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空间直角坐标系
高中数学必修二课件-2.4.1 空间直角坐标系2-人教B版
x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点: y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点: z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点: xOy坐标平面内的点的特点: xOz坐标平面内的点的特点: yOz坐标平面内的点的特点:
P(m,0,0)
P(0,m,0 )
P(0,0,m ) P(m,n,0 )P(m,0,n ) P(0,m,n
Z
点
D'
C'
关
A'
B'
于
O
,建立空间直角 坐标系,写出长方体各个顶点 的坐标。
Z
A’ B’
A B X
A(0,0,0) A’(0,0,5)
B(12,0,0) B’(12,0,5 )
D’ C(12,8,0) C’(12,8,5)
C’ D(0,8,0 D)
D’(0,8,5)
Y
C
长方体AC′中, AB=12,AD=8,AA′=5.如图 ,建立空间直角 坐标系,写出长方体各个顶点 的坐标。
zox 面
Ⅱ
yⅠ
Ⅵ Ⅴ
Ⅴ(+,+,-) Ⅵ(-,+,-) Ⅶ(-,-,-) Ⅷ(+,-,-)
例题选讲:
例1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点P(3,2,3).
z
3 2
1
o
1 2 3
x
P(3,2,3 )
y
12 3
P' (3,2,0)
例题选讲:
例2 长方体AC′中, AB=12,AD=8,AA′=5.如图
(3)与点M关于z轴对称的点 (-x,-y,z) (4)与点M关于原点对称的点 (-x,-y,-z) (5)与点M关于xOy平面对称的点 (x,y,-z) (6)与点M关于xOz平面对称的点 (x,-y,z)
高中数学 必修2:4.3 空间直角坐标系
4.3 空间直角坐标系一、空间直角坐标系二、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1.空间中的任意点与有序实数组(),,x y z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设点M为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定点,过点M分别作垂直于x轴、y轴和z轴的平面,依次交x轴、y轴和z轴于点P、Q和R.设点P、Q和R在x轴,y轴和z轴上的坐标分别是x、y和z,那么点M就和有序实数组(x,y,z)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有序实数组(x,y,z)叫做点M在此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记作M(x,y,z),其中x叫做点M的横坐标,y叫做点M纵坐标,z叫做点M的竖坐标.2.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特殊位置点的坐标 3.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对称点设点P (a ,b ,c )为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点,则三、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如图,设点11112222(,,),(,,)P x y z P x y z 是空间中任意两点,且点11112222(,,),(,,)P x y z Px y z 在xOy 平面上的射影分别为M ,N ,那么M ,N 的坐标分别为1122(,,0),(,,0)M x y N x y .在xOy 平面上,||MN = 在平面21MNP P 内,过点1P 作2P N 的垂线,垂足为H ,则11122||||,||||,||||PH MN MP z MP z ===,所以221||||HP z z =-.在12Rt △PHP 中,1||||PH MN == 根据勾股定理,得12||PP ==.因此,空间中点P 1(x 1,y 1,z 1)、P 2(x 2,y 2,z 2)之间的距离是12||PP =特别地,点P (x ,y ,z )到坐标原点O (0,0,0)的距离为|OP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以类比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只是增加了对应的竖坐标的运算. 空间中点坐标公式:设A (x 1,y 1,z 1),B (x 2,y 2,z 2),则AB 中点P ⎝⎛⎭⎫x 1+x 22,y 1+y 22,z 1+z 22.1.确定空间任一点的坐标确定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任一点P 的坐标的步骤是:①过P 作PC ⊥z 轴于点C ;②过P 作PM ⊥平面xOy 于点M ,过M 作MA ⊥x 轴于点A ,过M 作MB ⊥y 轴于点B ;③设P (x ,y ,z ),则|x |=|OA |,|y |=|OB |,|z |=|OC |.当点A 、B 、C 分别在x 、y 、z 轴的正半轴上时,则x 、y 、z 的符号为正;当点A 、B 、C 分别在x 、y 、z 轴的负半轴上时,则x 、y 、z 的符号为负;当点A 、B 、C 与原点重合时,则x 、y 、z 的值均为0.空间中点的坐标受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制约,同一个点,在不同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其坐标是不同的.【例1】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棱BC ,CC 1上的点,|CF |=|AB |=2|CE |,|AB |∶|AD |∶|AA 1|=1∶2∶4.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写出E ,F 点的坐标.【名师点睛】空间中点P 坐标的确定方法 (1)由P 点分别作垂直于x 轴、y 轴、z 轴的平面,依次交x 轴、y 轴、z 轴于点P x 、P y ,P z ,这三个点在x 轴、y 轴、z 轴上的坐标分别为x ,y ,z ,那么点P 的坐标就是(x ,y ,z ).(2)若题所给图形中存在垂直于坐标轴的平面,或点P 在坐标轴或坐标平面上,则要充分利用这一性质解题.【例2】如图所示,在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AD|=3,|DC|=4,|DD 1|=2,E ,F 分别是BB 1,D 1B 1的中点,求点A ,B ,C ,D ,A 1,B 1,C 1,D 1,E ,F 的坐标.【例3】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F 分别是111,BB D B 的中点,棱长为1. 试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点,E F 的坐标.【解析】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方法一:E 点在xDy 面上的射影为,1,()1,0B B ,竖坐标为12.所以1(1,1,)2E .F 在xDy 面上的射影为BD 的中点G ,竖坐标为1.所以11(,,1)22F . 方法二:11,()1,1B ,10,()0,1D ,()1,1,0B ,E 为1B B 的中点,F 为11B D 的中点.故E 点的坐标为111110(,,)222+++即1(1,1,)2,F 点的坐标为101011(,,)222+++,即11(,,1)22. 2.求空间对称点的坐标求对称点的坐标一般依据“关于谁对称,谁保持不变,其余坐标相反”来解决.如关于横轴(x 轴)的对称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竖坐标变为原来的相反数;关于xOy 坐标平面的对称点,横坐标、纵坐标不变,竖坐标变为原来的相反数.【例4】设点是直角坐标系中一点,则点关于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 )A .B .C .D . 【例5】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关于点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C ) A .B .C .D .【名师点睛】(1)求空间对称点的规律方法 空间的对称问题可类比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对称问题,要掌握对称点的变化规律,才能准确求解.对称点的问题常常采用“关于谁对称,谁保持不变,其余坐标相反”这个结论.(2)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任一点P (x ,y ,z )的几种特殊对称点的坐标如下:①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P 1(-x ,-y ,-z );②关于x 轴(横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P 2(x ,-y ,-z );③关于y 轴(纵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P 3(-x ,y ,-z );④关于z 轴(竖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P 4(-x ,-y ,z );⑤关于xOy 坐标平面对称的点的坐标是P 5(x ,y ,-z );⑥关于yOz 坐标平面对称的点的坐标是P 6(-x ,y ,z );⑦关于xOz 坐标平面对称的点的坐标是P 7(x ,-y ,z ).(3)点关于点的对称要用中点坐标公式解决,即已知空间中两点111222(,,),(,,)A x y z B x y z ,则AB 的中点P 的坐标为121212(,,)222x x y y z z +++.3.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1)已知空间两点间的距离求点的坐标,是距离公式的逆应用,可直接设出该点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点的坐标.(2)若求满足某一条件的点,要先设出点的坐标,再建立方程或方程组求解.(3)利用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时,需分别求出三边长,得到边长相等或者满足勾股定理;判断三点共线时,需分别求出任意两点连线的长度,判断其中两线段长度之和等于另一条线段长度.【例6】已知点()3,2,1M ,()1,0,5N ,求:(1)线段MN 的长度;(2)到,M N 两点的距离相等的点(),,P x y z 的坐标满足的条件.【例7】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点P 是正方体的体对角线D1B的中点,点Q在棱CC1上.当2|C1Q|=|QC|时,求|PQ|.【例8】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PA⊥平面ABCD,|AP|=|AB|=2,|BC|=2,E,F分别是AD,PC的中点.求证:PC⊥BF,PC⊥EF.【解析】如图,以A为坐标原点,AB,AD,AP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P|=|AB|=2,|BC|=2,四边形ABCD是矩形,∴A(0,0,0),B(2,0,0),C(2,2,0),D(0,2,0),P(0,0,2),∴|PB|==2,∴|PB|=|BC|,又F为PC的中点,∴PC⊥BF.【例9】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 -A′B′C′D′的棱长为a,M为BD′的中点,点N在A′C′上,且|A′N|=3|NC′|,试求|MN|的长.因为|A ′N |=3|NC ′|,所以N 为A ′C ′的四等分点,从而N 为O ′C ′的中点,故N ⎝⎛⎭⎫a 4,34a ,a . 根据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得|MN |=⎝⎛⎭⎫a 2-a 42+⎝⎛⎭⎫a 2-3a 42+⎝⎛⎭⎫a 2-a 2=64a . 【名师点睛】求空间两点间的距离时,一般使用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应用公式的关键在于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确定两点的坐标.确定点的坐标的方法视具体题目而定,一般说来,要转化到平面中求解,有时也利用几何图形的特征,结合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确定.4.混淆平面与空间直角坐标系【例10】已知空间中两点(3,1,1)(2,2,3)A B ---、,在z 轴上有一点C ,它到A B 、两点的距离相等,求点C 的坐标.【错解】由已知得,AB 的中点坐标为51(,,2)22-,且AB 所在直线的斜率为3,故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斜率为13-,则垂直平分线的方程为15112()()3232z x y -=-+--, 当0x y ==时,43z =,故点C 的坐标为4(0,0,)3. 【错因分析】上面解法照搬平面解析几何中的解题思路而出现错误.由于点C 到A B 、两点的距离相等,故可求AB 的垂直平分线.以目前所学知识只能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解.【正解】设点C 的坐标为(0,0,)z ,则=,即2210(1)3()8z z +-=+-,解得32z =,所以点C 的坐标为3(0,0,)2. 基础训练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P (1,2,3)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B )A .(-1,2,3)B .(1,-2,-3)C .(-1,-2,3)D .(-1,2,-3)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P (3,4,5)关于yOz 平面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 )A .(-3,4,5)B .(-3,-4,5)C .(3,-4,-5)D .(-3,4,-5)3.如图,在正方体OABC -O 1A 1B 1C 1中,棱长为2,E 是B 1B 上的点,且|EB |=2|EB 1|,则点E 的坐标为( D )A .(2,2,1)B .(2,2,23)C .(2,2,13)D .(2,2,43) 4.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若D (0,0,0)、A (4,0,0)、B (4,2,0)、A 1(4,0,3),则对角线AC 1的长为( B )A .9B .29C .5D .2 65.已知点A (1,a ,-5),B (2a ,-7,-2)(a ∈R )则|AB |的最小值是( B )A .3 3B .3 6C .2 3D .2 66.点(2,0,3)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 C )A .y 轴上B .xOy 面上C .xOz 面上D .第一象限内7.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 (1,2,3),过点P 作平面yOz 的垂线PQ ,则垂足Q 的坐标为( B )A .(0,2,0)B .(0,2,3)C .(1,0,3)D .(1,0,0)8.如图所示,在长方体ABCO -A 1B 1C 1O 1中,OA =1,OC =2,OO 1=3,A 1C 1与B 1O 1交于P ,分别写出A ,B ,C ,O ,A 1,B 1,C 1,O 1,P 的坐标.9.(1)已知A (1,2,-1),B (2,0,2),①在x 轴上求一点P ,使|PA |=|PB |;②在xOz 平面内的点M 到A 点与到B 点等距离,求M 点轨迹.(2)在xOy 平面内的直线x +y =1上确定一点M ,使它到点N (6,5,1)的距离最小.(1)①设P (a ,0,0),则由已知得222(1)(2)1a -+-+=2(2)4a -+,即a 2-2a +6=a 2-4a +8,解得a =1,所以P 点坐标为(1,0,0).②设M (x ,0,z ),则有222(1)(2)(1)x z -+-++=22(2)(2)x z -+-,整理得2x +6z -2=0,即x +3z -1=0.故M 点的轨迹是xOz 平面内的一条直线.(2)由已知,可设M (x ,1-x ,0),则|MN |=222(6)(15)(01)x x -+--+-=22(1)51x -+.所以当x =1时,|MN |min =51,此时点M (1,0,0).能力10.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一定点P 到三个坐标轴的距离都是1,则该点到原点的距离是( A )A .62B . 3C .32D .6311.已知A 点坐标为(1,1,1),B (3,3,3),点P 在x 轴上,且|PA |=|PB |,则P 点坐标为( A )A .(6,0,0)B .(6,0,1)C .(0,0,6)D .(0,6,0)12.已知M (5,3,-2),N (1,-1,0),则点M 关于点N 的对称点P 的坐标为(-3,-5,2).13.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顶点A 的坐标为(3,-1,2),其中心M的坐标为(0,1,2),则该正方体的棱长等于_2393_. 14.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 ,ABEF 的边长都是1,并且平面ABCD ⊥平面ABEF ,点M 在AC 上移动,点N 在BF 上移动.若|CM |=|BN |=a (0<a <2).(1)求MN 的长度;(2)当a 为何值时,MN 的长度最短?因为平面ABCD ⊥平面ABEF ,且交线为AB ,BE ⊥AB ,所以BE ⊥平面ABCD ,所以BA ,BC ,BE 两两垂直.取B 为坐标原点,过BA ,BE ,BC 的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和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因为|BC |=1,|CM |=a ,点M 在坐标平面xBz 内且在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上, 所以点M (22a ,0,1-22a ).因为点N 在坐标平面xBy 内且在正方形ABEF 的对角线上,|BN |=a ,所以点N (22a ,22a ,0). (1(2)由(1),得|当a =22(满足0<a 即MN 15.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在线段BC 1上,且|BM |=2|MC 1|,N 是线段D 1M 的中点,求点M ,N 的坐标.16.如图所示,V -ABCD 是正棱锥,O 为底面中心,E ,F 分别为BC ,CD 的中点.已知|AB |=2,|VO |=3,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试分别写出各个顶点的坐标.∵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CE |=|CF |=1.∵O 点是坐标原点,∴C (1,1,0), 同样的方法可以确定B (1,-1,0),A (-1,-1,0),D (-1,1,0).∵V 在z 轴上,∴V (0,0,3).17.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以正方体的三条棱所在直线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1)若点P 在线段BD 1上,且满足3|BP |=|BD 1|,试写出点P 的坐标,并写出P 关于y 轴的对称点P ′的坐标;(2)在线段C 1D 上找一点M ,使点M 到点P 的距离最小,求出点M 的坐标.(1)由题意知P 的坐标为⎝⎛⎭⎫23,23,13,P 关于y 轴的对称点P ′的坐标为⎝⎛⎭⎫-23,23,-13. (2)设线段C 1D 上一点M 的坐标为(0,m ,m ),则有|MP |=⎝⎛⎭⎫-232+⎝⎛⎭⎫m -232+⎝⎛⎭⎫m -132=2m 2-2m +1=2⎝⎛⎭⎫m -122+12. 当m =12时,|MP |取得最小值22,所以点M 为⎝⎛⎭⎫0,12,12. 18.如图,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所有棱长都为2,侧棱AA 1⊥底面ABC ,建立适当坐标系写出各顶点的坐标.19.如图,以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顶点D 为坐标原点,过D 的三条棱所在的直线为坐标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若1DB 的坐标为(4,3,2),则1AC 的坐标是(﹣4,3,2).。
高一数学人必修二课件第四章空间直角坐标系
坐标平面
由任意两个坐标轴确定的 平面称为坐标平面,分别 是xy平面、yz平面和zx平 面。
空间点坐标表示方法
空间中任意一点P的位置可以用三个 实数x、y、z来表示,称为点P的坐标 。
根据点P在三个坐标平面上的投影, 可以确定点P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 值。
点P的坐标记作(x,y,z),其中x是点P到 y轴和z轴的距离,y是点P到x轴和z轴 的距离,z是点P到x轴和y轴的距离。
空间向量加法
空间向量加法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即两个向量的和等于以这两 个向量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所表示的向量。
空间向量减法
空间向量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进行,即减去一个向量相当于加上这个向量的相 反向量。
空间向量数量积运算
空间向量数量积的定义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是一个标量,等于两向量的模的乘积与它们之间夹角的余弦的 乘积。
06
空间解析几何初步应用
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推导及应用
公式推导
通过向量运算和数量积的性质, 推导点到直线距离的公式。
应用举例
利用点到直线距离公式,解决空 间中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问题。
两点间距离公式推导及应用
公式推导
根据空间两点坐标,利用向量模长公式推导两点间距离的公 式。
应用举例
应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计算空间中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
通过消元法,将空间曲线表示为两个三元一次方程的联立形式。
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
选定适当的参数,将空间曲线上的点的坐标表示为参数的函数。
空间曲线在坐标面上的投影
通过将空间曲线方程中的某一坐标设为常数,可以得到曲线在相应 坐标面上的投影方程。
空间曲面方程
空间曲面的一般方程
01
高中数学必修课件第二章空间直角坐标系
台体是由两个平行且小于大底面的截面所截得的几何体,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可以通过上 下底面的方程和高度来描述。
几何体顶点、棱长等参数求解
要点一
顶点坐标
对于给定的几何体方程,可以通过解 方程求得顶点的坐标。例如,对于圆 锥方程$z = sqrt{x^2 + y^2} tan(theta)$,当$x=y=0$时, $z=0$,即顶点在原点。
质。
06
空间直角坐标系在实际问 题中应用
地球经纬度系统简介及转换方法
要点一
地球经纬度系统概述
要点二
经纬度与空间直角坐标系的转换
地球经纬度系统是一种以经度和纬度来表示地球上任意位 置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地理、导航、气象等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需要将经纬度坐标转换为空间直角坐 标系中的坐标,或者将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转换为经 纬度坐标。这种转换可以通过一定的数学公式和算法来实 现。
点与坐标对应关系
空间中的每一个点都唯一对应一个三元组坐标,反之每一个三元组坐标也唯一对 应空间中的一个点。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规则
01
空间向量定义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称为空间向量,其大小称为向量的模,方向由起
点指向终点。
02
向量表示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向量可以用一个有序三元组来表示,即向量的坐
标表示。
03
向量运算
空间向量的运算包括加法、减法、数乘和点积等,其中加法和减法遵循
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数乘是将向量与标量相乘得到新的向量
,点积则是两个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02
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与线 关系
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推导及应用
公式推导
通过向量投影的概念,推 导出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四章圆与方程_空间直角坐标系
z
z
•
1
P3
• P
1
x
x
•
1
• o
y •P 2
y
P1
方法二:过P点作xOy面的垂线,垂足为P0
点。 点 P0在坐标系xOy中的坐标x、y依次是P点的横 坐标、纵坐标。再过P点作z轴的垂线,垂足P1在 z轴上的坐标z就是P点的竖坐标。 z
z P1 P
1
•
y
1
x
x M
1
• o
•P
N
y
0
P点坐标为(x,y,z)
(-1,-3,0) C1 • (2,-2,0) B1
1
O
•
• B•
x
1
1
• A(1,4,1) y •
A1(1,4,0)
(2,-2,-1)
练习:
点M(x,y,z)是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中的一点,写出 满足下列条件的点的坐标.
(1)与点M关于x轴对称的点 (2)与点M关于y轴对称的点 (x,-y,-z) (-x,y,-z)
Ⅲ
z
yz 面
Ⅳ
zx 面
Ⅱ
xy 面
Ⅶ Ⅷ
•
O
y
Ⅰ
Ⅵ
x
Ⅴ
空间直角坐标系共有八个卦限
设B`为空间的一个定点,过B`分别作垂直于x 轴、y轴、z轴的平面,依次交x轴、y轴、z轴于 点A,C,D`.
z
设点A,C,D`在x轴、 y轴、z轴上的坐标 分别为x、y、z, 那么点B`就对应惟 一确定的有序实数 组(x,y,z).
在空间,我们是否可以建立一个坐标系, 使空间中的任意一点都可用对应的有序实数 组表示出来呢?
1.建立了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其中 (1)点O叫做坐标原点; (2)x轴、y轴、z轴叫做坐标轴; (3)以线段OA的长为单位长度. 2.通过每两个坐标轴的平面 叫做坐标平面,分别称为: xOy平面、yOz平面、zOx平面. 称这个坐标系为右手直角坐标 系.如无特别说明,本书建立 的坐标系都是右手直角坐标系.
高中数学4.3空间直角坐标系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2
置关系是
()
A.关于 x 轴对称
B.关于 xOy 平面对称
C.关于坐标原点对称
D.以上都不对
答案:A
5.如图所示,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C1C|=|CB|=|CA|=2,AC ⊥CB,D,E 分别是棱 AB,B1C1 的中点,F 是 AC 的中点,求 DE,EF 的长度.
答案:|DE|= 5 |EF|= 6
空间中点的对称
[例 2] (1)点 A(1,2,-1)关于坐标平面 xOy 及 x 轴的对称点的 坐标分别是________.
(2)已知点 P(2,3,-1)关于坐标平面 xOy 的对称点为 P1,点 P1 关于坐标平面 yOz 的对称点为 P2,点 P2 关于 z 轴的对称点为 P3, 则点 P3 的坐标为________.
A. 2a
C.a 答案:B
B. 1
D.2a
12.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应用误区
[典例] 如图,三棱柱 ABC-A1B1C1 中,所有棱 长都为 2,侧棱 AA1⊥底面 ABC,建立适当坐标系 写出各顶点的坐标.
[随堂即时演练]
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 P(3,4,5)与 Q(3,-4,-5)两点的位
[解] 以 A 为坐标原点,射线 AB,AD,AA1 的方向分别为正 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分别设|AB|=1,|AD|=2,|AA1|=4, 则|CF|=|AB|=1,|CE|=12|AB|=12, 所以|BE|=|BC|-|CE|=2-12=32. 所以点 E 的坐标为1,32,0,点 F 的坐标为(1,2,1).
[活学活用] 如图所示,V-ABCD 是正棱锥,O 为底面中心,E,F 分别为 BC, CD 的中点.已知|AB|=2,|VO|=3,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试分别写出各个顶点的坐标.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4.3.空间直角坐标系课件
【变式练习】 如图,在长方体OABC-D′A′B′C′中,|OA|
=3,|OC|=4,|OD′|=3,A′C′与B′D′相交于点P.
分别写出点C,B′,P的坐标. z
答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D
A
P
C
B
AO x
Cy B
例2 结晶体的基本单位称为晶胞,如图(1)是食 盐晶胞的示意图(可看成是八个棱长为 1 的小正
z
在空间中,到定点的距离
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 以原点为球心,
半径长为 r 的球面.
P
O y
x
2.如果是空间中任意一点P1(x1,y1,z1)到点P2 (x2,y2,z2)之间的距离公式会是怎样呢?
如图,设P1(x1,y1,z1)、P2(x2,y2,z2)
是空间中任意两点,且点P1(x1,y1,z1)、
轴,这三个平面的唯一交点就是有序实数组 (x, y, z)
确定的点M. z
R
pO x
M y
Q
这样,空间一点M的坐标可以用有序实数组 (x, y, z)
来表示,有序实数组 (x, y, z) 叫做点M在空间直角坐标 系中的坐标,记作M (x, y, z).其中 x, y, z
分别叫做点M的横坐标、纵坐标、竖坐标.
关于谁对称谁 不变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若 已知两个点的坐标,则这两点 之间的距离是惟一确定的,我 们希望有一个求两点间距离的 计算公式,对此,我们从理论 上进行探究.
y
y2
P2(x2, y2)
y1 P1(x1,y1) Q(x2,y1)
O x1
x2 x
长a,宽b,高c的长方体的对角线,怎么求?
高中数学必修2(人教A版)教案—4.3.1空间直角坐标系
4. 3.1空间直角坐标系(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用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探索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方法,进一步体会数学概念、方法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2.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与点的坐标的意义,掌握由空间直角坐标系内的点确定其坐标或由坐标确定其在空间直角坐标系内的点,认识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点与坐标的关系.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确定性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求一个几何图形的空间直角坐标。
难点:空间直角坐标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 确定一个点在一条直线上的位置的方法.2. 确定一个点在一个平面内的位置的方法.3. 如何确定一个点在三维空间内的位置?例:如图26-2,在房间(立体空间)内如何确定电灯位置?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明确:确定点在直线上,通过数轴需要一个数;确定点在平面内,通过平面直角坐标系需要两个数.那么,要确定点在空间内,应该需要几个数呢?通过类比联想,容易知道需要三个数.要确定电灯的位置,知道电灯到地面的距离、到相邻的两个墙面的距离即可.(此时学生只是意识到需要三个数,还不能从坐标的角度去思考,因此,教师在这儿要重点引导)教师:在地面上建立直角坐标系xOy,则地面上任一点的位置只须利用x,y就可确定.为了确定不在地面内的电灯的位置,须要用第三个数表示物体离地面的高度,即需第三个坐标z.因此,只要知道电灯到地面的距离、到相邻的两个墙面的距离即可.例如,若这个电灯在平面xOy上的射影的两个坐标分别为4和5,到地面的距离为3,则可以用有序数组(4,5,3)确定这个电灯的位置(如图26-3).这样,仿照初中平面直角坐标系,就建立了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从而确定了空间点的位置.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 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先由学生对空间直角坐标系予以抽象概括,然后由教师给出准确的定义.从空间某一个定点O引三条互相垂直且有相同单位长度的数轴,这样就建立了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点O叫作坐标原点,x轴、y轴、z轴叫作坐标轴,这三条坐标轴中每两条确定一个坐标平面,分别称为xO平面,yO平面,zOx平面.教师进一步明确:(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让右手拇指指向x轴的正方向,食指指向y轴的正方向,若中指指向z轴的正方向则称这个坐标系为右手坐标系,课本中建立的坐标系都是右手坐标系.(2)将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画在纸上时,x轴与y轴、x轴与z轴成135°,而y 轴垂直于z轴,y轴和z轴的单位长度相等,但x轴上的单位长度等于y轴和z轴上的单位长度的,这样,三条轴上的单位长度直观上大致相等.2. 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中点的坐标.思考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空间任意一点A与有序数组(x,y,z)有什么样的对应关系?在学生充分讨论思考之后,教师明确:(1)过点A作三个平面分别垂直于x轴,y轴,z轴,它们与x轴、y轴、z轴分别交于点P,Q,R,点P,Q,R在相应数轴上的坐标依次为x,y,z,这样,对空间任意点A,就定义了一个有序数组(x,y,z).(2)反之,对任意一个有序数组(x,y,z),按照刚才作图的相反顺序,在坐标轴上分别作出点P,Q,R,使它们在x轴、y轴、z轴上的坐标分别是x,y,z,再分别过这些点作垂直于各自所在的坐标轴的平面,这三个平面的交点就是所求的点A.这样,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空间任意一点A与有序数组(x,y,z)之间就建立了一种一一对应关系:A(x,y,z).教师进一步指出: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中任意点A的坐标的概念对于空间任意点A,作点A在三条坐标轴上的射影,即经过点A作三个平面分别垂直于x轴、y轴和z轴,它们与x轴、y轴、z轴分别交于点P,Q,R,点P,Q,R在相应数轴上的坐标依次为x,y,z,我们把有序数组(x,y,z)叫作点A的坐标,记为A(x,y,z).(如图26-4)思考2:(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坐标平面xOy,xOz,yOz上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x轴、y轴、z轴上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解:(1)xOy平面、xOz平面、yOz平面内的点的坐标分别形如(x,y,0),(x,0,z),(0,y,z).(2)x轴、y轴、z轴上点的坐标分别形如(x,0,0),(0,y,0),(0,0,z).三、典型例题例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中,作出点P(5,4,6).注意:在分析中紧扣坐标定义,强调三个步骤,第一步从原点出发沿x轴正方向移动5个单位,第二步沿与y轴平行的方向向右移动4个单位,第三步沿与z轴平行的方向向上移动6个单位(如图26-5).变式练习:已知长方体ABCD-A′B′C′D′的边长AB=12,AD=8,AA′=5,以这个长方体的顶点A为坐标原点,射线AB,AD,AA′分别为x轴、y轴和z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这个长方体各个顶点的坐标.注意:此题可以由学生口答,教师点评.解:A (0,0,0),B (12,0,0),D (0,8,0),A ′(0,0,5),C (12,8,0),B ′(12,0,5),D ′(0,8,5),C ′(12,8,5).讨论:若以C 点为原点,以射线CB ,CD ,CC ′方向分别为x ,y ,z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那么各顶点的坐标又是怎样的呢?得出结论:建立不同的坐标系,所得的同一点的坐标也不同.例2、结晶体的基本单位称为晶胞,如图是食盐晶胞的示意图(可看成是八个棱长为21的小正方体堆积成的正方体),其中色点代表钠原子,黑点代表氯原子,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后,试写出全部钠原子所在位置的坐标。
人教版B版高中数学必修2空间直角坐标系共26页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人教版B版高中数学必修2空间直角坐标系共26页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人教版B版高中数学必修2空间直角坐 标系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人教版数学必修二4.3空间直角坐标系
•
1
P3
• P
1
x• 1 x P1
• o
y •P 2
y
4、特殊位置的点的坐标
z
•
F
C
小提示:坐标轴
•
x
1
O
•
1
E
•
•
D
B y
上的点至少有两个 坐标等于0;坐标面 上的点至少有一个 坐标等于0。
• A1
•
点P的位置 坐标形式
点P的位置
原点O X轴上A Y轴上B Z轴上C
(0,0,0) (x,0,0) (0,y,0) (0,0,z)
AB
x1 x2 y1 y2
2 2 2
2
空间直角坐标系中,A( x1, y1, z1 ), B( x2 , y2 , z2 )
AB
x1 x2 y1 y2 z1 z2
2
P138
1
1、对称点的类型
2、空间直角坐标系中,A( x1, y1, z1 ), B( x2 , y2 , z2 )
4.3 空间直角坐标系
引入
在初中,我们学过数轴,那么什么是 数轴?决定数轴的因素有哪些?数轴上的 点怎么表示?
A x -1
0
1
2
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
数轴上的点可用与这个点对应的实数x来表示。
引入
在初中,我们学过平面直角坐标系,那 么如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决定的因素有 哪些?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点怎么表示?
点M(x,y,z)是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一点 (1)点M关于x0y平面对称的点;(x,y,-z) (2)点M关于y0z平面对称的点;(-x,y,z) (3)点M关于x0z平面对称的点;(x,-y,z)
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4-3-1空间直角坐标系
课题: 2.4.3.1 空间直角坐标系教材分析:解析几何是用代数方法研究解决几何问题的一门数学学科,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是为以后的《空间向量及其运算》打基础的.同时,在第二章《空间中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第一节《异面直线》学习时,有些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大小,借助于空间向量来解答,要容易得多,所以,本节课为沟通高中各部分内容知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课 型: 新授课 教学要求:使学生能通过用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得出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定义、建立方法、以及空间的点的坐标确定方法. 教学重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点的坐标教学难点:通过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确定空间点的坐标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1.在初中,我们学过数轴,那么什么是数轴?决定数轴的因素有哪些?数轴上的点怎样表示?2.在初中,我们学过平面直角坐标系,那么如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决定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因素有哪些?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点怎样表示?如何借助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学生的座位?能用直角坐标系表示教室里灯泡的位置吗?3.在空间,我们是否可以建立一个坐标系,使空间中的任意一点都可用对应的有序实数组表示出来呢?(板书课题) 阅读课本134P - 135P 内容二、讲授新课:1.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4.3-1(课本), ,,,,OBCD D A B C 是单位正方体.以O 为原点,分别以射线OA,OC,O 'D 的方向为正方向,以线段OA,OC,O 'D 的长为单位长,建立三条数轴:x 轴,y 轴,z 轴.这时我们说建立了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其中点O叫做坐标原点,x 轴,y 轴,z 轴叫做坐标轴. 通过每两个坐标轴的平面叫做坐标面,分别称为xOy平面、yOz平面、zOx平面.将空间直角坐标系画在纸上时,x 轴与y 轴、x 轴与z 轴均成135°,而z 轴垂直于y 轴,,y 轴和z 轴的长度单位相同,x 轴上的单位长度为y 轴(或z 轴)的长度的一半,这样三条轴上的单位长度在直观上大体相等. 2. 右手直角坐标系: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让右手大拇指、食指和中指相互垂直时,大拇指指向x 轴正方向,食指指向y 轴正方向,中指指向z 轴正方向,则称这个坐标系为右手坐标系,如无特别说明,以后建立的坐标系都是右手坐标系.3.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点与有序书组之间的关系:1)已知M 为空间一点,过点M 作三个平面分别垂直于x 轴、y 轴和z 轴,它们与x 轴、y 轴和z 轴的交点分别为P 、Q 、R ,这三点在x 轴、y 轴和z 轴上的坐标分别为x ,y ,z .这样空间的一点M 就唯一确定了一个有序数组x ,y ,z .这组数x ,y ,z 就叫做点M 的坐标,并依次称x ,y ,z 为点M 的横坐标、纵坐标和竖坐标.坐标为x ,y ,z 的点M 通常记为M (x ,y ,z ).2)反过来,一个有序数组x ,y ,z ,我们在x 轴上取坐标为x 的点P 在y 轴上取坐标为y 的点Q ,在z 轴上取坐标为z 的点R ,然后通过P 、Q 、R 分别作x 轴,y 轴,z 轴的垂直平面.这三个平面的交点M 即为有序数组x ,y ,z 为坐标的点.数x ,y ,z 就叫做点M 的坐标,并依次称x ,y ,z 为点M 的横坐标、纵坐标和竖坐标.3)坐标为x ,y ,z 的点M 通常记为M (x ,y ,z ).我们通过这样的方法在空间直角坐标系内建立了空间的点M 和有序数组x ,y ,z 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4.例题1(课本例1):在长方体,,,,OBCD D A B C -中,,3,4, 2.OA oC OD ===写出,,,,,,D C A B 四点坐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原点坐标→各点坐标)讨论: 若以C 点为原点,以射线BC 、CO 、C 'C 方向分别为ox 、oy 、oz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那么,各顶点的坐标又是怎样的呢?(得出结论:不同的坐标系的建立方法,所得的同一点的坐标也不同.) 5.例题2(课本例2)题略说明: 学生阅读,思考与例1的不同,教师引导学生解题的方法,图中没有坐标系,这给我们解题带来了难度,同时也给我们的思维提供了空间,如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才能使问题变得更简单?一般来说,以特殊点为原点,我们所求的点在坐标轴上或在坐标平面上的多为基本原则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坐标系建立的不同,点的坐标也不同,但点的相对位置是不变的,坐标系的不同也会引起解题过程的难易程度不同.因此解题时要慎重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三、巩固练习:1.练习:136P 1, 2,3.2. 已知M (2, -3, 4),画出它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3. 思考题: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确定棱长为3的正四面体各顶点的坐标. 四.小结:1.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2.空间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坐标的确定过程. 3.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的位置的确定. 五.作业:1.课本138P 习题4.3 A 组 2 课后记:教材分析:解析几何是用代数方法研究解决几何问题的一门数学学科,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是为以后的《空间向量及其运算》打基础的.同时,在第二章《空间中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第一节《异面直线》学习时,有些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大小,借助于空间向量来解答,要容易得多,所以,本节课为沟通高中各部分内容知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课 型: 新授课 教学要求:使学生熟练掌握求坐标轴上的点和坐标平面上的点的坐标,熟记已知两点的中点坐标公式,会求一个点关于坐标轴和坐标平面的对称点的坐标. 教学重点:求坐标轴上的点和坐标平面上的点的坐标,会求一个点关于坐标轴和坐标平面的对称点坐标,熟记已知两点的中点坐标公式.教学难点:会求一个点关于坐标轴和坐标平面的对称点的坐标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如何确定?已知点的坐标如何确定点的位置? 2.练习: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点(5,4,6). 二、讲授新课:1.坐标轴上的点与坐标平面上的点的坐标的特点:x 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点:P(m ,0,0),纵坐标和竖坐标都为零. y 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点:P(0,m ,0),横坐标和竖坐标都为零.z 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点:P(0,0,m ),横坐标和纵坐标都为零. x Oy 坐标平面内的点的特点:P(m ,n ,0),竖坐标为零. x Oz 坐标平面内的点的特点:P(m ,0,n ),纵坐标为零. y Oz 坐标平面内的点的特点:P(0,m ,n ),横坐标为零. 2.已知两点的中点坐标:平面上的中点坐标公式可以推广到空间,即设A(1x ,1y , 1z ),B(2x ,2y 2z ),则AB 中点的坐标为(211212,,222z z x x y y +++). 请同学门熟记以上公式.3.一个点关于坐标轴和坐标平面的对称点的坐标特点 点P (x ,y ,z)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为1P (-x ,-y ,-z ); 点P (x ,y ,z)关于坐标横轴(x轴)的对称点为2P (x ,-y ,-z ); 点P (x ,y ,z)关于坐标纵轴(y轴)的对称点为3P (-x ,y ,z ); 点P (x ,y ,z)关于坐标竖轴(z轴)的对称点为4P (-x ,-y ,-z ); 点P (x ,y ,z)关于xOy坐标平面的对称点为5P (x ,y ,-z ); 点P (x ,y ,z)关于yOz坐标平面的对称点为6P (-x ,y ,z ;) 点P (x ,y ,z)关于zOx坐标平面的对称点为7P (x ,-y ,z ).点评:其中记忆的方法为:关于谁谁不变,其余的相反.如关于横轴(x轴)的对称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竖坐标变为原来的相反数;关于xOy坐标平面的对称点,横坐标、纵坐标不变,竖坐标变为原来的相反数. 三、巩固练习:1.课本138P 习题4.3 A 组 1 2.已知点B(1,1,1),分别求出该点关于x轴、z轴、原点和xOy坐标平面的对称点的坐标. 3.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中,关于点(0,22m +,m)一定有下列结论( )A.在xOy坐标平面上 B.在xOz坐标平面上 C.在yOz坐标平面上 D.以上都不对 四.小结:1.坐标轴上的点与坐标平面上的点的坐标的特点2.中点坐标公式3.一个点关于坐标轴和坐标平面的对称点的坐标特点 五.作业 : 全优设计100P 主动成长 1,2,4,5,6,7,11,12. 课后记:科目:数学 课题 §4.3.1 空间直角坐标系课型 新课教学目标 (1)使学生深刻感受到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的背景(2)使学生理解掌握空间中点的坐标表示(3)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方法与空间点的坐标表示(4)通过数轴与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与一对有序实数,引申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类比和数列结合的思想.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备注一、自主学习二、质疑提问三、问题探究四、课堂检测五、小结评价。
高中数学必修2《第四章:圆与方程.(4.3空间直角坐标系)》
个性化辅导教案学员姓名科目年级授课时间课时授课老师教学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内容4.3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及坐标表示[导入新知]1.空间直角坐标系及相关概念(1)空间直角坐标系:从空间某一定点引三条两两垂直,且有相同单位长度的数轴:x轴、y轴、z轴,这样就建立了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2)相关概念:点O叫做坐标原点,x轴、y轴、z轴叫做坐标轴.通过每两个坐标轴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分别称为xOy平面、yOz平面、zOx平面.2.右手直角坐标系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让右手拇指指向x轴的正方向,食指指向y轴的正方向,如果中指指向z轴的正方向,则称这个坐标系为右手直角坐标系.3.空间一点的坐标空间一点M的坐标可以用有序实数组(x,y,z)来表示,有序实数组(x,y,z)叫做点M在此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记作M(x,y,z).其中x叫点M的横坐标,y叫点M的纵坐标,z叫点M的竖坐标.[化解疑难]1.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时,要考虑如何建系才能使点的坐标简单、便于计算,一般是要使尽量多的点落在坐标轴上,对于长方体或正方体,一般取相邻的三条棱所在的直线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2.空间直角坐标系的画法(1)x 轴与y 轴成135°(或45°),x 轴与z 轴成135°(或45°).(2)y 轴垂直于z 轴、y 轴和z 轴的单位长相等,x 轴上的单位长则等于y 轴单位长的12.3.特殊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表示如下点的位置 x 轴 y 轴 z 轴 xOy 平面 yOz 平面 xOz 平面 坐标表示 (x,0,0)(0,y,0)(0,0,z )(x ,y,0)(0,y ,z )(x,0,z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导入新知]1.点P (x ,y ,z )到坐标原点O (0,0,0)的距离 |OP |=x 2+y 2+z 2.2.任意两点P 1(x 1,y 1,z 1),P 2(x 2,y 2,z 2)间的距离 |P 1P 2|=(x 1-x 2)2+(y 1-y 2)2+(z 1-z 2)2.[化解疑难]1.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以类比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只是增加了对应的竖坐标的运算. 2.空间中点坐标公式:设A (x 1,y 1,z 1),B (x 2,y 2,z 2),则AB 中点P ⎝⎛⎭⎫x 1+x 22,y 1+y 22,z 1+z 22.空间中点的坐标的确定[例1] 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棱BC ,CC 1上的点,|CF |=|AB |=2|CE |,|AB |∶|AD |∶|AA 1|=1∶2∶4.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写出E ,F 点的坐标. [解] 以A 为坐标原点,射线AB ,AD ,AA 1的方向分别为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分别设|AB |=1,|AD |=2,|AA 1|=4,则|CF |=|AB |=1,|CE |=12|AB |=12,所以|BE |=|BC |-|CE |=2-12=32.所以点E 的坐标为(1,32,0),点F 的坐标为(1,2,1).[类题通法]空间中点P 坐标的确定方法(1)由P 点分别作垂直于x 轴、y 轴、z 轴的平面,依次交x 轴、y 轴、z 轴于点P x 、P y 、P z ,这三个点在x 轴、y 轴、z 轴上的坐标分别为x 、y 、z ,那么点P 的坐标就是(x ,y ,z ).(2)若题所给图形中存在垂直于坐标轴的平面,或点P 在坐标轴或坐标平面上,则要充分利用这一性质解题.[活学活用]1.如图所示,V -ABCD 是正棱锥,O 为底面中心,E ,F 分别为BC ,CD 的中点.已知|AB |=2,|VO |=3,建立如右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试分别写出各个顶点的坐标.空间中点的对称[例2] (1)点A (1,2,-1)关于坐标平面xOy 及x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分别是________.(2)已知点P (2,3,-1)关于坐标平面xOy 的对称点为P 1,点P 1关于坐标平面yOz 的对称点为P 2,点P 2关于z 轴的对称点为P 3,则点P 3的坐标为________.[解析] (1)如图所示,过A 作AM ⊥xOy 交平面于M ,并延长到C ,使AM =CM ,则A 与C 关于坐标平面xOy 对称且C 的坐标为(1,2,1).过A 作AN ⊥x 轴于N 并延长到点B ,使AN =NB ,则A 与B 关于x 轴对称且B 的坐标为(1,-2,1).∴A(1,2,-1)关于坐标平面xOy对称的点C的坐标为(1,2,1);A(1,2,-1)关于x轴的对称点B的坐标为(1,-2,1).(2)点P(2,3-1)关于坐标平面xOy的对称点P1的坐标为(2,3,1),点P1关于坐标平面yOz的对称点P2的坐标为(-2,3,1),点P2关于z轴的对称点P3的坐标是(2,-3,1).[答案](1)(1,2,1),(1,-2,1)(2)(2,-3,1)[类题通法]1.求空间对称点的规律方法空间的对称问题可类比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对称问题,要掌握对称点的变化规律,才能准确求解.对称点的问题常常采用“关于谁对称,谁保持不变,其余坐标相反”这个结论.2.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任一点P(x,y,z)的几种特殊对称点的坐标如下:①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P1(-x,-y,-z);②关于x轴(横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P2(x,-y,-z);③关于y轴(纵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P3(-x,y,-z);④关于z轴(竖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P4(-x,-y,z);⑤关于xOy坐标平面对称的点的坐标是P5(x,y,-z);⑥关于yOz坐标平面对称的点的坐标是P6(-x,y,z);⑦关于xOz坐标平面对称的点的坐标是P7(x,-y,z).[活学活用]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P(3,1,5)关于平面yOz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3,1,5)B.(-3,-1,5)C.(3,-1,-5) D.(-3,1,-5)3.点P(-3,2,-1)关于平面xOy的对称点是________,关于平面yOz的对称点是________,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________,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________.空间中两点间的距离[例3]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A′B′C′D′的棱长为a,M为BD′的中点,点N在A′C′上,且|A′N|=3|NC′|,试求|MN|的长.[解] 由题意应先建立坐标系,以D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因为正方体棱长为a ,所以B (a ,a,0),A ′(a,0,a ),C ′(0,a ,a ),D ′(0,0,a ).由于M 为BD ′的中点,取A ′C ′的中点O ′,所以M ⎝⎛⎭⎫a 2,a 2,a 2,O ′⎝⎛⎭⎫a 2,a2,a .因为|A ′N |=3|NC ′|,所以N 为A ′C ′的四等分点,从而N 为O ′C ′的中点,故N ⎝⎛⎭⎫a 4,34a ,a .根据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得|MN |=⎝⎛⎭⎫a 2-a 42+⎝⎛⎭⎫a 2-3a 42+⎝⎛⎭⎫a 2-a 2=64a . [类题通法]求空间两点间的距离时,一般使用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应用公式的关键在于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确定两点的坐标.确定点的坐标的方法视具体题目而定,一般说来,要转化到平面中求解,有时也利用几何图形的特征,结合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确定.[活学活用]4.如图,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有一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A 1C的中点E 到AB 的中点F 的距离为( )A.2aB.22a C .a D.12a12.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应用误区[典例] 如图,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所有棱长都为2,侧棱AA 1⊥底面ABC ,建立适当坐标系写出各顶点的坐标.[解析] 取AC 的中点O 和A 1C 1的中点O 1,可得BO ⊥AC ,分别以OB 、OC 、OO 1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因为三棱柱各棱长均为2,所以OA =OC =1,OB =3,可得A (0,-1,0),B (3,0,0),C (0,1,0),A 1(0,-1,2),B 1(3,0,2),C 1(0,1,2).[易错防范]1.解答此题不是以OB 、OC 、OO 1所在的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而是以AB 、AC 、AA 1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进而错误地求出A (0,0,0),B (2,0,0),C (0,2,0).2.求空间点的坐标的关键是建立正确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这也是正确利用坐标求解此类问题的前提.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时要注意坐标轴必须是共点且两两垂直,且符合右手法则.[成功破障]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以正方体的三条棱所在直线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1)若点P在线段BD1上,且满足3|BP|=|BD1|,试写出点P的坐标,并写出P关于y 轴的对称点P′的坐标;(2)在线段C1D上找一点M,使点M到点P的距离最小,求出点M的坐标.[随堂即时演练]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P(3,4,5)与Q(3,-4,-5)两点的位置关系是()A.关于x轴对称B.关于xOy平面对称C.关于坐标原点对称D.以上都不对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P(-2,1,4)关于xOy平面的对称点的坐标是()A.(-2,1,-4) B.(-2,-1,-4)C.(2,-1,4) D.(2,1,-4)3.已知点A(4,5,6),B(-5,0,10),在z轴上有一点P,使|P A|=|PB|,则点P的坐标是________.4.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正方体ABCD-A1B1C1D1的顶点A的坐标为(3,-1,2),其中心M的坐标为(0,1,2),则该正方体的棱长为________.5.如图所示,直三棱柱ABC-A1B1C1中,|C1C|=|CB|=|CA|=2,AC⊥CB,D,E分别是棱AB,B1C1的中点,F是AC的中点,求DE,EF的长度.课后作业教师课后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空间直角坐标系
考纲要求:①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系表示点的位置.
②会推导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2.3.1-2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两点间的距离
重难点: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系刻画点的位置;会推导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经典例题: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3,0,1)和B(1,0,-3),试问
(1)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M,满足?
(2)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M,使△MAB为等边三角形?若存在,试求出点M坐标.
当堂练习:
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 点P(1,2,3)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1,2,3) B.(1,-2,-3) C.(-1, -2, 3) D.(-1 ,2, -3)
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 点P(3,4,5)关于yOz平面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3,4,5) B.(-3,- 4,5) C.(3,-4,-5) D.(-3,4,-5)
3.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 点A(1, 0, 1)与点B(2, 1, -1)之间的距离为()
A.B.6 C.D.2
4.点P( 1,0, -2)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的坐标为()
A.(-1, 0, 2) B.(-1,0, 2) C.(1 , 0 ,2) D.(-2,0,1)
5.点P( 1, 4, -3)与点Q(3 , -2 , 5)的中点坐标是()
A.( 4, 2, 2) B.(2, -1, 2) C.(2, 1 , 1) D.4, -1, 2)
6.若向量在y轴上的坐标为0, 其他坐标不为0, 那么与向量平行的坐标平面是()
A.xOy平面B.xOz平面C.yOz平面D.以上都有可能7.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 点P(2,3,4)与Q (2, 3,- 4)两点的位置关系是()
A.关于x轴对称B.关于xOy平面对称C.关于坐标原点对称D.以上都不对
8.已知点A的坐标是(1-t , 1-t , t), 点B的坐标是(2 , t, t), 则A与B两点间距离的最小值为()
A.B.C.D.
9.点B是点A(1,2,3)在坐标平面内的射影,则OB等于()A.B.C.D.
10.已知ABCD为平行四边形,且A(4,1,3),B(2,-5,1),C(3,7,-5),则点D的坐标为()
A.(,4,-1)B.(2,3,1)C.(-3,1,5)D.(5,13,-3)11.点到坐标平面的距离是()
A.B.C.D.
12.已知点,,三点共线,那么的值分别是()
A.,4 B.1,8 C.,-4 D.-1,-8
13.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一定点到三个坐标轴的距离都是1,则该点到原点的距离是()
A.B.C.D.
14.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 点P的坐标为(1, ),过点P作yOz平面的垂线PQ, 则垂足
Q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
15.已知A(x, 5-x, 2x-1)、B(1,x+2,2-x),当|AB|取最小值时x的值为_______________.16.已知空间三点的坐标为A(1,5,-2)、B(2,4,1)、C(p,3,q+2),若A、B、C三点共线,则p =_________,q=__________.
17.已知点A(-2, 3, 4), 在y轴上求一点B , 使|AB|=7 , 则点B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18.求下列两点间的距离:
A(1 , 1 , 0) , B(1 , 1 , 1);
C(-3 ,1 , 5) , D(0 , -2 , 3).
19.已知A(1 , -2 , 11) , B(4 , 2 , 3) ,C(6 , -1 , 4) , 求证: ABC是直角三角形.
20.求到下列两定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坐标满足的条件:
A(1 , 0 ,1) , B(3 , -2 , 1) ;
A(-3 , 2 , 2) , B(1 , 0 , -2).
21.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正方形,且边长为2a,棱PD⊥底面ABCD,PD=2b,取各侧棱的中点E,F,G,H,写出点E,F,G,H的坐标.
参考答案:
经典例题:
解:(1)假设在在y轴上存在点M,满足.
因M在y轴上,可设M(0,y,0),由,可得
,
显然,此式对任意恒成立.这就是说y轴上所有点都满足关系.(2)假设在y轴上存在点M,使△MAB为等边三角形.
由(1)可知,y轴上任一点都有,所以只要就可以使得△MAB 是等边三角形.因为
于是,解得
故y轴上存在点M使△MAB等边,M坐标为(0,,0),或(0,,0).当堂练习:
1.B;
2.A;
3.A;
4.B;
5.C;
6.B;
7.B;
8.C;
9.B; 10.D; 11.C; 12.C; 13.A; 14. (0, ); 15. ; 16.
3 , 2; 17. (0, ;
18. 解: (1)|AB|=(2)|CD|==
19. 证明:
为直角三角形.
20. 解: (1)设满足条件的点的坐标为(x ,y , z) , 则
,
化简得4x-4y-3=0即为所求.
(2)设满足条件的点的坐标为(x ,y , z) , 则,
化简得2x-y-2z+3=0即为所求.
21. 解: 由图形知,DA⊥DC,DC⊥DP,DP⊥DA,故以D为原点,建立如图空间坐标系D -xyz.
因为E,F,G,H分别为侧棱中点,由立体几何知识可知,平面EFGH与底面ABCD平行,从而这4个点的竖坐标都为P的竖坐标的一半,也就是b,
由H为DP中点,得H(0,0,b)
E在底面面上的投影为AD中点,所以E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为a和0,所以E(a,0,b),
同理G(0,a,b);
F在坐标平面xOz和yOz上的投影分别为点E和G,故F与E横坐标相同都是a,与G的纵坐标也同为a,又F竖坐标为b,故F(a,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