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6课时——自主阅读 (实用备课,可直接打印)
新课标初中语文九年级第五单元教案
![新课标初中语文九年级第五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af0f41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09.png)
新课标初中语文九年级第五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悉第五单元的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主旨大意。
学会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
掌握单元内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提高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增强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课文内容《背影》《父亲》《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2.课后练习3.单元检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旨大意。
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
掌握单元内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
分析课文中的复杂句子结构。
四、教学过程1.第一课时(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单元主题,引发学生兴趣。
(2)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4)课堂小结2.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课文分析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
(3)课后练习讲解教师讲解课后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3.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生字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单元内的生字词,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
(3)课文阅读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
(5)课堂小结4.第四课时(1)复习导入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单元检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单元检测,检验学习效果。
(3)检测讲解教师讲解检测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五、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第6课时口语交际课名师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第6课时口语交际课名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9a5dabfad6195f302ba626.png)
第6课时——《口语交际》整合教学设计【课型】口语交际课【学习内容】讨论【学习目标】1.明确讨论与一般意义上的交谈不同;2.明确讨论的原则和注意事项,遵守讨论的规则,能积极与他人进行讨论;3.养成讨论问题的好习惯,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学习过程】一、新课导入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经常会就某些问题与他人进行讨论,以表达意见,寻求共识或解决问题。
那么,讨论要注意哪些问题,遵守哪些规则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五单元口语交际:讨论”的学习,进一步明确讨论的原则、注意事项和规则吧。
1. 讨论的原则紧扣议题,言无不尽,包容合作。
(1)讨论的注意事项【1】围绕议题,有的放矢,突出重点;【2】每个参与者都要积极发言;【3】合作“避短”,共同“扬长”。
(2)讨论的规则【1】预先公布相关要求;【2】主持人要保持中立;【3】参与者发言机会均等;【4】发言观点要明确;【5】发言时间与次数受限;【6】不同问题依次讨论;【7】就事论事,文明表达;【8】尊重发言的完整性。
二、教材问题展示(一)讨论示例1.讨论记录甲:我觉得应该放古代文化名人的塑像,比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司马迁等,这样才有中国味。
乙:你要把咱们学校变成国学馆是吧?就知道古代,古代,就好吗?照这么说,你刚脆穿长袍来上学得了。
丙:我也觉得不能只有古代文化名人的塑像。
我们是现代中学生,要全面发展。
我觉得托尔斯泰这样的外国作家,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科学家的塑像都可以考虑。
丁:各位,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思路打开些?不要总盯着作家、思想家、科学家嘛,革命先烈、英雄模范的塑像也应该在校园里占有重要的位置。
2.讨论点评甲同学的表现很好,提的意见也比较中肯;乙同学表现不好,语气生硬,对人态度不好,不知道尊重对方;丙和丁两位同学的表现都好,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三、中考真题链接(2017年,浙江湖州 3分)同学们针对《骆驼祥子》中“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安排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安排](https://img.taocdn.com/s3/m/a6b75e77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d.png)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安排教学目标- 了解和掌握第五单元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能够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材料- 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学内容1. 课文导读:通过课文导读,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景、主题和结构,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词语研究:学生通过词语研究,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词语搭配。
3.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理解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4. 写作训练: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和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5. 口语表达:通过口语表达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步骤1. 课前预:要求学生提前预课文内容,并准备相关问题。
2. 课堂导入:通过简短的导入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激活相关知识。
3. 讲授知识: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和演示,逐步介绍和解释课文中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4. 练与巩固:组织学生进行个人、小组或全班练,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5. 互动探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合作和互动,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合作能力。
6. 辅助材料:根据需要使用教学辅助材料,如课件、多媒体资源等。
7. 课后巩固:布置课后作业,提供相关参考答案和批改评价。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参与度。
2. 作业评价: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提供指导和反馈意见。
3. 测验考试:组织定期的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互评互助:鼓励学生进行互评互助,相互帮助和提供建议,促进研究进步。
教学资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 课件和多媒体资源- 教学辅助资料和练册- 学生参考答案和评价标准以上是《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安排》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第6、7课时_主题写作课名师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第6、7课时_主题写作课名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ab7e08c77da26924c5b026.png)
第6-7课时论证要合理【课型】主题写作课【学习内容】论证要合理【学习目标】1.论点要正确、鲜明。
2.论据要真实、充分,有较强的说服力。
3.论证必须符合正确的推理形式。
4.写驳论性质的文章要做到对准靶子、抓住要害、注意分寸。
【学习过程】一、导入著名的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过:“无论写什么文章,要写得好,先决的条件是具有正确的思想认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见闻,相当的思维能力。
”对于初学议论文写作的学生而言,要做到论证合理,更需要自身良好的思维品质及思维能力。
二、学习环节活动一:了解文体讨论:读《创造宣言》中的选段,思考下面的问题并回答。
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
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
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飞帝亚斯、米开朗基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
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苏联的国歌,产生了《尼赫鲁自传》。
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彝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
单调又无过于开肉包铺子,而竟在这里面,产生了平凡而伟大的平老静。
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词。
既已不平凡不单调了,又何须乎创造。
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1.选段是如何论证的?把下面的空填完整。
上面的三段文字,先以“有人说”的形式,列出了,作为批驳的。
然后,运用了论证,以古今中外的名人在平凡单调的环境中创造出不平凡业绩的事例,证明了“有人”观点的荒谬。
最后指出的观点。
2.运用了、论证方法。
(尝试用其他论证方法补写。
)3.选段是的结构。
梳理点拨:从上面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出,写议论文要注意如下问题:1.论证要合乎逻辑,观点要一致,概念要统一。
2.使用的材料要能支持论点,避免出现论据不相干或论据不足的情况。
3.要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
4.论证合理,还要求论证结构合理,思路清晰。
九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备课表格教案人教版
![九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备课表格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e1be82d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25.png)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教案涉及以下内容:
1. 教材章节:第五单元——'人与自然'
- 课文《三峡》:学习描写自然景观的方法,理解三峡的自然美与人文历史。
- 课文《答谢中书书》:体会作者对自然山水的赞美及书信体的语言特点。
- 课文《记承天寺夜游》:分析文言文表达技巧,感受作者对自然夜景的描绘。
过程:
讲解自然景观描写的定义,包括其主要修辞手法和结构。
详细介绍不同文体中自然景观描写的方法和作用,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景观描写的实际应用和艺术效果。
3. 课文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 通过分析课文,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景观描写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篇课文进行分析,如《三峡》、《答谢中书书》等。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一、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和《与朱元思书》四篇课文,通过学习这些课文,我们了解了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学会了如何欣赏和描写自然景观。我们还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在课堂上,我们通过分析课文,进行了小组讨论,展示了讨论成果,并进行了课堂小结。
- 电子版课文、注释及译文
- 写作指导PPT、范文电子文档
3. 课程平台:
- 课堂互动平台(如学习通、课堂派等)
- 在线作业与测评系统
4. 信息化资源:
- 电子图书、数字化图书馆资源
- 网络搜索引擎(用于查找相关资料)
5. 教学手段:
- 课堂讲授、小组讨论
- 实地观察、自然体验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5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0d17f0c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46.png)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5篇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5篇《敬业与乐业》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
本文紧扣中心“敬业乐业”展开论述。
开始援引古籍提出中心论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梳理文章内容,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明确文章论点。
2.从“有业”“敬业”“乐业”三个角度为每一部分分层,从而明确文章各部分之间以及每一部分各自然段之间、每一段层与层之间的逻辑关系。
3.在分析梳理文章内部逻辑关系的过程中,学习文中涉及到的多种论证方式并能够将举例论证的方法加以运用。
4.通过评价作者的观点,学生能够尝试用辨证眼光看待问题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教学过程(一)环节一:回顾已知,激兴趣、导新课教师引导:我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个人,他不但自己非常优秀还是一位特别出色的父亲,他把九位子女都培养成了特别杰出的人才,他就是梁启超。
梁启超,字卓如,又号饮冰室主人。
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梁启超共有9个子女:诗词研究专家梁思顺、我国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梁思忠、图书馆学家梁思庄、经济学家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
我们学过他的《少年中国说》,一起来背诵一下最后一句话。
学生活动:聆听老师对作者的介绍,引发学习的兴趣,再由熟悉的文本过渡到对新课文的学习。
(二)环节二:圈点批注,玩游戏、理结构教师引导:我们一起做一个文字游戏,在做游戏之前请大家把所有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在书上画出来,在书的空白处适当写一写你读这些句子的感受。
学生活动:在书中画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然后旁批自己的感想。
教师引导:第一个游戏:请从你画的句子中挑出十句话,这十句话要能够涵盖文章内容,以作者的口吻说出来。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3aed69ab52acfc788ebc901.png)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 / 九年级语文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九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九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学习目标:本单元六篇文章均是经典名篇,学习时要继续进行诵读训练以增强语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能读懂课文,理解内容。
能诵读名篇名段,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了解我国古代的社会现实,古人的社会理想和抱负,描写祖国大好河山,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理解性的背诵名篇名段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主旨,能自主学习文言文是学习时要培养的重要能力。
教材内容分析及教学设想:本单元由六篇文言文构成,这六篇课文都是传统的名篇。
学习本单元课文,首先要引导学生读懂原文,并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课文内容。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课文的主题思想或中心意思以及写作特色做深入的探究。
引导学生掌握课文中常用实词的意义和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口语训练、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贯穿单元的学习过程。
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双线并行。
通过综合学习与探究,让学生感悟到一种较新的学习观念,懂得抓住机遇,有创造意识等。
经过两年的中学语文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当数量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结合课文注解进行阅读,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活动。
九年级学生应该具有基本独立的阅读欣赏能力,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对课文的主题思想或写作特色作深入探究。
教学过程:一、熟读成诵。
借助注解和字典,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文章。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b9df036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80.png)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第一篇: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主题:古典名著一.单元教学目标1.熟悉一定数量的古代口语词汇。
2.善于把握情节发展的脉络;领会课文细节描写的妙处。
3.养成用历史的眼光观察小说人物的习惯。
4.引导学生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方法解读小说。
5.善用点评法去表达独特见解。
6.学会用质疑的眼光出审视人物,解读情节。
7.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二.教学重点难点1.善于把握情节发展的脉络;领会课文细节描写的妙处。
2.养成用历史的眼光观察小说人物的习惯。
3.引导学生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方法解读小说。
三.单元学情分析初三的学生毕竟只有十五六岁,他们对生活的理解还非常有限,社会经验也谈不上,所以这这单元的教学中,既要注重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又应该尽量和他们自身的生活体验结合,恰如其分地引入写作背景。
四.学法指导1.《智取生辰纲》紧扣标题中的“智”字行文,学习中应该以“智”字为突破口。
在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可以复述故事情节;从情节入手,通过人物行动、语言的描写把握人物性格。
2.学习《杨修之死》,应该排除语言上的障碍,熟读课文,能够分别复述曹操和杨修之间发生的事情,在剖析文中重要情节的基础上把握主旨,认识曹操和杨修不同的性格特征。
3.是长篇小说节选,学习本文时着重从范进的语言、动作分析其性格,抓住其中举前后不同的遭遇及中举后喜极而疯的原因进行讨论分析,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4.《香菱学诗》全文重点写黛玉指导读诗和香菱练习写诗两个阶段。
应该抓住本文的学习重点: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导航1.要交代故事的来龙去脉,让学生看清故事的大背景。
2.要把人物的分析放在熟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切忌泛泛而谈。
3要鼓励学生独立探讨问题,学习运用点评法,以三言两语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习本单元后,再自拟题目写一篇心得。
六.单元课时划分《智取生辰纲》………..2课时《杨修之死》………..1课时《范进中举》………..2课时《香菱学诗》………..1课时综合性学习………..1课时第二篇: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常州市花园中学刘正奎常州市初中语文教育岳亚军名教师工作室高国民整理一、单元课文内容分析本单元由六篇文言文构成,这六篇课文都是传统的名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学设计:第五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290a5459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78.png)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课方案:第五单元第五单元古代小说学习目标1.阅读(1)激发阅读古代长篇小说的兴趣,培育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2)养成用历史目光察看小说人物的习惯,擅长掌握情节发展的脉络。
(3)仔细阅读课文,掌握内容重点,把对小说人物的议论放在熟习小求情节的基础上,深入领悟作者的企图。
2.写作(1)学习古代小说仔细生动地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运用这些写作方法刻画身旁熟习的人。
(2)就古代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或写法的多样性写一篇研究心得。
3.口语社交(1)口头复述课文情节,讲得越细越好。
(2)独立自主地研究问题,学习运用评论的方式,以片言只语表述自己的看法。
学法指导1.单元聚焦第1页/共5页《智取生辰纲》经过杨志押运生辰纲失败经过的描绘,反应了封建统治下复杂尖利的阶级矛盾,表现了起义英豪在抗争斗争中表现出的智慧和力量。
《杨修之死》记述了曹操杀杨修的经过和缘故,表现杨修的聪慧才华和“恃才放旷”的思想作风,也揭露了曹操既十分奸诈又深思熟虑的复杂性格。
《范进中举》经过描绘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天截然相反的境遇,侧重刻画了范进癫狂的丑态与他四周各色人物攀高接贵的嘴脸,揭穿了科举制度的腐败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将锋芒指向整个封建社会。
《香菱学诗》经过香菱学诗这件事,展现了香菱和黛玉的性格。
香菱学诗,黛玉教诗都给人以启迪--“学而不厌,不厌其烦”。
香菱固然身份卑微,但她聪慧刚毅,不甘愿于庸俗的现状而发奋自强,这一艺术形象很有典型意义。
2.阅读建议(1)课前阅读《水浒传》第十二、十三、十六、十七回,认识杨志性格发展的全过程。
《智取生辰纲》紧扣标题中的“智”字行文,学习中应以“智” 字作为打破口。
在整体掌握、理清思路的基础上,能复述故事梗概;从解析情节下手,经过人物行动、语言的描绘掌握人物性格。
(2)学习《杨修之死》一文,应先清除语言上的阻碍,熟第2页/共5页读课文,能够分别复述曹操和杨修之间目前和过去发生的事情,在解析文中重要细节的基础上掌握文章要旨,认识杨修和曹操不一样的性格特色。
第五单元整合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整合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7c37895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a0.png)
九上第五单元整合教学设计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属于议论文单元,有立论,有驳论,选编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怀疑与学问》《谈创造性思维》《创造宣言》四篇经典议论文,都带有明显的思辨色彩,是第二单元议论性文章的延续和深化,承担着培养小说阅读议论文,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引导学生把握驳论的特点,学习驳论的写法;《怀疑与学问》论述了学者先要学会疑,学则需疑的观点,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议论文逻辑的严密性和结构的严谨性;《谈创造性思维》《创造宣言》,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议论文语言的逻辑力量,培养他们简明、清晰、严谨的用语习惯。
二、单元教学目标1.联系时代背景,把握作者观点,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2.区分观点与材料,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理解议论文逻辑严密、思辨性强的特点。
3.学习常见的论证方法,体会议论文简明、清晰、严谨的语言特征。
4.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和大胆设想、勇于创造的创新精神。
三、课时安排五课时第一课时整体感知把握论点【课时目标】1.单元整体感知预习,了解四篇议论文的主要内容。
2. 区分观点和材料,把握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
【教学流程】一、导入课堂带领学生回忆议论文的相关文体知识,理解议论文的三要素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按单自学自学清单一:议论文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需要证明什么)。
是正确、鲜明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率。
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2.论据(用什么来证明)。
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3.论证(怎样来证明)。
是用严密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自学清单二:学习任务需要完成的任务再读课文,把握作者观点课文作者观点(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怀疑与学问》《谈创造性思维》《创造宣言》(一)学生展示交流(二)教师明确:《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作者鲁迅批驳了甚嚣尘上的悲观论调,唤起民众救亡的自信心。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课优质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课优质](https://img.taocdn.com/s3/m/36a257de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a1.png)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课优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
(2)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热爱生活的态度。
(2)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
2.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2.理解作者的情感,培养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音乐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文学作品的世界。
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学生查找生字词,理解词语含义。
(1)课文讲述了哪些故事?(2)这些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3)课文中有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三、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分析文章结构。
2.学生分享自主学习成果,讨论课文中的精彩语句。
四、课堂拓展1.教师提供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
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课文中的文化内涵。
3.学生展示合作成果,交流学习心得。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精彩语句。
3.搜集作者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和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文学的魅力,那么今天我们将继续走进这个充满智慧与情感的世界。
新课标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
![新课标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e8448c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52.png)
新课标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公文写作、报告体会、演讲致辞、党团资料、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诗词歌赋、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report experience, speeche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documents, poems and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collection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新课标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单元教学设想]沉潜于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顺流而下,玩味了唐诗,品赏了宋词,谛听了元曲。
最新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目标重难点教材分析策略)2020年秋(2020-2020学年第一学期)
![最新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目标重难点教材分析策略)2020年秋(2020-2020学年第一学期)](https://img.taocdn.com/s3/m/2822bdb7fad6195f302ba685.png)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议论文的一般常识,掌握议论文提出论点的多种方式,把握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
2.学会分析每篇议论文的论证思路,理解运用多种论证方法的好处。
3.结合课下注解和工具书,识记本课生字词,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4.掌握本单元所涉及的重点作家及其重要作品。
5.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尝试提炼观点。
6.指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课文内容和论述观点。
7.学习议论文准确、严密、生动的语言特点。
8.在学习中,激发读书的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熟读课文,识记重点字词,理清文章思路,尝试提炼观点。
2.指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课文内容和论述观点。
3.学习议论文准确、严密、生动的语言特点。
4.在习作中,学会用真实、充分的论据,符合推理逻辑的形式,对论点进行论述。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课文都是议论文,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宜通过比较分析、领悟体验的方法来辨别议论文中的观点、材料及其之间的联系,掌握论证的方法,把握作者的观点,树立正确的理论观点并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实践。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作者鲁迅批驳了甚嚣尘上的悲观论调,唤起民众救亡的自信心。
文章立驳结合,论证严密;语言犀利生动,富有战斗性。
《怀疑与学问》一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文章层层深入论证,用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引名言、举事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谈创造性思维》则多次运用设问的句式,用准确、严密的语言论述了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问题。
《创造宣言》通过运用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对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进行了有力的批驳。
在本单元的课文教学完成后,还安排了习作板块。
在这一板块中,课本给出了三个题目,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一个题目进行写作。
在写作中,要用真实、充分的论据,符合推理逻辑的形式,对论点进行论述。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的主题是“讨论”,要求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讨论,有的放矢,突出重点。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备课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18bedab2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04.png)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备课目标1. 通过研究本单元的课文,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历程和发展成就。
2. 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意识,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并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单词和短语。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能够正确归纳总结课文内容。
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和相关的历史事件及发明创造。
通过研究本单元的课文,学生将了解到中国古代的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等科技成就。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 通过引入相关图片、资料或视频,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
2. 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是否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步骤二:阅读理解1. 学生个别阅读课文,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成就。
2.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3. 教师组织全班讨论,学生发言并分享自己的归纳总结。
4. 教师与学生一起进一步深入探讨相关历史事件和发明创造,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步骤三:课堂活动1.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自行选择一个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详细研究其历史背景、发明原理和应用领域,并用图文资料进行展示和分享。
2. 全班展示和讨论,学生互相交流并提出问题。
步骤四: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根据课堂研究的内容,撰写一篇小论文,探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2. 教师对学生作业进行评分,并提供反馈和建议。
教学评估1.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小组活动的展示,评估学生对课文中的内容的理解和归纳总结能力。
2. 根据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参考资料1.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材。
2. 相关图片、资料和视频。
【新教材】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全单元备课教案(含写作口语交际教学反思)
![【新教材】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全单元备课教案(含写作口语交际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dd725bfa300a6c30d229f67.png)
【新教材】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积累字词并学会运用。
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意,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
过程方法:学习本文结构严谨的艺术特色,学习写驳论文的方法。
品味语句,体会尖锐犀利、富于战斗性和嘲讽意味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深入体会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掌握反驳论证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语句的深层含意;学习驳论文的写法教学方法:诵读法。
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增强感知、感悟。
讨论法。
在讨论中互相启发。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
中国近代本来就国运积弱、屡遭欺侮,“九一八”事变又在许多中国人心中投下失败的阴影,国内悲观论调一时甚嚣尘上,当时《大公报》发表社论,指责中华民族失去了自信力,为国民党反动政府推卸责任。
鲁迅写此文进行了批驳。
二、检查预习省悟xǐng 诓骗kuāng 濒bīn 搽chá玄虚xuán 渺茫miǎo 脂粉zhī脊梁jǐliang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诓骗——哄骗。
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现在的事而悲伤。
为民请命——为人民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
慨叹——有所感触而叹息。
渺茫——本课是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
自欺欺人——欺骗自己和他人。
省悟——认识上由模糊到清楚由错误到正确。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1、议论文从论证方式上看,可分为:(1)立论——在论证过程中,通过论述逐渐确立自己观点的过程。
一般结构:摆观点——论证——重申观点(2)驳论——批驳别人错误观点的过程。
一般结构:摆敌观点——批驳——树自己观点——论证——重申观点(或得出结论、深化观点)2、本文论证结构提出对方的论据、论点(1、2):(1)论据:两年前不久现在(2)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直接反驳(3-5)——破:(1)失掉的是“他信力”;(2)发展着“自欺力”。
九年级第五单元阅读教学设计
![九年级第五单元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a1b18b0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ee.png)
九年级第五单元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能够:1.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并推理文章主旨、细节和隐含信息;2. 学会运用阅读策略,如预测、推断、归纳等,提升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学会分析文章中的观点和论证;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形成持续的自主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阅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篇文章:1. 《科学研究:探索未知的奥秘》;2. 《海洋生态系统:丰富多样的世界》;3. 《环保:我们的责任与担当》。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问题导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思考和讨论。
2. 预测与推测通过预测文章主题和推测文章结构,培养学生预测能力和综合运用阅读策略的能力。
3. 第一遍阅读学生快速浏览全文,通过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抓住关键信息。
可以配合问题导读,帮助学生快速定位主旨和重要细节。
4. 第二遍阅读学生认真阅读全文,分析文章结构和作者观点,挖掘文章的深层意义和隐含信息。
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讨论和理解文章。
5. 反思与讨论通过开放性问题和辩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阅读理解能力。
6. 后续活动根据具体文章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扩展阅读、写作或其他相关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能动性。
四、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参与度的评估、小组讨论和书面作业的批改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情况和运用阅读策略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本教材:九年级阅读教材中的相关文章;2. 图片及多媒体资源:用于导入和引发学生学习兴趣;3. 阅读策略指导材料:包括预测、推测和归纳等阅读策略的介绍和练习。
六、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和课堂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注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拓展阅读建议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兴趣,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与单元话题相关的书籍、文章、电影或网上资源供学生自主阅读和探究。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备课计划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备课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d8e7e2f8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9d.png)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备课计划目标本备课计划旨在帮助语文九年级上册学生有效研究第五单元的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将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 修辞手法- 写作技巧- 语文素养教学内容1. 修辞手法的引入与讲解本课将介绍和讲解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通过具体例子的分析和讨论,学生将能够理解每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运用场景。
2. 修辞手法的实践在本课中,学生将通过一些练和写作任务来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
教师将提供一些话题,学生需要在写作中尝试使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文学感知能力。
3. 修辞手法的应用本课程的最后一部分将让学生阅读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并分析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的研究和理解,学生将进一步领会修辞手法在文学创作中的巧妙运用。
教学步骤1. 引入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认识修辞手法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2. 介绍不同的修辞手法,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其含义和运用方法。
3. 分析一些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各种修辞手法。
4. 给学生提供写作任务,要求他们在写作中尝试使用所学的修辞手法。
5. 分享学生的作品,并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研究。
6.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并分析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让学生更深入地领会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意义。
7. 总结本课的研究内容,鼓励学生继续运用修辞手法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教学评估- 学生在写作任务中的表现评估。
- 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讨论评估。
- 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评估。
参考资料-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材- 相关修辞手法的教学参考书籍或网址> 注意:本备课计划仅供参考,并可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调整和修改。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堂备课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堂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7ef5e7aa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36.png)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堂备课一、教学目标1. 了解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和重点。
2. 熟悉相关课文和课文内容。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4. 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学用书: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 预先复第五单元的课文和配套题。
3. 准备一些相关图片和实物,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课文相关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话题的思考和探索。
2. 阅读理解:给学生分发课文并要求他们阅读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个人思考,然后与全班分享结果。
3. 文言文鉴赏:分析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并通过解析词语和句式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认识。
4. 写作训练: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撰写相关的议论文或小小说,并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 总结归纳:通过讨论和总结,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技巧的理解,并澄清他们可能存在的疑惑。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包括讨论的质量、积极性和对问题的回答准确性。
2. 阅读理解和写作作业的评分,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进行评价和反馈。
3. 学生通过课堂和作业反馈的提问,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相关的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和扩展文化视野。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辩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课外研究,扩充知识和提高自学能力。
以上为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堂备课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第6、7课时_主题写作课名师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第6、7课时_主题写作课名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ab7e08c77da26924c5b026.png)
第6-7课时论证要合理【课型】主题写作课【学习内容】论证要合理【学习目标】1.论点要正确、鲜明。
2.论据要真实、充分,有较强的说服力。
3.论证必须符合正确的推理形式。
4.写驳论性质的文章要做到对准靶子、抓住要害、注意分寸。
【学习过程】一、导入著名的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过:“无论写什么文章,要写得好,先决的条件是具有正确的思想认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见闻,相当的思维能力。
”对于初学议论文写作的学生而言,要做到论证合理,更需要自身良好的思维品质及思维能力。
二、学习环节活动一:了解文体讨论:读《创造宣言》中的选段,思考下面的问题并回答。
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
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
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飞帝亚斯、米开朗基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
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苏联的国歌,产生了《尼赫鲁自传》。
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彝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
单调又无过于开肉包铺子,而竟在这里面,产生了平凡而伟大的平老静。
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词。
既已不平凡不单调了,又何须乎创造。
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1.选段是如何论证的?把下面的空填完整。
上面的三段文字,先以“有人说”的形式,列出了,作为批驳的。
然后,运用了论证,以古今中外的名人在平凡单调的环境中创造出不平凡业绩的事例,证明了“有人”观点的荒谬。
最后指出的观点。
2.运用了、论证方法。
(尝试用其他论证方法补写。
)3.选段是的结构。
梳理点拨:从上面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出,写议论文要注意如下问题:1.论证要合乎逻辑,观点要一致,概念要统一。
2.使用的材料要能支持论点,避免出现论据不相干或论据不足的情况。
3.要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
4.论证合理,还要求论证结构合理,思路清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活动二:学生展示交流,讨论明确。
评价设计:通过阅读课外文章,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学习理清文章论证思路。
学习活动一:试比较这几篇文章,体会议论性散文的特点。
学习活动二:学生展示交流,老师适时引导总结。
九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主备人:使用人:使用时间:总编号
课题
课时
课型
放飞思想的风筝
一课时
自主阅读课
单元学习目标
1.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
2.分析议论文所用的材料,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掌握论证方法;
3.联系实际进行质疑探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本课学习目标
1.理清论证思路。
2.学习材料与观点的关系。
论证思路
比较阅读
语言风格
教学后记
阅读数目
文章题目
文章可学点(可教点)
字数
时间
1
《生命在于创造》
1.议论性散文,内涵丰富,说理精辟,文字优美而平易。2.运用比喻说理,说理形象而通俗。
1355
2.7分钟
2
《论创造》
1.运用比喻说理,说理形象而通俗。
2.文章语言优美、简练。
1204
2.4分钟
3
《懒惰的智慧》
1.材料的典型性、广泛性。
2.立意的别出心裁。
评价设计: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准备好丛书,找出几篇文章,做好阅读准备。
学生默读课文;使用不同颜色的笔圈点勾画,做好批注。
勾画关键词句,找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论证思路。
梳理归纳批注内容,有条理性地组织语言,谈谈自己的收获。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展示。
学生比较阅读,可从论证思路和语言风格两个角度进行。
1333
2.7分钟
4
《贵在创造》
叙事简洁、语言流畅、结构紧凑,观点鲜明。
10362分钟主备人源自堂教学设计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问题发现与解决
集备修改
一、导入新课
二、默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三、比较阅读,体会议论文不同的风格
通过《谈创造性思维》《创造宣言》的学习,咱们知道了“人人都有创造力”、“人人都应创造”。今天我们再来阅读一组有关创造力的文章,看看大家还会有什么收获
跳读文章,勾画相关语句,在语句空白处做好批注,写出自己的体会。
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
直接提示文章的页数,省时高效。
借本怀节训练阅读速读,强调每篇文章的字数和预计使用时间,强调批注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论证思路的特点。
此环节意在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议论文的风格,可以以语言为主,论证思路为辅。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