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巨细胞病毒性疾病诊断和防治的建议

合集下载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差异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差异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差异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儿童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差异。

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120例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儿童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其中<6个月的患儿66例,6—12个月的患儿22例,>12个月的患儿32例。

分别对三个年龄段患儿的肝功能损害、黄疸、肺炎、血液系统疾病、合并畸形、腹泻、中枢异常、心肌损害、肾脏损害及营养不良等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并对比分析患儿年龄段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

结果:<6个月、6-12个月及>12个月三个年龄段患儿的肝损害、黄疸、肺炎、血液系统疾病、合并畸形等发生率之间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三个年龄段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心脏损害、肾脏损害、营养不良等发生率之间的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年龄段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肝功能损害、黄疸、肺炎;6-12个月年龄段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肝功能损害、肺炎、血液系统疾病、黄疸,其中以无黄疸型肝炎为主;>12个月年龄段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肝功能损害、血液系统疾病。

结论:各年龄段的儿童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均以肝功能损害最为常见,而随着患儿年龄的增大,由巨细胞病毒感染所导致的呼吸系统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及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生率逐渐改善,但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却明确增大。

关键词:不同年龄段;儿童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表现差异临床研究表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发生与性别、年龄、居住条件、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会给感染者的健康带来较大的危害[1]。

对于儿童来说,一旦感染巨细胞病毒,会引起肝、肺、中枢神经系统等的损害,从而导致其出现肝脾肿大、黄疸、间质性肺炎、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等临床表现,甚至与先天性缺陷、血液系统疾病、肿瘤、动脉粥样硬化等具有紧密的关联[2]。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在感染巨细胞病毒之后,其临床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导致临床对儿童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诊治、预防比较困难[3]。

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细胞免疫应答反应及临床意义

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细胞免疫应答反应及临床意义

doi:10.3969/j.issn.1000484X.2021.01.015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细胞免疫应答反应及临床意义①李雪茹徐卫华②范晓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合肥230022)中图分类号R7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484X(2021)01-0083-05[摘要]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患儿细胞免疫应答反应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确诊的97例CMV感染患儿,根据其有无临床症状分为症状组和无症状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婴儿48例为对照组。

采用RT-PCR反应检测所有患儿尿液标本中CMV DNA载量;采用ELISA法检测所有纳入研究对象IL-6、IL-10、TNF-a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IL鄄6、IL-10、TNF-a水平和CMV DNA载量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MV感染患儿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外周血CD3+T、CD3+CD4+T和CD4+/CD8+细胞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IL-6、IL-10和TNF-琢水平明显升高(P<0.05),有症状组外周血CD3+CD8+T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无症状组相比,CMV感染患儿有症状组患儿尿液中CMV DNA载量明显升高(P<0.05),外周血CD3+T、CD3+CD4+T和CD4+/CD8+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IL-6、IL-10和TNF-a、CD3+CD8+T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CMV感染患儿外周血CD3+T、CD3+CD4+T和CD4+/CD8+细胞水平均与CMV DNA载量、IL-6、IL-10和TNF-琢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CD3+CD8+T细胞水平均与CMV DNA载量、IL-6、IL-10和TNF-琢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P< 0.05)o结论:CMV感染患儿的外周血CD3+T、CD3+CD4+T和CD4+/CD8+水平明显下降,且其下降水平与CMV DNA病毒载量显著相关。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护理查房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护理查房


现患儿无发热,无咳嗽、喘息、气促、及
关节疼痛等,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就诊,
门诊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3型(低危)”
收入院
第13页/共35页
体格检查
• PE:T:36.5 ℃ HR:96次/分 R:24次/分

神志清楚,反应可,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咽不红,口唇无发绀,颈软,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
急性白血病 (Leukmia)
由于造血系统的 恶性增生性 疾病, 其特点为 造血组织 中某一血细胞系统 过度增生、进入 血流并浸润到各组织 和器官,引起的一系列的临床表现
第2页/共35页
病因和发病机制
白血病 病因尚不明确
病毒感染
RNA病毒的 癌基因有关 逆转录病毒
物理化学因素
遗传或体质因素
电离辐射 放射
第25页/共35页
五、潜在并发症 出血、抗肿瘤治疗的副作用
护理措施:
1、观察皮肤、黏膜出血情况,如紫癜、瘀斑、 鼻出血、齿龈出血、消化道出血、和血尿等观 察有无颅内出血症状
2. 血小板低时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遵医嘱输 入血小板等止血药物。
第26页/共35页
3.观察和处理药物毒性反应。
➢如 长 春 新 碱 ( V C R ) 易 引 周 围 神 经 毒 性 、 脱 发 ➢柔 红 霉 素 ( D N R ) 副 作 用 为 骨 髓 抑 制 、 心 脏 毒 性 、 脱 发 ➢左 旋 门 冬 酰 胺 酶 ( L - A S P ) 有 过 敏 反 应 、 急 性 胰 腺 炎 、 肝 功 受
第22页/共35页
• 5、教会家长指导患儿正确应用激素类药物,告知其可 能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
• 6、为患儿家长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如定期召开家长 座谈会,让家长相互交流配合治疗、护理的经验和教训、 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从而提高应对能力,增强治愈的信 心;

2020年出生缺陷防治人才培训项目——课后理论考试

2020年出生缺陷防治人才培训项目——课后理论考试

2020年出生缺陷防治人才培训项目——课后理论考试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4分)1.单脐动脉合并( )畸形发生率最高 [单选题] *A.心血管畸形(正确答案)B.泌尿系统C.生殖系统D.消化系统2.一旦超声诊断胎儿FGR,处理正确的是() [单选题] *A.立即给予输液、输脂肪乳治疗B.立即入院治疗C.立即评估母体及胎儿因素,寻找病因(正确答案)D.无需处理,告知患者2周后再诊3.脑或脑膜膨出最常见的部位是() [单选题] *A.枕部(正确答案)B.颞部C.额部D.顶部4.婴儿型多囊肾的遗传方式为() [单选题] *A.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正确答案)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C.X连锁隐性遗传D.X连锁显性遗传5.羊水过多诊断标准: [单选题] *A. 羊水最大液深≥8cm(正确答案)B. 羊水最大液深≥10cmC. 羊水最大液深≥20cmD. 羊水最大液深≥25cm6.以下描述符合轮状胎盘的是() [单选题] *A.带状回声连接子宫前后壁或左右壁,可不与胎盘及胎儿结构相连B.多个带状回声与胎儿结构相连C.胎盘边缘胎儿面可见环状或片状回声凸向羊膜腔;(正确答案)D.带状低回声自宫底向宫腔中部延伸E.带状低回声越近宫底越厚,越近宫腔越薄7.关于巨细胞病毒感染,正确的是() [单选题] *A. 孕期检查更有意义B. 仅查IgM 抗体即可C. 需要同时IgM IgG抗体检测(正确答案)D. 可以终身免疫8.关于肺动脉狭窄说法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 肺动脉狭窄可以是肺动脉瓣狭窄B. 肺动脉狭窄可以是漏斗部狭窄C. 肺动脉瓣狭窄可以是瓣上狭窄D. 肺动脉狭窄不可能发生肺动脉增宽(正确答案)9.双胎输血综合征最常用的诊断标准:() [单选题] *A.一胎羊水池深度(DVP)≥8cmB.一胎羊水池深度(DVP)≤2cmC.一胎羊水池深度(DVP)≥8cm,并且一胎羊水池深度(DVP)≤2cm(正确答案)D.一胎羊水池深度(DVP)≥8cm,并且一胎羊水池深度(DVP)≤3cm10.和核型分析相比,下列哪项不是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的优点() [单选题] *A. 检测平衡的结构异常(如平衡易位、倒位)(正确答案)B. 可以检测相对较小的CNVC. 不必进行羊水细胞培养,耗时短D. 单核苷酸微阵列检测技术(SNP array)可以检测单亲二倍体(UPD)E. 可以增加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11.不属于克氏综合症的核型是( )。

实验室2种检测小儿巨细胞病毒方法的比较

实验室2种检测小儿巨细胞病毒方法的比较

实验室2种检测小儿巨细胞病毒方法的比较李娇;马洪刚;单风平【摘要】Sensitivity and accuracy of colloidal gold (CG) and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RTFQ-PCR) methods to delect infantile cytomegalovirus-IgM ( CMV-IgM) antibody levels were compared. Peripheral blood specimens of 243 cases collected clinically were detected their CMV-IgM antibody levels respectively using RTFQ-PCR and CG methods,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ir positive rate and sensitivity of the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ositive rate of RTFQ-PCR method was 11. 93% , CG was 6. 58% ,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both (P< 0.01). In HCMV-DNA positive specimens, IgM antibody positive group HCMV-DNA copy number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egative group (P < 0. 01) . Comparison of the sensitivity of two methods, RTFQ-PCR sensitivity was 72.5% , CG was 40% ,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both (P <0.01). Therefore, as compared sensitivity and accuracy of RTFQ-PCR with CG to detect CMV-IgM, RTFQ-PCR had fairly higher than CG, and RTFQ-PCR was worth expending its application clinically.%比较胶体金法和实时定量PCR法对小儿巨细胞病毒IgM抗体水平检测的敏感性及准确率.收集临床上243例小儿的血液标本,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胶体金法检测这243例患者外周血巨细胞病毒IgM抗体水平,并对这2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和敏感性进行比较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法阳性率为11.93%,肢体金法为6.58%,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HCMV-DNA检测阳性患者中,IgM抗体阳性组HCMV-DNA拷贝数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比较这2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的敏感性为72.5%,胶体金法的敏感性为40%,两者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法与胶体金法相比,对巨细胞病毒IgM抗体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期刊名称】《微生物学杂志》【年(卷),期】2013(033)001【总页数】4页(P100-103)【关键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胶体金法;巨细胞病毒IgM抗体【作者】李娇;马洪刚;单风平【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免疫教研室,辽宁沈阳1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332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是一类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但又具有严格种属特异性的病毒。

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5年版)

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5年版)

史堡』L型苤查!!!!生!!旦筮i!鲞箜!!翅坠i!』堕尘塑:盟!!!里!竺垫!!:y!!:i!:旦!坐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5年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rues,MDS)是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一组恶性髓系克隆性疾病,其特征为外周血细胞减少、骨髓中一系或多系造血细胞发育异常、易演变成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

目前MDS的临床诊治仍是国际血液学领域的难点之一ul引。

尽管MDS是老年人(中位年龄70岁)中最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之一,但在儿童非常少见,近年国际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儿童MDS的年发病率仅约为1.8/100万,约占儿童期恶性血液肿瘤的5%,平均发病年龄约为6.8岁,其中进展期MDS平均年龄约为10.7岁,男女比例为2:1L4-5j。

儿童MDS诊断困难且预后不良,应引起临床的高度关注。

研究表明,无论在发病率、病因学还是骨髓形态学、细胞和分子遗传学乃至治疗策略上,儿童与成人MDS均有巨大的差异"J。

与成人相同的是“造血功能异常”,这也是儿童MDS最基本的特点。

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组明确提出MDS是源于克隆性造血干、祖细胞发育异常(dysplasia)的疾病,将MDS归人“造血系统肿瘤性疾病”的范畴,国际儿童肿瘤组织也于2005年将儿童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划人肿瘤类疾病。

2008年WHO—MDS诊断分型修订版中,已为儿童MDS推荐相对独立的诊断分型标准‘1—3|。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儿童MDS的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在参考1999年版“小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疗建议”的基础上【6j,经归纳与总结近年来国际儿童MDS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国内专家经验后,达成以下共识。

眼科学(中级)专业实践能力-试卷14

眼科学(中级)专业实践能力-试卷14

眼科学(中级)专业实践能力-试卷14(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3/A4型题(总题数:1,分数:8.00)患儿男,8岁,右眼睑红肿痛并加重2天,体检:体温39℃,右眼睑高度红、肿、热,有明显触痛和压痛,球结膜充血水肿,眼球轻度突出,眼球运动障碍。

(分数:8.00)(1).本病例首先需要做检查的项目是(分数:2.00)A.UBMB.眼眶穿刺活检C.眼眶X线片D.血化验√E.以上都做解析:(2).本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分数:2.00)A.眼眶炎性假瘤B.眼眶横纹肌肉瘤C.眼眶绿色瘤D.眼眶蜂窝织炎√E.眼眶内自发性出血解析:(3).本病例最佳的处理方法是(分数:2.00)A.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B.手术活检明确诊断C.大量广谱抗菌药静脉滴注√D.细针穿刺活检或引流E.局部抗菌药滴眼解析:(4).本病例若处理不当,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分数:2.00)A.视力完全丧失B.眶尖综合征C.海绵窦血栓形成√D.暴露性角膜溃疡E.眼眶脓肿解析:解析:本病例主要考查对眼眶蜂窝织炎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的了解。

本病例最主要的诊断要点是:发病急,眼睑红、肿、热、痛,且有明显的触痛和压痛,体温升高,因而首先应行血化验检查,故第1道题应选D;本病例从发病过程及,临床表现看最可能诊断是眼眶蜂窝织炎,故第2道题应选D;对严重的眼眶蜂窝织炎早期治疗应首选大量广谱抗菌药静脉滴注,第3道题应选C;本病例若处理不当,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海绵窦血栓形成,威胁生命,故第4道题应选C。

二、 B1型题(总题数:2,分数:20.00)A.同侧眼全盲B.不对称双侧同侧偏盲,黄斑分裂C.对称性双侧同侧偏盲D.对称性同侧偏盲,黄斑分裂E.对侧对称性同侧偏盲,黄斑回避(分数:10.00)(1).视神经损害属(分数:2.00)A. √B.C.D.E.(2).视放射前部损害属(分数:2.00)A.B.C.D. √E.解析:(3).视束损害属(分数:2.00)A.B. √C.D.E.解析:(4).外侧膝状体损害属(分数:2.00)A.B.C. √D.E.解析:(5).视皮质中枢损害属(分数:2.00)A.B.C.D.E. √解析:A.透见荧光B.视网膜渗漏C.荧光遮蔽D.池样充盈E.组织染色(分数:10.00)(1).荧光素积存在视网膜色素上皮下可见(分数:2.00)A.B.C.D. √E.解析:(2).视网膜色素沉着,可出现(分数:2.00)A.B.C. √D.E.解析:(3).黄斑囊样水肿可出现(分数:2.00)A.B. √C.D.解析:(4).玻璃膜疣可见(分数:2.00)A.B.C.D.E. √解析:(5).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可见(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几个不同的异常荧光形态,应注意区别。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 临床意义分析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 临床意义分析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意义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群体中的病原体,属于疱疹病毒科。

HCMV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高发病率,尤其是在免疫功能受损的个体中,如艾滋病毒感染者、器官移植患者和新生儿等。

HCMV感染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容易引起各种严重疾病,包括肺炎、胃肠道炎、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一种高灵敏、高特异、快速、准确的核酸检测技术,已被广泛用于病原体的检测和定量。

在HCMV感染的检测中,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具有极大的优势,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病毒的存在和数量,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本文将对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介绍,探讨HCMV感染及其危害,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在HCMV感染检测中的应用,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解读,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检测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了解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探讨其在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检测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2.分析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危害,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在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潜力。

3.总结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意义,探讨其在指导临床决策、评估疗效和预后预测方面的作用。

4.通过对检测结果的解读,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在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监测中的可靠性,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展望和建议。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快速和可靠的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检测方法,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好的支持。

2. 正文2.1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介绍实时荧光定量PCR是一种高度灵敏和特异性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可用于快速、准确地检测目标DNA或RNA序列的数量。

母体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的护理查房

母体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的护理查房

长期随访与定期复查的重要性
监测病情: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并发症: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降低风险 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 降低医疗费用: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费用,减轻家庭负担 提高患者依从性: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THANK YOU
喂养问题
喂养困难:新生儿无法正常吸 吮和吞咽
营养不良:由于喂养问题导致 营养摄入不足
体重下降:新生儿体重下降, 影响生长发育
脱水:由于喂养问题导致新生 儿脱水,罩,防止飞 沫传播
洗手:勤洗手,保持手部卫 生
隔离:与感染者保持一定距 离,避免直接接触
消毒:定期对环境和物品进 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心理压力
焦虑:担心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和治疗效果 恐惧:对新生儿感染的恐惧和对未知情况的担忧 抑郁:因新生儿感染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情绪低落 社交孤立:因新生儿感染可能导致的社交隔离和孤独感
护理措施
针对潜在并发症的护理措施
监测体温:定期监测新生 儿体温,及时发现发热症 状
观察呼吸:密切观察新生 儿呼吸情况,及时发现呼 吸困难或呼吸暂停
护理措施:日常 护理、特殊护理 、用药护理等
评估结果:新生 儿病情变化、治 疗效果、护理质 量等
护理诊断
潜在并发症
肺炎:由于病毒感染,可能导致新生儿肺炎 脑膜炎:病毒可能侵入脑膜,导致脑膜炎 肝功能异常:病毒可能影响肝脏功能,导致肝功能异常 肾功能异常:病毒可能影响肾脏功能,导致肾功能异常 免疫功能低下:病毒感染可能导致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增加其他感染的风险
保持良好的环 境:为患者及 家属提供安静、 整洁、舒适的 环境,减轻他 们的心理压力。
提供心理干预: 对于心理压力 较大的患者及 家属,可以提 供心理干预措 施,如心理治 疗、药物治疗

巨细胞病毒感染 (2)

巨细胞病毒感染 (2)
儿童人群感染率:1~3岁儿童感染率为83.2%,学龄前儿 童83.7%,学龄儿童87.3%。
感染途径
• 宫内传播:孕期原发或再发感染均可引起HCMV宫内 传播,孕妇原发感染(CMV-IgM阳性)率 3.1%~13.4%。
• 经产道传播:宫颈排毒率5.9%~17.6%,有异常妊娠 史者高达20.7%~36.9%,尿排毒率为11.1%~26.2% 。
诊断依据
• 2.临床特征:
先天感染:常有多系统器官受损或以下1种或多种表 现不同组合形式。黄疸(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和肝脾 大最常见。可有血小板减少性瘀斑,中枢神经系统受 累如头小畸形、脑室扩大伴周边钙化灶、感音神经性 耳聋、神经肌肉异常、惊厥和视网膜脉络膜炎。外周 血异型淋巴细胞增多,脑脊液蛋白增高和肝功能异常。 常见腹股沟斜疝等畸形。感音神经性耳聋发生率在症 状性感染高达25%-50%,无症状性感染可达10%-15%, 可呈晚发性或进行性加重。
证据,主要经产道或母乳获得感染。 • 获得性感染:出生12周后开始排毒或证实有活动性
CMV感染的证据,主要经水平传播获得。
*儿童巨细胞病毒性疾病诊断和防治的建议 中华儿科杂志 2012年4月
感染的分类
• 临床上患儿就诊前通常未做过病毒学检测,故很难 确定其感染时间,一般通过CMV相关疾病症状发生的 时间和临床表现帮助判断。3周后病毒阳性患儿病毒 可来自产时和母乳,故3周后病毒检测阳性难以区别 先天性还是后天性感染。先天性感染对患儿危害最 大。
孕早期(前20周)胎儿感染更严重(死胎/致畸), 出生时发生症状的比例更高(20%-30%)。
再发/复发感染胎儿感染率0.2%-2%,常为无症状感染。
孕期CMV感染临床实践指南
孕母原发感染
特异性IgG阴转阳或 IgM阳性伴IgG低亲和 力

高危儿管理

高危儿管理

2岁半 1、兴趣单一,刻板 2、不会说2-3个字的短语 3、不会表示大小便 4、走路经常跌倒 3岁 1、不会双脚跳 2、不会模仿画圈 3、不会与其他儿童交流游戏 4、不会说自己的名字

高危儿保健管理的目标
按高危儿的年龄、生理特征和心理发育规律,
通过各种有益的早期干预及家庭教养活动, 对高危儿进行不断发育训练和心理锻炼,培 养其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顽强的社会 适应能力,以保持身心健康
高危儿管理工作制度
建档
随访 体检 筛查 干预 转诊
高危儿管理模式

高危儿有发生脑损伤的潜在危险,防治的关键是早
期发现、早期治疗,因此需要特殊的医疗保健。只
有专业的医疗机构、社区、家庭全面行动起来,才
能为高危儿健全一个保健监测网,担当起预防、急 救、早期诊断、综合治疗的责任


健康儿童
1.生长发育监测 2.预见性指导 3.转诊高危儿童 Nhomakorabea
早产(胎龄小于37周)或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 宫内、产时或产后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惊厥,持续性低血糖。 新生儿期严重感染性疾病(如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等) 患有遗传病或遗传代谢病 (如先天愚型、甲状腺功能低下、 苯丙酮尿症等) 母亲患有中度以上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严重感染 (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 母亲有异常妊娠及分娩史、高龄分娩(≥35岁)、患有残疾 (视、听、智力、肢体、精神)并影响养育能力者等。
发育监测及密度
对转诊的高危儿童每季度至少
1次 心理行为发育监测

建议在高危儿出生后6
月,每月检查一次,6个月后每2—3个月检查

尿液HCMVDNA检测在儿童HCMV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尿液HCMVDNA检测在儿童HCMV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研究对象与样本采集
研究对象
500例疑似HCMV感染的儿童患者,年龄在1个月至14岁之间
样本采集
分别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清和尿液样本,进行HCMV DNA检测
02
尿液hcmvdna检测技术
hcmv感染概述
1
由人巨细胞病毒(HCMV)引起,为机会性感染病 毒
2
在儿童中多为隐性感染,也可引起全身性疾病
3
02
尿液HCMV DNA检测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测方法,具有方便
、快速、无创等优点
本研究旨在探讨尿液HCMV DNA检测在儿童HCMV感染中的
03
临床应用价值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评估尿液HCMV DNA检测在儿童HCMV感染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研究方法
收集儿童患者的血清和尿液样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CMV DNA,并对其诊断准确性、灵敏度、特 异度等指标进行分析
在儿童hcmv感染的不同阶段,尿液hcmvdna的 检出率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阳性 检出率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需要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 儿童hcm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规律,为制 定更加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治疗指导的临床意义
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缩短病程,改善预后。
04
尿液hcmvdna检测在儿 童hcmv感染中的临床意

提高诊断准确性
总结词
尿液hcmvdna检测能够提高儿童hcmv感染的诊断准确性。
详细描述
尿液hcmvdna检测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通过检测尿液中的hcmv病毒DNA,能够准确地诊断儿童是 否感染了hcmv病毒。相比传统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尿液hcmvdna检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更早 地检测到病毒,避免漏诊和误诊的情况。

巨细胞病毒感染是什么如何防范与应对

巨细胞病毒感染是什么如何防范与应对

PART SIX
巨细胞病毒感染 的科研进展与未 来展望
科研进展
发现巨细胞病毒:1957 年,首次发现巨细胞病

研究进展:对巨细胞 病毒的结构、生命周 期、致病机制等进行
了深入研究
治疗方法:已开发出 多种抗巨细胞病毒药 物,如更昔洛韦、缬
更昔洛韦等
疫苗研发:正在研发 巨细胞病毒疫苗,以 期预防感染和降低发
进一步研究。
目前尚无特效药 物治疗巨细胞病 毒感染,需要研
发新的药物。
巨细胞病毒感染 的预防措施有待 加强,需要提高 公众的健康意识
和卫生习惯。
加强国际合作, 共享科研成果, 共同应对巨细胞
病毒感染。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感谢 您的观看
汇报人:
器官移植:接受巨 细胞病毒感染者的 器官移植,可能导 致感染
巨细胞病毒感染症状
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 腹泻等
呼吸道症状:咳嗽、咽痛、 鼻塞等
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全 身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头晕、 意识模糊等
皮肤症状:皮疹、红斑、水 疱等
眼部症状:结膜炎、角膜炎 等
巨细胞病毒感染对人体的影响
提高公众对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认识和了解 宣传预防措施,如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者等 教育公众如何识别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提供咨询服务,解答公众关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疑问和担忧
提高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 提高对巨细胞病毒感 染的认识和诊疗水平
建立规范的诊疗流程, 确保患者得到及时、
巨细胞病毒感染 的预防与控制策 略
建立健全监测与预警系统
添加 标题
建立病毒监测网络:包括医疗机构、实验室、社区等

儿童主要非肿瘤性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建议

儿童主要非肿瘤性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建议
I.f临床指标 (1)发热;(2)咽扁桃体炎;(3)颈淋巴结肿大;(4)脾脏肿大;(5) 肝脏肿大;(6)眼睑水肿
Ⅱ.实验室指标 (1)抗EBV.VCA.IgM和抗EBV—VCA-IgG抗体阳性,且抗EBV-NA— IgG阴性:
(2)抗EBV.VCA.IgM阴性,但抗EBV-VCA-IgG抗体阳性,且为低 亲和力抗体;
——、IM
(一)概念 IM由原发性EBV感染所致,其典型临床“三联
DOI:10.3760/cma.j.issn.0578一l 3 10.2016.08.002 通信作者:申昆玲,10004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 吸科,Email:kunlingshenl7@163.con;俞蕙,201102上海.复旦大学 附属儿科医院感染科,Email:yuhui4756@sina.com
样水疱及蚊虫过敏)和心血管并发症(包括动脉瘤和心瓣膜病)等 Ⅱ.EBV感染及引起组织病理损害的证据,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血清EBV抗体滴度异常增高,包括抗VCA—IgG≥1:640或抗EA—IgG≥l:160,VCA.IgA和(或)EA.IgA阳性; (2)PBMC中EBV-DNA水平高于l×102 5拷贝/¨g DNA,或血清、血浆EBV.DNA阳性; (3)受累组织中EBV—EBERs原位杂交或EBV—LMPI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 (4)Southern杂交在组织或外周血细胞中检测出EBV.DNA Ⅲ.排除目前已知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性疾病以及免疫缺陷性疾病所致的上述临床表现
(3)双份血清抗EBV-VCA-IgG抗体滴度4倍以上升高; (4)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i>0.10和(或)淋巴细胞增多≥
5.0×109/L
注:IM: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EB病毒;VCA:衣壳抗原; NA:核抗原

《消化病学》项目学习答案

《消化病学》项目学习答案

项目学习《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研究进展》答案:"ESGE建议,服用维生素K拮抗剂的急性UGIH患者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情况下,静脉注射低剂量维生素K并补充凝血酶原复合物(PCC),如果没有PCC,则应给予()" "A""()指在曾出现心肌梗死或某些类型的脑血管事件的患者中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来预防疾病的再次复发" "B""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在血液动力学稳定的急性UGIH和无心血管病史的患者中,限制性红细胞输血是当血红蛋白阈值≤()g/dL时输注红细胞,输血后目标血红蛋白浓度为7-9g / d" "E""INR与再出血率及血栓栓塞风险的关系错误的是()" "E""Forrest 分级中Ⅰa级的溃疡病变呈现()" "A""ESGE建议,对于急性UGIH患者,从患者出现症状的时间到行胃镜检查时间,采用以下定义:紧急检查≤()小时,早期检查≤()小时,延迟检查> 24小时" "A""ESGE建议考虑使用()作为消化性溃疡出血内镜下止血的替代选择" "A" "对于标准止血方法难以治疗的持续性出血患者,应考虑使用()" "A"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常规二次内镜检查定义为对先前诊断的出血病变在内镜检查后()内再进行内镜检查评估" "A""关于使用阿莫西林治疗Hp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B""Hp根除失败的原因包括()" "E""反复出血的临床表现有()" "E""ESGE不建议常规二次内镜检查,但是对特殊患者可以考虑,其中特殊患者不包括()" "E"项目学习《ERCP(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进展》答案:"十二指肠常规乳头的分类不包括()" "A""ERCP插管的基本技巧,不正确的是()" "B""确定胆管走行轴向时应利用各种动作将乳头轴线调整到()方向" "D" "导丝能够进入胰管但却进不了胆总管,可采取的应对措施()" "D" "落日征是十二指肠镜插入()时的典型征象" "D""ERCP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内镜下乳头肌切开术主要适用于()" "B""ERCP术前有使用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建议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至少停用()" "C""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发病原因是()" "D""对ERCP术操作时间较长()的手术,建议留置导尿管" "D""EUS-BD对接技术适用于()" "A""国内学者研制的新型铝合金胆道支架植入模型动物体内,发现新型支架具备不错的抗狭窄功能,但有效支撑时间较短,()内完全降解" "B""根据PDT治疗胆管癌的病理生理机制可知,其疗效与()有关" "B" "关于良性胆道狭窄,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C""SpyGlass胆道子镜直视系统在临床中可用于()" "E""对于Roux-en-Y吻合等解剖结构较复杂需行胆总管取石的患者,()应作为一线干预方式" "A""ERCP前一线影像诊断手段是()" "A""当结石直径大于()时为困难胆管结石" "B""结石处置“困难”形成相关的因素不包括()" "C""巨大结石()是最常用的有效方法" "D""不属于胆管狭窄一线的影像学检查手段的是()" "A""单人经口胆道镜的特点不包括()" "A""下述哪项符合胆总管结石的IDUS表现()" "B""胆总管狭窄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C""胆总管线型狭窄的常见病因是()" "D"项目学习《克罗恩病相关狭窄的内镜治疗》答案:"狭窄性克罗恩病,当肠段以炎性狭窄为主时,首选()" "A""对于长度<5cm的狭窄,如果内镜检查可以达到,则()是一线治疗方法" "A""克罗恩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是诱导活动期克罗恩病缓解的有效药物,也是治疗肠段炎性狭窄的首选药物" "A""下列关于克罗恩病并发狭窄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D""扩张球囊的最大直径不超过()" "A""()对炎性狭窄有用,对纤维性狭窄效果较差" "A""下列()狭窄可以内镜下治疗" "A""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内镜治疗相对于手术治疗()" "E""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 e, CD)是基于临床、内镜、影像、病理、实验室检查等的综合诊断,()是CD的好发部位" "A""()用于CD术后患者,能有效地监测术后复发、指导治疗,以及确定预后" "B""改良的Rutgeerts评分中,病变局限于回结肠吻合口的分值为()" "C" "目前最有效的CD评分方法;可验证性强,但计算复杂耗时的是()" "C" "()是克罗恩病典型内镜表现之一;与肠管长轴方向平行的长的溃疡,通常在4-5cm以上" "D""短段狭窄肠管<()可行内镜下球囊扩张术" "A""CD内镜治疗的适应症为()" "A""扩张球囊的最大直径不超过()" "A""()无成角的狭窄。

儿童巨细胞病毒感染

儿童巨细胞病毒感染
• 2.肝肾损害:强调滴注持续时间要超过1h,肾功能不全时酌 情减量。
• 1)HCMV疾病的症状、体征和脏器功能改善。
• 2)病毒学评估:①病毒特异性抗原和病毒滴度定量分 析;②血清或血浆或全血HCMV DNA定量动态监测。注 意:尿/唾液病毒基因检测不宜用于评估抗病毒疗效(因 其持续排毒时间长达数年)。
• 对于所有先天性HCMV感染患儿,应加强随访及定期评 估患儿有无听力、智力、眼、牙的损害,直至成人期。
• 1.银益飞, 齐莹.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筛查与临床干预指南[J]. 中国实用妇科与 产科杂志, 2019,35(04):417-423.
• 2.方峰. 儿童巨细胞病毒性疾病诊断和防治的建议[J]. 中华儿科杂志, 2012(04):290-292.
• 2)近期活动性感染:①急性期或恢复期双份血清抗 HCMV IgG滴度≥4倍增高;②抗HCMV IgM和IgG双阳 性。
• 临床诊断:HCMV活动性感染证据+HCMV相关疾病表现, 排除现症疾病的其他常见病因。(诊断主要思路:疾病 高发人群+临床证据+病毒学证据+排除其他可以解释疾 病临床表现的原因)
• 先天性感染者通常尿中排毒量大(尿HCMV分离常≥3+,或 DNA高载量);持续排毒时间长(可持续长达2-3年)。
• 2)先天性HCMV感染性疾病:病毒学证据+临床证据
• 临床证据:先天性HCMV患儿临床表现以黄疸(DB升高为主) 和肝脾大最常见。
• 其他如:血小板减少性瘀斑;CNS受累:头小畸形、脑室扩大 伴周边钙化、感音神经性耳聋、神经肌肉异常、惊厥和智力发育 迟缓等;视网膜脉络膜炎;肝酶增高;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增多; 脑脊液蛋白增高;coombs阴性的溶贫;肺炎;畸形:最常见腹 股沟斜疝;其他:腭裂、胆道闭锁、心血管畸形、多囊肾等。

器官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诊疗规范(2019 版)

器官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诊疗规范(2019 版)

第10卷 第2期2019年3月Vol. 10 No. 2Mar. 2019器官移植Organ Transplantation【摘要】 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国实体器官移植(SOT )受者巨细胞病毒(CMV )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专家、感染病学专家及呼吸内科专家,在《实体器官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感染诊疗指南(2017版)》的基础上,从CMV 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实验室诊断、临床类型、预防方案,CMV 病的治疗,儿童SOT 术后CMV 感染或CMV 病的防治,CMV 肺炎合并伊氏肺孢子菌肺炎的防治等方面,制订本规范,以期为我国SOT 术后CMV 感染的规范化防治提供指导意见。

【关键词】 器官移植;巨细胞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病;巨细胞病毒肺炎;伊氏肺孢子菌肺炎;更昔洛韦【中图分类号】R617,R3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445(2019)02-0005-07器官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诊疗规范(2019版)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9.02.00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70680、81571555)执笔作者单位:100039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器官移植研究所(石炳毅、肖漓)通信作者:石炳毅,Email :********************由于免疫抑制剂的大量且长期应用,实体器官移植(solid organ transplant, SOT )受者各种病原体感染的机会显著增加。

病毒感染中,以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 )感染最常见。

CMV 是一类常见的疱疹病毒,在人类血清中的阳性率为30%~97%[1]。

免疫功能正常人群感染CMV 后,通常表现为短时间的发热或无症状,此后CMV 会在多种细胞中呈终生潜伏状态,成为再次活化的储存,携带者成为易感人群[2]。

儿童巨细胞病毒性疾病诊断和防治的建议

儿童巨细胞病毒性疾病诊断和防治的建议

HCMV感染的预防
1.一般预防:避免暴露是最主要的预防方法。 包括:①医护保健人员按标准预防措施护理 HCMV感染婴儿,手部卫生是预防的主要措 施;②使用HCMV抗体阴性血制品或洗涤红 细胞(去除白细胞组分)
2.阻断母婴传播:①易感孕妇应避免接触已知
排病毒者分泌物;遵守标准预防措施,特别
注意手部卫生;②带病毒母乳处理:已感染 HCMV婴儿可继续母乳喂养,无需处理;早 产和低出生体重儿需处理带病毒母乳。15℃以下冻存至少24 h后室温融解可明显降 低病毒滴度,再加短时巴斯德灭菌法(62~ 72 0C,5 s)可消除病毒感染性。
王建设
巨细胞病毒的治疗药物会有副作用,因此治 疗仅限于有症状的感染,限于有巨细胞病毒 活跃复制。活跃复制的指标是血中CMV-DNA 阳性。如听力正常,血中CMV-DNA阴性,不 需要治疗。
在年长儿和成人,免疫正常时,病毒感染多
局限于唾液腺和肾脏,少数累及淋巴细胞; 在免疫抑制个体,肺部最常被侵及,常造成 全身性感染。由于血脑屏障和血视屏障的防 护作用,眼内和颅内HCMV感染主要见于先 天感染和免疫缺陷者。
HCMV感染的临床分类
1.根据感染来源分类:①原发感染:初次感 染外源性HCMV;②再发感染:包括内源性 潜伏病毒活化或再次感染外源性不同病毒株。 无论有无症状,原发感染尤其是先天感染者 可持续从唾液、尿液等体液中排病毒数年之 久;再发感染者亦可间歇排病毒较长时间。
HCMV感染的临床分类
2.根据原发感染时间分类:①先天感染:于 出生后14 d内(含14 d)证实有HCMV感染, 为先天感染;②围生期感染:出生后14 d内 证实无感染,而于生后第3~12周内有感染 证据,通常经产道、母乳或输血等途径获得; ③生后感染或获得性感染:在出生12周后经 密切接触、输血制品或移植器官等水平传播 途径获得。

巨细胞病毒性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巨细胞病毒性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04
鉴别诊断与并发症的 影像学表现
与其他病毒性感染的鉴别诊断
EB病毒感染
EB病毒感染在影像学上通常表现为淋巴结肿大,而巨细胞病毒感染则常常引发肺部感染和视网膜炎,两者的影像 学表现有所不同。
疱疹病毒感染
疱疹病毒感染一般引发皮肤病变,影像学表现与巨细胞病毒感染在病变部位和症状上有所不同,有助于鉴别诊断 。
探索新型无创或微创影像学技术在巨细胞 病毒性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如分子 影像学、光谱成像等。
THANKS
感谢观看
渗出性病变
巨细胞病毒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多 样,渗出性病变是其中的一种, 表现为磨玻璃影、实变影等,多
分布于肺的外周部分。
结节性病变
肺部结节性病变在巨细胞病毒肺炎 中也较常见,其大小和形态不一, 多数为多发、散在分布的小结节。
间质性病变
巨细胞病毒肺炎还可能表现为间质 性病变,如肺纹理增多、紊乱,支 气管血管束增粗等。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提高诊断准确性
病情评估与预后判断
进一步研究巨细胞病毒性疾病的特异性影 像学表现,提高诊断准确性,减少误诊和 漏诊。
通过影像学手段,更精确地评估巨细胞病 毒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为患者提供 个体化治疗方案。
研究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
新技术应用
利用影像学技术,深入研究巨细胞病毒在 宿主体内的分布、复制和致病机制,为抗 病毒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巨细胞病毒可以感染多个器官系统,常见症状包括发热、 乏力、肌痛等全身症状。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巨细 胞病毒感染可能导致严重的疾病,如肺炎、肝炎、视网膜 炎等。此外,巨细胞病毒感染还可能导致先天性感染,对 胎儿和新生儿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对于巨细胞病毒性疾 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认识和诊断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HCMV肝炎:多见于婴幼儿期原发感染者,可呈黄 疸型或无黄疸型或亚临床型。有轻~中度肝大和质地改变, 常伴脾大;黄疸型常有不同程度胆汁淤积;血清肝酶轻~中 度升高。轻症有自愈性。 (3)HCMV肺炎:多见于6个月以下原发感染的幼婴。 多无发热,可有咳嗽、气促、肋问凹陷,偶闻肺部哕音。影像 学检查多见弥漫性肺问质病变,可有支气管周围浸润伴肺气 肿和结节性浸润。可伴有肝损害。 (4)输血后综合征:多见于新生儿期输血后原发感染 者。临床表现多样,可有发热、黄疸、肝脾大、溶血性贫血、血 小板减少、淋巴细胞和异淋增多。常见皮肤灰白色休克样表 现。可有肺炎征象,甚至呼吸衰竭。在早产儿,特别是极低 体重儿病死率可达20%以上。 (5)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综合征(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 症):多为年长儿原发感染的表现,婴幼儿期也可发生。有不 规则发热、不适、肌痛等,全身淋巴结肿大较少见,渗出性咽 炎极少,多在病程后期(发热1~2周后)出现典型血象改变 (白细胞总数达10×109~20×109/L,淋巴细胞>50%,异淋 >5%);90%以上血清肝酶轻度增高,仅约25%有肝脾大, 黄疸极少见。 (6)免疫抑制儿童的症状性感染:原发感染和再发感染 时都易发生。最常表现为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但异淋 少见。部分因免疫抑制治疗有白细胞减少伴贫血和血小板 减少。其次为肺炎。肝炎在肝移植受者常与急性排斥反应 同时存在,以持续发热,肝酶升高,高胆红素m症和肝衰竭为 特征。肾移植受者可发生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胃肠 炎常见于艾滋病及骨髓、肾和肝移植受者。还可发生脑膜脑 炎、脊髓炎、周围神经病和多发性神经根炎等神经系统疾病。 3.病毒学证据。2。81 (1)直接证据:在血样本(全血、单个核细胞、血清或血 浆)、尿及其他体液包括肺泡灌洗液(最好取脱落细胞)和病 变组织中获得如下病毒学证据:①病毒分离:是诊断活动性 HCMV感染的“金标准”,采用小瓶培养技术(shell
DOI:10.3760/cma.j.issn.0578-1310.2012.04.013
增多,脑脊液蛋白增高和肝功能异常。常见腹股沟斜疝等畸 形。感音神经性耳聋发生率在症状性感染高达25%~ 50%,无症状性感染可达10%~15%,可呈晚发性或进行性
通信作者:方峰,430030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 剂医院儿科学系(Email:ffang@Oh.tjmu,edu.cn)
mg/kg,1次/d;或②6 mg/kg,每周5 d;或③序贯缬更昔洛
万方数据
292・
主坐』L型苤查!!!!生!旦箜塾鲞箜!塑些i!』£型匦!:垒趔!!!!!!Y!!:!!:盟!:!
至少24 h后室温融解可明显降低病毒滴度,再加短时巴斯
韦口服.以避免病情复发口。5’74“…。 用药期间应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若肝功能明显恶 化、血小板和粒细胞下降≤25×109/L和0.5×109/L或至用 药前水平的50%应停药。粒细胞减少重者可给予粒细胞集 落刺激因子,若需再次治疗,仍可使用原剂量或减量,或联合 应用集落刺激因子以减轻骨髓毒性。有肾损害者应减量,如 肾透析患者剂量不超过1.25 mg/kg,每周3次,在透析后
infection):于出生后14 d内(含14 d)证实有HCMV感染,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HHV-5),其感染
在我国极其广泛,一般人群HCMV抗体阳性率为86%~ 96%,孕妇95%左右,婴幼儿期为60%~80%,原发感染多 发生于婴幼儿时期。HCMV具有潜伏一活化的生物学特性, 一旦感染,将持续终身。虽然HCMV是弱致病因子,对免疫 功能正常个体并不具有明显致病性,绝大多数表现为无症状 性感染;但是,HCMV是引起病理性和生理性免疫低下人群, 包括发育性免疫缺陷的胎儿和新生儿发生疾病的常见病原, 亦是导致艾滋病和器官、骨髓移植患者严重疾病和t曾;Oo病死 率的重要病因之一。 二十余年来,我国儿科对儿童HCMV疾病进行了大量 研究,取得丰富经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消化学 组于1995年拟定《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稿),1999年修订为《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方案》[2 J,为指导 临床医生正确认识HCMV感染、深入其临床研究和开展防 治工作做出积极贡献。现就儿童HCMV相关性疾病的诊断 与防治提m如下建议。 一、HCMV的致病特性¨。o HCMV感染细胞主要有两种类型:①产毒性感染
万方数据
主堡』L型苤圭垫!!生!旦笙!!鲞箜!塑g!i!』旦鲴匦!:垒P堕!垫!!:!!!:!!:盟!.!
加重。
②抗HCMV IgM和IgG阳性。新生儿期抗HCMV IgM阳性 是原发感染的证据。6个月内婴儿需考虑来自母体的IgG 抗体;严重免疫缺陷者或幼婴可出现特异性IgM抗体假 阴性。 (二)诊断标准 1.临床诊断:具备活动性感染的病毒学证据,临床上又 具有HCMV性疾病相关表现,排除现症疾病的其他常见病 因后可做出临床诊断。 2.确定诊断:从活检病变组织或特殊体液如脑脊液、肺 泡灌洗液内分离到HCMV病毒或检出病毒复制标志物(病 毒抗原和基因转录产物)是HCMV疾病的确诊证据。 特殊部位HCMV DNA检测有临床诊断意义,如艾滋病 患儿脑脊液内检出HCMV DNA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先天感染新生JLli脊液内检出HCMV DNA提示神经发育不 良预后;眼玻璃体液检出HCMV DNA是HCMV视网膜炎的 证据;新生儿和免疫抑制个体血清或血浆HCMV DNA载量 与HCMV疾病严重程度和病毒播散有正相关性"。J。 羊水中检出病毒或复制性标志物提示宫内感染,但出生 时需再次证实诊断。出生2周后病毒学检测不再能区分先 天和围生期感染,诊断先天感染只能根据临床特征予以推测 或利用出生时新生儿筛查干血点样本回顾性检测病毒 基因门o。 因唾液腺和肾脏是无症状HCMV感染者常见排毒部 位,单从这些组织中分离到病毒或检出病毒复制标志物需谨 慎解释。 当病情严重程度不能完全用HCMV疾病解释时,尤应 注意寻找其基础疾病或伴随疾病。 四、抗HCMV药物疗法 1.抗HCMV药物应用指征:抗病毒治疗对免疫抑制者 是有益的;而免疫正常个体的无症状感染或轻症疾病无需抗 病毒治疗。主要应用指征包括:①符合临床诊断或确定诊断 的标准并有较严重或易致残的HCMV疾病,包括间质性肺 炎、黄疸型或淤胆型肝炎、脑炎和视网膜脉络膜炎(可累及黄 斑而致盲),尤其是免疫抑制者如艾滋病患儿;②移植后预防 性用药;③有中枢神经损伤(包括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先天 感染者,早期应用可防止听力和中枢神经损伤的恶化。3。7 o。 2.常用抗HCMV药物方案 (1)更昔洛韦(ganciclovir,GCV):为首个获准应用的抗 HCMV药物,目前仍然为首选。需静脉给药,大部分以原药 形式从肾脏排m,脑脊液浓度为血浆浓度的25%~70%。 儿童GCV药物动力学与成人相似,治疗方案参照国夕f'JL科 经验。诱导治疗:5 m∥kg(静滴>1 h),q12 h,共2~3周;维 持治疗:5 mg/kg,1次/d,连续5~7 d,总疗程约3~4周。若 诱导期疾病缓解或病毒血症、病毒尿症清除可提前进入维持 治疗;若诱导治疗3周无效,应考虑原发或继发耐药,或现症 疾病为其他病因所致;若维持期疾病进展,可考虑再次诱导 治疗;若免疫抑制因素未能消除则应延长维持疗程,采用①
DNA。
征,或有病变脏器体征和(或)功能异常。后者又称亚临床 型感染(subclinical infection)。需要强调的是,绝大多数儿童 HCMV感染表现为无症状性感染。 三、儿童HCMV性疾病的诊断 (一)诊断依据 1.疾病高发人群:①母亲孕期有原发感染或再发感染 的新生儿;②1岁以下婴儿;③艾滋病患儿;④接受骨髓、干 细胞或实体器官移植者;⑤接受大剂量或长期免疫抑制剂或 糖皮质激素治疗者;⑥其他免疫抑制的患儿心’8j。 2.临床特征㈦4 (1)先天感染:常有多系统器官受损或以下1种或多种 表现不同组合形式。黄疸(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和肝脾大 最常见。可有血小板减少性瘀斑,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如头小 畸形、脑室扩大伴周边钙化灶、感音神经性耳聋、神经肌肉异 常、惊厥和视网膜脉络膜炎。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异淋)
(asymptomatic infection):有HCMV感染证据但无症状和体
病毒复制,可有核内包涵体,可致细胞病变和溶解破坏;②潜 伏感染(1atent infection):不能分离到病毒和检出病毒复制标 志物(病毒抗原和基因转录产物),仅能检出HCMV 两种类型在机体特定条件下可互相转换。 HCMV的细胞嗜性非常广泛:①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和 成纤维细胞是主要靶细胞;②外周血白细胞是易感细胞;③ 特殊实质细胞如脑和视网膜的神经细胞、胃肠道平滑肌细胞 和肝细胞也能被感染,在某些情况下可导致有致病意义的细 胞病变。唾液腺和l肾脏是最主要的排毒部位。 HCMV的组织嗜性与宿主年龄和免疫状况密切相关。 在胎儿和新生儿期,神经细胞和唾液腺对HCMV最为敏感, 肝脾常受累。在年长儿和成人,免疫正常时,病毒感染多局 限于唾液腺和肾脏,少数累及淋巴细胞;在免疫抑制个体,肺 部最常被侵及,常造成全身性感染。由于血脑屏障和血视屏
(productive infection):临床也称活动性感染。感染细胞内有
先天感染;②围生期感染(perinatal infection):出生后14 d内 证实无感染,而于生后第3~12周内有感染证据,通常经产 道、母乳或输血等途径获得;③生后感染(postnatal infection) 或获得性感染(acquired infection):在出生12周后经密切接 触、输血制品或移植器官等水平传播途径获得。 3.根据临床征象分类:①症状性感染(symptomatic infection):病变累及2个或2个以上器官系统时称全身性感 染(systemic infection),多见于先天感染和免疫缺陷者;或病 变主要集中于某一器官或系统;②无症状性感染
290・
史堡』L型苤查!!!!至!旦笠塑鲞篁!塑垦生!』旦型堕!:皇四!!!!!:!!!.iQ:堕!:!
.标准.方案.指南.
儿童巨细胞病毒性疾病诊断和防治的建议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 全国儿科临床病毒感染协作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