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编写说明

王涧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精神,我们编选了高中语文选修课《外国诗歌与散文欣赏》。其中诗歌与散文系列的要求是这样的:1。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与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4。尝试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一、本书的体例

本书分为诗歌与散文两部分,每个部分包括四个单元。每个单元由导言、讲读课文、自读课文、思考与探究等四个部分组成。其中,诗歌部分每单元讲读、自主阅读各三篇共六篇,散文部分每单元讲读、自主阅读各两篇,共四篇。导言是每个单元内容的总括,一般概括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提示学习的方法、目标等。如第一单元的导言,重在讲诗歌与其他文体尤其散文在形式上的区别,提示学习者注意诗歌由于分行排列而形成的语言上的中断、空白及其背后的深长意味。这一单元所选的课文,也都围绕着这一学习重点来安排。讲读课文是本书学习的重点,需要教师精心备课,引导学生品味赏析,关键是要教给学生鉴赏诗歌散文的方式方法。自主阅读部分建议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可以采用诵读、讨论、比较鉴赏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思考与探究部分属于课后练习,是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本单元一些重点内容和可探究的知识点,有些还需要课外的阅读与实践来充实,有些单元还专门安排了一些学生自己的写作实践,试图引导他们通过诗歌与散文的尝试性写作,掌握诗歌与散文的一些基本写法与特点。

二、诗歌部分

诗歌部分是围绕着外国诗歌的形式特点与表达方式来划分单元、选择作品的。四个单元在内容上各有侧重,选择范围既涵盖英法德俄美等欧美名篇,也涉及伊朗、印度等东方名作。从时间范围来看,18世纪以后的作品占多数,也有少部分古代诗歌。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接触具体的外国诗歌名作,感受外国诗歌的魅力,体会诗歌的艺术特点与表达技巧。

第一个单元内容的侧重点主要是让学生体会诗歌形式上的突出特点。学生以前虽然也学过不少中外诗歌,但对诗歌的形式特点了解得还不够深入,体会还不够深刻。在此,从诗歌与一般文体特别是散文的区别入手,分析诗之所以成为诗的外在与内在因素。从外在形式上看,诗歌是分行、分节排列的,这是现代诗歌的一个重要标志,许多诗歌名篇都善于运用句式的重复与变化,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情绪。但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分行排列的都是诗歌,诗意的形成还需要许多内在的因素,如语言运用的方式、目的,诗歌善于运用声音、节奏、分行、想象等手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从外在事件的本身,转移到事件背后的情绪,使思想与感情的表达更加集中,更加生动,更富有深长的意味与感染力。所以说,诗歌不以事件的完整生动见长,而是以表达事件中人类的感受、思绪、思想为目的。这个单元所选的6篇诗歌,在形式上都有突出的特点。英国18世纪浪漫主义的先驱布莱克的《老虎》通过相同句式的重复,形成一种急骤、强劲的节奏,鲜活地体现了老虎所象征的生命强度和激情。19

世纪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魏尔伦的《秋歌》每一诗节都由一个长句分割而成,若断若连,很好地表达出秋天的苍凉和诗人孤寂、落寞的情怀。美国诗人惠特曼《我自己的歌(之一)》则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疏散,与诗人健康自信的性格相映成趣。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严重的时刻》每一节都是一个完整的疑问句,每一节的结构句法都完全相同,复沓往返中包含了深厚的情感与思想。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要让学生懂得诗歌鉴赏的一些常识,引领他们在领会诗歌的意蕴之外,还能了解诗歌的写法,体会诗歌的技巧,明白普普通通的文字,何以通过诗人的巧妙安排,就会变成了语言的杰作,“语言的舞蹈”,给人以美的享受。

第二个单元主要选取的都是外国诗歌史中的抒情名篇,如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故乡》、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西风颂》、爱尔兰诗人叶芝的《当你老了》以及一些著名抒情诗人济慈、勃朗宁夫人、叶赛宁的代表诗篇。诗歌是表达情感的最好形式,抒情是诗歌最本质的特征。在西方浪漫主义思潮之后,抒情诗更是占了绝对的主流,成为现代诗歌中最常见的形式。无论讴歌自然、赞美爱情还是抒发人生感受,抒情诗都有着广阔的天地。但是情感的抒发并不意味着就是没有技巧的直抒胸臆,那往往成不了好诗,就像大跃进时的打油诗那样,数量虽多,但其实并没有多少诗味,大多数是称不上诗的。凡是文学史能流传下来的优秀诗篇,往往包含了高超的艺术技巧,运用了不同的抒情方式,才具有了打动人心的效果。抒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个单元选取的都是一些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抒情名篇,如荷尔德林的《故乡》、叶芝的《当你老了》,都是通过设定一个抒情主人公“我”,以独白的形式展开诗行,或设定一个抒情对象“你”,造成一种亲密的对话效果,这是最传统的抒情方式。还有一些抒情诗歌,另辟蹊径,放弃传统的对话、独白等形式,而将情感寄托在外在景物的描写中。如雪莱的《西风颂》、济慈的《秋颂》,就是通过寄情于景,托物言志,寻找“客观对应物”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感情的。通过这些代表性诗篇的揣摩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领略抒情诗的特点和魅力。

第三个单元主要是学习富有哲理、带有思想意味的诗。虽然抒情是诗歌的本质,但它也同样能表达思想,可以探究人生的意义与世界的奥妙。古往今来,许多优秀的诗篇都蕴涵着丰富的哲理,体现了人类对自然、对自身的认识。然而,诗歌表达思想与哲学不同,它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抽象的议论或用形象图解概念,都是违背诗歌的艺术本性的。与概念化、体系化的哲学不同,诗歌中的思想与感性的事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紧密结合在一起,它们可能起源于作者对生活的直观感受,但是又高于生活,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思想在其中犹如水中盐一般,而且有些哲理是与抒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如《漫游者的夜歌》,一方面它是歌德抒情诗的名篇,但另一方面,它又以意境高远、体现了某种人与宇宙的关系而为后人所称道。作者以一个登山人的视角,简练地勾勒出山巅之上万籁俱寂的自然,含蓄地暗示出人与宇宙之间的隐秘关联。诗中用一切来形容峰顶与树梢,给人带来一种超越感,那个登山的漫游者所伫立的地方,似乎不是一座山的峰顶,而是世界之巅,将天空、山顶、树木、鸟儿与人融为一体的大安静,也就成为某种宇宙秩序的象征。诗人在捕捉一种感受的同时,也似乎在传达一种玄妙的哲学,它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中国古典诗歌中也有一些我们熟悉的作品,与这首诗在意境、表现手法上十分接近,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就与歌德这首诗就有异曲同工之妙。学习时可以通过比较鉴赏的方式进行体会。本单元所选的其他诗篇也同样都具有一定的哲理内涵,它们都具有一定的哲理内涵,耐人寻味,值得反复咀嚼、回味。如法国诗人瓦雷里的《石榴》,将人的头颅比作阳光中开裂的石榴,在二者的类比中,探讨了人思想的成熟过程;《雪夜林边驻脚》则以雪夜之中神秘又迷人的树林,象征了人生某种不确定的状态。自主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