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恶性间质瘤CT表现对比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坏死囊变 22.106 无囊变 轻微囊变 8 1 2 <0.01
明显ຫໍສະໝຸດ Baidu变
14 1.918 >0.05
合并感染
0
3
发生肝转移 无 9 14 1.223 >0.05

2
周围浸润 无 有 9 13 3
1.918
>0.05
• 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全部数据均用 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P<0.05为有统 计学意义,P<0.01为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 对表中胃良性间质瘤和恶性胃间质瘤的CT表现进 行分析,胃良性间质瘤和恶性胃间质瘤在肿瘤形 态、坏死囊变(增强均匀性)上P<0.01,有显著 统计学意义;在肿瘤大小方面,P<0.05,有统计 学意义;在生长方式、肿瘤强化程度上,P>0.05 无统计学意义;恶性间质瘤并可发生溃疡、坏死 囊变后合并感染、腹部脏器(主要是肝)转移及 周围浸润及少见的淋巴结肿大等。
结果
χ 胃良性间质瘤 胃恶性间质瘤
2
P值
肿瘤形态 圆形、椭圆形 5.469 <0.05
9
9
不规则、分叶
7 >0.05
肿瘤大小 4.996 5cm以下 7 5 <0.05
5cm以上
2
11
生长方式 0.405 腔内生长 2 2 >0.05
腔外生长
4
6
腔内外生长
3
8
肿瘤强化程度 轻度强化 中度强化 明显强化 0 2 7 0 2 14 0.000 >0.05
讨论
• 胃肠道间质瘤(GISTs)目前被定义为是在 胃肠道、网膜以及肠系膜上的大多数过度 表达CD117和CD34的梭形、上皮样或混合 性间叶原性肿瘤,其起源目前有两种主要 的观点, 认为GIST起源于Cajal(ICC)或者认 为GIST来源于更原始的具有多潜能分化的 中胚叶的间质干细胞。
胃间质瘤的CT表现
• • • • • • • • • • 生长方式:分腔内、腔外、腔内外型,以腔外型明显居多。 部位:多位于胃近端。 形态:大多呈类圆形,也可呈分叶状。 大小:不等,大于5cm多为恶性。 边界:大多数边界清楚光整,即使是巨大的恶性间质瘤对周围组织的浸 润也相对较轻 内部情况:良性者,肿块密度均匀,恶性者肿块内可见变性坏死、囊变 形成的多灶性低密度区。 溃疡:肿块黏膜面溃疡较多见,溃疡大而深时肿块内出现气液平面。 钙化:无。 转移:多为血行转移,淋巴转移少见。 增强扫描,肿块实质部分呈中度至明显强化,恶性者多为不均习强化。
• 胃良、恶性间质瘤在肿瘤形态、大小、坏 死囊变(增强均匀性)上有统计学意义。
胃恶性间质瘤
• 恶性间质瘤可并发生溃疡、坏死囊变后合 并感染、腹部脏器(主要是肝)转移及周 围浸润及少见的淋巴结肿大等,虽然出现 率不高,且其卡方检验P值均>0.05,显示 无统计学意义,但这些征象的出现,提示 了肿瘤的高侵袭性和高度恶性的生物学行 为,为较可靠的恶性征,对于胃良性间质 瘤和恶性胃间质瘤鉴别具重要价值。
• 对于胃间质瘤,术中依靠肿瘤的大小和部 位来决定手术切除的范围,疑有周围脏器 浸润时应联合脏器切除;对于肿块小于5cm 且距胃贲门或幽门一定距离者,可行胃楔 形切除,但切缘距瘤体应在3cm以上,以保 证切缘阴性;肿瘤较大或侵袭性生长时, 切缘应距肿瘤5cm以上,行胃大部切除甚至 联合脏器切除。对于膨胀生长的肿瘤,肿 瘤细胞有可能突破包膜形成子瘤或种植在 网膜,因此,术中一并切除大网膜。
• 通常认为恶性指标有: • ①肿瘤具有浸润性,出现局部黏膜及肌层浸润和邻 近器官的侵犯;②肿瘤出现远近脏器的转移。 • 潜在的恶性指标有: • ①肿瘤体积,即胃间质瘤直径>5.5 cm,肠间质瘤直 径>4 cm;②核分裂象,以高倍镜视野观察,即胃间质 瘤>5/50HPF,,肠间质瘤1/50 HPF;③肿瘤出现坏死; ④肿瘤细胞有明显异形性;⑤肿瘤细胞生长活跃,排 列密集。当肿瘤具备上述一项恶性指标及以上,或 两项潜在恶性指标时,则为恶性GIST;仅有一项潜 在恶性指标时,则为潜在恶性GIST或称交界性 GIST;而没有上述指标者,则为良性GIST.
• 肿瘤的生长方式无统计学意义。 • 肿瘤的强化程度亦无统计学意义,胃间质 瘤为富血供肿瘤,良恶性间质瘤均以明显 强化为主,少数为中度强化。
结论
• 胃良性间质瘤与胃恶性间质瘤在CT表现上 存在一定的差异之处,熟悉其CT表现差异 有可能在术前对两者做出准确的鉴别诊断。
方法
• 分析9例良性胃间质瘤、16例恶性间质瘤的 CT表现,并对其CT表现进行对比。
• GIST良恶性的判断并非容易,目前还没有一 • 个肯定标准对所有病例准确区分良恶性,因 为这些参照指标存在良恶性交叠现象。 GIST本身就是未定向发展,包含良性至明显 恶性。临床也见到良性间质瘤切除术后若 干年发生远处转移。正是GIST有着如此多 样的生物学特性,关于GIST肿瘤的生性来评 定。目的学者一般主张以肿瘤的潜在恶性 程度来评定GIST。
• 据统计确诊时GIST中10% ~30%属于恶性, 潜在恶性占70% ~90%,所以现代观点认为 GIST没有真正良性的。良性的、恶性的分 类应该被描述为“低度恶性”和“高度恶 性”更加确切。客观地对GIST分级应为低 危、中危、高危更加恰当。
良、恶性间质瘤CT表现对比分析
• 本研究评估内容包括肿瘤大小、形态、生 长方式、合并溃疡、强化程度、肿瘤内部 坏死囊变程度(增强均匀性)、有无肝转 移、周围浸润、合并感染等情况。
胃良、恶性间质瘤CT表现对比 分析
宁波市镇海龙赛医院 金中高
目的
探讨胃良、恶性间质瘤CT表现区别。
其最终目的在于为临床提供一种术前预 判的方法。
胃、良恶性间质瘤的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均 有不同。
在甲磺酸伊马替尼(Gleevec/STI571) 问世之前,手术切除是治疗GIST的惟一 有效手段。外科手术切除有完全性和 不完全性切除之分。 近年来甲磺酸伊马替尼的问世使得 GIST治疗进入了分子靶向的时代,建立 了未来药物治疗的一种发展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