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2)中外电影史2011-20122 -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纪录电影运动 英国的纪录电影运动是以J· 格里尔逊为核心的。格里尔逊作 为电影导演,只拍出一部《飘网渔船》(1929)。这部影片明显 表现出格里尔逊受苏联蒙太奇手法的影响。他快速地剪辑鱼 船的各个部位,微微仰拍的影像效果使得片中的一般工人显得 形象高大。但格里尔逊却独自举起了英国纪录电影运动的大 旗,组建了一个永久性的电影团体并在他身边团结起一大批自 由派纪录电影工作者。如巴锡尔· 瑞特保罗· 洛撒巴西尔· 瑞特 与哈莱· 瓦特等。他们拍制了《纪录影片》《夜邮》《锡兰之 歌》等。

另一方面也无法比拟日益崛起的美国电影, 1908年美国成立电影专利公司,建立了国内 整合统一的市场;格里菲斯1908-1913年为 比沃格拉夫公司生产了400多部影片,范围涉 及从西部片到家庭剧多种类型;英国电影在 早期商业建制和经济效益方面无法提供切实 可行的保障,而相应成规模的类型片也没能 有计划有系统地推出。逐渐地,英国电影整 体上落后于欧洲各国以及冉冉升起的美国电 影。
《诺丁山》

3.电影频道与电视制作公司为主推动民族电影产业 英国影片的生产通常是由独立制片公司来完成的,具代表性 的是,由政府支持的代理处和由电视制作部门提供资金和制 作支持的公司。例如,第四频道以及BBC(英国广播公司) 和ITV(独立电视台公司),特别是第四频道。早在1982年, 第四频道就覆盖了全英国的所有地区。第四频道采取了德国 和意大利电视的运作方式,通过提供资金促使影片在其电视 播映之前在影院得到发行。同时,当英国电影的资金投入不 足时,第四频道成为英国电影工业的生命线。

1980年代以后,英国叫好又叫座的影片,许多就是 第四频道投资制作的。例如,《我美丽的洗衣房》 (MyBeautiful Laundrette)、《紫沙瓶子》 ( Letter to Brezhnev)、《同伴(Comrades)、 《卡拉瓦乔》(Caravaggio)、《淹死老公》 (Drowning by Numbers)、《远方的声音仍在回响》 (DistantVoicesStillLives) 、 《甜蜜的人生》 ( Lifeissweet)、《底层生活》 ( RiffRaff) 、 《哭泣游戏》 ( Crying Game) 、 《海滩》(Bhaji on the Beach)、《四个婚礼一 个葬礼》、《猜火车》、《秘密与谎言》 (Secrets and Lies)、《伊丽莎白》、《向东,


随着兰克的垮台,英国的主要电影发行商基本上来 自美国。哥伦比亚三星、二十世纪福克斯、华纳兄 弟、迪斯尼等控制着英国的电影发行,并且与很多 独立电影公司及多厅影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1990年代以来,英国电影的海外发行收入也都被美 国电影发行商掠走了。因此,当兰克这家曾经是英 国电影龙头企业的公司,在2000年初转让给多家好 莱坞公司合作的UIP公司时,英国电影的一个时代 就这样结束了。

宝丽金主要通过资金投入分成和发行影片获利,如 《同屋三分惊》(Shallow Grave)、《猜火车》、 《四个婚礼一个葬礼》、《憨豆先生》和《诺丁山》 等。宝丽金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它的国际发行网 的建立,以及采用好莱坞的方式来营销(特别突出 的例子是《猜火车》)。但是,1998年,宝丽金遭 遇了一连串的挫折,从拷贝供应不足到阻止其母公 司菲力普把股份卖给西格玛公司(环球影片公司的 拥有者)以至双方失和。于是,宝丽金最初的雄心 勃勃企图成为与好莱坞竞争的“欧洲老大”的梦想, 在与环球合并后完全破灭。

2.电影产业结构在碎片中被整合 虽然有着与美国电影一样悠久的历史,但是英国缺乏统一、 完善的类型电影工业体制。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间,英国还 有两大影片制作公司,即兰克(R a n k F i l mDistributors) 和ABPC。这两个相当于好莱坞中等规模制片厂的制作公司, 在自己的两个制片厂[帕尼伍德和爱拉斯垂(Elstree)]制作 影片,并在自己的院线发行。当观众从1950年代突然减少时, 两大公司崩溃了,公司从电影制作转向别的领域。1980年代, 兰克电影发行公司这一英国电影业历史最悠久的支持者倒闭 了。

英国的很多电影用的是来自美国的资金,很多演 员、导演在好莱坞和英国之间来回移动拍片。英国 电影除了遭受美国电影的巨大冲击之外,英国民族构 成的复杂(如北爱尔兰民族情绪的高涨)更使得一个 统一的英国电影的称谓变得有点可疑起来。当然,这 些越来越复杂的情况,并不妨碍在世界电影史中有自 己独特位置的一部英国电影史或一种英国电影文化 的存在。

四、青年电影 一批被称为“撒切尔时代电影”如《富足》《丑闻》 等,一批对英国殖民历史进行反思的文化反思电影, 如《甘地》《印度之行》,以及试图重整英国民族精 神的《火的战车》《希望与光荣》《我的左脚》等, 一向长于从文学改编电影(其电影因而被称为“文学 电影”)的著名导演詹姆斯· 艾弗里的《四重奏》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莫里斯》《霍华德庄园》 等,均是80年代英国电影业复苏以后的重要作品,代 表了英国电影发展的一个高峰。

格里尔逊

以格里尔逊为领袖的英国纪录电影运动,创立 了一种纪录电影的创作样态。这些作品关注 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以公共利益为目的,参与 到各种服务性事业中去,发挥了纪录电影记录 现实、服务公众的效用。

在30年代的纪录电影中,我们或许能更加接近生活的 “真实”。这是因为,主流商业电影在制作特殊再现 形式时所遇到的商业压力,在纪录片制作中并不存在。 然而,在纪录片运动中,我们却可能确定“主流”和 “非主流”两种传统,而且由于这两种传统都涉及对 工人阶级的再现,它们也就提供了对于工人阶级生活、 经验和斗争的不同阐释。将这两种不同的纪录片传 统制作的电影进行比较,就能突显建制、经济和政治 因素对于不同再现形式产生影响的方式,而它亦使商 业电影之外的制作成为可能。
《四个婚礼与一个葬礼》

五、民族电影的复苏 1.电影产业状况徘徊在低谷 1982年影片《烈火战车》的编剧考林· 威尔兰德 (ColinWelland)在领取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时 极富激情地宣告,“英国电影到来了”。第二年, 理查德· 阿顿伯罗(Richard Attenborough)导演的 《甘地传》 ( Gandhi)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英国电影产业有了复苏的迹象。

林赛· 安德森

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英国的戏剧与小说中, 因为以具有叛逆性的普通劳动阶级为主要表 现对象,从而形成了一个“愤怒的青年”的浪 潮。这一文学浪潮也波及到电影。先是林赛 等人组织的一系列纪录电影的拍摄和播映,继 而他们成立了一个非正式的团体组织,后来人 们习惯称之为“自由电影委员会”。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来自百度文库
此间英国电影的导演队伍组成也更为复杂化、年轻 化,如导演《杀戮之地》《使命》(也译《传道》)的 罗兰· 乔菲、导演《蒙娜丽莎》《精神亢奋》《哭泣 的游戏》的乔丹、导演《画师的合同》《厨师、窃 贼、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的格林纳威、导演《四 个婚礼与一个葬礼》的麦克· 纽威尔等,都是一批出 生于战后40年代的影坛新秀。这批电影导演也就是 被称作“青年电影”的导演群体。他们的创作使得 英国电影的风格、题材和主题意向等更为多元复杂 而摇曳多姿。
《烈火战车》

但是,当英国媒体把获得奥斯卡奖作为民族电影成 功的范例进行报道,并宣称是另一次“文艺复兴” 时,许多电影人却表现出深深的忧虑。就像英国电 影委员会主席著名导演艾伦· 帕克(Alan Parker)在 2000年5月所指出的,“关于英国电影产业,我们 有时很难搞明白是正被浪潮推动还是被浪潮所淹 没”。作为一位电影从业者,艾伦· 帕克代表了导演 们真正的感受。英国国产电影一直在低谷中徘徊, 每次感到复苏的希望时,却被新的萧条所打击。
中外电影史
冯岭
第五章 英国电影史 英国电影的百年发展,一直是在与好莱坞电影 的纠结难分中度过的。甚至在很多时候,英国电 影的国族身份都很成问题。这也许是英国电影常 常表现出对身份认同问题执着乃至焦虑的“身份 情结”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英美操持同一语言 的特点,也因为历史上他们那种近乎兄弟的关系, 更因为在演员、导演、资金和制片上,英国电影 与美国电影彼此之间交流流通的畅通无阻(它们 之间没有语言上、文化上的天然屏障)。

三、自由电影运动和新电影 英国的“自由电影运动”是英国纪录电影传统与现 实主义传统的重叠。它又被称为“厨房水槽电影”, 这是因为这些电影的题材往往取自卑微琐碎的日常 生活。但从某种角度看(如发生的年代,其艺术革新 意味,其“愤怒青年”特征等)却相当于英国的法国 “新浪潮”。其主要导演有林赛· 安德森、卡莱 尔· 雷兹、瓦尔特· 拉萨利等。

莫特肖1903年《邮车被劫记》为美国鲍特 《火车大劫案》效仿;1900年《祖母的放大 镜》和《望远镜中所见的景象》,特写和远 景交错使用,确立分镜头原则;阿尔弗莱 德· 柯林斯1903年《汽车中的结婚》,开始了 “摇拍”,“移动摄影”和“反景”(改变 视点),同时把大特写和省略法结合起来。

非常可惜的是,英国的这些电影先驱没有接 着进一步在广度上和深度上挖掘,也没有发 展出在这样的结构模式基础上的制作体系, 尤其是没能建立一个有效的商业运作系统, 把围绕制片、发行和放映的垂直一体化的利 益结合起来,因此也就无法享受垄断所形成 的丰厚利润,链条因果式的反应就是:一方 面无法像同时期的北欧、意大利和法国电影 那样形成某种明确突出的民族电影的风格和 特征。

第四频道因为其制片政策的特殊性,被认为是促进民族电影 的重要力量,从而也激励了英国其他电视制作公司,包括很 有国际影响的BBC广播公司。BBC邀请一些重要的电影导演 拍摄电视电影,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尽管这些电影只是在电 视上播映。但是,1990年代,BBC开始有意识地加大在电视 电影方面的投资,并且发行了一系列的影片。如《心有多大, 舞台就有多大》(Turly,Madly,Deeply)、《爱德华二世》 (EdwardⅡ)、《迷人的四月》(Enchanted April)、 《布朗夫人》(Mrs.Brown)、《奇境》(Wanderland)、 《捕鼠者》(Ratcatcher)、《爱情、荣誉和顺从》 (Love,Honour and Obey)、《跳出我天地》、《最后一 计(》Last Resort)等,这些影片在银幕和屏幕上前后放映, 使得民族电影更接近普通国民。

其纲领是“强调电影制作者的自由”;电影工作者应 当成为当代社会的评论家”,“公正地探索当代英国 社会”。这一运动继而发展到剧情片创作领域。此 类电影也被称作新电影。代表性作品有托尼· 里查森 的《愤怒的回顾》《蜜的滋味》《一个长跑运动员 的孤独》、卡莱尔· 雷兹的《星期六晚上与星期天早 上》等。与其他“愤怒的青年”影片相似,《一个长 跑运动员的孤独》运用了若干可能借鉴自法国新浪 潮的技巧,如以快动作镜头表现主人公犯罪时的狂躁 不安心绪,以摇晃不定的手持摄影机拍摄他在户外慢 跑并进而表现他此时的精神状态。
第一节 发展历程 一、布赖顿学派 1900年前后由威廉逊和斯密士这两个出 生在布赖顿的原海滨照相师,则将卢米埃尔的 纪实与梅里爱的虚构相融,在英国形成布赖顿 学派。

詹姆斯· 威廉逊
斯密士的 《X-Rays》


特别是早期的布赖顿学派所取得的成就更为 瞩目。其得名因为两位人物出生在布莱顿, 威廉孙和G.A.斯密士。其探索性的成果包括: 利用叠印手法,在《科西嘉兄弟》将剧中人 物分成两人;简单蒙太奇手法表现船赛, 1900年应用于《中国教会被袭记》片长5分 钟,分为4个场景,出现了追逐和救援的场面, 由此产生追逐片;

当这种拥有完整电影工业链条的大制片厂消失时, 一种新模式的公司开始兴起,像宝丽金电影娱乐公 司(PolyGram Filmed Entertainment),它不 仅获得了许多影片制作公司(像沃克恩· 泰特)的资 助,而且是1997年英国电影最大的投资者。宝丽金 在1980年代后期进入电影界,1990年代早期在音乐 与录像业获得了成功。当宝丽金电影娱乐公司与美 国和欧洲的电影院线系统建立联系后,它开始进入 英国电影的制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