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找规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规律

广西梧州市北环路小学李超然

教学背景:《找规律》是苏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苏教版数学教材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排一个“找规律”单元,有计划地选择一些学生在生活和数学学习中经常接触到的现象,让学生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探索规律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时,已经结合有关学习内容如第二册期末复习的第5题“括号里可能是什么图形,画线连起来。”,探索过一些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积累了一些探索简单规律的经验。间隔现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接触过间隔现象学生对实际生活里的原型比较熟悉。间隔现象的要素不多,规律比较浅显,适合四年级学生探究。互联网上有很多关于找规律的教学案例,我通过搜索参考了不少相关的教学案例,再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设计本教案。

教学课题: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找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的意识及能力,初步学会联系发现的规律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教学重点: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数量间的规律,并应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利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材分析:

本单元让学生探索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进行简单应用。间隔现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接触过间隔现象,间隔现象的要素不多,规律比较浅显,适宜四年级学生探究。全单元编排了两道例题、两次“试一试”、两个“想想做做”,分成两部分:先是体会间隔现象,发现它的规律;然后应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课教学间隔现象的规律,是教材第一次编排这样的内容。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设计了多样的“找”规律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及类似现象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发现相应的规律。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把学习活动设计成三个层次。

(1)观察若干个具体现象,体会它们的相同特点,初步感受间隔规律。

(2)摆学具,画符号,体会规律的必然性。

(3)带着初步认识的规律重返生活,发展数学的眼光。

设计意图:

1.突出学生的探索活动,增强学生探索、研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本课内容的重点在于“找”规律,通过“找”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学习数学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逐步积累感性认识,感悟其中的规律,再用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思考、综合和归纳,发现规律进行交流。

2.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体会数学的作用与价值。从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小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从手帕与夹子、小兔与蘑菇、篱笆与木桩等具体情境的观察、分析中,探索并发现其中隐含的数学规律,体验生活是数学的源泉。

3.在开放的设计活动中体会应用规律要灵活。“想想做做”第3、4题从沿着一段河堤植树到沿着圆形池塘的一周植树,是间隔情境的变式。看到它们间的不同,能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间隔现象。通过练习,使学生既能认识到间隔现象规律的稳定性,又体会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灵活应用规律。

教学方法: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联系经验,初步感知。

1.请三个男同学和三个女同学上前排队。这几个同学是怎样排队的?照这样排下去,接下来一个是?再下来是?再接着下来呢?

为什么你们能这样肯定地说出接下来排列的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

男同学和女同学是怎样排列的?我们把一个间隔一个的排列叫做一一间隔排列。(板书:一一间隔排列)

2.观察下面的两组图有什么特点?

(多媒体出示红黄彩旗图,黑白珠子图)

(板书:两种物体)

3. 揭示课题。

像这样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找一找其中的规律。(板书:找规律)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用学生熟悉的排队问题让学生体会一一间隔排列及其特点,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观察排列

多媒体课件展示主情景图中的三组物体。

(1)请认真地观察,说一说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2)请再观察,这些物体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每组都有两种物体,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

(3)这三组都是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我们先看第一组(课件出示:夹子与手帕图)

最前与最后的物体是什么?(夹子),我们把排在两头的物体称为“两端物体”(板书:两端物体)。两端物体相同吗? (板书:两端物体相同)。

谁在中间?(手帕),我们把它叫作:“中间物体”(板书:中间物体)。

在这组物体中,两端物体和中间物体各是什么?

另外两组物体中的两端物体和中间物体各是什么?和同桌说一说

2.比较发现

请同桌两人一起来,分别数出每一组物体的个数,填写在表格里;然后再比较每一组的数据,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请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你们能用上“两端物体”和“中间物体”这些词来概括你的发现吗?

小结: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两端物体相同,两端物体个数比中间物体个数多1。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在探索物体排列的规律时,突出了“找”的味道。学生经历观察、比较、思考、交流等学习活动,主动探索规律。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碰撞,达到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享成果的目的,体验到数学学习成功的喜悦。)

3.操作验证

是不是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都有这样的规律呢?

请一、二组的同学用小棒和圆片在桌上摆一摆,请三、四组的同学用画不同的符号方法画一画,然后再数一数,验证我们发现的新规律。

(学生或摆学具、或画符号验证规律。)

请学生汇报自己的操验证情况,注意检查学生以什么为两端物体和中间物体。

在刚才操作活动里,你们又有什么发现?谁能用自己的话来把这个规律完整地说一遍?

板书: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物体相同时,两端物体个数比中间物体个数多1。

(设计意图:体验既是教学活动的目标,也是学生学习数学重要活动方式之一。我们常说: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就理解了。因此我在学生"找"到规律后,让他们动手去摆一摆、画一画,验证规律,进而感悟和理解规律。)

三、生活拓展,实践应用。

1.解决问题

(1)多媒体课件展示电线杆与广告牌,请学生观察,这里的排列跟我们前面看到的排列是不是同一个特点?“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是什么意思?(广告牌夹在两根电线杆之间,说明是一一间隔排列,而且两头是电线杆)马路边有25根电线杆,会有多少个广告牌?你是怎样想的?如果有30个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