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合集下载

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1.1 引言微胶囊技术[1]已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香料、食品、染料等行业或领域微胶囊化过程中,囊壁材料是决定微胶囊性能的关键因素。

因此,对于微胶囊囊壁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环境响应型微胶囊对外界环境中离子强度、pH、温度、电场等的变化具有化学阀的作用,能根据环境信息变化自动改变自身状态并做出反应。

环境响应型微胶囊对环境的应答是通过聚合物分子链或网链的构象变化实现的,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外部环境因素使大分子或凝胶网链呈不同构象状态,进一步调控胶囊壁材[2]的孔径大小,有效调节聚合物微胶囊壁材的渗透性来进行客体分子的控制释放,其释放速率可以通过客体分子穿过聚合物微胶囊壁材的扩散速率进行调节。

所以这种环境响应型微胶囊在药物包装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3]。

微胶囊因其具有长效、高效、靶向、低副作用等优良的控制释放性能,在药物控制释放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微胶囊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近年来人们提出了环境感应型微胶囊,通过外界环境的刺激实现药物的智能释放,并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由于温度变化不仅自然存在的情况很多,而且很容易靠人工实现,所以迄今国外对温度感应型微胶囊的研究较多,但国内研究相对甚少。

温度感应型微胶囊的基材主要是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4](PNIPAAm)它的水溶液具有温敏性,当温度等于或高于它的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约为32℃)时,它在一个相当宽的浓度范围可以发生相分离;而当温度低于LCST时,沉淀的PNIPAAm又能迅速溶解[5]。

交联的PNIPAAm在32℃左右也有一个较低的临界溶解温度NIPAAm与某些单体或聚合物形成的共聚物以及共聚物的共混物也具有这种特性,这种对环境温度敏感的特性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

本文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和乙基纤维素[6]的共聚物作为壁材,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温度感应型微胶囊。

1.2 微胶囊常用的制备方法1.2.1 界面聚合法该法制备微胶囊的过程包括:①通过适宜的乳化剂形成油/水乳液或水/油乳液,使被包囊物乳化;②加入反应物以引发聚合,在液滴表面形成聚合物膜;③微胶囊从油相或水相中分离。

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工艺研究

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工艺研究

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工艺研究
喷雾干燥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微胶囊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包括将溶剂和胶体混合物喷雾到一个冷却器中,以形成微小的液滴。

这些液滴随后被干燥,以形成微胶囊。

喷雾干燥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制备出大量的微胶囊,而且可以很容易地控制胶囊的尺寸和形状。

但是,这种方法也有一些局限性,例如对于一些不溶于水的物质,可能无法使用喷雾干燥法。

在研究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的工艺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溶剂的选择:溶剂的选择对于微胶囊的形成和性质有很大影响。

应选择适当
的溶剂,以保证微胶囊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2.胶体的选择:胶体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会影响微胶囊的稳定性和强
度。

常用的胶体包括聚乙烯醇、聚氧乙烯和聚丙烯酰胺等。

3.喷雾参数的调整:喷雾参数包括喷雾压力、喷嘴直径和喷雾流速等。

调整这
些参数可以影响微胶囊的尺寸和形状。

4.干燥条件的调整:干燥条件对于微胶囊的质量和稳定性有很大影响。

常见的
干燥方法包括热空气干燥、微波干燥和真空干燥等。

在调整干燥条件时,应考虑温度、湿度、干燥时间等因素。

5.胶囊尺寸的控制:胶囊尺寸的控制是制备微胶囊的关键。

可以通过调整喷雾
参数、干燥条件和添加表面活性剂等方法来控制胶囊尺寸。

6.胶囊稳定性的评估:胶囊稳定性是指胶囊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不变质的能力。

可以通过测定胶囊的水解率、溶出率和粒径分布等指标来评估胶囊的稳定性。

药物微胶囊的制备与应用

药物微胶囊的制备与应用

药物微胶囊的制备与应用药物微胶囊的制备与应用是近年来药物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微胶囊是一种将药物封装在微小胶囊内的技术,可以提供药物的稳定性、延长释放时间和控制药效的作用。

本文将着重介绍药物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一、药物微胶囊的制备方法1. 乳化法乳化法是一种常见的制备药物微胶囊的方法。

首先,将药物和胶囊材料分别溶解在两个相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然后将两个溶液以适当的速率混合,并通过加热、超声或机械搅拌等方式形成乳液。

最后,通过蒸发、凝固或交联等方法使乳液中的胶囊材料生成囊状结构,从而制备出药物微胶囊。

2. 凝胶化法凝胶化法也是一种常用的制备药物微胶囊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胶体溶液与药物混合,并添加适量的交联剂或凝固剂,使胶体溶液迅速凝胶形成囊状结构。

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温度或添加剂的类型和浓度,可以控制囊状结构的大小和药物的释放速率。

3. 化学反应法化学反应法是一种将药物与胶囊材料进行化学反应制备微胶囊的方法。

该方法通常将药物转化为具有反应性功能基团的化合物,与胶囊材料中的官能团进行化学反应,形成共价键连接。

这种方法可以实现药物与胶囊材料的牢固结合,提高微胶囊的稳定性和控制释放速率。

二、药物微胶囊的应用领域1. 药物控释系统药物微胶囊作为一种控释系统,能够延长药物的释放时间,减少药物的频繁给药。

例如,在慢性疼痛治疗中,药物微胶囊可以缓慢释放药物,使药物的效果持续较长时间,同时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2. 靶向药物输送药物微胶囊可以通过表面修饰或封装靶向配体,实现对特定组织或细胞的靶向输送。

例如,在肿瘤治疗中,药物微胶囊可以通过表面修饰特定的抗体或配体,将药物精确输送到肿瘤细胞,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伤并提高治疗效果。

3. 药物稳定化部分药物在储存或给药过程中容易发生降解或失活。

药物微胶囊可以通过将药物封装在胶囊内部,形成保护层,使药物更加稳定。

同时,微胶囊还可以对药物进行缓慢释放,避免剂量突然增加或减少。

微胶囊化技术及应用

微胶囊化技术及应用

微胶囊化技术及应用一、什么是微胶囊化技术微胶囊化技术是一种将液体或固体物质包裹在微小颗粒中的技术。

通过包裹物质,可以有效保护其稳定性和活性,延长其释放时间,并实现针对性的控释。

微胶囊常见的尺寸范围是1微米到1000微米。

二、微胶囊化技术的制备方法2.1 乳化法乳化法是常用的微胶囊化技术制备方法之一。

该方法将要包裹的物质溶解在水相或油相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后,通过剪切或超声等方法生成乳液。

随后,将乳液滴入固化剂中,通过离子凝聚、聚合、硬化等过程形成微胶囊。

2.2 凝胶化法凝胶化法是另一种常见的微胶囊化技术制备方法。

该方法将要包裹的物质与凝胶剂混合,形成凝胶。

随后,通过冷冻、干燥、固化等步骤,将凝胶转化为微胶囊。

2.3 其他制备方法除了乳化法和凝胶化法,微胶囊化技术还可以采用喷雾干燥法、喷雾凝胶法、介孔模板法等多种制备方法。

三、微胶囊化技术的应用微胶囊化技术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

3.1 药物传递系统微胶囊化技术可以用于制备药物的传递系统。

通过将药物包裹在微胶囊中,可以延长药物的释放时间,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和疗效。

此外,微胶囊化技术还可以用于改善药物的溶解性、稳定性和靶向性,增强药物的疗效。

3.2 食品添加剂微胶囊化技术可以用于制备食品添加剂。

通过将食品添加剂包裹在微胶囊中,可以改善其溶解性和稳定性,延缓释放,并且便于携带和使用。

微胶囊化的食品添加剂可以应用于各种食品中,如饮料、糖果、乳制品等,提供丰富的口感和功能。

3.3 化妆品微胶囊化技术在化妆品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将活性成分包裹在微胶囊中,可以实现化妆品的持久稳定和渗透效果。

微胶囊化的化妆品可以改善肌肤的保湿性、抗氧化性和抗衰老效果,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3.4 农业领域微胶囊化技术在农业领域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通过将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包裹在微胶囊中,可以实现精确投放和控释效果,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环境污染,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微胶囊工艺技术

微胶囊工艺技术

微胶囊工艺技术微胶囊工艺技术是一种在微米尺度下制备胶囊的工艺技术,主要用于制备药物、化妆品、食品等领域的微胶囊。

该技术通过包覆药物、活性成分等物质于微米尺度的胶囊中,能够保护物质的稳定性、延缓释放速度,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化妆品、食品等产品的质量。

微胶囊工艺技术的制备过程一般包括三个主要步骤:包埋、凝胶化和硬化。

首先,要选择适合的包覆材料,例如壳聚糖、明胶等,然后将药物或活性成分溶解或悬浮于适当的溶剂中形成包被物。

接着,将包被物滴入一定温度的凝胶溶液中,形成初级胶囊。

最后,使用交联剂或酸碱交互作用等方法使初级胶囊的壳层变得坚固,形成最终的微胶囊。

微胶囊工艺技术具有多个优点。

首先,微胶囊能够将药物或活性成分包覆在胶囊内部,有效地保护药物的稳定性,减少氧化、光解、水解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延长药物的保存期限。

其次,微胶囊能够延缓药物的释放速度,使药物持续释放,提高药物的疗效。

此外,微胶囊还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和方式,从而实现针对性的治疗和控制剂量。

最后,微胶囊工艺技术还可以使两种或多种不相容的药物或活性成分在同一囊内共存,实现复方药物的制备。

微胶囊工艺技术在不同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医药领域,微胶囊可以用于制备缓释药物、靶向药物和肿瘤药物。

例如,通过包埋抗癌药物在微胶囊中,可以减少药物对正常细胞的伤害,提高治疗效果。

在化妆品领域,微胶囊可以用于制备抗衰老、保湿、美白等功能性化妆品。

例如,将抗衰老成分包覆在微胶囊内,可以延缓抗衰老成分的氧化,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效果。

在食品领域,微胶囊可以用于制备调味品、营养添加剂等。

例如,通过包埋食物添加剂在微胶囊中,可以改善添加剂的稳定性和溶解性,提高产品的质量。

总的来说,微胶囊工艺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制备胶囊的技术,具有保护、缓释、控制释放和组合多种活性成分等功能。

该技术在医药、化妆品、食品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微胶囊工艺技术将更加成熟和广泛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更多的福祉。

微胶囊的制备工艺流程

微胶囊的制备工艺流程

微胶囊的制备工艺流程微胶囊的制备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包括内包法、外包法和共包法三种方法,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种方法的制备工艺流程。

1. 内包法:内包法是指将需要包裹的活性成分直接包裹于胶囊内部。

其制备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材料准备:准备包裹材料(如壳聚糖、明胶等)和活性成分(如药物、颜料等)。

2) 胶液制备:将包裹材料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搅拌均匀,制备成胶液。

3) 增稠:可根据需要加入一定量的增稠剂,增加胶液粘度,以便后续包裹操作。

4) 包裹操作:将活性成分加入胶液中,搅拌混合均匀,再将混合物滴加到搅拌中的油相中,使其形成微小的液滴。

5) 固化:将包裹好的液滴置于固化剂中,使其固化成为胶囊。

2. 外包法:外包法是指将需要包裹的活性成分包裹于一层保护壳中,再将保护壳与胶囊材料包裹在一起。

其制备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材料准备:准备包裹材料(如聚合物材料)和活性成分(如药物、颜料等)。

2) 包裹壳制备:将包裹材料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搅拌均匀,制备成包裹壳的溶液。

3) 包裹壳形成:将活性成分和包裹壳溶液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将混合物滴加到搅拌中的油相中,形成微小的液滴。

4) 包裹壳固化:将包裹好的液滴置于固化剂中,使包裹壳固化成为胶囊。

5) 胶囊制备:将包裹壳固化的液滴与胶囊材料一起加入到模具中,经过加热或其他处理,使其成形为胶囊。

3. 共包法:共包法是指将需要包裹的活性成分和包裹材料混合后一起包裹在胶囊内部。

其制备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材料准备:准备包裹材料(如明胶)和活性成分(如药物)。

2) 混合物制备:将活性成分与包裹材料混合,搅拌均匀,制备成混合物。

3) 包裹操作:将混合物滴加到搅拌中的油相中,使其形成微小的液滴。

4) 固化:将包裹好的液滴置于固化剂中,使其固化成为胶囊。

以上是微胶囊的制备工艺流程的简要介绍。

实际制备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药物性质、包裹材料的选择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

制药工程中的药物微胶囊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

制药工程中的药物微胶囊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

制药工程中的药物微胶囊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1. 简介药物微胶囊是一种具有特定结构的药物载体,可以将药物包裹在微胶囊的内部,起到保护、控释和增强药效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制药工程中的药物微胶囊制备技术及其在药物领域的应用研究。

2. 药物微胶囊的制备技术2.1 喷雾干燥法喷雾干燥法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微胶囊制备技术。

首先,将药物溶液或悬浮液通过喷雾头均匀喷洒在加热干燥室中,形成微小颗粒;然后,利用热空气对颗粒进行干燥,形成微胶囊结构。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等优点,适用于制备多种类型的药物微胶囊。

2.2 聚合法聚合法是一种通过高分子聚合反应制备药物微胶囊的技术。

常用的聚合方法包括乳液聚合法、溶液聚合法和磁珠交联聚合法等。

其中,乳液聚合法是一种将药物和聚合物溶解在乳液中,通过添加交联剂引发聚合反应,形成药物微胶囊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胶囊形态规整、药物包封率高等优点,适用于制备高负荷药物微胶囊。

2.3 直接沉淀法直接沉淀法是一种将药物与胶凝剂一起加入溶液中,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使药物与胶凝剂发生沉淀反应,形成药物微胶囊的技术。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可控性强等优点,适用于制备药物释放速率可调的微胶囊。

3. 药物微胶囊的应用研究3.1 控释药物输送系统药物微胶囊可以作为控释药物输送系统的载体,将药物包裹在微胶囊中,通过控制微胶囊的释放速率实现药物的缓慢释放。

这种控释系统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并具有更好的疗效。

3.2 靶向治疗药物微胶囊可以通过改变微胶囊的表面性质,使其具有特异性的识别和结合能力,实现对靶点的选择性诱导。

例如,将靶向配体修饰在药物微胶囊表面,使其能够选择性地与肿瘤细胞结合,实现对肿瘤靶点的治疗作用。

3.3 后期制剂工艺改进药物微胶囊在制药工程中的应用也推动了后期制剂工艺的改进。

药物微胶囊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溶解度,降低药物的挥发性和刺激性,从而改善药物的质量和口感,提高患者的用药体验。

乳液聚合制备微胶囊技术

乳液聚合制备微胶囊技术

乳液聚合制备微胶囊技术微胶囊的制备技术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物理化学结合法三种,如制得的纳⽶胶囊,⽬前均是通过乳液聚合得到。

微胶囊技术是⼀种⽤成膜材料把固体或液体包覆形成微⼩粒⼦的技术。

其优势在于形成微胶囊时,囊芯被包覆⽽与外界环境隔离,囊芯的性质能毫⽆影响地被保留下来,⽽在适当条件下,壁材被破坏时⼜能将囊芯释放出来。

⽽且,囊芯是与外界环境隔开的,可使其免受外界的湿度、氧⽓、紫外光等因素的影响,因⽽使性质不稳定的囊芯不会变质,也可以使原本会发⽣相互作⽤的⼏种组分分开。

如果选⽤的壁材具有半透性,则液体囊芯或⽔溶性囊芯可以通过溶解、渗透、扩散的过程,透过膜壁⽽释放出来,⽽释放速度⼜可通过改变壁材的化学组成、厚度、硬度、孔径⼤⼩等加以控制。

由于微胶囊的诸多优点,该技术已⼴泛⽤于医药、涂料、胶黏剂、⾷品、纺织、⽇化、农牧业等⾏业中。

尽管微胶囊技术在阻尼材料制备⽅⾯鲜见⽂献报道,但如果能将具有优异阻尼性能的有机硅氧烷制成囊芯,再以其他单体制成壁材,如苯⼄烯、丙烯酸酯等,同样能制得性能⾮常优秀的阻尼材料,⽽且能克服有机硅氧烷与苯⼄烯、丙烯酸酯难共聚、接枝的困难。

制备微胶囊的化学⽅法有界⾯聚合法、原位聚合法等。

(1)界⾯聚合法把两种能发⽣聚合反应的单体分别溶于⽔和有机溶剂中,并把囊芯溶于分散相溶剂中。

然后,把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混⼊乳化剂以形成⽔包油或油包⽔乳液。

两种聚合反应单体分别从两相内部向乳化液滴的界⾯移动,并迅速在相界⾯上反应⽣成聚合物,将囊芯包裹形成微胶囊。

该⽅法多⽤于聚酯、聚酰胺、聚氨酯等⾼分⼦材料的微胶囊合成上。

(2)原位聚合法该⽅法⼴泛⽤于许多⾼分⼦合成反应,如均聚、共聚和缩聚反应。

有⽂献报道可利⽤有机硅氧烷制备微胶囊的壁材。

这是因为有些线形低分⼦量的预聚体是可溶于⽔的,在酸和碱的催化作⽤下能发⽣缩聚反应,预聚体分⼦间进⼀步脱去⼩分⼦(⽔等)形成交联⽴体⽹状结构的⾮⽔溶性缩聚物,并包裹囊芯形成微胶囊。

界面聚合法制备微胶囊

界面聚合法制备微胶囊

界面聚合法制备微胶囊微胶囊是一种常见的载体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界面聚合法是一种制备微胶囊的常用方法,其原理是通过界面活性剂的作用,使水溶性单体在油相中聚合形成微胶囊。

本文将介绍界面聚合法制备微胶囊的基本过程和关键技术。

一、界面聚合法的基本原理界面聚合法是一种在油水界面上进行的聚合反应。

在该方法中,水溶性单体被乳化剂包裹形成微乳液,然后通过引发剂的作用,使单体在乳液中聚合形成微胶囊。

乳液中的乳化剂起到了稳定乳液的作用,使乳液中的水溶性单体均匀分散,并防止其聚集。

二、界面聚合法的步骤1. 选择合适的乳化剂:乳化剂是界面聚合法的关键,其主要作用是稳定乳液。

常用的乳化剂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

根据所需的微胶囊性质和应用要求选择合适的乳化剂。

2. 配制乳液:将乳化剂溶解在水中,加入适量的水溶性单体,并充分搅拌使其均匀分散。

乳液的浓度和水溶性单体的含量应根据具体实验要求进行调整。

3. 引发聚合:在乳液中加入引发剂,并充分搅拌使其均匀分散。

引发剂的选择应根据水溶性单体的特性和聚合反应的要求。

4. 聚合反应:将乳液转移到适当的反应器中,进行聚合反应。

聚合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pH值、反应时间等,应根据具体的聚合体系进行优化。

5. 分离和洗涤:聚合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进行离心或过滤,分离出微胶囊。

然后用适当的溶剂进行洗涤,去除反应副产物和未聚合物。

6. 干燥:将洗涤后的微胶囊进行干燥,获得最终的微胶囊产品。

三、界面聚合法的优势和应用界面聚合法制备微胶囊具有以下优势:1. 反应条件温和:界面聚合法一般在室温下进行,不需要高温条件,适用于热敏性物质的包埋。

2. 操作简单:界面聚合法的步骤相对简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操作技术。

3. 胶囊尺寸可控:通过调整乳液中乳化剂的浓度和引发剂的用量,可以控制微胶囊的尺寸和分布。

界面聚合法制备的微胶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应用领域包括药物缓释、化妆品、食品添加剂等。

农药微胶囊剂的制备工艺

农药微胶囊剂的制备工艺

农药微胶囊剂的制备工艺1、原位聚合法把36%浓度的甲醛溶液488.5g与240g尿素混合,加入三乙醇胺调节pH =8,并加热至70℃,保温下反应1h得到粘稠的液体,然后用1000ml水稀释,形成稳定的尿素—甲醛预聚体溶液。

把油溶性原药活性成分加到上述尿素—甲醛预聚体溶液中,并充分搅拌分散成极细微粒状。

加入盐酸调节pH在1-5范围,在酸催化作用下缩聚形成坚固不易渗透的微胶囊。

控制溶液pH值很重要,当溶液pH值高于4时,形成的微胶囊不够坚固,易被渗透;而当pH在1.5以下时,由于酸性过强,囊壁形成过快,质量不易控制。

如要获得直径在2.5μm以下的微小胶囊,加酸调节pH的速度要慢,比如在1h内分3次加酸,同时要配合高速搅拌。

而在碱性条件下,同样可得到尿素—甲醛预聚体制成的微胶囊,pH控制在7.5-11范围,反应时间为15min-3h,温度控制在50-80℃。

温度高,反应时间则可缩短。

当缩聚反应进行1h后,适当升温至60-90℃,有利于微胶囊壁形成完整,但注意温度不能超过原药活性成分和预聚体溶液的沸点。

一般反应时间控制在1-3h,实践证明,反应时间延长至6h以上并没有显著改进效果。

用尿素—甲醛预聚体进行聚合形成的微胶囊有惊人的韧性和抗渗透性。

这种方法制得的微胶囊有别的制法无可比拟的良好密封性。

缺点是甲醛的气味难以全部除干净。

2、锐孔—凝固浴法把褐藻酸钠水溶液用滴管或注射器一滴滴加入到氯化钙溶液中时,液滴表面就会凝固形成一个个胶囊,这就是一种最简单的锐孔—凝固浴法操作。

滴管或注射器是一种锐孔装置,而氯化钙溶液是一种凝固浴。

锐孔—凝固浴法一般是以可溶性高聚物做原料包覆香精,而在凝固浴中固化形成微胶囊的。

用1.6%褐藻酸钠、3.5%聚乙烯醇、0.5%明胶、5%甘油等水溶液作微胶囊壁材,凝固浴使用15%浓度的氯化钙水溶液。

用锐孔装置以褐藻酸钠包覆原药活性成分滴入氯化钙凝固浴时,在液滴表面形成一层致密、有光滑表面、有弹性但不溶于水的褐藻酸钙薄膜。

制药工程中的微胶囊制备方法与工艺

制药工程中的微胶囊制备方法与工艺

制药工程中的微胶囊制备方法与工艺在制药工程中,微胶囊制备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方法,它可以用于药物输送、缓释控释、保护活性成分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微胶囊制备方法与工艺的相关内容,包括微胶囊的定义、制备方法、材料选择、工艺步骤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微胶囊的定义。

微胶囊是将核心物质包裹在一个微小的囊泡中,核心物质可以是药物、香料、微生物等,而胶囊外壳可以是聚合物、脂质等材料。

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一种常用的微胶囊制备方法是喷雾干燥法。

首先,将核心物质和包裹材料溶解或悬浮在合适的溶剂中,形成包裹物质的乳液或悬浮液。

然后,将乳液或悬浮液通过喷雾器喷雾成小液滴,并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干燥。

在干燥过程中,液滴逐渐凝固,形成固体微胶囊。

除了喷雾干燥法,还有其他制备微胶囊的方法,比如乳化法、凝胶滴定法、共沉淀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需要选择。

在选择微胶囊的包裹材料时,需要考虑其生物相容性、稳定性、可降解性等指标。

常用的包裹材料包括聚合物(如明胶、壳聚糖)、脂质(如油脂、磷脂)等。

这些材料可以根据核心物质的性质和需求进行选择,以保证微胶囊的功能和稳定性。

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包括几个主要步骤:首先是准备包裹材料和核心物质的溶液或悬浮液,其浓度和比例需要根据具体要求确定。

然后,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进行包裹,如喷雾干燥法、乳化法等。

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控制工艺参数,如喷雾速率、干燥温度等,以保证微胶囊的质量和稳定性。

最后,对制备好的微胶囊进行后处理,如洗涤、干燥、包装等,以便后续的使用。

总之,微胶囊的制备方法与工艺在制药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包裹材料和工艺参数,可以制备出稳定、功能性强的微胶囊。

这种微胶囊可以用于药物输送、缓释控释、保护活性成分等方面,为制药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微胶囊的制备

微胶囊的制备

第一章温敏性微胶囊的制备2.1 实验原料与仪器2.1.1 制备微胶囊实验所使用的原料温敏微胶囊的制备可分为三个过程,首先是采用ATRP法制备不同比列引发剂EC-Br,然后将大分子引发剂与NIPAAm嵌段共聚物,合成具有温敏性且分子量分布窄、相对分子量可控的嵌段共聚物EC-g-PNIPAAm,最后将嵌段共聚物与艾叶水通过乳液溶剂蒸发法,制备出温敏性胶囊。

制备微胶囊实验所使用的原料如下表2.1.1所示表2.1 实验原料统计2.1.2 制备微胶囊实验所使用的仪器制备温敏性微胶囊所使用的原料如下表2.2所示:表2.2 实验仪器2.2 温敏聚合物的合成与表针2.2.1 大分子引发剂的合成乙基纤维素大分子引发剂EC-Br的合成过程如图 2.1,将乙基纤维素(EC 11.60g)溶于四氢呋喃(90ml)中,加入三乙胺(20.8ml),使其溶解,搅拌均匀。

将2-溴异丁酰溴(3.27ml)溶于THF(60ml)中,在冰水浴的条件下,缓慢滴加到EC/THF 溶液中。

待2-溴异丁酰溴滴加完毕后,于室温下继续反应24小时。

然后静置过夜,使盐沉于瓶底。

倒出上层清液,旋转蒸发浓缩后,滴加到二次水中沉淀,得到白色絮状的沉淀。

再用THF溶解,反复在二次水水中沉淀三次。

产物置真空烘箱中于45℃下干燥12小时得到乙基纤维素大分子引发EC-Br。

在本次实验过程中通过调节乙基纤维素上羟基与2-溴异丁酰溴的摩尔比来制得不同取代度的大分子引发剂,如图2.1所示。

图2.1 乙基纤维素大分子引发剂的合成过程2.3 测试与表征2.3.1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采用美国热电—尼高力仪器公司生产的Nicolet 380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产物进行测试。

样品为粉末,经KBr压片制样,观察波长为400~4000 cm-1。

2.4 结果与讨论2.4.1 乙基纤维素及大分子引发剂红外谱图分析将EC和EC-Br干燥后,磨成粉状,将样品置于KBr盐片之上,在红外光谱仪上进行扫描测试。

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微胶囊是一种微小的胶囊,它的尺寸通常在1微米到1毫米之间。

微胶囊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在这种材料中,被包含的物质可以在其内部保护,并且可以持续缓慢释放,因此,微胶囊有许多重要的应用。

此文为大家简单介绍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一、微胶囊的制备方法1、良好的选择机制:首先,需要确定微胶囊的应用范围,并选择最合适的材料和方法。

通常情况下,微胶囊需要有合适的尺寸、形状,以及制备成本等方面要求,因此应该确保成本和产量等成本问题。

2、稳定的胶囊制备方法:不同制备方法产生的微胶囊,其性质和外观等方面会有所不同。

例如半胶原体法、胶滴化学沉淀法、溶剂置换法和喷雾干燥法等各种制备方法,其影响微胶囊的物理结构和大小等。

因此,制备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物质的应用要求,进行选择和优化。

二、微胶囊的应用研究1、药物缓释:微胶囊制备方法的发展,使得微胶囊在药物缓释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微胶囊具有良好的缓释能力和药物稳定性,在控制药物出现的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反过来,微胶囊的制备方法也受到了药物缓释的影响,越来越多地关注应用要求,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更好地体现出微胶囊的优势。

2、二次涂层:一些微胶囊制备方法是异相结构,反应物在渗透难的分散介质对接触反应,因此涂胶和包接支架等二次涂层是重要的应用领域。

例如,在食品色素领域,采用微胶囊一次涂层-再次涂层技术,与聚合物配对制成色素胶囊,可以改善光稳定性、酸碱稳定性、温度稳定性等,并能有效防止食品中色素外泄。

3、液晶显示:液晶显示需要高水平的技术支持,微胶囊制备技术可以在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在制造显示屏时,采用微胶囊包覆技术,可以实现面板的透明与鲜艳,提高液晶显示的透过率和颜色鲜艳度。

此外,在一些敏感领域,包括生物医学、化学生物学、光子学等领域,微胶囊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总之,微胶囊是一种有用的载体,在许多领域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微胶囊制备方法和应用不断发展,未来微胶囊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微胶囊制备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

微胶囊制备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

微胶囊制备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微胶囊是一种具有微小尺寸的胶囊,其外包裹着壳层,其中填充了一种或多种材料。

微胶囊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医药、农业以及化妆品等领域。

在化妆品领域,微胶囊应用广泛,它不仅可以增加化妆品的稳定性,还可以改善化妆品的性能,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本文将简要介绍微胶囊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研究。

一、微胶囊的制备方法1、物理法物理法是制备微胶囊的一种常用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物理手段实现微胶囊的制备。

最常见的物理法有电沉积法、膜法、毛细管挤压法等。

这些方法都不会产生化学反应,因此,微胶囊内填充的物质会更好地保持其稳定性。

2、化学法化学法是以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制备微胶囊的方法。

不同于物理法,化学法能够产生化学反应,因此更具有选择性,可以选择不同的反应物来制备出具有不同性能的微胶囊。

常见的化学法包括乳化法、界面聚合法等。

3、复合法复合法是一种综合了物理法和化学法的制备微胶囊的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高分子物质作为外壳,并在其表面通过化学反应将需要填充的物质包裹在内部。

复合法制备的微胶囊较为复杂,需要考虑到材料之间的互相作用以及反应条件的调控等。

二、微胶囊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研究微胶囊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增加化妆品的稳定性以及改善其性能。

以下介绍几种微胶囊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

1、水解性微胶囊水解性微胶囊是一种利用水解聚合物为材料制备的微胶囊,可以被人体所分解,因此其具有很好的生物可降解性。

在化妆品中,常用于制备保湿产品,其内部填充的保湿成分可以渐进性地释放,让肌肤长时间保持水分,达到保湿的效果。

2、高分子微胶囊高分子微胶囊是利用高分子材料制备的微胶囊,外层为高分子膜,内部填充物质。

在化妆品领域,高分子微胶囊可以用于制备缓释型化妆品,其填充的物质可以在长时间内缓慢释放,让化妆品的效果更为持久。

3、香味微胶囊香味微胶囊用于制备香气持久的化妆品,可以将香味物质封装在微胶囊中,这样香味就可以长时间地释放,让使用者更加舒适。

漂浮型微胶囊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

漂浮型微胶囊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

漂浮型微胶囊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
漂浮型微胶囊的制备通常采用两种方法:液体-液体乳化和喷雾干燥法。

前者通过将药物和液体乳化剂混合制备微胶囊,而后者则是通过将药物和乳化剂喷雾干燥制备微胶囊。

漂浮型微胶囊的性能评价主要包括:形貌学特征,包括大小、形状、表面粗糙度等;药物释放性能,如释放率和速度;生物相容性和毒性,包括体外细胞毒性和体内动物毒性试验。

液体-液体乳化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漂浮型微胶囊的方法,它通过将药物和液体乳化剂混合制备微胶囊。

具体来说,首先将药物和液体乳化剂混合在一起,然后通过乳化机或其他设备将混合物乳化,最后冷却凝固得到微胶囊。

另一种常用的制备方法是喷雾干燥法,它通过将药物和乳化剂喷雾干燥制备微胶囊。

具体来说,首先将药物和乳化剂混合在一起,然后通过喷雾干燥机将混合物喷雾干燥,最后得到微胶囊。

性能评价方面,微胶囊的形貌学特征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来评估微胶囊的大小、形状和表面粗糙度。

药物释放性能可以通过在恒温水浴中测量微胶囊释放率和速度来评估。

生物相容性和毒性则可以通过体外细胞毒性和体内动物毒性试验来评估。

药物制剂中新型微胶囊的制备与应用

药物制剂中新型微胶囊的制备与应用

药物制剂中新型微胶囊的制备与应用药物制剂是将药物以不同形式制备成适合临床使用的产品,具有给药方便、稳定性好、治疗效果高等特点。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药学领域的发展,新型药物制剂不断涌现,其中新型微胶囊制剂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制剂类型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新型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一、新型微胶囊的制备方法新型微胶囊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大类。

1.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制备:(1)乳化法:通过搅拌或超声乳化的方式,将药物和乳化剂均匀分散在水相中,再用交联剂交联形成微胶囊。

(2)喷雾干燥法:将药物溶液或乳液通过喷雾装置喷雾成微细液滴,使其与热空气接触,干燥形成微胶囊。

(3)凝胶化法:将药物溶液与凝胶剂混合,在适当温度下形成凝胶,然后进行固化,得到微胶囊。

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制备:(1)溶剂蒸发法:将药物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加入水相溶液中,通过溶剂的挥发使药物成微胶囊。

(2)共沉淀法:将药物和壳聚糖等高分子物质溶解在共溶剂中,调节溶剂条件使药物和高分子共沉淀形成微胶囊。

(3)化学反应法:通过化学反应使药物和交联剂发生反应,形成微胶囊。

二、新型微胶囊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新型微胶囊作为一种药物载体,在药物制剂中有广泛的应用。

1. 控释制剂新型微胶囊可以调节药物的释放速率和持续时间,实现药物的缓释或延时释放。

通过改变微胶囊的材料和交联方式,可以控制药物在体内的释放速度,提高药物疗效,减少给药频率。

2. 靶向制剂新型微胶囊可以通过修饰外壳或改变胶囊的形态,使药物在体内具有靶向性。

通过靶向制剂的应用,可以提高药物在病变部位的效果,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伤。

3. 保护制剂新型微胶囊可以作为药物的保护壳,在体内保护药物不被酶解或摄取。

同时,微胶囊还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延长药物的保质期。

4. 组合制剂新型微胶囊可以制备多药联合制剂,将多种药物包裹在一个微胶囊中。

这种制剂方式可以提高药物的配伍性,减少给药次数,方便患者服用。

微胶囊制备技术将近200种

微胶囊制备技术将近200种

微胶囊的制备技术将近200种[12],大致可分为3类,即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见表1)[13]。

其中,固化剂或促进剂的微胶囊技术主要有界面聚合法、原位聚合法和溶剂蒸发法。

2.2原位聚合法原位聚合法是指将囊芯在乳化剂和高速搅拌作用下分散成微小液滴或颗粒,可自聚单体或预聚体在催化剂或辐射作用下聚合并将囊芯包覆的方法。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微胶囊时,需将单体和引发剂全部加入分散相或连续相中,即单体成分和催化剂全部位于囊芯液滴的内部或外部。

同时,在微胶囊化体系中,单体在单一相中是可溶的,而聚合物在整个体系中都是不可溶的,故聚合反应发生在囊芯表面。

原位聚合法建立在单体或预聚体聚合反应形成不溶性聚合物壁材的基础上,因此,如何将形成的聚合物沉淀包覆在囊芯表面是该方法的关键[16]。

原位聚合法适用于水溶性或油溶性的单体或单体混合物,也适用于低分子量的聚合物或预聚物。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微胶囊时,囊壳壁厚可根据囊壳和囊芯的加入比例进行调节,因此,该方法尤其适合于制备对密封性能要求较高的微胶囊。

与界面聚合法相比,原位聚合法适用的范围更广泛4·微胶囊技术在固化环氧体系中的应用环氧树脂的分子结构特征为分子链中含有活泼的环氧基团,环氧基团可位于分子链的末端或中间,成环状结构。

这使环氧树脂可与多种类型的固化剂发生交联反应,形成不溶、不熔的具有三向网状结构的高聚物。

同时,可通过调整环氧树脂种类、固化剂类型、固化剂用量,得到不同固化工艺、力学性能、耐热性能的环氧树脂体系从固化工艺而言,一般要求固化剂能达到固化温度低、固化速度快、固化产物性能优良、贮存期长等要求。

环氧树脂的固化剂种类较多,性能各异。

按照与环氧树脂作用的活性差异,环氧树脂固化剂可分为显在型固化剂和潜伏性固化剂。

潜伏型环氧树脂固化剂或促进剂基本可以达到低温储存和高温发生固化反应的要求。

但在单相环氧树脂体系的使用中,当选择固化温度较低和固化时间较短的固化剂时,其低温储存期较短;而当选择低温储存期较长的固化剂时,其固化温度较高,固化时间较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
(4)乳剂镜检:取液体石蜡乳剂一滴, 置载玻片上镜检,绘制乳剂形态图
(5)混合:将液体石蜡乳转入1000ml烧 杯中,置50~55℃水浴上加5%明胶溶液 100ml,轻轻搅拌使混合均匀。 (6)微囊的制备:在不断搅拌下,滴 加10%醋酸溶液于混合液中,调节pH至 3.8~4.0(广泛试纸)。
精品
(7)微囊的固化:在不断搅拌下,将 约30℃蒸馏水400ml加至微囊液中,将 含微囊液的烧杯自50~55℃水浴中取下, 不停搅拌,自然冷却,待温度为32~ 35℃时,加入冰块,继续搅拌至温度为 10℃以下,加入37%甲醛溶液2.5ml(用 蒸馏水稀释一倍),搅拌15min,再用 20%NaOH溶液调其pH8~9,继续搅拌 20min,观察至析出为止,静置待微囊沉 降。
精品
界面聚合法优缺点
优点:包封率高,能很好地保护活性物。 缺点: 要求被包裹物能耐酸碱性,不能与
单体发生反应。
精品
* 这种聚合方法在早期就被用来制作无 碳纸的微胶囊
* 此技术也应用在农业上的杀虫剂制作 * 利用表面聚合法制作含香料的微胶囊
精品
物理化学方法
相分离法 相分离法又称凝聚法,是将 芯材料乳化或分散在溶有壁材的连续相 中,然后采用某种方法使壁材溶解度降 低并从连续相中分离出来,形成黏稠的 液相,包裹在芯材料上形成微胶囊。根 据包囊材料在水中溶解度的不同,可将 相分离法分为水相相分离法和油相相分 离法。
喷雾干燥微胶囊化包括两个基本过程: 1.制备心材和壁材的混合乳化液,保证心
材能够 均匀地分布在壁材的溶液中。
精品
喷雾干燥的基本流程
2.将心材分散于壁材溶液 中,适当地加入 乳化剂,制备成油水型乳化液。把这种 乳化液置于高温的干燥器内, 通过喷雾 头雾化成微小的液滴,这些小液滴与热 空气接触时,溶解壁材的水分受热迅速 蒸 发,使壁材凝固,从而将心材包裹起 来。这样制备出来的微胶囊颗粒一般呈 球形。
物质上,形成壁膜 (2)物理化学方法
添加溶剂及第三物质(如盐类),或改 变温度、pH等,使高分子溶解度降低而沉 淀披覆在蕊物质上形成壁膜 (3)物理方法
利用机械力将高分子包覆在蕊物质上
精品
化学方法
界面聚合法 界面聚合法制备微胶囊的 原理是通过 油相,在油包水乳液中加入非水溶性反 应物以引发聚合,在液滴表面形成聚合 物膜,这样含水微胶囊就会从水相中分 离。
精品
喷雾干燥法的原理
壁材在遇热时形成一种网状结构,起着 筛分作用。小 分子物质如水或其他溶剂, 因热蒸发而透过“网孔”顺利地移出, 而分子较大的心材则滞留 在“网”内。 通过选择不同物质或几种物质的混合作 为壁材,可以人为地控制“网”孔的大 小,达到包裹不同分子大小物质的目的。
精品
喷雾干燥的基本流程
精品
复凝聚法优缺点
优点: 对非水溶性芯材具有高效、高产 的特点。
缺点:成本高。 适于非水溶性的固体粉末或液体的包囊
精品
物理方法
喷雾干燥法 喷雾干燥法是用单一工序 将溶液、乳液、悬浮液或浆状液加工成 粉状干燥制品的一种干燥方法。喷雾干 燥法使用的微胶囊化材料主要有液体石 蜡、醋酸纤维素、柠檬油和羟基化糊精。
精品
操作 (1)明胶溶液的配制:称取明胶5g,用蒸馏水
适量浸泡溶胀后,加热溶解,加蒸馏水至 100ml,搅匀,50℃保温备用。 (2)阿拉伯胶溶液的配制:取蒸馏水80ml置 小烧杯中,加阿拉伯胶粉末5g,加热至80℃ 左右,轻轻搅拌使溶解,加蒸馏水至100ml。 (3)液体石蜡乳剂的制备:取液体石蜡6ml 与5%阿拉伯胶溶液100ml置组织捣碎机中,乳 化10秒钟,即得乳剂。
精品
喷雾干燥机
喷雾干燥机简介 工作原理 产品特点 技术参数 工作原理图
精品
喷雾干燥机简介
喷雾干燥机用特殊设备将液料喷成雾状, 使其与热空气接触而被干燥。用于干燥 有些热敏性的液体、悬浮液和粘滞液体, 如牛奶、蛋、单宁和药物等。也用于干 燥燃料、中间体、肥皂粉和无机盐等
精品
工作原理
空气经过滤和加热,进入干燥器顶部空 气分配器,热空气呈螺旋状均匀地进入 干燥室。料液经塔体顶部的高速离心雾 化器,(旋转)喷雾成极细微的雾状液珠, 与热空气并流接触在极短的时间内可干 燥为成品。成品连续地由干燥塔底部和 旋风分离器中输出,废气由引风机排空。
精品
(8)镜检:显微镜下观察微囊的形态并 绘制微囊形态图,记录微囊的大小(最 大和最多粒径)。 (9)过滤(或甩干):待微囊沉降完 全,倾去上清液,过滤(或甩干),微 囊用蒸馏水洗至无甲醛味,抽干,即得。
精品
操作注意
(1) 复凝聚法制备微囊,用10%醋酸溶 液调节pH是操作关键。因此,调节pH时 一定要把溶液搅拌均匀,使整个溶液的 pH为3.8~4.0。 (2) 制备微囊的过程中,始终伴随搅 拌,但搅拌速度以产生泡沫最少为度,必 要时加入几滴戊醇或辛醇消泡,可提高 收率。 (3) 固化前勿停止搅拌,以免微囊粘 连团。
① 物理方法 包括:喷雾干燥法、喷雾凝冻法、空气悬浮法、
真空蒸发沉积法、静电结合法等; ② 物理化学方法
包括:水相分离法、油相分离法、挤压法、囊心 交换法、熔化分散法、复相乳液法等; ③ 化学方法
包括:界面聚合法、原位聚合法、分子包囊法和 辐射包囊法等。
精品
(1)化学方法 合成聚合物时,将此聚合物包覆在蕊
精品
复凝聚法
用两种带有相反电荷的物质作包埋物,芯 材分散其中,改变pH 值、温度或溶液浓 度,使两种壁材由于电荷间的作用溶解度 下降而凝聚成微胶囊析出
精品
复凝聚法制备液体石蜡微囊
处方: 液体石蜡(ρ=0.91) 6ml 阿拉伯胶 5g 明 胶 5g 37%甲醛溶液 2.5ml 10%醋酸溶液 适量 20%NaOH溶液 适量 蒸馏水 适量
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精品
本章主要内容
一.微胶囊造粒的步骤 二.微胶囊制备的方法
精品
一.微胶囊造粒的步骤
形象地说,微胶囊造粒是物质微粒的包衣过程。 其过程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A
B
C
D
微胶囊化的基本步骤
A 心材在介质中分散; B 加入壁材; C 壁膜沉积; D 壁膜固化
精品
二.微胶囊制备的方法
根据微胶囊造粒原理的不同,可将造粒方法归为 三类。但这种分类方法并未包括目前的所有方法,而 且有些具体方法属于交叉的,因此分类是相对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