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教学设计及自我诊断
《火把节》教学设计
![《火把节》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400b33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2d.png)
《火把节》教学设计《火把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把节的由来和意义。
学生能够学习作者描写火把节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火把节的热闹氛围,了解彝族人民的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把节的由来和意义。
学习作者描写火把节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感受火把节的热闹氛围,体会彝族人民的情感。
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介绍火把节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彝族文化。
2. 朗读法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让学生交流自己对火把节的感受和理解,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4. 写作法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描写一个节日。
通过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火把节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火把节的热闹氛围。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吗?火把节有什么意义?引出课题:《火把节》。
2. 讲授新课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词义。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听准字音,感受课文的情感。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语气和节奏。
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火把节是怎么来的?火把节有哪些活动?火把节的意义是什么?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火把节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火把节教案四篇
![火把节教案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1ef7e13bb14e852459fb5710.png)
People always like to wander between loss and gain. In fact, those things you have experienced will become yourwealth.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火把节教案四篇火把节教案篇1【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读全文,识读生字,理解生词。
3.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时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学习重难点】1.通读全文,识读生字,理解生词。
(重点)2.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时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吗?(彝族)你知道哪些和火把节相关的知识?(简介彝族及火把节,出示相关图片)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
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
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恭祝五谷丰登。
火把节一般欢度三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两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走进彝族的火把节去感受那盛大的节日气氛吧!二、自主预习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吞噬(shì) 寻觅(ì) 攒聚(cuán)涅槃(pán) 翱翔(á) 氛围(fēn)亢奋(àng) 禁忌祈祷全神贯注循规蹈矩按部就班2.解释词语。
心仪:心中仰慕。
攒聚:紧紧地聚集在一起。
全神贯注:贯注,集中在一点,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循规蹈矩:指遵守规矩,一点也不敢轻举妄动;也形容拘泥保守,不敢有任何变动。
火把节教案3篇
![火把节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a602e8c25c52cc58ad6be06.png)
If everyone understands you, then you have to be ordinary.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火把节教案3篇火把节教案篇1一、活动目标:1、学跳集体舞“快乐的火把节”,感受彝族摆手舞的舞蹈风格。
2、根据情节的提示,记忆动作顺序。
3、大胆运用夸张的动作、激昂的叫声,表现舞蹈欢快、奔放的情绪。
二、活动准备:介绍有关彝族火把节的传统和风俗习惯。
三、活动过程:1、了解舞蹈情节,学习基本动作。
——了解舞蹈情节与动作。
教师一边示范动作,一边介绍情节:“彝族的火把节到了,小朋友们来到了广场上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
玩热烈,大伙儿用手去擦汗,把自己的脸都擦花了,一个个笑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最后大家围着火堆,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幼儿一边回忆情节,一边随着老师哼唱的音乐,练习动作。
2、幼儿站成圆圈做动作。
——幼儿拉成圆圈,找准圈上,练习随着“呦“的叫声转向圈上做动作。
——引导幼儿根据绕火堆跳舞的情节,练习随音乐边绕圈跑,边叫“呦“。
3、完整舞蹈。
——随乐练习,教师带做。
——教师用情节提示幼儿随音乐舞蹈。
火把节教案篇2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火把节》丰富学生对彝族音乐特点的感知,并认识阮(ruǎn)。
2.能分辨乐曲三段体的曲式结构。
3.能说出“火把节”的概况。
教学重、难点1.认识阮,能够听辨出阮的音色。
2.能够听辨出乐曲的两个乐段的不同。
教材分析阮是我国民族弹拨乐器中很有特点的乐器之一。
现在使用的改良阮分为四种:低阮、大阮、中阮、小阮。
三弦或四弦,有品,按十二平均律装置。
阮的演奏技巧不是很复杂,演奏方法及符号与琵琶相同。
右手指法有弹、挑、双弹、双挑、分、滚、划等;左手只按音。
小阮主要用于演奏旋律;中阮、大阮、低阮主要担任和声伴奏。
四种阮的音色圆润而丰厚,颇具特色,并且自成一族。
在乐队中可起强有力的作用。
目前民族管弦乐队中主要使用大阮和中阮。
《火把节》共分为三段,在一个简单的引子后,具有浓郁彝族风味的慢板A段主题轻柔地出现,旋律轻柔、优美。
《火把节》教学设计
![《火把节》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a09f45b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d7.png)
《火把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火把节的由来、时间、庆祝方式等相关知识。
学会欣赏火把节相关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音乐、舞蹈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看视频、图片,阅读文字资料等方式,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组织学生参与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火把节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火把节的历史渊源、庆祝活动和文化内涵。
引导学生理解火把节所承载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观。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火把节背后的文化意义,避免表面化的了解。
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尊重和传承民族文化。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对火把节的基本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2、直观演示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地展示火把节的盛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体验火把节的氛围。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播放一段火把节的热闹视频,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2、知识讲解(15 分钟)教师介绍火把节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参与民族。
讲述火把节的由来传说,如英雄战胜恶魔、祈求丰收等。
3、多媒体展示(10 分钟)展示火把节的相关图片,包括人们手持火把、盛装跳舞、篝火晚会等场景,让学生直观感受火把节的热闹氛围。
同时,播放火把节的音乐,让学生在视听中进一步体会。
4、小组讨论(10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火把节的庆祝活动有哪些特点?火把节反映了当地人民怎样的生活愿望和情感?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5、角色扮演(10 分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如舞者、鼓手等,模拟火把节的庆祝场景进行表演。
《火把节》教学设计
![《火把节》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f97ccbf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e.png)
《火把节》教学设计《火把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把节的由来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彝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把节的由来和意义。
教学难点:感受彝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火把节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火把节的热闹氛围。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你们对火把节有什么了解?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火把节的课文——《火把节》。
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字音和停顿。
(3)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精读课文 (1)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火把节是怎么来的?火把节有什么意义?(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让学生找出描写火把节热闹场景的句子,体会彝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彝族人民的喜悦之情。
拓展延伸 (1)让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2)让学生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如服饰、饮食、音乐等。
(3)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作文,要求写出节日的由来、意义和庆祝方式。
总结全文 (1)让学生说说自己在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
(2)教师总结全文,强调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
布置作业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让学生收集一些关于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资料,制作一份手抄报。
(3)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参加过的传统节日的作文,要求写出节日的氛围和自己的感受。
有关火把节教案3篇
![有关火把节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c7d63f3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e9.png)
有关火把节教案3篇火把节教案篇1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色风情。
2、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时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族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了解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
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时无比快乐的心情和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学习过程:一、自主探究1、默读5—10自然段,想:描写了火把节的哪些场面?按什么顺序写的?(用“﹏”标出表示顺序的词语。
给每个场面拟小标题)2、火把节是激情四溢的盛典。
课文哪些语段能体现出“盛典”的特点?(提示:标画出体现特点的词句,读一读,在句段旁写感受。
)3、作者几次邀请大家去参加彝族的火把节?你从哪里能体会到彝族人民的“盛情”?(提示:标画出体现特点的词句,读一读,在句段旁写感受。
)二、合作学习1、感悟理解火把节“盛典”的“盛”:选取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场面,读读语段,抓关键词句,想象当时的画面,谈感受。
2、感悟理解火把节“盛典”的“典”:“典”是一种郑重举行的仪式。
火把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读读12自然段关于“火把节的传说”,说说你想到了什么?体会到彝族人民的什么美德?3、感悟理解火把节“盛典”的“盛情”:你从哪里能体会到彝族人民的“盛情”?(抓几次的邀请,抓关键词句谈感受。
)4、我喜欢火把节的场面。
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将感受表达出来。
5、视频欣赏——火把节。
三、汇报展示小组按合作学习中的问题汇报交流,老师相机点拨。
四、达标检测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老人来了,弹着平日的月琴;小伙子来了,吹着很久的笛子;姑娘们来了,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孩子们来了,围着篝火着,着,着,着……火光照红了每个彝家人的脸,也照亮了每个彝家人的心。
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火把节是我们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象征。
火把节教案
![火把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620a3789eb172dec63b73c.png)
火把节教案精选火把节教案4篇火把节教案篇1【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读全文,识读生字,理解生词。
3.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时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学习重难点】1.通读全文,识读生字,理解生词。
(重点)2.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时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吗?(彝族)你知道哪些和火把节相关的知识?(简介彝族及火把节,出示相关图片)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
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
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恭祝五谷丰登。
火把节一般欢度三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两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走进彝族的火把节去感受那盛大的节日气氛吧!二、自主预习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吞噬(shì) 寻觅(ì) 攒聚(cuán)涅��(pán) 翱翔(á) 氛围(fēn)亢奋(àng) 禁忌祈祷全神贯注循规蹈矩按部就班2.解释词语。
心仪:心中仰慕。
攒聚:紧紧地聚集在一起。
全神贯注:贯注,集中在一点,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循规蹈矩:指遵守规矩,一点也不敢轻举妄动;也形容拘泥保守,不敢有任何变动。
按部就班:原意是指按照分段布局的需要而安排好层次,选择、组织好词句;后来表示按照一定的条理、步骤做事。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明确:主要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闹场面和火把节的来历。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围绕“火把节”依次写了哪些内容?简介彝族火把节――火把节的传说――火把节上“选美”――火把节的狂欢场面――举行火把节的重要意义。
八年级音乐教案《火把节》
![八年级音乐教案《火把节》](https://img.taocdn.com/s3/m/c10ed0bf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6c.png)
八年级音乐教案《火把节》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彝族的火把节及其文化背景。
2. 学会唱彝族民歌《火把节》,感受其音乐特点和风格。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火把节的文化背景介绍。
2. 彝族民歌《火把节》的学唱。
3. 歌曲分析,包括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
三、教学重点:1. 火把节的文化内涵。
2. 彝族民歌《火把节》的旋律和节奏。
四、教学难点:1. 彝族民歌《火把节》的高音部分。
2. 理解火把节背后的民族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火把节的文化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教授:学唱彝族民歌《火把节》,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
3. 练习:分组练习,加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
4. 课堂展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学生点评。
5. 总结:讲解火把节背后的民族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六、教学拓展:1. 邀请彝族同学或专家进行讲座,深入介绍火把节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2. 组织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比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才华。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火把节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学唱《火把节》的熟练程度和表现力。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积极性。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九、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进一步学习彝族的文化,了解其他民族节日和习俗。
2. 学生练习《火把节》歌曲,加强音乐技能的培养。
十、课程资源:1. 相关彝族文化的书籍和视频资料。
2. 音乐教学设备,如音响、话筒、乐器等。
3. 互联网资源,如彝族音乐网站、视频平台等,用于拓展学生的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重点关注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补充说明: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分组练习、课堂展示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学唱彝族民歌《火把节》,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火把节教案6篇
![火把节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bdaf893a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87.png)
火把节教案火把节教案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火把节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火把节教案篇1主题活动名称:《热闹的火把节》有益的经验: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彝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
知道“火把节”的来源,过节的时间,节日的风俗等等。
内容与分析:彝族人的传统节日——“火把节”是彝族人十分重要的一个节日,其隆重程度不次于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
在活动中,应着重让幼儿了解“火把节”的来源、节日的风俗等。
并用几种感知感受彝族人的快乐心情与“火把节”的热烈气氛。
教学过程或建议:活动一:科学《七月“火把节”》活动目的:1、通过各种感知去了解七月“火把节”的相关知识,懂得“火把节”的由来、风俗习惯等等。
2、在活动中感受“火把节”的热闹气氛,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活动准备:彝族“火把节”的相关图片或录像活动过程或建议:(一)教师扮演“导游”让幼儿坐上“旅游大篷车”进行“中华民族风情旅游”,引出主题。
(二)出示图片,让幼儿了解彝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的相关知识。
提问:1、图上的人们是哪个少数民族?2、他们在做什么?3、你知道他们在过什么节日吗?:这是彝族人特有的节日叫做“火把节”,一般在七月举行,到了那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扎火把,天一黑就到一个空旷的地方把大家的火把堆在一起,点起熊熊大火,然后彝族人便围着火堆载歌载舞,庆祝节日。
(三)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由来。
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英雄战天魔》(四)体验彝族“火把节”的热闹气氛。
1、游戏:《对歌》2、游戏:《摔交》3、制作:《火把》活动二:音乐《热闹的火把节》活动目标:1、学习跳集体舞,感受音乐的热烈情绪。
2、进一步感受“火把节”中彝族人的欢快心情。
活动准备:《热闹的火把节》的磁带;人手各一个自制火把。
活动过程或建议:(一)、在《热闹的火把节》的音乐声中,孩子们手拿自制的火把自由的跳舞,感受音乐的热烈气氛。
《火把节》教学设计
![《火把节》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714338a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b6.png)
《火把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熟悉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火把节”的起源、意义,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火把节的起源和历史2. 火把节的庆祝活动3. 火把节的传统习俗和意义4. 现代社会中的火把节庆祝方式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火把节”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火把节的起源和历史(10分钟)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介绍火把节的起源和历史,让学生了解火把节是由哪个民族庆祝的,起初是为了纪念什么事件或者纪念某位历史人物。
3. 火把节的庆祝活动(15分钟)介绍火把节期间的庆祝活动,如烟火表演、舞龙舞狮、灯笼展览等。
可以通过图片展示具体的庆祝场景和活动形式。
4. 火把节的传统习俗和意义(15分钟)讲解火把节期间的传统习俗,如点燃火把、放鞭炮、吃汤圆等,同时解释这些习俗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通过口头和书面形式的互动交流,让学生了解火把节背后的文化内涵。
5. 现代社会中的火把节庆祝方式(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火把节在现代社会中的庆祝方式。
例如,人们可以通过举办火把节文化节、参加火把节游行等方式来庆祝火把节。
鼓励学生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6. 活动设计和讲解(20分钟)学生分为小组进行活动设计。
每个小组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小型火把节庆祝活动,并用口头或图文形式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设计理念、活动方案和实施计划。
7. 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火把节的重要性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承的意义。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保留自己的传统文化,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回答问题、讨论和小组合作等。
2. 评价学生设计的小型火把节庆祝活动,并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观当地或国内知名的火把节庆祝活动,了解不同地区的火把节传统。
火把节教案-4
![火把节教案-4](https://img.taocdn.com/s3/m/ceaf9405551810a6f4248694.png)
火把节教案【必备】火把节教案4篇火把节教案篇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会11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掌握“矫健、嫉妒”等词语意思。
3、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是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二、三部分,体会火把节时彝族人民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
教学难点:从火把节的传说中体会彝族人民的勇敢与坚强。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搜集民间故事。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结构。
3、初步体会彝族人民火把节的热情。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火把节”是那个民族的节日吗?(彝族)你知道那些和火把节相关的知识?简介彝族及火把节,出示相关图片: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
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节日的传统节日,一般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
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公主五谷丰登。
火把节一般欢度三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两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走进彝族的火把节去感受那盛大的节日气氛吧!二、初读课文,交流预习内容。
1、自读课文,回顾预习内容。
2、小组交流预习内容。
三、巩固练习,检测预习。
1、认读词语:蒿枝犄角头帕披毡山寨矫健摔跤嫉妒蝗虫宰牛羊熊熊烈火激情四溢数不胜数不屈不挠人声鼎沸兴高采烈2、形近字:寨()矫()跤()赛()娇()狡()塞()骄()寒()3、近义词:矫健――强健激动――感动反义词:矫健――柔弱激动――冷静4、听写词语:披毡山寨嫉妒5、理解词语。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段轮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同桌交流。
2、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可以分成几部分?试概括出每部分的内容。
《火把节》教学设计
![《火把节》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7e5879f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60.png)
《火把节》教学设计《火把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火把节的热闹和欢乐,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教学难点:体会火把节的热闹和欢乐,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的生字词、重点句子和段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朗读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情感。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火把节的热闹和欢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火把节的视频,让学生观看。
提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等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2. 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学生的生字词掌握情况,重点讲解“矫健、嫉妒、蝗虫”等生字词。
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意。
3. 精读课文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火把节是在什么时候举行的?火把节有哪些活动?人们在火把节上的心情是怎样的?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火把节的热闹和欢乐。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们在火把节上的喜悦之情。
4. 拓展延伸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参加过的节日活动,以及当时的感受。
组织学生开展“火把节绘画”活动,让学生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的火把节。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关于民族节日的文章,如《春节》《端午节》等,感受不同民族节日的文化魅力。
5. 课堂小结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强调火把节的热闹和欢乐。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和改进方向。
2021年火把节教案3篇
![2021年火把节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79da01c172ded630a1cb654.png)
2021年火把节教案3篇火把节教案篇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会11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掌握“矫健、嫉妒”等词语意思。
3、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是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二、三部分,体会火把节时彝族人民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
教学难点:从火把节的传说中体会彝族人民的勇敢与坚强。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民间故事。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脉络结构。
3、初步体会彝族人民火把节的热情。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火把节”是那个民族的节日吗?(彝族)你知道那些和火把节相关的知识?简介彝族及火把节,出示相关图片: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
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节日的传统节日,一般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
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公主五谷丰登。
火把节一般欢度三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两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走进彝族的火把节去感受那盛大的节日气氛吧!二、初读课文,交流预习内容。
1、自读课文,回顾预习内容。
2、小组交流预习内容。
三、巩固练习,检测预习。
1、认读词语:蒿枝犄角头帕披毡山寨矫健摔跤嫉妒蝗虫宰牛羊熊熊烈火激情四溢数不胜数不屈不挠人声鼎沸兴高采烈2、形近字:寨()矫()跤()赛()娇()狡()塞()骄()寒()3、近义词:矫健——强健激动——感动反义词:矫健——柔弱激动——冷静4、听写词语:披毡山寨嫉妒5、理解词语。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段轮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同桌交流。
2、默读课文,想想可以分成几部分?试概括出每部分的内容。
(同桌交流)各组派代表说一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第一部分:(1——4)写欢迎人们到大凉山和一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火把节》教案(精选6篇)
![《火把节》教案(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3fd490c3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22.png)
《火把节》教案《火把节》教案(精选6篇)《火把节》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爱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5、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有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6、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难点:⑴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⑵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全作探究,整体把握盲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1、词词卡片。
2、搜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预习。
1、搜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及过火把节的一些情况。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默读思考:课文是分哪向部分写的,你是根据什么划分出来的?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节日?说说过节的情况和心情。
2、我国有56个民族,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特有节日,我们今天就去参加彝族的火把节吧(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3、课文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读了课文,你对彝族火把节有了哪些了解?2、你最喜欢哪些场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3、说说彝族火把节的来历,了解了这个传说,你想到了什么?相互交流。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
1、采取个人读、小组读、指名读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大家听。
六、作业1、抄写生字、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2、进一步搜集彝族人民过火把节的资《火把节》教案2少数民族是幼儿需要了解的,而在了解过程中,他们往往又对民族服饰、头饰、手饰极感兴趣,抓住这一特点,我设计了此活动,让他们去做喜欢的事,从而丰富其联想性、活动幼儿手指灵活性。
《火把节》教学设计
![《火把节》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c5b6adf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76.png)
《火把节》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火把节》。
本课主要介绍了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火把节,以及这个节日的来历、习俗和庆祝活动。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彝族文化,增长知识,提高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火把节的来历、习俗和庆祝活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彝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火把节的来历、习俗和庆祝活动。
难点:火把节习俗的内涵和庆祝活动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文课件、火把节相关图片、视频。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教师出示火把节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激发学习兴趣:“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这个节日有什么特色和习俗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词语,不懂的地方作好标记。
3. 合作探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火把节的来历、习俗和庆祝活动。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讲解火把节的来历、习俗和庆祝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实践环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彝族人民的喜悦心情,感受火把节的氛围。
6. 课堂小结7. 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简述火把节的来历和习俗。
2. 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火把节的庆祝活动。
3. 火把节在我国有哪些地区庆祝?六、板书设计火把节彝族传统节日来历:传说、驱邪避灾习俗:点燃火把、跳舞、摔跤庆祝活动:篝火晚会、民族运动会七、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火把节是彝族人民的()。
答案:传统节日2. 火把节起源于()。
答案:传说3. 下列哪个活动不是火把节的庆祝活动?()A. 篝火晚会B. 跳舞C. 写作文答案:C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具,引导学生关注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火把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了解了火把节的来历、习俗和庆祝活动。
火把节教案-3
![火把节教案-3](https://img.taocdn.com/s3/m/804c59fecc7931b764ce1521.png)
火把节教案火把节教案4篇火把节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有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5、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难点:⑴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⑵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全作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预习。
1、介绍你了解的一些民族风俗。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默读思考:课文是分哪向部分写的,你是根据什么划分出来的?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节日?说说过节的情况和心情。
2、我国有56个民族,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特有节日,我们今天就去参加彝族的火把节吧!(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3、课文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读了课文,你对彝族火把节有了哪些了解?2、你最喜欢哪些场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3、说说彝族火把节的来历,了解了这个传说,你想到了什么?相互交流。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
1、采取个人读、小组读、指名读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大家听。
六、作业1、抄写生字、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2、进一步搜集彝族人民过火把节的资料第2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了解彝族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交流关于火把节的传说的感想。
火把节教案4篇
![火把节教案4篇](https://img.taocdn.com/s3/m/76ac80de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3e.png)
火把节教案4篇火把节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观赏《火把节》丰富同学对彝族音乐特点的感知,并熟悉阮(ruǎn)。
2.能辨别乐曲三段体的曲式结构。
3.能说出“火把节”的概况。
教学重、难点1.熟悉阮,能够听辨出阮的音色。
2.能够听辨出乐曲的两个乐段的不同。
教材分析阮是我国民族弹拨乐器中很有特点的乐器之一。
现在使用的改良阮分为四种:低阮、大阮、中阮、小阮。
三弦或四弦,有品,按十二平均律装置。
阮的演奏技巧不是很简单,演奏方法及符号与琵琶相同。
右手指法有弹、挑、双弹、双挑、分、滚、划等;左手只按音。
小阮主要用于演奏旋律;中阮、大阮、低阮主要担当和声伴奏。
四种阮的音色圆润而丰厚,颇具特色,并且自成一族。
在乐队中可起强有力的作用。
目前民族管弦乐队中主要使用大阮和中阮。
《火把节》共分为三段,在一个简洁的引子后,具有浓郁彝族风味的慢板A段主题轻柔地消失,旋律轻柔、美丽。
B段热闹奔放,展现了人们手擎火把载歌载舞的情景。
最终A段再现,显得美丽有韵味。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少数民族的节日特别多,其中火把节就是彝族人最闻名的节日,关于火把节,还有一个传奇呢。
今日我们就到彝族伴侣的火把节上去看一看。
观赏“火把节的传奇”动画。
二、介绍彝族的火把节彝族的火把节盛名天下,从每年的农历6月24日起,连续三天三夜,彝族人民在宽广的草地上尽情歌舞、赛马、斗牛、射箭、摔跤,到了晚上,青年男子就点燃火把,穿行于田野山村之间,以驱除妖魔,保佑平安。
密密的火把如同一条长龙在山道、田间缓缓游动,场面非常壮丽,与此同时,到处点燃篝火,男女老少围着篝火欢快歌舞,直至深夜。
三、观赏乐曲1.初听乐曲《火把节》音频。
师:火把节真是盛大的节日,现在我们就来观赏一首乐曲《火把节》。
提问:同学们能听出这首乐曲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吗?音色有什么特点?同学自由回答。
老师总结:阮的历史有近20xx年了,有大、中、小之分,常用的是中阮和大阮,他们有四根弦,演奏时左手持琴,右手用拨子演奏。
2022火把节教案三篇
![2022火把节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fd39c3e6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b6.png)
2022火把节教案三篇火把节教案篇1一、活动目标:1、学跳集体舞“快乐的火把节”,感受彝族摆手舞的舞蹈风格。
2、根据情节的提示,记忆动作顺序。
3、大胆运用夸张的动作、激昂的叫声,表现舞蹈欢快、奔放的情绪。
二、活动准备:介绍有关彝族火把节的传统和风俗习惯。
三、活动过程:1、了解舞蹈情节,学习基本动作。
——了解舞蹈情节与动作。
教师一边示范动作,一边介绍情节:“彝族的火把节到了,小朋友们来到了广场上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
玩热烈,大伙儿用手去擦汗,把自己的脸都擦花了,一个个笑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最后大家围着火堆,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幼儿一边回忆情节,一边随着老师哼唱的音乐,练习动作。
2、幼儿站成圆圈做动作。
——幼儿拉成圆圈,找准圈上,练习随着“呦“的叫声转向圈上做动作。
——引导幼儿根据绕火堆跳舞的情节,练习随音乐边绕圈跑,边叫“呦“。
3、完整舞蹈。
——随乐练习,教师带做。
——教师用情节提示幼儿随音乐舞蹈。
火把节教案篇2教学目标1、认识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爱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5、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有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6、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难点:⑴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⑵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全作探究,整体把握盲文内容,理清__的条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1、词词卡片。
2、搜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
火把节教案设计
![火把节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bba2536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55.png)
【 - 话题作文】【篇一】火把节教案设计《火把节》教学设计《火把节》教学设计党洁一、学习目标:1、我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火把节的几个主要场面。
2、我能有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那个场面,并把自己的感受和想象的情景分享给大家。
二、教学重难点:1、感知课文中的几个重大场面描写。
2、培养兴趣,利用想象说说自己想到的场面。
三、教学准备:课件ppt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课前预热:语文的世界很精彩,等待我们去乘风破浪,你想去看看嘛?(想。
)今天就让我们乘着语文学习的诺亚方舟,从灯火阑珊的彝族山寨出发吧!上课,起立。
二、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火把节的传说,还大致了解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呢?生1:这篇课文写了激情四溢的火把节盛典。
很高兴你能用抓中心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但是不具体。
生2:还有火把节的来历呢。
对,正如你们所说。
这篇课文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火把节的由来。
这节课就让我们再度走进大凉山和彝族人民一起欢度火把节。
板书课题。
三、目标1板块:1、齐读目标。
2、解析目标。
同学们,我们要完成目标1,需要做几项工作呢?是啊!小标题是特别简练的、概括的、形式上比较统一的。
3、自学:请同学们现在开始自学。
4、群学:请同学们开始群学,并把每个组讨论的结果写在小黑板上。
5、展示。
同学们,请你们一定记得展示的时候,不仅要说自己写的小标题,而且要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这样概括。
6、评价:同学们,看看他们三个小组概括的小标题,哪一个更好呢?评议。
那我们就把《火把节》这一课的小标题概括为: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跤、围着篝火跳舞。
7、指导书写:篝。
火把节教案设计这个字的偏旁是竹字头,中间是三横,最下边是一个冉冉升起的冉。
一定要把它写清楚。
四、目标2板块:同学们这么激情四溢的火把节你想参加吗?你又最想去哪个场面上看一看呢?1、出示目标二,齐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具准备:视频、火把节图片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授
1.观看视频
请同学们看视频,根据视频中的场景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播放火把节的视频)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感受火把节热闹的场面,感受彝族人民的民族风情。
二、品读词句,想象场面。
㈠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教师:为了欢度火把节,人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做什么准备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来。
问题:这里的省略号省略的是什么?你还能接着写下去吗?
学生自由说一说后汇报。
4.让我们边看图片边读一读这些句子。(播放幻灯片)
5.教师小结:彝家人的火把节真是太有意思了,让我们感受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
㈢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第三部分,讲一讲这个传说。从关于火把节的传说中想到什么?和同学交流。
问题:找出这里的一个比喻句,你能找出来并说说把什么比喻成什么了吗?
⑸围着篝火跳舞:“老人来了,弹着平日积满灰尘的月琴;小伙子来了,吹着很久没有摸了的笛子;姑娘们来了,手拉手脚碰脚地跳起欢快的舞蹈;孩子们来了,围着火堆唱着,跳着,追逐着,嬉闹着……’’这段话是一句排比句,写出山寨里所有的人围着篝火跳舞的欢乐场面,感受人们的快乐与幸福。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三、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感受了彝族的民族风情,我们还知道火把节的来历,知道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它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其他民族资料,感受这些民族风情。
板书:
4、火把节
2.指名说说这个传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书:人们用火把消灭“天虫”)
3.在小组内学生复述这个传说。
4.集体交流。(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彝族人民具有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5.教师小结:是的,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它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板书: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让我们再用赞美的语气来读一读这个传说。
教学所得
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采用读悟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语文教学要以读为主,特别是像这样的课文,如果离开了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是老师串讲,那会枯燥乏味的。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彝家火把节热烈的活动场面,并愿意于把自己的感受和伙伴们交流,进而又促进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朗读感悟的同时,也没有忽略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第10自然段时,能结合排比句进行练习及体会省略号的作用并仿写……学生对这些语文基本知识的积累掌握需要依靠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的细心指导。
不足之处:
1、
在教学句子时,体会“日上三竿,斗年场成了欢乐的海洋”和“只见一条条‘火龙’在大地上穿行”这两句话时,只是提及是什么修辞,用什么比喻什么,如果让学生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我感觉那样效果会更好。
⑶摔跤:“各路摔跤好手灵巧地抗击着对手,企盼着对手脊背着地不能翻身的那种欢愉,企盼着得胜奖励的红布披在身上的骄傲。”体会摔跤手的欢愉和骄傲。
⑷点燃火把:“站在高处向下看,只见一条条‘火龙’,在大地上穿行。”想象这时壮观的场面。“冲天的火光,震天的喊声,让二个个山寨都沸腾起来了。”体会人们在节日里情绪高涨。
㈡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教师:课文描写了火把节哪几个场面?你最喜欢哪一个?用心读一读,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想象场面。
3.交流反馈。
课文描写了火把节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跤、点燃火把、围着篝火跳舞等五个场面。(教师板书。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感受。)
2、课堂上学生谈对文本的理解不够深入,只是停留在表面;课堂上虽然所读到位了,但却忽略了学生的所感,这篇课文的拓展空间很大,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导游的身份来介绍一下火把节,这样既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兴趣,又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评论区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本文章还没有评论
《火把节》教学设计及自我诊断
《火把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交流关于火把节的传说的感想。
3.总结课文,赞扬彝族人民的优良美德。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学生在文中画出。
3.集体交流
砍好蒿枝 扎好火把 (板书:扎火把)
彩衣与头帕 披毡和花包 (板书;民族服饰)
杀好鸡鸭 宰好牛羊 买来美酒和水果 (板书:美酒佳肴)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热情地、盼望地、兴奋地)
《火把节》教学设计及自我诊断研修首页 成长博客 教育论坛 资源互动平台
《火把节》教学设计及自我诊断 作者: 张志昌 (小学语文 辽宁锦州小学语文班 ) 评论数/浏览数: 2 / 448 发表日期:
2011-08-08 19:54:39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次教学后总会感到自己有些不足。
评论数:4页:1/1 指导老师: 赵丽艳 (铁岭市 ) 2011-12-08 20:00:59反思有针对性 平台温馨提示 (铁岭市 ) 2011-12-08
20:00:41赵丽艳浏览了您的这篇文章。 指导老师: 王欣 (锦州市 ) 2011-09-27 07:56:01教学设计具有可操作性,反思的教学问题比较到位。
平台温馨提示 (锦州市 ) 2011-09-27 07:54:01王欣浏览了您的这篇文章。评论数:4页:1/1
您还没有登录,不能发表评论! CERSP介绍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免责声明 | 新闻投稿
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京ICP证 040650 号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 举报电话:010-83169868 举报邮箱:cersp@
⑴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准备节日饭菜。(从“兴高采烈”,“都穿上节日盛装”,“忙着烧火宰鸡,准备节日饭莱”,体会到人们盼望、喜悦之情。)
⑵斗牛:“斗牛场成了欢乐的海洋”,“人们把斗牛场团团围住”写出人多、热闹、快乐。“矫健的公牛,在主人的逗引下,在观众的助威声中,瞪着血红的双眼,顽强地顶住对方的犄角。”写出了斗牛比赛的精彩。
准备:扎火把 民族服饰 美酒佳肴
场面: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跤
点燃火把 围着篝火跳舞
来历:人们用火把消灭“天虫”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象征)
自我诊断:
《火把节》这篇课文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展现了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和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