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培训

合集下载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从实践中掌握物理与化学知识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从实践中掌握物理与化学知识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是一份有关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物理与化学知识的教学指南。

教师可以根据该教案,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和化学相关知识,并开展实际操作、实验等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学习物理与化学知识是小学阶段的必修内容之一。

物理涉及力、能量、运动等方面,而化学则包括物质、变化等内容。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的初级阶段,通过对物理和化学知识的学习,他们可以逐渐掌握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

以下是一些在实践中掌握物理与化学知识的例子。

一、探究自然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自然界中一些常见现象,如水的升华、植物的光合作用等,探究自然界中的物理和化学规律。

例如,对于水的升华,可以让学生在水面悬挂一张纸条,并将含有水的烧杯放在下面,随着水蒸发,纸条会逐渐升起。

这样的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水的升华过程,并了解到自然界中存在一些不为人们所注意的物理现象。

二、了解物质变化过程在实验中,通过改变物质的温度、PH值等条件,可以使其发生改变,如石灰水可以变成乳白色等。

实验过程有很多变化,可以让学生了解物质变化过程。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研究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了解通常化学类教学中学生所学的物质变化过程。

三、探究能量物理学中,能量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电能、热能、声能等方面。

学生可以通过实践了解这些概念,如在实验中,通过电流的传输,让灯泡发光。

这样的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电能和能量的转换过程等知识,同时也让他们在探索物理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出实验技能和科学精神。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物理和化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经验和实践,享受到自主探究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养。

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的教学方案,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物理和化学知识。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内容梳理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内容梳理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内容梳理摘要:一、引言二、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内容概述1.教材编排特点2.教材内容设置三、教材的具体内容梳理1.生命科学领域1.生物的分类2.动植物的特征与生活习性2.地球科学领域1.地球的形状与结构2.自然地理现象3.物理科学领域1.简单机械2.声音与光的传播4.化学科学领域1.生活中的化学现象2.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四、教材的教学方法及建议五、总结正文:一、引言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是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科学课程教材,内容涵盖了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物理科学和化学科学等多个领域,旨在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二、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内容概述1.教材编排特点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在编排上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注重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学习科学知识。

2.教材内容设置教材内容紧密围绕课程标准,涵盖了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物理科学和化学科学等多个领域,既注重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又关注科学方法与技能的培养。

三、教材的具体内容梳理1.生命科学领域1.1 生物的分类:教材介绍了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让学生了解不同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1.2 动植物的特征与生活习性:教材通过举例介绍了动植物的典型特征和生活习性,帮助学生认识身边的生物世界。

2.地球科学领域2.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教材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让学生对地球有更直观的认识。

2.2 自然地理现象:教材简述了地球上的自然地理现象,如气候、地貌等,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

3.物理科学领域3.1 简单机械:教材介绍了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2 声音与光的传播:教材讲解了声音和光的产生、传播和反射等现象,让学生了解物理科学的魅力。

4.化学科学领域4.1 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教材举例说明了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如水的沸腾、溶解等,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

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教学说课稿

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教学说课稿

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教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的内容包括了对动物的分类、特征和相互关系的探讨。

本单元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认识动物的特征,理解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于动物并不陌生,但可能对动物的分类和特征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的实际经验为基础,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深入了解动物的特征和相互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常见动物的名称,并能正确识别它们。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动物的特征,并能对动物进行分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常见动物,并能说出它们的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够进行分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

2.观察与实验: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动物,记录它们的特征,并进行小组讨论。

3.分类:学生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理解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4.总结与展示: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向其他同学展示他们的分类结果。

5.练习与反思:学生完成课后练习,教师进行反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可以设计成动物的特征和分类的,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等方面进行。

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练习的成绩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舍家完小拉山白本册教材共分五个单元,总课时23课时。

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本单元是科学课学习的绪论单元,是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关于“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的相关要求而设计的。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大致了解科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科学探究是怎么一回事,引领学生走上科学探索之路,向科学素养的形成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本单元是依据小学科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常见的植物、常见的动物、生物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功能、生物的基本需求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是整套教材在生命世界部分的开篇,也是学生从总体上对有生命的物体(生物)建立起初步认识的一个单元。

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本单元选择水的话题,作为研究地球与宇宙版块中“地球物质之二——水”的切入点,站在生命的高度,全面地、客观地认识水在动物、植物、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引导学生真正体会到水是生命之源,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作为每一个公民,必须增强节水意识,自觉保护水资源。

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本单元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材料的性质、用途。

以及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通过参与学习和研究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物体是由各种各样的材料组成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

各种材料的性质是不一样的,人类在选择、应用材料时,不仅要考虑需求,而且要考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第五单元:提出问题:本单元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有关科学探究的性质、过程和方法的有关论述来建构的。

通过指导提出问题以及提出适合小学生探究的科学问题,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关注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知道科学探究是为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能通过对周围物的观察,提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从而打下实施科学探究活动的坚实基础和成科学探究意识的良好开端。

湘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湘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1117111新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从儿童的已有经验、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要素出发,安排了“空气的研究”“各种各样的动物”“土壤” “固体、液体和气体”“热胀冷缩”和“学蔡伦造纸” 6个主题单元;组织物质领域、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技术工程4 个领域的内容,共22课;选择儿童常见的矿泉水瓶、电子秤、纸风车、昆虫、鱼、鸟、兔子、狗、土壤、七巧板、积木、气球、注射器、量筒、温度计、纸等为探究对象,布设丰富多样的50多个活动,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比较、制作、实验、测量、模型模拟、调查、阅读、游戏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活动, 进而学习空气的特性,动物的特征和分类,土壤的成分和种类,物体的形状、质量和体积,物体的热胀冷缩等有关科学知识,学习认识事物特征、性质、变化的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科学观察、比较、描述、动手做实验和设计制作等基本技能,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感悟什么是科学,并通过“冷与热”“学蔡伦造纸”两个单元的学习,体会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1、三年级上册的基本框架2.三年级上册各单元内容的组织实施第一单元“空气的研究”:教材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设置“空气占据空间吗”“空气有质量吗”“空气怎样流动” 3课,以观察、实验为主要方式,引导学生认识空气占据空间、具有质量、怎样流动。

每课按“示例聚焦(情境导入)一类比举证(实验、测量)一归纳特征一判断检验一拓展迁移”的活动流程,认识空气的三个特征,重点训练学生观察、比较、实验、测量、制作等技能。

教材利用常见的玻璃瓶、矿泉水瓶、乒乓球、水槽、漏斗等器材,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发现空气占据空间;再用电子秤测量苹果、牛奶等物品,引导学生在学习使用天平的同时,引发学生产生关于空气是否有质量的问题,并设计实验发现空气具有质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空气流动的相关现象,驱动学生用自制纸风车判断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再用科技史验证实验发现,最后布设探究活动“模拟风的形成”和指南车信箱“自然风的形成”,帮助学生理解风是怎样形成的。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单元教材分析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单元教材分析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是在原有的科学教材基础上进行修订的,增加了更多的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强调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本教材共分为四个单元,分别是“身边的科学”、“生活中的材料”、“水和空气”以及“植物的生长”。

每个单元都有其独特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素养。

二、单元教材分析1、身边的科学本单元主要围绕身边的科学现象进行探究,包括力学、光学、热学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将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科学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

例如,通过制作小车、飞机等模型,学生可以了解物体的运动原理和力学性质;通过观察影子、反射等现象,学生可以了解光的传播原理和光学性质;通过探究物质的溶解、沸点等现象,学生可以了解物质的热学性质。

2、生活中的材料本单元主要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及其性质,包括金属、非金属、复合材料等。

学生将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质和用途,以及材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例如,学生将探究不同金属的导电性、延展性等性质,了解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观察不同非金属材料的硬度、透光性等性质,了解非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调查复合材料的组成和应用,了解复合材料的性质和特点。

3、水和空气本单元主要介绍水和空气的基本性质和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生将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的基本性质和水的循环过程,了解空气的组成和空气的变化过程。

例如,学生将探究水的密度、浮力等性质,了解水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观察雨水的形成过程,了解水的循环过程;通过观察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变化,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和空气的变化过程。

4、植物的生长本单元主要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长环境,以及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学生将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长环境,以及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例如,学生将种植植物,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和适应能力;通过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情况,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湘科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湘科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湘科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刚刚开设科学课,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

但是他们年龄较小,生活经验有限,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对科学概念的理解比较模糊,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共包括“走进科学”“身边的动植物”“土壤”“固体和液体”“我们的家园——地球”“科学探究成果展示会”六个单元。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让学生了解身边常见的动植物、土壤、固体和液体、地球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对自然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帮助学生了解身边常见的动植物、土壤、固体和液体、地球等方面的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科学概念和原理,如生命的特征、物质的状态变化等。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科学实验。

五、教学措施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游戏、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要注意实验安全,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科学学习中有所收获。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让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热胀冷缩》教学教学设计

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热胀冷缩》教学教学设计

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热胀冷缩》教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热胀冷缩》是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热胀冷缩的概念、常见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以及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但对热胀冷缩现象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实例来引导。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对一些热胀冷缩的现象有所观察,但缺乏系统的认识和科学的解释。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热胀冷缩的概念,知道物体在受热和受冷时会发生体积的变化。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和解释热胀冷缩现象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热胀冷缩的概念和原理。

2.实验设计和操作技能。

3.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热胀冷缩现象。

2.使用直观演示法和实例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热胀冷缩的概念。

3.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2.实验器材:热水、冷水、气球、塑料管等。

3.课件和教学多媒体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热胀冷缩的概念,解释物体在受热和受冷时会发生体积的变化。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气球、塑料管等物体在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热胀冷缩现象的原因,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轮胎的胎压调节、热水管的防冻等。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热胀冷缩的概念和原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并写成观察报告。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相关推荐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是小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开始,也是引领学生走进科学探究的启蒙教育,准确把握科学课程标准、理解课程目标和灵活使用课程教材,将对学生今后的科学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小学科学教学总目标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二、本册教材教学的主要目标(三个核心概念)1、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动、植物)2、物体和材料的特性(材料)3、地球物质的特性(水和空气)三、本册教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一)科学知识·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植物,它们一般都有根、茎、叶,会开花、结果、产生种子。

植物会经历生长、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

·植物有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营养和一定的空间,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一生的周期。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动物会经历出生、生长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

·动物有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都是由物质构成的,有新陈代谢活动,能适应和影响环境、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

·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物体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
科学进步是世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

科学教育在孩子们小学阶段就特别重要,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就是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从教材内容、学习方式以及考核方式三个方面,对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进行分析,以期为孩子们的科学学习提供有效的帮助。

首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宇宙科学、物理科学、化学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地理科学等学科领域。

它既关注科学基础知识的概念认识,又重视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将实验、实习、游戏等形式融入课程设计,加深孩子们对科学的理解。

其次,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采用小组活动的学习方式,使得孩子们在探究科学的过程中进行交流合作,可以增强自身的学习信心和勇气。

课堂上也会开展各种各样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孩子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最后,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以检测和考试为主,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掌握孩子们的知识水平。

在考核方面,教材每个学科都会有一次总复习考试,考试形式为问答和实验,以确定孩子们对每一学科的掌握情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保证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得到提升。

总的来说,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设计科学、丰富多彩,通过多种方式使孩子们学会思考,并且能在考核中反映出来,从而提高孩子们科学素养、扩大视野。

未来,在有效利用科学教材的基础上,还可以发挥教育部门的主导作用,指导学校、家长和学生更好地利用好科学
教材,不断推进科学教育现代化. 。

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教学教学设计

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教学教学设计

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教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动物的分类、动物的特征、不同动物的适应环境方式等。

本单元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多样性,认识动物的特征及其适应环境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对动物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动物分类、特征及适应环境方面还需加强。

此外,学生对动物的兴趣较浓,有利于开展本单元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动物的分类,掌握各种动物的特征,知道不同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动物的分类、特征及适应环境的方式。

2.教学难点:动物的特征及其适应环境的方式。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情景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图片、实物、实验器材等。

2.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实验器材等。

3.教学课件:动画、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各种动物,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动物的分类,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并了解不同类型的动物。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动物的特征,如哺乳动物的哺乳、鸟类的飞行等。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动物的特征。

引导学生思考:动物的特征如何帮助它们适应环境?5.拓展(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不同动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举例说明。

教师引导学生从生理、行为等方面进行分析。

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空气的研究》教学教学设计

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空气的研究》教学教学设计

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空气的研究》教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空气的研究》的内容包括:空气的存在、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性质和空气的应用。

这部分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能力。

教材以实验和探究为主,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常识和简单的科学知识,但对空气的研究还比较陌生。

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对于实验和探究类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在观察和思考方面尚有不足,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空气的存在,掌握空气的组成、性质和应用;学会用实验方法研究空气。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能力;学会合作、交流、总结。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存在和组成。

2.空气的性质和应用。

3.实验方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空气的性质和应用。

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

4.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实验器材、课件等。

2.学生分组,准备实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空气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空气。

提问:“你们知道空气吗?空气在哪里?”激发学生对空气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介绍空气的组成、性质和应用。

通过课件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空气的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补充。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空气污染方面的思考,如: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和防治措施。

湘科版(2017)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湘科版(2017)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湘科版(2017)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这门学科,对科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有限,但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包括“走进科学”“身边的植物”“常见的动物”“我们的地球”“测量”五个单元。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物质科学等多个领域,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

三、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帮助学生认识身边常见的植物和动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如地球的形状、表面特征等。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定量思维和数据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

让学生掌握科学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帮助学生认识常见的动植物及其特征。

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和测量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并能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和记录。

培养学生对科学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科学概念,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

五、教学措施精心备课,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动画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科学知识。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六、教学进度安排(一)第一单元:走进科学第 1 课《我们来观察》(2 课时)第一课时:通过观察活动,让学生了解观察的方法和步骤,学会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教科版本小学三年级的上册的科学教材分析.docx

教科版本小学三年级的上册的科学教材分析.docx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

是由“植物” “动物” “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 4 个单元组成的。

这四个单元,将带领每个刚开始科学课学习的学生,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学习旅程。

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学生情况分析1. 整体学习状况:由于三年级刚刚接触科学学科,因此要在开始的两个多星期,不仅仅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还经常利用课前和课余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

因为现在的科学学习与以往的常识学习有许多本质的区别,特别是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的培养是以往忽略的,所以怎样引导学生开展有序地探究活动是本学期的训练重点。

2. 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的课外知识储备非常丰富,知道许多相关的科学知识。

但总的来说,学生以前的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开展的次数比较少,怎样进行有效探究是迫切的问题。

而且,科学小组的合作学习跟其它科目的合作学习也有许多区别,课堂中小组合作中学生还是很混乱,也有少数学生没有参与,所以怎样引导全员参与与分工,也是课堂教学中必须强调的。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1. 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 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 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着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

是由“植物” “动物” “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 4 个单元组成的。

这四个单元,将带领每个刚开始科学课学习的学生,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学习旅程。

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学生情况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由于三年级刚刚接触科学学科,因此要在开始的两个多星期,不仅仅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还经常利用课前和课余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

因为现在的科学学习与以往的常识学习有许多本质的区别,特别是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的培养是以往忽略的,所以怎样引导学生开展有序地探究活动是本学期的训练重点。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的课外知识储备非常丰富,知道许多相关的科学知识。

但总的来说,学生以前的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开展的次数比较少,怎样进行有效探究是迫切的问题。

而且,科学小组的合作学习跟其它科目的合作学习也有许多区别,课堂中小组合作中学生还是很混乱,也有少数学生没有参与,所以怎样引导全员参与与分工,也是课堂教学中必须强调的。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着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辅导学生科学竞赛,提高科技素养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辅导学生科学竞赛,提高科技素养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辅导学生科学竞赛,提高科技素养科学是社会进步的灵魂,也是每个国家强盛的重要基石。

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不断推进了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类的文明。

加强科学教育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辅导学生科学竞赛,提高科技素养,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科学竞赛教育的意义科学竞赛教育可以激发学生成为好奇心旺盛、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家。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科学竞赛也为学生发现自己擅长的领域提供了机会,激发他们对未来职业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方法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好奇心的驱动,学生成为能够持续学习和寻找答案的人。

2.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在科学教育中,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同样非常重要。

科学的发展是基于观察、实验和分析的,锻炼这些技能非常必要。

3.注重实验环节在科学教育中,实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掌握能力。

同时,科学竞赛也注重实验环节,学生们可以通过实验展示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是科学竞赛教育的重点之一,在开展科学竞赛教育过程中,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的科学热情,让学生们意识到科学的重要性和承担的责任。

2.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科学竞赛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通过开展科学竞赛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科学竞赛教育也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验和实践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注意事项1.合理安排竞赛时间在开展科学竞赛教育中,竞赛时间的安排非常重要。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能力和其他因素,合理地安排竞赛时间,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固体、液体和气体》教学教学设计

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固体、液体和气体》教学教学设计

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固体、液体和气体》教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固体、液体和气体》是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和区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内容还包括了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是,他们对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概念和特征可能还没有清晰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概念和特征。

2.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区分固体、液体和气体。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概念和特征。

2.如何通过实验和观察,区分固体、液体和气体。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解决问题。

2.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利用多媒体和实物展示,生动形象地展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如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样品,以及实验操作所需的工具。

2.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图片和视频。

3.准备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验和观察,向学生展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如固体的形状不易改变,液体具有流动性,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和操作,亲身体验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固体、液体和气体特征的掌握情况。

最新湘版小学科学三年级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培训1

最新湘版小学科学三年级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培训1

三上册教材课标点、科学知识、科学态度和STSE落实情况
单元/课题
课标点(科学知识)
一、空气的研究 1.空气占据空 3.1 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形状随容器而
间吗 2.空气有质量吗 3.空气怎 变,没有固定的体积。
样流动
3.3 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二、各种各样的动物 1.昆虫 2. 鱼 3.鸟 4.哺乳动物 5.珍稀动物
遗传与变异 3-3
水的循环 3-4
化石 3-3
能量 4-5
能源 4-4
浩瀚宇宙 4-4
地球是我们的家 园5-5
建造桥梁 3-3
我学习了科 学3-4
我们爱发明 3-4
科学的历程 1-1
总课数 14 15 13 13 21 21 24 22 25 22 21 19
总课时 14 16 15 14 23 23 26 25 27 25 24 20
科学观念 与应用
科学思维 与创新
科学探究 与交流
科学态度 与责任
胡卫平:基于核心素养的科学学业质量测评——中国考试,2016.8
科学学科核心素养
科学观念与应用
物质科学 生命科学 地球科学 跨学科内容
科学探究与交流
问题 证据 解释 交流
科学思维与创新
模型建构 科学推理 科学论证 质疑创新
科学态度与责任 科学本质 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 科学探究与交流是一个过程,是一种科学学习方式和科学研究的方式, 是形成科学观念、发展科学思维、形成科学态度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同 时,也是一种综合的能力。
• 四者的关系:观念是基础,探究是途径、思维是核心,态度是根本。
科学内容规划
低年级主要选择: 常见的动植物、物质、地球宇宙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 科学现象、自然现象等内容(是什么,说明了什么)。简单 工具使用,简单制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何为哺乳动物?猫、狗等具体动物。
如何认识丰富复杂的动物世界?基本方式就是分 类。以共同外部特征和区别性特征划分为类。
教材编排特点
选取常见典型动物,寻找共同特征进行分类。依 据共同特征和区别性特征进行辨别和识别。
一、昆虫
以熟悉的蚂蚁、蜻蜓、蚂蚱为样本,通过观察, 归纳得出昆虫的一般结构。提供螳螂、天牛、蜘 蛛、蝎子,进行辨别和识别,深化昆虫概念。
二、鱼
以熟悉的金鱼(锦鲤)、鲫鱼、草鱼为样本,通 过观察,归纳得出鱼 的一般结构。提供蝌蚪、墨 鱼、鳄鱼、小丑鱼,进行辨别和识别,深化对鱼 的认识。
教材编排特点(续)
三、鸟:提供鸵鸟、鸡、鸽子、蝙蝠、蜻蜓,创 设问题情景,引发探究问题:什么样的特征可以 划分为鸟类。共同特征寻找:身形、翼(翅膀)、 喙。区别性特征,聚焦翼、翅、“翅膀”的比较。 获得鸟的概念。
学习“鸟”,主要利用图片进行间接观察。有条 件可选择鸟羽和昆虫翅进行实物观察。
学习哺乳动物,由于“胎生”与“哺乳”,课堂 上难再现,尽量利用教材图片作间接观察。而鲸 鱼、海豚、蝙蝠、鼩鼱,可采取查阅资料的方式。
课标要求
7.2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 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存在个体差异。
(1-2年级)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 特征。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3-4年级)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如昆 虫、鱼类、鸟类、哺乳类等)的共同特征。列 举我国的几种珍稀动物。
因此,空气的静态存在方式、自身的质量、运动 的形成,都需要转化为可以感知的形象去体验学 习。
教材编写特点分析
• 1是空气占据空间吗?(探究情景:固体、液体占空 间)
• 实验一,是通过密闭容器内空气占据空间,证明空气 占据空间。
• 实验二,是通过改变密闭容器内空气的量,改变其所 占空间,说明空气占据空间是可以容易地改变的。
3.2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的混合 物质。具体要求:(3-4年级)知道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
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5-6年级)知道空气是一种 混合物质,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3.3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具体要求:(3-4年
级)通过观察,描述热空气上升的现象。知道空气的流动 是风形成的原因。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一些方法。
湘科版小学《科学》 三年级(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空气的研究
1 空气占据空间吗 2 2 空气有质量吗 4 3 空气怎样流动 8
课标要求
3. 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3.1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形状随容器
而变,没有固定的体积。具体要求:(1-2年级)观
察并描述空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3-4年级) 知道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知识内容分析
“空气”知识是作为认识物质世界的一种混合物 质,也是学习气体的典型代表。
空气特征与性质,代表了一般气体的特种与性质, 属于物质科学。
空气的组成成分、空气流动形成风,主要是基于 物质科学对地球科学中一种天气现象的初步认识。
空气组成成分对生命的作用与意义,体现了无机 物质对有机生命体的意义。
四、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是生存领域最广的高等 动物。水:鲸鱼、海豚。空:蝙蝠。陆:……。 以哺育幼仔的方式作为这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也是不同于其它动物的区别性特征。伴随特征是 胎生(鸭嘴兽)。用大量图片进行间接观察,获 得感性认识,归纳概括出概念。
五、珍稀动物
教学指导
学习“昆虫”与“鱼”,可以先让学生画“蚂蚁” 和“金鱼”。这是学生头脑中感知觉的结果。然 后让学生观察“蚂蚁”和“金鱼”(实物或标 本)。观察要按顺序观察和精确观察的步骤进行。 画出观察结果。与感知觉结果进行比较和修正。 培养学生从无意识的感知觉发展到科学观察。
• 2是空气有质量吗?(探究情景:感知与科技史) • 不像固体、液体可由力直接感知,只能采取测量。 • 3空气的流动(探究情景:各种空气流动情况) • 实验一,小风扇的转动,说明热空气向上流动。 • 实验二,模拟一般情况自然界的风。
教学指导
1实验一,漏斗中水下不去,证明“空瓶”内空 间被空气占据。用细棍反复插入漏斗颈,注意观 察,两个现象:有水流进去、水面有气泡产生。 气泡是被水挤出的空气。“空瓶”内是空气。
知识内容分析
典型动物:环节动物(蚯蚓),软体动物(蜗牛、 水母、墨鱼、贝、螺),节肢动物(昆虫:六足 纲),鱼类,鸟类,哺乳动物(脊椎动物)。
进化特征: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以神经系统的 发育程度为标志。
运动特征:无骨骼,外骨骼,内骨骼。
繁殖特征:卵生(软壳、硬壳),胎生。体外受 精,体内受精。
外部结构特征:多数具有而构成一类,但总存在 例外。(生命科学特点)
小学生认识特点分析
1“虫子”是昆虫。“虫子”是学生在生活中有 大量的感知。苍蝇、蚊子、蜈蚣、皮皮虾、蚂蚁、 蚯蚓……都是为一类。
2水中生活的都是“鱼”。鱼都生活在水中。但 生活在水中的还有水母、墨鱼、鲸鱼、海豚。
3鸟都会“飞”。鸟身被羽毛,身体纺锤形,一 般会飞。但有不会飞的鸟,而带翅的昆虫、哺乳 动物蝙蝠也会飞。
“空气”虽划在物质科学,实际上不可分离地与 地球科学和生命科学联系在一起。
小学生认识特点分析
小学生的科学认识是以形象感知为基础的。
通过形象思维获得抽象认识,再经过抽象思维获 得科学概念和科学原理。(形象思维就是以事物 形象为载体的思维。抽象思维是以抽象符号为载 体的思维。)
学生对“空气”是熟悉的。但“空气”却是视觉 不可见、嗅觉不可知的。
实验二,控制瓶口开闭,调节瓶内空气量。
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敞口容器内也充满空气,且 空气自由出入。气体以弥散的方式进入到任何可 进入的空间。
2空气质量称量,必须练习好天平的使用。 3强调,自然界的风(我们感受的主要是平行地
面的自然风)是空气的冷热变化形成的。
第二单元 多种多样的动物
1 昆虫 12 2 鱼 14 3 鸟 16 4 哺乳动物 19 5 珍稀动物 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