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考卷(心理学研究生)
往年考研社会心理学试题
往年考研社会心理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
A. 个体心理
B. 社会文化
C. 人际关系
D. 群体心理
2. 下列哪项不属于社会认知的范畴?
A. 印象形成
B. 刻板印象
C. 情感认知
D. 自我认知
3. 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行为”通常是指:
A. 个体与群体保持一致的思维
B. 个体模仿他人的行为
C.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自己的观念或行为
D. 个体对群体的依赖
4. “角色冲突”是描述:
A. 个体在不同场合扮演的不同角色之间的矛盾
B. 个体在特定场合扮演的角色与该场合不匹配
C. 个体对自己的期望与他人对其期望之间的差异
D. 个体对社会的适应不良
5. “归属感”主要涉及的是个体对群体的:
A. 认同感
B. 责任感
C. 荣誉感
D. 依赖感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极化”现象,并举例说明。
2. 描述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理论,并说明如何减少认知失调。
3. 解释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影响”概念,并分析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 论述社会心理学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社会行为。
2. 分析社会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假设某大学发生了一起学生集体罢课的事件,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2. 一家企业在组织变革中遇到员工抵制,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分析员工抵制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
《社会心理学》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参考)
《社会心理学》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参考)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A. 个体心理过程B. 群体心理现象C. 个体心理特征D. 个体生理过程答案:B2.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影响”不包括以下哪项?()A. 从众B. 遵从C. 服从D. 创造力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之一?()A. 认知失调理论B. 社会交换理论C. 社会学习理论D. 心理动力学理论答案:D4. 以下哪个概念描述了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倾向与群体平均行为一致的现象?()A. 从众B. 遵从C. 服从D. 群体思维答案:A5. 以下哪项不是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A. 空间距离B. 相似性C. 对方的社会地位D. 个性特征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问卷法和______法。
答案:案例分析法7. 在社会心理学中,人们为了获得社会认同而遵循他人的行为,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
答案:从众8.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同”包括群体认同、______认同和自我认同。
答案:文化9. 以下哪个理论提出了“社会交换”的概念,用以解释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行为选择?()答案:社会交换理论10.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影响”包括从众、遵从、服从和______。
答案:领导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现象的学科。
()答案:错误12. 群体规模越大,个体在群体中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就越强。
()答案:错误13. 个体在群体中容易产生从众行为,但并非所有从众行为都是消极的。
()答案:正确14. 人们在面对压力时,往往会选择遵从他人的行为。
()答案:错误15.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交换”是指个体在社会互动中获得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的交换。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6.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影响”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是:A. 个体心理过程B. 群体心理过程C. 社会影响下的个体心理过程D. 社会结构2.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演绎法3. 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现象是指:A.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B. 个体在群体中保持独立思考C. 个体在群体中形成自己的意见D. 个体在群体中模仿他人行为4. 社会促进效应通常发生在:A. 个体单独完成任务时B. 个体在群体中完成任务时C. 群体成员相互竞争时D. 群体成员相互合作时5. 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包括:A. 自我认知B. 自我评价C. 自我意识D. 所有以上选项6.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的自我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A. 个人特质B. 社会角色C. 社会群体成员身份D. 社会地位7.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影响的结果?A. 服从B. 从众C. 群体思维D. 独立思考8. 社会支持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 提供物质帮助B. 提供情感支持C. 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D. 所有以上选项9.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A. 观察学习B. 直接经验C. 推理学习D. 模仿学习10. 下列哪项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A. 研究方法的选择B. 研究结果的解释C. 研究对象的隐私保护D. 研究数据的统计分析答案:1. C2. D3. A4. B5. D6. C7. D8. D9. A 10. 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认知失调”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认知失调理论是由莱昂·费斯汀格提出的,主要内容包括当个体持有两个或多个相互矛盾的认知(信念、态度或行为)时,会产生心理上的不适感。
为了减少这种不适,个体会尝试改变其认知,使之一致,或者通过增加新的认知来解释原有的矛盾,以达到认知的平衡。
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考试试题(题库版)
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考试试题(题库版)1、多选社会化的特点包括()。
A.个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辩证的统一过程B.个体的社会化必须在学校进行C.个体的社会化具有能动性D.社会化是个终生的过程正确答案:A, C, D(江南博哥)2、填空题形状公差项目有();()、圆度、圆柱度、线轮廓度、面轮廓度六种。
正确答案:直线度、平面度3、单选睡眠者效应是指一则沟通的说服力随时间而()。
A、减弱B、增长C、转移D、消失正确答案:B4、问答题简述人际关系研究的必要性。
正确答案:人际关系研究的必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第一,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第二,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
(3)第三,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
(4)第四,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和促进个体的发展。
5、单选在任何特定的激起水平上,利他行为最可能发生在()的场合。
A、奖励低且代价低B、奖励低且代价高C、奖励高且代价低D、奖励高且代价高正确答案:C6、单选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A、归纳B、观擦C、思辨D、实验正确答案:B7、问答题简述产生“旁观者效果”的原因。
正确答案:(1)在紧急情况下,他人的在场会起到抑制作用;(2)其他旁观者的无动于衷会对我们产生“别人不管,我为什么要管”的暗示;(3)他人的冷漠会使你产生情境没有什么危急的错觉;(4)他人在场会“削弱”我们自身的责任感,即产生“责任分散”的结果。
8、多选在亚文化群中,暗语主要有如下的功能:()A.自卫功能B.扩张功能C.保密功能D.组织功能E.感情强化功能正确答案:A, C, D, E9、问答题试论述影响合作有哪些因素。
正确答案: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1)回报。
人们对合作的行为常作出合作的反应,而对于竞争的行为往往作出竞争的反应。
但是个体是否遵从回报规范则具有个体差异,这种因素对合作的影响是复杂的。
(2)对他人动机的知觉。
社会心理学考试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考试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A. 个体心理B. 群体心理C. 社会行为D. 社会影响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个案研究法答案:D3. 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现象是指:A.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行为B. 个体在群体中失去自我C. 个体在群体中获得认同D. 个体在群体中形成竞争答案:A4. 社会影响的来源可以是:A. 个体B. 群体C. 社会规范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是指:A. 个体在面对不一致信息时的心理状态B. 个体在群体中失去自我C. 个体在群体中获得认同D. 个体在群体中形成竞争答案:A6.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A. 行为归因B. 情感归因C. 认知归因D. 社会归因答案:C7. 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实现预言”是指:A. 个体的期望影响他人的行为B. 个体的期望影响自己的行为C. 个体的行为影响他人的期望D. 个体的行为影响自己的期望答案:B8. 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思维”是指:A. 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似性B. 群体成员之间的一致性C. 群体成员之间的冲突D. 群体成员之间的合作答案:B9.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中的偏见类型?A. 种族偏见B. 性别偏见C. 年龄偏见D. 个人偏见答案:D10. 社会心理学中的“旁观者效应”是指:A. 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更激进B. 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更保守C. 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更被动D. 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更积极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领域包括:A. 人际关系B. 群体动力学C. 社会影响D. 社会结构答案:ABC2.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影响方式包括:A. 说服B. 顺从C. 服从D. 抵抗答案:ABC3. 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涉及的内容包括:A. 行为的原因B. 行为的结果C. 行为的意图D. 行为的情境答案:ACD4. 社会心理学中的偏见可能产生的后果包括:A. 歧视行为B. 社会排斥C. 群体冲突D. 个体的自我认同答案:ABC5. 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决策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A. 群体思维B. 责任分散C. 社会惰性D. 群体极化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同理论”。
社会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请判断该说法是否正确。
答案:正确。
2. 根据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人们在群体中的行为与单独时的行为可能存在差异。
以下哪个选项是这种现象的典型表现?A. 去个性化B. 社会促进C. 社会抑制D. 社会影响答案:A。
3.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如何解释和理解社会事件和他人行为?A. 通过直觉B. 通过社会学习C. 通过情感反应D. 通过本能反应答案:B。
4. 请列举至少三种社会心理学中常见的偏见类型。
答案:种族偏见、性别偏见、年龄偏见。
5. 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主要探讨什么内容?答案:归因理论主要探讨个体如何解释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
6. 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现象是指什么?答案:从众现象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自己的行为或信念以与群体保持一致。
7. 社会心理学中,如何定义“自我服务偏差”?答案:自我服务偏差是指个体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
8. 请解释社会心理学中的“旁观者效应”。
答案:旁观者效应是指在紧急情况下,当有其他人在场时,个体帮助他人的可能性降低的现象。
9. 在社会心理学中,“认知失调”是指什么?答案:认知失调是指个体持有两个或多个相互冲突的认知(如信念、态度或行为)时所产生的心理不适。
10.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际关系是基于什么?答案: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际关系是基于成本与收益的权衡。
11. 请描述“权威服从”在社会心理学中的含义。
答案:权威服从是指个体在权威人物的命令下,即使命令与自己的道德或价值观相冲突,也会执行命令的现象。
12. 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极化”现象是指什么?答案:群体极化是指群体讨论后,成员的观点倾向于变得更极端。
13. 请解释“社会认同理论”在社会心理学中的作用。
答案: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的自我概念部分来源于他们所属群体的成员身份,这影响个体的行为和态度。
社会心理学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综合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是什么?A. 个体心理过程B. 群体心理过程C. 个体与社会互动的心理过程D. 社会结构与个体行为的关系2. 以下哪个概念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群体思维B. 服从权威C. 认知失调D. 神经生物学基础3. 社会影响的形式包括哪些?A. 从众B. 服从C. 认同D. 所有选项4. 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理论是由谁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马斯洛C. 费斯汀格D. 斯金纳5. 以下哪个不是社会心理学的实验方法?A. 实验室实验B. 现场实验C. 调查研究D. 神经影像技术6. 社会心理学中的“旁观者效应”是指什么?A. 个体在群体中更倾向于采取行动B. 个体在群体中更倾向于不采取行动C. 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不受群体影响D. 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完全受群体影响7. 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服务偏差”是指什么?A. 个体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B. 个体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C. 个体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D. 个体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8.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A. 群体的一致性B. 个体的自我认同C. 个体的自我效能感D. 群体的规模9. 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主要研究什么?A. 个体如何解释自己的行为B. 个体如何解释他人的行为C. 个体如何解释自己和他人的行为D. 社会如何解释个体的行为10. 以下哪个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A. 研究的客观性B. 研究的可重复性C. 研究的参与者同意D. 研究的统计方法答案:1. C2. D3. D4. C5. D6. B7. C8. C9. C 10. 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实现预言”现象。
2. 描述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极化”现象,并给出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3. 解释“社会认同理论”并说明其在团队建设中的应用。
社会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个体心理B. 群体心理C. 社会行为D. 社会影响2. 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A. 自然科学B. 社会科学C. 人文科学D. 交叉科学3.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不包括()。
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个案研究法4. 社会心理学中,态度的三成分模型是由()提出的。
A. 奥尔波特B. 凯尔曼C. 特里普利特D. 谢里夫5. 在社会心理学中,归因理论的提出者是()。
A. 海德B. 凯利C. 阿施D. 费斯廷格6. 社会心理学中,群体极化现象是指()。
A. 群体决策比个体决策更保守B. 群体决策比个体决策更冒险C. 群体决策比个体决策更极端D. 群体决策比个体决策更中庸7. 社会心理学中,从众行为的主要原因是()。
A. 信息性影响B. 规范性影响C. 社会认同D. 群体压力8. 社会心理学中,自我服务偏差是指个体倾向于()。
A. 将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B. 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C. 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D. 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9. 在社会心理学中,社会认同理论是由()提出的。
A. 塔菲尔B. 特纳C. 凯利D. 费斯廷格10. 社会心理学中,旁观者效应是指()。
A. 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比单独时更激进B. 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比单独时更保守C. 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比单独时更冷漠D. 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比单独时更热情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A. 社会认知B. 社会影响C. 人际关系D. 群体行为12.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案例研究法13. 社会心理学中,影响个体从众行为的因素包括()。
A. 群体规模B. 群体凝聚力C. 个体自我意识D. 个体的自我效能感14. 社会心理学中,影响个体态度改变的因素包括()。
社会心理学考卷(心理学研究生)
社会心理学试卷姓名:班级:授课教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晕轮效应社会懈怠转向冒险自尊睡眠者效应二、简述题(每题10分)1.简述去个性化和侵犯行为的关系。
2.谈谈你对社会行为公式B=f(P,E)的理解。
3.简述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4.简述群体思维及如何预防。
三、论述题(35分。
不超过800字)针对一个近期的社会热点事件尝试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
社会心理学试卷姓名:班级:授课教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晕轮效应: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
2、社会懈怠:社会懈怠是指在团体中,由于个体的成绩没有被单独加以评价,而是被看作一个总体时,所引发的个体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3、转向冒险:人们独自决策时,愿意冒的风险较小,倾向于较保守的选择成功可能性较大的行为,而如果改由群体共同决策,则最后的决定会比个人决策时有更大的冒险性。
这种群体增强个人的冒险行为的倾向就叫做冒险转移,是群体极化在决策方面的特殊表现。
4、自尊:自尊,亦称“自尊心”、“自尊感”,是个人基于自我评价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重、自爱、自我尊重,并要求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
5、睡眠者效应:即由于时间间隔使人们容易忘记传播的来源,而只保留对内容的模糊记忆。
在态度心理学中,人们把说话者因威信因素产生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产生相反效应的现象,称之为睡眠者效应。
二、简述题(每题10分)1.简述去个性化和侵犯行为的关系。
答:去个性化是一种自我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降低的状态,个体在去个性化状态下行为的责任意识明显丧失,会做出一些通常不会做的行为。
侵权行为与去个性化有密切联系,去个性化状态使人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的意识,降低了对社会评价的关注,通常的内疚、羞愧、恐惧和承诺等行为控制力量也都被削弱,从而使人表现出通常社会不允许的行为,使人的侵权行为增加。
中科院社会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中科院社会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A. 正确B. 错误答案:A2.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如何理解社会现象和他人行为的过程。
A. 正确B. 错误答案:A3. 社会影响是指社会因素对个体行为和态度的影响。
A. 正确B. 错误答案:A4.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的紧密程度和对群体的忠诚度。
A. 正确B. 错误答案:A5.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社会互动是基于个体之间的相互利益交换。
A. 正确B. 错误答案:A6. 归因理论主要探讨个体如何解释他人行为的原因。
A. 正确B. 错误答案:A7. 社会认同理论强调个体对自己所属群体的认同感。
A. 正确B. 错误答案:A8. 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个体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评估自己的能力和观点。
A. 正确B. 错误答案:A9.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后果来学习社会行为。
A. 正确B. 错误答案:A10. 社会促进效应指的是他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表现会得到改善。
A. 正确B. 错误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A. 社会认知B. 社会影响C. 社会关系D. 社会行为答案:ABCD12.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包括:A. 信息加工能力B. 社会文化背景C. 情绪状态D. 个体经验答案:ABCD13. 社会影响的类型包括:A. 顺从B. 服从C. 说服D. 社会促进答案:ABCD14. 群体决策的特点包括:A. 群体极化B. 群体思维C. 社会惰性D. 群体凝聚力答案:ABCD15. 社会动机的类型包括:A. 归属动机B. 权力动机C. 成就动机D. 亲和动机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答案: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案例研究法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系统地收集数据,分析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个体心理B. 社会行为C. 个体与社会互动D. 群体心理2. 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现象是指:A.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B. 个体在群体中寻求支持C. 个体在群体中获得认同D. 个体在群体中保持独立性3.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历史分析法4. 社会影响的类型包括:A. 顺从、服从、认同B. 顺从、服从、反抗C. 顺从、反抗、认同D. 服从、反抗、认同5. 米尔格拉姆实验主要研究的是:A. 从众现象B. 服从权威现象C. 群体决策D. 社会角色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理论。
7. 解释“自我归因”和“他人归因”的区别。
8. 描述“群体思维”现象及其可能带来的问题。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0. 分析“旁观者效应”产生的原因,并讨论如何减少这种现象。
答案一、选择题1. C. 个体与社会互动2. A.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3. D. 历史分析法4. A. 顺从、服从、认同5. B. 服从权威现象二、简答题6.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费斯汀格提出,指的是个体在持有相互矛盾的认知(信念、态度或行为)时所感受到的不舒适感。
个体会试图减少这种不协调,通过改变信念、态度或行为,或通过增加新的认知来解释原有的矛盾。
7. 自我归因是指个体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自己的特质或能力,而他人归因则是指将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他们的性格特征。
自我归因倾向于内部归因,他人归因倾向于外部归因。
8. 群体思维是指在高度凝聚力的群体中,成员为了维护群体的一致性和和谐,而压制异议,导致决策质量下降的现象。
这可能导致忽视风险、过分乐观和错误的决策。
三、论述题9. 社会认同理论由塔吉菲尔和特纳提出,强调个体的自我概念部分来源于他们所属的社会群体。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与心理过程的学科。
下列哪个不属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 社会认知B. 人格心理学C. 亲社会行为D. 群体心理学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人们参与群体中的动机?A. 归属和认同B. 个人目标实现C. 自我保护D. 自主探索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影响的类型?A. 遵从B. 预知C. 从众D. 互惠答案:B4. 社会认知理论包括以下哪个概念?A. 信念与态度B. 自我概念与自尊C. 决策与判断D. 同理心与同情心答案:A5. 下列哪个研究方法是社会心理学的常用方法?A. 实验研究B. 问卷调查C. 访谈法D. 自然观察法答案:A二、简答题1. 解释社会认知理论,并对其应用进行举例说明。
社会认知理论是指研究个体在社会交往中如何感知、解释和记忆他人及其行为的一种理论框架。
它关注个体对他人行为及其背后意图的推测和理解,以及个体通过认知来影响社会关系的方式。
例如,社会认知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在面对他人的行为时,我们倾向于从内部因素来解释,而对自身的行为则更倾向于从外部因素来解释。
2. 什么是群体决策,并阐述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群体决策是指一群人在共同协商和讨论的过程中做出决策的方式。
群体决策的优点在于能够集思广益,从不同的角度和经验中获得更多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产生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然而,群体决策也存在缺点,例如决策过程可能较为缓慢,因为需要协商和达成一致;还可能出现群体思维,导致部分成员不敢提出与主流意见相悖的观点,从而影响决策的质量。
3. 解释社会规范,并结合具体例子说明社会规范的作用。
社会规范是指社会中共同认可的行为准则或规定,它规范了个体在特定情境下应该如何行动。
社会规范可以分为描述性规范和规范性规范。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过马路时遵守红绿灯信号就是规范性规范的体现,而排队等候也是一种描述性规范的行为。
社会规范的作用体现在对个体行为的引导和协调,维护社会秩序和减少冲突。
社会心理学考核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考核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个体心理过程B. 群体心理过程C. 个体和群体心理过程的相互作用D. 社会行为的预测答案:C2. 以下哪个概念不属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归因B. 社会影响C. 认知失调D. 神经传导答案:D3. 社会认同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马斯洛C. 塔杰费尔D. 斯金纳答案:C4. 社会促进效应是指什么?A. 他人在场时,个体行为效率降低B. 他人在场时,个体行为效率提高C. 他人在场时,个体情绪反应增强D. 他人在场时,个体情绪反应减弱答案:B5. 以下哪个不是社会影响的类型?A. 从众B. 服从C. 模仿D. 竞争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旁观者效应”。
答案:旁观者效应是指在紧急情况下,当旁观者数量较多时,个体采取行动的可能性降低的现象。
这通常归因于责任分散,即每个人都认为其他人会采取行动,从而降低了个人的责任感。
7. 解释“认知失调”理论,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认知失调是指个体在持有两个或多个相互矛盾的信念、态度或行为时所感受到的心理不适。
例如,一个人可能既想戒烟,又无法抗拒吸烟的冲动,这种矛盾导致心理上的不适。
8. 描述“自我服务偏差”及其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
答案:自我服务偏差是指个体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
这种偏差可能导致个体在团队中过于强调个人贡献,忽视团队合作,从而影响团队的凝聚力和效率。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及其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答案:归因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用来解释人们如何解释自己和他人行为原因的理论。
它主要关注个体如何将行为归因于内部因素(如性格、能力)或外部因素(如情境、运气)。
在人际关系中,正确的归因有助于理解他人行为,促进沟通和理解;错误的归因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
社会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A. 个体心理B. 群体心理C. 社会行为D. 社会问题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个案研究法答案:D3. 社会心理学中,态度改变的三个阶段不包括()A. 认知阶段B. 情感阶段C. 行为阶段D. 反馈阶段答案:D4. 社会影响的类型包括()A. 从众B. 服从C. 说服D. 所有以上答案:D5.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倾向于()A. 与他人保持一致B. 与群体保持一致C. 与自己的角色保持一致D. 与自己的价值观保持一致答案:B6.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通过()来学习社会行为A. 观察B. 模仿C. 强化D. 所有以上答案:D7.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交换理论的假设?()A. 个体在社会互动中追求最大化自己的利益B. 社会互动是一种交换过程C. 个体总是理性地评估自己的行为D. 社会互动是无意识的答案:D8. 社会认知理论强调()A. 个体行为的内在动机B. 环境对行为的影响C. 认知过程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D. 社会结构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答案:C9. 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人们通过()来评价自己的能力和观点A. 与他人比较B. 与自己的过去比较C. 与理想状态比较D. 与社会规范比较答案:A10.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促进效应?()A. 社会助长B. 社会抑制C. 社会影响D. 社会干扰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 简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答案: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研究内容包括个体与他人、群体的关系,以及社会影响下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2. 描述从众行为的特点。
答案:从众行为的特点是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自己的行为或观点以与群体保持一致。
3. 什么是社会促进效应?请举例说明。
答案:社会促进效应是指个体在他人在场时,其行为表现会得到增强的现象。
中科院社会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中科院社会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 个体心理B. 群体心理C. 社会行为D. 社会影响答案:D2. 以下哪项不属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人际关系B. 群体决策C. 个体记忆D. 社会影响答案:C3. 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现象是指:A.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行为B.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态度C.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认知D.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情感答案:A4. 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马斯洛C. 费斯汀格D. 斯金纳答案:C5. 在社会心理学中,“自我服务偏见”是指:A. 个体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自己,失败归因于外部B. 个体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自己,成功归因于外部C. 个体倾向于将成功和失败都归因于外部D. 个体倾向于将成功和失败都归因于自己答案:A6. 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主要研究的是:A. 个体如何解释他人行为B. 个体如何解释自己行为C. 个体如何解释群体行为D. 个体如何解释社会现象答案:A7.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际关系的本质是:A. 情感交流B. 权力斗争C. 利益交换D. 道德规范答案:C8. 以下哪个概念与“社会促进”现象无关?A. 社会助长B. 社会抑制C. 社会影响D. 社会压力答案:D9. 社会心理学中的“旁观者效应”是指:A. 个体在群体中更倾向于帮助他人B. 个体在群体中更倾向于不帮助他人C. 个体在群体中更倾向于自我表现D. 个体在群体中更倾向于沉默答案:B10. 在社会心理学中,“刻板印象”是指:A. 对个体的固定看法B. 对群体的固定看法C. 对社会的固定看法D. 对文化的固定看法答案:B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案例分析法答案:ABCD2.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的自我概念包括:A. 个人认同B. 社会认同C. 群体认同D. 文化认同答案:ABC3. 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偏差”包括:A. 基本归因错误B. 自我服务偏见C. 群体服务偏见D. 刻板印象答案:ABD4.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影响”包括:A. 顺从B. 服从C. 从众D. 社会促进答案:ABC5. 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理论”认为,个体在面对认知不一致时会采取的策略包括:A. 改变行为B. 改变态度C. 增加新的认知D. 减少选择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实现预言”现象。
社会心理学试题含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含答案
试题一
1.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们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2. 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是什么?
- 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包括个体与群体关系、社会认知、社会影响、社会动机等。
3. 请简要解释以下社会心理学概念:
- 社会认知:指个体对社会环境和他人的认知过程,包括社会知觉、社会记忆和社会判断等。
- 社会影响:指他人对个体的行为、态度和情感产生的影响,包括社会规范、社会压力和社会比较等。
- 社会动机: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动机和目标,包括归属需求、权力需求和互惠原则等。
试题二
1. 请简要解释以下社会心理学实验方法:
- 实验方法:通过对变量的控制和操纵,确定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 问卷调查:通过向受试者提供一系列问题,收集他们的意见和观点的研究方法。
- 观察法:通过观察和记录受试者的行为和特征,了解其心理过程的研究方法。
2. 社会心理学实验的伦理问题有哪些?
- 社会心理学实验的伦理问题包括知情同意、隐私保护、权益保障和结果披露等方面的问题。
3. 请简要描述以下社会心理学实验结果:
- 康纳斯实验:证明了从属与亲和的关系在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 米尔格拉姆实验:揭示了人们对权威的服从程度,即所谓的“顺从实验”。
- 尤第实验:证明了群体压力对个体判断的影响,即所谓的“拖延实验”。
以上只是对社会心理学的一些试题和简要解答,希望能帮助您对这门学科有更深入的理解。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以下是一套社会心理学的试题及答案,供学习和参考使用。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个体心理过程B. 群体行为C. 社会环境D. 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答案:D2. 社会促进效应是指什么?A. 群体中个体行为的抑制B. 群体中个体行为的增强C. 个体在群体中失去自我D. 个体在群体中获得自我答案:B3. 社会学习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斯金纳C. 班杜拉D. 荣格答案:C4. 以下哪个是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A. 认知失调理论B. 社会交换理论C. 归因风格理论D. 社会影响理论答案:C5. 社会影响的三种主要类型是什么?A. 服从、认同、内化B. 模仿、从众、服从C. 服从、模仿、内化D. 从众、认同、内化答案:D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社会心理学只关注个体在社会中的行为,不关注心理过程。
(错误)2. 社会促进效应总是导致个体行为的增强。
(错误)3.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后果来学习。
(正确)4. 认知失调理论认为人们总是试图减少自己的认知失调。
(正确)5.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们在社会互动中总是寻求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正确)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
答案: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特性和能力的认知和评价。
它包括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认同等方面,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2. 解释什么是从众现象,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从众现象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或影响下,改变自己的行为或观点以与群体保持一致的现象。
例如,在一项研究中,如果大多数人选择了错误的答案,即使个体知道正确答案,也可能选择跟随大多数人的错误答案。
3. 描述社会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的区别。
答案:社会促进效应是指在群体中,个体的行为表现会因为群体的存在而得到增强。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B. 马斯洛
C. 费斯汀格
D. 斯金纳
答案:C
5. 社会影响的三种主要类型包括:
A. 顺从、服从、认同
B. 顺从、服从、模仿
C. 顺从、认同、模仿
D. 服从、认同、模仿
答案:A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同理论。
答案:社会认同理论是由亨利·塔吉菲尔提出的,它认为个体的自我概念部分来源于他们所属的社会群体。个体通过与群体成员的比较来评估自己的地位和价值,这种比较有助于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以下是一套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的完整版,供学习者参考。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个体心理
B. 社会行为
C. 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D. 社会结构
答案:C
2. 从众现象通常发生在: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论述群体思维对决策过程的影响。
答案:群体思维是指在高度凝聚力的群体中,为了维护群体的一致性和和谐,个体可能会抑制自己的观点,从而导致决策过程的质量下降。群体思维可能导致忽视重要的信息,过度乐观,以及对风险的低估,最终可能导致不良的决策结果。
2. 分析社会影响对个体态度和行为改变的作用机制。
2. 解释社会学习理论在社会心理学中的应用。
答案:社会学习理论由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它强调观察学习和模仿在个体行为发展中的作用。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来学习新的行为模式,这种学习过程在社会化和社会影响中起着关键作用。
3. 描述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考试资料(题库版)
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考试资料(题库版)1、单选美国的学者们研究环境保护心理有()种类型。
A.两B.三C.四D.五正确答案:A2、多选社会化的特点包括()。
A.个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辩证的统一过程B.个体的(江南博哥)社会化必须在学校进行C.个体的社会化具有能动性D.社会化是个终生的过程正确答案:A, C, D3、多选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划分为三个层次,它们是:()A.广义方法论B.狭义方法论C.专门方法论D.具体方法论E.抽象方法论正确答案:A, C, D4、单选道拉德的动机论认为()是引起侵犯的一个原因。
A.挫折B.遗传基因C.侵犯榜样D.动物攻击性正确答案:A5、名词解释情感智商正确答案:了解自我,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驾驭情感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6、多选设置指路地图遵循的原则为().A.与周围环境结构匹配B.自我指向的参照系统C.主观构建的表征D.不能任意添加、减少、歪曲正确答案:A, B7、单选由自主试选择和控制,决定着行为或心理变化的变量是().A.自变量B.因变量C.额外变量D.控制变量正确答案:A8、单选在海德的P-O-X态度转变模型中,O代表()。
A.个体B.环境C.他人D.另一对象正确答案:C9、判断题印象管理有助于维护我们的真面目,使他人了解我们的真实意图和个性。
正确答案:对10、判断题人们会对经过努力达到的目标更喜欢、评价更高,这是基于决策后失调的研究.正确答案:错11、单选按照维纳的两维度成数归因理论,努力属于()。
A.不稳定的外在原因B.稳定的外在原因C.不稳定的内在原因D.稳定的内在原因正确答案:C12、多选社会心理学的母体学科有()A.教育学B.社会学C.文化人类学D.政治学E.心理学正确答案:B, C, E13、判断题人际交往中焦虑产生主要源于个体自我评价太低和对失败的恐惧。
正确答案:对14、填空题环境心理学研究汉尔森(1978)提出环境知觉包括()、()、()和()的成分。
考研社 会心理学真题试卷
考研社会心理学真题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1、社会心理学研究中,通过控制自变量来观察因变量变化的研究方法是()A 观察法B 实验法C 调查法D 档案研究法2、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社会认知中的偏差()A 晕轮效应B 刻板印象C 近因效应D 首因效应3、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自己的观点和行为,以与群体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被称为()A 从众B 服从C 依从D 认同4、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体现的是()A 临近性B 相似性C 互补性D 外貌吸引力5、态度的三成分不包括()A 认知成分B 情感成分C 行为成分D 意志成分6、当一个人获得成功时,将成功归因于自身内部因素,如能力、努力等;而当遭遇失败时,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如运气不好、任务太难等。
这种归因方式被称为()A 自我服务偏差B 基本归因错误C 一致性偏差D 行动者观察者偏差7、下列关于侵犯行为的理论,不属于本能论的是()A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B 洛伦茨的习性学理论C 多拉德的挫折侵犯理论D 威尔逊的社会生物学理论8、以下哪种情况最容易导致利他行为的产生()A 时间紧迫B 责任模糊C 旁观者众多D 求助者与自己相似9、群体决策中,由于群体成员倾向于使自己的观点与群体保持一致,从而导致群体决策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的现象被称为()A 群体思维B 群体极化C 社会懈怠D 去个性化10、以下哪种沟通方式的信息传递准确性最高()A 书面沟通B 口头沟通C 非言语沟通D 电子沟通11、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现象产生的原因是()A 他人在场引起了个体的生理唤醒B 他人在场分散了个体的注意力C 他人在场影响了个体的自我评价D 他人在场改变了个体的任务难度12、人际关系发展的阶段中,“情感交流阶段”的特点是()A 双方开始建立初步的心理联系B 双方的情感卷入程度逐渐增加C 双方的自我暴露程度逐渐加深D 双方的关系开始出现疏远13、以下哪种社会角色属于先赋角色()A 教师B 工人C 子女D 经理14、社会态度改变的方法中,“角色扮演法”是通过()来改变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班级:
授课教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晕轮效应社会懈怠转向冒险自尊睡眠者效应
二、简述题(每题10分)
1.简述去个性化和侵犯行为的关系。
2.谈谈你对社会行为公式B=f(P,E)的理解。
3.简述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4.简述群体思维及如何预防。
三、论述题(35分。
不超过800字)
针对一个近期的社会热点事件尝试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见下页
姓名:班级:
授课教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晕轮效应: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
2、社会懈怠:社会懈怠是指在团体中,由于个体的成绩没有被单独加以评价,而是被看作一个总体时,所引发的个体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3、转向冒险:人们独自决策时,愿意冒的风险较小,倾向于较保守的选择成功可能性较大的行为,而如果改由群体共同决策,则最后的决定会比个人决策时有更大的冒险性。
这种群体增强个人的冒险行为的倾向就叫做冒险转移,是群体极化在决策方面的特殊表现。
4、自尊:自尊,亦称“自尊心”、“自尊感”,是个人基于自我评价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重、自爱、自我尊重,并要求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
5、睡眠者效应:即由于时间间隔使人们容易忘记传播的来源,而只保留对内容的模糊记忆。
在态度心理学中,人们把说话者因威信因素产生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产生相反效应的现象,称之为睡眠者效应。
二、简述题(每题10分)
1.简述去个性化和侵犯行为的关系。
答:去个性化是一种自我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降低的状态,个体在去个性化状态下行为的责任意识明显丧失,会做出一些通常不会做的行为。
侵权行为与去个性化有密切联系,去个性化状态使人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的意识,降低了对社会评价的关注,通常的内疚、羞愧、恐惧和承诺等行为控制力量也都被削弱,从而使人表现出通常社会不允许的行为,使人的侵权行为增加。
2.谈谈你对社会行为公式B=f(P,E)的理解。
答:心理学家勒温的著名公式:B=f(P,E)。
这个公式的意思是:一个人的行为(Behavior)是其人格或个性(Personality)与其当时所处情景或环境(Environment)的函数。
换句话说,人的表现是由他们自身的素质和当时面对的情景共同决定的。
3.简述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答:心理学家德斯考尔等人在对爱情进行的科学研究时发现,在一定范围内,父母或长辈干涉儿女的感情,会使青年人之间的爱情越深。
就是说如果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更强烈,恋爱关系也会变得更加牢固。
这种现象就被叫做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4.简述群体思维及如何预防。
答:(1)群体思维是指在一个高凝聚力的群体内部,人们在决策及思考问题时,由于过分追求团体的一致性,所有成员都必须坚定不移地支持群体的决定,与此不一致的信息则被忽视,从而导致群体对问题
的解决方案不能做出客观及实际的评价的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经常导致灾难性的事件发生。
(2)预防群体思维的方法:
1.公平对待每个观点——不能偏向任何立场
2.鼓励批评性评价:设置一个魔鬼代言人,也就是专门发表不同意见的人。
如果有一个真正的反对者就更好。
这能刺激大家对反对意见持开放态度。
3.将群体划分成不同小组,每个小组可以有不同意见,然后重组在一起表达不同意见。
4.欢迎局外的专家和伙伴提出批评。
5.实施之前,召开被称为“第二次机会”的会议,让大家畅所欲言。
三、论述题(35分,不超过800字)
针对一个近期的社会热点事件尝试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
腾讯新闻2017年6月9日发布:
2017年4月,于河南驻马店的一起交通事故,致一女子遭两次碾压后死亡。
在第一次碾压发生后,倒地女子身旁有许多车辆经过,不少司机刻意放缓车速观看,过路行人也频繁回头观望,直至女孩惨遭第二次碾压。
为什么有这么多旁观者,却没人伸手拯救这个女孩呢?旁观者的冷漠让我感到心寒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旁观者心理的思考。
在社会心理学中,旁观者效应也称责任分散效应,是指对某件事来说,如果是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反应。
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
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
因为前者独立承担责任,后者期望别人多承担责任。
“责任分散”的实质就是人多不负责,责任不落实。
利他行为受许多环境因素影响,其中一个便是“旁观者效应”,个体对于紧急事态的反应,在单个人时与同其他人在一起时是不同的,由于他人在场个体会抑制利他行为。
事件中,每个人看见其他旁观者没有采取任何救助行为,受从众心理影响,服从大多数人选择冷漠离去。
路人在知觉到女子处于危急状况时,内心产生矛盾心理,不救的话,内心会产生焦虑、愧疚的心情,但由于旁观者众多,实际上分担到身上的焦虑和矛盾会变少,“如果每个人都不采取救援措施的话,自己也没必要愧疚”,能够缓解自己的焦虑心理;而反之如果采取救援行动的话,虽然缓解了自己的愧疚心理,但做出与群体相逆的行为,会为其带来很大压力,而且因彭宇案后国人产生的“救人有可能被反咬一口,得不偿失”印象,路人会觉得是回报小于付出的,于是选择漠视。
因“冷漠的旁观者”引发的一件又一件惨剧让我们震惊。
公众一味地认为冷漠是悲剧的祸端,但我觉得要更客观、理性地看待这类件事,旁观者效应等社会心理学理论的产生必然有其存在的意义,分析旁观者心理,得出合理的应对方法,以鉴后人,从而克服旁观者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