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黄州词

合集下载

苏轼被黄州时的美食诗词

苏轼被黄州时的美食诗词

苏轼被黄州时的美食诗词
苏轼在黄州时写的美食诗词主要集中在他的《赤壁赋》中。

《赤壁赋》是苏轼在黄州任职期间写的一篇描写赤壁之战的叙事诗,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美食的描写。

以下是一些与美食相关的诗句:
1. "烟波江上使人愁,断肠春色怕东流。

采菱采菱后、莫遣及兵车。

木叶枯干竹烟黄,处处行船采白苹。

安得佳人归来住,使我心事付谢公。

"
2. "烟雨之江南,吴国风韵间。

卧闲云里舒,忍可吴宫馔?引觞入虚室,映苏转苍苹。

"
3.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云树交加涧户栖,瓜州北固见西城。

野田无人占鳌坡,空有胡烟锁画楼。

"
这些诗句描绘了苏轼在黄州时的风景和心境,其中不乏与美食相关的描写,如采菱、吴宫馔等。

这些诗句展现了苏轼对美食的赞美和对生活的向往。

宋诗导读——苏轼黄州诗词浅析

宋诗导读——苏轼黄州诗词浅析

苏轼黄州诗词浅析苏轼虽然少年天才,但究其一生来说,毕竟历经磨难,而贬谪黄州是苏轼仕途生涯的重大转折点,同时,在他的文学创作上也有重要的意义。

他前后共在黄州生活了四年零四个月。

此番贬谪使苏轼遭到严重的政治和人生打击,于是他开始思考和探索许多问题。

黄州是荒僻之地。

在此期间,鉴于混迹官场的诸多教训,苏轼不接人事,少作诗文,在同亲友通信以及赠和诗文时,他惟恐“言语之间,人情难测”,总是一再叮嘱对方“勿以示人”、“深藏不出”,深怕“好事者巧以酝酿,便生出无穷事也”。

可见苏轼当时已经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了。

虽然诗文创作已经不多,可是苏轼黄州词的创作却达到了一个巅峰的境界。

身为罪人的苏轼时常表现出对淡泊功名的想法,并且更多地关注于个体人生底蕴和价值,其作品也常常直接抒写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命运的思考和感悟。

回想自己的人生历程,苏轼深深地感到一种空漠、无聊、孤寂与忧郁。

然而,在黄州的生计、游历、与儒释道思想的接触,苏轼也表现了热爱生活、积极进取,与超然淡泊、旷达豪放的一面。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

在黄州期间,虽然有一些朋友来探望他,他也经常与朋友们游玩于黄州山水之间,并写下好些脍炙人口的豪放之作,但准确地说,他在黄州期间心情基调大部分是处于忧虑之中。

苏轼初到黄州,开始寄住在黄州东南的定慧院,生活十分寂寞。

这时的处境使得苏轼一下子跌入到了人生的低谷。

别说致君尧舜治国安邦的抱负化成了泡影,就连保全自身,养家糊口都很困难。

这个时期他写下了著名的《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醒。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在这首词中,苏轼托物抒情,抒发他初来黄州时的孤高、凄清、寂寞的情绪,是他贬谪生活中的苦闷、孤独心理的写照。

苏轼是在借“缺月挂疏桐”来表达自己生活清冷,借孤鸿状写自己的心境凄凉。

提起苏轼的中秋词,大家最易记起的是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但同是写于中秋的这首《西江月》,情绪却显得非常落寞。

苏东坡《黄州寒食诗》

苏东坡《黄州寒食诗》
• Contents
ThemeGallery is a Design Digital Content & Contents mall developed by Guild Design Inc.
necessity
Contents of the product, and please fill it out.
Describe a vision of company or strategic contents. Describe a vision of company or strategic contents.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Describe a vision of company or strategic contents.
• Your text in here • Your text in here
• Your text in here • Your text in here • Your text in here • Your text in here • Your text in here • Your text in here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苏轼10371101字子瞻二名苏东坡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享年64岁史书记载苏轼身长八尺一寸有余186cm苏轼为人豁达心胸宽广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
L/O/G/O
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帖》欣赏
Contents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 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 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 已白。 Add your text in here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 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 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 our text in here 起。

请结合苏轼黄州词具体诗作,阐述苏轼诗歌的思想内涵

请结合苏轼黄州词具体诗作,阐述苏轼诗歌的思想内涵

请结合苏轼黄州词具体诗作,阐述苏轼诗歌的思想内涵
苏轼的《黄州词》是一首记录了故乡黄州的悲凉景象的诗歌,其中抒发了苏轼对故乡的思
念及对当时社会矛盾的深切感受。

诗中,苏轼以抒情的手法描绘了黄州的萧索景象:“烟萝连城萧萧,离家千里梦断。

江山
改变犹未极,灯影夜夜梦里来”。

这里的“江山改变”暗指当时社会的动荡,以及苏轼对家乡
的思念。

此外,诗中的“江山改变”也暗示了苏轼对当时社会的愤怒,他把当时的社会矛盾归咎于“江
山改变”,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谁家新燕啄春泥,故园旧柳烟笼细。

芳草天地外,落花风雨里”。

这里的“芳草天地外,落花风雨里”,暗指苏轼对当时社会腐朽的指责,他认
为社会的腐朽,正如风雨中的落花一样,无处可寻。

总之,苏轼的《黄州词》以抒情的手法,表达了苏轼对故乡的思念及对当时社会矛盾的深
切感受。

诗中的“江山改变”,也暗示了苏轼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他把当时的社会矛盾归咎
于“江山改变”,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的指责。

苏轼在黄州所作的诗词

苏轼在黄州所作的诗词

苏轼在黄州所作的诗词
嘿,你知道吗?苏轼在黄州那可是留下了好多超厉害的诗词呢!就
好像夜空中璀璨的星星,每一颗都那么耀眼。

想想看,他在遭遇了那么多事情之后,来到黄州,那心情该是多么
复杂呀!“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一句写得多绝啊!就好
像一只孤独的鸟儿,在寒冷的树枝间寻觅,却始终找不到自己的归宿,这不就是苏轼当时内心的写照吗?他不随波逐流,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还有那首,“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哇,这是多么豁
达的心境啊!就如同在风雨中依然能悠然漫步的人,不在乎外界的喧
嚣和困难。

他不畏惧风雨,反而享受其中,这种洒脱,真让人佩服得
五体投地!
我记得有一次和朋友聊起苏轼在黄州的诗词,朋友惊叹道:“哇,
他怎么能写出这么深刻又动人的诗句呢?”我笑着回答:“那是因为他
有一颗无比丰富的内心呀!”可不是嘛,在黄州的日子里,他既有寂寞
和困苦,又有豁达和乐观,这些情感都融入了他的诗词中。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简直就是一种宣言!仿佛在说,我不怕困难,哪怕只有竹杖芒鞋,也能比骑马更潇洒自在。

这是多么强大的内心力量啊!难道你不觉得震撼吗?
苏轼在黄州所作的诗词,就像是一座宝藏,让我们可以不断地去挖掘、去品味。

每一次读,都能有新的感受和领悟。

我觉得,这些诗词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他人生的记录,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苏轼黄州词作意境研究

苏轼黄州词作意境研究

苏轼黄州词作意境研究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黄州词以其深沉的意境和激情澎湃的笔触而闻名于世。

他的词作多以自然景色为载体,借景抒怀,表达自己对人生、社会和政治的思考和感慨。

在苏轼的黄州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情感和思想的碰撞,他用自然景色来映衬自己的内心世界。

苏轼的黄州词往往以山水之美为背景,通过描绘山水之间的变幻和寓意,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索和感慨。

比如《黄州快哉亭记》中的“独佳处,深山潭影,空水激湍,浸润青石”一句,以山潭之美来映衬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人生的思考。

苏轼的黄州词中经常融入自己的情感与思考,使词作更加生动而有力。

比如《黄州寒食》中的“长记平山堂上日,小庭芜没草萋萋。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两句以王谢堂前燕飞入百姓家来比喻战乱时的动荡和社会的变迁,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关注和对社会的思考。

苏轼的黄州词还常常通过对细节的描写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比如《黄州快哉亭记》中的“水曲柳斜留酒醒,竹阴沉酒剩余”一句,通过描绘水曲柳和竹阴,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清幽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光的感伤。

总的来说,苏轼的黄州词以其深情和思考而脍炙人口。

他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来映衬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自己对人生、社会和政治的思考和感慨。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情感与思考的碰撞,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人类视角的叙述,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苏轼的黄州词将自然与人生相融合,以丰富多样的词汇和流畅的句式来表达他的意境,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真实而深沉的情感。

通过对苏轼黄州词作意境的研究,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他的词作,也能从中获取启示和思考。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带拼音版古诗赏析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带拼音版古诗赏析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带拼音版古诗赏析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古诗带拼音版,全词借物比兴,写景兴怀,托物咏人,物我交融,含蕴深广,风格清奇,为词中名篇。

一起学习一下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古诗带拼音版,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古诗赏析,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古诗阅读答案。

古诗带拼音版bǔ suàn zǐ卜算子quē yuè guà shū tóng ,lòu duàn rén chū jìng 。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shuí jiàn yōu rén dú wǎng lái ?piǎo miǎo gū hóng yǐng 。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jīng qǐ què huí tóu ,yǒu hèn wú rén shěng 。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jiǎn jìn hán zhī bù kěn qī ,jì mò shā zhōu lěng 。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古诗赏析《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此词上阕写鸿见人,下阕写人见鸿,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全词借物比兴,写景兴怀,托物咏人,物我交融,含蕴深广,风格清奇,为词中名篇。

阅读答案1.这首词的主旨历来说法不一。

有人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词,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首影射、刺时之作,还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写作者的寂寞之情的。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请自选一个角度,结合全词具体分析。

2.从全词的内容上来看,词中的核心形象是什么?词人是怎样来描写其形象的?参考答案:1.这首词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作者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抒发了作者的寂寞之情。

苏轼被贬谪黄州所做的诗词

苏轼被贬谪黄州所做的诗词

苏轼被贬谪黄州所做的诗词苏轼被贬谪黄州,他在这段时间内创作了大量的诗词,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下面是一些以苏轼被贬谪黄州为题的诗词:1. 《黄州寒食寄子由》飞絮扑空蝉声催,春风过尽强登台。

谁家柳絮轻于雪,何处梨花笑逐颜。

寒食江城人共忆,绿杨芳草满长堤。

愿君宴罢思归远,泪湿黄昏独倚楼。

2. 《送韩元丹谪居黄州》黄州高楼远眺云,韩公谪居心自闲。

人间世事无常定,风雨江湖几番迁。

蜀国山川悲别离,江南烟水梦归宪。

愿君卧龙重拾笔,才情不减旧时颜。

3. 《寒江孤舟》寒江孤舟独自行,黄州波浪入眼明。

贬谪江南心已久,苦思故乡梦难成。

浩渺长江水东去,凄凉黄叶酒满城。

愿与明月共寥寂,守望孤舟月色生。

4. 《黄州谪居》黄州谪居心自闲,云水山川入眼前。

鸟啼花落人独立,风起雨来思万千。

贬谪江南忧国事,卧龙宴罢胜诗仙。

愿君静坐山窗下,琴音竹影入诗篇。

5. 《黄州谪居有感》黄州谪居意自豪,江山秀丽美如桃。

苦尽甘来心不变,困境中仍心潮悠。

山川浩渺思故乡,云水悠悠醉诗行。

愿君抒怀东篱下,诗韵悠悠永流传。

6. 《黄州谪居寄友人》黄州谪居难言苦,江南风景入眼庐。

山川湖海皆自足,风雨江湖别离残。

忧国忧民心不寐,伤时伤事泪沾衣。

愿君才情常发达,抒怀寄意长流传。

7. 《贬谪黄州有感》贬谪黄州思故乡,江南风景入眼床。

山川湖海皆自足,风雨江湖别离忙。

忧国忧民心不寐,伤时伤事泪沾裳。

愿君才情常发达,抒怀寄意长流传。

8. 《寄朋友》黄州贬谪心自闲,江南风景入眼前。

山川湖海皆自足,风雨江湖别离残。

忧国忧民心不寐,伤时伤事泪沾衫。

愿君才情常发达,抒怀寄意长流传。

9. 《谪居黄州》黄州谪居思故乡,江南风景入眼床。

山川湖海皆自足,风雨江湖别离忙。

忧国忧民心不寐,伤时伤事泪沾裳。

愿君才情常发达,抒怀寄意长流传。

10. 《黄州寄友人》黄州谪居心自豪,江山秀丽美如桃。

苦尽甘来心不变,困境中仍心潮悠。

山川浩渺思故乡,云水悠悠醉诗行。

愿君抒怀东篱下,诗韵悠悠永流传。

苏轼在黄州的诗词

苏轼在黄州的诗词

苏轼在黄州的诗词导语:苏东坡一身可谓身世坎坷,难入官人之流,几度升迁,几度贬谪,恍惚如梦,可就是这样的艰难路途也是那个拄着杖,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分享的苏轼在黄州的诗词,欢迎阅读参考。

苏轼在黄州的诗词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相关内容:元丰二年(1079年)八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被加以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

在狱中一百多天,受审十余次,惨遭折磨。

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

《水调歌头》知识点归纳整理

《水调歌头》知识点归纳整理

《水调歌头》知识点归纳整理1.创作背景:《水调歌头》是苏轼在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077年)因发配黄州而创作的,因其备受苦难,带有自述和感概之辞,被誉为“黄州词”。

2.写作动机:苏轼写《水调歌头》,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命运的痛苦和无奈。

他受到冤屈,被发配到黄州,创作了这首词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1.自然与人生的结合:《水调歌头》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借助江山之美来寄托自己的感情。

通过江山绵延不尽、经久不衰的意象,传达了苏轼对于自己命运坎坷的感慨。

2.苦难与命运的思考:词中表达了苏轼被流放所带来的苦难与命运无常的无奈之情。

词中“西江夜行白帝峰,木叶丹枫照火烧”、“所恨年年花相似,月今夜夜有几回”等词句描绘了苏轼身世坎坷的命运,深刻表达了对悲观境遇的思考。

1.词意的独特扩展:《水调歌头》运用了不少独特的词语和词句,使得整首词的意境更为深邃。

如“人有悲欢离合”、“江山如画”、“花红易衰似乘客”等等。

这些艺术手法不仅扩展了词意的意境,同时也增强了词的表现力。

2.形象的细腻描绘:苏轼巧妙地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凸显词的主题。

例如,“白帝峰”、“木叶丹枫”等景物描写,深入细致地勾勒出了自然的美丽景色,与苏轼的感叹相辅相成。

3.音乐性的表现:苏轼在《水调歌头》中采用了抒情的笔调,使其具有了一种歌曲的韵律和韵感,“东篱是我庐,桃李满楼”,“众蝶纷纷去,独留青草洲”等句子流畅优美,具有极高的音乐性。

5.个体命运的抒发:《水调歌头》通过苏轼自身的遭遇和感悟,表达了他对命运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悲伤。

虽然描写的是个体的命运坎坷,但也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子对身世悲凉的普遍感受。

综上所述,苏轼的《水调歌头》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和表达,构建出一种深邃而丰富的情感氛围。

这首词不仅在音乐性和形象描写上具有巨大的艺术价值,也通过个体命运的抒发,向读者传递出对命运和生活的思考和追问。

苏轼在黄州创作的诗歌

苏轼在黄州创作的诗歌

苏轼在黄州创作的诗歌
苏轼在黄州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包括《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南棠》等。

这些诗歌表达了他在黄州期间的心境和感悟,其中《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赤壁之战的历史场景,表达了他对三国时期英雄人物的敬仰和缅怀。

此外,他还创作了《定风波》等词,表达了自己在黄州期间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1.《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的一首名词,描述了赤壁之战的历史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三国时期英雄人物的敬仰和缅怀。

2.《定风波》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在黄州期间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3.《南棠》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诗,描写了作者在黄州期间的生活环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苏轼在黄州写的词

苏轼在黄州写的词

苏轼在黄州写的词苏轼在黄州写的词如下:1、初到黄州宋-苏轼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2、南乡子【宋】【苏轼】晚景落琼杯。

照眼云山翠作堆。

认得岷峨春雪浪,初来。

万顷蒲萄涨渌醅。

暮雨暗阳台。

乱洒高楼湿粉腮。

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

落照江天一半开。

3、浣溪沙【宋】【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5、少年游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宋】【苏轼】霜降水痕收。

浅碧鳞鳞露远洲。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

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

但把清尊断送秋。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

明日黄花蝶也愁。

6、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7、定风波【宋】【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古诗词《水龙吟·黄州梦过栖霞楼》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古诗词《水龙吟·黄州梦过栖霞楼》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古诗词《水龙吟·黄州梦过栖霞楼》原文译文赏析《水龙吟·黄州梦过栖霞楼》宋代:苏轼闾丘大夫孝终公显尝守黄州,作栖霞楼,为郡中胜绝。

元丰五年,余谪居黄。

正月十七日,梦扁舟渡江,中流回望,楼中歌乐杂作。

舟中人言:公显方会客也。

觉而异之,乃作此词,盖越调鼓笛慢。

公显时已致仕在苏州。

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

云间笑语,使君高会,佳人半醉。

危柱哀弦,艳歌余响,绕云萦水。

念故人老大,风流未减,独回首、烟波里。

推枕惘然不见,但空江、月明千里。

五湖闻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

云梦南州,武昌东岸,昔游应记。

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

【译文】小船横渡春天的江面,我睡在船中看两岸翠绿的山峦,其间有一座红色的高楼。

那高高的栖霞楼直入云端,笑语声阵阵飘出,这是太守您在雅聚啊,美丽歌女都已醉意朦胧。

演奏音乐声音高亢悲怨。

这歌声回旋,悠扬动听,飘荡在云水之间。

您虽然年事已高,但风流潇洒仍一如从前。

我梦游春江,回头只看到您在烟波之中。

推开枕头坐起身朱,这才发现是一场梦,眼前不见老友,只有空荡荡的江面,明月的清光无限。

太守您懂得功成身退之道,已然早早去到苏州隐居了。

您一定还记得当年我们在黄州之时吧,我们曾四处游玩,十分快乐。

您是多情之人,料想您也定在梦中梦到我了,那情形大概就和我梦到您是一样的吧。

【赏析】这首词前面的小序交代了背景和写作经过。

词虽然是写梦,但一开篇却像是正在展开的令人兴致飞扬的现实生活。

“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

”“横截春江”,就是序中所说的“扁舟渡江”。

长江波深浪阔,渡江的工具不过是古代的木帆船,而句中所用的警示极快当的“横截”二字,可见词人那种飘飘欲仙的豪迈之气。

“卧看”,意态闲逸。

又因在舟中“卧看”高处,岸上的翠碧红楼必然更有矗天之势。

春江水是横向展开的,翠碧红楼是纵向的。

一纵一横,展示出一幅飞动而开展的图景。

“云间笑语,使君高会,佳人半醉。

危柱哀弦,艳歌余响,绕云萦水。

苏轼在黄州写的作品

苏轼在黄州写的作品

苏轼在黄州写的作品虽然诗文创作已经不多,可是苏轼黄州词的创作却达到了一个巅峰的境界。

提供了苏轼在黄州写诗词,一起来看看吧!1.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就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例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写于神宗元丰五年()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

2.水调歌头·黄州慢哉亭追赠张偓佺苏轼落日缀帘卷,亭上岸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短记平山堂上,欹枕头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好像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楚江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存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本词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就是苏轼洒脱词的代表作之一。

全词通过描写慢哉亭周围壮丽的山光水色,抒写了作者旷达豪放的`做人精神。

3.满庭芳苏轼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

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

凛然苍桧,霜干活苦痛双。

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

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愿持此邀请君,一饮空缸。

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4.满庭芳苏轼蜗角虚名,蝇头微利,郭军城着甚干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着闲身未旧,须摆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够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又何须粗鳍,说短论长。

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

江南不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5.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苏轼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

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道。

苏轼被贬黄州诗词

苏轼被贬黄州诗词
2. 赏析
- 这首诗充满了一种悲戚之感。苏轼在黄州的生活并不如意,他通过对寒食节时的雨、春天的消逝、海棠花的凋零等景象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哀怨。和他那些豁达乐观的作品不同,这首诗更侧重于抒发他在困境中的伤感。诗中的意象很凄美,像被泥污的海棠花,很形象地表现出美好事物被破坏的感觉。而且他把自己的境遇和春天的消逝联系起来,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他在黄州被贬期间的那种失落和惆怅。
- 下阕“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他在感叹自己的身体好像都不完全属于自己,被各种事情束缚着,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忘掉那些功名利禄的琐事。“夜阑风静縠纹平”,夜深了,风也停了,江水的波纹很平静。这时候他就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他想坐着小船就这么离开,在江海中度过自己的余生。这反映了他对自由的向往,在黄州这个地方,他虽然受到贬谪的限制,但心里还是渴望能摆脱尘世的羁绊。
2. 赏析
- 这首词体现了苏轼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他在黄州这个被贬之地,生活条件不好,心情也复杂,但是他能从一场风雨中领悟到人生的哲理。词的语言很质朴,就像他跟朋友聊天一样,把自己的感受娓娓道来。而且他用风雨来比喻人生的逆境,用晴来比喻顺境,这种比喻很巧妙,让读者很容易理解他那种超脱的心境。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2. 赏析
- 这首词充满了一种洒脱和无奈交织的情感。苏轼通过描写自己生活中的一个小场景——被家童拒之门外,然后引申到对人生的大思考。词中的画面感很强,我们仿佛能看到一个醉醺醺的苏轼在门口敲门,然后无奈地转身去听江声的样子。而且他那种想要逃离现实,在江海中寻找宁静的想法,也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他把自己内心深处对自由的渴望,用一种很诗意的方式表达出来,让我们看到了他在黄州时期复杂的心境。

苏轼黄州诗词论析

苏轼黄州诗词论析

苏轼黄州诗词论析一.《初到黄州》——自笑平生为口忙我一生都在忙着笑,但我的旧事业变得可笑。

长江一带,鱼美,笋香连山。

客不妨外,诗人以曹浪水为例。

只可惜没有任何帮助,但还是要管家压酒袋的费用。

诗以自嘲口吻开头,'口'字一语双关,一方面指因写诗而招致'乌台诗案',另一方面又指作官谋求生计。

年轻时生活忙碌,而到了年老的时候却要'转荒唐'之业。

壮年时心怀伟大理想,于宋仁宗嘉佑二年考中进士,原想着与子由一同为国家效力,未料落入宦海,遇人不淑,才能未得发挥极致。

首句以强大的落差,心表时光飞逝、心中惆怅之感。

颔联描写黄州的风景及美食。

长江环绕着黄州城,江中鱼儿肥美;山中竹笋遍地,诗人于此可以享受黄州美味。

东坡是正月抵达黄州的,这时,冬天刚过,春天即将来临,诗人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象吃山中竹笋了。

'美''香'二字,从视觉转移到味觉,有一种渐入佳境之感。

这正如诗人当时的处境,最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了,冬去春来,万物都会生长,蓬勃壮大。

眼前景即是心中意,这正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他自适于山水自然,享受世间美味。

后四句也是诗人自嘲。

颈联以祸为福,身为'逐客',本该是悲凉忧伤的,但是'不妨''例作'二词显示出这样的境遇似乎是人生的另一种归宿,人们不必大惊小怪。

尾联写自己无功却还要接受官家的俸禄,具有惭愧之意。

黄州是长江边上的一个贫穷小镇,在汉口下面大约50英里。

虽然穷,但风景独好。

东坡初到黄州,内心自然有些悲凉,但面对这一片山水,人生又有何起伏?尽情享受大自然。

二.寒食雨二首——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词作,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作者贬居黄州时,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此词上片前四句以实笔写景,目光由远及近,然后转入对平山堂的回忆,后五句写平山堂,实际是以虚笔写快哉亭,二者风光一致,对欧阳修的思念更使此亭见得亲切;过片五句再次转回到目前,江面由静谧安闲而忽然波澜汹涌,作者视角也由千顷碧水聚焦于掀舞于其中的渔翁,最后三句议论和两句抒情即由此生发出来,表现了作者超然于万物之上的潇洒胸襟,以及对心性修养的不懈追求。

全词熔写景、抒情和议论于一炉,表现作者身处逆境,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世界,在艺术构思和结构上,具有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特点,充分体现了苏词雄奇奔放的风格。

作品原文: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作品注释:⑴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

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

快哉亭:位于黄州江边,苏轼好友张怀民修建。

怀民名梦得,又字偓佺。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⑵新作:新建。

⑶湿青红:指所涂的青油朱漆未干。

⑷平山堂:位于江苏扬州,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欧阳修在扬州任地方官时所建。

⑸欹(qī)枕:谓卧着可以看望。

⑹醉翁:欧阳修别号。

⑺“山色”句:出自欧阳修《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苏轼写于黄州的诗词

苏轼写于黄州的诗词

苏轼写于黄州的诗词《南乡子·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渔家傲·柳梢青》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水调歌头·临江仙》
清江流水来潺潺,但见黄州花雨重。

问渠谁得出头过,更上一层楼。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但见黄州花雨重,犹得繁华冠上留。

楚宫虽将芙蓉去,却留夜郎望月中。

斜倚指香愁卓卓,心惊肠断于明月。

苏轼被贬黄州时的诗词

苏轼被贬黄州时的诗词

苏轼被贬黄州时的诗词一、海棠作者: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译文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

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赏析此开头两句,并不拘限于正面描写。

首句“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

着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

次句侧写海棠,“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

“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从中还可读出一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

这两句把读者带入一个空濛迷幻的境界,十分艳丽,然而略显幽寂。

后两句,作者由花及人,生发奇想,深切巧妙地表达了爱花惜花之情。

“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

此句转折一笔,写赏花者的心态。

当月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诗人顿生满心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不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

一个“恐”写出了作者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了作者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

一个“只”字极化了爱花人的痴情,此刻他满心里只有这花儿璀璨的笑靥,其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一笔勾销了:这是一种“忘我”、“无我”的超然境界。

末句更进一层,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

“故”照应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为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对海棠的情有独钟。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儿扶掖而至。

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

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此句运用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转而以花喻人,点化入咏,浑然无迹。

“烧高烛”遥承上文的“月转廊”,这是一处精彩的对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于这怒放的海棠的明艳了,那般刻薄寡恩,竟然不肯给她一方展现姿色的舞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在黄州时期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词,这些作品是在他经历政治风波,被贬至黄州后所创作。其中,《卜算子》、《水龙吟》、《定风波》等作品,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黄州时期,苏轼身处逆境,却以诗词抒发内心情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文档详细介绍了苏轼在黄州的创作背景和部分作品,但关于明清时代对这些黄州词的具体评价,文档并未直接提及。然而,从苏轼作品的广泛传播和后世对其的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