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修复原理与技术第1章 绪论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刘国 liuguo@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2012年·成都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1 概念篇
授课提纲
环境修复的概念、对象和任务、类型、 环境修复的概念、对象和任务、类型、产生与发展等
2
原理篇
物理修复原理 植物修复原理 化学修复原理 化学修复原理 微生物修复原理 微生物修复原理
污染土壤的环境修复 ⑵污染土壤的环境修复
我国的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相当严重, 我国的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相当严重,主要污染物是重金属离子和有毒有 的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相当严重 害有机物。据调查, 害有机物。据调查,农村土地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土壤是由粗放式农业 耕作和乡镇工业造成的。 耕作和乡镇工业造成的。 发达国家已经投人大量资金对受污染环境进行修复。 发达国家已经投人大量资金对受污染环境进行修复。相关的修复技术在 国外也得到了迅速开发。修复技术基本上分为两类: 国外也得到了迅速开发。修复技术基本上分为两类:物理化学类型和生 物学类型。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包括隔离、泵抽取和地上处理、 物学类型。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包括隔离、泵抽取和地上处理、土壤清洗 萃取、固化和稳定化等; 、萃取、固化和稳定化等;生物修复技术包括地上生物处理和地下现场 生物修复等。 生物修复等。 物理化学类型的修复技术一般是将受污染的土壤或地下水移走, 物理化学类型的修复技术一般是将受污染的土壤或地下水移走,再进行 适当的处理和处置。这类技术能够彻底清除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 适当的处理和处置。这类技术能够彻底清除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其 缺点是严重影响土壤的结构和地下水所处的生态环境, 缺点是严重影响土壤的结构和地下水所处的生态环境,而且成本非常高 相比较而言,现场生物修复技术不会破坏生态环境, 。相比较而言,现场生物修复技术不会破坏生态环境,但其修复过程非 常缓慢、效率低.不能满足快速修复的需要, 常缓慢、效率低.不能满足快速修复的需要,尤其是在较密实的土壤中 修复所需要的活性微生物、辅助药剂等很难输送至受污染的区域。 ,修复所需要的活性微生物、辅助药剂等很难输送至受污染的区域。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绪论课件
生物修复技术
微生物修复
利用微生物降解、转化污染物,将其分解为无害或低 毒性物质。
植物修复
利用植物吸收、转化、降解污染物,将其从土壤中去 除。
联合修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结合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技术,综合处理污染土壤 和地下水。
03
环境修复工程实践
场地调查与评估
场地调查
对污染场地进行详细调查,收集 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等相关环 境数据,了解污染状况和程度。
案例分析
物理修复技术案例
总结词 挖掘与填埋 土壤气相抽提 土壤淋洗
物理修复技术通常用于处理大面积污染场地,通过改变污染物 的物理状态,使其从土壤、地下水等介质中分离出来。
对于污染严重的场地,可以通过挖掘和填埋的方式将污染物与 环境隔离,防止其进一步扩散。
通过抽取土壤中的气体,将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从土壤中去 除。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 术绪论课件
目录
• 环境修复原理概述 • 环境修复技术分类 • 环境修复工程实践 • 环境修复的挑战与前景 • 环境修复相关法规与标准 • 案例分析
01
环境修复原理概述
环境修复的定义
总结词
环境修复是指通过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措施,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进行治理、改善和恢复的过程。
详细描述
详细描述
环境修复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有效减少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 境质量。同时,环境修复也是保障人类健康的必要手段,它可以降低污染物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预防疾病的 发生。此外,环境修复还有助于维护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环境修复的基本原则
国际标准
如ISO 19000系列标准,为环境修复 项目的管理和实施提供了规范和指导 。
环境化学:第一章 绪论 1
Question to be answered
Conceptual model for hazardous compound in environmental system considered
Mathematical model
Input data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of fate of the hazardous compound in the environmental system considered
“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环境化学的研究任务: 从微观的原子、分子水平上来研究宏观的环境现 象与变化的化学机制及其防治途径,其核心是研 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转化和效应。
环化与普化不同:
(1) 综合体系、开放体系 (2)含量低,分布广,且处于很快的迁移或转化之中 (3)跨学科:涉及化学、生物、医学和地学等
1、环境化学的定义
1972年R.A.Horne在《环境化学》一书中定义: “环境化学是研究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外层大气圈的化学 组成和其中发生的过程,特别是界面上的化学组成和过程的 学科。”
也有的学者认为环境化学按其英文名称(Environment Chemistry),它的基础是化学,所以又把环境化学定义为:
全球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 臭氧层破坏 酸雨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与越境转移 生态环境污染与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生物多样化减少
等等……
2、可持续发展
——1987年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 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 的广泛共识。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 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第一章绪论1前言土壤是人类赖以生...
第一章绪论1.1前言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也是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工业、城市污染的加剧和农用化学物质种类、数量的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年排放Hg约1.5万吨,Cu 340万吨,Pb 500万吨,Mn 1500万吨,Ni 100万吨【1】。
据我国农业部进行的全国污灌区调查,在约140万hm2的污水灌区中,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占污水灌区面积的64.8%,其中轻度污染的占46.7%,中度污染的占9.7%,严重污染的占8%【2】。
当前我国区域农业环境恶化现象十分严重。
据统计,1980年国工业三废污染耕地面积266.7万hm2,1988年增加到666.7万hm2,1992年增加到1000万hm2【3】。
目前,全国遭受不同程度污染的耕地面积已接近2000万hm2,约占耕地面积的1/5。
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导致的粮食减产超过1000万t,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多达1200万t,合计经济损至少200亿元【4】。
据农业部环境监测系统近年的调查,我国24个省(市)城郊、污水灌溉区、工矿等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320个重点污染区中,污染超标的大田农作物种植面积为60.6万hm2,占调查总面积的20%。
其中重金属含农作物种植面积约占污染物超标农作物种植面积的80%以上,尤其是Pb、Cd、Hg、Cu及其复合污染最为突出【5】。
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cd污染较普遍,污染面积近1 1300万hm2,其次是Pb、Zn等;有许多地方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Cd、cr、As、Pb金属含量超标和接近临界值。
其中多数是由于工业污水灌溉造成的【6】。
1.2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研究现状1.2.1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性差、滞留时间长、不能被微生物降解的特点 ,并可经水、植物等介质最终影响人类健康。
造成的危害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环境工程技术经济 第1章 绪论
第一节 工程技术经济的有关概念
• 3.经济
• 生产关系,如“经济基础”、“经济关系”。 • 国民经济的总称,或指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如工业经济、农业经济、运输
• 一般是指土木建筑或者其他生产、制造部门用比较大而复杂的设备来进 行的工作,如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等。
第一节 工程技术经济的有关概念
• 2.技术
• 狭义解释: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技能,包括劳动工具和人们具体使用、 掌控这些工具的能力。
• 广义解释: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包括劳动工具、劳动对象 和具有一定知识、技能及经验的劳动者,即生产力三要素。
第三节 工程技术经济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 2.工程技术经济的内容
方案评价方法 投资方案选择
筹资分析 财务分析
经济分析 风险和不确定性分析
建设项目后评估 技术选择
第三节 工程技术经济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 3.工程技术经济的特点
尽量避免决策失误造成 的经济损失,预见性包
含一定的假设和近似性。 预测性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交叉,
环境工程技术经济
前言:1.环境工程的任务
环境工程
运用工程、技术的方法和手段,控制 环境污染及改善环境质量的学科。
环境工程的主要任务
• 保护自然资源和能源,消除资源 的浪费,控制和减轻污染。
• 研究防治环境污染的机理和有效 途径,保护和改善环境,保护人 民身体健康。
• 综合利用废水、废气、废渣,促 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前言:6.课程概况
• 课程目的 • 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第一章 绪论
品第 治污第 第 安三 概染二 一 全章 论、章 章 的 综 影环 合食 响境 利品 绪 污 用工 论 染 及业 及 污对 其 染环 对 防境 食 的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人类与环境 环境与食物链、食品与人 环境科学与食品科学 环境与食品安全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起源、内涵与特征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途径
伦敦烟雾事件 (1952,12;UK)
5天内死亡4000 人,历年共发生 12次,死亡近万 人
居民取暖煤中含硫量高, 排出大量SO2和烟尘,又遇 逆温天气
水俣事件 截止1991年3月, 氮肥厂含汞催化剂随废水 (From 1953;Japan) 有2248人患病, 排入海湾,转化成甲基汞, 其中死亡1004人 被鱼、贝类摄入
小结
环境污染是环境对食品安全性影响的 主要原因 , 而人工环境恶化对食品安全 性的影响是研究环境与食品安全性的关 系时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20世纪重大公害事件
公害事件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30,12;Belgiu m) 危 害 原 因 几千人中毒,60 人死亡 烟尘堆积河谷,遭遇长时 间逆温天气且有大雾
例:
最典型的元素过少而引起的地方病为碘 缺乏病。在远离海洋和有高山阻隔的地 区 , 由于土壤含碘少或易流失 , 常常为 缺碘土壤 , 土壤缺碘会导致水和食物中 含碘少 , 使人体摄碘量不足 ;加碘盐的使 用 , 已使碘缺乏病在我国逐步受到控制。
例:
地球结构原因的元素过多而导致的地 方病 , 主要为元素的慢性中毒 , 如地方 性氟病、慢性碑毒和慢性硒中毒等。这 与由于污染而引起环境元素过多系统产 生的效果相同 , 尽管这些过多的元素产 生方式或来源不同 , 但二者主要经食物 和水进入人体 , 造成对人体的危害。
环境污染修复原理与技术第1章 绪论
1.3 环境修复
1.3.1 环境修复概念 1.3.2 环境修复的对象和任务 1.3.3 环境修复类型 1.3.4 环境修复的产生与发展
1.1.1环境概念
哲学概念 相对于主体的客体,即影响某一中心事物的所有事物
以及这些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总和。 环境是可影响中心事物的相对综合体。 环境是一个极其复杂、相互影响、彼此制约的辩证的
自然综合体。
1.1 环境概述
1.1.1环境概念
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总是以人类作为中心事物的 自然环境。人类的环境是作用于人类这一主体(中心 事物)的所有外界影响和力量的总和。
1.2.3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1)环境问题萌芽阶段
时间段: 从人类出现直到工业革命前夕
主要特点: 主要表现为生态环境破坏。 如大量砍伐森林、破坏草原、盲目开荒等,往往引起的
严重 水土流失,水旱灾频繁和沙漠化问题。
影响: 主要对小区域范围的生态影响。影响力度增长缓慢。
2)环境问题的发展恶化阶段
1.1 环境概述
1.1.1环境概念
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总是以人类作为中心事物的自 然环境。人类的环境是作用于人类这一主体(中心事物) 的所有外界影响和力量的总和。 ➢ 主体:人和人类社会 ➢ 环境要素:可影响人类的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相互联 系的基本物质,亦称环境基质或环境介质。比如影响人的独
立的水、大气等等
1.2.1环境问题概念
所谓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不恰当的 生产活动引起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质量的 恶化,出现了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 题。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第2章污染环境的物理修复原理ppt课件
✓ 湿筛分:当大量重金属以颗粒状存在、需采用清洗 或淋洗技术、处理得到的重金属可再利用、废液不 需进一步处理时,采用该项技术
2.3 物理分离修复技术 2.3.2 水动力分离法(粒度分级法)
2.3.3 密度分离法(重力分离法)
2.3.4 泡沫浮选分离法
2.3.5 磁分离法
污染颗粒物的磁性存在差异,通过磁场时运动形式不同
SVE操作系统示意图
3.5 蒸气浸提修复技术局限
4. 固化/稳定化修复
4.1固化/稳定化修复概述
4.2 固化/稳定化修复原理
4.2 固化/稳定化修复原理
4.3 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 4.3.1 原位固化/稳定化法
原位固化/稳定化修复污染土壤示意图
4.3.2 异位固化/稳定化法
异位固化/稳定化修复污染土壤示意图
6.3.3 原位电磁加热修复
6.4 热力学修复应用
➢ 范围:氯代有机物、多氯联苯以及密度较高的液体 ➢ 优点:可修复污染环境深层
6.4 热力学修复应用
6.5 热力学修复技术局限
➢ 局限:成本高 ➢ 局限因素:需要特定的设备,包括加热系统和尾气处理系统
Thanks!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2.3.6 电分离法
污染颗粒物的导电性的不同,在同一电场中的运动形式不同
2.3.7 脱水分离
2.3.8 物理分离修复技术的主要属性小结(一)
2.3.8 物理分离修复技术的主要属性小结(二)
2.4 物理分离修复技术应用
➢ 优点:大多数相关技术设备简单,费用低廉,可持续高产出
2.5 物理分离修复技术局限性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Principles and Technology
第一章环境保护概论绪论
第三节 环境科学
三、环境科学的特点
1.综合性 2.人类所处地位的特殊性 3.学科形成的独特性
四、环境科学的内容和分科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环境质量的变化和发展是环境科学研究的一 个核心问题。 (二)环境科学的分科 环境科学按其性质和作用划分为三部分:基 础环境学、应用环境学及环境学。
四、我国的环境问题
1.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污染严重 2.资源浪费惊人,生态压力巨大 3.环保成绩显著,形式依然严峻
第三节 环境科学
境科学概述 环境科学是一个正在迅速发展的新科学。它是在解决 环境问题的社会需要的推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环境科学,作为一门科学,产生于20世纪50~60年代。 二、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根据环境科学的建立与发展,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是 “人类与环境”这对矛盾之间的关系,研究它们对立统一 关系的发生和发展,调节与控制,利用与改造。 环境科学的基本任务,就是揭露人类与环境这对矛盾 的实质,研究和掌握它的发展规律,调控它们之间的物质 和能量交换过程,寻求解决矛盾的途径和方法,以改善环 境质量,造福人类,防止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失调,促进协 调发展,促进人类社会更加繁荣昌盛地向前发展。
第四节 中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环境保护起步虽然较晚但成就突出,具有自己 的特色。从1973年至今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中国环保事业的起步(1973~1978年) 二、改革开放时期环保事业的发展(1979~1992年) 三、可持续发展时代的中国环境保护(1992年以后) 四、现阶段环境保护工作 (一) 环境保护目标 “十一五”主要环保指标 (二) 环境保护措施 1.污染物总量控制 2.节能减排 3.区域限批 4.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重点归纳(最新整理)
第一章绪论1.“环境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2. 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3. 简述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体系。
4. 简述废物资源化的技术体系。
5. 阐述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体系。
6. 一般情况下,污染物处理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利用隔离、分离和(或)转化技术原理,通过工程手段(利用各类装置),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快速去除。
试根据环境净化与污染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实现污染物高效、快速去除的基本技术路线。
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第一节常用物理量1.什么是换算因数?英尺和米的换算因素是多少?2.什么是量纲和无量纲准数?单位和量纲的区别是什么?3.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区别和关系如何?试举出质量比的应用实例。
4.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经常用体积分数表示污染物的浓度,试说明该单位的优点,并阐述与质量浓度的关系。
5.平均速度的涵义是什么?用管道输送水和空气时,较为经济的流速范围为多少?第二节质量衡算1.进行质量衡算的三个要素是什么?2.简述稳态系统和非稳态系统的特征。
3.质量衡算的基本关系是什么?4.以全部组分为对象进行质量衡算时,衡算方程具有什么特征?5.对存在一级反应过程的系统进行质量衡算时,物质的转化速率如何表示?第三节能量衡算1.物质的总能量由哪几部分组成?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如何?2.什么是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3.简述热量衡算方程的涵义。
4.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封闭系统,其内部能量的变化如何表现?5.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开放系统,系统能量能量变化率可如何表示?第四章热量传递第一节热量传递的方式1.什么是热传导?2.什么是对流传热?分别举出一个强制对流传热和自然对流传热的实例。
3.简述辐射传热的过程及其特点4.试分析在居室内人体所发生的传热过程,设室内空气处于流动状态。
5.若冬季和夏季的室温均为18℃,人对冷暖的感觉是否相同?在哪种情况下觉得更暖和?为什么?第二节热传导1. 简述傅立叶定律的意义和适用条件。
污染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
污染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教学⼤纲《污染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教学⼤纲课程编号:081472B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实验(上机)学时:0学分:2适⽤对象:环境⼯程先修课程:⽆⼀、教学⽬标(⿊体,⼩四号字)《污染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是环境⼯程专业本科⽣的⼀门专业选修课。
该课程通过介绍污染环境的各项修复技术培养学⽣⼯程实践能⼒,学习该课程后可达到的具体⽬标如下:⽬标1:培养学⽣理论指导实际的⼯程实践能⼒。
⽬标2:掌握污染环境修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污染环境修复技术、⼯艺及⼯程设计的原则和⽅法,熟悉本领域研究的新进展与新成果。
⽬标3:为进⾏污染环境修复与污染控制、课程设计等课程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
⼆、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体,⼩四号字)《污染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主要讲述内容包括污染⼟壤环境和污染⽔环境所采取的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微⽣物修复、植物修复、⽣态⼯程技术等,选讲内容包括⼤⽓污染物的环境修复技术、固体废物污染的环境修复技术。
本课程主要采⽤多媒体教学和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的⽅式开展教学。
课后作业为学⽣课堂报告,报告内容为典型污染环境的修复案例,以锻炼⾃我学习和独⽴思维的能⼒,培养⽤于创新与团队合作的精神,激发对污染环境修复研究的兴趣。
该课程在培养学⽣⼯程实践能⼒⽅⾯促进了毕业要求的实现。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体,⼩四号字)以表格⽅式表现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宋体,⼩四号字)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体,⼩四号字)第1章绪论第1节环境概述1.环境概念2.环境分类3.环境基本特性第2节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的概念2.环境问题的分类3.环境问题的产⽣与发展第3节环境修复1.环境修复的概念2.环境修复的类型3.环境修复的产⽣与发展4.环境修复的对象和任务教学重点、难点:1.环境修复的基本概念。
2.污染环境修复的类型。
污染土壤的环境修复技术-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ppt课件
污染土壤的环境修复技术-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31
技术应用
蒸汽浸提修复技术
原位土壤蒸汽浸提
原位土壤蒸汽浸提技术的应用条件
污染土壤的环境修复技术-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32
蒸汽浸提修复技术
原位土壤蒸汽浸提技术效果的影响因素
污染土壤的环境修复技术-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33
技术应用
蒸汽浸提修复技术
异位土壤蒸汽浸提
包括两项浸提技术两生浸提技术污染土壤多相浸提修复技术示意图两相浸提技术利用蒸汽浸提或者生物通风技术向不饱和土壤中输送气流以修复挥发性有机物和油类污染物污染土壤的过程典型的两相浸提系统示意图两重浸提技术两生浸提技术既可以在高真空下也可以在低真空下使用潜水或者空气泵工作典型的两重浸提系统示意图蒸汽浸提修复技术723固定稳定化修复技术72污染土壤的物理修复技术技术介绍防止或者降低污染土壤释放有害物质或其中污染物转移的修复技术包括原位和异位固定稳定化固定稳定化修复技术固定稳定化的基本工艺流程固定稳定化修复技术技术应用异位固定稳定化通过将污染封与粘结剂混合形成的物理封闭如降低孔隙率等或者发生化学反应如形成氢氧化物或硫化物沉淀等从而降低污染土壤中污染物活性异位土壤固定稳定化修复的工艺流程图固定稳定化修复技术异位固定稳定化影响因素固定稳定化修复技术技术应用原位固定稳定化直接将修复物质输入污染土壤中混合处理后的土壤留在原地美国威斯康星州利用潜水箱原位固形修复德马尼托沃克河污染抵泥固定稳定化修复技术原位固定稳定化影响因素固定稳定化修复技术724玻璃化修复技术72污染土壤的物理修复技术技术介绍通过高强度能量输入使污染土壤熔化将含有挥发性污染物的蒸汽回收处理同时污染土壤冷却后成玻璃状团块固定原位玻璃化技术异位玻璃化技术玻璃化修复的工艺流程玻璃化修复技术技术应用原位玻璃化技术通过向污染介质中插入电极对污染介质固体组分给予16002000摄氏度的高温处理使有机污染物和一部分无机化合物如硝酸盐硫酸盐和碳酸盐等挥发或热解而从污染环境中去除的技术原位玻璃化修复过程示意图玻璃化修复技术技术应用异位玻璃化技术使用等离子体电流或其他热源在16002000摄氏度的高温熔化土壤及其中的污染物有机污染物补热解或者蒸发去除有害无机离子则得以固定化产生的水分和热解产物则由气体收集系统收集进一步处理异位玻璃化修复过程示意图玻璃化修复技术玻璃化修复技术的影响因素玻璃化修复技术725热力学修复技术72污染土壤的物理修复技术技术介绍利用热传导热毯热井或热墙等或热辐射无线电波加热等加热污染土壤后降低其中污染物浓度的技术高温加热修复技术低温加热修复技术电磁波加热修复技术热力学修复技术技术应用高温加热修复技术通过热毯或加热井中的加热器件进行热传导加热并通过汽提井和鼓风机将水蒸汽和污染物收集起来加以处理的技术高温加热修复过程示意图热力学修复技术热毯系统热井系统采用覆盖在土壤表
环境工程原理 第一章
的特性以及资源化对象的性质、存在形式和含量,需采取不同的资源化 技术。
环境工程原理
“十二五”环境科学与工程规划教材
第四节、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展,强度的增加和形式的多样化,生产和使用的化学物 质的种类日益增加,登录在《化学文摘》上的化学物质,总数已达6000多万种, 目前仍在高速增加。据统计,仅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经常使用的化学物质就 有6~8万种之多,这使得环境污染物的种类越来越多,由于污染物的物理和化 学性质千差万别,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也异常复杂,造成由化学物质引起的 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复杂。此外,不同的地区以及同一地区在不同时期的环境 条件、社会条件和经济条件也各不相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也随时间、空间的 变化而变化,因此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强烈的综合性和时间及地域特征。所以环 境污染控制应根据不同的对象以及社会经济条件,选择最优的方案。
环境工程原理
“十二五”环境科学与工程规划教材
2 空气净化与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2.1 空气中的污染物及其危害
空气中污染物的种类繁多,根据其存在的状态,可分为颗粒物/ 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
粉尘
颗粒
/
气溶胶状态污染物飞烟灰
黑烟
空气中的污染物气态污染物有 无机 机物 物(卤碳氮 硫挥素的化 化发化氧雾物 物性合化( (有NS物物OO机((2,,物HCNVCHOOHl,2,CSC3))OHS )F2 ))
处理技术 客土法 隔离法 清洗法(萃取法) 吹脱法(通气法) 热处理法 电化学法 焚烧法 微生物净化法 植物净化法
主要原理 稀释
物理隔离(防止扩散) 溶解 挥发
《环境保护概论》习题参考答案
《环境保护概论》习题参考答案目录《环境保护概论》部分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生态学基础 (9)第三章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 (17)第四章环境与人体健康 (22)第五章大气污染及防治 (26)第六章水体污染及防治 (35)第七章土壤污染及防治 (42)第八章固体废物污染及防治 (49)第九章物理性污染及防治 (54)第十章环境管理 (59)《环境监测》部分第一章绪论 (66)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 (69)第三章空气和废气监测 (75)第四章固废和土壤监测 (80)第十章噪声监测 (82)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2、自然环境:环绕生物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3、聚落环境:人类进行聚居生活的场所。
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与人类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生存环境。
4、人工环境: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在自然物质的基础上,通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自然物质,创造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物质文化等所形成的环境体系。
5、环境要素: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6、环境容量:是指一个特定的环境或一个环境单元所能容纳某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7、环境自净:正常情况下,受污染的环境,经一些自然过程及在生物参与下,都具有恢复原来状态的能力,称此能力为环境的自净作用。
8、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限度。
9、环境问题: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10、环境科学:研究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及其保护与改善的科学。
二、单项选择题1、A2、B3、B4、D5、A6、B7、B8、C9、A 10、C11、A 12、A 13、D 14、C 15、B16、B 17、A 18、D 19、D 20、A三、简答题1、什么是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环境工程学绪论01章ppt课件
分离(沉降、过滤,吸附、吸收、膜分离)
宏观机理 转化(化学转化、生物转化) 微观过程:宏观现象(机理)的产生机制与微观步骤 设计计算基本理论:污染物净化装置的设计计算理论
2、基本研究方法 (1)“量”与“变化速率”的数学计算
• 物料与能量衡算(质量与能量守恒原理) • 微观过程解析(物质与能量的迁移过程、转化过程) • 变化速率的数学表达(为工程设计计算提供依据)
水污染防治技术
3
第一章 绪论
4
主要内容
一、环境污染与环境工程学 二、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
三、环境工程基本原理主要内容和方法
5
一、环境污染与环境工程学
“环境工程学”的任务
利用环境学科与工程学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控制理论、 技术、措施和政策,以改善环境质量,保证人类的身体健 康、舒适的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污染与环境工程学
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 空气净化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管理 环境净化与污染防治技术及原理 生态修复与构建技术及原理 环境工 程学 清洁生产理论及技术原理 环境规划管理与环境系统工程 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 物理性污染防治工程 土壤净化与污染防治技术 废物资源化技术
过程的定量计算(工程设计计算的基础)
• 简单化的目的:
科学、合理的简化可大大简化计算过程,
提高设计计算效率
15
3. 课程学习的目的 系统、深入学习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工
程的基本技术及原理、工程设计计算的基
本理论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16
二、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
重建 (reconstruction) :是指使完全丧失功能的对象恢复至原 初水平;
改建(renewal):则是指使部分受损的对象进行改善,增加人
类所期望的“人造”特点,减小人类不希望的自然特点。
1.3.1 环境修复的概念
环境修复(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就是研究对被污染的
据传,上世纪90年代,一支9人科学考察小组进入切尔诺贝利 时,曾遭遇一群巨鼠袭击,只有一人生还,最后当局集结大量 军队、轻重型武器,将所有能发现的”。
1.3 环境修复
1.3.1 环境修复概念 1.3.2 环境修复的对象和任务 1.3.3 环境修复类型
2)环境问题的发展恶化阶段
●时间段: 19世纪工业革命至20世纪50年代
●主要特点: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后,大工业日益发展,生产力有了 很大的提高,环境问题也随之发展并逐步恶化。 例如:从1873年-1892年间的冬季英国伦敦多次发生有 毒烟雾事件 ●影响: A.环境问题,尤其污染问题集中在工业发达国家 B.环境质量开始恶化,但未引起重视
处理。因此 ,对水环境进行修复是我国迫切的需要。
⑴污染水体的环境修复
在水环境修复领域,所修复的水体对象是环境的一部分,不可
能建造能将整个修复对象包容进去的处理系统。如果采用传统 治理净化技术,即使对于局部小系统的修复,其运行费用也将 是天文数字。
环境修复≠环境净化
环境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污染因子进入环境中,并非一定会 产生污染,而是只有当环境污染因子的载荷量超过了环境净 化容量时才导致污染。
环境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净化机制 如稀释、扩散、沉降、挥发等物理机制,氧化还原、中和 分解、化合、吸附解吸、离子交换等化学 ( 含物理化学 ) 机制, 有机生命体新陈代谢等生物学机制。这些机制共同作用于环境 致使污染物的数量或性质向有利于环境安全的方向发生改变。
环境修复≠环境净化
环境修复与环境净化之间既有共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它们 两者的目的都是使进入环境中的污染因子的总量减少或强度降低或毒性 下降。
环境净化强调的是环境中内源因子对污染物质或能量的清除过程,
是一种自然的、被动的过程;
环境修复则强调人类有意识的外源活动对污染物质或能量的清除
过程,是一种人为的、主动的过程。
1.1.2环境分类 下面介绍一种按环境的范围由近及远进行的分类:
(1)聚落环境 (2)地理环境
聚落是人类 聚居的地方与活 动的中心,聚落 环境也就是人类 聚居场所的环境。 聚落环境根据其 性质、功能和规 模可分为院落环 境、村落环境和 城市环境。
地理环境位于 地球的表层,即岩 石圈、水圈、上圈、 大气圈和生物圈相 互制约、相互渗透、 相互转化的交错带 上,其厚度约10 – 30km。
3)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
●时间段: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前夕 ●主要特点: 环境问题更加突出,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接连不断 ●形成因素: A.人口的迅猛增长,都市化的速度加快。 B.工业不断集中和扩大,能源的集中大增。 ●影响:
A.工业发达国家把环境问题列入国家的议事日程,包括制定法律
、建立机构、加强管理、采用新技术等。 B.到70年代中期环境污
土壤修复
周启星,污染土壤修复原理与方法 张 丛,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 李法云 ,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理论基础与技术
生态修复
黄铭洪,环境污染与生态恢复 杨京平,生态恢复工程技术 周启星,生态修复
水环境修复
张锡辉,水环境修复工程学原理与应用 周怀东,水污染与水环境修复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绪论 污染环境的物理修复原理
1.1.2环境分类 下面介绍一种按环境的范围由近及远进行的分类:
(1)聚落环境 (2)地理环境 (3)地质环境 (4)宇宙环境
环境科学中宇 宙环境是指地球大 气圈以外的环境, 又称星际环境。不 过,此处所指宇宙 环境,仅限于人类 进入空间活动的年 代以后,人和飞行 器(人造卫星、探测 器、航天飞机等)在 太阳系内飞行触及 到的环境。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Principles and Technology
教材
教材: 赵景联主编,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目
生物修复
参考书目:
陈玉成,污染环境生物修复工程 沈德中,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 唐世荣 ,污染环境植物修复的原理与方法 吴启堂 ,环境生物修复技术
联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 “本法所称环境, 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 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
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
和乡村等”。
本书各部分内容中提及的环境均指自然环境。
1.1.2环境分类 根据不同原则,人类环境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通常的分类原则是: 环境范围的大小 环境的主体 环境的要素 人类对环境的作用 环境的功能
染得到有效控制,城市和工业的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
4)环境问题的第二次高潮
●时间段: 20世纪80年代至今 ●主要特点: A.开始共同关注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的环境问题。 B.全球性大气污染 例如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 C.大面积生态破坏 福建紫金矿业重大污染事故 大面积森林破坏、草场退化、沙漠化等 D.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影响: 全球性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环境采取物理、化学与生物学技术措施,使存在于环境中的污染 物质浓度减少或毒性降低或完全无害化,使得环境能够部分或者 全部的恢复到原始状态。
• 环境污染→健康环境 • 环境修复≠和环境净化 • 环境修复≠”三废”治理
环境污染 VS 健康环境
环境污染(contaminated environment),是指任何物质或能量 因子的过分集中,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从而对环境表 现出有害的现象。环境污染的实质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所 引起的环境质量的下降和环境功能的衰退。根据这—实质 ,不难将污染环境定义为任何物质过度聚集而产生的质量 下降、功能衰退了的环境。 健康环境(sound environment):最健康的环境当然是具有原 始背景值的环境,但当今地球上似乎再也难找到一块未受 人类活动影响的“净土”,即使人类足迹鲜至的南极、珠 穆朗玛峰也可检测到农药的存在。因此健康环境只是相对 的,特指存在于其中的各种物质或能量都低于有关环境质 量标准。
环境修复≠三废治理
传统“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治理是环境工程的核心内容, 强调的是点源治理,即工厂排污口的治理,需要建造成套的处理 设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成本,将污染物 净化去除。
环境修复是最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环境工程技术,它强调的是 面源治理,即对人类活动的环境进行治理,它不可能建造把整个 修复对象包容进去的处理系统。如采用传统治理净化技术,即使 对于局部小系统的修复,其运行费用也将是天文数字。
为什么要修复或治理环境?
1.2.2环境问题的分类
1.2.3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1)环境问题萌芽阶段
时间段: 从人类出现直到工业革命前夕 主要特点: 主要表现为生态环境破坏。 如大量砍伐森林、破坏草原、盲目开荒等,往往引起的 严重 水土流失,水旱灾频繁和沙漠化问题。 影响:
主要对小区域范围的生态影响。影响力度增长缓慢。
环境修复≠三废治理
环境修复和“三废”处理都是控制环境污染,只不过“三废”处
理属于环境污染的产中控制,环境修复属于产后控制,而我们通
常所说的污染预防则应该属于产前控制,他们三者共同构成污染 控制的全过程体系,是可持续发展在环境中的重要体现。
1.3 环境修复
1.3.1 环境修复概念
1.3.2 环境修复的对象和任务 1.3.3 环境修复类型 1.3.4 环境修复的产生与发展
2
原理篇
物理修复原理 植物修复原理 化学修复原理 微生物修复原理
3
技术篇
土壤环境修复技术 水环境修复技术
大气环境修复技术
固体废物环境修复技术
第一章 绪论
1.1
环境概述 环境问题
1.2
1.3
环境修复
1.1 环境概述
1.1.1环境概念
哲学概念
相对于主体的客体,即影响某一中心事物的所有事物 以及这些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总和。
环境污染 VS 健康环境
环境质量标准
是环境质量的反映,而环境价值又是环 境质量与人类需要之间客观存在的一种特定关系(肯定或否 定关系),它受到道德准则的制约和影响。比如说某区域环 境质量对一部分人来说可能满足其需要,而对另一部分人 来说则可能相反。从这个意义上讲,健康环境体现了人类 的价值取向。
印度博帕尔市农药厂
异氰酸酯泄漏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小城里空无一人……一片凄凉的景象 五十年内……不得耕作和放牧。 损失……达数千亿美元! 直接导致239万人直接受到辐射,其中45万是儿童, 直接死亡的人数高达9.3万人,这还不包括在受到辐 射后的10多年中陆陆续续死的20万人。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环境是可影响中心事物的相对综合体。 环境是一个极其复杂、相互影响、彼此制约的辩证的 自然综合体。
1.1 环境概述
1.1.1环境概念
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总是以人类作为中心事物的 自然环境。人类的环境是作用于人类这一主体(中心 事物)的所有外界影响和力量的总和。
1.1 环境概述
1.1.1环境概念
1.1.3环境基本特性 整体性 灾害放大性
有限性
基本特性
持续反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