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物致癌

合集下载

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19种主要的环境致癌物质

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19种主要的环境致癌物质

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19种主要的环境致癌物质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19种主要的环境致癌物质环境中三级化学致癌物整理公布如下:一、肯定致癌物下列18种化学物质或工业生产过程,在实验动物致癌中证据充分,同时在人类致癌中证据充分,对人癌危险性评价为一级,即对人类具有比较确凿肯定的致癌性。

1、砒霜2、石棉3、一氨基联苯4、苯5、联苯氨6、氯萘亚嗪7、双氯甲醚及工业品位氯甲醚8、铬及某些铬化物9、乙烯友邻酚10、放射性氡气11、左旋苯丙氨酸氮芥12、芥子气13、α萘胺14、煤焦油和矿物油15、氯乙稀16、偶联雌激素17、金胺制造过程18、异丙醇制作的强酸处理过程19、镍的冶炼过程。

二、可能致癌物下列18种化学物质,在实验动物致癌中证据充分,但对人类致癌中证据有限,对人癌危险性评价为二级,即可能对人类具有致癌性。

1、黄曲霉毒素类2、环磷酰胺3、苯丁酸氮芥4、噻替哌5、京胺6、丙烯腈7、康复龙8、阿米脱(氨基三唑)9、非那西汀10、四氯化碳11、环氧乙烷12、硫酸二甲酯13、右旋糖酐铁14、多氯联苯类15、二甲基氨基甲酰氯16、镉和某些镉化合物17、镍和某些镍化合物18、铍和某些铍化合物三、可疑致癌物下列18种化学物质和化学物质组团,在实验动物致癌中证据充分,但在人类致癌中证据有限或不足,对人癌危险性评价为三级,即怀疑对人类具有致癌性。

1、氯霉素2、苯乙烯3、六六六(六氯环乙烷)4、利血平5、异烟井6、苯妥因7、三胺醌8、狄氏剂(氧桥氯甲桥奈)9、滴滴涕(二氯二苯三氯乙烷)10、表氯醇(环氧氯丙烷)11、赤铁矿12、三氯乙烯13、氯丁二烯14、苯巴比妥15、防老剂丁(N-苯基-2-奈胺)16、氯丹及七氯17、异丙基油类18、铅和某些铅化合物这份关于人类化学致癌物的研究报告,是在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广泛收集世界各地有关癌症研究资料和研究成果基础之上,集中了欧美、日本等世界20位著名癌症专家、医学专家组成的特别工作组,给予严格的仔细的科学分析和总结后作出的。

《化学致癌作用》课件

《化学致癌作用》课件
炎症反应是机体对损伤和感染的防御反应 ,但慢性炎症可以促进肿瘤的发展。炎症 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炎症细胞和炎症介 质等可以促进细胞损伤、突变和增生,从 而促进肿瘤的形成。
Part
03
化学致癌作用的证据和影响因 素
流行病学证据
病例对照研究
通过比较患有癌症的个体与未患 癌症的个体在过去接触特定化学 物质的频率和程度,来评估化学 物质与癌症之间的关联。
细胞增生
总结词
化学物质可以刺激细胞增生,增加细胞分裂的速度,进一步促进肿瘤的形成。
详细描述
一些化学物质可以刺激细胞增生,使细胞分裂速度加快。这种过度的细胞增生 会导致组织增生和肿瘤形成。细胞增生的机制包括刺激细胞生长因子、抑制细 胞凋亡等。
细胞凋亡
总结词
化学物质可以抑制细胞凋亡,使受损或异常的细胞存活并发 展成为肿瘤。
化学致癌作用的预防和控制的策略研究
总结词
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化学致癌的策略是未来的重要 研究方向。未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要加强化学致癌作用的预防和控制 的策略研究,为保护人类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详细描述
预防和控制化学致癌的策略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目前许多预防和控制策略的效果有限,需要加强研究 和改进。未来需要加强化学致癌作用的预防和控制的 策略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方法,为保护 人类健康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需要加强政策研究 ,制定更加严格的化学品管理和环境治理政策,减少 化学致癌物的排放和暴露。
化学致癌作用
• 化学致癌作用的定义和原理 • 化学致癌作用的机制 • 化学致癌作用的证据和影响因素 • 化学致癌作用的预防和控制 • 化学致癌作用的未来研究方向
目录
Part
01
化学致癌作用的定义和原理

常见化学致癌物来源

常见化学致癌物来源

常见化学致癌物来源
世界卫生组织所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自1971年开始,将各国有关化学致癌物资料汇编成书,并对已进行致癌研究的化学物分为四级。

第一级,对人致癌性证据充分。

确证人类致癌物的要求是:有设计严格、方法可靠、能排除混杂的流行病学调查;有剂量反应关系;另有调查资料验证,或动物实验支持。

常见的一级致癌物包括:黄曲霉毒素、亚硝胺、二恶英、尼古丁、苯并芘、亚硝酸钠等。

分别来源是:
黄曲霉毒素:烂花生、花生油、玉米、大米、棉籽中最为常见。

亚硝胺:来自腐烂的粮食、蔬菜、鱼肉、蛋奶。

二恶英:来自焦油、沥青、塑料燃烧。

尼古丁:来自烟草。

苯并芘:来自烧烤、煎炸食物。

亚硝酸钠:来自工业盐、刚腌的腌菜。

职业化学致癌物质大汇总

职业化学致癌物质大汇总

职业化学致癌物质大汇总1、氯乙烯:氯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洗印照片、产品包装、药品装管、家用器具以及其他许多塑料制品的生产中,需要大量用氯乙烯。

不过,有致癌性的只是氯乙烯单体,塑料本身并没致癌作用。

氯乙烯工厂的工人与一般人相比,患肝癌的危险性高200倍。

此后进一步发现,氯乙烯还能增加中枢宰经系统、呼吸系统和淋巴造血系统的癌症发病率。

动物实验也证实,吸入氯乙烯后可发生肝脏、脑、肾、肺和淋巴系统的肿瘤。

2、苯:苯作为有机溶剂和化工原料,在工业中正在广泛应用。

氯苯、硝基苯、香料、药物、农药、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塑料(聚苯乙烯)、合成染料等的生产均以苯作为原料。

因此,接触苯的工人非常普遍。

长期接触苯的人可引起慢性苯中毒,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严重的造成全血细胞减少,可发展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并且,苯还可导致白血病(血癌)。

接触苯所致白血病的发病时间长短不一,最短6个月,最长20年,平均2~3年。

也可在停止或减少苯接触后数月至数年发生。

3、双氯甲醚:双氯甲醚是很强的致癌物,大白鼠吸入10次即可以发生肿瘤的部位常见于肺与鼻。

人长期接触双氯甲醚也易患肺癌。

4、多环芳烃:在化学致癌物中研究最早的是多环芳烃,它是由含碳物质经加热烈解而产生的。

有机物在不完全燃烧时可以产生很多含烃的自由基,在高温下经过复杂后聚合过程,便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多环芳烃。

多环芳烃主要有苯并芘,苯并蒽、二苯并蒽、二苯并芘、二苯并菲、甲基胆蒽、二甲基苯并吖啶。

主要来源于烟炱、煤焦油、沥青、矿物油。

接触这些物质的职业工人中,癌症发病率增高,主要是肺癌、皮肤癌、喉癌和胃癌。

在动物实验中发现,苯并蒽口服可诱发肝癌,吸入可引起肺癌;苯并芘皮肤涂抹可导致皮肤癌等。

5、芳香胺:继多环芳烃之后,芳香胺致癌是职业性肿瘤中研究较早较深入的化学物质。

芳香胺类化合物在染料工业、橡胶工业和制药工业广泛应用。

芳香胺的种类的1-萘胺、2-萘胺、联苯胺、4-氨基联苯、金胺和品红等。

iarc对化学致癌物的分类

iarc对化学致癌物的分类

iarc对化学致癌物的分类IARC对化学致癌物的分类1. 综述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是一个独立的国际组织,致力于研究各种物质对人类的致癌风险。

IARC根据科学研究的证据对不同的化学物质进行分类,以提供对公众健康的评估和指导。

下面是IARC对化学致癌物的分类:2. 组别1:已致癌物质•组别1:已致癌物质 (Carcinogenic to humans)这个组别的化学物质对人类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其致癌性。

这些物质的暴露被确认为对人类有致癌风险。

3. 组别2A:可能致癌物质•组别2A:可能致癌物质 (Probably carcinogenic to humans) 这个组别的化学物质有一定的证据表明其致癌性,但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进一步的研究可能提供更多的证据来支持或排除其致癌性。

4. 组别2B:可能致癌物质•组别2B:可能致癌物质 (Possibly carcinogenic to humans)这个组别的化学物质有一些证据表明其致癌性,但目前尚不能排除其它解释。

更多的研究需要进行以确定其与癌症之间的关系。

5. 组别3:不确定致癌性•组别3:不确定致癌性 (Not classifiable as to its carcinogenicity)这个组别的化学物质由于缺乏足够的证据而不能被确定为致癌物质或非致癌物质。

这可能是因为目前没有足够的研究数据或存在矛盾的证据。

6. 组别4:无致癌性•组别4:无致癌性 (Probably not carcinogenic to humans) 这个组别的化学物质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其不具备致癌性。

人类对这些物质的暴露不太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

7. 特殊情况此外,IARC还单独列出了一些特殊情况的分类,如下所示:•组别4:无致癌性,但对动物有致癌性 (Possibly carcinogenic, but not classifiable)这个组别的化学物质对动物表现出致癌性,但目前不足以判断其对人类的致癌性。

4类致癌物名单

4类致癌物名单

四类致癌物名单在现代社会,我们经常接触到各种化学物质和物品,有些可能对我们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其中,有一些被公认为一级致癌物,即对人体健康影响极大,可能导致癌症的形成。

因此,我们需要警惕这些致癌物,采取预防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1、黄曲霉毒素黄曲霉素是一种极具毒性的生物致癌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特别警惕它的存在。

它常隐藏在发霉的食物中,尤其是富含淀粉的食物,如花生、玉米等。

我们习惯吃的大米、小米、豆类,尤其在高温湿润的环境下,如果出现霉变,也会产生黄曲霉素。

特别要注意的是变质的米饭,一旦发生变质就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

另外,发苦的坚果,如瓜子,如果吃到发苦的瓜子,一定要及时吐掉并漱口,因为这种苦味正是来自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黄曲霉毒素,长期摄入可能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我们还需注意用餐工具,尤其是筷子,平时使用来吃花生、玉米等淀粉含量高的食物的筷子最容易藏淀粉,一来二去霉变了,黄曲霉素就藏在里面了。

因此,要经常检查筷子的清洁程度,避免残留食物。

在选择食品时,尤其是芝麻酱、花生酱等,要选择可信赖的品牌和正规渠道购买,避免购买劣质的产品,因为有些商家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使用变质的原料,其中含有黄曲霉毒素。

2、苯并芘这是一种致癌物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格外警惕。

它存在于高温油炸食品中,特别是多次使用的高温植物油、油炸过火、爆炒的食品,这样的食品会产生较高浓度的苯并芘,而且焦煳的食品中含量更高。

炒菜时产生的油烟也可能含有苯并芘等化合物。

食油加热到270摄氏度时产生的油烟中含有苯并芘,因此,正确的做法是避免让油冒烟,炒完一道菜后要及时清洗锅,避免产生苯并芘。

熏烤食品也可能含有苯并芘,熏烤时所用的燃料木炭本身含有少量的苯并芘,而高温下食品和木炭的反应也可能产生苯并芘。

挂炉烤鸭也是潜在的苯并芘来源。

在制作烤鸭时,果木的燃烧会产生苯并芘,而鸭肉中的油脂滴到火上后,在高温下发生反应也会产生苯并芘,然后随烟尘上升,附着在烤鸭上。

化学致癌物

化学致癌物

化学致癌物:指凡能引起动物和人类肿瘤、增加其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化合物。

例如:黄曲霉毒素、苯并芘及苯等。

(百度)
化学致癌物是指具如下作用的物质(1) 能诱发肿瘤( 2 ) 能使自发性肿瘤的发生串增加,( 3 ) 能缩短肿瘤的潜隐期。

(文献)
环境化学因素致肿瘤的特点
1.环境化学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在迅速增加。

新出的化学物质可能是所谓“低毒”物质, 但这类物质的远期效应, 即致突、致崎和致癌作用, 一时很难判明。

2.化学污染物的协同作用, 以及物理因素与化学因素的互为因果作用。

3.环境化学污染除可造成对邻近污染源地区的人们的危害外, 还可因化学污染物在动植物体内富集,成为所谓食物链方式的污染, 或者在外环境中迁移, 造成对远隔地区人们的危害。

4. 环境的化学性污染除人工合成的化学物外, 还有天然存在的污染物, 包括动植物体内存在的有害物质, 其中某些亦具致瘤作用。

参考文献:…1‟杜应秀.化学致癌作用[J].广州医院学报,1987,4(15)。

常见的化学性和物理性致癌因素

常见的化学性和物理性致癌因素

常见的化学性和物理性致癌因素
致癌因素分为化学性致癌因素和物理性致癌因素两类。

下面是常见的化学性和物理性致癌因素:
一、化学性致癌因素:
1.烟草烟雾:吸烟者比非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高出20倍以上,其中饮酒者吸烟所致肺癌的风险更高。

2.有机溶剂:例如苯、甲苯、乙苯、二甲苯、丙烯腈等多种有机溶剂,具有强的致癌作用,能导致多种肿瘤的发生。

3.工业原料和化学品:例如碘、镉、铬等,这些物质存在于制动器、电池、涂料等工业产品中,长期的接触会增加致癌风险。

4.药物:某些抗生素、镇痛剂、解热镇痛药,如吲哚美辛、布洛芬等,也是潜在的化学性致癌因素。

二、物理性致癌因素:
1.紫外线: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损伤DNA,长期暴露会导致皮肤癌、黑色素瘤等恶性肿瘤的发生。

2.辐射:例如X射线、γ射线和等离子体等高能辐射,也会增加癌症的发生风险。

3.电离辐射:例如核爆炸、核电站事故等大量的电离辐射会对人体造成重大影响,增加癌症的患病率。

4.电磁波:例如手机辐射、微波炉等,高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还有待深入研究。

总的来说,减少化学性致癌因素和物理性致癌因素的接触是我们进行癌症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

尤其是对于有这些致癌因素接触史的人,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防癌筛查,能够及早发现病变,从而进行治疗和预防。

常见致癌物质

常见致癌物质

常见致癌物质
1、黄曲霉素
黄曲霉素是目前发现的化学致癌物中最强的物质之一。

它主要引起肝癌,还可以诱发骨癌、肾癌、直肠癌、乳腺癌、卵巢癌等。

黄曲霉素主要存在于被黄曲霉素污染过的粮食、油及其制品中。

例如黄曲霉污染的花生、花生油、玉米、大米、棉籽中最为常见,在干果类食品如胡桃、杏仁、榛子、干辣椒中,在动物性食品如肝、咸鱼中以及在奶和奶制品中也曾发现过黄曲霉素。

2、n-亚硝基化合物
n-亚硝基化合物对动物是强致癌物,在经检验过的100多种亚硝基类化合物中,有80多种有致癌作用。

食物中过量的n-亚硝基化合物是在食物贮存过程中或在人体内合成的。

在天然食物中n-亚硝基化合物的含量极微(对人体是安全的),目前发现含n-亚硝基化合物较多的食品有:烟熏鱼、腌制鱼、腊肉、火腿、腌酸菜等。

3、稠环芳烃类化合物
稠环芳烃类化合物多存于煤焦油、木焦油和沥青等物质中。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1 ~。

致癌物质分类

致癌物质分类

致癌物质分类
致癌物质是指一类能够促进细胞突变或促进癌细胞生长的物质。

根据致癌物质的化学性质和作用机制,可以将致癌物质分为以下几
类:
1. 化学合成致癌物质:如尼古丁、酒精、苯并芘等。

2. 生物活性致癌物质:如放射性碘、酞菁蓝等。

3. 局部致癌物质:如致癌物质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如煤焦油、尼古丁注入剂等。

4. 全身致癌物质:如致癌物质通过饮食或饮水进入体内,如吸烟
产生的二手烟雾和饮水中的致癌物质。

此外,根据致癌物质对癌细胞的推动作用和作用机制,可以将致
癌物质分为以下几类:
1. 直接作用致癌物质:如化学致癌物质、放射性物质等可直接作用于癌细胞。

2. 协同作用致癌物质:如某些致癌物质与其他物质结合,增强其
致癌作用。

3. 改变代谢途径的致癌物质:如通过抑制代谢途径来影响癌细
胞的生长和分裂。

4. 干扰内分泌的致癌物质:如某些致癌物质可影响内分泌系统,
促进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第八章 外源化学物的致癌作用

第八章 外源化学物的致癌作用

不良饮食习惯
• 食物在油煎炸时温度高达200℃以上,油脂进行着 复杂的氧化、聚合、环化等反应。尤其经反复高温 的剩油炸后可产生致癌物和促癌物。国外报道,多 次使用的剩油加到饮料中可诱发大鼠肿瘤。这就是 我们叫大家少吃油条、油炸臭豆腐的原因。 • 烟熏食物 熏肉在制作过程中产生致癌物——3.4苯并芘,并 可渗透到食物去。 • 饮酒 国外报道,饮酒可增加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且 随饮酒量增大而增高。 • 霉菌 已知有20多种霉菌及其毒素对动物有致癌性。我 国食管癌和肝癌的高发可能与居民摄入霉菌污染的 食物有关。
按化学致癌物的化学结构分类:
• • • • • • • • 烷化剂 多环芳烃类化合物 芳香胺类化合物 氨基偶氮累染料 亚硝胺类化合物 黄曲霉毒素 植物毒素 金属致癌物
根据化学物质对人类的致癌作用分 类:
• 肯定对人类有致癌作用的物质 • 对人类疑有致癌作用的物质 • 对人类具有潜在致癌能力的物质
进展阶段——第三阶段
• 在肿瘤形成过程中,在促进之中或之 后,细胞表现出不可逆的遗传学改变 • 标志: 遗传不稳定性增加和恶性变化,在形 态上或功能代谢和行为方面逐渐表现 出肿瘤的特征。
2 遗传易感性与化学致癌
• 基因遗传多态性 多态性是指在一个生物群体中,同时和经 常存在两种或多种不连续的变异型或基因 型或等位基因,亦称遗传多态性或基因多 态性。从本质上来讲,多态性的产生在于 基因水平上的变异,一般发生在基因序列 中不编码蛋白的区域和没有重要调节功能 的区域。 • 单核苷酸多态性:在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 核苷酸的变异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 人类可遗传变异中最常见的一种,占所有 已知多态性90%以上。
化学致癌物的主要特性
• 致癌作用依赖于化学致癌物的剂量 • 化学致癌物的致癌潜伏期很长

iarc对化学致癌物的分类(一)

iarc对化学致癌物的分类(一)

iarc对化学致癌物的分类(一)IARC对化学致癌物的分类1. 介绍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简称IARC)是世界卫生组织的下属机构,致力于评估各种因素与癌症发生的关系。

化学致癌物是指能够导致癌症发生的化学物质。

根据IARC的评估,化学致癌物被分为不同的等级,以提醒公众和决策者对其潜在危害的认识。

2. IARC化学致癌物分类根据其致癌性的确定程度,IARC将化学致癌物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类致癌物(Carcinogenic to humans)1类致癌物是指已经有充足的证据表明,对人类致癌的化学物质。

这些物质被认为对人类具有明确的致癌风险,并且该关联是可信的。

其中包括烟草、酒精、石棉、苯等。

2A类致癌物(Probably carcinogenic to humans)2A类致癌物是指对人类可能致癌的化学物质。

虽然相比于1类致癌物,对其致癌性的证据相对较少,但仍然存在充足的科学数据支持其致癌风险的存在。

其中包括咖啡因、紫外线辐射等。

2B类致癌物(Possibly carcinogenic to humans)2B类致癌物是指对人类可能具有致癌风险的化学物质。

该类别中的物质具有一定的证据表明其致癌性,但目前还不足以将其确定为确切的致癌物。

其中包括染料、杀虫剂等。

3类致癌物(Unclassifiable as to carcinogenicity in humans)3类致癌物是指对人类的致癌性还没有足够的证据作出评价。

这些物质可能已经在动物中显示出致癌特性,但对人类尚未确定其潜在危害。

这包括大多数化学物质,如某些药物和化学品。

4类非致癌物(Probably not carcinogenic to humans)4类非致癌物是指没有充足的证据表明其对人类具有致癌风险的化学物质。

这些物质经过充分的研究,尚未发现与癌症发生之间的相关性。

致癌化学试剂相关内容

致癌化学试剂相关内容

致癌化学试剂相关内容致癌化学试剂,是指一种能够引起癌症的化学物质,具有强烈的毒性和危害性,经常被用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一、致癌化学试剂的种类1.苯系物质:苯、甲苯、二甲苯、苯胺等;2.芳香胺类:对苯二胺、间苯二胺、二苯胺等;3.香精油类:桉叶油、樟脑油、香叶素等;4.化学染料类:亚硝基二甲基苯胺、丙酮染料、苯酚染料等;5.有机卤素类:四氯化碳、三氯乙烷、二氯甲烷等;6.金属类:铬、镍、钴等;7.其他物质:柴油烟、哒嗪、酚等。

二、致癌化学试剂的危害1.直接致癌:大部分的致癌物质都能够直接侵害人体细胞,产生致癌效应,如砷、苯系物质等。

2.间接致癌:部分化学物质通过代谢反应产生致癌物质,如丙酮染料的亚硝基化作用会生成强致癌物质亚硝胺。

3.慢性中毒:某些致癌化学试剂能够在长时间内不断地被人体吸收,引起慢性中毒,如四氯化碳。

4.突变:致癌物质能够引起遗传物质突变,影响正常的细胞分裂,进而导致癌细胞的产生。

三、致癌化学试剂的预防1.安全操作: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应该加强系统的管理,减少致癌物质的使用。

同时,人们在使用时也应该注意个人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衣、戴口罩等。

2.污染治理:及时处理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等,防止致癌化学试剂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危害。

3.饮食健康: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食用富含化学添加剂的食品,保持健康饮食习惯,减少致癌物质的摄入。

4.体检早发现:经常到医院进行体检,及早发现相关症状和病变。

四、结论致癌化学试剂是极具危害性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应该尽可能避免使用,减少人体接触。

同时,各行各业应该加强安全管理措施,提高意识,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整理)致癌化合物有哪些

(整理)致癌化合物有哪些

致癌化合物有哪些致癌物的来源来源于自然和人为环境、在一定条件下能诱发人类和动物癌症的物质。

包括:①物理性致癌物。

有X射线、放射性核素、氡及日光中的紫外线等;②生物性致癌物。

有生物合成产物如真菌毒素、生物硷、甙、水和土壤微生物、低级和高级植物合成多环芳烃化合物、动物和人类激素等;③化学致癌物。

一级致癌物一级致癌物有四种:黄曲霉素、亚硝胺、二恶英、尼古丁。

注:有时亚硝酸钠等亚硝酸盐(-NO2、含“偶氮基(N=N)”的有机物等也可以认为是一级致癌物。

一级致癌物的来源黄曲霉素:来自烂花生、花生油、玉米、大米、棉籽中最为常见亚硝胺:来自腐烂的粮食、蔬菜、鱼肉、蛋奶二恶英:来自焦油、沥青(所以不要去刚铺好的马路)、塑料燃烧(危害巨大)尼古丁:来自烟草亚硝酸钠:来自工业盐、刚腌的腌菜偶氮基:例如假猪肉等第二节化学致癌物及其分类一、化学致癌物是指具有诱发肿瘤形成能力的化学物。

二、化学致癌物分类致癌物可分为三大类:∙遗传毒性致癌物∙直接致癌物这类物质绝大多数是合成的有机物。

包括有内酯类如β-丙烯内酯等;烯化环氧化物如1,2,3,4-丁二烯环氧化物;亚胺类;硫酸酯类;芥子气和氮芥;活性卤代烃类等等。

∙前致癌物前致癌物分为天然和人工合成两大类。

人工合成的主要有:多环或杂环芳烃类如苯并(a)芘、3-甲基胆蒽等;单环芳香胺类如邻甲苯胺等;双环或多环芳香胺类如联苯胺等;喹啉类;硝基呋喃类;硝基杂环类;烷基肼类等等。

天然物质主要有黄曲霉毒素、环孢素A、烟草和烟气、槟榔及酒精性饮料。

∙无机致癌物铀、镭、氡等可能由于其放射性致癌。

镍、铬、钛、锰等金属及其盐类可在一定条件下致癌。

在无机致癌物中,有些能损伤DNA,但有些可能通过改变DNA聚合酶而致癌。

∙非遗传毒性致癌物这一类致癌物经过致突变试验证明,不能与DNA发生反应。

∙促癌剂如TPA是小鼠皮肤癌诱发试验的促癌剂;苯巴比妥对大鼠肝癌有促癌作用;色氨酸和糖精对膀胱癌有促癌作用;丁基羟甲苯、DDT、多卤联苯、氯丹、七氯和四氯二苯并对二恶英(TCDD)等。

致癌化学物质清单

致癌化学物质清单

致癌化学物质清单
一、一级致癌物有黄曲霉素、槟榔、苯、苯并芘、所有类型的石棉、吸烟、二手烟、中国式咸鱼、甲醛、亚硝胺、室内燃烧煤等。

1、黄曲霉素:毒性是砒霜的68倍,氰化钾的10倍,主要存在于发霉变质的食物里,尤其是一些淀粉含量高的食物,如发霉的花生、玉米、大米、小米、豆类等,除此之外,发苦的坚果、常年不更换的筷子、劣质的花生酱、小作坊原料不过关的花生油或玉米油等都含有黄曲霉素。

2、苯并芘:主要存在于熏烤类食物和高温油炸食物中,而且在高温油炸时,除了在食物和油脂中含有苯并芘之外,当油温超过270℃时,油烟中也会含有苯并芘,所以应该尽量少吃这两类食物。

3、亚硝胺:一般多见于熏腊食物和腌制食物。

4、槟榔:长期咀嚼槟榔会导致口腔癌。

5、中式咸鱼:主要有亚硝胺类化合物,会导致消化道癌。

二、二级致癌物主要有丙烯酰胺、四氯乙烯、无机铅化合物、敌敌畏、汽油、电磁波等。

1、丙烯酰胺:主要存在于油炸和烧烤的淀粉类食物中,比如炸薯条、炸土豆片等。

不过虽然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丙烯酰胺对人体有害,但是具体需要到达哪个浓度才会致癌则没有明确的标准。

2、四氯乙烯:在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用于干洗剂中,所以说平常从干洗店拿回的衣服最好先进行晾晒后再穿。

3、乙醛:乙醛是酒精代谢后的产物,常喝酒或者酒精饮料会使
乙醛在肝脏聚积,导致肝癌。

另外,像无机铅化合物、敌敌畏、汽油、电磁波等也有可能致癌,但是对人类的致癌性并不明确,大家尽量少接触就可以。

三、三级致癌物有苏丹红、糖精、咖啡因、三聚氰胺等,这些物质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致癌证据,虽说不用担心致癌,但是他们对于我们健康仍会有其他方面的伤害,所以也不可掉以轻心。

化学物多阶段致癌学说

化学物多阶段致癌学说

化学物多阶段致癌学说
癌症的发病原因众说纷纭,目前多数专家认为比较成熟的是多阶段致癌学说。

该学说认为,化学致癌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至少包括引发、促长和进展三个阶段。

在引发阶段,化学致癌物本身或其活性代谢物会作用于DNA,诱发体细胞突变。

在促进阶段,引退细胞会增殖成为癌前病变或良性肿瘤。

在进展阶段,癌前病变或良性肿瘤会转变成恶性肿瘤。

同时具有引发、促长及进展的作用的化学致癌物,称为完全致癌物,苯并(a)芘和黄曲霉毒素B1等都属于完全致癌物。

化学致癌物名词解释

化学致癌物名词解释

化学致癌物名词解释
化学致癌物是指那些能够导致癌症发生的化学物质。

它们可以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也可以是人工合成的化合物。

化学致癌物通过与人体细胞的DNA发生结合或干扰细胞的正常功能
来引发癌症的发生。

化学致癌物可分为两类:直接致癌物和间接致癌物。

直接致癌物是指那些能直接与DNA结合,引发DNA突变或损伤的化
学物质,例如某些化学药品、重金属和一些有机物。

间接致癌物是指那些在体内经过代谢产生致癌物质的化学物质,这些代谢产物能够与DNA结合并引发突变,如烟草中的多环芳烃类
化合物。

化学致癌物对人体的影响可以是长期暴露下的慢性效应,也可以是短期高浓度暴露导致的急性效应。

慢性暴露于化学致癌物可以导致细胞DNA的逐渐损伤和突变,增加癌症的发生风险。

一些常见的化学致癌物包括苯、氯乙烯、石棉、苯并芘等。

为了保护人民的健康,各国都有相应的化学品管理法律法规,限制化学致癌物的生产、使用和排放。

同时,个人可以采取预防措施,如避免长期暴露于化学致癌物、正确使用防护措施和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等,以降低患癌风险。

化学致癌物的评定

化学致癌物的评定

化学致癌物的评定
化学致癌物是指能够引起癌症的化学物质。

在过去几十年里,化学致癌物的评定和监管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如何评定一个化学物质是否为致癌物质,需要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和实验。

首先,需要进行动物试验,以确定该化学物质对动物是否具有致癌作用。

这些试验通常会在老鼠或大鼠身上进行,因为它们具有较短的生命周期,可以更快地观察到肿瘤的发生。

如果化学物质在动物试验中产生了肿瘤,那么它就很可能是致癌物质。

其次,需要对化学物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这些研究通常在人类中进行,以确定该化学物质是否与某种特定类型的癌症有关。

例如,吸烟与肺癌的关系就是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的。

然而,流行病学调查往往受到许多因素的干扰,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来证实这种关系。

最后,需要进行分子水平的研究,以确定化学物质如何与DNA和其他分子相互作用,从而导致癌症。

这些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癌症的发生机制,从而发现新的治疗方法。

总之,化学致癌物的评定需要进行多种类型的研究,包括动物试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子水平的研究。

这些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化学致癌物的作用机制,从而制定更有效的监管政策,保护公众健康。

- 1 -。

化学致癌物的评定

化学致癌物的评定

化学致癌物的评定化学致癌物是指能够引发癌症的化学物质。

这些物质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人体,与细胞发生作用,导致细胞遗传物质DNA的损伤,从而引发癌症的发生。

化学致癌物的评定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了解致癌物的危害性以及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致癌物的评定主要通过动物试验和流行病学调查两种方法进行。

动物试验通过给实验动物饲喂或注射化学物质,观察动物是否出现肿瘤的形成,从而评估化学物质的致癌性。

这种方法能够较准确地判断化学物质的致癌性,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动物模型与人体并不完全一致,有些化学物质对动物致癌但对人体无致癌作用。

因此,流行病学调查是评估化学致癌物的另一重要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通过观察人群中化学物质暴露与癌症发生的关系,来评估化学物质的致癌风险。

这种方法能够更直接地了解化学物质在人体中的致癌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困难,比如调查过程中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导致结果不够准确。

因此,动物试验和流行病学调查通常会结合使用,以得到更全面和可靠的评估结果。

化学致癌物的评定结果通常以致癌等级的形式呈现。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化学物质分为五个等级:致癌物、可能致癌物、可能不致癌物、不可能致癌物和暂时未评定。

其中,致癌物是指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该物质对人类致癌的,而可能致癌物是指有一定的证据表明该物质对人类致癌,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认。

可能不致癌物是指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该物质对人类致癌,但也不能排除可能致癌的风险。

化学致癌物的评定结果对于公众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在评定结果显示某种化学物质为致癌物时,相关部门和机构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限制和管理该物质的使用,以减少人们暴露于该物质的风险。

例如,禁止或限制某些化学物质在特定领域的使用,制定相关法规以保护劳动者的健康等。

然而,化学致癌物的评定并非是一项简单的任务。

首先,化学物质的致癌性往往与剂量和暴露时间相关,因此评定过程中需要考虑剂量和暴露时间的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5.59 123.92
114.23
36.9
46.12
1960
1975
年份
1990
2005
5
1950-2001年间我国肿瘤死亡人数占总死 亡人数的构成比变化趋势
构成比(%)
105 90 75 60 45 30 15
5.17
0
1957
8.59
1963
18.84
20.57
1975 1982
年份
22.39
内源性因素 遗传、免疫 激素、精神等
引起癌基因、抑癌基因等发生点突变、扩增、易 位、重排、缺失等使癌基因活化,抑癌基因失活, 导致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异常引起肿瘤。 16
多阶段的理论
➢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长期的、多阶段、多 基因改变累积的过程,具有多基因控制 和多因素调节的复杂性 引发阶段 (initiation) 促长阶段 (promotion) 进展阶段 (progression)
10
认识化学致癌历史
1775年 英国 Percival Pott 早年曾干过扫烟囱活计的男人患上阴囊癌。 提出了发病与特殊因素或环境有密切关系的癌种。
1915年 日本 用煤焦油涂抹兔子耳朵,诱发上皮癌。 1934年 Kennaway 从煤焦油中提炼出特殊致癌成 分二甲基苯蒽、苯并芘、二苯蒽等成分,最终证实上 述多环芳烃类物质是引发肿瘤的元凶。
43
原癌基因转变为癌基因
44
原癌基因
突变
癌基因
致癌物
癌变
原癌基因与癌基因关系示意图
当发生突变、缺失、病毒整合、染
色体易位、基因扩增或促长剂插入时,
原癌基因发生改变,失去正常的调控细
胞生长和分化功能,使细胞发生恶性转
化。发生恶性转化的原癌基因即是癌基
因。
45
➢抑癌基因(anti-oncogene):指对细胞 生长、增殖和分化起负性调节基因。 其编码的蛋白质能够降低或抑制细 胞分裂活性,或称为肿瘤抑制基因 (tumor suppressor gene)、肿瘤易感 基因(tumor susceptibility gene)
肿瘤是一类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
➢恶性肿瘤已成为人类死亡的第一位或第 二位原因,每年全世界约有700万人 死于 癌症 ➢我国恶性肿瘤在各种死因中排列第一位
4
1950-2005年间我国肿瘤死亡率趋势
肿瘤死亡率(1/10万)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945
115.34
29
➢致癌作用是复杂的、多阶段、多基因参 与、长期累积的过程,涉及基因表达、 细胞生理和生化等多种变化
➢从本质上说,肿瘤是一种遗传物质改变 导致的疾病,即遗传病
➢大多数环境因素的致癌作用都是通过影 响遗传基因起作用的,肿瘤是细胞中多 种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
30
一、体细胞突变学说
与致癌作用有关的代谢
32
前致癌物 代谢酶 近致癌物 代谢酶 终致癌物
➢前致癌物(precarcinogen): 本身并不直 接致癌,必须在体内经 代谢转化才具 有致癌作用,尚未代谢活化的形式,
即母体化合物。
如亚硝胺类,多环芳烃
33
前致癌物 代谢酶 近致癌物 代谢酶 终致癌物
➢近致癌物(proximate carcinogen): 指前 致癌物经代谢活化过程形成的中间 产物,必须进一步代谢活化才具有致
癌作用的物质。
34
前致癌物 代谢酶 近致癌物 代谢酶 终致癌物
➢终致癌物(ultimate carcinogen): 不需代 谢活化的直接致癌物和间接致癌 物 经过代谢转化最后产生的活性代谢产 物的统称。
35
(一)DNA加合物
亲电性化合物
DNA, RNA, 蛋白质 亲核基团
共价结合
加合物 结构改变
3.进展阶段(Progression)
24
25
排 绝大多数经 泄 代谢解毒
少数经代 终致 作用于生 谢活化 癌物 物大分子
外源化学物
与人体接 触包括各
种途径
非遗传毒 性化学物
多阶段致癌 理论图解
直接致癌物
直接或间接诱导 有丝分裂、促进
细胞过度增殖 逃避宿主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疫监视
肿瘤 癌前病变
DNA加合物 形成、癌基 因与抑癌基
1991
24.93
2001
恶性肿瘤 其他死因
6
我国居民肿瘤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构成
7
主要致癌因素
物理因素
如;电离辐射。经常接触X射线的医务人员中, 白血病、皮肤癌、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均高于不接触X 射线的医务人员。
化学因素
化学致癌物是一类可以使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 胞,发展为癌的化学物。
生物因素
乙型肝炎病毒—— 肝癌
第八章 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
李煌元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化学致癌的基本概念;
熟悉化学致癌物的分类;
了解化学致癌作用机制;
掌握化学致癌过程;
掌握观察化学毒物致癌作用的基本方
法(化学致癌物的判别,短期试验,
动物长期诱癌试验)
2
第一节 概述
3
肿瘤(tumor,neoplasm) :有分裂潜能的细胞 受致癌因素作用后发生恶性转化和克隆性增生 所形成的新生物
一般估计,80%~ 90%的人类肿瘤与环境 有关,其中主要是化学因素,约占90% 以上。
肿瘤是可以预防的 9
毒理学中“癌”的概念是广义的,包括:
➢ 上皮细胞的恶性病变(癌) 恶性肿瘤
➢ 间质细胞的恶性病变(肉瘤) ➢ 良性肿瘤:
呈膨胀生长,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的界限, 多有包膜,它们生长常有“自限性”, 对机体破坏较小
17
突变细胞(启动细胞,initiated cell)
1. 引发阶段(Initiation) / 启动阶段
DNA损伤
损伤固定 遗传性状改变
引发剂(启动剂,initiator)
2. 促长阶段(Promotion)
突变细胞
突变细胞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 促进引发形成肿瘤细胞的分裂和增长
促长剂 (promotor)
➢直接致癌物指本身直接具有致癌作 用,在体内不需要经过代谢活化即 可致癌的物质。
这类物质绝大多数是合成的有机物。包 括有内酯类如β-丙烯内酯等;烯化环氧 化物如1,2,3,4-丁二烯环氧化物;亚 胺类;硫酸酯类;芥子气和氮芥;活性 卤代烃类等等。
31
➢间接致癌物指本身并不致癌,必须在体 内经代谢转化,其所形成的代谢产物才 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 如亚硝胺类,多环芳烃
46
抑癌基因(tumor-suppressor genes)
发现:有一类基因的失活也能引起癌变。e.g., a.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由于Rb 基因突变失活而 引起的; b. p53基因:50%的肿瘤中发现p53 的突变;
进展阶段的主要特征 ➢不可1. 逆引发阶段(Initiation) ➢伴随生长率和侵袭性的增加,出现核型异常 ➢有可测定的和/或形态学可描述的细胞基因组的改变 ➢进展的早期阶段对环境因素敏感 ➢可见2. 良促长性阶和段/或(恶Pr性om肿ot瘤ion) ➢进展剂可促进细胞进入该阶段,但可能不是引发剂 ➢可以发生自发的进展作用
41
癌基因、原癌基因
癌基因
产物的生物学作用
它们可以从多个环节
sis,fgf
生长因子
改变和扰乱细胞正常代
met,neu src,ret ras,gip-2 raf,pim-1
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 谢、生长、分化等基本
酪氨酸蛋白激酶 与膜有关的G蛋白 胞浆血清蛋白激酶
过程,使这些细胞具备 了恶性转化的基础,并 在某些促进因素的作用
13
❖致癌物多数具有遗传毒性 ❖ 具有遗传毒性的致癌物尽管化学
结构和性质不 尽相同,但有一共 同的特点,即皆为亲电子剂
14
第二节 化学致癌过程
15
化学致癌多因素、多基因参与的理论
化学致癌物
癌基因 抑癌基因 DNA修复基因 代谢酶基因 凋亡基因 抗凋亡基因
生物体
外因性因素 理化和
生物因素 、营养等
乳头状瘤病毒——食管癌、人类宫颈癌
EB病毒——鼻咽癌和恶性淋巴瘤
T系淋巴系病毒I型——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HIV——多发性人类肿瘤
8
➢肿瘤发生过程是宿主与环境之间发生复 杂的、动态的相互作用过程
重要的宿主因素----遗传构成和健康状况 主要的环境因素----食物、环境污染、职 业
和生活方式(如饮食习惯、吸烟等)
具有促长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促长剂 (promotor)
19
引发剂(启动剂,initiator) :DNA诱变(mutagenic) 促长剂 (promotor) :非DNA诱变(non-mutagenic)
(增加诱变剂活性、促进突变积累、伤口长期不愈、接触刺激,etc.)
20
3.进展阶段
在促进之中或之后, 细胞表现出不可逆的遗传 学改变,其标志为遗传不 稳定性增加和恶性变化, 在形态上或功能代谢和行 为方面逐渐表现出肿瘤的 特征,如生长速度、侵袭 性、转移能力及生化、免 疫性能改变
支持这一观点的实验依据
1. 大多数致癌物同时也是致突变物 2. 许多致癌物的致突变和致癌性质取决于
它们是否能转变为亲电子的代谢产物 3. DNA加合物的水平通常与致癌性和致突
变性成正相关 4. DNA和致癌物的相互作用可活化肿瘤基

39
(二)DNA修复与化学致癌
➢正确修复:受损的DNA完全回复原有的结 构与功能,不发生突变
因的改变
DNA损 伤修复
引发 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