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盼盼:《第十章--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教案

合集下载

第十章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

第十章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
婴儿对某个或某些人特别亲近而不愿离去的情 绪)
(二)依恋的特点

儿童处于激动情绪的情景: 想要的玩具得不到 与小朋友争抢玩具 和母亲分离 看电视、吃零食被限制 不要让儿童养成用哭闹来达成自己的不合 理需求
三、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二)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1、 婴幼儿的情绪是非常不稳定的,短暂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但 是,总的来说,幼儿的情绪仍然是不稳定、易 变化的。
1、布里奇斯的理论 布里奇斯提出了关于情绪分化的较完 整的理论和0—2岁儿童情绪分化的模 式(情绪树)。
情绪树
18个月 12个月 6个月 3个月 愤怒、惧怕和厌恶 痛苦 快乐 嫉妒 喜悦 高兴和喜爱
出生
皱眉和哭
(二) 林传鼎的理论
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的 情绪反应:愉快和不愉快。 二者都是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 关的表现。
情绪:笑、沮丧、恐惧、惊讶、同情 情感:理智感、道德感、爱国情怀
北京申奥成功,人们欢呼雀跃,十 分兴奋,这属于什么?
情绪;暂时的,情景性
人们对自己的祖国产生自豪感和尊严感, 这又属于什么?
情感;内隐的,稳定的
二、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一)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 用
情绪直接驱动、促进着儿童做出或抑制某种行为,
自己笑 年龄
对教师笑
对小朋友笑
总数
次数

次数

次数

次数

1岁半
67
55.3
47
38.84
7
5.79
121
100
3岁
117
15.62

促进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教学活动方案

促进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教学活动方案

促进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教学活动方案示例文章篇一:《促进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教学活动方案》一、方案名称“情绪小乐园:学前儿童情绪探索之旅”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让学前儿童认识基本的情绪,如快乐、悲伤、愤怒、害怕等。

- 帮助儿童理解不同情绪的面部表情特征。

2. 能力目标- 培养儿童表达自己情绪的能力,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或动作来描述自己的感受。

- 提高儿童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通过观察他人的表情和行为判断情绪。

3. 情感目标- 引导儿童积极面对不同的情绪,明白情绪是正常的,每种情绪都有其意义。

- 营造一个充满关爱的环境,让儿童在情绪不好的时候能够得到适当的支持。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 让儿童准确识别不同的情绪。

- 引导儿童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2. 教学难点- 帮助儿童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尤其是一些较为复杂的情绪,如嫉妒等。

- 如何让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情绪知识,积极应对情绪问题。

四、教学方法1. 游戏教学法- 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如情绪卡片游戏、情绪猜猜猜等,让儿童在玩乐中学习情绪知识。

2. 情境教学法- 设置不同的生活情境,让儿童置身其中,感受不同情绪的产生,并学会应对。

3. 故事教学法- 讲述与情绪有关的小故事,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儿童传递情绪知识。

五、教学过程1. 情绪导入(5分钟)- 教师走进教室,脸上带着非常夸张的快乐的表情,蹦蹦跳跳地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可高兴啦,就像一只快乐的小鸟。

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感觉特别高兴的时候呀?”引导儿童分享自己快乐的经历。

2. 情绪卡片游戏(15分钟)- 教师拿出一套制作精美的情绪卡片,上面画着不同表情的人物,代表着快乐、悲伤、愤怒、害怕等情绪。

- 教师先拿起一张快乐的卡片,说:“看,这个小朋友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这就是快乐的表情。

谁能学一学这个表情呀?”请几个小朋友上来模仿。

- 然后依次展示其他情绪卡片,一边展示一边简单讲解每种情绪的特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10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10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一、 学前儿童几种基本情绪的发展
1. 自发性的笑

(一)
2. 诱发性的笑
(二)

恐惧
(三)
1. 本能的恐惧
(四)
愤怒
2. 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
3. 怕生
4. 预测性的恐惧
第二节 学前儿童基本情绪和高级情感的发展及趋势
二、 学前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
1. 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 成分不断增加 2. 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 性动因不断增加 3. 表情的社会化
情绪的动机作用
情绪是人际交往的重要 手段
(一) (三)
(二) 情绪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四)
情绪对儿童个性形成的 作用
第一节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概述
四、 有关情绪发生的理论
1. 怕 2. 怒 3. 爱
1.泛化阶段( 0~1岁) 2. 分化阶段( 1~5岁) 3. 系统化阶段( 5岁以后)
第二节 学前儿童基本情绪和高级情感的发展及趋势
1. 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2. 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3. 情绪情感从外显到内隐
1. 丰富化 2. 深刻化
(二)情绪情感的丰富化和深刻化
思考练习题
1. 婴幼儿的基本情绪有哪些? 2. 情绪情感的发展对儿童有什么作用? 3. 简述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趋势。
实践练习题
1. 选择某班幼儿作为观察对象, 观察其在活动中情绪的表现及教师的引导情况。 2. 选择某一大班幼儿作为观察对象, 观察其理智感的发展情况。 3. 设计一个促进学前儿童情绪调控的活动方案。
第一节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概述
一、 情绪情感的定义
(一)主 观体验
(二)生 理唤醒
(三)外 部行为

学前心理学之第十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学前心理学之第十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3、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
伊扎德认为:
婴儿出生时具有五大情绪:惊奇、痛苦、 厌恶、最初步的微笑和兴趣;
4~6周时,出现社会性微笑;3~4个月时, 出现愤怒、悲伤;
5~7个月时,出现惧怕;
6~8个月时,出现害羞;
半岁~1岁,出现依恋,分离伤心、陌生人 恐惧;
1.5岁左右,出现羞愧、自豪、骄傲、操作 焦虑、内疚和同情等。
敏感区域产生。
(二)情绪的分化(理论)
1、布里奇斯的情绪分化理论
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里奇斯的情绪分化理论 是最有代表性的理论。他认为:
初生婴儿只有未分化的一般性的激动,表 现为皱眉和哭的反应;
3个月时分化为快乐、痛苦两种情绪;
6个月时,痛苦又进一步分化为愤怒、厌恶、 害怕三种情绪;
从指向事物的表面到指向事物更内在的特点。
(三)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幼儿情绪调节方面的特点 : 1.情绪的冲动性 2.情绪的不稳定性 3.情绪情感的外显性
三、学前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 (一)道德感
先学前期幼儿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3岁 后,特别是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随着 儿童掌握了各种行为规范,道德感逐渐发 展起来。
12个月时,快乐情绪又分化出高兴和喜爱;
18个月时,分化出喜悦与妒忌。
2、林传鼎的情绪分化理论 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认为儿童情绪分化的过程可以分为三
个阶段: (1)泛化阶段(0~1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情绪反应比较笼统,而且往往是生理需要
引起的情绪占优势。 0.5~3个月,出现了6种情绪:欲求、喜悦、厌恶、忿急、
第十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认识情绪在学前儿童 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了解情绪的发生和初 步发展,把握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学前 儿童基本情绪的发展以及学前儿童高级情 感的发展。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

2. 掌握引导幼儿表达和管理情绪的方法。

3. 培养幼儿情绪稳定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a. 情绪的多样性b. 情绪的不稳定性c. 情绪的感染性d. 情绪的社会性发展2. 引导幼儿表达和管理情绪的方法a. 观察和理解幼儿的情绪表达b. 提供情绪表达的机会和环境c. 教授情绪管理技巧d. 设立情绪规则和边界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情绪发展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深入理解情绪发展的特点。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经验和观点。

4. 角色扮演法:模拟情景,实践情绪表达和管理技巧。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情况。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报告质量。

3. 情绪管理实践作业:评估学生完成情绪管理实践作业的情况。

五、教学资源1. 讲义:提供情绪发展的理论知识。

2. 案例库:提供实际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情绪管理技巧手册:提供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4. 角色扮演道具:用于模拟情景,实践情绪表达和管理技巧。

六、教学活动1. 情绪认知游戏:通过游戏帮助幼儿认识和表达不同情绪。

2. 情绪画册:通过绘画活动,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

3. 情绪故事分享:讲述与情绪相关的儿童故事,引导幼儿理解和表达情绪。

4. 情绪角色扮演:模拟不同情境,让幼儿体验和表达不同情绪。

七、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共计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课程进度:按照教学内容逐课时进行。

3. 作业安排:每课时布置相关的情绪实践作业。

八、教学注意事项1. 营造安全、温馨的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自由表达情绪。

2. 尊重幼儿的情绪表达,给予积极反馈。

3.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九、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布置情绪管理实践作业,让幼儿在家庭环境中实践所学技巧。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教案

一、教案概述《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适用年级:幼儿园大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情绪和情感的概念,认识到情绪和情感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和理解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情绪情感的特点。

4. 培养学生关注和关爱儿童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情绪和情感的定义及作用。

2. 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3.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情绪情感的表现。

4. 影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因素。

5. 关爱儿童,促进情绪情感健康发展的方法。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情绪和情感的定义、作用,以及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情绪情感的表现和影响因素。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关爱儿童,促进情绪情感健康发展的方法。

4. 实践演练法:模拟情境,让学生体验关爱儿童的过程。

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情绪和情感的定义、作用,以及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2. 案例素材:选取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情绪情感的表现和影响因素的案例。

3. 实践演练道具:如玩具、图片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情绪和情感的定义及作用。

2. 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3.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情绪情感的表现。

4. 影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因素。

教学难点:1. 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阶段和特点的理解与应用。

2. 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情绪情感的表现和影响因素。

3. 关爱儿童,促进情绪情感健康发展的方法的实际操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儿童情绪情感的案例,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情绪和情感的定义、作用,以及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情绪情感的表现和影响因素。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关爱儿童,促进情绪情感健康发展的方法。

5. 实践演练:模拟情境,让学生体验关爱儿童的过程。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和阶段。

2. 掌握促进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方法与策略。

3. 培养教师对儿童情绪情感的关注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a. 情绪的多样性和复杂性b. 情绪的自我中心性c. 情绪的易感染性和冲动性2.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阶段a. 生理阶段b. 情绪表达阶段c. 情绪理解阶段d. 情绪调节阶段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和阶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方法与策略。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提出的策略。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2. 辅助材料:相关研究文章、案例集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案例和教学PPT六、教学活动1. 引入:通过展示一段短视频,展示不同年龄段的学前儿童情绪表现,引发学生对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兴趣。

2. 主体活动:a. 讲解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和阶段,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b. 分组讨论,每组分析一个案例,探讨如何应对儿童的情绪问题。

c.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和讨论。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和阶段,以及促进情绪情感发展的方法与策略。

2.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和应对儿童的情绪问题,提出有效的引导和调节策略。

八、教学步骤1. 引入:展示短视频,引发学生对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兴趣。

2. 讲解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和阶段,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3. 组织分组讨论,每组分析一个案例,探讨如何应对儿童的情绪问题。

4.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和讨论。

5. 总结讲解情绪情感发展的方法与策略。

九、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情绪情感态度,是否充分理解和关注儿童的情绪情感需求。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

2. 掌握引导幼儿表达情绪、培养良好情绪的方法。

3. 提高教师自身情绪调节能力,以更好地关爱和教育幼儿。

二、教学内容1.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a. 情绪的多样性和不稳定性和情感的逐渐稳定b. 情绪的内外因素及表现形式c. 情绪情感的社会化进程2. 影响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因素a. 生物因素:生理需求、气质类型b. 家庭因素:家庭教育、亲子关系c. 幼儿园因素:环境、同伴关系、教师3. 引导幼儿表达情绪的方法a. 观察和倾听:观察幼儿情绪变化,倾听幼儿内心的想法b. 沟通和引导:与幼儿建立信任关系,引导幼儿表达情绪c. 情境创设:创设适宜的情境,帮助幼儿体验和认识情绪4. 培养幼儿良好情绪的方法a. 满足基本需求:关注幼儿生理和心理需求,给予及时满足b. 积极引导:及时肯定幼儿的积极情绪,引导幼儿正确面对负面情绪c. 情绪调节策略:教授幼儿情绪调节的方法,如深呼吸、放松等5. 教师情绪调节能力的重要性及提升方法a. 认识到自身情绪对幼儿的影响b. 掌握情绪调节技巧:如自我暗示、换位思考、情绪释放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影响因素、引导和培养方法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讨论幼儿情绪情感问题的解决方法。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经验和心得,互相学习。

4. 情景模拟法:模拟幼儿情绪情境,实践引导和培养幼儿情绪的方法。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3. 情景模拟表现:评价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包括情绪识别、引导和培养等方面。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等相关教材。

2. 课件:PPT课件,包含图片、图表、案例等。

3. 视频资源:幼儿情绪情感相关的视频素材。

4. 参考资料:国内外相关研究论文和专著。

六、教学活动及时间安排1. 导入及情绪情感发展特点讲解(20分钟)通过问题讨论引出主题,讲解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教案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教案一、主题: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二、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基本发展特征。

2. 掌握如何较好地发展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能力。

3. 帮助学前儿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三、教学内容:1.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特征- 学前儿童情绪反应的基本类型- 学前儿童情绪控制的基本特征- 学前儿童情感交流的基本方式2. 如何发展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能力- 建立和谐的情感氛围- 创造情感交流的机会- 探索情感表达的方式3. 帮助学前儿童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基本情绪词汇的学习- 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表达情感- 学习倾听和理解他人情感的技巧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些情感表达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讨论情感表达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重点讲解通过PPT或书籍等形式,向学生讲解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特征和如何发展儿童的情绪情感能力。

3. 实践环节通过小组活动、情感交流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情感表达的技巧,例如组员之间扮演不同情绪角色,学生观察并学习情感表达的方式。

4. 总结回顾引导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了解自己在情感表达方面的不足之处,制定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五、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回答问题等方式,评估学生对于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的理解程度以及如何通过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六、教学后记:教师在教学前应该认真备课,了解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规律以及如何有效地帮助儿童发展情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适当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自己的情感表达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提高。

同时,要注重情感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学前儿童心理情绪绘本教案

学前儿童心理情绪绘本教案

学前儿童心理情绪绘本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学前儿童心理情绪发展特点;2.培养学前儿童情绪管理能力;3.通过绘本故事,引导学前儿童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学前儿童心理情绪发展特点,培养情绪管理能力;难点,通过绘本故事,引导学前儿童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三、教学准备。

1.准备多种绘本故事,涉及不同情绪的表达;2.准备相关的情绪表情图片或卡片;3.准备相关的手工制作材料;4.准备音乐或游戏等活动。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播放音乐或进行简单的游戏,让学前儿童放松心情,进入教学状态。

2.情绪认知(15分钟)。

通过展示情绪表情图片或卡片,让学前儿童认识不同的情绪表达,并进行简单的情绪游戏,让学生模仿不同情绪的表情。

3.绘本故事(30分钟)。

选择一本涉及情绪表达的绘本故事,如《小熊的一天》、《小兔子失落的一天》等,通过朗读故事、讨论故事情节,引导学前儿童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4.情绪表达(20分钟)。

让学前儿童选择自己喜欢的绘本故事中的角色,用手工制作相关的面具或玩偶,表达故事中角色的情绪。

5.情绪管理(20分钟)。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等活动,引导学前儿童学会用积极的方式管理自己的情绪,如通过呼吸练习、放松游戏等。

6.总结(10分钟)。

对今天的学习进行总结,让学前儿童说出自己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导学前儿童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鼓励他们勇敢面对自己的情绪;2.教师在选择绘本故事时,要根据学前儿童的实际情况,选择内容简单、情感真实的故事;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学前儿童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引导和疏导。

六、教学延伸。

1.家长配合,通过阅读绘本故事,和学前儿童一起讨论和表达情绪;2.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学前儿童用积极的方式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如通过绘画、游戏等方式。

七、教学效果评价。

学前儿童的情绪管理教案

学前儿童的情绪管理教案

学前儿童的情绪管理教案引言:学前教育是儿童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情绪管理是培养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前教师了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学习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以促进学前儿童的情绪健康发展。

一、背景介绍:1.1 儿童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学前儿童经历着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情绪管理对于他们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终身学习能力、社交技巧以及心理健康都与情绪管理密切相关。

1.2 学前儿童的情绪发展特点学前儿童的情绪表达通常较为直接和强烈,他们常常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产生冲动和情绪波动。

因此,学前阶段是培养他们良好情绪管理能力的关键时期。

二、教学目标:2.1 帮助学前儿童认识不同情绪类型通过绘本、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儿童感知和理解不同的情绪模式,包括愉快、悲伤、愤怒、焦虑等,并帮助他们学会正确应对不同情绪的方法。

2.2 培养学前儿童的情绪表达能力通过游戏、绘画等活动,激发儿童积极表达情感的欲望和能力,提高他们的情绪表达能力,从而减少负面情绪的累积。

2.3 培养学前儿童的自我调节能力教导儿童通过冷静思考、情绪放松、积极参与等方法,培养他们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三、教学方法:3.1 游戏体验法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儿童感知和表达各种情绪,例如“摸奇怪的东西猜情绪”,提供真实的情境,让儿童在游戏中探索和体验不同情绪,从而学会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

3.2 绘本阅读法选择适合学前儿童的绘本或故事书,通过读绘本的方式让儿童感知故事中角色的情绪,并引导他们讨论和理解角色情绪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3.3 角色扮演法设计有趣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儿童模仿不同情绪并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绎出来,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不同情绪。

四、教学步骤:4.1 感知情绪:通过绘本、图片、多媒体等形式,引导儿童认识不同的情绪,如快乐、生气、害怕等。

4.2 探索情绪:设计游戏和活动,让儿童参与其中,体验和表达不同的情绪。

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趋势教案

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趋势教案

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趋势教案教案标题: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趋势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重要性;2. 掌握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趋势;3. 提供实用的教育策略和活动,促进学前儿童情绪发展。

教学资源:1. 幻灯片或白板;2. 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相关的教育书籍或杂志。

教学过程:引入:1. 呈现幻灯片或白板上的标题:“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趋势”;2. 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例如:“你们认为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趋势有哪些?为什么情绪发展对学前儿童非常重要?”。

知识讲解:1. 通过幻灯片或白板,介绍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重要性,讨论情绪发展的影响因素,如家庭环境、社会互动等;2. 探讨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趋势,如自主性增强、情绪识别和表达能力的提高等。

讨论和互动:1.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经验分享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趋势;2. 鼓励学生提出他们认为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教育策略和活动。

案例分析:1. 提供几个学前儿童情绪发展案例,展示不同发展阶段的情绪特点和表现;2. 小组或个人分析这些案例,讨论如何通过教育策略和活动促进学前儿童情绪发展。

教育策略和活动:1. 列举一些促进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教育策略,如鼓励自主决策、进行情绪认知游戏等;2. 提供一些活动示例,如情绪绘画、情绪剧场等,让学生动手实践这些促进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活动。

总结:1. 强调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重要性,概括本节课的核心内容;2. 鼓励学生思考和总结这节课所学,提出他们对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进一步理解和建议。

延伸阅读:1. 建议学生自行阅读相关的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书籍或杂志文章,进一步加深对该主题的理解;2. 提供一些推荐书目或网址,以供学生深入研究。

教学评估:1. 对学生进行问答,考察他们对学前儿童情绪发展趋势的理解;2.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3. 收集学生的答案和分析,评估他们对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理解和能力。

学前儿童的情绪管理教案

学前儿童的情绪管理教案

学前儿童的情绪管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前儿童认识不同的情绪,如高兴、生气、伤心、害怕等。

2、帮助儿童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

3、引导儿童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4、培养儿童初步的情绪调节能力,如通过深呼吸、转移注意力等方法缓解不良情绪。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和辨别基本的情绪。

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情绪。

2、难点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

掌握情绪调节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1、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情景模拟法:创设生活中的情景,帮助儿童理解和应对情绪。

3、故事讲述法: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儿童思考情绪问题。

四、教学准备1、不同情绪的表情卡片,如笑脸、哭脸、愤怒的脸等。

2、相关的绘本故事书,如《情绪小怪兽》。

3、绘画工具,如彩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情绪的表情卡片,引起儿童的兴趣。

提问儿童:“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些表情代表什么情绪吗?”2、认识情绪(10 分钟)教师依次展示表情卡片,向儿童介绍每种表情所代表的情绪,如高兴、生气、伤心、害怕等。

让儿童模仿这些表情,加深对情绪的理解。

3、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15 分钟)教师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如“小明在公园里玩耍,突然摔倒了,他感到很疼,所以哭了起来。

”提问儿童:“小明为什么哭了?”引导儿童理解情绪是由特定的事情引起的。

再讲述几个不同的故事,让儿童分析故事中人物情绪产生的原因。

4、情绪表达(15 分钟)教师引导儿童讨论:“当你们高兴的时候,会怎么做?生气的时候呢?伤心的时候呢?害怕的时候呢?”请儿童上台表演不同的情绪表达方式,其他儿童进行猜测和评价。

5、情绪调节(15 分钟)教师介绍一些简单的情绪调节方法,如深呼吸、数数字、转移注意力等。

创设一些让儿童产生不良情绪的情景,如玩具被抢、游戏失败等,让儿童尝试用所学的方法调节情绪。

6、绘画创作(15 分钟)给每个儿童发放一张画纸和彩笔,让他们画出自己最近经历的一种情绪,并简单描述当时的情况。

学前儿童的情绪管理教案

学前儿童的情绪管理教案

学前儿童的情绪管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前儿童认识和理解不同的情绪,如高兴、悲伤、生气、害怕等。

2、帮助儿童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

3、教导儿童一些简单有效的情绪管理方法,如深呼吸、倾诉等。

4、培养儿童积极乐观的情绪态度,提高其情绪调节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引导儿童识别各种基本情绪,并能正确表达。

(2)让儿童掌握简单的情绪调节策略。

2、难点(1)如何让儿童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

(2)在实际情境中,帮助儿童运用所学的情绪管理方法。

三、教学方法1、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情绪知识。

2、故事讲述法: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儿童理解情绪。

3、情境模拟法:创设各种情境,让儿童亲身体验不同的情绪,并学会应对。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引导儿童自由跳舞和欢笑,然后突然切换成悲伤的音乐,观察儿童的表情和反应。

提问:“小朋友们,刚才你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情绪。

2、认识情绪(10 分钟)(1)展示不同表情的图片,如笑脸、哭脸、愤怒的脸、害怕的脸等,让儿童说出对应的情绪名称。

(2)请几位儿童上台模仿不同的表情,其他儿童猜测并说出相应的情绪。

3、情绪的表达(10 分钟)(1)讲述故事《小熊的一天》:小熊早上起来很开心,因为妈妈做了他爱吃的蛋糕;到了幼儿园,他的玩具被小朋友抢走了,他很生气;下午,老师表扬了他,他又变得高兴起来。

(2)提问:“小熊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情绪,那他是怎么表达这些情绪的呢?”引导儿童思考并回答。

(3)让儿童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经历过的不同情绪,以及是如何表达的。

4、情绪的调节(20 分钟)(1)介绍情绪调节的方法,如深呼吸、数数字、倾诉等。

(2)进行情境模拟:①小明在搭积木,积木总是倒,他很生气。

请儿童讨论并演示如何帮助小明调节情绪。

②小红在幼儿园想妈妈,哭了起来。

让儿童想想办法让小红不再难过。

周盼盼:《第十章--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教案

周盼盼:《第十章--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教案

第十章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第一节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一、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情绪直接指导着学前儿童的行为。

愉快的情绪往往使他们愿意学习,不愉快则导致各种消极行为。

到学前晚期,情绪对行为的动机作用仍然相当明显。

【补充】动机是一种心理倾向性,踢易拉罐的孩子二、情绪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情绪随认知的发展而分化。

情绪对认知的发展起着激发、促进或抑制、延缓的作用。

学前儿童认识过程的很大特点是“无意性”,无意性更多地受情绪的左右。

情绪对识记和保持的作用。

美感情调色彩VS恶感情调色彩的词不同的识记和保持效果。

情绪态度对幼儿语言发展有重要影响。

✧幼儿最初的话语大多是表示情感和愿望的;✧用情绪激动法可以促进儿童掌握某些难以掌握的词。

✧儿童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甚至改变词序。

【自学】孟昭兰的实验研究P287-288孟昭兰有关婴幼儿情绪状态及其智力操作影响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情绪状态对婴幼儿智力操作有不同的影响。

✧在外界新异刺激作用下,婴幼儿的情绪可以在兴趣和恐惧之间游动。

✧愉快强度与操作效果之间呈现倒“u”字形关系。

即适中的愉快情绪使智力操作达到最优,这时起核心作用的是兴趣。

✧恐惧和痛苦的程度与操作效果之间为直线关系,即惧怕和痛苦越大,操作效果越差。

✧强烈的情绪状态或淡漠无情,都不利于儿童的智力探究,兴趣和愉快的交替,是治理活动的最佳背景,惧怕和痛苦对儿童智力发展不利。

三、情绪对学前儿童意识发展的作用伊扎德等研究者提出,意识的产生、发展及其复杂组织的形成是情绪的功能。

可以说婴儿最初的情绪体验就是最初的意识。

四、情绪对学前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一)情绪的品质特征,是个性的性格特征的组成部分,当情绪和认知相互作用而形成一定倾向时,就形成了基本的个性结构,即所谓的内向和外向、主动和被动的个性等等。

比如,一时的焦虑,成为焦虑状态,而经常出现稳定的焦虑状态,则形成焦虑品质。

【补充】心理咨询中的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

第十章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

第十章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
▪ 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的情 绪反应:愉快和不愉快。二者都是与生 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关的表现。
▪ (三)伊扎德的理论
▪ 伊扎德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脑的发 育,情绪也逐渐增长和分化。
▪ 总之,初生婴儿的情绪是笼统不分化的, 1岁后逐渐分化,2岁左右,已出现各种 基本情绪。
第三节 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发 展的一般趋势
▪ 一般把低级的、简单的、较不稳定、冲 动性强、比较外露、与生理联系比较密 切的体验称为情绪。
▪ 把较高级的、复杂的、较稳定、冲动性 弱、比较不外露、社会性较强的体验称 为情感。
▪ 整个来说,学前儿童的情绪过程,主要 带有情绪的特点,逐渐出现情感的特点。
▪ 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趋势:
▪ 社会化 ▪ 丰富和深刻化 ▪ 自我调节化
▪ 一、情绪和情感的社会化
(一)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二)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
加 (三)表情的社会化
▪ 二、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 情感的日益丰富包括两种含义: ▪ 其一,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 ▪ 其二,情感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
▪ 情绪和情感的深刻化,是指它指向事物 的性质的变化,从指向事物的表面到指 向事物更内在的特点。
第十章学前儿童情绪的 发展
2021年7月30日星期五
▪ 【教学目的】
▪ 通过本章学习,认识情绪在学前儿童心 理发展中的作用,了解情绪的发生和初 步发展,把握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学 前儿童基本情绪的发展以及学前儿童高 级情感的发展。
▪ 【重点难点】
▪ 重点: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
▪ 难点:学前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 情绪的发生和变化 第三节 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发展的一般趋

学前心理学之第十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学前心理学之第十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一、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 婴幼儿的情绪受周围环境气氛的感染。别 婴幼儿的情绪受周围环境气氛的感染。 人的情绪因素使他们在无意中受到影响, 人的情绪因素使他们在无意中受到影响, 可以说,婴幼儿情绪发展主要依靠周围情 可以说, 绪气氛的熏陶。 绪气氛的熏陶。 1、保持和谐的气氛 2、建立良好的亲子情和师生情
四、帮助孩子控制情绪 幼儿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成人可以用各 幼儿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种方法帮助他们控制情绪。 种方法帮助他们控制情绪。 1、转移法 2、冷却法 3、消退法
五、教会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 儿童表现情绪的方式更多是在生活中学会 因此,在生活中, 的。因此,在生活中,有必要教给孩子有 意识地调节情绪及其表现方式的技术。 意识地调节情绪及其表现方式的技术。 1、反思法 2、自我说服法 3、想象法
(二)理智感 儿童理智感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环境的 儿童理智感的发生, 影响和成人的培养。对一般儿童来说, 岁左右, 影响和成人的培养。对一般儿童来说,5岁左右, 这种情感明显地发展起来, 这种情感明显地发展起来,突出表现在幼儿很喜 欢提问题, 欢提问题,并由于提问和得到满意的回答而感到 愉快;同时,幼儿喜爱进行各种智力游戏, 愉快;同时,幼儿喜爱进行各种智力游戏,或者 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活动,如下棋、猜谜语、 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活动,如下棋、猜谜语、拼 搭大型建筑物等等, 搭大型建筑物等等,这些活动既能满足他们的求 知欲和好奇心, 知欲和好奇心,又有助于促进理智感的发展
第一节
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中的作用
一、什么是情绪、情感 什么是情绪、 情绪、 (一)情绪、情感的定义 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体验:情绪和情感是人的主观体验, 体验:情绪和情感是人的主观体验,即人对自己 心理状态的自我感觉。 心理状态的自我感觉。 需要:情感的产生以需要为中介,人对客观事物 需要:情感的产生以需要为中介, 的态度,决定于该事物是否能够满足人的需要。 的态度,决定于该事物是否能够满足人的需要。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学习教案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学习教案
第9页/共38页
第十页,共38页。
情感(qínggǎn)过程
情感过程:是人在认识事物时的各种(ɡè zhǒnɡ) 内心体验,如喜、怒、哀、惧等。
第10页/共38页
第十一页,共38页。
1.3 意志(yìzhì)过程
意志过程是人在活动中为了实现某一目的对自己行为 (xíngwéi)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
个性(gèxìng)倾向 性
自我意识
个性心理特征
第13页/共38页
第十四页,共38页。
2.1 个性(gèxìng)心理
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 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pǐnzhì)的独特 组合
第14页/共38页
第十五页,共38页。
Chp1 知识(zhī shi)概述 认识过程
基础
三、简答
4
1、学前心理学研究(yánjiū)的内容。
第36页/共38页
第三十七页,共38页。
Chp3 课后习题(xítí)
四、运用(yùnyòng)心理学知识分析
下列现象。
4
1、婴儿时被狼叼走并在狼群中长大的“狼孩”虽然有人的大脑和遗传特质(tè zhì),但他们却很难学会 人类的语言,只会像狼一样爬行、嚎叫和吃生肉。
1
你 看 到 了 什 ?么
第26页/共38页
第二十七页,共38页。
心理具有(jùyǒu)主观能动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深度和广度,主要取决于个体主观能 动性的高低。(主观能动性受教育(jiàoyù)、文化等影响)
2
挪威(nuó wēi)一场雷电,300多头麋鹿
被电击死亡
第27页/共38页
第二十八页,共38页。
第37页/共38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第一节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一、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情绪直接指导着学前儿童的行为。

愉快的情绪往往使他们愿意学习,不愉快则导致各种消极行为。

到学前晚期,情绪对行为的动机作用仍然相当明显。

【补充】动机是一种心理倾向性,踢易拉罐的孩子二、情绪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情绪随认知的发展而分化。

情绪对认知的发展起着激发、促进或抑制、延缓的作用。

学前儿童认识过程的很大特点是“无意性”,无意性更多地受情绪的左右。

情绪对识记和保持的作用。

美感情调色彩VS恶感情调色彩的词不同的识记和保持效果。

情绪态度对幼儿语言发展有重要影响。

幼儿最初的话语大多是表示情感和愿望的;用情绪激动法可以促进儿童掌握某些难以掌握的词。

儿童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甚至改变词序。

【自学】孟昭兰的实验研究P287-288孟昭兰有关婴幼儿情绪状态及其智力操作影响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情绪状态对婴幼儿智力操作有不同的影响。

在外界新异刺激作用下,婴幼儿的情绪可以在兴趣和恐惧之间游动。

愉快强度与操作效果之间呈现倒“u”字形关系。

即适中的愉快情绪使智力操作达到最优,这时起核心作用的是兴趣。

恐惧和痛苦的程度与操作效果之间为直线关系,即惧怕和痛苦越大,操作效果越差。

强烈的情绪状态或淡漠无情,都不利于儿童的智力探究,兴趣和愉快的交替,是治理活动的最佳背景,惧怕和痛苦对儿童智力发展不利。

三、情绪对学前儿童意识发展的作用伊扎德等研究者提出,意识的产生、发展及其复杂组织的形成是情绪的功能。

可以说婴儿最初的情绪体验就是最初的意识。

四、情绪对学前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一)情绪的品质特征,是个性的性格特征的组成部分,当情绪和认知相互作用而形成一定倾向时,就形成了基本的个性结构,即所谓的内向和外向、主动和被动的个性等等。

比如,一时的焦虑,成为焦虑状态,而经常出现稳定的焦虑状态,则形成焦虑品质。

【补充】心理咨询中的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

(二)婴儿的情绪发展影响到他早期的智力发展和个性特征的形成,甚至影响到以后乃至成人后的行为,早期的情绪损伤,则可能导致怪癖的性格和异常的行为。

五、情绪对学前儿童交往发展的作用成人对新生儿的了解,几乎完全依靠观察婴儿的表情动作。

儿童在掌握语言之前,主要以表情作为交往的工具,直到幼儿期,表情仍然是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其作用不下于语言。

幼儿常常用表情代替语言来回答成人的问题,或用表情辅助自己的语言表述。

第二节儿童情绪发生和分化的理论原始情绪反应是儿童与生俱来的遗传本能。

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早已指出:情绪表现是人类进化与适应的产物。

小布什与猩猩的表情对比合集(图略)一、华生的原始情绪种类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1919)根据对500多名初生婴儿的观察,提出天生的情绪反应有三种:怕——婴儿怕两件事,一是大声,二是失持。

怒——限制其活动会激怒婴儿。

爱——抚摸婴儿的皮肤、抱她,会使婴儿产生爱的情绪。

【补充】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原始的情绪反应是笼统的,还没有分化成多种。

情绪的发展表现为逐步分化。

二、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里奇斯的情绪分化理论(一)未分化情绪反应布里奇斯(1932)提出,新生儿的情绪只是一种弥散性的兴奋或激动,是一种杂乱无章的未分化的反应。

主要由一些强烈的刺激引起,包括内脏和肌肉的不协调的反应。

(二)在以后学习和成熟的作用下,各种不同的情绪才逐渐分化出来。

(三)布里奇斯根据对100多个婴儿的观察,她提出了关于情绪分化的较完整的理论和0~2岁儿童的情绪分化模式图。

1.初生婴儿只有皱眉和哭的反应。

这种反应是未分化的一般性活动,是强烈刺激引起的内脏和肌肉反应。

2. 3个月以后,婴儿的情绪分化为快乐和痛苦。

3. 6个月以后,孩子的情绪又分化为愤怒、厌恶和恐惧。

此时孩子如果眼睛睁大,肌肉紧张,这就是恐惧的表现。

4. 12个月以后,孩子的快乐分化成高兴和喜爱的情绪。

5. 18个月以后,孩子的情绪又分化出喜悦和妒忌。

6. 24个月以后,孩子就已经具备惧怕、厌恶、愤怒、妒忌、痛苦、激动、快乐、欢乐、兴高采烈等各种情绪。

【补充】与布里奇斯的理论相一致,儿童心理学家斯皮兹提出了情绪分化的两个最明显的表现:2~3个月,婴儿开始发生社会性微笑;3~6个月,婴儿对人的表情,比如微笑、做鬼脸或是人戴上假面具,都会产生微笑反应。

孩子对动物,如小狗、小猫等都会用微笑来反应。

对非动物,如光、铃、积木、球等,就不会有反应;7~8个月,孩子开始认生。

当陌生人接近时,或是妈妈离开时,孩子就会产生焦虑情绪。

三、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关于情绪分化的理论我国的心理学家林传鼎于1947~1948年期间,亲身观察了500多个出生1~10天的新生儿的动作变化,根据其观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1963)。

(一)新生儿已具有两种完全可以分清的情绪反应。

1.愉快情绪反应,代表生理需要的满足(如吃饱、温暖和舒适等),愉快的反应是一种积极生动的反应,它表现为某些自然动作,尤其是四肢末端的自由动作的增加,且不僵硬;2.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代表生理需要的未满足(饥饿、寒冷、疼痛等),其表现是:自然动作的简单增加,如连续哭叫、脚蹬手刨等。

(二)儿童情绪分化过程的三个阶段:1.泛化阶段(0~1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情绪反应比较笼统,而且往往是生理需要引起的情绪占优势。

0.5~3个月,出现了6种情绪:欲求、喜悦、厌恶、忿急、烦闷、惊骇。

但这些情绪不是高度分化的,只是在愉快与不愉快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面部表情。

4~6个月,开始出现由社会性需要引起的喜欢、忿急。

2.分化阶段(1~5岁)这一阶段儿童情绪开始多样化,从3岁开始,陆续产生了同情、尊重、爱等20多种情感,同时一些高级情感开始萌芽,如道德感、美感。

3.系统化阶段(5岁以后)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情绪生活的高度社会化。

这个时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多种高级情绪达到一定的水平,有关世界观形成的情绪初步建立。

林传鼎的情绪发展理论对我国情绪发展研究和理论产生过很大的影响,直到今日,不少观点,如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清的情绪反应,4~6个月婴儿出现与社会性需要有关的情感体验,社会性需要逐渐在婴儿情感生活、交流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始终为人们所接受,并不断为今天的研究证实是正确的。

四、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的九种基本情绪理论伊扎德(Izard)是当代美国和国际著名的情绪发展研究专家。

他关于婴儿情绪发展的研究及据此提出的情绪分化理论,在当代情绪研究中有很大的影响。

(一)伊扎德认为婴儿出生时具有五大情绪:惊奇、痛苦、厌恶、最初步的微笑和兴趣;4~6周时,出现社会性微笑;3~4个月时,出现愤怒、悲伤;5~7个月时,出现惧怕;6~8个月时,出现害羞;0.5岁~1岁,出现依恋,分离伤心、陌生人恐惧;1.5岁左右,出现羞愧、自豪、骄傲、操作焦虑、内疚和同情等。

(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脑部的发育,情绪逐渐增长和分化,形成人类的九种基本情绪:愉快、惊奇、悲伤、愤怒、厌恶、惧怕、兴趣、轻蔑、痛苦,每一种情绪都有相应的面部表情模式。

(三)初生婴儿的情绪是笼统不分化的,1岁后逐渐分化;2岁左右,出现各种基本情绪。

伊扎德的研究较之前人的研究,无论在科学性和可测性上都大大提高了一步,每一种新出现的情绪反应都有一定的具体、客观指标,易于鉴别、判断。

伊扎德特殊的贡献在于,编制了面部肌肉运动和表情模式测查系统(最大限度辨别面部肌肉运动编码系统(Max,1979)和表情辨别整体判断系统(Affex,1980),给表情识别提供了一个客观依据。

他把面部分为三个区域:额眉——鼻根区,眼——鼻——颊区,口唇——下巴区,共列出29种肌肉活动单位,编辑成号,表情是由面孔这三个区域的肌肉运动组合而成的。

例如:No.25为额眉区——双眉下压、聚拢;No.33为眼鼻区——双眼变窄、微眯;No.54为口唇区——口长大呈矩形,三个组合起来,从Affex中辨别为愤怒的表情。

【推荐】美剧《lie to me》第三节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一、情绪的社会化法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亨利·瓦隆(Henri Wallon)认为,3~14个月是“情绪阶段”,即生理需要在情绪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随着儿童的成长,情绪逐渐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即情感的发展)。

情绪的社会化:学前儿童情绪的社会化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二)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三)情绪表达的社会化1.情绪表达的方式包括面部表情、肢体语言以及言语表情。

2.面部表情是生理表现,又和社会性认知有密切关系。

伊扎德认为,面部表情通过两种联络机制实现。

第一,机体内反馈机制的联络;第二,人际知觉过程的社会性联络。

3.儿童表情能力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理解表情手段和运用表情手段。

二、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一)情绪的日益丰富包括两种含义:1.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2.是情绪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

(二)情绪的深刻化,是指它指向事物的性质的变化,从指向事物的表面到指向事物的内在特点。

(三)儿童情绪发展的若干种水平1.与感知觉相联系的情绪;2.与记忆相联系的情绪;3.与想象相联系的情绪;4.与思维相联系的情绪;5.与自我意识相联系的情绪。

三、学前儿童情绪的自我调节化(一)情绪的冲动性减少;(二)情绪的稳定性提高;(三)情绪从外露到内隐。

第四节学前儿童的基本情绪及良好情绪的培养一、学前儿童的基本情绪表现(一)哭——不愉快的情绪表现1.哭最初是生理性的,以后逐渐带有社会性。

2.新生儿哭啼的原因主要是饿、渴、冷、痛、想睡觉等等。

3.婴儿啼哭有不同的模式:饥饿的啼哭——有节奏的,频率通常是250-450赫兹,通常还伴随其他动作;发怒的啼哭——有点失真,迫使大量空气从声带通过,声带震动而发出哭声;疼痛的啼哭——突发性的,事先没有呜咽,也没有缓慢的哭泣,拉直嗓门大哭,呼气,吸气,有呼气;恐惧和惊吓的啼哭——突然强烈;不称心的啼哭——开始两三声缓慢而拖长,持续不断,悲悲切切;招引别人的啼哭——第3周出现,长时间吭吭吱吱,低沉单调,断断续续,如果没有人理会,则大哭。

(二)笑——是情绪愉快的表现1.自发性的笑和诱发性的笑(外界刺激引起)2.不出声的笑和出声的笑(4个月)3.无差别的笑和有差别的笑(4个月)【补充】自发性的笑(0-5周):反射性的微笑,不是社会性的微笑;针对各种刺激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周-3.5月):刺激范围缩小,人的声音和面孔容易引起微笑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5月后):选择性的社会性微笑(三)恐惧1.本能的恐惧2.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恐高——深度知觉的发展)3.怕生(6个月)4.预测性恐惧(2岁左右)预测性恐惧是与想象相联系的恐惧情绪,往往由环境影响而形成。

随着想象的发展,2岁左右的儿童出现预测性恐惧,如怕黑、怕鬼、怕某些动物(狼)、怕坏人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