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供物流公司的运营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供物流公司的运营模式
宝供物流公司的运营模式
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最早运用现代物流理念为客户提供物流规划、分销配送、储存、信息处理、流通加工等物流一体
化服务的专业公司,是目前国内领先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近十年
的成长历程中,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一直秉承“为客户提供
优质高效的供应链一体化物流服务,支持客户的持续发展”的经营
宗旨,坚持“不断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与全球五百强中
近五十家企业及国内一批大中型制造企业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向
他们提供优质、高效的物流服务,并朝着“成为中国最优秀的供应
链全面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和实施者”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为了进一步满足客户供应链优化整合的需求,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计划用5年时间在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建设一批大型现代化
的物流基地,构筑以大型现代化物流基地为枢纽的物流运作平台。
既苏州国际物流中心4万平米的一期工程2002年11月投入使用后,广州物流基地7万平米的一期工程也将于2003年6月份投入运营,
上海、天津等地的物流基地建设也在规划之中,这些基地不仅具有
现代化的商品储存、库存管理、运输、配送、流通加工等物流服务
功能,同时也提供办公、商品展示、交易、金融结算、电子商务、
信息处理、信息发布等一系列的服务,使之成为集商流、物流、信
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宝供承揽了六条专列中的应该是最具有发展前景的一条运营线路,行邮特快专列采用的是一种全新运营模式,这也是中国铁路实现跨
越式发展的一种探索。作为中国现代物流业领先者之一的`宝供物流
企业集团,一直致力于中国现代物流的创新与探索,极力建设包括“一站式”货物运输、快运业务、流通配送的综合物流运作体系,
为现代化物流一体化提供高水准服务,获得行邮特快专列的经营权,则是宝供经营战略上的一种突破和创新。
通过对铁路行邮特快专列经营权的投标并最终中标,本地物流行业龙头企业、民企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成功构建了连接珠三角和长三
角的黄金快速通道,名为“宝供号”的广州至上海特快行邮专列将
于5月18日首发,每天早上7点19分从广州发车,每天晚上22点50分从上海发车,单程运行时间在23小时内。“宝供号”的开通,一方面使得宝供成为广州至上海往返行邮专列的独家经营者,另一
方面也开拓了一种全新的铁路行邮运营模式。作为宝供集团“宝供号”合作方的中铁行包公司迈出了市场化运作的重要一步,与宝供
共同承担面向客户的策划、储存、分拨、包装、运输、配送和信息
服务一体化服务。
对于“宝供号”的开通,宝供集团董事长刘武透露的目标是,有效地整合客户资源,整合运作资源,整合供应链各个环节;科技战略,宝供全国联网的物流信息系统已实现了与客户数据的无缝链接,保
证整个物流运作过程的透明化和可视化,在完善和提升宝供物流信
息系统的基础上,还将引进国外先进的信息系统、物流运作技术和
物流运作设备,从而为客户提供实时的物流信息;人才战略,在培养
和提升现有人员素质和水平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吸引国内外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加盟宝供。此次通过获得广州至上海特快行邮专列的独
家经营权,宝供将在自身发展战略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各种物流
资源,积极带动广州、上海两地的经济发展和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
企业运营模块
(一)主要结构
从结构上看大致可分为五个主要部分:
行政管理层面。
销售层面。
生产层面。
技术层面。
资金管理层面。
(二)基本职能
其基本职能体现为:
1、行政管理层——企业的“大脑”和“中枢”,其主要职责为:
(1)企业的规划、决策、管理、监督、考核。
(2)人员聘用与任免以及相关的人事管理。
(3)公关与企业形象推广、相关社会活动。
(4)建设和形成企业精神和文化。
2、销售层——企业的“龙头”,其主要职责为:
(1)产品销售——企业生存和资金流通的原动力。
(2)市场开发新产品推广——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3)情报收集——提供给技术部门处理。是企业信息收集的主要
渠道,也是领导决策的主要依据。
(4)形象推广——配合行政管理部门,推广、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逐步建立品牌效应,引领企业良性发展。
(5)产品监测——监督生产环节,进一步保证出厂产品的质量。
(6)库品管理——库存产品的保管和规划,企业生产调度的主要
依据。
(7)用户服务——与生产部门、技术部门协作,做好售后服务、
信息反馈,维护企业良好形象。
3、生产层——企业的“核心”,其主要职责是:
(1)设备采购、使用和管理。
(2)原料采购、使用和管理。
(3)生产组织、管理。
(4)生产人员管理和考核。
(5)生产成本管理、考核。
(6)库品管理。
(7)外协加工管理、检测。
(8)产品检测、质量保证、数量清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