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认识》说课稿

合集下载

比的认识说课稿

比的认识说课稿

比的认识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两个不同的事物,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具体目标包括:1. 学生能够明确比较的两个事物的特点和差异。

2. 学生能够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子表达比较的结果。

3. 学生能够培养批评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比较的概念,能够运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子进行比较。

2. 学生能够通过比较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培养批评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子进行比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两个不同的物品或者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两个物品有什么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开始思量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 比较的概念介绍(10分钟)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比较的概念。

比如,比较两个水果的颜色、大小、滋味等。

解释比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事物的特点和差异。

3. 学生自主比较(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两个他们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

鼓励学生自己提出比较的标准和方法,并记录下比较的结果。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指导和匡助。

4. 分享比较结果(10分钟)每一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比较结果。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评论。

教师引导学生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子表达他们的观点和意见。

5. 比较的扩展(10分钟)教师提供更多的比较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扩展比较。

例如,比较两个国家的文化差异、两本书的风格差异等。

鼓励学生思量更深层次的问题,并培养他们的批评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6.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强调比较的重要性和学生在比较中的收获。

鼓励学生将比较的思维方式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分享中的表现,包括是否积极参预、是否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等。

2. 采集学生完成的比较记录和扩展比较的作业,评估他们是否能够准确理解比较的概念和运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子进行比较。

比的认识说课稿

比的认识说课稿

比的认识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匡助学生全面了解“比”的概念和用法,能够正确运用比进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比”的概念和用法。

2. 学生能够灵便运用比进行比较。

三、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便运用比进行比较,同时注意比较对象的选择和比较标准的确定。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份课件,包含相关的例句和练习题。

2. 教师准备一些实物或者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实物或者图片,引起学生对照的思量。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只大象和一只小猫的图片,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

通过这样的引导,激发学生对“比”的兴趣。

2.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比”的概念和用法,并给出相关的例句。

教师可以解释“比”的含义,比如用“比”来表示两个事物之间的大小、数量、程度等差异。

同时,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常见的比较结构,如“A 比 B 大/小/高/低/多/少”。

3. 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比较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关于动物的比较题目,如“狗和猫哪个更聪明?”“鸟和鱼哪个更适合飞行?”通过这样的案例分析,匡助学生理解比较的原理和方法。

4. 练习与巩固(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比较。

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进行比较,如“这只苹果比那个橙子大吗?”“这个房子比那个房子高吗?”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填空题或者选择题,匡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 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拓展应用的例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关于社会问题的比较题目,如“城市和农村哪个更适合居住?”“手机和电视哪个对学生的学习更有匡助?”通过这样的拓展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6. 归纳总结(5分钟)教师匡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强调“比”的重要性和运用范围。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推荐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3、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说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说教学难点: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整体设计说明:本班的孩子基础较差,很多孩子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好的思考方法,所以课堂上的重点放在了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上。

在比例的基本性质应用时,重点突出孩子的思考过程,强调孩子有根据地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说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导入。

1、一辆汽车上午4小时行驶了200千米,下午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

说一说上、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2、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设计意图】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过渡:同学们,比有各部位的名称,把比组成比例后我们有了新的名称,请自学课本第34页。

生阅读后,请同学说出黑板上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的认识对孩子们来说是比较简单的,所以让孩子们自学,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读数学书的习惯。

三、反馈练习。

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投影出示)先小组之内说一说,然后在指名回答。

重点说分数形式的比例外项和内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点学习组成一个比例的两个比哪两个数是外项,哪两个数是内项。

重点突出分数形式下怎么去找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四、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1)投影出示几组比例,让学生观察看看能有什么发现细心的同学很快会发现这几组比例数字相同,但是书写位置不同。

比的认识》说课稿

比的认识》说课稿

比的认识》说课稿的概念在课前,我会创设一个情境,比如让学生看一组不同大小的水果,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描述这些水果之间的大小关系,从而引出比的概念。

二)讲解比的概念和读写方法我会通过讲解比的概念和读写方法,让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三)运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我会设计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如比较两个商品的价格,比较两个人的身高等。

四)合作探究比的应用我会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让他们自己设计问题,并运用比的知识解决,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五)练检测,巩固知识最后,我会通过一些练题和检测题,巩固学生的知识,检测他们的掌握情况。

六、说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我会对本节课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得失,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次教学环节旨在贯彻新课标理念,让每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比的概念,我采用了问题引导法,让学生自主探究、观察发现、合作交流。

同时,我也要关注学困生的掌握情况,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并掌握这一知识点。

为了让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新知,我告诉他们,不仅同类量可以用比表示,不同类量也可以用比来表示。

例如,我们可以用速度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比的概念。

接下来,我让学生自己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一个集市上,哪个摊位的苹果最便宜。

通过这样的实际问题解决,学生可以更好地应用新知,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实题练环节,我设计了不同类型的题,以适合不同类型的学生。

这样可以实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最后,我布置了作业,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比,并独立完成教材上的题。

通过这样的作业,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并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研究惯。

在板书设计中,我记录了比的认识和长宽比的表示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说课稿(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说课稿第【1】篇〗《比的意义》教学设计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2、引导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重点: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说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说教学过程:一、复习。

某车间有男工人5人,女工人8人,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几分之几?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倍?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二、新授。

教学比的意义。

教学同类量的比。

A、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

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的长和宽的关系?(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求长是宽的几倍?或求红旗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B、这两个关系都是用什么方法来求的?(除法)C、比较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除了除法,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即“比”。

可以说成是: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或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D、不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

教学不同类量的比。

A、“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

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路程÷时间=速度,算式:42252÷90)B、对于这种关系,我们也可以说:飞船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这里的42252千米与90小时是两个不同类的量。

归纳比的意义。

A、通过上面两个例子,你认为什么是比?(学生试说,教师总结: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B、练习:判断,下面数量间的关系是表示两个数的比吗?甲数是9,乙数是7,甲数和乙数的比是9比7;乙数和甲数的比是7比9。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说课稿第【1】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说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P48-P49内容。

说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比的意义的本质。

3.在自主学习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说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说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确比与比值的区别。

说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说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1、6.1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

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倍?女生人数是男生的几分之几?2、A地到B地的路程是160千米,汽车行驶100分钟可以到达,汽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3、张老师买10千克苹果花了70元钱,每千克苹果多少钱?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

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教师提问:这就是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它们的长都是15 cm,宽都是10 cm。

比较它们长和宽的关系,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预设情况:(1)长比宽多多少厘米?15-10;(2)宽比长少多少厘米?15-10;(3)长是宽的多少倍?15÷10;(4)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0÷15。

2.揭题:关于长和宽之间的倍数关系,除了用除法表示之外,还有一种表示方法,那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比”。

(板书课题:比的意义)【设计意图】利用“神舟”五号升空这一现实素材自然地引出“比”,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说课稿推荐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经历从现实生活抽象出简单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中,理解比的意义,经历建构比的意义的过程,形成初步的探究意识。

使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的乐趣。

2、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的应用意识。

4、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说教学重难点:1、理解比的意义2、经历建构比的意义的过程,形成初步的探究意识,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主动参与1、小调查:六年级男生有多少人女生又有多少人你能列出算式表示男女生人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吗23÷20表示什么意思(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倍)20÷23表示什么意思(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2、老师通过调查得知:六二班代老师今年28岁,杨华同学今年11岁,你能用算式表示老师与同学年龄之间的倍数关系吗3、课件出示两条信息。

(1)六二班杨雪家离学校600米,她走路去学校用了5分钟。

(2)学校用150元买来3个篮球。

学生提出问题,列式解答。

4、揭示课题:这些题都是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两种数量的关系的。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种新的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方法——比。

(板书:比)研究比的意义。

(板书完整课题)[设计意图: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

导入新课时,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课题,不仅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亲切自然,而且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意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构建比的意义。

(1)教师引导:表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倍,用23÷20,现在我们就可以说成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3比20。

继续引导学生尝试用比说出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20比23。

比的认识说课稿

比的认识说课稿

比的认识说课稿比的认识说课稿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比的认识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比的认识说课稿1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比的认识”,下面我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比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知识,包括两个课时的内容,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理解比的意义,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比与分数、除法的联系。

我说的是第一课时,本节课内容是建立在“分数乘除法的意义与应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利用学生对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已有认识,提出不同的问题,逐步抽象出“比”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比例的相关知识”做好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学情,我预设了以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求比值。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讨论等活动中经历探索比的过程。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比的重要性,感受比的生活中的广泛存在,自觉养成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在此目标下,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正确读写比,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求比值。

教学难点:能利用比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四、说教法学法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关键就看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

遵循这样的理念,在教学中,我以“情景教学法”“问题引导法”和“练习检测法”为主要教法;在学习过程中,我以自主探究、观察发现、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为主要学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及主体作用,调动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比的认识》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比的认识》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比的认识》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比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课。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百分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计算方法,以及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分数、小数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比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对于比的应用可能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比的意义的讲解,以及对比的应用的练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比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生活实例的引入和练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对比的应用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比赛成绩的比较,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讲解:讲解比的概念,介绍比的计算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练习:设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比的概念和应用有清晰的认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设计一个比的模型图,标注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比的计算方法。

比的认识说课稿

比的认识说课稿

比的认识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课通过比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类等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比的概念,初步形成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准确理解比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2. 教学材料:比的认识相关的图片、实物。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比的概念(5分钟)1. 教师出示两个不同大小的水果,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 引导学生思量:你们觉得怎样才干准确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呢?3.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比”的概念。

Step 2 比的分类(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不同形状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形状。

2. 引导学生思量:你们觉得怎样才干准确比较两个物体的形状呢?3.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比”的分类方法。

Step 3 比的运用(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不同颜色的球,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颜色。

2. 引导学生思量:你们觉得怎样才干准确比较两个物体的颜色呢?3.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的概念,将球按颜色分类。

Step 4 比的实际应用(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不同分量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分量。

2. 引导学生思量:你们觉得怎样才干准确比较两个物体的分量呢?3.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的概念,将物体按分量进行排序。

Step 5 比的拓展(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不同长度的线段,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长度。

2. 引导学生思量:你们觉得怎样才干准确比较两个物体的长度呢?3.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的概念,将线段按长度进行排序。

五、教学延伸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找一些不同的物体,用比的概念进行比较和分类,并写下自己的思量过程。

比的认识说课稿

比的认识说课稿

比的认识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比的概念,能够比较大小并运用比较关系进行问题求解。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比的概念及其运用;2. 能够准确运用比较关系进行问题求解。

三、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比较关系进行复杂问题的求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比的实物或者图片素材;3. 比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两个水果篮子,一个篮子里装满了苹果,另一个篮子里装满了梨。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问:“你们看到这两个篮子里的水果,你们能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比较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比的认识。

2.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比的定义和比的表示方法,并结合实物或者图片素材进行讲解。

教师解释比较的含义,比较的对象以及比较的方法。

教师提醒学生比较时要注意比较的对象要具有相同的性质。

3. 比的运用(1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比的运用。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两个不同大小的水果,并让学生用比较关系来描述它们的大小关系。

教师可以提问:“苹果和梨哪个更大?你们能用比的形式来表示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的运算,计算出它们的比值。

4. 比的练习(15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比的练习。

练习题可以包括简单的比较大小题目,也可以包括一些复杂的问题求解题目。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解答练习题,并与学生一起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

5. 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将比的概念运用到更多的实际问题中。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一组数据,让学生用比的形式来描述数据之间的关系。

教师可以提问:“你们能用比较关系来描述这组数据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

6.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比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运用比较关系,可以通过比较来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比的认识》人教新课标(2023秋)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比的认识》人教新课标(2023秋)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比的基本概念。比是表示两个量大小关系的数学工具。它是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假设有3个苹果和2个橘子,我们如何表示它们的数量关系?这个案例展示了比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举例:若3个苹果和2个橘子的总重量是500克,求1个苹果和1个橘子的重量。
2.教学难点
(1)比的抽象概念:对于比的概念的抽象理解,学生可能难以从具体实例中提炼出比的本质。
解决方法:通过丰富的实例、直观的图形展示,帮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2)比的表示与计算:对于比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学生可能容易出现混淆。
解决方法:通过对比表示方法的对比分析,让学生明确各种表示方法的优缺点,并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3)比的性质理解:对于比的反转、比的等价性等性质,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并灵活运用。
解决方法: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亲身体验比的性质,引导他们发现规律,并加以总结。
(4)比的应用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运用比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计算。
解决方法:设计具有实际情境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进行问题分解和求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比较两个事物的情况?”比如,比较两个水果的重量,或者是比较两个房间的面积。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比的奥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比的意义和比的表示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比的性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比的认识说课稿

比的认识说课稿

比的认识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并掌握比的概念,能够准确地比较两个或者多个物体的大小、数量、程度等。

2. 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比的概念和运用。

2. 教学难点: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2. 教学素材:图片、实物、练习题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激发学生对照的兴趣和思量,为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做铺垫。

2.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比的概念,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解释,让学生对照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比的表示方法(15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或者图片的对照,引导学生学习比的表示方法,包括用冒号表示、用分数表示等。

并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4. 比的运算(20分钟)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比的运算方法,包括比的加法、比的减法等。

并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计算。

5. 比的应用(20分钟)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比较购物价格、比较身高体重等。

通过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6.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与学生一起回顾重点知识和难点。

同时,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

五、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以及课堂互动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比的概念:比的表示方法:比的运算方法:比的应用:七、教学延伸1. 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自己设计一些比的问题,并在班级中进行分享和讨论。

2. 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比较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城市面积等,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比较,加深对照的理解。

比的认识优秀说课稿

比的认识优秀说课稿

比的认识优秀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本文“比的认识”是数学课程中关于比较概念的重要章节,它对于学生建立初步的比较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

比较作为数学四大基本运算之一,是学生理解世界、量化分析的基础,是贯穿整个数学学习过程的重要知识点。

(二)主要内容本章节主要围绕“比”的概念展开,详细介绍了比的定义、比的性质、比的应用等。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比的意义,能够进行比的计算,理解比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 比的定义:介绍了比是什么,比的两个部分分别是被比数和比数,理解比的意义。

2. 比的性质:探讨比的基本性质,如比值的确定、比的倒置等。

3. 比的应用:通过实例,展示比在日常生活、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应用。

(三)教材特色本文教材以生动的实例引入比较的概念,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从直观的具体事物比较过渡到抽象的数值比较。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丰富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比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比的定义,能够正确区分被比数和比数。

2. 学会比的表示方法,能够进行基本的比的计算。

3. 掌握比的性质,理解比值的意义和比的转换。

4. 能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比的运算方法,形成技能。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待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增强对数学美的感受。

2.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应用价值的认识,提高学习的兴趣。

3.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比较观念。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比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比的计算和性质。

3. 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难点1. 比的概念的内化,理解比的本质。

六年级数学《认识比》优秀说课稿

六年级数学《认识比》优秀说课稿

六年级数学《认识比》优秀说课稿六年级数学《认识比》优秀说课稿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数学《认识比》优秀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级数学《认识比》优秀说课稿篇1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乘除法的意义与应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开篇课。

教材通过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提供了牛奶、果汁的数量,路程、时间、速度的数量情境,根据数量提出不同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来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

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认识比,理解比的意义,从而让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也为比的应用、比例的相关知识等后续学习打下铺垫。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求比的比值。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法学法:针对教材内容特点,并结合学生认知规律,这节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以独立探究、实际操作、合作交流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学生分析: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

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因此,教学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

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借助数学来源于生活牛奶、果汁等素材,设计了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背景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为指导,以目标的揭示和探索活动两条线索贯穿于课堂。

整个教学过程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目标的揭示,导入新课;合作探究新知,构建模型;拓展运用,巩固新知;质疑问难,归纳总结。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4.1比的认识说课稿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4.1比的认识说课稿
在学习习惯方面,学生已形成一定的课堂纪律,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但部分学生可能在独立思考、主动提问方面较为欠缺,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具备的前置知识或技能包括分数、小数、整数的四则运算,比的初步认识等。然而,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比的概念理解不深,容易与分数、小数混淆。
1.板书主要内容:
-左侧:比的认识、比的读写、比的性质。
-中间:比的示例、比的基本运算、比的应用。
-右侧:学习提示、注意事项、总结。
2.板书风格: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点,以直观、易懂的图形和符号表示比的性质和运算。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强化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生活实例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比例问题,如家庭成员年龄比、身高比等,让学生感受到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提问方式:向学生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需要比较两个数量的大小关系的情况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探究教学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比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基于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
4.实践应用教学法:布置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这种方法符合实用主义教育理念,强调学以致用。
(二)媒体资源
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同时,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说课稿(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说课稿第【1】篇〗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例1、例2教学认识比的意义。

认识比时,主要利用学生对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已有认识,先引导学生分别认识同类量的比(例1)和不同类量的比(例2),并逐步抽象出比的意义。

进而引导学生根据比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主动探索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自我完善认知结构。

在例1、例2随后的试一试、练一练中,教材都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尝试的机会,尝试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进一步感受比的意义,并主动探索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练习十三中的5个练习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的意义、比值以及相关知识间的联系进行了合理操练,且形式多样,目的明确。

可以看出教材这样有序的编排、呈现内容,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合适的联系,而且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活动,并在活动中全面准确的理解比的意义,构建起对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完整的认知结构。

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小黑板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比的知识。

(板书:比)关于比,你想了解一些什么(学生可能回答:什么是比学了比有什么用数学上的比与生活中的比一样吗)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发:对,生活中也有比,比如一场足球赛的比分是2∶0,它与数学上的比一样吗老师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自己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好吗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式的揭示课题显的简洁明确,导入通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相关议论,引导学生产生了解比、认识比的心理需求,为本课的学习对象创设一个良好的研究氛围。

比的认识说课稿人教版

比的认识说课稿人教版

《比的认识》说课稿(人教版)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呈现一节关于《比的认识》的说课稿。

本节课将从引入比的概念、比的性质和基本性质、比的应用、比例与函数、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回顾与总结、布置作业、期望与评估等八个方面展开讲解。

一、引入比的概念首先,我们将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比的概念。

比如,当我们需要比较两个量的大小时,可以说它们的比是3比2。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到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二、比的性质和基本性质接下来,我们将介绍比的基本性质和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让学生了解到比是一种特殊的分数,而分数和小数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观察和比较,学生将对比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三、比的应用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通过一些实例来展示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比如,通过比例分配问题,让学生了解到比如何应用于公平分配;同时,我们还将介绍比在数学领域中的应用,如解直角三角形、按比例分配等。

四、比例与函数接着,我们将介绍比例和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让学生了解到函数是一种变量之间的关系,而比例是两种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函数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比例的应用。

五、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通过一些实际问题来让学生了解到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比如,如何利用比例尺计算地图上的距离等。

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例的应用价值。

六、回顾与总结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并让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更好地开展下一步教学。

七、布置作业最后,我们将为学生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

学生可以通过完成作业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作业将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应用题等多种形式,以全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八、期望与评估在本节课结束之际,我们将告诉学生本节课的期望目标,并给出评估方法。

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和运用比的知识,学会用比例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比的认识说课稿

比的认识说课稿

比的认识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比较的方式,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和差异,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比较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 让学生能够准确观察和描述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和差异;3.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判断。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 让学生能够准确观察和描述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和差异;3.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判断。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黑板、白板笔、教学素材、学生练习册等;2. 学生准备:学习笔记、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物品,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观察能力。

例如,展示一张苹果和橙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2. 比较的方法介绍(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向学生介绍比较的方法,包括对比法、分类法和综合法。

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图示,让学生了解每种方法的应用场景和操作步骤。

3. 实例分析(15分钟)教师选择几个具体的事物或概念,例如动物、水果、颜色等,让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判断。

教师可以先给出一些提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相似和差异,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比较和总结。

4. 小组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例如动物、食物、交通工具等,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比较和讨论。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和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比较结果。

5. 汇报和总结(10分钟)每个小组的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比较结果,并进行总结和归纳。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比较的方法和技巧,并强调比较思维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六、课堂练习(15分钟)教师发放练习册,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和巩固。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等。

比的认识说课稿

比的认识说课稿

比的认识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比的概念和比的大小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比进行数值比较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包括: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大小关系,能够正确运用比进行数值比较。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比的概念和大小关系的理解,比的运算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帮助学生理解比的抽象概念。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2. 教学材料:教科书、练习册、实物比较物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比的概念和比的大小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和比的大小关系。

教师可以用具体的实物比较,如水果、玩具等,让学生观察并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比的大小关系。

3. 讨论与练习(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比较不同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随后,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讲评,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4. 拓展与应用(1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和情境问题,引导学生将比的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问题,让学生运用比进行数值比较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5. 总结与归纳(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巩固学习成果。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概念讲解、讨论与练习、拓展与应用、总结与归纳等环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比的概念和比的大小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比进行数值比较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得到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的认识》说课稿
都昌鸣山中小缪凤林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比的认识”。

下面我从以下六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比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知识,包括两个课时的内容,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理解比的意义,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比与分数、除法的联系。

我说的是第一课时,本节课内容是建立在“分数乘除法的意义与应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

教材利用学生对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已有认识,提出不同的问题,逐步抽象出“比”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比例的相关知识”做好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小学高年段学生学情,我预设了以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求比值。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讨论等活动中经历探索比的过程。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比的重要性,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存在,自觉养成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在此目标下,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正确读写比,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求比值
教学难点:能利用比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四、说教法学法
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关键就看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

遵循这样的理念,在教学中,我以“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和“练习检测法”为主要教法;在学习过程中,我以自主探究、观察发现、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为主要学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主体作用,调动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问题是思维的核心。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本节课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始终以问题为引领,遵循“现实题材-数学问题-数学模型-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探索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根据这样的新课标设计理念,我安排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比
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从学生感兴趣的杨利伟叔叔及其事迹出发,设置问题,逐步引入新课。

同学们,认识杨利伟叔叔吗?他就是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的航天员。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

在太空中,执行此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什么呢?(课件出示)对!他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旗帜。

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

此时设置问题: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长和宽的关系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给以充分的肯定
15÷10 表示长是宽的几倍
10 ÷15 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接着老师过渡:刚才同学们用以前学过的除法表示两面旗长和宽的关系。

那么老师要告诉大家这两个除法算式还可以用另一种新的数学方法来表示。

那是什么呢?对!那就是比。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认识比(同时板书课题)。

这一环节借助多媒体的运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明确目标,引发探究的欲望,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还巧妙引入下一环节。

(二)探究新知认识比
1、首先紧承上一环节设置学习新知的问题:到底怎样用比来表示两面旗长和宽的关系呢?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老师巡视,对学困生作个别指导。

之后全班交流,汇报结果,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 记作15 :10
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记作10 :15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比,我又抛出问题:那么什么是比呢?再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两道比的算式,引导学生继续思考:你从中又发现比的什么特点呢?鼓励学生分组合作,讨论交流,之后汇报结果:
两个数相除又叫作两个数的比
比是有序的(教师板书)
2、再从学生刚列出比的算式中选择一道来学习比的读写以及比的各部分名称
师:10比15读作“10比15”,写成“10 ︰15”

10 :15=10÷15=

前项比号后项比值(板书)
然后指名学生读一读,提醒学生注意:虽然10︰15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但仍读作10比15,不能读作十五分之十。

并鼓励学生想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是一个比,不是一个分数。

比的读写是新知识点,教师先讲解,再让学生模仿练习)
3、最后学习比值的表示
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是比值,再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比值通常怎样表示呢?学生合作交流后,(出示课件)师生一起明确答案。

这一教学环节,我是遵循“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的新课标理念而设计的,为了学好新知,突破重点,我采用了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观察发现、合作交流;比的概念较抽象,很多学生难以理解,因此上课时还要多关注学困生的掌握情况,从而使每位学生都能扫清认知上的思维障碍。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先思考两个不同类量的比
为了让学生能灵活应用新知,告诉学生,不仅两个同类的量可以用比表示,而且两个不同类的量也可以用比来表示。

如课件中的例题就要我们思考路程与时间的比。

例:在日常生活中,一辆汽车行驶,2小时行驶160千米。

这辆汽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160÷2=80千米)
先引导学生思考:用已学知识如何表示?再师生一起明确答案: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可以用速度来表示,即速度=路程÷时间
那么如何用比来表示呢?即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60:2,比值是80。

2、再让学生自己解决实际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