分析评估借款人履行借款合同约定内容的情况
➢要求贷款人根据个人贷款的品种、对象、金额等,确定贷款检查的相应方式、内容和频度
原则七:罚则约束原则
受理与调查:
☐本条主要从借款人方面设置了个人贷款应该遵守的基本前提条件,贷款人应确保在贷款发放前同时满足本条所列的各项要求。
☐第(一)款明确了个人贷款主体准入的基本标准;
☐第(二)款规定了个人贷款应有明确的用途,且需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款规定个人贷款申请的具体要素要与借款人的实际需求相符,且符合一般常理;
☐第(四)款规定个人贷款要有明确合法的还款来源,无论是个人的工资收入、其他收益、抵质押处置预期收入等,均应在申请个人贷款时明确,在
此基础上,借款人还需具备良好的还款意愿,以积极配合贷款人履行还款义务。
☐第(五)款用以衡量借款人信用状况,无重大不良信用记录,其对个人信用的判断应根据个人职业、年龄、婚姻状况、收入、人行征信记录、商业
银行内部评级等因素综合判断。
➢第十二条贷款人应要求借款人以书面形式提出个人贷款申请,并要求借款人提供能够证明其符合贷款条件的相关资料
☐本条明确个人贷款需要以书面形式申请
☐本条要求借款人应根据贷款人要求,对申请不同的个人贷款品种提交贷款人规定的具体申请资料。
针对某一品种的个贷产品需要提供何种申请材料,应体现在贷款人具体的产品管理制度中,并及时清楚的告知借款人。
➢第十三条贷款人受理借款人贷款申请后,应履行尽职调查职责,对个人贷款申请内容和相关情况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调查核实,形成调查评价意见。
☐本条要求借款人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材料,以便开展后续的尽职调查、风险评价和审批工作。
☐本条要求贷款人对借款人的陈述和提供的材料要进行认真核实和分析,不受任何人的主观意志干扰,如实报告调查所掌握的客户情况。
➢第十四条贷款调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借款人基本情况;
(二)借款人收入情况;
(三)借款用途;
(四)借款人还款来源、还款能力及还款方式;
(五)保证人担保意愿、担保能力或抵(质)押物价值及变现
能力。
☐本条对商业银行对个贷业务尽职调查工作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规定,但这只是基本的规范规定,商业银行应根据借款人的不同情况,适当延伸调查范围。
➢第十五条贷款调查应以实地调查为主、间接调查为辅,采取现场核实、电话查问以及信息咨询等途径和方法。
☐贷款调查必须全面深入,通过多方渠道了解和收集情况,取得足以证实借款人资信状况有关材料和证据,确保借款人资信情况及交易情况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实地调查是指通过走访借款人的生活场所、工作场所或交易场所,进一步了解借款人的资信情况、生产经营情况、以及商品交易本身情况等。
☐间接调查是指通过电话查问、外部权威网络查询、信息咨询等其他渠道征询借款人资信的调查方式。
➢第十六条贷款人在不损害借款人合法权益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将贷款调查中的部分特定事项审慎委托第三方代为办理,但必须明确第三方的资质条件。
贷款人不得将贷款调查的全部事项委托第三方完成。
☐在个贷业务经营中,当前部分银行将贷前调查等核心操作外包给开发商、经销商、律师事务所等机构,放松了银行自身的调查核查环节,给不法
客户或不法中介造成钻空子的机会,从而造成¡°假按揭¡±业务的发生。
☐本条明确商业银行可以审慎引入第三方办理非关键环节的特定事项,例如收集借款人贷款资料、借款人信息录入等,但应制定相关办法明确第三方
的资质准入条件,防范操作风险。
☐考虑到部分中介机构的服务水平、员工素质、业务能力、诚信水平等方面都尚待完善,若贷款核心操作环节外包第三方,将给商业银行经营带来一
定的风险隐患,因此本条同时明确规定不得将贷款调查的全部事项委托第三
方完成。
☐今后在业务外包方面,银行可将诸如收集整理资料等相关劳务性操作适当进行外包,但不能简单地从追求降低成本出发,随意将授信调查、面谈面
签等涉险的技术环节进行外包。
➢第十七条贷款人应建立并严格执行贷款面谈制度。
通过电子银行渠道发放低风险质押贷款的,贷款人至少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确定借款人真实身份。
☐本条要求执行贷款面谈制度。
贷款人通过对借款人的面谈,可以有效核实借款人的真实身份,同时对了解借款人的贷款用途、还款来源和还款意愿有更为直接和深入的了解,有助于贷款人收集全面、准确和完整的借款人信息。
对通过电子银行渠道发放的低风险质押贷款的情形,贷款人可以不进行贷款面谈,但前提是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借款人身份真实
贷后管理:
➢第三十七条贷款人应定期跟踪分析评估借款人履行借款合同约定内容的情况,并作为与借款人后续合作的信用评价基础。
☐本条规定贷款人要对贷款业务进行定期贷后检查和监测分析,及时根据其风险变化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防范、控制和化解风险。
☐本条规定贷款检查结果应作为贷款人与借款人继续个人信贷业务合作的评价基础。
➢第三十八条贷款人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借款合同的约定,对借款人未按合同承诺提供真实、完整信息和未按合同约定用途使用、支付贷款等行为追究违约责任。
☐为规范和约束借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切实保障各项贷后管理要求落到实处,《办法》针对可能对贷款偿还带来风险隐患的情况,规定借款合同应设置相应条款,明确借款人的违约责任。
☐鉴于当前部分贷款人对借款人违反合同约定的行为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的情形,本办法为督促贷款人切实落实上述要求,特别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见¡°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经贷款人同意,个人贷款可以展期。
一年以内(含)的个人贷款,展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一年以
上的个人贷款,展期期限累计与原贷款期限相加,不得超过该贷款品种规定的最长贷款期限。
☐本条对个人贷款的展期次数及期限作了原则性规定,无论是一年以内(含)还是一年以上的个人贷款,展期次数没有限制,但展期期限有相应的限制性规定。
➢第四十条贷款人应按照借款合同约定,收回贷款本息。
对于未按照借款合同约定偿还的贷款,贷款人应采取措施进行清收,或者协议重组。
☐商业银行应由专门部门处置个人贷款不良资产,并且实现全面、精细化的管理,在运用催收、诉讼、呆账核销等传统处置手段的基础上,灵活尝试其他市场化和批量化的资产处置方式。
本条提出了协议重组的概念,为个贷不良资产的处置提供更多渠道和手段,有利于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对个贷不良资产风险的转化和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