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ET工艺仿真
新型隧穿场效应晶体管机理及结构优化研究
新型隧穿场效应晶体管机理及结构优化研究随着MOSFET的尺寸逐渐减小,MOSFET器件的短沟道效应和量子效应问题变得日趋严重。
当室温下,MOSFET的亚阈值摆幅Subthresholdswing(SS)所能达到的最小极限是60mV/dec,所以传统微纳电子器件变得难以满足现代先进集成电路低功耗设计的要求。
为了能延续摩尔定律,必须突破传统MOSFET的工作原理,寻找一种具有更小亚阈值摆幅SS的低功耗器件。
隧穿场效应晶体管Tunnel Field-Effect Transistor(TFET)器件与传统的场效应晶体管的工作机制不同,TFET器件电流的产生机理是基于带间隧穿(BTBT:Band-To-Band Tunneling)的量子效应,而非电子和空穴的热注入效应。
因此,TFET亚阈值摆幅可以突破60mV/dec,从而成为一种具有超陡亚阈值斜率和更低亚阈值摆幅的低功耗器件。
然而,近几年来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基于硅基的普通TFET器件其开态电流偏小,且受陷阱辅助隧穿等非理想效应的影响,其亚阈值摆幅性能也达不到理想值。
由载流子的带带隧穿机理可知,载流子的隧穿能力和数量受到材料参数和器件结构的影响最大。
为了得到可观的隧穿电流并提高SS的性能,就要尽可能地增强隧穿结处的电场强度,并同时采用隧穿载流子质量和禁带宽度都较小的材料。
因此要改善TFET栅结构,采用新型源区材料以及提出新隧穿型式三方面入手,对TFET的电学特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给出优化方案。
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可概括为以下四个部分。
1)通过分析TFET两种隧穿机制点隧穿和线隧穿对开态电流Ion的影响,发现增大TFET器件线隧穿部分的比例可以有效增大开启电流,而采用栅源覆盖是提升线隧穿比例最有效的方法。
基于此结果,论文提出了双源SiGe的U型栅TFET器件。
通过加长源区的垂直高度,扩张源区的线性隧穿区域,从而增大器件的驱动电流。
由于器件沟道将U型栅和漏区进行了隔离,从而成功地抑制了双极电流。
新型隧穿场效应晶体管模型及结构研究
新型隧穿场效应晶体管模型及结构研究新型隧穿场效应晶体管模型及结构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电子器件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在集成电路领域,场效应晶体管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子器件已被广泛应用。
然而,传统的场效应晶体管由于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漏电流大、速度慢等问题,无法满足新一代电子器件对高速、低功耗、高集成度等要求。
为了突破传统晶体管的限制,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晶体管结构——隧穿场效应晶体管。
隧穿场效应晶体管(TFET)是一种基于隧穿效应的器件,其工作原理与传统的场效应晶体管有所不同。
传统的场效应晶体管通过调节栅极电压来控制通道中的电荷载流子,而TFET利用了量子隧穿效应,通过控制源极-漏极结的隧穿效应来实现电流的调控。
隧穿场效应晶体管模型可以分为两部分来描述。
第一部分是隧穿概率的模型,它描述了隧穿电流与源极-漏极间障垒高度、栅电压、温度等参数的关系。
第二部分是场效应的模型,它描述了栅电压对源极-漏极隧穿厚度(tunneling thickness)的调节作用。
通过这两个模型的综合分析,可以得到TFET的整体特性。
TFET的结构也有一些不同于传统晶体管的设计要点。
首先,源极-漏极结的隧穿距离要尽量短,这有助于提高隧穿效应。
其次,要通过调节栅电压来控制隧穿层的厚度,进而控制电流的大小。
此外,为了减小漏电流,可以采用高效的绝缘层材料作为隧穿层。
TFET的研究发展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隧穿厚度的控制是一个难点,需要精密的工艺技术来实现。
其次,隧穿效应会带来一定的损耗,因此如何提高效率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温度对TFET的影响也需要深入研究,因为高温会增加隧穿效应,从而提高漏电流。
总之,新型隧穿场效应晶体管的研究为电子器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深入研究隧穿概率模型、场效应模型和结构设计等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TFET的特性,并找到优化器件性能的方法。
随着技术的进步,相信TFET将会成为未来电子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科技突破综上所述,隧穿场效应晶体管(TFET)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子器件,具有许多潜在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隧穿场效应管的特性分析及仿真开题报告
隧穿场效应管的特性分析及仿真开题报告1.选题的背景与意义随着MOSFET尺寸的不断缩小,器件的功耗问题和可靠性问题成为制约集成电路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降低集成电路的功耗,隧穿场效应晶体管(TFET)和InGaAs MOSFET成为了国际上的研究重点。
与传统Si MOSFET 比较,TFET的室温亚阈值摆幅可以突破60mV/decade的限制,InGaAs材料的电子迁移率大约比Si材料的电子迁移率高一个数量级。
虽然国际上对TFET和InGaAs MOSFET已经做过很多研究工作,但是对上述器件的可靠性,国际上仍然缺乏了解。
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的低功耗应用需求不断增加,具有栅控PIN结构的隧穿场效应晶体管(TFET)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阈值摆幅可以突破传统MOSFET60mV/dec的下限。
目前,隧穿晶体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本器件特性和制备技术,特别是利用新材料和结构来改善开启电流,最近还有一些关于其可靠性方面的研究报道。
业界认为,半导体工业正在快速接近晶体管小型化的物理极限。
现代晶体管的主要问题是产生过多的热量。
最新研究表明,TFET性能可与目前的晶体管相媲美,而且能效也较以往有所提高,有望解决上述过热问题。
2.隧穿场效应管工作原理在传统MOSFET中,载流子从源极越过pn结势垒热注入到沟道中。
而隧穿场效应晶体管(Tunneling Field-Effect Transistor或者TFET)的工作原理是带间隧穿(Band-to-band tunneling或者BTBT)。
BTBT最早由Zener在1934年提出来。
pn结在反偏状态下,当n区导带中某些未被电子占据的空能态与p区价带中某些被电子占据的能态具有相同的能量,而且势垒区很窄时,电子会从p区价带隧穿到n区导带。
下图是一个型的双栅结构的Si TFET示意图,其中tox表示栅介质的厚度,tsi表示体硅的厚度。
TFET 是一个p+-i-n+结构,i区上方是栅介质和栅电极。
T型功分器的设计与仿真
T型功分器的设计与仿真1. 平衡性:输出功率P_out1和P_out2应尽可能相等。
2.高隔离度: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应具有较高的隔离度,以避免功率泄漏。
3.低插入损耗:功分器的插入损耗应尽可能小,减少对输入功率的损耗。
下面是一个T型功分器的设计步骤:1.确定工作频率范围:首先确定T型功分器所需工作的频率范围。
根据具体应用要求,选择合适的工作频率范围。
2.确定器件材料:根据工作频率范围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一般来说,常见的T型功分器的制作材料有微带线、传输线等。
3.计算理论参数:根据所选择的材料和频率范围,利用理论计算方法得到T型功分器的理论参数,包括传输线的宽度、长度、阻抗等。
4.布局设计:利用电磁仿真软件,根据计算得到的理论参数进行布局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需注意布局对于传输线的长度和宽度的限制,确保布局的合理性。
5.优化调整:经过布局设计后,我们需要进行优化调整。
将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进行必要的优化调整,以满足设计要求。
6.电磁仿真:进行电磁仿真,验证设计的可行性。
在仿真过程中,需要检查平衡性、隔离度和插入损耗等参数是否满足要求。
7.制作和测试:根据最终确定的设计,进行器件的制作。
制作完成后,进行相关测试,验证设计的正确性和性能指标。
至于具体的仿真软件和参数设置,不同的工程师和设计需求可能会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
常用的仿真软件包括ADS、Microwave Office等,可以根据自己的熟悉程度和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工具。
总结起来,T型功分器的设计与仿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到材料的选择、理论参数的计算、布局设计、电磁仿真等多个环节。
只有经过合理的设计和仿真验证,才能得到满足要求的T型功分器。
Silvaco_TCAD_工艺仿真1解读
Silvaco学习
ATHENA工艺仿真软件
通过MaskViews 的掩模构造说明,工程师可 以有效地分析在每个工艺步骤和最终器件 结构上的掩模版图变动的影响。
与光电平面印刷仿真器和精英淀积和刻蚀
仿真器集成,可以在物理生产流程中进行 实际的分析。
与ATLAS 器件模拟软件无缝集成
07:38
8
Silvaco学习
可仿真的工艺 (Features and Capabilities)
Bake CMP Deposition Development Diffusion Epitaxy
• Etch • Exposure • Imaging • Implantation • Oxidation • Silicidation
采用默认参数,二维初始化仿真: Init two.d
工艺仿真从结构test.str中开始: Init infile=test.str
GaAs衬底,含硒浓度为1015cm-3,晶向[100]: Init gaas c.selenium=1e15 orientation=100
硅衬底,磷掺杂,电阻率为10Ω.cm Init phosphor resistivity=10
定义衬底: material,orientation,c.impurities,resitivity …
初始化仿真: 导入已有的结构,infile… 仿真维度,one.d,two.d … 网格和结构,space.mult,scale,flip.y …
07:38
15
Silvaco学习
初始化的几个例子
07:38
10
Silvaco学习
工艺仿真流程
1、建立仿真网格 2、仿真初始化 3、工艺步骤 4、抽取特性 5、结构操作 6、Tonyplot显示
rosft fullwave仿真原理
rosft fullwave仿真原理
Rosft全波仿真原理是一种用于模拟电磁波传播和相互作用的技术。
它基于Maxwell方程组,通过离散化电场和磁场,以及模拟电磁波在不同材料中的传播和相互作用过程。
在Rosft全波仿真中,首先需要建立物体的几何模型。
这可以通过CAD软件进行,将待仿真的物体分割为小的体素或网格。
随后,根据物体的材料属性和所受的外部激励,将适当的边界条件应用于模型。
接下来,采用时域或频域的数值方法求解Maxwell方程组。
时域方法通过迭代求解电场和磁场的时间演化方程,模拟电磁波的传播过程。
频域方法则将Maxwell方程组转化为频域下的波动方程,通过求解频域波动方程的特征值问题,得到电磁场的频谱分布。
在仿真过程中,可以对不同频率、不同入射角度和不同极化方向的电磁波进行分析。
通过改变物体的几何形状、材料特性或边界条件,可以研究电磁波的散射、吸收、透射等现象。
Rosft全波仿真在电磁学、光学、无线通信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天线设计中,可以通过仿真分析不同天线形状、材料和布局对电磁波性能的影响。
在光学器件设计中,可以通过仿真优化器件结构和材料,实现更好的光学性能。
Rosft全波仿真原理是一种基于Maxwell方程组的电磁波模拟技术。
它通过离散化电场和磁场,并求解Maxwell方程组,模拟电磁波在物体中的传播和相互作用过程。
这种仿真方法在电磁学、光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仿真设计方法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仿真设计方法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功率电子领域的器件,在工业控制、电力变换和电动汽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而要设计一款高性能的IGBT,需要进行大量的仿真工作,以验证设计方案和参数选取的正确性。
本文将介绍一种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仿真设计方法,通过数值仿真分析,帮助工程师们更好地设计和优化IGBT器件。
一、建立仿真模型在进行IGBT的仿真设计之前,首先需要建立合适的仿真模型。
IGBT的内部结构复杂,具有多个PN结和导电层组成,因此需要建立准确的电路模型来描述其工作原理。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SPICE模型或者等效电路模型来进行IGBT的仿真设计。
SPICE模型是一种常用的器件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IGBT的动态特性。
通过在仿真软件中导入IGBT的SPICE模型,可以方便地进行各种工作状态下的仿真分析,包括开关特性、温度特性、频率特性等。
在进行SPICE模型仿真时,需要将IGBT的参数如阈值电压、饱和电压、漏极电流等准确导入模型中,以确保仿真结果的准确性。
除了SPICE模型外,还可以使用等效电路模型进行IGBT的仿真设计。
通过将IGBT分解为多个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基本元件,并根据其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等效电路模型,可以对IGBT进行更加直观和精确的仿真分析。
通过仿真软件中的原理图绘制工具,可以很方便地将等效电路模型转化为仿真电路,并进行各种工作状态下的仿真分析。
二、分析IGBT的各种工作状态1.导通状态仿真IGBT在导通状态下,主要考虑其导通特性和损耗特性。
通过仿真软件中的交流分析工具,可以对IGBT在不同电流和电压下的导通特性进行仿真分析,并得到其导通压降、导通损耗等参数。
通过对比仿真结果和实际测试数据,可以验证所建立的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并对IGBT的导通特性进行优化。
在导通状态下还需要对IGBT的半导体材料进行热分析。
IGBT在导通状态下会产生较大的热量,因此需要分析其温度分布和热阻特性,以确保器件在高温环境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实验报告4(MOSFET工艺器件仿真)
学生实验报告院别课程名称器件仿真与工艺综合设计实验班级实验三MOSFET工艺器件仿真姓名实验时间学号指导教师成绩批改时间报告内容一、实验目的和任务1.理解半导体器件仿真的原理,掌握Silvaco TCAD 工具器件结构描述流程及特性仿真流程;2.理解器件结构参数和工艺参数变化对主要电学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1. MOSEET基本工作原理(以增强型NMOSFET为例):以N沟道MOSEET为例,如图1所示,是MOSFET基木结构图。
在P型半导体衬底上制作两个N+区,其中一个作为源区,另一个作为漏区。
源、漏区之间存在着沟道区,该横向距离就是沟道长度。
在沟道区的表面上作为介质的绝缘栅是由热氧化匸艺生长的二氧化硅层。
在源区、漏区和绝缘栅上的电极是由一层铝淀积,用于引出电极,引出的三个电极分别为源极S、漏极D和栅极G。
并且从MOSEET衬底上引出一个电极B极。
加在四个电极上的电压分别为源极电压Vs、漏极电压V D、栅极电压V G和衬底偏压V B。
图1 MOSFET结构示意图MOSFET在工作时的状态如图2所示。
Vs V D和V B的极性和大小应确保源区与衬底之间的PN结及漏区与衬底之间的PN结处与反偏位置。
可以把源极与衬底连接在一起,并且接地,即Vs=0,电位参考点为源极,则V G、V D可以分别写为(栅源电压)V GS、(漏源电压)V DS。
从MOSFET的漏极流入的电流称为漏极电流ID。
(1)在N沟道MOSFET中,当栅极电压为零时,N+源区和N+漏区被两个背靠背的二极管所隔离。
这时如果在漏极与源极之间加上电压V DS,只会产生PN 结反向电流且电流极其微弱,其余电流均为零。
(2)当栅极电压V GS不为零时,栅极下面会产生一个指向半导体体内的电场。
(3)当V GS增大到等于阈值电压V T的值时,在半导体内的电场作用下,栅极下的P型半导体表面开始发生强反型,因此形成连通N+源区和N+漏区的N型沟道,如图2所示。
芯片设计中的热仿真与热管理策略
芯片设计中的热仿真与热管理策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广泛普及,芯片设计在现代电子技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芯片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对芯片的正常运行和寿命造成潜在的威胁。
因此,在芯片设计过程中,热仿真与热管理策略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就芯片设计中的热仿真与热管理策略进行探讨。
一、热仿真技术热仿真是芯片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仿真可以得到芯片在工作状态下的热分布情况。
热仿真可以帮助设计师评估芯片的热风险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热仿真中,常用的方法有有限元分析方法(FEM)和网格法(Mesh Method)。
有限元分析方法通过将芯片划分成有限数量的小单元进行计算,从而得到芯片的温度分布。
而网格法则是将整个芯片区域划分成网格,通过求解热传导方程得到芯片的温度分布。
二、热仿真技术的应用热仿真技术在芯片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热仿真技术可以帮助设计师快速评估芯片设计方案的热特性。
在芯片设计的早期阶段,设计师可以根据仿真结果优化芯片布局,改变散热方式等,从而减少芯片的热量集中程度,提高整个芯片的散热能力。
其次,热仿真技术还可以用于芯片故障分析。
当芯片出现故障时,可以利用热仿真技术找出故障部位。
通过对比仿真结果和实际测量结果,可以快速定位故障,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最后,热仿真技术还可以用于芯片的可靠性评估。
通过对芯片的热仿真,可以评估出芯片的热应力水平。
在实际使用中,如果芯片的热应力超过了其承受范围,很有可能会导致芯片的可靠性下降甚至故障。
三、热管理策略热管理策略是为了解决芯片内部过热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在芯片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可以通过合理的热管理策略来提高芯片的散热能力,延长芯片的寿命。
常见的热管理策略有以下几种:1. 散热材料的选择:在芯片设计中,选择适合的散热材料非常重要。
一些导热性能好的材料,如铜、银等,具有较高的导热性能,可以有效降低芯片温度。
2. 散热结构的设计:合理的散热结构设计可以提高芯片的热传导效率。
集成电路工艺制程虚拟仿真实验设计
集成电路工艺制程虚拟仿真实验设计
刘海涛;方衡;林智;陈彦孜;曾浩
【期刊名称】《自动化应用》
【年(卷),期】2024(65)10
【摘要】高校普遍存在难以建造完整的集成电路工艺线,导致工艺实验难以有效开展,在一些特殊情况(如突发疫情)下,原本建立的校企、校校合作方式开展的工艺实验难以实施等问题。
针对存在的问题,以在功率集成电路中广泛应用的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LDMOS)器件为例,开展集成电路工艺制程虚拟仿真实验设计。
基于半导体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Sentaurus TCAD)虚拟仿真平台,完成LDMOS器件的结构设计、工艺设计、性能测试等实验环节,涵盖了集成电路从硅片选型到芯片成型的全流程工艺。
【总页数】4页(P209-211)
【作者】刘海涛;方衡;林智;陈彦孜;曾浩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重庆大学本科生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
【相关文献】
1.邮件分拣机控制程序虚拟仿真实验设计
2.复合材料热压罐成型工艺虚拟仿真实验设计
3.OLED制备工艺虚拟仿真实验设计与实现
4.纺织品染色工艺虚拟仿真实验设计与开发初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异质结双栅tfet制造流程
异质结双栅tfet制造流程1.引言1.1 概述异质结双栅Tunneling Field-Effect Transistor(TFET)是一种新型的半导体器件,其基于量子隧穿效应实现电流的传导。
相比传统的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TFET具有更低的电源电压、更小的开关延迟和更低的功耗。
因此,TFET被认为是下一代低功耗集成电路的有力竞争者。
异质结双栅TFET的制造流程是关键的步骤,它决定了器件性能的优劣以及制造成本的控制。
制造流程主要包括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工艺步骤等方面。
首先,在材料选择上,需要考虑到TFET的工作原理。
由于TFET是通过量子隧穿效应实现电流传导,因此需要选择具有合适的能带结构的材料。
常用的材料有硅(Si)、砷化镓(GaAs)和磷化铟(InP)等。
这些材料在能带结构上具有较小的能隙,能够促进电子的量子隧穿效应。
其次,在结构设计上,异质结双栅TFET需要具有合适的层状结构。
一般情况下,TFET由源极区、栅极区、隧穿结和漏极区等部分组成。
栅极区是控制电流传导的关键部分,需要设计合适的栅极结构以提高器件的开关特性。
最后,在工艺步骤上,需要采用一系列的制造工艺来完成异质结双栅TFET的制造。
这包括光刻、薄膜沉积、离子注入、退火等步骤。
其中,离子注入是控制器件的电性能的关键步骤,退火则是为了消除杂质和晶格缺陷,提高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
总之,异质结双栅TFET作为一种新型的半导体器件,在低功耗集成电路的研究和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制造流程的设计与优化将对其性能发挥和产业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异质结双栅TFET的制造流程,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介绍异质结双栅TFET的制造流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部分的内容。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FinFET器件单粒子闩锁及翻转效应的TCAD仿真研究
FinFET器件单粒子闩锁及翻转效应的TCAD仿真研究FinFET器件单粒子闩锁及翻转效应的TCAD仿真研究摘要:单电子闩锁是一种基于电子运动的新型器件,具有极高的性能和潜在应用价值。
本文利用TCAD仿真软件,对FinFET器件中的单粒子闩锁及翻转效应进行了研究。
通过优化FinFET的结构参数和材料参数,实现了单粒子的电子轨迹控制和单粒子闩锁的形成。
同时,对单粒子闩锁中电荷输运和耦合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探讨了器件翻转效应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FinFET器件,单粒子闩锁,翻转效应,TCAD仿真引言随着微纳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MOSFET器件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制造要求和性能需求。
因此,研究者们开始关注新型的纳米器件,如FinFET器件。
FinFET器件由于其优异的特性和结构,吸引了广泛的关注。
然而,为了进一步提高其性能和功能,需要开展深入的研究。
本文基于TCAD仿真软件,通过对FinFET器件中的单粒子闩锁及翻转效应的研究,旨在为FinFET器件的优化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单粒子闩锁的研究1. FinFET器件的结构设计FinFET器件是一种三维立体结构的场效应晶体管。
通过采用纳米级的Fin结构,可以有效提高器件的性能。
本文采用TCAD软件对FinFET器件进行了优化设计,包括Fin的高度、宽度和长度等参数的调整。
2. 单粒子闩锁的形成通过给FinFET器件施加适当的偏置电压,可以实现单粒子在Fin结构中的自由运动和囚禁。
通过优化偏置电压和Fin结构参数,实现了单粒子的自由运动和囚禁。
进一步分析了单粒子在FinFET器件中的电子轨迹和能量波动的特性。
3. 单粒子闩锁的存储和读取通过调整FinFET器件的读取和写入电压,可以实现单粒子的存储和读取。
通过分析FinFET器件在不同电压条件下的电流特性,验证了单粒子闩锁的存储和读取过程。
翻转效应的研究1. 翻转效应的概念FinFET器件中的翻转效应是指器件的输出特性的反向变化。
TFET工艺仿真
go athenaline x loc=0。
0 spac=0.001line x loc=0.2 spac=0。
001line x loc=0。
4 spac=0。
001line x loc=0。
6 spac=0。
001line x loc=0.8 spac=0.001line x loc=1。
0 spac=0.001line x loc=1.2 spac=0。
001line y loc=0.0 spac=0.005line y loc=0.2 spac=0。
008line y loc=0。
5 spac=0。
03line y loc=0.8 spac=0.1#init orientation=100 c.boron=1e14 space.mul=2#nwell formation including masking off of the pwell #diffus time=30 temp=1000 dryo2 press=1。
00 hcl=3 #etch oxide thick=0。
02##n—well Implant#implant phos dose=8e14 energy=100 pears#diffus temp=950 time=100 weto2 hcl=3##p—well implant not shown -## welldrive starts herediffus time=50 temp=1000 t.rate=4。
000 dryo2 press=0。
10 hcl=3 #diffus time=220 temp=1200 nitro press=1#diffus time=90 temp=1200 t.rate=-4。
444 nitro press=1#etch oxide all##sacrificial ”cleaning” oxidediffus time=20 temp=1000 dryo2 press=1 hcl=3#etch oxide all##gate oxide grown here:—diffus time=11 temp=925 dryo2 press=1。
新一代工艺及器件仿真工具Sentaurus
TCAD概述
TCAD
T4 / Medici Sentaurus ISE Silvaco
sprocess *_bnd.tdr *_fps.tdr sde
*_msh.tdr sdevice
*.plt *.tdr
*_fps.cmd *_dvs.cmd *_des.cmd
Workbench (SWB)
Sentaurus Process Simulator
Creating Projects
Building Multiple Experiments
Building Multiple Experiments
Building Multiple Experiments
Building Multiple Experiments
Parameter在cmd文件中的定义与使用:
##-Note: accuracy needs to be much smaller than min.normal.size diffuse temperature=850<C> time=10.0<min> O2
生长多晶硅
deposit poly type=anisotropic thickness=0.18<um> (各向异性) mask name=gate_mask left=-1 right=90<nm> etch poly type=anisotropic thickness=0.2<um> mask=gate_mask etch oxide type=anisotropic thickness=0.1<um>
SWB的工具特征
SWB被称为“虚拟的集成电路芯片加工厂” SWB环境科集成Synopsys公司的系列化TCAD仿真
电气1602李烜第三章仿真
场效应管仿真实验1、FET的UGS(th)的测定:可以测得U GS(th)=5.964V2、NJFET共源放大电路静态参数:I DQ=0.183mA U DSQ=6.494V图中示波器的两个通道Channel A 和 Channel B 分别测量放大电路的输入波形和输出波形。
输出信号的峰峰值与输入信号的峰峰值之比就是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负载时:Au=-898.559mV/279.067mV=-3.2当断开负载电阻 RL 后,即空载时的电压放大倍数:Au=-6.071V/281.485mV=-21.57输入信号的正向峰值对应输出信号的负向峰值,说明在中频段共源放大电路输入与输出信号的极性相反。
Q 点温度稳定性分析:下图为共源放大电路的Temperature Sweep(温度扫描分析)。
温度变化范围设置在(0℃~ 100℃)对三极管静态DQ I进行扫描。
移动光标 T1 到 0℃,T2 到 100℃位置,从弹出的光标窗口可以读出温度变化 100℃时漏极电流的变化量:dX =100℃时,dY =51.4341μA。
3、NMOS增强型FET共源放大电路静态参数:I DQ=0.370mA U DSQ=5.343V图中示波器的两个通道Channel A 和 Channel B 分别测量放大电路的输入波形和输出波形。
输出信号的峰峰值与输入信号的峰峰值之比就是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Au=-995.812.209mV/56.496mV=-17.7Q 点温度稳定性分析:下图为共源放大电路的Temperature Sweep(温度扫描分析)。
温度变化范围设置在(0℃~ 100℃)对三极管静态DQ I进行扫描。
移动光标 T1 到 0℃,T2 到 100℃位置,从弹出的光标窗口可以读出温度变化 100℃时漏极电流的变化量:dX =100℃时,dY =48.4433µ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o athena
line x loc=0.0 spac=0.001
line x loc=0.2 spac=0.001
line x loc=0.4 spac=0.001
line x loc=0.6 spac=0.001
line x loc=0.8 spac=0.001
line x loc=1.0 spac=0.001
line x loc=1.2 spac=0.001
line y loc=0.0 spac=0.005
line y loc=0.2 spac=0.008
line y loc=0.5 spac=0.03
line y loc=0.8 spac=0.1
#
init orientation=100 c.boron=1e14 space.mul=2
#nwell formation including masking off of the pwell #
diffus time=30 temp=1000 dryo2 press=1.00 hcl=3 #
etch oxide thick=0.02
#
#n-well Implant
#
implant phos dose=8e14 energy=100 pears
#
diffus temp=950 time=100 weto2 hcl=3
#
#p-well implant not shown -
#
# welldrive starts here
diffus time=50 temp=1000 t.rate=4.000 dryo2 press=0.10 hcl=3 #
diffus time=220 temp=1200 nitro press=1
#
diffus time=90 temp=1200 t.rate=-4.444 nitro press=1
#
etch oxide all
#
#sacrificial "cleaning" oxide
diffus time=20 temp=1000 dryo2 press=1 hcl=3
#
etch oxide all
#
#gate oxide grown here:-
diffus time=11 temp=925 dryo2 press=1.00 hcl=3
#
# Extract a design parameter
extract name="gateox" thickness oxide mat.occno=1 x.val=0.05
#
#vt adjust implant
implant phos dose=9.5e11 energy=10 pearson
#
depo poly thick=0.2 divi=10
#
#from now on the situation is 2-D
etch poly left p1.x=0.35
etch poly right p1.x=0.85
#
method fermi compress
diffuse time=3 temp=900 weto2 press=1.0
#
implant phosphor dose=3.0e13 energy=20 pearson
#
depo photoresist thick=0.25 divisions=10
etch photoresist left p1.x=0.2
implant boron dose=5.0e15 energy=30 pearson
etch photoresist all
depo photoresist thick=0.25 divisions=10
#
etch photoresist right p1.x=1.0
implant phos dose=5.0e15 energy=35 pearson
etch photoresist all
depo photoresist thick=0.15 divisions=10
#
etch photoresist dry thick=0.15
struc outfile=mos1.log
tonyplot mos1.log
method fermi compress
diffuse time=1 temp=900 nitro press=1.0
# pattern s/d contact metal
etch oxide left p1.x=0.15
deposit alumin thick=0.03 divi=2
etch alumin right p1.x=0.15
depo photoresist thick=0.15 divisions=10
etch photoresist right p1.x=1.0
etch oxide right p1.x=1.05
deposit alumin thick=0.03 divi=2
etch alumin left p1.x=1.05
etch photoresist dry thick=0.15
etch photoresist all
deposit oxide thick=0.15 divisions=9
etch oxide dry thick=0.15
# Extract design parameters
# extract final S/D Xj
#extract name="nxj" xj silicon mat.occno=1 x.val=0.1 junc.occno=1
# extract the N++ regions sheet resistance
#extract name="n++ sheet rho" sheet.res material="Silicon" mat.occno=1
x.val=0.05 region.occno=1
# extract the sheet rho under the spacer, of the LDD region
#extract name="ldd sheet rho" sheet.res material="Silicon" \mat.occno=1 x.val=0.3 region.occno=1
# extract the surface conc under the channel.
#extract name="chan surf conc" surf.conc impurity="Net Doping"
\material="Silicon" mat.occno=1 x.val=0.45
# extract a curve of conductance versus bias.
#extract start material="Polysilicon" mat.occno=1 \bias=0.0 bias.step=0.2
bias.stop=2 x.val=0.45
#extract done name="sheet cond v bias" \curve(bias,1dn.conduct material="Silicon" mat.occno=1 region.occno=1)\outfile="extract.dat"
# extract the long chan Vt
#extract name="n1dvt" 1dvt ntype vb=0.0 qss=1e10 x.val=0.49
electrode name=gate x=0.5 y=0.1
electrode name=source x=0.1
electrode name=drain x=1.1
structure outfile=mosex1_9.str
# plot the structure
tonyplot mosex1_9.s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