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进行高职教育课程改革

合集下载

浅谈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

浅谈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

提供 了一种质量保证 的组合 模式和激励约束机制 。创新 教育教学管理 的 目标 之一就是从传统 的管理制度 向现代
化 的 、 进 的 、 学 的管 理 制 度 转 变 , 现 制 度 创 新 , 正 先 科 实 真 实 现 由管 理 者本 位 向学 生 本 位 转 变 。因 此 , 须 建 立 严格 必
目前 我 国 技 能 型 人 才 的 紧缺 ,已经 成 为 我 国 经 济 结
构 调 整 和 实 现 经 济 增 长 方 式 转 变 的关 键 时期 。 随 着 产 业 结 构 的技 术 装 备 、 术 水 平 的提 高 , 技 越来 越 多 的 职 业 岗位 从 业 人 员 需 要 接 受 与 其 行 业 特 色 相 结 合 的 高 等 职 业 教
文 章 编 号 :6 2—4 2 (0 10 17 0 X 2 1 ) 1—0 8 0 2—0 3


高职 教 育 的 作 用 与发 展 前 景
制 做 出 了 以下初 探 :
1 . 完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 , 形成有效组 织保 障。完善
教 育 教 学 工 作 决 策 、 行 、 控 和 信 息 反 馈 系 统 , 建 结 执 监 构 构 完 整 、 环 相 扣 、 现 整 体 优 化 的 教 学 管 理 工 作 。一 是 环 体 完善 教 学 工 作 决 策 子 系统 : 成 一 个 中心 和 一 个 委 员 会 , 形 即 由校 长 、 主管 教 学 工 作 副 校 长 、 务 处 长 构 成 的 教 学 工 教


作决策 中心 , 制定教育事业发 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 , 研 究 和决定教学工作 中的重大 问题 ;委员会 即校教学指导 委员 , 通过其 专业 、 程 、 材等专 门委员会对教 学工作 课 教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教学改革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教学改革

能力培养。同时在课堂教学中精讲多练 , 把知识传授
型的内容限制在“ 够用” 的范围内, 而对学生学习中所 需 的知识加 以巩固 , 对没 有联系 或联 系不多 的 内容进
14 7

肃 科
的“ 削枝强干”去除或精简公式 的指导 等级评价学生的能力 和最后成绩。这种成绩考核方 , 过程 , 只要求 学生会 应 用 。对 必 需 的理论 教 学 , 采用 式 , 使学生从一 味的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 有利于提 技 “ 加强、 补充和提高” 的方法 , 讲授中要求“ 少而精”对 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在对一般的课程实行理论、 , 学生入学前已接触过的重点部分放在加强上 , 借以巩 能双重考核的基础上, 根据社会对计算机和外语能力 固和加深; 对以前未讲过或讲得少的部分进行必要的 的要求 , 重点对这两科 的教学和考试方式进行改革。 补充 ; 对以前讲过的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 穿线”使 对英语课 的考核突 出语言应用能力 , , 增加 口语 的实 学生对所学知识能有较全面的掌握 , 并再提高一步。 测, 重点考核其会话、 语言掌握程度; 计算机理论课与 实际操作课的比例调整为各 5% , 0 每个学生单独进行
实训考试 , 实际操作不合格者取消理论考试资格 , 此
4 实施“ 块 、 ” 面、 点 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方式上 , 师可 区分 学 生 的不 同情 况 , 教 总 科重修。上述做法突出了能力培养, 效果也较好 , 学 体抓 “ ”保证 学生学 习完成所有教 学计划 安排 的内 生也很感兴趣 。同时学校还可 积极创 造条件 , 面 , 计算 机
生的能力、 知识结构有详细 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 , 确 育技术 , 做到计算机进教室 , 实行计算机联网教学, 学 定出高职专业 , 拟定 出高职教学计划 , 并适时地根据 生边学边操作。 市场的需求予 以调整 。如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在 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 认真进行可行性分析 , 申报了化

试论高职教育教学课程改革

试论高职教育教学课程改革

学情 绪 , 也就无法实现促进学 生的身体健康和终身
体育观念的建 立。目前我 国体育教学一般 以教学班 为教学组织形式来 进行 。在一个教学班 中 , 学生虽 然接受同样的教育 , 由于体 质 、 但 运动能 力 、 社会环 境、 心理素质存在个性差 异。体育教学 的全体性应
有充足的时间加强职业技能训练 和个性
发展。
4 专业课 程提前开设 , 、 基础课 程适
度向高年级推移 。传统 上. 文化课程 、 基
础谭程先开设 . 专业课程后开设。 这种课
程设置顺 序看似符 合教学规律 。然而学 生普 遍心理是 只想 尽快 学习专业 课程 , 不大愿学 习文化课和基础课 。如果 长时 间集 中开设 文化课和基础课 ,势必压 制
但是 。 我国学校 体育 长期 以来一直停 留在身体素质
达标 和竞技技术水平评价这 一层面 , 重地忽视 了 严
法 由教 师设 计 , 生机械 仿效 , 一步程 序都是 学生 学 每
按教师的指令运作 的。学生完全处 于一种被动 、 顺从 的角色 。 老师不觉 中扼 杀 了学 生的个 性 , 阻碍 了学 生
,-_- L『 _-_ --. 维普资讯 - -
ul c e aq ee t n q le < ] q
. v v

课 程改革
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在 新形 势下一 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特别是 对于刚剐起 步的高职教育来说 .由于没有现存的模 式可循 . 更需用改革 和发展的眼光 , 一切 从实际 出发 . 打破职业 教育的传统 模式 . 积极探索高职教育 的新路 子 ,才能办 出 特色 , 打开局 面 高职教育百业待兴 , 教 学改 革究 竟从哪儿开始 ,选好突破 口很 关键 =而课 程改革正是人才培养模式 要 素中的核心 , 是教学改革的突破 口 先要针 对职业教育的特点 ,要 区别于基 础教育 . 础课 的设 置要少而精 , 基 既能 为 专 业教学 服务 .又能发挥培养学生综 合

浅谈高职高专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高专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年第期(总第期):KY @教育教学研究随着高职教育规模建设的完成,高职院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内涵建设工程的启动,课程及其相关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面对的问题更加的多样化。

管理类课程在传统的教学中,多以教师讲授为主,缺乏互动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在现代教育改革中,尤其应该重点对待。

一、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有特色、有重点教学内容是教学中教师要传递给学生的全部信息,是教学的灵魂所在,也是教师备课的重点。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是教学工作的关键,教学内容选择不当,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传统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依据所使用的教材在现有教材框架内组织教学和安排练习、实践等,这并不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最佳模式。

高职高专的教学一般采用有针对性的教材,现在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高职高专类教材,但在实际教学中应有所取舍,应集众家之所长。

现在很多院校,非常注意使用高职高专类教材,认为这样就适合了高职高专的教学需要,其实,这还是不够的。

原因有几点:首先,现存的高职高专教材的编写有其特殊性,有的是作者针对某些院校的专业设置而设计的,有的是教师为了进职称而集思广益的,这样的教材或是知识体系缺少完整性,或是教材的章节缺少全面性,总之都免不了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其次,我国大多数教材都没能跳出一个固有的“框框”,即偏重理论和概念的系统阐述而缺乏对实际问题的研究与分析,在许多方面均不能提供一个具体可操作的实际性解决方案,宏观有余,而微观不足;第三,各高职院校有其各自的教学特点,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培养目标都不尽相同,对教材的需求也各不相同。

选择教材时很难找到一本完全适合于本高职院校的需求。

因此,应鼓励各高职学校的老师根据自己院校的特点自编教材,突出教材的权威性、前沿性、实用性,并且要引入实践性教学环节,补充实践性教学内容,同时也提高了本职教师的科研能力。

浅谈对高职教育中课程模式改革的认识和实践

浅谈对高职教育中课程模式改革的认识和实践
进 程的总和,反 映了学生在学 校 的指导下应取得 全部职业 经验 的过程 。所谓课程模 式,指的是 “ 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课程
二 五年制高职课程模式 改革 的实践 五年制高职录取 的学生 以初 中毕业 生为主 ,而且被录取 的 学生 中初 中阶段学 习成 绩并不好,中考成 绩大都低 于普 通高 中 多在 1 6周岁左右, 自我控制能力大多不强 ,但可塑性强。所 以
就 是以学生为 中心,从培 养学 生人格素质高度 出发 的职 教课程 中教学 时间,集 中课 程培养某一 范围的技能。为了更 好地 培养 模 式。在全球金 融风暴的大背景下,技术和产业都受到了重创 , 高 素质 的产业 工人, 自动化系在高 职专业的课程设 置方面进行
高职教育课程 与课 程模式的开发设计应 围绕培 养 目标 ,以
破传统 的学 科课 程模式 ,提倡按 职业实践活动 的实用要求来重 就业 为导 向、以职 业能力为本 位, 自始至 终围绕着 特定 专业、 新组合课程 ,体 现了活 动中心课程 的特点。能力本位课程模 式 针对特定 工作 岗位 来进 行教育,为学生 的终身发展服务,并与 培养 出的学生实 际操 作能力较强 ,但 由于 过多地 削弱了专业 基 课程实施 、评 价相结合。这样 才能保 证高职毕业生达 到高等教 础理论 的学 习,使学生缺乏 就 业 的弹性和职 业变化 的适 应性, 育的要求 ,而不能像普通高 等教育那样 要求学生全面、广博 地 忽略了学习者全面发展、 终身发展 的需要。如德国的双元 制模 式、 掌握理论 知识。这样 ,才能保证学生掌握 某一方面的知识,符
质结构 ,统筹安排 中、高等职业教育 的课程体系,它 以培养适 人合作 的人,才有 可能 直面危机 。人格本位课 程模 式,同时关
应生产建设、管理 服务 第一 线需要 的高等 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 注了知识和能力,其倡导者 强调课程 设置 的 目的首先不应 以学

浅析高职课程改革和实践

浅析高职课程改革和实践

也是 课 改 实践 的有效平 台。在 课 程 的设 置是 必须 的 ,学 生 从 所 开 设 的课 程 中 要 学 到 实 用 的理 论 知 景下 课程 实施 的 主要场 所 ,
工作 过 程 导 向课 改理 念 的背 景下 , 实训 基地 的地 位 与功 能 有 了进 一步 的 提升 , 被赋 予 了更 高 的要求和 更 为丰 富 的内 随着 世界和 我 国经济 的迅 速 发展 ,国 内的市场 和 岗位 涵 , 基本 形 成 了实训基 地 建 设主体 多样 性和 参建人 员广 泛 群对于 人 才的 需求也越 来越 高。在 教学 中单纯 以课 程 为工 性 , 实现 了实训 基地 功 能综合性 。 一 , 建校 企合作 新模 第 构 具, 已经不 适应社 会和 市场 经济发 展 的需要 了 , 以为 了更 式 , 新实训 基地 建设 的多样 性。近几年来 , 所 创 我校 以实训基 好 的适应市 场和 岗位 需求 , 养 出更 多以课程 为基 础 , 培 以掌 地创 新 性建 设下 的校 企 合作 关系 为突破 口, 深化 物质 资 源 握 实践 知识和 技 能 为主 线 , 以就业 为导 向 , 有“ 证书 ” 拥 双 的 层面 的校 企 合作 机制 , 设 了企业 深度 参与 实训基 地 建 设 创 高技 能人 才 , 我们决 定调 整部 分课 程 的设置 , 一步优 化专 的 多种 合 作模 式 , 进 形成 了企 业 为主体 独 立建 设、 学校 参 与 业 培养 方案 , 理论和 实 践相 结 合 , 进行 各 专业课程 改 革实践 的校 外 实训基 地 , 业 为主 建设 、 校 参 股 的校 外 实训 基 企 学 与研 究 。本文着 重从 深 化校 企 合作 、 重构 内容体 系、 设实 地 , 建 以及 学校 为 主体 、 企业 参 与 建 设 的校 内实 训基 地 等三 训基 地和 教学模 式等 方面谈 了我们 的研究 方 向。 种 模 式。 二 , 第 构建校 企合 作新机 制 , 深化人 力 资源层 面 的 1深化 校 企合 作 校 企 合作 。 实训基 地建 设 除 了课 程 专家积 极 介入 , 发挥 其 课 程 改 革需 用 先进 的理 念来 引领 , 课 改 指导 思想 的 在 课程 内涵建 设 方面 的优 势 外 , 在 还须 充分 体现 “ 工作 本位 ” 引 领 下 , 立 了“ 确 工作 过 程 导 向 ” 的课 改理 念 , 即按 照典 型 的理 念。 要让 相 关行业 的技术人 员与管理 专 家深 度参 与 , 职 业 工作 过程 设 计 教学 活 动 , 职业 活动 情境 中展 开教 学 充分 发掘他 们 的智 慧 、 在 发挥他 们 的作 用。 要积 极借 助专 家 活动, 并高 度重 视 学生 关键 能力 的培 养。 对现 代 企 业生 产 过 程 、 工作 场 景 、 管理 机 制 的深刻 理 解 和 使 规 对 深 化校 企 合作 是 深 化 课 改 的基 石 要推 进 工 作 过 程 系 实际 经验 , 之融入 校 内 实训 基 地 的设计 、 划与建 设 , 实训 基 地 赋 予 更 多 的、 能体 现 企 业 “ 作 本 位 ” 想 的内 工 思 统化 的课程 改 革 , 必须有 企 业 的广 泛参 与 。为此 , 们要 将 我 有效 创 设企 业 生 产 情境 , 将 之打 造 成 具有 企 业 特 质 并 学校 的每 个专 业 都找 到合 作 的企 业 , 将校 企 合作 落 实到 了 涵 , 兼 教 培 各专 业 教研 室 。 专业 的课 程 改革、 各 实训基 地 的建 设、 学校 专 业 文化 , 有教育 、 学、 训 等功 能 的现代职 业 教育 实 的专 业 文化 等 都被 融 入 了企 业 的元 素 , 企 合作 从物 质 层 训 基地 。 三 , 化动 态情境 创设 意识 , 造 与工作 过程 导 校 第 强 打 面 的 合作 向人 力 、 文化 等 层 面 的合 作 推 进 , 为深 化 课 改 铺 向课程 配套 的课 程 实施 平 台。实训 基地 建 设 需要创 造性 、 设 了一块 重 要基 石。建 立并 实施专 业 师资 赴企业 进修 与调 科 学 性 的设 计 , 实训基 地 不 是教 学 设 备 的简 单堆 积 , 须 必 在 功 能创 设、 境创 设 上 实现突破 。 一要 将 实训 基 地构 建 情 研 制 度 、 生企 业 中间 实 习制 度 等。 学 成理 论 实践 一体 化 的学 习场 所 : 二要将 实训 基地 构 建成 项 2 重构 内容体 系 重 构 内 容体 系是 深 化 课 改 的 重 点工 作 过 程 导 向课 程 目实施 的 有机平 台 ,从 按设 备种 类独 立分 置 的建 设 方式 , 内容 体 系 的构 建 , 以利 于 学生 对职 业 活动 中实际 应用 的 经 转 变 为按 各 专业 教 学 需 求将 多种 设备 综 合 配置 的教 学 工 三 验 和 策 略 的 习得 为 主 , 以便 于 学 生 对 “ 度 , 用 ” 适 够 的概 念 厂 建 设 方 式 : 要 将 实 训 基 地 构 建 成 具 有 企 业 现 场 氛 围 的 如 和 原 理 的理 解 为辅 。第 一 , 程 内容体 系是 实现 工作 过 程 教 育基地 , 此才 能打 造 出与工作 过程 导 向课程相 配套 的 课 系统 化 的基 础 , 彻底 打破 学 科体 系 。工作 过 程 系统 化 的 课 程改 革与 实施平 台。 应 目标 之 一就 是知 识 的二元 化 , “ 即 实现 学科 体 系 的解构 ” 和 4 教 学模 式上 的创 新 采 用现 代 媒体 手段 , 提升 教学 效 果。使 用各种 教 学 手 “ 了行 动 而学 习和 通 过 行动来 学 习” 的行动 体 系重 构 的 为 系统 化 。 二 , 程 内容选 择要 充 分体 现能力 本位 。 考 虑 段 使 本专 业 的核 心知 识 与技 能 不断 地 在 更高 层 面 上 的 重 第 课 在 知识 是 在 不 断更 新和 变化 的 , 教 育 对 象 与培 养 目标 的前 提 下 , 要强调 操 作层 面 和 策略层 复 而 得 到强 化 。 与此 同 时 , 我们 经 过 不断 的调 研 和查 询 , 新 了 更 面 能力 的 习得 。课 程 内容 要 以工作 任 务 为 中心 , 打破原 有 教 材 也在 推 陈 出 新 , 的学科 体 系课 程 内容 , 照 “ 度 , 按 适 够用 ” 的原 则 , 择相 关 些教 材 , 了让 学生 学 到最 前 沿 实用 的知 识 , 选 为 目的 是 更 的知 识和 技 能作 为学 习 内容 , 使之 形 成综 合 的工作 过程 知 有 效 的训 练并 提 高 学 生 的各 方面 能 力 ,达 到 岗位 的 需 求 识。 三 , 第 课程 内容 的排 序 要充 分符 合工作 过 程 导 向。 照 标 准。单 纯 以课 程 设 置为教 育 工具 , 现在 已经 不适 应社 按 在 所 高 人 的认 知 心 理 规 律 , 以职 业 实践 为主 线 , 以工作 过程 为 导 会和 市 场 经济 发展 的需要 了 , 以 , 职 教育 的 出路 是 进 调 进 向安 排 课 程 内 容 、 计 教 学过 程 , 成 “ 度 ” 设 促 态 的生成 和 养 行 教育 改 革 , 整部 分课 程 的设 置 , 一 步优 化 专 业 培养 理 进 成, 习得 “ 怎么做 , 怎么做 得 更好 ” 的工作 经验和 策 略。 我 方 案 , 论和 实 践相 结 合 , 行 专业 课 程 改 革 的实 践 与研 如 校 物 流 专 业 以 “ X员 的一 天 ” X 为课 题 , 师 生从 生 产 实践 究 。 让

如何在高职院校中实施课程改革

如何在高职院校中实施课程改革

校 企 合 作
近 年 来 随 着 社 会 的 发 展 及 其 对 各 种 职 业 技 术 人 员 的 需 求 , 国 的高 等 职 业 教 育 正 在 进 入 蓬 勃 的 发 展 时 期 , 种 高 等 我 各
养 学 生 的 就 业 创业 能 力 。 整 合 教 育 资 源 , 进 教 学 方 式 , 是 改 这 当前 职 业 教 育 改革 发 展 、 革创 新 的着 眼 点 和 着力 点 。 据 高 改 根 职 学 生 的 主 要 特 点 ,树 立 能 力本 位 的 教 育模 式 来 分 析 高 职 课

能力 的 培 养 。 在 具 体 的教 学 过 程 中 , 强 实 践 课 时 . 强学 生 的动 手 能 加 增 力 . 时 引 入 课 程 考 核 改革 模 式 , 传 统 的期 末 考 试 “ 锤 定 同 将 一 音” 的方 式 改 为 过 程式 考 核 方 式 。
三 、 职 课 程 改革 的 目标 高 温 总 理 在 2 1 年 的《 府 工 作 报 告 》 00 政 中提 出 , 续 加 强 职 继 业 教 育 , 就业 为 目标 , 合 教 育 资 源 , 进 教 育 方 式 , 力培 以 整 改 着
关键 词 : 职 院校 课 程 改革 能 力 本 位 高
3培养 学 生 的辩 证 思 维 能 力 . 立 理 论 联 系 实 际 的科 学 . 树 观点。 ( ) 育 目标 。 三 德 培 养 学 生 严 谨 求 实 、 丝不 苟 的职 业 道 德 . 将 来 成 为 一 一 为 名 出色 的 技 术 工 作人 员做 准 备 。
四、 高职 课 程 改 革 方 案 的 实 施 高 职 教 育 的 主 要 日标 就 是 培 养 学 生 的 就 业 能 力 .因此 高 职 课 程 改 革 的 方 案也 必 须 围绕 这 个 目标 进行 。 ( ) 一 既要 重视 理 论 知 识 教 育 , 要 重视 对 学 生 实 际动 手 又

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摘要:为了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我们应该着重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目前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应该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思想。

本文主要以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为例来谈谈在教学中如何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实施模块化课程教学,主要从项目化教学、课程建设等方面来展开讨论。

关键词:动漫设计就业导向项目化教学课程建设1 动漫设计行业的背景动漫行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

截止2008年,在国家政府的重视与扶持下,全国动漫生产基地已达20余家,动漫游戏制作公司约有6000多家,但这还远远难以满足中国动漫市场1000亿的潜在市场需求。

目前,我国影视动画人才总需求量至少在15万人以上,而实际从业者不足1万人。

在一个行业里,从业人员紧缺度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动漫设计作为新兴的创意工作,专业人才社会地位相对较高,薪资水平也普遍高于传统行业。

2 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以就业为导向”,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就业的根本保证。

杜威认为:“一种职业,只不过是人生活动所遵循的方向,使这些活动由于活动的结果使个人感到活动有意义,同时使他的朋友感到活动有好处,职业的对立面既不是闲暇,也不是文化修养。

”动画专业是一个具有很明显职业生命力的行业,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行业,可以影响其他行业的扩展。

若想让我们的学生在目前竞争激烈的动画行业中站稳脚跟,就需要深刻了解市场的需要,关注公司的工作模式和流程,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使我们的学生一毕业就能适应工作的需要,要做到这些都需要我们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模式。

3 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了更好地适应就业的需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堂教学应以市场需要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来实施教学。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整个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合二为一,同步进行,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一一对应。

浅谈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
养 的 是 高 素 质 技 能 型 人 才 ,相 对 于 传 统 教 育 注 重 理 论 研 究 , 高职 教 育 更 注 章 提 出 了一 些课 堂 教 学 改 革 的 想 法 , 而 学 ,所 学课 程 知识 在 日后工 作 中 如何 希 望 能 对 我 国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的 发 展 提 可 以试 着 以讲 座 的 形 式 开 展 第 一 学 改 革
【 摘
【 摘
要】 在 当前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 用尽
可 能 少 的 时 间 、精 力和 物 力 投 入 ,取 得 尽 可 能 好 的教 学
浅谈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
吕 佳 恒丰 银行 山东 烟台
提 出了 可行 的措 施 和 建 议 。
效 果 、 构 建 高 效课 堂成 为 每 个 教 学 工 作 者 的奋 斗 目标 。 在 建 设 高 中数 学 高效 课 堂过 程 中要 结 合 数 学 课 自身 的教 学 特 点 和 形 式 ,在 最 短 的 教 学 时 间 内达 到教 学 效 率 的 最 大 化 和 效 益 的 最优 化 。本 文 简述 了 当前 高 中数 学教 学 过 程 中 出现 的 问题 ,对 如 何 加 强 高 中数 学高 效 课 堂 的 建 设
1当前高中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 1 教 学方 法 落后
授 课 、学 生 学 习的 主要 场 所 ,因此课 堂 识 体 系 中所 处 的位 置 ,讲 述 本 门课 的 学
教学 改革成 为高职教育教学 改革 中不 习方 法 、专 业 发展 的 历史 、专业 发 展 的 可 忽 视 的 重 要 一 环 。 我 们 教 学 改 革 的 前景 、专业的就业前景等 。只普及本专 目的 是提 高 学 生 的 能 业本课程 的一些面上知识 ,不讲理论。 力 ,课 堂 教 学 不 是看 只讲学习方法 ,不讲具体 内容。为 目后 老 师 讲 了多 少 ,而 是 更 好 的进 行 课 程学 习打 下坚 实 基础 。 备 应该考核 学生到底学 三、重视教学环节 务 会 了多少 。要促进高 课 堂 教 学 的组 织 过 程 可 以 由 以 下 职 等 职 业 教 育课 堂 教 学 环节 构 成 : 的新提高,从以下几 第一 环 节 :前情 回顾 个方面进行 了探索 : 每 次课的前 几分钟 根据课程 特点 重 视 课 前 对前面所学知识做一个回顾 。可以是问 山 准 备 答考 核 形 式 ,也 可 以是作 业 点 评形 式 。 水 1 制 定课 程 目标 例如广告设计 、三维动画制作等课程 , 嘲 教 学 是有 目的 、 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业 ( 作品) 台 有 计 划 、有 组织 的过 进行师生共评 。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尽 程 。因此 ,课前要根 快进 入 到 课 堂的 学 习状 态 ,而 且 可 以巩 据课 程 针 对 的 岗位 特 固之前所学知识 ,更能锻炼学生的语言 点, 制 订 具体 、明确 、 表 达 能力 。 可操 作 、有 层次 、可 第 二 环 节 :新 课 学 习 考 核的课程 目标 ,每 授课 过 程可 分 以下几 步 : 个 目标 制 订 如优 秀 、 1 . 教 师 教 良好 、 及 格或 者 初级 、 利 用 案 例 引 出 本 次 课 的 学 习 目标 。 中级、高级等层 次, 教师对案例的讲解不是面面俱到 ,而是 让 学 生对 本 门课 要 求 只讲重点难点 ,只给学生提供一个解决 掌握 的技能知识点等 思路。然后将案例升级布置给学生做, 做到 2 1 , 中有数 ,这样 并对学生提 出具体要求 ,激发学生的创 才能理清学习思路 , 作欲望 ,促使学生去 自主学习。 也 可 以鼓 励 学 生按 目 2 . 学 生 做 ’ 标 提 前 自学 , 自主探 学 生 边 学 边 做 ,教 师 巡 回指 导 。 究。 遇 到多数 同学 遇到 的共性 问题通 过多 2 . 准备 企业 案 例 媒体进行集体指导。

浅谈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之改革

浅谈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之改革
垒 壹
No. 9 Ⅱ ME D C T 0 E U A 1 N Se t m b r pe e
浅谈 高职 院校教 育教 学之改革
郭 夏 阳
摘要 : 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 中存在许 多突 出问题 , 因此 , 高职 院校 只有更新 办学理念 和办学模 式 , 调整原 有结构 , 优化校 内校 外 资源 , 变革传 统的教 学方法和 内容 以及加 强师 资队伍的建设等 , 才能获得 长远 的发展 。 关键词 : 高职 院校 教 育教 学 改 革 中图分类号 : 1 G7 2 文献标识码 : C 文章编号 :6 2 8 8 (0 9 0 — 0 9 0 17 — 1 12 0 )9 0 2 — 1
当前 , 高等 教育在大众化 与多样化的趋势 下蓬勃发展 , 职 高 教育作为高等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 , 同样也受到社会 的关注 。然
而, 高职教育在 发展的过程 中 , 正面 临着 各种各样新 的困难和挑 战, 中在教育教学方面 的问题显得尤 为突 出。为 了加速高职教 其 育 的发展 , 适应社会 和经济发展 的需求 , 高职院校 的教 育教学 对 进行改革迫在眉睫 , 势在必行 。 1 转变封 闭式教学模式 , 形成独特 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 、 职业教育 、 特色教育 、 继续教育的有机 统一体 , 主要以培养适应生产 、 建设 、 管理 、 服务一线需要 的“ 下得 去、 留得住 、 得上” 用 的高校技术应用 型人才。因此 , 作为直接 为 生产一线 培养应用 型人才 的高职教育 , 则应 改变过 去封 闭办学 的 模式 , 强化与企业联合 办学 , 产 、 、 ” 走“ 学 研 相结合的路子 。目前 , 在全 国 13 所普通高校 中 , 71 高职高专 14 所 , 6 . %, 0 7 占 04 基本实 9 现了每个地方至少设置 一所高等职业 院校的格局 。在 这样 良好 的形 势下 , 高职院校应根据地 方的特点与优势 , 以及企业 的实际 需要 , 开设专业课 程 , 为地方经济建设 和企业 的发展培养 各类专 业实用技术人才 , 把学校办成面 向地方经济 、 面向企业实 际需要 、 培养实用人才的基地 , 使学校与地方 、 企业相互促进 、 同受益 。 共 早在 19 年 , 9 3 中共 中央 、 国务 院制 定的《 中国教 育改革 和发 展纲要》 中就 明确提 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 占国 “ 民生产总值 的 比例 , 在本 世纪末达到 4 %”, 但迄今 为止 ,4 的 “%” 政策 目标 尚未实现 。因此我们很难想像 日前在 2 世纪教育研究 1

浅谈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模式

浅谈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模式

浅谈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模式发布时间:2022-05-07T03:51:18.699Z 来源:《中国教工》2022年2期作者:徐伟1 张瑞琴2 [导读] 随着新发展时代的到来,国家教育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徐伟1 张瑞琴2(1. 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桐城 231400; 2.桐城市吕亭中心小学安徽桐城 231400)摘要:随着新发展时代的到来,国家教育改革力度不断加大,高职高专院校为进一步提升自身教学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紧密度,就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及社会发展需求情况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

本文从改革的必要性着手,以问题为导向就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的改革进行探究并提出改进对策,希望能够切实帮助高职高专转变课程改革认识,提高改革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必要性,对策分析随着“互联网+”的到来,对各行各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扩大高职高专招生占比,一方面标志着高职高专院校的重要度在提升,另一方面对高职高专院校培养人才的要求提升。

高职高专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需要与时俱进的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一、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一)学生缺乏自律性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面临了几轮扩张,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导致进入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文化水平参差不齐。

通常高职高专学校的学生基础知识存在不扎实不牢固的情况,甚至许多在校生沉迷网络,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网络游戏,而分给日常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

尤其是随着移动终端功能的不断丰富,传统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处于不断下降的态势。

(二)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调查可知在高职高专的班级中存在一个显著的特点,通常一个班的学生可以分成三个明显的层次:第1个层次的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希望通过学习能够对自身能力有进一步的提升;第2个层次的学生,他们对学习的态度不明,在老师的要求下也能够按时提交作业,上课出勤率也能达到学校要求,但自己缺乏学习动力,需要老师或者家长督促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第3个层次的学生则比较排斥学习,即使在教师或家长的督促下,也不能够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与此同时这类学生的出席率也相对较低,逃课可谓是家常便饭。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进 行认定 , 对 课程综 合规划 ,课程 目标等因素进行设计 。高等职业 教育 课 程改革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思想 ,首先要对课程 主体 思路清 晰,改 变 教 师的角色定位 和向学生传授 知识 的传统教学 。高等职业 教育课程 内容 与实际工 作结 合紧密 ,改进 在实肠 ; 教 学中却缺乏方法 ,没有固定的标 准 的弊端 , 要解决 这种 思想就必须转变 观念 ,逐渐弱化教师 传授知识 的角 色 ,与学生共 同探讨实 际问题 的解决方案 。 课程 改革 的 目 标就是要建立 以就业导 向的职业教育课 程体系 ,不仅 包括理论教学体 系,实践教学体系 ,也包括对素质教育系 统的能力和素 质 ,知识 的培养 。只有在这一思想 的指导下 ,高等职业教育课 程改革才 能培养适应经济 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 能型人 才。课程 改革要建构新 的课程体 系,课程应充分结合行业需求 ,岗位 能力 ,体现 职业教育 的特点 。需要 改革 所有 相关 的 方面 ,如 教 学 内容 ,方 法 ,手 段 ,作业和考试 ,甚至包括管理。课程 目标的实现需要科学 的选 择课程 内容 ,职业活动融人整个教学活动的工作过程 ,在教学 中体现从 学习到


前 言
分析当前形势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 程改革取得 了一定的成绩 ,但 现
阶段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仍存 在以下 问题 : 1 . 高 职 院校 课 程 体 系结 构 不合 理 高职院校课程 体系结 构不合理 , 不能反 映现代职业 教育的特点 。在 课程组织方 面强调其 完整性 , 过分强调学科体系 ,重 理论 ,轻实践 ,造 成 了相 当一部分学生学 到了很多知识 ,但是他们不知道该 怎么做 ,往往 忽视 了学生能力 的培养 。能力为基础的课程模式停 留在 概念层 次 ,以专 业发展为课程标准 的课程体 系和形式仍未落实 ;从实际效果 来看 ,学生 动手能力较差 ,而我们 的教学 内容和方法几乎没有达到高等职业 教育培 养 目标 的基本要求 ,这实际上就是简单的课程体系。 2 . 课 程 改 革 不能 与 时俱 进 课程改革不能与时俱进 ,程改革只停留在表面 ,内容陈 旧 , 学 生在 学校所学在职场上派不上 用场 ,缺 乏可持续发 展 ,学生不 受企业欢 迎 。

浅谈高职教育改革

浅谈高职教育改革
需求密切配 合。 2落实校企合作 .
校企合作是落实职业教育最有效的方式 , 校企合作最主要 的 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认识工作 。 了解企业 的组
织文化 , 习就业所需的技 能, 学 及协助学生顺利的从学校教育衔接过渡 到职业工作。调查报 告发现 . 常见 目前
的校企合作方式有 , 实习式 、 观摩 式、 轮调式、 阶段式、 三明治式 、 专题研讨式 、 实地参观访 问式等型态 。然 而由 于与企业主客观环境配合不易、 学校单位督导不落实 、 法令规范不到位 、 实习环境欠佳、 学生和家长对学校及
【 收稿 E期]0 2 0 - 7 l 2 1— 50 【 作者 简介】 查恒效(9 0 , , 16 ~) 男 湖北黄 冈人 , 冈职业技术 学院讲师 , 究生 , 黄 研 研究方向 : 教育理论、 企业管理。

7 7・
响工业职 业学校 的设科 规划 、 招生人数 、 以及课程教材 的发展 , 以职 业教育要发展 . 必须 与就业市场 的 所 就
【 内容提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 , 由于我国经济、 社会 、 产业 结构与人力需求方面 转变 , 技术人才 的培养也需要以更多知
识 为基础。处于多变与多元 的大环境里 , 高职学校应积极思考改革之道 , 在课程上多加研讨 、 审视 , 配合 区域化 的趋势 , 抓 住 改革 、 步的契机 国家发展作 出重大的贡献。 进 对 【 关键词】 角色 改革 职 业教育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6 4 6 8 ( 02 0 - 0 7- 17 - 2 7 2 1 )3 0 7 - 2 . 0
【 编 码 ]o: .99js . 7 - 2 72 1 .3 7 DOI di O3 6 /i n1 4 6 8 . 20 . l .s 6 0 2

浅谈如何做好高职教育教学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高职教育教学工作

精 神 ,抓 好 重 点专 业 的建设 ,在 创特 色 上 下 功
夫 ,尽快形成 特色鲜 明的专 业 。 2课程建 设 。高 等职业教 育有很 强 的职业 定 . 向性 和 行业 依 赖性 ,课 程建 设 必 须 改 变传 统 观 念 ,摆 脱传 统 教 育模 式 的束缚 ,把 学科 教 育 转 变 到 技 术应 用 型 人 才 的培 养上 来 ,充分 考 虑 职 业 岗位 、实践 教 学 、学 生 综合 素质 在课 程 教 学 中 的地 位 。课 程 建设 必 须 适应 行 业 当前 的生 产 技 术 水 平 及其 发 展 的需 要 ,围 绕职 业 能力 培养 以及 提 高 学 生综 合 素 质这 一 中心任 务 ,建设 一
批 重 点 课 程 和示 范 性课 程 ,提 高课 程 建设 的质 量 与水平 。
的 “ 必要 的理 论知识 ” ,既指用 于指导 实践 、培 养 实践能力 所应具 备 的理论 知识 ,又 指着眼 于提 高学 生综合 素质而 必须具 备 的基本知识 及人 文素
养 ,即注重职业素 质和职业 技能 的培养 。
高等职业 教育如何 发展 ,必须 明确 两方面 的
问题 。一 是在 服务 方 向上 ,高等职 业教育 为 当地
社 会经 济发展 、产业 发展 的需要服 务 ,为当地 的 经济结 构调整 和技术 进步服 务 ,为企业生 产一线
服务 ,为促进 就业 和再就业 服务 ,为农业 、农村 和农 民服务 。二是 在培养规 格 和要 求上 ,要求 学 生具有 必要 的理论 知识 和较 强 的实践能力 。这 里
技能 规范 的要求 ,按 照学生 的认 知规律 ,将实 践 教学 活动 的各个 环节— —课 程实 验 、课 程设计 、
拔 、培 养 。 4 材建 设 。教材建 设是 高 等职业 教育 提高 . 教 质量 的重要环节 ,也是 目前 高等 职业教 育 的薄弱

浅谈高职课堂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课堂教学改革

革 。打 造 社 会 急 需 的 职 业 技 术 人 才 , 业 教 育 教 学 必 须 与生 产 实 职 践 、 会 服 务 和 技术 推广 紧 密 结 合 起 来 。加 强 实 践 操 作 技 能 的 培 社 养 训 练 , 高学 生 的动 手 能 力 。新 世 纪 职 业 教 育 的 改 革 与 发 展 奠 提 定 了“ 以就 业 为 目标 ” 学 导 向 。该 教 学 导 向 当然 是 建 筑 在 “ 能 教 以
互 动 联 系 起 来 而 达 成 真 正 的理 解 。反 思 性 教 学 原 本 应运 用 普 通 教
育 , 而“ 理 解 和 体验 为 主 体 ” 然 以 的理 念 很 快 引入 职 业 教 育 教 学 范 式 中 。将 课 程 的教 学 过 程 安 置 在 一 个 模 拟 的 、 定 的情 景 场 合 之 特 中。 通 过 教师 的组 织 、 生 的演 练 , 仿 真 提 炼 、 悦 宽 松 的 场 景 学 在 愉 中达 到教 学 目标 。情 景 教 学 既 锻 炼 了 学 生 的 临场 应 变 、 景 操 作 实 的能 力 , 活 跃 了 教学 气 氛 , 高 了教 学 的感 染 力 。在 这 种 教 学 范 又 提
堂, 高职 教 育 的 课 堂教 学 改革 必 须 以“ 课堂 有 效 ” 首 要 原则 。 为 首先 , 职 教育 是 为 社 会 的职 业 活 动 直 接 服 务 的 , 堂 教 学 必 高 课 须 面 向 职业 岗位 群 ,有 用 ” “ 效 ” 第 一 表 现 特 征 , 且 其 “ “ 是 有 的 而 有 用 性 ” “ 近 结 合 ”基 础课 程 要 体 现 知 能 的 “ 接 口性 ” 专 业 课 要 远 , 多 , 程要 体 现 知 能 的 “ 岗位 针 对 性 ” 。 其 次 , 育 产 业 的 最 终 产 品 是 人 , “ 效 ” 前 提是 个 人 价 值 教 其 有 的

浅谈高职课程的合理化改革

浅谈高职课程的合理化改革
关键 词 : 程 改 革 学生 为 中心 产 学 结合 课
中 图分 类 号 : 4 . G6 20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6 2 1 7 (0 20 - 0 1 0 1 7 - 5 8 2 1 )6 0 8 — 2
现代 社会 经 济 的迅 猛 发 展对 高职 教 育 的人 才 培养 也 提 出 了 更 高 的 要 求 。 业 教 育把 传 授 知 识 、 养 智 力 、 职 培 形成 技 能 、 发展 个
备 较 强 的 社会 适 应 能 力 , 备 良好 的工 作 习惯 , 握 基础 知识 和 具 掌
与 整 个 教 学 活 动之 中 。 数 学 生对 于教 学 做 一 体 化 课 程 、 学 结 少 工
合 学 习 方 式 等 缺乏 认 识 。 22教 师 自身 的局 限 性 .

基本技能 . 以适 应 瞬 息 万 变 的 时代 要 求 。
主 体组 织 教 学 活 动 。 传 统 的 教学 模 式 中 , 在 以学 科 为 中心 的课 程
模 式 存 在 明 显 的不 足 : 以知 识 为 中心 , 分 强 调 知 识 系 统 性 , 过 忽
视 了实 践 性 教 学 ; 学 以教 师 为 中心 , 视 学 生 的 能 动 作 用 ; 教 忽 学
第 9卷 第 6期
Vo. No6 19 .





R e d a rt rodi l a nd W iePe i ca
21 0 2年 6月 J n 2 2 u e 01
浅 谈 高 职 课 程 的合 理 化 改 革
王 婷
( 苏 食 品 职业 技 术 学 院 外 语 系 江 苏 淮安 江 230 ) 2 0 1

如何进行课程改革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如何进行课程改革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基 础 , 且 具 有 相 当的 操 作 能 力 。 而 目前 , 很 多 学 校 纷 纷 尝 试 “ 就 业 ” 度 , 学 生 在 预 制 即 最后一年 到与专业 相应的企 业去实 习 , 边 实 习 边 上 课 , 最 后 一 年 的 课 程 放 到 企 业 把
但 近 几年 来 , 着 经 济 社 会 的 发 展 , 才需 距 离 。 师要 多 些 富 有 感 染 力 的语 言 。 随 人 教
的 措 施
有限的课 堂教学时 间 , 效的完 成课程 目 高 成 为 了学 习 的 主 人 。 有 以此 为基 础 , 能 只 才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深 化 课 程 改 革 , 建 立 标 , 学 生 能 够 在 这 有 限 的 时 内 取 得 最 提 高 高 职 课 堂 教 学 的 有 效 性 应 使

1 4 实 施 “ 品课 程 ”建 设 工程 . 精 精 品课 程 体 现 了高 职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的 反 的氛 围下 , 到 自己 的 人生 坐标 与信 心 , 找 爱 而 且 目前 学 生 大 多 有 手 机 , 堂 上 发 短 信 方 向 , 映 了 高职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创新 的 最 课 行 , 一 行 , 一 行 , 养 了很 好 的 交 流 占用 时 间很 多 , 在 手 机 , 3 MP , 学 干 培 现 MP , 4 电子 新 成 果 。 院 应 该 高 度 重 视精 品课 程 建 设 , 学 对 加 能力 、 手能力、 动 创新 能 力 以及 社 会 适 应 能 词 典 都 可 以 下 载 电 子 版 的 小 说 , 学 习 没 以 国 家 和 省 精 品 课 程 建 设 为 契 机 , 快 学 力 。 职 院 校 甩掉 r“ 学 贵 , 业难 ” 高 上 就 的帽 有 兴 趣 的 学 生 却 只 对 这 些 东 西 情 有 独 钟 。 校 的 精 品课 程 建 设 , 成 了 国 家 、 和 学 校 形 省 子 。 会 也 正 在 消 除 “ 学 生 读 高 职 ” 偏 因 此 如 何 加 强 课 堂 管理 至关 重要 , 先 , 社 差 的 首 高 的 三 级 精 品课 程 体 系 。 获 得 国 家级 、 级 对 省 见 , 国 自 己的 高 职 教 育 新 模 式 正 在 逐 步 职 院 校 要 严 格 课 堂 管 理 制 度 。 不 仅 规 范 精 品课 程 称 号 实 行 “ : ” 中 它 1 1 配套 支 持 ; 学 院 各 建 立 。 而 , 者 在 日常 教 学 实 践 中 发 现 , 然 笔 目前 高 职 课 堂 教 学 依 然 存 在 着 诸 多 问 题 : 例 如 填 鸭 式 教 学 模 式 依 然 大 行 其 道 , 多 许 着 教 师 的 工 作 方 法 、 作 作 风 、 作 效 率 , 应 该 颁 布 精 品课 程 建 设 标 准 ( 收 评 审 指 工 工 验 还规 范 着 学生 的课 堂行 为 、 习惯 和 意 志 。 教 标 体 系) 精 品课 程 建 设 实施 管 理 办 法 , 及 师 在 课 堂 上 , 密 切 关 注 课 堂 上 的 各 种 行 加 快 精 品课 程 建 设 。 有 做 到 了上 面 几 点 , 要 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进行高职教育课程改革
发表时间:2009-12-29T16:48:00.310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11月下旬刊供稿作者:陶勇[导读] 在一个变化的世界里,课程内容的有效性是非常短暂的,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才是受教育者进一步学习的必要基础陶勇(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格局逐步形成,社会对高级技术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高职教育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在此形势下,如何进行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呢?本文围绕这一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期对我国当前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措施
0 引言
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结构相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从此,我国的高职教育正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起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输送高级技术性人才的重任。

跨入21 世纪中国,教育市场逐步开放和教育全球化,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应以怎样的姿态迎接新世纪的改革和发展,这已成为人们关心重视的重大课题。

1 立足课程理念, “做人与做事双维度、社会与职业双向度”
课程理念的范围很宽泛,指人们对于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管理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以及由此产生的一些思想观念或哲学观点。

传统的课程理念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题,已不适应高职教育课程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任,无法使受教育者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和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课业及其进程。

当前,高职教育课程要在满足课程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实现高职教育的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改革发展之路,办让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的思想,确立“做人与做事双维度、社会与职业双向度”的基本理念。

通过课程活动,教育者自觉地把学生的素质提高与能力培养、知识学习的过程融为一体,让学生学会做人;受教育者通过课程学习具备职业岗位任职需要的就业能力以及个人发展要求的就业竞争能力,让学生学会做事,实践“做人与做事双维度”。

坚持课程教学不但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更是职业知识传授和职业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实践“社会与职业双向度”。

2 立足课程目标,由岗位技能训练转向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课程目标是一定教育阶段的专业课程方案想要达到的标准或预期学习的结果,包括受教育者完成一定专业课后所拥有的知识、能力等。

课程目标服务于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所以高等职业教育在课程开发时最终确定了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这种以就业为导向性的培养目标是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课程的显著特征。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个别高等职业院校狭窄地认为职业教育课程的目标就是使个体掌握胜任具体岗位的技能。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终生只从事一项工作变得越来越不可能,只有一技之长的个体生存与发展将受到严重的挑战。

鉴此,终身教育视角下高职课程目标以个体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由原来的岗位技能培训转向注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使受教育者具备一些综合性的技能或能力,应对岗位和职业的转换。

具体操作时,打破狭隘的职业训练的壁垒束缚,向课程受教育者传授通用性的、可迁移的、工具性的技能,并能与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性心理品质等目标有机地结合。

3 立足课程内容,将职业性与学术性整合
在一个变化的世界里,课程内容的有效性是非常短暂的,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才是受教育者进一步学习的必要基础。

可是传统教学内容与课程改革相对滞后,没有形成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所要求的课程内容,缺乏整体融合。

基于这方面的原因,高职教育课程实施职业课程与学术课程的整合,用与职业相关的主题来组织和促进学术课程的学习成为一种趋势。

一方面,将更多的学术内容整合到职业课程中,使受教育者拥有核心的学术能力;一方面,在职业课程内容中充分体现本专业最基本的核心原则,使受教育者获得一定的职业能力,通过这样的课程内容,受教育者就具备了较为宽泛的基础知识和职业技巧,能自如地应对未来就业时的频繁变化。

4 立足课程模式, “宽基础,活模块”
课程模式需要在课程观指导下确立,既包括对课程开发活动和课程本身的原则规定,也包括具体的课程开发活动及取得的成果。

当前,高职教育的课程模式分类说法不一,但“人格素质本位”模式在国内外正逐步得到重视。

借鉴已有课程模式的成功经验,汲取我国传统课程模式的精华,并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实际,“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理所当然成为最理想的选择。

“宽基础”由德育课程文化课程、工具类课程、社会能力类课程及职业群专业基础课程四部分组成,不但侧重于“能力本位”模式强调的职业能力本位,还强调要奠定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拓宽受教育者就业面和转岗的可能;“活模块”则强调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具体要求,特别注重上岗能力的训练。

每个模块由若干个学习单元组成,包括该部分内容的培训目标、所需的相关材料及考核评估标准等;具有开放、灵活的特点;操作时实行“单元学分+ 累积学分”制,能适应各种形式的高职教育专业的课程学习,最终提高受教育者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5 立足课程实施,注重教学多样化及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
高职教育的课程实施就是要选择一些适当的教学策略组织一系列学实践活动。

教学模式的转变需要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在实施课程时要做相应的调整,使受教育者满足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需求。

基于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所以课程教学方法、手段、场所等也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

教学方法要一改过去的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呆滞方式为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灵活方式;教学手段的““黑板+粉笔”要被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取代;教学场所由传统的单功能专业教室向多功能一体化的“仿真”职场转换。

课程实施的多样化,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课程与证书融合,教室与实训室整合,教师与师傅混合,强化了学生动手能力,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质,使教学与实践零距离、学生毕业与就业零过渡,使培养的人才达到职业要求和社会要求。

这一过程的实现,也有赖于教师的角色从信息的给予者转变成为学习的管理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学习者。

6 立足课程评价,构建及时反馈的多元整合评价体系
高职教育的课程评价是对整个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的重新审视,由传统的注重任务技能评价转向多元整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多元整合评价体系在构建的过程中,要符合下列原则:一是科学性、规范性;二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每一步、每一个阶段都能及时得到考核评估;三是评价方式要形成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的有机整合;评价内容要体现课程的有机统一;评价机制要健康合理,并充分发挥企业在课程评价中的作用。

总之,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关系到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

只要我们积极地去构建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长效机制,就会使课程成为高职教育与社会之间的柔性接口,实现职业人才的学校培养与企业使用之间完美契合。

参考文献:
[1]程忠国.深化高职教育课程模式改革的实践思考[J].理论研究.2006.(07).
[2]杨劲珍.关于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7.(10).
[3]高利容,王叙红,苏开荣.终身教育视角下的高职课程改革[J].成人教育.2007.(11).
[4]陈玉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选择[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