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命题逻辑(1.8)分析
离散数学第一章 命题逻辑
令Q表示:张亮是跳远运动员。
于是命题,张亮可能是跳高或跳远运动员就可以用P∨Q来表示,因为这里的或是可 兼或。 逻辑联结词析取也是个二元运算符。
1.1 命题和联结词
逻辑联结词单条件—“→”
设P是一个命题,Q是一个命题,由联结词→把P、Q连接成P→Q,称P→Q为P、 Q的条件式复合命题,把P和Q分别称为P→Q的前件和后件,或者前提和结论。 P→Q读作“如果P则Q”或“如果P那么Q”。其中P被称为前件,Q被称为为后件。 很多时候联结词→也被称为蕴涵。 P→Q的真值是这样定义的,当且仅当P→Q的前件P的真值为T,后件Q的真值为F
1.1 命题和联结词
逻辑联结词否定—“┓”
设P是一个命题,则联结词┓和命题P构成┓P,┓P为命题P的否定式复合 命题,读作“非P”。联结词┓是自然语言中的“非”、“不”和“没有” 等的逻辑抽象。 其真值是这样定义的,若P的真值是T,那么┓P的真值是F;若P的真值 是F,则┓P的真值是T。命题P与其否定┓P的如表1.1所示。
1.2 合式公式与真值表
例1.4 令P表示:小明现在正在睡觉。
令Q表示:小明现在正在打球。 于是命题,小明现在正在睡觉或者正在打球不能用P∨Q来表示。因为这里自然语言陈述的或是 排斥或,这种意义的或我们用另一个逻辑联结词“异或”“”来表示,后面我们将给出它的 定义。
1.1 命题和联结词
逻辑联结词析取——“∨”
例1.5 将句子“他昨晚做了20或者30道作业题”表示为复合命题。 在此例中,该句子不能被表示成复合命题,因为这里的“或”表示的是近似或者猜 测的意思。 例1.6 令P表示:张亮是跳高运动员。
P F F T T Q F T F T P∧Q F F F T P 0 0 1 1 Q 0 1 0 1 P∧Q 0 0 0 1
数理逻辑第一章命题逻辑
解: (1) p :怕困难, q :战胜困难,
该命题符号化为: q → ┐ p (2) p :天下雨, q :我有时间,r :我进城。
该命题符号化为: ┐ p ∧ q →r
(3) p :小王在图书馆看书, q :小王病了, r :图 书馆开门。 该命题符号化为: ┐( q ∨ ┐ r ) → p
13
(1) 雪是白的。 (2) 2是奇数。 (3) x+y>5。
(4) 你是谁? (5)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5
(6) 二十一世纪时有人住在月球上。
真值集合: {0,1} ,0和1为真值。 假命题的真值为0,真命题的真值为1。 简单命题(原子命题): 简单陈述句表达的命题。 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p,q,r,s,t等表示简单命题。 例1.2 考察下面的命题: (1) 8不是奇数。 (2) 2和3都是偶数。 (3) 2或3是偶数。 联结词:真值函数,即自变量是真值,函数值也是 真值的函数。
复合命题:由命题和联结词构成,其中的命题称为 该复合命题的支命题。 复合命题的真值由支命题的真值和联结词共同决定。
6
真值表:把真值函数在自变量所有可能取值下的函数 值列成的表,称为真值表。
一元真值函数只有一个自变量,其真值表有两行。 共有四个真值不同的一元真值函数,它们的真值表如 下。 表1.1 一元真值函数的真值表 p 0 1 F1(p) F2(p) F3(p) F4(p) 0 0 0 1 1 0 1 1
9
∨(析取):复合命题“p或 者q”称为p与q的析取式,记 为 p ∨ q。 ∨相当于汉语中的“或者” (相容或 )。 p∨q=0当且仅当p=q=0。
p 0 0
q 0 1
p∨q
0 1
1
1
0
离散数学第一章命题逻辑知识点总结
数理逻辑部分第1章命题逻辑命题符号化及联结词命题: 判断结果惟一的陈述句命题的真值: 判断的结果真值的取值: 真与假真命题: 真值为真的命题假命题: 真值为假的命题注意: 感叹句、祈使句、疑问句都不是命题,陈述句中的悖论以及判断结果不惟一确定的也不是命题。
简单命题(原子命题):简单陈述句构成的命题复合命题:由简单命题与联结词按一定规则复合而成的命题简单命题符号化用小写英文字母p, q, r, … ,p i,q i,r i (i≥1)表示简单命题用“1”表示真,用“0”表示假例如,令p:是有理数,则p 的真值为 0q:2 + 5 = 7,则q 的真值为 1联结词与复合命题1.否定式与否定联结词“”定义设p为命题,复合命题“非p”(或“p的否定”)称为p的否定式,记作p. 符号称作否定联结词,并规定p为真当且仅当p为假.2.合取式与合取联结词“∧”定义设p,q为二命题,复合命题“p并且q”(或“p与q”)称为p与q 的合取式,记作p∧q. ∧称作合取联结词,并规定 p∧q为真当且仅当p 与q同时为真注意:描述合取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分清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例将下列命题符号化.(1) 王晓既用功又聪明.(2) 王晓不仅聪明,而且用功.(3) 王晓虽然聪明,但不用功.(4) 张辉与王丽都是三好生.(5) 张辉与王丽是同学.解令p:王晓用功,q:王晓聪明,则(1) p∧q(2) p∧q(3) p∧q.令r : 张辉是三好学生,s :王丽是三好学生(4) r∧s.(5) 令t : 张辉与王丽是同学,t 是简单命题 .说明:(1)~(4)说明描述合取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5) 中“与”联结的是两个名词,整个句子是一个简单命题.3.析取式与析取联结词“∨”定义设p,q为二命题,复合命题“p或q”称作p与q的析取式,记作p∨q. ∨称作析取联结词,并规定p∨q为假当且仅当p与q同时为假.例将下列命题符号化(1) 2或4是素数.(2) 2或3是素数.(3) 4或6是素数.(4) 小元元只能拿一个苹果或一个梨.(5) 王晓红生于1975年或1976年.解令p:2是素数, q:3是素数, r:4是素数, s:6是素数,则 (1), (2), (3) 均为相容或.分别符号化为: p∨r , p∨q, r∨s,它们的真值分别为 1, 1, 0.而 (4), (5) 为排斥或.令t :小元元拿一个苹果,u:小元元拿一个梨,则 (4) 符号化为 (t∧u) ∨(t∧u).令v :王晓红生于1975年,w:王晓红生于1976年,则 (5) 既可符号化为 (v∧w)∨(v∧w), 又可符号化为v∨w , 为什么?4.蕴涵式与蕴涵联结词“”定义设p,q为二命题,复合命题“如果p,则q” 称作p与q的蕴涵式,记作p q,并称p是蕴涵式的前件,q为蕴涵式的后件. 称作蕴涵联结词,并规定,p q为假当且仅当p 为真q 为假.p q 的逻辑关系:q 为p 的必要条件“如果p,则q ” 的不同表述法很多:若p,就q只要p,就qp 仅当q只有q 才p除非q, 才p 或除非q, 否则非p.当p 为假时,p q 为真常出现的错误:不分充分与必要条件5.等价式与等价联结词“”定义设p,q为二命题,复合命题“p当且仅当q”称作p与q的等价式,记作p q. 称作等价联结词.并规定p q为真当且仅当p与q同时为真或同时为假.说明:(1) p q 的逻辑关系:p与q互为充分必要条件(2) p q为真当且仅当p与q同真或同假联结词优先级:( ),, , , ,同级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以上给出了5个联结词:, , , , ,组成一个联结词集合{, , , , },联结词的优先顺序为:, , , , ; 如果出现的联结词同级,又无括号时,则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运算; 若遇有括号时,应该先进行括号中的运算.注意: 本书中使用的括号全为园括号.命题常项命题变项命题公式及分类命题变项与合式公式命题常项:简单命题命题变项:真值不确定的陈述句定义合式公式 (命题公式, 公式) 递归定义如下:(1) 单个命题常项或变项p,q,r,…,p i ,q i ,r i ,…,0,1是合式公式(2) 若A是合式公式,则 (A)也是合式公式(3) 若A, B是合式公式,则(A B), (A B), (A B), (A B)也是合式公式(4) 只有有限次地应用(1)~(3)形成的符号串才是合式公式说明: 元语言与对象语言, 外层括号可以省去合式公式的层次定义(1) 若公式A是单个的命题变项, 则称A为0层公式.(2) 称A是n+1(n≥0)层公式是指下面情况之一:(a) A=B, B是n层公式;(b) A=B C, 其中B,C分别为i层和j层公式,且n=max(i, j);(c) A=B C, 其中B,C的层次及n同(b);(d) A=B C, 其中B,C的层次及n同(b);(e) A=B C, 其中B,C的层次及n同(b).例如公式p 0层p 1层p q 2层(p q)r 3层((p q) r)(r s) 4层公式的赋值定义给公式A中的命题变项p1, p2, … , p n指定一组真值称为对A的一个赋值或解释成真赋值: 使公式为真的赋值成假赋值: 使公式为假的赋值说明:赋值=12…n之间不加标点符号,i=0或1.A中仅出现p1, p2, …, p n,给A赋值12…n是指p1=1, p2=2, …, p n=nA中仅出现p,q, r, …, 给A赋值123…是指p=1,q=2 , r= 3 …含n个变项的公式有2n个赋值.真值表真值表: 公式A在所有赋值下的取值情况列成的表例给出公式的真值表A= (q p) q p的真值表例 B = (p q) q的真值表例C= (p q) r的真值表命题的分类重言式矛盾式可满足式定义设A为一个命题公式(1) 若A无成假赋值,则称A为重言式(也称永真式)(2) 若A无成真赋值,则称A为矛盾式(也称永假式)(3) 若A不是矛盾式,则称A为可满足式注意:重言式是可满足式,但反之不真.上例中A为重言式,B为矛盾式,C为可满足式A= (q p)q p,B =(p q)q,C= (p q)r等值演算等值式定义若等价式A B是重言式,则称A与B等值,记作A B,并称A B是等值式说明:定义中,A,B,均为元语言符号, A或B中可能有哑元出现.例如,在 (p q) ((p q) (r r))中,r为左边公式的哑元.用真值表可验证两个公式是否等值请验证:p(q r) (p q) rp(q r) (p q) r基本等值式双重否定律 : A A等幂律:A A A, A A A交换律: A B B A, A B B A结合律: (A B)C A(B C)(A B)C A(B C)分配律: A(B C)(A B)(A C)A(B C) (A B)(A C)德·摩根律: (A B)A B(A B)A B吸收律: A(A B)A, A(A B)A零律: A11, A00同一律: A0A, A1A排中律: A A1矛盾律: A A0等值演算:由已知的等值式推演出新的等值式的过程置换规则:若A B, 则(B)(A)等值演算的基础:(1) 等值关系的性质:自反、对称、传递(2) 基本的等值式(3) 置换规则应用举例——证明两个公式等值例1 证明p(q r) (p q)r证p(q r)p(q r) (蕴涵等值式,置换规则)(p q)r(结合律,置换规则)(p q)r(德摩根律,置换规则)(p q) r(蕴涵等值式,置换规则)说明:也可以从右边开始演算(请做一遍)因为每一步都用置换规则,故可不写出熟练后,基本等值式也可以不写出应用举例——证明两个公式不等值例2 证明: p(q r) (p q) r用等值演算不能直接证明两个公式不等值,证明两个公式不等值的基本思想是找到一个赋值使一个成真,另一个成假.方法一真值表法(自己证)方法二观察赋值法. 容易看出000, 010等是左边的的成真赋值,是右边的成假赋值.方法三用等值演算先化简两个公式,再观察.应用举例——判断公式类型例3 用等值演算法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1) q(p q)解q(p q)q(p q) (蕴涵等值式)q(p q) (德摩根律)p(q q) (交换律,结合律)p0 (矛盾律)0 (零律)由最后一步可知,该式为矛盾式.(2) (p q)(q p)解 (p q)(q p)(p q)(q p) (蕴涵等值式)(p q)(p q) (交换律)1由最后一步可知,该式为重言式.问:最后一步为什么等值于1?(3) ((p q)(p q))r)解 ((p q)(p q))r)(p(q q))r(分配律)p1r(排中律)p r(同一律)这不是矛盾式,也不是重言式,而是非重言式的可满足式.如101是它的成真赋值,000是它的成假赋值.总结:A为矛盾式当且仅当A0A为重言式当且仅当A1说明:演算步骤不惟一,应尽量使演算短些对偶与范式对偶式与对偶原理定义在仅含有联结词, ∧,∨的命题公式A中,将∨换成∧, ∧换成∨,若A中含有0或1,就将0换成1,1换成0,所得命题公式称为A的对偶式,记为A*.从定义不难看出,(A*)* 还原成A定理设A和A*互为对偶式,p1,p2,…,p n是出现在A和A*中的全部命题变项,将A和A*写成n元函数形式,则 (1) A(p1,p2,…,p n) A* (p1, p2,…, p n) (2) A(p1, p2,…, p n) A* (p1,p2,…,p n) 定理(对偶原理)设A,B为两个命题公式,若A B,则A* B*.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文字:命题变项及其否定的总称简单析取式:有限个文字构成的析取式如p, q, p q, p q r, …简单合取式:有限个文字构成的合取式如p, q, p q, p q r, …析取范式:由有限个简单合取式组成的析取式A 1A2Ar, 其中A1,A2,,A r是简单合取式合取范式:由有限个简单析取式组成的合取式A 1A2Ar, 其中A1,A2,,A r是简单析取式范式: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的总称公式A的析取范式: 与A等值的析取范式公式A的合取范式: 与A等值的合取范式说明:单个文字既是简单析取式,又是简单合取式p q r, p q r既是析取范式,又是合取范式(为什么?)命题公式的范式定理任何命题公式都存在着与之等值的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求公式A的范式的步骤:(1) 消去A中的, (若存在)(2) 否定联结词的内移或消去(3) 使用分配律对分配(析取范式)对分配(合取范式)公式的范式存在,但不惟一求公式的范式举例例求下列公式的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1) A=(p q)r解 (p q)r(p q)r(消去)p q r(结合律)这既是A的析取范式(由3个简单合取式组成的析取式),又是A的合取范式(由一个简单析取式组成的合取式)(2) B=(p q)r解 (p q)r(p q)r(消去第一个)(p q)r(消去第二个)(p q)r(否定号内移——德摩根律)这一步已为析取范式(两个简单合取式构成)继续: (p q)r(p r)(q r) (对分配律)这一步得到合取范式(由两个简单析取式构成)极小项与极大项定义在含有n个命题变项的简单合取式(简单析取式)中,若每个命题变项均以文字的形式在其中出现且仅出现一次,而且第i(1i n)个文字出现在左起第i位上,称这样的简单合取式(简单析取式)为极小项(极大项).说明:n个命题变项产生2n个极小项和2n个极大项2n个极小项(极大项)均互不等值用m i表示第i个极小项,其中i是该极小项成真赋值的十进制表示. 用M i 表示第i个极大项,其中i是该极大项成假赋值的十进制表示, m i(M i)称为极小项(极大项)的名称.m与M i的关系: m i M i , M i m ii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主析取范式: 由极小项构成的析取范式主合取范式: 由极大项构成的合取范式例如,n=3, 命题变项为p, q, r时,(p q r)(p q r) m1m3是主析取范式(p q r)(p q r) M1M5 是主合取范式A的主析取范式: 与A等值的主析取范式A的主合取范式: 与A等值的主合取范式.定理任何命题公式都存在着与之等值的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 并且是惟一的.用等值演算法求公式的主范式的步骤:(1) 先求析取范式(合取范式)(2) 将不是极小项(极大项)的简单合取式(简单析取式)化成与之等值的若干个极小项的析取(极大项的合取),需要利用同一律(零律)、排中律(矛盾律)、分配律、幂等律等.(3) 极小项(极大项)用名称m i(M i)表示,并按角标从小到大顺序排序.求公式的主范式例求公式A=(p q)r的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1) 求主析取范式(p q)r(p q)r , (析取范式)①(p q)(p q)(r r)(p q r)(p q r)m 6m7,r(p p)(q q)r(p q r)(p q r)(p q r)(p q r)m 1m3m5m7③②, ③代入①并排序,得(p q)r m1m3m5m6m7(主析取范式)(2) 求A的主合取范式(p q)r(p r)(q r) , (合取范式)①p rp(q q)r(p q r)(p q r)M 0M2,②q r(p p)q r(p q r)(p q r)M 0M4③②, ③代入①并排序,得(p q)r M0M2M4 (主合取范式)主范式的用途——与真值表相同(1) 求公式的成真赋值和成假赋值例如 (p q)r m1m3m5m6m7,其成真赋值为001, 011, 101, 110, 111,其余的赋值 000, 010, 100为成假赋值.类似地,由主合取范式也可立即求出成假赋值和成真赋值.(2) 判断公式的类型设A含n个命题变项,则A为重言式A的主析取范式含2n个极小项A的主合取范式为1.A为矛盾式A的主析取范式为0A的主合取范式含2n个极大项A为非重言式的可满足式A的主析取范式中至少含一个且不含全部极小项A的主合取范式中至少含一个且不含全部极大项例某公司要从赵、钱、孙、李、周五名新毕业的大学生中选派一些人出国学习. 选派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若赵去,钱也去;(2)李、周两人中至少有一人去;(3)钱、孙两人中有一人去且仅去一人;(4)孙、李两人同去或同不去;(5)若周去,则赵、钱也去.试用主析取范式法分析该公司如何选派他们出国?解此类问题的步骤为:①将简单命题符号化②写出各复合命题③写出由②中复合命题组成的合取式④求③中所得公式的主析取范式解①设p:派赵去,q:派钱去,r:派孙去,s:派李去,u:派周去.② (1) (p q)(2) (s u)(3) ((q r)(q r))(4) ((r s)(r s))(5) (u(p q))③ (1) ~ (5)构成的合取式为A=(p q)(s u)((q r)(q r))((r s)(r s))(u(p q))④ A (p q r s u)(p q r s u)结论:由④可知,A的成真赋值为00110与11001,因而派孙、李去(赵、钱、周不去)或派赵、钱、周去(孙、李不去).A的演算过程如下:A (p q)((q r)(q r))(s u)(u(p q)) ((r s)(r s)) (交换律) B1= (p q)((q r)(q r))((p q r)(p q r)(q r)) (分配律)B2= (s u)(u(p q))((s u)(p q s)(p q u)) (分配律)B 1B2(p q r s u)(p q r s u) (q r s u)(p q r s)(p q r u)再令B3 = ((r s)(r s))得A B1B2B3(p q r s u)(p q r s u)注意:在以上演算中多次用矛盾律要求:自己演算一遍推理理论推理的形式结构推理的形式结构—问题的引入推理举例:(1) 正项级数收敛当且仅当部分和有上界.(2) 若推理: 从前提出发推出结论的思维过程上面(1)是正确的推理,而(2)是错误的推理.证明: 描述推理正确的过程.判断推理是否正确的方法•真值表法•等值演算法判断推理是否正确•主析取范式法•构造证明法证明推理正确说明:当命题变项比较少时,用前3个方法比较方便, 此时采用形式结构“” . 而在构造证明时,采用“前提: , 结论: B”.推理定律与推理规则推理定律——重言蕴涵式构造证明——直接证明法例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若明天是星期一或星期三,我就有课. 若有课,今天必备课. 我今天下午没备课. 所以,明天不是星期一和星期三.解设p:明天是星期一,q:明天是星期三,r:我有课,s:我备课推理的形式结构为例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2是素数或合数. 若2是素数,则是无理数.若是无理数,则4不是素数. 所以,如果4是素数,则2是合数.用附加前提证明法构造证明解设p:2是素数,q:2是合数,r:是无理数,s:4是素数推理的形式结构前提:p∨q, p r, r s结论:s q证明① s附加前提引入②p r前提引入③r s前提引入④p s②③假言三段论⑤p①④拒取式⑥p∨q前提引入⑦q⑤⑥析取三段论请用直接证明法证明之。
离散数学II
c):最外层括号可省。 如,(¬((P ∧ ¬Q) ∨R) →((R ∨P)∨Q))
¬(P ∧ ¬Q∨R) →R ∨P∨Q
21/73
1.1 命题与命题联结词
• 例1.3:符号化下列命题。
a):他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 b):i. 如果明天不是雨夹雪则我去学校
26/73
1.2 公式的解释与真值表
• 原子命题在不指派真值时称为命题变元,而
复合命题由原子命题和联结词构成,可以看 作是命题变元的函数,且该函数的值仍为 “真”或“假”,可以称为真值函数(True Value Function)或命题公式。但不是说原 子命题和联结词的一个随便的组合都可以为 命题公式,我们用递归的方法来定义命题公 式。
• 例,(¬ P∧Q),(P→(¬P ∧Q)) ,(((P∧Q) ∧(R
∨Q)) ↔(P →R))是命题公式 (P →Q )∧¬ Q), (P →Q, (¬ P∨Q ∨(R, P∨Q ∨不是命题公式
28/73
1.2 公式的解释与真值表
• 注意:
– 如果G是含有n个命题变元 P1, P2, …,Pn的公式, 通常记为G(P1, …,Pn)或简记为G。
汇集起来的一门综合学科。离散数学的应用遍
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诸多领域。
–离散数学是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而逐步建立
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工具性学科,形成于上上个
世纪七十年代。
2/73
引言
• 课程意义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的数学基础,其基本概念、 理论、方法大量地应用在数字电路、编译原理、数 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算法设计、人工 智能、计算机网络等专业课程中,是这些课程的基 础课程。
命题逻辑
第一章命题逻辑内容:命题及命题联结词、命题公式的基本概念,真值表、基本等价式及永真蕴涵式,命题演算的推理理论中常用的直接证明、条件证明、反证法证明等方法教学目的:1.熟练掌握命题、联结词、复合命题、命题公式及其解释的概念。
2.熟练掌握常用的基本等价式及其应用。
3.熟练掌握(主)析/合取范式的求法及其应用。
4.熟练掌握常用的永真蕴涵式及其在逻辑推理中的应用。
5.熟练掌握形式演绎的方法。
教学重点:1.命题的概念及判断2.联结词,命题的翻译3.主析(合)取范式的求法4.逻辑推理教学难点:1.主析(合)取范式的求法2.逻辑推理1.1命题及其表示法1.1.1 命题的概念数理逻辑将能够判断真假的陈述句称作命题。
1.1.2 命题的表示命题通常使用大写字母A,B,…,Z或带下标的大写字母或数字表示,如A i,[10],R等,例如A1:我是一名大学生。
A1:我是一名大学生.[10]:我是一名大学生。
R:我是一名大学生。
1.2命题联结词(1) P↑P⇔﹁(P∧P)⇔﹁P;(2)(P↑Q)↑(P↑Q)⇔﹁(P↑Q)⇔ P∧Q;(3)(P↑P)↑(Q↑Q)⇔﹁P↑﹁Q⇔ P∨Q。
(1)P↓P⇔﹁(P∨Q)⇔﹁P;(2)(P↓Q)↓(P↓Q)⇔﹁(P↓Q)⇔P∨Q;(3)(P↓P)↓(Q↓Q)⇔﹁P↓﹁Q⇔﹁(﹁P∨﹁Q)⇔P∧Q。
1.3 命题公式、翻译与解释1.3.1 命题公式定义命题公式,简称公式,定义为:(1)单个命题变元是公式;(2)如果P 是公式,则﹁P是公式;(3)如果P、Q是公式,则P∧Q、P∨Q、P→Q、 P↔Q 都是公式;(4)当且仅当能够有限次的应用(1) 、(2)、(3) 所得到的包括命题变元、联结词和括号的符号串是公式。
例如,下面的符号串都是公式:((((﹁P)∧Q)→R)∨S)((P→﹁Q)↔(﹁R∧S))(﹁P∨Q)∧R以下符号串都不是公式:((P∨Q)↔(∧Q))(∧Q)1.3.2 命题的翻译可以把自然语言中的有些语句,转变成数理逻辑中的符号形式,称为命题的翻译。
高一第一章逻辑知识点总结
高一第一章逻辑知识点总结逻辑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能够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还能够帮助我们正确地分析问题和推理论证。
在高一的第一章逻辑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基本的逻辑知识点,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命题逻辑命题逻辑是逻辑学的基础,也是我们学习逻辑的入门知识。
命题是陈述某个事实或者陈述句,它可以是真的也可以是假的。
在命题逻辑中,我们学习了命题的基本操作:合取、析取和否定。
合取是指两个命题同时为真时才为真,用符号“∧”表示。
例如,如果命题P为“今天是晴天”,命题Q为“我今天去游泳”,那么“今天是晴天并且我今天去游泳”可以表示为P∧Q。
析取是指两个命题中至少有一个为真时就为真,用符号“∨”表示。
例如,如果命题P为“今天下雨”,命题Q为“我今天去图书馆”,那么“今天下雨或者我今天去图书馆”可以表示为P∨Q。
否定是指对命题的真值进行取反,用符号“¬”表示。
例如,如果命题P为“明天放假”,那么“明天不放假”可以表示为¬P。
二、推理论证推理论证是逻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帮助我们正确地进行思考和判断。
在推理论证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推理方法:直接推理、间接推理和假设推理。
直接推理是指通过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直接得出结论的推理方法。
例如,如果已知命题P为“所有学生都喜欢运动”,命题Q为“小明是学生”,那么我们可以通过直接推理得出结论:小明喜欢运动。
间接推理是指通过已知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中间推理步骤得出结论的推理方法。
例如,如果已知命题P为“所有A都是B”,命题Q为“所有B都是C”,那么我们可以通过间接推理得出结论:所有A都是C。
假设推理是指通过对假设的讨论和分析,得出结论的推理方法。
例如,如果我们要证明“如果A成立,则B也成立”,我们可以先假设A成立,然后通过推理得出若A成立,则B也成立的结论。
三、谬误与批判思维在学习逻辑知识的过程中,我们也了解了一些常见的谬误,谬误是指在逻辑推理中出现的错误。
01-命题逻辑-1.8
真值表法
在例1.50中:
2013年8月13日星期二
已知H1:P Q, H2:P,是否能推出结论C:Q 可以仅这样构造真值表: P 0 0 1 1 Q 0 1 0 1 PQ 1 1 0 1
可知,结论Q为假时,前提P Q 和P至少有一个为假因此
H1, H2 C有效
演绎法
演绎法
2013年8月13日星期二
例1.54 前提:P ∨ Q, P R, R S,结论: S Q
(2)
(3) (4) (5) (6) (7) (8)
P∨Q
P PR R RS S QS
P
T (1) (2) I10 P T (3) (4) I8 P T (5) (6) I8 CP (1) (7)
(9)
SQ
(8)
RS
CP (1) (7)
对结论形式为R C的证明
例1.54 设有下述情况,试证明结论是否有效 或者是天晴,或者是下雨 如果是天晴,我去看电影
2013年8月13日星期二
前提:P ∨ Q
PR RS
如果我去看电影,我就不看书
结论:如果我在看书,则天在下雨 结论: S Q 设:P:天晴,Q:下雨,R:我去看电影,S:我看书
真值表法
为了简便起见,提供两种方法: 方法1:
2013年8月13日星期二
在真值表中,先找出前提H1, H2, …, Hn的真值均为真的行, 若相应行中结论C的真值也为真, 则H1, H2, …, Hn C为有效结论
真值表法
在例1.50中:
2013年8月13日星期二
已知H1:P Q, H2:P,是否能推出结论C:Q
三、推理定律
P,Q P P,Q Q
离散数学第一章命题逻辑知识点总结
数理逻辑部分第1章命题逻辑命题符号化及联结词命题: 判断结果惟一的陈述句命题的真值: 判断的结果真值的取值: 真与假真命题: 真值为真的命题假命题: 真值为假的命题注意: 感叹句、祈使句、疑问句都不是命题,陈述句中的悖论以及判断结果不惟一确定的也不是命题。
简单命题(原子命题):简单陈述句构成的命题复合命题:由简单命题与联结词按一定规则复合而成的命题简单命题符号化用小写英文字母p, q, r, … ,p i,q i,r i (i≥1)表示简单命题用“1”表示真,用“0”表示假例如,令p:是有理数,则p 的真值为0q:2 + 5 = 7,则q 的真值为1联结词与复合命题1.否定式与否定联结词“”定义设p为命题,复合命题“非p”(或“p的否定”)称为p的否定式,记作p. 符号称作否定联结词,并规定p为真当且仅当p为假.2.合取式与合取联结词“∧”定义设p,q为二命题,复合命题“p并且q”(或“p与q”)称为p与q的合取式,记作p∧q. ∧称作合取联结词,并规定p∧q为真当且仅当p与q同时为真注意:描述合取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分清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例将下列命题符号化.(1) 王晓既用功又聪明.(2) 王晓不仅聪明,而且用功.(3) 王晓虽然聪明,但不用功.(4) 张辉与王丽都是三好生.(5) 张辉与王丽是同学.解令p:王晓用功,q:王晓聪明,则(1) p∧q(2) p∧q(3) p∧q.令r : 张辉是三好学生,s :王丽是三好学生(4) r∧s.(5) 令t : 张辉与王丽是同学,t 是简单命题.说明:(1)~(4)说明描述合取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5) 中“与”联结的是两个名词,整个句子是一个简单命题.3.析取式与析取联结词“∨”定义设p,q为二命题,复合命题“p或q”称作p与q的析取式,记作p∨q. ∨称作析取联结词,并规定p∨q为假当且仅当p与q同时为假.例将下列命题符号化(1) 2或4是素数.(2) 2或3是素数.(3) 4或6是素数.(4) 小元元只能拿一个苹果或一个梨.(5) 王晓红生于1975年或1976年.解令p:2是素数, q:3是素数, r:4是素数, s:6是素数,则(1), (2), (3) 均为相容或.分别符号化为: p∨r , p∨q, r∨s,它们的真值分别为1, 1, 0.而(4), (5) 为排斥或.令t :小元元拿一个苹果,u:小元元拿一个梨,则(4) 符号化为(t∧u) ∨(t∧u).令v :王晓红生于1975年,w:王晓红生于1976年,则(5) 既可符号化为(v∧w)∨(v∧w), 又可符号化为v∨w , 为什么4.蕴涵式与蕴涵联结词“”定义设p,q为二命题,复合命题“如果p,则q” 称作p与q的蕴涵式,记作pq,并称p是蕴涵式的前件,q为蕴涵式的后件. 称作蕴涵联结词,并规定,pq为假当且仅当p 为真q 为假.pq 的逻辑关系:q 为p 的必要条件“如果p,则q ” 的不同表述法很多:若p,就q只要p,就qp 仅当q只有q 才p除非q, 才p 或除非q, 否则非p.当p 为假时,pq 为真常出现的错误:不分充分与必要条件5.等价式与等价联结词“”定义设p,q为二命题,复合命题“p当且仅当q”称作p与q的等价式,记作pq. 称作等价联结词.并规定pq为真当且仅当p与q同时为真或同时为假.说明:(1) pq 的逻辑关系:p与q互为充分必要条件(2) pq为真当且仅当p与q同真或同假联结词优先级:( ),, , , ,同级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以上给出了5个联结词:, , , , ,组成一个联结词集合{, , , , },联结词的优先顺序为:, , , , ; 如果出现的联结词同级,又无括号时,则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运算; 若遇有括号时,应该先进行括号中的运算.注意: 本书中使用的括号全为园括号.命题常项命题变项命题公式及分类命题变项与合式公式命题常项:简单命题命题变项:真值不确定的陈述句定义合式公式(命题公式, 公式) 递归定义如下:(1) 单个命题常项或变项p,q,r,…,p i ,q i ,r i ,…,0,1是合式公式(2) 若A是合式公式,则(A)也是合式公式(3) 若A, B是合式公式,则(AB), (AB), (AB), (AB)也是合式公式(4) 只有有限次地应用(1)~(3)形成的符号串才是合式公式说明: 元语言与对象语言, 外层括号可以省去合式公式的层次定义(1) 若公式A是单个的命题变项, 则称A为0层公式.(2) 称A是n+1(n≥0)层公式是指下面情况之一:(a) A=B, B是n层公式;(b) A=BC, 其中B,C分别为i层和j层公式,且n=max(i, j);(c) A=BC, 其中B,C的层次及n同(b);(d) A=BC, 其中B,C的层次及n同(b);(e) A=BC, 其中B,C的层次及n同(b).例如公式p 0层p1层pq2层(pq)r3层((pq) r)(rs) 4层公式的赋值定义给公式A中的命题变项p1, p2, … , p n指定一组真值称为对A的一个赋值或解释成真赋值: 使公式为真的赋值成假赋值: 使公式为假的赋值说明:赋值=12…n之间不加标点符号,i=0或1.A中仅出现p1, p2, …, p n,给A赋值12…n是指p1=1, p2=2, …, p n=nA中仅出现p,q, r, …, 给A赋值123…是指p=1,q=2 , r=3 …含n个变项的公式有2n个赋值.真值表真值表: 公式A在所有赋值下的取值情况列成的表例给出公式的真值表A= (qp) qp的真值表例 B = (pq) q的真值表例C= (pq) r的真值表命题的分类重言式矛盾式可满足式定义设A为一个命题公式(1) 若A无成假赋值,则称A为重言式(也称永真式)(2) 若A无成真赋值,则称A为矛盾式(也称永假式)(3) 若A不是矛盾式,则称A为可满足式注意:重言式是可满足式,但反之不真.上例中A为重言式,B为矛盾式,C为可满足式A= (qp)qp,B =(pq)q,C= (pq)r等值演算等值式定义若等价式AB是重言式,则称A与B等值,记作AB,并称AB是等值式说明:定义中,A,B,均为元语言符号, A或B中可能有哑元出现.例如,在(pq) ((pq) (rr))中,r为左边公式的哑元.用真值表可验证两个公式是否等值请验证:p(qr) (pq) rp(qr) (pq) r基本等值式双重否定律: AA等幂律:AAA, AAA交换律: ABBA, ABBA结合律: (AB)CA(BC)(AB)CA(BC)分配律: A(BC)(AB)(AC)A(BC) (AB)(AC)德·摩根律: (AB)AB(AB)AB吸收律: A(AB)A, A(AB)A零律: A11, A00同一律: A0A, A1A排中律: AA1矛盾律: AA0等值演算:由已知的等值式推演出新的等值式的过程置换规则:若AB, 则(B)(A)等值演算的基础:(1) 等值关系的性质:自反、对称、传递(2) 基本的等值式(3) 置换规则应用举例——证明两个公式等值例1 证明p(qr) (pq)r证p(qr)p(qr) (蕴涵等值式,置换规则)(pq)r(结合律,置换规则)(pq)r(德摩根律,置换规则)(pq) r(蕴涵等值式,置换规则)说明:也可以从右边开始演算(请做一遍)因为每一步都用置换规则,故可不写出熟练后,基本等值式也可以不写出应用举例——证明两个公式不等值例2 证明: p(qr) (pq) r用等值演算不能直接证明两个公式不等值,证明两个公式不等值的基本思想是找到一个赋值使一个成真,另一个成假.方法一真值表法(自己证)方法二观察赋值法. 容易看出000, 010等是左边的的成真赋值,是右边的成假赋值.方法三用等值演算先化简两个公式,再观察.应用举例——判断公式类型例3 用等值演算法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1) q(pq)解q(pq)q(pq) (蕴涵等值式)q(pq) (德摩根律)p(qq) (交换律,结合律)p0 (矛盾律)0 (零律)由最后一步可知,该式为矛盾式.(2) (pq)(qp)解(pq)(qp)(pq)(qp) (蕴涵等值式)(pq)(pq) (交换律)1由最后一步可知,该式为重言式.问:最后一步为什么等值于1(3) ((pq)(pq))r)解((pq)(pq))r)(p(qq))r(分配律)p1r(排中律)pr(同一律)这不是矛盾式,也不是重言式,而是非重言式的可满足式.如101是它的成真赋值,000是它的成假赋值.总结:A为矛盾式当且仅当A0A为重言式当且仅当A1说明:演算步骤不惟一,应尽量使演算短些对偶与范式对偶式与对偶原理定义在仅含有联结词, ∧,∨的命题公式A中,将∨换成∧, ∧换成∨,若A中含有0或1,就将0换成1,1换成0,所得命题公式称为A的对偶式,记为A*.从定义不难看出,(A*)* 还原成A定理设A和A*互为对偶式,p1,p2,…,p n是出现在A和A*中的全部命题变项,将A和A*写成n元函数形式,则(1) A(p1,p2,…,p n) A* ( p1, p2,…, p n)(2) A( p1, p2,…, p n) A* (p1,p2,…,p n)定理(对偶原理)设A,B为两个命题公式,若A B,则A*B*.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文字:命题变项及其否定的总称简单析取式:有限个文字构成的析取式如p, q, pq, pqr, …简单合取式:有限个文字构成的合取式如p, q, pq, pqr, …析取范式:由有限个简单合取式组成的析取式A1A2A r, 其中A1,A2,,A r是简单合取式合取范式:由有限个简单析取式组成的合取式A1A2A r , 其中A1,A2,,A r是简单析取式范式: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的总称公式A的析取范式: 与A等值的析取范式公式A的合取范式: 与A等值的合取范式说明:单个文字既是简单析取式,又是简单合取式pqr, pqr既是析取范式,又是合取范式(为什么)命题公式的范式定理任何命题公式都存在着与之等值的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求公式A的范式的步骤:(1) 消去A中的, (若存在)(2) 否定联结词的内移或消去(3) 使用分配律对分配(析取范式)对分配(合取范式)公式的范式存在,但不惟一求公式的范式举例例求下列公式的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1) A=(pq)r解(pq)r(pq)r(消去)pqr(结合律)这既是A的析取范式(由3个简单合取式组成的析取式),又是A的合取范式(由一个简单析取式组成的合取式)(2) B=(pq)r解(pq)r(pq)r(消去第一个)(pq)r(消去第二个)(pq)r(否定号内移——德摩根律)这一步已为析取范式(两个简单合取式构成)继续:(pq)r(pr)(qr) (对分配律)这一步得到合取范式(由两个简单析取式构成)极小项与极大项定义在含有n个命题变项的简单合取式(简单析取式)中,若每个命题变项均以文字的形式在其中出现且仅出现一次,而且第i(1in)个文字出现在左起第i位上,称这样的简单合取式(简单析取式)为极小项(极大项).说明:n个命题变项产生2n个极小项和2n个极大项2n个极小项(极大项)均互不等值用m i表示第i个极小项,其中i是该极小项成真赋值的十进制表示. 用M i表示第i个极大项,其中i是该极大项成假赋值的十进制表示, m i(M i)称为极小项(极大项)的名称.m i与M i的关系: m i M i , M i m i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主析取范式: 由极小项构成的析取范式主合取范式: 由极大项构成的合取范式例如,n=3, 命题变项为p, q, r时,(pqr)(pqr) m1m3是主析取范式(pqr)(pqr) M1M5 是主合取范式A的主析取范式: 与A等值的主析取范式A的主合取范式: 与A等值的主合取范式.定理任何命题公式都存在着与之等值的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 并且是惟一的.用等值演算法求公式的主范式的步骤:(1) 先求析取范式(合取范式)(2) 将不是极小项(极大项)的简单合取式(简单析取式)化成与之等值的若干个极小项的析取(极大项的合取),需要利用同一律(零律)、排中律(矛盾律)、分配律、幂等律等.(3) 极小项(极大项)用名称m i(M i)表示,并按角标从小到大顺序排序.求公式的主范式例求公式A=(pq)r的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1) 求主析取范式(pq)r(pq)r , (析取范式)①(pq)(pq)(rr)(pqr)(pqr)m6m7 ,r(pp)(qq)r(pqr)(pqr)(pqr)(pqr)m1m3m5m7 ③②, ③代入①并排序,得(pq)r m1m3m5m6m7(主析取范式)(2) 求A的主合取范式(pq)r(pr)(qr) , (合取范式)①prp(qq)r(pqr)(pqr)M0M2,②qr(pp)qr(pqr)(pqr)M0M4 ③②, ③代入①并排序,得(pq)r M0M2M4 (主合取范式)主范式的用途——与真值表相同(1) 求公式的成真赋值和成假赋值例如(pq)r m1m3m5m6m7,其成真赋值为001, 011, 101, 110, 111,其余的赋值000, 010, 100为成假赋值.类似地,由主合取范式也可立即求出成假赋值和成真赋值.(2) 判断公式的类型设A含n个命题变项,则A为重言式A的主析取范式含2n个极小项A的主合取范式为1.A为矛盾式A的主析取范式为0A的主合取范式含2n个极大项A为非重言式的可满足式A的主析取范式中至少含一个且不含全部极小项A的主合取范式中至少含一个且不含全部极大项例某公司要从赵、钱、孙、李、周五名新毕业的大学生中选派一些人出国学习. 选派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若赵去,钱也去;(2)李、周两人中至少有一人去;(3)钱、孙两人中有一人去且仅去一人;(4)孙、李两人同去或同不去;(5)若周去,则赵、钱也去.试用主析取范式法分析该公司如何选派他们出国解此类问题的步骤为:①将简单命题符号化②写出各复合命题③写出由②中复合命题组成的合取式④求③中所得公式的主析取范式解①设p:派赵去,q:派钱去,r:派孙去,s:派李去,u:派周去.② (1) (pq)(2) (su)(3) ((qr)(qr))(4) ((rs)(rs))(5) (u(pq))③ (1) ~ (5)构成的合取式为A=(pq)(su)((qr)(qr))((rs)(rs))(u(pq))④ A (pqrsu)(pqrsu)结论:由④可知,A的成真赋值为00110与11001,因而派孙、李去(赵、钱、周不去)或派赵、钱、周去(孙、李不去).A的演算过程如下:A(pq)((qr)(qr))(su)(u(pq))((rs)(rs)) (交换律) B1= (pq)((qr)(qr))((pqr)(pqr)(qr)) (分配律)B2= (su)(u(pq))((su)(pqs)(pqu)) (分配律)B1B2 (pqrsu)(pqrsu)(qrsu)(pqrs)(pqru)再令B3 = ((rs)(rs))得A B1B2B3(pqrsu)(pqrsu)注意:在以上演算中多次用矛盾律要求:自己演算一遍推理理论推理的形式结构推理的形式结构—问题的引入推理举例:(1) 正项级数收敛当且仅当部分和有上界.(2) 若推理: 从前提出发推出结论的思维过程上面(1)是正确的推理,而(2)是错误的推理.证明: 描述推理正确的过程.判断推理是否正确的方法•真值表法•等值演算法判断推理是否正确•主析取范式法•构造证明法证明推理正确说明:当命题变项比较少时,用前3个方法比较方便, 此时采用形式结构“” . 而在构造证明时,采用“前提: , 结论: B”.推理定律与推理规则推理定律——重言蕴涵式构造证明——直接证明法例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若明天是星期一或星期三,我就有课. 若有课,今天必备课. 我今天下午没备课. 所以,明天不是星期一和星期三.解设p:明天是星期一,q:明天是星期三,r:我有课,s:我备课推理的形式结构为例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2是素数或合数. 若2是素数,则是无理数.若是无理数,则4不是素数. 所以,如果4是素数,则2是合数.用附加前提证明法构造证明解设p:2是素数,q:2是合数,r:是无理数,s:4是素数推理的形式结构前提:p∨q, pr, rs结论:sq证明① s附加前提引入②pr前提引入③rs前提引入④ps②③假言三段论⑤p①④拒取式⑥p∨q前提引入⑦q⑤⑥析取三段论请用直接证明法证明之。
1第一章 命题逻辑基本概念
如何将语句符号化, 以及如何理解符号化了的语句。 语句符号化要注意:
1. 要善于确定简单命题, 不要把一个概念硬拆成几个 概念。 例如“我和他是同学”是一个简单命题。 2. 要善于识别自然语言中的联结词 (有时它们被省略)。 例 1.11 狗急跳墙。
解 应理解为: p: 狗急了, q: 狗才跳墙
解 令 p: odd是奇数, q: odd2是奇数,
上述语句可表示为 p q。 6. 异或(exclusive or)连结词“” 【定义】 对于“排斥或”, 在数理逻辑中用联结词 “”表示, 称作“异或”。 当且仅当命题p和q的真值相异时, p q便取值为 真。
p q的真值表如表1.1.6所示。
1. 否定(negation)词“” 【定义 1.1】 设p是一个命题, 复合命题“非P‖(P的否 定)称为命题p的否定式, 记作“P‖, (读作“非p‖)。 命题p取值为真, 当且仅当命题P取值为假。 p的真值表如表1.1.1所示。 表.1.1 P 0 1 P 1 0
例 1.3 P:地球是圆的。 P:地球不是圆的。
p
0 0 1 1
表 1.6 q 0 1 0 1
pq 0 1 1 0
从定义可知联结词“”有以下性质: (1) p q = q p (2) (p q) r = p (q r) (3) p∧(q r) = (p∧q) (p∧r) (4) p q (p∧q)∨(p∧q) (5) p q (p q) (6) p p 0,p F P, p T P。
但不完全等同。
p∧q的真值表如表1.1.2所示。
表 1.2 p q 0 0 0 1 1 0 1 1
第一章 命题逻辑
┐ (PQ)
F T
F F
T F
T F
F T
T F
举例
将下列命题符号化,并指出各复合命题的真值: (1) 如果3+3=6,则雪是白的。 (2) 如果3+3≠6,则雪是白的。 (3) 如果3+3=6,则雪不是白的。 (4) 如果3+3≠6,则雪不是白的。 令p:3+3=6, p的真值为1。 q:雪是白色的,q的真值也为1。 (1)到(4)的符号化形式分别为 p→q,┐p→q,p→┐q,┐p→┐q 这四个复合命题的真值分别为1,1,0,1。 以上四个蕴涵式的前件p与后件q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思维能力、归纳构造能力,十分有益于学生严谨、完整、规范的科学态
度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一种证明问题的方法。整个课程由:数理逻辑、 集合论、抽象代数和图论四大部分组成。数理逻辑部分主要包括命题逻
辑、谓词逻辑;集合论部分包括集合代数、二元关系、函数;图论主要
包括图的基本概念、欧拉图、哈密尔顿图、树和平面图;抽象代数主要 包括代数系统、群、环、域、格与布尔代数。要求学生掌握数理逻辑、
设p1,p2,…,pn是出现在公式A中的全部命题变元, 给p1,p2,…,pn各指定一个真值,称为对A的一个赋值 或解释。若指定的一组值使A的真值为1,则称这组 值为A的成真赋值;若使A的真值为0,则称这组值为 A的成假赋值。 不难看出,含n(n≥1)个命题变项的公式共有2n 个不同的赋值。
定义1-3.1 命题演算的合式公式(wff),规定为:
将下列命题符号化,并讨论它们的真值。 (1) 是无理数当且仅当加拿大位于亚洲。 (2) 2+3=5的充要条件是 是无理数。 (3) 若两圆A,B的面积相等,则它们的半径相等;反之亦然。
第一章 命题逻辑
第一章命题逻辑逻辑学是研究推理过程规律一门科学。
数理逻辑则是用数学的方法研究思维规律的一门学科。
由于它使用了一套符号,简洁地表达出各种推理的逻辑关系,因此数理逻辑又称为符号逻辑或理论逻辑。
数理逻辑和计算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为机器证明、自动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计算机应用和理论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数理逻辑的主要分支包括公理化集合论、证明论、递归函数论、模型论等。
从本章开始,我们用三章的篇幅介绍数理逻辑的基本内容:命题逻辑、谓词逻辑和非经典逻辑简介。
命题逻辑研究的是以原子命题为基本单位的推理演算,其特征在于,研究和考查逻辑形式时,我们把一个命题只分析到其中所含的原子命题成分为止。
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以显示出一些重要的逻辑形式,这种形式和有关的逻辑规律就是命题逻辑。
1.1 命题与联结词1.1.1 命题与命题变元语言的单位是句子。
句子可以分为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等,其中只有陈述句能分辨真假,其他类型的句子无所谓真假。
定义1.1能够分辨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Proposition)。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命题有两层含义:(1)命题是陈述句。
其他的语句,如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均不是命题;(2)这个陈述句表示的内容可以分辨真假,而且不是真就是假,不能不真也不假,也不能既真又假。
作为命题的陈述句所表示的判断结果称为命题的真值,真值只取两个值:真或假。
凡是与事实相符的陈述句是真命题,而与事实不符合的陈述句是假命题。
通常用1(或大写字母T)表示真,用0(或大写字母F)表示假。
例1.1判断下列语句是否为命题,并指出其真值。
(1)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2)5可以被2整除。
(3)2+2=5。
(4)请勿吸烟。
(5)乌鸦是黑色的吗?(6)这个小男孩多勇敢啊!(7)地球外的星球上存在生物。
(8)我正在说谎。
解(1)~(3)是命题,其中(1)是真命题,(2),(3)是假命题。
值得注意的是,像2+2=5这样的数学公式也是一个命题,事实上,一个完整的数学公式与一个完整的陈述句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异。
离散数学
第一章命题逻辑1.1 命题及其表示方法1.2 联结词1.3 命题公式与翻译1.4 真值表与等价公式1.5 重言式与蕴含式1.6 其它联结词1.7 对偶与范式1.8 推理理论1.1 命题及其表示方法命题:具有确定真值的陈述句命题的类型(原子命题和复合命题)命题的表示(一个命题标识符(比如P)表示确定的命题)重点:如何判断语句是否为命题。
1.2 联结词否定⌝合取∧析取∨条件→双条件↔重点:五种联结词的含义、真值表1.3 命题公式与翻译命题公式符号化:所谓命题的符号化就是把一个用文字叙述的句子相应地写成由命题标识符、联结词和括号表示的合式公式。
命题符号化的重要性命题符号化是很重要的,一定要掌握好,在命题推理中最先遇到的就是符号化一个问题,解决不好,等于说推理的首要前提没有了。
重点:命题的符号化符号化应该注意下列事项:①确定给定句子是否为命题。
②句子中连词是否为命题联结词。
③要正确地表示原子命题和适当选择命题联结词。
1.4 真值表与等价公式真值表的构造方法(1) 找出公式中所含的全体命题变元P1, P2, …, Pn, (若无下角标就按字典顺序排列), 列出2n个赋值. 赋值从00…0开始, 然后按二进制加法依次写出各赋值, 直到11…1为止.(2) 按从低到高的顺序写出公式的各个层次.(3) 对应各个赋值计算出各层次的真值, 直到最后计算出公式的真值.等价关系的含义等价式的判别方法•真值表法•等价演算法基本等价式(必须掌握)(1)对合律(双重否定):⌝⌝P⇔P(2)幂等律:P∧P⇔P,P∨P⇔P(3)结合律:(P∧Q)∧R⇔P∧(Q∧R),(P∨Q)∨R⇔P∨(Q∨R)(4)交换律:P∧Q⇔Q∧P,P∨Q⇔Q∨P(5)分配律:P∧(Q∨R)⇔(P∧Q)∨(P∧R),P∨(Q∧R)⇔(P∨Q)∧(P∨R)(6)德·摩根律:⌝ (P∧Q) ⌝⇔P∨⌝Q,⌝ (P∨Q) ⌝⇔P∧⌝Q(7)吸收律:P∧(P∨Q)⇔P,P∨(P∧Q)⇔P(8)同一律:P∧T⇔P,P∨F⇔P(9)零律:P∧F⇔F,P∨T⇔T(10)否定律:P∧⌝P⇔F,P∨⌝P⇔T(11) 条件式转化律:P→Q⌝⇔P∨Q,P→Q⌝⇔Q→⌝P(12) 双条件式转化律:P↔Q ⇔(P→Q)∧(Q→P) ⇔(P∧Q)∨(⌝P∧⌝Q)⌝ (P↔Q) ⇔P⌝↔Q ⌝⇔P↔Q(13) 输出律(CP规则):P→(Q→R) ⇔(P∧Q)→R重点:等价式的证明、基本等价式1.5 重言式与蕴含式重言式或永真公式定义1-5.1 给定一命题公式,若无论对分量作怎样的指派,其对应的真值永为真,则称该命题公式为重言式或永真公式。
离散数学命题逻辑
Q)
(MQ) P(附加前提)
(2) SR
P
第一章命题逻辑
本题即证:M Q, MS, SR R→Q (3) RS T(2)E (4) S T(1)(3)I (5) MS P (6) M T(4)(5)I (7) (MQ) P (8) MQ T(7)E (9) (MQ)∧(QM) T(8)E (10) QM T(9)E (11) MQ T(10)E (12) Q T(6)(11)E (13) R→Q CP
第一章命题逻辑
请根据下面事实,找出凶手:
1. 清洁工或者秘书谋害了经理。 2. 如果清洁工谋害了经理,则谋害不会发生在午夜前。 3.如果秘书的证词是正确的,则谋害发生在午夜前。 4.如果秘书的证词不正确,则午夜时屋里灯光未灭。 5. 如果清洁工富裕,则他不会谋害经理。 6.经理有钱且清洁工不富裕。 7.午夜时屋里灯灭了。 令A:清洁工谋害了经理。 B:秘书谋害了经理。 C:谋害发生在午夜前。 D:秘书的证词是正确的. E:午夜时屋里灯光灭了。 H:清洁工富裕. G:经理有钱. 命题符号为: A∨B,AC,DC,DE,HA,G∧H,E ?
第一章命题逻辑
例题1-8.2 用命题逻辑推理方法证明下面推理的 有效性: 如果我学习,那么我数学不会不及格。如果我不 热衷于玩朴克,那么我将学习。但是我数学不 及格。因此,我热衷于玩朴克。 解 设 P:我学习。 Q:我数学及格。 R:我热衷于玩朴克。 于是符号化为: P→Q,R→P,Q R
1-8 推理理论
第一章得出一个新 的判断的思维过程。称这些已知的判断为前提。 得到的新的判断为前提的有效结论。 实际上,推理的过程就是证明永真蕴含式的过程, 即令H1,H2,…,Hn是已知的命题公式(前提), 若有 H1∧H2∧....∧Hn C 则称C是H1,H2,…Hn的有效结论,简称结论。
离散数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离散数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1.判断给定的句子是否为命题的基本步骤:首先应是陈述句;其次要有唯一的真值。
例:(1)我正在说谎。
不是命题。
因为无法判定其真假值,若假设它为假即我正在说谎,则意味着它的反为真,即我正在说实话,二者相矛盾;若假定它为真即我正在说实话,则意味着它的反为假,我正在说谎,二者也相矛盾。
这其实是一个语义上的悖论。
悖论不是命题(2)x-y >2。
不是命题。
因为x, y的值不确定,某些x, y使x−y>2为真,某些x, y使x−y>2为假,即x−y>2的真假随x, y的值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x−y>2的真假无法确定,所以x−y>2不是命题。
2.命题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原子命题(不能再分解为更简单命题,又可称为简单命题);复合命题(通过联结词、标点符号将原子命题联结而成的命题)3.命题常元:一个命题标识符如果表示确定的简单命题,就称为命题常元命题变元:如果一个命题标识符只表示任意简单命题的位置标志,就称它为命题变元注:当命题变元P用一个特定的简单命题取代时,P才能确定真值,这时也称对P进行指派4.联接词:(1)否定联接词:﹁假为真,真为假;还可以用“非”、“不”、“没有”、“无”、“并不”等多种方式表示否定(2)合取联接词:∧一个为假就为假还可用“并且”、“同时”、“以及”、“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多种方式表达合取(3)析取联接词:∨一个为真就为真;一般用或表示注:联结词∨是可兼或,因为当命题P和Q的真值都为真时,其值也为真。
但自然语言中的“或”既可以是“排斥或”也可以是“可兼或”。
例1.6 晚上我们去教室学习或去电影院看电影。
(排斥或)例1.7 他可能数学考了100分或英语考了100分。
(可兼或)例1.8 刘静今天跑了200米或300米远。
(既不表示“可兼或”也不表示“排斥或”,它只是表示刘静所跑的大概路程,因此它不是命题联结词,故例1.8是原子命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试证明下列结论是否有效:
(1) A1:P A2:P→Q C:Q
C:Q C:P C:(P∧Q) C:P (2) A1:P→Q A2: P (3) A1:P→Q A2: (P∧Q) (4) A1 :P A2:PQ (5) A1 :P→Q A2:Q
§1.8 推理理论
P
F F T T
Q
F T F T
§1.8 推理理论
例:证明 ¬ P ¬ Q ¬ (PQ) 证: (1) ¬ (¬ (PQ)) (2) PQ 假设前提 T(1) E1
(3) P (4) ¬ P ¬ Q (5) ¬ P (6) P ¬ P
(7) F
T(2) I1 P T(4) I1 T(3)(5)
§1.8 推理理论
推理:也称论证,由已知的命题得到新命题的思维过程 前提:推理所根据的已知命题 结论:从前提出发应用推理规则推出的新命题 在逻辑学中把从所谓前提的一些命题出发,依据公认的推 理规则,推导出所谓结论的一个命题的过程称为有效推理或 形式证明, 所得结论叫做有效结论。
§1.8 推理理论
[定义1-8.1]给定两个命题公式A和C,当且仅当A→ B是一个永真式,即 A C ,称 C 是前提A的有效 结论。或C可由A逻辑地推导出来。 [推广]设H1,H2,…Hm,C都是命题公式,当且仅当H1 ∧ H2 ∧ … ∧ Hm C,才可以说C是前提集合 { H1,H2,…Hm }的有效结论。
(1)检查真值表中H1,H2,…Hm全部为“T”的所 有行,看结论C是否也均为 “T”,若C 均 为 “T”,则结论有效。否则结论无效。
(2)看结论C为“F”的所有行,检查每行前提 H1,H2,…Hm中是否至少有一个为F,若有“F”, 则结论有效;若有均为“T”的行,则结论无效。
§1.8 推理理论
§1.8 推理理论
[定理]设{H1,H2…Hm}是相容的,同时设C是一 个命题公式,如果前提集合{H1,H2…Hm,¬ C} 是不相容的,则一定有H1,H2…HmC成立。 证明:由条件H1H2 … Hm ¬ C F ∴ H 1 H 2 … H m ¬ C必定为永假式。而 H1H2 … Hm是一致的,即为永真式,从 而只有¬ C为永假式,则C 一定为永真式, 故H1H2 … HmC成立。
规则 P P T(1)(2) P T(3)(4)
根据
I11
I11
例1:证明:PQ,Q R,PR 也可以这样推理:
步骤 推理过程 (1) P Q 规则 P 根据
(2)
(3) (4) (5)
Q R
PR P R
P
T(1)(2) P T(3)(4) I11 I13
例2 证明:
(P∨Q) ∧(P R) ∧(Q S)S∨R 证明: (1) (P∨Q) (2) P Q P T(1) E16
§1.8 推理理论
例2: PQ P(P ∧Q) (1) P 附加前提 (2) PQ P (3) Q T(1)(2) I11 (4) P ∧Q T(1)(3) (5) P(P ∧Q) CP
§1.8 推理理论
3.间接证明…Hm,
H1H2 … Hm具有真值为“T”,则命 题公式集合{H1,H2…Hm}称为是相容的。否则 称{H1,H2…Hm}是不相容的。
(5)P→Q,QP 无效
例:H1:如果大连是一个大城市,则大寨是 一个乡村; P→Q H2:大寨是一个乡村; Q C:大连是一个大城市; P 则:P→Q,QP 或者称:P不能从前提集合中推导出来。
§1.8 推理理论
2、直接证法
由一组前提,利用一些公认的推理规则,根据 已知的等价或蕴含公式,推演得到有效的结论。 ∴在推理规则中不需要有真值表,也不需要对 命题进行真值指派。 常用的永真蕴含式和等价公式(见P43)
§1.8 推理理论
本节介绍的证明方法,分成三类:
(一)真值表法;
(二)直接证法;
(三)间接证法。
§1.8 推理理论
1、真值表法 真值表法的主要依据是“→”的真值表定义。 若PQ当且仅当(P→Q)为永真式。
P
F F T
Q
F T F
P→ Q
T T F
T
T
T
§1.8 推理理论
1、真值表法
从给定真值表常用的判断方法有二种:
§1.8 推理理论
下面介绍两个规则: P规则:在推导的任何步骤上都可以引入前提(条件) T规则:在推导过程中,如果前面有一个或多个公式永真蕴 含S,则可以把S引入推导过程之中。
例1:证明:PQ,Q R,PR
推理过程: 步骤 推理过程 (1) PQ (2) P (3) Q (4) Q R (5) R
§1.8 推理理论
例1:试用CP规则证明 P(Q S), ¬ R∨P,Q RS 证: (1) R 附加前提 (2) ¬ R∨P P (3) RP T(2) E16 (4) P T(1)(3) I11 (5) P(Q S) P (6) Q S T(4)(5) I11 (7) Q P (8) S T(6)(7) I11 (9) RS CP
(3) Q S
(4) P S (5) S P
P
T(2)(3) I13 T(4) E18
(6) P R
(7) S R (8) S∨R
P
T(5) (6) I13 T(7)E16
§1.8 推理理论
CP规则: 证明 A1 ∧A2…… ∧AmB C 由等值演算得 A1 ∧A2 …… ∧Am B C (A1 ∧A2 …… ∧Am ∧B )C 并能从A1 ∧A2 …… ∧Am ∧B 中推出C,则就 能从前提集合中推导出B C,称B为附加前 提。这种证明方法称为附加前提证明法,简称 CP规则。
P→Q
T T F T
P
T T F F
Q
T F T F
(P∧Q)
T T T F
PQ
T F F T
由真值表可见: (1)P,P→QQ (2)P→Q,PQ (3)P→Q, (P∧Q) P (4) P,PQ (P∧Q) (5)P→Q,QP
有效 无效 有效 有效 无效
§1.8 推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